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

2024-09-21

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共10篇)

1.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 篇一

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专业建设汇报材料

一、专业概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办于1975年,专科办学历史24年,1992年被确立为湖北省重点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本科办学历史11年,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省级重点学科。该专业的支撑学科为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学。本专业拥有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1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拥有长江大学精品课程2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近三千名优秀人才。

以此为契机,政治系从本专业的实际出发,制订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建设规划,详细拟订了本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措施、具体实施计划及相关责任人。目前建设规划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正有计划实施,效果良好。

二、专业建设成效

(一)重点专业建设目标、思路与措施

根据长江大学重点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规律,彰显本专业思想性、师范性、实践性特点;拓宽知识结构,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属高校较强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基础条件

2.1专业基础条件好。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能很好的胜任本专业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省级重点学科作为龙头,有1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作支撑,有省级、校级科研项目促进科学研究。有多项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获奖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成了多个专业实习教学基地—河南南街村实习基地、湖北洪湖新农村实习基地、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实习基地,有满足学生实践教学要求的实习基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河南省骡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湖北红安、湖北洪湖、仙桃等地区签订了专业实习协议,建立了湖北仙洪实验区、南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习基地、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深入社会实际、了解社会、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三)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行政管理学等三个明确的方向,主要学术带头人有周从标教授、尹业香教授、蔡贤浩教授、贾廷秀教授、柳忠友教授等。本专业具有一支师德师风好、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四)教学改革与建设

突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强调人才培养的精品意识,即在为中等学校培养教学与管理人才的同时,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本科毕业生能适应高级专门领域的发展要求。

课程的结构体系保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体系中,加强了专业理论基础部分的内容,加强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基础与素质同步发展。

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哲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模块;(2)强化公共基础课和思政、法学、社工学科基础课教学,形成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特色;(3)加强专业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4)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 双语教学。开设了“当代儒家重构研究”双语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该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

※ 网络教学平台。

专业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逻辑学》等课程建立了教学网站,使得课程大纲、电子教案、历年试卷、思考题、参考书目等实现了师生共享。与此同时,教学互动活跃,使得教学空间大大拓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 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五)人才培养质量

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考研交流会、论文报告会、读书报告会、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活动。

(1)通过谈心工作引导学生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活动中来。

(2)将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学生学风建设的全过程中去,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为推动我院学生科研良好学风的形成,邀请科研方面颇有建树的老师为学生开展科研知识讲座,与此同时,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学生科研取得可喜成绩。本专业学生踊跃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老师悉心指导,师生深入仙洪试验区调研,撰写调查报告和科研论文,并公开发表13篇论文,获得湖北省挑战杯三等奖。

(3)通过日常检查督促学生,深入宿舍和课堂去检查,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予以督促。

了解学生的到课率、听讲情况等各方面学习情况的统计与汇报。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与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检查“一帮一”结对学生的帮带工作。

(4)通过奖惩结合推动学生自觉地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七)专业特色和优势

7专业特色

7.1.1两年来,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研究生20多名,占毕业生总数的24.68%。

7.1.2 计和评价。

7.2 专业优势

7.2.1 专业基础优势

教学条件上,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有省级重点学科作为支撑。在科学研究上,有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科研论文,在政法学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7.2.2 人才培养环境优势

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培育出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教和学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为专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整改措施

(一)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必须加强35岁以下教师的培养,同时适当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保证思政专业的可持续、高水平地发展。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专业与国内外同类专业同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专业相关的信息网络,促进专业与国内外同类专业同步发展。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发挥团队的核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力争在今后的5-10年内,培育和建设1~2个教师团队,使教学和科研达到新的高度。

2.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 篇二

一、“通识+专业”模式与传统模式区别

“通识+专业”模式与传统四年一贯制办学模式有很大区别。“通识+专业”的办学模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尤其是辅导员工作, 务必重视“通识+专业”教育模式与四年一贯制教育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政工作创新, 从而提升育人效果。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以下两方面区别应引起重视。

(一) 教育内容上, 通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情操。2004年,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 座谈会, 周济强调, 深入贯彻16号文件精神, 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其他各门课程建设,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通识教育阶段, 学校已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 通过政治理论课、文学修养课等多门课程的设置, 有效强化了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辅导员通过课外社会实践、党团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通识教育阶段学生已有的教育基础, 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得益彰。无疑, 通识教育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 教育模式上, “通识+专业”分流形式可能形成“断带”

与四年一贯制大学专业学习教育相比, “2+2”“1+3”或“通识+专业”教育模式多出一个分流阶段。此阶段如果衔接不好, 可能形成教育“断带”。学生面临从通识到专业学习的新的教育内容, 新的同学关系, 新的师生关系及新的环境。在大一入学新生适应基础上, 又形成了新的专业适应。这必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辅导员工作应在学生事务管理、党团教育发展、大学生思想稳定等方面有效介入, 防止学生心理空白或断带的产生和由此产生的冲击。

因为以上区别的存在, 造成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不能完全满足育人的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视与传统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不同的挑战才能找到出路。

二、“通识+专业”模式下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 与传统四年制模式相比, 多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连贯性受到冲击

1.四年成长的密切关注受到冲击。由于“1+3”“2+2”分流等模式的存在, 学生在通识教育学习后, 要根据相关规定分流到各个学院, 与传统模式相比, 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变化很难密切跟踪四年。学生往往在通识教育阶段与专业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辅导员, 关系密切程度因人而异。

2.多课程计划对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冲击。由于不同模式下学生的课程计划不同, 上课时间各异以及跨校区情况,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间受到冲击。尤其在分流到专业之后, 课程紧张, 集中教育时间很难保障。

(二) 与传统四年制模式比较, 多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存在多变性

由于存在分流模式, 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要面临两名以上辅导员。这可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如下问题。

1.接受度。辅导员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最早, 关系比较紧密的人。辅导员在学生大学入学后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进入他们的支持系统, 很容易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进入大三、大四阶段, 学生相对成熟, 有自己的规划和空间, 对分流进入的学院辅导员可能会存在接受度相对低等问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可能影响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方式方法。不同的辅导员教育方式方法不同, 学生存在适应性与接受性的差异。当然, 这种变化也可能带来积极的效果。

3.教育内容。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与延续性。由于施教主体的变化, 可能在施教内容上存在重复、矛盾等问题, 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

(三) 与传统四年制模式比较, 多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主体即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1.面临进入分流学院的适应性。经过分流进入新的学院, 对学生来说, 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又重新做了一次新生。学生要重新适应新的学院教学, 新的学院同学, 新的学院体制, 新的学院教师等。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学生做事做人能力的辅导员, 我们对此必须要予以重视。

2.面临应对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在通识教育阶段, 学生对专业课接触很少, 进入新的学院, 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阶段思想认识等方面可能存在波动或适应障碍。这种变化需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

3.面临宿舍关系转换的适应性。由于存在分流模式, 学生可能在以学院为住宿单位的体制下, 大学阶段面临2-3次宿舍搬迁与调整。这对学生来说, 亲密关系可能被打断, 由此产生的思想波动与问题构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上种种, 均对“通识+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同时, 有挑战就有契机, 多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可能存在如下改变契机。

三、“通识+专业”模式下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契机

(一) 施教主体的多重性

对于通识教育阶段之后的学生工作, 可以探索通识教育学院辅导员与各专业学院辅导员联合管理的具体模式。事务性工作可以依托分流学院, 与具体学生的思想工作联合开展。在分流阶段做好交接工作, 施教主体的多重性是弥补分流“断带”的有效方式。同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依托通识教育阶段住楼导师和专业导师的作用, 形成施教主体的多重性。在“通识+专业”培养模式下, 在思政工作方面开展联合育人的思路, 以思政工作为先导,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加强不同院系之间的合作, 探索联合培养模式, 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针对多种培养模式下学生进入专业学院的问题, 创新合力育人模式, 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保持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应用跨学院间的联合思政平台;同时利用微博、QQ群、飞信群、易班等打破时间地点限制的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 受教主体的互助性

通识教育阶段, 重视课外培养体系的建设。学生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适应, 相对来讲自主管理的能力有所提升。他们有相对较强的综合能力, 学校可以利用“联谊会”“校友会”“党支部”“联络人”“学研会”“心理三级网络”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互助管理。

(三) 珍惜“通识教育”内容的有效性

通识教育的内容应涵盖人文素质教育、道德修养与价值观教育、政治素质教育、理性思维培养。通识教育通过有效的途径, 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余活动等有效影响通识教育效果的形成。“通识+专业”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将此部分教育内容的效果最大化, 通过学生榜样、成果展示等方式为专业教育阶段的效果做好铺垫。

总之, 根据“通识+专业”教育模式与四年一贯制传统专业教育模式的区别, 分析出现的挑战, 做出针对性应变, 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摘要:“通识+专业”教育模式在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同时, 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学生思政工作要针对因专业分流而出现的教育连贯性中断, 施教主体多变, 受教主体适应能力不同等情况推进思政工作创新, 如重视施教主体的多重性, 受教主体的互助性和通识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思政工作

参考文献

[1]洪艺敏.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5) .

3.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专业教育 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意味着在所有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应该按照它的基本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学生做人的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专业素质教育是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必定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才能符合我们的培养要求,实现培养目标。

一、明确教学目标,深刻认识高职人才培养特点

对于高职来讲,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就酒店管理专业来讲,其培养目标大体概括为“培养适应我國旅游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坚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较强的信息管理技能,并能在各类旅游酒店企业从事服务、管理和具体业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的高技能性酒店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就是优秀的一线工作人才,而“优秀”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专业技能上,更体现在其思想道德上,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算作优秀的人才。因此,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必须要深刻认识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在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上,都应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从职业的角度出发,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而不是空洞的、纯理论的教学。从酒店专业的特点来看,由于从事的工作以服务为主,工作压力大,接触人员复杂,这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讲,需要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针对酒店专业的学生,思政教育更应该立足于酒店行业的就业取向,在内容的选取上加入更多的酒店行业要求,突出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使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更强。

二、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实现有效对接

立足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与专业课是完全独立的,他们之间很少有交流和互动,而事实上,思政课与专业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符合职业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因此,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育应当从行业、专业、职业的角度与专业课深度合作,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并且形成资源共享的模式,这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共同为培养职业素质服务,也学生真正找到思政课中所需要学习的东西,专业课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就拿酒店管理专业来讲,思政课只有与酒店管理的专业课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在教学中更深刻的教育学生作为服务者应当具备的道德修养;同时,在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中,会更多的了解到作为酒店部门服务人员,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突发事件,在面对和处理这些情况和突发事件时,就会考验服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而我们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很好的与这些职业特点相结合,定会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会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除了在课堂内融入案例教学法、讨论、辩论、演讲、模拟场景、等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堂外的教学方法。例如组织学生去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使其受到德育教育和熏陶。在对酒店专业的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可以求助于社会资源,例如聘请酒店管理人员举行有关职业道德的讲座,请酒店业内人士解读酒店的相关政策、条例,并通过实例去分析和总结,相信学生定会受益匪浅。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去各大酒店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在教室外获取更多的思政教育。

四、以就业为取向,考评方式多元化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考评都是单纯的理论考试,这种考试方法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学生自主不能将这些纯理论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甚至“考过就忘”,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政课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在思政课的考评方式上,可以考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加入案例分析、场景模拟、课堂讨论等多种考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设计餐饮服务时客人发生投诉的情景,让学生结合处理投诉的基本原则,分组讨论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践行“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处理方法和过程做出评定,给出成绩。这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考察学生掌握思政理论的方式,同时还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实现考评方式的多元化,考评的结果真实且有意义。

对于学习结果的考核除了课堂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还可以与学生的实习、工作相结合,进行追踪考察。在学生的实训、实习过程中向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社会实践单位、甚至学生直接服务的客人调查意见,完成综合评定。

四、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学校设置的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老师都在育人,专业课老师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也是专业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专业课教师若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片面的。专业课教师应当理解和把握德育目标,自觉地运用古今中外一切有现实意义的道德理论和教育思想来指导实践工作,这样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教学。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位置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识行业与职业的需求,了解国家方针和行业规范,这样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

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质,除了可以使专业课教师更好的履职,提升教学质量外,更多的会通过教师个人言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展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接受行为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周国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张传庚.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探[J].职业与教育,2009

4.2011年思政专业武汉大学真题 篇四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思想

2、疏导教育法

3、方法论

4、内化

5、个人主义

6、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性评估

二、简答题(每题12分)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自我教育关系的理解?

3、如何理解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

4、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坚持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5、如何看待人性自私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思想政治教育中冲突缓解法的应用价值及其实施要求。

2、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及其建设路径。

3.试述思想预测的可能性、局限性及预测的方法论原则。

比较德育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阶级分析法

2、政治教育

3、德育过程

4、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

5、实用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每题20分)

1、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目的的内容结构

2、简述西方古代近代关于品德产生的观点

3、简述日本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30分)

1、试述西方德育主体中心论的发展

5.思政教育活动总结 篇五

在2011至2012学第一学期,我系学生会学习部根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安排,结合本系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于每周一晚自习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本次活动以“我与时事”为主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同时,以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开展本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更好的推动活动的开展,也使同学们更好的体会到时事的重要性。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加强合作,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定在晚自习时间举行,我们学习部确定了以部长为组长,以学习部成员为监督组成员,以各班学委为联络员的工作机制。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作任务和各项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的在各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对各班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询问老师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形成了有效的机制。

2,确立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活动结合了影片展播展示、主题讨论,时政评论为一体,避免了因形式枯燥造成的负面影响。本次活动由三个部分组成,影片展播、主题讨论、以及时事评论。在第一部分的影片展播中,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几部短片,并通过影片来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时事,更进一步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主题讨论是一个贯穿活动始终的、调动现场气氛的环节,同时通过一系列时事知识的讨论也能促进同学们加深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通过讨论发现,同学们们对时事政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班委积极地鼓励同学们参与到活动的准备当中,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经过精心的选题与资料搜集,选定了“大学生爱情观”等论题,涉及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

3,及时反馈,落实活动情况。各班学委在活动举办后以书面形式对班级本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情况反映上来。然后经学习部交至老师处,老师对活动材料进行点评,指出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宝贵的意见。使之下一次活动有目的的进行。当然,由于第一次此类的举办相关活动,在活动的具体实施中还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主题不明确。因为专业的不同和经验不足,在举办活动的初期没有明确活动的主题,致使每个班举办的形式和观看的影片都不尽相同。并且和团日活动、班会等其他活动有冲突。有的班级只好作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监察力度不够。由于组织上没有系统的文件下达,加之宣传力度不够。有少许班级的班委对活动的开展极不重视,敷衍了事。在交书面材料时,也只是随便写写,并没有按照活动开展之时的具体原则举办,影响了整体的开展。3与学习时间有冲突。由于活动主要面对的是11级的同学,课程设置偏多,加上平时的文娱活动已经占据大量的学习时间,这就使活动在开展之时面对着很尴尬的局面。活动定在每周一晚自习时间,并且以观看影片的形式为主。这就使本不多的复习时间又少了一些。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思政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吸取本次的不足之处,在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大监察力度。通过加强同各专业辅导员的联系,确定主题思想,使思政教育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同学身上。为改善我系同学的精神风貌做出努力。

编播系团总支学生会

学习部

6.疫情防疫思政教育心得 篇六

疫情防疫思政教育心得1

观看了这次思政课,体会颇深。岁月静好的背后,总有无数人在负重前行。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是一个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民族,但在这些磨难的背后我们总会找到希望的曙光。,以下是我的个人感想:

心有大我,肩有大任。“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青年者,更有青云之志。作为赓续中华精神的青年们,正在崛起着!有人将改革开放称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革。”如今,面临新一个“数百年未有之变局”,所有人的目光,一同交织在了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时代的奋斗者,青年无疑占据着最大的优势,有资源,有思想,有心底汹涌不止的热血,有冲破天际势不可挡的勇气,热血如斯,抱负如斯,何以惧山海之远?

在疫情面前,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绝不退缩!周国平有言:“无所投入可悲,无所坚守可叹。”青年人更应扬帆远航,4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已然愈加自信,愈加有能力做时代的肩负者,中国青年,不论是在中国的舞台,还是在世界的舞台,都有了光芒乍现的一刻。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如今的“世界范”青年,道阻且长,但每一个青年,都会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努力做好中国青年的新标签,新风范。生逢其时,也应重任在肩。

我们作为新青年,作为中国薪火的赓续者,终将在新时代背景下乘风破浪,浩荡千里。薪火相传,力不知火尽。青年有梦,应肆意追逐!

作为医学生的我,必定在不久的将来,为国效力,定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为健康卫生事业奋斗终生!

疫情防疫思政教育心得2

今天,不仅和全国2000多万大学生一起云上课,同时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了思政大课的直播。从疫情发生到今天,确诊人数和疫情一线的新闻是我和家人最关注的,也让我有了更多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而我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的负重前行而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曾经在书本中的诗句,此刻才能理解得深刻、透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的桃花源,唯有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才能换来美好的明天。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国家如此,个人亦是。中国从不缺少磨难,但同时更不缺少克服磨难的信心,中华民族正是在危难中成长起来的,多难兴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更能突出。作为中国新青年,我们应该饱含忧患意识,心附家国情怀,立足当前,总结历史经验,练就过硬本领,争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接班人。这群带着稚气又最勇敢的中国保护人,在抗疫征途上一路成长。青年成长道路千万条,国家道义第一条,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现在还未到举杯相庆的时刻,再坚持一下下,春暖花开,我们会摘下口罩,深情拥抱。

疫情防疫思政教育心得3

特殊的时期里,我很开心同全国的大学生一起上了思政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通过这次大课,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

相信这次加长版的寒假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很多人从未像这样真切的感觉到我们不仅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我们虽然没有亲自在战场,但在新闻里看到实情,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条又一条为了方便工作而减掉的长辫子,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的手,还有一个又一个远方的家庭……她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她们在用生命诠释自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她们把爱放在心底,用行动来驱赶病毒,她们在用血肉之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们在与时间赛跑。

还有为了建医院,为了制作口罩而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为爱搭桥运送物资的驾驶员;那些为了支援一线的志愿者等等,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同时,这场疫情不是打倒我们的困难,而是对我们的一场考验,是对每个人的深刻教育,只有正视它,才能在在这次疫情中吸取教训,才不会辜负这样一场代价沉重的历练。

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相信我们一定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疫情防疫思政教育心得4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新冠肺炎防控科研的各领域中,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争分夺秒与“瘟神”赛跑,用科技这把抗疫利器,披荆斩棘、降妖除魔。新时代的大学生们,更要学会从疫情中思考未来,只有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求得真学问,练好真本领,才能在非常时期以己之才学守护国家与社会的安全稳定。

于我而言,这堂思政大课,意义非凡。从时间上来看,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关键节点展开这样一场青春盛会,对于激励我辈努力奋斗、坚定自信、奋发图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空间上来看,各位青年“宅”在家,通过观看网络直播的形式与全国的大学生心连心,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殷切感受到了政府与国家的力量,体悟到了个体的责任与担当。

“青年成长的道路千万条,热爱祖国第一条”真实而有力量的话语,包含着国家对新一代青年的热切盼望。而我,作为一名思政专业学子,接受最多的教育就是关于思想成长方面的内容,这堂大课再一次让我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坚定,这种信念是平日里的课堂教学中无法领会的,疫情面前,青年就要担当起责任,就要献出自己的力量,帮助人民,帮助祖国,共渡难关。三月,武汉的樱花很美,但更美的是,奉献、战斗的你们!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防疫思政教育心得5

这一场直播让我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想到了一个词——“多难兴邦”。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才可以看见更好的未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国人逆行而上。八十四岁的钟老,倾其所有的韩红,更有千里迢迢来到武汉的医护人员。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平民,但平民中也有英雄。在寒冷的冬日里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却转身离开,不留姓名,有人在战斗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有人时时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献出了生命。这次疫情,更让我热泪盈眶的一种精神,是“家国”。

2020年,新冠病毒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祥和。党和人民政府正不遗余力地控制疫情蔓延,2020年的春天注定会被载入英雄的共和国史册。今天,全国大学生同时在线,共同聆听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灾情就是命令,在这次灾情中,党和政府行动的果断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运20首次执行非军事任务……一个个奇迹正在被中国创造。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彷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正是英雄的湖北人民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疫情的初步控制。英雄的医护人员舍身奋斗在疫情的最前线……身在2020的中国大地,我感慨至极,庆幸至极。

7.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 篇七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每位教育者都明白因材施教的道理, 但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的却很少, 就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而言, 基本上采用的是同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 即使勉强进入学习状态, 很多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 他们的对于思想政治的对自己的教化意义, 对自己认识成长的价值没有很很好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学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素养的有效提升, 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学的功用得不到实现, 教学就相当失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未能依据学生的个性需要, 依据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 学习效果不佳。另外, 在现在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 许多院校还是使用本科教材, 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 缺乏与专业的联系, 在课程内容上缺乏创新, 未能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 不能对“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 学生对这种缺乏探究精神的教学, 被告知的教学, 缺乏实践的教学, 是不感兴趣的。高职政治教学就要体现高职特点, 能够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践, 这样, 学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价值,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 教学效果自然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政治教学改革措施

虽然, 高职思想政治依据不同专业进行个性化教学的难度较大, 但教师要认识到只有这样的改革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教学的现实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政治教学中获得发展。

1.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开设的课程

高职教育要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 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就政治教学而言, 学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要能够服务于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以促进法教学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学生不需要的内容, 就不教, 要敢于大胆取舍,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这样,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教育过程中要研究教学模式如何与学生的兴趣、志向、专业结合起来体现高职院校特点, 要研究不同专业的学生又具备哪些共性和个性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 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 开始课程, 能够从统编教材中选择一些科目作为选修课程, 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专业需要进行选择学习, 这样,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依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授课内容

就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教师要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去, 教师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认真备课, 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教师就是要能够研究学生情况, 研究学生的专业情况, 和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既要满足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 更要能够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 要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心理所想, 认清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 对授课内容进行认真设计, 做到少而精, 通过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 突出应用, 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案例,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 针对财经专业的学生, 在思政教学中可以增加财政法规方面的内容, 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3. 结合专业特点, 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思政课要突出实践教学, 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企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未来成功发展意义重大。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比如, 结合文科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特点, 在讲理想信念的内容时, 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我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为主题的演讲会, 通过活动不仅是学生认识到理想信念的价值, 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

总之,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以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 要能够立足学生的现实需要, 立足学生的专业学习展开教学, 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政治知识, 更能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这对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品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黄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2]程道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

8.思政专业教育硕士论文 篇八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类知识信息,同时,网络还可以给人们创设多种交流环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大学生是宽带上网的主流群体,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3000多万人,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超过90%。现代网络对正处在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有诸多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者要调整工作方式,搭建教育网络平台,正确引导,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提升工作实效,以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网络是一个浩瀚的知识资源库,是人们索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场所。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思想教育内容,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丰富的网络表现形式使教育的传递更加形象而生动,这大大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了更多大学生主动接受教育。

2、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方式,或者是采用听报告、开大会等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大学生是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师生、生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式、协作式学习和交流。

3、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QQ、 E-mail、MSN、BBS、微博等网络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和信息交流途径,在交流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教育渠道。这种交流与传统面对面交流方式不同,更能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随时随地获得学生最新状态信息,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可以让师生更加深入地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各种社会问题、伦理问题、道德问题,对自我行为也能进行很好的规范,从而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现实社会的复杂多变,导致大学生在道德层面交往的迷失。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余信息会影响大学生判断,会弱化他们的道德、法律意识,也可能使一些大学生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另外,网络现代化中的法制程序尚不完善,各种社会现象和离奇生活百态等健康的、不健康的,高雅的、庸俗的,文明的、肮脏的都会充斥现代网络,直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对是非曲直的辨别,甚至影响到大学生健康的正常交往。

2、不良网络文化环境导致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扭曲。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原有的道德价值会不断受到冲击,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太成熟,是非观念模糊,对西方国家大肆宣扬的某些腐朽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盲目崇拜,而排斥本民族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从而产生倾斜、扭曲的心理,失去理想和追求,崇尚享乐和超前消费,缺少信念,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3]另外,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有些大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痴迷忘返,负面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师生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适时调整对大学生的教育方式,建立相关的道德教育网站以及“网络伦理与道德”等诸类网络课程,开设师生论坛、教师论坛、学生论坛等功能模块。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师生共同参与理性思考和研究,明辨网络舆情。学生在参与共建的同时能够增强网络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也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网络道德,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2、利用网络的多元性,切实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网络具有多元性,能够提供、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互动方式以及图文并茂、音频同期的多媒体形式,使许多枯燥、抽象的教育内容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直观教育模式。教育者要转变对大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利用网络交流工具师生开展网上讨论,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正确引导,相互沟通。在沟通中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能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关注热点。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素养。网络与大学生已密不可分,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没有网络对于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就要提高学生自身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控制力,即提升学生的网络政治素养、网络文化品味和网络自律意识,使学生自觉远离不良网站,主动舍弃不良信息;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规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道德体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近黄毒,不做黑客,做文明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9.思政教育个人学习心得 篇九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员数量增长迅速,但是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上规模的扩展,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他们求知欲望强,甄别能力差,且逆反心理较重,自我意识增强,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他们社会实践经验少,容易理论脱离实际,他们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的理解不深刻等。为此,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方式,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针对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要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他们的头脑,清楚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政治觉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通过理论学习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来抵制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大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要坚持用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思想、言行;善于用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适应新时代要求,及时应用和发展于实践,才能成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强有力的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对高校育人为中心工作的服务组织作用。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坚持理论传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实践应用的各个方面,坚持理论传授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

面对科学发展观视域之下,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增加新内容、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上下工夫,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根据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我们要明确高校所有的课程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有的教师应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高校思政课老师的事情,也不能只依靠班主任和辅导员,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要一起并肩负起应有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所有的教学工作中,形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要把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构筑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育与现代网络教育相结合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主,而且程式化、套路化等弊端比较突出,因此需要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时代活化其内容,增加党建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剔除不符合实际和过多说教,使之更人性化,更容易为青年学生所接受。网络媒体形式活泼,可视性强,是效果很好的教育载体。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化。使大学生党员能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性引导与校园文化环境陶冶相结合

在新时期,由于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具有多样性,在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同时,还应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厌恶单调、枯燥,喜欢变革和丰富多彩,我们应该适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特点,坚持启示引导与校园文化环境陶冶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新颖性和实效性,实现灌输教育向启示引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转换,发挥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寓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增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感染力和有效性。

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高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符合不断变化的情况,与时俱进,抓紧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唯物辩证法、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整体性的经常性的党员标准教育。

10.《思政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篇十

第十九届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科研项目立项

思政教育研究课题指南

1.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问题研究

2.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3.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研究

4.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案例研究

5.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

6.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发掘机制研究

7.青年学生榜样的形成与传播机制研究

8.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

9.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研究

10.校园流行文化趋势及其引领机制研究

11.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高校学生工作绩效测评体系研究

12.培养国防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

1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14.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5.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学组织建设研究

16.新媒体在团青融合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

17.大学生网络使用习惯与当代青年网络文化价值形成18.基于“自媒体”的高校宣教网络建设研究

19.利用社交网络增强大学生思想疏导与教育实效性研究

20.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1.“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的现状分析

22.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23.海外研修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研究

24.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影响及对策研究

25.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建设研究

26.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研究

27.大类招生背景下大学学风建设研究

28.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研究

30.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实证研究

31.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状况及对策研究

32.“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

3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途径研究

34.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社会实践体系研究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在哪里买下一篇:低语组工作计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