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素材

2024-08-05

重阳节的素材(共12篇)

1.重阳节的素材 篇一

重阳节作文素材:过重阳节的风俗

摘要:在这段日子里,那大而纯的美容菊,艳丽的桃花菊,黄灿灿的金丝菊,翡翠般的绿菊,似玉雕般的蜡光菊,黄白相间的万寿菊无不色彩纷呈、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观赏。

重阳节作文素材:过重阳节的风俗

登高

重阳节里人们有登高的习俗,传说这是因为有个叫恒景的人,为了帮助村民铲除妖魔,苦练本领,等到妖魔九月九出来的时候,他请村民登高避祸,自己与妖魔战斗,后来用宝剑将妖魔扎倒在地。后来,老百姓每年都登高避祸,形成了登高的习俗。

赏月

深秋时节,寒气袭人。在万花凋零时,唯有秋菊盈园,傲霜怒放,高洁清雅,给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在这段日子里,那大而纯的美容菊,艳丽的桃花菊,黄灿灿的金丝菊,翡翠般的绿菊,似玉雕般的蜡光菊,黄白相间的万寿菊无不色彩纷呈、千姿百态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供世人观赏。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草本生草本植物。因秋季开花,又叫秋菊。在二千多年前,菊花大多是黄色的,因此,古代诗人的笔下常常把它写成黄色的、金色的,还用黄花代菊花。《礼记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载,这是关于菊花的最早记载。故时至今日,也有人称菊花为黄花。特别是菊花又叫节花,谓在重阳节而开的意思。

2.重阳节的素材 篇二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民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从下面选择比较突出描写重阳节的诗歌中, 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期重阳节的真实风貌以及唐朝人的民俗情结。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此时的作者王维是盛唐以前的开元进士, 官至尚书右丞, 晚年在辋川隐居, 奉佛参禅, 被后世称为“诗佛”。此诗是他17岁的作品。独自一人客居他乡, 在重阳节这一天更加思念亲人, 想到在远方的兄弟们早已经登临高处, 头上插满健身辟邪的茱萸, 只有我一个在外不能回家。“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道出了人之常情, 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2)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 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早年隐居鹿门山, 以诗自适。《过故人庄》这首诗语淡至极, 浑然天成, 全篇极其亲切省净。写的是重阳节诗人到一位山村朋友家做客从来访到辞别的情景。在绿树合抱的恬静优美村庄中, 主人杀鸡做米, 在家中面对菜园场院, 把酒畅饮谈论庄稼地里的农事。这些直率真诚的家常话让诗人愉快地度过了一个重阳节, 并且商定明年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叹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 牛山何必泪沾衣。 (3)

这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重阳节这一天, 诗人和朋友带上美酒登临池州城东的齐山, 上微翠的意思是指江南的山在重阳日仍然是一片薄绿。他面对秋天的水光山色, 素来抑郁的心情开朗起来, 脸上泛起了笑容, 兴致勃勃折了盛放的菊花, 插花满头, 登高远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己:何必在今天为夕阳的西沉、人生迟暮, 像齐景公那样悲伤怨恨独自流泪呢, 让我们斟酒一饮而醉, 才能不辜负这重阳佳节!

客心惊暮序, 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 言寻戏马游。 (4)

湖风扶戍柳, 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 聊祛南国忧。

——张均《巴丘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5)

——王勃《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 万里同悲鸿雁天。 (6)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在如此众多的重阳诗中都提到登高、宴饮、赏菊、饮菊花酒等等活动, 可见重阳节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节日, 其民俗已经非常完备。

《续齐谐记》记载了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全文如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曰, 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 令家人各作绛囊, 盛茱萸, 以系臂, 登高饮菊花酒, 此祸可除。”景如言, 齐家登山。夕还, 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 妇人带茱萸囊, 盖始于此。茱萸别名越椒, 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本草纲目》记载, 可以治寒驱毒, 《风土记》中说“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而御初寒。”茱萸和上已节 (三月三) 的芍药, 端午节的菖蒲、艾叶一样, 被唐朝的百姓赋予健身辟邪的意义。

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 夕餐秋菊之落英。说明古代早以菊花为食。菊为草之上品, 长寿食品, 菊花酒又称黄花酒, 有人考证源自于陶渊明, 实际上在中华民俗中古人常常借菊花酒祈望自己和亲人身体健康。如“菊花避恶酒, 汤饼茱萸香”“避恶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习射谈经天高气爽, 佩茱插菊人寿酒香”,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在金桂飘香的九月九日, 登高远眺饮酒赏菊心旷神怡。从唐代开始登高的迷信色彩已经被淡化了。但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却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活动保存下来。不但文人骚客借重阳欢聚之时抒发胸怀, 把思乡思亲思归寄托灵性, 写出许多情景交汇脍炙人口的佳作, 同时登高山爬墙垣这样的户外活动伴随民俗活动而形成了一种公共卫生行为。这和上一节青年男女集体沐浴, 端午节划船竞渡, 七夕节晒衣曝书一样, 能过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开阔心境, 除去忧郁。此外, 菊花和梅兰竹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和心理暗示, 菊花在百花凋落之后独放, 花期过后败而不落的精神, 在文人的笔下被赋予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也被中国人喻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这大概就是重阳节民俗从战国时开始, 唐代尤盛, 直至明清仍长盛不衰的原因。

摘要:本文列举唐诗中的几首重阳诗篇, 说明登高、宴饮、赏菊、饮菊花酒等等重阳节的户外活动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公共卫生行为。揭示重阳节的特殊文化意义和心理暗示。

关键词:民俗,唐诗,健身,辟邪,文化,心理

参考文献

3.关于重阳节的典故 篇三

登高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其中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红纸小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红纸小旗代替插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据传重阳节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南朝檀道鸾《续晋阳秋》载:某年重阳,陶渊明在家中东篱下弹琴赏菊时,忽然想要饮酒。恰好有一白衣使者挑担前来送酒,于是立即畅饮,并写下名诗《九日闲居》。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还记载了酿造菊花酒的方法。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4.重阳节的素材 篇四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1】

伴着今秋的凉风,丹桂的芬芳,上周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重阳节。这是个代表九九日月相逢的节日,是个象征着长长久久的节日,是个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代代相传。孔子认为,作子女的,如果仅仅是赡养父母,但并不尊敬他们,更不能以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他们,这不算真正孝敬老人。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也要关心、爱护其他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

同学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年纪一定都大了,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自己的子女奉献了全部的心血。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戴他们,更要关爱他们的身体健康。

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我想,这也是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意义所在吧。

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手心向上地去索取,却忽略了雨天为他们撑上一把伞,劳动后为他们递上一杯热茶,睡觉前为他们揉揉肩……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报福中学成为“孝亲敬老”的模范校园!

那么,就让我们和更多老人共度重阳节吧!乘车时,主动起身将座位让给老人;排队时,主动让老人站到自己的前面;过马路时,主动上前搀扶一把身边的老人……这简单的起身、简单的谦让、简单的搀扶,是对生命的尊重,对岁月的尊重,对崇高品质的尊重。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2】

九月初九重阳节,既是登高赏菊的时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节日。

重阳节这天,妈妈因为要上班,爸爸就一个人带我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一见到他们,我就赶紧呈上精心制作的节日贺卡,祝他们节日快乐,奶奶见了脸上笑成了一朵花,直搂着我不停地说“心肝宝贝真乖,真懂事啊!”爸爸则是一到家就到厨房帮忙,一会儿洗菜、一会儿扫地,忙得不亦乐乎,嘴里还不停地和奶奶聊着家长里短。吃饭时,他吃了一碗就不吃,奶奶忙说:“怎么吃这么少?你刚才干了那么多活,再多吃点吧!”可爸爸却说:“我饱了,你们慢慢吃吧。”说完又到厨房忙了起来。

爸爸并不是只重阳节这一天才孝敬爷爷奶奶,平时,他不论工作多忙,事情多繁杂,都坚持每个周末回老家一趟。每次爷爷奶奶都高兴地叫我们坐着看电视就好了,不要忙这忙那的,好像只要我们回家就是的满足了。我们觉得“孝敬”老人就要常回家看看,帮长辈捶捶腰、倒到水、做做家务,可爷爷奶奶却认为只要听他们说说话就行,他们还总是反过来帮我倒水,对我嘘寒问暖,我一流汗他们就赶紧帮我擦汗,一打喷嚏就赶紧给我添衣,对此我有时会感到厌烦,可他们却依然如故。

归根结底,孝敬长辈就是要理解他们、尊敬他们,可现实中却有不少孩子成了老人要孝敬的“长辈”,即使已长大成人,还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成文名副其实的“啃老族”。老人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实现老人所有的愿望,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给他们更多关爱。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老人节!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3】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畅谈,交流情感。一张张笑脸,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亲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回娘家探望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条件的人家,还要陪老人去看看热闹儿逛逛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风筝,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热闹盛行,店铺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风筝种类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伟大领导人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4】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终于让我盼来了。我们学校首次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到野外进行一次登高活动。这一天大清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上山去,大约走了半小时就到了目的地。吃过了早饭,我便和几位同学去观看风筝比赛。

风筝竞赛场的人可真多呀!把整个赛场围得严严实实,真是里三层外三层。突然一声哨响,风筝陆陆续续飞上天空,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蔚蓝的天空翱翔。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有忙忙碌碌的蜜蜂,有展翅高飞的苍鹰……最吸引人的那还要数栩栩如生的龙和蜈蚣了。那条龙抬起头来,尾巴高翘,摆出一副神气的样子。蜈蚣也不甘示弱,不一会儿,就超越那条龙啦!场上的人都为它喝彩。我刚揉了揉眼,可不知怎么的,那龙和蜈蚣纠缠在一起了,也许是龙害怕自己比不上蜈蚣吧,而作出两败俱伤的做法。不一会儿,它们俩都断了线,掉进了山谷,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惋惜,都埋怨龙不应该那样自私。它们的主人像箭一样冲下山谷,寻找自己的风筝,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时间非常紧迫,但是它们的主人一点也不灰心,把风筝重新安上线再放飞……到了最后还是蜈蚣取得第一名,龙获得第二名……风筝比赛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掌声中结束了。

吃了午饭,就到我们学校的运动员大显身手的时候,登山活动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在半山腰上摩拳擦掌,做好预备姿势。又是一声哨响,运动员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你看,我班的小玲同学就要拿到红旗了,“哎呀”,真糟糕!她被石头绊倒了,摔得个四脚朝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爬起来再跑,可是来不及了,红旗被五〈2〉班的同学夺走了。

这时,太阳渐渐地西下了,金色的阳光照在同学们的笑脸上好像盛开着朵朵鲜花。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5】

秋高气爽,菊花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

这一天,我们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带着香甜的重阳糕和亲切的问候,来到了老年公寓看望这里的老人们。刚走到大门口,就听到一阵清脆响亮的歌声,原来老奶奶们在练习唱歌。她们专注地唱着,唱到动情处,神采飞扬,容光焕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似乎年轻了好几岁。我们站在原地听得入了神。

歌声渐止,我们微笑着迫不及待地走过去,争先恐后地拥向这些怡然自得的老人们。我看到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奶奶正准备拎起水壶,便快步走上前去,接过来倒好水递给了她。老奶奶爱抚着我的头,说:”好孩子。“我边帮她理着床铺,边陪她聊起了天:”老奶奶,你在这儿还习惯吗?“老奶奶满面春风地点点头:”我在这里很幸福啊!因为我们这儿有音乐室、健身室、电影室等活动室,社区对我们很照顾,还有你们这些孩子们经常来看望我们,能不快乐吗?“

”您年轻的时候是做什么工作的?“她一脸遗憾地说,”我以前一直希望自己能当上一名教师,可是学习不好,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一生的遗憾。“这时,另一位老奶奶回过头来,笑意盈盈地说:”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我听了连连点头,拿出准备好的重阳糕,对老奶奶说:”奶奶,送给您,祝您健康长寿!“老奶奶高兴地把我搂进怀里,我甜甜地笑了……

随后,我们和老人们一同来到音乐活动室,为他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有异域风情的拉丁,悠扬抒情的电子琴独奏,活泼欢快的小合唱……爷爷奶奶们边看边和着音乐拍手,看到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心里很温暖。

临别的时候,老奶奶们迈着蹒跚的脚步把我们送出好远好远,她们恋恋不舍地说:”孩子们常来呀,我们会想你们的!“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一起关爱身边的老人。”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爱,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6】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节。

这一天,小红一家正吃饱饭在看新闻。小红问:“妈妈,今天新闻怎么讲的都是老人,不讲别的。”妈妈边织毛衣边说:“重阳节,当然讲老人了。”小红疑惑不解:“那讲老人,为啥没看见奶奶在电视上。”妈妈和爸爸都笑了,“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上电视,只有一部分。”小红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新闻看完了,爸爸妈妈催着小红去写作业,爸爸则抓起旁边的报纸,津津有味地看着。奶奶坐在椅子上,捶打着腿:“哎,人老不中用。这腿越来越不好使了。”爸爸又捧起报纸:“妈,不会啦,您还不老呢。”“是呀,您走路还那么有劲。”“想想五年前,家里这盆花还是我从山上挖来送给你们搬家大吉大利的,现在花这么大了,我的腿却再也爬不上那高高的山顶了。”小红听了,赶快过来帮奶奶捶捶背,按摩按摩双腿。忽然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跑向厨房里。

厨房里的小红一边抹汗水,一边切着“柚”人芳香的熟柚子,她将装着柚子的盘子端到客厅来,嘴里却不停地咽着口水,她眼睛盯着柚子,端到奶奶面前:“奶奶,吃片柚子吧!”“不用,你自己吃吧!”“奶奶,您就吃一片吧!我好报答您多年的照顾啊!您生下了爸爸,才有了我呀!而且您做事尽心尽力,不疏忽,导致您长了这么多白头发!难道我不能孝顺您吗?”奶奶顿时热泪盈眶,“乖孙女,我的乖孙女!”奶奶伸出手来拿柚子,奶奶和小红相视一笑,小红甜滋滋地说了句:“奶奶,重阳节快乐!”

爸爸妈妈看了,笑得眼泪都眯成了一条线,不停地夸:“你今晚可真懂事!你真孝顺……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7】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8】

登高,吃重阳糕,大家都猜出来了吧?对,就是重阳节。重阳节这天是周六,不巧却还要上课,于是我打算放学后好好为家人过一个愉快的重阳节。

放学了,我跟随着潮流一般的人群涌出了校门。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让亲人过个愉快的重阳节,快到家了,我忽然看见了路边卖的重阳糕,眉头一紧,计上心来……

我悄悄地买了重阳糕,带回家后,还是热的,香喷喷的。我又飞快的做完作业,等爷爷回来时,帮他捶背。爷爷终于回来了,我把他拉坐到沙发上,给他捶背,他一时呆住了,但片刻间又恢复了,他对我说:“小东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懂事?”我也很调皮的回答了一句:“不告诉你,嘻嘻。”“你不告诉我我就打你!”“就不告诉你。”我立马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跳到地上。就这样我和爷爷一直打打闹闹,玩到了吃饭。

吃饭时,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的一声把重阳糕放在了餐桌上,爸爸妈妈吃了一惊,异口同声的说道:“你买重阳糕干什么呀?”“啊?你们忘了今天是重阳节啊!重阳节啊!”我倒被父母吓了一跳,失声叫道。妈妈笑道:“不是我们忘了,我们都买了重阳糕给大家吃啊!”说着,妈妈爸爸和爷爷都从桌下提出了自己买的重阳糕,我很吃惊,但一会儿又笑了起来:“有四块重阳糕,那么就每人一块,开动了!”这个晚餐我们一家吃的很开心,我们还商量好晚上出去转转呢!

星光点点,月影婆娑,我们一家在桥上散步,我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的,总是令人怀念的,我真希望每天都这么愉快、这么圆满、这么快乐……

这个重阳节我过得很快乐,当然,我的家人们也很快乐。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9】

重阳节,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我们尊重长辈,孝敬老人,位老人国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早早的放学,猛地想起今天是重阳节,要回奶奶家吃饭,我便掉头转身,高兴的走去。

门口,爷爷做起了针线活,戴着老花镜,一副非常认真的样子。“爷爷,我回来了。重阳节快乐。”我吆和这。“好好好!,快放下书包,洗个手,过来帮帮我的忙。”爷爷打着手势,依然盯着那针眼。“好。没问题”我一脸乐意,笑了笑便冲向房间放下书包,洗了个手。一边甩着手,一边慢慢走来。

“什么事?爷爷。”我一脸疑惑。爷爷没反应过来,我又叫了声“爷爷,爷爷。”“哦,我耳朵不太好。过来,帮我传下针。”爷爷一脸不好意思,笑了笑,脸上的皱纹挤在了一起,突然觉得他老了许多。

“我看看。”我接过针线,平时我不常常帮爷爷做事,星期六,星期日也不常来看看,我认真的举起针,盯着细小的针眼,捏了捏线头,瞄准后,慢慢穿过。“行了,爷爷。”我递了过去。“谢谢,行了,你去写作业吧。”听完,便转身就走。

只见爷爷一不小心,线拉过了头,针掉在地上,他并没有叫住我,让我帮忙。心里的一直感觉推动着我,我再次捡起。“我来吧。”对着天空,一片蔚蓝,白色与蓝色的交际,如流水般抓不住,摸不着,正如流水匆匆逝去。穿好了,便小心翼翼地递给爷爷。“真乖,真乖麻烦你了。”爷爷说着我心中酸酸的。自己孙女帮爷爷穿个针线还的爷爷说麻烦了。我咬这下唇。

回头一望,阳光的透射满头银丝抱住爷爷的头,时光在他脸上刻上了岁月的痕迹。感恩长辈,时光不会停留,唯有孝顺不能等待,哪怕是帮家人穿一根针线都行。

重阳节话题五年级作文【篇10】

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我还是接道了老妈的“圣旨”——给爷爷奶奶做一些好吃的。我回想着往年的重阳食谱。蛋糕?不行,没有玉米淀粉和白糖了,做得活像个蛋糕界的“非洲黑人”而且味道还特奇葩;那重阳蛋糕?也是没有想要的原料还想做?那就白米饭吧!

于是我就哼着自编的小曲儿,便往米篓里倒了一些米,后来学着老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起米来。左翻一下找点石子,右翻一下找点秕谷,前翻一下找点稻壳,后翻一下找“露网之鱼”,最后再漂洗两下我的“净白三斤米”就新鲜出炉了。我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的把锅放进电饭锅。忽然,老妈不知从哪儿出来对我说:“小家伙,别太急,把内锅擦干净了再说。”于是,我这才恍然大悟急忙把内锅擦干净,倒上我的“净白三斤米”和我的“净白三斤水,”盖上我的“净白三斤盖”,按下我的煮饭键,下面就等我的美味出锅吧。

米饭完工了,可是还想做点什么?我又想了想,反正今天厨房冰箱认我管,美食珍馐认我挑。于是,我便要做两个荷包蛋,可是这时候我再想想,还吃荷包蛋,管它呢,他们不吃我吃。

后来,我又拿了两个鸡蛋,用力一敲,放进油锅。油锅与鸡蛋发出沙嗤嗤的声音,后来接着又是大鼓一般又沉又响的咚咚声它俩声音和起来,成了首动听的交响曲。我高兴地哼着小歌听着“交响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眨眼时间热腾腾的油差点飞到我的手上,把我吓的半死。紧接着又听到咚咚声越来越大,一看原来是我不小心把毛巾放在电饭锅的蒸气口上了。手忙脚乱的把荷包蛋差点糊锅了,这真是有惊无险。

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一道菜给端了出来。爷爷奶奶一家人看了,欣慰的笑了笑。我知道花这么长时间做出来,还能得到长辈的大姆指和笑容,得到他们的认可,心里真的如喝了蜜一样甜。

5.重阳节的素材 篇五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

重阳节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节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6.关于重阳节的作文有意义的重阳节 篇六

意义的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有意义的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的季节迎来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在这一天是让老人们登高休闲更是为了让人们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师,学校在这一天给她祝寿,不仅安排了精彩的节目和庆祝礼仪,还送给她一个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请全体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顿团圆饭,也顺带着过重阳节。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齐了,晚餐开始了,奶奶烧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红烧鸡肉,糖醋昌鱼,阳澄湖大闸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气的先吃起来了。大家边品尝美味的菜肴,边谈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经,说说笑笑,有多么的亲热又是那么的和谐啊!接着我们举起酒杯,为奶奶庆祝生日。

大家酒足饭饱后,一起在大厅看起有关重阳节的电视节目,我和哥哥可闲不住了,为了能使爷爷奶奶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负责给他们捶捶背。过了一会儿,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们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蜡烛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灯点关了,然后由二伯把一个莲花式样的蜡烛点着了中心,“啪!”,那朵莲花奇妙的开放了,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但紧接着美妙的生日歌音乐响起来了,家人个个笑逐颜开的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奶奶露出了激动的神情,等蜡烛吹灭,二伯母亲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给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浓的蛋糕,真诱人啊!哥哥一口气吃了三快,还变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大花猫”当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妈妈给奶奶和爷爷各做了一碗长寿面,我抢先祝福一声:“祝爷爷奶奶福如东山,寿比南山”。他们笑了,笑的那么满足,那么慈祥,那么快乐。

7.重阳节的素材 篇七

一、优化积累方式

(一) 学生自主积累

1、善于观察生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叶圣陶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由此可知,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进入高中后,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成了“三点一线” (教室、宿舍、食堂) , 枯躁无味, 没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了。其实不然, 只要用心留意, 高中生活仍是多姿多彩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留心身边的同学、老师, 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鲜明的个性, 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孔子教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 留心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 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奥秘;留心校园的亭台楼阁、励志铭刻, 你会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可以摄取为鲜活的素材。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 真实的体验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 写出真实的文章。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参加生产劳动, 到社区、敬老院做义工, 到农村慰问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学生把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

3、阅读书籍。

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 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书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中起着传播文化、传递精神遗产、孕育文明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 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苏霍姆林斯基语) 。

阅读的书籍可按高中语文课标附录《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分阶段安排,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为学生作文“引流”, 还可指导学生写作“阅读作文”, 如摘录精彩句段, 根据原文编写故事, 写文章提要, 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等。把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

4、使用信息化手段。

现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 网络、电视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能获取大量有用、新鲜的信息。

(二) 教师精心指导

1、适时点拨。学生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 就要及

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如学生军训, 对他们来说, 意义重大, 就要引导他们把训练中的情形和感受写下来。再比如观察人。有一次, 学校的卫生检查教师查到我正在上课的班级室外清洁做得不彻底, 需重做, 本不是清洁委员的事, 但他二话没说立即去做了。我就及时启发学生,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班集体的典型人物, 要记录下来。

2、形成序列。素材积累, 不是一时之事, 要长期坚持。按照三年教学周期, 可从以下两方面形成序列。

(1) 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系列。首先明确积累的事件、人物, 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制作课件。

(2) 文化名人系列。紧扣作品入选教材的作家, 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鲁迅、巴金等, 收集他们的生平经历, 典型事例, 奇闻趣事等, 采用“百家讲坛”的方式向学生讲授。

3、充分挖掘教材。

教材中很多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本身就有典型性, 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运用到作文中,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不计前嫌、临危受命的烛之武, 《纪念刘和珍君》中的追求进步、勇毅爱国的刘和珍。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单一的文字记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 作文素材积累,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多媒体, 通过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课件等,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让他们观看经过老师精心选择、编辑的“焦点访谈”“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节目,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让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变得深刻, 对世界的观察变得细微、独特。

二、恰当储存运用

(一) 书面文字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时时处处留意聚积, 养成用文字记载素材的习惯。

(二) 学会概括

每一个素材, 要抓住其价值核心, 概括成几十字的简短文字。

(三) 分析事例

高中语文课标说, 要“多想多写, 做到有感而发”。积累的每一个事例, 应及时写一些评论或感想。

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等级中有“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等要求, 如果能从高中阶段就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 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 在高考中作文也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8.听妈妈讲重阳节的故事 篇八

在东汉时,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就总有人生病,总有人丧命,河两岸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折磨。

河岸住着恒景一家人,这次瘟魔又来了,夺走了恒景父母的生命,连恒景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好后就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后来恒景访遍名山高土,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经过一次次努力,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并教他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终于苦练出一身武艺。

这一年九月初九前的一天,仙长对恒景说:“明天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的本领都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又赠他一把降妖剑,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了。

恒景回到家乡,恰好是九月初九的早晨,他便按照仙长的叮嘱,带着乡亲们爬到了附近的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瘟魔果然怪叫着冲出汝河,但它刚扑到山下,突然有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脸色突变,戛然止步,恒景追下山来,用仙长给他的降妖剑,几回合就让温魔刺死剑下。汝河两岸的百姓都平安了,而从此九月初九,这个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重阳节我们吃什么?

过节怎么能没有好吃的?就像元宵节我们吃元宵,中秋节要吃月饼一样,重阳节我们要吃“重阳糕”。重阳糕也叫花糕、菊花糕、五色糕,现在做起来没有固定的方法,妈妈们可以随意发挥。只要做出来的松软糕点有五彩颜色,层层叠叠就可以。

其实古时候的重阳糕是很讲究的,要作成九层宝塔一样,最上面还要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些还要在“塔”顶上插一小面小红旗,再点盏蜡烛灯。这是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的意思,小红旗则代替茱萸。为什么一定要吃重阳糕呢?是因为糕与“高”同音,吃了重阳糕,象征着我们宝宝每一天都有进步,百事俱高。

重阳节我们喝什么?

当然是“重阳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已准备开放了,这可是酿“重阳酒”最上好的材料啦。这时候把酒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借着这时候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酿出的酒就特别醇。这酒就这样一直存放着,要到第二年重阳才能拿出来品尝,呵,那时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是多美的事呀。

重阳节我们玩什么?

重阳节正值最美的秋天,菊花都盛开了。这一天,我们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菊花。说起重阳赏菊的传统,还是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而来的呢。陶渊明爱诗爱酒,更以爱菊出名,后人都效仿他,就有了重阳赏菊的习俗。

除了赏菊,古代重阳节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插茱萸。这个风俗在唐朝就很盛行,人们常把茱萸折下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或是挂在屋里,以求躲避灾祸。其实当时茱萸还有另外一个用处:重阳前后的那段日子,秋雨潮湿,衣物很容易霉变,家家户户必须防虫防蛀,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那天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就是登山啦。其实不论登山还是吃重阳糕,都是取一个“高”字,还是希望家人事事皆高。不过秋花秋景,一家人登高游玩,其乐融融,是件多好的事呀!

重阳节还有别的意义吗?

宝宝你知道吗,古代的重阳,爸爸妈妈要把出嫁的女儿接回家过节,所以这一天又叫“女儿节”。而现在呢,我们又赋予它另一个含意——老人节。因为这天是九月九日,“九”与“久”同音,象征着长寿;我们中华民族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政府把这天定为了“老人节”,也称“敬老节”。所以今天的重阳节又是爷爷奶奶的节日,宝宝们想想,该怎么陪他们过呢?

宝宝,最后,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关于重阳的诗吧。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9.重阳节的素材 篇九

(1)陕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4)土家族

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5)云南

在滇西的一些乡村,每年九月重阳节,老人们都会相约到一块,泡制着一定掺上了收获在七月间的金银花的茶。那是特别的饮品,尽管那些茶与那些金银花都是滇西山间随处可采的东西,却被端到了重阳节的餐桌上,成为招待客人的上品茶饮,问题不在于金银花茶的药用,而是有一个植根于滇西山乡的传说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来世上,草木一秋,人不外乎是一棵有一点点思

想的草罢了,那么短暂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而金银花在当地人们思想里就是解除失误的灵丹妙药,把它加入茶中,便成了解除痛苦的琼浆玉液。

(6)山西

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7)北京

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8)惠州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9)台湾

台湾重阳节庆,配合九月吹起的无雨北风,有放风筝的竞赛习俗,如台湾俗语所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竞赛中,当败者的风筝落地,成为众人抢夺的猎物时,那就是「风吹(风筝)断落土,抢到溶糊糊」。

(10)香港

10.重阳节与老年节的缘分 篇十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是2012年重新修订过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12条的明文规定。

实际上,这一法条是对我国1989年正式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的进一步完善,重阳节,在集合了过去登高、团聚的同时,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为什么选在重阳

重阳节本身历史悠久,从战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楚辞》中提到这一天,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不过重阳节今天能与敬老联系在一起,有更复杂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重阳本身蕴含着人们期盼长久的意味。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这样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阴阳概念。根据推测成书于周代的《易经》一书中记载,“六”为阴数,“九”为阳数至高,又称“极数”,天之高即可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均逢九,即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因“九九”与“久久”谐音,因此古人认为,重阳节这一天长长久久,大吉大利,重阳节因此才有了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内涵。

虽然古代的重阳节很大程度上是秋游、登高、辟邪之日,往往是阖家团聚之日,并非专门的敬老之日,但是重阳节本身所具有的期盼长寿吉祥如意等特质,还是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古人的方方面面。

突出代表之一就是重阳节必饮的菊花酒。菊花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首要功能并不是观赏,而是药用(这种情况一直到东晋陶渊明以菊花歌咏节操,才逐渐扭转,变成药用第一,观赏为辅。一直到宋代,才有专门的观赏类菊花出现)。从战国时代开始,菊花就是一味药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这代表了古人的一种认识,那就是菊花能够驱邪去病,涤荡身心。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诗人屈原才会在《离骚》里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说自己吃秋菊花瓣,这是不与楚王廷浊流之人同流合污的意思。这时候菊花酒还没有跟重阳节联系起来。

一直到南北朝时,曹五在重阳这一天赠送菊花给钟蹈,祝他长寿。在古人的世界中,一种健康的药剂跟重阳结缘,意味着重阳节的长寿属性正式在文献中出现。

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节的长寿属性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中提到,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成书于南朝的《荆楚岁时记》也记载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重阳节具有了长寿的诉求,也因此与老人结下了千年之缘。

正是这样的传统,成了我们今天将老年节与重阳节合二为一的契机。

顺带说一句,我国古代的老人是没有专门的老年节的,不过以孝为先的中华传统文化,依旧让敬老的传统绵延千年而不辍。在古代,每年固定有几个日子,是老人作为主角的节日:老人的生日是第一紧要的,从唐代开始还要求子女必须在老人生日这一天亲手制作汤饼孝敬老人(这个汤饼起初即是面片汤,后来把面片下锅之前搓长了,就是如今长寿面的雏形);第二个就是自己的生日,这天必须先拜父母,才能过自己生日;第三个就是“天伦日”,也就是古代的父母结婚纪念日,子女必须行大礼;第四个是“科甲日”,也就是父亲考中科举的那一天,苏东坡过“科甲日”,他儿子苏迈就从外地跑回来庆祝。

他山之石,敬老爱老

我国1989年确立重阳节为老人节之后,国际社会上对老年人的关注也日益加强。1991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第106号决议,决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际老人日。国际老人日的诞生,至今已经20多个年头,每年这一天联合国都会提出当年老人日的主题口号。而正式安排在10月的国际老人日,也为我国将重阳节进一步确认为老年节提供了国际参照。

围绕统一的国际老人日,世界各国纷纷根据自己的固有习俗,进一步加强了老年节的节日概念。

美国的老人节也即祖父母节。197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每年9月份美国劳动节(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是美国的祖父祖母节,这天全美各地都要举办敬老活动,实际上也成为美国的敬老节日。

加拿大的老龄日定在了每年的6月21日或者22日,也就是夏天里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渥太华和许多加拿大城市有“送老年人欢笑”的活动,这一天书店里会摆满各种幽默书刊、杂志,让年轻人选购作为给长辈的礼物。商场、社区中心,甚至一些城市的广场、街道上,也会出现专为老人表演的小丑和喜剧演员,一些义工会带着幽默书刊和喜剧作品去老人院慰问。在这一天,电视台的都市频道会特别在晚上老年人收视率最高的档期,安排幽默类节目。

日本的敬老节是每年的9月第三个星期一,1947年日本兵库县多可郡野间谷村率先提出,在这一天庆祝老年日,原意是借助老年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发展村子, 1965年成为全日本的敬老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为老人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韩国的敬老节是从1973年开始的,韩国人将原来5月8日的母亲节改为敬老节。

智利的老人节定在每年的10月15日,并以15日所在的那一个星期为老人周,举办各种敬老活动。

(责编:石磐)

11.四川联通召开九九重阳节座谈会 篇十一

为弘扬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10月15日, 在四川联通公司党委、行政班子的安排下, 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首次组织全体离退休人员在成都举办了“九九重阳节”座谈会。本刊讯

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薛林发代表公司党委、行政和工会向老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离退休人员听取了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对公司的发展和公司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提出了宝贵意见,并表示要继续关心和支持公司的业务,为公司的健康速度发展发挥余热。

12.重阳节的素材 篇十二

在重阳节起源传说中, 桓景拜费长房为师, 学艺成功后回乡驱除了恶魔。桓景的师傅费长房, 就是道家的神仙。传说费长房从卖药翁壶公学道不成, 持符而归, 能医疗众病, 鞭答众鬼, 又善变幻捉妖,一日之间, 人见其在千里之外数处。后来他的符丢失了, 被众鬼所杀。在桓景驱除恶魔的传说中, 之所以出现费长房, 可能就与他善驱除妖魔有关, 不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重阳节的兴起, 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教的重要人物太上老君就是在重阳节诞生, 有传说称‚ 九者老阳之数, 九月九日, 谓之重阳。道家谓之老君九月九日生, 取诸此也。‛ 在河南方城一带, 人们认为九月九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 老君的小名叫‚ 吹儿‛ , 故九月九日一天, 忌吹哨子, 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的行业, 更为谨慎。

在道教的节日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还是斗姆星君的诞辰日。斗姆星君是天上的星宿之一, 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 主要有五暇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 五斗星君‛ , 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 最受崇奉的是‚ 斗姆‛ 在道教众神中, 斗姆星君以善治恶疾, 能驱邪魔而著称, 她生于九月九日重阳, 其要表达的意境与桓景九月九日驱除瘟魔是一致的。

在道教文化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是‚ 升天成仙‛ 的最好时间, 所以道教传说中多选择九月九日‚ 升天成仙‛。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 浊气下沉, 地势越高, 清气聚集越多, 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就是在这一天乘龙升天, 著名的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也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的。‚ 真人张道陵, 于桓帝永寿二年九月九日, 在巴西赤城渠亭山中, 太上遗使者持玉册, 授正一真人之号。‛ 就在道陵受号的同一天, 其妻孙夫人, 与天师在间中云台白日升天, 位于上真东岳夫人。

无独有偶, 东南沿海各地尊奉的海神妈祖, 也是这一天升天。妈祖, 名林默, 生前是福建蒲田循洲岛巫女, 死后被奉为海神, 有‚ 天妃‛、‚ 天后‛ 等称号。传说妈祖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热‚ 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 天后年二十八, 秋九月八日, 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 尘世所不乐居, 明天九日是重阳日, 我有登高的意愿, 预告别期。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 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的。......后白日飞升走了。’ ‛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登高‛ , 也与道教九月九日‚ 升天成仙‛ 也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 先民们就选择九月九日登高, 意图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 升人天宫, 这种对升天的渴望, 溯其源头, 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 《太清诸草木方》日‚ 九月九日, 采菊花与获芬松柏脂丸服之, 令人不老。‛ 道家无论是服食丹药, 还是苦练修行, 其最终的最求是与天地同寿, 能长生不老, 而长生不老, 在世俗世界是无法实现的, 只有升上九天, 才能与日月同寿, 而九月九日重阳节,‘两阳相重, 是升夭的最好时机, 故在道家的观念体系中, 九九重阳升天成为一种传统, 在重阳节成为华夏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 这种九九重阳‚ 升天‛ , 又直接演变为重阳登高。3lian.com

道教选择登高作为升天的手段, 这与中国古代的神灵世界有关。在现在已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大型祭祀遗址多建筑在山颠、山梁等处, 在平原地区, 甚至人工堆筑成山用于祭祀良诸文化遗址多有称为‚ 山‛ 或‚ 墩‛ 的人工堆筑的高台, 如著名的‚ 反山‛、‚ 福泉山‛、‚ 草鞋山‛、‚ 张陵山‛等, 历经数千年风雨, 不少‚ 山‛ 或‚ 墩‛ 现乃高出地面米以上, 高者有的达到余米。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 泰山、昆仑山、华山、滋山等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被视为神山。这种高山情结源于天国神灵观念的出现。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 这些神山是人们登天之处。而且, 这些神山越到高处越神奇。在山巅或堆筑成山以祭祀的现象, 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成仙的强烈向往。

升天成仙是人们对理想境界的一种无限追求, 成仙, 是希望能永远存在而不消失, 是古人对永恒的追求。而在现实社会中, 九月九日重阳节升天成仙则转化为人们对长寿的企盼。在意象上, 重阳登高, 正是人们对人生不老的一种追求, 所以从魏晋开始, 人们已经开始把九九重阳与长寿联系在一起了,曹巫在九月九日送钟麟菊花, 说‚ 至于芳菊, 纷然独荣, 非夫含乾坤之纯和, 体芬芳之椒气, 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 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 莫斯之贵。谨奉一束, 以助彭祖之术。‛ 曹巫重阳赠菊, 希望钟怒能借菊之力, 身体健康长寿。道家的升天成仙, 追求人生的永续, 这与俗世中的人追求长寿是一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 九月九日登高升天成仙, 已经内化为九九重阳祈寿。

关于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除了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臵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关于各地九九重阳节的习俗大全

1.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2.广西省

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3.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4.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5.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6.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7.上海市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8.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9.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10.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11.湖北省

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12.福建省

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13.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14.山西省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15.河南省

中国开封菊花花会始办于1983年,开封是以菊花每年举行一次年会的唯一的城市。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开封菊会就像一棵大树,深深植根于开封大地,深深植根于开封人民心中。它所产生的影响,就其广度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开封的地界,名扬海内外;就其深度而言,已远远超出了‚赏菊‛的特定含义,而是作为一种成功的载体和平台,展示着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演绎着经贸、旅游的 ‚大戏‛,推动着开封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3lian.com

开封菊会之所以能够在古城热土上深深植下根来,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远在唐代就初具规模。唐代诗人刘禹锡对开封菊花‚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的描述就可见一斑。至北宋,开封菊花更闻名遐迩。每逢重阳佳节,不仅民间有花市赛菊之举,而且宫廷内也养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甚至还开‚菊花花会‛。《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赏菊游人‚婆娑于市‛、‚游情寓意不一而足‛之类的记载。明清时代开封养菊、赏菊之风依然盛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来到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留下了‚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诗句,并被刻在当今禹王台公园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封人民酷爱菊花的传统习俗更浓。每年金秋10月,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养菊、赏菊者甚众,花市售卖菊花和沿街叫卖菊花则自成独特的风景,市园林部门还多次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1983年开封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决定把菊花命名为开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 11月18日为‚菊花花会‛的会期。

上一篇:环境宣传下一篇:电力规划部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