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2024-08-22

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通用9篇)

1.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篇一

1 水体营养盐不足

通常是新塘或施肥不足的池塘容易出现此种情况。

解决方案:全池泼洒有机肥或生物肥,如肥力多1~1.5 kg/667 m3+生物肥水精200 mL/667 m3,或肥壮源1~1.5 kg/667 m3+氨基酸养水宝1~2 kg/667m2,或调水专家1 kg/667 m3等。

2 水源污染或者消毒剂、杀虫剂残留

导致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

解决方案: (1) 降毒解毒:全池泼洒池塘解毒剂,如养水解毒救星500 mL/667 m3,或解毒安250~500m L/667 m3,或一泼灵250~500 mL/667 m3等。 (2) 施肥培水:全池泼洒有机肥或生物肥,如藻生源100m L/667 m3+肥力多1~1.5 kg/667 m3,或肥壮源1~1.5kg/667 m3等。

3 池内浮游动物或有害细菌的大量滋生

抑制了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

解决方案: (1) 消毒水体:全池泼洒洁净灵300~500 m L/667 m3等。 (2) 在浮游动物高峰期过后,施肥培水:全池泼洒氨基酸养水宝1~2 kg/667 m2,或调水专家1 kg/667 m3,以及生物肥水精200 mL/667m3+肥力多1~1.5 kg/667 m3,或肥壮源1~1.5 kg/667m3等。

4 用地下水(井水)或过滤海水作为水源的池塘

导致藻种匮乏、育藻困难。

解决方案: (1) 引入旁边藻源丰富的池塘水适量,补充藻源。 (2) 全池泼洒解毒安250~500 mL/667m3,或养水解毒救星500 mL/667 m3等。 (3) 施肥培水:全池泼洒生物肥水精200 mL/667 m3,或水复活300~500 mL/667 m3,另加有机生物肥如肥力多1~1.5 kg/667 m3、特肥1号15 g/m3等。

5 经常使用化肥培水的老化池塘

塘泥生物活性差,水、泥间物质交换停滞,肥效流失,青泥苔、丝状藻蘖生、泥皮泛浮,肥水十分困难。

解决方案: (1) 全池泼洒EM-活菌王1~2 kg/667m3或EM-活水宝150~200 mL/667 m3等,培育微生物种群。 (2) 施肥培水:全池泼洒肥壮源1~1.5 kg667 m3,或水复活300~500 mL/667 m3或氨基酸养水宝1~2 kg/667 m2等。

6 低温期肥水

同时又无充足光照,最难肥水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篇二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如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不相符、人才岗位结构不合理、社会价值取向的偏见、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或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等。总之,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又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在这诸多因素中,笔者认为学生自身的因素才是关键。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表现

当前一些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些自身存在的缺点:如择业时“眼高手低”、求职技巧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目标不明确、专业技能不强、心理调适能力较差等。综合以上表现,本人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在就业观念上期望值过高;在就业心理上承受能力不强;在就业竞争力上水平不高;在就业规划上比较欠缺。

二、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在就业观念上期望值过高

主要表现:一是薪酬期望值高出现实市场行情,一味追求稳定收入和高收入;二是工作环境期望值过高,只选择发达地区、工作环境好的大企业,而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造成学生薪酬、工作环境期望值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对就业现实形势的了解,对自我的职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再加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安排呵护下长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业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的理想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成本连年上升,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出于经济投入和收益差距的考虑,难以接受较低薪酬的“底层”工作,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

2.在就业心理上承受能力不强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心理表现主要有:浮躁、焦虑、抑郁、自卑、盲目从众等等,这些不良的心理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合适的定位,从而导致了就业困难。

(1)就业焦虑心理。产生焦虑心理主要有两种原因:第一是毕业日期越来越接近,工作还没着落,学生难免会为之焦虑。第二是家长和老师总是灌输学校是单纯的、社会是复杂的理念,使有的学生对进入社会后的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心里也会产生焦虑。如果毕业生对这种焦虑体验过度或持久,就会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2)就业自卑心理。不少学生本来是由于高考考得不理想才进入高职学校,刚入学的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继而产生的是自卑和茫然。强烈的自卑感一直困扰着他们,就业时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条件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应对,而是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名牌学校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心理,不敢正面对待就业问题。

(3)就业抑郁心理。一些大学生频频向其理想中的单位投递求职材料,但很少接到回音,从满怀希望到希望破灭,使他们的情绪低落,心情紧张而压抑,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了信心。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抑郁心理,反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在就业竞争力上水平不高

(1)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技能。高职学生很多在基础教育阶段成绩就不优秀,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睡觉,作业抄袭,三年下来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甚少,更不用谈实践技能。再加上学校在教学设置方面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学生实践技能提高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空有知识而不会应用,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综合素质不高。一些学生仍然认为在大学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因此很少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对社团活动也不感兴趣,只追求学习成绩。这样就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足。而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是学习成绩好而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用人单位并不欢迎。

4.在就业规划上比较欠缺

不少学生在面对就业的十字路口时,茫然无措,不知何去何从。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对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一方面,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在人生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虽然很多学生都知道“职业生涯规划”,但并没有深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科学规划出可行的职业目标,并对各个职业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导致这类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比较盲目。另一方面,有的学校也不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设计指导。首先,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上,课时少,上课时间基本在晚上;其次,授课教师大多没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空谈理论,上课气氛沉闷枯燥,使大部分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不重要”,在上课时经常旷课去做其他事情。最终使这种“就业指导”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学生就业困难提出指导性对策

1.完善就业指导课

就业指导课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就业程序、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技巧,还要帮助他们调整就业期望值,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增强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1)重视就业指导课,提高教学质量。要把就业指导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从入学至毕业,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各方面的指导。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一要加强对当前就业指导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二是可以直接聘请专家主讲就业指导课。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就业指导专业教研室,为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制度保障。

(2)授课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接受效果。例如:邀请往届毕业生现身说法讲述自身的求职体会;开展面试模拟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接受效果。

2.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就业心理承受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学生迅速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尽早进入新的社会角色。从大一开始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安排职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新生的心理特性、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培养心理调适能力。还可以通过团体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他人和外部客观世界,完善自我。要注意对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的相关培训,建设完善的职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并给予相应的解决建议。

3.注重社会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用人单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优秀,更需要技能过硬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平时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要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按照职业需求来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来强化专业理论、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资格认证,保证学生能顺利获得“两证”: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同时开展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一是尽可能为每位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公司实习的过程中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全面的认识,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二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去打工求职,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4.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要加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拟定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充分利用人才网络测评,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素质测评,找到适合自己性格、个性和兴趣的职业方向,然后以测评结果为依据编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要通过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培训指导力度,在学生制定职业规划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科学的指导。

以上是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规划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指导对策。当然,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学校和企业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2]刘宝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3]方丙丽.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4]张敏强,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现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篇三

【内容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现代大学生就业现状为研究起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对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状况还不够稳固,全社会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压力总量压力持续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重。据新华社北京5月20日专电(记者 白靖利)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顿时,“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即失业”等各种词汇一时间风靡全国。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呢?又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呢?本文做如下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扩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困难

1999年5月中央作出扩大招生规模的战略决策,使我国教育成为了“大众教育”。这被西方通讯社称之为“惊人的一跃”的决策,除了扩大内需和减轻就业压力外,还产生了很多正面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优点的背后也藏着许多的不利影响

1、扩招的速度过快。据教育部统计,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31万,2011年增至660万,2012年则达到了680万,而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为699万比2012年多了19万人。高校扩招飞速前进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大学生的供给远大于市场需求,大学生市场供需矛盾化突出,使得毕业生就业率降低,竞争压力大。

2、高校扩招结构不合理。高校扩招过于理想化,忽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需要。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一方面师资队伍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办学规模,生师比过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与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大学教师基本是直接来自应届毕业的硕博士研究生,缺乏实际经验,只知道满堂灌和概念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从而导致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扩招过程中教育质量下降。从精英式的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学生们学习只是为一张文凭。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60分万岁,61分浪费”,教育成为了一种“应试教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近几年,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高校扩招的后遗症余威太大,仍沿至今,每年仍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年年叠加累积,愈演愈烈。

(二)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教育目标的多样化,这就需要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模式,而大学现在都在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单一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才市场需求更大的应用性技能人才的培养。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致使求职者所学的技能与空缺的职位不匹配。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

2、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高校就业指导缺位,机构不健全,队伍专业化水平过低。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3、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大学往往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的这种“应试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认为读书就为了考试,考试过了就能拿到毕业证,毕业证拿到了,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就结束了,就迈向社会工作了。因而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读课本知识,不懂开拓相关知识,自然所能学到的知识面就相对狭窄,专业技能也不精。学生只知道背书读书,忽略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大学里的学生往往能高谈阔论,却无法付诸实践。

(三)企业用人制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企业招聘需求不明确。企业在招聘前没有认真做好职位分析,没有清晰明确的招聘计划和工作方案。一些企业聘用应届大学生的条件过于苛刻。不论什么职位,一概要求高学历和高经验,更出现了招保安要硕士生的笑话。似乎优秀人才就是一个过得去的学历和一段看似相关的经历。然而,对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哪来的相关经验呢?倘若每个用工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那么学生的工作经验该从何而来呢?由于用工单位的这种盲目招聘条件,导致许多毕业生望而却步,难以实现 “人尽其才”。因而常常出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市场上则出现大量的人才未能就业的现象。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对就业的影响

1、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准确,眼高手低,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更好的工作。而放弃了眼前的机会。还有一些名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总是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是社会上的精英,目标就是非大公司不去,当然那些公司的招聘名额也是有限的,例如:1997年段会军曾以物理化学满分的成绩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专业。2001年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回到山东临沂市沂水县杨庄镇南躲庄村老家务农。7年前,只因父亲段世江一句“那么好的学校找不到工作”便离家出走,整整7年从未回家,至今音信渺茫。61岁的母亲已经哭瞎眼睛。父亲段世江让记者转告儿子:“无论你现在是贫是富,只要你平安,只要你活着就好。”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许多孩子只会学习,只会考试,但就是不会与人交往,人前不会说话。有的学生在校学习行,可走进社会就不行了。文凭只能证明你从哪里来!至于能到哪里去则不能再依靠北大,而要依靠自己。

2、由于我国的地区结构发展极为不平衡,形成了东南部发展较快,而西北部发展慢的格局,所以大学生们往往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3、大学生自身素质跟不上市场需求。大学生在就业时常常表现出职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社会无法接轨,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学生个人来共同努力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人事制度,创新观念、改进工作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一)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应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宏观调控、深化教育体制、培育就业市场、扩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做积极的工作。要大力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支持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校企合作,设置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专业,加大培养力度构建学校企业之间的就业桥梁等。通过制定各种灵活就业的鼓励政策以及跨省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能享受的优惠政,不断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同时强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大学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等一系列能够优化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环境的政策。政府作为供给方的主要控制者,要大力推进岗位信息发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承担公共信息的发布工作,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岗位信息和职位空缺信息的统一发布制度,扩宽信息发布渠道,规范人才市场,从而减少就业中的摩擦性矛盾。

(二)教育部门应制定各类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高校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重点教学理念。首先要改变以往单纯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能尽早的适应社会的要求,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帮助学生准确的给自己定位和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其次,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对相关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及时的了解就业形势,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高校通过信息整合后,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和调整专业,有所选择的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同时要不断的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帮助。最后,应积极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扩大高校就业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招聘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利用高校的知名影响力,给企业推荐优秀的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能在更好的工作中发挥的更加出色。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用人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招聘用人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招聘前根据实际认真做好职位的工作分析,切莫尚自提高相关职位的学历要求,如销售人员一职,初中以上学历都能胜任的,就不必硬性要求要本科文凭的人才。招聘人员在招聘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招聘人员在招聘时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主观随意性,应按照企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招收适合的人才。同时企业应完善人才的培训制度,不必一开始就要求应聘人员要三年或五年的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往往是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这时的他们最需要的也是工作经验。因而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促进新员工了解该职位有关信息和今后的工作职责,以便于新员工能更好的胜任该职位。规范企业招聘制度,是增加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大学生应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

1、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羊群效应”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就业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势在必行的。在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应放低姿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目光长远,不必执意于到大城市工作,不必拘泥于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岗位另辟奇径。在校期间还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勤工俭学,不但能赚取零花钱还能累积实践经验。大学生还应有创业意识,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校创业培训活动,增长知识,累积经验,以便于毕业后自主创业,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另一途径。不但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还为就业市场增加了就业岗位,一举两得。

2、大学生还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为自己进行学涯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客观的认识了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未来目标。熟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为自己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让大学生有一个精彩的职业生涯。

就业不但是民生之本,人才资源也是国际竞争的最终竞争,因而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对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深受社会的瞩目,因此,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变得迫在眉睫。当然,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迎接挑战,以实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创大学生就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魏森安.大学生择业现状及其社会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周淑美.试论我国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4.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篇四

面临的困难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中央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国家派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具有战略意义,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而且解决了燃眉之急,尤其在当前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扎实推进的时候。

大学生村官在村里的核心工作仍然是经济建设,要带领或带动群众艰苦创业,兴一村产业,活一村经济,富一村百姓,同时要开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努力把一个村庄发展好,建设好,治理好。

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上的外在方面,二是自身的内在方面。具体来说如下:

首先,社会上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的认识有待提高。现实有很多部门把大学生村干部在村里的创业等同于一般的大学生创业,实施的是一般的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目的的创业鼓励扶持措施。但大学生村干部农村创业与国家鼓励的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指自己创业,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首先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其次能带动他人就业,它针对的和解决的主要是就业问题,具有经济意义。而大学生村干部的农村创业是全村创业,是大学生村干部领导或引导的全体或部分群众的新农村建设行为,解决的主要是村庄贫困,发展落后的问题,并且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相连,对村庄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实质性的影响,具有社会意义。所以,不能将两种创业同样认识,相关政策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能同等对待。

其次,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其在农村开展创业的顺利进行。第一,不少大学生村官存在“跳板”心态。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的目的或者原因多种多样,虽然也有很多响应国家号召,愿意真正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大学生“村官”,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出于就业形势严峻,盲目跟从报考“村官”;考研或为公务员考试加分等原因,把“村官”作为其进入其他行业的一个跳板,这对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创业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第二,大学生村官创业缺乏动力,积极性不高。如有的大学生村官对在农村创业持观望等待的态度,等上级党委政府出台更优惠的扶持政策,看看其他同志创业的实际效果,再作考虑打算。第三,大学生村官缺乏技能,创业经验不足。由于受专业、经历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村官 “有知识缺技能、有热情缺经验”的现象较为普遍,存在专业限制明显、工作经历单

一、创业知识局限等问题。这些不足和局限,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有效推进。

5.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篇五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近年来由于越来越激烈的企业竞争, 使中小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 影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比较多,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将为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增强我国国民经济活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政府都非常支持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 也就相应的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与大中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目前融资的情况主要是:

1.1 融资的费用比较高

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构成了企业的融资费用, 中小企业在贷款时, 一般得不到优惠的贷款利率, 甚至要支付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向银行借款更高的利息, 这无疑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采取抵押和担保两种方式, 中小企业为了寻找担保方和抵押的物品, 要付出比大企业更多的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费用, 否则就没人愿意为其担保或抵押。所以为了发展, 中小企业不得不从民间借高利贷。这些都严重地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 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1.2 融资规模小

占绝对数量的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都很短, 规模也比较小、基础很差、底子薄以及其自有的资本也比较少。中小企业不能满足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这些都是由于它自身积累的薄弱形成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低, 经营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 银行根本不敢向它们发放贷款, 惟恐到期收不回来。

1.3 融资渠道较少, 融资秩序较混乱

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自己筹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府扶持资金。中小企业在各种融资来源和融资方式的选择过程中, 一方面不同类型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另一方面, 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的要求也不相同。

1.4 信用歧视

政府比较偏重于大企业, 要求银行各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 保证大企业的贷款问题, 然而却对中小企业不重视, 一般在保证大企业贷款没问题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中小企业, 这样就对中小企业造成了严重地信用歧视, 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上不能平等对待, 不重视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需求。

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2.1 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2.1.1 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的途径很多,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明确, 银行存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顾虑。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比较大,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 而且也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对中小企业融资非常不利。

2.1.2 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一般都比较小, 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加上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规范、财务信息公开性和真实性比较差等原因, 没有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及时的进行交流, 这就造成了企业与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间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使得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2.1.3 中小企业诚信度低, 信用观念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有些企业主在竞争中导致处于劣势地位。一个企业想要快速发展, 想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 就必须让银行看到自己的诚信所在。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诚信上都做得不大到位, 例如有的企业申请贷款时想尽办法说服银行, 保证能够如期归还银行贷款, 但是只要贷款到了自己的账户, 他们又害怕以后很难再次贷到款项, 所以就宁肯多付逾期贷款的利息也不愿意到期归还贷款。

2.2 政府职能机构的原因

2.2.1 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来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如由财政对中小企业实行的创业资助, 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对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国家一直都没有出台相关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现行的各种优惠政策往往更适用于大型企业, 使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融资成为不可能, 中小企业主也就逐渐地打消了发展创业的积极性。

2.2.2 中小企业无法落实信用担保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往往被银行拒绝贷款, 因为贷款前企业无法真正把担保落到实处。通常的担保机构主要由地方财政部门和银行等组成的信用担保机构为主, 这种机构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 绝大多数是地方政府的预算, 因为他们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所以很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这一特性。

2.2.3 社会信用体系不成熟

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主要是国家缺少对信用体系的硬性监督。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 逃废债务、拖欠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 对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处在建设初期, 虽然部分大城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信用体系, 如北京、深圳等地已将企业贷款和担保的情况实行了计算机联网查询。但三这些系统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如信息渠道单一、覆盖面窄和操作不完善等等,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2.3 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因

2.3.1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一定偏见

借款人往往对信息存在一定的优势, 贷款人很难准确搜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 鉴别这些信息的真假需要花去大量的成本。为了使贷款的风险降低, 银行必须大规模搜集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方面的信息, 使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都大大的提高了。

2.3.2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不适合中小企业

长期以来, 我国的金融体制一直在不断的进行改革, 商业银行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银行作出的相应决策主要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是面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型企业, 而且双方已经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金额小、时间紧和频繁贷款是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 银行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调查。

2.3.3 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自身积累

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其自身的积累, 这种融资结构太单一,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应该利用多种筹资方式, 不断地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达到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目标。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中小企业要注重自身的提高

3.1.1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

中小企业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融资渠道.既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同时也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 从而提高融资的效率。中小企业要重视自身资本积累, 减小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将企业赢利的一部分用于增加资本金, 逐步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金所占的比例。

3.1.2 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

中小企业需要设置完善的会计机构, 并且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会计人员, 以保证会计核算能够真实和完整。中小企业必须做到财务透明, 会计数据真实可靠, 要定期将财务报表交给外部审计机构审计, 从而形成良好的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使金融机构对企业充满信心。

3.1.3 树立中小企业信用观念

中小企业要形成良好的信誉, 从自身做起注重对中校企业的诚信教育, 这样可以具备参与竞争的实力。企业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 在外树立好自己的形象, 使金融机构能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信息, 从而使得银行批准企业贷款。为了中小企业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 建立起银行与企业之间的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3.1.4 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要逐渐建立越来越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要从外边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 政府方面的作用

3.2.1 政府要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中小企业急需要政府制定出关于融资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要引起重视, 制定出各种政策来保护中小企业。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 来保证中小企业健康的发展下去。

3.2.2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应该加快对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 这样中小企业得到了需要的资金, 而且银行的风险也降低了。政府应重点扶持一批制度比较健全、管理比较规范的担保机构, 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3.3 金融机构的支持

3.3.1 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

需要运用市场的手段来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 使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银行要找安全可靠的企业去放款。不管是国有性质还是民营性质的中小企业, 只要企业存在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符合贷款的基本条件, 银行就应该向企业放款。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 国有商业银行也应该逐渐转变意识,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贷款支持。

3.3.2 改革银行体系

要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 扩大中小商业银行存在的规模, 中小商业银行也非常愿意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 制定出有贷款相关的优惠政策。组建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 由政府创立、参保或保证, 不以营利为目的, 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 在特定的业务范围内, 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

总之,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中小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所以要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去寻找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政策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 2009, (1) .

[2]李国义, 王贺.完善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职能的研究[J].商业经济, 2010, (l) .

[3]李扬.发展小企业融资需要有新思维[J].新金融, 2008, (1) .

6.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篇六

[关键词]县乡财政困难;原因;对策建议

一、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

(一)县乡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

1.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财政收入层层上移,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在按税种划分政府间收入时,首先考虑的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取得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大部分收入,在加上其他独享与共享的税种,留给省以下各级政府的税种并不多,地方税收收入无论是总额还是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都远远低于中央税收收入(见图1)。与此相适应,省、市两级政府也不断地将收入多、增长潜力大的税种全部或高比例上收,留给县乡政府的则是一些税基小、税率低、征管困难且不稳定的税种,导致县乡财政没有自己大宗、稳定的税源,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因此,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其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且在全国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基本上小于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

图1 1994---2013年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1994---2013年整理所得

2.事权下放,县乡政府支出刚性增长,支出结构不合理。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没有很好地解决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问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远远大于中央政府,形成了地方财政收支在全国财政收支中所占比重的逆向变化(见图2)。省市政府为了减轻压力将更多的事权下放给了县乡政府,县乡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职能,包括新型医疗、农村低保、义务教育等,这些要履行的事权大都刚性强、所需资金多、增长也快,无法压缩。从支出结构来看,行政管理费和科教事业费占支出比重较高。支出结构的不合理进一步使得县乡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吃紧。

图2 1994---201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1994---2013年整理所得

(二)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1.税收返还占相当比重。在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下,税收返还占相当比重(见表1)。因为税收返还是以地方上缴的税收为基数,在一定比例上进行返还,其返还结果是上缴税收越多的地区得到的税收返还越多,因此税收返还具有逆均等化作用,形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由于县乡政府税源不足,上缴的税收收入少,因此县乡政府得到的税收返还也很少。

表1 2009---2013年我国转移支付方式及其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财政部,财政数据,全国财政决算:2009---2013年整理所得。

2.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所占比重小。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平衡地区间财力的调节机制,其均等化效果直接影响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解决。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绝对规模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相对较小,不能达到均等化要求。专项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额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见图3)。专项转移支付中的对称补助要求地区进行资金配套,尽管财力紧张,县乡政府为了得到上级的对称补助,不得不同意安排配套资金,这样不仅不能使县乡财力困难问题有所缓解,反而还会使其困难程度加剧。

图3 2010年我国转移支付方式的比重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财政部,财政数据,2010年全国财政决算整理所得

二、我国县乡财政困难的解决措施

(一)调整财政分权程度,规范县乡财政的事权与财权范围

1.适当减少县乡政府的支出责任,规范县乡财政的事权范围。在现行的分税制下,县乡政府承担了过多的支出责任,包括不少本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职能,与其掌握的可支配财权严重不匹配。应该综合考虑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事权范围,将本不应该下放到县乡政府的事权上收。适当上移公共服务的支出重心,让中央和省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性公共产品、准全国性公共产品应由中央政府主要负责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提供。针对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县乡政府需要与上一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进行合作来提供。

2.规范中央与地方税权分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分税制改革明确了中央财政收入来源,但省以下,特别是县乡并没有自己大宗、稳定的税源,这是县乡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应该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税种,降低中央税权集中程度,确保县乡政府有自己的主体税源,从客观上改善县乡政府的整体财政状况。调整中央与地方共享比例,加大财力分配向县乡财政倾斜力度,增强县乡政府财政收入能力。

(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规范、有效的转移支付是弥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平衡地方财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途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转移支付法律体系。一方面可以明确规定转移支付的目标、原则、资金的来源、分配程序、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各个环节,为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转移支付各个环节公开化、透明化,加强监督的力度,避免转移支付资金被挪用。二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适当减少专项拨款,进一步提高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的比重。逐步取消税收返还、零星补贴等转移支付形式。三是改变现行转移支付体制中“一刀切”的做法,区别对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降低财政困难县乡的配套资金比例,或者直接免除地方配套。

参考文献

[1]蒋斌,饶茜,蒲勇健.县乡财政困境的制度原因分析[J].财政研究,2005,(1).

[2]许正中,吴亮,石红.我国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4,(2).

[3]郭家虎,崔文娟.财政合理分权与县乡财政解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

[4]田发,周琛影.地方财政体制变革下的县乡财政解困[A].经济体制改革,2007(4).

[5]谭建立.关于我国县乡财政困难问题的认识与建议.财政研究,2006,(2).

[6]刘铭达,张克如.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财政,2006,(2).

7.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篇七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这是社会整体就业现状、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高校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自身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解决依赖于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需要政府、高校、社会、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作 者:张妍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市场 就业指导

8.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篇八

大一新生出现学业困难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校在第一学期即出现挂科的4个年级中医学专业新生进行调查研究,可知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源动力、专业思想不稳固是其主要根源。通过分析其原因,给予加强专业教育和专业咨询、改进授课和考核方式、开展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等,关注学业困难学生、建立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为解决中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学业困难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学专业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生源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新生入学后发生学业困难的比例也在逐年上涨,即大一新生中出现课程不及格、学习情绪倦怠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多

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学业困难直接导致学生学业水平难以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以致今后无法胜任相应岗位工作。而且,大一就出现学业困难,势必将影响学生今后在校期间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学校而言,学业困难学生的出现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重视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据调查

本研究对我校2011-2014年入学的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新生进行调查,以在大一第一学期出现课程挂科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67份,收回65份,其中有两人在此期间退学,有效回收率为97%。从表1中可看出,我校新生入学后发生学业困难的比例在逐年上涨,即大一新生中出现课程不及格、学习情绪倦怠等各种问题的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多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入学后因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源动力、专业思想不稳定而出现学业问题的占多数,其他如基础差异、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等原因相对较少,还有部分学生因家庭突发变故、个人突发疾病等其他原因也导致在大一第一学期出现了成绩不及格的现象。

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之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高考之后的放松和懒散状态中,不能及时调整状态并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因此相当一部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出现成绩不及格〔2〕入学后,每一位同学都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遐想,刚刚经历了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相对于5年之后才会面临的就业压力或升学压力,一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的源动力和压迫感,主要精力未放在学业上,导致成绩越来越差。〔3〕专业思想不稳固。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博大精深而且抽象复杂,但在现代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对初学中医的学生来说,其专业思想必然会受到影响。〔4〕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在大学期间,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对于一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同学,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5〕家庭原因。步入大学后,学生开始了相对比较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就会暴露无遗,从而影响到学业。〔6〕教学、考核方式。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再加上教师死板、老套的授课和考核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7〕其他原因。学生在入学后,因家庭变故、突发疾病等原因而导致的学业问题。

3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几项原因,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可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大一新生目前日益严峻的学业困难局面。

3.1加强专业教育、大一期间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在大学生入校之初,就要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实例使每一位同学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医学专业的精髓和无限生机,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医的职业成就感。同时,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此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

3.2加强学业咨询,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充分发挥各学院教研室教学指导的作用,积极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课程咨询和学业规划,尽可能使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

3.3改善授课方式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教学平台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替代终结性评价,引进翻转课堂,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4开展社会实践、进入临床进行实地考察。

在入学之初就带领新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诊室和病房,通过真实案例,使学生建立职业成就感。

3.5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宿舍风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一新生尽快融入到大学校园环境中去,达到身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3.6强化各类咨询,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发挥学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职业发展咨询、就业指导等。

3.7积极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学校和家长之间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媒介,积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学习表现。家长应充分利用书信、电话、网络等手段,经常、主动地与学生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在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予学生关心、支持和引导。

★ 分析小学数学中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论文

★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论文

★ 浅析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

★ 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论文

★ 基于认知理论的社会公德困境原因分析论文

★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论文

★ 浅议普通中学生体育厌学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的论文

★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教育论文

★ 水泥混凝土引起超时缓凝的现象及原因分析论文

9.教育系统困难及原因 篇九

综合分析中目前小企业遇到的融资困难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金融体制方面因素,还与政府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一、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和素质的限制。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中小企业多数都是由个体经济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包括多种组织形式、多种产业行业的复杂群体,在诞生之初就存在先天性缺陷和不足,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除少数企业发展成生产品种多样、适应市场能力较强、管理规范、效益较高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依然没有摆脱其先天性缺陷痕迹,生产发展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信贷风险较高。一是从产业方向看,主要集中在进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二是从产品结构方面看,多数企业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系列化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弱。三是从管理现状看,许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规范,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准确,加之中小企业有关的供给、客户、财务、经营能力等都属于个人私人信息,不对外公布,由此产生的信息不透明和信息失真,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无法真实辨认,对贷款的监督也无法顺利进行,而且企业能够按照银行要求提供的贷款抵押的有形资产十分有限,也没有足够资信等级的第三方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从而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四是从管理者素质方面看,中小企业管理者一般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不高,都是企业家一人身兼数职,采取的都是管理比较粗放、价格竞争的经营方式,许多企业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发展规划,产品开发能力不强,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企业抗击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五是少数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十分淡薄,利用虚置债务主体、假借破产之名、低估资产、逃避监督等各种方式逃、废、赖银行债务。这些行为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相应地也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增加贷款投放的信心。

二、金融部门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到位。一是金融部门为规避贷款风险不情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现在金融部门实行的是信贷终身负责制,一旦发生贷款偿还违约,发放贷款的信贷员可能会被罚款、下岗,或者失去升职的机会。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意味着还款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金融部门放贷的风险一般都比大企业大得多。金融部门人员为规避自身职业风险,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二是单个中小企业资金一次性需求资金量小、频率高,无形中增加了融资的复杂性和工作量,相应地增加了金融部门的融资成本和代价。三是适当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目前,中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于贷款额度受限,金融部门将仅有的资金在分配过程中大部分都贷给大型企业,贷向中小企业的额度较小。

三、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法律和政策保障环境不理想。一是缺乏统一健全的中小企业法律。我国虽然对中小企业发展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例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已颁布实施,但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在金融信贷、融资引资等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保护措施,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地位和权利不平等。二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三是现行体制和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从直接融资的渠道看,主要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由于我国资金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小。单从股票市场方面看,虽然也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但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上市条件和规模的限制下,各地政府往往只优先发展考虑大型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讲上市融资门槛较高。四是少数地方支持企业逃避银行债务。少数地方站在保护地方利益角度考虑问题,默许或纵容企业逃避银行债务,而法律对银行债券保护能力较低,加剧了金融部门贷款的恐惧心理。

四、社会上还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现象。中小企业无论在融资、招工方面,还是在消费者认同度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被歧视现象,对中小企业的名声、发展存在一些偏见,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信息、产品展览等方面的服务不够,劳动者不愿在中小企业工作,消费者不愿购中小企业的产品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情况对中小企业融资也产生一定影响。

从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要想让中小企业尽快摆脱融资困境,不仅需要中小企业自己从自身做起,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产品结构,改进管理体制,而且需要金融部门、政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创造宽松、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引导中小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一)引导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良好形象

一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立足于现有基础,通过发展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联营、合作,引进专利和先进技术等途径,引进消化、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向信息产业、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发展,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二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优势资源精深加工,增加花色品种,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最终产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三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一套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财务监控体系,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经经营管理者的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构建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分离,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提高管理者素质。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家到大学进修和深造,学习战略管理、资金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跨国经营、创新管理、企业家修养等课程内容,或组织企业家到国外、发达地方学习工商管理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等方式方法,大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五是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意识,注重树立诚信守信的中小企业形象。为增强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建立自身市场的良好信誉。定期向债权银行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尊重银行的债权,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信用等级。

(二)建立和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研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针对目前中小企业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金融部门应从大局出发,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就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扶持政策措施,建立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信用评级体系,既建立严格的对中小企业信用度、风险控制能力和还债能力等的信贷审查、信贷发放和信贷责任追究制度,避免权力关系贷款和盲目放贷造成的损失,又要建立相应的放权让利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变目前对中小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状况。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拓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根据中小企业需求时间紧、实效强的特点,公开信贷政策,适当降低贷款标准和条件,简化业务程序,对一些经营基础和财务制度计划较好的中小企业在额度之内优先办理信贷业务。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在继续规范和发展各种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同时,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产业调整方向,通过各种金融服务,帮助企业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三)政府部门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法律体系。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和融资方面的立法,尽快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分类、界定进行予以明确,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办法和鼓励措施。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制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政策体系。二是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体系。本着“多元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政策性的、商业性的、联合性质的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担保,尽快形成以政府担保为主,其它担保形式结合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三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完善现有中小企业板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育成和辅导体系,适时启动创业板市场,推动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债券融资方式。扩大社会集资方式,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创业发展方面的投资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人员培训和开拓市场。

(四)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展中小企业不仅需要法律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方面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一是推动各级政府中小企业行政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提供贷款担保、信息传递、创业指导、技术咨询、企业诊断、辅导培训、市场开拓、法律支持和组织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等服务。二是各级政府应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和支持各类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各类商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并通过技术洽谈、专利和产品招标、人员培训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服务。三是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使其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法律、市场、技术、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上一篇:培训学校开学致辞演讲稿下一篇:建筑构造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