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情境

2024-09-03

什么是教学情境(精选9篇)

1.什么是教学情境 篇一

1、什么是学习情境? 答:学习情境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

2、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情境? 答:学习情境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尽可能吻合的真实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主题上。

3、学习情境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学习情境设计时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1)不同的学科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情境设计要注意学科特点。(2)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创设情境的关系。(3)学习情境创设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

(4)学习情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外因”,无论哪一种学习情境,都要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5)学习任务与真实情况必须融合,不能处于分离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情境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6)不能滥用媒体情境。

2.什么是教学情境 篇二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感悟,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所需把握的原则

1.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新奇度 ,也就是说一定要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例如生动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录像视频等效果都不错。

2.情境要有现实性 , 也就是说要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尽量使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素材。如教学《上、下、前、后》(一上 )时 ,书上的主题图用的是一座大桥 ,桥为上、下层 ,上层开着汽车,下层有列火车,桥下行驶着轮船。这些内容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十分遥远。孩子们体会不深,表述起来很不完整。我就把幼儿园的滑滑梯“请”进教室。在黑板上画个大大的滑滑梯,再贴上几个小朋友在滑滑梯上玩耍的场景。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他们最喜欢的生活场景中,大家跃跃欲试。

3.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明晰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而且要非常具体,尽量使主题突出。无关的信息尽量不出现,不要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非主要因素“抢了风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常会走神。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牙膏盒、鞋盒、魔方、球等物品,有一小部分孩子出现只顾玩玩具,而忘了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把对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个重要目标弄丢。我问了一句:“谁能把这四种图形很快认出来,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样学生根据问题的思路,才有可能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4.如果创设的是一个问题情境 , 首先要考虑问题的开放性。开放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应找回多少钱》一课时,可以用课件直接呈现一个体育用品店,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购物再将所需的钱算出来, 学习兴趣浓且效率高。

5. 情境创设 的内容和 形式的选 择要根据 学生的年 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到了高年级, 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1.情境故事化。小学低年级与中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 “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 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及猫姐姐都钓到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同时,利用一些成语,如化整为零、一切从零开始等,让学生体会“0”的意义。

2.情境活动化。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十分有利的。例如教学《迎新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投掷的游戏,在教室中画好有十个数字的小格, 每人站在指定的线上用沙包向小格内投掷两次,沙包投在有什么数字的格子里就得几分,然后把每个人的得分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里,比比谁的得分最高,再让他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效果非常好。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等。其中游戏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否则整个课堂会不好控制,达不到游戏的目的。

3.情境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 ,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 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 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 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情境,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4.情境问题化。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 “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了。在创设情境时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事,并且初步认识到“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咱们班准备开一个晚会,小朋友们高兴吗? ”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提出:“咱们要为晚会做些准备, 我们要考虑些什么呢? ”孩子们想到诸如需要买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要调查每个小朋友最爱吃什么等。这些问题不可太难或太易,因为太难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太容易则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失去学习的动机。

3.什么是教学情境 篇三

情境教学是利用一定的生活情节和模拟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教学富有童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既锻炼身体,又在不知不觉中达成课程目标。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水平一)的学生,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我创设了小动物学本领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动物,以小动物学本领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弹跳能力。

【案例分析】

一、模仿动物(进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怎么样?”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动物模仿操练习:“小鸟是怎么飞行的呢?小马是怎么奔跑的呢?大象是怎么走的呢?小兔子是怎么跳的呢?还有猴子是怎么走的呢?大家注意看啊,前面有一条小河,荷叶上有许多小青蛙哦,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呢?”

二、学习本领(掌握技能)

师:“你们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吗?”

学生1:“捉害虫的本领大。”

学生2:“小青蛙跳得很高。”

师:“那你们想学习小青蛙跳跃的本领吗?”

生:“想。”

师:“首先我先请一个同学来展示一下青蛙的跳跃动作。”

生展示动作,师表扬:“这位同学做得真好,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这个动作吧。”

师(示范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口诀:“一蹲、二摆、三起跳。”

学生跟着老师集体练习跳远动作。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模仿小青蛙跳跃的技术动作(立定跳远),同时自己念口诀并做出动作。

师巡视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技术动作的帮助,对动作技术掌握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三、运动会(技能展示)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比试比试,看谁跳得又高又远。”

接着,老师带领学生进入“青蛙运动会”,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带领各小组创设游戏场景,有“小河流、树林、山洞和宝物”。游戏开始,各组第一名依次跨过小河流、穿过树林、钻进山洞,最后把宝物带回家传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将跨越全部障碍将宝物放回原处,第三名同学再将宝物取回,以此类推,直到各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先完成的小组胜出。

四、捉害虫(加强巩固)

师:“同学们的本领学得真快,动作也做得不错,我也想知道你们是不是真得掌握了跳跃的本领,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自己呢?”

生:“有。”

师:“那么,我们将带着我们的本领一起去捉害虫,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用自己的本领捉到最多的害虫!”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用所学的动作(立定跳远)从起点处跳跃前往到指定的位置,各自取走一只或两只害虫(小气球),并迅速跳回起点将害虫放入指定的位置,下一位同学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同学做完,游戏结束。游戏过程中,老师用语言激励小青蛙们跳起来,越高越好、越远越好。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你们现在可以数数自己小组捉到了几只害虫。”

五、消灭害虫(放松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老师也很开心,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都掌握了本领还帮助庄稼捉到了这么多害虫。农民伯伯也很开心,因为你们帮他们捉了许多害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消灭害虫吧。”

学生将捉到的害虫倒在地上,去踩破气球,接着和老师跟着音乐“萤火虫”一起进入放松时刻。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案例评析】

立定跳远是小学低年级跳跃动作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身体的跳跃能力,促进下肢肌肉、关节和身体器官系统的发展及提高学习跳跃的乐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根据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设计,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发展,在欢乐的游戏中掌握技能技巧,体现了快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针对儿童在同一事物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的特点,在环节的设计上做了精心构思,使得学生在各个环节的练习中都觉得新鲜,能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动物模仿操”“小青蛙学本领”“捉害虫”“运动会”“消灭害虫”,每个环节都吸

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主线突出,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本课的练习过程都是在小青蛙学本领的活动上来设计的。小青蛙学的本领是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模仿操是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学本领是初步学习本领,运动会是为了巩固技能技术动作;捉害虫是为了技能展示,学以致用;消灭害虫是为了放松身心,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始终处于轻松、活泼、愉快的情境中。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个人展示的空间。在情境游戏中,学生要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始终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活动,做到了活而不乱,以圆满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以学习立定跳远为主线的体育课,在教学方法上,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始终用饱满的热情、亲自实践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课的最后以“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小动物,认识到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使他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得到升华。

4.什么是教学情境 篇四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培智班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培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生认识数字的时候,我就教学生《数字歌》。如:复习1的认识,我就从提包里拿出一支铅笔,再拿出1的卡片,1像铅笔细又长。还有在生活中找1运用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培智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2的认识”时,我说2像小鸭水上游。让培智学生充分认识2.,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小翔站在讲台前问小翔长了几只手、几只眼睛、几只耳朵等,我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找2,在生活中认识2,当学生弄清2的含义后,让学生自己动脑运用2。我相信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会被激活的。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我们培智班学生更离不了故事。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培智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认识数字:《数字歌》。同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字的意识。

5.什么是有效教学 篇五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书 名: 有效教学 作 者:崔允漷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途径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途经

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途经

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6.教学机智是什么 篇六

蔡锦珠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尽管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文中通篇不乏精彩的论述和动人的描述。

这本书籍颠覆了我对教育学的观念,在我看来,教育学告诉我们理论,然后是在教育中去实践。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矛盾和冲突是无时无刻不在,经验和理论往往也无法解决现实的日常教育问题。即使读再多的教育经典,即使有再多的教育经验也不能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和价值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性的行动很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时机中事实和价值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方法和哲学对于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但是在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哲学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所谓科学的方法、所谓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自然对于教育实践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学生在变,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理论和经验在复杂的教育情景面前,未必就能灵验。在理论和实践的中间需要一个层面,那就是机智。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受见解的支配同时又依赖情感,机智支配着实践。机智的老师是善于发现教育的 困难的,同时也是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的并且也很感兴趣。一个老师在对学生有教育的行动时,已经对学生有了自己的教育性的理解。“这种感知力部分来自于某种无言的直觉的知识,教师可以从个人经历或者通过见习某个更有经验的老师获得的这种知识。许多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人类活动都包含默契和直觉的综合因素。”这种教育的机智是通过对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老师得于体现教育机智。

反思对于教育机智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性和感知力源于反思。文学、电影、孩子讲述的故事、童年回忆,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智慧的反思,对过去的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就留下了活生生的记忆。”

在我看来,第七章《教育机智》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前段时间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文章的结构很清爽,事例加道理。这部分也是如此。典型的事例加上朴素的思想,让人一目了然。机智表现为克制,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对孩子主体性的尊重,对情景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发挥,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为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机智通过言语、沉默、眼睛、动作、气氛、榜样来调和。看完这部分后,我看到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他用他的实践解释了教育机智,他的课堂喜欢幽默化的语言,喜欢加入京剧的丑角的成分,喜欢换一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在我看来,那就是教育机智。

7.《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篇七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内容生动有趣, 语言朴素生动, 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课文。通过学习,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 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 针对字词教学设计了相关活动, 让学生基于课文本身展开想象的翅膀, 并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的语言进行逻辑的表达。此外, 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 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 从而做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思维培养融为一体。

学习资源

跨越式资源网站 (补充:《小水滴的一天》、《小水滴旅行记》、《小水滴的梦想》等阅读资源;补充:灌溉、浇水、洪水等图片) ;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创作打写的留言板。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雹、暴、躁、灌、溉、器、淹、稼、毁、灾”11个生字, 会写“冲、池、灾、害、晒、浮、器、黑”8个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说话中培养想象能力, 在打写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水与人类的关系, 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1) 情景导入, 学生猜谜

教师:同学们, 你们好。大自然千变万化,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你看, 谜语车来接我们了, 上车吧!

(PPT出示谜语, 学生猜出谜底后, 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谜底, 帮助学生建立图和文字的联系)

(1) 我在天空变魔术, 变猫变狗变花朵, 太阳出来我不怕, 大风一吹我就走 (云) 。

(2) 千条线, 万条线, 落进水里都不见 (雨) 。

(3) 我是一朵小白花, 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 朵朵都是天上来 (雪) 。

(2) 板书课题, 引入课文

教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的课文也是一个谜语, 看老师写课题“我是什么”。谁来读一读, 读准“什么”;读完课题, 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 读题质疑, 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下一步学习作辅垫。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 说出自己的想法。

2.初读课文, 感知全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教师:“我”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自由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PPT出示:认真朗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 请拼音朋友帮忙, 遇到难读的句子划下来。)

学生汇报:“我”是什么。

(2) 在“识字通”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师:聪明的小朋友,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水滴, 我们必须要认识这节课的生字朋友们, 你能自己学会本课的生字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看看“识字通”是教你怎么样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小朋友们快到“识字通”去试一试吧!

学生进入“识字通”, 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齐读课后生字词) ,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对重难点生字词“灌、溉、淹、毁、害、黑、器”进行检查。

引导学生用习惯的形式进行汇报:小组读、开火车读、领读、比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文, 初步感知全文的内容。“识字通”补充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本课要认的字, 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图像和文字的联系,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为后面的打写奠定基础。

3.指导书写、培养能力

(1) 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教师:同学们, 通过刚才在“识字通”里的学习, 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 老师想知道, 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朋友的。

(学生自学网站中“识字通”栏目的内容。)

(2) 小组交流, 用不同的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

(引导学生尽量用编儿歌、编字谜、编故事等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来记字。)

学生汇报 (字谜、儿歌、故事) 。例如:

字谜:一户人家在种禾苗。答案: (稼)

字谜:四个口的中间有一只犬。答案: (器)

教师出示“我会写”中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教师:同学们已经用了字谜、儿歌、编故事的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朋友。这里的几个生字朋友, 你能写下来么? (器、黑、害)

(指导学生读贴、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临写, 自由练写。)

学生读贴时复习儿歌:写字有三看, 一看结构、二看笔顺、三看重点笔画。

学生临写前复习写字习惯:写字坐端正, 双脚先放平, 一尺一拳一寸要牢记。

(3) 教师巡视, 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评价小提示, 从字的间架结构、重点笔画、笔锋等方面进行评价, 在肯定别人劳动的同时提一些促进同学进步的建议。

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因为有前面猜谜和“识字通”的学习,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 激起思维的火花, 能根据字型的特点展开想象, 编出了许多有趣的儿歌、谜语和小故事, 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写字是第一课时的重要任务, 学生通过互评, 发挥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对汉字书写的审美能力。

4.朗读全文、感知大意

教师:欣赏完大家的字, 老师想听听大家朗朗的读书声。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教师:你知道“我”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是“水”。

设计意图:学生再次朗读全文, 感悟全文的内容, 巩固本课的生字, 为下节课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5.拓展阅读、打写延伸

(1) 学生读资料库内容

教师:同学们能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真会学习, 小水滴忍不住要夸夸你, 他准备带我们到资料城遨游呢!

(2) 学生汇报:我也来当小魔法师, 选取拓展阅读的谜语考考同学

(学生互相猜“识字通”的谜语。)

(3) 指导打写

教师:同学们, 你们用很有创意的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朋友, 能将你的谜语、儿歌或者故事打写下来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么?

学生作品:清晨, 荷叶上的小水珠醒了, 风一吹, 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太阳出来了, 小水珠觉得越来越热了, 它变瘦了, 慢慢地变成隐形的水汽飞上天了。

学生汇报自己作品, 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源, 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和课文的字词相关的儿歌、谜语、故事、图片等。因此, 学生在打写的时候能信手拈来, 思路源源不绝, 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点评: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语文学科的试验以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理论基础, 以信息技术工具为依托, 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将汉字、阅读、作文三个教学环节孤立和割裂, 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了学生在识字、阅读、写作方面的大幅跨越。儿童在入学前对3500多个口头词汇的音与义均已掌握, 这样, 就给语文的字词教学降低了难度, 学生只要学会了拼音即可进行自主阅读, 而教师只需对字形的书写加以重点的指导。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以语言运用为中心”是儿童快速习得语言的根本途径与方法。因此, 每节课都进行大量扩展阅读以及运用电脑打写, 把识字、阅读和作文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语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本课时作为《我是什么》第一课时的教学, 虽是以课文中所出现的生字词为重点, 但是, 教学始终都围绕着“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原则, 如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识字通”栏目来识记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识字通”具体包括:我会读 (加有拼音的生字词、句子) 、我会认 (谜语、儿歌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我会写 (生字词的笔顺F lash以及间架结构) 。每个小栏目中, 生字均不是独立出现, 而是出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句子、儿歌、字谜、故事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感知生字词, 体现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此外, 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自己创编生字字谜、儿歌、故事, 真正实现了“学了就用”, 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语言与思维均得到了训练。

整个课时的教学实现了“识字、阅读、写作”三位一体的设计。在扩展阅读中, 教师提供了大量融入了本课生字词的儿歌、故事等, 学生通过阅读, 感知本节课的生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实现了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扩展阅读后的创新写作中,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生字词进行创编, 学生通过电脑打写促进自身的思考、以及进行深层次认知加工, 实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8.什么是教学情境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创设情境 丰富活动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15-0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浓郁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插上愉悦的翅膀,带着渴望的心情,步入英语语言的交流与学习中,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因此,创设情景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为了情境而去创设情景,创设的是形式化的、缺乏真情的,甚至假的情景,这就会失去情境创设的本义,学生的主动性就不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得以实现。为此,情景创设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安排。

一、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教学

根据自然法的教学理念,贴近初中学生生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和场景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兴趣,并促使其更好地实现语言习得。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场景来进行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如,老师在讲解现在进行时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what are you doing, class?”学生们思考了一下回答“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老师又指着一个学生问“what is li ming doing?”学生们回答“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老师回答“yes,he is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me).”这就是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而不是让学生以组队的方式对书上的类似的对话进行反复的操练。这样既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练习,又让学生在这样的轻松易懂的对话练习中轻松运用了现在进行时的结构,使学生在轻松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感到高兴与自豪,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用实物演示情境

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我们利用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尤其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密切配合教材,巧设情景。如教《新目标go for it ! 》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这一课时,把学生的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擦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堆放在讲台上,通过用英语问答的方式进行情景会话等的练习。在教《新目标go for it ! 》七年级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课前准备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衣服和鞋帽等,在课上用英语向学生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开展 “课堂现场购物”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去。

三、扮演角色情境

表演是我们在使用英语新编教材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使用的表演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要求”进入角色”,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

第二种表演是”扮演角色”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几乎全套教材每一单元的每一部分都有read the conversations and act out 的练习,我除了按教材要求完成该项练习外,还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或英语兴趣小组等活动中,表演所学内容。如表演”打电话”、”问路”、”借物”、”购物”、”看病”等日常交际活动。由于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角色,课文中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而是学生自己或自己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就容易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强了内心体验。同时,表演的过程也是把所学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这一点正是英语教学课标所强调的。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使中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多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真实的或模拟的活动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是一种情境化的互动活动,设计多元化的情境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灵进行对话和撞击。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不断地努力改进教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 四、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提出问题激发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 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ces___________ english.

a. speak b. spoke c. spoken d. 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五、运用图片进行教学

在讲“where are you from?”这个句型时,教师利用图片,将具体的语言文字具体化,扩展对话内容,向中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景名胜。例如,中国的长城,美国的白宫,英国的泰晤士河等等。然后分别指着不同的图片问:

t: where are you from?;s: i am from china(england, america);t: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england, america)?;s: its beautiful/great/strong;t: what do you like about china?s: the people and the food.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感性认识较强。这些风景图片使抽象的国名具体化,展示了不同国家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引发了他们对这些国家的向往,让他们在学会这个句型的同时,也领路了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9.什么是教学艺术 篇九

什么是教学艺术?观点纷呈,见仁见智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

以上从教学的吸引性、效用性、表演性等不同侧面揭示了教学艺术的内涵。

我国近年来对教学艺术的探讨十分热烈,研究逐步深入,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教学的合规律性与合个性的统一。

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

以上从规律性个性、审美性和效果性等方面来阐释教学艺术的含义,界定简洁明了,具有启迪心智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内涵是复杂的具有多元的含义。但透过种种现象,深入谷底,我们发现教学艺术的内涵具有如下要素: 第一,教学艺术具有向生性(诱导性)。

教学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一般艺术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作家、艺术家只要构成某种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就能形成艺术。可见,一般艺术是作家、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而且可以先行成型,文学作品,作家写成就行了,乐曲,音乐家谱完曲子就行了,雕塑艺术,只求把对象加工完毕就行了„„所有这些作品的“艺术”,就包含在作品之中。教学艺术则不同,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艺术离开了学生就不存在了。所以,教学艺术具有明显的向生性,它要面向学生、诱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艺术是为学生学习而施展的,教师具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就是教学艺术。第二,教学艺术具有吸引性。

凡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总是能“迷人”的。艺术能产生一种魅力,吸引人的心灵,招惹人驻足,给人愉悦的美的享受。所以社会上就有“小说迷”、“电影迷”、“歌迷”、“舞迷”等。教学艺术也一样,它经老师攻璞琢玉,形成一种“教学美”,吸引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感到越学越甜,越学越美,如坐春风,乐此不疲,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胜利感。学习“入迷”了,知识的泉水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训练,听着、学着、口诵心惟,手脑并用,不知铃声之既响。所谓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第三,教学艺术具有综合性。

教学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是时间的艺术——一堂课

40分钟;也是空间的艺术——教室空间;是听觉的艺术——教师讲授;也是视觉的艺术——教师表演、板书;同时还是想象的艺术,教师依据教材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判断、推理、概括。教师为了追求美妙的教学境界,要创造条件,调动种种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法,显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转移的立体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等等,没有这些巧妙地完美地综合,就没有教学艺术。

第四,教学艺术具有独特性。

教学艺术是属于个人的,属于教学造诣独特的教师。教学劳动是一种神圣的、创造的劳动,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只能由教师个体去自由创造。“千个师傅千个法”,千个教师有千种教学艺术。

总之,教学艺术的含义中必须具有向生性、吸引性、综合性、独特性和效果性等因子,缺一不可。所以教学艺术的含义应该是;教师激励学生乐学,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技术,富有个性形象的完美综合。

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的头脑中,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用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了“情”,继而便有了“趣”。如《春》这篇优美的散文,在讲授时,摈弃了传统的讲法,采取向学生提问的办法:春天的活力是通过什么景物传神地表现出来的这样就引发了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对其所表现内涵的探索心理,继而在读“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时,明白“钻”、“闹”、“抚摸”、“笼”字的形象比喻,掌握了“春的活力给人带来的是希望和力量”的主题。

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一堂富有成效的教学课,是在轻松、愉快中完成的。而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形成,离不开灵活多样、随机应变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激思,不失时机地点拨,或板书、或演示、或讲解、或讨论,使学生在轻松中紧张地思考、学习,在活泼中自觉学习和发展能力。对于质疑问题提出异议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引导,形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鸿门宴》中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的场面,借助语言、神态、动作,讲出课文中“忠”、“勇”、“威”、“壮”、“智”,在课堂上掀起波澜,把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达到教学目的。

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要在有限时间内按时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的节奏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接受能力,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有所得。正如古人所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上课之初,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一节课上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课时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无意注意,但在讲授教材重点、难点时,节奏要放慢,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解决问题。而对那些学生一看就懂的简单知识,教师只要略加提示,一言带过,加快教学节奏。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适当放松。在课堂要结束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有意注意。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使学生思维进入积极、活跃的境界中。

上一篇:家长教师节祝福语 简短下一篇:北京朝阳中小学期末考试时间及暑假放假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