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会议记录

2024-06-27

处方点评会议记录(共10篇)

1.处方点评会议记录 篇一

处方的规范书写与处方点评制度

一、规范处方书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为患者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而开具的用药指令,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医疗文书,是处方开具者与处方调配者之间的书面依据,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可以看出,处方是否安全、是否合理,是研究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的主要内容之一。

处方书写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处方是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所出具的具有医疗、法律、经济等多重作用的书面文件。其书写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了医生的医疗基础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各医疗机构因开具处方或调剂处方不当所造成的医疗差错或事故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4.08-10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细则,2007-02-14国家卫生部再次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并要求2007-05-01起实施.二、《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要求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处方书写: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应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1、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4、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大液体、维生素可暂时使用缩写,待使用电子处方后再做统一要求);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6、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7、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8、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毒、麻药品单签字。

9、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10、除特殊情况(患者隐私需保密)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取药”不能作为诊断。

11、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2、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二)医师开具处方使用通用名称

1、同一种化合物只有一种规格或产地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

2、同一种化合物规格不同的,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通过规格的区别在医师处方和药师发药的过程中加以区分;

3、同一种化合物规格相同产地不同的,个别情况下可以在药品通用名称后加括号,标注商品名以示区别;

4、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新化合物的专利名称和复方制剂名称开具处方。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目前我院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

一、处方前记存在的问题

1.没写患者具体年龄:年龄一栏,个别处方只写“成”。应当填写患者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2无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是用药的依据,且所开药物应与临床诊断相符,处方中存在漏写临床诊断的情况。

二、处方正文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名称存在的问题

1.使用商品名:如“氯化钾缓释片” 写成“补达秀”、“萘敏维滴眼液” 写成“艾维多”、“卡波姆眼用凝胶”写成“唯地息凝胶”等。

2.无通用名和通用名不准确:如将“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写成“安痛定”、“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写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

3.药名用缩写:如“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 写成“T.A.T”;“三磷酸腺苷注射液”或“三磷酸腺苷片”写成“ATP”、将5%葡萄糖注射液写成5%GS等。

(二)、药品剂型存在的问题

1.无剂型:如将“阿莫西林胶囊” 写为“阿莫西林”、“法可林滴眼液”写为“法可林”等。

2.注射剂用“针”表示:如把“地塞米松注射液”写成“地塞米松针”、“注射用阿昔洛韦”写成“阿昔洛韦粉针剂”等。

(三)、药品规格存在的问题

1.无规格:如把“甲钴胺片 0.5mg×20片” 写为“甲钴胺片20片”;如果一种药品在药房中有两种规格,而医师不写药物规格,譬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药房有60单位和120单位)药剂人员就为病人无法划价。2.规格错误:药品规格要准确。

(四)、处方药量存在的问题:处方药量超过规定天数用药量,但未没注明理由。《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五)、药品用法用量存在的问题

1.没写“用法、DS或Sig”:剂量、给药途径、每日给药次数前应写“用法、DS或Sig”。

2.无用法和用法不完整:有漏写用法,用法中缺剂量和每日给药次数。3.无剂量和每日给药次数:如将“开塞露 20ml×1支 用法:20ml肛塞 qd” 写为“开塞露 20ml×1支用法:肛塞 ” ;把“0.9%氯化钠注射液10ml×2支 用法:冲泪道st(或qd)”写为“0.9%氯化钠注射液10ml×2支用法:冲泪道” 等。4.给药途径不正确:应该“i.v.gtt(静滴)”给药的 错写为 “i.v.(静脉注射)”给药。

(六)、其它问题

1.修改处方未签名:修改处方中任何一项均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及用法用量有修改而未签名。

2.药品超过5种:《处方管理办法》规定,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3.无斜线: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4.处方应用错误:如儿童(14岁以下)没使用淡绿色儿科专用处方,而使用普通处方。

三、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

1.临床诊断与所开药物不相符:如临床诊断为高血压,而处方所开药物为抗菌药物。

2.处方中药品间存在理化性配伍禁忌、不良相互作用和重复给药等。3. 每日给药次数不合理:“醋甲唑胺片”说明书中要求每日二次口服,处方写成每日三次; 处方的点评制度

依据《药品管理办法》第六章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要求定期进行处方分析,来提高处方质量,降低用药不合理性,以期解决与用药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处方的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

要求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具体工作包括5项:填写评价表、实施动态监测、实施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格处方、干预不合理用药。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要达到以下5个目的:掌握本临床机构医师临床用药合理性的信息;建立不合理用药监测、干预、制约的机制;纠正不合理用药,提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和谐社会,以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处方点评的主要内容,包含法规要求的内容和药学专业技术要求的内容,其中包括:处方书写质量点评,包括书写是否清晰规范,药品名称是否准确,用法用量是否清楚等,囊括了处方书写的所有格式要求;处方用药合理性点评,重点检查大处方、不合理使用药物;处方服务质量评价,以现场访问、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评价医师、药师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

一、评价内容

(一)处方书写

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应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二)医师开具处方是否使用药物通用名称。

(三)药品用法用量是否符合药物说明书中的说明,超剂量应用或增加使用途径医师是否签字以示知情并负责。

(四)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医师开具处方应依照卫生部《抗菌药临床指导原则》和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五)处方药品费用

对照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价格昂贵的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对大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

(六)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 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七)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和诊断,初步评价处方药品使用的合理性

二、评价方法

结合医院日常医疗质量检查工作,由门诊部、药剂科对所有科室的处方质量尤其是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考核、评价,并通报结果。各科室内部开展经常性的处方评价活动。医院每个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活动,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并在内部通报评价结果和落实整改措施。

三、处方评价标准

医务人员所开具处方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一)书写格式

1、前记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栏目有缺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前记除以上必须栏目外,必须的“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等有缺项。

2、正文无Rp或R标示。

3、后记中“医师签名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等栏目有缺项;

4、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

5、医师未签全名,或只有专用签章没有签名;

6、处方后记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中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签名,或调剂、复核非双人签名;

7、儿科处方婴幼儿年龄未写日、月龄或体重的;

8、药品名称不用通用名的;药品剂型、剂量、规格、用法、用量书写不正确或不清楚;

9、需进行皮试的,处方上未注明;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

10、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或缺其中之一者;

11、其他项目书写有缺项。

(二)合理用药

1、药品的适应证有与临床主要诊断不符合的;

2、药品间有配伍禁忌;

3、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4、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再次签名;

5、普通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每张处方用量超过规定的;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适当延长用药天数未加说明的。

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开具权限不符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分线使用管理合》规定的;

7、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不合理的。

(三)其它

1、非本医疗机构注册医师开具的处方;

2、药学部门无签名式样及专用签章备案记录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师的签名和专用签章与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不一致的处方。

四、考核与奖惩

(一)医院把处方的合理性纳入医师及其科室目标考核和奖惩范畴,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把处方的合理性与奖金发放、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做到奖罚分明,使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二)对不合格处方书写医师,按其违规程度等给予批评、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等相应处理;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每张不合理处罚5元。对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规定的,依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违反处方管理规定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2次以上违反处方管理规定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处方权。

(三)此实施细则,2009年9月已发到各科室,自2009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

2.处方点评会议记录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来源于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集团全部门诊处方428956张。

1.2 方法

根据2007年5月1日实施《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版《药典》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及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对一年来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和分析。

2 结果

在检查的2008年6月-2009年5月428956张门诊处方中,不合格处方的数量由最初的每月2869份 (不合格率为7.99%) ,提升至2009.5的834份 (不合格率为2.09%) 。不合格处方的内容主要为医师的处方资格审查、处方内容的审查、处方用药适宜性的检查三个综合项目,核心指标为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通过一年来的检查可以发现,处方点评制度使我院的处方合格率及用药合理性得到逐步的提高,并且效果显著。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前后处方核心指标构成比对照见下表。

3 讨论

3.1 处方开具资格审查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只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师方能开具处方,实习医师、见习医师及退休医师均无资格开具处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处方是由实习医师开具,没有医师签字。由于没有专业医师培训,对药物不熟悉,导致处方不规范。有的不合格处方虽有医师签字,但开具处方的医师没有经过缜密审核,也造成了处方内容的不规范。

3.2 处方前记、后记不全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前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婴幼儿须注明日龄/月龄,并注明体重) 、科别、费别、门诊号、处方开具日期,除特殊情况外,应注明临床诊断。处方后记要求医师签字、盖章,缺一不可。签字式样应与药剂科留样备查的式样一致。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发现,容易遗漏的项目有性别、年龄、费别及临床诊断。另外,处方后记中,有些医师只签字不盖章。处方前记与后记遗漏,说明医师责任心不强,缺乏书写处方的知识,这就要求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书写质量,增强对处方性质的认识。

3.3 处方正文不规范

在新的《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 (a) 每张处方只限一名患者用药; (b) 字迹清楚,不得修改,如有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c) 西药、中药应单独开具处方,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每种药品不得超过7 d。慢性病、老年病用量延长的,医师应注明理由。处方开具完毕后,应在空白处画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大量修改后不签字的情况及超剂量用药的情况,有的处方用量最大超过半年。经过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及不断与医师的沟通过程中,至09年上半年,这种现象已经杜绝。

3.4 药品名称不规范

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时药品名称应使用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不得使用缩写、代号。在我集团的处方检查工作中,此项内容是引起处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由于多年的书写习惯,商品名称的使用已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弊端。因商品名不利于医师、药师对药品的全面了解,影响对患者的治疗。目前为止,我集团处方通用名的使用率由检查初期20-30%升至目前的100%。该方法使医师明确了用药,也使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再次审核。

3.5 用法、用量不规范

在处方检查中发现,目前药品使用品种繁多,有部分医师对药物的了解不够全面。在处方开具方面暴露了这个问题。例如:用法中出现了“遵医嘱”“自用”的情况;黛安神2盒 (无剂量、规格、使用商品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盒 (无剂型、无规格、未标明片剂还是口服液) ;阿奇霉素0.15 tid (用法错误,应为qd) 。这些处方的开具易使用药混淆,不利于临床工作。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委托药剂科将临床药物 (包括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规格、剂量、用法用量、价格) 一一作了详细的列举和说明,解决了医师开具处方的难题,处方的合格率也因此得以大幅度提升。

3.6 不合理用药

有些医师对药品不了解,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二者同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相同,可因竞争共同的靶体而产生拮抗,甚至诱导耐药菌株产生,不但没有协同作用,反而增加毒性;在阴道炎的治疗中,医师使用了莫西沙星+头孢地尼,两种抑菌剂抑制细菌繁殖期,从而影响了抗菌素的效果,此两种抗生素联用明显不合适。WHO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专家论证法对医疗机构门诊药品的合理利用制定了标准,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16~2.18种[1]。如果患者使用的药物品种数过多,会增加各种不恰当的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据统计联合用药在5种以下,危害发生率为4%,6~10种时为10%,11~15种时28%,16~20种时则上升到54%,故一般若必须联合用药则应控制在5种以下[2]。而且大处方提升了不正之风,加重了国家、个人的负担,破坏了处方制度,有不安全隐患[3]。

3.7 处方适宜性的检查

是否皮试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重复给药及配伍禁忌。

处方点评制度实施一年来,处方规范性检查已深入人心,突出的问题为病房转为门诊的医师还需及时学习药物知识,对实习同学开具的处方还需带教医师严格把关。另外,临床医师及药剂人员也应加强合理用药的学习,保证处方合格率稳中有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摘要:目的 对本院2008年6月开展处方点评制度以来, 对一年来不合格处方进行分类和分析。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428956张门诊处方, 逐一审查, 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的数量由最初的每月2869份 (不合格率为7.99%) , 提升至2009.5的834份 (不合格率为2.09%) 。结论 处方点评制度使我院的处方合格率及用药合理性得到逐步的提高, 并且效果显著。

关键词:处方点评制度,处方合格率

参考文献

[1]洪倩, 倪进东.初级卫生保健中注射的滥用, 不安全问题待解决.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2, 22 (12) :36.

[2]李华洋.医院医师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1:121.

3.处方点评会议记录 篇三

【关键词】 门诊处方;合理性;规范性;点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9-01

我院开始处方点评工作已经三年,这项工作逐渐得到规范,不断完善了点评制度,建立了常态化的处方点评,对处方点评进行量化分析,每周固定抽查处方200张进行分析,结果及时通报,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提高了处方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现将今年1-6月我院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中,每周随机抽果200张,合计4800张处方。

1.2 方法

1.2.1 处方抽取方法 每周一对上一周的处方进行随机抽取,将一周处方按装订的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抽取200张。

1.2.2 点评方法 以《中国药典》、《处方管理办法(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药物说明书、药理学教科书等作为点评的参考,以保证点评结论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对不合理性进行描述。

1.2.3 数据分析方法 计算不合理用药率。

2 结果

2.1 处方基本情况 每张处方平均药品2.38种;抗菌药吕处方占45.8%;注射剂处方占42.1%;82.3%使用通用名;65.2%为基本药物;平均处方费用为102.8元。

2.2 不规范情况 总不规范处方231张,占全部处方的4.8%,其中一张处方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规范情况者76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32.9%。

2.2.1 书写不规范 药品名称/规格错误153(3.2%)次;用法错误52(1.1%)次,用量错误58(1.2%)次;书写年龄不规范42(0.9%)次;漏填诊断项76(1.6%)次;超过5种药品56(1.2%)次;其他错误52(1.1%)次。

2.2 用药不规范 同类药品重复使用98(2.0%)次;配伍不良51(1.1%)次;抗菌药物无恰当适应症64(1.3%)次;用量用法不规范87(1.8%)次;诊断与用药不符64(1.3%)次;剂型/规格选择不当12(0.3%)次;其他8(0.2%)次。

3 討论

3.1 我院处方总体情况 在我院每张处方平均药品2.38种;抗菌药品处方占45.8%;注射剂处方占42.1%;82.3%使用通用名;65.2%为基本药物;平均处方费用为102.8元。总不规范处方231张,占全部处方的4.8%,其中一张处方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规范情况者76张,占总不规范处方的32.9%。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注射用药率高、单处方费用高、基本药物处方率低、通用名使用率低。这与李建勋的报道[1]有相似之处。在我院抗菌药的使用基本是合理的,但也存在预防用药过度的现象,抗菌药物无恰当适应症者达到1.3%,需要引起重视;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多药联用、不按药代动力学安排药物使用次数、预防用药时间不当等现象较普遍,应成为今后处方点评的重点内容,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仅有65.2%,远低于国家对县级综合医院的要求,这与国家医药政策有关,也是医改的重点内容,只有从政府层面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完善医院补给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措施,才能从根本纠正这一现象。

3.2 不合理现象与对策 在这半年的处方中,不合理现象主要有以下类型:药品名称/规格错误153(3.2%)次;用法错误52(1.1%)次,用量错误58(1.2%)次;书写年龄不规范42(0.9%)次;漏填诊断项76(1.6%)次;超过5种药品56(1.2%)次;其他错误52(1.1%)次。同类药品重复使用98(2.0%)次;配伍不良51(1.1%)次;抗菌药物无恰当适应症64(1.3%)次;用量用法不规范87(1.8%)次;诊断与用药不符64(1.3%)次;剂型/规格选择不当12(0.3%)次;其他8(0.2%)次。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①经常组织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处方规范率;②对新药物要及时宣传,将有关药物知识提供给医师,包括药品说明书及特殊用药注意事项;③药学人员在司药时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修改;④定期通报处方点评结果,对常见、多发的现象,重点提出,引起临床医师重视;⑤对不合格处方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3.3 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建议 处方点评是目前医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是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通过处方点评,可提高临床医师与药师的业务能力,促进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降低医疗错误行为的发生,让人民群众得到科学、合理、价廉的治疗,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与医疗风险[2]。在实施处方点评时,要坚持以下原则:①关注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作为重点宣传教育与通报项目;②考核容易改正的问题,作为经济处罚项目,如缺项、超药品种类等;③不放过常见用药态度问题,如医患嫌麻烦不按药代学安排用药次数等;④严防重大错误问题,如不合理配伍、用法错误、用量错误等绝不放过,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杜广清等[3]提出的“点评共性问题要多下功夫,点评个性问题要举实例,点评重复出现问题要明确到人,点评结果要服务于医院管理”的意见值得我们借鉴,在处方点评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奖惩分明的原则,严肃对待点评工作,不要有畏难情绪,要打开情面,以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多沟通解释的方式来进行,取得临床医师的理解与配合,有效提高医院的药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建勋.我院2009年处方点评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26-227.

[2] 邱雄泉,梅全喜,钟希文.“处方点评”制度浅议.中国药业,2008,17(14):56.

4.处方点评总结2012 篇四

(2012年)

2012年1-10月份共抽查处方500张,对我院门诊处方每月进行处方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今年已进行10期,均以药讯形式发放至各临床科室。其旨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制定了《*****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定》,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12年1-10月份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处方书写不规范

1、个别处方存在无医师签名,或无带教老师签名,或模仿带教老师签名,药师仍然予以调配。个别调配处方存在无调剂、复核签名现象。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更多的无“临床诊断”。

3、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部分处方同一输液组中药物达八、九种之多,穴位注射中中西药混用达七、八种之多,如当归、麝香、夏天无、VitB1、VitB1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复方骨肽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4、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 “感康”、“吗叮啉”、“芬必得”等商品名开具药品。

5、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如诊断“高血压”开具“氨茶碱”等。对于住院病人合并或继发其他病情,在开具针对该病情的药物时,应在诊断一栏内填入相应的疾病名称,并非一律书写入院诊断。即要做到诊断与用药相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感染的诊断,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在医疗质量管理年处方检查中此项属中度处方缺陷。

6、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同时也存在使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不清字句。

二、不合理用药

1、重复用药:处方中多索茶碱与氨茶碱两种黄嘌呤类药同用,依那普利与贝那普利两种ACEI药同用等,治疗极不规范。

2、配伍禁忌用药:如Vc与Vk1、Vc与胰岛素、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与VitB6注,6氨基酸与止血敏注,脂肪乳与氯化钾注射液等两药同瓶静滴,或产生沉淀,或降效或失效或增加毒性与不良反应,以上两药联用属配伍禁忌用药。

3、药理拮抗用药,如抗胆碱药阿托品、藿香正气水、654-2与拟胆碱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联用,ACEI与NSADS药联用,抗生素与柳氮磺胺吡啶联用相互产生药理拮抗作用,使药物降效或失效。

4、溶媒选用错误,如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奥沙利铂选用0.9%氯化钠作溶媒,产生沉淀或络合物.2

5、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

6、使用禁忌用药。如对前列腺肥大患者使用654-2导致患者尿潴留、排尿困难,不得已而插尿管。对高血压便秘患者使用禁忌用药酚酞片进行导泻,有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可能。

7、中西药混用导致严重不良事件,如内科一肝癌患者,针灸科一孕妇在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同瓶静滴时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经内科积极抢救后好转。鉴于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做皮试,同时坚决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抗菌药物应用病历中缺少规范记录和说明,在所抽查病历中无一例规范的抗菌药物病程记录。具体表现在对使用抗菌药物无药名、剂量、无阶段性抗菌药物有效性使用评价,停药或换药没有分析说明。存在对药物名称、分类、分级不熟悉,如使用三线类美洛培南,病志中记录用药为泰能。不熟悉美洛培南为美平,泰能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另病程记录过于简单,病志中仅以“抗炎”、“抗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等到一笔带过。

2、绝大多数无药敏结果,任意更换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情况较普遍,无指征联合用药问题突出。如门诊对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地 3 秦、头孢曲松,这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属重度处方缺陷,发现一例亮黄牌警告,整项都不予计分,甚至予以降等级。门诊甚至个别医师对“上感”采用大包抄式联用“克林霉素、洛美沙星、病毒唑”或“、克林霉素”。又如对“痛风”、“疱疹”、“腰肌劳损”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等。又如对一急性附睾炎患者同时予以两种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并联用氟喹诺酮药氧氟沙星及抗厌氧菌药替硝唑,四联抗感染治疗,治疗极不规范。

3、个别医师超级别使用抗生素。头孢吡肟为三线四代头孢,美罗培南为三线碳青霉烯类药。两者均为特殊使用类抗生素,需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字后才能使用,超权限越级使用违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4、未根据抗菌药物特点和病原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诊断为“头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使用氨曲南及氟喹诺酮类药。头颈部外伤、皮肤软组织挫伤等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治疗宜选用针对G+菌作用最强的一代头孢为主。氨曲南、氟喹诺酮主要针对G-菌感染,对G+菌作用差,不足以预防金葡菌为主的病原菌感染。

四、小结

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旨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药物做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它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治病救人;用之不当,轻则损害健康,重者致人于死地。因此努力做好、抓好合理用药是提高 4 医疗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临床医师和药师要认真组织学习和落实《处方管理规定》、《抗菌药物指导原则》,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与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规范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加强药物治疗进展及指南学习,编写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要求临床医师加强对药物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开展用药分析、处方点评、积极参与临床,定期院内大查房。通过用药干涉及用药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潜在或已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真正做到将适当的药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剂量,通过适当的途径,按照适当的疗程,合理运用于患者,达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合理用药的目的。

5.处方点评方案 篇五

为了进一步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卫生院根据本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置等情况,在院长领导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处方点评专家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处方点评专家组下设处方点评小组。处方点评小组组成:

二、处方点评的实施

1、处方点评小组确定处方抽样方法,并每月随机抽取处方100张,进行合理处方情况调查,填写 “处方点评工作表”,采集和统计点评数据。发现不合理处方,及时向处方点评专家组汇报。

2、处方点评专家组对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质量。并对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对处方基本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质量改进意见,并做好书面记录。

三、处方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1、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2、处方点评专家组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3、处方点评专家组根据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医院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5、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6.处方点评干预措施 篇六

为了落实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制定以下处方不合理干预措施: 1.通过四查十对,属于不规范、不适宜处方的立即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合格后方可调剂。属于超常处方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并给患者解释清楚原因,并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上报。2.医院处方点评小组每月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将点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将点评结果进行全院通报。

3.通过定期对《处方管理办法》内容进行培训提高处方书写和用药合理性。

7.我院门诊处方点评分析 篇七

1 调查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共抽查的2880张门诊处方。每月由专人抽取门诊处方120张, 统计、分析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 对处方书写规范性, 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及合理性进行点评。评价依据为《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05年版) 、《新编药物学》 (第16版) 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专业书籍等。对不规范处方及不合理用药情况在院周会及临床药讯上进行通报, 以教育和警示当事医务人员, 加强医生对处方书写质量的重要性教育, 要求医师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规范用药, 规范其用药行为。

2 处方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

平均用药品种数2.23种, 每张处方平均金额63.78元, 通用名使用率86.3%, 注射剂使用率19.6%, 抗菌药物使用率23.2%, 基本药物使用率71.3%。

2.2 不规范处方情况

2880张门诊处方中不合格处方共229张, 占抽查处方的7.95%。处方不规范现象包括:未写通用名65例 (占不合格处方的28.38%) , 是不合格处方中最常见的, 主要是医生对写药品通用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处方前记 (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和日期等) 填写不全39例 (17.03%) , 未写剂型、规格或药名书写不规范、不正确35例 (15.28%) , 尤其是新药和非常用药品;书写潦草24例 (10.48%) , 用法用量不正确21例 (9.17%) , 涂改后未签名及日期16例 (6.99%) , 诊断与用药不符13例 (5.68%) 。滥用抗生素15例 (6.55%) , 重复用药10例 (4.37%) 。

3 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3.1 用法、用量不当

用法、用量不当主要表现为用药次数与说明书不符, 用药时间间隔不合理。药品说明书是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来规定药物每次用量、每日次数、给药间隔时间、疗程等, 但很多医师随意调整每日用药次数和用药间隔时间。例如, 医师处方凭经验性将阿奇霉素胶囊 (半衰期为35~48h, 应为每日剂量1次顿服) , 每日用量分2次口服, 误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是达不到抗菌效果并容易产生耐药性。还有个别医师从门诊患者用药依从性考虑, 将本应分为4次给药的头孢拉定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时间越长, 则抗菌活性越强) 1天药量1次静脉滴注给予, 结果是不仅抗菌效果欠佳, 而且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药品超量使用或重复用药

由于处方医师用药的随意性, 只看药物的适应证, 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了解, 重复应用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 或记错药物用法、用量或者不熟悉复方制剂的组分, 重复用药导致超量。例如:医生处方同时给予纳尔平 (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 和康裕登通 (复方甲麻口服液) , 3次/d口服。还有将头孢羟氨苄与头孢拉定合用, 二者均为头孢菌素类药物, 抗菌谱大致相同且均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不仅属于重复用药更易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

3.3 注射剂使用方法不当或配伍禁忌

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药物与输液之间可能会发生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 引起药物理化性质或药理性质的变化, 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地加入到输液中。有些医师和药师都不太注意溶媒选择, 稀释浓度、滴注速度及注意事项等, 例如将地塞米松磷酸钠针剂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混合滴注, 两药不宜配伍, 配伍后生成难溶性磷酸钙盐, 出现混浊、沉淀。

3.4 不合理选用药物

抗菌药物与调整肠道菌群微生态制剂配伍, 抗菌药物可导致微生态制剂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活菌的灭活, 导致后者药效下降。两药宜分开服用, 以利于发挥各自疗效, 达到治疗目的。有些医师选用药物只考虑适应证而忽略了特殊生理、病理群体应注意的禁忌证。比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 可致幼年动物的承重关节软骨发生永久性损害而致跛行,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还有就是2种肾毒性药物联合使用, 比如头孢呋辛+呋塞米。

3.5 其他不合理用药现象

处方药物剂量过小, 疗程过短, 达不到治疗效果, 延误病情;处方中的临床诊断与处方用药的适应证明显不符;没有明确诊断、指征使用抗菌药物;选药起点高, 普通感染、预防感染选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或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4 讨论

处方质量的高低, 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处方点评是一项复杂、持久的工作, 点评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点评标准的设置要合理, 要体现策略性和人性化特点。 (1) 明确处方点评的目的在于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 而不是针对某个医生; (2) 适当把握点评分寸, 点评应切中实际, 有的放矢, 既不能太过于针对某个医生, 又不能泛泛而谈毫无针对性, 每个医院要针对本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以及处方和药物管理水平等, 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处方点评标准, 将处方点评工作落到实处; (3) 点评内容有理有据, 证据要详实充分, 点评结果应服务于临床。重点关注药物超剂量使用, 用法、用量错误, 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生理、病理状态的安全用药。

摘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处方点评的结果及效果, 旨在探讨处方点评的方法、技巧及侧重点, 从而提高处方点评水平, 促进合理用药, 保障医疗安全。

8.处方点评会议记录 篇八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规范用药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06-01

处方是由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1]。医师处方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处方点评是医疗质量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2],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门诊开出的处方1350张,所有处方出自内科、外科、妇产科及中医科。

1.2 方法 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组长为药剂科主任,成员由门诊部主任及医务科科长组成,经过培训后上岗。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以及《药理学》等相关资料对1350张处方进行点评。

1.3 点评标准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3.1 不规范处方:⑴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⑵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⑶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⑷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月龄。⑸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⑹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⑺药品剂量、规格、数量、单位书写不规范。⑻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不规范用语。⑼处方修改未签名、未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⑽未写临床诊断或书写不全。⑾单张处方超过五种药品。⑿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需要延长处方用量者未注明理由。⒀开具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相关规定。⒁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⒂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顺序排列或未按照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

1.3.2 不适宜处方:⑴适应症不适宜。⑵遴选的药品不适宜。⑶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⑷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⑸用法、用量不适宜。⑹联合用药不适宜。⑺重复给药。⑻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⑼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1.3.3 超长处方:⑴无适应症用药。⑵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⑶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开药。⑷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

2 结果

所选1350张处方中,合理处方1163张,占总处方的86.15%,不合理处方187张,占总处方13.85%。其中不规范处方140张,占总处方10.37%,占不合理用药74.87%;不适宜处方35张,占总处方2.59%,占不合理用药18.71%;超长处方12张,占总处方0.89%,占不合理用药6.42%,详情见表1。

3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处方质量基本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其中药品剂量、规格、数量、单位书写不规范所占比例最高,可能与临床医师对药剂科采购药物剂量及厂家不清楚造成的,建议药剂科与各个科室及时沟通,对于不清楚的药物可以先电话咨询药剂科后再开具处方。其次为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未写临床诊断或书写不全,点评工作小组组长应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针对以上问题应将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中,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以督促工作为主,不以处罚为目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当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培训、批评等措施[3];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 的规定予以处理。给患者造成严重损害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提高临床医师业务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医院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可以提升医院处方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王燕.2013年我院西药处方点评结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10):134.

[2]姚冰,聂娟,彭晓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与《处方管理办法》的比较及问题思考[J]. 中国药业,2011,20(8):17-18.

9.9月处方点评小结 篇九

2014年9月份处方检查结果通报

时间:2014年10月8日

参加人员: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随机抽查50张处方)抽查情况

共使用药品154种,平均每张使用3.02种,使用抗菌素处方21张,抗菌素使用百分率42%,静脉输液处方16张,静脉输液百分率32%,处方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154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百分率100%,合理处方41张,合理处方百分率82%。

一、存在问题

1、联合用药不适宜的1张;(曹琪)

2、重复给药的有2张(曹琪)。

3、个别医生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在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有1张。(曹琪)。

4、诊断与用药不符的,或无诊断的2张。(况雪梅)

5、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1张(曹琪)

6、违反抗生素使用原则的1张(许小勇)

二、处罚措施:

1、对不合理处方的医师扣发奖金10元/每张,并根据其性质和程度分别由医务科予以警示谈话、限期整改。

2、对未审核出不合理处方的药师扣发奖金10元/张。上述情形中,若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了干预和登记,并上报门诊办公室或医务科的除外。

三、整改措施

1、希望各医务人员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的学习,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

2、建议处方医生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不断提高处方书写质量。

3、建议医务科、药剂科加强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奖惩制度。

4、让科主任及时告知各医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反复出现的同一问题,及时改正。医务科

10.处方点评典型案例 篇十

【关键词】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10.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07)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 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医疗机构门诊药品合理利用标准[3](平均用药数1.6~2.8种、抗菌药使用率20.0% ~26.8%、注射剂的使用率13.4%~24.1%),我院平均用药数和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超过WHO标准,注射剂使用率在WHO标准之内。

2.2 在抽取的3000张门诊普通处方中,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且部分处方同时存在多处不规范或错误,具体情况依次见下列表

1、表

2、表

3、表4所述。表1 处方书写不规范分布情况(Table 1 prescriptions distribution in irregulate way)

表2 处方用药不适宜分布情况

(Table 2 prescription distribution

of

unsuitable

表3 超常处方分布情况(Table 3

supernormal

prescriptions

表4 处方错误数分布情况(Table 4

the

wrong

prescriptions

medical

usag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典型处方分析

3.1 处方书写不规范分析

3.1.1 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处方前记是记录门诊患者个人信息的重要部分,如果此部分内容书写不完整,在建立患者用药历史档案时带来困难,并无法有效追踪患者的用药情况。从表1可知,处方缺项占不合格处方绝大部分,达25%左右,突出表现在:部分处方未填写费别、年龄、临床诊断;幼婴儿未写明日、月龄;医师忘记签名或用带教学生代替医师签名;处方完毕后未划斜线。

3.1.2 处方涂改无医师签名或未注明修改日期。如果没有签名就难以保证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甚至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部分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3.1.3 药品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说明书通用名,在卫生部未正式公布“习惯用名目录”之前,各省、各医院均不得自行编制、使用“习惯名” [4]。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部分处方未用规范的通用名称。如“兰索拉唑片”写成“兰悉多”、“辛伐他汀滴丸”写成“剑之亭”、“ 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片”写成“SMZ”。

3.1.4 调查显示有38张处方药物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为了便于药师审核处方,单次剂量和总剂量超剂量使用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如例1:患者,男,65岁,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氨茶碱注射液 0.375,ivgtt,bid。老年人因血浆清除率降低,潜在毒性增加,55岁以上患者酌情减量。例2:患者,女,58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非洛地平缓释片5mg×30片,口服,每日一次,一次1片。此处方超过7日用量,医师可批注“慢性病需长期用药”。

3.1.5 部分处方剂型、剂量、规格、单位不规范。如例1:患者,女,24岁,临床诊断:腹痛待诊,处方:654-2(应书写为消旋山莨菪碱)10mg×10,未写明剂型是片剂或注射液,无单位。例2:患者,女,38岁,临床诊断:急性尿路感染,处方:尿感灵颗粒 5.0g×2盒,应为5g×12袋;例3:患者,男,28岁,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头孢克肟分散片 0.1×6s,应写为“0.1×6片”,单位不能用“﹟”或“s”代替。

3.1.6 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为了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提高临床用药适应症的针对性,限制大处方,每张处方不超过5种药品,每种药品不仅指处方内的各种口服剂和注射剂,也包括大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应算作2种药品。

3.2 处方用药不适宜情况分析

3.2.1 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如处方:患者,男,40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处方:吗丁啉(多潘立酮)10mg×30片,口服,每次10mg,3次/日;胃复安5mg×10片,口服,每次10mg,3次/日。吗丁啉是胃动力药,胃复安止呕,明显不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3.2.2 遴选药物不适宜。如处方: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颈椎病。处方:碳酸钙咀嚼片0.5g×30片,口服,每次1g,2次/日;谷维素片10mg×50片,口服,每次40mg,3次/日;维生素B1片10mg×40片,口服,每次20mg,3次/日;复方氨基酸胶囊0.35×12粒,口服,每次1粒,3次/日;硫糖铝片0.25×100片,口服,每次0.75g,3次/日。根据《中国国家处方集》,颈椎病药物治疗可服用复方丹参片和硫酸软骨素等。

3.2.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如处方:患者,女,55岁,临床诊断:阴道炎。处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0.5g,2次/日,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g,1次/日,静脉滴注;甲硝唑片0.4g,1次/日,外用。将普通片剂作阴道栓使用,药物崩解所需的条件不足,药物释放出需要较长时间而不能迅速在局部形成有效药物浓度,且片剂有一定的硬度和棱角,会损伤粘膜,增加刺激性。建议选用相应栓剂更为理想。

3.2.4 联合用药不适宜。如处方:患者,男,46岁,临床诊断:急性中耳炎。处方:螺旋霉素片150万U,3次/日;维生素C片0.1g,3次/日;奥硝唑胶囊0.5g,2次/日,均连用4天;氧氟沙星滴耳液5ml:15mg×1支,用法:0.1ml,3次/日,滴右耳,连用3天。抗菌药物3联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此外,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为,均为无色有机碱性化合物,难溶于水,易被酸破坏,在碱性中抗菌活性较强[5]。建议需要联用时嘱病人分开服用。

3.2.5 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如处方:患者,女,59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处方:左氧氟沙星胶囊0.2g,3次/日;氨茶碱片0.1g,3次/日;沙丁胺醇片4.8mg,3次/日;铝碳酸镁片1g,3次/日。慢性支气管炎非急性加重期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代谢影响较小,但说明书仍要求合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配伍使用建议慎重。含铝、镁的制酸药、铁剂均可减少左氧氟沙星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

3.3 超常处方分析

3.3.1 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静脉滴注时未按规定配制溶媒,例1:患者,女,5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处方:0.9% 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20ml , ivgtt,qd。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属于中药注射液,其物理变化主要是由酸碱度的改变所致。当变化后的pH值超出一定范围,有效成分就会变质或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在静脉滴注稀释时需按说明书“每日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50ml或500ml后使用”进行配制。例2:患者,男,40岁,临床诊断:胃溃疡,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奥美拉唑 40mg,ivgtt,qd。奥美拉唑(冻干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是“溶于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由于奥美拉唑偏碱性,最好用生理盐水稀释,绻?50ml或500ml,溶液则易变色或产生沉淀。

3.3.2 调查发现有12张处方同时开具2种相同药理作用药物,主要以感冒类和抗菌药物类药物常见。如处方:患者,男,26岁,临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青霉素640万U,ivgtt , qd ;双扑口服液6支,口服每次10ml,一日3次;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24粒,口服每次1粒,一日2次。双扑口服液和快克胶囊主要成分均含有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用于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二者作用相似,只用一种即可。

3.3.3 无适应症用药。如处方:患者,女,30岁,临床诊断:头痛待诊,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盐酸克林霉素磷酸酯0.9,ivgtt,qd;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曲松钠3g,ivgtt,qd。此处方用药目的不明确,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且无临床二联应用抗菌药物指征,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讨论

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通过本次处方点评发现,我院处方合格率为88.5%,处方书写形式不合理占不合理处方绝大部分,达91.3%。造成这种原因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是认真书写的问题,只要处方时多加重视,处方合格率将有明显的提升。点评发现,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普遍,高起点用药和无指征二联用药严重。因此,应切实加强医师对《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培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参 考 文 献

上一篇:初三语文第五单元文言文下一篇:《鲜花送英烈》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