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2024-08-07

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12篇)

1.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一

高中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途径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都成为教学模式探索的内容。

一、更新理念,强化目标

1.不断更新理念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利用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前进。其实不仅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要牢固树立意识观,不能仅仅学会,还要有探索的意识,有与其他学习整合的意识。

2.强化教和学的目标

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区别,但不能仅从结构觉得耳目一新,而不深挖其实质内涵,不仅要体现过程与方法,还要突出情感态度和素质。学生在学习时更要强调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主要的高效教学模式有几种:(1)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对涉及的问题层层设疑,有的蕴含问题悬念,有的需要逐步引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时,可让学生先进行文档输入和编辑,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解答问题,实现方法与步骤的情景式讲述。(2)类比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就可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内容与之类比,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可以将其比喻为大钱包里套小钱包,层层递进,学生很快理解。

三、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

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的范畴,有着无限的探究空间。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有了良好的科学态度,除了课程内容,教师应适当扩展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材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尝试探究。

良好的教学方法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探索在于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逐步提高。

编辑 张珍珍

2.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二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 高中教学因为其所处的位置受到的关注度更高, 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成为每一所学校甚至是每一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因为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 我们才能向高等院校输送更合适的学生。从高中阶段学生选择的倾向来看, 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选择了理科, 这对我们理科的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压力, 而在整个理科的三个主要学科中物理学科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而从知识的难度来看, 物理往往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 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们高中物理学科应该针对形势发展的需要, 如何来开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呢?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大家经常提到的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效率是指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习知识或获得能力发展的多少, 通俗来说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到底有多大收获。曾经有人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在这个公式里, 实际教学时间是一个固定值, 即课堂45分钟, 那么从这个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 有效的教学时间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还是沿用这个公式的思维进行论证:因为实际教学时间=有效教学时间+无效教学时间, 所以这个公式可以转化成:课堂教学效率= (实际教学时间—无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100﹪。在这个转化的公式中我们发现:减少无效教学的时间, 同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争取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我们现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 通过上面对于课堂效率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 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必须要充分把握好四十五分钟, 尽量做到增加有效教学时间, 减少无效教学时间。

著名教育学家余文森教授说:“教学有效性即通过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习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与之相反的教学活动, 即为无效教学。针对这样的表述, 我认为我们物理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要做到精心备课

中国有句俗语说得非常好, 那就是“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教学工作备课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对于备课这一环节认识还不完全到位, 他们往往认为所谓备课, 就是根据教材要求, 把需要讲解的知识讲给学生就可以了, 这样的认识与新课标的要求事实上是不一致的,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主体, 我们备课的依据首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课。

1. 明确目标

新课程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是不可分裂的, 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 从而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仔细研读《高中物理新课标》, 明确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且能够进行评价, 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有效的, 依此进行的教学就

2. 研究学生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教师, 二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 其具体含义是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学生因素往往不是教师能选择的。也许学校生源差, 也许学生不喜欢学习物理。即使在一个优秀班集体内, 学生的情况也不会完全相同。而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要争取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 除了要研读课标之外, 我们还要研读学生。

学生因素一般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基础和学习的能力, 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 我们要低起点不怕慢, 慢慢地使学生积累知识, 从而逐渐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忌冷嘲热讽, 或者放弃学生;对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 要引导规范其行为, 使其端正态度。

3. 备教法

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与运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教知识的类型。一般说来, 在陈述性知识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选用讲授法、阅读法等;在思维性知识的课堂教学中, 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内容, 教师可选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应该说,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而物理复习课采用较多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总结归纳法和联系的方法。由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专题知识, 结成网络图示, 理清知识的脉络体系。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运用复习过的知识进行解题。

俗话说:“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造民主和谐氛围, 让学生的喜爱成为教学效率的加速度

除了前面提到的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备学生”外,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或者学科的喜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加速度。

1.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无论是什么样的班, 不管学生的学习程度多么参差不齐。只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很关注他, 就能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比如, 利用发作业的机会和每一名学生接触交流, 哪怕只是很简短的一句关心话语也会令学生满心欢喜, 学生课上也就格外认真。这样无形当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 真诚地鼓励他们,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是学生的优秀表现各不相同而已。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 并能真诚地表达出来, 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心理学认为, 教师认为学生是什么样的, 学生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因此, 那些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更加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帮助。

3. 微笑就是人气, 人气就是效率

美国心理教授詹姆士对人的微笑这样注解:“面带微笑的人, 通常对处理事务, 教导学生或销售行为, 都显得更有效率, 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微笑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多积极的心理暗示, 很多学生会因此喜欢上物理课。简单的微笑也会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法宝。

3.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三

语文背诵默写教学效率背诵默写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培养语言感觉,提升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改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正向引导,强化意义认识

艾宾浩斯在《论记忆》一书中说过:“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在一次生动鲜明的经验之后,被烫伤了的儿童就避火,挨了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背诵默写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于背诵默写的意义认识不足,片面地将背诵默写等同于死记硬背。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师在推动背诵默写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高压强迫,以“势”压人,而是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背诵默写重要性的宣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化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从理论高度,诠释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在提升学生语文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以钱钟书、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家的事迹,例说扎实的“背功”在他们事业发展中的现实价值,同时还可以“以文言文”,通过彰显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热情与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品读、感知、体验语文作品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高中语文背诵默写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央视新春诗会》选篇,让学生通过光影图像的魅力、诗文诵读的韵味、含蓄隽永的情感,真切地感受到名篇佳作的不朽魅力与勃勃生机,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在活力与洋洋文采,进而激发自身走进“语文”、感受“语文”、品读“语文”的积极性,奠定背诵默写开展的内在动力。

二、科学设计情境,构建活动平台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过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所以,教师在背诵默写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选材、结构、主旨、特色,注意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将课堂大胆地放手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而有内容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内的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提升师生双边活动的熟练配合程度,为课堂默写记忆做好彼此情愿的愉悦的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琵琶行》这课时,将《琵琶行》中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展示给同学,并将诗句的含义、为什么喜爱这首诗句、这首诗句背后蕴藏的情感、如何将这首诗句与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解析。在全部展示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点评,选出“班级好声音”,也就是表现最为出色的同学进行全班肯定。其他在学习观看欣赏之余,也结合自己的摘抄,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完成自身对于文章的翻译与欣赏。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在展示自身个性思考与审美旨趣激励下,积极阅读诗篇,感悟诗句语境,体味情感况味,激发自己与作者、与环境的当下共鸣,真正实现了在情景中巩固记忆,在活动中博文强识,在理解中感悟知识。

三、加强引导督促,提升学习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既可以指的是学习工具,更可以是学习方法。中国语言文学博大精深,能够采用识记的方法也非常多样。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笔者采用“三维引导法”,也就是定方向、明时间、重轮读的方法。具体而言,所谓“定方向”,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分阶段、有步骤、划目标、定要求、明层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厘清学生知识记诵的重点内容,明确知识掌握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完成默写记忆。“明时间”,指的是强化学生默写记忆的时间管理,对其完成特定的默写记忆任务给出明确的要求。对于时间的具体设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活动安排,在保证班级进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记忆情况,与学生达成口头的“默写记忆时间表”,要求其给自己制定默写记忆计划,分解默写记忆目标,限定时间予以完成。对于按时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记忆标兵”之类的奖励,没有按时完成或者超额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与其一起分析背后原因与成功经验,引导学生通过改变默写记忆难度、数量等途径,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默写记忆时间表,督促自己提升默写记忆的效率。重轮读,指的是学生在进行默写记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强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投入度,引导其“手、眼、口、耳、心”多器官并用。以文中的关键句为突破口,引导自己带入文章的情境。结合文章上下文的语义关联,合理标点、科学分段、准确分义,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段到篇、由始到终”的基本思路,在重点突破“难写字、开头句、终结句”的前提下,通过对赛、群赛、男女赛、师生赛、接背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默写记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了默写记忆的效率。

四、优化反馈评价,激发诵记热情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地,注意力也集中到默写记忆决定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上,并能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知识和形成技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以美的享受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名篇佳作本身的文意美外,还应通过建立契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与自身能力基础相适应的默写记忆积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中,收获进阶的成就感,為提升参与默写记忆的长效性奠定心理基础。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默写记忆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小状元”记忆榜。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都会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量化编排,按照默写记忆篇目的难度制定相应的分值,学生掌握好一定的内容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根据总积分数量的多少,颁发“状元”“榜样”“探花”“举人”等不同的荣誉。学生们对于这种具有浓厚中国味的激励方式非常感兴趣,调动了所有人参与默写记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原本略显枯燥乏味的默写记忆转变为兴致勃勃的游戏,在“你争我夺”“你学我背”“你记我忆”的过程中,学生们在高效率的学习中收获了参与的欢乐,体验了诵记的成功,而且巩固了知识,锻炼了技能。

五、结语

背诵默写的方式,千变万化,没有一成不变的定法,其产生实效与时效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以导入理念为基点,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时制宜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转移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语文素质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强.高中语文教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马原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互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4.如何提高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篇四

如何提高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 武小军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交流活动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效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现状是学生对学习的思想认识不够,没有学习的目标,没有养成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有效地掌控课堂,抓住课后的落实。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课后落实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不仅仅是教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下面将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了解学生是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对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教育影响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对于针对他们的教育活动,学生既可以积极地接受,也可以消极地拒绝。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状态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兴趣和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有的学生看起来学习很努力,经常能看到他在努力学习,但是成绩不高,就说明这个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欠缺,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有的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反应很快,很多提法都能说到点子上,但是自己独立面对时却不会解决,说明这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基础知识,注意整理糅合知识,使零散的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还有的学生对学习是消极抵抗,教师讲课他睡觉,同学讨论他看书,就是不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学习,这些学生是具有逆反心理,我们深入地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从认可学生开始慢慢地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重新融入教学中来。只有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完全地把握学生才能将所有的学生都集中在教学中,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由此种种可以看出掌握学生情况是我们的教学能不能实现高效的第一步。

二、把握课堂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订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高低主要体现在能不能协调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因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能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课堂始终处在积极的气氛之中。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感染,如,有的教师上课时学生积极热情地回应,教师教的兴奋,学生学的热烈,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教师与学生积极地争论;而有的教师上课时,学生往往是心不在焉、毫无反应,教师教的索然无味,学生听的是一塌糊涂。对于我们物理课堂来说,不是所有的物理内容都是兴趣盎然的,即使是实验课也一样,学生做实验时兴趣很高,但是在分析实验时就兴致缺缺,物理概念可以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但是习题课学生就如霜打的茄子――蔫了,无精打采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怎么能高呢!因此,在讲习题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模式,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所以教师能不能完全地把握课堂是能不能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二步。

三、课后落实不可少

课后是教师不能直接掌控的时间,但却是学生能够加深落实教学成果的时间,若是忽视了课后的学习时间,即使课堂上掌握的较好,课后不注意落实,也有可能回生和荒废。掌控好课后的时间不但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发现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课后加强学生的教学落实不是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要做到精炼,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并能主动地预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将与下节内容有关的学过的知识以问题形式给出,同时将下节需要掌握的知识分解成小问

题,让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来进行回答,进而得出新的知识内容。并在导学案后附上不同层次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这样做比课后只是完成课后作业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习题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有抓住了学生的课后落实才能在下一节课中使得教学的效果显著提高。所以课后落实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保障,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第三步。

综上所述,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了解学生是前提,把握课堂是关键,课后落实不可少。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

5.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五

文/惠有忠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带动起课堂的学习气氛。但是,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在教学中实现其真实的价值。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联系进行分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互换课堂

学生在刚步入高中的时候,对于高中学习的认知不完全,导致其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成绩日渐下滑。而高中的化学知识比初中的难度加深了许多,学生学起来更是感到压力倍增。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一、正确的认知

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这就导致教师对于这门技术的认识还有些模糊。许多教师都把信息技术当做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没能完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的含义是要把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一体化,而不是还把说教当做教学的主体。化学教育实现信息化,教师在上互相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此来学习其他教师的科学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自主化有着积极的影响。良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化学信息技术课堂

1.理解抽象概念

高中化学课本中,含有较多的抽象性概念。比如,“甲烷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反应物质变化”,对于这些抽象性的知识,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都是用口述的形式教学。高中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的介绍容易产生误区,影响学习。而教师运用幻灯片,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物质的详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认知,而且学生对于路的兴趣一直比课堂大,对于观看幻灯片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种直观的观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对于学生良好地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帮助。2.认知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中的实际密切相关。除了课堂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还会通过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进行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看到了物质在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得到详细的解说,对知识的印象不够深刻。教师如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解说,对于学生良好的认知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时,教师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一氧化碳的危害也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然后,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说出想到的其他有毒物质,对于脑海中知识的整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激发化学兴趣

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书本中会对书中知识在人们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还会涉及课外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目前,时代发展迅速,书本上的课外连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络,查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最新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化学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最新化学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2010年石墨烯的发展者获得了诺贝尔奖,然后教师说明石墨烯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自己联想石墨烯对于生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互换课堂

教师在络中交流教学经验的时候,很容易达成许多共识,许多教师对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都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起络电视这一技术。络电视一项不受距离限制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络中认识的教师,让其通过络电视的方式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很新奇,进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5.新奇化学实验

课本中许多知识点采取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可以转变为实验教学,就会产生引人注目的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了解知识,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一些化学物品或是仪器因为价值及有毒性等原因,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络中寻找与此相关的实验,对其中的实验流程及现象进行解说,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化学奥秘。

6.良好化学背诵

化学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的硬性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背诵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传统教学中对于这些知识,教师都会积极地找寻办法,设计一些顺口溜,方便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一面让学生观看物质的本体,一面对其背诵进行积极引导,这样这些硬性知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合反思

信息技术涵盖了很多高科技技术,这些技术会让学生感到新奇,进而带动学习兴趣。教师把握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完善,等其发展完备后,这一观念在以后的发展中必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大多看到了科技消极的一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沉迷于络虚拟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信息技术虽好,但是不可完全利用这种技术代替教学,要学会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这种整合的优势最大化。

化学作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6.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篇六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出现很多新问题。作者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及学习阅读的各种相关资料,就如何进一步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进入高中之后,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好理解,课堂上听懂了,可离开老师的点拨,当自己独自面对一道道物理题时,就像是雾里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下手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体现新课程理念: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层出不穷,可以展示给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开放式学习,不是指“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据物理学的知识特点,教学中可采用启发、疏导、类比、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疏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和实质,便于去伪存真。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掌握新知识;通过常见现象,掌握深奥的理论。归纳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语言表达,利用清楚的板书,有趣的绘图,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团队都有共同任务,通过不同分工,互助性地完成探究内容。这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参与形式,同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流。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选择一些具有价值,又富有争论性,而且个人很难独自完成的课题,让学生对此分小组探究。例如,在探究影响单摆运动快慢的因素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绳子、剪刀、胶带、秒表及质量不同的重物,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每个组自行制作一个单摆,并测出在20s内的摆动次数。教师的任务一下达,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纷纷行动起来,先设计方案,然后制作单摆模型。实验时,有的测量,有的读数,有的记录数据,有的处理数据。实验发现,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不尽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不同意见。有的说是由于测量不精确,有的说是重物的质量不同,还有的说是绳子的长度不同,有的说是摆动的起始位置不同,等等。针对大家的各种猜测,再让各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通过实验验证过程,学生真正掌握了控制变量法。最后由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及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显示出较高的积极性,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探究活动。在这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与同学的交流和沟通,而且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监控和适时的点拨、引导,教学效果显著。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环境,应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养成勤于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又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四、深入研究用好教材

教材是老师教学的依据,新课改给老师利用教材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应该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和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必要基础,使其具备发展能力。因此,高中课程内容强调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严格筛选物理学中的核心内容,舍弃旧教材中某些偏难的内容,尤其是《课程标准》已经降低的教学要求、明确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了教学难度的内容。许多一线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知识点不全、不精、不细,导致课堂上讲得太多、太难。在有限的课时中,确保完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谈课外内容的援引,处理好“教与不教、教多教少”的问题,这样也能使课时压力有所缓解。

参考文献:

7.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物理教学中, 新课的引入非常值得我们探讨。新课引入的方法有很多, 关键是教师要多动脑筋, 针对不同的课堂, 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在高二讲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 我利用视频课件引入新课, 在课前先播放了一段有关极光的视频, 画面中强光四射, 并且还配有伴音。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学习的积极性变得很高。在学生看完后我实时进行提问:“极光是怎么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比开门见山地直接进入新课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才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又如在讲授“圆周运动”一节时, 课前, 我做了“水流星”实验, 即在绳子的一端悬挂一装水的杯子, 问学生若杯子倒立在最高点, 则水会怎么样?“流下来!”学生齐声回答。当杯子在竖直面内高速旋转时, 奇迹发生了, 杯子里的水居然一滴不漏, 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再如在讲惯性时, 我在装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 上面放一颗鸡蛋, 当迅速抽出纸板时, 鸡蛋落入杯中, 而不随纸板一起运动, 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从而引出了惯性的教学。在实验面前, 学生的目光紧紧锁住, 急于想知道原因, 思维高速运转。在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利用巧妙的实验引入新课, 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妙设问题, 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 以教学内容为素材, 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 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要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有所了解,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发现问题的快乐。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即由浅入深, 以便于学生接受。其次, 问题要有针对性, 即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同时, 问题的设置要对学生学习新课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对问题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总结, 最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阐述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听取, 积极寻找其中可取的方面, 并予以肯定, 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知识才能被学生理解;只有巧妙地提问, 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例如, 在讲解热学中分运动论时, 我提出问题:“哪些现象说明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学生你一言, 我一语,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乐于探究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要达到这一要求, 开展小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 会积极发表意见和见解, 这样既锻炼了自己, 又获得了知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每四人一小组, 好中差合理搭配, 各有分工, 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都可以在实验中探究, 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例如在讲解交变电流时, 我让学生每四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当矩形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一圈时, 学生发现, 电流表指针也会左右摆动一次, 从而得出, 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在不断变化。这样学生通过探究, 对交变电流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恰如其分, 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回答的正确部分, 对有创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对学生回答不正确的地方, 要予以指正。教师在点评时要抓住时机, 做到恰到好处。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 相反, 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不经意的表扬, 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 经常使用“放大镜”观察学生, 积极寻找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获得自信。例如, 有位学生对物理不感兴趣, 而且学习成绩总上不去, 学习习惯也很差, 但经过调查发现, 他的数学学得很好。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对这位学生进行表扬, 指出他的长处:“数学能学好, 难道物理就学不好吗?数理不分家。”通过表扬, 这位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而且在高考时考出了优异的成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时, 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倍增, 效率也会极大地提高。

总之,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 多想办法, 以学生为主体, 多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让学生多动脑筋, 多去探究, 相信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刘润华, 郭毕芬.开发低成本实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0 (4) .

[2]唐月有.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探讨与思考.中学物理, 2009 (3) .

8.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八

【关键词】提高效率 自主学习 评价激励

【分类号】G633.7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普通高中,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他们都很聪明,头脑灵活,但是缺少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尤其是对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几乎达到了厌学的程度。为了改变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我深入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针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进行多角度的调研及实践,最终认为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现状提高物理教学效率需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我的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给他们知识,我所传授的百分之百的知识和技能程度好的学生只能接受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间而学习习惯不太好程度差的学生仅能接受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左右。所以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是低效的,在课堂上出现的镜头往往是教师大汗淋漓,而学生却昏昏欲睡。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深入探究积极的投入到教学的活动中,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但这样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上课前就能初步的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编写导学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

在每节上课前一天都将要讲解的知识及技能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分为三部分,既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及自我检测三部分。自主学习部分主要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先通过阅读教材,再进行填空,强制学生看书对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自主探究部分,通过具体的情境或是例题来对知识进行升华和总结,并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第三部分是简单的练习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预习的成果,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为课堂上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奠定基础。

第二,课上通过设计教学活动来刺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在课上自主学习。

课堂上要是学生意识到课前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每节课上课时要针对导学案中涉及的问题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刺激学生坚持预习的目的。在课堂上,我不在以传统的讲授知识而是将知识问题话,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从而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一个个的物理问题中,让学生不断的思考、探索、总结、展示、从而高效率的完成所要学习的任务。例如《牛顿第三定律》这一课在学生做完导学案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问题一,你不小心撞到了你的同桌,你疼了,你的同桌疼吗?你的前桌疼吗?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什么特点呢?问题二,给你两只弹簧秤你能借助导学案设计出方案来分别证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作用点的关系及方向关系吗?问题三,你坐在椅子上,对椅子有压力,椅子对你有什么作用力?走路时你对路面有摩擦力,路面对你有什么作用力?这又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什么特点呢?問题四,你能对吊灯进行受力分析吗?灯对绳有拉力吗?绳受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绳的拉力及灯受的重力,哪一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哪一对是平衡力呢?你能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于联系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来将学生带入物理课堂中使学生不断地思考、讨论、总结、概括从而深入的学习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的思考深入探究积极的投入到教学的活动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课前两分钟进行基础知识测验及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的演说。

在每节上课前利用两分钟的时间做小测验及对重点的知识理解的演说来督促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既起到了督促的作用又给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能有效的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且强行督促学生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

第四,课下利用作业及练习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我的学生大部分都比较懒散,课前、课上做好了,却往往忽视了课后、在课后不巩固不及时进行自我总结及自我复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坚持每节课课后都布置作业和练习。作业有书面作业,也有口头作业,而口头作业是在课后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及基本技能复述给自己听或者是复述、总结给同学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理清楚所学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层次化。并且强化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书面作业则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重在对基本技能的巩固理解及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规范做题的良好习惯。配适量的练习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从而到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第五,利用评价机制来促进学生坚持不懈的进行自主学习。

课前导学案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将导学案的书写分为三个档次 最优秀的给2分,其次给1分,态度不端正的或有抄袭的不给分,记录到学生考核分中。课上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及时作出评价,以小组评价为主,以个人评价为辅,评价分展示在黑板上,以分数来刺激学生从而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课后的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的自主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9.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九

一、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

当前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略显不足。而影响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理解物理教材的能力、理解学生学习困惑的能力和理解物理教学的能力。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来谈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提升“理解物理教材”的能力

1.凸显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些高中物理教师由于讲得过多,结果“冲淡了教学的重点,淹没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修剪无关的枝节,提取精要的内容,才能凸显教学的重点难点。比如,高中“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一节的教学,学生在初中就已学习过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大小的测量、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重力的概念、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的方向等,高中要学习的新知识是重心的概念、物体的重心与何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图示在后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要用到,力的示意图是后续受力分析的基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了解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就要突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重心概念”与“影响重心位置因素”的教学。力的图示、物体的重心与何有关是教学的难点。抓住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把握了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正确方向。

2.遵循知识发生的逻辑循序

高中物理教师如能按照物理知识发生的逻辑顺序来设计教学,就会加宽学生的思维顺序。某教师教“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时,以一个“锥体爬坡”的实验引入课题,指出在学了本节课后能解释这一现象,接着就另起话题讲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重力、重心、重心与何有关,然后再解释“锥体爬坡”的实验现象。“锥体爬坡”实验在引课中除了起激发兴趣作用外,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使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发生了中断。不如将“锥体爬坡”的实验放到“重心”学习之后再来演示,然后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经过这样的调整,知识的发生才变得有序。

(二)提升“理解学习困惑”的能力

1.理解学生是怎么学习物理的

知道了学生是怎么学习物理的,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物理教学”。比如惯性大小的教学。“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学生往往先记住这个结论,然后利用这个结论去判断物理现象。实际上,即使学生将结论背得滚瓜烂熟,但惯性的大小为什么与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在他们的心中还是没有搞清楚。一到关键时刻,“速度大惯性大”的念头仍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

2.于学习中的障碍处设计教学

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高中物理教师在了解学生知道什么的基础上,判断学生学习路径中的障碍,然后根据这一学习障碍选定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仍以惯性大小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学内容是:“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学中从“属性”一下跳到“大小”,学生的思维发生了中断。解决的办法:在“属性”(性质)与“大小”之间建立一个中间地带――“本领”,即“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理由是“属性”无法跟“大小”直接联系起来,而本领有“大小”,本领的大小能跟惯性的大小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将精力集中到“本领”这个中间地带上,才能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学中首先明确“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惯性的大小就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本领的大小,因此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然后设置情境:两辆相同型号的卡车,一辆空载,一辆满载,在相同大小的牵引力作用下,都由静止开始加速至100km/h.问:哪一辆卡车启动快?学生凭生活经验可知,空载的卡车启动快,运动状态变化快,说明空载卡车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小;满载卡车启动慢,运动状态变化慢,说明满载卡车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大。由此可知,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本领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由质量决定,即惯性的大小由质量决定。

(三)提升“理解物理教学”的能力

理解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指理解以下四点:(1)为什么教;(2)教什么;(3)怎么教;(4)教得怎么样。“为什么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价值所在;“教什么”是指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指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问题;

“教得怎么样”是对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评价。比如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1)明确教这节课的价值。在此之前,我们研究的都是单个物体,从牛顿第三定律开始我们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牛顿第三定律这节课是我们从研究单个物体到研究两个物体的一个分界线。(2)清楚这节课要教的重难点内容。关键是讲清定律中“总是”两字。“总是”体现在“静止物体之间”、“运动物体之间”(包括做“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物体之间)。“总是”体现在“固―固”、“固―液”、“固―气”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体现在接触力这样、非接触力也这样的物理现象中。(3)知道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教师分析了“用手背敲桌面,手感到痛”、“人游泳时手和脚要往后划水,人才能往前游”两个例子,然后指出:第一个例子是固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个例子是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启发学生,“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例子能说明其他种类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呢?”学生提出:“直升机停在空中时,直升机的螺旋桨将空气往下推,对空气有往下的作用力,被往下推的空气对直升机有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直升机停在空中。这是固体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所举例子的基础上说出直升机的例子,说明所学的知识发生了内化。通过这个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生活现象的物理学反思。(4)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问:“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等于车对马的拉力;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途径

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开展高中物理说课活动和撰写高中物理教学故事。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前者是一种依赖于教学同伴的合作活动,需通过教学同伴的合作研究才能展开,如有专家的参与指导,就能迅速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这是一项针对某一节完整教学内容所开展的研究活动。后者是一种依赖于教师自身个体的反思活动,需用教学理论拷问教学事件,经教学分析,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主张。这是一项针对教学内容某一局部细节或整体架构所开展的研究活动。

(一)开展高中物理说课活动

说课是一项要求说课者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的教研活动。如果在高中物理说课中能说清楚这些要素,那么上述“理解物理教学”的策略就落到了实处。它能有效地促成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比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的说课。(1)讨论轻、重物体谁下落得快。教师演示一颗粉笔头和一张白纸在等高处释放谁先下落的实验,提出问题:是否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教师让学生在提供的粉笔头、一张白纸、半张白纸这三样东西中选择合适的器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将揉成一团的半张白纸与平铺的一张白纸在等高处释放,得出轻的物体下落快。学生将揉成一团的半张白纸与揉成一团的一张白纸在等高处释放,得出轻的物体与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在不同条件下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结论。为了追求科学规律的简洁性,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探询物理的基本规律。教师介绍伽利略的“落体悖论”思想,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物理思辨的逻辑推理过程,感受物理思维的伟大力量。然后提出伽利略的结论同刚才学生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到底是什么原因干扰了我们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再利用“牛顿管”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的想法。比较牛顿管在“抽掉少许空气”、“抽掉较多空气”、“尽可能多地抽掉空气”的不同条件下金属片、羽毛下落快慢的实验,推想在真空环境下的实验现象,再播放月球上宇航员的落体实验。让学生经历“问题→实验→推理→牛顿管实验→月球上的实验”这一过程,充分感受到逻辑推理与实验完美结合的美妙之处。进一步明确了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只考虑所受重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由此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理想模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到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2)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通过模型的建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提出问题: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变加速直线运动?怎么证明?在学生提出方案的基础上教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创新实验。教师将“能发出紫外线的频率可调的LED频闪光源球(如频率调至50Hz)”静止释放,利用小球发出的紫外线使贴在黑板上的涂有荧光物质的光影画布感光。在光影画布上铺一张透明塑料膜,当光影画布感光后,用记号笔在塑料膜

上做下记号,就可利用塑料膜来研究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求出下落加速度的大小。目的是通过创新的实验达到频闪照相的效果,以方便地研究落体运动的性质和求出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再用PPT展示一张排列杂乱的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值的表格,让学生寻找g的规律。目的是打乱书上表格按纬度增大g增大的排列顺序,避免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缺少思维含量的做法。(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应用。让学生通过回忆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破解“时间尺”测量同学反应时间的秘密达到学以致用,灵活运用物理规律的目的。

(二)撰写高中物理教学故事

高中物理教学故事是通过教师亲身经历的教学事件,包括教师自己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观课中发现的教学事件,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分析,由此产生个性化教学主张的一种叙事形式。高中物理教师可采用“一则自身亲历的教学事件+教学分析+由此产生的教学主张”的写法撰写教学故事,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来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它具有亲身经历、短小精炼、启迪教学智慧、便于改进教学设计的鲜明特征。当积累的高中物理教学故事多了后,还可将某几则相关联的教学故事组成一个“教学故事串”,提炼出新的教学主张。比如关于弹力的教学故事串。

教学故事1:教师先展示一副动漫图片:(如图1所示)一颗橡皮子弹击中动漫人物路飞的大肚。然后解说,路飞的大肚将橡皮子弹反弹回去,说明路飞的大肚对子弹有弹力的作用。

教学分析1:第一,高一学生中不识路飞为何人的有很多,只有平时喜爱动漫的同学才熟悉。教学中引用路飞的例子并不适宜。第二,一副肚皮画得这么夸张而又是静态的图片离现实生活太过遥远,且在现实生活中一颗高速飞行的玩具子弹击中人的肚皮也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物理教学中不宜宣扬这种危险的事情。第三,人的肚皮是柔软的,不可能将高速飞行的橡皮子弹反弹回去,这与动漫情境截然不同。第四,完全可用一个真实的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弹力的产生过程。比如,被压缩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车接触,放手后被压缩的弹簧在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将与之接触的小车弹出去,说明被压缩的弹簧对与之接触的小车产生了弹力的作用。

教学主张1:拒绝虚构的漫画,采用真实的实验。

教学故事2:上课所用的黑板能在水平方向上沿黑板槽灵活推动。教师在黑板槽的底部放置一面平面镜,在黑板前方一两米处的桌面上安放一支亮着的激光笔,激光笔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天花板上,然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沿垂直黑板面的方向推黑板,结果天花板上的激光亮点发生了明显的移动。教师总结说,这个实验利用了“光杠杆”放大微小形变的设计思想,天花板上激光亮点的移动说明黑板受力时发生了微小的形变。

教学分析2:由于黑板槽缝隙的影响,黑板受学生推力时在可移动槽内的移动距离要远大于黑板受压发生的微小形变。因此天花板上光点的明显移动主要是由于黑板在可移动槽内的偏移引起的。因此这个演示实验是一个伪实验。

教学主张2:要真实验不要伪实验。在利用“放大法”观看微小形变的实验中,既经典巧妙又易做的当数按压扁玻璃瓶的实验,只要将一个带有细管瓶塞塞入盛满红墨水的扁玻璃瓶中,就可操作。这个实验仪器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惜上课教师没有采用这个简易实验。

将教学故事1与教学故事2组成一个教学故事串,可以形成新的教学主张。

新的教学主张: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观”――实验教学要多做、巧做、真做。多做实验指对于可以做出的实验就不要用图片,应多做实验用实验来说理。巧做实验指实验体现了巧妙的物理思维方法。如上述玻璃瓶实验就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放大”思想。真做实验指要拒绝虚假的实验做真实的实验。

10.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途径探析 篇十

【摘要】 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灵活多样的多媒体课堂导入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导入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的多维直观演示功能,有效突破重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对事物原理的过程交互功能,增强教学互动质量;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学生自主实验中的辅助功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功能,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多媒体 信息技术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2-087-010

随着信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入渗透与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活动的理念与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计算机技术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实践已经得到不断深入,特别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师对课堂灵活度的掌握,教学的挖潜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给予课堂教学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这正是与现代文明时代步伐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有效地避免传统“死记硬背”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更加充分地体现教学的人性化特点,保障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与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充分发挥灵活多样的多媒体课堂导入功能,提升课堂导入质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具有较深入的理论性与抽象性,课堂教学导入得不好,就极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从而进入枯燥无味、沉闷乃至反感的教学境地,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低下。相反,如果课堂教学导入非常顺利,便可以迅速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绪,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把他们的思维聚集于课堂教学内容上来。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的多维直观演示功能,有效突破重难点问题

通过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将物理原理、物理知识及其相关应用直观而全面地展示出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抽象度、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如何从多个角度引领学生对其进行理解,要么必须耗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要么必须耗费较为昂贵的资金引入某些教学模型模具,否则难以有效促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甚至有可能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误区,产生诸多认识上的负面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虚拟性与现实性,可以在同一画面中迅速展示出不同情况下对同一问题的多维思考,使相关物理知识概念、原理的抽象度得到有效化解,让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以较为鲜活的形式、直观逼真的样式、生动有趣的特点展现在学生面前,构建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并由此延伸出相关物理规律与原理,让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强烈刺激,从而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记,有效突破重点难点问题,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对事物原理的过程交互功能,增强教学互动质量

互动教学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与策略之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与自觉性,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与水平,还有助于丰富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认识视角与模式,让其共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促使其在“认识碰撞”中加强对知识点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更加透彻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原理的理解与印记。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学生自主实验中的辅助功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物理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积极引领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的探究,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物理现象的习惯,提高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升他们处理与分析物理数据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物理素养。然而,根据对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情况来看,基本上所有的物理实验都是在教师所规范的程式中进行的,不管是器材的准备,还是具体的每一个实验步骤细节,不管是相关物理数据的测量,还是相关数据的表格设计,都是以固定的模式给予规范。这从教学引领者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相当省心省时省力的,但这种固定模式的“服务”,对于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来说,并不是有利的,特别是不利于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功能,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自主积极探索和研究事物的主观意向与热情倾向,具有强烈的趋向性、不由自主的追逐性,以及热烈的“主观涌动性”。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根教鞭+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中,如果不采取一些超常的教学艺术手法,则极有可能将学生引入“沉闷”、“枯燥”、“乏味”的教学情境之中,无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然而,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可以将抽象、乏味、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更加鲜活的形式展现出来,强有力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多媒体教学辅助功能,已经被证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相关物理模型,大大拓展课堂的知识容量,促进师生的教学互动,使物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一个五彩缤纷的物理世界,从而有助于启迪思维,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与综合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1.谈如何提升高中物理复习效率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复习教学;教学策略

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感受:高中物理,课本一看就懂,上课一听就会,做题一做就错,考试一考就晕。尤其是到了高三最后的复习阶段,很多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抓起,只能面对具体的某个问题,而不能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做一个整体脉络的把握,而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与目的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高中阶段物理复习的效率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教授高三物理的课堂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课后复习要能够独立思考

有些学生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地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独立思考也一定要有,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不要死记硬背

由于“惯性”,许多学生学习物理依然习惯于小学、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重结果轻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们花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公式。显然,这样学习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全面认识,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每一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物理即知物明理,理从物来。“理”如何从物中来的,这才是学生最应关注的。也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获取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了解结论成立的条件和特点。

三、深化导练,变式训练

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笔者以为,我们不但要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更要关注不同问题间的差异,以及不同问题的解决思路、所涉及具体知识点的交叉之处,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总结解题方法,这个方法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学生能力不强,大多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就很有帮助。根据学生实际与特点,教师选例题时要加强基础,即通过这些题目,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同时要加强针对性训练,克服缺点。可选用足以暴露学生缺点的各种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譬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讲讲具体问题的解法,表示教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更要告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解题的结尾阶段,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所涉及的因素:解题的规律、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作一全面归纳,从而为今后的练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在综合应用、互动辨析、方法归纳的过程中实现知新,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另外,我们在讲一道物理例题的时候,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变换题目中的不同条件,变换不同的题的类型,让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做好变式训练,从而系统地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物理素养。

四、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理科学生课下花在物理学科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这也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一学科的重视。需要提醒的是: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最主要的学习时间,利用好上课时间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手段。认真听教师对知识系统的讲授比课下自己看书更有效。课上的任务不单纯是记概念、定律或听教师讲题,听课的效率在于学生听课时思维量的多少,上课紧跟教师的思路走,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调动思维活动,从而取得最大的收获。

五、学会做题

在理解概念、规律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因此,做一定数量、较多类型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做题时,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去做。什么样的题具有代表性呢?首选还是历年的高考题,高考真题概念性强,考查深入,角度灵活,非常值得学生深入钻研;其次,可以选那些考查重要知识点,或者在方法技巧上有代表性的题目。

12.谈如何提升高中物理复习效率 篇十二

一、课后复习要能够独立思考

有些学生平时练习还可以, 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 边看答案边做题, 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 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 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 盲目追求做题数量。有时题不会做时, 别人的一句提示, 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 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 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 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 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地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 但必要的独立思考也一定要有, 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 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 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提高复习效率。

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不要死记硬背

由于“惯性”, 许多学生学习物理依然习惯于小学、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只注重知识的记忆, 重结果轻过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 他们花大量时间背概念、规律、公式。显然, 这样学习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全面认识, 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法。实际上, 每一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物理即知物明理, 理从物来。“理”如何从物中来的, 这才是学生最应关注的。也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中获取知识, 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 了解结论成立的条件和特点。

三、深化导练, 变式训练

孔子告诉我们, 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温故而知新”, 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笔者以为, 我们不但要重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更要关注不同问题间的差异, 以及不同问题的解决思路、所涉及具体知识点的交叉之处, 进而帮助学生不断搜集、整理典型题目和总结解题方法, 这个方法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这些学生能力不强, 大多不能独自总结典型题目和解题方法,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对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就很有帮助。根据学生实际与特点, 教师选例题时要加强基础, 即通过这些题目, 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掌握;同时要加强针对性训练, 克服缺点。可选用足以暴露学生缺点的各种题目, 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譬如, 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 不能只是讲讲具体问题的解法, 表示教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 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 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我们更要告诫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解题的结尾阶段, 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所涉及的因素:解题的规律、常见的问题, 及注意事项等作一全面归纳, 从而为今后的练习做好准备, 打好基础, 在综合应用、互动辨析、方法归纳的过程中实现知新, 确保学生头脑中知识和方法的正确性。另外, 我们在讲一道物理例题的时候, 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变换题目中的不同条件, 变换不同的题的类型, 让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 做好变式训练, 从而系统地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物理素养。

四、充分利用课上时间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 理科学生课下花在物理学科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 这也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一学科的重视。需要提醒的是: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最主要的学习时间, 利用好上课时间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有效手段。认真听教师对知识系统的讲授比课下自己看书更有效。课上的任务不单纯是记概念、定律或听教师讲题, 听课的效率在于学生听课时思维量的多少, 上课紧跟教师的思路走, 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才能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调动思维活动, 从而取得最大的收获。

五、学会做题

在理解概念、规律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因此, 做一定数量、较多类型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在做题时, 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去做。什么样的题具有代表性呢?首选还是历年的高考题, 高考真题概念性强, 考查深入, 角度灵活, 非常值得学生深入钻研;其次, 可以选那些考查重要知识点, 或者在方法技巧上有代表性的题目。

上一篇:师德培训计划、总结下一篇:2009年教师选调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