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书-读后感

2024-10-26

暑假读书-读后感(精选5篇)

1.暑假读书-读后感 篇一

在暑假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的看完了《小兵张嘎》。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张嘎的妈妈病死了,爸爸也被鬼子打死了,他和奶奶相依为命,结果奶奶未来保护受伤的八路军牺牲了。张嘎那个时候就暗暗想,我要为奶奶报仇,我要去参加八路军。

嘎子参加八路军后,他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战胜了种.种困难。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枪,偷偷的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是缴。我也佩服张嘎的为人。日本鬼子在追杀张嘎,张嘎躲进一个农民家中。日本鬼子逼问农夫,可是农夫未来保护张嘎一直不说,激怒了日本鬼子,在日本鬼子的决定杀农夫的时候张嘎子跳了出来,跟着日本鬼子走了。

在一次战斗中,嘎子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仇了。战斗结束后嘎子吧私藏的枪只之交公了。队长则正式的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吧自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小兵张嘎》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暑假正是读书时 篇二

暑假读书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此时没有了隆冬的严寒,也没有初春的慵懒,有的是清醒的头脑与四射的活力。一卷在手,与夏同行,与夏相依,与夏同读,仿佛书卷也染上了绿色。读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幽默人生,别样风情,皆能领略;读老舍《幽默文选》,短中蕴识,庄中寓谐,读之不烦不腻不躁,凉气上升,暑气下降。读书时,把空调关掉,捧杯茶,随便翻翻,随意而读,如羊儿吃草,自然平和;如吻艳花,满唇芬芳。

暑假读书是一场情境的体验。读书时,会忽遇疾风骤雨,天地变色,人心震撼。苏轼有“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陆游则有“急雨声酣战丛竹,孤灯焰短伴残书。”这里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暑假天气最为多变,因而读书的情境也最为丰富。

暑假最适合读的当然是“消夏录”。“消夏录”中最著名的当属清代的“四消夏”,即高士奇的《江村消夏记》、孙承泽的《庚子消夏记》、吴荣光的《辛丑消夏记》和端方的《壬寅消夏录》。神游于这“四消夏”,书中的习习凉风自然会使你神清气爽。清才子张潮说:“读史宜夏,其时久也。”于是,拿出《史记》《漫画二十四史》《周作人传》等等,潜心静读。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渐入佳境,溽热、沉闷和焦躁也随之而去,情操也在捧读之中得以净化。

暑假正是读书时,读一本好书,让生活的烦恼,如夏天的晨雾,渐消渐散,让尘世的幸福,如春天的鲜花,芳香醉人;暑假正逢读书时,读一篇华章,让市井的庸俗,似夕阳中的炊烟,随风飘散,让心灵的优雅,像花园的玫瑰,迎风而歌。暑假读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份内心的沉稳与自信。有书读的暑假,感觉真好!

(责任编辑 赵雨希)

3.暑假读书《小兵张嗄》读后感作文 篇三

《小兵张嘎》的作者是徐光耀,讲述了主人公张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生活在冀中平原白洋淀的张嘎子是个非常可怜的人,小嘎子爸爸在“七七事变”那年被鬼子打死了,他的妈妈在他五岁的时候病死 了,从小和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人来到他们的村庄,让老百姓交出八路军,奶奶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老钟叔,奶奶和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倒在了血泊之中,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了。小嘎子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变成了一个孤儿,但是他更加勇敢坚强,为了给奶奶报仇,历经千辛万苦,参加了八路军,去打鬼子,为乡亲们和奶奶报仇雪恨。

4.暑假读书-读后感 篇四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会走路的小房子》,可好看了,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看后,我收获最大的是《小房子的脾气大》。

小房子的邻居大风车日常转的可快了,可是有一天,大风车慢悠悠的转了起来。小房子想让他转快些,大风车告诉它,只有微风转不快。小房子就发脾气了。

小房子有一双大脚丫,它呵呵钟楼做邻居,每隔60分钟,钟就敲一下。白天还可以,夜里小房子就嫌钟的声音太吵了。小房子就问钟楼,“夜里不敲行吗?,钟楼说:“白天敲夜里不敲钟就坏了”。小房子很生气,气呼呼的走了。

5.暑假读书笔记 篇五

——读《水浒传》有感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中国的古典小说之一,它真实地再现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开始、和发展及最后的失败,彻彻底底的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社会的万恶和腐朽,及统治者们的贪婪和狡诈。

《水浒》,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早就想拜读一下,却一直没有时间。终于有了“暑假阅读书目”的这个“理由”,我终于可以说服自己,从紧张忙碌的高压的学习环境中脱身,投入到书的海洋之中,从而开始暑假的读书之旅。。。

读完整本书后,我不禁感慨,什么是乱世?读完此书后,我又有了重新的定义,北宋末年,外族入侵、皇帝懦弱无能、官员们大多腐败无能,是不折不扣的乱世,这样的乱世,正是需要像宋江这样的一些不怕牺牲的好汉,而大家都知道,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惩恶扬善,最终却落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跑的跑,被逼上梁山,这不禁使使后人为他们当时的艰难处境而感到叹息。我想,这就是乱世,官官相护,让好人也没有好下场。(这貌似与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最后想表达的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作者施耐庵写此书时所持有的观点正是如此,他赞赏农民反抗,犯了统治者的忌讳,因而此书才被封了禁书。

读完整本书后,在我脑中对好汉的印象总结成两个字“忠、义”。他们忠是忠于人民和国家的,“义”可以理解为正义、义气。他们在恶势力的种种威逼利诱之下,坚持正义,绝不改心,对国家忠心耿耿、赴汤蹈火,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他们义还义于兄弟、朋友,为朋友冲锋陷阵、两肋插刀。忠义两个干干净净的字似乎十分单纯,但要实现这个字所包含的意思,相信这个世界上能做到的人也没几个。因为大多数人们的已经被内心的自私、贪婪等邪恶的品格给吞噬掉了。那如果谁做到这点,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书中的贪官简直是一条条贪婪邪恶的大号虫,不知满足我一直在想,如果除去了大多数贪官,百姓们会过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水浒 》就不会是这样了。

总而言之,梁山好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我们不该向往贪官的安逸生活,要有忠有义!

由《培根随笔》所想到的

——读《培根随笔》有感

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1561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培根一生追求知识且集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语言简洁又十分富有哲理,让我不得不从这本薄薄的随笔集中,读出种种味道,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培根就是这么的多面,通过读这本书,仿佛是在和他对话,这样的感觉很好!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是我们一生中相当重要的。

但是在这数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就是《论友谊》和《论美》。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并且时刻告诫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个角色,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真正的朋友总能原谅你的错误,还会支持那个“原汁原味”的你;他会帮助你,并在需要的时候把真话告诉你。如果你转身走开,真正的朋友会紧紧相随„„

在《论美》中,培根先生的文章告诉我:“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且充满哲理。

仔细想想,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十分华贵却表面轻浮而没有美德没有教养的人是令人厌烦和看不起的。因此,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由《格列夫游记》所想到的

——读《格列夫游记》有感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但对于书的内容(特别是小人国的那部分)我早就已片段的形式阅读过了!

利立普特是小人国。一个十分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一点也不亚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做人十分正义,做事十分公正。但他们的政府的确不怎么样,国王听信小人的谗言、无恶不作,朝政内拉帮结派、尔虞我诈,根据绳上舞蹈选拔官员,搞笑至极。与邻国有连年征战,民不聊生。作者在这里其实并不仅仅写了小人国的故事,我认为更是借机讽刺了当时的英国政府,当时的英国政府也与小人国的情况类似,托利、辉格两政党争权夺利,英法两国战乱不休。这就是作者的精妙之处,因为当时英国的读者见到小人国的这种情况就难免“借景生情”。而且,作者描写得十分生动,让人仿佛就跟着他在小人国里畅游并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人。

布罗卜丁奈格是巨人国,这里的学术并不发达,但有一个英明、公平、善良的君主。布罗卜丁奈格的国王性格儒雅、聪明、善于思考,格列佛给他讲述的有关英国的事情他听得很认真还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他公正无私、治国有方、蔑视权利、主张和平„„在格列佛的眼中,他是一个理想的君王形象。但作者在描写这里的人时,却扩大了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觉得的这对于人类的讽刺有些过分。

勒皮他是飞岛国,我十分讨厌这里愚笨的人,这里的人只会研究数学和音乐,对于其他的学科不闻不问,十分轻视。学习应该全方面的发展!他们的飞岛是一个固定在金刚轴上的飞行器,据说写这个,作者是为了讽刺当时的皇家学院对飞行器的研究热情。这里的人研究数学相当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作者的讽刺描写真是十分的形象啊!

慧胭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干净又热爱劳动,有礼貌,举止端庄又乐于助人„„更别说他们的诚实守信了,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时间久了,再和蛮横,无理取闹的人在一起就会觉得不习惯了。我喜欢慧胭国的人们,学习要勤奋,学习方法要正确,要爱劳动,诚实、守信用,这样才能受人欢迎,人缘也才能好。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过《格列佛游记》的人,都要向布罗卜丁奈格的国王和慧胭国的人们学习那些美好品质因为那些是社会和谐,因为,只有社会和谐,人们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好,社会也就会快速发展了。

细细品味,作者写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童话故事”,仔细一思索,看来真的寓意非凡呀!

作者侧面描写英国政府两政党争权夺利,英法两国战乱不休等事情,一是为了讽刺英国政府的腐败,尔虞我诈;二是向往和平与美好。既然,在现在,我们中国已经变得繁荣昌盛,变得和平美好,我就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由《傅雷家书》所想到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

《傅雷家书》编入的是傅雷夫妇写给两个儿子的180多封家书,它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章。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教育的文字,其中最长的家书达七千多字。这该是有多深沉的爱,才能使一封书信长达7000多字啊!傅雷先生一生以严谨著称,但在家书中完全颠覆了往日那个冷峻严肃的傅雷,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慈父的形象。

1955年,当儿子取得巨大的成功,被掌声和鲜花包围时,傅雷写了一封信告诫儿子要懂得控制情绪。他以“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激励儿子要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之机给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指出一个成熟的人的心理应当是冷静而超然的。

此外,傅雷在家书中一直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念——坚强。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不怕挫折;二是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可以学到的。

傅雷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翻译家,对于孩子的教育自然是不同寻常的。但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于是用信传达爱意的接力开始了。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傅雷做的不错,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的一个极好的机会。此外,傅雷还在信中教儿子识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书写而成。

另外从《傅雷家书》中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学严谨在他的绝笔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单为完成的事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的手笔。从他的绝笔信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不仅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即使他的晚年受着政治斗争的迫害,他也绝不会怨恨祖国,而是一如既往的教导儿子要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他一辈子都坚定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他虽死犹生。

傅雷这种处事态度影响了儿子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傅雷还很重视“因材施教”,他对儿子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对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那深厚的爱使得他的儿子成长为极其优秀的人。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伟大。我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傅雷家书》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我看《简·爱》

——读《简·爱》有感

《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婉转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塑造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传奇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苦。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

小说中,简·爱与桑菲尔德府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简·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了罗切斯特时,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在他们之间的鸿沟。罗切斯特出身名门,十分富有,是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但是,她没有因此而气馁,而妄自菲薄,她勇敢地向自己、向罗切斯特承认了对他的感情。在结婚仪式上,她才知道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原配妻子尚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婚姻的庄严、合法、纯洁,她不顾罗切斯特的再三恳求,强忍内心的巨大伤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切斯特,遁入无依无靠的茫茫人世。

在金钱面前,她也有不俗的表现。在获得叔叔的遗产,一夜之间由赤贫变为富有的时候,她立即就把大部分的遗产转赠给贫困的表哥、表姐。在她的心目中,亲情比金钱更为重要。

简·爱这位离经叛道的女性,虽然并不美丽,但富有挑战和抗争的个性,使她充满了魅力。她聪明好学,自尊自爱,尽管社会地位卑微,她决不自甘堕落。她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她为争取平等地位,为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而抗争、奋斗。从很小的时候起,她便敢于向欺压她的人反抗,哪怕因此而招致严惩,也不畏惧。她那不屈不挠,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使那些欺侮她的人胆战心惊。

在爱情方面,她从不奴颜婢膝,也不一味地迎合讨好,她鄙视那些浑身铜臭、以门第出身论人、一味追求虚荣的上流社会的庸俗之辈。她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她从来没有沦为爱情和物质的奴隶,也没有陷入感情的旋涡,而不能自拔。简·爱为维护公道、维护个人尊严,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不仅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尊敬,也使得简·爱这一形象具备了经久不衰的价值。

上一篇:烟草工艺培训心得下一篇:2019年安全管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