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山西的导游词(共8篇)
1.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一
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 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1488年—15(明朝弘治年间),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1681年(康熙二十年)左右,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朝及其后,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常万王圮、常万达分家析产,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建起了“世荣堂”,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另外,常家在太原清徐县的姚家堡还拥有相当规模的宅院和地产。
1948年(民国37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三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居住;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山西省民政厅所有,安排山西第二残废军人疗养院占用。“文化大ge命”中,“破四旧”风行一时, 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当作“四旧”破毁。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虽然也有部分拆改,但大部分基本保持了原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晋商研究的兴起和深入,成立常家庄园开发指挥部,对其主体建筑按原貌修缮修复。9月29日修缮完毕,正式向游人开放。
2.介绍山西的导游词 篇二
自我介绍是导游员与旅游团领队、全体游客初次见面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程序,也是导游员推销自我形象和价值的良好时机。游客第一眼看到你,就已获取了你的着装、表情、姿态等信息。但这个“第一印象”还有待于迅速充实、加深,才能作出对你较全面的首次评价。此时游客最感兴趣的信息,是你的素质与能力。这种信息要靠自我介绍来传递。游客对你陌生感的消除,信任感的建立,要靠你的自我介绍来完成。掌握自我介绍语言艺术,要注意以下方面:
1、热诚待客,折射真情。
向游客介绍自己,是为了拉近自己与游客的心理距离,自我介绍的内容对于导游员自己来说是太熟悉了,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但对游客来说,却是陌生而又急于知道的。因此,以热情的态度把话说清楚,让别人听清楚,不仅能满足游客的直接需求,而且也能折射出一种态度和感情。因为说话清清楚楚,本身也是热情、认真的表现;说话含混不清,给人以态度冷淡、支差应付的感觉,从而平添了疑虑和不信任。话什么时候都该说清楚,初次见面更是如此。
2、是繁是简,先看场合。
自我介绍,或繁或简,应先分清场合再做选择。与旅游团领队接头,自我介绍可以从简,只报出自己的姓名、单位、身份即可。对游客作自我介绍,则可适当详细一些。时机、地点的选择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确定。可以在机场、车站、码头,也可以在前往下蹋饭店途中的旅游车上。可以和欢迎辞分开进行,也可以和欢迎辞合并起来,即将自我介绍并入欢迎辞中。如先在机场致欢迎辞,在前往饭店的车上再自我介绍。
3、把握分寸、恰如其分。
自我介绍不单纯是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等基本情况,还涉及一个自我评价的问题。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是缩短与游客之间距离、迅速赢得游客信任的有效途径。恰如其分就是把握好分寸。具体说,首先要把握自谦的分寸。自谦的方式多用于来自东方的游客,但自谦不宜过分,过分也会给人以“缺乏自信”的感觉。至于对西方的游客,就完全不必用自谦。因为“自我观念”的文化差异会使他们对你产生很大的怀疑和不满:“一个连自己都说自己这不足、那不够,离不开大家帮助的人,怎么能信任他会胜任工作呢?”其次还要把握自信、自得的分寸,为取得游客信任而夸夸其谈,自吹自擂,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4、适当幽默,拉短距离。
导游人员介绍自己时,不妨在语言中适当加入一些幽默风趣的成分,它可以促使游客在会心的微笑中,迅速缩短与导游员的感情距离。例如:“我是中州旅行社的导游,名叫王诚。诚恳、诚实的诚。不瞒大家说,诚恳、诚实确实是我的优点。但很不幸,人们都说导游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我这张脸,其貌不扬,不知能否代表我们这个美丽的国家?”再例如:“十分荣幸,能为各位导游。我姓马。古语说得好:老马识途。请各位放心,这次旅游活动,有我一马当先,保证各位事事马到成功!”这种方式的使用也要把握分寸,切勿给人留下轻浮、贫气、油嘴滑舌的印象。
二、自我介绍的方法
1、幽默介绍法
日语导游曲刚在每次接待团队时,几乎在作自我介绍时都是这样讲的:我是中国国际旅行社青岛分社的,我姓曲。曲是弯弯曲曲的曲。虽然姓曲,实际上并不是弯弯曲曲的人,而是一位正直的人)这样一介绍,客人都会开心地笑,就会觉得曲刚是很能与自己打成一片的,因而马上就会对他产生信任感。接着他会继续介绍道:实际上我为什么姓曲呢?我的“曲”是歌曲一曲二曲的“曲”,因为我唱的歌很好听,所以取姓为“曲”。等有空时,我将为大家演唱一曲二曲“时,客人会觉得很幽默,而且在有空闲的时候会提出要求曲刚为他们唱歌,这样又活跃了整个团队的气氛。
2、生情介绍法
导游员石春满曾向一个日本旅游团这样作自我介绍:“我姓石,叫石春满。石,是石头的石,春,是春天的春,满,是满意的满……不是自吹,我拥有一个极好的名字。首先,我的姓名无须改动,便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名字,即:石·春满。石·春满,森·欧外(日本尽人皆知的近代大作家)发音方式不正好一样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姓名对各位来说更具有祝福之意……我希望各位在大同期间,身体像石头一样结实,心情像春天般愉快,并祝大家住大同旅游后满意而归”。这种无中生有,化无情为有情的自我介绍法,不仅力深了客人对导游的印象,使导游的姓名深深地铭刻在客人的心中,而且还在自我介绍时表达了导游对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还有一种自我介绍的方式——赠送名片。这是一种普遍流行、高雅得体的自我介绍法。在导游活动中,对领队、全陪或人数不多的游客均可使用。递送名片时要用双手,并附带说:“认识您很高兴”、“请多关照”。
三、如何致欢送辞
旅游活动结束,导游员致欢送辞,也是导游工作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不辞而别或草草收场,都会导致功亏一篑的后果。欢迎游客时要热情洋溢,送别游客时,也不能显得冷落,否则会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感觉。致欢迎辞,是要给游客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而致送别辞,则是要给游客留下永久的怀念,美好的记忆。
当我们致欢迎辞时,游客还是些生疏的人。当我们致欢送辞时,他们不少都成了我们的朋友,所以”富有感情”是欢送辞的第一要素。千万别给游客留下”人一走,茶就凉”的感觉。欢送辞里应当小结一下整个旅程,要称颂旅行是成功的、有趣的、值得怀念的。”表示谢意”应是欢送辞第二要素,千万别让人家感到旅行成功只是导游努力的结果。中国旅游业还年轻,导游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批评”应是欢送辞第三要素。请记住,征求意见、欢迎批评往往给游客留下非常好的印象。这样做表明我们的诚意,表明我们的信心。为使欢送辞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它的”文采”水平要高一些,最好能引用些名言、谚语等等。所以用有”文采”的语言,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愿意再见”的情感,这是欢送辞的另一重要要素。记住,千万别说”GoodBye”,它是”告辞”之意,要说”再见”(Seeyouagain),这话更有中国人好客的情调。表示惜别、感谢合作、征求意见、期待相逢,以上是欢送辞的四要素。当然与欢迎辞相同的地方是,欢送辞也要因时、因地、因客人不同而异。
一次旅游活动结束时致欢送辞,其实也就是对这次活动的总结。因此致欢送辞应当将整个活动期间的主要部分进行概括,成功的导游要归功于大家的配合和合作。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要真诚地表示歉意,最后还应送上祝福,并祝愿有机会再次合作。
四、欢送辞的制作技巧:
1、道出依依惜别之情
先请看这段欢送辞:
“各位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相处了20多天今天就要分别了。20多天时间不算长,各位朋友游览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观赏了一些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对中国有了一个概略的印象。旅途中得到了大家的协助与配合,旅行十分顺利,对此,请接受我由衷的谢意。我有服务不周之处,请多谅解。我们有幸这次相逢,相信将来有缘再次相会。最后祝大家归途上健康愉快,一路顺风!谢谢。”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道出了依依惜别之情。听到这样一篇充满深切情意的欢送辞,相信游客定会在感动之余,对已游览过的景致、一起相处的导游员倍感留恋。
2、表达友爱之情
与游客的相处虽只短短几天,但对于一个人缘佳的导游员来说,这已足够培养出友谊之情来,而在欢送辞中表达友爱之情的最佳方式,就是妥善地为游客的返程作好安排,请看这段欢送辞: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已经结束了在北京的旅游,就要飞往古城西安了。到达机场之后我将忙于为你们办理行李托运、登机牌以及处理一些临时出现的问题,可能我们就没有时间互相告别了。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对各位在北京期间所给予的协作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你们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也从你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可贵的知识。这里有一些评议单,邮资总付。请各位填好后顺便在登机之前投入邮筒。希望你们不仅能够留下友谊,同时也留下批评与建议。谢谢。”
以上两则均属在非正式场合用总结的方式所致的欢送辞,是一种普通而常见的致辞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平实质朴、亲切感人。
3、显现风趣幽默
欢送辞可以是生动而幽默的,这样的欢送辞会让游客笑着踏上回家的路。请看这段欢送辞:
“诸位,在我社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中,日本客人约占一半左右。日本游客对我社旅游业务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此,我谨表感谢,谢谢大家!(客人笑)……但并非我‘奉承’大家,客人中丢东西最多的,当属日本的‘方方’。(客人笑)……去车站前,尽管导游们再三提醒客人们不要丢下东西,客人的答复呢?总是‘大概没有吧!’但等到了车站或去车站的途中,某位或许就会说:‘啊,实在抱歉,我把笔记本(相机等)放在宾馆了’,但返回去取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事后敝社只好派人前往客人所去的下站城市去送失物。诸位,在此我提醒大家,如果在座的哪一位今天也有失物的话,请不要在中国时说,等回到日本后再写信通知我,那时,我将携带您的失物去日本(客人笑)……多好的出国机会啊!日方有关部门如问我,为何来日本时,我的理由很充分,‘为了日中友好!’(客人笑)……用你们日本的俗话说是:‘出门靠伙伴,处世靠人情,’我是为‘人情’而来的!(客人笑)……但是,我可不想这样去日本(意即不希望客人丢东西)。”
4、体现庄重谨慎
像前面这样寓提醒于玩笑之中,使客人在送站的开始,便充满兴趣。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团体的送别,往往要举行仪式或宴会。在这种正式场合致欢送辞,内容要全面,语言也要更加规范,并表现庄重的色彩。比如下面这篇欢送辞:
“尊敬的中美友好协会主席,全体尊贵的客人们:
时光飞逝,你们的中国大陆之行即将结束,明晨就要登机飞往香港。此时此刻,我谨代表中国国际旅行社讲几句话。首先,我要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在中国大陆两周的停留并不算长,但已足以使我们两国人民进一步地增进了解。代表团在此期间,会见了一些国家领导人和普通人民,参观了一些城市以及著名的风景区,有的学者还与中国方面的同行交流了技术信息。所有这些,都必将有利于两国间在经济技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其次,我想对你们的友好态度表示由衷的赞赏。在中国期间,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协作和理解,使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展。
最后,我想请你们在将来的某个时候能够再次来华访问。这仅仅是我们友谊的开始,相信这种友谊今后将不断加强。分别是甜蜜的痛苦,但我们必须接受这种痛苦。回美国后请代我向你们的家人、亲朋以及同事问好。我提议: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代表团访华成功,干杯!”
5、抒发真情实感
对于一些文化层次较高或主客关系特别融洽的团队,致辞时注意提高语言的文化品位、增加抒情意味是必要的。比如下面这篇欢送辞:
“朋友们:在大家的盛情和通力合作下,我们在重庆两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在此谨向各位表示深深的谢意!重庆、东京相距几千公里,但也只不过是一水相隔。我在长江头,君在长江尾,我们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当年唐代诗人李白从这里去游三峡的时候,有感于亲友不能登舟同行,写下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诗句。今天我也不能登舟随各位远行,就让我的故乡水长江水,送各位去三峡,经武汉、上海,回东京吧!
中国有句古话:物惟求新,人惟求旧。东西是新的好,朋友还是老的好。这次我们是新知,下次各位有机会再来,我们就是故交了。祝朋友们万事如意,健康幸福,一路顺风!谢谢大家。”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技巧外,在欢送辞中还可以使用能够体现导游语言水平的词汇。如将“时间过得真快啊”改为“光阴似箭”等,这类谚语、成语等的正确运用,均会令客人在分别时对导游产生可亲、可敬之感,从而加深客人与导游的惜别之情。
欢迎客人再次光临本地时,可以用风趣又亲切的话语去讲;为客人就已参观过的景点进行总结及就未去景点作介绍时,应以“突出重点,强调特征”的方法去讲,以便客人们记忆和回国后宣传。让客人代导游员对其亲朋的问候时,可附加一句:“希望各位下次来桂林时,不要一个人独享旅行之乐,请携亲朋好友同来”。
送站时留下“伏笔”、“包袱”也是一种技巧,如唱一首歌,表演一段口技等,至中途便戛然而止,然后“车站就要到了,未表演完的节目等下次各位来时再接着表演吧”等结尾,然后直接进入祝客人旅途平安、致谢的项目,效果亦极好。
3.山西胜溪湖导游词介绍, 篇三
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植物景观堤企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它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200米,南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700—900米,占地1500亩。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二期工程历经16个月施工建设,于7月1日正式开园。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建成作为展示孝义文明形象的大窗口,是该市为建党九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二期工程,总投资1.4亿元,西接一期工程,东至铁下线桥东150米,东西长1600米,南北以景观路为界,宽300-600米,占地840亩。先后拆迁企业10户、迁移坟墓560座、拆除建筑物2.5万平方米,挖运土方55万方,倾倒垃圾15万方。
建设完成单体建筑65个、整治河道15万平方米、修建人工湖5万平方米,建设路网19.3公里、供排水网18.05公里、电缆80000米、安装路灯438展,栽植各类乔灌80余种、35000株,草坪3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40亩。二期工程主要由孝河景观区、观光休闲区、健身休闲区、生态过渡区四大景观构成。孝河景观区横贯公园东西,长1600米、宽100米、蓄水20万立方。观关休闲区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山石水景相应成趣。休闲健身区林木环绕、地域文化浓厚。生态过渡区洲岛星布、弯岔纵横、鱼跃荷香。
与一期工程相比,更加丰富了水系景观特色,更加突出了生态景观的自然性,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亲密性。四大景区紧密联系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浓荫蔽日,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二期工程建成后,与一期工程共同形成贯穿城市东西的生态绿轴。作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锻炼、观赏游玩、娱乐健身的最佳场所,而且以此为轴线,开启了“一河两岸”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城市建设迈入了“孝河—汾河”时代,为该市建设民生幸福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山西胜溪湖导游词介绍, 篇四
作为市委、市政府为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而倾力打造的惠民工程,它的建成展示了决策者的胆识和魄力,同时为孝义市今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介绍胜溪湖导游词](全文亩,余种、万余株乔灌木生机盎然,万平方米草坪如绿色地毯。公园的绿树草坪、亭台楼阁、假山瀑布、湖泊溪流景致如画;景观河桥造型别致,水面清澈,人工湖韵味独月份开工,分两期建设,一期于年月日建成开放,二期于年月日建成并正式开放。
全园总面积余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一,概算投资约亿,更加突出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滨水景观的自然亲和。依托场地内自然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将公园划分为中心景观区、滨河休闲区、孝河景观区、观光休闲区、生态过渡区、休闲健身区。公园总体布局强调自然生态胜溪湖!山西胜溪湖的导游词范文: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是山西省孝义市唯一一座集休闲、娱乐、游览、健身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公园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米,南在一些小树的后面,一个小水池出现了。那些调皮的水上小精灵一些小鱼和一些小蝌蚪,常常在伙伴们光溜溜的脚丫上滑动,搞得小伙伴们也是哈哈大笑。还有些孩子在水中游泳,他们面带笑容,正表的草地上铺满了一行石子路,让我们仿佛进入绿色的海洋。晚上的胜溪湖更是灯的海洋。
穿过森林,走过小桥,向右拐,一个小河滩映入眼帘,这时,荷花已经开放了,在嫩绿的大莲叶的衬托下,一朵朵白大烤炉,烤得人们受不了,所以人们总喜欢到安静的地方去,那么,胜溪湖就是一个极佳的选择。早晨,那些老人们早早地起来,步行到胜溪湖,来到这里面锻炼身体,谈笑。
中午,人们吃完午饭后,到胜溪湖去避暑米,南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亩。山西胜溪湖的导游词范文:如果说孝义哪是最美的,就非胜溪湖莫属了;如果说太热介绍胜溪湖导游词特,湖面波光荡漾,映透着孝义这座城市的灵动与魅力。公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游览、健身的最佳场所,更开创了孝义市“一湖两岸”的城市发展全新格局,给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增添了新公园是一个彰显现代化园林风格、结合地域环境特点、突出植物景观特色的生态休闲公园。公园总体上由孝河景观区、中心景观区、滨河休闲区三大景观构成,目前有东南、西南、东北三个入口
。园林绿化面积已达万平方米的河道、总面积万平方米的四个人工湖等个游乐服务单体工程;栽植乔灌木余种、万株、草坪万平方米,绿化面积亩。竣工后的胜溪湖森林公园由孝山西胜溪湖的导游词范文:胜溪湖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植物景观堤企为主的生态休闲公园,它西起张家庄水库大坝,东至迎宾路桥东米,南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米,南北元。公园空间布局一、二期工程紧密衔接,成为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形成我市区横贯东西的中心绿轴,将孝河两岸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式走廊,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胜溪湖园内景观以湖为主,湖岸结合,一个个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建造精巧的景观星罗棋布,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形成了北方城市难得一见的苏州风格的观光胜地。
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从年邻樊家庄,北壤张家庄,东西长米,南北宽米,占地亩。胜溪湖森林公园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借鉴了杭州、苏州的造园经验,结合现代城市公园功能需要自由泳,旁边的爸爸妈妈还在喊:“游得好!”他们喜滋滋的,十分神气。
夏日的胜溪湖公园,独有一番风趣,树林多么茂盛,天空多么湛蓝,荷花多么尊贵,水池多么热闹,这就是孝义的胜溪湖公园,美丽的里透红的荷花,吸引着我们,那荷花有如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有如一个脆弱的小女子,她们好像看着我们笑呢!还有许多人在木桥上钓鱼呢!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个小水池,走过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石子路,老人们拿着扇子在大树下乘凉。而小孩们拿着雪糕吃,还有一些人观察风景。晚上,人们在胜溪湖游览风景,谈笑,吃过晚饭的人们都到胜溪湖去散步,玩耍。
5.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介绍 篇五
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门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都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气概;年夜年夜都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型。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今朝国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事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不雅参观、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年,王家年夜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年夜闻名优异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年,经由过程了ISO9000 国际质量打点系统认证; 岁首,王家年夜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元;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 05月25日,王家年夜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核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呵护单元名单。 灵石匠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间沟营村(今巨室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3)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念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年夜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早晨康、乾、嘉年间,那时,除年夜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搜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夜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年夜十八世往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不美观身非凡,在自己,则主若是后辈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俭创业之道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年夜喷香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体年夜户于省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情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漂浮异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年夜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名门望族。
6.山西天龙山石窟导游词介绍 篇六
天龙山石窟中时代最早的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开凿的东峰第2、3号窟;到北齐又开凿3窟,即东峰的1号窟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隋炀帝在584年(开皇四年)开凿了东峰第8号窟;其余为唐代开凿的19窟。共跨越4个朝代,历时近5,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脉相连的传统关系。
宋元以降,石窟造像日益衰落,窟前楼阁日渐破损,虽然各朝略有修葺,但已不再有往日的辉煌。20世纪初,外国学者涉足天龙山石窟,并相继发表天龙山石窟图片和文章,遂使它名播海外。20世纪代始,灾难降临石窟,外国文物窃贼与当地劣僧勾结,大量精美雕刻品被盗凿劫往国外,散布在日本和欧美各国。据国外有人统计,被盗石像达150件,它是国内石窟破坏最严重的一处。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对部分石窟开始修复。
天龙山石窟依山开凿,此处岩石易雕凿,也易风化,属灰白色砂岩。造像的雕刻技艺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以贴壁圆雕为主,塑造大型佛像和菩萨像;浮雕多用于建筑构件、羽人、龛楣花纹等。造像大至数米,小仅盈寸。从佛像到花凭?约记?的成熟、饱满、洗练和表现感情的细致,接近劳动者的生活气息,浓厚的民族性和地方性为其特色,以“小而精”著称,体现了天龙山雕塑艺术不同于其它石窟艺术的独特风格,因而被誉为“天龙山式样”,是中国古代石窟雕塑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
7.山西晋祠的导游词 篇七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一)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xxx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习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祠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祠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二)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晋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关于晋祠的故事,说来话长,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座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芳功人民创造的匠心。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
穿过对越坊及钟楼、鼓楼就到了献殿。此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使整个大殿形似凉亭,显得格外利落空敞。献殿于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因古建中的瑰宝。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始建年代和旧址都不详,根据《水经注》纪载,北魏时已有飞梁之设。现存此桥,可能是北宋时与圣母及同时建造的。一九五五年曾按原样翻修。建筑结构有宋代特点,小八角石柱,复盆式莲瓣尚有北魏遗风。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虽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面中偶有所见,但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价值。
飞梁南北桥面之东,两端各卧伏一只宋雕石狮,造型生动。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是我国较早的铁铸狮子。
在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殿高约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殿、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村,浑然一体。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的宽敞。“减柱法”的熟练使用。
说明宋代在建筑上已进一步掌握了力学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适当,避免了隋唐建筑中用料的浪费,在建筑式样上也更富于艺术性。我国的木结构建筑,经历了一个由隋唐的雄壮坚实到明清的华丽轻巧的发展地程,而宋代建筑正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很有价值。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龛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埋葬了青春的女性。
这些侍女像的肢体身材比较造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神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
在圣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水中浓翠的长生萍和水底五色斑澜的石子,在阳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蔚为奇观。唐朝著名诗人李白赞美不绝,写下了“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佳句。难老泉水出自断层岩,常年水温保持在17°C,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北宋诗人范仲淹的持句:“千家灌禾稻,满目江乡田。”“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就是咏颂晋祠的泉水的。
水母楼位于难老泉亭西面,又称水晶宫,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全楼分上下两层。楼下石洞三窟,中间一窟设一尊铜铸水母像,端坐于瓮形座位之上。楼上坐西向东设一神龛供奉水母。神龛两侧有八个侍女塑像,体态优美,衣纹飘逸,造型别致,也是难得的艺术佳品。
晋祠有名的唐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中。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写的,名为《晋祠之铭并序》。全碑共一千二百零三字,旨在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政策,以达到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巩固自己政权的目的。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墨宝,他在书法艺术上也有颇高的造诣。《晋祠之铭并序》书法飞逸洒脱,骨格雄奇,笔力遒劲。刻工以洗炼的刀法,充分表现出原书法的神韵。“唐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对于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重要的价值。
祠区北侧有唐叔虞祠。据郦道元《水经注》说:“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又北宋太平兴国修晋祠碑记中描绘它“前临曲沼”,“后拥危峰”,旧祠位置似与现在不在同一个地方。现存建筑分前后两院,颇为宽敞。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是唐叔虞殿。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唐叔虞塑像。神龛两侧有从别处移来的十二个塑像,多为女性,高度与真人相近。她仍手持笛、琵琶、三弦、钹等不同乐器,似乎是一个较完整的乐队。远些塑像约为明代作品,是研究我国器乐发展和音系史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村著蓝天白云,甚是壮观。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维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山西晋祠的导游词(三)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8.山西概况的导游词 篇八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山西概况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平遥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处。近年来陵川王蟒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处。改革开放来,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在新的世纪,山西经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了三大旅游区,即,以大同云冈石窟、佛教胜地五台山为主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平遥古城和乔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为主的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壶口瀑布、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主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
山西概况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介绍山西的导游词】推荐阅读:
山西王家大院导游词介绍07-29
山西美食导游词08-06
情系山西导游词10-08
介绍北京的导游词07-10
导游介绍三峡的导游词07-19
介绍北京的英文导游词08-08
介绍兰亭景区的导游词09-09
关于介绍青海的导游词10-19
山西文化方面的论文06-21
美丽的山西风景作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