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会汇报材料

2024-11-10

班主任会汇报材料(共7篇)

1.班主任会汇报材料 篇一

历史教研会汇报材料

9月21日我去昌乐中学参加了历史教研会,先观摩了一堂历史公开课。从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今后的历史教学提供了经验。然后由历史教研员进行评课,对讲课老师给予肯定,对与会教师提出了要求。

中考优胜单位做了典型发言,总结了教学中的经验,听后受益匪浅。最后历史教研员对2011年中考试卷做了分析,指出了答卷中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此次教研会使我感悟到:

1、自己要熟练,精准地把握教材。

2、把提纲精心设置好。

3、教师要设计好各环节的组织和衔接。

4、教师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了解学情,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5运用教学智慧,及时有效地解决课堂突发情况等。

只有做到秩序井然有序,气氛张弛有度,节奏快慢有致,思维识记训练有方,师生配合默契,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如行云流水,引人入胜。反之,如若调控不好,课堂上不是混乱糟糟,就是死气沉沉,激不起感情的波澜,擦不出思维的火花,结不出收获硕果。课堂上,有的老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洗练精当,引导过渡自然。则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中,心领神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个教学目标。

汇报人张吉琦

20119月26日

2.灵北迎会汇报材料 篇二

健全服务体系 造福一方百姓

扎区五办灵北社区创建服务型社区典型材料

扎区第五办事处灵北社区成立于2002年2月,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1601户,总人口4334人。社区设一个党支部,两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9人。两年来,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社区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和“服务型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依托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扶贫帮困和便民利民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好评。2007年获区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获得满洲里市“五个好”党支部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呼伦贝尔市委组织部、司法局、民政局授予的“民主法治社区”荣誉称号。

一、健全社区管理体系

为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支部与社区居委会形成工作的合力,做到责任明确,分工不分家,社区党组织建立健全了各类组织的职责、章程,不折不扣地抓好社区首问责任制、工作成绩效能制、值班人员责任制、全程办事代理制、月走访制等服务制度的落实,把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抓好制度落实的同时,支部一班人认识到,社区建设不仅要有一个为居民服务的核心班子,而且要有一个作风过硬、素质良好、纪律严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此,社区党支部每月召开2次办公会议,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社区工作指南,-1-

提高为民服务的工作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通过学习,在社区工作者中形成了爱学习、讲奉献、学管理的风气,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健全劳动就业体系

灵北社区现有失业人员135,无业人员110人,全部为矿务局三产买断工龄人员,而且生活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些人员的就业难题,灵北社区依托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成立了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由社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班子其他成员配合抓,社区协管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再就业工作责任目标考核标准》,把任务分解到各居民小组,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形成了齐抓共管、多渠道安置的工作机制。为准确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愿望,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走访、座谈、入户等形式,建立完善了社区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档案,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在摸清底数的同时,依托社区劳动服务中心,召开了用工洽谈会、推荐会,搭建起了求职人员与用工单位联系的平台。采取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使社区245名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6人,在绿缘温室大棚就业120人,灵活就业88人,自主创业31人。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满洲里市政府评为“充分就业社区”。

三、健全扶贫帮困体系

扶贫帮困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在不断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方案”和帮扶管理台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帮扶单位、辖区共建单位及社区扶贫超市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党员带头、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扶贫帮困体系,使贫困家庭真正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灵北社区有贫困家庭71户、148人,其中帮扶对象35户、75人。灵北社区党支部始终把解决弱势群体

-2-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了由29名党员组成的扶贫帮困志愿者队伍,分别与比较困难的15户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帮扶工作。社区种植大户王英、田庆祥两位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社区开办了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为贫困家庭传授经验,提供技术支持等。2007-2008年,党员共为贫困家庭捐助衣物200余件。

发挥帮扶单位作用。灵北社区在开展党员自帮自救的同时,为了做好贫困家庭的救助工作,社区在组织帮扶单位进行入户走访的基础上,将帮扶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了各单位的帮扶对象、帮扶方式、帮扶资金和完成时限。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本着急贫困居民之所急、想贫困居民之所想、解贫困居民之所需的工作理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资金帮扶、解决就业岗位、捐助衣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贫困居民的生活困难。两年来,市环保局、区发改局等16个帮扶单位共为52户帮扶对象提供帮扶资金及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29300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资助贫困学生10名。

发挥辖区共建单位作用。社区是我家,扶贫帮困靠大家,为充分发挥辖区单位的人、财、物等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社区与灵北矿等4家企业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签定了《社区共建协议书》,建立完善了共建活动规章制度和保障机制。驻区单位在社区治安、扶贫帮困、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两年来,灵北矿等单位共为18户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20个,提供资金及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5000多元。

发挥扶贫超市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建立长效的社会捐助机制,让贫困家庭长期受益,灵北社区于2006年9月投入5000元建立了扶贫超市。超市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满市红十字、市民政局等单位共为超市捐助各种物资折合人民币66100多元。在运行方式上,扶贫超市采取无偿捐助

和低价成本售出的运作方式,每月向社区居民开放2次,及时提供各种救助。截止到目前,扶贫超市共为200多户贫困家庭及社区居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四、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服务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应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灵北社区从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发展志愿服务入手,完善了以就业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

灵北社区居民吃水较困难,居民为此困扰了多年,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几年来,社区积极向办事处反映情况,经办事处的多方协调,并配合和争取我区“万民饮水工程”项目开发,到目前为止,在灵北社区新建给水点2个,让17栋楼房户全部接通二水源自来水,使辖区648户居民用上了放心水,居民称赞不已。

灵北社区把建立健全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于2007年7月在已开设的再就业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开设了家政、丢失物品认领、计生、医疗保险、优抚助残、法律咨询、全程代理服务、婚介服务等服务项目。从社区内招聘到20多名下岗职工,对他们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后,专门从事家政服务;为方便居民的联络,社区还开通了便民服务“绿色通道”,把社区的各项服务项目、联系人的电话、收费标准等服务情况,制作成一张张精美的“便民服务卡”,分发到社区的各居民住户手中。居民们平日若有需要服务的,只要拨通卡上的电话号码,社区服务人员就会及时上门服务,真正让居民“一卡在手,服务全有”;实施全程办事代理服务,百姓认为比较麻烦的如申请小额贷款、办理医疗社会保险、办理独生子女证等事项,-4-

居民可以全部委托社区工作者进行办理;“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每月两次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解决了包括邻里纠纷、产权纠纷等各种纠纷;成立了婚介服务中心,为辖区未婚或单亲居民打造婚姻中介平台,帮助未婚或单亲男女建立美满家庭。一项项服务措施的落实,方便了社区居民,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社区工作者工作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关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服务中心开办以来,已经有11位丢失物品的居民,在“认领处”找回了自己的物品;设立的计生服务广角,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政策咨询120人次,免费药品发放247盒;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163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12人次;为居民代理事项67件;为社区居民义诊120人次。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通过办事处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并于2009年安装了健身路径,新建了19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订购了报刊、杂志,通过多方筹措、资源共享,于2008年新添了健身、乒乓球等器材,成立了社区老年京剧演唱团、夕阳红秧歌队等文体队伍,并采取多种形式对文艺骨干进行了培训,先后举办了元宵节秧歌比赛、“迎奥运、讲文明、促和谐”天成杯广场文艺演出、“庆七一”、“迎国庆六十周年”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广场文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唱响了创建和谐社区的乐章。

3.厅局长会汇报材料 篇三

一、2010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年初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全省中医系统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本省实际,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研究和探讨适应本省中医药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突出农村中医药服务,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各项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一)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主题内涵和工作目标,并结合医院建设与管理并重、服务与监督并重的实际,提出了“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全面提高、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建设、督导评价、检查评比、竞赛表彰等形式和措施,全省中医医院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我省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同时做好迎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督导组的检查评估工作,按照《辽宁省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关于开展辽宁省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省中医药管理局于5月份,组成了4个评估组,对全省二级 以上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进行检查评估,查找和解决了医院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使医院管理进一步科学化、正规化。

为确保2009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有效开展,我省又先后召开2次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动员会及迎检工作会,组织各市、各单位收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年视频会议。同时,我省还举办了“全国中医医院管理年检查验收准备工作培训班”。省卫生厅副厅长董德刚在会上做了全面动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温家祥做了具体工作部署,要求各市县卫生局、各级中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性,紧密围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主题,加强组织领导,对照评估工作重点内容,积极组织进行整改。

6月21日至25日,以内蒙古中蒙医药管理局于莲云局长为组长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管理年检查评估组一行7人,对我省5家中医医院(省级中医医院2所、市级中医医院1所、县级中医医院2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情况进行了检查评估。通过严格、细致、全面的检查,专家组一致认为,省内各级中医医院对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高度重视,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检查评估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医院管理、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临床科室建设、中药药事管理等工作成绩显著,医院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管理年活动真正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二)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从6月10日正式启动,经过全省500余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数据录入和三级质量核查工作,于7月3日正式结束,相关数据和工作总结已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整个调查工作历时23天,调查涉及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的各类医疗机构25601个(不含西医诊所),填报和审核卫生行政部门报表115个。调查覆盖率达100%,录入上报率100%,录入数据详实可靠,2 真实地反映了我省中医的基本现状。

调查工作中,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卫生厅董德刚副厅长任组长,辽宁中医药大学石岩副校长、省中医药管理局温家祥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市分管中医工作的副局长为组员的“辽宁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和督导小组,制定了《辽宁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以内部明电的形式下发方案,使各市和省直各医疗机构快速了解了这次调查的相关情况,并及时组建了调查队伍。为了避免分级培训环节过多造成的信息缺失和理解误差,我省直接对全省县级以上负责调查工作人员共计260余人进行了培训。建立了我省中医基本现状QQ群和省、市、县三级联系员队伍,方便了勾通和联系。省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派专人轮岗负责网上信息公布和咨询工作,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针对在网上直报的机构众多而造成的网络平台拥挤现象,我省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商,采取了统筹安排、分段录入、集中审核的办法,既保证了调查时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面对各县区人员分散,网络普及不完善的现实情况,各市因地制宜,将县(区、市)质量核查人员召集到市里集中办公,共同核查,面对面地解决问题;个别县(区、市)还将基础设施落后的村卫生室填表员集中培训,现场填表,最后组织人员统一核查录入,保证了本县区的工作质量和时限。

目前,我省正组织相关人员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起草我省中医现状调查报告。同时,针对这次中医现状调查反映出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探讨我省“十二五”期间的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必将对我省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今年,我省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项目,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2009年,3 我省在2008年项目基础上,又选择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较好的沈阳、盘锦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工作;选择本溪桓仁县、丹东凤城市、锦州黑山县、盘锦大洼县、葫芦岛兴城市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省中医局负责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宣传资源,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辽宁省健康教育所、辽宁省中医药学会、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院分别承担《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手册》的编制、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和中医药事业宣传报道人员培训、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专栏建设、辽宁日报《中医药健康专栏》创办等工作,实施全方位的立体宣传。

6月3日,辽宁省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暨中医药事业宣传报道人员培训班圆满结束。全省各市中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宣传工作负责人或宣传员150多人参加了培训,邀请了中国中医药报相关领导和省内部分报社专职人员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建立起了百余人的《中国中医药报》通讯员队伍,为我省中医药事业宣传报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借助辽宁日报“号脉中医”栏目,我省进行了三期整版宣传,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二院,以及我省的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进行了专题宣传,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便条件。我省还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东北新闻网《健康频道》“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栏目”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版面调整,丰富了相关内容,宣传面进一步扩大,宣传内容更加精细,网页点击率明显增高,为引领大众走进中医药、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手册》编制工作已进入内容的复审阶段,全手册共分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术语、中医药养生三部分约10万字左右,即将在我省开 4 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向全省百姓发放。

(四)人才培养工作力度逐步加大。继续加强了对“二批优才”和“四批师承”项目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项目学员及所在单位建立了联络机制,并安排专人及时审核“二批优才”学员上传的信息,保证了上报国家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做好沟通协调,为学员跟师学习和重点专科进修提供便利条件。2010年4月,省中医药管理局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组织了辽宁省第四批师承工作研究生培养会议及第一次课程培训。中医药管理局温家祥副局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关林教授和相关指导教师、继承人、研究生培养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对中医师承工作、研究生培养过程及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说明。李德新、周学文教授等几位资深专家对师承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开展了经验交流。

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我省16项入选。同月,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度辽宁省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名单,预计全年共举办129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将培训中医药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

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工作。年初,省卫生厅印发了《关于开展辽宁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2010年度辽宁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名额分配调整和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正式启动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工作。本次培训在全省14个市通过个人报名、市卫生局审核推荐,共招收学员1000人。目前,培训工作已正式开始,预计于11月末结束。

继续实施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会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继续实施辽宁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的通知》,以鞍山师范学员附属卫生学校等6个具有中医学专业中专办学能力的单位为依托,招收2109名4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岗无学 5 历的乡村医生,进行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五)中医药参与医改取得新成果。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精神,制定了《辽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全省中医系统能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中医药服务公益性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努力实现全省人民享有优质、低廉、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省重点强调了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明确了“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府投入补偿政策、基本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鞍山市作为全国和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能科学地制定《鞍山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中医医院在卫生医疗行业中的地位,明确了“中医医院承担相应疾病的防治与科研任务”,并结合全国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确定鞍山市中医医院异地重建,在中央财政拨款800万元基础上,实行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扩大基本建设规模,为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奠定了基础。在财政补贴政策上,对市属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提出了“实行政府核定任务、核定收支、全额补贴,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对医院历史上形成的债务,在相关部门认定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由政府负责逐步偿还。同时,从今年4月1日起,全市公立医院试行了药品零加价销售,促进了医改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我省按照卫生部等九部委《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选择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市作为基本药物集中配送试点城市,自2010年2月28日起,试点地区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 6 卫生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在《目录》内选购药品,其中中成药778种,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我省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今年,省卫生厅、民政厅、财政厅、农经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参合农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和中药制剂的报销比例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报销比例差距保持在5~10%”的优惠政策。目前,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中医药报销比例在原有补偿基础上,普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有部分县(市)结合本地实际,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医诊疗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的报销比例,如朝阳市开发区新农合管理中心将朝阳县中医院报销比例比照乡镇卫生院对待,降低住院起付线50元,并规定1000元以下按55%报销,1000元以上按65%报销;北票市规定,参合农民在门诊使用中成药和饮片的给予50%的补偿;葫芦岛兴城市将中医诊疗项目补偿比例提高20-50%,中成药补偿比例提高20%,中药饮片补偿比例提高50%。目前全省对中成药和饮片年补偿总额支付20万元(西药在门诊不补)。

二、“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因此,做好“十二五”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尤为重要。我省将结合自身实际,全面、科学地分析我省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掌握和了解中医药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制订切实可行的中医药政策和措施,解决制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全省的中医药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继承和发展为主题,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推进继承和创新,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省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力争在5年内,建立覆盖全省、中医药特色突出、医疗服务能力强、硬件条件完备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疑难病中医药防治水平有明显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科研工作和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成果显著,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和药物临床前实验平台基本建立。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壮大,专业人才质量有明显提高。中医药管理体制、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初步形成。

(三)重点任务

1、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各级中医医院为主体,以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形成涵盖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功能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每个地级市、县(市、区)要办好一所相应级别的能够承担本区域中医药基本医疗服务、代表本区域中医医疗水平的中医医疗机构(含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已经设臵的政府举办的中医医院不撤销、不合并、不改变中医医院性质。乡镇中心卫生院、50%以上的一般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设有中医科、中药房,配齐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 8 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提供中医药服务。

2、实施名院、名科、名医“三名”战略。5年内,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建成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临床研究型基地,在小儿肺炎、胃炎等重点疾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支持尚未改建的20所市、县中医医院基本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就医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以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龙头,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为骨干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建成25个中医主体地位突出、综合实力较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中医医院;50%的三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6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

加大对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力度。27个全国“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40个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专病)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省级重点专科(专病)达60个。形成一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技术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医专科(专病)群体。

健全辽宁省中医药人才的表彰奖励机制,积极推荐我省“名中医”参加全国“国医大师”评选活动。适时开展辽宁省“名中医”评选活动,培养100名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较高、实践经验丰富、临床和科研能力较强,在国内和省内中医界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知名中医专家和顶尖人才。

3、重视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到2015年,90%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要求设臵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齐全、人员配备合理、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使人民群众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药服务的同时,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药服务。加强对2所国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和1所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优势,9 重点组织开展对肿瘤、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疑难病症和老年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创新医学成果。

4、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5年内,重点扶持建成1个区域内中医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50%的中医医疗机构基本达到信息化建设标准并能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享检验、检查、影像等诊疗信息;专家远程会诊、患者异地咨询、医生在线调用和远程教学等,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效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5、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2015年底,全省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和省中医工作达标县由“十一五”17个增加到25个,覆盖率达50%,先进县和达标县的中医药覆盖率达100%;全国和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达到16个,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抓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市中医院、沈阳市皇姑区亚明社区3个国家级中医药“治未病”试点工作。5年内,在全省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中建立一批“治未病”省级试点单位,在重大疾病预防、疾病康复、亚健康干预、优生优育、运动保健、食疗推拿、托老保健等领域,为创新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6、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能力和水平。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对中医药古籍进行保护性整理研究,建立中药复方筛选、古今证候对比、名家医案及民间医药知识技术整理、传统中药制药技术规范的数据库和科学研究平台。建立一批辽宁省名老中医研究室、工作室,系统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全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吸引人才,加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中药“药物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GCP)”、“药物临床前实验平台(GLP)”和中医药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中心的建设,努力构建一批资源开放共享、技术相对先进、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医药科技创新技术平台,提高我省中医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和企业建立中医药研究机构。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中药企业合资合作建立股份制研究机构,促进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要求各级政府要支持并帮助中医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努力构建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沟通合作的平台。

7、全面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重点建设好辽宁中医药大学,努力提升教学、科研、临床综合实力。加大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改革力度,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着力打造行业领先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拓宽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以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为龙头,进一步加强我省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省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学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形成一批较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科研和医疗基地,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专门人才,建设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学科,成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同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我省中医药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大力开展中医药师承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5年内,遴选培养100名省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含中药、民族医)和50名省级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5年内,完成一批国家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建设好1个国家级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和1个国家级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建成20个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5年内,县以下医疗机构中的中医临床骨干全部得到培训,在普及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教育 11 的基础上,开展中医专业成人学历教育;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对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切实改善农村、社区中医医疗服务基础薄弱、人才不足的情况,提高全省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

开展中药调剂技能培训,力争5年内完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中药房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4.“双过半”推动会生产汇报材料 篇四

1、优化生产线,新购置了一台suc8127数控机床替换现在φ508生产线的suc8105车床,与原有的那台suc8127车床配套组成一条φ340生产线,将suc8105独立出来成一条φ508生产线,这样就将公司原来的两条生产线升级为三条线,生产效率更加匹配,增加产能2万吨。

2、改造、保养设备,对2台单钩天车进行了扁担钩改造,既提高了吊装效率,又增强了吊装的安全性,同时节省了吊具;将涂油机的步进梁由轴承改为铜套,增强了步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运行时有异常声音的4号管螺纹加工机组织人员查找原因,经过逐步排查发现固定卡盘的一条螺丝断裂,及时修复避免了大的故障的发生;将水压机油管线的渗油点全部更换密封圈,将气管线漏气的地方重新锁紧,降低了车间因跑、冒、滴、漏造成的浪费;将所有机床的排屑器进行清理并更换了相应的油脂,并定期运转,保证机床不受锈蚀。

3、整理现场,将库区的原料管和成品管重新分类倒放,并将管垛并联,去除了原有的间隙,避免了人在管垛间穿行,管垛不牢钢管伤人的危险;将所有的废接箍分类存放,所有的废管按规格、不合格原因分类打包;为车间各岗位安装了岗位标识,并制作了《生产区示意图》《工艺路线图》;在车间内新建了一处库房,将所有的材料及备品备件倒入车间,方便了以后生产过程中的领料操作;规划了油品区、护丝区、接箍存放区,实现了车间的定点存放,严格按厂“标杆现场”建设的方案快速推进。

4、岗位培训,针对车间操作员工专业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欠缺的特点,共组织安全、工艺、质量、设备脱产培训计64课时,利用现有的库存原材料,大规模换岗、轮岗培训操作员工计40余人,实现了每位操作员工至少胜任两个岗位的操作;同时这段时间,生产安排上灵活多样,分别实行了三班三倒,小线一班大线两班倒的方案,效果良好,同时还排出了四班三倒的上班方案,为后期根据不同的任务运行不同的上班模式提前做好了准备,锻炼了人员。

5、制度完善,为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完善了《交接班制度》;为更好的管理现有吊具,制订了《吊具管理制度》;为保障计量器具的精度、完整性,制订了《计量器具管理办法》;为调动员工创造的积极性,根据厂文件编写了我公司自己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管理办法》;为有效的管理好外务承包工,制订了《外务承包工管理办法》;为建设标杆现场,制订了《油井管公司标杆现场建设方案》、《油井管生产作业现场建设及考核标准》,以上制度和办法都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同时以公司领导带头的相关责任人加大检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第一次工地会会议汇报材料 篇五

第一次工地会议汇报材料

一、前期监理准备工作情况

(一)监理办驻地建设

1、驻地办设在增城增江街陆村新区广汕路北33号4楼。

2、配备了电脑、网络、办公用品等,可以满足工作需求。

3、标准化建设,门牌、廉政公示、公司简介、监理方针、职业规范、管理制度、结构框图、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已制作完成并已上墙。

(二)监理办人员组成

1、监理办目前已配备4名监理人员,总监(熊少鹏)、总监代表(张杨)、专业监理工程师(温国栋)、监理员(肖勇军),其中总监代表、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3人常驻工地。将根据工程进度逐步增加监理人员,满足工作需要。

2、工作时间安排:

周一至周末: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8:00,晚间将根据工作需要监理办安排监理值班。监理办实行每月轮休假制度,保证现场监理人员满足需要。

3、已编制完成《监理规划》报业主审批,《监理细则》正在修改和完善中。

二、监理管理制度

(一)文件收发及档案管理制度

1、一般情况下业务活动应采用书面形式,相互联系也应以书面为主并以书面为准。监理工程师采取口头指令应在事后及时办理书面认可。

2、项目部需及时、积极提交监理办要求的各项资料。如资质材料、进度计划、安全管理资料、施工技术方案等等。

3、本项目使用的施工用表已下发项目部,请项目部指定专人认真填写,所填数据真实可靠,不能与施工检查数据相矛盾。

4、其他各项施工管理、技术、质保资料,项目部必须编制完备。特别是需要监理工程师会签的隐蔽资料、质量验收资料,承包商必须在隐蔽工程检查完成后2天内及时上报。

5、每期中间计量,项目部必需提交监理签认合格的质保资料和试验检测报告,无完备质保资料的分项工程不得进入计量支付程序。

(二)工地会议制度

1、每月底举行一次工地会议,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派代表参加。

2、每月工地例会召开前,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提交例会汇报材料,内容包括:本月施工情况、下月计划、存在问题、需要建设、监理协调解决的问题。

3、必要时,监理办召开各方进行专题会议。

(三)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1、施工单位应在进场前根据总工程量上报材料计划(含批量、时间);对每批进场材料要求提前通知监理办,同时施工方要提供工程材料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其附件应包括相关的的质量保证书(出厂合格证)、备案证明等资料。

2、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通知监理(知会业主)进行外观检查,监理工程师核对质保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判断。如检查不合格,施工方进行按监理工程师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外观检合格后,按要求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3、材料进场后要求堆放整齐并做好明确的标识。

4、监理工程师将按规范要求的频率及范围,采取抽检和平行试验的方式完成监理试验项目,以验证施工单位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工序交接和验收制度

1、隐蔽及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批准开工-——各道工序(分项工程)施工——施工班组自检合格,专职质检员检查合格—通和监理工程师、业主验收,填写验收申请表——监理工程师、业主现场检查合格——填写检查记录。

2、竣工验收程序:——预验收(施工单位内部进行)——填写《竣工报告》——初验收(监理单位主持)——向建设单位申请竣工验收(条件:完成设计图纸和合同约定的所有内容;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主持)——竣工整改、复查——建设单位编制《竣工验收报告》——竣工备案。

(五)旁站监理制度

1、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

2、在现场跟班监督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可在现场监督施工企业进行检验。

4、承包商应对旁站监理提供配合,重点部位施工前2小时通知监理办。对监理人员提出的问题必须立即加以整改。

5、本工程拟定的旁站监理部位:混凝土浇注,基坑土方回填,软基换填、沥青砼摊铺等。

三、目前项目部施工中需要上报的资料

1、项目部需尽快上报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及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试验台帐等。

广东虎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6.保密检查会上的汇报材料 篇六

尊敬的沈国和组长,各位督查组同志:

首先,非常欢迎联合督查组第三组各位领导莅临我委,检查指导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根据省委督查室、省国家保密局有关通知的要求,我委精心组织、严格落实,完成了相关工作。现在,我就有关情况向督查组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委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委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省国家保密局的指导下,按照“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严守秘密”的思路,紧紧围绕我委工作大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升技术防范能力,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推动我委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取得了良好实效。多年来,我委没有发生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

我委高度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坚持将其作为保障工作稳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成立委保密委员会,由分管领导任保密委主任,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责任,并按照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二是四月份召开了全委保密工作会议,分管领导、全体处级干部、委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机要文秘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就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达

到了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的目的。三是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各自部门信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负总责。我委把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有效的推进了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以党政机关为重点,加强保密知识教育

我们把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保密法》的“开路先锋”,以党政机关为重点,加大保密宣传力度。一是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理论组把保密有关知识作为县委班子和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强化领导干部保密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二是县委保密办以“五〃五” 普法为契机,以《保密法》和保密技术防范为主要内容,把宣传教育与当前形势任务结合起来,与本单位实际和保密工作现状结合起来,与涉密人员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采取在党政办公楼内张贴宣传画,给干部发放《保密法》宣传手册、组织干部观看警示片等多种方式,在干部群众中广泛宣传保密有关知识,切实增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县保密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三)加强管理和检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加强信息安全督查是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国家保密法规和有关规定的重要保证。我委保密办从规范入手,从细节做起,进一步加大了保密管理和检查力度。一是抓好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县保密委员会按照保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大了对保密要害部门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对检查中发现问题 的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及时介入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加强保密检查。加强对涉密载体的制作、使用、保存和销毁管理,加大文件归档和涉密计算机管理工作的指导,敦促各保密要害部门严格落实专人专机、专人管理文件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重点涉密人员的保密工作档案,签订保密承诺书,目前,全县涉密人员共有501人,有501人签订了保密承诺书。各保密要害部门共确定保密工作人员45名,负责本部门日常保密工作,切实做到保密工作有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建立保密季度检查制,采取拉网式检查、抽查等方式对各涉密单位和商业打字复印店进行了多次检查,今年3月中旬,县委保密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保密工作专项检查,在认真检查各涉密单位的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的基础上,做好登记、编号、贴密级标识等工作。(目前,我县涉密计算机共175台,其中绝密机2台、机密机15台、秘密机158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53个,其中机密级1个、秘密级52个),进一步规范了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和使用。四是各保密要害部门根据县委保密委员会的要求,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建立了《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涉密文件清理销毁制度》、《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涉密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实现了保密工作有章可循,制度管人,管理规范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的保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保密工作技术人员,致使开展保密专项检查效果不明显; 二是保密设备不完善,致使计算机检测和技术防范能力薄弱;

三是个别保密要害部门自身管理不到位,对涉密人员教育不严、管理不严,没有按要求落实保密责任制;

四是部分干部对保密内容界定不清,存在一定程度的泄密隐患。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保密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统筹安排好保密宣传教育培训,县保密办将进一步加强与县委党校、司法局的密切合作,积极推进保密宣传教育进单位、进机关、进办公室;

二是县委保密委员会将联合县委组织部将保密相关知识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提高保密技能;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是进一步健全保密检查情况通报制度,加大对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执行情况和各单位保密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

五是建议区市国家保密局能经常性开展保密技术防范有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保密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便于基层开展保密检查。

保密工作事关全局,事关党的事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委将充分认识当前窃密与反窃密斗争的尖锐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增强政治意识,按照区市保密部门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

加强保密工作,努力推动全县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7.班主任会汇报材料 篇七

汇报材料

阳泉市上社二景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生产作业计划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

刚刚过去的一零年是煤销系统内采摘丰收硕果的一年,是整个系统整合提高、改革发展的一年。现在新的一年开始了,它必是充满希望、注定成功、更进一步的一年。

2010年在分公司、煤业公司各位领导,在系统内各单位兄弟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公司积极开展扩产提能行动、大力推进质标建设,产量进尺销售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圆满完成了全年的采掘作业计划、圆满完成了年初的安全承诺,做到了“三增长二确保”,即产量增长、效益增长、收入增长及确保安全、确保标准化。现将一零年的矿井生产建设情况及一一年的生产作业计划做如下汇报:

一、产量破百万,进尺销量创新高

二景公司的历史很短,九六年开工,九九年投产。借国家经济繁荣、工业投入年年增长之利,二景公司产量同样一年一个台阶,从十五万迈到二十一万,再到三十万、六十万,一零年一举突破一百万。比之燕煤、上社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比之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2010年我公司年产原煤105.1万吨,完成计划70万吨的145%,同比09年的629780吨增加61%;掘进进尺8100米,完成计划7000 1 米的115.7%,同比09年的3172.4增加155%。销售1011883吨,同比增加52.2%。

二、花开终结果,重点工程竞使用

一零年我公司在近几年或当年开工建设的重点工程,大多开花结果,有力的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发展潜力,为一零年及今后几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通风系统改造工程。

我公司投资2000万元对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一座回风竖井,新购两台FBCD2-10-NO34型主通风机,新建一栋主通风机房。10年4月份调整通风系统,由原来的两进一回通风改造成为三进一回通风。风量由4500m/min增加到11000 m/min,保证井下一采、一备、多掘工作面的布置。

——运输系统改造工程。

9月份公司用10多天的时间,将15#平巷、15#采区两处更换为1.2米皮带;将9#三采区皮带更换为1米皮带;将15105运输、回风、尾巷三处更换为800皮带。运输系统的改造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解决了制约生产的一个瓶颈。

——抽放系统改造工程

我公司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一座瓦斯抽放泵站,新增了两台2BEC67和一台2BEC50型真空泵。加上原使用的一台2BEC50型真空泵,布置使用两低两高、两主两备的瓦斯抽放系统。

抽放包括综采面邻近层抽放、已采区采空区抽放、掘进区和

33准备面的预先抽放。本年度瓦斯抽放纯量达2100万m。

——供电系统改造工程

公司投资3200万元建设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2×1000KVA,供电能力可达6000KVA以上,装机负荷10000KW,架设南娄至二景、东宋至二景两趟专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回路供电。

——瓦斯利用工程

公司新建了5000m瓦斯罐,并投资60万元在三个井口安设了新的燃气采暖锅炉,电脑调温,安全洁净,解决了冬季供暖风问的题。公司计划开展瓦斯利用项目,以后每年可利用瓦斯3898万m,每年可获利5847万元,并减少瓦斯直排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喷浆工程

组织喷浆队对15#总回风、9#总回风,西大巷、材料暗斜井、9#三采区材料巷、9302运输巷等地段进行喷浆,共计1919米。喷浆工程既保持了工业卫生美观,又加强了原有支护的效果。

——扩巷工程

组织掘进队扩巷1090米,主要包括9#材料大巷、9西大巷、9回风大巷、9#采区皮带巷、15#采区皮带巷、15#皮带平巷、15#上山材料巷、15材料暗斜井。扩巷工程除使井下主要巷道齐整外,还降低了总风阻,保证巷道行人、运输及设备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抓住安全不放松,六大系统做保证

一零年我公司牢牢树立安全立矿的理念,做到了先讲安全再

###

333讲生产,先提安全再提效益,先有安全再有荣誉的三先三再。全体干部职工落实自保互保思想,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公司抓住六大系统这个重点,力保安全金身不破。

——瓦斯监控系统一零年瓦斯监控系统方面做的主要工作可概况为,补缺、增新、勤校。补缺指补全井下光缆环网并补充风筒传感器、馈电传感器。增新即采掘工作面全面使用0~40%量程的高低浓瓦斯传感器;勤校即按规定时间及设备校正各种传感器。通过以上工作,保证了瓦斯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人员定位系统

公司于10月份投资60万元升级改造KJ—369 型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布线2500米,安设3台主站,9台读卡分站,发放800余张人员定位卡。实现了井下全员、全方位、全时段监控,为实施人员考勤及矿井应急救援创造了必要条件。

——压风自救系统

我公司现使用两台QS1 250型压风机,并在井下主要大巷、采掘工作面布置了4500米压风管,在采掘工作面布置了19组ZYJ型压风自救装置。经试运行情况良好,效果达标,满足避险期间的供气要求。

——矿井供水自救系统

公司今年对井下的供水系统管路进行改造,大巷把原来的4寸改为6寸,采掘工作面由原来的2寸改为3寸。主要运输大巷 每隔100米安装一个三通阀门,皮带巷及工作面巷道每隔50米安装一个三通阀门。供水线路责任到队到人,大巷由通分队负责,采掘工作面由各队负责。整个供水自救系统运行良好,满足平时及紧急情况进的供水要求。

(5)矿井通讯系统

我公司井下有三种电话系统,一为全矿的交换系统,二为直通交换系统,三为漏泄通讯系统。漏泄通讯系统布设有3500米线路,配备了 38 台KTL104-S型对讲机,可与地面电话进行连网。三种电话系统相辅相成,完全满足生产及灾险期间的通讯要求。

(6)井下应急避险系统

我公司为井下人员配备了防护时间为40分钟的ZH15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并计划近期新上应急避难峒室或救生舱。规划在在15#上山、9#三采区建立两个应急避难峒室,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预计6月份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加大设备投入,夯实安全基础

常言说大投入才有大产出,在安全上同样可以说大投入才能实现高安全。公司足额使用安全费及维简费,一零年主要做了以下投入:

——更新通风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更高的安全需求,局部通风机向大功率、智能化、多功能发展。我公司投资780万元,购置了多批次的2×30、2×45风机替换原先使用的2×11、2×15风机;购置了2×37的智能风机;并在15105运输综掘工作面试 用除尘风机。

——更新通风设施。公司在9302回风顺槽,在全系统内率先试用新型无压风门;在各种十字通风线路上不再建底风桥顶风桥,更多地使用绕道式风桥,使通风系统更完善。

——更新打钻设备。公司累计投资800万元,购买了4台CMSI-1200深孔钻车、2台CMSI-6200深孔钻车用于打本煤层打钻。使用3200型液压坑道钻机用于15103工作面打临近层钻孔。一零年累计打邻近层钻孔1.8万米,本煤层钻孔6万m。

——添加移动抽放泵。公司在9#安装了一台ZWY60/90型移动式瓦斯抽放泵站,于3月份在9#铺设管路1200米,有效地解决一了9#的本煤层抽放问题。

——运输线路电气化、自动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运输不再是两根轨道一个矿车了。公司在运输线路上安装气动道岔10处,电子警示显示装置12处;在9#下山、15#上山、行人斜井新增防跑车装置7道。

——监控系统多元化。公司的监控系统现有瓦斯监控、产量监控、人员定位、视频监控、顶板离层等多种监控系统,以及与上级部门连接的视频会议系统、安全管理指挥系统、与全矿信息巷享的大屏信息系统等诸多系统。

一零年公司在井下15105工作面安装了KJ216型顶板离层监控系统,现安设有主站一台,分站两台,离层仪25台。在9#新增KAD18型工业视频监控探头3个,布线3000米。

五、加强质标建设,创造一流矿井

按照省煤销集团的统一部署,我公司积极开展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调度、企业形象、安全管理等九个专业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从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制度规范完善、新标准的贯彻学习、质量标准化检查及考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建设标准化样板示范点

我公司布置了15103标准化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实现软式和硬式连接;支架挂细钢丝绳以直观保证直线;回风设防尘帘降尘、安装自动喷雾降尘;两顺槽及煤壁打本煤层钻孔释放瓦斯。

布置了15105运输巷标准化掘进工作面。工作面净水管污水风管分色分开吊挂;电缆上钩一条线;材料上皮带上设置的材料架;安设除尘风机保证巷道卫生清洁;巷道成形笔直等宽等高。

布置西大巷标准化运输线路。轨道挂线并换成统一道轨;道心填石子并硬化;沿线两帮一顶喷浆;沿线安设了8组安全宣传灯箱。

布置了9#无极绳绞车标准化硐室,帮顶硬化刷白;线缆用电缆钩吊挂整齐;各种牌板统一美观;工业卫生清洁。

布置了主扇风机房标准化机房。各种制度齐全,按规定上墙;各种消防器材、防护用品应有尽有,按标准配备;管理台帐规范,填写工整;各种牌板悬挂整齐;有可靠的双电源和双回路供电系统及防雷保护装置;工业卫生清洁。——加大质量标准化考核。

公司严格按照按年初制定的考核方案,由质量标准化办公室进行考核评级打分。全年公司共组织井下标准化检查及打分36次,考核12次,并与各队每月工资挂钩。除一月份综掘一队、5月份机运队、后勤科室以外,其它专业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煤业公司对我公司进行了9次质量标准化考核打分,一、二、三、四季度及年底验收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标。

六、本年度生产作业计划分解

见附表:2011年原煤产量、进尺逐月计划表

2011年对于二景公司来说,是能力提升的关键一年,也是矿井建设的关键一年。新的办公大楼、调度大楼、储煤仓、猴车系统将投入使用,主井主皮带将更换。我们二景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将继续发扬一零年的奋斗精神,上下齐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采掘计划及与上级部门签订的安全目标责任状各种指标。

谢谢大家

上一篇:党员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青年员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