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航行——透视宫崎骏《千与千寻》

2024-09-14

人生的航行——透视宫崎骏《千与千寻》(共4篇)

1.人生的航行——透视宫崎骏《千与千寻》 篇一

[访谈]《千与千寻》的隐秘--宫崎骏在《千与千寻》欧洲首映式 2001.12

翻译:icytear / 编辑:icytear、浪客剑心的微笑

作为日本杰出的漫画家,宫崎骏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红猪》和《幽灵公主》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即使是隐退的诱惑也没能阻止这位吉卜力工作室最著名的创始人发表他的新作《千与千寻》这也许将成为日本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

以下的访问是2001年12月下旬《千与千寻》巴黎首映时宫崎骏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访谈,在本届电影节上法国Government授予了宫崎骏法国最高文化荣誉文学艺术奖。

问:您的影片都是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制作的吗?

答:是这样的。开始制作一部影片时,我脑海中还没有成形的故事情节。通常我也没有那个时间。所以故事情节总是在我开始绘制脚本时发展起来。之后制作工作也迅速开展,而脚本则仍在绘制当中。我们根本不知道故事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只是按着它自己的发展继续工作着。这对于制作动画电影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方式,而我也想换一种方式;但很遗憾,这就是我的工作方式而其他人也“被迫”接受了这种方式。

问:但是如果用这种方式,我想把情感植入角色之中是至关重要的。

答:把我的感情植入角色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影片的既定长度更关键。我们应该把片子制成什么长度?是三个小时还是四个小时?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总是和制作人争论这个问题,而他常常问我是不是还要把进度再拖一年。事实上,他当然无意再“宽限”我一年,他这么说只是“恐吓”我继续回到工作上去。我当然也不想奴隶一般把工作时间再拖长一年。所以每次他说完这个,我通常就会更集中精神以更快的速度重新投入工作。在导演过程中我坚持的另一项原则是充分利用好助手创作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们的前景和我的背景不太符合,我也不会浪费,总能把它们很好的利用起来。

问:所以一旦一个角色被创造出来,就从来不会中途退出,总是能一直走到片子最后吗?

答:兜兜转转反反复复,人物角色就在这种来回的思考中诞生。此时我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人物的轮廓。而自己仿佛也化身为这些角色,一次又一次的身临其境。之后我才开始绘制人物形象,而且仍是一遍又一遍的改动。(所以)我总是刚好在截至日期完成工作。

问:既然您和您笔下的角色都有着亲身的联系,那怎样解释您作品中大部分的主角都是少女呢?

答:如果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一定是复杂而冗长的。所以我就说因为我非常非常爱慕女士们吧。(大笑)

问:《千与千寻》的主角荻野千寻和您以前片子中的女性领导角色很不相同。她并不那么勇敢,对于创作她的动机和背景我们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答:我并没有刻意把千寻塑造成如此,因为现在日本就有许多这样的女孩。她们对父母为给她们幸福所作的努力完全视而不见。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千寻对父母的呼喊并不理会,直到父母第二次呼喊时她才回应。我的很多同事都让我把这个过程弄到3次,因为当今的许多女孩正是如此,她们从不会立即回应父母的呼喊。创作本片是因为我意识到并没有专门为成长阶段10岁大的女孩创作的片子。正是在观察我朋友的女儿时我发现市面上还没有为她准备的电影,没有可以直接与她沟通的作品。当然,女孩子们也看一些有她们同龄人的片子,但是并不能产生共鸣;因为那些都是凭空想像的角色,与真实的她们根本不相同。

我想通过《千与千寻》对她们说,“别担心,最终一切都会好的,一定有属于你们的世界”。不仅仅是在电影院中,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因此,用一个普通的女孩而不是一个会飞或者会创造奇迹的女孩作片子的女主角就很有必要。就是一个你在日本随处可见的女孩。当我写写画画一些和千寻有关的东西,我就会问我自己,我朋友的女儿能不能做到这件事情呢。这就是我每次在情节上给千寻新任务新挑战时的标准。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这个日本小女孩长成了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我花了三年世间创作这部电影,所以现在我朋友的女儿现在已经13岁了,但她仍十分喜欢这部片子,这让我相当欢喜。

问:既然您说您开始绘制脚本的时候并不知道故事的结局,那您有没有遵循一种特定的方法或规律来引导自己勾画出故事的结局呢?

答:是的,确实有这样一种内在的规律,那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这是这一点引导我寻到结局。比如《千与千寻》中有1415个镜头。刚开始制作的时候,我计划大约有1200个,但是故事情节却告诉我,他需要多于1200个镜头来表达。这时候制作片子的仿佛已经不再是我,而是故事本身,我,只能跟随故事的脚步而别无选择。

问:在您很多作品中都能找到的主题又在《千与千寻》中重现了,特别是怀旧情结。您怎样看待这部片子和您以前作品的关系?

答:这个问题有难度。我认为怀旧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这不仅仅是成人的特权。成人在生命的特定时期会产生怀旧的情绪,但我相信孩子们也会怀旧。这是人类最能产生共鸣的感情之一。它是构成我们人类的元素之一,因为怀旧情绪产生之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正是在观看塔尔科夫斯基的《怀旧》时我发现原来怀旧情绪是普遍存在的。虽然我们把“怀旧”这个词用在日本,其实这个词并不是日语。不会说外语并不妨碍我理解这部片子,这更说明了怀旧是足以引起我们共鸣的。生存着,失去着,这是生命的真谛。所以人类产生怀旧情绪是最自然不过的。

问:和您从前的作品相比,《千与千寻》最震撼我的地方就是您是作为该片真正原创的作者的。有一种感觉就是,您可以随意构筑自己的电影和故事,甚至脱离逻辑的束缚。

答:逻辑用在大脑的前部,仅此而已。拍电影不能靠逻辑。或者说如果你换个角度看,任何人都可以用逻辑拍电影。但是我的方式是不用逻辑的。我试图挖掘自己的下意识。在那个过程的某个时刻,思维之泉被打开,各式各样的观点和想法奔涌而出。带着这些观点和想法,我开始了电影的制作;但也许不完全打开思维之泉是更好的,因为一旦你释放了自己的下意识,过正常的社会生活或者家庭生活就变的很困难。

我相信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比我们想像的要强的多。我大脑的前部给我的信号没有给迹象表明我处理电影场景要按照观众的方式。比如,按照我的想法,《千与千寻》的结尾就是千寻一个人上了火车的那幕,对我来说故事在那里就已经结束了。我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的情景和感受。要把这种想法搬上荧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有火车车窗外的任何镜头,无论是山川还是森林。大部分能记得自己第一次独自火车旅行的人都绝不会记得窗外的风景,因为当时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旅行本身了。所以为了表达这一点,必须不能有窗外的画面。但是我在这个场景之前作了一些设定,一场雨水让风景被汪洋覆盖。但我这么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如此。直到我看到了火车那一幕,我才庆幸的对自己说“我把外面弄成一片汪洋是多么侥幸啊”。在制作这个场景的时候我发觉自己完全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工作的。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有更多深刻的东西比简单的逻辑起了更大的作用。

问:您的许多片子都是以西方或者欧洲为背景的,比如《天空之城》和《红猪》;其他的则是绝对纯正的日本背景。您是根据什么来确定既定影片的背景呢?

答:我的脑海中储存了大量的风景影像和绘画作为电影的原材料。究竟选择哪种景象则完全取决于着手工作的那段时间。这通常是由我和我的助手商量而定,所以那个阶段的确很关键。因为早在动念那刻起,我就一直在收集资料。我携带了大量行李去旅行;我的脑海中有很多自己想要描绘那个世界的生活场景。比如《千与千寻》中把背景设定在浴室是我从很小的时候进入公共浴室起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开始创作《龙猫》时,创作一部以大森林为背景的片子这一想法已在我脑海中徘徊了13年。《天空之城》也是一样,我第一次动念运用这个场景已经是着手制作电影之前很多年的事情。所以我总是随身携带这些念头和影像,在开始制作电影的时候就可以自主选择。

问:与我们在西方了解到的一些日本动漫家不同,您的片子总是表达积极、希望、上苍赐福的信仰的理念。这是您有意识添加到电影中的吗?

答:事实上,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制作片子时,我不想把自己的悲观情绪传递给孩子们。我把它停泊在自己的港湾。我觉得成人不能把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孩子们,孩子们完全有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

问:所以您觉得您的片子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答:我从未说过《红猪》是写给孩子们的片子。但是除了《红猪》,我所有的电影都是主要为孩子们准备的。已经有很多其他人能为成人制作电影了,所以我把那个领域留给他们,而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问:但是仍然有很多欣赏你作品的成人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答:当然,那也给我带来很多快乐。简单的说,我觉得特别为孩子们准备并且充满爱意的片子也能娱乐成人。但反过来却并非总是如此。成人影片和儿童影片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写给孩子们的片子中,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获得新生。而在给成人的片子中,人们总是无力改变现实。事情发生了,就只能这样了。

问:您觉得您讲故事的独特方式对我们人类很必要吗?

答:我不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只是个画画的(大笑)。但是,我的确相信故事的力量。我相信故事在人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给故事的聆听者激励、震撼、启发。

问:你认为在讲述童话故事时幻想是很必要的吗?

答:我觉得带着想像意味的幻想是很重要的。我们不需要太执著于日常的真实情况,而要给心灵的真实、思维的真实以及想像力的真实一个空间。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可以帮助我们。但在运用这些文字上的幻想时一定要慎重。在日本,文字幻想已经被运用到各个领域,从电视节目到游戏,简直就是虚拟的真实。但是虚拟的真实是对真实的否定。这种虚拟的真实会束缚人们。这种想像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平衡关系也让我在工作中步履维艰,进退两难

问:在《千与千寻》和《红猪》里都有变成猪的人。这种对“猪”的“青睐”来自哪里呢?

答:那是因为猪比骆驼或者长颈鹿要好画的多啊!(大笑)我觉得猪的形象和我所要表达的东西很贴切。猪的行为其实和人类的行为很相似。说心里话,我真的非常喜欢猪,喜欢他们的力量,也喜欢他们的缺点。我们圆滚滚的肚子看起来真的很像猪啊。猪和人类就是如此相近。

问:腐河神究竟是什么?取材于日本神话吗?

答:不是的。那不是来源于神话,而是我个人的经历。在我居住的乡村附近有一条河流。当他们清理河道的时候我们才看到河底究竟是些什么――全是腐烂的泥巴。河里有一辆轮子突出水面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很容易就能拖出来,但事实上这非常难!因为积累了这么多年的泥沙让车子变得如此沉重。现在人们开始清理河道,鱼儿慢慢的回来了――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但他们挖出来的东西还真是相当难闻啊。那些年,人人都往河里丢垃圾,所以河里简直是一塌糊涂。

问:您的电影中有表达整部片子主题的关键镜头吗?

答:由于我本人是那种开始工作前对故事情节没有清晰概况的人,所以每个单独的镜头都可以称为关键镜头。在千寻的父母变成猪的那一幕是影片那个时段的关键镜头;但那之后下一个镜头又成了最关键镜头,依此类推。在千寻大哭那一幕,我故意把泪珠弄的大大的,像喷泉一样的奔涌。但我没能成功的把那个镜头按照自己的想像形象化出来。所以根本没有中心镜头,因为每一个镜头的创造都有他特定的目的,能够对随后的镜头产生影响。

但《千与千寻》中有两个可以用来象征全篇的镜头。一个是开篇在车子的后座,那时千寻还是一个如此脆弱的小女孩;另一幕是在结尾,她已经充满生气的面对着整个世界。这就是千寻性格发展的两个特写。

问:您受到了来自哪方的影响,比如其他电影和导演?

答:我们的思想是在50年代的电影和制作人影响下形成的。那时候我刚开始广泛涉猎电影。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制作人是法国漫画家Paul Grimault。但是我观看了世界各地的许多片子,通常记不住导演的名字。所以很抱歉我不能一一指出其他导演的名字。另外一部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片子是俄国的《白雪皇后》。我很敬佩的同时代动画导演有俄罗斯的Yuri Nordstein 和加拿大的Frederick Bach。.特别是Nordstein――他才是真正配拥有艺术家这个头衔的人。

问:您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现在手头有工作吗?

答:近期我们的美术馆要正式开放。也许用“MUSEUM”是大词小用,因为那里更像是我们展览工作室部分作品的小屋子。美术馆内部还有一个小型剧院,用来放映专门为美术馆制作的短片。我还负责监督年轻导演Hiroyuki Morita的一部新片,这部片子应该是明年夏天在日本公映。监督其他导演的片子其实很难,因为他总是想用与我不同的方式做事。这真是对耐心的考验啊

问:《千与千寻》在日本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是否会让你工作的方式产生变化?

答:没有。其实我们从不知道一部片子的效果究竟如何,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否能触动观众的心灵。我总是对自己说,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观众反应如何,我也不会让结果影响到我的工作方式。而在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时候改变方法更是很愚蠢的事情。毕竟这说明我的方法是很好的啊。(大笑)

2.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 篇二

我在寒假中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它是日本漫画家宫崎骏的作品,是一部很老的片子,原名是《千の千寻の神隐じ》

这部片子讲的是十岁的日本女孩获野千寻(下文称千寻)因为搬家误入了神灵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如果不工作就会被变形,变成猪,而千寻的父母因为吃了街上店铺中的食物变成了猪,千寻遇见了一个叫白龙的十二岁男孩,他是汤屋的管帐先生,也是汤婆婆的弟子,他能化身为一条白龙,而他的行为受到汤屋总管汤婆婆的控制,常常要帮汤婆婆干坏事。他帮千寻在汤屋里找了一份工作,而千寻为了在汤屋工作被汤婆婆强行改名为“千”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部片子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许多现象和现代人身处社会的状态,我看了之后有许多感受。

影片首先描写了社会上拜金主义的风气,在汤屋里只要一有十分有钱的客人来,整个汤屋的人都会表现出奴颜婢膝的样子,就连汤婆婆也得低声下气,而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钱!而当代社会也是这样,许多商家不顾手段的要谋取顾客的钱,却忽略了顾客真正的需要,而那些商家却口口声声的说什么“顾客就是上帝”,我看他们不如说“金钱就是天主”呢!

影片还写了现代人处在社会中的一种状态和一味奉承上司的表现,影片中说如果在神界不工作就会被变成猪被吃掉,其实变成猪就影射了清闲的生活,在神界过清闲的猪生活会被吃掉,在人界过清闲的生活会被淘汰掉,所以人们必须天天都绷紧神经生活,但长久这样人会麻木掉,其实生活也要放松。

在汤屋里的那些人因为想得好处奉承汤婆婆,而对汤婆婆的弟子白龙也是一口一个“白龙少爷”,其实现代人也何尝不是这样?

我想其实《千与千寻》只是指出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而这样的社会还能存在下去吗?这样的风气还能再有吗?这样的社会是不是该改改了?惊乎也!

关于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2

一向觉得宫崎骏的动画世界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奇思妙想构成的,然而在这些幻想世界里却又寓含了深刻的现实好处。宫崎骏监督的这样的优秀电影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获奖无数,赢得国际广泛承认的要数这部《千与千寻》了。

故事从一个相貌平平的名叫千寻的十岁小女孩开始,在跟着父母从这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的途中,他们误闯了鬼怪神灵休息的场所,在经过那条神秘的隧道后,展此刻眼前的是现实世界中少有的景色:广阔无垠的蓝天,郁郁葱葱的草地以及清新温暖的风,空无一人的小镇上却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千寻的双亲禁不住美食的诱惑而大吃特吃起来。千寻独自一人在小镇里游荡,心中充满了不安。这时一个看上去与千寻年龄相仿的男子出现了,他名叫白龙,他呵斥千寻快点离开那里。夜幕降临了,一盏盏灯光亮起,当千寻好不容易找到父母时,竟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猪,为了救回双亲,重返现实世界,千寻以名字为代价与主人汤婆婆签订了契约,最终在白龙的帮忙下她完成了愿望,同时也帮忙白龙找回了自己失落已久的名字。

爱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和线索。当渴望朋友的妖怪无面男在澡堂里受到世俗金钱的影响,开始不停的吃东西甚至吃人时,小千用她的爱心和善良挽救了已被污染的无面人,在她的引导下,无面人恢复了原先的面貌。当浑身散发着臭味的腐烂神光临澡堂时,其他人唯恐避之不及,小千却勇敢地站了出来,忍受着浑浊的泥浆,尽心尽责的为他冲洗,最终换来神清气爽的河神,并得到了珍贵的河神丸子。千寻这种大爱的心胸,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对陌生人的关怀,甚至对臭气熏天的神灵的爱心,霎时跃然于眼前,清晰分明,感人至深。而整部影片最感动我的,还是千寻与白龙之间纯洁的感情。小白从一开始就照顾着这个吃着饭团,无助地流泪的小女孩,在这个名字一旦被夺走,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世界里,虽然自己的名字早已忘记,却始终记得千寻的名字。而千寻也一心一意的为把小白从汤婆婆手里救出来而努力着,她义无反顾地离开澡堂,踏上火车,寻求拯救白龙的办法。在钱婆婆的房屋里,她了解到了以前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当白龙来接她回去,千寻骑在龙背上一齐在天空飞翔的时候,飘渺的云雾从身边经过,风轻轻的吹拂着肌肤,记忆如流水一般涌来,小时候曾掉落河川的感觉在空中重现,那时,在快要失去意识的时候看见的那抹白色就是白龙吧,是小白救了溺水的自己。“小时候掉落的那条河名叫琥珀川。”记忆重启之际,千寻轻轻地在白龙耳旁说到。顿时,小白恢复了人形,两人手拉着手,在蓝的耀眼的那片天空中翱翔,耳边是随风飘舞的头发,嘴角是掩藏不住的笑意。在这一刻,所有的泪水,苦痛,汗水都结束了,只有他们两人在天空中飞舞,是如释重负的简单,是心灵相通的感情,悠然自得,了无牵挂。看到那里的时候,我潸然泪下。是多么纯真的感情,能让小白牺牲自己,忤逆主人,去换取小千的幸福,是多么纯洁的感情,能让小千不顾一切,只为了帮小白找回自己的名字。世间一切的丑恶都消失不见,我所看到的就是两个孩子超越了身份,界限和生死的感情。

大爱无边,大爱无疆。《千与千寻》传达给了我这样一个主旨,在这样一部充满想象力但又云淡风轻的电影里,暂且抛开其中隐喻的社会的丑恶面不谈,熠熠生辉,使人荡气回肠,百转千回的正是千寻和小白之间的感情。在下个十年,或是下下个十年,他们必须会在某处再次相见,我一向这样坚信着,这,就够了。

关于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3

我原来看过的电影很少,大都是宫崎骏爷爷的,这位爷爷的电影许多都是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姬》、《龙猫》、《幽灵公主》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列外——《千与千寻》,这部影片说的是小千的奇遇。

《千与千寻》我看了三遍,记得第一遍我是二年级左右的时候看的,那时少儿频道每逢过年时,前七天的晚上都会有一部大电影有芭比的,有喜羊羊的。结果有一天,突然播出了一些我不熟悉外国的电影,比如《劳拉的星星》《哈尔的移动城堡》,那时便觉得这些电影特别好看。其中我认为最好看的便是《千与千寻》里面的人物我都没有看过,而且造型奇特。当时只是简单的喜欢里面的人物造型,说白了,就是看的只是表面的动画,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我一直惦记着这部电影,在我六年级毕业后,我又有幸看了一次,第二次的感觉比第一次要深刻许多。第二次时我认为内容主要是说贪婪,小千的父母看到那些食物去大吃特吃这是贪婪;妖怪们看到无脸男手上的金子不顾性命的抢夺这是贪婪;无脸男虽然吃了几个人,却仍然有很多簇拥者,以至于最后汤婆婆也控制不住了局面,这更是证明了那些妖怪们的贪婪。人类本来就是一个容易贪婪的种族,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不丹人民一样容易满足,不丹虽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但是,它的国民幸福总值却是极高的。这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容易满足,如果他们像现在的许多人一样追名逐利,那么他们就会牵动内心中贪婪这头巨兽,那时他们只会想着自己还有哪些东西没有得到,而不是想着自己已经得到了什么。

就在暑假放假不久,我重看了一遍《千与千寻》。果然,人对一个事物的认知是会随着他阅历的增长而增长的,我那时才发现,这部影片中提到了七宗罪中的六种,分别是饕餮、贪婪、懒惰、嫉妒、暴怒以及傲慢。小千父母的贪吃是饕餮的体现,汤婆婆喜欢金子是贪婪的体现,剧中懒惰的人都被变成了猪,汤婆婆容易暴怒,汤婆婆与钱婆婆虽然是姐妹,但是她们傲慢的性格却使她们互相嫉妒,不过我对其中的“腐烂神”是极为感兴趣的,河神被污染成腐烂神,这也只有我们现代人才能做到了,小千帮河神恢复原样,里面隐含着为人类赎罪的意思,所以才得到大家的尊重,连汤婆婆也表扬了她。

剧中也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那就是无脸男,他是那个世界的反衬,他是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最真实的形象。至于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喜欢他,我觉得是因为无脸男是一个寂寞有点小孤僻但内心很丰富很温暖的形象。就像生活中很多不善表达的朋友,有自己强大的世界,可能很多人在无脸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就是喜欢他默默的跟着千寻的感觉。

所以,宫崎骏爷爷想表达的大抵就是大自然与文明社会的对立,人在文明社会中的迷失,只有通过重新反省与大自然的关系来找回自我。而无脸男则正是这一思想的验证者,所以,他吃了河神的药丸后,吐掉了所有的欲望和虚荣,回归了本来的自己。

这就是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许多人都说动画片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宫崎骏爷爷的电影则反驳了这个说法,当真正看懂了一部宫崎骏爷爷的电影时,我们所收获的也有很多,理解了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就等于读了一本好书,好处自然会有很多。

关于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4

没有花哨的动画技术,也没有复杂的人物情节,它讲述了一个类似于西方童话中《绿野仙踪》的故事:千寻和父母误入一个异常诡异的古镇,父母变异为猪,处在被宰杀的危险境地,在汤婆婆的徒弟小白,锅炉爷爷和小玲姐姐的帮助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一家人团聚。即便如此,但作者的感情处理得很细腻,所以很感人,即使是在八万神仙鬼怪登场的幽冥之地,也往往能感受到日本民俗中的世态人情之美。这也是本片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人不能不劳而获,也不能沉迷于享乐之中。如同千寻的父母因贪图美食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落到变成猪的悲惨境地。又如汤婆婆的宝贝儿子,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而面对钱婆婆的法术却手足无措,变成一只硕鼠,行动也要靠一只虫子来带。相对于他们,善良勇敢的千寻却在这样一个世界,通过自我努力抓住机遇首先感动了锅炉爷爷找到了工作,后又为河神洗净身子得到了一粒药丸,而这一粒药丸也救了许多人。

千寻的父母在现实社会中就是那种贪图享乐而不顾他人的自私的人,我想即便千寻将他们救回来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本性,看完本片的同时也为千寻感到些许的心寒。而“无面人”则代表了社会中的另一群人,孤独,寂寞,面对许多人的奉承,虚荣心膨胀,贪婪美食,最后体积越来越大。千寻,这个10岁的小女孩,只是社会中的少部分人,他们凭着他们一颗善良真诚的心拯救了许多像“无面人”、千寻父母这样的人。

最终千寻是找回了家,而他回了家要归功于她时时刻刻都记得自己是谁,有明确的目标。“千寻”是她的名字,而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最重要的是能够认清真实的自己,不要向白龙那样迷失了自我,搞到后来自己伤痕累累,所幸他还是在千寻的帮助下找回了自己。所以,只有认清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除了讲述人生的道理,作者还不忘提醒观众们环保问题,和《百变狸猫》通篇谈环保不同,千寻借河神来洗澡却洗出了一堆垃圾来提醒观众们关注环保问题,实在是用心良苦!

作为一部带有神秘色彩的动画,在令人感动的同时给人们无限的思考,蕴含着许多的人生道理,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好电影!

关于宫崎骏电影千与千寻观后感5

昨天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千与千寻》,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千寻只是一个与家人误入神明之地的普通小女孩,她在这一段成长路程中承受了太多超出年龄的事,她可以说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缩影,遇事胆小,懒散,爱抱怨,大惊小怪。但不同的是,她为了救自己的父母,一路走来,抛下了自己的懦弱,无知等等的缺点,捡拾人类所丢弃的尊严,骄傲,勇气,以及爱。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宫崎骏让我们看见了千寻的成长,那个遗失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变化。

从开头的一大段迷路过程,不难看出千寻父母其实从没认真听过千寻的意见。搬家,抄小路,直到走黑暗的通道,吃店里的食物,他们就像世间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一意孤行,全然未觉身后还有一个弱小的身躯在无助地摇手,从未考虑过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是否也需要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见了千寻吃着馒头蜷起身体眼角滚落大滴大滴的泪,真真切切,不曾虚假。当一切归于喧嚣繁芜,当亘古绿色的风拂过草原,当他们回归人类世界时,我们却不得不接受那个现实,千寻作了那么多事情,一切却未曾更改,父母依然一无所知。这,是否是宫崎骏大师隐晦的讽刺?

澡堂的汤婆婆为了让自己手下的人一直为她做事,不惜剥夺他们的名字,名字,一个被很多人淡忘的名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代号,证明自己的代号,是否想过如果没有了他,我们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失去了名字,之前的一切都会忘却,千寻亦是如此,如果不是小白的帮助,千寻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小白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但却一直记着千寻,大概这就是幼年时最纯洁的友谊了,影片的最后千寻明白了名字哦的意义,告诉了钱婆婆:“我的真名叫做千寻。”婆婆看着她,笑着说:“很好听的名字,要好好珍惜。”她望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高兴地看到她已经学会长大。

澡堂就像是社会的大染缸,有的人在其中寻找自我,千寻就是这样。也有人在其中迷失,好比无脸男,他原来只是很单纯的想要报恩,报答千寻给自己了一个栖身之所,但在澡堂里他学会了用金钱收买人心,千寻带走了了他,带他去寻找家。最后他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

3.人生的航行——透视宫崎骏《千与千寻》 篇三

千寻是一个代表了纯真小孩的形象,她显然不像大人一样胆大,鲁莽,甚至贪婪,而仅仅是安于现状,这对于幼龄观看的人来说的确很现实。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可以看到千寻在变成千之后的性格,在离开父母之后的那点纯真被无限地放大了。所以说,千与千寻的确又是两个人。本片虽然借助丑化大人来洞察小孩的性格,也让人们警示到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之所在,不仅仅是在生活上,学习上,更在于榜样上。一次一次的坏的行为都将引起孩子的学习,毕竟在孩子的思想中,记忆的东西不是那么的多,核心记忆如果产生了,对于以后的生活,那是处处携带了的。

对于剧情,宫崎骏这位大师更是别具一格,不仅仅前后关系紧密,而且还留着悬念,比如说我认为河神给千几个药丸是有原因的,正是可能要他解救自己的儿子白龙先生,虽然影片中并没有说而已,当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总的来说,这样的剧情是贴合实际的,感恩贯穿了整部影片的主题,不论是从解救父母大的出发点,还是从报恩白龙开始也好,都在告诫我们感恩是一切动力的源头,我们之所以在这个世界,都是为了最终的感恩。

话说你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生存在这一个世界上如此久,是在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承担了你的许多困难之后的,从而使你接受那么多不必要的困苦。

简单的故事,必然有简单的结局,结局是谁都知道了,然而怎么样画上这个句号,则必然要有一手的。宫崎骏在最后必然要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结束,让人感觉到这是理所当然发生的事情,可却又来之不易啊!所以说,孩子市父母的未来,父母为什么有理由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就是因为有了未来,才有希望。孩子靠着父母。父母也是要靠着孩子的。

4.人生的航行——透视宫崎骏《千与千寻》 篇四

这部看起来是一个小女孩的历险记,事实上却涵盖了很多深意。

勿贪心。千寻的父母来到小镇看到美味的食物便吃了起来而且越吃越多,最终食得恶果变成猪。这告诉我们贪欲过盛便是害了自己。 而千寻在面对无脸怪给予的金子时却无动于衷,这就是很鲜明的对比了。

做善良的人,也要做懂得感恩的人。小玲对千寻说要对帮助她的锅炉爷爷说谢谢,因为千寻的热心肠,小煤球们帮她收藏好鞋子衣服,无脸怪帮她拿来了很多牌子,河川之主因为千寻的帮助给了她一颗似乎是可以净化的河川团子…… 在当下的社会,善良似乎被人认为是种无能软弱,因此很多人常常舍了善良,而感恩也是我们该时刻记住的美德。

外表只是表象,内在修养才最重要的。锅炉爷爷看着像一只蜘蛛,刚开始以为是个不怎么好的东西,可是当小玲说千寻是危险物种时,他为了保护她便称千寻是自己的孙女,以及之后对千寻的照顾,让我明白这是位很善良的爷爷。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也常常会以貌取人,其实我们应当多学会观察,细微末节才能见本真。

环境污染严重。河川之神被误以为是腐烂之神,是因为它体内被投入了无数的垃圾,这便是在映射我们现实世界里的环境污染严重,想想真是可怕。

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立足社会。当千寻去恳求汤婆婆给她安排工作时,汤婆婆说她不会让一个饭桶来工作。就让我想到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能力就会被淘汰是一样的,很多人想收获却怕苦怕累,没有付出哪来成功?

过分的溺爱不是爱。汤婆婆对她的宝宝的宠爱是把他留在身边关在房间里,什么都不懂不会,阴差阳错跟着千寻出去历练了一番,他似乎懂事了许多。这就比如现在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适当的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承担才是。

勿忘初心。小白告诉千寻要藏好自己的名字,千万别忘了自己是谁,而小白也一直记着千寻的名字。多少人经历过无数风雨最终忘了初心

经历过许多,千寻从最初的胆怯懦弱到后边能为了小白敢于冒险去找钱婆婆,她已经成长了。

单纯真挚的爱。有人说小白和千寻之间的爱是爱情吗?或许他们的爱情不是成人世界里那种,可确是最真最纯的,一直向往童话中这样的爱情

上一篇:三查三访三评下一篇:酒店行政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