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共8篇)
1.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一
山东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分析
山东矿产资源存在一些问题:总量中等但人均占有量低;小型及中小型矿山比例大;矿产开采强度大,新探明矿产地储量小、勘查程度低,绝大多数矿产新增可采储量低于消耗储量;国民经济建设大宗利用的重要矿产供需矛盾突出,煤炭、石油、金矿、铁矿等资源态势都不容乐观,在矿山开采中还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及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
作 者:彭方思 PENG Fang-si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济南,250014刊 名:山东国土资源英文刊名:LAND AND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年,卷(期):21(12)分类号:F206关键词:矿产资源 态势 可持续发展 山东
2.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二
山东省自古以来就是个文化名省,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它也沉淀了自己的各种文化特色。像端午节这类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旅游资源, 由于它承载着更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我们更要深入研究它的文化内涵, 在现今社会, 更好的融入现代文化的发展中。
而在现今社会, 像山东省这样以旅游业这种绿色产业为龙头的文化大省, 更应该重视像端午节这样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但是, 如今的端午节却在慢慢衰落, 这种民俗节日在现今社会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民俗旅游资源的衰落, 有外在的原因, 更有其自身的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 并研究它们。针对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 拯救民俗节日, 是山东省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有效措施。为使山东省端午节这种民俗旅游资源健康的发展下去, 深入挖掘它们的文化内涵以及它们本身产生的节日产品, 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
二、端午节概述
1. 端午节的由来
从整个中国来看, 对于端午节有着不同的阐述。以端午节文化的发源地——湖南岳阳市为中心, 向四面八方辐射这种文化。从古到今, 关于端午节有以下几种说法:
屈原说:这种说法是最广泛, 也是最被人们所接受的。屈原的那种崇高而博大的爱国主义已经被融入到民族精神之中。屈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闾大夫, 后遭奸臣, 被楚王流放, 当他听说楚被秦所灭, 痛不欲生, 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人们沿途泛舟打捞, 于是就以五月初五为纪念日, 来纪念屈原。
曹娥说:这种说法流行在浙江会稽。因为她的父亲在五月初五日迎江神活动中, 淹死在江中。曹娥很悲伤, 投江而死, 后人就以五月初五来几年孝女曹娥。
介之推说:这种观点流行在山西一带。《艺文类聚》中记载“文公令燔山求之, 子推抱木而死, 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伍子胥说:这种观点流行在吴楚两地。伍子胥, 楚国人, 力谏吴王夫差灭越时要斩草除根, 夫差不听, 赐其死, 并将其尸体抛入钱塘江。民间认为钱塘江涨潮, 既是迎接视为“涛神”的伍子胥, 每年五月五日迎之。
祭龙说:闻一多先生在其《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端午节原是源于吴越民族举行腾龙的祭日。
恶日说: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忌讳。“五月五日, 被古人认为是恶日, 故《风俗演义》《论衡》《后汉书礼仪态》等书有‘不举五日子’的记载。”
有以上对端午节的概括, 可以看出, 端午节的内涵更加丰富, 开发利用价值更高, 也更值得研究。
2. 山东省端午节概述
在山东省, 五月五日为端午节, 又叫“端节”“端午”“端阳”“重午”“蒲节”“天中节”。胶东的黄县, 招远等地, 又称初一为小端午, 初五为大端午。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最普通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 山东农村多不知道屈原是何人, 他们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
(1) 山东省端午节的佩饰
全省各地在端午节这天都给儿童的手脖, 脚脖或手指上缠上五色线, 叫长命线, 栓命线, 五丝。日照则缠七色线。从缠上之日起, 到节后第一次下雨, 才能解下来扔到水里。
临清给七岁以下的男孩戴“符” (用麦秸做的土项链) 。俗话:“端午不戴符, 死了变成小牛犊。”给七岁以下的女孩戴石榴花 (屈原投江时, 正是石榴开花时) , 以纪念诗人屈原。民谣说:“五月端午不戴五, 死了变成癞蛤蟆。”临朐, 滕县等地的妇女, 小孩可以戴香布袋。花布缝制的花布袋中装有多种草药, 戴在身上, 玲珑可爱, 香味扑鼻。据说可以驱瘟避邪。诸城一带的小孩习惯戴荷包。男孩戴的荷包形如锄头, 意在引导孩子学锄地;女孩戴的荷包里插又花针, 意在引导孩子学针线。还有少数娇惯的小孩戴无毒兜 (兜上绣又蝎子等五种毒虫) , 意在以毒攻毒, 确保健康。临清的孩子在端午节这天都要穿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 鞋帮上用毛笔画上蝎子等五种毒虫。意思是诗人屈原的墨迹亦能杀死五种毒虫, 使儿童免受毒害。德州的男女老少都要戴艾, 无一例外。因为“端午节不戴艾, 死了变成猪八戒。”端午节一般不举行祭祀活动, 只有临朐例外的举行祭祀蚕姑仪式。在蚕姑像前, 供上鸡蛋水饺, 然后焚香烧纸, 乞求蚕茧丰收。
(2) 端午节的饮食
端午节这天, 全省几乎都吃粽子和鸡蛋, 费县喜欢喝雄黄酒。据说, 雄黄酒有杀菌的功能。儿童不能喝酒, 便在而多喝鼻孔里抹上一点。招远, 诸城一代的妇女儿童, 习惯用雄黄酒涂抹耳鼻, 意在驱邪防病。
(3) 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端午节之日, 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城民谣说:“端午不插艾, 死了变个老鳖盖。”除了插艾外, 泰安和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德州还加挂纸葫芦。据说, 桃枝和纸葫芦可以避邪。诸城一带, 除了插艾外, 还用一束艾抽打屋内旮旯, 边打边说:今日端午节, 蝎子你听着, 只许墙上爬, 不许吧人蛰。
端午节的早晨, 文登, 乳山一带习惯用多种鲜花浸泡的水洗脸。即墨则用露水洗脸。少年儿童早早起床, 带着毛巾到青苗地里采露水。同时, 采摘青蒜和小白菜。据说, 吃了端午的菜, 可以去百病。如果能在端午节的早上抓到蛤蟆等小动物, 那就更高兴了。据说此时的小动物都是仙丹妙药, 包括百病。长岛的渔村这天早晨拉过露水之后, 又到海滩的礁石下去摸鲍鱼, 谓之“摸房檐”, 据说这天鲍鱼爬上来的特别多。
总之, 山东省各地庆祝端午节的活动也不尽相同。正是因为活动的多样性, 因此开发这种民俗旅游资源才有章可循。
3. 端午节的饮食文化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几乎都在吃粽子, 因此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的饮食文化。把粽子包成尖角形, 让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 就不敢吃了。
饮雄黄酒, 酒可以祛病, 防虫。但是现代医学认为, 雄黄酒对人体是没有益处的, 所以现在就没有饮雄黄酒这种文化了。
三、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省内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们对于民俗旅游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是文化水平的提高, 民俗旅游活动的丰富多彩, 使得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互异为诱因, 文化的差异可以满足旅游者求异性, 知识性, 刺激性的需求。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丰富多彩, 以此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1) 节以食为天
端午节本是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但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好像与“吃”结下了不解之缘:除夕吃水饺, 元宵吃汤圆,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也许是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社会, 人们似乎对饥饿充满了恐惧。因此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风俗——吃。
龙船竞渡, 粽子飘香是端午节的文化标志。然而, 端午也一度被商家裹上“粽子节”的伪劣包装。节日气氛也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逐渐谈化。过端午节就好像在过“吃节”。山东省各地在这个节日期间, 除了吃粽子, 挂艾之外, 好像就没有了其他娱乐活动, 而端午节也被着直接换成“粽子节”。
好在端午节在山东省已经成为法定节日。人们可以出游, 共同娱乐。端午节本是全国性的节日, 但除了在南方一些地方有政府组织赛龙舟等活动外, 在山东省也就是市民自己过节。最普通的庆祝方式就是吃粽子。流传到今天, 其做法与古代并无两样, 只是内馅变化较大而已。
近几年, 山东省的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剧烈的社会转型, 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却让传统文化陷入了逐渐失落和互换回归的双重齿轮中。在这种形势下, 人们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作为节日符号的食物, 已经随时随地都可以大饱口福, 这使得传统节日的魅力大大降低。然而商家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传统节日本来就不多的促销活动中, 依然主打饮食牌。
端午节等全国性民俗节日遗产在山东省个大都市已经遭到了较大的损害。年轻一代对端午节更是不熟悉, 就知道在这一天吃粽子。
(2) 端午节在省内年轻人心中逐渐淡化
传统节日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 缺乏个性化与更多的是人情味。对现代的年轻人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在他们心中逐渐淡化。对于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说, 年轻人知道在这一天要吃粽子, 在他们的记忆更多是“吃”, 端午节也被他们直接唤成“粽子节”。在节日期间, 年轻人喜欢逛街, 旅游, 上网, 睡觉等。很多年轻人并不能意识到传统节日的意义, 只是玩玩, 吃吃, 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上, 很多人认为不大需要, 让其顺其自然。
2.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
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存在的这些问题, 是其文化衰落的一种表现。而文化的衰落是文化变异的一种情况。这种变异有两种情形: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发生的变异;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异。
(1) 物质文化中饮食的烙印太深
端午节起源于农耕社会, 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以食为天”。那时虽然在粽子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但它的主料还是粮食, 逐渐由“时令化”走向“日常化”。在当代, 经济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在日常就能吃到粽子。于是端午节就被浓缩成了“粽子节”。这也就是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因了。
(2) 行为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在山东省各地的端午节中好像还没有什么方式来供娱乐。南方可以赛龙船, 在我们北方没有什么方式来娱乐, 顶多挂艾, 挂荷包, 栓五色线, 方式单一。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旅游者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娱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省内端午节的娱乐方式很难适合当代旅游者的口味。
(3) 在精神方面展现的层次较浅
在我们省内, 也只是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至于别的精神就不曾知道。其实从龙船竞渡就可以看出古人对水的对抗;挂艾, 饮雄黄酒是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抗争。端午节所流承下来的应该是爱国主义, 民族自尊心和文化传承力, 这样的精神文化层次才是端午节不可分离的核心因素。
物质是基础, 行为是风貌, 精神是核心。三者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端午节文化的整体, 才能使它继续发展。
(4)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文化的发展, 多元文化的碰撞也日益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凭着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 把本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到我国, 在山东省, 韩剧热播, 我们崇拜他们的传统文化;美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使我们对圣诞节, 情人节等节日的热爱度大大大于本国的传统节日。
西方一些节日注重个人价值, 以个体为但原来庆祝, 而山东省的端午节则以群体为单元来庆祝。注重群体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体的价值。因此, 以个性价值为主的西方节日备受省内人们的欢迎。而以群体为主的中国传统节日则受冷落。
(5) 政府对端午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大
政府是重视“雅文化”而轻视“俗文化”。在端午节这块上, 庆祝时间太短。旅游者在活动安排上, 出行上都受到限制, 就是在省内旅游也不现实, 就更不用说远行了。
还有对端午节的宣传力度不够。仅是吃粽子, 挂艾, 挂荷包等, 其余文化内涵人们就很少知道了。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则会削弱旅游者的出游动机。
四、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措施
由于山东省各地在庆祝端午节上有着不同的习俗, 所以以下就其中的共同点进行着重研究, 重点是研究山东省端午节的开发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中保护这种民俗旅游资源。
1. 山东省端午节不同文化层次的开发研究
山东省端午节有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 行为文化层次, 物质文化层次。在山东省, 可以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研究, 来开发这一旅游资源。
首先, 物质文化层面:这主要表现在粽子上。在包粽子的过程中, 体会劳动的乐趣, 而且可以选用不同的馅子, 包成不同的形状。
其次, 精神文化层面:主要是以屈原为主。这样可以进行一下历史教育, 分析一下古诗。在中国的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 展现着古代人们的民俗生活。因此在教材中可以适当的编入一些反映古人节日生活的诗篇, 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这些节日内涵。
最后, 行为文化层面:主要是吃粽子。也可以在活动形式上深入挖掘与升华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可以把端午节设成复古的场面, 让人们扮演不同的角色, 深入了解端午节的内涵。
2. 山东省端午节民俗产品的开发措施
端午节时, 山东省各地市都有制作香包的习俗, 它不仅可以防病除虫, 还具有审美情趣。在现今社会, 它的功能就更显示在后者了。
它用不同的布料, 缝制出不同的形状, 比如心形, 元宝形, 船形等。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缝制出更多的形状, 以此增加节日的娱乐气氛。它们可以带在身上, 可以挂在车里, 包上等, 还可以挂在墙上当饰物。另外, 可以再绳索上挂上其他小饰品, 增加美观。这样, 因为它的制作形状多样, 颜色丰富, 符合当今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既可以自己收藏, 又可以赠送给亲友, 所以很受广大市民的欢迎。
香包里面可以放上不同的植物, 例如干的艾叶, 月季, 玫瑰等代表不同意义的植物。让大家自己采集植物标本, 自己制作喜欢的香包。这样可以让大家热爱自然, 又能达到识别植物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在制作好的香包里放上轻巧的饰物, 以增加节日的娱乐性。
另外, 外面用不同的布料缝制, 体现多样化。而今最流行的就是十字绣了, 它能根据需要在外表上设计任何图案, 也可根据赠送对象的差别来设计。比如在儿童这方面, 就可以设计上一些卡通图案;青年就设计一些祝福语一类的图案。这样, 既有节日的气氛, 又可以增进感情, 还能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还有端午索, 它用五色线作为驱妖辟邪的节物, 在省内各地, 一般是系在手腕、脚腕上。现代社会的发展, 现在有丝索饰品等多样的材料, 可以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部门, 丝索饰品、工艺品生产企业等举办端午索文化的交流会, 将山东省丝索饰品、工艺品纳入到一个合适的节日文化载体中, 丰富节日文化与节俗活动。
总体上看, 这些饰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让现代青年在娱乐的同时还可以增进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
另外, 可以根据南方的一些习俗来开发山东省内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南方最普遍的是赛龙舟。在省内, 一些沿海城市, 比如青岛和日照还有威海等城市, 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龙舟漂流, 龙舟接力赛, 龙舟碰碰船等, 把古代竞俗改为竞趣。
3. 实现山东省端午节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首先, 丰富节庆文化的内涵, 加快彼此间的相互交融, 以完善和充实传统节日文化。
在省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们与世界接轨, 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更要学习他们节庆文化的丰富内涵, 使我们的传统节日不衰落。
其次, 融入凸显个体价值的活动。旅游者在追求自身价值时个体精神才能得到满足, 这就需要以端午节文化为依托, 设计以个体价值体现为目标的参与型的旅游项目。比如再现端午节起源文化, 让旅游者亲自参与, 扮演不同的角色, 生动直接的了解历史, 也能更深入的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然后, 加强政府对端午节的重视。政府在端午节的旅游价值实现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应该组织专家学者挖掘并弘扬端午节文化的丰富内涵。
总之, 在省内个城市举办端午节的活动不尽其样, 主要是突出地方特色, 加强政府重视, 深刻挖掘端午节的内涵, 使这一节日更好的传承下去。
五、结语
山东省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 必定与现代文化有所碰撞。只有在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 汲取像端午节这种传统旅游资源的精华, 传承他们的民俗文化意蕴, 并重在开发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 促进古文化与现文化的有机结合, 使端午节这种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文化中绽放他原有的和再生的文化光彩。以促进山东省民俗旅游业更新的发展。
摘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也是我国三大民族节日之一, 它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是我国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之一。文章主要研究山东省端午节这种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开发的策略。使得端午节这一民俗传统节日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继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山东省,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端午节
参考文献
[1]山曼李万鹏姜文华叶涛王殿基:山东民俗山东友谊社出版, 1990年
[2]金苹苹吴珊: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绍兴纹理学院学报, 2002年12月第22卷第6期
[3]乌尔沁:中华民俗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4]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年6月第1版
[5]曹俏萍周叮波:端午节习俗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报) 2006年7月第77卷专刊
[6]朱宁虹:中华民俗风情博览——节日娱乐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
[7]杨丽娟:端午节文化及其旅游价值探析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8月第4期
[8]姜延秋沈静:世界著名节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第1版
3.山东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篇三
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61-02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得到加强,效果显著。但是在其开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前期规划不够重视、资金支持较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等等。本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水利旅游资源、区位等优势,抓住政策、经济、交通等良好机遇,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水利旅游资源。
1 山东省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山东省拥有众多恢弘的古现代水利工程,比如京杭大运河、引黄济青等工程,成就卓越,基本建成了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水利风景区发展过程中,古现代水利工程与秀丽的天然美景以及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水利旅游资源。山东省已建成的水利风景区共计169处,其中,主类旅游资源8个,占国家主类旅游资源(8个)的100%,亚类旅游资源28个,占国家亚类旅游资源(31个)的90.32%,基本类型旅游资源108个,占国家基本类型旅游资源(155个)的69.7%。山东省水利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湖泊、河流、水库、泉水、湿地、滩涂等多种类型,水资源、水利工程以及地方人文历史等交相辉映,构成山东省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水利风景特征,见表1。截止2012年末,山东省共建设水利风景区169处,其中,国家级66处,省级103处,在已评定的省级、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包括水库型68处、城市河湖型56处、自然河湖型25处、水土保持型9处、湿地型6处、灌区型5处。
2 山东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2001年以来,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水利风景区在全省的旅游产业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截止到2012年底,山东省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数量在各省中排名第一。
2.1 优势分析
2.1.1 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
山东省拥有较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资源,随着山东省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利行业建设的投入也将逐步加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山东省的水利旅游资源项目丰富,自然与人文风光密切融合,体现着山东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性,为水利风景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2.1.2 优越的区域条件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为山东省水利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山东省已经建成了一些水利风景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景区旅游,将水利旅游与山东省整体旅游环境相融合。
2.1.3 广阔的旅游市场
山东省市一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游客市场广阔。伴随着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景区吸引力的增加,游客在游览著名景区的同时,必将会被水利风景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吸引,参与到水利旅游中。同时,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变大,更倾向于通过近郊旅游来排解,水利风景区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2.2 劣 势
2.2.1 水利旅游景观和项目种类较少
山东省新开发的水利旅游资源多是以水库、堤坝、渠道为依托的水利工程,而开发的水利旅游项目多以垂钓、水上体育活动为主,缺乏创新。同时,对于地的人文旅游资源挖掘不够,使得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仅仅停留在表层,未将水利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良好的诠释。水利旅游景观和项目大同小异,旅游产品单一化,很难吸引远距离的游客。
2.2.2 资金短缺
水利部门存在一个难题,即:建设资金充足而管理资金缺乏。由于没有土地资源,无法进行一些经营性建设,每年新增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导致许多水工程设施老化,修理工作跟不上,成效和收益降低,这极大地阻碍了水利风景区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水工程设施日常维护以及水利风景区开发的需要,主管单位要加大对水利旅游开发资金的投入,采取承包、股份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筹集资金,积极吸纳多方资金共同开发建设。
2.2.3 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部分景区管理者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不重视水利旅游资源的长远开发;比较多的建设者、开发者只关注当前利益,单纯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目光、宏观规划,不重视社会、生态效益;另外,有些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游人对资源保护认识不够,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等等。
2.3 机遇分析
2.3.1 政策支持,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相继发布实施,如《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水利风景规划编制导则》等。关于水资源和水利旅游方面的法律也得到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这些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水利风景区的开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和法律支持,有效保障了山东省水利旅游的健康发展。
2.3.2 旅游需求
伴随人们工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较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在不断加强,人们会将比较多的空余时光用于游览山水风光,在游乐中交流感情、增长见识,因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这也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水利。
2.3.3 交通环境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前进,政府对地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交通网络不断发展,交通结构更趋完善。山东省交通发达,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超过
4 700 km,居全国第二位,省内多数城市之间可在半日内相互抵达;山东省内的铁路、航空等交通十分便利,各项设施水平逐渐提升改进,人们的出行条件不断提高,出行时间得到缩短,出行半径断增大,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2.4 威胁分析
2.4.1 同行业的竞争
目前,国内外对水利旅游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得水利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的水利旅游与乡村游、山地游等旅游项目比较,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竞争力不强。另外,山东省的水利旅游与周边省份,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相比,在水资源量、知名度、吸引力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差距。
2.4.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开发管理中,需要修建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在景区运营管理过程中,游客大量涌入景区,这一系列的活动必然会对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一项极大威胁。
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表明:山东省发展水利旅游的机遇与威胁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水利旅游资源、区位、文化、客源等优势,抓住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稳定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不断发展的水利旅游及旅游需求所带来的机遇,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水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市场潜力,从而带动水利经济和水利旅游的发展提高。
3 山东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对策
3.1 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应与所在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规划协调一致,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将水利旅游纳入大旅游的环境中,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吸引力。景区的交通、供电、供水、绿化、环境保护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来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就应做好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规划,使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好地结合,有效节约资源。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可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著名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与周边城镇居民的联系,创新水利旅游发展思路,丰富水利旅游产品,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经济收益,获得共赢。
3.2 处理好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在水利风景区开发中应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景区的建设应以自然景观为主,通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污水达标排放等措施,打造生态水利旅游。保证水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的最根本的要求。水利风景区的开发、运营、管理应与水利工程管理相一致,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要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获得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3.3 突出水文化特色,打造水利旅游品牌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应当突显水资源、水文化特色,展示水利工程及其水域的自然、人文风光,实现水利工程、水资源、水文化、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打造生态水利旅游品牌。水利风景区根据自身特色准确定位,采取灵活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条件,开发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产品,扩大景区的市场辐射力和知名度,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4 加大宣传,提高水利风景区知名度
借助政策优势、行业优势、媒体力量,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我国针对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法规,人们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水利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业支持。应当借此得的机会,大力促进水利旅游的发展,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或者通过旅游博览会、交易会等宣传推广水利旅游项目和品,扩大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希泽,王春艳.浅谈大运河水利旅游效益[J].商业文化,2012,(4).
[2] 廖军华.对我国发展水利旅游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0,(26).
[3] 张洁,李鹏.基于资源特征分析的水利旅游开发策略[J].水利经济,2012,(5).
[4] 陈新国.科学利用水利风景资源认真做好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J].吉林水利,2006,(11).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前进,政府对地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交通网络不断发展,交通结构更趋完善。山东省交通发达,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超过
4 700 km,居全国第二位,省内多数城市之间可在半日内相互抵达;山东省内的铁路、航空等交通十分便利,各项设施水平逐渐提升改进,人们的出行条件不断提高,出行时间得到缩短,出行半径断增大,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2.4 威胁分析
2.4.1 同行业的竞争
目前,国内外对水利旅游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得水利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的水利旅游与乡村游、山地游等旅游项目比较,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竞争力不强。另外,山东省的水利旅游与周边省份,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相比,在水资源量、知名度、吸引力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差距。
2.4.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开发管理中,需要修建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在景区运营管理过程中,游客大量涌入景区,这一系列的活动必然会对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一项极大威胁。
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表明:山东省发展水利旅游的机遇与威胁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水利旅游资源、区位、文化、客源等优势,抓住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稳定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不断发展的水利旅游及旅游需求所带来的机遇,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水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市场潜力,从而带动水利经济和水利旅游的发展提高。
3 山东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对策
3.1 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应与所在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规划协调一致,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将水利旅游纳入大旅游的环境中,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吸引力。景区的交通、供电、供水、绿化、环境保护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来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就应做好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规划,使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好地结合,有效节约资源。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可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著名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与周边城镇居民的联系,创新水利旅游发展思路,丰富水利旅游产品,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经济收益,获得共赢。
3.2 处理好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在水利风景区开发中应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景区的建设应以自然景观为主,通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污水达标排放等措施,打造生态水利旅游。保证水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的最根本的要求。水利风景区的开发、运营、管理应与水利工程管理相一致,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要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获得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3.3 突出水文化特色,打造水利旅游品牌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应当突显水资源、水文化特色,展示水利工程及其水域的自然、人文风光,实现水利工程、水资源、水文化、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打造生态水利旅游品牌。水利风景区根据自身特色准确定位,采取灵活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条件,开发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产品,扩大景区的市场辐射力和知名度,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4 加大宣传,提高水利风景区知名度
借助政策优势、行业优势、媒体力量,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我国针对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法规,人们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水利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业支持。应当借此得的机会,大力促进水利旅游的发展,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或者通过旅游博览会、交易会等宣传推广水利旅游项目和品,扩大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希泽,王春艳.浅谈大运河水利旅游效益[J].商业文化,2012,(4).
[2] 廖军华.对我国发展水利旅游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0,(26).
[3] 张洁,李鹏.基于资源特征分析的水利旅游开发策略[J].水利经济,2012,(5).
[4] 陈新国.科学利用水利风景资源认真做好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J].吉林水利,2006,(11).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前进,政府对地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交通网络不断发展,交通结构更趋完善。山东省交通发达,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超过
4 700 km,居全国第二位,省内多数城市之间可在半日内相互抵达;山东省内的铁路、航空等交通十分便利,各项设施水平逐渐提升改进,人们的出行条件不断提高,出行时间得到缩短,出行半径断增大,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便利条件。
2.4 威胁分析
2.4.1 同行业的竞争
目前,国内外对水利旅游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使得水利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山东省水利风景区的水利旅游与乡村游、山地游等旅游项目比较,旅游景观和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竞争力不强。另外,山东省的水利旅游与周边省份,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相比,在水资源量、知名度、吸引力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差距。
2.4.2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关系。在开发管理中,需要修建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在景区运营管理过程中,游客大量涌入景区,这一系列的活动必然会对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一项极大威胁。
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SWOT分析表明:山东省发展水利旅游的机遇与威胁并存,优势与劣势同在。在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中,应充分利用水利旅游资源、区位、文化、客源等优势,抓住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稳定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不断发展的水利旅游及旅游需求所带来的机遇,将劣势转变为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水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市场潜力,从而带动水利经济和水利旅游的发展提高。
3 山东省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对策
3.1 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应与所在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规划协调一致,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将水利旅游纳入大旅游的环境中,增强水利风景区的吸引力。景区的交通、供电、供水、绿化、环境保护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来开展规划建设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就应做好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规划,使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好地结合,有效节约资源。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可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著名景区景点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与周边城镇居民的联系,创新水利旅游发展思路,丰富水利旅游产品,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经济收益,获得共赢。
3.2 处理好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在水利风景区开发中应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景区的建设应以自然景观为主,通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污水达标排放等措施,打造生态水利旅游。保证水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是开发建设水利风景区的最根本的要求。水利风景区的开发、运营、管理应与水利工程管理相一致,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要为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最终获得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
3.3 突出水文化特色,打造水利旅游品牌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应当突显水资源、水文化特色,展示水利工程及其水域的自然、人文风光,实现水利工程、水资源、水文化、水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打造生态水利旅游品牌。水利风景区根据自身特色准确定位,采取灵活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条件,开发独具特色的水利旅游产品,扩大景区的市场辐射力和知名度,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4 加大宣传,提高水利风景区知名度
借助政策优势、行业优势、媒体力量,提高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我国针对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法规,人们的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水利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行业支持。应当借此得的机会,大力促进水利旅游的发展,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或者通过旅游博览会、交易会等宣传推广水利旅游项目和品,扩大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希泽,王春艳.浅谈大运河水利旅游效益[J].商业文化,2012,(4).
[2] 廖军华.对我国发展水利旅游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0,(26).
[3] 张洁,李鹏.基于资源特征分析的水利旅游开发策略[J].水利经济,2012,(5).
4.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四
摘要:
峡谷属河流地貌,也为风景地貌,是一种极重要的旅游资源。世界各国对峡谷的旅游景区开发均极为重视,北美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中国的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峡谷旅游景区。顶峰国际规划设计公司认为,近几年来,我国的峡谷生态旅游开发形成了一个新的热点,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正文: 1.1峡谷概念
即指狭而深的河流谷地。其主要特征为横剖面常呈“V”字型,谷坡陡峭,切割深,江面狭窄;纵剖面河床坡降大,多急流险滩。
V字形峡谷
1.2我国峡谷旅游资源特点
(1)峡谷旅游景区众多,资源丰富、部分资源具有世界等级。
峡谷旅游景区规划内峡谷景观具有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有些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所以,很早就被用于旅游开发,作为重要的旅游景观。无论中外都将峡谷景观作为重点来开发。
我国前三批共1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有峡谷的占一半以上。如长江三峡、浙江雁荡山、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砂岩峰林峡谷等。部分峡谷旅游资源具有世界等级、譬如长江三峡、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峡谷旅游资源。
(2)开发潜力巨大、自然生态条件优越
在峡谷旅游景区规划中存在着多种资源,包括水力资源、植被资源、景观资源等,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水力资源和景观资源。景观资源中又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多。这是因为,峡谷属于风景地貌,即具有旅游价值可供观赏的地貌,峡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的旅游者。
另外从开发的角度,相对于山地旅游资源而言,峡谷地貌在地形、交通等方面具有更便利的条件,峡谷景区也较易于控制与管理,因而也为广大旅游开发投资者所青睐。
2.峡谷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及问题
2.1开发现状
1、投资规模日益扩大、投资热度高涨
峡谷景观开发投入少,在追求大自然的背景下,开发大都市附近的峡谷,其效果在短期内就能得到体现。因而强烈地刺激了投资人的开发热情。
2峡谷旅游产品单
一、整体水平不高
在一些为峡谷景观具有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有些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所以,很早就被用于旅游开发,作为重要的旅游景观。无论中外都将峡谷景观作为重点来开发。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开发的旅游产品单
一、且层次较低。
3、峡谷开发趋势有重点风景区转向普通景区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除了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外,近几年来普通峡谷开发规模日益增大。
2.2开发问题
1、景区内景点比较单一
偏重于自然开发、缺乏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包装与深化。尚未进一步发掘其丰富的科学文化内涵。
2、峡谷旅游景区规划发方式雷同,不良竞争。
由于峡谷开发投资者模仿开发,造成产品单一,在过量开发的情况下,出现恶意竞争,影响开发效果和景区的整体形象。
3、开发过程中对生态和环境保护注意不够,造成环境质量下降。
峡谷崖壁陡峭,坡度大,岩性坚硬。峡谷两岸土层脊薄,使植被生长困难。一旦被人为破坏,植被土壤便荡然无存,峡谷即峡谷位于河流源头或河流中上游,水流湍急,峡谷两岸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也将引起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而下游地区出现淤塞,继而引发旱涝灾害。峡谷旅游景观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为基本思路。
3、峡谷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类型
3.1第一种是直接峡谷开发为景区
峡谷旅游景区规划:如长江三峡景区、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黄河晋陕大峡谷、该类景区是直接对峡谷资源进行开发。
湖北恩施大峡谷
3.2第二种以峡谷为背景开发旅游区
峡谷旅游景区规划:如四川贡嘎山风景名胜区依托贡嘎山峡谷,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依托于九寨沟县境内,地处松潘、平武交界处的高山峡谷之中,系岷山山脉一条纵深40余公里的山沟谷地。该类景区依托景区开发。
贡嘎山峡谷 3.3第三种将峡谷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的风景名胜区,峡谷旅游景区规划:将峡谷作为组成部分,如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御溪谷、百尺峡,甘肃崆洞山风景名胜区的弹筝峡,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松谷、云谷、彩虹谷、翡翠谷,浙江天目山、莫干山等均以峡谷作为景区的组成部分。
黄山风景区松谷
3.4以峡谷文化为背景进行开发
峡谷旅游景区规划:第四种则以峡谷文化为背景开发景观。其中,有的以地层、化石为文化背景,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有的以人文历史文化为背景开发,如长江三峡等。
科罗拉多大峡谷
5.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五
究
报
告
作者:肖玥 周慧敏
课题名称:阜阳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研究时间:2012.6.20——2012.7.20 学校:阜阳市红旗中学 班级:2011级高一(26)指导老师:张大飞 组长:谢军
第一执笔人:肖玥
小组成员:谢军、宁全可、张振友、吴家成、裴鹏辉、周慧敏、肖玥、刘婉旭
阜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调查报告
课题组员:谢军、宁全可、张振友、吴家成、裴鹏辉、周慧敏、肖玥、刘婉旭 指导老师:张大飞 【内容摘要】:
阜阳是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的城市,随着现代化脚步的一步步加快,阜阳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阜城人民外出短途旅游也开始普及,为了了解阜阳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从2012年6月下旬开始,阜阳市红旗中学2011级高一(26)第五小组的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为时接近一个月的旅游资源考察活动。活动地点包括:阜阳市生态园,颍州西湖,文峰公园等。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上网搜索阜阳主要旅游景点的相关资料。2.观察,考察阜阳市几个主要景点。
3.了解这些景点的主要景区,游客数量,活动设施,安保设施等。4.了解游客对景点服务的评价。
5.了解游客对景点景物或动物的态度,是否能做一个文明游客。6.了解旅游业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推动了阜城经济发展。7.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关键词】:
旅游业,开发,利用 【正文】:
1.景点介绍 ①.生态园
阜阳生态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坐落在阜城西北城乡结合部,古颍州西湖遗址,欧阳修“会老堂”北侧,系农业结构调整,改造治理泉河洼地而建。古代颍州西湖,不仅凝聚了古颍州大地浓厚的乡土气息,更汲取了欧阳修、苏轼等文人学士清丽的词风诗韵,诚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诗人苏东坡任颍州知府时,痴迷于颍州西湖涟漪的风光,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传诵千古的名句,把颍州西湖的香美和闻名于世的杭州西湖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古颍州西湖的胜景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和自然风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畅想的空间。生态园由十四部分组成。东南部有果树种植示范区,中部为水上乐园和垂钓中心,北部为动物园,中北部为文化园、高尔夫球练习场、农业科技示范园,西北部为五牛园和盆景园;西部为热带植物园,西南部为恐龙园,南部为休闲中心,中南部为大型游乐园,是游客活动的好天地。
②.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兴于唐、盛于宋。《大清统一志》称:“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北宋时,晏殊、欧阳修、苏东坡均担任过颍州太守,常宴游西湖,多有题咏。欧阳修在任颍州太守时,对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与开发,“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颍州西湖自此名扬天下。对杭州西湖作出杰出贡献的苏东坡曾赋诗称赞颍州西湖:“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但自清嘉庆后,黄河屡次决口,尤其是1938年黄河大决堤,使湖面逐渐淤塞。1988年重建西湖景区,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风景区。
③.文峰公园
文峰公园是阜阳著名的公园。它是一座以田园神韵取胜的公园。文峰公园原名长春园,它三面临水,可谓“水包园,园包水”。
文峰公园是阜阳以植物造园为主,借鉴传统的造园手法,仿山摹水,再现自然山水之灵,依地形、山体之势,布局巧妙,显出幽远与开阔明朗相兼的景观。其中最重要的一处景点便是文峰塔,文峰塔是颍州八景之一。清康熙三十五年建此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有七层,每层叠涩出檐,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造型朴素而又庄严。按儒家说法,撰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赋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这些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等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它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阜阳人民对知识文化的尊重和追求。文峰公园的景观设计,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既有传统的造园理念,又与现代在造园特征相联系。
人们喜爱文峰公园,不仅仅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还在于它本身造园艺术具有魅力,故而能吸引四方游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2.旅游设施及服务态度及游客数量 在这方面数据的收集中,我们选择了分组实地调查的方式。结果发现三处景点生态园园区设施最为齐全,环境最好,同时园内各岗位人员能尽职尽责,做好各项服务,日人流量因受门票较贵的影响虽不是最多但也不少,旅游价值也最高,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园内卫生,能做到及时清扫,无死角,与它相比,文峰公园的卫生就相形见拙,可能与人流量太大有密切关系。颍州西湖的人气明显没有另外两个景点旺。
3.游客对景点评价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游客对景点的评价,以下是问卷中所涉及的问题: 一.二.三.四.五.觉得在该景点是否玩得开心? 那些景点给你留下深刻影响? 景区环境如何? 对景区是否满意? 对景区建设有哪些建议?
通过整理数据,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游客都表示玩的很开心,很满意,景区的环境使他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极为放松!对于生态园的建议是票价可以稍降些;文峰公园则是最好能对园中卫生做一次整改;至于颍州西湖,大多游客认为西湖没有彻底开发,希望能早日完善景区建设!
4.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关于游客的道德文明方面的,很多游客不能做到爱护景区的设施,植物等。在上面乱涂乱画,影响了景物的美观,看着那些文峰公园的墙上或生态园竹子上的痕迹,觉得特别刺眼。因此我们在此倡议:爱护景区设施,文明游园,做文明游客!
5.景区带来的经济效益
本项以生态园为例。通过询问周边居民与景区中生态农业园的负责人,我们获得以下信息:2008年推进的以阜阳市生态乐园为龙头的面积3.6平方公里的古西湖生态产业园业已建成。示范区采取土地返租倒包的形式、合理流转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划片分区开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瓜果采摘及农家乐餐饮、旅游产品产销、休闲旅游等,使阜阳生态园成为集农业生产、试验、示范、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旅游区。
得到以下结论:生态园景区的开发建设真正实现了“让环境美起来,让农民富起 来,让市民乐起来”的建园初衷。通过景区开发建设不仅美化了当地环境,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为景区当地群众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为亭孜村群众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12000万元,彻底实现 水电路“三通”,实现了农村城市化,过上了小康生活)。近年来,通过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景区的农业科技水平更为先进、景区的休闲设施设备更加健全,景区的景观建设更加亮丽,旅游服务水平更高,服务种类更为丰富,旅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景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已经成为皖西北地区最具人气的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成为阜阳人民放飞心情的好去处。2011年全年景区就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4000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学习心得】:
谢 军——通过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我掌握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宁全可——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新的思维方式。
张振友——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丰富了我的课余知识,还懂得了很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吴家成——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与同伴合作的方法。裴鹏辉——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周慧敏——我相信,我这一次学到的知识会让我迈出成功的一步。总之,我获益匪浅。
肖 玥——我拥有了解决困难的智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刘婉旭——虽然我缺乏社会经验,但是这次活动使我学会了怎样去融入社会。
【总结】:
总之,阜阳的旅游资源开发,都是有着自己的特色的。景色出众,利用合理,价格也是适中的,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热潮的来临,加紧我们的旅游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宣传的力度,旭日东升的前景,就在眼前!
【相关链接】:
阜阳旅游资源简介
阜阳市位于皖西北的黄淮大平原南端,面积9775平方公里,人口884.66万。辖颍州、颍东、颍泉三区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以及县级界首市,全市共计 74个乡、105个镇、401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5万公顷,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阳市城区面积3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8.6万人。
自春秋至北宋是阜阳历史上的繁盛时期,这里经济发达、人才辈出;赵宋南迁后,加上黄淮水患频仍,阜阳在长达千年的时期内逐渐衰落,昔日的繁华竞逐之地,物逝人非,悄悄淹没在历史长河的涛声里。这里是管仲、鲍叔牙、稽康、甘罗、吕蒙、刘福通的故里。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轼、曾巩曾在这里为官多年,留下众多称颂阜阳的优美诗文。阜阳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颇多,文峰塔、奎星阁、颍上管鲍祠远近闻名,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小张庄和八里河南湖公园先后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命名为“全球500佳”。
阜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较长。阜阳饲养黄牛、生猪、山羊、长毛兔及各类家禽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秸杆养牛示范基地,年黄牛饲养量达200万头,出栏60多万头。全市盛产小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红薯和中药材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肉类生产基地和全国山羊板皮重点产区。阜阳还是中国最大的薄荷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2/3。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大理石、石油等,煤储量达80亿吨,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全市名、优、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临泉的毛笔、脱水蔬菜,阜南、颍上的柳编等畅销海外。
6.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六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7.山东农村旅游现状分析 篇七
“农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风景名胜区旅游相对应的。最初只把田园风光、农事活动作为农村旅游的吸引物, 后来加入了农村建筑、农村习俗, 然后又加入了农村文化等, 随着人们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 “农村旅游”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目前, 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农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要吸引目标的旅游活动”。开展农村旅游可以依托的资源包括:乡村田园风光、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乡村饮食、乡村服饰、农事活动、乡村民居村落、乡村宗祠寺庙、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
农村旅游作为区别于其他旅游类型的新兴旅游形式, 具有其自身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1、农村旅游属绿色消费, 以独具特色的田园风光、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原初古朴的文化风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这也正是农村旅游发展的魅力所在。2、农村旅游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 是以农村风貌、农民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资源依托型旅游。农业生产活动更多地依赖于江河湖海、山林土地等天然生产资料和对当地特有资源的利用, 因此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保护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3、农村旅游具有低投资性, 旅游者对参与并体验农村真实生产生活的需求, 并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 而且越是原汁原味的体验越受欢迎。如, 做一天渔民、体验秋收的喜悦、采摘鲜果等形式的旅游项目, 均属投资成本较低的直接参与性旅游活动。4、农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气候、地质地貌、各地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很大,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风俗。这是发展农村旅游的优势所在。5、农村旅游具有低消费性, 目前大多数旅游者青睐于价位以中低档且短途旅游为主的旅游项目。山东的旅游消费虽在增长, 但目前经济型消费仍是主流。低消费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程度, 产生规模效应。
二、发展农村旅游对山东的重大意义
山东是一个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大省, 旅游业在山东经济增长中起着重大作用, 而农村旅游在山东旅游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展和推动山东农村旅游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发展农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 农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 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使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 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村旅游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 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农村旅游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2、有利于进一步刺激消费,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消费不旺、需求不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旅游业由于关联性强, 带动功能大, 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既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又是旅游业新的历史使命。3、发展农村旅游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 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 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 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 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4、发展农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业成为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农村旅游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 不仅符合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 而且有利于开拓农民眼界, 增强广大农民的出游实力, 成为我国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农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 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 将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三、山东农村旅游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发展现状
山东是个农业大省, 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山东有众多的山区、林区, 黄河流经山东628公里, 黄河三角洲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湿地, 山东湖泊面积近1, 500平方公里;山东农村古文明遗存富集, 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泰山民俗、沂蒙山民俗、海洋民俗、黄河民俗等各具特色;山东还是武术、曲艺、杂技之乡。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山东农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并使山东在发展农村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 潍坊石家庄村农家民俗旅游首开全国先河。此后, “农家乐”、“渔家乐”在不少地方广泛开展, 涌现出一大批旅游强村、强镇、强县。“渔家乐”开展最红火的日照王家皂村, 利用休渔期, 家家户户搞旅游, 全村106户户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沂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 2002年开始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 开发“沂水地质奇观生态旅游区”, 2003年全县接待游客21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7.6亿元。
山东创办的以民俗生态为重点的节庆活动在全国最早、最多。如, 潍坊国际风筝会、菏泽牡丹花会、青岛糖球节、泰山国际登山节、荣成国际渔民节等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04年山东首批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26家, 数量居全国之首。目前, 山东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达55家, 继续领先全国。
四、山东在发展农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山东在农村旅游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但是目前农村旅游开发还处于摸索阶段, 其开发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理解不深。
目前, 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 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 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 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 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 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农村旅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品牌效应差,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在农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 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农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 忽视了对乡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普遍缺乏规划和策划。
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 开发中城市化倾向明显, 导致地区文化的异化。此外, 部分乡村在开展乡村旅游时, 人工痕迹过于明显, 城市化倾向严重, 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同时, 由于开发无序, 使本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受到冲击。
4、农村旅游人才匮乏, 经营方式单一, 管理混乱。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 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 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或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 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阶段, 形成了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五、发展山东农村旅游的方法策略
1、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资源。
根据游客对旅游资源的喜好, 根据各地区所具有的优势资源, 充分开发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旅游资源。应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安排, 全面规划。农村旅游作为城市区域旅游系统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补充, 应全面规划, 合理开发, 形成统一的区域旅游线路,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旅游网络系统。这样, 既可以减少投资失误, 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 又可以实现城乡间的优势互补, 客源共享。
2、在保护好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系统、深入地发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并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 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强旅游活动的文化、科技、教育和参与功能, 改变目前乡村旅游活动仅停留在满足游客的基本物质需求和普通观光需求这种低水平层面上的产品开发现象。
3、树立鲜明的农业意象, 创建富于特色的旅游品牌。
特色鲜明的农业意象, 就如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样,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吸引力, 是一项重要的无形旅游资源, 是乡村旅游得以开展的巨大财富。一方面应有意识地在旅游区内营造一种整体氛围, 形成自己鲜明的主题与特色;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对外宣传促销将产品推向市场, 以形成自己的旅游品牌, 增强其对市场的感召力。
4、加强人员培训, 实行规范化管理。
通过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帮助旅游开发者和管理者树立正确的观念, 把握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和本质,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位。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为规范, 加强对经营者的检查与监督, 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8.乐业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篇八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资源
1乐业县的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乐业拥有以大石围天坑群为代表的世界级品牌的旅游资源,经中国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学稳教授带领多国科学家科考论证,在20km2范围内已发现有天坑30个,其中在全世界17个超大型天坑中,分布在乐业的就有7个,被誉为“世界天坑之都”、“世界天坑博物馆”。
1.1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
初步发现有大石围天坑、黄猄洞天坑、穿洞、白洞、神木、燕子等天坑,且底部森林生态系统独特,有不少珍稀品种,景致优美。有庞大复杂的地下河,世界级规模的地下大厅和品质很高的化石洞穴与之相伴,因此是一种特殊的对游人具巨大吸引力的超级旅游资源,具观赏、科研和探险与特种体育活动等多重价值;地上盲谷、地下暗河、蝴蝶云集的百郎森林峡谷,峡谷南侧发育有早期形成的打拢天坑,景色优美,峡谷两侧地貌奇异,森林茂密,春秋时节,采蝶纷飞,被称为“森林峡谷”、“蝴蝶谷”;山青、水秀、浪急、桥奇的布柳河峡谷,河段内有6个大滩、3个湍流段、7个河湾,具有桂西第一漂美称。峡谷两侧峰峦险峻、延绵不断、山高坡陡、林木苍翠[2];仙人桥横卧布柳河之上,距水面约为80米,跨度约250米,犹如长虹卧波,雄伟壮观。罗妹莲花洞洞长曲折延展800多米,洞内莲花数量超过200个,最大的莲花盆直径答9米以上;还有满山遍野映山红的五台山,这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每到夏季百花争艳,鸟语花香。
1.2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乐业县人文旅游资源别具一格,各具特色。古老造纸术源远流长,古朴的工艺、简易的作坊,蕴含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红七、红八军会师纪念旧址,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七、红八军北上整编壮大,成为红军一支颈旅的早期历史;水工建筑—百郎水电站,展示了现代人采用科学技术利用地下河水的聪明智慧;在马庄乡卡仑村母里屯因世代沿袭女人当家作主,勘称母系氏族的“活化石”;唱灯戏是本县独有的浓郁乡土气息的汉族民间剧种;瑶族的铜鼓舞节奏强烈,舞姿轻盈,动作优美。场面热烈;壮族的唱春牛、板凳笼、褥草锣鼓以及山歌对唱、酒歌等均为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2乐业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乐业县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围绕“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乐业县旅游业经过近两年来的规划、开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景区景点建设初具规模,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旅游收入明显增加,也打破了乐业多年来的封闭状态,加强了与国内外的沟通和联系。根据大石围旅游景区开发规划,广西区政府决定投资10亿元加快开发大石围,重点开发大石围天坑溶洞群、布柳河系列、百郎峡谷等景区。目前对景区的交通、水电、食宿、环卫、通讯等旅游服务设施作了大量筹备工作。旅游的开发,带来了乐业的商业、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旅游区及周边相关产业的就业岗位。
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乐业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十分重视。为更好地开发大石围旅游景区,乐业县从外地请来专家教授,组织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宣讲大石围天坑的旅游前景,讲保护好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他们向全县广大群众宣传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乐业的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而且在发展旅游资源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天坑群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可是在旅游开发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乐业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旅游区生态系统脆弱
乐业旅游之重点在喀斯特景观——天坑群,而喀斯特地貌与高寒、沙漠、黄土并称为四大生态脆弱区,若开发不当或过度,其植被环境很容易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甚至崩塌等严重事件。那么一个绿意匮乏,满目光秃秃的地方,怎么能吸引游客?多年来,由于生活所迫,人们长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乐业生态旅游和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过去一些历史地理因素造成的影响,也因旅游开发而带来的新问题。自然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使乐业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2盲目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3.2.1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正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但是随着景区景点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旅馆、商店、观景台、公路、人行道等不断增多,都会给珍贵而又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严峻的挑战。旅游对环境的危害一方面来自游客的破坏,大批游客拥入,致使基础设施紧张,旅游旺季造成的游人在某一景区的高度集中或破坏影响了该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存环境;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乐业本来就是个生态脆弱的山区,如果不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将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生存条件。
3.2.2旅游对社区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一是文化被同化,由于旅游者一般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乐业旅游地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游人的大量进入使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慢慢就会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二是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被破坏[5]。以前在乐业随时都能看到穿着自织、自染、自做的大脚裤的老人,现在除了在农村能看到一两个基本上看不到了。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思想的不断进步,高消费、时髦的城市游客的进入,有些人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感到不满,向往游客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续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最终影响到该县社区秩序的安定。
3.3基础设施不完善
乐业处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目前没有公路北上通达祖国内地城市,东、西两面也没有公路,只有一条二级公路南出通达百色,乐业成为交通死角。而且唯一的这条通道弯曲曲折,都是盘山公路,路面又窄,每逢大雨山上疏松的泥土就会沿坡下滑把路堵住。这就主要依靠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为客源地的乐业旅游形成屏障。
3.4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乐业旅游业刚起步,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旅游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文化水平不高,许多导游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一些导游除了把自然现象杜撰成神奇古怪的传说外,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生态资源保护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绝大多数导游员没有导游资格证。经营管理、旅游规划、景点设计、外语翻译等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参考文献
[1] 乐业网. http://www.gx.xinhuanet.com/bswz/leye/gk.htm
[2] 刘寿保 , 黄保健.《 乐业天坑旅游 》[M].广西区新闻出版局出版 ,2003: 127—137
[3] 小易.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资源保护开发途径——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
【山东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推荐阅读:
山东各地旅游07-31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学生07-19
新版《山东省旅游条例》08-21
山东乡村旅游规划案例08-25
三亚旅游开发现状11-13
世界旅游商品开发现状07-17
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之区域篇山东09-10
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0-01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06-28
旅游人才开发方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