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共8篇)
1.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 篇一
职业形象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形象的包装已不再是明星的“专利”,人们对自己的礼仪形象越来越重视,好的形象不仅可以增加一个人自信心而且对个人的求职、工作、晋升和社交都起着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求职难已经成为困扰当今大学生的一个普遍问题,不少大学生求职时都屡受挫折。大部分大学生都缺发良好的职业形象,这让用工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些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具备我们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吗?他拥有我们所需要的潜力吗?他能成为我们的同事吗?而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可以消除用工单位的疑虑,给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有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然,在职场中职业形象的影响就更大了。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着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另一项调查显示,形象直接影响到收入水平,那些更有形象魅力的人收入通常比一般同事要高14%。由此可见职业形象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职场形象呢?职场形象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给人的长期印象的总和,即人们对他的视知觉和心理感受的程度。职业形象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的承担者的所有行为和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它是构成个人形象的基本因素。职业形象本质上也是一种角色形象。职业角色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的几个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这是山于人的一生很长一段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而且人的理想、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职业实现的。既然职场形象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给人的印象,那么应该说惟有进入职场才有职场形象,大学生尚未进入职场,为什么需要建立职业形象呢?这是因为大学生终将进入职场,在就业形象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要看两方面:
一、实力和专业素质;
二、具备别人所没有的职业形象。具备职场所期许的形象,看起来像职场中的人,会帮助大学生叩开职场大门;看起来不像职场中人,则很容易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失去很多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以此可见,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打造良好的职场形象已成为与锤炼职场修养同等重要、同样紧迫的事情,它不能等到进入职场后才去经营,而是进入职场之必需。一个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场形象和修养,他才能理直气壮地对用人单位说:我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职位要求相匹配,我将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而用人单位也才有可能对他的未来表现有一种良好预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职场形象和修养,就如同他的个人品牌和标签,用人单位正是通过这个品牌和标签来认识与评价他,决定是否给他颁发进入职场的通行证。
大学生如何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
对于大学生来说,打造良好的职场形象和锤炼职场修养绝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们必须从头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踏入大学校门第一天开始,就要进行自我磨砺、自我修炼,打好专业基础,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掌握一些实际技能,不仅要学习着装、谈话、礼仪的知识和技巧,还要学会运用成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关系学、人际沟通交流等一系列理论,同时还要深刻了解所要求职的单位的文化及传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领袖气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将以上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良好而完美的职场形象,并由此建立寻求卓越的成功理念,帮助自己克服求职及进入职场的恐惧,指导自己顺利求职和进行成功的职场实践。
职场中的职业形象
成熟稳重是关键。所谓职业形象,当然需要与你的职业紧密结合,而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要体现出你在职业领域的专业性。任何使你显得不够专业化的形象,都会让人认为你不适合你的职业。
职场形象要突出个人风格。作为当代大学生,思维和性格越来越差异化、个性化,对自己职业形象细节的专注,对自己职业形象价值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职业形象上也必须在细节上体现出个人风格。
当然,大学生塑造良好的职场形象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外在的美,而是为了辅助求职的成功以及日后事业的快速发展,展示给用人单位自己的力量和成功的潜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职场形象已成为大学生们成功求职和走向职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战略和武器。谁能够瞄准市场,以良好的职场形象给招聘方以全新而良好的感受,让他们相信你是他们最合适的人选,谁就能够成功推销自己;而在职业生涯中,谁能够有效地展示出一个与期待的职位相符的形象,展现出一个自信、有潜力、值得信任的形象,谁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机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上司和同事才会相信你能适合更高的位置、胜任更重要的工作。
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今天形象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良好而完美的职场形象对于正在求职和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它会在你的职场路上为你保驾护航。而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在社会上做出一分贡献来说的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并培养自己的职场礼仪,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积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素质与修养。
2.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 篇二
一、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一般地, 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是通过语言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社会生活图景, 具有一定的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 主要是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要按照一定的创作原则来创造具体的艺术形象, 以实现创作目的。
一首好诗, 也要通过诗的语言, 为读者描绘出一定的生活画面, 或刻画出某一阶层的有血有肉的典型艺术形象, 造成诗的意境。如果认为, 诗歌中的形象也必须是、完全是小说、戏剧所塑造的那种有名有姓 (当代小说尤其是短小之作中有部分也没有了, 只有A、B之类的代号) 的, “看得见, 摸得着”的, 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 或者是描绘出来的某个具体生活画画 (自然景象和人的活动场景) , 那么, 有些以议论抒情为表现手法的诗就谈不上有什么“形象”了。如果认为, 艺术形象既包括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 也包括作为表现手段的语言的形象 (比喻、借代、拟人、拟物等修辞手法的具体表现) , 尤其是包括诗的字里行间, 即表面描写的形象和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中所蕴藏着的那个“形象”——含蓄的“象外之象” (唐代诗人司空图语, 主张诗要有“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 那么, 所有的诗也就都有形象了。这种“象外之象”既在诗中, 又在诗外。例如艾青在《礁石》一诗中所赞赏的“礁石”形象在诗中, “战士”的形象在诗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历代的封建君主在诗中, 今朝的风流人物在诗外。有的形象是无形的“形象”, 是只有思想、只有性格、只有感情的“形象”。
二、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的艺术形象的差异
戏剧、小说和散文中的形象要求形神兼备, 要使人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戏剧表演时, 观众是身临其境, 亲见其人, 亲闻其声的) 。诗歌中的形象也力求如此, 尤其是叙事诗。
请看白居易诗中的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见《卖炭翁》) 。情景凄凉, 催人泪下, 激发义愤。
请看李白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见《望庐山瀑布》) 。气势磅礴, 动人心魄。
艺术形象的美还有其他表现形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那样的优美;或崇高与优美相谐, 如毛泽东所咏之“梅” (见《卜算子·咏梅》) , 舒婷意象中的“橡树”和“木棉” (见《致橡树》) 。相对地, 这类形象的特点是形神兼备, 具体可感, 是“活”的。这类形象应该说是诗歌中的形象的主体。正如有位诗人所说的那样:“诗是有声的画, 画是无声的诗”。
然而, 并非所有的文学艺术形象都是形神兼备的。杂文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类型化的, 甚至是漫画化的, 只求神似, 不求形似。诗歌中的形象有部分就是如此——是有神无形的含蓄的“象外之象”。
三、诗歌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
有人指出, 现在的诗歌 (主要指自由体诗) 有“散文化”倾向:议论入诗, 不讲比兴, 不讲形象思维, 没有诗的形象和意境, 有的只是抽象的概念和空泛的议论;句式太散, 没有节奏, 没有韵脚, 甚至没有标点;语言不凝练, 完全的大白话, 没有诗味。这样的批评无疑有一定的道理, 这种“散文化”倾向也的确只会模糊诗歌的特征, 使诗歌失去生命力。
诗歌固然要用形象思维, 要用描写、叙述手法创造具体生动的形象, 但并不排斥议论抒情。有的诗通篇几乎都是议论, 但也不失为好诗。例如,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之一百二十五) :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个忧国伤时、有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跃然纸上。
又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格言诗《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这是名副其实的格言诗, 人生哲理诗, 字里行间, 闪烁着一个追求自由的勇士形象。
再看看当代青年女诗人樱子的《面具》:
儿童的世界里
没有你
便没有了乐趣
成人的世界里
有了你
就有了悲剧
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
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
通篇议论, 发人深省, 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戴着面具?
由此可见, 议论不是不可以入诗, 而是入诗的议论要深刻, 要富于哲理, 要有点睛之妙。尤其以形象的议论, 耐人寻味的议论为上;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强烈的内心激情有机融合的议论为上。议论不仅可以入诗, 而且对诗歌来说很有必要。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 诗歌不大可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展示广阔的生活画画, 描写各种人物, 以此反映现实;在更多的时候, 它只是通过诗人对某些场景的直接感受去抒发感情, 感染读者。尤其重要的是, 议论能引起读者对生活的深沉的思索。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看到诗歌中的“形象”的外貌呢?我们听见“他”的声音就够了, 言为心声, “他”的声音足以表现“他”的形象。“他”的声音里已经有自然景象的艺术摄影, 有了社会生活的绘画, 有了鲜花、美酒和战鼓一般的音乐。“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何其芳语) , 诗歌具有“音乐的美 (音韵) ”, “绘画的美 (词藻) ”, “建筑的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 (闻一多语) 。可以说诗歌本身就是美的形象。
总之, 诗歌中的形象既有近似小说、戏剧中所塑造 (描写、叙述为主要手段) 的那种形神兼备的形象 (人物、景物) , 也有类似杂文中的只求神似, 不求形似的形象 (以议论、抒情为主要手段) ——含蓄的“象外之象”。这种形象也足以“惊风雨”, “泣鬼神”。
摘要:文学和其它艺术一样都需要塑造形象。诗歌艺术形象的表现特点及其与其它文学体裁的艺术形象的有明显差异, 这与诗歌这种文体本身的性质特征密切相关:高度概括, 比较含蓄, 多有“象外之象”, 弦外之音, 间接表现。
关键词:诗歌,艺术形象,表现形式,文艺理论
参考文献
[1]余德予.诗歌写作入门[M].花城出版社, 2001.
3.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二郎神;转变;伦理道德;亲情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41-02
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是这个传说从某一方面也体现了亲情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亲情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自然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它维系着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宋朝时,人们把杨戬视为英雄。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杨戬从英雄形象转变成了压妹杀甥的卑鄙小人。这种形象的转变,体现了以亲情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正在逐渐地消失,现在社会经常出现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大打出手,对簿公堂,或断绝关系,以至于老死不相往来。在提倡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现代的人们首先要重新找回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道德观念。只有这样,中国的优良传统以及文化才能继承和发扬下去。
二郎神艺术形象的转变这是由人们对于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道德观念的转变所引起的。
首先,从神话的创作来看,早期的二郎神是以英雄形象被人们所熟知的。上古传说中的二郎神形象带有明显的英雄崇拜的成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超自然力的崇拜。早期元杂剧中《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剧目中都是将二郎神作为英雄来崇拜的。二郎神对玉帝的“听调不听宣”,担山逐日,斧劈桃山等传说都说明二郎神具有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但是由于元朝是外族统治,所以汉族的一些人为了反对元朝的统治,在文化上就用一些凶恶的人物来影射元朝统治者,这时元杂剧中出现一些阻止夫妻恩爱和破坏美好家庭的人物形象,如元杂剧《沉香太子救母》讲述的是玉帝的女儿华山圣母因思凡获罪,被二郎神压于华山之下,徒留下尚在襁褓中沉香与父亲刘彦昌相依为命。最后沉香经过多方的帮助,终于习得法术,打败了二郎神,救出了被压于山下的母亲。经过后人的改编,这个故事变成了如今的《宝莲灯》,三圣母由玉帝的女儿变成了二郎神的妹妹,而沉香也变成了二郎神的外甥。但是沉香劈华山救母的故事明显是元朝人杜撰出来的,因为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带有上古神话的色彩,而沉香的故事则显然要时尚得多,二则故事间的关系也都是母子、舅甥关系。
其次,从故事的改编来看,二郎神的形象从上古神话中劈山救母的少年英雄变成了压妹杀甥的卑鄙小人,不顾亲情,心狠手辣,贪恋权势等反面形象加诸到他的身上,成为了人人憎恨的对象。这就从侧面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正在逐渐改变,经济基础导致了上层社会的变革,开始有新思想的出现。从早期的治水之人而被神化成治水之神,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断被增加新的内容,或为道教驱魔除妖的神仙,或为民间传说中的恶神等,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赋予神不同的功能,在宗教故事中还不断注入现实的情感、理性和愿望,逐渐冲淡了宗教意识,强化了现实精神,使得被神化的宗教人物形象神性逐渐减少,人性逐渐增加。
从《封神演义》、《西游记》、《宝莲灯前传》这三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二郎神一直是良好的少年英雄形象,尤其是他对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对母亲、妹妹、兄弟的态度更值得我们今人学习。吴承恩对二郎神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从斧劈桃山到心高不认天家眷,可见对于二郎神,吴承恩是非常推崇的,由此也推断出在明朝,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南方还会建立很多二郎神庙来表达对二郎神的尊敬。这种现象揭示了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亲情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娘舅在母亲家的特殊地位到夏朝由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国天下变成家天下,到清朝的亲戚关系,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就一直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统治者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必须要找心腹之人管理国家大事,而亲戚的关系则对于家族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统治的需要,在文化方面统治者就要向亲近血缘的方面发展,所以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形象就被流传开来,对二郎神的崇拜也水涨船高。
从二郎神的形象转变我们可看出中国伦理道德的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才使二郎神由英雄变成了小人,心狠手辣,不念亲情。我想这种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基础的变化。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经济体系变化才能影响上层建筑的变化,而文学则属于上层建筑顶端的建筑,所以文学中人物形象的转变则证明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二郎神形象的转变正好是有一定基础的,由于元朝属于外族统治,国家政策都按照蒙古族的习俗来制定,这样原有的汉族制度就会被废除,这样导致汉族的大部分文人就会被罢官或者处死,所以在元朝中后期,汉族人特别反对外族的统治,但又没有实力与之抗衡,只有通过人物形象的转变来表现对社会的不满。所以二郎神形象就被作为了典型。而且元朝统治时期,一些新的思想被传入中国,导致一些有识之士的思想发生转变,这些思想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一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基础发生冲突,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社会基础逐渐失去他的统治力量,虽然在明清二朝程朱理学仍然占统治地位,但明显已失去它雄厚的力量,所以像二郎神杨戬这种对于亲情的重视的英雄形象就会被统治者所改写。
二是群众心理的变化。
群众心理在二郎神形象转变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社会对英雄的崇拜已经不象远古时期那样强烈,甚至出现了“反英雄”的现象,认为英雄并不值得崇拜,所以一些英雄形象就会发生转变,二郎神杨戬的形象就又被推至风口浪尖。因为他太有代表性了。杨戬少年得志,功高震主,对亲人兄弟又绝对的信任。而且杨戬文韬武略无一不精,他会让人不自觉的依赖于他,这样的英雄怎会不让人崇拜?但是杨戬也心狠手辣,冷漠无情,四处降妖除魔,可见他绝非善类。因为杨戬就是逆天而生的,所以他信奉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他只有面对亲人和朋友时才会开怀一笑,眼里冲忙了宠溺之情,其他时候他都不会正眼瞧你。而当反英雄的观点出现之时,杨戬的形象就让人钻了空子,说杨戬并非英雄,因为他心狠手辣、心机深沉并不是英雄该有的手段,英雄都是光明磊落的。所以杨戬不是英雄。而且由于以血缘为重点的观念逐渐淡化,于是就出现了杨戬压妹杀甥的凶恶形象,说他贪恋权势,为了地位不念亲情,这样的转变都是因为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不满,只有通过二郎神形象的转变来表现出来。
中国伦理道德转变的类型从古至今有两种:一种是对亲情的淡薄。这类人不是没有亲情,只是亲情的观念相对薄弱一点。如果有人引导会浪子回头的。这类人主要表现在,对于家庭和父母不太重视,也不履行自己对父母该尽的义务。比如不赡养父母,有没有家都一样,而且看到父母老迈嗤之以鼻,从来都不愿意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对家庭的观念极其淡薄,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人极其常见,他们有的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是受文学的影响,也有的是受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这类人占社会的大多数。
另一种是亲情的丧失。这类人更可恶,因为他们的观念中完全没有亲情。他们虐待父母,打骂父母,甚至杀死父母。还信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他们的罪行都归结于父母。古代说过“儿行千里母担忧”,“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父母养大子女,不求任何回报,我们更应该好好孝顺父母才对。
以上两类人就是转变后的产物。不过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地得到了升华。二郎神的形象也获得了平反。原来他不是罔顾亲情的小人,不是贪恋权势的佞臣,而是一个拥有大爱的伟大的神,正直的人,是一个英雄。只是他把亲情看得太重了,为了保护她妹妹,不得已才将其押入华山下,而且为了不让妹妹重蹈母亲的覆辙,不让外甥像他一样失去父母,才会痛下决心逼其成长,好有实力救出母亲,不要像他一样徒留遗憾。随着网络和媒体的力量的壮大,网络上为二郎神平反的文章风生水起,而玄幻、仙侠类小说中以二郎神正义形象为主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虽然是以焦恩俊饰演的二郎神为原型,但是为二郎神平反却是实实在在的。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国家的政策发生了改变,亲情正在一点一点的回归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相信国家,相信我们自己,亲情总有一天会回到我们的身边,而我们再也不会把它遗弃。
从二郎神形象转变我们可以看出亲情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力的强弱。亲情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亲情都是至关重要的。亲情是我们联系社会的纽带。这种纽带对现代社会的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的亲人才是最关心自己的人,其他人不会关心你。但是现代社会中有些人们对自己的亲人耍手段,谋利益。父母应是自己最亲的人。他们可以不计回报的为你付出,难道我们就不能真诚的对他们吗?二郎神形象的转变开业显示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真诚待人到邻里间相互算计,从热情到冷漠,从真诚到欺骗。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告诫我们的下一代,不要罔顾亲情。否则当你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你将会后悔万分。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许仲琳.封神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丽端.中国神话中被招安的妖怪[M].传说殿堂/云荒纪年·苍平卷隔云端·天路,1994-2011
[4]熊发恕.《西游记》中的二郎神[J].康定民族师专学报,1995
[5]刘群.浅探二郎神形象在历代戏剧中的演变[J].戏剧文学,2007
[6]阙名.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李耀仙.二郎神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8]王平.从二郎神形象略窥《西游记》创作心态[J]:求是学刊,1994
[9](清)陈侠君.吟风阁杂剧序\吟风阁杂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丁汝芹.《清代内庭演剧史话》[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11]谭正璧.话本与古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论新时期警察形象塑造之我见 篇四
作者:
学校:
【内容提要】本文叙述了当前警察形象建设的背景,阐述了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必要性;详细说明了当前警察形象的状况和表现形式,对影响警察形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警察形象建设根本途径是与时俱进,正风强警这一观点。
【关键词】警察形象 建设 途径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4年共查处公安民警违反“五条禁令”案件491起、636人。虽然较2003年的738起、988人,分别下降了33.5%和35.6%但违禁案件的绝对数仍在高位停留,不能乐观。中新网2005年3月31日电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祝春林在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队伍建设会议上表示,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
公安部党委提出了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不懈努力,使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纪律作风有较大改进,违法违纪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比较满意。”
触目惊心的违纪数字和部党委对队伍建设的高瞻远瞩,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塑造新时期警察的新形象。
一、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最主要的沟通桥梁。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和伸向社会公众的触角,扮演着党委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安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建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一)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肩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公安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完成任务。只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才能造就出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从容应对并正确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更好地完成公安机关的光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深入贯彻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与其一脉相承。通过形象建设,人民警察可以更好地为民、爱民,让人民满意。
(三)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的言行不当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误解或纠纷。因此,只有良好的警察形象,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四)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树立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需要。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沟通,实现警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从而树立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使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二、当前警察形象状况及表现形式
(一)、总的来说当前的公安队伍是好的,警风状况良好,其主要表现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指针,贯彻三十项便民利民措施“大接访”等活动的重要精神,广大民警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环境恶劣,社会支撑力减弱,经费保障缺乏,侦破打击难度加大,群众期望值超高的情况下,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斗志迎难而上,坚决贯彻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与各专项打击治理工作和抢险救灾工作。在打击犯罪第一线,面临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广大民警赴汤蹈火,舍身忘死,为保卫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2004年全国有492名民警牺牲,6920名民警负伤,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与此同时,广大民警还不断加强政治、思想、纪律、道德、文化、作风等方面的学习与修养,推行便民利民措施,确保了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使民警的执法形象大为提升,社会威信大为增强。
(二)、但另一方面,警风不纯,警纪不正,背离现实公安公作的要求,特别是以权力商品化,人情化,关系化为主要特征的腐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转变,仍在腐蚀部分民警的心灵,违法违“禁”的行为时有发生。2004年共查处公安民警违反“五条禁令”案件491起、636人。在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暨队伍建设会议上,祝春林列举了公安队伍中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种种问题,突出表现在:极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安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权力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一些民警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不强,执法不作为;有的单位和民警受经济利益驱动,乱收滥罚,插手经济纠纷,滥用权力搞“创收”;个别民警执法犯法,导致队伍中“大、丑、恶”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谋财害命,有的因奸情杀人,有的利用职务之便买卖赃车,甚至有的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少数民警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的自觉性不高,心存侥幸,明知故犯,顶风违令的案件屡有发生;一些民警特权思想严重,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特别是仍有少数基层民警在办案过程中急功近利,作风粗暴,搞刑讯逼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警察的形象,从而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影响警察形象的成因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大接访等一系列活动,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日常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大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三是公安宣传工作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来自群众方面的因素。
1、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民警当作“神”而不是当作“人”来看,他们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2、认识偏颇,混淆视听。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甚至鄙夷而形成对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由对一些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意导致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由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3、认知有限,造成误解。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对刑法等实体法有所了解,而对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的执行等有关规定不够了解,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例如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监外执行等正常法律措施,常因人犯“复出”而被群众误解为徇私舞弊的司法腐败行为,由此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三)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一是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其他部门一遇上难办的事就让警察去管,无形中扩大了公安机关的对立面,从而损害警察形象;二是非警务活动过多,损害警民关系,影响民警的执法形象。
2、鱼目混珠,损害形象。
六、七十年代,穿制服、戴大盖帽的行政执法者唯有公安一家,在老百姓眼里公安机关就是“大盖帽”,代表的是政府形象,有着绝对权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行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多,工商、交通、财税、城管、卫生及联防保安等各式“大盖帽”满天飞,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假冒警察招摇撞骗,严重影响了“大盖帽”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和威望,也使公安机关的形象受到损害。
3、保障不力,经费不足。首先,因公安经费保障不足,使正常工作无法开展,“以罚代刑”、“以罚代拘”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文明执法形象。其次,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战役过多,超负荷工作,而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民警的执法服务形象。
4、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目前报纸的报道大多带着倾向性,正反面反差较大,或是倾向于正面的宣传,或是倾向于问题的揭露。有的报道宣传的痕迹过于明显,老百姓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有的报道则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夸大地揭露警队黑暗面。公安机关在做宣传工作时,应该把握尺度,不应夸大成绩,也不应自我丑化。如“警察求职”这类的宣传,实际上反而损害了警队的整体形象。还有的把队伍内部每年查处多少违法违纪、辞退多少民警作为“成绩”向社会宣传,实际上留给群众的第一印象是公安队伍管理存在问题多。
四、与时俱进,正风强警是塑造警察形象的根本途径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对于我们公安队伍而言,警察的形象就在于警风,民警的作风关系着民警的形象和生命。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定位自身的形象和不辱使命呢?
(一)、为警莫罔顾职责,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体素质是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核心动力
1、不断学习钻研,提高理论素质。一是要刻苦自学。刻苦自学是从警者树立良好形象的根本保证。世事多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随时应付变化的世界。二是对“症”下药。采取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充电”式研读法,集理论精髓于一身,以便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融科技侦破预审于一炉,以便拥有娴熟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牢记自己使命,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任何一个民警如果驻足不前,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将难以胜任现有工作。
2、加强道德建设,提升自身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是培养从警者良好形象的基础。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从警者作风的优劣。自身修养主要包括两大块:一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修养。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一个民警履行职责的最基本条件,它可以帮助从警者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感受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它本身可以间接转化或直接表现为侦审能力,处理能力,二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从警者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风的根本条件,也是为警清廉,保民平安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帮助从警者为实现自身价值而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是领导者科学决策的思想保障。
3、注意日常工作,加强自身涵养。在日常工作中,广大公安民警要以维护人民警察内部的团结协调和步调一致。要珍惜时间,今日不唱明日歌;珍爱自己,有错不搞下不为例;规范着装,文明值勤,“阳光”作业,办事不搞暗箱操作;严肃法纪,严于律己,执法执勤中不徇私情,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作风。
(二)、加快公安体制改革进程,强化组织领导,是塑造警察形象的保障。
1、坚持从优待警,是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和改善当前警察形象的助推动力。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则产生于需要。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因此,满足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而在各种需要中,人们对物质生活基本条件的需要,对被尊重、被关心、被爱护等人身基本权利的需要又显的尤为迫切。基层公安民警常年战斗在同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犯罪分子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第一线,工作充满了危机性和艰苦性,随时随地面临着生与死、苦与乐、情与法、荣与辱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公安保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公安工作经费又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公安民警不得不从事地方指派得有损形象得非警务工作问题,上级政令在基层执行中受干扰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体制改革进程,重点解决编制经费不足,“皇粮”没有保障的问题。要以公安改革为契机,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用人机制;加强对名警执法权益的保护,把名警的权益保护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争取各方面支持,努力改善基层公安机关的办公条件和设施,在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只有这样才能振奋民警的精神,促使其保障高昂的斗志。
2、坚持领导率先垂范,是改进当前警察形象的引导动力。“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带头示范是对民警最实际、最有力的动员和教育,对民警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通过领导的率先垂范作用的发挥,才能进一步增强民警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够感召民警,才能使作风好的人有所作为,使工作差的人受到鞭策。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誓做忠诚卫士是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源泉。加强作风建设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做到这一点,对我们党来说,事关党的命运和生死存亡,对公安机关来说,则决定着能否履行职责,能否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重大问题。因此,公安民警紧紧围绕保持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来开展各项公安工作。当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拍案而起,操正义之戈斩妖魔爪;当群众需要帮助时,我们要挺身而出,降智慧之神解百家之难;当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时,我们要扪心自问,用火热之情暖百姓之心。总之,我们要时刻牢记基本工作路线,要沉到基层去,把群众当老师,恭听他们的教诲,改进自己的形象。要通过民意测评,信息反馈,舆监督等多种措施,拓广反映民警作风问题的渠道,不断提高执法质量水平,适时调整改方案,真正实现作风的根本好转。
4、加强公安宣传工作。是向人民群众展示警察形象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没有宣传,公众对警察的认识是零散的、局部的和表面的。公安机关工作做得再好,工作再苦,公众如果不知道、不了解,就谈不上理解。因此,公安宣传工作是塑造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措施。
从“五条禁令”、30项便民利民措施到“大接访”反映着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对自身的深刻认识,标志着公安机关执法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公共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意味着“人民公安”理念的回归,并展现出公安机关塑造警察高大形象的理性心态。
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公安机关一定要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以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的作风建设来积极推动维护稳定工作和严打整治斗争。建立警察形象建设的有效机制,在经常化、长效化上着力,牢记从警宗旨,遵守法律法规,誓做人民忠诚卫士,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5.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 篇五
zhanglan
《祝福》中的柳妈形象,许多人认为她对祥林嫂是同情帮助的,又有人只是简单地把她归为无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员,我认为值得商榷。
一、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下层劳动妇女,有着不幸的命运是可怜的,然而她对自己的不幸却无知无觉,实在令人哀其不幸,却又怒其不觉。
她生活艰辛,受尽苦难,从她那“打皱的脸”,笑起来“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可以得到应证。尽管生活贫穷苦涩,艰辛压抑,她仍真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封建思想所宣扬的一切东西,并自觉地化为实际行动:做“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只肯洗器皿”,与人为善。但她对祥林嫂,却没有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她对祥林嫂的再嫁也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充分说明柳妈不仅信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女不事二夫”“贞节大于生命”,而且还自觉主动舞起“封建贞烈观念”的板斧向祥林嫂砍去,更可悲的是她全然不觉自己是一个刀斧手,还以为是救世主呢。可见她中毒之深,封建贞烈观念对她的影响之大!
二、她地位低下,同为下人,只能与祥林嫂等人为友,与祥林嫂私下交谈也最多,可是她对祥林嫂的再嫁,自身又具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对祥林嫂并不真诚,将别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实在可恶!
她对于祥林嫂倾诉自己的悲苦遭遇,表现出不耐烦,冷淡,觉得味同嚼蜡,于是改换话题,毫不避讳地寻问起祥林嫂关于头上伤疤的隐私来,“小眼睛”象刀子一样“盯着”看,并一直追问到祥林嫂局促不安、难堪、难为情才满足,并将她们的谈话毫不留情地传扬出去,成为鲁镇上的人们新的笑料,由此可见,她对祥林嫂并不真诚。
她的诡秘的话语以及“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成两半,分给他们”的`话语,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有吓唬、戏谑、嘲弄的味道。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填补自己压抑无聊空虚的生活,实在可恶!她并没有真心同情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也丝毫不去考虑自身的这些话对于祥林嫂来说是雪上加霜,对她精神上会造成什么打击,可以说,她也是当时封建礼教下冷漠、麻木无聊的民众中的一员,同为社会的最底层的弱者,却抽刃向更弱者更卑微者,实在令人痛恨!
三、封建礼教“吃”掉了祥林嫂,而柳妈却是将封建迷信、封建思想注入其内心、骨髓,开启了祥林嫂对到了阴司,也无法逃脱因罪孽深重而将受到酷刑惩罚的恐惧,使她陷入生死两难的境地,求生不成,求死不能,失去了生存的任何希望,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柳妈诛杀了祥林嫂的心,她的话如一把暗刀杀死了祥林嫂。
祥林嫂亡夫丧子后,境遇改变非常大,精神也不济了,当柳妈“诡秘的”说到阴司,阎罗大王将她要锯成两半等“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内容时,祥林嫂露出恐怖的神色来,柳妈又为她出主意,到土地庙去捐门槛任人践踏来赎罪,这或许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设想,积极地为祥林嫂减轻精神负担,或许只是戏谑以取乐,而这一办法,使祥林嫂找到了一个解脱苦难的唯一方式,而这一方法并未奏效,又不被社会上的人们所认可时,祥林嫂的精神崩溃了,彻底绝望了,她彻底丧失了劳动的能力,而劳动能力的彻底丧失也使她丧失了活下去的物质来源,她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耿耿于死后有无魂灵,并非是对封建精神统治的大胆质疑,而是对礼教的约束可能会延伸到下一世的深刻恐惧,疑神疑鬼恐惧无比,终于在风雪夜里,饥赛交迫,孤独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柳妈啊柳妈,你与祥林嫂本是同命运,相煎何太急啊!
张兰
6.公务员职业道德之我见 篇六
垛田镇周娟
不知不觉,短暂的新进公务员培训结束了,在此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更成长了很多,尤其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课程,让我们从刚刚踏进公务员队伍的一刻,便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让我们清晰的明白努力做一个人民满意的优秀公务员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在我们大学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老师们已经谆谆教导过我们:无论今后你们走上什么岗位、走进什么行业,都要时刻谨记做个有道德,对得起家人、对得起企业、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自己的人。如今我们走上了公务员的队伍,职业道德对我们而言更加意味深远,因为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服务的职权,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所以我们更加要严格自己的言行、道德品行,真正做个有益于人民、不愧对国家的优秀公务员。
公务员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分支领域,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而言,都有着一般职业道德最基本的意义。
(一)对公务员个人而言
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他的职业活动是分不开的,一个人能否立足于职场而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在于他是否具有优越的客观条件,而且在于是否具备和遵守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的职业道德。职业活动中的失职、懒惰、自私、虚伪等,往往使人碌碌无为甚至身败名裂;而职业活动中的尽职尽责、廉洁奉公、诚实公道则使人在成长和干事业的道路上能够不断前进。对于公务员而言,其职业道德层次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他个人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的杰出表现和事业发展,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做好本职工
作,是否热爱所从事的职业,是否有工作激情,是否能全心全意为他人和社会服务。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公务员在竞争激烈的职业活动中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公务员职业道德有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观念,避免短期行为和功利思想。而且,良好的职业理想,还有助于公务员个体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人生价值。高尚的 职业品质,可以促进公务员思想道德境界的全面提升和人格升华,并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对公务员队伍而言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公务员队伍是执政党实施高效执政的重要力量。各级公务员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直接参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他们政治上是否坚定,党性是否坚强,作风是否正派扎实,业务能力是否过硬,能不能真正执政为民、廉政奉公,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恶化执政地位的巩固。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首要任务。一支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高低、作风强弱直接与社会满意度挂钩。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因此,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对于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社会而言
各级公务员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的特殊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推动全体公务员深入一线,联系实际,克难攻坚,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推动全体公务员全面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问题解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证社会安定有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优
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造政务环境的新优势,为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最直接的执行者、落实者,队伍庞大,贴近基层,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施政效能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目前工作在县级以下基层的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队伍总数的60%左右,是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主体。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一)增强基层公务员能力导向。在基层公务员的选拔任用上,坚持以能力为标准,牢固树立“能力为本”的用人导向,变注重“政治素质”向“政治素质”与“能力素质”并重转变。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择优的选用机制。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工作力度。实行基层公务员任期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
(二)加大基层公务员学习培训力度。要建立鼓励学习机制和强迫学习机制。立足于公务员完善现有素质的需要,针对公务员自身的素质、经历的明显缺陷,进行“补课型”锻炼。立足于对公务员增长某一方面特殊才敢的需要,进行“扬长型”锻炼,时期特处更特、长处更长。立足于公务员担当重任的需要,把基层公务员放到顺境、逆境中交替工作,进行“考验型”锻炼,提高其组织领导和应变能力。立足于把公务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进行“轮岗型”锻炼,使其成为“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
(三)建立激发基层公务员工作热情的动力机制。当前基层公务员队伍中想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氛围不是很浓,原因之一就是相
关工资福利和职位待遇跟不上,还有就是缺少激发工作激情的动力。要紧紧抓住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可以尝试建立一套与基层工作体制向配套的基层公务员工资配给和年休假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务员的收入差距,真正实现“一线工作、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四)不断优化基层公务员考核办法。一是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对涉及基层公务员队伍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要素进一步细化、量化、硬化,考核手段进一步客观化,切实提高考核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注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对基层公务员日常行为表现,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定位,以年终一次性定性考核为基础,深入地进行评价和分析。三是不断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权重。要多借鉴市、县一级的考核办法,制定合理和人性化的考核方案。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位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永葆蓬勃生机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国家公务员一定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时刻牢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坚持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7.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之我见 篇七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 形象思维只是文艺创作者的一种特殊思维。然而事实上, 科学家们每当有突破性见解或发明创造时, 往往是形象思维起关键性的作用。欧洲著名数学家, 物理学家阿基米德, 所创的阿基米德定律是在用抽象思维行不通的情况下, 在公共澡堂洗澡时突然发现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发明钟摆, 也是在教堂里看到一个小孩点上挂灯来回摆动才发明的。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由此可见, 科学家也需要形象思维。
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公认, 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 应具有科学家的头脑, 演讲家的口才, 表演家的才能。准确地说, 教师要有科学家那样严谨的思维方式;要有演讲家富有逻辑而又热情的煽动力;要有演员那种富有个性的表现力。
首先, 我谈一谈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在这方面,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同志早已做过尝试。上海的特级教师于漪就创出条新路子。这就是情感教学法, 即用情感来感染学生, 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设计教案, 进行教学。她在教《孔乙己》时,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有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娜拉的悲剧与孔乙己的悲剧加以比较,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了对孔乙己这个悲剧典型的认识, 把握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与黑暗。这种方法古人早已尝试过。伽利略在给他的学生讲解《论重力》时, 就带着他的弟子到比萨斜塔上, 在塔顶上扔下一个重十磅和重一磅的铁球各一个, 结果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以此来证明他的观点。这在教学术语上叫“演示法”。这个演示法是怎样来的呢?其实就是来自于形象思维。有经验的教师都是深知其奥妙的。一个物理教师在讲阿基米德定律时, 要是从逻辑思维的方式来讲解, 学生会感到空洞无味, 要是教师穿插上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 学生就会理解得更深刻, 记得更牢一些。因此, 理化教师适当地运用形象思维进行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8.佳木斯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佳木斯市;园林绿化:现状;不足;重心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71-1
1佳木斯市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8年以来,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将园林绿化纳入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公共绿地为重点、道路、江河为骨架、专用绿地为补充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城市绿化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可喜局面。到2010年底,佳木斯绿化覆盖面积将比2007年增加311.74万m2、上升到2705.34万m2,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7年底的40%上升到40.3%,市区公园绿地面积由2007年底的531.88万m2上升到733.2万m2,人均公共绿地由2007年底的8.7m2增加到12m2。已经跻身于黑龙江省级园林城市行列。
2佳木斯市园林绿化存在不足
2011年佳木斯市围绕道路增绿、街头置景、园林添色这一中心,以街路绿化为重点,以全面打造精品园林绿化,打造精品景观景点为目标,为打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战役提供坚实的绿化保障。但是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相比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2.1绿化面积规划指标低,建设标准低
园林绿化重硬铺装,植树、种花、种草少,就是绿量少,管护水平差,很少有专业队伍维护养护,一些单位庭院和小区甚至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原有绿化成果保护不力,砍树毁绿现象时有发生。
2.2园林绿化与城市总体规划不一致
园林绿化是城市的总体规划里面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一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总揽全局的设计好每一个园林景观,使每一个园林景观与城市的建设相融合。然而,由于受经济条件和领导打法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佳木斯市城市的建设基本上是边改造边建设的思路,就造成了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极不协调的局面,景观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经常违背规划,侵占绿地、然后再建绿地,树木被砍伐后再栽树等等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失和浪费。
2.3城市尘土污染严重,造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困难
由于进城车辆车体带土、运送残土和垃圾的车辆装载太多,加上缺乏必要的遮盖措施,造成城市路面尘土太多,空气中悬浮颗粒量太多。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晴天一过车就尘土飞扬,下点雨汽车上面就有泥点,下几天雨后道路仍然有尘土,使得绿化植物覆盖一层灰尘,不仅光照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园林植物的长势,而且使园林植物没有达到应有的观赏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园林绿化养护的难度和力度。
2.4没有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
大多数园林绿化区没有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基本上都是粗放式管理,无人修剪、除草,甚至在久旱时不能及时浇水,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这些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会造成花园、绿地的景观效果严重破坏。另外,有些公民的道德观淡薄,践踏草坪、攀折树木花草、侵占绿地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城市园林执法队伍的建设比较弱,管理技术跟不上,也是造成园林绿化工作滞后的原因。
2.5园林植保技术有待提高
在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早就使用了生物防治害虫,而在佳木斯市仍然使用农药。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
3佳木斯市园林绿化的未来工作重心
2011年佳木斯市重点推进“3·4·2·2·1”项目建设与改造,即三条道路精品绿化,四个公园提档升级,两个公园新建,两条水系绿化带及街路树木补植,结合佳木斯市四季特点制定节会活动,应用特色花卉,打造春赏杏、夏观荷、秋品菊、冬戏雪的别致景观,抓好30个特色景点建设。在此基础上,必须作到以下几项工作:
3.1制定相关城市园林管理办法
宣传贯彻落实《佳木斯市公园管理办法》、《佳木斯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佳木斯市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佳木斯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和《佳木斯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3.2提高认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道路绿化作为市政道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部门之间做到相互沟通,确保道路建设与绿化的同步发展。
3.3保持绿化环境的清洁
在绿化施工中,道路施工单位应每日及时收集清运废弃物,保持施工现场环境卫生整洁。在道路验收交付前,道路施工单位应将行道树池内、绿化带和绿地内的施工渣土和建筑废弃物清除干净,达到绿化种植条件。由政府投资在进城入口修建洗车场所,免费冲刷汽车底部,作到随走随冲,实现净车入城。
3.4普查园林病虫害
探索生物防治办法,扩大生物防治范围,做到适时预报,适时防治,逐步完善植保植检体系,明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地发挥保护城市生态,巩固绿化成果的积极作用,为广大市民和工人提供绿色环保的周边环境和作业环境。
【国家公务员形象之我见】推荐阅读:
国家机关公务员工资等级表10-15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06-28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面试热点:史上最短新闻发布会09-06
公务员考试之公文写作大全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06-23
无锡公务员考试网: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07-22
国家、阶级、专政与国家治理体系06-18
《公务员法与公务员制度》10-09
国家森林公园-创国家森林城市征文08-10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08-01
国家公务员定义判断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