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2024-10-06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8篇)

1.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篇一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

根据“宜民政〔20xx〕136号”《关于印发《基层治理示范街道(乡镇)建设实施方案》和《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就我街道钟鼓楼社区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的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自治组织的有效领导,开展“三社”联动,构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社区环境更加优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结合合江门街道工作实际,在钟鼓楼社区打造社区服务项目化社区品牌。着力推动建立项目化运作联动机制,针对社区居民需求,整合实施一批社区服务项目,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打包予以实施。同时,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参与项目实施提供平台。

二、项目分工及工作计划

(一)项目分工

项目由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具体指导,社区主任具体落实。在钟鼓楼社区开展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建设试点,打造“社区服务项目化”社区。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和社区资源,能提供开展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依托社区现有办公和服务场所,配备相应的功能活动室,结合项目主要内容、工作队伍、受益对象及预期社会效益等合理编列预算资金。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和难题,依托三馆(康养馆、益智馆、贴心馆),引进社会治理多元力量,采取服务“项目化”运作方式,推进社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扶老携幼、幸福钟鼓楼”的“社区服务项目化”特色。

(二)工作计划

引进社会治理多元力量,市场化运作,以“资源换服务”的形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服务支撑可持续发展。一是引进市场化“中医诊疗服务”项目。主动对接宜宾市第二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和中心合作,引进优质中医资源,为居民提供电针、拔罐、刮痧、推拿、牵引等多种特色项目,把中医专家请到社区来坐班,为居民开展中医诊疗服务。让辖区居民特别是辖区老人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中医诊疗服务。二是引进市场化“贴心托管服务”项目。主要把青少年作为服务对象,以“公益化+市场化”的方式,主动对接教育机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行低偿托管教育管理服务,长年开设美术、作业辅导、作文提升、文化课辅导提升、各类乐器培训、跆拳道、拉丁舞等培训课程,还在寒暑假开展爱心托管服务,解决辖区双职工子女托管难问题。三是引进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社区注册成立社区居民服务公司,整合辖区更多居家服务资源,开辟更多更广服务内容,不仅促进社区居民需求得到真正满足,也壮大社区经济为社区造血补钙,持续科学的为民服好务。四是引入公益化“文化养老服务”项目。社区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引入市老年诗书画研究会、市关心下一代老年志愿者协会、市离退休干部桥牌协会、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涉老组织,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体队伍,带动社区老年人开展“进社区、亮身份、聚能量、献余热”主题活动,引导更多老同志、老党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三、时间进度安排

1、推荐申报阶段:(20xx年5月底前)结合平时工作掌握情况,严格把关、优中选优,推荐钟鼓楼社区为市级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2、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0月底前)围绕基层治理示范社区重点内容开展示范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20xx年8月底前成立社区公司注册登记,并挂牌运营;20xx年9月初对接市区服务机构,确定服务项目,完成市场化运作项目的对接,确定合作方式及服务项目,与市场化运作项目相关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相关服务项目;20xx年10月:完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并投入使用;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文体队伍;合理划分网格,完成智慧网格管理系统建立。

3、总结评估阶段。(20xx年4月底前)认真总结评估,接受相关部门组织的评估验收。围绕社区治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进行适时研究、调整、规范,落实常态化的治理举措、工作责任和保障措施,推动社区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资金预算安排

1、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10万元;

2、社区基础设施改造:30万元;

3、服务项目购买:20万元

合计:陆拾万元整。

五、预期效果

社区通过城乡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将不断完善社区宜居宜业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实施服务项目,解决辖区群众托幼难、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养老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2

村社区作为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当前面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进一步压紧夯实疫情防控责任体系,筑牢织密疫情防线,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坚决守住村社区防疫底线,按照市县工作安排,现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实加强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建设作出如下安排。

一、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

在街道、村社区组织框架下,进一步优化网格设置,划小网格单元,在确保地域界限清晰、全面无缝衔接、住户联系紧密、便于服务管理的原则,细化村社区辖区内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做到层级、人员、责任“三个到位”。

1.健全完善村基层组织体系。在城郊村构建街道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网格员(中心户长)——村民代表五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疫情防控责任体系。由村“两委”根据辖区内人口数在各村民小组合理划分网格单元、中心户,网格员一般由党小组长、年富力强的党员骨干、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乡贤)等担任。将街道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网格员(中心户长)、村民代表纳入五级组织体系,由村上统一调配,实行层级管理、层层负责制,确保每个层级都有党员干部包抓管理,将每个村网格化属地范围所辖住户、人口、企事业单位全部纳入五级组织体系管理,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信息。

2.健全完善社区基层组织体系。在社区(城中村),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村)“两委”成员——网格长(网格员)——居民小区党支部书记(物业、业委会负责人)——楼栋长——单元长(业主代表)五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疫情防控责任体系。楼栋长、单元长一般由居住在小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社区直管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等担任。将街道包联干部、“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社区干部、网格长(网格员)、小区党支部负责人、楼栋长、单元长、业主代表全部纳入五级组织体系,由社区(城中村)统一调配,实行层级管理、层层负责制,确保每个层级都有党员干部包抓管理,将每个社区(城中村)所辖住户、人口、机关企事业单位(家属院落)及商圈、楼宇、门店等按照网格化属地管理要求,全部纳入五级组织体系管理。坚持社区不漏小区、小区不漏楼栋、楼栋不漏住户、住户不漏一人,以房管人、以房查人,严格落实登记制、告知制、报备制、管控制“四制”要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加强志愿者队伍组建力度,引导居民小区热衷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的医生、教师、水电工、“三官一律”主动参与小区治理、服务小区居民,实现管理无盲区、服务全覆盖。

3.完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党支部(党小组)牵头、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小区业主、“双报到”单位、房产管理部门等共治共享、多方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优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水平。物业服务企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房产管理部门指导下,积极配合网格长和小区党支部做好物业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针对“三无”小区和老旧小区,全面推行街道、社区干部包联、网格员管理、楼栋长参与联动机制,建立功能型党组织,通过居民自治、区域联管、外包托管、社区红色物业等方式,采取“党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门卫保安+楼栋长+业主代表”等模式 ,破解管理服务难题。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和业委会为基础,以物业服务企业和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运用居民议事会、理事会,恳谈会等形式完善协同联动的社区治理架构,引领居民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民事民议民决民办。

二、规范协同联动运行机制,筑牢群防群控严密防线

各村社区党组织要抓实抓好村社区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建设,重点做好辖区内住户、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层层建好信息台账,强化日常管理,提升治理能力。

1.摸清信息台账,做实基础工作。依托村社区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结合“进、知、解”活动,迅速开展村社区辖区内住户、人员基本情况和基础信息精准排查摸底,突出“三无”、老旧小区和城中村自建房、出租屋等重点部位,紧盯外来人员、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和区域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挨家挨户开展“敲门行动”,以房找人、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动态掌握房屋租住户变更情况,对辖区内常住人员、人户分离住户、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人群的基本信息、从业情况、联系方式、家庭状况、出行旅居等心中有数,确保住户信息无遗漏、疫情防控无盲区。在核准摸清常住人口底数、外来人群底数,落实好管控责任的同时,同步更新完善全办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常住人口信息数据库,做到台账表册、系统数据与住户信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高度一致。

2.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日常管理。村社区要从组织建设、力量配备、责任细化、信息报告、协调联动、确保效能、提升防控能力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运行管理制度和工作预案,强化层级管理监督,确保及时掌握每一个层级工作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突出问题,做到从严管控、高效运转、不留死角。统筹衔接落实好“三级包保”机制和“五包一”防控责任制,确保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村社区对网格优化调整的同时,科学合理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充分发挥层级组织体系作用,确保信息准、管控严、保障好、服务优。

3.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两个作用”。要着力加强村五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社区五级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无缝衔接、运行规范。要充分调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支部党员、医护人员中的党员、“双报到”单位党员、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结合实际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在防疫管控、政策宣传、服务群众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守好守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扛牢责任、担当作为,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

1.压实工作责任。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对所包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指导村社区科学合理调度,统筹做好干部力量调配、业务培训指导、网格责任落实、人员信息采集、闭环管控措施落实等工作;包村社区干部对所包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负有上传下达、组织落实、督导指导等职责;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要扛牢主体责任,按照党工委安排部署快速高效抓好常住人口摸底、重点人员筛查、网格划分设置、网格员楼栋长选配、“三无”小区规范管理等方面工作。

2.凝聚各方合力。街道全体党员干部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线,积极配合参与核酸检测、人员流调、信息统计、物资配送、值守执勤、扶老助弱等工作。村社区要关心关爱一线防疫防控人员,做好人文关怀、服务保障等工作,及时提炼总结特色亮点经验、积极宣传培树身边典型,着力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3.强化督导指导。街道办疫情防控指挥部联合街道纪工委、督查办加强对村社区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建设的督查指导,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对工作进展缓慢、推动不力、效果不明显甚至造成工作失误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同时,要注重掌握“双报到”单位党员干部、街道办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表现,做好评议考核、推优评先过程中的结果运用。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3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开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全面排查治理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精益管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在日常监管工作的基础上,透过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现以下目标:

1、确保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控制考核指标[即上报集团公司一般事故为零;一般环境事件(IV级)为零];

2、确保地产企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不发生较大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和群死群伤等影响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不发生建设方职责事故。

三、组织机构

公司安委会负责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部署、检查、监督,HSE管理部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等工作。

四、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

公司全资企业,包括:

五、建设工程排查治理资料和重点:

(一)排查治理资料:

1、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职责制的建立和落实;

3、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方案的制定、论证和执行状况;

5、安全教育培训,个性是“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和生产一线职工(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6、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有关物资、设备配备和维护;

7、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整改落实;

8、事故报告和处理,对有关职责单位和职责人的追究和处理等。

(二)治理重点

以防范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和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为重点,

主要资料为:

1、脚手架工程的搭设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验收及使用等状况;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验收等状况;

2、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修、保养等状况;

3、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使用状况。依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6号)、《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13号)、《建筑施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xx]255号)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和整改。

六、物业酒店排查治理资料和重点:

(一)治理资料:

1、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集团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及职责制建立与落实状况;

2、重要设施、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维护、保养状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状况;

3、特种设备及附件的检验检测状况;

4、安全出口、安全通道状况;

5、起重、动土、高处作业、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装修作业的审批管理及安全措施的落实状况;

6、分包商的安全管理状况;

7、危险源辨识状况;

8、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落实状况及事故档案的建立健全状况;

9、企业全员安全培训状况;

10、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状况,包括: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培训、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状况。

(二)治理重点

以防范高处作业安全事故及火灾事故为重点,主要包括:

1、与承租、承包商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职责书);

2、承包商的安全条件,承包商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方案及安全措施的编制状况,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状况;

3、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状况,消防通道与安全出口状况;

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中化公司检修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和规范进行检查与整改。

七、重点时段

第一时段(3月至4月):严格安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开展反三违活动,严密防范事故。布置今年隐患治理工作,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研究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部署和落实工作。

第二时段(5月至9月):要围绕汛期安全和北京“奥运会”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企业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在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要集中组织好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突出“隐患治理,防范事故”的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教育和自查整改工作。

第三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工期、抢任务现象增多和进入冬季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用心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各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和服务作用,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保障奥运会成功举办及企业发展的重要好处,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要结合企业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各企业将工作方案和动员部署状况于4月10日前以书面形式了公司HSE管理部。

(二)制定措施,落实职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职责人的职责,将工作方案部署和落实到实处,确保职责到位、工作到位。对各种安全隐患,要果断采取处理措施。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疏漏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职责。

(三)完善制度,巩固成果。各单位要透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用心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各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坚持进行回头看,反复抓,抓反复,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巩固治理成果。

(四)吸取事故教训,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分析借鉴近年来,个性是至今的一些事故案例,深刻吸取教训,预防和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企业要认真做好阶段工作小结,经验,提出措施。各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室《关于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调度统计和报送等工作的通知》(见附件5)要求,将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状况统计表和文字说明状况汇总后,于每个季度结束后5日内,统一报送公司HSE管理部。

11月下旬,各企业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构成总结报告,报公司HSE管理部。为了更好地督促指导各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公司HSE管理部将组织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4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功能,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积极推进文明社区的全面实现,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办发号)文件精神,经区工委、区管委会同意,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居民自治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的号召,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属地管理、综合治理、规范长效”的原则,在全区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幸福指数,全力实施好此项“家门口工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和协调,使居民自治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成立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创建办,主要负责整治方案的制订、职能部门的协调、整治工作的推进、整治过程的监督、整治成果的验收。

三、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结合全区社区的具体情况,大力推进小区(庭院)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居民小区(庭院)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建立准物业管理体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标。

四、整治范围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暂定南齿社区为整治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南齿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白水湖管理处负责实施。

五、整治内容

社区环境整治以居民小区(庭院)为单位,以保洁、保安为重点,白水湖管理处在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标准,集中整治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内容涉及七类:道路平坦、排水畅通、楼阁整治、庭院美化、照明完好、店面规范、车停有序。

六、工作程序和步骤

1、调查摸底。

白水湖管理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社区所管辖的庭院数量,同时把小区(庭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登记清楚。调查摸底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无遗漏,为下一步确定整治项目提供可靠依据。

2、集中民意。

在确定小区(庭院)整治项目前,按照“整不整,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定”的原则,白水湖管理处要对整治社区内居民的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须达到整治社区内住户的全覆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大多数住户(60%以上)有整治要求并同意实行环境整治方可集中统筹,进行整治计划。

3、规划设计。

在确定规划设计之前,按照“整什么,汇集居民群众意见”的原则,对前期听取民意掌握的百姓需求和改善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拿出规划和效果图;规划方案完成后,在小区(庭院)主要出入口公示设计方案,收集居民意见,归纳居民建议,完善方案内容,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改造提升。

结合创建标准和社区实际,形成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整治方案、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项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分工,拿出具体实施意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确保质量。在整治过程中,要根据社区的整治工程量合理安排资金,做到科学调配、统筹兼顾。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可提升整治水平。同时,要充分接受居民群众对整治阶段的全程监督逐步完善整治工作

5、达标验收。

对居民小区(庭院)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达标验收,由区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向市里申报验收,要求整治工作个个达标,让政府满意,让市民放心。

6、长效管理。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只是一种手段,实行准物业管理才是最终目的。而准物业管理是转为物业管理过渡阶段的一种形式。南齿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行以“三保一维护”为基本内容的准物业管理:①卫生保洁服务;②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服务;③绿化保养服务;④设施维护服务。同时,明确服务标准,核定物管经费,设置门卫和物业管理办公用房。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

湖管理处要将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与区里对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态势;统一思想、拟定方案、精心部署、明确责任、有效推进,务求在年9月底前完成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准物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2、协调配合。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规建、市政、执法、社发、财政等部门在程序审批等方面要给予简化和保障,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3、宣传动员。

充分发挥镇处、社区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社区环境整治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召开居民座谈会等平台方式,广泛宣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目的、意义及进展情况,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4、确保质量。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家门口工程”和“民心工程”,镇(处)对每项工程实施情况必须全程监督指导,严把质量关,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工程按期保持保量完成。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5

为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我市灾后重建工作实际,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有关要求,现将制定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方案如下:

一、宣传目的

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开展宣传活动,集中宣传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丰硕成果,使公众及时了解集中整治工作的任务、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我市建设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示范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时间安排

20xx年6月-9月

三、工作安排

一是广泛开展“五个一” 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一次文明礼仪知识,传播一句文明用语,做一件文明事,纠正一起身边不文明行为,提一条文明创建意见或建议。通过集中设点、标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展板展示、解疑答惑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安、交通知识、健康知识等。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城乡群众生活条件”主题,宣传开展综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性。

二是开展“创建整洁优美工作环境”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按照“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的要求,集中开展机关环境整治,改善机关面貌,营造窗明几净、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形象。

三是开展机关节能降耗活动。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节约每一滴水、每每一张纸、每一度电,降低办公成本,树立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四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干部职工树文明新风、创优美环境、做文明职工,积极参加“三美、六不”活动(“三美”:工作环境美、居住环境美、家庭环境美。“六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放养家禽、不乱停乱放车辆),培养文明、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五是开展家庭卫生清洁活动,倡导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每个家庭,通过“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引导家庭成员树立起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使家庭环境明显改善,实现家庭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六是组织机关干部党员开展综合治理进村进社区进户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农村、社区和群众中开展强有力的集中宣传行动,协助移民安置村和联系社区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及文明礼仪、爱国卫生、健康、法制等相关常识的宣传发动工作;指导帮助移民安置村和对口联系社区集中开展“五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和“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等治理工作;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开展整治工作,发挥机关干部职工的带头作用。开展治理环境、美化办公区、住宅区、恢复生态等内容的公益活动,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宣传卫生环保知识、清理卫生死角等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职责制和职责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监控的长效机制,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所属企业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透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到达四个100%和一个目标:即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的建立到达100%;隐患排查率到达100%;重大隐患的公告公示到达100%;重大隐患整改率到达100%。一个目标:即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零伤亡”目标。

三、组织领导

天地金草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公司统一领导各企业负责,为加强对所属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企业排查治理领导组。

组长:李俊良(法人代表)

副组长:王珂(经理)

徐明娥(安全部长)

联系电话:xxxxxxxx

领导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协调各项目部开展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施,组织督查工作,工作汇总,整理通报,上报所属企业有关状况。

四、排查方式和重要资料

(一)、排查方式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企业全面排查治理,领导组指导、监管、督促、检查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排查资料

在继续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项目部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职责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状况;

2、安全生产职责制建立及落实状况;

3、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备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状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状况;

4、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状况;

5、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警示标志、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状况;

6、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职责人的职责追究状况;

7、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状况,个性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状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状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状况;

8、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状况;

9、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的执行状况;

10、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状况。

五、重点时段

第一阶段(2月至4月):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查出整改的安全隐患跟进检查。凡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务必尽快整改到位;暂时难以整改到位的,也要列出计划,做到职责、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管。

第二阶段(5月至9月):围绕汛期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这一时期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加强对危险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废弃工房、危房等作为排查治理重点。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火等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加快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确保汛期前整改到位。

2、以易燃易爆物品、特种设备等为重点,加大排查治理力度。

第三阶段(10月至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1、坚决查处生产企业的“三超”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2、各项目部要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寒、防冰雪灾害等措施。

3、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善措施和要求,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危险源监控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总之,要根据各自特点,摸清底数、专题研究、制定方案、出台措施,认真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尽快落实到各班组,企业法人代表要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职责人的职责,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一般隐患立即整改,重大隐患要落实整改职责、资金和监管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及时向领导组报告。工作中坚持“四个结合”即要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落实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日常安全监管检查结合起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潜力、超强度、超定员)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务实安全管理基础;坚持与加强应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职责与监控措施,严防整治期间发生事故。

(二)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企业要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定期报告和监督管理制度,重大隐患公告、公示,分级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重大隐患职责追究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分析和报送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会议制度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等,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

(三)广泛宣传,强化监督。要利用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主动性和职责感,调动从业人员用心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时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

(四)严格执法,确保实效。要建立行政执法职责制,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项目部,要关掉取缔,要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追究力度,个性是由于存在重大隐患引发事故的,要依法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处,严肃追究其法律职责。隐患排查领导组要统筹协调好督查行动,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指导。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7

为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创造良好安全生产环境,根据《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发展方针,认真履行《新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

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进行专项整治。建立切实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化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对重点单位、场所进行强有力的监管。提升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防盗的安全意识,使要我安全变我要安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三、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1、个体工商户、超市、居民的防火工作进行检查。对各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超市的消防器材、防火制度建设、值守情况、巡查情况和应急预案等进行全方面检查,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突击检查。

2、对各住户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知识的宣传,尤其对独住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教怎样安全使用液化气炉等安全知识。

3、切实加大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经营、食用等环节食品安全整治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重点检查落实食品和食品原料进货验收,落实餐饮服务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严防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4、用各种形式宣传防盗、防诈骗等知识。

四、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 制度健全

社区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意识,按照“抓生产必须抓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把社区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单位负责人、物业、群防群治队员组成。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网络健全的新体制。

2、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要以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为主题,要采取报告会、座谈会、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新《安全生产法》、防盗、防诈骗等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事故教育展览,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手机诈骗短信、组织反思大讨论等活动,达到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作用。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安全应急预案演练、“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广泛深入宣传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要分别组织举办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培训班,通过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深刻吸取教训,用事故教训推动企业落实责任、完善措施,防范同类事故发生。

3、加强上下联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指定专人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社区能力范围内难于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协助处理。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情况于每周一上午13点之前,上报哈密市石油新城街道安委办。

4、标本兼治,全面推进。

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围绕防火、防盗、防诈骗、食品安全等的重点工作,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期间,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好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防火、食品安全等执法检查、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力度,把安全隐患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为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按照省、市政府近期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各类事故隐患,进一步完善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职责制和职责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坚决把事故的指标压下来,努力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成立闽侯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张建彬(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杨其滨(县安监局局长)

成员:蔡友城(县建设局党组副书记)

陈秋方(县国土局党组副书记)

林家彬(县水利局副局长)

陈玉春(县畜牧渔业局副主任科员)

江道告(县教育局副局长)

颜学侠(县卫生局副局长)

姚先华(县交通局副局长)

郭锦芬(县政府办副主任科员)

张利国(县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张明(县消防大队副大队长)

黄德江(闽侯县地方海事处处长)

林振建(县质监局特安科科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杨其滨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江秋忠、周述庄、周承养、陈学文,电话(传真):22065737。

三、治理资料与分工

全县各行业(领域)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输领域。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继续加大道路交通“五整顿”、“三加强”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客运车辆个性是长途客运车辆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从严整治超载、超限、超速和酒后、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农用船、自用船、渔船非法载客等行为。(公路交通运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县交通管理大队牵头,渔船和农用船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县畜牧渔业局牵头)

2、以非煤矿山为重点的矿山领域。继续推进矿山企业整顿关掉、兼并重组、整合技改;深入开展地下矿山通风和防治水、露天矿山采场、高陡边坡、尾矿库和排土场专项整治;严格执行矿山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制度。(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县安监局牵头)

3、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工业领域。要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道路及内河运输和管道输送、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继续抓好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监控工作。冶金行业要继续抓好煤气等重点生产环节的专项治理工作,以交叉作业、检修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等为重点,深入排查和治理隐患(由县安监局牵头)

4、以住房建设项目为重点的建筑领域。要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整治,深化渣土运输车专项整治,认真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和桥梁等设施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高层建筑、“三合一”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防范火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消防安全整治。(建筑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县建设局牵头,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县消防大队牵头)

水运、农机、学校、工业卫生、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和各类企业,都要立足实际,确定安全隐患排查重点,认真排查整治。各相关主管部门要牵头负责,切实做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全面、系统地开展自查自纠,不仅仅要查现场隐患,更要查管理上的漏洞和制度上的缺陷:一查职责和制度落实状况,二是新技术、新设计、新装备、新工艺的运行投用检验状况,三查关键设备、场所和环节,四查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状况。县政府安委会将适时组织综合督查或重点抽查。

四、排查治理方式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监察执法、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机制、分级监控治理机制和重大隐患政府挂牌督办机制机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各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化,改善重点行业领域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秩序。二是与日常监管监察执法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控制,严格安全生产许可,提高安全准入门槛,关掉淘汰技术落后、隐患严重、不贴合安全条件的企业。加强日常安全监管监察,严格行政执法、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潜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三是与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加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职责。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工艺、技术,推进科技强安和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四是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制。要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职责,认真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职责,限期整改到位。

(二)落实整改,确保到位。生产经营单位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务必立即整改,重大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按计划组织整改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职责、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县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定期督办,确保资金投入,加快整改善度,搞好跟踪落实,及时整改销号。

(三)强化督查,严格执法。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采取联检、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的督促、检查。要强化行政执法,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依法严肃追究职责。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力度,对排查治理走过场的单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单位和违法违纪行为、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典型案例要予以公开曝光。要建立并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及时调查核实,构成隐患排查治理的良好氛围。

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县直有关部门的实施方案于8月20日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状况于8月25日报送县政府安办。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9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国家安监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集中力量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重大、个性重大事故的发生,结合XX部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隐患排查治理的目的和任务

透过开展XX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XX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强化XX部安全生产主体职责,加大安全投入,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健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夯实构建自动化部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整改旧有隐患,遏制新隐患产生,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XX部安全工作平稳态势。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XX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

(一)组长组织隐患排查小组到各班组进行检查,负责保障隐患排查与治理的相关事宜。

(二)副组长组织隐患排查小组人员对各班组进行隐患排查,督促各班组对每次排查的隐患严格按“四定四不推”原则落实整改。

(三)各成员应抓好生产现场及作业岗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发现隐患或领导小组安排隐患整改的隐患,务必立即进行整改完善,未整改完善的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整改时限,严格落实整改。

(四)各成员应加强作业现场隐患排查,优先处理大隐患,亲自到现场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职责人,亲自指挥整改,负责检查验收,对为整改完善的隐患,即使跟踪落实,做到发现一齐,整改一齐。

(五)隐患排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隐患排查工作,落实隐患整改职责人,组织人员对整改后的隐患进行检查验收,定期向安全环保部回报安全按生产隐患排查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完成领导小组的其他事宜。

三、隐患排查治理范围

XX部所属X个班组:XX组、XX工段、XX组和XX组职工(包括实习工人、外聘职员等等)及管辖内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

四、隐患排查治理的主要资料

1、安全生产职责制、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及落实状况。

2、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状况及安全教育培训落实状况,包括新员工、转岗、返岗培训;各类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以及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状况。

3、现场反“三违”行为状况。

4、现场定置管理状况。

5、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状况。

6、各级危险源(点)监控状况。

7、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的合规状况。

8、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落实状况,包括现场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用具的配备是否齐全有效,员工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检查等是否合规。

9、检维修作业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危险作业是否按规定办理了作业证。

10、作业现场设置防范各类伤害事故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的状况。

11、特种设备、安全装置、检测检验仪器、防雷等检测检验是否贴合安全要求。

12、应急救援队伍的设置、应急预案、应急物资是否贴合生产安全的需要。

13、厂区环境卫生、标志标牌、交通道路。

14、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完成状况。

15、生产过程中涉及氧气、煤气、氮气等气体储存、输送、使用等环节的,检查是否制定并落实防范泄漏、中毒、窒息、爆炸等安全措施,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贴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16、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其它强碱、强酸等危险化学品的,检查采取了那些预防腐蚀、爆炸、烧烫伤、中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各种架空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贴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17、其它隐患排查资料。

五、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为突出解决重大隐患问题,确保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彻底不留死角,保证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本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三个阶段资料重点开展:

第一阶段(1季度)

1、制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并进行部署,贯彻落实到各班组,做到职责、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

2、检查各班组20xx年隐患排查整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状况,重点落实各类安全检查职责。XX部主要检查项目如下:起重设备安全检查、防雷/防静电安全检查、高、低压电气安全检查、防火/防爆安全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煤气安全检查、综合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班组安全检查、消防日常安全检查、各类点检/巡检。

隐患排查治理方案3篇活动方案

3、根据XX部方案,发动全体职工,查找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突出做好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和反“三违”措施到位,全面治理事故隐患,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宣传教育。

第二阶段(2、3季度)

1、全面排查治理,深入开展“拉网式”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生产岗位、每一台生产设备和建设工程,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整理,根据整理出的资料,及时开展整理工作。

2、重点检查防高温、防汛、防风雨雷电等异常天气采取了那些安全防范措施,各类设备的防护装置,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检查压力容器等危险性大的设备和危险作业等场所安全状况。

3、认真检查落实各班组的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实用性和应急救援物资的准备状况。

4、针对这一时期可能的高温天气和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进行再检查、再整治、再落实,确保防洪防汛、防高温、防大风、防坍塌、防火等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严防引发事故灾难。

第三阶段(4季度)

1、结合国庆期间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活动,督促各班组深入查找事故隐患,认真抓好整改工作。

2、针对重点部位和区域的突出问题,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节日期间,要合理安排工作,严格落实领导现场带班制度。节日期间要做好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同时加强跟踪检查。

3、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认真整改,妥善解决,针对冬季的气候条件及自动化部工作的特点,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4、指导督促各班组做好冬季安全工作,认真排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等措施,针对冬季生产的特点,加强预防职工在高温作业场所取暖、煤气区域停留等隐患的排查治理。

5、防治年末突击生产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抢工期、抢进度。

6、加大反“三违”查处力度。

7、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措施和要求,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对重大隐患的隐患排查治理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

六、隐患排查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有效的防范重特大事故,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坚持安全作业,消除隐患、杜绝事故,集中精力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检查人员应当按照规范的检查程序实施检查,对检查的结论负责,受检班组务必用心配合检查工作,对带给的受检事实负责。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班组长要亲自抓,简历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班组安全负责人应用心组织和参与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即使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3、落实部门主体职责

安全员要督促和引导XX部按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组织/监督各单位认真、细致、全面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不走过场、不留盲区、不留死角。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整改方案、资金、职责、时限和预案,确保做到“五落实”限期整改到位。对正在整改过程中的隐患,务必加强监控监测,严防发生事故。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要列入计划,落实职责班组和职责人员、完成时间、防范措施、经费保障、防范预案,保证按时完成隐患的及时治理和防范,并加强进行监控和防护。重大事故隐患应在治理前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制定专门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思考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隐患治理措施,并按照国家、省、市隐患治理的有关要求落实整改。

4、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落实

在组织和督促各班组抓好日常排查治理、搞好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针对突出特点,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整改。要加强对重大隐患整改状况的跟踪督办,及时掌握隐患的整改完成状况,实行隐患登记、整改、完成的全过程管理和督办制度,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直至彻底根治。对整改善度缓慢的班组,要进行重点督促检查,督促加大整改力度,确保隐患及时得到消除。对于逾期整改不到位或整改不力的,要坚决予严厉考核,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职责。

5、注重用事故教训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认真总结发生的各类事故教训,认真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认真分析近年来的典型事故案例,掌握事故发生的部位、环节、原因、特点及规律,举一反三,制定并落实措施,预防和杜绝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6、加强信息统计和总结交流

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统计,简历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建立预警系统,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和推荐。要及时对隐患整改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用心推广典型经验,确保XX部的生产安全。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0

为进一步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我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中心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三级社区党组织管理网络,不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凝聚群众,使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服务“神经末梢”更具温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坚持全方位、高标准、多层次,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构建三级党建架构

一级为社区服务中心党委。二级为社区党总支。由经验丰富的居委会负责人担任总支部书记,负责辖区内党建工作,组织实施居民小区文化、体育、休闲、志愿等活动。三级为小区(网格)党支部。原则上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党支部,党员数量少于五人的小区,就近并入其他小区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本小区内热心党的事业,热心居民服务,思想积极上进的同志或优秀的党员网格员担任。

二是完善社区治理组织体系,构建网格化治理新模式

一级是城市社区治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城市社区治理综合协调各项工作、社区活动策划与实施、社区党建统筹与组织。

二级是物业办、网格办、各居委会。物业办主要负责传达、解释有关物业管理、房屋专项维修资金的法规和政策;做好全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网格办负责网格员和楼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居委会主要负责宣传政策法规;办理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务,开展公益事业和文体活动;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区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三级是网格。网格员主要承担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服务、法律法规宣传、民生服务代办等任务,履行信息收集上报、服务管理事项首接初办职责。

四级是微网格(楼长)。楼长主要承担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带头执行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配合开展小区的公益事业和文体活动等;随时了解和掌握本楼居民的基本情况,做到上情传达、下情上报、信息畅通;配合小区搞好防火防盗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协助居委会和网格员做好邻里纠纷、矛盾调解化解等工作。

三是构建多方参与的小区共治机制,强化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

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建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网格员、楼长代表和居民代表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多方参与的联动服务体系。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小区党支部要进一步加大对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和网格员的监督力度,对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要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要建立“交叉任职”新机制,让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并吸纳党员网格员、楼长任职,同向发力解决问题,促进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和网格员更好地履职尽责。

(二)注重强素质、当先锋、做表率,打造富有战斗力的社区服务新群体

一是以“双报到”活动为抓手,推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党员“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到驻地社区党总支、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活动。小区(网格)党支部要组织辖区党员和所有符合志愿服务条件的在本小区居住但组织关系不隶属于本小区的党员,根据个人专长定岗定责,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小区党支部吹哨、党员报道”的管理机制。大力推动以党员先锋队伍为骨干,带动小区热心居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是以“党建带群建”机制为抓手,推动群团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群建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两相宜,同研究、同部署,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积极发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团员青年、妇女居民,在上级团委、妇联等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小区(网格)团支部、妇委会、青工委等组织,鼓励他们在小区(网格)治理过程中发挥青年力量、巾帼力量。

三是以推行“积分制”为抓手,推动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围绕守初心、担使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盯宗旨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小区居民,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塑造成为具有强烈主人翁意识的“大院人”,在各小区组建“上善莱西”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志愿者服务活动日,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监督、文化体育活动、矛盾纠纷调处、小区治安巡逻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探索推行道德积分制,建立由居委会、小区党支部考评,网格员采集,邻里推荐等多种形式赋分的道德积分评价体系,每个居委会设立积分超市,通过财政投入、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道德资金”,以消费打折、满减优惠等形式让志愿者的道德积分兑换“变现”,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实现好人好报、德者有得。

四是以“干部一线办实事”工作机制为抓手,推动机关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实行机关各部门、居委会干部包联小区制度,包联部门和所属居委会各明确一名负责人,公开24小时服务电话,按照首接负责制的原则倾听居民诉求,受理解决社区居民所需、所盼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加强干部“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建设,坚持有解思维解决矛盾、问题和困难,推动机关干部在下沉一线办实事过程中锤炼作风、提高能力、树立形象,让“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误虚功”蔚然成风。建立督查考核制度,每月形成 “事已解决”工作清单,督查室对各部门包联办实事情况进行评估督查,纳入部门和个人年终考核,以督查考核压实工作责任,推动机关干部深度参与社区治理。

(三)着眼提品质、强服务、增活力,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城市社区服务品牌

一是打造区域化特色服务品牌。要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城市管理新要求、居民需求新变化,以“幸福龙水” 服务品牌为统领,按照“一社区一特色一品牌”的思路,突出特色鲜明、区域领先、成效显著、居民满意的要求,开展特色服务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充分体现居民服务需求,展现社区服务优势特色,具有较强的示范、导向和推广作用的社区服务项目。

二是打造“红色物业”服务品牌。按照党建引领、民生导向、共建共治和依法依规的原则,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打造更加熟悉居民情况,服务更加精准,与居民联系更加紧密的优质物业企业。

在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实现有3名以上党员的物业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党员加入小区(网格)党支部。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识别物业优秀分子,及时吸收进党组织,对表现优秀的物业企业予以政策倾斜,提供发展党员专项指标。

三是打造“携手圆梦”行动服务品牌。充分调动各小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专业优势发挥特有的作用,充分凝聚力量,建立一对一帮扶包联弱势群体工作机制。通过“两代表一委员”带头上门走访慰问、张贴征集公告、设立征集信箱等方式,在小区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及病残人家庭等弱势群体中广泛征集居民诉求,“两代表一委员”根据特长和能力,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包联帮扶,开展“圆梦”行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着力强队伍、建阵地、重投入,夯实城市社区管理基层基础

一是配强两支队伍。

1、网格员。提升网格员待遇,全职聘用,在做好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安排的日常工作的同时,承担居委会安排的相关工作。统一两类人员(原计生协管员、网格员)待遇标准,特别优秀的可再提高待遇,视情参与居委会日常工作。

2、楼长。按照个人自荐、居民推选、网格员推荐、居委会审查、社区服务中心党委审批、楼栋公示的程序,每50-100户配备一名楼长的标准,招募一批政治可靠、遵纪守法、熟悉民情、热心公益、办事公道、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社区楼长。通过推行“楼长”制,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为社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建好两处场所。

1、小区党支部办公场所。要在本小区内建设党支部活动服务阵地,按照“精简节约、规模适中、功能完善、科学实用”的原则,采取共用社区用房和物业办公场所或租用专门场所等方式配好党支部办公场所。

2、网格员工作站。每个居委会建设一处网格员工作站,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制度等要求,配齐相关设施,作为网格员办公的固定场所和楼长报到的临时场所,成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

三是落实两项经费保障。

1、落实居委会活动经费。由中心财政为居委会每月拨付一定的办公经费,用于日常办公、硬件设施维护和各种活动的开展等。

2、落实小区党支部运转经费。通过党费列支和社会募捐等方式,筹措资金,为小区网格党支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实现支部工作正常运转。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各居委会、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建设贯穿社区治理、保障社区治理、引领社区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带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

(二)加大探索实践,创新推动工作。分管班子成员要统筹规划、合理实施,指导各居委会和相关部门做好党组织组建、社区服务群体和品牌打造、站室和队伍建设等工作,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摆脱固有模式和经验,开拓思维方式,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注重宣传总结,务求工作实效。要及时总结提炼关于工作中创新的经验做法,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我中心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浓厚氛围,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工作部署,按照《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昆发〔20xx〕14号)要求,在全市开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创建工作,培育和打造100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详见附件1)。通过试点建设引领,着力提升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严格考评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制定《昆明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考评体系(试行)》(详见附件2),作为全面扎实有效推进昆明市创新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设计。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可参照考评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三、工作步骤

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培育和打造100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阶段,从20xx年9月至20xx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和打造35个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详见附件1);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创建时间和任务将根据第一阶段创建工作情况适时提出。为稳步推进第一阶段的创建工作,需着力抓好以下工作环节。

1.宣传启动(20xx年9月)。市委、市政府动员部署全市社区治理创新试点相关工作,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要根据任务分工,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要按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创建任务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向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推荐和申报试点社区。

2.试点创建(20xx年10月—20xx年9月)。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部署要求,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专项督查、定期不定期调研等形式,对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推动试点创建工作。

3.评估验收(20xx年10月—11月)。在社区自查,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初评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估、居民测评等方式,对第一批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进行评估验收。

4.总结命名(20xx年12月)。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工作总结会,推出一批成果能推广,经验可复制的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市城乡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及时研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创建工作做好政策研究、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要切实履行创建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的责任主体,及时动员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推进力度,形成创建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的工作合力。各责任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责任意识,搞好协作配合,明确一位分管负责人和一位联络员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建设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试点创建工作要结合社区基础条件、居民状况,突出昆明特色,注重品牌导向,按照问题导向,缺什么补什么,补齐社区治理的短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强调经验可复制、成果能推广,不搞资金和项目的简单堆积,不搞脱离群众的形象工程,重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和谐社区。

(三)强化资金保障,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和市级各部门要鼓励和尊重地方首创精神,注重培育典型,力争打造和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和先进典型。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经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发挥财政资金对城乡社区治理的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

(四)强化督查考核,形成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采取专项督查、定期不定期调研等形式,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开展。在试点创建的具体工作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勇于改革创新,对社区治理创新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结合昆明实际,制定出台一批符合昆明实际的政策措施,推出一批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民生工程项目,形成社区治理常态化的工作体系,力争通过3年的试点创建工作,形成具有云南元素、昆明特点,可以全面推广的经验和完善的社区治理运行模式及制度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2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消防安全有关工作的通知》(苏政传发[20xx]44号)的精神,根据公安部《全国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方案》(公通字[20xx]62号)的要求,深入推进构筑全市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根据上级有关要示,市政府决定从20xx年3月1日至12月底,在全市集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透过大排查、大整治,摸清火灾隐患底数,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推动整改消除火灾隐患,有效改善消防安全环境;透过大宣传、大培训,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理念,实现“人人会查改火灾隐患、人人会扑救初起火灾、人人会疏散逃生”。透过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活动,切实提高社会火灾防控潜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全力维护全市消防安全形势稳定。

各镇、各有关部门针对辖区区域性行业性火灾隐患进行排查整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责制的落实,加强部门之间联合整治的合力,抓好消防行政审批源头管理,加大区域性行业性火灾隐患整改力度。今年,全市要以工业企业消防安全整治为重点,对于已建成的建筑依法办理消防手续,对于新建的建筑,加强源头控制,提前做好消防设计审批,同时加强企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切实提高消防安全职责意识。

二、集中开展大排查

(一)工作任务

结合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潜力”达标验收工作,20xx年3月31日前,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逐一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对所有在建工程施工工地个性是节能综合改造工程施工现场要全面检查一遍,重点检查施工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职责、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状况;对所有高层居住建筑要全面检查一遍,重点检查物业管理单位落实防火检查巡查制度状况,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及完整好用状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状况,组织员工和居民开展疏散逃生演练的状况。5月1日前,完成高层建筑的排查工作;针对建设工地年后紧密开工的状况,要开展建设工地集中检查行动;高温季节期间,要加大对易燃易爆单位的检查力度。年底前,对所有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全部检查一遍,重点检查单位消防安全职责落实状况、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完好有效状况、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及应急处置程序掌握状况。

(二)工作措施

1.督促单位自查自改。各镇、各有关部门部门要组织召开辖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职责人和管理人会议,迅速部署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并将自查自改状况上报消防大队。

2.落实消防监督检查职责。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联合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要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单位的管理,严格对辖区小单位、小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逐一排查。对排查的单位和场所,要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如实记载检查人员的姓名、检查时间、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等,存档备查。

3.发动群众参与。各镇要广泛发动街道、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用心参与火灾隐患排查工作,鼓励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构成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地扩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的覆盖面。

三、集中开展大整治

(一)工作任务

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各职能部门要依法查处,填写下发法律文书,坚决依法督促整改。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挂牌督办,限期消除。

(二)工作措施

要用足用好执法手段,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始终持续围剿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

1.建设工程未经依法消防设计审核、审核不合格的,或者经消防设计备案抽查不合格,不停止施工的,要依法责令停止施工。

2.建设工程未经依法消防验收、验收不合格的,或者经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停产停业。

3.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拒不改正的,要依法强制执行。

4.对投入使用的建筑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工程不贴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要督促停工整改。

5.对建筑消防设施损坏、不能正常运行、擅自关停,或者消防控制室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不会操作设施设备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6.对违反规定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对指使或者强令他人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情节较重的,要对直接职责人和有关负责人依法拘留。

7.对存在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要依法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四、集中开展大宣传

(一)工作任务

牢固树立“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理念,20xx年3月31日前,各镇、各部门要以学校、社区、家庭、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检查、消除身边火灾隐患,开展逃生自救演练”为主要资料的群众性消防宣传教育活动;20xx年,要在全市全面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广泛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和各种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工作措施

1.全面启动“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要按照公安部“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大纲,因地制宜,周密策划,精心组织,确保每个系统、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按计划和大纲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2.全力实施“家庭消防安全计划”。开展“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系列活动,确保每个中小学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开展一次火场逃生疏散演练,每个学生制定一份家庭火灾逃生预案,并组织家庭成员进行演练;在互联网上发布“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组织开展网上全民消防安全隐患自查活动;广泛开展“聘任社区消防宣传员”活动。20xx年3月31日以前,每个社区的每栋住宅至少要聘请一名宣传员,落实职责,强化社区消防宣传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楼内和小区内的火灾隐患。

3.强化媒体宣传工作。要利用各级主流媒体,以字幕提示、公益广告、新闻采访、专题报道等形式开展宣传,尤其是元旦、春节前后,要集中宣传冬季防火常识、春运消防安全常识、烟花爆竹安全燃放知识、逃生自救常识等;协调各地主流媒体开设专栏、专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常识科普宣传;加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黄金时段的消防宣传工作;增加楼宇视频、街头电子显示屏、手机电视等消防常识宣传的频次,扩大受众面。

4.强化社会化宣传活动。要继续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加大家庭安全用火用电和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广泛组织社区居民、单位职工参观、体验;要利用消防宣传车、文艺演出、逃生疏散演练等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每个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车站、机场、码头和高层住宅,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火栓、灭火器的位置要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和使用方法的提示。

五、集中开展大培训

(一)工作任务

综合运用政府、单位、网络和社会培训力量,制定并实施“社会消防培训大纲”,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分阶段、有重点的社会消防培训教育,全面提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等消防安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单位消防安全职责人、管理人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单位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和领导潜力。

(二)工作措施

1.强化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培训。20xx年3月31日前,公安消防部门对辖区内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进行一次岗位专业潜力培训,重点是熟悉和操作消防设施,提高应急处置潜力;20xx年底前,要保证50%以上的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强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20xx年3月31日前,公安消防部门组织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体员工开展以“四个潜力”为重点资料的消防安全培训,督促指导单位组织一次消防逃生演练;20xx年底前,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职责人、管理人开展“消防安全明白人”培训,提高自主消防管理的潜力;组织各地保安培训机构对保安员进行全员消防技能培训,重点提高火灾防范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潜力。

3.强化特种作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20xx年3月31日前,各部门要对电工、电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20xx年底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相关职业的教育、培训和技能鉴定资料。

4.推进领导干部消防培训。20xx年底前,市委党校将社会消防管理纳入对政府领导同志和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培训资料。

5.全面开展农村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消防安全培训。20xx年底前,按照分两年对全市负责消防管理的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轮训的目标要求,由公安机关分批组织对负责消防管理的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进行全面轮训。

6.强化消防监督业务培训。20xx年6月30日前,公安机关分级分批对所有消防监督人员进行为期15天的消防监督业务技能培训;20xx年10月31日前,公安机关分级分批对公安派出所消防民警开展一次系统的消防监督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管理潜力和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要求,迅速动员部署,将任务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构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细化方案。要认真分析研判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本地的工作重点和针对性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

(三)狠抓督导,落实职责。各地要采取跟踪督办、分片包干等形式,加强督导检查和帮扶指导,对典型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推广,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四)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各地既要着眼当前,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立足长远,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注意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制定“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健全本地消防安全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13

为提升我市社区治理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池办发〔20xx〕16号)要求,扎实推进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池州市社区治理任务清单》落地落实,结合工作安排,20xx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活动,推动各地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场景,鼓励城乡社区在培育主体、营造场景、创新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推进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社区服务多样化、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管理精细化、协商共治常态化的城乡社区治理样板,为全市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二、创建标准

各试点社区要积极探索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推动社区治理创特色、树品牌、显活力,总结社区治理创新经验,打造社区治理特色品牌。

(一)党建引领成效突出。社区党组织健全,有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机构完善,依法自治;“两委”干部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优良,工作尽责。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主动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作用,引导组织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服务。

(二)社区设施配套齐全。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配备到位,建有多功能、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布局合理、有效使用,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

(三)社区服务供给充分。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开展便民利民、特色明显、种类多样的社区服务,满足群众需求。大力开展志愿服务,不断优化物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社区社区组织,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不低于5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不低于10个。

(四)社区协商逐步推广。常态化开展协商工作,社区协商效果明显,居民参与度高。优化社区工作协商机制,明确议事协商议题和主体,创新社区协商形式,运用议事协商成果,将协商事项纳入村(居)“两委”工作程序,支持和保障社区议事协商工作。

(五)村务公开规范有序。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做到“六规范一满意”即内容规范、时间规范、程序规范、形式规范、阵地规范、管理规范、群众满意,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六)网格管理科学精细。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网格划分科学合理,实行“多网合一”;建立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完善招录、退出、考核管理;完善网格工作机制,精准掌握居民需求和社区各类基层信息,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七)人居环境优美宜居。社区内净化、绿化、美化,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路、街、巷等公共场所管理井然有序,居民出行无障碍。将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优化社区人居环境。

(八)多元共治作用明显。有序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经常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等普法活动,社区居民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备案机制,有效发挥村规民约等自治制度作用,创新探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制等制度落实。

(九)平安建设扎实有效。社区治安良好,突发性治安事件得到及时处置,无重大治安问题、刑事案件和火灾隐患。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城乡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作用有效发挥,民事纠纷能够及时化解在基层。

三、实施步骤

(一)培育申报(20xx年6月)。各地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工作。各地要推荐工作有亮点、治理有创新的社区,经街道(乡镇)审核后,报所在地民政部门进行初评。各县区根据初评结果,择优推荐上报市民政局(推荐数目不得超过5个),申报以电子版+纸质版材料的形式于7月10日前报送。

(二)全面评估(20xx年9月)。根据各地推荐结果,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初审,综合确定初步入选社区,后成立评估组进行现场评估,确定候选社区。

(三)评比验收(20xx年10月)。组织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评比,各候选社区制作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创建工作PPT或微视频参与评比,根据评比结果确定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单位,并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四)总结宣传(20xx年12月)。各地要指导各县区试点单位总结社区创新治理经验,推动试点经验推广复制。各县区对本地区试点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进行评估总结,形成试点工作总结报告报送市民政局,市局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进一步宣传推广。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要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创建工作,以此为抓手,着力提升本地基层社区治理水平。本次创新试点工作将纳入20xx综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动试点工作落实,充分体现本地区特色和水平。

(二)强化组织实施。各地要切实履行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创建的主体责任,及时动员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乡镇(街道)层面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科学指导,加大保障力度,稳妥有序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三)落实分类指导。要根据城乡社区特点分类指导,在城市社区,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精细网格管理、智慧社区建设、多元共治共建等;在农村社区结合“池州名村”培育工作,重点突出创新基层协商、三治融合机制、村规民约积分制等,不断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主题和特色,确保硬件上有改观,软件上有提升,服务上有亮点,场景上有呈现。

2.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篇二

社会治理, 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 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 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其目标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行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要。而我国的社会治理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我国政府正处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过渡时期, 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处于摸索阶段;其次社会组织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 而人的许多需求只能依赖于正式组织机构来提供, 但我国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权”与“责”是不明确的, 难以肩负社会治理的重任。其次公民的社会治理主体意识缺乏, 公民个体实际上处于原子化状态, 难以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我国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 实现社会内在自治系统和政府主体的社会管理统合到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去, 必须探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 而从历史文化精神角度探究文化信息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尝试。

2历史文化与社会治理

人类生活的基础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形式和习惯出现, 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治理就是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性, 有效发挥“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深层次上是一个文化观念问题。首先, 文化存在于社会之中, 社会的存在离不开文化, 社会治理所调控或服务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生活包含着风俗、习惯及伦理等文化内容, 一旦离开文化, 社会治理也就无从谈起。其次, 任何社会治理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 文化实现和促进了社会成员之间沟通、理解、凝聚, 体现着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因此, 离开文化的功用社会善治难于实现。最后, 社会治理培育出的制度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 影响着文化的生存状态。所以, 社会越发展, 文化与社会治理之间相互影响、渗透与补充的程度就会越深。因此, 文化元素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的重要方面。

3唐山历史文化精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

首先, 融入人文关怀的社会治理

“人文关怀”对于唐山这个城市而言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唐山是个震后重生的城市, 唐山人有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感恩、博爱、开放、超越是唐山的人文精神。强调人文关怀, 即对公民尤其是需要帮助的群体的生命存在、发展状态、主体地位及价值理想的人文关怀, 有利于弘扬唐山人文精神, 维持守望相助的人际关系, 会形成唐山人共同的价值取向, 从而促进社会公民自治系统的形成。唐山市利用网络、影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开展人文关怀活动, 既给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参与社会治理机会, 无形中培养了公民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意识;又惩恶扬善, 引领社会风气, 引导市民树立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 夯实基层治理的目标认同基础。比如唐山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五十分栏目举办的“圆梦”、“温暖十二月”等活动对鼓励、扶持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基层公益文化, 催生基层的自发文化力量, 调动了公民、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融入企业文化的社会治理

唐山市一个重工业为基础的城市, 煤炭、钢铁等能源类企业发达, 像开滦、唐钢、冀东石油等企业有着古老的发展史, 因而企业文化是唐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历史文化精神促进社会治理, 是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治理必要而且可行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 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 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不仅是“理性的经济人”, 更应是“社会公民”, 在履行经济责任的同时, 理应承担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公益责任, 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已然成为了现代社会治理主体的角色。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行为会对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完善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责任”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社会治理的作用结合点。融入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 会对员工进行教育, 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感;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 也会将企业公民的核心价值观灌输给员工, 不断对其进行教育和培训, 使所有员工发自内心地接受和热爱企业公民的活动, 相同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经历使得企业员工或公民之间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信仰和共同风俗习惯, 并最终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共同体精神。企业的这种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所辖社区也就发挥了社会治理功能, 实际上企业也发挥了这种治理功能, 只不过呈现在企业社区系统里的一种企业职能。明确企业的社会治理利益主体角色, 从法律上规定企业社会治理的“权”与“责”, 会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发挥出社会治理的功能。

最后, 融入民俗文化的社会治理

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尊重地方民众的文化取向、重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历经了几千年之久, 它产生于民间, 是老百姓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仍是百姓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于过去, 发展到现在, 还将延伸到未来, 它不仅渗透到了百姓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而且会随时随地影响着百姓的心理和行为。基于此, 基层社会治理既然要体现以人为本, 就应该关注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具有的娱乐、沟通、教化、传承和凝聚等功能, 它维系与调控着基层社会的秩序, 赋予了基层社会生活更多的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社会互助的治理难题。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打破了人们传统观念的整体性而呈现碎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聚力作用有弱化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因此, 基层社会治理要取得更好成效, 就要重构民俗文化,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新民俗文化。唐山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民间艺术丰富, 其中评剧、皮影、乐亭大鼓是唐山民俗文化的精华, 被誉为“冀东三枝花”, 享誉海内外。在革命战争期间, 这些民俗文化以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展现了冀东人民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气魄, 还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热衷大大降低情况下, 发挥民俗文化的聚力作用, 就必须赋予传统民俗文化以时代特色, 从而构建以民俗文化为基础的基层百姓自治系统, 实现现代化的基层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1]谢新松.文化的社会治理刍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3) .

3.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篇三

关键词:社区治理;基层;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着具体的社会问题以及民众的现实需求,具有贴近民生的特点。基层社会治理即政府通过与民众、社会其他组织的互动合作,通过整合政治、经济、教育、司法等社会资源,不断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共同实现基层社会问题的协同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在社区,难点也在社区。如何在当前形势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中,正确处理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社区层面搭建不同利益群体共同参与的平台,构建起社区自治、居民共同参与、不同群体深度融合的局面,最终实现基层善治,这是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关键性命题。

1 宿豫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探索

宿豫区就创新基层治理进行积极探索,通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改进社区治理方式、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升社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宿豫特色、实用有效的服务新模式,被省民政厅确定为首批“全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1.1 以强化服务为宗旨,推动政府职能大转变

近年来,宿豫区政府采购紧贴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积极拓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服务类采购项目交易额逐年递增,呈快速发展态势。在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宿豫区出台《区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明确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购买主体、购买范围、供应方条件及资金安排、支付等内容,规定了各部门、单位的相关职责,落实了办法落实的组织保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依据。2014年宿豫区政府完成采购项目445个,交易预算金额8460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406万元。2015年,宿豫区政府完成采购交易项目518个,预算金额1098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9573万元,基本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明显拓展、项目明显增加、金额明显增长”的目标。

1.2 以责任落实为手段 促进社会治理可持续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宿豫区强化书记引领,建立“责任清单”,细化明确为18项考核具体内容,全程跟踪问效,做到工作推进责任化、项目化。并在党员群众中聘请了1000余名民情监督员,通过QQ传图飞检、随机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群众、电话回访等方式跟踪督查,及时通报并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围绕工作“责任清单”、“书记解难题项目”落实情况,开展年度考核和书记抓基层党建“双述双评”活动,形成“履职成绩单”,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同时存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开展组织部长约谈活动,及时反馈成绩单,对抓基层党建工作不力、工作实绩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视情况予以重点管理,并对党组织书记予以问责。

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宿豫区在村(社区)全面推行“一站式”、“代办式”、“网格式”、“陪伴式”、“急难愁帮办式”等“五式”服务工作法,依据村居阵地建设“一村一品一店”,推行“支部+电商”党建富民模式,规定每月5日作为村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务”公开日,将每月20日作为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召开“四务”公开民主质询会,现场接受监督评议。2015年,在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上共投入1700余万元,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9个,改造村便民服务厅12个。同时还成立了民意访评中心,对辖区内71个区直部门、11个乡镇、290个基层站所和138个行政村居(社区)进行全面督查,进行社会满意度访评,如果群众对政府部门不满意,民意访评中心会督促其整改,对于二次回访不满意的,民意访评中心就会将问题提交区纠风办,直接查处问责责任人。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人被处分。回访工作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督作用,明显推动了行政效能的提高,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2 宿豫基层社会治理亟待突破的问题

2.1 社工理念转变较慢

社会治理强调的是“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更加倡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受到“包揽式”的思维惯式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习惯于上传下达负责落实上级的工作,更多体现是自上而下的控制、计划、协调等管理功能。然而,随着社区需求不断增加和变化,单靠社区工作人员已经难以协调解决所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鼓励社区居民自治,引导发挥社会组织功能,整合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齐抓共管,协同治理。

2.2 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难

一方面是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个别干部做事靠“人情”,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个别社区对法制建设不够重视,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居民法律意识、民主意识薄弱,导致决策往往是少数干部说了算,再加上存在“打官司难”、“执行难”、“维权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法治建设困难重重。个别地方村委会存在自治无序化的现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与管理进程相对滞后,“一事一议”制度的议事范围有限,“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民主监督落实不到位。

参考文献:

[1]戴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8).

[2]范子娜.引导型政府视角下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3).

4.有关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汇报 篇四

第 1 篇: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表态发言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天元街道表态发言。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天元街道位于县城所在地,责无旁贷,主要抓好三个方面:

一、严格管理,夯实责任。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街道平安建设总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健全组织,对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协调、督导,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明确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制,积极协调各有关单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突出重点,增强实效。一是强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一室四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的作用,协调、落实信息流转、交办、督办,促进社会治理更精细、社会环境更平安。二是创新村社治保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防群治作用,按照规模,每村社抽调 2-4 名优秀村

(居)民,成立村

(社)治保会,强化信息的收集、矛盾纠纷的化解、重点人员的管控等。二是完善网格建设。健全完善全科网格建设,对原先***个网格调整优化为***个,由

村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统一发放新“平安通”手机,运行“E 监管、流管通、平安通、平安检查 APP”四个软件,实现多功能全网覆盖,提升应知应会知晓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三、狠抓落实,确保稳定。一是强化矛盾排查化解。定期召开会议,做到半月一分析,每月一汇总,季度一通报;坚持常规排查、专项排查和重点时段集中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强化公共安全管理。突出私营城等重点、难点区域,加强巡查力度,抓好治安、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逐步推进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模式,做到排查到位、整改到位;同时,重点掌握吸毒、矫正、邪教、重性精神病人等重点稳控对象。三是强化交通文明和安全防控管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村社区开展各类教育示范活动,提高文明交通意识,营造文明交通氛围;按照预防为主、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检查督促企事业内部安全防控网建设,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安全稳定。

总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按照*县长的工作部署和*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实际,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升社会服务效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谢谢!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 2 篇:创新社会治理

如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一、什么是社会治理

在十八届*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小标题下,用了***字左右的一段话,阐述了一个新的执政理念——社会治理。此前,经常使用的一个类似概念是“社会管理”。新的“社会治理”

概念的提出,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社会管理?什么是社会治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是什么关系,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在十八届*中全会的决定中,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

“”即“治理”的概念,在 20 世纪后半期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风行而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青睐。上个世纪 90 年代,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界定是:“个人和各种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并列出了“治理”概念的四个特征:其一,治理不是一套规章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其二,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其三,治理同时涉及公、私部门。其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但确实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段对“治理”特点的表述中,可以概括提炼出四个关键词,即“过程”、“调和”、“多元”和“互动”。

按对“治理”的理解来看“社会治理”,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界定:在社会领域中,从个人到公共或私人机构等各种多元主体,对与其利益攸关的社会事务,通过互动和协调而采取一致行动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要。

参照以上提出的“治理”的四大特征,对比“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这两个概念,也可以概括出“社会治理”的四大特征:

社会治理必须强调“过程”。在这里,“过程”的涵义是:社会治理的动态性、发展性和延续性——社会治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既不能靠制定一套“一刀切”的规章条例,试图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以不变应万变;同时也不能靠一场“运动式”的大轰大嗡,试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而这两者,恰恰是以往“社会管理”的最显著的特点。

社会治理必须倡导“调和”。社会本身是一个有自组织能力的有机体,通常

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中。所以,不能试图用某种强力乃至蛮力去“支配”社会。而是要让社会本身发挥其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乃至自我纠错、自我修复的功能。所以,社会治理需要高超的“治理艺术”,在收放张弛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而以往的社会管理的缺陷,恰恰是过于迷信强制力量。

社会治理必须兼顾“多元”。社会是由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构成的,不同的阶层和群体的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政治诉求都是不一致的。因此,社会治理必须非常重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论多数少数,不论强势弱势,不论公立民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而以往的社会管理常常错把高高在上的施恩赐惠当成了最高境界,而且极具“社会排斥”的色彩。

社会治理必须注重“互动”。要引导全社会达成利益共识,尤其是针对长期目标的利益共识,就要建立一个适合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框架和社会机制。使多元主体都能够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然后在沟通交流、相互妥协、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社会共识。在行动上,也应该是互动型的,上下配合,同心同德。而以往的社会管理常常是“一言堂”,急功近利,短视而只顾眼前利益。综上所述,以往的社会管理已经暴露出很多的认识误区和制度缺陷,诸如一刀切、运动式、压制型、堙堵式、恩赐性、排斥性、一言堂、功利心&bd&bd 不一而足。这恐怕就是十八届*中全会要用一个新的概念,其实也是一种新的理念——社会治理来取代以往长期使用的社会管理一词的根本原因。

具体而言,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就是要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和调和——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起各社会阶层、各社会群体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

二、为什么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

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治理体制占有重要位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就必须重视社会治理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实现社会治理的“五个转变”。

实现社会治理思维视角从“国内”到“全球”的转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把社会治理当成纯粹的国内事务,没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考社会治理问题。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社会治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合作的日益频繁,加剧了各国的文化冲突,极大改变了政府社会治理的环境;大规模的人员、资源、信息、资本快速跨国流动,加速了风险传播,放大了危机影响,增加了社会治理难度;民主行政、责任行政、服务行政、回应行政等理念深入人心,冲击着政府社会治理的传统观念,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形成挑战。在这一潮流下,任何一国的社会治理都不可能孤立进行,“全球治理”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冲击。这就要求社会治理体系从一个封闭式的治理结构转向开放式的治理结构,并从“全球”的角度来考虑社会治理问题。经济全球化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另一方面,在树立“全球”思维的同时,还要主动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国内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意识形态管理,深化公民国家意识、社会整体意识,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形成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文化传播多位一体的安全防范布局;在国际上,要进一步加大中国现代社会治理理念的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形象,在涉及国内社会治理的问题上坚持原则,坚决杜绝任何外

来势力干涉,依据本国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实现社会治理主导理念从“利益”到“价值”的转变。社会治理的政治性、公共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与单纯的经济管理活动追求个人利益、部门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我国过去 30 多来年的公共管理,是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公共管理,实施的是“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实施社会管理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在利益导向的社会治理理念下,社会风险不断增加,社会矛盾不断累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失灵状况。在此背景下,建立实现多元价值追求的复合治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和治理实践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成为应然选择,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善治”的社会治理目标。

实现社会治理功能定位从“维稳”到“维权”的转变。“维稳”与“维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维权”是“维稳”的基础,“维稳”的实质是“维权”。由于特殊的国情,实践中,我国社会治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单纯地强调“社会的稳定性”指标,忽视了“社会的公正性”“社会的参与性”等维度,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有效维护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秩序和稳定局面,但也不利于社会活力的释放,导致了影响社会和谐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前,必须顺应公民权利意识大大提高的现实情况,公平保护公民利益,坚持依法治理和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真正防止因为“维权”而产生的“维稳”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社会治理主体构成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社

会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大政府”架构在一定阶段产生过一定积极效应。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政府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整体发展。现实中,政府负责等同于政府包揽,从观念到制度都排斥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其结果一方面导致社会自治发展缓慢,公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导致了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实际上,社会治理除了国家和政府之外还应强调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体等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类型的主体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擅长,因此需要主体的多元化。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前提下,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差异化的社会公共服务,实现从政府单一主体的单向度管理,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

实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从“刚性”到“柔性”的转变。社会治理既可以凭借法律约束、纪律监视、强迫控制等刚性手段,也可以依靠组织、协调、激励、感召、启发、诱导、协商等柔性方法。长期以来,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时,往往习惯于行政处罚等刚性措施,而对于柔性方法则较少采用和考虑。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柔性治理思维,变硬约束为软引导,变强制服从为服务感化,变堵截民情为疏解民心,变应急管理为预防治理,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合理引导社会舆论,适时干预社会情绪,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

三、如何创新社会治理

十八大提出,为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做到: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

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第 3 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关于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调研

长宁区政协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以下简称中央)精神,对接中共上海市委(以下简称市委)今年 1 号课题,根据中共长宁区委(以下简称区委)的统一部署,中共长宁区政协党组牵头组织了&sb 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增强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的调研。在陈建兴同志的带领下,区政协充分运用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人才荟萃的智库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中央和本市关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系列要求,认真听取市区有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有关领导的意见,从长宁的实践探索出发,在总结回顾基础上,对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开展协商建言,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对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促进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纳入今年的领军人才推荐表彰工作和区政协委员调整工作,并对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社会组织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成效逐步显现

1、依据《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精神,本次调研涉及的社会组织范围,主要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组织)、还包括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社区群众活动团队以及各类群众自组织等。近年来,尤其是 20**年上海世博会以后,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sb大协同‛,取得积极进展。

(一)社会组织已成为提供社区服务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按照市和区里的有关要求,社会组织形式已初步覆盖实施主体。据区社建办的调研统计,长宁街镇综合类、专业类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构中,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俱乐部、居家养老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服务社、司法社工站、综合协管服务社等,均为民非组织或社工机构。在满足多样化社区服务领域,初步形成了传统人民团体&sb 阵地‛ 组织(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已是民非组织)、区关心下一代协会、区老年协会、草根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协同格局,以&sb民生‛ 实事、&sb 公益‛ 活动等为载体,在社区各类困难人群帮扶、慈善超市、外来人口子女关爱等服务事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各街镇建立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已逐步成为引入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运作的公共平台。特别是,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和街镇分会,坚持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动员区域内 1800 余家单位、组建四个义工大队,持续开展&sb 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帮助救助困难群众约 17***人、12***户。

(二)助老等领域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已具有良好基础。

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已处于较高水平,长宁率先在全市提出了&sb 幸福养老‛指标体系。面对养老事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引入社会力量上,全区上下已形成很高共识。一方面,长宁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各种助老公益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政策托底养老服务,并鼓励他们拓展非政策托定的养老服务,如今年建成的区&sb 乐活 e平台‛ 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助老呼叫中心服务,部分街镇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与体制内机构开展良

性竞争。又如,在全区养老机构37家中,公办8家、床位653张,公办民营4家、床位 1013 张,社会办 25 家、床位 3605 张。再如,鼓励运用社会资源开办老年护理院,全区 1189 张老年护理床位中,公立医院和民办医疗机构提供数分别为 780张、409 张,后者占到**.*%。与此同时,在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社会组织正在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三)在社区和谐稳定工作中社会组织已成为重要力量。依据全市的统一部署,长宁在推进禁毒社工、社区矫正社工、青少年事务社工三支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积极拓展,形成了许多自身特色。如,20**年,长宁在&sb 禁毒妈妈义工队‛ 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了民非组织&sb 禁毒妈妈工作室‛,开展禁毒宣传、社区戒毒康复治疗和科研以及禁毒志愿者交流

等活动,累计帮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人次,其中***人成功戒毒。又如,针对重性精神病人弱监管问题,20**年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精神卫生专业社工队伍,将重性精神病人纳入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服务之中。目前,社工队伍已成为特殊人群和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的基本力量,相关社会组织则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与此同时,围绕化解阶段性突出矛盾,街镇党员志愿工作室、妇联的&sb开心家园‛ 等与区相关调处机构协作,共同参与信访、维权等各类矛盾化解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如,20**年成立的民非组织&sb 区医患矛盾调处中心‛,初步形成卫生、公安、法院和保险&sb 五位一体‛ 医调工作机制,已受理医患纠纷 413 件,化解 353 件,化解率**.*%。

(四)宜居宜商环境建设中的社会协同效应已十分明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长宁形成虹储自治家园、葫芦缘议家社等一批小区自治家园,探索了不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sb 家门口‛ 工程建设等的会商机制。如,在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站(民警)&sb 四位一体‛ 机制日臻完善。

位于周家桥街道的&sb 虹桥新城‛,是建于 20**年的商品房小区,20**年*月在居委会党总支牵头组织下,指导业委会完成改选,通过&sb 四位一体‛ 机制的协同,业委会动员小区 1***户居民形成共识,将损毁严重、布局残缺的摄像头、电子围栏、IC 门禁卡全部改建完毕,一改小区治安、卫生、停车环境杂乱的局面,得到小区居民的好评和信任。另一方面,以持续推动凝聚力工程为抓手,形成&sb 党建联线、行政联手、社会联动‛ 的工作机制,针对楼宇员工阶段性突出需求,注重运用社会和市场力量,不断深化&sb 六个便利行动‛,逐步扩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的互动联动,至目前,经常性服务项目已覆盖 57 幢重点商务楼宇、占比**%,比较有效的帮助解决了白领午餐、交友、劳动争议等主要诉求。

二、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措施有力有效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长宁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抓住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契机,发挥&sb 凝聚力工程‛ 建设的党建优势,在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一)将社会组织建设列入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2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长宁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若干意见》(长委[20**]89 号)。文件明确,要构建服务完善、社会稳定、管理有序、文明和谐、宜商宜居、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文件提出,&sb 以凝聚力工程学会为平台,推动党组织、政府、社会和企业互促共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扩大群众民主参与‛,&sb 努力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20**年,区委办印发关于转发《区民政局、区社建办关于长宁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长委办[20**]32 号),要求贯彻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19 号)精神,落实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要求,明确了&sb 十*五‛ 期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

标任务和六类建设重点。20**年,区委下发关于《加持和发展&sb 凝聚力工程‛ 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委发[20**]6 号),要求&sb 更加注重凝聚社会‛,&sb 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转变政府职能‛,&sb 善于领导社会建设、协调多元利益,培育社会主体、提升社会协同、增强社会融合‛。20**年,区委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要求,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sb 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拓宽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标准等,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鼓励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二)着力打造社会组织建设的生态链。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力推进了社会组织建设进程。

一是拓宽孵化和培育的渠道。以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为主体,***个街镇为孵化平台,N 个部门条线为载体,***个居民区为基础,构建了 1+10+N+185 的孵化、培育、引进工作格局。社会组织从1999年时,区内登记的社会组织74家,至今年*月底,已发展为568家、年增长率8%,提前完成每万人8个以上的&sb十*五‛ 规划目标;各类党员志愿者工作室180家,各类群众活动团队1370余个。其中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个,约占区社会组织的**%。

二是重视社会组织建设载体。初步建立区和街镇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框架,推动形成&sb 公益伙伴日‛ 等一批公益品牌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等一批公益组织,指导街镇推动社区、社团、社工&sb 三社‛ 联动。支持发展志愿者协会(网站),至今年*月底,全区注册志愿者人数***万余人,超过全区常住人口的**.*%,为本市中心城区第一。

三是推出政府购买服务政策。20**年,区政府出台《长宁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暂行办法》,今年配套制定了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社区基本公共服

务目录、区政府购买服务目录。自 20**年以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和资金逐年递增,20**年购买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个、金额 2**.*万元。四是促进社会组织的规范性建设。通过自我申报、指导培训、专家评估、等级评定、公示表彰流程,现有10余家社会组织正在进行评审,已有23家分别达到5A、4A级标准(数量位于全市前列),30 家达到 3A 级标准。

(三)坚持党建引领融合发展。一是注重发挥党在社会公共领域的主导作用。通过区&sb 凝聚力工程‛ 学会和分会,通过党组织联动,动员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区域性、社会性、群众性活动。推动商务区(园区)内党建共建,组织物业、街道、商务区(园区)参与区内停车、治安、环境等管理的协商协同。积极培育党员牵头或为骨干的志愿者工作室,目前已有 180 家,其中 19 家已转化为登记的社会组织。二是加强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法,依托社区综合党委、社区党员活动中心、枢纽型社会组织等,掌握情况,推动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融合,社会组织党建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定期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sb 两新‛ 组织党建工作&sb 五星奖‛ 评选,通过加强对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引领,团结凝聚社会组织领头人。三是重视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和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支持发展专业社工队伍。特别是今年,在区委关于社会组织建设调研的推动下,社会组织负责人纳入区领军人才推荐范围,三名社会组织负责人被评为区第三届领军人才和第八轮拔尖人才,其中一名结合区政协委员调整,被协商增补为区政协委员。

三、当前需要进一步需要研究关注的突出问题

综合调研情况,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长宁在推进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成效明显。根据调研中各方形成的共识,对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关注的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体现在三个方

面。

(一)认识上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主动性。相对于全国,上海较早启动社区建设,探索解决了&sb 单位人‛ 转变为&sb 社会人‛ 的阶段性突出问题,研究推动了社区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过程中,长宁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基本形成了城区管理大联动、安全稳定大预防、多方参与大协同格局。但是,随着&sb 社会人‛ 的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多样化需求日益分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条线部门仍然比较擅长以传统的行政指令方式部署相关工作,基层也比较习惯以传统的行政化方式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存在群众受惠感受度没有预期高、工作成果持续长效有困难等现象。总体反映出,对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思想上有认识但不够紧迫,实践上有行动但缺乏经验,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的主动性不强,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心存顾虑,步子谨慎,社会组织发展的空间比较狭小。这固然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因素,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但也必须看到,现阶段多元、多层、多角度的特征,已对传统的行政包揽方式形成新的挑战。

(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势新要求,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相对比较弱。一是体制内培育的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突出。条线在社区布局的民生等工作的实施主体,虽已设计为民非组织,但与其它体制内培育出来的社会组织同样,基本参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如人员财政核定,经费纳入街镇预算管理体系等,客观还只是街镇相关职能科室的行政性延伸。这些组织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十分有效,但很少具备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特征。二是草根类社会组织缺少要素服务平台。从调研情况看,草根类社会组织大多比较弱小,财务管理、承接项目、专业服务、筹资能力等很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很高,而一些已经形成较强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由于显性运作成本比较高,社区往往

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此外,各区以孵化培育为导向的优惠扶持,在积极促进社会组织数量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性社会组织跨区域发展形成壁垒。三是对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途径和形式研究还不深。如,业委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微观基础之一,目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据区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信访矛盾较为集中的前五类中,物业纠纷位列第四,同比上升幅度为五类中最高(**.*%)。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业委会的主体作用和自身规范化建设还需予以更高的重视。又如,在社区的草根类社会组织,不少还只是&sb 拾遗补缺‛的角色;全区经备案的 1360 余支社区群众团队,除群众文体活动外,在发挥群众再组织功能、表达居民诉求、提倡公序良俗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参与和协商的方式。

(三)工作合力和政策引导需进一步加强。一是系统推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强。基于传统和&sb 增量‛ 思维模式,几乎每个部门都有或主管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建设呈现各部门&sb 自行设计、自主推动‛ 的状况,社会组织多样性和工作方式碎片化并存,系统研究、统筹指导不够,由上而下行政推动的&sb 一刀切‛ 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诉求有脱节现象,基层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得不到及时的研究回应。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还需优化。我区政府购买服务起步较早,发展规范,目前已形成向市场购买、向社会组织购买两个口径,初步建立了部门专项经费和相应购买服务项目经费增减挂钩的安排原则,但准入合格性要求和退出界定还需更加科学,购买软件项目需更有力度,引导合理竞争需更加开放,调动基层积极性需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三是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共性的问题上讲,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合理、普惠的财税金融政策不够配套。从区域事权看,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整体性、制度性安排需加强,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激励机制需改进。体制内产生的社会组织,由于政社不分,出于可靠、低费

用等原因,兼职或退休聘用比例较大,缺少职业成长预期,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不相适应。登记制度改革后,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社会组织的有效监管方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就基层社会治理而言,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经验和案例,总结提炼不够,社会影响力不高。

四、有关对策建议

中共十八届*中全会《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sb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总目标,并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四大要求,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在长宁良好工作基础上,依据调研中的共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建议。

(一)进一步充分认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深刻认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基层社会治理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社会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深刻认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坚持基层社会治理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开创文明城区建设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切实增强改革意识。要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总目标的高度,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出发,按照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总要求,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不适应情况,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本区基层社会治理的自身实际,着力深化改革,加强整体推动,注重需求导向,促进开放竞争,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依法监管,努力发展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强专业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占领社会建设的主阵地。三是切实增强探寻规律的自觉性。认真研究&sb 治理‛ 的深刻内涵,着眼于诉求多元化、需求化特征,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发展一元引导多元协同的途径、形式和规律,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社会组织回归&sb 非政府性‛、&sb 非营利性‛基本属性的指导,善于突破思想上樊篱,逐步厘清“公益”和“免费”&sb 养人养事”和合理成本、职业性就业和&sb 志愿行为‛、政府托底和多元提供、“政府购买”和“社会筹资”等等,许多在当前实践中比较困惑的问题。

(二)进一步重视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探索。一是增强基层创新动力。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建设列入街镇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街镇在社会建设最前沿的作用,着力增强街镇改变传统行政化包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给予街镇更大的统筹协调、整合激励的自主权,促进街镇培育和扶优并举,在开放竞争中引导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参与自治共治,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二是大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sb 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的要求,不断完善本区&sb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年度指导目录‛,引导社区文化、体育、养老、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事项积极运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等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在特殊人群服务、重点人群关爱、矛盾调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有序扩大竞争,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困难救助、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服务,凝聚各界公益人士投身社区公共服务。三是积极搭建社区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协商平台。以平安小区建设、家门口工程、社区群体活动、困难群众关爱行动、六个便利服务等为载体,以社区服务、社区和谐、社区安全为重点,突出养老、物业、矛盾调处以及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服务,积极拓展公共事务空间,探索涉及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事务公共议题的形成途径,依托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sb 凝聚力工程‛ 学会分会以及&sb 四位一体‛ 机制,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在发现服务需求、监督社区管理、倡导公序良约、提高自治共治水平、建

设文明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一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购买服务运作机制。按照国家、市里和区里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坚持底线思维。完善有效需求形成机制和遴选办法,优化购买服务的定价规则和竞争规则。鼓励社会组织综合利用街镇各类&sb 阵地‛ 和&sb 中心‛、开发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筹资意识和能力。完善分类、分级管理办法,适度扩大街镇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中的自主权。

二是有序推动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梳理街镇层面建立的各类&sb 民非‛ 性质的组织,有序推动此类组织在机构、职能、人事、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分离,转变&sb 事业化‛ 管理方式,明确其独立法人地位,规范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促进此类组织依法自我发展,在开放竞争中优胜劣汰。与此同时,推动区层面行业协会商会组织进一步加快&sb 政社分离‛ 的步伐,进一步增强其在全行业、全要素、全流程中的服务引导能力。

三是重视社会组织支持性服务平台。按照&sb 以社建社‛ 的原则,将服务社会组织支持性平台建设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需求开发、标准制定、信息集成、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指导、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论探讨以及规范化建设评估等要素支持性服务项目,推动区和街镇&sb 枢纽型‛ 社会组织增强支持性服务功能,防止新的行政化。

四是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区人才工作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拓宽社会组织领军人物政治参与渠道,在&sb 两代表一委员‛ 及青联、妇联等群团组织内,设立社会组织代表的适当比例。加强社会组织

专业化、职业化骨干队伍建设,呼吁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的职业体系,鼓励研究探索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分类薪酬制度和合理增长机制,加大对优秀社会组织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对社会组织建设的认同。

五是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结合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实践,按照坚守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两根底线的要求,认真总结和完善对实行直接登记的四大类社会组织实施综合监管机制,高度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社会组织以章程为核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用监督水平,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六是始终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按照&sb 行业归口、分级管理、区域托底、规范有序‛的要求,坚持全覆盖、分级管理、分类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原则,依托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和创新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也是抓人心的过程,应切实增强使命感,加强对社会组织领军人物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组织引领,促进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团结凝聚各界群众,增强政治认同,增进思想共识。

通过几个月的深入调研,区有关各方都感到,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新时期赋予的战略任务,需充分认识这项任务的长期性和全局性。今年三月,韩正同志在回答人民日报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问题时指出,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在制度创新,保障是推进法治建设。调研中,区政协委员和各有关方面也一致希望,在市委 1 号课题的推动下,结合&sb 十三五‛ 规划编制,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完善社会组织建设有关法规、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和社会公益资金募集的税收政策方面,本市率先有比较大的突破,促进社会组织建设更好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

第 4 篇: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汇报

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汇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一张、五个统一”工作要求,聚焦“做强基层党建、做优民生服务、做牢稳定根基、做精城县管理”重点目标,坚持以思路理念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实践,以体制机制变革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着力探索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新体系,全县格化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效逐步显现。

一、工作进展

一年来,县委政法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县区整体联动,在推进格化社会治理上,重点抓了以下方面:

(一)研究落实整体性规划。县级层面组建由全县*个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建立以《*县创新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为主体,涵盖格划分、平台建设、队伍管理等方面的“1+N”制度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遵循。在试点基础上,向各区下发任务书,明确目标要求。各区均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推开全县创新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

(二)织严织密全要素格。按照构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的要求,与公安部门“一标三实”相衔接,既坚持相对统一标准,又因地制宜实施,对社区格进行划分。按照街道

(镇)初划、区级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基本完成了格划分工作。目前,全县共划分为*个格,其中综合格*个、专属格*个,切实做到了纵横覆盖、不交叉重叠,确保格保持合理的管理服务密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鼓楼区、建邺区等专属格相对集中区域开展试点,细化工作清单,探索专属格管理模式。

(三)研发推广一体化平台。按照市试点任务书的要求,研发全县统一的格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将涉及社区治理服务的综治、公安、民政、人社等*

余个部门信息入口融为一体,涵盖“信息采集、格巡查、重点监管、队伍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六大类*个业务模块,形成“发现采集、扫码定责、智能派单、处理反馈、考核评估”闭环处置流程。目前格员共采集基础信息*万条、核实*万条,回馈部门数据*万条。该平台已在全县*个区推广应用,操作培训、用户授权、格划分、地址关联等工作初步完成,*等区已进行实质化应用。这个平台被市专班确定为全市标准化平台之一,并实现与市社会治理数据库的对接共享。

(四)建立建强专业化队伍。明确规定每个格必须有一名专职格员,通过将街道社区干部编入格、现有社工转任兼任以及公开招录等方式予以配备,并积极推动发展兼职格员。目前,全县共配备格员*名,其中专职格员*名(部分区一多员,专职格员多于综合格数)。在全国首家成立格学院,推动各区建立分院,全县统一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组建专家委员会和培训师资库,搭建上学院和微信学***台,目前已有*个区挂牌成立分院,县区格学院共培训格员*人次。明确将专职格员纳入全县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建立录用、培训、上岗、考核、退出等配套机制,细化职责任务、健全职业保障。

(五)打造形成典型经验。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格化治理试点经验和工作品牌,如*一体化平台应用、栖霞党建引领格化治理、*全要素格、浦口格化大联勤等,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取得初步效果。我县格化治理工作得到市充分肯定和外地学习借鉴,近期全市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将在*召开,将通过“视频联线”方式,重点推介我县相关经验。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两次全面督查活动,并通过定人定点、挂钩联系的方式,及时了解各区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目前,创新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与预期尚有差距,平台建设、制度落地、实战应用等工作抓得不够到位。主要存在以

下问题:

(一)格统一划分问题。全县格划分尚未完全确定、仍处于动态变化中,个别地区格划分责任单位尚不明确,如*区的飞地,由于历史原因,*街道有四个厂居社区(*)处于*区域范围之内,治安管理及矛盾化解工作由*区承担,但社区居民户籍以及重点人员稳控由*区承担,管理主体不统一带来格划分责任不明,目前尚未纳入格管理。另外,*新区研创园按照专属格纳入*街道管辖,但目前该地块仍属于*街道,还未办理实际划转手续,研创园无法承担格内社会服务相关事项,需要高位协商解决。建议由民政部门牵头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主体。

(二)格员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一线格员还有缺口。全县专职格员总数与综合格数基本持平,但各区发展不平衡,目前还有*个区专职格员配备不到位。从一体化平台运行情况看,目前仍有*个综合格没有设置格员、*个格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格任职。相较于民政部门统计的*万名社工数量,大量社工和格员并没有充实到格一线,不能满足当前格化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格员待遇还没有落实到位。近期,县委、县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治理、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城县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个文件,明确了格员管理体系和福利待遇,但由于各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状况不尽相同,各区格员待遇差异较大。人员数量配备和待遇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格员工作积极性以及队伍稳定性,部分社区已经出现社工辞职的情况,影响了专职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建议各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格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两办”相关文件精神,促进格化治理工作整体推进。

5.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篇五

强化党群服务搭建共享治理平台。政治引领、做好服务,是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两大主要功能,其中,做好党群服务、强化服务效果,既是党组织的宗旨,也是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通过党组织对各个组织机构的凝聚引领,搭建全员共享的治理平台。党组织要引导群团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员工服务工作。例如,以党建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打造一个集党建宣传服务为一体的自助式和一站式员工群众服务平台,开通党员信息线上填报、党费在线收交、党建活动在线预约;纪委开通书记信箱,全面接受员工对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妇委会针对女员工生理特点,建设母婴室、准妈妈专用就餐区等;工会搭设在线代办居住证申请与续期、补充医疗预约参保、住院慰问申请、员工意见反馈等便捷通道,让党建微信公众号成为一个24小时在线的党建服务平台。

强化组织建设实现治理精准定位。群众对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关注点,不仅仅是量大面广,更重要是满足自身需求。因此,有效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既要有广度涵盖,也应重点实现“精准定位”。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需要通过强化自身组织建设,对可能参与事务、领域中的各种组织进行统领整合,在不同级别、不同隶属、不同空间的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精准定位群众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关注及解决,从而实现基层党组织、基层社会管理和基层公共服务的协作化、精准化。立白集团先后成立党委、纪委、武装部、统战部、工会、团委、妇委会等,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不同职责、不同渠道,实现组织无死角、员工全覆盖,让每名员工都说事有人听、遇事有人管、干事有人帮。把公益活动与党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每年组织不同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手拉手公益课堂;结合重大政治主题,开展形式灵活的党性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引导正能量实现区域化带动。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即通过党组织之间存在的广泛交流、严密组织关系,形成特定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的沟通、协调机制,而这种协调机制的构建跨越行政区划界限,迅速形成整体联合效应。通过党组织引领和传播,迅速实现经验推广、典型效仿,产生区域治理效果。我们在全国首创党建网络直播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党建活动网络直播的党组织。通过手机直播平台,向全体网友展示党建活动实况,穿插思想政治教育、邀请大家在线参与互动,把网络直播平台打造成党课移动课堂,迅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吸引全国各地党组织专程参观考察学习,在网络直播这一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上弘扬正能量、唱出党建红。

【党委党建范文】二

最近,安徽人民出版社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标准,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着力打造“智慧党员活动室”。活动室以一台55英寸全高清多功能交互智能平板为载体,融合一套“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软件。

“智慧党建”软件由系统服务、展示端、编辑端3部分组成。系统服务程序用于处理信息读取和存储,展示端用于展示信息,编辑端用于编辑信息。软件里面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内置了大量的党建学习内容,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进行自定义和内容管理。安徽人民出版社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通过多媒体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让党员活动室“智慧”起来,使基层组织建设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党委党建范文】三

如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这个地势陡峭、石山环绕的地方,竟有一个道路畅通、屋舍俨然的村庄。“我们村党总支53名党员一起,带领群众发展中草药材种植等产业,带动81户307人脱贫,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说起这些,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笑容满面。

陇雅村的变化,正是凌云县抓党建促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注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确保党的力量挺立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说。

5月,在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加西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实现了年轻化——村支书劳庭铁是个“80后”,班子里还有两名“90后”。

“7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共276户1245人,村民大部分为壮族、瑶族……”谈起村里情况,劳庭铁如数家珍。

除了班子年轻化,在村级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凌云县明确优先推选和不能推选等标准,全面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确保将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能人选进村党支部班子。

20起,全县实施“村党支部建设年”活动,将党建与脱贫攻坚同步规划、同向推进、统一考核,将全县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加大脱贫攻坚考核权重。

凌云县实施党员致富带富“领头雁”工程,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带富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计划。同时,县里还鼓励和支持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社,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重点脱贫对象结成对子,带动脱贫致富。此外,全县还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全县5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内的110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万元。

把党组织建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凌云县通过先进带后进,结对加快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后进村如期脱贫。全县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协调作用,整合产业相同、地域相连的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联合社,有效带动解决850户4500名贫困人口脱贫。

“旱季缺水、雨季内涝”的洼地还能发展食草类养殖产业?这是伶站瑶族乡陶化村村民以前从没想过的事。村第一书记孙涛带领村党支部,“把能人吸收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带动群众在荒芜的洼地种植耐旱涝能力强的牧草,发展食草类养殖产业,将洼地变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因村派人、选优配强”,凌云县加大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类党员干部沉到脱贫攻坚一线,实现每个村都有1支驻村工作队、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第一书记,每户贫困户都有1名帮扶责任人,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党委党建范文】四

如何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期待?8月23日,太原市委正式印发出台《“新时代堡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十二条措施》《关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着力提升城市基层党建组织力,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中,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该市近十多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

紧紧围绕省委“两个走在前列”目标要求和“五个扎实”工作要求,太原市高点站位,高标准谋划。《“新时代堡垒工程”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为基础建设年,为巩固规范年,为全面提质年,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具体行动包括一把手引领、达标升级、整顿提升等10项。其中,城市基层党建双提升行动将通过加快推进思想观念转变、加快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等7项举措,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和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同步提升。

目前,太原市城镇化率达84.7%,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导致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组织架构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基层党建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在中组部调研指导基础上,太原市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和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努力探索具有省会城市特点和太原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路径。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十二条措施》以“三基建设”为统领,紧扣观念陈旧、方向不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市、区(市)、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体系;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功能转变,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加快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建成1个市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城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大批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建立下沉事项目录清单,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精准有效、投放到位。

街道体制改革是城市基层治理和城市基层党建的先手棋,一招破题,满盘皆活。《关于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基层。15项改革举措主要有:加强党对街道工作的领导,落实街道对市、区(市)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任免征得同意权等6项权利;聚焦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梳理、汇总形成全市统一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调整优化街道机构设置,把“向上对口”转为“向下对应”,原则上按照“4+2”模式,综合设置党建办公室、公共管理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公共安全办公室,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强化街道财政经费保障,各区(市)每年按不少于120万元的标准保障街道运转经费。

【党委党建范文】五

“这个扫码很好,老百姓遇到什么事情,扫一下就可以向上面反映。”近期,浙江金华兰溪市诸葛镇长乐村村民方素球发现,当地推出的干部监督微信扫码举报新平台,专门受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投诉举报,很受群众欢迎。

让群众监督干部变得“触手可及”,是金华市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金华市全面开展“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行动,探索形成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十法”,即以思想引领、清单压责“把方向”,以对标核查、开门问诊“揪问题”,以立体分析、销号整改“治病号”,以正反对照、媒体问效、优进绌退、容褒两促“激活力”。组合拳打下去,干部精气神立马提了上来。

以思想引领行动

以明责促进履责

金华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担当作为的重要论述汇编成册,作为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必学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的必修课程,并组织各地各单位围绕“敢担当有作为,当好新时代金华答卷人”主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部署开展新时代“金华精神”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

该市还成立“不担当不作为”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梳理出六个方面30种不担当不作为情形的负面清单,制定问题自查自纠“十个一”工作清单,对行动迟缓、落实不力的12家单位进行通报,7人因落实主体责任和分管责任不到位被约谈。

逐项对标查问题

开门问诊听意见

为找准不担当不作为具体问题,金华市组织各地各单位对年度公开承诺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民生实事等进展情况进行对标核查,从中梳理问题2709个,完成整改2206个。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和重点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该市集中开展重要会议重要文件贯彻执行情况、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三项“巡察式”检查,并把发现和问责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与选人用人检查一并纳入巡察检查重要内容。今年以来,通过“巡察式”检查已排摸各类问题线索248条,结合七届市委第三轮巡察对10家市直单位进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检查,已排查出问题线索11个,并逐一查核落地,对16名责任人予以问责处理。

“干部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该市紧密结合大调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征求干部、群众、管理服务对象、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从中梳理和排摸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线索。义乌市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不担当不作为”投诉举报专窗,已收到意见建议61条,采纳落实50条。

问题立体式研判

整改销号式推进

金华市结合干部大监督体系“151”工程建设,探索建立问题筛选式梳理、走访式了解、多点式谈话、印证式调查、定性式研判“五段立体研判”机制,对不担当不作为问题进行系统比较、立体研判。在对某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时,认为该班子担当不够、战斗力不强、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结合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调整,分步统筹对正职和3名副职进行了转岗交流,充实了4名年富力强、工作干劲足的干部,班子干事劲头和战斗力明显提升。

坚持问题边查边改、真查真改。金华市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问题整改公开承诺,并落实问题销号管理。金华交警针对文明城市创建中非机动车违法问题突出现象,在全国首创试行“非机动车掉头车道”,极大方便市民出行,大幅提升了路口守法率。为解决人社窗口办事人员较集中的“老大难”问题,金华市人社局推出“午间1小时”党员志愿服务等举措,将平均办件时间压缩至5分钟左右,得到市民称赞。

干不好的挨板子

干得好的有干劲

“促进干部担当作为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要打好严管厚爱的组合拳,使敢担当、有作为在全市蔚然成风。”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杰说。

为此,金华市选树正反典型,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评选出各领域、各层次“担当作为”好班子好干部30个;市本级通过媒体公开通报两批11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各地各单位通报问题226个。主动曝光7个“蜗牛”项目。330国道上跨宾虹西路立体交叉工程因延期被曝光后,相关部门知耻后勇,奋战15天实现通车,成功脱掉“蜗牛”项目的帽子。

6.以党建创新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篇六

活动中,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表示,“从扫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一字之差,原来搞不懂区别在哪里,现在明白了,是要最大限度地消除黑恶势力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

黄土岭镇位于大石桥市东部山区,属“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处偏远,加之受二级水源地保护区、绿色生态林区等政策性因素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89户、5893人。解难题只能靠发展。要谋发展就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将思想认识从不适应新常态、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党委结合区域面积大、居住分散、集中培训人员难的特点,创建了“流动党校”小微项目,有效解决了制约党员教育的瓶颈问题,提升了党员素质。

黄土岭镇党委通过有效整合市、镇两级涉农部门、党校等资源,选拔出15名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组建了“流动党校”,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内容列成书目,让党员群众根据需求自己选学。同时,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等主阵地作用,开展知识讲座与现场模拟、理论讲解与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基层党员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培训。

党课的内容很丰富,政治、经济、法律、农业技术方面的都有。上课时间安排机动灵活,一般利用农闲时间开展集中学,农忙时则组成学习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讲解,党员群众需要什么讲什么。以白家村为例,镇“流动党校”组织有关技术专家、种植大户多次到该村柞蚕养殖基地进行培训,农民在自家门口就能掌握科学养蚕技术,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蚕行业中来。今年3月以来,全村40%的农户都开始从事柞蚕养殖,每户平均产量1000公斤,按市场价格每公斤36元来算,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白家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柞蚕养殖专业村。

“流动党校”讲课的不仅限于本地“老师”。黄土岭镇七一村、张家村、周家村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为帮助其解决技术难题,镇党委专门请岫岩满族自治县科协的科技人员前来讲果,培训了几百人;还请省杨树研究所的党员骨干和技术专家深入前仙峪村讲课指导栽植榛子苗木。

针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流动党校”采取把学习内容整理打包送学上门的方式,为老弱病残党员送学上门近200人次。针对流动党员,通过手机短信传送学习资料、电话传达文件精神等形式为其寄学240余人次。同时,“流动党校”还深入到村小组、企业、党员中心户,将先进人物事迹的电教片进行流动播放,真正实现了由“枯燥党课”向“生动党课”转变。

镇党委还通过“流动党校”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用心思考工作,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走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流动党校”接地气聚人气改风气,受到党员群众的欢迎。在为党员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和技术财富的同时,还带来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并通过党风带动社会风气转变。

“黄土岭镇经济发展的重点就是用好山水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当前全镇上下的共识”;“摆脱传统的、旧的生产方式,提高养殖、种植技术水平,使有限的耕地发挥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

7.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篇七

一、社会工作是协同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社区治理中存在很多不足与障碍, 而社会工作以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可以“拾遗补缺”, 弥补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社会工作以其独特的专业价值及技能优势, 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社会工作是一支专业的社区服务人才队伍

在社区中, 社会工作者以各种方式回应人与环境的之间复杂多样的互动, 运用其专业技巧, 从专业视角出发, 为社区人员提供帮助、指引和辅导。社会工作者通过他们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可以从深层次上改善社区关系, 化解社区矛盾, 促进社区和谐。

2. 社会工作在“三社联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社联动” (即社区、社会组织、社工) 是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基本元素, 它促使社区管理转向社区治理, “在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的同时, 释放社区管理的空间给社会, 使其成为公民社会的滋生地;培育发展社会组织, 使其成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摇篮;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强化社会福利制度的发送体系”[2]。在社区加强中, 社会工作者可以推动社区组织的产生与加强, 增加社区社会资本, 促进社区的团结与加强。

3. 社会工作协助基层社区转变职能

就社区而言, 它本身就具有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经济活动、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和相互支持等基本功能, 但中国基层社区中, “重管理, 轻服务”在社区中还是广泛存在的现象。社会工作以其“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柔性化的服务和管理方式”[3]协助社区转变其自上而下的公共权力运行方式, 将公共权力社会化, 社区管理服务化, 才能更好的实现“去行政化”的社区治理。

二、社会工作协同基层社区治理的途径与方法

专业社会工作者是社区工作开展的主要发起者, 也是社区问题的主要解决者, 应该是社区工作的骨干。本文认为, 社会工作能够通过协助建设“社区共同体”, 推进社区网格化建构和培育社区自组织等方式提高基层社区治理能力, 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1. 协助建设“社区共同体”

我国学者将社区建设分为两种理论取向, “一种是‘基层政权建设’取向, 另一种是‘基层社会发育’取向, 前者强调国家不断渗透到基层社会的、自上而下过程, 后者则是构建‘社区共同体’的过程”[4]。通过建构“社区共同体”, 提高社区内聚力, 使居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社区治理, 提出主张和意见, 在社区内形成有利于集体团结的共识。社会工作的介入, 目的在于建立社区自助能力和社区的整合。

2. 推进社区网格化建构

社区建设和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通过网格化管理有利于社区资源筹措及社区各要素的整合。根据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项目化的网格规划。利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的专业优势, 整合社区内部资源, 变分散管理为网格管理, 通过政府或联系其他机构组织等整合社会资源, 构建社区网格系统。在网格化管理构建中, 建立网格管理责任体系, 强化社区和社会工作的合作伙伴意识, 更有助于将社区进行网格架构的管理。

3. 培育社区自组织

社区自组织是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目标。提升社区内部自组织是现代社会实施控制、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途径, 其根本宗旨在于维持和优化社区秩序。社区是个群体聚居地, 其内部存在着一些社区管理阶层无法有效处理的问题, 通过培育社区居民的主体责任, 使居民逐步形成自主意识, 激发社区自我发展的内生力量, 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社会工作者为社区成员们的“集体性活动或组织建设提供一系列的帮助与指导”[5], 以协作者的身份为社区自组织的成立、发展和完善提供指导, 使其有效运行并作用于社区发展。

三、提升社会工作协同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构想

社会工作协同社区治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借鉴社会工程思维, 用“筹划性和指向性”[6]战略特征创新和优化社区治理结构。故此, 下文针对社工协同治理展开进一步构想。

1. 完善顶层设计

就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状况来说, 社会工作顶层设计不完善, 在社区治理的底层项目实施过程中就会因缺乏政策指导而出现项目针对性不强、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所以,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提升对发展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政策保障上给予社会工作强大的支持, 尤其是在社会工作的立法上, 必须从顶层设计上综合考虑,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标准体系, 切实提升社会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2. 建立第三部门内部合作机制

第三部门 (包括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助组织等) 作为我国正式社会组织机构的集合, 其主要功能是自治, 主要目的是为了联合起来, 争取和实现自己的权力。有效协同社区治理要求作为第三部门一员的社会工作机构, 与其他非营利社会组织之间协调好内部关系, 建立内部合作机制, 共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减少对第一部门 (政府) 和第二部门 (企业) 过分的资金依赖。在“社会治理”大背景下, 第三部门要致力于转变其发展方向, 变“附属式发展”为“协同式发展”。

3. 实现资源整合有机联动

社会工作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 在社区治理环节中, 能有效调动社区内部资源, 链接外部社会资源网络。以组织联动带动资源链接, “要实现行政资源、专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良性循环”[7], 加强三种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 确保各主体间的资源链的衔接, 形成健全的社区资源网络。本文认为, 在“三社联动”机制下, 实现政府、社区及社会组织各主体之间的资源有效链接是社会工作协同社区治理的关键环节。促进资源网络的合理流动, 最终形成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的社区治理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4. 完善项目化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社区治理技术层面的工具, 在我国社区治理中处在探索和完善的阶段。实际上就是面对街道社区居民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 以项目承接和规范管理的形式, 在社区工作资源多元化的基础上, 通过实施自治管理项目, 吸引居民广泛参与, 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能力。项目化管理的程序性要求, 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具体工作覆盖面, 最节约化的减少成本估算, 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益目标。将项目化管理应用到社区治理领域, 更符合社会治理的发展要求。

5. 大力培养社区社工人才

社会工作在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的很多方面都有介入空间并可以从中发挥作用。“中央提出我国2015年要培养50万名社工专业人才, 2020年要达到145万人”[8]。但目前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 为社区治理提供可靠地“协同伙伴”。

参考文献

[1]王思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治理[N].中国社会报, 2014 (1) .

[2]吕青.创新社会管理的“三社联动”路径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012 (6) :7-12.

[3]闻英.社会工作对增进社会质量的可能贡献[J].东岳论丛, 2012 (1) :30-35.

[4]方舒.社会工作促进社会自组织化:现实路径与道义价值[J].思想战线, 2014 (3) :75-78.

[5]李友梅.基层社区组织的实际生活方式——对上海康健社区实地调查的初步认识[J].社会学研究, 2002 (4) :15-23.

[6]李永胜.从社会工程视角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5-10.

[7]柳拯.社会治理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4 (3) :17-22.

8.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篇八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结构转型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等方面。

(二)利益多元化的挑战。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社会形成了一个高度均衡、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利益格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个体利益的合法性,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个体利益凸显以后,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从高度均等逐步演变成一个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诉求分化越来越大。面临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协调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将日益复杂,协调难度将日益加大。

(三)民生建设带来的挑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发展型社会,在这个发展的新阶段,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开始全面快速增长。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公共产品的投入,人民群众享受到的公共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目前人们所需要的公共产品还存在着大量短缺,公共服务的有限导致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的凸显。

二、淄博市社会治理创新的做法和主要成效

(一)全面实施“三大工程”,夯实社会治理根基。一是全面实施以网格化走访、网格化服务、网格化代办为主体的网格化治理工程。全市统一设立“镇办—村居(社区)—基础网格”三级网格,将机关干部、“两委”成员、政法干警等下沉到基础网格,一网多格、一格多员、一员多责。截止目前,各级网格员已走访群众110万余户,提供服务60万余次,代办各类事项55万余件。二是全面实施以视频监控全覆盖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视频资源,集中建设集信息采集、视频监控、调度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视频监控系统。三是全面实施以市、区县、镇办、村居(社区)四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化服务工程。市、区县和镇办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村居因地制宜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点),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维稳、民政、社保、计生等职能部门进驻各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7大类90余项服务治理事项全部下放,为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截止目前,各级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已接待群众115万余人次,办理业务112万余件。

(二)落地贯通“四大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构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科学发展、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建立了市、区县、镇办和重点村居、企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点工程项目和重要改革事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全面评估,实现了“被动求维稳”到“主动创和谐”跨越。二是构建社会矛盾排查调解控制体系。全市建设立了由法院、公安、司法等10多个部门组成的社会矛盾化解专项小组,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会议制度。三是构建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全面推行“六小警务”、“一村一警”做法,全面落实责任民警、日常化巡查制度,完善信息预判预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治理、依法严打和社会治安防控“五项机制”,形成了全覆盖、全时段、网格化、数字化“两全两化”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四是构建社会稳定督查考核奖惩体系。加强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全市建立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督导检查、调度通报、观摩评比、打分排名、考核奖惩”责任体系,实现了责任落实、督导、倒查、追究“一条龙”。

(三)完善提升“两大保障”,激发社会治理活力。一是强化法制宣传实践。在全市集中开展“学三法倡四德促五进”法制宣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干部培训、媒体专栏、知识手册、手机短信、宣讲团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把法制宣传教育延伸到基础网格、到户到人,让法律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二是强化过硬队伍建设。以品牌政法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从改进作风、提升能力、增强素质入手,在全市机关开展“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争创优秀服务机关”主题实践活动,着眼于打造“认真、专业、务实、廉洁”品牌政法队伍。

三、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目前,通过“三四二”工作格局的设置,淄博市对现有社会服务和治理体系进行了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社会管理和服务所存在的资源配置重复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同时还面临着社会治理的组织和人才基础薄弱、政府和社会的边界需要进一步明晰、为民服务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以理念创新为动力,以方式方法转变为核心,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推动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创新。目前我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起来。一是改革体制机制,也就是打破“双重”管理体制,降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对于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了,直接到民政部门备案登记。二是限期脱钩。就是转变官办社会组织的身份,让社会组织真正回归民间,目前推进的是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三是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四是加大培育力度。现阶段,我国的基层社会组织还处在初级阶段,因而,政府应继续坚持培育和发展的理念,为基层社会组织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扶持。

(二)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既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从大量的社会实践看,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涉及领域广泛化、诉求反映方式激烈化以及触发低、突发性强的特点。第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框架而言,应当立足于社会公正的理念,切实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这样才能理顺社会各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第二,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只有大幅度地改善民生,才能够从源头上减小社会矛盾产生的几率,减弱社会矛盾的“烈度”,从而有效地稳住社会的基本面。

(三)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放在社区,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一要坚持群众观点,始终尊重群众意愿。这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首要前提。实施民生工程需要在广泛征求民意、全面摸清需求的情况下实施,这样,民生实事才能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群众才会满意。二要用心用脑用力,沉到一线抓小抓细抓实。这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关键所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都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干部只有沉到一线,从细处入手、从小处抓起,把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每一件事情都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三要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热情。这是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的不竭动力。为民服务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不能因干部调整、人员变化而使联系断了线、服务打了折,必须健全和落实长效机制,一以贯之地抓执行,使为民服务成为每一名党员干部分内职责。

参考文献:

[1] 朱冬亮;高扬.福建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与启示[J].东南学术,2015(2).

上一篇:怎么签订特许加盟合同下一篇:市场开发人员辞职报告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