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

2024-08-3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共8篇)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 篇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他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正式提出了这个理论。这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它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性和文化思想性,更重要的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践性,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的全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当时历史所趋的。在之前的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大跃进中,中国的经济不仅是停止了,更可能是后退了。这使国民经济秩序混乱,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后果。因此在当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显得格外重要。并且关于真理大讨论之中,这样的精神也格外需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才能使得中国经济走向平稳发展。

再回观如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似乎又没落了。本来国外要走三百年左右的经济道路,中国在五十年内走完了,可想而知人民的思想道德被压缩到什么样的状态。为利主义横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贪污腐败官员;业绩领先,又创造了多少的形象工程。而主流舆论的报喜不报忧一方面很好地稳定了国民的情绪,支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在无形之中催生了很多逆反心理和社会道德的沦丧。中国的7:00-7:30分的半个个小时曾经有被总结为“前面十分钟,国家领导人很忙,不是出国,就是下乡;中间十分钟,全国人民很幸福,不是致富就是丰收;后面十分钟,其他国家都很惨,不是爆炸就是造反。”这其中必然带有某种偏激情绪和夸张成分,但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有部分的人已经开始对这么一档算是品牌节目开始厌烦,对国家政府的官方言论开始质疑。对党,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感,这是何其的危险,更严重的是,开始对所有的人不信任,老人摔倒不敢扶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推行显得迫在眉睫。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现社会的渴求,不再以GDP来表达大家的幸福,不再对社会产生严重的质疑,敢于认错,敢于创新,敢于说出想说。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 篇二

党的思想路线, 又称党的认识路线, 它是多位一体, 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 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 否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 偏离了出发点, 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 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 只有从实际出发, 以实际为出发点, 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 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 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胸怀理想, 思想活跃, 自我张扬, 个性突出, 求真务实, 自立自强,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 心理不够成熟, 处事方法仍显青涩, 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以此为起点,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 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 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 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 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 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 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 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 否则, 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 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 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 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 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 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 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 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 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需要做到, 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 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 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 否则,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 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 老师孤单寂寞, 学生痛苦难熬, 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 国家有明确要求,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 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 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 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 促进理解, 凝聚共识, 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 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 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 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 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 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而,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 从而达到既答疑, 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 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全党要坚持, 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 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 “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 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都要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 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按照规律办事。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 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 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 即朝良性方向发展, 但是, 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 即使有正确的认识, 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 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 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 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 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 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 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 特别是对知识群体, 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 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 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 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构成了多元关系, 形成了多种结构, 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 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 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 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 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 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 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 既不可以过强, 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 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 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 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 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 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 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 坚持实践育人, 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认同真理, 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 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 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 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 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 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 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 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 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 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 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 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 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 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 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 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 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 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 到基层去, 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 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 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主要表现为,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 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 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 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 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 既有理论功底, 又有教学经验,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 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 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 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才会彰显理论魅力, 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 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 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 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7) .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7]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8]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第二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概论期末考试改革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毛概》课程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该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的“记性越好,分数越高”、“平时对付对付,期末勾勾背背”等主观偏见,故无根本性好转。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较为复杂,考试方法创新乏力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

一、《毛概》课期末考试现状及类型

2007年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对于《毛概》课倡导和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将考试成绩以外的“出勤率”、“社会实践”、“辩论演讲”等作为平时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其中,并降低了期末考试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相对于以往“一锤定音”式的考核方式,这种变革确有进步。但“出勤率”解决的是“来”问题,“社会实践”解决的是“干”的问题,而“期末考试”才真正关乎“学”的问题。遗憾地是,就笔者所了解情况来看,期末考试方式与既往惯例相差不大,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是按照期末考核方式可分为:①开卷考试;主要包括课堂开卷考试、期末论文、实践或调查报告等;其中,课堂开卷考试可以翻书,也有所谓“一张纸考试”。期末论文、实践或调查报告则这种考核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给学生以较大的发挥空间。但往往由于命题范围较宽,考评标准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其结果往往容易造成偏差。另外,少数学生为图省事,甚至干脆抄袭应付。②闭卷考试;主要以试卷测试为主,一般采取百分制,答案相对客观,易量化,误差小,在各高职院校中较为常见。从题型构成来看,客观题(简答题主要靠机械记忆,可划入客观题之列)一般比重大,而主观题型一般比重较小。学生一般根據考前给定“考点”进行“复习”,对于记忆力要求较高, 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

二是按照命题主体分类,可分为:①统一命题考试;即“一张试卷考全校”。这种考试方式,基本上能够保证命题质量,避免重复出题所带来的过高成本,但由于教师教学风格迥异,在教学内容上可能有所侧重,加之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不管对教师(命题教师和非命题教师)还是学生,均难以保证绝对的公平。②分班命题考试;即承担教学的教师根据所教内容和各自班级学生及学习课程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命题范围,对学生进行测试考评。这种考试方式,能够从各教学班自身实际出发,提高期末考试命题的针对性,但往往会出现成本过高、试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统一命题和闭卷的考核方式是高职学生难以摆脱“应试”思维惯性,热衷于“勾勾背背” 的主要诱因。其实质其实是“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在《毛概》课考试环节的具体表现。期末考试,是引导教与学的重要指挥棒,不仅解决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出口”问题,而且关乎激发师生教学动力的 “入口”问题。我们要加快期末考核方式改革创新步伐,把学生由过去只注重期末背题,引导到注重教学过程上来。

二、探索创新要坚持“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而这些结晶,如果凝结为四个字的话,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斗争中产生、发展而来的。《毛概》课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其期末考核方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自觉扛起“实事求是”的大旗。具体来讲,就是:

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深入研究这一学历层次的学生特点,从而构建一套科学、公平的期末考核体系。充分考虑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现实难题(学生多,教师少,一般采取大班教学方式,很难面面俱到);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在层次、文理科学习背景、知识结构、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现实需求,要立足于解决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就业、升学等)。要选择高职学生易于接受、容易引起共鸣的考评方式。既要考虑到知识需求,又要考虑到现实需要。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期末考核方式创新,既不能脱离实际,只偏重理论知识的考察,也不能脱离理论,只偏重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简单罗列;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理论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材料分析、申论等主观题型在期末考核方式中的比重,重点考查学生透过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课程理论与高职学生生活实际具体的有机的统一。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期末考核方式创新,要体现时代性,考核内容要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凸显规律性,要通过创新引导学生养成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内部的规律性联系的思维习惯;激发创造性,通过增加考核主观题型比例,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其使用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对现象进行剖析,对理论进行阐释,在实际运用中提升理论素养。

四要坚持“真理标准”原则;要自觉抵制主观主义错误倾向,不唯“书本”,不唯“经验”,只为“实践”。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把学生喜不喜欢,接不接受,需不需要,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导向。既要大胆尝试,又要循序渐进,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再总结—再完善……

三、考核方式改革的路径

在新形势下,改革《毛概》课考核内容和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意义。为此,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规律,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期末考试方式。

1明确改革方向

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基本方向;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学、实践、考试各个环节,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毛概》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授大学生必备的人文社科、党史国情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

nlc202309020738

界。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考试环节,既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社科、党史国情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考察,又要重视对学生“认识方法和认识能力”方面的测评。坚持好这个基本方向,才能体现出考试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才能解决好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

要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为根本导向;考试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探索《毛概》课考试方式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期末考试与学生思想问题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如大学生入党等问题)结合起来,从高职学生的思想需求和现实需要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搞“一刀切”式的全校统考)。

2改革考试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毛概》课期末考试内容“重视知识、轻视能力;重视记忆、轻视创新”现象严重。考试内容除了考核课程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毛概》课考试内容应体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要有属于高职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又要有侧重考察学生社会敏锐度的时事政治、社会焦点、热点。不能仅仅局限于考通识性、认知性、记忆性的知识,而要“把重点放在考核理解性、分析性、逻辑性、创新性的知识,尤其要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辩证思考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精神和创造能力”。另外,应结合实际建立动态试题库,将试题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力求推陈出新,即使是客观性试题也应避免一成不变。

3创新考试形式

高职院校《毛概》课现有的考试方式,“还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怪现象。这种机械地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循规蹈矩、缺乏活力,没有积极性;也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大而全、满堂灌,严重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毛概》课考试应摆脱传统的考试模式,瞄准学生就业需求,积极与各类“公招考试”有效对接。比如在考试形式上,可以充分借鉴公务员、事業单位工作人员公招试卷形式,对试卷进行优化升级。客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常识、政治立场等。主观题,采用“申论”式材料命题方式,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问题(对材料的归纳概括)、分析问题(对现象的理论提炼)和解决问题(对理论的现实运用)方面等多方面能力。

另外,在阅卷标准上,主观题要尽量避免答案的唯一性,要着重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分析以及对理论方法的现实运用,支持学生的创新性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回答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走出既往“学习只为应付考试”的怪圈,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以及平衡考核评价结论亦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张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青年与社会2011年12期

[2] 王佳高职院校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课程教学浅谈[J]华章2012年09期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篇四

可口可乐品牌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际化经营中实行的营销本土化策略。如今的可口可乐在全球已ing成为一张文化标志,但是可口可乐在席卷全球的同时仍然保持者清醒的头脑,没有固执己见的以一味传播,销售美国观念,而是在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宗教团体和种族中实施分而治之的策略,比如可口可乐公司“Can’t beat that feeling”的广告口号在日本改为:“我感受可乐”(I feel cola)在意大利改为独一无二的感受(Unique sensation)在智利又改成了生活的感觉(the feeling of live)广告信息始终映射着当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依托对象和显示途径,生活方式,没有一次不是随着具体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及时调整自身在文化形态中的位置。换句话说,可口可乐无处不体现着本土化营销的策略。

在中国本土化策略。。。。。百度一下

从市场供需差异中捕获商机。海尔就善于巧妙的填补供需结构间的需求空隙。几年前海尔总裁张瑞敏去四川出差听说洗衣机在当地根本卖不动,原因是农民常用洗衣机洗地瓜,排水口堵。。。从市场的角落中捕获商机。日本的一个不动产公司老板渡边将一块荒无人烟的土地细分为农园用地和别墅用地,从市场细分中捕捉商机。麦当劳快餐公司。。女人和小孩市场

从竞争对手产品的缺陷中捕捉商机。美国的罗博梅塑胶用品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去彼之长补己之短

竞争对手塔普公司。。

伊利雪糕。。1994 武汉

。。1995北京市场

集中优势兵力飞利浦公司。。医疗保健,时尚生活,核心技术

避免四面出击散弹打鸟。。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

索芙特的差异化市场策略。营销要知己知彼。。

康师傅。统一

。。高端

(读毛著学营销)

(女性营销)从弱势到强势

麦当劳在母亲群体中发掘女性顾客

从苦差事到速易洁

保洁为您保洁家居

谁在取景器背后

柯达如何成为回忆创造者 寻找女神

耐克公司开发女性顾客的马拉松 镜中新影像

5.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精选) 篇五

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努力去开拓进取,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始终遵循的原则。

解放思想再出发,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人们必然要解开并打碎违背历史发展要求的精神枷锁,思想解放成为历史的必然。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能够看清历史前进的大势,抓住机遇,适时带领群众前进,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

要想弄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就不得不谈到其历史进程

在“文革”结束后的拨乱反正工作刚一开始,就受到了“两个凡是”方针的严重阻碍。邓小平及一些老同志提出,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由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它冲破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坚持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背离了这条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出现偏差、遭受挫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向前进的法宝。

6.关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篇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八十年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每一次重大胜利,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应当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用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述,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们的理论创造和革命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声明,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列宁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对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并作出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正是由于毛泽东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使我们党克服了在党内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也一再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是我们党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倡导者。“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并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为重新确立和坚决贯彻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巨大的创造性贡献。这篇重要讲话,是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他指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身体力行,成为全党的典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我们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于1992年初发表了南方谈话。这是深刻回答长期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改革和建设的辉煌成就。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成不变和干巴巴的教条,变成了简单的说教,脱离了群众活生生的实践,那就不会有说服力,也就会丧失生命力。”江泽民同志正是以这种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总结一百五十多年世界社会主义和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紧跟世界潮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容应对来自政治、经济以及自然界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巩固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新的飞跃,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最新成果,又推动着全党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的时代内涵和更高要求。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解决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思想观念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事”中,从这些“实事”固有的相互联系中,从“实事”内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去探求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任何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和方法,只能得到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可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更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解放思想要求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内含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搞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客观实际,脱离群众实践,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不敢试不敢闯,就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实事求是,胡思乱想,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注意克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掌握辩证法,按客观规律办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条认识路线,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毫不动摇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用“三个有利于”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发展观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不断把各项改革推向前进;就是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出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为真理的发展开辟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而要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如果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一些个别论断和提出的一些行动纲领,拘泥于老办法、老经验、老思路,我们的实践就不能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不能发展。要充分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新的理论认识,开辟新的理论境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而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关键。是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必须从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出发,准确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科学确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必须从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出发,深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际是发展的,并具有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的实际都不一样,每一个阶段的实际也不一样。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落实好。要深入实际,扎根实际,善于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汲取前进的力量。同时,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目的是为了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当前,世界多极化在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前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实施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国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在更广阔的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等。同时,我们还面临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以及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用新的理论成果,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并指导我们的实践。

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政治勇气。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欲则刚,无私则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创新,总会有一些风险,出现一些失误和挫折也是难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树立为追求真理而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树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荣辱进退的崇高思想境界;需要我们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敢于突破思想障碍和条条框框,敢于说实话、办实事,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推进我们的事业。

7.以实事求是精神引领教师教学思维 篇七

一、实事求是的含义

(一) “实事求是”一词的来历

实事求是,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是东汉班固称赞汉景帝刘启之子刘德的好学精神;唐代颜师古对此句注解道:“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务必有事情为根据, 以求得正确的结论, 这就叫“实事求是”。

(二) 毛泽东同志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理解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句古语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见, 研究客观事物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

二、教师教学思维的内涵及作用

我国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在谈论如何认识人时说:“首先不在于你把人看成什么, 而在于你怎样去看人。”其实对于教学也是如此:首先不在于你将教学看成什么, 而在于你怎样看待教学。用不同的方式去看待教学, 将会看到不同的教学图景, 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效果。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维方式的问题。

(一) 教学思维方式的内涵

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潜存于教师心理结构中较稳固的思考教学模式, 由基本的教学观、教学知识体系和教学思维程序三个主导性要素构成, 具有统领性和惯性, 能对后续教学实践的发生和教学理论的形成产生规约作用。

(二) 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作用

研究指出:“教学思维方式影响教学实践的活动方式, 并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教学思维方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思维方式的性质决定教学的形态;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制约教学的变革;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影响教学问题的解决。

迈克·富兰也强调教育思维方式对教育变革的重要性:“如果要进行教育变革, 前提是先进行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许多教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无法解决, 而是由于教师没有实现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可见, 教师教学思维方式对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 只有用科学思想引领教师教学思维, 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的飞跃。

三、以实事求是精神引领教师教学思维

熊丙奇教授曾说:“有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而有的教育还徘徊在常识的边缘。”教师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是紧密相连的。要想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 就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教师头脑, 引领教师思维革新, 就是将实事求是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以实事求是精神引领教师教学思维, 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和勇于创新, 它们是撑起实事求是的三脚架, 也是通往实事求是的桥梁。

(一)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通过调查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终发现事物的本质, 找到事物内在的规律。

备课不仅是对教学进行设计构思, 而且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专业、学龄特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避免因准备不足而出现基础性理论错误, 避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充分地调查研究。教师可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一个摸底调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授课内容、教学进度, 制定教学重难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因材施教。其次,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通过期中问卷和期末问卷的形式, 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 解放思想

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不解放思想, 就很难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广义的“解放思想”, 指对自己原有认识的突破或深化。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 突破自己的原有认识, 深化对事物的了解。社会的发展推动知识的更新换代, 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势必会导致人才的脱节, 因此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 而提升教师素质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高校教师除了强化专业知识外, 更应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教师应具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 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最后, 要从教学思维上进行突破。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新时期应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设备,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使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的问题,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引入, 很多教师越来越喜欢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丰富的教学资源、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确实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例如有些年轻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 甚至出现没有多媒体便无法上课, 或者是照着屏幕念的现象。表面看来极好地利用了多媒体, 却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思想是解放了, 却没有“实事求是”。所以, 没有度, 没有一定范围, 只讲“解放思想”, 就会成为胡思乱想, 离开了实事求是, 就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题, 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解放思想, 独立思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跨学科广度和批判性思维深度, 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三) 勇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 大胆突破, 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 应创设条件,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讲, 创新也是实事求是的需要,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呢?

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 尊重个人选择, 鼓励个性发展, 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 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 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 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用“三个注重”精辟地提炼出培养创新人才的要点。

(1)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构建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推进课程改革, 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加强与社会服务与联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3)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材。

3.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大多学生容易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由于知识水平和方法的局限, 教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影响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应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构,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 培养教育教学骨干,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 依托地方经济产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于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重视教育, 教育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 只有以实事求是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 才能从根本上打破僵化、落伍、脱离实际情况的教学体制, 也只有对教师的教学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 才能走向现代教育要求的正轨。一种科学正确的教学思维会积极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相反, 一种错误的偏离实事求是的教学模式则会抹杀学生原有学习兴趣, 影响其健康成长。

摘要: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和勇于创新是撑起实事求是的三脚架, 教师教学思维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通过了解实事求是、教师教学思维的内涵及作用, 探讨以实事求是精神引领教师教学思维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事求是,教师教学思维,调查研究,解放思想,用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有荣.对实事求是的一些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 1999, (3) .

[2]罗祖兵.教学思维方式:含义、构成与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 2008, 8.

[3]龚文德.深入认识和把握新时期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指向[J].江汉论坛, 2008, 6.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 篇八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

党的思想路线,又称党的认识路线,它是多位一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其逻辑起点。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学生思想实际、教师思想实际出发,要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实际,而不可忽视或脱离这些实际,否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就失去了根基,偏离了出发点,必然会因为“基础不牢”,而出现“地动山摇”的后果。所以,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为出发点,才能不断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其效果。

一切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表现在,一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的思想特点。时代发展在大学生身上打上烙印,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发展地看待和把握当代学生的特征。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胸怀理想,思想活跃,自我张扬,个性突出,求真务实,自立自强,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也存在“政治参与热情不够高,心理不够成熟,处事方法仍显青涩,思想作风行为养成不够平衡”[1]等思想特点。高校和教师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以此为起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二是正视学生的思想“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不是“白板”一块,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存在”,他们的思想或是系统的或是零散的、或是连续的或是离散的、或是保守性的或是进取性的、或是激进的或是渐进的等等,这对我们批判当前日益受到诟病但仍大行其道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要了解学生个体思想“先入之见”的状态。“我们必须认识我们自己的先入之见,使得文本可以表现自身在其另一种存在中,并因而有可能去肯定它实际的真理以反对我们自己的前见解。”[2]了解学生个体的“先入之见”,有利于我们掌握学生个体思想的原初境界,这有利于我们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进一步落实。

一切从教师思想实际出发。一要了解教师思想的纯正度。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理论课教师的神圣天职。既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信、真爱、真传播,否则,如果思想、行为“两张皮”,会严重损害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光辉形象,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二要了解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思想理论基本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课程体系,从而有利于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学效果。三是了解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那些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专注于教育思想的传播,也只有具有远大教育理想的教师,才会把其教育思想理论付诸实践转化为教育行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回应、解读、解决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大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传统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总是倾向于先从高深的理论讲起,反复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从理论切入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理论,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需要做到,一要具有从问题切入的理念。实践为理论的讲授提供了分析对象,要在理论回应实践中提升理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走进学生内心,必须从学生最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否则,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回应,那么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课堂也自然成为老师“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竞技场”,老师孤单寂寞,学生痛苦难熬,课堂了无生趣。二要抓住关键问题寻求突破。对于这些重大而紧迫的关键问题,国家有明确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这些重大课题都是学生面对的重大问题,都应当给与关注回应,促进理解,凝聚共识,达成认同。三要抓住重要契机回应问题。思想理论课教师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剥离出学生关注的重要问题,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百思不得其解的契机,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迅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回应,从而达到既解决学生思想疑惑实现“授业解惑”之目的,又达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方法论实现“传道”之目标。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阵地与主渠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需要做到,一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专长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简单地认为对大学生的生活指导只应属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不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范围,忽视对大学生生活的指导,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二要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大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的这些问题和困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要善于挖掘那些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予以阐释,从而达到既答疑,又促进理论武装的双重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

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全党要坚持,党的领导机关要坚持,每个党员也要坚持。邓小平指出,“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6],作为个人来说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7]高校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规律性问题,按照规律办事。endprint

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一要认识到实践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重要基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重视、指导和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二要认识到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步骤。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其知情意信行等认知要素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即朝良性方向发展,但是,其各种要素的发展程度又是不平衡的,即使有正确的认识,也不必然产生高尚行为。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其内心开展思想斗争,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三要认识到螺旋上升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大学生思想实际总是与国家要求之间保持着张力,大学生自身新旧思想之间也存在着循环往复的矛盾运动,这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重要表征。对此,我们要有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研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对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关系。”[8]一要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核心因素,发挥好前者的主导作用和后者的主体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意义重大。对人而言,特别是对知识群体,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均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创设环境,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促进师生自我实现的重要的思想交流提高的场所。二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各要素内聚程度影响其效果。内聚是从功能角度来度量模块内联系的量度,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多元关系,形成了多种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内聚程度影响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能的发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效,需要各要素之间形成高度紧密联系,需要高内聚水平的整体德育功能发挥。三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外教育载体之间的耦合程度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外,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重要补充的其它教育载体,都各自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不同职责。“主渠道”与“主阵地”、重要补充的耦合水平强弱,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发挥。当前,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就要处理好与其它教育载体的耦合关系,既不可以过强,太强则相互依赖、职责不清;又不可太弱,太弱则不能互补、难有合力,而是应该探索其结合点,把握好其间耦合度。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要坚持实践育人,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正确而颠扑不破的真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在指引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同时,又伴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不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本质,坚持实践育人,真正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主要体现在,一是要认同真理,弘扬真理。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对革命还是对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在实践中坚持真理”的建设理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力折服学生,用独到精深的观点透析现实吸引学生,用理直气壮饱含激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感染学生,用诲人不倦行为世范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是要修正错误,捍卫真理。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争夺的重要阵地,是各种思想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不乏错误的思想与言论出现,当这些不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思想、理论出现时,要敢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错误的观点、思想和言论,抓住此契机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提升其感召力。三是要坚持真理,勇于实践。理论的魅力不仅在于知识的博大精深,论证的严谨缜密和观点的鲜明独到,还在于它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坚持真理,就要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9]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的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客观事物的变动不居和人们认识的局限,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发展真理不能靠主观冥想,只有通过主观建之于客观之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统一观。”[10]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主要表现为,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向学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社会现实。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真理必然会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也要关注真理的发展性问题。二要在理论研究中发展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理论研究的职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扎根生活实践中,又身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前沿,既有理论功底,又有教学经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理应在发展真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努力成为教学能手,又要努力成为理论专家。事实上,一些来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理论研究实践中发展真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三要在实践教学中发展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才会彰显理论魅力,增强理论吸引力。要通过实践教学,使得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学生,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运用理论改造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坚持真理、发展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龙兴跃.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教育方法创新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诠释学Ⅰ: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www. 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 772/201001/xxgk_80415.html.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

上一篇: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下一篇: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组织工作有关名额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