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党课辅导讲稿

2024-09-07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党课辅导讲稿(精选10篇)

1.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党课辅导讲稿 篇一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课讲稿

同志们: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自全会召开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践行热潮”,并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今天,我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与大家进行一次党课交流。

一、召开的时机

按照惯例,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通常是每一届召开七次全会。

从历史上的四中全会召开时间上看,四中全会多位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讨论内容亦涉及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向来就自带“热度”,备受关注。

十九届四中全会,与往届类似,安排在10月召开。但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庆后的这次全会,分量很不一般。

二、不寻常的议题

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二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前者是惯例,后者却令外界感到有些意外。

此前,有媒体对中央全会进行过梳理分析:一中二中全会大多为人事议题,三中全会大多讨论改革,四中全会大多关乎党建,五中全会大多涉及国民经济规划,六中全会主题不固定,七中全会主要是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

然而,十九届四中全会却并未聚焦党建、经济等某一具体领域,而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熟悉中国政治的人都知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研究这个总目标的若干重大问题列入主要议程,颇有深意。

虽然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的问题相对宏观、专业,但将对十几亿中国民众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

三、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在五千多字的公报里,“制度”一词出现了77次,信息量非常大。7个数字快速读懂要点。

◎通过1份重要文件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作出1个重要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给出1项重要结论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强调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提出1个“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明确13个“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公布2项人事信息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四、我们该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

我们要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境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时不我待地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

一是示范带动,做好学习文章。树立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学思践悟,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三是持续稳固,做好常态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学习会议精神不能一劳永逸,我们要把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发力、形成常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的内涵要义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谢谢大家!

2.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讲稿 篇二

主讲:韩伯成目录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科学内涵

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3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李长春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我们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与大会审议通过的《决定》。

《决定》全文约17000字,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9个部分,分为3个板块。

第一板块:(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

第二板块:(第三——第八6个部分)主要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第九部分),阐述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热点难点增多,许多矛盾迭加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这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加强战略思考和总体谋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党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不仅是时代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的长远需要。主要体现在: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1、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2、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3、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

1、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2、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三)是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需要

(四)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二、准确把握科学内涵

全会鲜明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大势,找准方位的卓越智慧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

(三)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三、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党全国面前。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必须树立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一)要指导实践

要自觉用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明确文化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文化改革发展推进力度

(二)要推动工作

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建设文化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进度,明确保障措施,把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三)要联系实际

要坚持求真务实,抓实抓细抓具体,把全会提出的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变成可实施的工作项目,对确定的目标咬住不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目前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把全会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

3.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感想 篇三

[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落实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会就业。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加强基层建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增强执政意识和政权意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四

必须首先和谐,而“小圈子”是党内和谐的一大祸害。党内“小圈子”最大的祸害,在于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给形形色色的腐败创造条件。如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一旦“小圈子”形成,处于“圈子”核心的领导干部往往首选自认为靠得住的“小圈子”里的“兄弟们”,任人唯亲。如果不是他“圈子”里的人,任你如何德才兼备,他也不会用。在“小圈子”问题一度严重的个别地方,有的干部不是以真才实学、真抓实干为荣,而是以能否进入某位领导的“圈子”为目标,甚至把与“圈子”里的“红人”牵上线也看作一种资本。这是极不正常的。

党内的“小圈子”同样是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牟取非法利益的突破口。在个别领导干部的“小圈子”里,匪气、霸气、江湖义气代替了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成为儿戏,政策、原则都可以成为圈里人以权谋私的本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瞅准“小圈子”里的关键人物后,往往不惜血本,千方百计进行“攻关”。一旦关键人物被“攻下”,“小圈子”里的大小人物往往都可以变成为其效力的“哥们”,使权钱交易一路绿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加强党风建设、维护党内和谐提出了新的紧迫要求。一些地方的党内“小圈子”必须破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维护。要破除一些地方的党内“小圈子”,首先要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各级党组织都要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党的各级纪检部门要严肃查处侵犯党员权利、压制党内民主的行为,为讲真话、讲实话的同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在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出台等关键环节上,要加大民主决策的力度,确保公开公正,防止“一手遮天”。

防止“小圈子”,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交流的力度。从一些地方暴露的“小圈子”腐败案件看,某些领导干部搞的“小圈子”往往是以老同学、老部下、老战友等关系为由头集结起来的。加大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交流力度,有利于预防“小圈子”的形成,消除其产生的土壤。

5.国税系统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 篇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胡锦涛同志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网

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人类历史表明,社会变迁和发展总要有一定的文化来支撑和推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下功夫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学者把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包括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等;软实力主要就是指文化力。我们所讲的和谐文化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对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下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如果不能形成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不可能完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应当正确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方针和努力方向,把和谐文化建设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大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以更好地体现社会和谐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并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体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途径。

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二是倡导和谐精神,形成和谐思维,培育理想的道德人格;三是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文化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道德支撑和社会氛围。因此,只有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促进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从我国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上看,和谐文化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二是继承古今中外关于和谐的优秀思想成果。这既包括从我国民族文化中挖掘和谐文化资源,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又包括吸收和借鉴国外关于和谐的优秀思想成果。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增加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并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6.环保系统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篇六

倍受百姓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11日降下了帷幕。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细读全会公报,令人激动,催人奋进,使我们老百姓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充满了期望。[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网

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党的会议首次明确了社会和谐的性质和作用,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就为以后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为下一步的构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趋势,是老百姓的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得人心。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现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好时机。把握这个时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必将再上一层楼。

“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是处在相对和谐的状态下,否则就不会有连续多年GPT以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就不会有综合实力排到世界第四位;就不会有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诚然,我国现在还存在很多矛盾,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但这些都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和政府已经解决了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取消了农业税;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可能等各种矛盾解决后再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而和谐社会恰恰是解决各种矛盾中逐渐构建成功的。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我国要构建的是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和谐社会,因此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明确这一点,在构建中我们才能不迷失方向。这并不排除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一定要为我所用。譬如当前正在进行的老百姓十分关注的医改,就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的方案,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一定要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发改委设立通道广泛征求医改意见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带了一个好头。只要老百姓愿意的政府就应该办;只要老百姓反对的,政府就应该停。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启示。我国的和谐社会只能在发展中构建,只能在发展中完善,在发展中提高。等是等不来的,要是要不到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在近几年的国家建设中,重视了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了社会事业,导致了发展不平衡,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毋须置疑,我国要建成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是中流砥柱,是核心力量!重任在肩,真诚希望我们的党不要辜负了老百姓的殷切期望。

十六届六中全会已经结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向新的目标进军。

7.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心得体会 篇七

吴忠民教授说,“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由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多数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在医疗、住房、教育等费用居高不下、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人们会对未来变得焦虑。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为了缓解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感,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认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战胜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基本上消灭了饥饿。目前,中国正迎接新的挑战,其中包括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的发展失衡问题。联合国和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完全一致。

吴忠民教授说,过去20多年,中国从一个收入分配较为平均的国家迅速成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去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23倍。如果将农民的生产成本、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5到6倍。

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认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措施减小这一差距,将会影响民众对改革开放的支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吴忠民教授表示,近两三年来,中国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强调社会公平和对人权的保护;在法律上明确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放种粮补贴,并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种粮的负担;各地陆续提高(主要针对亿万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并不断扩大城市居民低保范围;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800元大幅提升至1600元。个税起征点调整后,北京等发达地区的纳税人数减少25%左右,安徽、河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减少80%。中低收入人群获益较多。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介绍,正在进行的收入分配改革将惠及约1.2亿人,其中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包括离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另外,我觉得构建和谐社会制度创新也是一个很重要得因素, 在改革的早期阶段,领导层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

十四、十五大所确立的经济路线大大推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高速经济发展也促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在XX年中共十六大之前,为了消化和容纳经济社会的变化,中共也力图进行制度调整来适应现实的需要。但从总体上说,各种制度调整还是围绕着如何更快地发展经济。这些制度调适主要表现在承认民营企业的合法性、容许民营企业家入党和修改宪法来保障正当的私有财产。

无可置疑,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经济制度的改革要远远快于政治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政治和社会制度改革方面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的总体制度越来越难以消化由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后果,尤其表现在收入分配差距的急剧扩大和党政官员的腐败上。而诸如此类的消极面也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

没有人会怀疑中国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也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扭转这个发展大趋势,但没有人能确定中国社会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社会高度分化和断裂,无论是富人和穷人都对社会现状非常不满。中国社会向何处去?这是多数中国人甚至是国际社会所关心的。新领导层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概念的。

在十六大之后,很多政策,尤其是社会政策,是向社会的弱势群体倾斜的。从前只讲“亲商”,现在在延续“亲商”的同时加上了“亲民”。从实行社会低保政策到近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政策从其目标来看是要建设和谐社会的。最近的一连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在党的方面,中共中央颁布了5个人事制度改革文件。这些文件的内容并不能说完全是新的,因为此前,很多规定早就在实行了。但同时系统地颁布这些文件,表明中共意在建立一个完整的吏治制度。

在政府方面,全国人大通过审议了20年而未能通过的《监督法》。这个法律的通过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之前未能通过,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对“党大还是法大”问题的争论。现在《监督法》终于通过,“党大还是法大”的争论应该有个明确的结论了。

很显然,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非常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关吏治的5个文件直接针对的是党政干部中间日益盛行的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这5个文件的实施可以强化传统“党管干部”的原则。而《监督法》最直接的目标就是监督“一府两院”(即政府、法院和检察院)。这个法律的通过应当成为人民代表监督政府的起点。

应当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法律和规章的通过,并不能等同于它们所针对的问题从此可以解决了。在实践层面,法律和规章的实施要比它们的制定来得重要。而法律和规章的实施是中国面临最困难的问题。这些法律和规章如何在实践层面制约党政干部的腐败行为,提高人民对执政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仍然是个未知数。

更应当认识到,这些制度化建设的努力在总体上还在于制度维持,而非制度创新。无论是法律还是党的规定都是试图从政权内部来消化和解决问题,强调的是体制内的权力制衡,即党内各个部门间的制衡,和全国人大及其政府之间的制衡。

这些年来,尽管领导层已经出台了很多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政策,但政策执行的力度大打折扣,利民政策甚至会走向反面。这些社会政策尽管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欢迎,但社会力量并不能参与政治过程,社会力量不能转化成为促成政策执行的政治力量。

8.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党课辅导讲稿 篇八

昨日上午,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市委书记、市长傅德辉在学习会上要求,全市上下要把思想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市委副书记陈永贵、李宗轩、王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良宽,市委常委李建中、李乐成、胡忠良、李刚、刘天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之嶙、胡才兴、徐生教、覃锡昌,副市长叶中章、甄建桥、汪联舫、刘春华,市政协副主席方显友、刘泽忠、郑其玉、魏国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赵进参加学习。

中心组首先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人民日报社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接着,与会同志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谈了初步的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结合荆门的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市委书记、市长傅德辉讲了话。他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的新的里程碑,把“和谐社会”作为一面旗帜高高举起来,可以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当前,我们学习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必须提高对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不懈追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现在已经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第二,要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去年2月对建设和谐社会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28字总要求,六中全会又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非常符合现在的实际,非常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第三,在学习中,要正确把握和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如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如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大团结的问题,等等。第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党。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努力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在谈到下一步的学习贯彻时,傅德辉说,要根据省委要求、结合荆门实际作出部署和安排,抓好党内外各个层面的学习。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要带头抓好学习,要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荆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思考并解决好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拿出专门时间做好调查研究,只有这样联系实际学习才能言之有物。市委、市政府的调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进行调研。市人大、市政协以及新闻单位都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结合荆门实际开展调研,为构建和谐荆门献计出力。

9.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党课辅导讲稿 篇九

根据中心组学习安排,我结合实际工作,重点围绕“理解好全会精神、把握贯彻好全会精神、落实好全会精神”,谈四点体会。

一、思想上做到“四破四立”,加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我个人理解,六中全会顺应人心,重在“和谐”二字。围绕这一主题,学习贯彻落实六中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确立“四破

四立”的新理念:(1)破除以单一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为唯一评价发展标准的旧理念,转变为以追求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新理念;(2)破除重经济发展轻社会事业发展、重增长速度轻质量效益、重物质丰富轻人化的旧发展观念,确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3)破除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简单行政命令抓工作的陈旧观念,确立起用专家决策、科学评估、中介服务、社会监督等现代市场理念和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新工作方法;(4)破除重功利、讲形式、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的政绩观,确立实事求是为群众排忧解难,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念。

二、工作上处理好“四个关系”,正确把握建设和谐泽州的相关问题

当前,对照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需要解决的不和谐问题很多。结合泽州实际,我认为重中之重就是要处理好“四个关系”:(1)强县和富民的关系。近年来,得益于煤炭价格和新建成投产的大项目带动,我县GDP和财政收入的有了较快增长。但是农民就业和增收还不尽如人意,就业的难度仍然比较大,整体看增收趋缓。因此,我们应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项目强县,小项目富民,尤其是要把引导中小企业创业作为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以创业促发展保增收。(2)多数和少数的关系。从我县目前的情况来讲,县内大部分民间资金或财富集中在少数农村或农村少数人的高收入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多数农村或农村多数人的低收入。今后工作中,我们加大财政投入的倾斜力度,针对性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收入水平较低群体的倾斜扶持,促进全县农村整体的协调发展。(3)效益和质量的关系。这几年,全县工业经济运行势头是比较好的,但总量增长并不能代表质量提高,大多数企业的运行质量效益仍比较差,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仍比较大。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立足资源型经济县的实际,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上档升级,实现支柱产业多元化。(4)发展高要求和农民技能低的关系。县内企业发展与农民工素质相脱节,尽管以每年培训10万人次,但总体质量还需要提高。对此,我们要整合全县教育资源,把农民培训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培训方式,既注重培养农民就业的一技之长,又要注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水平。

三、发展上坚持“四个方向”,牢牢抓住以科学发展促和谐泽州建设的突破口

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6句话28字”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建设全面小康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紧扣“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这一战略思想,重点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争先发展抓项目。重点围绕“四产八业”的产业发展蓝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靠园区集聚,靠龙头带动,靠开放引进,靠服务推动,努力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第二,坚持内涵发展抓创业。重点通过发挥“四大优势”,突破“四道关口”,大力实施“百千万”创业计划,即:发挥废弃厂区的土地优势,突破用地紧缺关;发挥民间资金优势,突破银根紧缩关;发挥手续简便优势,突破项目审批关;发挥传统优势,突破技术管理关;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铺天盖地发展“小铸造、小加工、小养殖、小流通”等“新五小”工业,实现全民创业,力争每年培育100个创业领头人,发展1000家创业户,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坚持生态发展抓循环。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循环工程、冶铸加循环工程、煤化工循环工程、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等循环工程,实现节能、降耗、资源共享。

第四,坚持活力发展抓改革。重点在“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医药”等具有潜在开发优势的领域,引导县内中小企业从机制上改革,增长方式上变革,运行质量上升级,最终实现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转变。

当前,尤其要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县委安排的“百日大调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各单位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入调研,科学指导实际工作,努力做到理解好、把握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内涵,对实际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计划,当前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重点。

2、完成预期的各项任务。坚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年初预定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迎难而上,狠抓落实,认真落实年初确定的财税征收任务、“一镇一乡

百村”的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十件实事等几项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

3、集中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和复产。当前,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与煤矿安全生产和复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抓安全就是抓稳定促和谐、抓复产就是抓发展促和谐的指导思想,调动县内外、县乡村等各方面的力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煤矿复产进度。

10.高校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篇十

校党委书记马德秀说,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主题明确,意义深远。特别是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地位,更要求我们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结合上海交大的实际,在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中要把握五个重点: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以人为本,解决好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加注重大学文化建设,在全校师生中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推进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和民主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各级党政班子的思想和能力建设,发挥好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陶燕敏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对推进我们学院当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上海交通大学这所百年名校中学科实力雄厚、发展动力强劲的一所学院,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汇聚起一支优秀的教师、学生人才队伍,但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要突破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困扰,必须紧紧抓住“和谐社会”建设这一关键。在学院的和谐环境建设中,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和人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内外工作关系;其次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目标,围绕推进发展目标凝聚人心,通过事业的发展和发展空间的拓展促进和谐;第三必须坚持以改革促进和保障和谐发展,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和完善,加强民主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障公平正义;第四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学院文化建设,为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推进学院的和谐建设,关键在党,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作用,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张安胜认为,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高瞻远瞩、振奋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说,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言,不仅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高校在这方面正可以大有所为。当前,高校应该把思想认识、体制建设、学科发展、育人工作等统一到六中全会的精神下来,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这一优势,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使自身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引领者、带动者、传播者。

材料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平南说,我们在努力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将构建和谐校园放在重要的位置。材料学院在今年工作中,要紧紧把握构建和谐氛围的方向,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并在发展学科和教学、科研总量,闵行搬迁等工作中做好以下工作:坚持按学院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任务,并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克服困难搞好闵行搬迁,以解决教职工和学生实际困难为抓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好科研团队,扎实做好学术诚信和反腐倡廉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为材料学院全体教职工奠定和谐与稳定的工作氛围。

媒体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蒋宏认为,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意义深刻和深远,强烈地折射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以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高屋建瓴地承接过去、直面现实、展望未来。六中全会在强调科学地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倡导构建在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社会正义与公正问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实现问题,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问题。不回避问题和困难,但又充满信心和激情,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反省精神、创造精神,能够克服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顽强奋斗的精神。六中全会吹响了新的建设号角,在“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下,能够产生极大的社会凝聚力、拓展力和生命力。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研三学生、上海交大学生联合会主席朱敏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这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学生,我们将从学习的创新、校园文化的引领、内涵建设、人才高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我们的工作有着鲜明的指引作用。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大四学生谈昕晔谈到,社会上存在着收入不均衡的现象,校园里也有体现。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对社会起到稳定的作用,反映到校园里来,也会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团结。全会对卫生、住房、就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方面都提出了发展目标和指导意见,相信作为大四的学生,不久毕业后就能享受到其中的好处。

上一篇:新概念英语教案 第一册 31+3下一篇:个人原因辞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