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2024-10-15

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共10篇)

1.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一

浅谈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向青林

现在有部分家长,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就长舒了一口气,以为万事大吉,一切都交给学校,一切都由学校负责。其实,一个人的成长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同时也深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意思是这样的: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环境因素太重要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的成长。

一,先谈谈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农村家庭大多数经济条件有很大提高,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和日常交往的需求;从文化环境上看,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文化水平不太高,再加之留守家庭隔代教育对孩子的道德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致使农村孩子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和谐而完整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和谐是指家庭各个成员间能够愉快地相处,在一起健康地生活,家庭和谐既包括夫妻之间的和睦,也包括夫妻与老人、孩子愉快地生活。无疑,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影响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员的和谐程度。

家庭和谐程度可以分为和谐、一般和紧张三种。影响家庭和睦的最大因素当属父母的婚姻状况,有研究资料表明,离婚家庭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心理障碍和学习成绩下降现象,原因无外乎离婚时父母双方争夺或者不要孩子,离婚后不管不问拒绝给抚养费或者直接推给老人抚养,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再加上部分老人因此给孩子过多的溺爱,甚至有替孩子写作业现象,严重影响了孩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经常吵架或分居的家庭中有约50%的小学生出现性格冷漠和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而在正常家庭中,父亲承担着教养者的角色,母亲承担着抚育者的角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父母分居的家庭也必然会导致孩子成绩下滑。本没有心情关系孩子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方面,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的意识。给孩子分配任务时,没有考虑孩子是否力所能及,在孩子完成家务时又不能给予肯定,在孩子有倦怠情绪时,却一味地批评。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方面,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家长的参与和督促非常有必要,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家长无法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家长的重视程度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

家庭文化背景是影响小学生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征及其对子女教育方式的不同也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家庭文化。

农村学生家长一般文化水平不太高,对孩子的功课无法正确辅导,不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一旦孩子成绩下降或达不到要求,动辄加以训斥、打骂,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对学校的厌恶心理,出现逃学旷课的现象;更有家长认为成绩好没有用,即便将来考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个月工资还不如自己卖早点赚得多,让孩子上学目的只为认识几个字,将来会算账即可。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致使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很好的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往往更能体现家庭文化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在学校的再三强调下,选择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的农村小学生依然只占少数;跟同学发生冲突时会主动道歉的少之更少,更有动手打人的现象,家长对此却持“护犊子”态度,不问自己孩子的问题却一味埋怨别人,这反映出来很多家长在平时没有对子女的人际交往行为进行专门教育,也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

目前,绝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都能满足子女正常学习的需求,但家庭经济因素对孩子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近些年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有所提高,部分家长加大了对孩子教育经费的投入,由于自己辅导不了孩子学习,过多地期望于课外辅导班、托管班,以为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学习,也能给自己留出更多的工作时间,然而这样却无形中减少了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的机会,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辅导老师责任心不强,孩子自觉性差等,这样反而使得孩子的成绩有所下降。

家庭的经济情况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交际范围。例如,大城市里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孩子与其他学生进行交往时,往往表现出优越与自信。通过访谈得知,这类小学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已经懂得了好的家庭条件使得他们很有“面子”,并且他们大都掌握两三门特长,如美术、器乐、声乐、英语等,这都需要较好的经济条件给予支持,甚至家长经常带他们出去旅游、参观,增加了小学生的阅历和见识。而一些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无法实现这些,因此这些孩子在和经济状况好的小学生进行交往时,普遍会有无形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

由此看来,农村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确实有着严重的影响,改善农村小学生家庭环境至关重要。父母应该与孩子多沟通,活跃家庭氛围,要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进去的精神状态;参见家长学校,提高文化素养,主张民主参与,锻炼交往能力;改变消费方式,有计划地增加学习投入,改变交往范围,转换经济资源。

二,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社会环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各种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习惯势力、文化设施、家庭条件、亲友关系等。社会环境可以通过人类的劳动加以改造,因而比及自然环境它有灵活多变的性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成为也越来越复杂起来,由此,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人所生活的环境中,社会环境是主要的,自然环境虽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来说,自然环境则居次要地位。社会环境给儿童和青少年一代提供生活条件,对他们施加种种影响,他们也对社会环境作出种种反应和回答,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表现,就是这种反应和回答的一个方面。

在社会环境中,个体总是通过相互关系而从事社会活动的。在这里,个体活动不但受着社会关系的制约,而且还受着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潮流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社会潮流是反映在多数人意愿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众性的社会活动。在这种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将利用这个潮流实现个人愿望,人们将在潮流中表现自己,也将在潮流中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改造。它的特点就是与潮流相关的一切活动两极分化发展,适合潮流的特质将会膨胀,违背的将受到更大的抑制。

社会变革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社会进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变革,有单方面的、多方面的;急剧的、渐变的;积极的、消极的。但不管哪种变革,都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及成绩以极大的影响。

良好的学校教育,和谐的家庭,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2015.9.

2.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二

一、信任学生

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 会让他们浑身充满力量, 把学生当朋友看待, 他们才会主动让你走进他们的心扉.

信任在学生表现出优点时教师容易做到, 而在学生表现不尽人意时, 老师往往感到失望, 失去信任的原动力. 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信任他的人呢? 我觉得老师应学会崇拜. 因为我们的学生是天下最好的学生, 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甚至连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 因此, 每个人的生命更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的, 作为老师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我, 学会欣赏学生.

二、尊重学生

如果仅做到信任学生, 不注意尊重学生, 那么这种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 也不会被学生认可. 我觉得教学中尊重是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 而现实教学当中, 虽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但事实上学生的地位是低下的. 教学中, 老师应学会倾听, 其实学生的心里话最想告诉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母, 另一个就是自己的老师. 为什么现实中许多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呢? 原因在于我们部分老师嫌学生烦, 认为学生的思想幼稚, 同时在学生说话时忙于做其他事情等等, 久而久之, 学生觉得你不尊重他, 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 倾听是尊重学生效果奇佳的方法, 通过倾听, 你了解了学生;通过倾听, 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坦诚的品格. 你倾听他的心声, 等于给了他希望、给了他自信、给了他勇气.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育者本人的行为、态度和方式, 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给学生什么, 必须明确他需要什么, 不是老师自己怎么想就这么来, 向学生请教这个方法, 最能体现互动的教育规律.一旦我们的老师从真正意义上懂得尊重学生, 也就很容易了解学生是如何想的, 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 从而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接受.

三、理解学生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 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 有许多问题, 本来老师想不通, 换位后, 问题就迎刃而解, 这是理解的作用. 记得曾有个学生来问问题, 我是这样做的, 我不立刻给他答案, 而是让他先思考一下, 尽力自己去找答案. 此时他计算的答案与我的不同, 但我没一口否定, 而是帮他分析, 找出错误, 我说:“其实你的答案也有道理, 也许是老师错了, 我们去书上看看怎么说的吧.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我都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 充分理解学生此时来问问题的心里感受, 从而也给学生灌输了追求真理的精神. 而在现实教学中, 有的老师往往以主观的态度, 所想的是学生的分数, 哪有工夫专心倾听学生说话.

人总是在有所获得的情况下, 才会有所感激, 多与你的学生平静地谈话, 陪伴学生不在于用时多少, 而在于用心多少, 只有陪伴才能沟通, 沟通是了解学生、引导学生重要的一环, 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 是理解学生的试金石.能与学生沟通的老师, 在教育学生方面往往是成功的, 老师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 沟通思想, 通过交谈, 学生增长 了知识, 学会了与人沟通的本领和艺术, 同时使我们的老师加深了对学生的理解.

四、激励学生

激励分为正激励, 负激励. 激励是把眼光集中在学生的优点上, 这会强化巩固学生的好行为, 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那最好的激励是什么呢? 不是表扬, 更不是物质奖励, 而是分享. 学生若能感受到老师因他快乐而快乐, 会受到很大的激励. 做为老师, 必须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闪光点的眼睛, 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 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 记得我曾对一个总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这样做过: 有一次她没完成作业, 我对同学们说:“某某同学, 其实她不是不想做作业, 她每次不完成作业肯定是有原因的, 不信我们可以问问她, 我们相信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那位同学站起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此时, 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给予鼓励. 谁知, 第二天这名同学又没完成作业, 我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今天又没做作业, 如果说她原来是有原因的, 我想她今天没完成作业的原因肯定会更特殊, 已特殊到不能和任何人说, 我们是不是给予理解和掌声呢! ”全班同学又一次发出了鼓励的掌声, 在我的一次又一次激励下, 这位同学现在已经克服了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而且完成作业的质量较高.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只要你用心去发掘, 每一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穷的宝藏.

五、宽容学生

宽容不等于放任, 宽容意味着先接纳, 后升华,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 诱发学生的求知需求, 成为自发的内在需要. 比如:老师对损坏公物, 经常打架等等过失, 总是对学生大吼道:你这孩子, 怎么老是这样, 打电话请你家长来. 试想, 这样的处理如何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觉得此时老师应保持冷静的状态, 尽量不要大声训斥, 更不要夸大其词恐吓学生, 而应当实事求是讲道理, 理解学生此时的心理感受, 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 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于单一, 不要总是固定在每一次测试的分数上, 更不要用过于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学生, 容不得学生有一次失误, 这实际上违反了素质教育发展规律.我觉得, 老师在遇到学生犯错误时, 要学会反思, 遇到问题不是说“你怎么啦? ”而是要问“我怎么啦? ”老师先反思自己的行为, 对学生的错误学会等待, 有许多曾经令人烦恼的表现, 在学生不断成长过程中会自动消失.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也并非一天形成, 而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克服缺点恨不得全部在一天之内完成. 事实证明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这就是要求每位老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 以一颗平常的心去耐心等待学生的觉悟.

六、提醒学生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 特别是有不良行为习惯后, 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 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体验, 以震撼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

对学生的缺点不仅需要提醒, 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 不过不是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训斥批评, 而是平等的朋友式的提醒, 正因为这样的提醒, 学生才乐于接受, 尽快改正.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掉缺点, 而提醒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3.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不良的影响 篇三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业上的困难,这就是所谓的“学业不良”。我们可以把学业不良学生描述为:学业不良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困难,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特殊的困难。这些学生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及格水平),或达到教育大纲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教育。

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学生的内部原因造成的,如生理、心理因素等,有的则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环境条件与学业成绩极度相关,也就是说,当学生具有学习动机时,学习环境的影响便不容忽视。而学习环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极大。所谓家庭环境,除亲子关系与兄弟或姐妹关系之外,也包括诸如桌椅、课外读物、视听教育器材等。当然人际环境比物质环境更重要。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为孩子最初体验生活的场所就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既可能产生良好影响,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不和睦与不完整

生活在有缺陷的家庭中的学生,如父母亲亡故;父母健在,但与孩子长期分居,无法悉心照顾孩子;父母感情不和,动辄争吵,打骂,对孩子撒手不管;父母离异,子女由单亲照顾;离异的父母再婚,出现情感不融洽的继父或继母,使孩子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而自卑,出现情感忧伤、苦闷、孤僻等异常心理;父母工作非常忙,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或父母都早出晚归,或是家中经商、人来人往、杂乱无章,以致家庭生活呈现不规则状态。以上这些家庭环境都会使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更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的学业。另外,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成员的疾病或其他变故,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精神刺激,造成心理发展失衡,在学习上也可能走下坡路。

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实践中,我们发现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

1.放任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不管不问,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往往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2.专制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进行粗暴打骂、恫吓。实施高压政策,采取不正确的管教原则,使孩子对家庭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孩子有脾气狂躁、粗暴无礼或懦弱、说谎、欺软怕硬、缺乏同情心和恐惧等个性特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对父母的批评教育表面上顺从服从,一到学校就原形毕露。有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双重人格,使家长失去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机会,而逐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3.溺爱型教养方式

即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袒护,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以产生和发展。家长对子女百依百顺,易使孩子形成骄横、自私、任性、懦弱、好逸惡劳、追求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行。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也肆无忌惮,养成无视任何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及道德准则的坏习惯,进而形成与优秀生背道而驰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种学生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因而在学习和交往中遇到困难很难克服。

此外,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使孩子往往不知所从,但又谁也不能得罪;长辈对孩子无理干涉;父母对子女情感厚薄不一,男女性别偏好不一,都会使孩子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孤单、自卑,乃至厌世、抑郁、多愁善感,造成学习上的障碍,甚至会离家出走,逃离这个难以忍受的家庭环境。

三、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与家庭气氛

家庭的经济条件对学生的学业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环境过于优越,加之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而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事例,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由于家庭经济过于拮据以致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最终导致学业不良的也不乏其例。

家庭的道德气氛、情绪气氛、文化背景等也很重要。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兴趣如何,家长在谈什么、想什么,以及他们本身的文化修养如何。一些家长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对学生的学业不重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成为学业不良学生。

四、父母的期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这是可以理解的。父母对子女正确、合理、切合实际的期望,会成为引导子女刻苦学习的动力。但有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子女的学习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把自己的一切愿望无条件地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管教过于苛刻。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给学生造成极大压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不良影响。有的家长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便不问缘由,大发脾气,责怪辱骂,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恐惧感及习得性无力感。可见,父母的不恰当期望往往是孩子学业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五、父母自身形象

在家庭中,父母无疑具有较大的威力,占据较高地位,是子女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正像心理学者洛克所说:“长辈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我们都是一种模仿性很强的动物,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有的父母自身对待学习的态度及其嗜好不良,却要求子女按其要求去做,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家长在子女面前缺乏说服力。孩子不相信家长的话,认为家长口是心非,而他自身又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常会导致学生产生矛盾心理。家长自身修养水平会间接地影响子女的学业水平。

六、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一般包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有同祖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父母与孙子女间的关系。家庭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与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唯一寄生处是家庭,是家庭给他们提供未成年期间的物质和精神保障。而家庭关系作为伦理道德社会元素,对学生的成长干系至要。如果一个学生的家庭关系不和睦,尤其是与父母关系不和谐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直接导致学业不良。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学生大多是与继父母生活在一起,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不团结协作的家庭中的。他们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体验不到幸福、团结、和谐的气氛,只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自私,使他们体验不到正常的家庭关系、爱的温暖,进而影响学生的其他人际关系,如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时间一长,这些学生会羡慕别人的幸福家庭,感叹自己不幸福,进而会形成不健康心理,影响学习兴趣,失去学习动力,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贺义廉.形成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论坛,2006(2).

[3]丁江林.中学生学业不良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7).

[4]张庆.中学生学业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4.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四

【摘 要】大学生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健康素质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讲,环境是指某一中心或主体相对的客体。那么,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这一主体相对的客体,也就是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本文主要从主观环境、客观环境方面简单阐述了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环境因素。

【关键词】健康 环境 体育

国务院近期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体制健康下降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

一、主观环境因素

1.体育兴趣不浓、不知如何锻炼。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有些高校有很多学生是从农村中学来的学生,这些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以前学校设施条件差,领导、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很不正规,并且绝大多数学校高三都不开设体育课,加之高考的压力,学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从不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此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欲望不强。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上体育课时,常常要老师赶着,逼着去练,由于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练习时情绪低落,锻炼效果自然不佳。

2.惰性大,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持之以恒。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自我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体育活动特定的情景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活动参与者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大学生的体育习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社会文化需要,运动的需要产生运动的.动机和愿望。通过利克特(LIKERT)法,获得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原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培养他们稳定的体育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经调查,对于不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有少部分(24.1%)的学生能够调整情绪,积极投入练习,而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思想不集中、动作懒散和情绪低沉。

3.健康的观念陈旧、认为锻炼对健康的作用不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二年级以前一直都上体育课可以说,没有哪门课程这么长时间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然而部分学生思想未能转变总认为自己身体好,不需要锻炼,反映出“无病即健康”的陈旧的健康观念

4.在运动中受过伤,产生怕运动的思想。一些学校体育积极分子参加体育活动受伤后,在伤愈后往往都选择离开运动场,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运动中受过伤,产生了后怕思想:另一部分原因是受伤后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5.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态度。一些研究表明有89.0%的家长支持或不反对子女进行体育运动, 38.2%的学生与家庭成员有一起运动的经历。但就爱好体育运动的原因,受家庭影响(15.7% )却排在个人爱好(62. 5% )、同学影响(32.1% )、教师影响(19. 9% )之后,显示家庭影响力的不足以及现代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可见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运动表面抱支持态度,因为与家庭投入相比,这种支持却显得苍白无力,也就是只停留在主观愿望上,而不是落实在客观行动上。

二、客观环境因素

1.没有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高校体育锻炼氛围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学校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少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没能起到带动作用,致使学生没有正规的指导,营造不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来。

2.学校体育设施不够。国家对于高校所必需具备的场地器材条件向来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近年来体育器材价格的大幅上涨,许多学校的体育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仅有的场地器材只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

3.学校体育器材太少,不能满足锻炼的需要。据有关报道:截至12月底,广西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面积为1,111,345平方米,体育场地总数为690个,平均每校有场地数为16.83个,每千名学生拥有场地数为2.39个。这个数字仍然无法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目前高校室外场地免费开放,室内场地基本上采取收费形式,而且部分室内场地在周末、节假日不开放,场馆的利用率不高。而室外场地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而且场地种类不丰富,主要是篮球场、排球场,一些新兴项目的场地,如高尔夫、保龄球、攀岩场地等基本没有,不能满足广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4.营养条件不足。饮食营养是人维持生命的要素,是运动健身的基础,运动和营养是达到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食堂都是承包制度,由于承包费用过高,加之近几年的物价上涨速度之快,承包商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饭菜的质量和分量上下工夫,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也就只能照吃不误,贫血和营养不良症状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以至学生减少原有的体育锻炼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5.宣传组织不力。我们了解到少数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家教或找工作上,还有少数学生为了考研究生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都与学校对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有直接关系。

6.虚拟网络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网络的兴起使有许多闲暇时间的大学生将电脑作为交流、娱乐和消遣的对象,而网络又将室外的体育运动转入室内坐位不动。由于对着电脑荧光屏的时间延长和肢体对腕关节的压迫,不仅导致学生视力下降,还促使“鼠标手”的出现。调查显示,上网在大学生业余生活排列第二位,因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丁桑兰.环境评价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5-27.

[4]杨月敏.体育环境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11):45-46.

[5]熊茂湘.论体育环境构建的系统观[J].体育与科学,2003,24(6):25-28.

[6]栾丽霞.大学生体育习惯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67-169.

[7]孙辉.论体育环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5).

[8]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01).

[9]赵鸿斌.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02).

[10]韩红军.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调查[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05).

5.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五

沈阳市第十中学:王晔

【摘 要】:由于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良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会阻碍体育活动的进程,而且会扼杀学生的体育兴趣。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阐述了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环境;中学生;体育兴趣;影响

目前,许多中学对学校体育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身体发展受到阻碍。由于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是否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体育环境的好坏。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学校体育环境与学校一些体育活动息息相关,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体育活动的进程。

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及功能 1.1学校体育环境的概念

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需要的所有条件的总和。狭义上而言,学校体育环境主要是指进行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教育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微观的环境,不能脱离学校教育环境之外而孤立存在。

1.2学校体育环境的功能 1.2.1陶冶功能

实践证明,优雅文明、美观和谐、活泼向上的学校体育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种有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体育教育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2.2激励功能

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教学的工作热情和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推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体育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幅诗一般的画面和意境:翠绿的草坪、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场地、个性化的器材与充满活力的运动场面,在这里人与自然、环境、运动已经浑然一体。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运动,有谁又感受不到运动的乐趣呢?

1.2.3健康功能

体育教育环境是师生长期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个条件好、没有污染和噪音、教学设施充足、美观整洁安全的体育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校体育的构成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这些要素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静态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等等,总的来说,构成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2.1学校体育物质环境 2.1.1体育活动的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体育馆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以及这些场地周围的环境(如阳光、空气、树木、草坪等)。这些运动场所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练习的态度和教学的效果。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以培养学生全面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依据。例如田径跑道的方向一般要与子午线一致,体育馆的墙面和地板的颜色一般采用比较温暖的珊瑚色和黄色等等。

2.1.2体育运动设备

体育运动设备主要包括体操垫、单杠、双杠、篮球、足球、排球、健身器材、标枪、铁饼、铅球等体育器材设备,另外也包括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子化教育设备等。这些运动设备的齐全与否和设计的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范围。

2.1.3体育时空要素

时间是学校内部一种无形而有力的物质环境因素,学校的一切活动之所以能有序地组织起来,就是通过各种时间的分配和安排。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不少中学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仍然被学校安排成了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甚至正常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成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少数学校虽然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但也只是“放羊式”的教学。国家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的学时初中一般是每周3个课时,高中是每周2个课时。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时间。

2.2学校体育心理环境 2.2.1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方面养成的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出现和相对稳定的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一种巨大的无形教育力量的体育教育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某些学校有体育周或者体育节,某些学校每个学年都开展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像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等等。

2.2.2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是指班集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它包括师生的心境、态度、情绪波动、师生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体育教学课堂气氛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积极的程度,良好的体育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2.2.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活动不是一个人的活动,有些项目(像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等)都是大家合作完成的,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团结,鲜明地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一学科的特点。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社会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谈、衣着仪表、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作为个体文化以内隐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影响学生。

3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追究其根本,学校体育环境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正面影响

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3.1.1物质环境方面

首先,体育场所设施较好的中学,在田径场的设计上,不仅考虑到了其位置、方面、采光、通风、颜色建筑材料等,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这样使学生在感官上觉得舒服,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让学生有运动的冲动。

其次,在体育运动设备方面,要是学生所在的学校能提供充足的运动设备,满足了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要求不同体育运动设备上的需求,学生就会有运动的快感,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再次,在体育时空要素方面,如果安排好恰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人体适宜的运动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并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促进作用。

3.1.2心理环境方面

第一,良好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使学生知道经常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生动、活跃、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和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最大限度地引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学生的专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体育教师的人格与教学行为、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体育教师本身形象好、运动能力强、并且很幽默风趣,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不知不觉就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

总之,这些方面总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中学在其中某些方面做得很好,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勤勤恳恳,这是值得鼓励和欣慰的。

3.2负面影响

当前,学校体育环境在很多中学都不被重视,这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培养有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主要表现为:

3.2.1物质环境方面 在体育活动场所方面,现在的很多中学,在体育活动的场所上对学生有很大的限制,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常见篮球场都是破破烂烂,硬件设施极差,以普及较好的篮球为例,在中小学有97%的学校篮球器具都是不适宜的,其中53%的学校使用成人球,99%的学校使用成人篮架和球场,在中学使用成人球场和球具,不仅不符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也谈不上什么兴趣的培养;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城镇中学,虽然有很不错的体育场馆设施,可是却没有被用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上,学生也不理解这个体育场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的场地环境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呢?

在体育运动设备方面,有些中学在体育设备的设计与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场地器材的设置也不是显得那么的美观、卫生、别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恶的感觉,间接地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习欲望。

在体育时空要素方面,许多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运动规律,不适时的时间被安排成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制约,从而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的欲望。学生的活动时间已经被学校无情地剥夺了,这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2.2心理环境方面

第一,一所中学如果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传统和风气,就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兴趣、爱好,没有锻炼的习惯,而且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会受到限制,学校体育教学也将被视为虚无。

第二,没有了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教学将杂乱无章。这样,教师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对学习体育就显得很迷茫,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和信心。有些中学没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越来越疏远,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就抹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三,学校对体育的相关信息不够重视,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去看一些和体育有关的报刊和书籍,校园广播也从不播放关于体育的新闻,学校体育的信息严重缺乏,这无形中影响了学生追求体育的兴趣。

第四,体育教师的教育态度不端正和方式不合理,教师作为辛勤的园丁,并不是在学校摆脸色给学生看,看似严肃,其实是对教师这一本质工作没有做到位;其教育方式也让学生不能接受,有的老师就经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恶情绪,有时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良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阻碍了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对学校不利,对教师不利,最终让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学校体育教育也就“变味”了。小结和建议 4.1小结

总之,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深受学校体育环境的影响,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体育物质环境的设计是否合理、心理环境的设计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影响到了学校教育的很多方面。诸如体育教学质量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等等。

4.2对学校体育物质环境设计的建议

首先,体育运动场所的设计应当符合学校的实际条件,例如,农村中学就应该充分利用一些学校的空地,即使资金不足,不能建设一些必要的体育场馆,但是也要让学生有一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去处,不能因为场地的原因而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建设、美化校园体育设施,如学校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些小山包、树木和废弃物品,都可以改造成学校体育理想的体育设施;而在城镇中学,学校的体育场馆是有了,可是他们并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些场地,而是作为一种摆设,甚至只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才建设了那些场地。还有的中学虽然已经把体育场所建成了,但是场地的设计不符合运动和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安全、卫生与审美的要求,在场地的管理上也是漏洞百出,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让人觉得那是资源浪费的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不仅要加大管理的力度,体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学校体育场所有所完善。

其次,在体育运动设备的设计上,很多农村的中学大都不仅没有一块像样的田径场,更不用说什么健身器材和体育电化教学设备了,而且在体育器材的设计上也是不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主要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这一系列的问题;另外,在城镇中学,由于学校为了省钱,没有对体育运动设备进行高要求的设计,导致学校运动设备缺乏实用性和合理性,制约着学生的体育活动范围。针对这些情况,学校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改善这些不良因素,重视体育运动设备的引进和管理,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使学校体育设备更齐全、安全。再次,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农村中学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安排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不符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使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时间;而在大多数中学里,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和高考指挥棒的挥舞,学生也失去了原有的体育锻炼时间,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受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这个情况,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育部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学生在合理的时间段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必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4.3对学校体育心理环境设计的建议

其一,在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设计上,农村中学应该努力争取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进行一些条件允许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比赛、武术表演赛以及其他中国传统的或地方特有的体育活动,以活跃学校体育气氛,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风气;城镇中学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开展一些体育教育活动和比赛,诸如体育健康的基本知识竞赛以及其他相关比赛,使学生在体育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另外,无论是农村中学还是城镇中学,要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他们的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校的校风、体育传统与风气的营造。

其二,在体育教学的心理气氛设计上,农村中学应该一改原来教师的指导作风,因为教师是创造良好心理气氛的关键人物。对学生也要像学生对教师一样的尊敬,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城镇中学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作风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上下工夫,而且应该有巧妙和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让学生有一颗健康、自信、顽强的心和端正、积极的态度进行体育活动。无论是在哪个中学,体育教师都必须要专注于自己的本质工作,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使学生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总之,无论是在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当前学校的状态是不为乐观的,学校应该积极应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极力杜绝一切不利因素,同时也大力支持一切有利因素,使学校体育环境健康地、持续地发展下去。让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健康的、舒适的环境去进行体育活动,让他们对体育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

参考文献

6.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六

l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是根本,能力素质是中心,心理素质是关键。前些年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学生的文化素质,注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上家庭、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致使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特别是新世纪的到来,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素质,适应社会生活、社会竞争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l我校是常熟虞山镇一所普通的完全小学,有24个小学教学班。目前我校共有多媒体计算机127台,xx年建成校园网,xx年在全省小学系统第一个建立网站,苏州市小学系统中第一个在网上发布学校主页,几年中学校网络设备及其他教育现代化投资200万。九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国家级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的研究,省教科所OEH的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青年教师人人会制作课件,人人会制作网页,人人会独立操作网络及计算机;学生(五年级以上)人人会上网,发电子邮件,绝大部分学生能制作电脑美术作品,设计电脑小报,制作网页;所有的学科都能通过网络上课。

l在九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我们认识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为此,我校选定“网络环境对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的研究课题,寻找其中的相关,以更好地制定对策,来运用好“网络环境”这一教育手段。

【概念界定】

l“学习心理”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认知心理,学习态度三方面。

l“网络环境”指以多媒体为主体的多种多样信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信息源和信息结构。

l对照传统的教育教学,信息的丰富性,环境的交互性,评价的及时性,学习模式的新型性(人——机——人)等都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理论依据及理论假设】

l充分运用辩证法原理,以“学习心理原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借鉴“情景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和谐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理论。

l理论假设:网络环境与学习心理一定有三种相关状态: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正相关因素,消除、调控负相关因素,能较好地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实验变量】

l自变量——网络环境

l应变量——学习心理

l相关变量——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

l通过操作自变量,即优化学校网络环境,探索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新模式。同时不断调控相关变量,力使实验达到最佳效果。

【研究目标】

7.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七

一、教师需要适度体现一些“孩子气”

如果把“为人师表”理解成说话、办事一板一眼, “三思而说”“三思而行”, 一切行为力求“师范”, 教学风格近乎程序化的统一, 那是教育的悲哀。而在我们目前这种丰富多彩且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的教学中, 只要我们认真负责地做到自己想做且能够做好的一切, 本身就是对学生个性呵护、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我不大认同教师非得要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去影响学生, 但我认同“一个不能张扬个性的老师是教不出具有灵气的学生”。因此, 我们不需要过于关注学生的个性, 而是需要在自己教育和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大胆创新, 不拘一格。教育本身是遗憾的艺术, 只要是以真爱为基础的、一心为学生着想的, 那么, 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究竟是重分数更重要还是重能力更重要?究竟是重性格更重要还是重品质更重要?这些问题在社会现实中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根据学生现有的资质水平让他们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 根据学生现有的性格特征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健康快乐, 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去让他们通过努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围绕这一系列的“最大限度”, 放手去尝试各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教育手段, 即使仍有教训和遗憾, 但一定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气的。这几天我们大课间活动中的这套韵律操, 就非常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性。课堂也是一样, 在注重实效的前提下, 要求新、求活、求美, 完全依赖教学参考或恪守一成不变的教学风格是绝对不可取的。

二、教师应赋予学生最基本的人性修养

仁、义、礼、信、忠、孝、博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人性修养。当前, 于丹的“论语”如此深入人心, 折射出的是人性修养的缺失, 也反映出人对重拾人性修养的渴望。作为小学教师, 我们也许不必刻意地去大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但我们必须让孩子们逐步形成人性的基本修养。和学习文化知识一样, 个性的发展同样需要基础, 我们就是“基础设施”的建造者!我们要求学生背三字经,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理、知礼。这一点在我们小学阶段尤其重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学生接受的各种对品质、秉性方面的教育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死记硬背的“经典”如果能在我们教师具体的引导和示范中得到诠释, 相信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学生个性发展应该是教育教学的“衍生物”

记得当教育专家提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的时候, 我们曾看到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硕大的南瓜、冬瓜, 成堆的茄子和白菜。在洋思经验开始被推广的时候, 我们看到课堂上教师无所为、学生学习过程失控的现象。因此, 当教师个性化和学生个性发展被关注的时候, 我们完全可以冷静地摄取其观点的精髓, 坚定地保持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儿、书卷气和墨宝香;坚定地开发学生数学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及空间想象的能力;坚定地以音、美、体课堂中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至于个性发展, 应该是仔细、优质的教育教学过程的“衍生物”, 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没有科学的学习态度, 不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 是不可能形成具有魅力的独特个性的。

8.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关系和影响,既对帮助中学生防治网络成瘾具有现实意义,又为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选取广州市27 间普通中学的3059 名中学生,采用中小学班级环境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竞争”、“同学关系”、“秩序纪律”四个方面分别与“网络成瘾”等呈极其显著负相关(p<0.001);“学业负担”与“网络成瘾”正相关(p<0.001)。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回归模型经F 检验达到极其显著的效果(p<0.001),说明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其中以“同学关系”层面的预测力最佳,“秩序纪律”次之。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成瘾 班级环境

【中图分类号】B8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63-02

班级环境作为中学生发展的微系统,中学生在个体发展的基础上与微系统中的同伴交流、学习、成长,班级氛围不可避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李效云,1997)。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一词最早由美国伊万·戈德堡提出,用来描述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网络进行游戏、信息收集、聊天等活动,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的一种现象(赵腾,李丹,2014)。目前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林绚晖,2001; 王冲,2004; 林绚晖&阎巩固,2001;张潮&于宗富,2003; 孙荣山,马先明,2013)。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影响、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等,鲜见关于班级环境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的研究。本研究探讨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也为改善班级管理方法和提高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选取广州市27 所普通中学作为调查学校。分别在选择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整群抽取共120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工具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统一收回,调查对象不记名自填的方式收集资料。

1.2.1中小学班级环境问卷 采用江光荣编制的“我的班级”量表测量班级环境(江光荣,2004),问卷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和学习负担5个维度,共38个项目。问卷为学生报告的5点量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计0~4分,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CronbachsA系数在0.71到0.91之间。

1.2.2 网络成瘾问卷。参照美国匹兹堡大学 Kimberly Young 编制的用于筛选上网者是否成瘾、成瘾程度及网络对生活的影响领域的问卷。网络成瘾量表编制20道题目, 每个问题按上网频率分五个水平,1—基本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根据 Young 的原义并参考国内对此标准的解释,本调查对网络成瘾的界定:问卷调查中总分在20-49 称为正常的网络使用者,2总分在50-79 分的为轻度上网成瘾者,80分及以上为重度网瘾者。

1.2.3抽样方法

问卷利用学生自习课时间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由培训的心理学专业老师担任主试。2粉问卷一次完成,所有问卷的施测在7周内完成。

采取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在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及花都区等地区随机抽取 27 所普通中学,又在各校内随机抽取约120 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当场回收全部问卷。共发放问卷3200 份,回收问卷3059 份。经过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045 份。

1.3分析方法

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的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 for Windows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分析

本文借鉴江光荣教授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以Moos 的环境结构模型为依据的研究结果。班级环境问卷总分及班级环境各因素总分的含义与网络成瘾问卷总分的含义不同。网络成瘾问卷总分越高说明被测者对网络越沉迷,其中20-49 分,表明用户是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有时可能会在网上花较长的时间冲浪,但能控制对网络的使用;50-79 分,由于因特网的存在,用户正越来越频繁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当认真考虑他们对生活的全部影响;80-100 分,因特网的使用正在给用户的生活造成许多严重的问题,需要立即去解决。

班级环境量表的项目总分数越高表示班级环境越好。“师生关系”的项目总分越高表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威信越高,反之越低;“竞争”项目总分越高表示班级中同学之间以学习为中心的竞争越强,反之越弱;“秩序纪律”得分越高说明班级纪律严明有序,同学自觉自愿遵守班级的规定,反之越差;“同学关系”分数越高表示同学之间感情越亲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反之冷漠;“学业负担”总分越高表示学生的功课压力越大,反之越小。计算问卷各因素的项目总分,再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法,对“网络成瘾”与班级环境及班级环境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网络成瘾”分别与“师生关系”、“竞争”、“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等班级环境各因素呈极其显著负相关,而与“学业负担”呈极其显著正相关,并且“网络成瘾”与“班级环境”各因素呈极其显著负相关。

表2班级环境各因素预测网络成瘾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由表2可知,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回归模型经F 检验达到极其显著的效果(p<0.001),说明班级环境各因素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五个预测变量(同学关系、秩序纪律、竞争、学习负担、师生关系)预测效标变量(网络成瘾)时,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有五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440,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0.193,即表中五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网络诚意 19.3%的变异量。 就个别变量的解释量来看,以“同学关系”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15.0%,其余依次为“秩序纪律”、“竞争”层面,其解释量分别为 2.8%和 1.3%,这三个变量的联合预测力达到19.0%。

3.讨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十分严峻的现象,严重地危害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社会适应(肖汉仕,2007)。班级环境是学生的最直接的环境,班级社会气氛具有约束力,影响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本研究显示,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竞争”、“秩序纪律”4个方面分别与“网络成瘾”等呈极其显著负相关,这说明班级环境中这4个方面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这表明在班集体中较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较低的“网络成瘾”,班级中成员之间关系良好,就会使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人际交往的满足感,自然也就无需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满足社交需求。

另外,对教师威信的研究表明:威信就是威望和信誉,威信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意志服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威信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威信主要表现在:学生尊重、爱戴、信赖教师;教师对班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能够毫不犹豫地勉强地接受(刘万伦,沃建中,2005)。竞争是激励中学生奋发向上的一个重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竞争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中学生在竞争的氛围里不断去积极进取,网络成瘾的情况也会非常少。“秩序纪律”也能有效负向预测“网络成瘾”,在秩序和纪律差的班级环境中,由于中学生没有外在力量去很好地约束自己,就容易导致他们总是想好好学而又因环境的影响学不好,这样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一旦接触到网络就极易上瘾。

据此,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班级环境各因素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研究者认为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中以“同学关系”层面的预测力最佳,“秩序纪律”次之。因此要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首先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中学生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一个主体,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刘万伦等(2005)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品行、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例如,教师自身的修养、学识、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学生观,教师的人格特征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喜爱的教师理想人格是:符合教师角色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自觉意识和原创能力,及其执着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独立的、稳定的、整体完善的人格(吴光勇,黄希庭,2003)。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相关素质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之成为学生喜爱的人。这样就能更好的影响学生,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打造一个坚实基础。其次,努力构建宽容、互敬互爱、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班级舆论”环境和班级制度,加强班级的纪律规范体系建设,维护良好的班级纪律秩序。严格要求学生,加强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将精力集中的学习和校园文化、文娱活动中来。创设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满足感。在班级环境建设时可以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德育活动如参观纪念馆、参加升国旗活动等,智育活动如智力竞赛、参观科技展览等,心理教育活动如团体咨询等,美育体育活动如参加竞技体育运动、参加各类鉴赏活动等和劳动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打扫等。

综上所述,对待中学生学生的网瘾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封堵方式使他们与网络隔离,各层教育者尤其班级管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模式了解并尊重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上述方面加强建设能有效的防止中学生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李效云. 智力的生理测量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 1997,(2):419-232

[2]江光荣.《班级社会生态环境研究》[M].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21

[3]江光荣. 中小学班级环境:结构与测量[J].心理科学,2004,27(4): 839-843

[4]林绚晖, 阎巩固. 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4):281-283

[5]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87-90

[6]王冲. 网瘾症的基本问题分析[J]. 教育科学,2004,(2):3

[7]孙荣山,马先明. 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123-125

[8]吴家刚,林国祯,林琳.广州市中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7(8):816 -818

[9]吴光勇,黄希庭.当代中学生喜欢的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4):9

[10]肖汉仕,苏林雁,高雪屏,等.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49-151

[11]张潮,于宗富. 网络成瘾——一种新的心理障碍[J]. 中国学校心理卫生,2003,(5)57

[12]赵腾,李丹. 中学生网络成瘾与教育对策[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 年第 7 期,34-39

9.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篇九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云南省腾冲县明光镇麻栎完小 周 琳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历来都是师生最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难提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些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细心人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通过观察家乡的变化,体会到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所以家乡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从而学会关心国家大事,并从中受到教育,立志做一个长大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人。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工作方法,工作的艰辛,从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学习这种精神品质,在学习生活中以他们为榜样;另外,在观察人物时还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尚情操。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要引导学生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颜色,什么时候发芽、开花、结果,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动物生活的规律,生活的现象,繁衍的现象,以及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体会到只有维护好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幸福的生活。还可以观察日月星辰……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做生活的细心人,才能积累更多更好的作文材料。

二、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有意识组织活动,让学生积累较多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在写作文前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活动,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写作文时,按要求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认真的写出来,这就是一篇好作文。

如我们要写一篇通过写一两件事情来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的作文时,就可以安排学生亲自和父母一起参加一些劳动或其它事情。在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对比,把自己融入其中,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体会到只有维护好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才能幸福的生活,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到野外进行野炊, 自己动手做饭做菜,从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生活的乐趣,劳动的快乐;还可以尽情的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多姿,激励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把爱奉献给别人的伟大和快乐,

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活,走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参与生活,走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艰辛,快乐与烦恼,伟大与平凡。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情人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

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寄情与物,学习做一个勇敢顽强,敢于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勇于拼搏的人;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扑捉动物界的精彩镜头,体会动物身上的一些精神品质;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情体验,养成刻苦、勤劳、拼搏的精神品质,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这样,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寄情与生活,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充满感情,对生活充满激情。成为热爱生活的有情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把生活实践的体验感受,真善美,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用生活中的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学会热爱生活,感恩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有情人。

四、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做生活的传情人

10.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篇十

金湾小林中学

健康教育教案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首先使学生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首先使学生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健康与环境之间存在 着哪些密切的关系.环境是通过哪些环节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 着哪些密切的关系.环境是通过哪些环节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些环境对健康有 那些环境对健康不利.并且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锻炼的注意事项.利,那些环境对健康不利.并且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锻炼的注意事项.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环境作为切入点,讲述好大气,水体,土壤, 重点;了解环境作为切入点,讲述好大气,水体,土壤,噪音等环境 难点;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注意冷,热环境的体育锻炼, 难点;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注意冷,热环境的体育锻炼,预防环境污染如何 从自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做起.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一),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切联系实 切联系实际(二),切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 1, 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又称物质环境,可以分为原生环 境与次生环境;社会环境又称物质环境)境与次生环境;社会环境又称物质环境)环境与健康.(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噪声的污染,.(大气的污染 2, 环境与健康.(大气的污染,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噪声的污染,社会环境的 污染)污染)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源,注意自身防护).(控制污染源 3, 环境的保护.(控制污染源,注意自身防护)热环境中的体育锻炼.4, 热环境中的体育锻炼.冷环境中的体育锻炼.5, 冷环境中的体育锻炼.锻炼与空气污染.6, 锻炼与空气污染.教学注意事项] [教学注意事项] 1,际的教学当中,我们的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学生的 ,际的教学当中,我们的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学生的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有赖于正确的教学思想,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都有赖于正确的教学思想,社会力量等方面 的大力支持方可有较好的效果,这时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首先认清形式,转变观念, 的大力支持方可有较好的效果,这时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首先认清形式,转变观念,根据 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 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 心理素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观.质,心理素质,人生

上一篇: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试题下一篇:拜访客户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