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测试题

2024-09-24

八年级政治测试题(共8篇)

1.八年级政治测试题 篇一

2005八年级下学期政治期中测试-政治试题

2005年初二下期中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

A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              B泛指中华民族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D年满18周岁的人

2、  有权对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的机关是

人大机关    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公安机关    行政机关

3、  在经济上、物质上供养父母、扶助父母是我国

A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         B一切公民的基本义务

C所有子女应尽的义务         D未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

4、  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

A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B 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5、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根本任务是

A保护消费者获得要求赔偿的权利

B使经营者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C使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得到协调

D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6、  人格尊严是指

A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

B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C公民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D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

7、  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是

A姓名权    B肖像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8、  婚姻自由的两个方面是

A订婚自由和结婚自由        B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C订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D婚姻自由和离婚自由

9、  李珊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一天她买的新钢笔不见了,李珊告诉教师后,老师在上课时问,谁捡到了李珊同学的钢笔,可是没有人回答。课后几个班干就挨个儿搜同学的书包和衣服口袋。这种行为

A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B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

C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D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10、              我国婚姻法首要原则是

禁止买卖婚姻   禁止包办婚姻      婚姻自由    结婚自由

11父母要按照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这是指

A父母要抚养子女              B父母要关心子女

C父母要教育未成年子女        D父母要保护未成年子女

12某村农民钱某,为尽快发家致富,强迫自己上初中的女儿中途退学,进城当保姆。钱某的行为

A符合宪法关于公民有劳动的义务的规定

B违背宪法关于公民有人身自由权利的规定

C违背法律关于公民有受教育权利的规定

D符合子女要听家长教导的规定

11、              在我国,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当履行的一项

A任务    B承诺    C道德责任    D基本义务

12、              我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

A宪法    B劳动法    C民法通则     D消费着权益保护法

15丁丁10岁生日时,妈妈为他买回一盒生日蛋糕。不料,当天晚上丁丁打开蛋糕盒准备吃蛋糕时,发现蛋糕底部已经长出了一层白毛。丁丁拿着蛋糕到商店去换,可售货员说,对熟出的商品一律不退换。这为售货员的行为

A是正确的,否则会侵害销售者的合理收入

B是错误的,侵害了消费者的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举权

C是正确的,售出的食品不应退换

D是错误的,侵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

16。公民对自己的国家是负有责任的。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要从小增强公民意识,做一个好公民必须

A要有爱国意识    B要有道德意识    C要有民族意识    D要有法律意识

17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主要包括

A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        B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C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D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

18李某在横穿马路时跨越栏杆,被记者拍下照片,并以不文明行为为配文刊登在报刊上。记者的行为

A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           B侵害了李某的人格权

C属于新闻舆论监督,不构成侵权

D是正确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19、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的禁止条件有

A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B禁止直系血亲结婚

C禁止重婚        D禁止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人结婚

20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有

A纳税   B受教育  C继承权   D劳动

21、某郊区饭店老板钟某,因店内人手紧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便让正在读初三的小华辍学回饭店帮忙。小华父母的行为是

A错误的,影响了小华的自身发展

B错误的,侵犯了小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C合法的,使小华履行了劳动的义务

D正确的,解决了小华升学与就业的矛盾

22某校6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因学习成绩较差,学校为不影响升学率,提前让6名初三学生停课回家。结果,这6名同学既没参加中考,也没有取得毕业证书。在这一件事中,学校侵犯了学生的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学完规定年限的权利

C完成规定学业,获得相应证书的权利          D继续深造的权利

2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

A占有权   B使用权    C 收益权     D 处分权

24、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应该

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B与经营者切商,如不能和解可用强制手段去解决

C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D向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25遗产继续的两种方式是

A法定继承   B 遗嘱继承   C赠送    D购买

三、判断分析

26、张某与李某是同事,由于意见分歧,张某将李某打成重伤。有人认为张某侵犯了李某的人身自由权利。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7、上学不上学是个人和家庭的私事,法律不应干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8、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一不生产,二不经商,纳税是工厂和个体户的事,与自己无关。这种认识对吗?为什么?

四、分析说明

29、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小张,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生活。,母亲所在纺织厂倒闭,母子失去生活经济来源,生活过得很拮据,小张也面临辍学的困境。小张和母亲多次找小张的父亲,要求支付小张的生活费用,但均遭父亲的拒绝。为了讨回公道,在母亲的鼓励下,小张与其父亲对簿公堂,法庭判决小张的父亲每月承担一定数额的抚养费,并支付拖欠多年的抚养费用。

请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小张胜诉的原因。

30、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到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厉制止。工作人员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1个多小时。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法院审理,判决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赔付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1)       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2)       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3)       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八年级政治测试题 篇二

1测试框架

1.1内容框架

本测试严格遵循《标准 (2011) 》, 将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主要确定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3个部分.由于3个地区所用教材版本不同, 因此在选择考查内容时, 综合了3个地区的相同知识点.3套试卷中共有5道统计题目, 所考知识点依据表1.

1.2素养点框架

结合《标准 (2011版) 》关于“课程目标”的界定, 项目将概念理解、运算求解、推理论证和几何直观作为所考查的4个关键素 养点.并采用专家评定法, 选取了9名专家, 主要来自于高校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数学教研员和一线数学教师, 对试卷中的每一道题目所涉及的4个关键素养点的权重进行了赋值.在专家评定的基础上, 利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试卷中每一道题目中各素养点的平均权重.

2测试结果

笔者借助SPSS软件, 得出了试卷统计部分的分数分布情况,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学生在统计部分的得分率为67.71% , 比对题目预估得分率要低, 说明学生在统计部分的学习有一定的欠缺.另外, 标准差为3.66, 表明学生得分不够稳定.因此, 应更多地关 注学生在 统计上的 表现.

3试题分析

本测试统计题目与传统统计题目相比, 呈现出了很多特点, 笔者选取了其中3道典型题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3.1客观题

3.1.1题目呈现和学生表现

案例1小张用圆形纽扣做工具, 摆出下面运算过程.他是在模拟计算哪个统计量呢? ()

(A) 众数 (B) 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加权平均数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数, 需要学生从所给图像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这与《标准 (2011) 》中对平均数的要求是一致的.通过对学生作答情况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有65.1%的学生此题得满分, 但有27.6% 的学生选择了错误选项D.该题的得分率较低, 错误集中在D选项暴露了学生存在混淆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问题.

案例2某学校女子乒乓球队有6名队员, 经选拔新增加1名队员, 这时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增加了1cm.欣欣认为可以用平均增加的身高乘以现在队员的人数, 再加上原平均身高的方法来计算新增加的这名队员的身高.下面哪幅图描述了这样的原理? ()

本题考查知识点与案例1相同, 重点是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学生要充分把握4个选项中图像蕴含的信息, 与题目中的各条件之间建立对 应联系.从测试中 可得出, 有62.7% 的学生此题得 满分, 得分率较 低.有16.9% 的学生选择了错误选项B, 该部分学生忽略了在原有数据中加入新的数据后平均数的变化.

3.1.2特点分析

3.1.2.1表述方式新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 (Bruner) 认为, 数学对象的表征有三类:活动性表征、图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图像性表征是利用图形或象征性的东西来表示运算或操作.它不仅表示活动, 必要时也在心理上有所创造.这种心理图像删去了事件的细节, 只概括表征对象的重要特征.

案例1和案例2不同于传统统计题目以文字叙述为主的表述方式, 二者均采用图像直观地呈现了求平均数的过程, 案例1的图像出现在题干中, 需要学生从其中抽象出平均数的概念.而案例2却是用图像来表述各选项, 要求学生体会每个选项的表达意义, 并且与题干中的条件相联系, 才能正确解题.显然, 运用图像来表征比用文字叙述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3.1.2.2重视概念理解

概念理解是指对数学概念、数学操作和数学关系等的理解.学生能够描述这些数学对象的特征和由来, 并阐述此对象和彼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专家划定, 案例1和案例2中概念理解的考查比例分别是60% 和40% .对案例1来说, 学生只有在牢固地掌握平均数概念的前提下, 才能建立起图像和平均数之间的联系.在案例2中, 通过文字及图像两种呈现方式来表达平均数.除了读懂题干, 学生还需判断各选项的含义, 基于平均数概念才能做出准确选择, 但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不清楚题干的情况下, 根据自己的直觉或图像的直观反应也能正确解答.因此, 与案例1相比案例2对概念理解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3.1.2.3突出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是运用图形认识事物的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

案例1中几何直观的比例是40% .案例1恰当地用图 形描述了 对平均数 的理解方式, 通过直观图形将 抽象问题 变得简明、形象, 引导学生探索其内在的性质和规律.案例2中几何直观的比例是60% .与案例1中用图像表述问题的方式不同, 案例2是用图像刻画了4个选项, 描述了平均数在加上一个新的量后的变化情况.显然, 案例2的几何直观化程度更高.

3.2主观题

3.2.1题目呈现和学生表现

案例3以下是八年级一班学生身高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请将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 八年级一班学生身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落在第 () 组;

(3) 如果现在八年级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3m, 新学期班级转来两名新同学, 新同学的身高分别是1.54m和1.77m, 那么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落在第 () 组?班级同学身高的平均数发生怎样变化?请说明理由.

本题目结合扇形统计图与统计表, 考查学生对统计图表的掌握, 同时考查学生对中位数、平均数等统计量的数据处理能力.由测试结果可知, 第1问完全正确的有73.1% , 部分正确的 也有15.0% , 该题的得 分率较高.第2问得分的学生占到66.5% , 得分率较低, 说明学生求解分组数据中位数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第3问中加入新数据后, 对中位数落在哪一组判断正确的有63.7% , 其考查内容是对第2问考查知识点的进一步细化.此外, 第3问预测平均数变化的情况, 答对的学生占到34.2% .

3.2.2特点分析

3.2.2.1扇形统计图与统计表相结合, 考查学生综合使用统计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

统计中通常使用数值与百分比来描述数据, 这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可以多方面的呈现数据.统计表与扇形统计图在中学数学中被广泛地应用.一般来讲, 统计表既可呈现数值也可呈现百分比, 而扇形统计图以百分比为重, 强调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 能清楚地表示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本题综合使用了两种统计工具, 以统计表为载体呈现数值, 以扇形统计图为载体呈现数据的百分比, 充分利用了两种工具的特点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只有综合利用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才能挖掘出隐藏的数据信息, 而这种综合利用统计工具的能力则需学生充分认识其各自的特点.

3.2.2.2分组呈现数据, 动态把握统计量变化

本题统计表呈现数据颇有特色, 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分组, 然后每组给出的是身高的一个范围, 而不是某一个具体身高.第2问要求学生判断中位数落在第几组, 传统的中位数考查方式往往是需要学生将未分组数据进行排序后直接定位求得.而此次分组呈现数据的方式是无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排序的, 学生只有清楚的理解中位数的概念, 明白要在各区间的累积人数基础上才能找到中位数所在分组.在这种不透明的分组数据呈现方式下对中位数的判断更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中位数本质的理解.

第3问中添加了两个新数据, 与统计表结合让学生判断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变化.学生首先需要把这两个数值进行归类, 得到一个新的统计表, 再由第2问的思路确定中位数落在第几组.而对于平均值变化的预测, 其实类似于案例2,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原平均数和新增数值, 动态把握统计量的变化.变化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属性, 统计作为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 数据的变化更是常见, 因此第3问的考查非常有现实意义.

3.2.3学生典型作答

在对学生第3问平均数变化的作答分析中, 发现学生有多种解答方法.其中, 典型作法共有2种, 方法1是先求1.54和1.77的平均值, 再与1.63作比较, 或者先分别求出1.54, 1.77与1.63的差值, 然后比较两个差值的绝对值的大小, 运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占38.8% ;方法2是先求出52人的总身高, 即50×1.63+1.54+1.77=84.81, 再求出其平均身高, 运用这种方法的学生占13.2% .另外, 少部分学生作答情况如下:

经访谈, 该部分学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忽略了第1问中可求出八年级一班总人数的结论, 另一种是主观的认为第3问的求解不能借助其他两问的条件和结果.但是该类学生巧妙地运用设未知数、列代数式的方法来求解平均数.表明该部分学生善于综合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逻辑清晰, 有较强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4启示

4.1加强学生读图、释图的能力

纵观本次测试的全部统计题目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都借助图表来进行呈现, 非常需要学生去读图和释图.从上述3个案例的测试结果可知, 学生通过直观图形理解统计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数学是一种语言, 读图、释图就是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 转换能力, 以及表达、概括能力, 从而为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将学生读图、释图能力的培养渗透到统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 反复进行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转换训练, 从点滴做起, 激发学生的图表阅读兴趣, 增强读图分析能力.

4.2重视学生概念理解和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

本测试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的了解和熟练程度, 更加关注学生在素养点上的表现.案例1与案例2是两道考查概念理解和几何直观的典型题目, 但学生的表现并不理想, 得分率分别为65.1% 和62.7% .传统统计教学往往更侧重于计算和推理, 概念理解和几何直观的内容涉及较少, 因此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停留在求统计量和套用公式的思维模式上, 造成学生统计概念掌握不到位以及利用几直观信息解决统计问题的能力不足.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对于统计的认知教学应当摒弃传统的单纯注重求统计量和计算公式的建立, 以及如何套用公式解答相应题目的教学思维模式.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 当学生认识了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法后, 要重在引导学生进行与数据、与图像、与实例的“对话”活动, 结合具体数据、图像与平均数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和图像直观信息的发掘.真正将落脚点落在概念理解和几何直观上.

4.3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测试结果, 案例3中除第1问有较高的得分率外, 其他小问得分率都偏低.第3问预测平均 数变化的 得分率甚 至只有34.2% , 因此学生缺少对统计知识的融会贯通,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日常统计教学中, 不应该让学生去死记统计知识的概念条文, 而应结合实例与具体的数据特征, 让学生领会运用统计知识的目的和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与推断活动, 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三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4.八年级政治测试题及答案 篇四

16. 漫画中的父母关心孩子是正确的,但是对老人也应该尽到孝敬的责任,孩子的做法非常好.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子女应尽的道德和法律义务。作为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子女,不仅在“母亲节”、“父亲节”,就是平时也应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2)我们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要正确区分孝敬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要求,并按这些要求去做。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17. 男女生的正常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男女生之间天然存在的.性别差异,在正常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互补,从而使集体更加团结;正常的交往使同学们在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得到展示.当然学生在交往时要注意:自然、大方地进行交往,建立纯洁的友情;要学会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意愿;要学会自爱、自重,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并且懂得保护自己.

18. 他的生命健康权和安全权受到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依的做法是错误的。季某的维权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权利受到侵害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行使自己的求偿权。

19. (1)法律中的中的规定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父母偷看子女的日记,侵犯了孩子的隐私.一些家长以为了孩子着想为由,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假如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在感情上一定受不了,很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2)他们的做法不对,没有尽到自己对父母的孝心.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爱不仅表现在我们处在为难的时刻,还表现在我们平平常常是生活当中,他们的一句话、一个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把爱传递到我们的心灵深处.可是父母对我们没有什么回报,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的,只有在生活顺利的时候,共享温馨、快乐;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坦然面对.(3)我们的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家庭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我们的情感息栖地,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走向独立是我们长大的标志,在我们自己的秘密中,有些是复杂的,有些是危险的,而拥有秘密并恰当处置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劳动,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20. (1)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经营者无视法律,以各种理由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由选择权等合法权益,缺斤短两、假冒伪劣、强买强卖、虚假宣传等。很多消费者的法治观念淡薄,以实际行动维权的意识不强。

(2)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消费,消费者决定商品及其经营者是否被认可。一些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让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国家有关部门要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消协等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增强服务意识。消费者多学习法律知识,消费者要增强判断和选择能力,炼就一双“慧眼”,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不可鲁莽,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权。

21. (1)报春晖,寸草心,用我们真情的小手掸去父母衣角的征尘等

(2)《孝敬父母》《妈妈的吻》等

(3)目的:培养同学们尊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和义务观念,活动的意义: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从小培养尊重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增强赡养扶助父母的法律意识。

(4)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父母患病时,细心照料;勤奋学习,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珍惜劳动成果,不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等。

5.第一学期八年级政治测试题 篇五

30.(1)律师的行为是诚信的表现。诚信即诚实守信。律师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放弃履行契约,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表现。

(2)不诚信的事:考试作弊,对老师说谎,抄袭作业等。

危害性: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31.(1)①小华不该与父亲争抢遥控器,应该取得父亲同意后方可看动画片。②为客人开门后应向客人问好。③客人送给小华礼物时,小华不应说那样的.话和丢下礼物就走,而应该说声谢谢,以表示感谢。④父亲和客人谈话时,小华不能把电视的音量调得更大,而应该把音量调小一些,以免影响别人。⑤父亲送客人走时,小华不能仍然看他的动画片,应该跟客人打招呼说再见并送一送客人。

(2)举止文明、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谈吐文雅、仪表端庄、着装得体等。

32.(1)①忌妒心理。②答案一:这种方式欠妥。因为这样做会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是对裁判不尊重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对观众不负责任的表现。答案二: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竞争是有规则的,不按竞赛规则取胜违背公平原则,应该据理力争。

(2)应采取合情、合理、正当的途径解决竞争中出现的分歧,不能心存怨恨。(3)①一些运动员采取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或:十运会上存在着不正当竞争行为;一些运动员存在着不良的竞争意识;一些运动员违背诚信原则,其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②依据:竞争是基于一定规则进行的,在竞赛场上对每个竞争者都应该一视同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公平竞争,每个竞争者都应该本着公平的原则参与竞争。

6.八年级上政治第八课测试题 篇六

1、竞争具有_________,既有_________,又有_________。

(1)竞争的:A、它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赋予我们,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提高学习和工作的;B、提高自己的;C、增添学习和生活的_________。

(2)竞争的:A、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_________;B、引起_________;C、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

2、是竞争的副产品。_________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_________,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_________。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竞争者_________,就要_________3、_________的竞争意识与竞争意识(P91相关链接)

(1)良好的竞争意识:

①②

③④

(2)不良的竞争意识:

①②

③④

4、遵守竞争规则:

竞争是进行的。规则对于每个竞争者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任何一种竞争都应该是_________。如果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轻则违背道德良心,重则触犯国家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5、竞争:超越自我,,激发学习热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P92,2)

6、合作的意义:(P93-94)

答:(1)合作是:合作的成果属于大家,由大家共享。合作是共享的_________,共享是合作的。

(2)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合作有分工,要求各方承担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合作的核心是_________。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合作能_________、_________、开阔视野、_________,并能培养、和奉献精神,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7、合作与竞争的关系:_________。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合作求。

8、在合作中竞争的内涵(P95,2)

答:一方面,团队的鼓励各个成员间;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队。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法律只保护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非婚生子女不受法律保护。( )

2.孝敬父母是大人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

3.子女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

4.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

5.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代价,但收获的是甜蜜。( )

6.不管出生在什么家庭,我们与父母的.血缘亲情是无法改变的。( )

7.孝敬父母就是一切都顺从父母。( )

8.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予以制止,这也是孝的表现。( )

二、最佳选择(把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填在括号内。)

9.“养不教,父之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突出表明家庭具有( )

A.抚养功能 B.保护功能 C.教育功能 D.惩罚功能

10.苏珊的哥哥结婚后,哥嫂没有与父母分家,一家五口其乐融融。这种家庭属于(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亲家庭D.联合家庭

11.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说:“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下列情形不能确立家庭关系的是( )

A.买卖关系 B.婚姻关系 C.血缘关系 D.收养关系

12.《常回家看看》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以上歌词表明我们应该( )

A.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B.担负父母一切生活费用

C.坚守“父为子纲”的伦理教条 D.在精神上多给父母以慰藉

13.《常回家看看》这首歌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因为它所体现的是( )

①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情

②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需求

③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情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榜样在先”

14.右侧漫画的主要寓意是( )

A.儿女大了不由娘

B.父母要关爱孩子

C.父母的不孝行为对子女负面影响很大

D.父母年纪大了是累赘

15.丽丽因长着“兔唇”而受到父母虐待,她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A.离家出走

B.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C.外出打工赚钱,学会自立

D.断绝与父母的关系

1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诗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父母在,不远游 B.母主内,儿闯外

C.子女应该回报父母 D.子女一切顺从父母

17.“百善孝为先。”为此,我们应该这样孝敬父母( )

①辍学外出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②关心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

③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④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在合作中竞争的意义:使我们的集体_________,使我们每个人_________。(P95,3)

10、如何在合作中竞争?

答:(1)正确对待竞争对手:在合作中竞争,要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

(2)明确竞争的目标: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_________,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3)要善于_________,_________,敢与他人竞争。(P97,1)

(4)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在合作中竞争,12、树立全新的竞争观念——正确对待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P97,2)

答:(1)在合作中竞争,不以_________。

(2),成功固然可贺,失败也不必悲伤,只要“尽其所能”,就该问心无愧。

(3)面对竞争的成功,应_________,不可孤芳自赏、追名逐利、唯我独尊;面对竞争的失败,不应彷徨苦闷、灰心丧气,而应。

13、如何做到在竞争中合作(P98-99)

答:(1)要体现的原则

——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_________。

(2)要处理好_________

(3)要形成_________

①团队精神的含义_________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②团队精神的核心

——是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

1、宽容的含义(P101,1第二句)

——宽容指的是

2、我们为什么要宽容?

答: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________,需要________,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P102,1)

②、人非圣贤,需要宽容。我们要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的原谅。或真诚接纳、理解、原谅,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可怨怨相报。(P102,2)

③、宽容是一种________、一种________。为人宽容,就能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④、善于宽容,________。宽容能使对方________,重新审视自己的行力,也能使自己________,得到心灵的安宁、满足。

3、宽容的表现(怎样宽容?):(P103-104)

答:(1)、宽容是一种________。①我们为人宽容,就能________、________补人之过,________,谅人之短;②我们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

(2)、宽容是一种。一个人真诚地宽容别人的过失,他的________就上升了一个层级;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掌握了一种________的有效方法。

(3)、________宽容,是有________,不是________。宽容要________。宽容并不意味我们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我们决不________,在________上不能让步。

(4)、我们不仅宽容他人,还要________。宽容自己意味着承认________,容许自己犯错误,给自己留下的机会,同时也给自己留下________。

4、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1)、含义:________。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________的态度。

(2)、实质:________.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P106,1)

7.八年级政治测试题 篇七

本试卷分第Ⅰ卷 (阅读题) 和第Ⅱ卷 (表达题) 两部分。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问题一样, 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 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 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 分别加以探讨, 从而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 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简单地讲, 圣诗即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 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圣诗起源之早, 当与人类法术思维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 如古印度的《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旧约》中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 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 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与圣诗相对而言的, 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 当与圣诗不相上下, 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 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 大致上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 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

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 但其内容和形式都各具特色, 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 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 尤其是民间的文化方面。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过程, 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 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 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 它们同世俗的抒情诗歌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 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 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的起源, 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 同那些艺术诗的起源, 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 可以说是正相反。”

按照这种看法, 民歌出自民间, 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 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 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

与史诗传统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 是因为它出自与宗教圣事远离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 与“美盛德”的贵族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

(选自叶舒宪《中国诗歌发生学研究》)

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 来研究诗歌起源时清楚地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

B.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 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属于此类。

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 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

D.圣诗与俗诗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产物, 但它们之间互有影响, 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将诗歌的起源区分出圣诗和俗诗两个不同的源头, 虽然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 使问题逐步明朗化, 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就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

B.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 由于它们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中, 因而及时地被人们用文字记载下来得以流传, 保存到现在。

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也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转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 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 可以相互转化。

D.安德鲁·兰认为民歌出自民间, 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 是个人性诗作的先河, 他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理论上说, 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 它们都要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作为前提, 但人们现在见到的有文字记录的早期诗歌基本上属于圣诗一类的作品。

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 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 它们同世俗的抒情诗歌并不同源。

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 是因为它是下层百姓在自己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 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 是“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D.在世界各大文明发展过程中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 如希伯来《旧约》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 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陈祐, 字庆甫, 赵州宁晋人, 世业农。祖忠, 博究经史, 乡党皆尊而师之。祐少好学, 家贫, 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 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 岁癸丑, 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 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陕、洛, 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 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杨杲, 咨访治道, 商议古今, 奏免征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 又上便民二十余事, 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 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 真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 多贪暴, 祐独以清慎见称, 在官八年, 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 调官法行, 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 徐、邳尤甚, 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 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 今蝗虽盛, 而谷已熟, 不如令早刈之, 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 不可, 祐曰:“救民获罪, 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 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 朝廷以祐降官无名, 乃赐虎符, 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 号为难治, 祐申明法令, 创立孔子庙, 修比干墓, 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 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 置提刑按察司, 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举伐宋, 遣祐签军, 山东民多逃匿, 闻祐来, 皆曰:“陈按察来, 必无私。”遂皆出, 应期而办。十四年, 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 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 祐悉夺还之。未几, 行省榷民商酒税, 祐请曰:“兵火之余, 伤残之民, 宜从宽恤。”不报。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 值玉山乡盗, 仓猝不及为备, 遂遇害, 年五十六。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 不得, 乃立祠祀之。祐能诗文, 有《节齐集》。

(选自《元史》)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州宁晋人, 世业农业:从事

B.时诸王得自辟官属辟:避开

C.真除祐为总管除:授官

D.遂皆出, 应期而办办:完成

5.下列各组句子中, 全都直接表明陈祐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3分)

1又上便民二十余事

2不如令早刈之, 庶力省而有得

3祐申明法令, 创立孔子庙

4遂皆出, 应期而办

5伤残之民, 宜从宽恤

6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

A.125B.146

C.346D.235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祐出身于耕读之家, 有良好的家学传统。陈祐年少好学, 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奋学习, 长大后博通经史, 得到朝廷征召, 有所作为。

B.陈祐初为河南府总管时, 之所以首先拜会金末名士李国维、杨杲来咨询治理方法, 是因为他为官谦虚好学;后来被正式封为河南西路总管, 为官独守清廉。

C.陈祐任卫辉路总管时, 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 申明法令, 建孔子庙, 修比干墓, 注重教化百姓, 治理百姓有法, 同时也深得百姓爱戴。

D.陈祐为官, 无论是请求朝廷减免各种赋税, 还是带领官吏捕捉蝗虫, 还有释放百姓俘虏, 总是把百姓放心上, 尽力为百姓谋福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今蝗虽盛, 而谷已熟, 不如令早刈之, 庶力省而有得。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2) 未几, 行省榷民商酒税, 祐请曰:“兵火之余, 伤残之民, 宜从宽恤。”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鉴赏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1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 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 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 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1裴迪, 关中 (今陕西省) 人, 早年隐居终南山, 晚年入蜀做幕僚, 与杜甫频有唱和。蜀州, 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州市。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 表达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 和以此诗。

8.“江边一树垂垂发, 朝夕催人自白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9.明代王世贞称此诗“古今咏梅第一”, 请简析这首诗借梅抒怀的特点。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_____, _____。 (曹操《观沧海》)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_____, 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 (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石榴

〔日本〕川端康成

一夜寒风, 石榴树的叶子全落光了。

石榴树下残留着一圈泥土, 叶子散落在它的周围。

纪美子打开挡雨板, 看见石榴树变得光秃秃的, 不由得大吃一惊。落叶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圈, 这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风把叶子吹落以后, 叶子往往都散到各处。

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

“妈妈, 石榴。”纪美子呼喊母亲。

“真的……忘了。”母亲只瞧了瞧, 又回到厨房里去了。

从“忘了”这句话里, 纪美子想起自己家中的寂寞。生活在这里, 连檐廊上的石榴也忘了。

那是仅仅半个月以前的事, 表亲家的孩子来玩时, 很快就注意到了石榴。7岁的男孩莽莽撞撞地爬上了石榴树。纪美子觉得他很生龙活虎, 便站在廊道上说:“再往上爬, 有大个的。”

“唔, 有是有, 我摘了它, 就下不来啦。”

的确, 两手拿着石榴是无法从树上下来的。纪美子笑起来了。孩子非常可爱。

孩子到来之前, 这家人早已把石榴忘了。而且, 直到今早也不曾想起石榴。

孩子来时, 石榴还藏在树叶丛里, 今早却裸露在半空中。

这些石榴和被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 都是冷冰冰的。

纪美子走出庭院, 用竹竿摘取石榴。

石榴已经烂熟, 被丰满的籽儿胀裂了。放在走廊上, 一粒粒的籽儿在阳光下闪烁着。

纪美子似乎觉得对不起石榴。

她上了二楼, 麻利地做起针线活来。约10点, 传来了启吉的声音。大概木门是敞着的, 他突然绕到庭院, 精神抖擞地说着话。

“纪美子, 纪美子, 阿启来了。”母亲大声喊道。

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纪美子也说过好多遍, 她想在你出征之前见你一面。不过, 她又有点不好意思去找你, 而你又总也不来。呀, 今天……”母亲说着要留启吉吃午饭, 可是启吉似乎很忙。

“真不好办啊……这是我们家的石榴, 尝尝吧。”

于是, 母亲又呼喊纪美子。

纪美子下楼来了。启吉望眼欲穿似的用目光相迎, 纪美子吓得把脚缩了回去。

启吉忽然流露出温情脉脉的眼神, 这时他“啊”地喊了一声, 石榴掉落下来了。

两人面面相觑, 微微一笑。

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 脸颊发热了。启吉急忙从走廊上站了起来。

“纪美子, 注意身体啊。”

“启吉, 你更要……”

纪美子话未说完, 启吉已转过身去, 背向纪美子, 同母亲寒暄起来了。

启吉走出庭院以后, 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 目送了一会儿。

“阿启也是急性子。多可惜啊, 把这么好吃的石榴……”母亲说罢, 把胸贴在走廊上, 伸手把石榴捡了起来。

也许是刚才阿启的目光变得温柔的时候, 他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石榴掰成两半, 一不小心掉落在地上的吧。石榴没掰开, 露籽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了。

母亲在厨房里把这个石榴洗净, 走出来叫了声“纪美子”, 便递给了她。

“我不要, 太脏了。”

纪美子皱起眉头, 后退了一步, 脸颊火辣辣的。她有点张皇失措, 便老老实实地接了过来。

启吉好像咬过上半边的石榴籽儿。

母亲在场, 纪美子如果不吃, 更显得不自然了, 于是她若无其事地吃了一口。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 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

母亲对纪美子向来是不关心的, 她已经站起来了。

母亲经过梳妆台前, 说:“哎哟哟, 瞧这头发乱得不像样子。以这副模样目送阿启这个孩子, 太不好意思了。”

她说罢就在那里坐下来了。

纪美子一声不响地听着梳子拢头的声音。

“你父亲死后, 有一段时间……”母亲慢条斯理地说, “我害怕梳头……一梳起来, 就不由得发愣。有时忽然觉得你父亲依然等着我梳完头似的。待我意识到时, 不觉吓了一跳。”

纪美子想起, 母亲经常吃父亲剩下的东西。

纪美子的心头涌上一股说不出的难受, 那是一种催人落泪的幸福。

母亲只是觉得可惜而已。刚才也许仅仅是因为可惜, 才把石榴给了纪美子的吧。或许是母亲过惯了这样的生活, 习以为常, 不知不觉间就流露出来了吧。

纪美子觉得自己发现了秘密, 感到一阵喜悦, 可面对母亲, 又感到难为情了。

但是, 启吉并不知道这些。纪美子对这种分别方式似乎也感到满意了, 她还觉得自己是永远等待着启吉的。

她偷偷地望了望母亲, 阳光射在隔着梳妆台的纸拉门上。

对纪美子来说, 她再也不敢去吃放在膝上的石榴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在寒风肆虐下万木凋零的凄冷景象, 为故事的展开营造了凄凉而美丽的场景、氛围, 烘托纪美子与启吉即将相见的喜悦心情。

B.石榴籽儿很美, 当石榴掉下去时, 偏偏是露籽儿的那面朝下掉在地上。这样描述是为了阐述越是美好的东西越容易受到伤害, 越是美丽的东西越容易消逝的理念。

C.“落叶”“围在圈中的泥土”虽无语, 但这种隐藏在土地下的勃勃生机依旧未变, 在这严寒的冬天里更加展现出一种凛然的坚强。

D.“纪美子, 注意身体啊”“启 吉, 你更要……”, 难以相见而思恋的人, 见到却只说了简短的最为平常的问候。这种写法是欲扬先抑。

E.“石榴的酸味渗到牙齿里, 仿佛还沁入肺腑。纪美子感到一种近似悲哀的喜悦。”喜悦是因为纪美子此刻吃的是她的爱人吃剩下的石榴, 悲哀是因为如今石榴太酸了。

(2) 小说为什么以“石榴”为题?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的主人公“纪美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4) 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写爱情的, 也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反战的。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狂人谭盾的理想与现实

喻盈

他状态年轻, 留着平头, 一身天蓝棉麻衬衫、贴身亮橙T恤、白色长裤, 色彩搭配颇有些“小清新”, 也隐约显露依然紧致的身体线条。

他就是谭盾。他认为, 自信是最大的资本, 又说“湖南人的气质是既鬼气又放荡, 既浪漫又高尚, 既理想又现实”。这个有“霸蛮”性格的湖南人, 头脑中没有框框。他的确是永远的“年轻人”, 不断尝鲜。2013年推出的是“微电影交响诗”, 之前他在做的是“建筑音乐”“互联网交响乐”, 还想尝试“互联网歌剧”。

“建筑音乐”的实施地, 是他位于上海郊区古镇朱家角的工作室水乐堂。他请来矶崎新工作室的建筑设计师, 把一幢水乡老宅改造成声音剧场, 下层是现代极简的钢结构支架, 以便将屋外的河水引入屋内, 而上层, 依旧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木质样式。

不仅如此, 他还创作了专在水乐堂演出的《天顶上的一滴水》, 把河流当琴弦, 把他改造的这个建筑也当成一件乐器。一出场, 乐手们便敲击水乐堂的钢梁和铁梯, 是为“钢铁摇滚”。然后天顶上水滴坠落, 那声音被建筑的回响不断放大, 好似一支水的交响乐队。

谭盾又一次实现了他所擅长的“东西方交汇、古典与现代合流”。他形容这是李白所说的“大音自成曲, 但奏无弦琴”。但实际上他总是在把“大音希声”变成具体的可见、可触、可闻、可感, 光是乐音还不够, 各种多媒体都是他的武器。

对这些, 谭盾说, 他要感谢纽约。“到了纽约, 你疯狂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1986年, 谭盾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毕业, 拿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飞往纽约, 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时他在国内已经成名, 与叶小纲、郭文景等并称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 还为炙手可热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写了主题曲《艳阳天》。他的“离经叛道”也初露端倪。22岁时创作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 他就加入了鼓、箫等中国民乐元素, 因为过于前卫而引起极大争议。他还记得老师拿着他的曲谱, 皱起眉, 用四川话问:“你有那么深刻没有?”

奔向纽约的谭盾, 携带着满身锐气和满怀雄心。第三天, 他就被震了一下。在留学生座谈会上见到了西服革履的李政道、杨振宁、贝聿铭。李政道跟他谈话, 谈的都是音乐。谭盾有点懵:要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才能够跟这些人对话?

谭盾很快察觉到, 纽约是分层的。哥伦比亚大学代表的是学术圈, 是精英文化, 斯文、严谨、刻苦耐劳、对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而纽约大学和艺术家聚集的格林威治村, 则是通俗文化、前卫艺术, 生机勃勃的催化地。

谭盾觉得他能够成为现在的自己, 得益于同时在哥大与纽约大学的浸淫。“你会发现我的创作里, 既有哥大训练带来的知识面, 又有下层那种狂妄、实验、不屑一顾的胆量。”

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那段“又穷又浪漫”的时光里, 谭盾已经做出了后来使他声名大噪的陶乐、水乐、纸乐实验。烧制坛坛罐罐, 揉搓、撕扯纸张, 探索它们的发声, 这位音乐青年有时看上去更像个装置艺术家。他也的确在当代艺术圈引起了波澜。1990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还邀请他展出了他为作品《九歌》自制的一组陶乐器。

那时候他住在中国城的地下室, 室友是如今的著名导演顾长卫。《九歌》首演的海报, 就是顾长卫在这地下室里替他拍的。“我没有钱去工作室拍照。顾长卫说, 这还不简单吗。他拿绳子串起几件中国古乐器, 挂在一个架子上, 然后让我在那前面席地而坐。他把相机架上, 设定成自拍, 自己举个手电筒站一旁给我打光。我最好的一张照片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谭盾喜欢纽约。他说纽约让他看到自己, 自己就是最大的资本, “‘你’就是价值”。

但是, 谭盾仍觉得, 要真正获得世界性的影响, 还是得借助“上层的训练”。他想到了交响乐, “全世界有多少交响乐团?交响乐团就是世界性的音乐平台!我决定我就要做这个, 把陶乐、水乐、纸乐放进交响乐里去”。

就像他所预期的, 全世界交响乐团都成了他的舞台。然后, 他又往更“上层”去, 发展出一套有意与西方“乐音音乐”相对应的“有机音乐”体系──陶乐是土地之声, 水乐是河流之声, 纸乐是风之声, 一切自然之声, 都被他用创作的“巫术”驱赶, 攻占曾被主流音乐体系垄断的殿堂。

这个湖南人站在聚光灯下, 不是偶然。

(选自《看天下》2013年第27期)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传记开头写“他状态年轻, 留着平头, 一身天蓝棉麻衬衫、贴身亮橙T恤、白色长裤”, 意在表现谭盾自信的精神状态。

B.“湖南人的气质是既鬼气又放荡, 既浪漫又高尚, 既理想又现实”, 突出谭盾作为湖南人的骄傲之情与自得心理。

C.谭盾为实施“建筑音乐”, 曾将他位于上海郊区工作室水乐堂———一幢水乡老宅改造成声音剧场, 并进行音乐演出。

D.传记对谭盾的描写,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拉近传主与读者的距离, 使人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E.“到了纽约, 你疯狂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表明谭盾对自己在纽约求学放荡浪漫的生活经历的怀念, 以及他在音乐方面的创新。

(2) 联系全文, 说说“狂人谭盾”的“狂”表现在何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反复提到在谭盾眼中哥伦比亚大学与纽约大学的不同, 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4) “这个湖南人站在聚光灯下, 不是偶然”有什么含意?联系文本, 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家指责批评铁道部门, 也是希望铁路运输有所改进, 不过, 与其求全责备, 不如个个

都来当诸葛亮, 为铁道建设和铁路客运献计献策。

B.蔡进炮对林通海说:“这件事是我做的也好, 不是我做的也好, 你实在不需要登堂入室, 到这儿来关心我, 反正这件事与祖师爷一点獉儿关系都没有。”

C.对比事发后的罪行, 他在一些场合所表现出来的义正词严与气壮如牛, 不由人不感叹他的演技如此的高超, 撒谎到了竟然把自己都骗倒了的地步。

D.曾几何时, 家乡人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 挖山造田, 使我的家乡享誉三湘, 成为江南的大寨;但三十多年的风雨, 那些整齐的梯田已面目全非了。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10月10日下午, 瑞典文学院宣布,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 可门罗以及她的作品对我们中国读者是非常陌生的。

B.随着中国与一些旅游大国互免签证协议签订, 到国外旅游更加方便, 人们在外旅游时要注意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社会风俗, 与当地民众和谐相处。

C.滁州市树琅琊榆树势、树体、树形高大优美、枝繁叶茂, 树干挺拔, 是琅琊山内独特的一道风景, 象征滁州人民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D.10日傍晚, 在沈阳绕城高速朱尔屯下道口附近, 一行人走上了高速公路, 由于当时暴雨倾泻, 能见度低, 被后面驶来的货车撞倒, 之后货车逃逸。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时近傍晚, 立于河的上游遥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 太阳如红球一般摇晃着落到山后, 残照把树林上空抹得一片通红, 河水也映出红光。

1太阳已挂在小坪山峰

2潮水上涨, 满河的水花, 如白雪浮游, 溯流而上

3河对岸, 张着提网, 渔夫躲在青芦之中, 不见人影

4落日在村庄的远方徐徐下沉

5网每提一次, 网上映着夕阳, 闪着紫金色光芒, 水珠如玉, 点点滴入河中

6村里郁郁苍苍的树梢上, 露出又青又紫的山色

A.416235

B.146235

C.642351

D.463521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6分)

你不妨站在大河的岸边, 望着那泱泱河水, 无声无息地、永无止境地流淌。_____1_____, 你一定会联想起时光的流逝, 从亿万年的过去至亿万年的将来, 这似水流年在无限的时空中流逝, _____2_____。呵, 眼前出现了点点白帆, 一个接一个地在你面前驶去, _____3_____。呵, 几片竹叶漂来了, 在你眼前倏然闪现一下之后, 即不见踪影。无论亚历山大还是拿破仑, 莫不如此。他们今日何 在?唯有这大 河之水奔 腾不息。

17.阅读漫画,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与漫画的寓意。 (不超过100个字)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喜鹊, 每天都为大树唱赞歌:“你长得多么高大, 多么挺拔!你的枝叶多么繁茂!”这歌声使大树深深地陶醉了。一天, 正酣睡的大树被一阵“当、当、当”的响声惊醒了。原来是一只啄木鸟在不停地用它那又尖又硬的长嘴啄着树干。“啄木鸟, 你吵得我心烦意乱, 啄得我皮肉疼痛, 快滚开吧!”啄木鸟含着泪水飞走了。此后, 大树成了蛀虫的乐园, 树干几乎被蛀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它在痛苦的呻吟中倒下了。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章,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概念) 的能力。

【解题思路】“清楚地区分出来”不准确, 第1自然段中是说“似可区分出”。

2.【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意的能力。

【解题思路】“可以相互转化”错误, 第3自然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过程”而发生的, 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3.【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意的能力。

【解题思路】《诗经》中的作品只有“颂”可以算作圣诗, “各大文明发展过程”也不准确, 原文是“各大文明初始时期”。

二、 (一) 4.【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注重多义词的考查。

【解题思路】理解词义要关注语境, 根据下文“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可知, “辟”应为“征召”。

5.【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时要以“陈祐”为对象, 以“体恤百姓”为标准。3表现陈祐善于教化百姓。4是“山东民”所为。6讲的是朝廷派给陈祐的任务。

6.【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分析原文内容要点的能力, 侧重于对传主事迹、性格、影响等内容的概括。

【解题思路】“得到朝廷征召”错, 原文中是当时诸王可以自己征召官员部属, 癸丑年, 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尚书。

7.【参考答案】 (1) 如今蝗虫虽多, 但谷物已经成熟, 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 也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 (2) 不久, 行省征收百姓商人的酒税, 陈祐请求说:“战火之后, 对伤残的百姓应当从宽体恤。”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涉及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考点, 综合性较强。

【解题思路】在翻译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得分点 (关键实词) 的准确性, (1) 句译对大意得1分, “盛” (多) , “刈” (收割) , 分别得2分; (2) 句译对大意得1分, “榷” (征收) , “恤” (体恤) 分别得2分。

(二) 8.【参考答案】催人白头的不是梅, 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以及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诗人千愁百感, 攒聚一身, 怎能不白头呢?因此该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和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认真阅读诗句, 联系标题、诗人情况, 以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从题前小注来看, 这是一首表现以早梅伤愁立意之作;在理解时, 应借垂发、朝夕催人等拟人手法抒发忧国忧国、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

9.【参考答案】这首咏梅诗由看梅花开放而感到梅催人老, 它的重心不在咏梅, 而在抒情。全诗以早梅伤愁立意, 前两联就“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 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时, 要依照题干“借梅抒怀”四个字, 先分析其总体思路, 即“看梅花开放而感到梅催人老, 它的重心不在咏梅, 而在抒情”, 再分析诗人借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即“对朋友的思念”“忧国伤时”。

【诗歌赏析】本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着重写“忆”:“东阁官梅动诗兴, 还如何逊在扬州。”此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 把裴迪与何逊相比, 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此时对雪遥相忆, 送客逢春可自由?”则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感谢和心心相印的情谊。当时, 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 裴杜“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忆之情, 弥足珍贵。后两联着重写“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 当然还有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 千愁百感, 攒聚一身———催人白头的不是梅, 而是诗人满怀的愁情。全诗构思重点在于抒情, 不在咏物, 但此诗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

(三) 10.【参考答案】 (1)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背诵、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一要注意根据上下文, 填写相关语句;二要避免同音字的误写, 如将“澹”写成“淡”;避免难写字的误写, 如将“瞬”写成“舜”。

三、11.【参考答案】 (1) 选 B得3分, 选 C得2分, 选 A得1分;选D、E两项不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重点是对选项“分析、概括”结果的辨析, 找到原文相关内容, 将其与题干选项相对照, 就可以发现错误之处。A还有“对又将分手的现实的无奈”。D不是“欲扬先抑”, 应是“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惋惜, 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E不是“石榴太酸了”, 而是“石榴还在, 人已经不在跟前”。

(2) 【参考答案】1“石榴”是贯穿小说全文的线索, 小说情节发展始终围绕“石榴”展开;2“石榴”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 “纪美子”和“启吉”的爱情故事是通过“石榴”来揭示的;3“石榴”实现了小说对爱情等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战争给人们造成的伤害的厌恶的主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思想意蕴的能力。

【解题思路】考查点是“鉴赏小说故事情节、思想意蕴的能力”, 命题却着眼于标题“石榴”的作用。因此, 解题时必须围绕标题“石榴”来思考, 联系小说内容, 思考它在构筑故事情节、表达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作用。

(3) 【参考答案】1纯情与娇羞。“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 脸颊发热了”, “脸颊发热”这种极为简单而自然的描写, 却充分展现了纪美子的纯情与娇羞。2渴望爱情与幸福。启吉走了以后, “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 目送了一会儿”, 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纪美子对启吉的恋恋不舍, 同时为战争拆散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人, 摧毁一段美好的恋情而心痛不已。3对战争给自己带来的伤痛感到无奈。母亲已经失去丈夫, 年轻的纪美子是否能再见到自己的爱人, 谁都不知道。如果启吉战亡, 也许立誓一生坚守爱情的纯真少女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中红颜凋零, 这种结局实在让人惋惜不已, 不愿看见。 (能自圆其说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体现为概括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解题思路】解题时, 要阅读全文, 将与“纪美子”相关的叙述、描写等内容圈点出来, 或肖像, 或片段, 或对话, 或情节等, 然后对圈点出来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概括。如通过“纪美子意识到彼此正相视而笑时, 脸颊发热了”, “脸颊发热”这种极为简单而自然的描写, 可以概括她的“纯情与娇羞”。

(4) 【参考答案】观点一: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爱情。理由:1阿启来时, “纪美子慌忙把脱了线的针插在针线包上”, 表现了纪美子非常渴望见到与自己相爱的人。2当纪美子与启吉的目光相遇时, 纪美子两腿发软走不动了。这是因为她过于紧张兴奋而导致的两腿发软。3启吉走了以后, “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 目送了一会儿”, 使读者深深感受到纪美子对启吉的恋恋不舍。因此, 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纪美子和启吉的爱情的。

观点二:小说的主题是反战。理由:1树梢上结了好看的石榴。纪美子的母亲却说“真的……忘了”。好看的石榴代表着美好的生活景象, 生活在这种孤寂的环境中, 就连眼前的美也被忽视了。而孤寂的环境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常年的战争已经让人们忘却了很多美好的生活场景, 使之成为过去的记忆。27岁的男孩莽撞地爬上树摘石榴时, 纪美子提醒他, “再往上爬, 有大个的”, 男孩的回答却是:“唔, 有是有, 我摘了它, 就下不来啦”, “的确, 两手拿着石榴是无法从树上下来的”。这是连莽撞的7岁孩子都懂得的简单道理, 而那些贪婪的政客却利欲熏心, 丧失了起码的思维能力。这里, 实际就是在讽刺好战者的贪婪。3启吉走了以后, “纪美子还望着庭院木门那边, 目送了一会儿”, 这使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纪美子对启吉的恋恋不舍, 同时也为战争拆散了一对热恋中的情人, 摧毁一段美好的恋情而心痛不已。因此, 小说主题表现的是反战的。 (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思想意蕴的能力。

【解题思路】优秀的小说都会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 因此, 对它的主要思想意蕴也会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现象, 这里题干列举出两种看法, 允许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加以探究。考生应该这样解题:一是根据自己对两个方面理解程度的不同, 选择自己理解较为深刻的一个方面解答;二是观点确立之后, 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深刻分析探究。

四、12. (1) 【参考答案】选 A 得3分, 选 C得2分, 选B得1分, 选D、E两项不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重点是对选项“分析、概括”结果的辨析, 找到原文相关内容, 将其与题干选项相对照, 就可发现错误之处。B“突出谭盾作为湖南人的骄傲之情与自得心理”错, 于文无据, 谭盾这样说, 只是阐述自己的“蛮霸”性格。D“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错, 全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方式。E“自己在纽约求学放荡浪漫的生活经历的怀念”错, 属于有意曲解, 原文是说“那段‘又穷又浪漫‘的时光”。

(2) 【参考答案】谭盾的“狂”体现在头脑中没有框框, 永远年轻, 不断尝鲜;体现在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离经叛道”, 在交响乐作品《离骚》中加入鼓、箫等民乐元素初露端倪;体现在他在纽约期间的音乐创新上;体现在其高度自信上。 (每点2分, 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要弄懂“狂”的含义, “狂”在谭盾身上表现为不满现状, 敢于创新, 抓住此点, 思路会顿开;然后, 梳理文章结构, 概括段意层意, 抽取关键信息, 整合润色答案即可。

(3) 【参考答案】一是点明两所大学给予谭盾的不同濡染与影响, 揭示了谭盾严谨刻苦、勇于追求的精神品质与狂妄不羁、大胆创新的思维意识的源头;二是与文章标题相呼应, 与谭盾富有理想又踏实认真的性格相契合;三是为后面写谭盾在音乐上的追求更上一层做铺垫。 (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把握写作目的、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解题思路】首先, 要明确题干要求所在的区域, 从位置角度着眼, 着眼于对传主性格与思想的影响;其次, 要梳理结构, 从结构层面, 如呼应、伏笔、铺垫等角度, 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4) 【参考答案】这句话是说, 谭盾能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 绝非偶然。其原因是:一是谭盾所具有的湖南人的严谨刻苦与浪漫理想的“蛮霸”品质;二是谭盾不满于现状, 勇于创新, 敢于探索的开拓精神;三是永远年轻, 不断尝鲜, 追求“更上一层”的成功欲望;四是认同自我, 相信自己, “你”就是价值的自我意识。 (每点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思想意蕴的能力。

【解题思路】以文章重点语句为命题点的探究题, 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还原语境, 明确此句话的含意, 即偶然之中有必然;二是整体感知梳理文本, 对谭盾的经历与成就概括提炼;三是梳理结构, 分析层次, 探究其成功的内在原因。把握上述三点, 稍加整合, 即可得出答案。

五、13.【参考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将成语放在语句当中, 从其意义、色彩、适用范围等角度思考, 确定正误。A“求全责备”, 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该句中将此误解为“批评指责”。B“兴师动众”, 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语境中是指一个人。C“气壮如牛”, 形容内心空虚但是表面上却做得气焰很盛的样子, 有贬义。D“曾几何时”, 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14.【参考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应从结构、语意两个方面对语句进行审读, 发现不顺畅、不明确之处, 应认真分析, 从而确定正误。A不合逻辑, 主客颠倒, 应该是中国读者对门罗以及她的作品比较陌生。C并列不当, “树势”是指树木的形状长势, 应该包含了“树体、树形”。D“一行人”存在歧义, 是一个行人, 还是一干人, 表意不明。

15.【参考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解题思路】先分析六个句子描写的大致内容:落日、树林、河面、捕鱼, 最后一句话可以看作是对上文的总结。这样, 就要先从落日写起, 选4;接着“落日下沉”的位置, 后面应该接1, 由山到树梢头漏出的山色, 接6。后面几句, 先写河面, 后写渔人张网, 再收网, 可以确定235的顺序。

16.【参考答案】1逝者如斯夫2永无止境3随即消逝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 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解题思路】要注意题干要求“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 也就是从所给语段的前后文中可以推导出要填写内容的大致意思, 如第1处是从水的流淌到时光的流逝, 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名句“逝者如斯夫”。后面几个句子如同排比句式, 从“不见踪影”可以推出要填写的23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结合前文, 就比较容易填写出来了。

17.【参考答案】画面上一位西装革履、头戴礼帽的人, 左臂夹着一个文件记录夹, 右手拿着一把卡尺, 在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禾苗, 而经过他按照一定标准修剪过的禾苗, 均瘦弱矮小。寓意:漫画讽刺了那种不顾客观现实, 一味按照自己主观愿望或标准评价事物的荒唐做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简明、得体的能力, 以图文转换的形式出现。

【解题思路】首先要从漫画标题“如此标准”入手, 从“如此”二字中体味其讽刺批判的基调;二是仔细观察漫画, 概括出漫画的主体内容, 明晰漫画的局部与细节特征, 尤其要关注漫画的夸张与变形之处;最后, 润色文字, 整合作答。

六、18.【写作点拨】

常规思维立意有以下三个切入点。

(1) 从大树的角度切入。人们都会犯大树一样的错误, 喜欢别人的奉承, 讨厌别人的批评。其实,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放下身段, 听一听别人善意的批评, 甚至是冷嘲热讽, 如此, 就会冷静下来, 反思自己的言行, 从反思中得到益处, 修正自己的生活航向, 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2) 从喜鹊的角度切入。适当的鼓励、赞扬是必要的, 但是, 如果过多地、不合情理地, 甚至为了自己的某种私利, 一味地赞扬别人, 并不是件好事。对自己而言, 是自私、虚伪的表现;对别人而言, 是纵容错误, 是让人回避错误, 从而骄傲自满, 目中无人, 以致坠入深渊。

(3) 从啄木鸟的角度切入。生活中需要讲真话的人, 需要敢于一针见血提意见的人, 生活中“啄木鸟”带给人们的“噪音”, 虽然“痛苦”, 却能矫正错误、“治病救人”。生活中的“啄木鸟”, 也常常会被误解, 被骂走, 然而, 一只坚持真理的“啄木鸟”, 不会、也不应该因为不公正的待遇而放弃自己的职责和原则。

创新思维立意:

“批评要看对象, 讲方法”。啄木鸟给大树治病反而遭骂, 它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与方法, 看是不是有不当之处。你看它, 不把脉, 不问诊, 甚至连个招呼也不打, 一上来就“当、当、当”地啄个不停, 怎会不让大树生气呢?生活中, 很多时候, 我们都会犯“啄木鸟”一样的错误, 批评学生、指责孩子, 反而让他们讨厌, 难道不应该反思吗?

【佳作展示】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何伊

错误, 像隐藏在生命中的污垢, 让原本清澈的人生显得肮脏。改正错误, 就像一个个清道夫, 将生命河流中的污点清扫干净;改正错误, 像灵魂的清洁剂, 教会我们如何树立优秀丰满的形象;改正错误, 像一座灯塔, 引领我们走向更宽阔的人生境界。

“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高祖取张良之谏, 大破霸王, 赢楚汉, 登高位, 纳贤士, 这是何等的生命宽度;而项羽却屡屡漠视亚父的冒死直谏, 只落得与虞姬决绝、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这样一个污点让其生命厚度显得微薄了许多。

改正错误, 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没有污点,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更优秀丰满的形象。博茨瓦纳, 这个很有名气的非洲南部国家, 以其怡人的气候吸引了众多中国人入住, 而中国人也以自身的友好、热情而被欢迎。可近几年来, 少数从事建筑业的中国侨民在工程建设时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 致使国人的口碑和形象直线下滑。当中国人意识到这个问题时, 便一心致力于改正错误, 改变中国人形象下滑的现象。《非洲华侨周报》社长创办英文报纸, 使当地人全面了解中国人;多做慈善活动, 改变了当地主流社会对中国人的印象。面对所犯下的道德错误, 我们没有逃避, 而是选择了直面和积极改正。改正错误的力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彰显出来———华人又以一个崭新的诚信的形象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 改正错误让我们在丰满自身形象的同时, 也使我们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当数年前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瘦肉精”“地沟油”等以食品安全为代表的严重道德滑坡时, 群众以犀利的手笔指出了国家质监局和不法商贩的错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 这些错误正逐个得到回应, 并在积极努力地改正着。尽管食品安全问题任重而道远, 但改正错误的力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我们对食品安全重建信心, 对社会道德建设有了更美好的希冀。

每个人、每个社会阶段都不是完美无瑕的, 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错误。错误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我们拥有直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气。改正错误之时, 我们将感受到改正错误为我们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

【名师点评】文章从材料出发, 由“纠正错误的力量”展开论述, 切合题意。文章着力于论述“纠正错误”的现实意义, 即不仅让我们的人生没有污点,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树立了更优秀丰满的形象。在主体部分, 作者进一步升华文章主旨, 指出“改正错误让我们丰满自身形象的同时, 对我们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在论述过程中, 作者把名言与现实生活实例相对合, 使文章内容丰富, 材料新鲜。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祐, 字庆甫, 赵州宁晋人, 世代务农。祖父陈忠, 广泛地研究经史, 乡里人都尊敬并师从他。陈祐年轻时好学, 家贫, 母亲张氏曾经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 长大后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以自己征召官员部属, 癸丑年, 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尚书, 赐给他父母银子十锭、锦衣一套。穆王被分封于陕、洛后, 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到任的那天, 陈祐首先拜会金末名士李国维、杨杲, 咨询访求治理政事的方法, 研究议论古今得失, 上书请求免去征西军几百家以及椒竹各种税收, 又上奏便利百姓的二十多件事, 朝廷都听从了他。

世祖即位, 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 正式拜任陈祐为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不给俸禄, 大多贪婪暴虐, 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被称道。在任八年, 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 调官法实行, 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东方大蝗灾, 徐州、邳县尤其厉害, 官府紧急责令捕捉。陈祐部署民工数万人到灾区, 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他们损坏庄稼, 如今蝗虫虽多, 但谷物已经成熟, 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 也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 不可行, 陈祐说:“救了百姓而获罪, 也是我所愿意的。”立即告诉民工让他们离去, 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 (而活下来) 。

至元三年, 朝廷认为陈祐贬官无正当理由, 于是赐给虎符, 授任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辉路位于四方要冲, 出名地难于治理, 陈祐申明法令, 建立孔子庙, 修比干墓, 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到他离任时, 百姓为他立碑歌颂恩德。

至元六年, 设置提刑按察司, 首先任用陈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朝廷大规模攻打宋, 派陈祐督领签军, 山东百姓多有逃避, 听说陈祐来了, 都说:“陈按察来, 一定没有私心。”于是都出来, 使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四年, 调任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归附, 士兵俘虏温、台两地的男女百姓几千人, 陈祐全数争夺过来让他们回去。不久, 行省征收百姓商人的酒税, 陈祐请求说:“战火之后, 对伤残的百姓应当从宽体恤。”但朝廷没有答复。

朝廷派遣陈祐考查核实庆元、台州百姓的土地。等到回到新昌, 正好遇上玉山的强盗, 仓促之间来不及做准备, 于是被杀害, 时年五十六岁。朝廷赐谥号忠定。当地父老请求留下葬在会稽, 没能成功, 于是建立祠堂祭祀他。陈祐善作诗文, 有《节齐集》。

8.八年级(下)期末测试题(B) 篇八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2.下列四组数据中,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A.7,24,25

B.6,8,10

C.9,12,15

D.3,4,6

3.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4.能使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0

C.x>2

D.x≥2

5.下列函数中,y随x增大而减小的是().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某班抽取6名同学进行体育达标测试,他们的成绩(单位:分)如下:80,90,75,80,75,80.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众数是80

B.平均数是80

C.中位数是75

D.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是15

*8.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赢线y=(k-2)x+k和直线y=kx的位置不可能是().

9.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须满足的条件是().

A.x≥1 B.x>0 C.x≥一l D.为任意实数

*10.甲、乙两人从直线跑道的起跑线上出发,向同一方向匀速跑500m.到达终点后停止.已知甲先出发2s.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之问的距离y(m)与乙出发后的时间t(s)之間的关系如图2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如果数据1,4,x,5的平均数是3,那么x=______.

12.函数y=-x-1的图象不经过第______象限.

13.如图3,已知函数y=ax+b和y=kx的图象交于点P.根据图象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______.

14.如图4,AB//CD,FH平分∠EFD,FG⊥FH,∠AEF=62°,则∠GFC=______.

*15.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M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OPM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

16.如图6.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只需添加一个即可),使其成为菱形.

17.已知关于x的方程mx+n=0的解是x=-2.则直线y=mx+n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

18.若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______.

19.已知x=,则a=______.

*20.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B1C,的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和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则,的横坐标为____.

三、解答题

21.(12分)计算:

23.(12分)如图8,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D.延长AB至点E,使BE=AB,连接CE.

(1)求证:BD=EC.

(2)若∠E=50。,求∠BAD的大小.

24.(12分)如图9,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点A 出发,在正方形的边上沿运动,到达E点即停止运动.若点P经过的路程为x,△APE的面积记为y,试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时x的值,

*25.(14分)A,B两村盛产柑橘.A村有柑橘200吨,B村有柑橘300吨.现要将这些柑橘运到C.D两个冷藏仓库,已知C仓库可储存240吨,D仓库可储存260吨,从A村运往C,D两仓库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村运往C,D两仓库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18元,设从A村运往C仓库的柑橘为x吨,A,B两村运往两仓库的柑橘运输费用分别为yA元和yB兀.

(1)请填写下表:

(2)分别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试讨论在A,B两村中,哪个村的运费比较少.

上一篇:最伟大的美国总统排名下一篇:大学生审计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