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2024-11-15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共12篇)

1.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一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在例举中验证规律

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

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2.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到数学城堡去寻宝,大家想去吗?(多媒体出示数学城堡情境图)可是,通往数学城堡的路途中有重重关卡和困难,你们有信心吗?

2.要到数学城堡我们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活动—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72+42+28+158

88+104+96

234-66-34

(2)同桌之间概括总结算法:计算过程中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

3.导入新课:刚才的准备活动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好,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就让我们一起向数学城堡出发吧!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勾起学生“寻宝”的欲望,进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复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向数学城堡出发

第一关:

1.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1)观察这两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2)思考:这两组算式体现出了什么?(整数加减简便计算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板书:推广到小数

师:老师听说小朋友们都非常乐于助人,现在小精灵购物遇到了困难,大家愿意帮助她吗?

2.帮小精灵买学习用具。

(1)

一共要花多少钱?

①学生看图,获取相关信息

②指名列式计算

③小组内说说运算方法,指名汇报,师生评判。

(2)—个小转笔刀1.8元,一盒水彩笔13.2元,小精灵付给售货员20元,要找回多少元?

①审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列式计算,再进行同桌交流。

③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思考: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④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总结归纳

四人小组讨论: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学生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数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师引导概括总结。)

多媒体赠送闯关礼物:从百宝箱里面拿出“信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并获得了“信心”这一宝物,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宝物赶快进入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算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第二关:进入快车道。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都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指4名同学板演

(2)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面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多媒体赠送闯关礼物:从百宝箱里面拿出“细心”,提示学生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做到认真、细心,那样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获得了“信心”“细心”这两件宝物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件宝物进入下一关,让我们去看看接下来又会有哪些考验等着我们!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闯关获取宝物的学习活动来对枯燥的计算课产生兴趣,同时随着“关卡”难度的增加,学生闯关成功后能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第三关:算一算,世界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世界人口大国如下:

中国:13.6亿

美国:3.18亿

印度:12.4亿

请你们帮忙算算,这3个国家的人口总数是多少?

1.学生看图,获取相关信息。

2.指名列式(学生可能有多种列式方法)。

3.同桌说说打算怎么进行计算,班上汇报展示(多媒体同步出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及解题过程)。

多媒体赠送闯关礼物:从百宝箱里面拿出“耐心”,鼓励学生们不管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那样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师:随着路途中不断升级的困难,同学们还有没有信心往下闯?那就请大家带上“信心”“细心”“耐心”往下冲吧!

开心超市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相关的开放性练习,来检查学生灵活处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训练学生合理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三、数学之王的礼物

闯过重重关卡抵达数学城堡!

1.多媒体播放动画:

与数学之王见面——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数学之王,恭喜各位同学闯过重重关卡顺利到达这里,在这过程中你们获得了“信心”“细心”“耐心”这3件宝物,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必备技能,希望大家好好运用,同时为了奖励大家的勇敢,我还要送你们一个礼物

2.数学之王的礼物:

小数运算莫着急,数的特点看仔细。

要想计算变简便,各个数据要看全。

合理使用运算律,计算简单又快捷。

3.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三

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练习数学这一学科的知识极具系统性,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原有基础知识上的加深和拓展,哪一个环节的知识没有学习好、掌握好,基础没打牢,将影响到下一阶段知识的学习,因此,长期任数学教学的老师有这样的感慨:数学知识像铁链子,无论断了其中哪一环,教学中都将困难重重,必须在后面的教学中把上一环补上,整条“铁链子”才能得以延续。

一、课前复习(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讨论并明确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2.4+3.6)×0.5○2.4×0.5+3.6×0.5

通过亲自计算出每组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或者直接观察每组左右两边算式的特点,学生会发现,左右两边是相等的。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二、学习例7(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巡视

2.交流看法,为什么这样做,比一般做法有什么优点?

这样做,可以使计算简便。数字由繁到简,便于口算,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数字特点、运算符号的良好习惯,学会寻找和探索数学规律。

三、练习

(一)基本性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4.2×1.69=____×____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7.2×8.4+2.8×8.4=(____+____)×__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034×0.5×0.6

(二)总结提高性练习

要求:请把练习三中的一些计算题按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归纳成两类,比较两类后发现什么规律?

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

比较两类简算发现:乘法结合律算式中,只有乘号一种运算符号,可以想方设法把算式变换成连乘法;乘法分配律算式中,有乘加或乘减,可以想方设法把算式变换成乘加或乘减。例如:

(三)作业展示、优化算法

54.9×0.38

=54.9×(0.4-0.02)

=54.9×0.4-54.9×0.02

=21.96-1.098

=20.862

把0.38看成(0.4-0.02),0.4和0.02都可以看成一位数,有利于口算,计算简便。

第一组两种拆法:9.8=9+0.8,9=10-0.2;第二组两种拆法25=5×5,25=20+5,都可以把拆成的数看成一位数,有利于口算,计算简便。可见,数学计算方法灵活多样,学生掌握了要领,计算时就可以百花齐放。

(四)纠错练习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内容如此设计,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了乘法运算定律,并且把整数的相应知识迁移到小数乘法的运算来;区分了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了清晰的概念,为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

4.《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四

王霞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对数学的再创造,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发现、验证、类比、归纳,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 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 具: 课 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 算

25+75= 48+70= 133+77= 150+390=

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

【二次备课:在25+75=100中,25是()数,75是()数,100是()。】

2、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计算的有关知识,其实在运算中,还有很多规律,我们把它称作运算规律。今天,我们就要进一步学习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今后学习小数和分数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加法交换律(例1)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课余时间喜欢做哪些运动?李叔叔很喜欢骑自行车这项运动,他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旅行。(展示图片)你们看,这是他向我们介绍某一天骑车路程的相关数据。我们一起帮他算一算。(展示例1主题图、出示例1内容)

2、读题,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二次备课:如果学生分析的没有困难,就不需要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看情况在定。】

3、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口答。

方法一:40+56=96(千米)

方法二:56+40=96(千米)

4、提问: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加法是一种什么运算?(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算法的结果。

上面这两种算法都是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等 号)板书:40+56(=)56+40 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交换40和56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6、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出示: 36+84 84+36 158+68 68+158

上面的每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参与)集体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板书。(板书: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a+b=b+a)

7、练习(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65+145=_+_ 09+31=_+_ b+_=_+_ a+_=10+_

(二)学习加法结合律(例2)

1、出示例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解答。

3、质疑解答:

(1)可以看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列式的?

板书:(88+104)+96 88+(104+96)

4、观察: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5、比较发现: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观察:

(1)每组有几个算式?(2个)

(2)每个算式有几个数相加?(3)

(3)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顺序不同)

(4)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3个加数,每个等式中加数都一样)

(5)每组两个算式变,什么没有变?(和没有变)

7、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内容,请学生思考后填空。()相加,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学生齐读,理解后记忆)

8、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老师板书:(a+b)+c=a+(b+c)

9、练习(用加法结合律填上合适的数)

(43+145)+55=_+(_+_)215+(85+30)=(_+_)+_

(134+112)+88=_+(_+_)

三、巩固练习(下面等式运用了什么定律?)

82+0=0+82()47+(30+8)=(47+30)+8()

(84+68)+32=84+(68+32)()75+(48+25)=(75+25)+48()

小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最大的区别是:交换律改变的是数的位置;结合律改变的是

运算顺序。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小括号的应用。

四、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次备课:在教学中,将40+96=96+40(88+104)+96=88+(104+96)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根据算式在用不同形式表示会容易一些。】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识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中,两个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5.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五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

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交换律。

(1)完成课本练习五第2题部分题目。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出示主题图,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种算法。

(88+104)+96=88+(104+96)比较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的异同?

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并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小结: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结合律。

4、在练习中应用加法结合律。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三、运用新知,巩固定律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4题。

四、回题反思,全小结

6.《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设计 篇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 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 ; 200+0=200 所以 0+200=200=0

11+78=89 ; 78+11=89 所以 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习: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 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 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 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 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 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归纳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活学活用:

丁杰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2页,第二天看了93页,这时还剩下13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 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93页。

探究新知4:连减的简便运算

情境导入

一本书一共有234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1. 理解题意

师:已知总页数是234页,减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 66+34=100(页)

(2)剩下的 234-100=134(页)

解法二: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剩下的就234-34-66=134(页)

3.比较发现

比较以上解法得数是一样的,可知: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就相当于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即:a-b-c=a-(b+c) ; a-b-c=a-c-b

活学活用:

妈妈拿100元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26元,买水果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

答案:100-26-24=50(元)

拓展提升:

1、 计算 :1+2+3+4+5......+48+49+50

师解析:

方法一: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0=51,2+49=51,3+48=51….25+26=51

50个数相加,两两结合为25组,每组的和都为51,这样可以算出答案:51×25=1275

方法二:如果把50个数倒过来写,分别相加,就是50个51相加再除以2,即是答案。

即:1+2+3+4….+48+49+50

= (1+50) ×(50÷2)

=1275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要动脑,这样会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答时要选择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举一反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99+19998++196+95

答案: 199999+19998+1997+196+95

= 00+20000+2000+200+100—(1+2+3+4+5)

= 222300—15

= 222285

归纳小窍门: 当算式中的数字较大时,可以利用估算的思路,把它们都看做是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计算出结果后,再减去多加的部分。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a+b+c=a+(b+c)

b.数学运算时要选择简便运算方法,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课后习题

1、 计算下列算式

138+227+173 69+406+94

答案:138+227+173 69+406+94

= 138+(227+173) = 69+(406+94)

=138+400 =69+500

=538 =569

2、一根钢丝,第一次用去187米,第二次用去145米,这时还剩下113米,这根钢丝全长多少?

答案: 187+145+113

= (187+113)+145

= 300+145

= 445(米)

答:这根钢丝全长445米

板书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7.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七

加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教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初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本节课,我利用三代导学案进行教学,让学生依据自学导读单在前一天晚上自学本节课的内容,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表达方法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们就直接同桌交流自学导读单内容,老师只巡视,不讲评。在交流完自学导读单之后,我们就开始完成分层训练的第一题,这道题是根据已知的等式,写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回顾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及字母表示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所以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书。其实分层训练第一题的处理,承载着教学新知的任务,只不过这个新知学生已经提前预习了,课堂上只是一个学生的展示和老师的点拨。分层训练的第二题,是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填空,对运算定律起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分层训练的第三题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到这种题,所以就安排学生先做第一题,并让两个学生演板,一个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并不简便,另一个学生是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因为后两个数正好能凑成整百的数。这样,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哪一种方法简便,并且知道了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放在一起相加。接着,让学生完成后两道题,这时,应该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我看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能发现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通过今天的作业来看,今天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加强练习,不断提高运算的能力。

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交流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还不能做到完成后就自觉交流。全班的交流也应该有选择的进行,而不是每道题都交流,这样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对重难点的内容加以练习和点拨。本节课的难点是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是找出算式中哪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课堂上应该把这个方法告诉学生,比如看两个数个位上的数能否凑成整十数。还有学生的做题格式,还需老师的示范。

8.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八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9页的例4以及79页、80页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1、竞赛。考虑到下午学生的情绪可能较低落,加上本课属于计算课,本身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为此本人临时改变教学计划,把口算题改为小组竞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2、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我创设了圆圆买文具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帮助她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信任、能做事情的快乐,不仅实现了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而且让学生享受到助人的乐趣。计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从比较中得到简便算法,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9.“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30 例3)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会根据数据特点凑整。教材分析:

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价值。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是利用哪一个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先看清题意再动笔计算的习惯。

学情分析:

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课前活动:(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前,编号1、2、3、4号)

1号和2号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双人跳绳,3号

和4号也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他俩也经常在一起玩双人跳绳,跳得相当熟练,配合得也相当默契。六“一”儿童节到了,班主任老师选派他们4人代表本班去参加比赛,可是老师不了解情况,却把1号和4号搭配为一组,2号和3号搭为一组,针对班主任老师的这一做法,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举例:15+12+5+8

二、复习导入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 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三、新知探究 1.设问启忆 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合作展示: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换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200+250 =450(千米)(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 450(千米)=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实践应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

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56+22)+(78+44)(56+44)+(78+22)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四、总结提高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101 ×50 =5050

10.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篇十

明确: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中的`数,既包括了整数,又包括了小数和分数。

教师:在计算过程中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观察:这些加数的分数部分的分母和分子有什么特点?

思考:怎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学生尝试例3。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教师:说出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教师: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学生总结)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先加起来,或凑成整数再计算比较简便。

作业:课本142页练习三十二,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并使一些分数加法计算简便。学生尝试计算分数加法时,体会到加法运算定律中数的范围由整数、小数扩展到分数。通过基本练习强化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和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带分数加法,学生在计算中领悟到我们早已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应用到分数加法计算中。

第二部分:教师稍加点拨后,学生尝试分数加法计算并归纳出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11.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评课稿 篇十一

计算教学是当今数学教学的基本点,也是一个难点。许多人在做着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努力探索一条计算教学的新路子。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地计算,还要能够灵活地掌握计算方法。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思维过程,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已成为我们的一线教师贯彻新课标理念,探索时下计算课教学的行动指南。听了我校陶执教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让我感悟很深刻,对我的启发很大。

陶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知算法多样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陶@#打破了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并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组长为组内同学分工,组织他们独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感受到:同是一道题,计算方法却多种多样。我对学生不同的算法、不同的思维方式,及时给予肯定,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出哪种算法更适合自已。在课堂上,学生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们小组有两种算法”,“我们小组的另一种做法”等。这就证明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已经初步形成了合作的意识。

但我个人认为一节新授课,完成的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习题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如在拓展练习时,把本节课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完成两三道习题。比如:115+132+118+85=

学生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哪两个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计算简便。这样既不耽搁很多时间,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

12.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十二

大沟林区九年制学校 李恒生

整理运算定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觉到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很多,需要对它进行整理。那怎样进行整理呢?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整理:(1)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所有运算定律吗?(2)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吗?(3)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得出按运算方式将运算定律分成两类或按运算定律的意义将其分成三类,并总结出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是最好的整理方法,既简洁又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的过程,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类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知识整理中还可以借鉴这种方法.一、教学时应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让实际问题的生活背景成为学生理解简便计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经验支撑,又能使解决问题能力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高。

二、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首先,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是个别学生的创意为其他学生共享;第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采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第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上一篇:戏剧故事写作 范文下一篇:开学倒计时说说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