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共9篇)
1.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联络镇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区委农工委《关于做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农业中心工作人员调查统计的实际情况,现将联络镇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随着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联络镇就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食生产,生猪、水产养殖等适度规模经营大户,本世纪初,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以及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同时,由于绿化经济林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农户的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农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加大绿化经济林种植的投入,逐渐形成新的经济作物种植经营大户。截至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的家庭农户共有13家,其中种植类5家,养殖类7家,种养结合类1家。并有以下特点:
(一)农场数量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13个家庭农
场中,有2户种植类家庭农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通过土地承包和转让等方式不断扩大规模经营,有5户水产养殖类家庭农场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稻田养鱼”“围塘养鱼”等多种方法,形成了较为大型的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以及政府招商引资和打造联络特色产业带政策的出台,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海涛、八一等村出现外地企业和本地村民联合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现象。
(二)农场经营耕地面积较大,农场收入逐步提高。有7家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其中50-100亩4家,占57.1%,100-500亩3家,占42.9%;在加大经营规模生产投入的基础上,年销售额在10-50万的10家,占76.9%,其中20万以上的8家,35万以上的1家。
(三)家庭劳动力发展较为稳定,长期和短期雇工有所增加。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家庭农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对长工劳动力上的高素质要求和短工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联络镇现有46名家庭农场劳动人员,其中有43名家庭成员,占常年劳动力的93.5%,达到了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标准,另有3家家庭农场每家雇有1名长期雇工,占常年劳动力的6.5%,同时13家家庭农场都雇有多名短工,雇工人数在300-350之间,主要集中在瓜果、树木种植和生猪、水产养殖等家庭
农场里。
(四)经济作物生产不断发展,特色种植进一步显现。5个种植类的家庭农场,全部种植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5亩,主要种植西瓜、花椒、葡萄、经济绿化林等,在经济作物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特色种植也在进一步的规划发展中,其中江冲、胡桥等村正在形成高粱、秋玉米种植的特色产业带,以此带动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极大促进家庭收入的提高。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联络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经营和种粮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仍然解决不了人多地少、农户小规模生产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数农民受自然经济思想支配,习惯于自种自收,参加土地流转的愿望并不十分强烈,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看成是“活命田”和就业“保险田”,宁可粗放经营或让土地闲臵,任其荒芜,也不愿意转包他人耕种;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要饭它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沙地、旱地”等条件差的土地流转难度大。三是土地流转服务还没完全到位。调查的13个家庭农场4个签订了合同,9户是口
头协议,其他散户都没签合同。全镇农户间的小面积流转80%以上都没签合同。
(二)农村家庭农场融资困难,财政资金扶持少。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效益比较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大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想发展扩大规模,贷款融资很困难,贷款条件苛刻,无法贷款。近年来,财政资金虽然加大了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但是我镇满足其扶持、资金补贴的家庭农场项目较少,目前只有1家家庭农场符合财政资金扶持政策的要求,其他12家农场基本都靠自身的资金投入来经营农场,导致农场规模和经济效益发展相对缓慢,制约了我镇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三)组织化程度低,农户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意识弱。近年来,国家农业部不断鼓励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予以确立,但我镇13家家庭农场没有加入或领办农民专业组织,占总数的100%。据调查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农民不相信合作社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资金短缺,有些农场主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盈利少,而资金相对富足的农场主往往把盈余资金投入到再生产和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成立或加入农民合作社的氛
围低,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
(四)农场主经营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后继无人。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化农业发展重任,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偏大,结构老化,在家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几乎都是4、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子女全都外出工作、务工,再过10年,“谁来种田”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家庭农场与土地流转要相得益彰,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促进土地流转的动力,土地的有序流转是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是基础,要联合区农林局切实承担起指导流转合同、调节土地承包矛盾纠纷、搜集发布流转信息等职责,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结合的道路,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要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合算的事情,提高农业组织化程
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优化金融服务,尤其要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主体的资金帮扶作用,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
(三)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依托我镇正在筹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项目,积极引进国内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对我镇农户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使其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并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四)落实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比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把今年市、区和镇新增的农业补贴,全部单列出来,用于补贴上述对象,其他农民的补贴仍按照去年的标准执行。特别是农机等补贴,优先补贴家庭农场等种养殖大户。
2.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1 仪征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特色及主要模式
1.1 基本现状
2013年11月-2014年2月, 笔者对仪征185户家庭农场 (或适度规模经营户)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进行了调查, 详细了解了仪征市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的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185户家庭农场中, 其中水产养殖19户, 畜禽养殖117户, 大宗作物种植 (稻麦、蔬菜种植) 46户, 林果类3户。笔者对照《关于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通知》 (苏农经[2013]06号) 文件中家庭农场统计口径, 结合仪征实际, 明确了仪征家庭农场的样本统计标准如下:畜牧业:生猪饲养量2000头以上、肉禽 (鹅) 饲养量2000只以上、蛋鸡存栏量500只以上。种植业:大宗粮食作物或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0亩以上。水产业:水产养殖面积100亩以上。
1.1.1 家庭农场经营者基本信息:
从年龄结构来看, 185户家庭农场经营户中, 以40~59岁为当前仪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中坚力量, 占调查总人数的84.09%, 其中39岁以下占9.09%, 60岁以上占6.81%。就文化程度而言,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97%, 高中学历的占32.38%, 初中及以下的占63.65%。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来看, 93.75%的家庭农场经营者为男性, 女性家庭农场经营者仅占6.25%。
1.1.2 雇工与土地租赁情况:
调查表明, 所有家庭农场都存在长期雇工现象, 雇工人数大多在2~10人, 基本上以本地人员居多。此外, 所雇工人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 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低, 从而导致农场劳动力缺乏或是实际生产率水平低下。并且普遍存在雇工招工难、成本高以及雇工素质不理想的情况。
就农场租赁而言, 农场的土地 (水面) 流转方式大部分是先由村集体或村小组调配农户土地, 再反租转包到农场主手中, 最后由农场主和村委签订土地的租赁合同, 仅有少部分是农场主直接和农户签订租赁合同。从土地租期来看, 40%的经营者选择土地租期为6~10年, 25.71%的经营者的土地租期为10年以上。其中, 从事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的土地租期普遍在10年以上, 其中最长租期的达30年。从土地租金来看, 以大宗粮食种植土地租金最高, 普遍达950元/亩, 最高的达1250元/亩, 而畜禽养殖土地和水面租金大多在850元/亩。
1.1.3 经营面积 (生产量) 情况:
仪征家庭农场 (水产、种植类) 经营规模大多在10~50亩, 从事畜牧养殖类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多在2 000~3 000羽, 年生猪出栏量大多在500头。其中, 家庭农场经营面积大多在10~50亩, 约占农场总量的58.77%, 经营面积在50~100亩的农场占39.81%, 经营面积100~300亩的农场占0.47%, 300亩以上的农场占0.95%。特别是2009年以后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的速度较快, 先后出现8个3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这种规模的快速增长与近年来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劳动力转移有密切关系。政府的积极引导,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场主经营规模的扩大。其经营面积300亩以上的以上农场大部分集中在种植领域。
1.2 主要特色
1.2.1 整体推进, 推动家庭农场规模发展。
从调查中发现, 我市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 几乎都是以村或组为单位, 实现整体推进, 推动土地集中流转。以我市大仪镇为例, 该镇共发展有5个家庭农场, 其中双涧村4个, 均来自安徽省天长市的种粮大户;大巷村1个, 为大巷村团结组的农户。具体情况为:以双涧村为代表的“整村推进”模式, 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 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 然后由镇政府出面将耕地整治成高标准基本农田, 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 进而发展家庭农场。租金实行先缴后包、“一熟压一熟”, 充分保障农户土地收益, 实现农户与农场主合作双赢。流转土地农民的耕地收益实行实物补偿和涉农一折通补贴, 丰产方建设80元补助归土地承包人所有。另外, 流转土地全部纳入到“三农”保险, 降低生产风险, 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好局面。同时, 为解决用工问题, 要求承包人在服从统一管理、保证产量的基础上, 优先使用本村村民, 使当地农民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以大巷村为代表的“整组推进”模式, 在村集体引导下, 村民小组农户自发流转土地, 通过竞标方式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 发展家庭农场。这样做既让农民安心在工厂上班, 又实现粮食规模经营, 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使农户租金和粮食效益均能得到保证。
1.2.2 社会化服务, 促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为保证家庭农场高效经营, 我市积极扶持发展家庭农场, 跟踪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推行“五统一”的生产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育插、统一防病治虫、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收获分配, 既节约生产成本, 减少种植风险, 又提高水稻产量, 增加经营收入。推行订单式的社会化服务。针对我市各镇家庭农场的现实需求, 由镇农服中心牵头专门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 为家庭农场提供全程机械化订单作业服务, 并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包括农资供应、农业机具、统防统治、烘干设施等四大类。各镇农服中心与家庭农场就育供秧、机插秧等开展对接合作, 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服务, 提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理念及培养市场意识方面的培训,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定期发布技术、价格、供需等各类市场信息, 并建立与专家沟通的渠道, 确保家庭农场有力有序推进。
1.3 经营模式
目前, 我市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两种经营模式。
一是“规模种养”型家庭农场。一些家庭农场以夫妻子女等为主要劳动力, 基本不用雇工或者只在农忙时节短期雇工。他们全家拧成一股绳, 在自己的农场中共同劳作, 共同发家致富。我市大仪镇大巷村吴某带领母亲、妻子种植小麦、水稻236亩, 并主动与镇农服中心联系, 认真学习农业技术, 应用机插秧、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小麦、水稻高产创建活动, 其承包田块小麦平均产量达480 kg, 水稻产量达620 kg, 扣除农场临时性人员工资和生产性开支, 全年纯收入达7.6万元, 亩纯收益322元。这类家庭农场, 主要涉及粮食、水产、畜牧等等行业, 劳动强度较大, 利润率低, 在我市家庭农场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 目前全市共有这种“规模种养”家庭农场38个, 占总量的11%。
二是合作趋向明显的家庭农场。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解决生产、销售环节的难题, 我市许多家庭农场积极寻求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互助互补, 由单一经营转向联合经营, 以合作社等形式组成产业联盟, 由“单打独斗”走向行业或区域间的联合, 主要有:“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模式、“家庭农场+市场”模式、“家庭农场+合作社+超市 (农产品平价店) ”模式、“家庭农场+合作社+自身加工企业”模式和“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这些模式各具特色, 基本适应仪征家庭农场产品生产及市场经营的需要。这种合作型家庭农场既是我市家庭农场发展的主流, 也代表了家庭农场发展方向。目前, 我市合作型家庭农场有15家, 占全部家庭农场的4.3%。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农民素质整体不高
我市家庭农场经营者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上, 明显高于普通农户。他们当中有的懂经营、会管理, 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 已显现出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但是, 目前我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经营者整体上思想观念保守, 捕捉信息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 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离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走访调研中我们了解到, 我市大部分家庭农场不核算、不记账, 没有财务收支记录, 更没有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管理较为粗放。有的家庭农场商品化生产能力较低, 既不具备初加工能力, 市场交易手段也很落后, 有的甚至只是粗略估算产量、价格和价值后, 就将地块中未收获的庄稼直接卖给求购方。
2.2 经营管理粗放不精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其与小农经济的明显区别就是通过集约化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这就要求农场主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对家庭农场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但从调研情况看, 当前家庭农场却管理粗放, 部分农场受小农经济的影响, 追求“小而全”, 各种农业机械一应俱全, 使用率不高, 既造成了资源浪费, 更加大了生产成本。目前, 调研所有的家庭农场几乎无一例外, 都没有建立基本的财务核算制度。
2.3 土地流转不尽规范
土地流转作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与家庭农场的发展休戚相关。当前少数家庭农场由于土地流转不尽规范, 不仅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 更是影响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有的土地流转合同签订时间过长, 合同签订时的租金价格显然与当前的市场实际不符, 因此, 产生纠纷较多;有的土地流转合同不健全, 随意性较大, 有的签订时间过短, 影响家庭农场主的投入, 这些都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正常发展。
2.4 融资保险困难重重
农业作为典型的自然风险行业, 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目前的农业保险虽然有很大进步, 但调研发现, 多数家庭农场对保险的期盼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一方面由于商业性保险没有介入, 另一方面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不全, 致使一旦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 就会给农场主造成巨大的损失。融资困难也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又一主要且带有普遍性的因素。
3 我市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针对我市现有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建议通过加强扶持力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技术培训, 引进专业人才等措施, 提高家庭农场的整体水平和生存能力。
3.1 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 而家庭农场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 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的支持, 目前, 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通过有力的扶持政策, 使家庭农场得到快速发展的经验, 值得我市学习借鉴。一是明确家庭农场参照标准。家庭农场是有一定规范要求的, 应参照国内、外对家庭农场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市农业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实际, 确定家庭农场的参照标准, 对农场主素质、经营规模、条件设施、自有资金、经济效益、机械配备等方面做出规定, 实行家庭农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以促进家庭农场完善运作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政策上要确立其地位。当前我市还未制定完整的家庭农场扶持政策, 仅针对部分新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非固定的资金扶持, 家庭农场地位还没有得到根本确立。扶持家庭农场要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一样在政策上确立其经营主体地位, 出台相关政策, 在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创建等方面给予鼓励与扶持。
3.2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 要向上级政府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一是完善雇工保障制度。市、镇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场雇工的培训力度, 提高其技术水平。逐步完善农场劳动力流转市场, 从源头上保证农场雇工质量及长期稳定供应。同时农场自身也要逐步建立配套的雇工机制, 确保雇工工资、食宿和保险等的落实。二是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市场供求二重因素影响。当前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只局限于自然灾害的保险, 在今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应逐渐引入市场风险险种, 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风险保障。同时要逐步推行以险养险制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个非营利性险种, 该险种每年不赚钱乃致亏钱, 并且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补贴, 商业保险公司是不愿进入这一领域的。建议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的营利能力来弥补政策性农业保险营利能力的不足, 以盈补亏, 推动以险养险, 保证政策性农业保险能获得长久的、稳定的资金血液。三是经营多样化。同时, 鼓励家庭农场进行多样化的经营, 增加种植的作物种类, 适当发展畜牧、渔业等经营, 增强家庭农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农场向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着力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
3.3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 一个家庭农场单靠自己是难以做到的。政府在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同时, 也要扶持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确立农业社会服务业的地位, 在政策、财政上给予农业社会服务业更多的支持。农业社会服务机构可以为家庭农场提供各种服务, 包括种子种苗、农资、技术培训、委托耕种、委托植保、产品销售等服务, 满足家庭农场发展的需求。不断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加强乡、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 大力扶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市场中介组织,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反应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 准确、及时地搜集和反馈市场信息。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把家庭农场同大市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联接起来, 开展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配套服务。
3.4 提高农场主自身素质
当前家庭农场经营者不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还存在着后断乏人的现象。家庭农场实质上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家庭农场主的素质是改造传统农业、壮大家庭农场的重要方面。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家庭农场, 必须对现有农民开展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教育。一是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努力把广大农场主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二是引入专业人才。鼓励专业人才投身农业生产, 为农业生产积累人才。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 吸引人才为农场的发展服务。相关的农场需要积极做出经营体制上的改革, 吸纳财务、销售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来经营农场, 实现家庭农场向现代化农场的转变。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 选择一些农场为见习家庭农场, 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一批有志从事农业经营、具备一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青年到家庭农场实践锻炼, 为其将来创办家庭农场提供学习机会和场所。三是加强自身学习。农场主本人也应当不断学习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综合发展能力。
3.5 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
资金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之一。当前农村资金呈现外流趋势, 流向城市和大型工商企业, 商业银行机构在赢利动机的驱动下, 不断将农村存款转投到非农产业中去。因此, 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 制定提供优惠贷款、财政给予贷款贴息扶持等措施, 鼓励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 鼓励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规范民间借贷。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 解决农业农村中的贷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在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贷款保证保险制度, 加强工作协调, 培养相关人才, 扩大“两权一房”抵 (质) 押贷款面, 努力为家庭农场主解除资金“后顾之忧”, 保证家庭农场资本投入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3.郑州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篇三
截至2014年6月底,全市经过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共有77家,其中新郑市注册登记的数量最多,有22家;其余依次为登封市20家,中牟县13家,荥阳市10家,新密市4家,上街区、郑东新区、惠济区各2家,金水区、二七区各1家。
一、郑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特点
1.发展种植业的面积占比例较大。郑州市家庭农场从事种植业的有188家,面积1533.3万平方米。虽然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占总数量的40.3%,但是种植面积占了家庭农场总面积的79.3%。
2.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偏低。郑州市家庭农场全年总收入达到4065万元。收入10万元以下的家庭农场286家,占家庭农场总数量的55.9%,10~50万元的有147家,占总数量的37.1%,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仅有38家,占总数量的6.9%。
3.家庭农场主年龄结构合理但受教育程度不高。以荥阳市为例,其家庭农场主年龄大多集中在40~60岁,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不多;农场主学历初中的占70%左右,高中的占30%左右;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85%。
二、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但是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尚未认识到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主体而予以重视。全市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工商注册登记数量少;融资难、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农场主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等。
三、发展郑州市家庭农场的建议
1.制定标准,出台意见。根据郑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应尽快出台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制定符合郑州市示范家庭农场发展的认定标准。
2.加大扶持,提高水平。要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财政应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税务部门应对已注册的家庭农场享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并予表彰。
3.强化服务,提供保障。优化金融服务,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水平。
4.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篇四
一、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该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到20xx年底该县家庭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1.56亿元,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凸显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已发展鲜果种植面积是12.5万亩,年产水果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时鲜蔬菜面积14.8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2.5万亩,卢阳、泉水、大坪、马桥、井坡等乡村春菜、冬菜6.6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家庭农场”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4.3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3.2亿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8.9万株,年经济收入达1.2亿元;在泉水旱塘等“家庭农场”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盈洞乡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在卢阳镇斗山、泉水镇白泉、土桥镇黄家等乡村“家庭农场”种植水稻6.8万亩,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年创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在热水、大坪、卢阳发展杂交制种面积3500多亩,创经济收入50余万元;在卢阳、大坪、泉水、井坡、马桥、土桥、田庄、永丰、集益、热水、三江口等乡村建成了家庭式牲猪、牛、羊,家禽养殖基地86个,其中年可出栏生猪6.5万头、家禽12.9万只,创农业经济收入3.46亿元;在卢阳、土桥、井坡、泉水、热水、暖水等乡村建成家庭水产养殖基地49个,年产鱼类2.2万吨,年创经济收入1.8亿元。
2、家庭农场农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该县现有养殖、种植、休闲初具规模“家庭农场”1200余家,20xx年“家庭农场”创农业总产值11。56亿元,分别比20xx年的6.82亿元、20xx年的8.46亿元、20xx年的9.98亿元,同比增长170%、137%、116%。按农业种养类别分,其中家庭养殖(畜禽200只以上)有172户、鱼类养殖(年产10吨以上的)有68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土桥、马桥、大坪、井坡;家庭粮食种植(200亩以上)有149户,主要分布在暖水、热水、卢阳、土桥、泉水、井坡、大坪、集益;家庭水果种植(年产水果20吨以上)232户,分布在文明、盈洞、永丰、卢阳、马桥;家庭蔬菜种植(年销售蔬菜20吨以上)298户,主要分布在田庄、暖水、马桥、大坪、卢阳、土桥等乡村;家庭茶园种植(200亩以上)有224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三江口、暖水等乡村;家庭金银花种植(400亩以上)有98户,主要分布在盈洞、岭秀等乡村;家庭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00亩以上)有16户,主要分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随着该县“家庭农场”数量增多和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对基地的发展规模、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3、家庭农场农产品牌凸显地方特色。近年来,该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泉水旱塘“家庭茶场”的“硒山茶”、小坦、延寿等乡镇的“小米辣”、文明乡的“水晶梨”、田庄乡的“反季节蔬菜”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14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2个,绿色食品3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5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27.6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该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30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当前,该县“家庭农场”年农业总产值上100万元以上没有一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的家庭有109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下的有498户。由于“家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是农产品品牌优势市场认可难。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水晶梨、奈李、冰糖橙、花豆、朝天辣、板栗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该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根蒂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三、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1、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财政资金等资源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农业组织化已成为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重点,为今后惠农政策注入新内涵。
一是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补贴方面,要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该方向倾斜,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
二是要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省、县、乡三级联合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其为导向,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承包农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地方“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各项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
三是要出台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牵头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有形市场,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
四是要实施“互换并地”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各地方行政村开展“互换并地”工作,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互换并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空间很大。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以互换形式流转土地达16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
2、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服务组织化优势。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一大致命因素,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融资问题是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要是建立融资服务机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明确一名分管农业工作实职领导专门负责农业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信贷、融资等服务工作,组建“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办公室,与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室,鼓励各地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允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二是要优化装备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采取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引导规模化经营。目前,该县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调研中发现种粮大户的效益比一般种粮户更为可观,也更具备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夯实农业基础,构筑多个板块受益平台。笔者认为,农业组织化建设将创造多个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一是要建立多层面受益平台。就种植业的规模经营而言,品种培育业、农业机械和服务机构有望受益。此前,按照《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xx—20xx)》的战略部署,国家将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种业的景气度预计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二是要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几千年历史证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与规模经营模式相辅相成,农机板块各行各业将受益。
5.家庭农场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五
家庭农场发展的调查报告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近,**县农经局重点围绕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
**县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截至年,已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101家,其中:水果类53家、林业类(包括:核桃、油茶、毛竹、板栗)35家、其他种植类4家,家禽类4家、养羊2家、渔业3家。2014年底,我县积极组织**县**乡**家庭农场、**县**家庭农场等7家家庭农场申报**示范家庭农场。
1.产业结构情况。一是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到水果、油茶、板栗、核桃、玉米、毛竹、黄豆、三叶青、蔬菜等产业。二是养殖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家禽、山羊、、渔业等产业。三是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主要生产形式为林下+家禽等,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既降低能耗,又减少排放。
2.生产经营情况。家庭农场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将成为当前或今后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要组织形态,我县家庭农场中种植业主大多参与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型企业联合经营,多以合作社+家庭农场,挂强靠大,经济效益普遍较好。
二、培育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一)政策引导,激发发展活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快培育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在2014年2月23日在**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陆祥红县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2014年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引导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开展**核桃、百香果申报**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抓好无公害粮食、无公害蔬菜产品的产地认证及**珍珠李地方标准登记申报工作,启动竹笋、灵芝等农产品有机食品申报工作”。县农经局制订并出台了《**县家庭农场注册登记指导意见(试行)》,让家庭农场能够得以更好更快健康发展。
(二)规范管理,挖掘发展潜力。**县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乡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总体思路,把依法注册登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部纳入业务指导范畴,建立管理档案备案。**县根据规模、类型,有目的、分步骤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在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品牌认证等方面给予引导指导,该县三原家庭农场就是在**县农经局的指导下于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资金200万元,现已实现年产值805万元,经营面积达2300亩,并已注册商标产品名称为“孝敬心”。
(三)资金扶持,增强发展实力。为支持我区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自治区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调动和鼓励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县**家庭农场、**县**家庭农场、**县**乡**家庭农场和**县**家庭农场获得自治区扶持发展资金共66万元。
三、培育家庭农场的成效
(1)农民收入普遍增加。一方面,从事家庭农场的农民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后,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政府也加大了补贴力度,种水果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据调查,家庭农场规模在100-150亩的,-2014年户均收入分别达到10.8万元和12.4万元。
(2)劳动效率明显提高。组建家庭农场后,实现了劳动力与耕种面积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县水果生产实现了“三增”:即面积增、产量增、效益增。同时,家庭农场的发展,推进了**水果生产专业化进程。全县水果种植户户均经营面积由12亩提高到52亩。
(3)推动了土地流转。**从20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家庭农场”模式。2014年,**县新认定、注册的家庭农场25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01家,经营土地面积1多亩。在**的家庭农场中,95%以上为家庭经营,可见在农业领域家庭经营的生命力。全县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0多亩。
(4)有效解决农产品营销。通过与合作社配套,发展订单农业,建立“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模式,以“订单”生产、“订单”销售把家庭农场组织起来,实行标准生产、质量追溯和品牌营销,实现合作多赢。同时,全方位推进农超、农批、农商对接,发展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
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1.加快改革步伐,增强要素保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要进一步赋予村级集体对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同时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要制订出台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等群体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争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强化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要尽快出台家庭农场准入条件及奖扶政策。现各地均在探索,但缺乏权威性注册登记条件,全国性必须尽快制订统一的准入条件、登记办法,以免已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的家庭农场不获认可而要重新登记。
6.家庭农场调查报告 篇六
一、前言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常宁市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实事求是,苦干巧干,发挥地区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不断改进生产方式,特别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次调查是关于常宁市家庭农场模式设计背景数据的调查,主要从畜禽养植大户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和概括。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在中国的90年光辉历程,其中,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成立之初只有几人的小组织发展到如今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执政党。这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冲破重重困难,在夺取革命斗争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让我们见证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光辉历程。农业经济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农不稳”的想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要。近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改造建设,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宏图和农村经济政治改革的若干项措施,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中,所以,只有解决好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在宏观发展上才能有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贯彻落实,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当前,常宁市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常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发展为主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城镇建设步伐,全面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常宁市的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阶段,城乡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生活将提高到新的水平。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主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三、发展中的问题
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做明确定义。尽管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以下是一些明显问题:
1、家庭农场缺乏清晰的定义。对家庭农场的含糊定义,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2、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缺乏设备和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地被分成若干小块,遇上机耕道,必须自己扛着小型农机到另一块田里去。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搞土地整理自己又无财力完成。
3、融资难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些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4、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土地,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5、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渠道淤塞极其严重,每到旱涝天气,农业用水根本不能保障。
四、实施建议
推广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定义明确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等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2、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各地应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明确家庭农场可以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3、应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诸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疏通河道畅通,加快流转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家庭农场经营提供良好的基础。
5、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
6、落实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特别是农机等补贴,优先补贴家庭农场等种养殖大户。
五、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这是中央下达给地方的政策指导,在这同时,常宁市结合自己的自身特点来建设带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和利用地区有限的资源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尤其可贵的是,常宁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不忘农业,努力协调农业和工业以及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发展,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工促农,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经过常宁市党委和政府的努力,加上人民群众苦干巧干,迎头奋进,不畏困难,改革和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到2012年上述目标实现时,常宁市的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阶段,城乡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生活将提高到新的水平,将呈现出经济更加繁荣、发展更具活力、人民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崭新局面,出台的措施和政策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促进了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发展意义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家庭农场”必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在这种模式中,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的性质是不变的,向外承包土地的一方在合同到期后可以收回土地。因而,“家庭农场”模式并不会伤害农业的根基,并不会伤害其他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并不会伤害农业公平,即便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修正来进行完善——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忧虑,迈开大步走下去。
七、结语
常宁市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少不了人民群众的奋发向上,少不了党员干部们的带头巧干,干群一心,其力断金,常宁市的经济发展作为他们的首要目标,让大家一起走上全面小康的富裕之路,人民安居乐业,就业民生保障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绩斐然,同时也实现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带有地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回顾以前,常宁市是一个典型的贫穷县,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人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位置,但是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用实践成功解释了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事业发展的道路,并且从宏观上看,星火已成燎原之势,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东中西部共同促进发展,推动着中国物质、精神、生态三种文明建设,让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7.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 篇七
伴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已经进入其现代化发展的转型时期, 在这一过程当中, 家庭农场, 作为中国传统的农业经营制度的转型, 同时也作为以往小农户, 散农户经营机制的创新, 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对我国的传统农业经营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 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当前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实践进行分析, 希望对提高中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以及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2 家庭农场的优势
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 农村出现了土地闲置的现象, 家庭农场的经营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首先, 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 示范推广了农业高新科技, 节约了成产成本。其次, 家庭农场参加了农业保险, 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他得到了政府的扶持资金, 能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 提高了经济效益, 增加了示范效应。第三, 家庭农场按有机农业标准化技术生产, 应用安全放心农资, 生产出的农产品有机、环保, 吃的放心, 有订单, 不愁销路, 种出的农产品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第四, 创办人通过租赁获得农民的土地, 家庭农场使闲置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最后,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是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 示范推广农业新科技, 提高科技贡献率的有效途径。
3 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
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种是种植大户或者返乡人员所创办的家庭农场;第二种是农民的合伙经营;第三种是城镇个人创办。当前我国山东、上海、吉林、河北、四川等省市地区都已经以本地农业为实际出发点, 建立了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家庭农场模式, 通过实验,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农民增加了收入, 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同时, 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首先, 家庭农场还没在法律层面上被认可获得合法的市场经营者的身份。因为缺乏法律对其身份的认定, 自然也就不能享受法律相应的保护, 家庭农场的身份还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第二、目前对家庭农场的定义主要还是从经营者的身份以及相互关系上, 但就家庭农场的本质而言, 对家庭农场更根本的定义角度应该是其规模, 这个规模是需要有一个底线的, 超出了这个底线, 家庭农场的经营能力就会超负荷, 经济效益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失;而这一底线未得到明确定义;再次, 家庭农场的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家庭农场的主要经营者和劳动力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家庭农场的启动和发展资金也通常是有家庭成员凑集而成, 在很多情况下, 资金缺口较大, 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最后, 与家庭农场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很多家庭农场的经营都是依赖家庭成员的经验或者人际关系, 缺乏相对应的配套服务, 这就给家庭农场的经营带来很多的不便, 影响了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4 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明确法律地位, 加强政策扶持与保障
要使得我国的家庭农场这一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首先要在法律层面给予家庭农场以合法身份的认可, 这就保障了家庭农场这一经营模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法参与者;同时针对家庭农场资金不足,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特点,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予以支撑和扶持。
4.2 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 促进家庭农场经营专业化
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的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 农场的日常生产和经营还主要依靠家庭中长者的决定和经验, 因此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具有很大的波动性, 为了保证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收益和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 需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专业培训, 尤其是对家庭农场所面临的风险要有应急预案, 包括农产品的供给和销售、政府的政策和保障、市场情况的变化等, 这样可以确保家庭农场可以在风险到来时做到预防和从容应对。
4.3 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家庭农场中的普及和适用
当前家庭农场的经营和劳作有很多还是农民的手工劳动, 为了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促进其经营效益的提升, 必须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促使农业机械在家庭农场中的普及和谁用, 这有利于弥补家庭农场土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5 家庭农场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家庭农场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 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 以家庭农场为单位, 发展文化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各种相关配套设施, 通过设立自然风光、吃农家饭、摘林果、体验农家活等休闲活动, 让老百姓的国民休闲游更加丰富多彩实现区域内的休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并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休闲农业竞争力。
家庭农场的另外一个发展方向是与网络相结合。“互联网+”是当前的热门话题, 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 借助互联网的优势, 触发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同样, 网络的快车也给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借助互联网、信息网络等高新科技, 通过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平台向用户提供集线上预订、定制点菜、虚拟观光、种植审查、溯源追踪等服务, 以丰富用户的选择, 走出新型的业务模式, 从而真正实现消费过程简单、便捷的电子商务创新模式, 同时也给家庭农场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段秀萍, 丁冬.中国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实践现状与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 2014, (11) :62-67.
[2]岳正华, 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4) :420-425.
8.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建议 篇八
一、对家庭农场发展趋势的认识
目前家庭农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种养大户进化而成的,其主要特征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家庭成员是主要劳动力,土地集中是以土地流转实现。随着土地流转增加,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农场解决了单个农民由于占地少,耕地碎片化不利机械操作等矛盾,为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向现代农业过渡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项农产品供给。家庭农场的发展,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克服了家庭承包经营下“单干”的许多弊端,较好地回应了“谁来种地”等问题。同时,家庭农场注入现代农业的各项要素,有助于实现现代农业梦。因此,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一条途径,将成为我国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家庭农场发展遇到的难题
虽然家庭农场在克服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农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土地等基本资源紧缺,家庭农场目前还面临一些发展难题。一是土地流转难。农民承包土地多年了,不愿意长期出租土地。从政策层面看,怎样保证政策贯彻执行不走样,需要有一套制度。从农民自身层面看,农民对如何办好家庭农场缺乏经验。二是发展生产资金短缺融资难。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制约,效益低,无抵押资产,商业金融不敢向农业投入,贷款规模很小,解决不了扩大规模经营的根本问题,融资难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三是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方面科学知识不足,种田能手不具备新型职业农民知识、管理能力,尤其是生产成本核算业务,有的还处于空白阶段等。四是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服务平台还不健全,没有与其发展配套的服务体系等。
三、扶持家庭农场的几点建议
从永吉县的情况看,目前全县还没有成型的家庭农场。因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扶持:一是落实好中央有关“关于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的要求,财政部门应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解决资金短缺等问题,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二是建立规范、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做好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规范农民合法流转,确保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得到应得的收益,同时解决好转出土地的农民再就业问题,消除后顾之忧。三是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家庭农场承办人员科技知识、管理能力等方面培训,尽快从种养大户向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转型。四是农业科技、农业保险、农村经济管理等部门,要发挥本部门职能和优势,联合组建家庭农场服务平台,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吉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9.家庭农场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九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XX家庭农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拟建设地点:该地位于茨坝,旁边是龙泉路转角处,附近有128路公交车,临近黑龙潭的一块十亩的土地上(土地里还有200颗核桃树、100棵板栗树,外加300只土鸡)此外,茨坝石关村附近的昆百大珠宝城周边计划盖一个珠宝、宝石、玉石毛料的商业区,专门做玉石生意的聚集地,也有一片别墅区。在农场附近有两片小区(拥有500户家庭左右)。
三、项目建设单位:XXXX团队
四、项目总负责人:岳伟
五、建设内容:建设内容包括10亩空地,有200棵核桃树、100棵板栗树,附加300只土鸡。准备开设的项目有:
1、家庭农场,菜地认领
2、果树认领、采摘体验
3、家禽名义认养(可以每人认一只鸡,可以自己命名)
4、烧烤,露营
六、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现在,粮食安全问题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与不安全食品的周旋和鏖战中,人们已经疲惫不堪,索性回归到最原始的生存状态,自种自食,自养自用,当起快乐的“自给族”。
粮食价格问题,几年来,极端气候的不断出现,干旱灾害的频发,再加上我国自身水资源的短缺,再度引发了我国粮食安全隐忧。粮食价格攀升和商品市场波动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影响贫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粮食安全
都市压力,“城市压力病”被忽视。这些压力一方面在推动社会的前进,同时不知不觉中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中尤以社会精英为甚。
第二节 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的十亩土地上由于有一条输油管通过,故不能做其他大型项目,现在基本没什么作为。随着附近石关村昆百大珠宝城的建设,周边计划盖一个珠宝、宝石、玉石毛料的商业区,专门做玉石生意的聚集地,所以这里将会有很多人聚集。此外,昆百大珠宝城旁还有一片别墅区,有许多富人居住。这10亩土地,供水供电良好。在土地的四周有两片小区,都是商品房(价格大概7000多元每平方米),里面拥有家庭500户左右。在这块土地上,原先还摘种着200棵核桃树和100棵板栗树。由于人力和时间问题,自己没有时间去管理,也没空去收成,闲着显得浪费资源。在这块19亩土地的左下方,设有围墙,里面饲养者300只土鸡,也准备作为家庭农场的一部分,提供给每个人都可以认一只鸡。
第三节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1、现在,粮食安全问题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是故意闭目塞听,总可以从媒体上了解到一些事实:苏丹红、陈馅月饼、三聚氰胺毒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猪肉、非法食品添加剂、打避孕药的黄瓜、用硫磺薰过的中药、地沟油„„可以这么说,无论吃什么都可能有假。但是依靠有关部门不是百分之百地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能百分之百的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了),因此只能依靠自己。
2、粮食价格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上涨11.7%,再次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力军”。几年来,极端气候的不断出现,干旱灾害的频发,再加上我国自身水资源的短缺,再度引发了我国粮食安全隐忧。
3、都市压力,“城市压力病”被忽视。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有一个方面的变化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漫长的农耕社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大锅饭”体制,使国人养成了以淡定和慢节奏为主调的生存方式。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现代化、全球化、市场经济、竞争等已成为社会的主题词。在这些主题词背后释放出的是一股股强大无比的压力,这些压力一方面在推动社会的前进,同时不知不觉中把人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中尤以社会精英为甚。
4、自己买种子种菜成为当下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最近,在德国把肠疫情的元凶定为芽苗菜后,国内介绍如何自己生豆芽的帖子立刻出奇地火。在与不安全食品的周旋和鏖战中,人们已经疲惫不堪,索性回归到最原始的生存状态,自种自食,自养自用,当起快乐的“自给族”。
二、建设的必要性
1、由于这块地的自身原因,有一条输油管经过,可行的项目十分之少,至今也只能空着,自己栽栽树、养养鸡。现在由于人力和成本问题,所栽的核桃树和板栗树也没有时间去收成和管理了,这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来说是一种浪费。那么多树,如果异同租出去的话,不仅省时省力还可以弥补下收入。
2、附近石关村昆百大珠宝城及周边别墅区的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意味着这一片人流量会激增,带来的机遇也有很多。
3、目前都市农夫是当下的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可以缓解都市快节奏所带来的压抑。
4、粮食安全和粮食价格问题弄得人心惶惶,回归原始,感受自然,自给自足是当下很多家庭的想要的。
5、周边的两片小区多数是工薪阶层,且小区里农场只有50米,相对很近,如果租用家庭农场的话也很方便,只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到农场里了。
第四节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选址地区的优势
1、临近小区(相隔50米),小区多数是中产阶层,符合家庭农场的需求
2、附近供水供电充足,土地大致可分三大块(分别为4亩、3亩、3亩),可以灵活规划。
3、空地上有200棵核桃树和100棵板栗树,还饲养着300百只土鸡。
4、石关村昆百大珠宝城及周边别墅区的建设,有更多的富人居住,也属于目标群体,这些富人可能已经厌恶了都市的烦闷,希望体验更好的生活,家庭农场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很好的放松身心。
第五节项目建设提出的依据
1、由于这块地存在着天生劣势(有一条输油管经过),开设家庭农场的方式可以起到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作用。
2、昆百大珠宝城及周边别墅区的建设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人流,人流量激增带来的机遇。
3、自己买种子种菜成为当下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都市农夫”,他们不甘于受制于人,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决定自己在天台或阳台上栽种菜,自给自足,提供自己真正的绿色食品。
4、农场离小区比较近(50米),意味着不用在天台、阳台上栽种了,同时租价也便宜,在户外采光也更好,土壤的质量也更好。拥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销售设想
第一节市场分析
市场需求量:以周边的居民为主,主要有小区居民500户(数量多,但是租凭量较少),别墅区的富人(数量少,但是租凭量大,甚至会购买)。
第二节目标市场 农场的目标群体有
一、按人群划分
1、收入:富人、中薪阶层、无收入群体(老人)
2、年龄:青年、中年(压力最大)、老年 注:以上目标群一般为三世同堂或两口之家。
二、按区域:小区、别墅区
第三节销售设想
一、销售设想
1、简述:土地共有十亩,1亩=660平方米,总共有6600平方米。除去过道等一些必要的配套措施,大概1000平方米。如果按向每户出租100平方米做急停农场,可以出租给56户家庭。此外,每户还可以加价来认购核桃树或者板栗树,按单价算。租地后也可以以自己名义认购一只土鸡,可以自己命名。
二、销售策略
产品策略:为鼓励目标群体长期租凭家庭农场,可以开展“租地送鸡”(租一年以上的),因为租期较短的话维护成本比较高,去寻找一个新的租客比维持一个旧的租客的费用高出许多,而且土地闲着的期间,还要自己打理(如搁置太久没人租,长杂草了)。价格策略:租期以一年为周期计算的话,每100平方米一年收取1000元。因为,如果按月出租的话,到了冬季基本上就没人会租了。在每户租地后可以认购树,认购一棵树100块一年,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也可以平日由农场负责照管(雇人的话额外计算),收获所得归顾客所有。
渠道策略:开展“推广折扣”活动,如果原先租凭人介绍其他人来租凭家庭农场的话,可以享受1年租金8折的折扣。只需在签订租凭合同的时候写上推荐人的名字即可。
促销策略:开展“免费体验”活动,划开土地的一部分(600平方米)和一定数量的树作为体验地,顾客可以在里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体验,不收取租金的。如果树有收成而顾客想享有的话则可按折扣价出售。在体验期间,每个顾客如果邀请其他人来进行体验活动还可以获得土鸡赠送(一旦体验地满后则不送)。
三、销售战略:
划开一部分地用作试验田,开展各种活动,争取在短期内提高前来体验和租凭的顾客。其次,利用原先租凭人推广就有折扣的方法,提高租凭人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使其去推广,从而争取到更多的租凭顾客(还减少了很多推广成本)。这样,同学、一个小区的人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乐在其中,又可以相互交流。同时,减少土地的闲置期,减少人力、维护等成本的支出。这样,在一年中就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减少不确定性的发生。
四、促销价格制度
对与别墅区的富人来说,拥有更多的财富,可能会租凭更多的土地。如果富人一次过租500平方米以上,也应采取相应的折扣。
五、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1请人制定地块完整规划图 300元
2印制签约用土每张2毛钱,印200张共40元
3建设两个道具房用于存放农具(一个5000元),购买各种农具提供给顾客,大约100件各种各样用于耕种的道具,平均50块一件,共5000。总花费:10000元 4印制广告册宣传等资料300元 5印制合同正本,合同附件每份10块,印100份,共1000元 6选地号码牌每个5块,需要80个,共400元
7道路建设成本:共需铺100米的大道,每铺十米500元,共需5000元;基础设施维护、人工、水电维护成本:每100平方米需10元每月,每月共需660元
8确定每个地块弄好水表、水龙头、电表、路灯、凳子、每1000平方米一个自造休息小亭(弄6个)等设施5000元
成本费用总计:300+40+10000+300+1000+400+5000+660+5000=22640元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建设规模
把10亩地,合理分配做家庭农场。
第二节产品方案
1、家庭农场,菜地认领:
(1)划分规划出一部分土地,实行会员制认领。
(2)以年为最低单位,会员认领一块(或以上)菜地并交纳所需费用,即可挂牌标明菜地归属权,会员自选种植套餐种类。
2、果树认领、采摘体验
(1)以家庭为单位,出租核桃树和板栗树的所有权,为果树命名挂牌。
(2)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也可以平日由农场负责照管(雇人),收获所得归顾客所有。
(3)采摘体验,划出少量体验地块用于客户短期体验。
3、家禽名义认养(可以每人认一只鸡,可以自己命名)
4、烧烤,露营:
(1)搭建休息场所,供客人聊天聚会休闲观景。
(2)在农场辟出烧烤场地,开发户外烧烤项目,收取食材场地费用。
第四章不可行因素分析
1、居住在小区内的大多是工薪阶层,可以说一天上班差不多8个小时,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去打理家庭农场
2、有的人不喜欢家庭农场,甚至认为是自讨没趣,即使闲着也不会去干
3、住别墅的富人很有钱,估计只会去玩玩,在免费体验后,并不会租凭土地。
4、受天气的影响大,且租凭者可能由于自身原因(如技术),作物平均产量低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5、这种家庭农场,餐桌自供,是一种小农经济意识的苏醒,背离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的经济发展规律。
第五章社会效益
一、对贯彻落实国家省、地、市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有重大意义
所谓的“家庭农场”很多都是是开垦城市的街角、空地、垃圾场边和铁道旁等闲置的公共土地,用类似认领种植的方式,租给愿意在此处耕种的市民,并且鼓励民众种植无公害的蔬菜瓜果或花草。此举是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良好体现,政府应该大力支持。
二.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南方销区、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存在缺口。如果大力推建 “家庭农场”,合理利用资源的配置,将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消除扭曲的贸易政策,并建立改善农业生产、消费、库存和贸易的新机制,以缓解由于粮价上涨给贫穷国家带来的威胁。
三、增加就业机会,保障社会安定
对于这些土地,与其让这些小面积土地荒芜,还不如利用起来,既能让市民吃上新鲜、无污染的放心菜,也能增加劳动就业。
第六章可行性研究结论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研究综述论文06-23
家庭农场推广方案10-16
家庭农场章程最新11-10
家庭农场设立申请书07-14
农场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建议10-17
xx农场“十二五”期间林下经济发展规划10-09
关于家庭保险情况调查报告08-20
皮山农场第二小学后勤管理工作自查报告10-15
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情况调研材料07-26
2011年农场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