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共20篇)
1.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一
小狐狸走在路上,突然,它感觉鼻尖儿落下来一滴水,是雨水。
“竟然要下雨了!该死的雨滴!”小狐狸说着,用指尖重重的弹走了那颗水滴,疼得小水滴哎哟一声大叫。
空中的小雨滴听见了狐狸粗鲁的咒骂,纷纷商议:“狐狸的嘴巴这么臭,咱们该给它一次教训瞧瞧!”
它们成千成百结伴而来,哗哗啦啦~哗哗啦啦~
很快就把狐狸淋成了落汤鸡,哦,不对,是落汤狐狸!
小狐狸不懂礼貌,不仅弄疼了雨滴,还粗鲁的说了很多咒骂话让雨水们很难受,雨水们纷纷上前给了小狐狸一个教训,让它成为了一只落汤狐狸,给它点警示,希望小狐狸知道自己是如何没有礼貌的,下次不要再这样粗鲁了。
2.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二
一、素材积累对语文作文教学的作用与意义
1. 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素材的积累是语文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作好充足的语文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写作中做到心中有物,写出有内容和优美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校园和家庭环境有限,尤其是寄宿学校,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不强,而且小学生的写作正处于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因而,素材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写作中如果缺乏相应的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空洞和难以感染,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素材积累,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素材。
2.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通过收集了解自然风貌、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等作文素材的同时,能够体会到人间百态和各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开阔了视野和丰富了自身知识面。其次,写作素材的积累能够增加学生词汇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文作文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师课堂作文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语文写作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素材,从而做到心中有物。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写出的文章就显得空洞和华而不实。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再多的写作技巧都不能代替的,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素材积累意识的培养,采用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下面是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的三种有效途径:
1. 重视从语文教材中积累
语文教材是学生频繁接触的书籍,学生可以从语文教材中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首先,由于语文教材中词汇和文章的难度与小学生现阶段的阅读理解能力相一致,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素材,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学生所处的校园和家庭环境有限,尤其是寄宿学校中的学生更是对外界事物接触很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空间有限,造成学生容易对写作产生厌倦感。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甚至是好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当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阅读量和阅读范围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一,现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课外积累和阅读量不足导致。《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应该不低于5万、40万和100万,因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应当增强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例如利用班费订阅相关的课外刊物、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分享和讨论、设立读书角等等,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鼓励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素材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从日常生活和自然中积累素材
现阶段学生在写作时下笔无物,对写作产生厌倦感,主要是缺乏写作的兴趣和素材的积累。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途径地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仔细地观察和体验,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和素材,从而不断地丰富作文的内容。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现实生活进行写作,例如劳动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有关于劳动的命题作文,让学生根据劳动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发觉写大自然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接触大自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河流后能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从而写出“光阴就像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的作文语句。
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整体不高。根据语文新课标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的要求,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意识,引导学生多途径积累作文素材,例如从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日常生活和自然中积累素材,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为每一个小学生都打好基础,最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摘要: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素材积累在一定程度匕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成文表达和写作对话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小学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尽人意,关键是作文素材积累不足而导致写作水平难以提高。因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素材的积累与应用。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作用,并提出素材积累的途径。
3.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经验;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中积累素材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课文,其中一部分课文经过多次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的经典课文,因为这些课文非常符合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升学生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注意对这些课文的深层次讲解,让学生注意到课文的写作技巧、表达技巧,以此作为作文素材,同时让学生在日常的作文中“仿写”“续写”,有着现成的例子,那么,相信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得以提升,也便于作业的布置。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就注重对文章写景部分进行深入引导:“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文中单从树木的角度就写出了四季的变换,如果让你写小河的四季变换,你会写吗?如果让你写大山的四季变换,你会写吗?以此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写作,这样如同“临字帖”式的教学方法,就会锻炼他们的写作技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写作的一些技巧,以便在日后予以运用。
又比如,在学习完《小摄影师》这篇课文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小摄影师还会再回来吗?他会在什么时候回来?他回来再给高尔基照相的话会是怎样的情境呢?他照完相之后贴在墙报上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以此引发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开动他们的思维进行课文的续写,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
二、在课外活动中积累素材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娱乐、生活的第二课堂。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生活的真实存在,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切身经历中不断地提高见识、扩展知识面。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也可以将游戏、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谈感受、讲体会,在锻炼他们交际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活动,在春耕、秋收的时候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去体会劳动的过程,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秋天落叶飘零的时候让学生去体会季节的变化,让学生从身边的点点滴滴事物出发,写出他们的感受与体会。教师也可以在班级组织知识竞赛或者文字游戏,让学生体验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试着将过程记录下来,转化为一篇作文,让他们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记录活动,在学生回家后让父母讲当地的历史故事或者民俗传说,让学生根据这些传说进行整理或者改编,看谁的故事更精彩、更有意义,让他们发现,其实生活中是有很多作文素材的,对作文素材进行开发,让学生“有的写”“有的记”。
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一花一木一世界,点点滴滴皆文章。”其实作文素材的主要来源还是日常的生活,学生之间的交流、言语、行为,都可能成为一篇作文的素材,包括与同学之间的趣事、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心得、做某件事的经验体会、对于某个人或者某件事的态度等等,都可以作为一篇作文的素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认识,不要让学生感到作文没有素材、没有什么可写。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告诉学生,作文其实就是记录,记录实景、记录言语、记录行为、记录思想,而不应该让学生认为作文就是死板的格式,必须“三段式”。
比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作文的时候,就会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思路的整理。例如,写《我的家乡》,笔者就会先给学生讲:可以从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特点开始写,人有什么特点?风景有什么特点?四季变化有什么特点?特产、文化、风俗有什么特点?特点各是什么?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来写,就会是一篇成功的文章。笔者认为,小学作文,重在一个“随”字,生活中随意的一点都可以作为素材来写,学生做到了这点,相信教学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四、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首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长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其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受到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怎么让他们进行写作实践呢?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利用早晨的读书时间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或介绍几本好书或谈读书体会,每天三人,由学生选出最好的进行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同时又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会终身受益。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丽丽.小学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与实例分析.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
[2]刘美芹.浅谈小学作文素材的积累.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3]王国文,王道生.丰富小学生写作素材的引领策略.发展,2007.
4.小学语文哲理小故事作文素材 篇四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
“磨针。”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
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
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很高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心想:“对呀!坚持就是胜利,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放弃。”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
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5.小学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 篇五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点评
6.小学语文作文成语故事素材 篇六
东晋时,有一天,文学家顾恺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在,顾恺之、桓玄和殷仲堪三人都很有才华。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闲谈说笑。
有一次,三人玩文字游戏,先抽到说了语(用一句话表示事情完结)。
顾恺之说道:火烧平原无遗燎。这句话是以烧光为了。
桓玄说:白布缠棺竖旒旐。这句话以人死为了。
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这句话以一去不复还为了。
后来,他们又抽到说危语(用一句话表示非常危险的情况)。
桓玄说:矛头淅米剑头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枪矛和利剑的尖头当米煮饭吃。
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年过百岁的老头悬挂在枯姜的树枝上。
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井上辘轳容易滚动,婴儿躺在上面非常危险。
正当大家谈论得兴高采烈时,旁边殷仲堪的参军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瞎了眼睛的人,骑着一匹瞎马,深更半夜,走到深水池塘边,这当然是最危险的事情了。
坏了一只眼睛的殷仲堪听了,心里十分不高兴,说:“咄咄逼人!”
7.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七
一、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想要获得写作的成功,素材的积累是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像是一栋大楼的地基。学生只有拥有丰富的素材作为基础,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还能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阅历,让他们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完善和提升自我,得到本质上的升华。积累素材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要有一颗恒心,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当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写作这道难关自然会被攻克,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让学生懂得,写作素材的积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作素材具有比较零碎、宽泛无边、多样复杂等特点,它的来源广泛,通过日常的生活观察可以获得,通过平时的阅读浏览可以获得。无论素材来源于哪里,都不能一概照搬,应有自己的思考和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积累的素材融入自己的感悟、进行加工和创造,还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素材前进行深刻理解,有选择性地进行积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积累写作素材,才能真正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
二、素材积累的方法
(1)源于生活。有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写作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么任何一个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毫无生气的。因此,需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素材的积累。如班级中发生的事、生活中的趣闻、社会时事等等,都可以作为积累的素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平时生活中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提炼他们所需要的素材,从而完成素材积累的过程。可能学生对每天所发生的事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么,就需要培养学生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天放学前,对当天的所见所闻有一个记录,可以是任何方面的。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习惯便会养成了。
(2)源于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要完成素材的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积累,就算是写作基础再差的学生,也有学会写作的那一天。学生一旦掌握了积累素材的要领,那么写作就会变得一点也不可怕了。很有可能还会偶尔来个神来之笔,一鸣惊人,抑或是使写作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想要写好作文,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想要输出就要吸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让他们对中外文学名著、历史典籍等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深刻的阅读。无论是什么题材的,只要有收获都是可以读的,都可以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提供帮助。
(3)源于写作。生活与阅读的素材积累完毕后,就该将其应用到写作中了,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真正尝试过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写作《美丽的秋日》这一作文时,同样的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肯定是有很大差异的。只要学生能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将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加以合理运用,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升。此外,学生写的优秀作文就是好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分享,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对素材积累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一举两得。
(4)源于新媒介。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过传统书籍等渠道获取的知识已经远不如通过新媒介获取的多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了,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工具来获取信息和知识。这种快餐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其特点是多而杂,需要学生进行记录或运用其他方式牢记下来。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语文教师要做到的是以学生为本,因学而定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札记[J].中学语文,2011(10).
[2]张旺平.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12(31).
8.如何寻找童话故事中的作文素材 篇八
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用发现的眼睛,让自己在寻找小学生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寻找童话的源头,探究童话的趣味,提升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能力,并能把童话故事通过自己的加工,变成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就是寻找作文素材的路径之一。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抱怨,学生作文的时候,他们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啃笔头,愁眉紧锁,无从下笔。可一旦让他们说自己看的童话故事,他们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老师就要抓住孩童的年龄特征,寻找他们的兴趣切入点,把对故事的阅读,内化成一个个可以用他们的语言表达的文字,并进一步组织成文章。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渠道寻找作文素材。
一、从书中寻找故事的源泉。
就拿《小红帽》的故事来说吧,如果学生能把小红帽去外婆家看外婆的过程中遇到大灰狼的故事,改编成一个自己需要叙写的记叙文,那他们就会抓住记叙文的要素来写,什么时间、什么人物、什么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他们在写的过程中已经对这个童话故事有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了解,再把故事变成自己的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血肉丰满了。有生命的东西就能够产生共鸣,并带来巨大的写作动力。
二、从电视上寻找趣味的故事。
童话的世界总是独辟蹊径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独立的欣赏空间,童话的电视频道似乎只要有了孩子们,就变得鲜活起来。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老鼠的形象刻画得那么机智而富有活力,让猫常常受尽欺凌,一说到《猫和老鼠》,没有一个孩子不为之高兴,似乎那就是他们每天最近距离接触的朋友,他们会在猫遭遇尴尬的同时,报以开怀的大笑。也就是一个个这样的故事,让小学生的童年变得更加富有情趣,甚至很多成年人也常常看得目不转睛。我们的国产动画片《喜羊羊》把成人的生活,用几种不同性格的羊表现出来,把复杂缤纷的生活多样化,让孩子们乐于接受,也在电视剧的熏陶下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作文素材。
三、从童真童趣中寻找作文素材。
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有多活跃,他们想象的空间就有多高,他们童真的翅膀就能飞多远。好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并从他们的语言和玩乐中寻找童真和童趣,发现它们,并把它们变成有趣的作文素材。记得我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他回到家急急忙忙地去卫生间,冲水的时候发现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发出“咕哒哒”的声响,他异常兴奋地跑出来,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说:“我们家的卫生间会唱哆来咪发索啦西啦!”一种在我们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声响,在他的世界里就成了动听的音乐。我们住的家属区里有火车的站台,在站台上有很多已经装满粮食的火车皮,每节车厢上都蒙着军绿色的篷布,我儿子看见后,也是一个劲儿地说:“这下火车不冷了,它盖被子了。”这就是童真的魅力!
作文的素材找到了,就剩如何把有用的素材组织成作文了。秉承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在指导小学生写作文的时候,要恰当地把素材进行处理,对他们来说,桌子凳子都是有语言有生命的,小猫小狗和动画片里演的一样,会说会笑会生气,有丰富的人文情怀。那老师就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他们一样年轻,和他们一样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快乐地说,轻松地写,把自己置身事内,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
在写的过程中,需要提醒同学们,童话素材里表现力最多的就是说,说的话如何用提示语来写,用什么样的提示语才能更生动地表达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和展示的语言美。很多同学词汇量贫乏,写到说话的地方,用得最多的都是没有任何修饰成分的提示语,如小明说、我说、他说、妈妈说等等,如果能耐心细致地启发他们,在用说字的同时,添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如激动地说、满脸通红地说、一字一顿地说,再让他们将两种提示语的语言表达效果进行对比,他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在作文的过程中加上一些修饰成分,语言的魅力就充分展示出来了。
提示语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相关内容的取舍。学生文章记流水账的事情,好像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领,不要老师教,可以自成一体,他们往往写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文章要表达什么观点,要写什么事情,所以就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走到哪里算哪里,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文章篇幅很长,却几乎不着边际,纯粹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老师要善于启发同学,告诉他们和文章无关紧要的话少写甚至不写,把笔墨浓墨重彩地用在主要问题和主要事情上,这样文章就能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了。
在童话故事中寻找作文素材,只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会了在童话中寻找素材,就能触类旁通,在其他的生活素材中也能挖掘作文的素材,素材收集得多,写作的时候就能运筹帷幄,挥笔自如了。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敖阳小学
9.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寓言故事 篇九
不从远的说,就说我们的校园吧。同学们,我们已经拥有这样一个精致温馨的学习环境,每一位老师,还有班干部都在为我们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创设一个让大家健康成长的空间。可是,有些细心的同学可以发现,就在我们这片美丽的校园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我们刚清扫后的包干区,就有 同学们随手扔下小纸团、塑料袋;有的同学还把零食带到整洁的校园里吃,在角落扔下包装纸,为我们打扫卫生的同学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课间,还有个别同学下课时在走廊里高声喧哗,追逐打闹,不小心就碰倒了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当然以上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同学的身上,但是 却破坏了我们整个校园优美和谐的环境。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每一个人的素质,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市民的素质,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个 少先队员的表现。同学们,你们的行为,不仅代表你们个人,代表着我们学校的形象,代表着我们少先队员们的形象。
10.小学语文哲理故事素材 篇十
狐狸得意洋洋,对大象说:“瞧见了没?我聪明不?”
“我都瞧见啦,你很聪明。” 大象回答道。
狐狸对大象说:“要不要我教你几招呀?看你漫山遍野找野果子吃,也太辛苦啦!”
“那倒不必,”大象说,“我有自己的生存原则。”
过几天,狐狸又演了场“狐假虎威”的把戏,把虎大王和百兽都欺骗了,这事又被大象看见了。
“你又看到了!”狐狸不满地说,“不过也好,你可以证明我的确很聪明。”
大象说: “是的,我可以证明,你的确很聪明。”
后来,狐狸去偷鸡,被人捉住,关进铁笼,这事大象也看到了。
狐狸问道:“让你看笑话了!”狐狸沮丧地说,“现在你还承认我聪明吗?”
大象告诉狐狸说:“我还承认你聪明。不过,你只有小聪明,却缺乏大智慧!”
11.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素材
一、启发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搜集素材
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习作素材。由于现行的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经常把课文教学与习作教学进行分离,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太注意把课文所学与习作联系起来,或者仅仅只是有一点想法而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运用得不够到位。所以,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习作素材,哪些可以用。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让学生找出素材的闪光点和素材的运用途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习作能力比低年级高,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采用这种方式是尤其必要的。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可以通过这个引导过程来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更高的新颖度。因而,学生就能够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就长远来说,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把教材利用好。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课文搜集素材。通过课文积累素材,学生对课文学习会更有兴趣,课文的学习效率也会有效提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一些现当代名家的作品。其中,有一篇课文是现代著名文学家许地山所写的《落花生》。这是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一定的深刻内涵。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父亲所说:“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当学生对这些话语有所思考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两句话当做作文素材来积累,并且要启发学生思考,在写哪些作文时可以运用这篇课文的素材以及文中这几句意义比较深刻的话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并且对于生活和学习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感悟,教师只要加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就能够明白如何借鉴和运用此类素材。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进一步进行延伸,多给学生展示一些许地山先生的生平经历,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名人生平经历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教学的各个模块都是相通的,只要教师把握时机进行引导,习作的素材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就会变得容易,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更加丰富。
二、引导学生在其他学习科目中搜集素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从另一个方面说,语文也是一门包容性比较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课程有好多科目。语文与其他课程都有一定关联度。语文课程对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等其他课程的学习都有帮助,同时在其他各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有所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把在其他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与语文的学习联系起来,把其他课程融入语文课程中,从而扩展语文学习的平台。所以,语文习作的教学也应该如此。在语文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其他学习科目中搜集素材,促进学生习作成绩提高。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联系相关习作题目与其他课程,在课堂上分享自己所想到的素材。也可以在习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回忆其他课程所学到的内容,并启发学生找到这些内容与学生所要写的作文之间的契合点,从而达到素材搜集的目的。比如,学生在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会学到一些美德故事,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其与所要写的相关作文之间的关联。在小学的音乐科目学习过程中,一些音乐鉴赏常识以及音乐家的创作故事都会学到。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学生把所学的范围由音乐扩展开来,从而搜集到习作素材。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搜集习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生活可以和学生所学的各门课程相关联。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生活的实践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同时生活也给各个科目的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生活这个宝库中,学生可以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有所积累。所以,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如此。小学生虽然还尚处在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但是,他们已经对生活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对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感知生活和积极思考生活的心态,从生活中培养自己对语文习作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语文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通过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学生也能够从点滴之中更加热爱生活,以一个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记叙文习作教学是重要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内容。一些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不够丰满,并且读起来吸引力差。导致他们习作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积极地思考,从而没有搜集好相关的素材。因而,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回忆,从而搜集到相关的素材,使学生找到自己所写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度。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课文学习搜集素材,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引导学生搜集素材,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集习作素材。学生搜集到了好的素材,就会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具体的写作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冬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5).
[2]劉宗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7).
12.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十二
一、顺应儿童认知, 契合儿童原初精神
神话的世界是儿童的世界, 学生在学习神话类课文时总是神采飞扬。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 就应该顺应儿童的认知, 顺应童心, 让学生把课堂当成神话的世界, 去找寻神话与儿童原初精神的契合点, 去享受神话带来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以及《我叫“神舟号”》这一类的课文时, 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 联想到太空, 联想到盘古开天地, 同时介入神话故事, 从而激活学生的原初精神,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大屏幕显示, 同时配上画外音, 使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在混沌世界里, 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巨人盘古, 用了一把大斧头将眼前的黑暗劈开, 从此天地分开。同时使用音乐伴奏, 模拟出一次巨大的声响, 引发学生对神秘的宇宙的好奇之心, 从而不断探索, 由于年龄的因素影响, 学生很容易把现实和幻想的世界分得很清楚, 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想象, 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 在心中构建一个想象中的绚丽的场景, 以达到神话的世界和生命的状态天然契合。有了这样的画面做铺垫再来学习课文, 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浓厚, 更愿意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太空的奥秘, 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二、感受神话魅力, 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学生学习神话故事, 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在这些充满人类永恒主题的神话故事中, 重点应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来让学生感受到神话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对于这方面的感受,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积累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来达到感受神话魅力的教学目的。成语的类型一般包括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神话故事, 其中神话故事也有很多, 如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这些神话故事的内容, 包括故事的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利用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神话的无穷魅力。在对成语理解时, 要注重语言文字和故事情节相结合, 感受到故事中灵动的语言, 感受到情节上无穷的魅力。例如, “开天辟地”这个成语, 可以先让学生细读成语故事, 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内容, 感受到神话故事中化生万物过程的无限奇特,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神话故事神奇的色彩, 思维想象力不断增强。
三、讲述进入情境, 还原神话故事原型
学习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 非好即坏, 非善即恶, 通常都是二元的。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觉醒, 对人物要么喜欢, 要么厌恶, 容易模仿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使学生进入情境, 体会到神话故事的朴实, 从而还原故事的原型。例如, 讲解“开天辟地”的过程中, 学生在进入情境之后, 头脑中会出现一幅幅连环的画面, 既有混沌的世界, 又有开天辟地的场景, 既有顶天立地的巨大, 又有化生万物的神奇, 盘古的形象已经逐渐形成在头脑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扮演并讲述, 要求符合故事的原型, 但也可以有创造的空间, 回到人类初始的阶段, 先民们就会发出感慨和疑问:究竟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山川河流?怎么会有风雨雷电?这样学生就不自觉地进入了情境之中, 还原了神话的原型, 并再创造, 获得了一回在神话的世界里遨游的机会, 经历了神奇, 获得了体验, 受到了启蒙哲学的教育。
四、拓展延伸神话, 感受神话故事魅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 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基于这个原则, 也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对神话类课文进行教学时, 同样可以适当拓展, 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类似的神话类成语故事, 在拓展延伸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类故事的课文并不多, 但我们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却很多, 不仅有我国的神话故事, 还包括希腊等许多国家的神话故事。因此有意识地拓展相关内容, 也可以利用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神话故事的补充,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明天的太阳城》等课文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补充“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 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 被夸父无私奉献, 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了解内容以后引导学生思考:夸父产生这种想法的动机是什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奋力把手杖向前抛出去的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会对夸父另眼相看并肃然起敬。
童话故事是世界文化长河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让这些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语文课堂要讲述的内容很多, 但正是在对这些童话故事的学习过程中, 才让语文课程显得丰厚并具有深度和宽广度, 语文课堂也才更加具有儿童味。
参考文献
[1]蔡巧燕.小学语文童话故事作品教学设计[J].新作文 (教学研究) , 2013 (10) .
[2]杜天东.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困境与对策[J].教师, 2012 (26) .
13.小学语文哲理小故事素材 篇十三
刚好被三只乌鸦看见了,它们以为那是一块肉的,连忙俯冲下来争食。
它们都想把那块“肉”据为己有,因此一面用利喙去抢啄,一面张开强有力的翅膀,“啪!啪!啪!”向友伴展开攻击。霎那间,地上的沙尘纷纷扬起。
几分钟后,那半颗烂苹果已被它们啄碎了,果肉混着泥沙,谁也分辨不出哪些是果肉,哪些是泥沙,因此,它们都未曾吃到一口。
这时,它们停止了争夺,当它们开始梳理自己的羽翼时,才发现各自的翅膀已是鲜血淋漓了。
“早知道那是一块腐烂的肉,我就不和你们抢了!”其中一只较瘦的乌鸦说道。
另一只乌鸦听了,不甘心地说:“流了这么多血,即使那块肉全被我吞下,也是得不偿失啊!”
接着,那只较老的乌鸦插嘴说:“如果不是你们那么冲动,我是决不会和你们争那块发了霉的肉的!”
“发了霉的肉!”那只较瘦的乌鸦问道:“是谁告诉你的?”
“要不是发了霉、烂了,你想那个路人会轻易地把它扔掉吗?”那只较老的乌鸦说完,连忙掉转过头,看着还淌着血的翅膀,心里似乎在为自己的参战而不值呢!
“都怪刚才没有仔细看好,现在再来争论,也无补干事啊!”第二只乌鸦说完,便垂头丧气地躲进丛林里去疗伤了。
其他的两只听了,也觉得很有道理,就各自拖着伤痛的羽翼,离开了。
智慧小语:
14.哲理故事语文作文素材 篇十四
北极熊为什么都是左撇子,企鹅的脚为什么不怕冻,为什么一张纸即使再大也不能对折七次,猪为什么不能仰望天空……对这些不可思议的问题,我没有丝毫免疫力,每次在网上看到,都要仔细认真追着看到底,为此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可现在如果你让我讲出个所以然来,估计我还是张口结舌,因为真的没记住答案。或许,世界上所有不可思议的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是那么无聊,又是那么有趣。
国外每年都有很多人翘首以待一个“最不可思议奖”的颁布,去年获得大奖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位打劫者,此人用一把左轮对准受害人开枪时,子弹卡壳了,于是,这位老兄用眼睛仔细观察枪口,为了更好地明白究竟,他扣动了板机,结果这次枪没有卡壳。省去了陪审团,也没有劳烦法官,他给自己判了死刑并且立即执行了。
此外还有两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司机停车到酒吧喝酒,车上20名精神病人趁机逃窜,为了免遭责难,他把车开到公共汽车站,招呼路人说今天可以免费乘车,凑齐20人后他把乘客拉到了精神病院,并特别交代说这些人非常容易激动而且会胡言乱语,三天后这个诡计才被识破。还有,一个男人走进便利店,以请求换开20元纸币为幌子,使职员打开了收款机,他将里面的钱款席卷一空,共计15元,但要命的是,他将自己那张20元钞票遗忘在了柜台上。
真正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得用张爱玲的那句名言来形容,“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那也没有别的话说,唯有轻轻地问候一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很多女人喜欢这句话喜欢得死去活来,常用它来幻想和男朋友下一生也能这么相遇,不过男人可能很多都不这么想,假如下辈子遇见同一个人,他们不免脱口而出这句话“怎么还是你在这里”?
15.培根固本,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篇十五
一、立足教材,深度挖掘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语言、素材、思想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前瞻性与参考性,可作为作文素材的来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教材选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此,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课文、贴近作者,从教材中汲取充实的养分。
我在教学中就极其注重学生对课本素材的积累。例如我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素材分为了家国天下、立志立业、求师求学、道德品行等不同类型,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素材进行归类,以便在写作时得到有力的支持。在学习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时,我就让学生将其中描写道德品行的素材挖掘出来。学生在品读中,整理出:“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且将其广泛运用于品德描写之中。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语文教材中不仅是名言警句、历史事件、优秀诗句可以使用,同样也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提炼总结,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分析教材,结合自己的所感所想对素材进行灵活运用,避免素材的陈旧使用。
二、捕捉灵感,记录触动
写作本身就是为生活服务,旨在表达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将现实生活作为素材的源头活水。对此,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加深对社会热点、人情世故的深入思考,并及时做好灵感的捕捉与记录,以为写作提供支持。
在实际生活中,我就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家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层面入手,加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校园生活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学校的变化,既主动融入学校的运动会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中,也带领学生一起走入学校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四季的变迁。学生在感受活动精彩、环境优美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思维,在随笔中进行了及时的记录。在家园生活中,我让学生记录家庭中有意思的人与事,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家庭生活的温馨一一积累成自己的写作素材。另外,我还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大环境,及时抒发自己的情感。最后,我还让学生多收看《新闻周刊》、《新闻调查》等节目,了解社会生活的百态,把握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点可依。
教师不仅需要提点学生,让他们了解到灵感捕捉、生活记录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们收集素材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积累的良好习惯。对此,教师可以定期查阅学生的摘抄本、素材本,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维认识。
三、多元展示,学会分享
由于受到个体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写作素材积累方式的限制,高中生所收集的素材在知识面、丰富程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安排展示与分享的活动,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的灵感得到全面的触发。
我在每周都会安排半节课,由学生上台分享自己近日的读书感想,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语句、事例。我将学生的分享抄写在黑板上,让台下的学生通过细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感受。例如,某个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素材:“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这句素材选自村上春树的一篇演讲稿。在经过讨论之后,台下的学生分别从以卵击石与不屈不挠等多个角度对这一素材进行了解析,还有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验证了这句名言。这种分享就从一个素材拓展到生活中的灵感、学生自身的感悟,也让作文素材得到了不断的丰富。最后,我将这句话留在了黑板的固定位置,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得到启发。
教师应该灵活利用课堂的事件,抓住分享的契机,让学生的思维、灵感能够得到启发。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交流探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积累的热情,引导学生对材料内涵进行深入的开发与多视角的审视。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学生的独立思考,避免素材的滥用。
16.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素材收集 篇十六
素材从何而来呢?闭目塞听,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会没什么可写。在我看来,要收集素材必须做到“走出去”“勤动手”。
第一,“走出去”不是指一定要走出学校,而是首先要走出教科书,多阅读其他书籍。孔子批评自己的儿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这是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紧密相关的。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仍可以套着说一句“不读书,无以言”。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现在每年的书籍数量哪里只是几何增长,人一辈子就算是每天读一本也难穷其九牛一毛,所以读什么书是要有所选择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选择呢?经常有人一说起读书,就向别人推荐读名著,理由很简单,因为认为它们是经过时间淘漉下来的黄金。可是据我了解,大部分高中生能从这些名著中得到的精神食粮是相当有限的,很多时候反而是读完了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对阅读名著甚至是对阅读都产生了厌弃感。这和名著高深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学生快餐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关系。名著能够上百年来,甚至千年来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很多时候与它讲述的是人类的共通情感有密切关联,可是在触摸这些宏大主题,比如关于爱、关于生命与死亡等等时,我们十几岁的学生又能有多少感触呢?归根结底,他们的阅历还是太浅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选择学生比较能读懂的、容易有感触的文本更有助于他们记在心里,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并在考场上发挥出来,进而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很多学生读完一本书就那样读完了,吸收的营养是有限的,能自觉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作文中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时不时与学生沟通交流,问一问最近他们在读哪些书,帮助他们吸收运用书中的素材。比如,据我了解,目前学生除了一贯爱读的武侠、玄幻、青春文学类小说外,读的多的有龙应台的《目送》,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了解之后,教师应尝试阅读,然后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挖掘教学点。比如我就选择了龙应台《目送》《(不)相信》两篇文章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交流文章涉及的可利用的作文素材及适用话题。我先把文章呈现给学生,交代任务,“找出文章中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相关片段情节,并指出适用的作文话题”。学生最开始读《(不)相信》时都直呼读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了几遍,然后继续第二篇《目送》。最后他们反馈给我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找到两三个适用的作文话题,比如从《(不)相信》中,他们总结出可以写“信任是有条件的”“事物有两面性”“多角度看问题”“年龄增长会影响对问题的看法”“一直持有希望”等话题。最后我针对他们找到的适用的作文话题及文章本身并结合他们的自身经历、现实生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听得挺认真,也很积极地与我互动,因为这篇文章他们也积极思考过,所以有话可说。利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些相关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素材的习惯。当然,我只是采用了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还可以进行很多不同的尝试,如讨论、辩论形成文章,相关素材链接接龙等等。毕竟我们的选材是学生爱读的书,而不是架空的作文材料,所以,比较之下,他们应该更有话说。当然名著也是可以读的,只不过不能只放任学生自己去读,因为他们的能力还达不到,教师应在其中起桥梁或掘矿人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发现名著中宝矿的桥梁,必要的时候还要帮他们挖出来。另外,一般学校平时也会或多或少让学生读一些杂志,积累素材,这些当然也是可以进行的,但是弊端也很突出,这些杂志它把所有需要学生做的工作都提前做好了:素材整理、适用话题、评论文字等等,学生似乎只用记住就行了。但是据我观察,因为它内容太过集中,学生读完一本下来,能刻在脑子里并拿出来运用的却很少。所以我认为素材收集也应当细水长流,在这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对素材进行进一步解说,学生收效会更明显。这也是信息加工理论中精加工的道理。所以我现在每天课前几分钟就让学生轮流讲解素材,或许学生讲不出太多东西,但是这个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客观上也会使他们记忆得更深刻一些。
第二,“走出去”也指走进世界、社会。有这么一句话:“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道出了旅行与读书对充实一个人生命的重要作用。旅行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是亲历社会,接触世界的途径。那么,不想读书的时候,就打开胸襟去拥抱这个世界吧。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领略春夏秋冬四季变迁,观赏海内外名山大川。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一定会给学生带来这样那样的或多或少的感悟。这些都是可下锅的粳米。可是这些好米常常因为司空见惯而被人们忽略。更何况学生课业负担重,对于灵感是很容易遗忘的,于是“勤动手”记录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但是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到随身携带笔和本,心有灵感便记之,因为那不现实。我们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积累。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两件移动设备,而且这些设备是他们会随身携带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去积累收集素材。比如学生对某幅画面“心有戚戚焉”,那么就利用手机或相机拍下来,然后附上文字说明,当然拍视频也可以,但是也必须附上解说稿。无论是照片、视频还是文字,都将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可下锅之米。可以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召开一次展示大会,对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对前段时间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在评价时标准很关键,因为我们的素材最终还是服务于写作的,所以在我看来,材料及文字对写作的实用性应作为最主要的标准,当然如果能够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也是很不错的。可能有人会指出,学生能接近自然、社会的时间很少。这个的确是事实,不过就算是在学校,也是有新鲜事的。比如课堂上哪个学生闹了笑话,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当时主人公是什么样的表现?他有怎样的神态、动作?其他人又是什么反应?老师说了哪句话很经典,为什么大家觉得他说得好?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更不用说现在的学校大多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了。所以说学生不管在哪儿,校外亦或是校内,素材总是有的。生活处处皆语文,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深入挖掘它。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作用,不断提醒、强化学生,使之形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也这样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在假期的时候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作业:每个同学利用暑假走入自然社会,拍下一幅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让你心旷神怡的照片,配上你当时的心情或评论性文字。我试着给学生布置了这个作业,学生虽然抱怨时间短,但是从反馈的结果来看,他们完成得非常好,有的感悟亲情,有的触及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有的关注社会浮躁心理等等,内容不同,但几乎都能有自己的一点思考,并且不少学生真的从身边找到了能适用于作文的素材。这次的实践告诉我:说没有时间,只是借口。这样的活动如果能够更多地开展,对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是非常有利的,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还会在写作文时缺少素材吗?
最后,“走出去”也意味着关注现代媒体,比如电视、网络等媒体方式。这一点很多优秀教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赵谦祥让学生“从收视‘早间新闻’‘东方之子’等节目中,自选题材,自定角度,书写个人感悟”。这是利用新闻素材的榜样。当代社会,我们可利用的媒体教学素材就更多元化了,微博、微信、QQ等许多社交软件上经常有许多不错的内容,它们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富有创意,针对的多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有杂文嬉笑怒骂的特点。我们教师平常自己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多留心,偶尔选取一个让学生对之进行分析、思考,当他们真正有所感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在作文中运用。比如日前引起各方热议的“小学生为女教师打伞”事件,网上出现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我把事件本身和网友评论先后给学生念了,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他们都挺感兴趣,各抒己见,最后我谈到了公民言论自由与媒体的责任意识。其实讲这一事件的时候,我本来没想着要让学生作为作文素材来用,只是觉得他们日后作为公民需要有谨言慎行的意识。可是没想到,讲完后不久的一次考试中,学生竟然就用上了这个素材。因为课堂讨论过,他们在用的时候明显比平常用素材更有深度,而且作文的言辞竟然也带了一些讽刺意味。这些都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可见,学生对网络上鲜活素材的掌握是非常快的。再加上现在作文出题人也会越来越多地考查学生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所以我们多引入网络上的新鲜话题对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作文素材的收集渠道是很多元化的,但是我想无论渠道有多少,“走出去”“勤动手”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上只是简单谈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素材的收集方式也不用面面俱到,恰当地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就好,关键是要形成一套规范,使之常态化。相信只要师生合力,利用大家的慧眼共同去发掘,我们就一定会为作文寻到清澈的活水,让作文之树根深叶茂。
参考资料:
1.李新敏、周旭英《高中作文课型研究》,《文教资料》2011年第7期。
17.语文作文素材哲理小故事 篇十七
从前有一个人,乘了船过海,偶不小心,把一只银杯失落到水中去了。他立刻用手指在船面画个号,画了後,仍旧乘船前进,心中想∶『我已记牢,这银杯是失落在这里的水里,将後可根据我画的记纹打捞起来。』经过了两个月,他己走过很多的地方,那天到了狮子国的国界,看见了一条河,他就想跳入水中,去捞起那只失去了的银杯。
别人看见问他说∶『你到水里寻其麽呀? 』他回答说∶『我要打捞失落的银杯哪。』人家又问他∶『你失落在其麽地方呀?』他说∶『我在两月前初入海时失落的。当时我在船面上画过一个记号,并且牢记著。今天,我看到船面这个记号,所以跳到水里去打捞。』大家听了,呵呵大笑说∶『水虽没有分别,地已相隔千里,这里怎能捞得到呢?』
18.小学语文作文名人小故事素材 篇十八
普利策奖得主、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于合作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梵高:人生》。两位作者经过考证认为梵高当时并没有自杀,而是被当地的一名鲁莽少年所杀害。
其实,艺术史学家们也并没有完全接受梵高自杀的事实,虽然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仍然将他的死亡原因明确记录为自杀。
11月《名利场》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一位法医的报告,这位专家对梵高持枪射杀自己的记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梵高不可能如此近距离地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梵高的手掌上也并未发现任何近距离射击留下的灼伤痕迹。
奈菲和史密斯指出,没有人找到射杀梵高的那把枪,无论自杀还是他杀,凶器都不见踪影,这一点始终都很可疑。
19.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十九
曹雪芹有“处处留心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句子, “留心生活, 即是文章”不失为一个绝好的生活总结。同理, 对于小学生, 如果能够做到对生活的留心观察, 勇于探索, 认真分析, 大胆求证, 时时处处做一个有心人, 那么, 眼睛看到的, 耳朵听到的, 心中想到的, 头脑中感悟到的, 无一不可以写入作文。所以, 语文教师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困境, 就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学生观察的对象非常多, 包括自然万物, 社会、学校和家庭生活, 大到高山大川、社会巨变, 小到一草一木、生活点滴等。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尤其是注意力不易持久、易转移的特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观察静止事物时, 可以先从事物的表面与部分进行观察, 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再指导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细致的观察, 并对事物的某些内部特征进行思考与探索。例如, 在最初引导学生观看月季花时, 我只要求学生看清月季花是什么颜色, 有几种, 多少朵而已;再次引导学生观看月季花时, 则稍稍提高了要求, 月季花颜色的具体描述——与什么花的颜色类似, 花朵有无香味, 如果有——与什么香味类似, 花瓣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你看到 (闻到) 这些时, 有什么感受等。在引导学生们观察连续运动的事物时, 要引导学生对该事物进行持续不间断的阶段性观察, 并对事物的先后顺序或者不同种类的事物进行必要的比较, 以使学生的观察印象呈现一种连贯性与对比的差异性。例如, 在引导学生观察春季月季植株萌芽的成长时, 我要求学生在其时间相对充裕、固定的大课间, 仔细观察月季萌芽的形状、颜色等的变化、成长过程, 并写成日记。这样的观察日记, 使学生在日后写作《月季萌芽成长记》时, 内容非常丰富, 绝不至于无话可说、可写。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了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也为了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我抓住一切机会给于他们动笔“说话”的练习。例如, 上一次语文课是星期一上午第一节, 恰巧星期天刚刚下过今冬的第一场雪。因为还没有取暖, 到上课开始的时候, 还有很多学生在搓着手喊冷。见到这种情景, 我问学生们:“今天冷吗?”学生回答:“冷。”
再问:“为什么冷?”学生回答:“因为昨天才下了雪。”
又问:“上学路上, 你觉得雪后的景色好看吗?”学生回答:“好看。”
复问:“怎么‘好看’呢?”
这一次, 学生的回答就非常多了。有的说, 树枝条被雪覆盖, 白白的, 妈妈教给我一个词语——“冰晶玉洁”。有的说, 走在没有被踩过的雪上, 软软的, 很好玩;走在踩过的雪上, 有时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有的说, 他看见一个骑自行车摔跤的同学, 摔倒了, 爬起来, 在那儿捂着屁股“哎呦”呢。有的说, 他和一个同学一起走到一棵树下的时候, 同学发坏, 猛地使劲踹了树一脚就跑, 结果雪花从树上落下来, 纷纷扬扬的很好看, 落在他的脖领里却很凉, 那个踹树的同学跑时不慎摔倒了, 逗得他哈哈大笑等。
有了这样的引导与表述, 写作和雪有关的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事, 到这时, 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手书作文题目《雪后》, 写作效果自然是非常好, 文思如泉涌, 妙笔亦生花。
二、指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吸取营养, 积累材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是关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最好表述。这就要求每个有写作欲望的人, 包括小学生去读大量的书, 大量的去读书。只有增加自己的阅读面, 广闻博识, 才能在写作的时候, 如探囊取物, 顺手拈来, 文章自然也会变得妙手天成。我曾对学生说, 读了一本书, 哪怕只记住了仅仅一句话, 那么, 只要我们读的书足够多, 到最后, 这每一句话都会成为我们学着说话、学着写作的样本和标杆。而如果不读书, 不能多读书, 孤陋寡闻无积累, 到写作的时候, 除了胡诌八道、满纸谬误, 就只能是无话可说, 文章干瘦、面目可憎了。
关于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与积累, 引导学生做一些分门别类的摘记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将摘记分成“好词好句篇”“名人名言篇”“美文与诗句篇”等, 就非常好。这里只以三年级语文课本的课内阅读为例, 来说明这一点。例如, 《槐乡的孩子》一课中, 关于槐花花苞、炎热天气和小女孩的描写;《我不能失信》一课中, 关于鸽子的描写;《秋天的雨》一课中, 关于雨的描写等, 都是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的非常好的关于描写的句子, 如果学生们能够记熟活用, 在自己写作文时运用进去, 肯定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指导学生对音像资料中的小故事进行文字整理与再现
据相关统计, 部分小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电视节目和一些网络游戏或者网络视频。教育实践已经证明, 这种大量的毫无意义与节制的娱乐生活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毫无价值的。但是, 换个角度来看, 对于学生的这些与影像资料或者网络生活有关的娱乐活动, 如果引导得当, 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的来源。正所谓, 这个世界根本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里有一个前提, 也是关键, 就是激活学生那双聪慧的眼睛与那颗敏感的心灵, 使得他们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产生一种将所见到的影像记录下来的欲望。哪怕仅仅是一种纯粹而感性的镜像描述, 并无多少认识上的分析, 也是好的, 至少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 学生在做作文练习的时候, 把这种文字记录拿过来, 或者进行加工, 或者变换人称、身份等进行表述, 就会是一篇很不错的小作文。
例如, 我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自制动画《凸弟弟和凹哥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 画面很形象。凸弟弟就是“凸”字下面画上一个小的人身体, 凹哥哥就是“凹”字下面画上一个稍大些的人身体。凸弟弟去找凹哥哥, 找了好多次也没找对, 还把自己和别人的脑袋都碰起了大包, 直到最后, “凸” (弟弟) 和“凹” (哥哥) 正好吻合对上。这样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令学生们在观看之余, 大笑不止。在观看第二遍时, 我提出了要求, 仔细观察凸弟弟和凹哥哥的人物形象, 并注意记录凸弟弟在找寻凹哥哥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最后, 我要求学生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 写篇小作文, 或者是第三人称的故事复述, 或者是第一人称的故事自述。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使单纯的低价值的娱乐活动进化为高附加值的娱乐与学习相融合的复合型活动。
20.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 篇二十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
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扯,生搬硬套,或者是定下作文题目后才寻找有关素材,没有为写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也忽视了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而且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使学生真正作文时倍感鲜活素材的匮乏。
2.作文素材积累条理性不强
中学生随着写作的不断实践,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但积累写作素材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即只收集信息,而缺乏对素材的有效处理,因此,要很好地利用收集的素材就成了一句空话。低层次的积累无法使素材体现本身应有的价值,这样下去,作文素材积累得愈多,学生反而愈受材料的束缚。
3.作文素材积累比较单一
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缺乏专项指导,同时学生肩负繁重的课业负担,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因而所积累的作文素材类型非常单一。另外,一些学生不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发散思维,难以触类旁通,因此,学生在作文时所用的素材丰富性不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素材。
二、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1.留心生活
(1)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人或事,并做到有侧重、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获得鲜活的作文素材。例如,在写有关人物这类作文时,学生一定要留心所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甚至表情,经过多次观察之后,人物的形象会留在脑海中。而且,在写类似作文时,即使不再观察,只要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大脑中就会浮现相关的词语或语段,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
(2)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观察社会上的人、事、物。生活就是舞台,“节目”随时会上演。例如,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观察广场里的某一场所,其中的人、其中的事、其中的景……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商场的经营者,诸如他们的商品,他们的销售方法,了解他们在交易过程中与客户的接触、交流,揣测客户的心理、经营者的心理等。
学生亲身感受了生活,在作文时就会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就会富有生活气息。例如,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春夏秋冬,季节轮换,万物枯荣,形态各异,各领风骚,教师或家长要抽出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观察身边常见却从来没有真正感悟的大自然之景,从中体悟生命的真谛和大自然的伟大。诸如此类,有了生活这一源泉,长期积累,学生自然会构建一个作文素材库,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拓展阅读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中学生,随着课堂学习任务的加大,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后的时间也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就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进一步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从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中学教材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乃至背诵,精选一些优美词语与段落。对于所选文章中的典型人物,还要学会评价。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中《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作者紧紧扣住主人公郭荣庆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展开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以此表现人物的幽默、技艺高超等特点。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学生限于课外阅读时间,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类公共阅读资源,从而达到学生阅读的生活化、常态化。比如,可以在校园的长廊中放置书架,延长阅览室开放的时间,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等,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
(3)注意提高阅读书籍的质量。中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当代的中学生更沉迷于网络小说、卡通漫画等,忽视了对名家名篇的关注。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把名家名篇等内容纳入课外阅读范围。
(4)加强对历史文化类素材的积累。中学生的作文在选材和立意上往往缺少文化厚重感,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历史文化类的作文素材。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与事件值得我们为之感动乃至震撼。学生只要在作文时能够做到将历史文化类素材纳入作文中,那么文章自然会气势恢宏,具有可读性。
总之,积累写作素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学生要想从实质上改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阅读的有心人。有了充足的素材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佳作。
参考文献:
杨崇理.浅谈中学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观察、不断积累,就可以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素材积累的有关问题作一剖析,以便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
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扯,生搬硬套,或者是定下作文题目后才寻找有关素材,没有为写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也忽视了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而且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使学生真正作文时倍感鲜活素材的匮乏。
2.作文素材积累条理性不强
中学生随着写作的不断实践,部分学生开始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但积累写作素材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即只收集信息,而缺乏对素材的有效处理,因此,要很好地利用收集的素材就成了一句空话。低层次的积累无法使素材体现本身应有的价值,这样下去,作文素材积累得愈多,学生反而愈受材料的束缚。
3.作文素材积累比较单一
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写作缺乏专项指导,同时学生肩负繁重的课业负担,更谈不上课外阅读,因而所积累的作文素材类型非常单一。另外,一些学生不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缺乏发散思维,难以触类旁通,因此,学生在作文时所用的素材丰富性不够,不能做到灵活运用素材。
二、积累作文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1.留心生活
(1)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人或事,并做到有侧重、有选择性地进行观察,获得鲜活的作文素材。例如,在写有关人物这类作文时,学生一定要留心所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外貌甚至表情,经过多次观察之后,人物的形象会留在脑海中。而且,在写类似作文时,即使不再观察,只要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大脑中就会浮现相关的词语或语段,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
(2)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观察社会上的人、事、物。生活就是舞台,“节目”随时会上演。例如,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观察广场里的某一场所,其中的人、其中的事、其中的景……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商场的经营者,诸如他们的商品,他们的销售方法,了解他们在交易过程中与客户的接触、交流,揣测客户的心理、经营者的心理等。
学生亲身感受了生活,在作文时就会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就会富有生活气息。例如,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春夏秋冬,季节轮换,万物枯荣,形态各异,各领风骚,教师或家长要抽出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观察身边常见却从来没有真正感悟的大自然之景,从中体悟生命的真谛和大自然的伟大。诸如此类,有了生活这一源泉,长期积累,学生自然会构建一个作文素材库,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拓展阅读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中学生,随着课堂学习任务的加大,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后的时间也要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就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进一步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对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1)从教材中积累作文素材。中学教材所选的文章基本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精读乃至背诵,精选一些优美词语与段落。对于所选文章中的典型人物,还要学会评价。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中《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作者紧紧扣住主人公郭荣庆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展开了细腻生动的描写,以此表现人物的幽默、技艺高超等特点。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学生限于课外阅读时间,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有效利用学校的各类公共阅读资源,从而达到学生阅读的生活化、常态化。比如,可以在校园的长廊中放置书架,延长阅览室开放的时间,在教室设立图书角等,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
(3)注意提高阅读书籍的质量。中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但当代的中学生更沉迷于网络小说、卡通漫画等,忽视了对名家名篇的关注。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把名家名篇等内容纳入课外阅读范围。
(4)加强对历史文化类素材的积累。中学生的作文在选材和立意上往往缺少文化厚重感,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历史文化类的作文素材。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与事件值得我们为之感动乃至震撼。学生只要在作文时能够做到将历史文化类素材纳入作文中,那么文章自然会气势恢宏,具有可读性。
总之,积累写作素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学生要想从实质上改变自己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阅读的有心人。有了充足的素材积累,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写出佳作。
参考文献:
【小学生语文作文素材哲理故事】推荐阅读:
小学的哲理作文素材07-02
小学续写故事作文素材07-09
小学暑假语文作文精选素材07-04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素材10-02
我和语文的故事小学优秀作文08-21
小学语文积累素材的方法07-09
小学生英语作文素材10-09
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06-28
暑假心得小学作文素材07-27
小学作文写作素材积累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