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

2024-08-11

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精选8篇)

1.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 篇一

创建“无毒社区”帮教小组工作制度

为认真做好帮教工作,切实履行帮教职责,为吸毒人员创造良好的悔改环境,特制订以下工作制度:

1、熟悉掌握辖区内涉毒对象个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关系。了解其日常生活规律。

2、及时与帮教对象签订帮教责任书,确立帮教职责,明确帮教意义、目的。

3、经常与帮教对象谈心,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经济来源及现实表现。

4、经常对帮教对象进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树立戒断信心,彻底远离“粉圈”,戒断毒瘾。

5、定期或不定期对帮教对象进行尿检,检验帮教效果,发现复吸者一律送司法机关处理。

6、积极帮助帮教对象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巩固帮教成果。创建“无毒社区”领导小组

2.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 篇二

一、昆钢简介

昆钢始建于1939年, 本部位于春城昆明西南近郊的安宁市境内, 是全国特大型工业企业和中国企业500强之一, 是云南省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基地。现具备年产7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 是集钢铁冶金、煤焦化工、矿业开发、重型装备制造、水泥建材、房地产、现代物流、工程设计、海外业务等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为指导, 按照“创造价值, 创造文明, 造福社会”的企业宗旨, 以“质量为本, 客户至上, 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创新。

二、昆钢薪酬改革的历史沿革

1995年前, 昆钢实行的是等级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的特点是重精神轻物质, 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理念要求, 对昆钢起步、发展和巩固起到非常积极地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工资制度表现出其固有的缺陷。为此, 1995年昆钢在原等级工资制的基础上, 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2003年, 昆钢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建立以岗位效益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 取消原技能工资和大部分津贴, 提高岗位工资的比重;工资实际支付和工资标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 逐步使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使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2007年, 昆钢对岗效工资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调整岗位工资及津补贴标准, 实施分层次多元化人才激励方法, 努力创建现代薪酬制度。

三、昆钢薪酬制度创新的背景

(一) 宏观政策背景

收入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 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 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以及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相继在各地出现。所有这些都显示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上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实际, 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内部分配制度。

(二) 理论创新背景

薪酬创新理论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人力资源在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大于物力资源的贡献, 作为要素的人力资本必然要以一定形式分得利润, 因此薪酬内容既包括劳动报酬, 也要包括生产要素报酬。这是昆钢建立现代薪酬制度的基本理论基础。

(三) 原有企业工资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尽管昆钢一直在探索收入分配度改革, 先后经历了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岗效工资制等, 这些制度仍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首先是岗位工资在基本工资中所占比例过小, 岗位价值不突出, 工资难以发挥导向的激励作用;其次是技能与工资脱节, 更多掺杂资历、工龄, 增加了工资的刚性;第三是工资结构死、活比例失调, 激励职能弱化;第四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未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不能充分体现不同群体的不同贡献;第五是分配关系不协调, 一般岗位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市场水平, 关键性岗位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市场水平;第六是随着公司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 各层级机构压缩、人员精简后, 岗位工作归并、岗位界限打破、一岗多能现象普遍存在, 对职工上岗条件要求更高, 同一岗位上不同能力及贡献的差别随之凸现, 而报酬差别却未能得到有效体现, 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职工积极性, 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 加之长期以来对各类人才的激励力度不够, 激励机制不健全, 制约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也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随着企业组织扁平化、流程再造、团队导向、能力导向等新的管理理论和战略的运用, 原有的薪酬制度再也难以适应需要, 这将对昆钢“十二五”战略目标的实现形成挑战。因此, 创建现代薪酬制度, 完善多重激励机制已成为昆钢薪酬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四、昆钢薪酬制度创新实践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企业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 坚持薪酬制度是激励制度的核心, 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中心、岗位基础、绩效依据”为基本原则, 坚持围绕“主业优强、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激励机制, 实现事业上留人、待遇上留人、感情上留人。

现代薪酬制度, 是指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在国家法律规范和职工民主参与下, 企业向经营者、劳动者和投入生产要素的个人自主分配报酬的一整套科学的规程、标准和办法。

(二) 主要内容

1.体现以效益为中心的导向。职工岗位效益工资制中主要单元是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等于工资基额乘以工资系数, 工资基额随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变化而浮动, 从而使岗位工资成为活的单元。

工资系数的高低取决于岗位评价指标的21个因素。

效益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单位的生产 (工作) 性质、经济效益状况和完成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任务的情况, 并与个人工作业绩紧密挂钩。

职工的工资收入与集团公司的效益、本单位的效益 (成本) 、本岗位职责和自己的劳动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2.兼顾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在集团公司效益提高,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前提下, 加大科技、管理和关键岗位激励力度的同时, 普遍提高职工收入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岗位为基础、绩效为依据, 确定工资支付水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积极探索多种分配形式的原则。按劳分配实行同工同酬, 其他分配形式突出贡献分配。

(三) 做到二个倾斜

1.适度向管理岗位倾斜。管理也是生产力, 也是生产要素, 也要2参0与11分配年, 第也要5有期投中入旬产出刊。

总第444期) T集团公司领导实行年薪制, 收入由省国资委考核发放。

子公司、处室和厂矿领导干部试行模拟年薪。

中层管理人员模拟年薪主要由:基本年薪、效益年薪、中长期激励和特别奖励四个部分构成。基本年薪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年度基本收入, 主要根据各单位业务所处地域、工作职责、经营责任、经营风险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效益年薪与本单位考核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直接挂钩。

中长期激励按本人年度应得效益年薪的10%给予奖励。未完成年度考核利润指标的单位, 不予计提中长期奖励。

特别奖励是公司根据经营和发展战略需要, 对一些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创造性开展工作, 使单位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相关做法具有较强示范和推广作用而设置的鼓励性政策。

2.向专业技术岗位、科技人员 (知识分子) 倾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正逐步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专业技术人员是科技转化成为生产力的载体, 是知识变效益的媒介, 分配向科技人员倾斜体现了科技和知识的价值, 是分配的重大转变, 是分配的必然要求。

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 结合昆钢实际, 大幅度提高原知识分子浮动工资的标准, 知识分子补贴调整为中专100元/月、大专140元/月、本科200元/月、硕士400元/月、博士1000元/月。

在岗位工资标准中增设专业技术岗位系列, 实行评聘分开的原则, 受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的岗位工资系数与科级干部岗位工资系数相当;受聘副高职、正高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的岗位工资系数与厂矿副职、正职干部工资系数相当。并以受聘高、中级技术人员为基数, 给20%的技术尖子再上浮二岗、三岗的岗位工资, 不搞终身制, 实行一年一聘的考核聘用制度。这对开发人力资源, 留住人才, 吸引人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形成三条通道, 实施宽带薪酬, 鼓励职工在岗位上大展宏图

通过不断地调整工资结构、完善分配机制, 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作用, 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营造企业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岗位工资设置生产操作、专业技术和管理三个系列, 形成三个通道, 为全体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平台。生产操作系列设14个岗级, 每岗设三档工资标准, 按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对应享受相应待遇;助理技师、技师、高级技师在本岗位等级上分别上浮岗位工资, 鼓励职工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技术, 立足本岗位成才;设置关键岗位津贴用于集团公司主线生产中的关键岗位;大幅提高生产岗位的中夜班津贴。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聘任制, 受聘后按技术职务等级对应享受相应待遇, 其中受聘中职、副高职、正高职中20%的人员, 岗位工资上浮后可达到相当于厂矿副职、正职的岗位工资水平, 正高职上浮后超过厂矿正职的岗位工资水平,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技术领域发挥自己的才干。

借鉴“宽带薪酬”的原理, 建立并推行公司内部岗位 (工种) 工资标准指导线制度。通过岗位 (工种) 工资指导线进一步体现劳动差别, 拉开同一岗位不同能力和不同贡献的职工收入差距, 将岗位工资制度下职工要获得更高收入必须通过提高岗位等级才能实现的途径, 拓展为职工只要在现有的岗位上不断提高能力, 改善工作绩效, 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 即使在较低岗位上工作, 也有可能得到更高收入, 引导、激励较长时间处于同一岗位等级层次的职工专注本职工作, 成为本岗位 (工种) 的行家里手。

(四) 实施分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方法, 推动公司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关键、重要岗位的分配激励力度, 激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不断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构建充满活力的, 与人才市场价值规律相适应的分配机制, 有效发挥优秀人才的专业特长, 促进公司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专注本职工作, 为其职业金融Finance NO.5, 2011 (CumulativetyNO.444) 发展搭建平台, 切实体现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 激发人才潜能, 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 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管理、技术、科研和企业改革发展中建功立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1.关心人才, 实行协商工资制, 根据人才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为吸引、留住、激励各类优秀人才, 由公司与优秀人才双方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协商约定劳动报酬。实行协商工资制的优秀人才, 可从昆钢外部引进或从昆钢现有人才中选任。协商工资水平由公司根据引进者或选任者的技术技能水平、工作态度、拟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技术难度并结合优秀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和市场工资报酬水平等因素与其共同商定。

2.重视科研, 实行科研项目工资制, 对科研成果激励的同时, 加大对科研过程的激励, 引导、激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科研项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成果奖励+效益奖励构成。

3.评聘首席工程师, 实行“技术年薪制”, 技术年薪制是以技术技能对公司发展的作用及贡献确定报酬, 充分肯定人才价值的一种特殊工资制度,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技术、科研、设计、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丰富经验, 能引领本专业技术发展方向, 且业绩显著的专家、权威。首席工程师的技术年薪水平按照本人所在单位正职领导模拟年薪收入50%~120%的额度确定。

4.突出专业人才, 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实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专业技术带头人是指在所从事的技术、管理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对本专业工作有较深的研究和见解, 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具有带头作用的职工。专业技术带头人通过选聘方式产生。被聘任为专业技术带头人的职工实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 津贴标准每人每月1000~2000元。

5.注重岗位操作, 在操作人员中实行岗位操作带头人津贴制度。岗位操作带头人是指在本岗位 (工种) 中技艺高超、技能娴熟、出类拔萃的职工。岗位操作带头人通过选聘方式产生。被聘任为岗位操作带头人的职工实行岗位操作带头人津贴, 津贴标准每人每月1000~2000元。

6.加强对技师、高级技师的激励、管理、考核。职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 由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被单位聘任的, 从聘任次月起, 助理技师在本岗位工资系数基础上增加0.1的系数, 技师在本岗位工资系数基础上增加0.25的系数, 高级技师执行上浮一岗的上限值。

7.实行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对铁矿山、冶金工厂的关键岗位 (工种) 实行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公司确定的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标准分设甲、乙两级, 甲级为:高炉值班工长、炼钢转炉炉长, 标准为600元/人.月;乙级为:公司及各单位确定的关键岗位 (工种) , 标准为400元/人月。

(三) 主要特点

1.坚持市场取向、服务于发展战略。昆钢现代企业薪酬制度以市场为基础, 与劳动力市场价格衔接, 以工作评价制度为确定薪酬制度及其分配标准的依据。在新型薪酬制度中, 昆钢成为市场分配主体, 拥有完整意义的分配自主权, 包括自主决定分配总量、分配水平、分配制度、分配标准和分配关系等各项自主权。

同时, 昆钢现代薪酬制度从薪酬策略的选择、薪酬计划的制订、薪酬方案的设计、薪酬的发放及沟通均体现了服务于公司价值的导向。

2.坚持以人为本, 多层次全方位。以人为本是企业薪酬改革和激励机制的重要方向和文化内涵, 是薪酬制度的最新成果。昆钢薪酬改革中引进了协商工资制, 并对专业技术岗位系列实行的评聘制和一年一聘制, 既实现了激励, 又选拔了人才, 使员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大幅提高生产岗位的中夜班津贴, 提高一线职工待遇, 稳定一线职工队伍。对到远离昆钢本部工作的职工, 根据距离远近, 每2011年第5期中旬刊月发给500~2000元的边远地区上浮工资。

(总第444期) Times多层次全方位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昆钢的人才是多样的、岗位是繁杂的, 薪酬制度既要涉及到每个人, 又要涉及到每个岗位, 同时不同的不同对象有不同激励。昆钢薪酬激励机制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 每一个岗, 从公司管理层、技术层到一线职工。同时, 根据每个岗位性质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薪酬激励。

3.坚持效益为中心, 兼顾公平。纵观薪酬制度的改革历史, 效益既是薪酬制度改革的原因, 也是改革最求的结果。薪酬制度改革成功与否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效益既是昆钢生存、发展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基础, 也是企业职工生活改善和积极性的保证。因此, 效益是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昆钢新的薪酬制度改革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工资总量、工资结构、持有形式及发放形式都围绕效益这一中心。

职工岗位工资基额就是以集团经济效益变化而浮动, 其工资系数的高低取决于岗位评价指标的21个因素以及公司效益的情况, 从而使职工工资收入与集团效益、单位效益 (成本) 、本岗位职责和自己劳动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薪酬创新坚持“两个倾斜”, 也是效益中心。其中面向管理层的年薪制和或模拟年薪, 其基本构成包括基本年薪、效益年薪、中长期激励和特别奖励, 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以昆钢效益为浮动的基数。这一薪酬结构符合管理出效率的管理学原理。向专业技术岗位、科技人员 (知识分子) 倾斜, 体现的也是效率中心, 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是效率。同时, 对昆钢绝大多数分、子公司、厂矿的考核也是以单位效益为主要指标并充分放权。

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统一的, 没有无效率的公平, 也没有无公平的效率, 同时实现公平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为此, 昆钢薪酬改革始终将公平放在重要的位置, 坚持普惠+激励的原则, 实现内外两个公平。为实现内部公平, 根据企业的特点, 昆钢薪酬改革以岗位价值评估模型法中的要素计点法, 确定某一岗位在组织内部各个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 得出岗位的等级序列。具体方法是从对企业的影响、解决问题、责任范围、监督、知识经验、沟通、环境风险等7个岗位价值系统要素及21个子要素, 对每一个岗位的相关因素进行逐一评价。同时, 为保证薪酬创新的外部公平, 使薪酬对外具有竞争力, 昆钢在薪酬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劳动力市场价位, 确定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薪酬水平, 努力实现薪酬与市场接轨。

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昆钢薪酬激励中, 始终将知识和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 从岗位设置、晋升通道和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岗位设置增设首席工程师、专业技术带头人、岗位操作带头人等, 实行提高学历浮动工资标准、协商工资、科研项目工资、技术年薪制、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岗位操作带头人津贴和关键岗位 (工种) 津贴等分配制度。同时, 使任何岗位人员均能在生产操作、专业技术和管理找到子自己的晋升通道。另外, 借鉴“宽带薪酬”, 拉开同一岗位的收入差距、缩小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

首席工程师是这次薪酬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创新, 其特征是技术和经济的结合, 薪酬也必须考核, 任期两年。

五、昆钢薪酬制度改革的创新性、效益和推广价值

(一) 创新性

首先是薪酬管理理念的创新。昆钢现代薪酬制度实现“唯经济报酬”到“综合报酬”的薪酬理念转变。其次是赋予薪酬公平化以更深内容, 将“可比性价值的公平化”作为薪酬公平的标准。另外, 在昆钢现代薪酬实践中, 还将行为科学和心理学新成就运用其中, 工资等级宽波段化, 工资度量中突出技能和业绩贡献, 以及让员工参与工作评估和定价过程等, 都是行为科学和心理学在薪酬实践中的运用。

金其融次是薪酬实践创新, 昆钢现代薪酬制度坚持“N前O门.开5”, 、“20后1门1i关n”a两n个ce原则。坚持该发的钱一定 (发C, u同m时u加la强ti健v全et约y束N机O.制4, 4防4止) 收入过分分化, 坚持薪酬分配制度公开化。薪酬结构中兼顾固定、短期和长期激励, 这即将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又有现实的操作条件, 从而使昆钢薪酬制度能兼顾管理层 (厂长、经理) 、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

第三是薪酬确定过程创新, 主要包括工作分析、职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结构的设计、薪酬定位以及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都有完善的制度和程序支撑, 克服以往的弹性过大的情况。

第四是薪酬基础管理制度创新, 为保证薪酬改革的顺利, 昆钢努力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 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和人员等建立工作评价制度, 建立起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机制, 建立了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

第五, 实现单位绩效考核方式创新, 通过构建与强化以工效考核分配为主的单位绩效考核机制, 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的考核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生产力发展, 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 效益性

通过薪酬创新, 昆钢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新型分配格局, 对内具有公平性, 对外具有竞争力, 从而使自身从别人的“培训班”变为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现代国有企业集团。

现代薪酬制度已经成为昆钢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增强个人技能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昆钢职工的自觉行为, 为公司推进“主业优强、相关多元”发展战略, 促进调结构、转方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昆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 推广价值

尽管企业因为历史、文化、地域、产业性质、发展阶段及发展战略不同, 薪酬制度千差万别。但昆钢薪酬创新仍具有推广价值。

1.原则上的借鉴。昆钢薪酬创新是遵循SMART原则的, 即任务指标具体、可量化、经过努力以达到、同责任人相关和完成要有时间要求。这以原则不同企业薪酬改革提供基本的要求。

2.理念上的借鉴。昆钢薪酬改革是将薪酬制度提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的。

3.实践上的借鉴。昆钢薪酬改革实践始终坚持企业工资总额调控机制改革、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规范员工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

4.充分认识薪酬改革的困难或风险, 实现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估、员工任职资格评价及定位等的重要性。需要严格的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否则企业薪酬成本和薪金管理成本将上升。

5.能力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相结合, 不能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使职工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那将必将导致人才流失。

3.大力推进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 篇三

一、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班级管理体制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照下,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班级教育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形式及各项制度的总和。它涉及班级教育组织系统的设置、隶属关系、职责范围和运行机制等,其外延包括班级教育领导体制、班级教育运作体制和班级教育评价体制。

60年来,我国中小学全部实行班主任负责的班级管理体制。这种体制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负有主要责任。在这种体制下,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形成和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负责所任学科教学任务,要组织教师集体团结协作,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是教师集体的责任人。班主任还要和班级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与之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负责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育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使班级有人领导,学生有人依靠,活动有人组织,班集体有人推动,任课教师有人联系。简单一句话,班级主要责任人明确,避免了“群龙无首”、“三个和尚没有水吃”的局面。正是有了班主任,学校的各种教育任务在班级才能得以落实。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从办学体制到学制,从课程计划到课堂教学,从考试制度到评价制度都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现行的班级管理体制——班主任负责制也日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2005年秋季,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已经发展到小学36个班,中学54个班,在籍学生3000多人。一方面,90位班主任虽全力投入班级工作,但时常感到孤军奋战,力不从心。而广大任课教师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学科教学,班级管理与己无关;或想参与学生管理,但名不正言不顺,难以实施。同时,不少班级时常发生学科之间争课的矛盾,教师之间的冲突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学校,亟待解决。另一方面,我们又观察到,高三、初三毕业班的老师往往自发地坐在一起,共同分析班级升学考试的前景,商讨大家如何来管教管导、相互协作打整体战以提高升学率。这就促使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反思班主任负责制的利弊,开始考虑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难题。

中小学生发展的特点之一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交互生成,不能截然分开,但班主任负责制事实上导致“任课教师负责教学”、“班主任负责德育”,形成了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两张皮”的局面。“两张皮”(当然还有考试制度、学校评价制度等)导致应试教育的泛滥,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教育难以推行。

班主任负责制过于依赖班主任,使班主任承载了过重的工作和压力。实际上班主任成了班级工作的唯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任课教师并没有班集体建设的“角色心理”,这就使班级教师的集体智慧和群体作用受到很大限制。除非班主任个人意识和能力出众(事实上这类班主任属少数),否则班主任负责制难以发挥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这就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决定了班主任缺乏领导任课教师的权限,任课教师教学各行其是,在相当程度上造成班级学科教学之间的无序、冲突,这就削弱了教学效果。

班主任负责制下,任课教师仅负责特定学科教学,对学生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又由于缺乏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这就导致无法对学生个体进行全面诊断,因而无法对学生个体给予全面指导和个性指导。所以,班主任负责制必须改变。

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实际操作

改革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体制的思路是:建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以取代班主任负责制。我们着手建立的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主要特征如下:

1.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包括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生活教师)、学生干部代表、家长代表。其中班主任任组长,部分任课教师(2~3人)为核心成员。生活教师(寄宿制学校)、班长、团支部书记(中队长)、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为重要成员。这样组成的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包括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代表。教师中包括过去专管德育的班主任,分管教学工作的任课教师,承担生活管理工作的生活教师,就是说,学校所有教师全部进入班级教育小组。

2.办公形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办公形式变为以班级教育小组成员(主要指教师)集中办公形式。同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保证学科教师的业务交流和研讨。

3.决策过程也不同了。在班主任的主持下,由班级教育小组成员集体做出重要决策(如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各项重要工作和活动、学期工作总结等),班级日常工作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做出。

4.议事方式为:日碰头(核心成员每天用5~10分钟),周例会(核心成员或全体成员每周20分钟左右),月诊断(每学期3次,每次2小时左右,全体班级任课老师参加)。

5.行动方式是在决策作出后,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由班级教育小组成员分工负责落实,所有任课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对全班学生个体指导方案确定后,具体指导工作分包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6.评价制度变化很大。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既要看其在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同时也要看其在班级教育小组工作中的表现。评价制度与分配制度密切挂钩。

由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级教育小组负责制,这种班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由班主任个人负责制改变为由班级教育小组集体负责制。所谓集体负责就是:集体决策、集体行动、集体承担责任。

自2005年秋季起,学校决定对班级管理体制实行调整,时至今日,这种“调整”已明确为“改革”。我校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秋季-2007年春。学校中小学各班级先后全部实行班级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当时,我们还没有“班级教育小组”的概念,虽然管理层和教师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这种办公方式的转变。班级教师之间的矛盾开始减少,合作开始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初三、高三毕业班在班级教师集中办公的形式下,在面临中考、高考的任务面前,自发出现了“对学生逐个进行整体诊断”、“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同时抓”、“不同学科统筹安排”等现象,这表明了由班主任负责制转变为班级教师集体负责制的客观需求,我们的改革顺理成章地发展到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2007年春-2008年春。学校明确提出各班建立班级教育小组的要求,并对班级任课教师集中办公制度加以完善。中小学部分别印发了《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手册》,出台了《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要求》《班级教育小组工作暂行规定》(修订稿)及《年级组、学部对班级教育小组管理考评办法》。以中学部为主,全校14个班级参加的“班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进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教育运作、评价考核等环节均涌现出很多新鲜经验,如在组织领导方面,确定含班主任在内3~4名任课教师(包括生活教师——我校为寄宿制学校)为核心成员,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为重要成员;核心成员“日碰头”、“周例会”(有时含重要成员);核心成员与班级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出席对学生“月诊断”;将全班学生分包到每个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年级、学部对教师实行两方面(教学工作、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考核评价;等等。显然,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进入全校规范化运作的条件日渐成熟。

第三阶段,从2008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学校正式颁布《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各学部、各年级、各班级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要求各教育小组大胆实验,勇于创新,值日班主任、值周班主任大量涌现,班级教育小组工作评价制度在加紧研制,班级教育小组成员“捆绑式”考核已经实行……我校班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三、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的意义及前景

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相对于班主任负责制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班级教师全员育德,克服“两张皮”现象。过去,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工作,虽说学校要求所有教师要“管教管导”,除了教学工作外,也要重视德育工作,但在班主任负责制下,实际上难以做到。现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有了机制的规定,全员德育成为可能,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克服。

2.有利于班级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任课教师集中办公,这使得他们平时的接触、交流显著增多。在班主任的领导下,通过小组例会,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诊断,可以对各学科教学进行理性整合,避免了过去经常发生的矛盾,从而提高班级整体教学质量。

3.有利于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通过对学生更多、更深入了解,对学生个体全面诊断,可以制订出对每个学生的全面指导方案(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并由相应的教师(含生活教师)全面指导(整体负责)和重点指导(某一单项),从而提高针对性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4.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教师的工作性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个体劳动的特点,从备课、上课到批阅作业、试卷,辅导各个环节均可以独立完成;另一方面,每一个教师又都在一定的集体中工作,与其他教师处在同一个系统中,例如班级。在班主任负责制下,任课教师之间只是一种较弱的契约关系,经常出现各行其是的局面,矛盾较多,较难协调。尽管班主任的作用突出,但教师集体作用的发挥往往不够理想。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下,所有教师同处在一个具有较强行政关系的集体内,在班主任统一领导下,各种因素能得到较好整合,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起到1+1>2的效果。

5.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是一个师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必须调动双边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中极为重要,而这种作用往往被忽视,也往往难以调动。班级教育小组由于有学生干部的参加,学生在教育中的弱势地位有很大改善,这就使学生在班级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知情权,为学生参政议政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效果。

以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为标志的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1.可以极大地解放中小学教育力。学校教育力指学校教育的总体实力,它包括教师的实力,学生的实力,教学设施、设备,教科研水平等因素。教育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校教育关系,包括学校性质、办学思想、管理方式、评价制度、分配制度等因素。班级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对学校教育力的发展举足轻重。班主任负责制代表一种原有的教育关系,它对当前教育力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班级教育小组制度的建立,是对原有教育关系的大胆改革,涉及到教育关系的各个环节。它不靠大运动量高强度投入,不靠低效重复劳动,而是凭借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整合,主要用内涵发展的方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极大地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效益,解放学校教育力。

2.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优化学生素质,这是基础教育的唯一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决定学校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并最终决定教育的产品——学生的素质。班主任负责制对贯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难度较大,而班级教育小组制度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条件。

3.将促进中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班级教育小组制度建设“改变传统的由班主任个体素质决定班级教育成败为依靠众人综合素质,依靠民主制度、依靠科学方法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教育质量;改变传统的任课教师专注学科教学,较少关心学生全面素质为所有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更注重全面育人的积极生命状态和职业感的提升;改变传统的唯上唯书唯分数的应试教育为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全员参与班级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和机制;改变班主任对学生‘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的单项机械管理模式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多维度班级教育管理模式,从而真正实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班家合作,实现各学科教师智慧与情感的融合,各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班级教育真正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班级教育小组在最基础的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德育与教学整合优化,将各科教学整合优化,从而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建构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达到师生共成长、共进步。

当前,为了适应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改革:办学行为正在规范,考试制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均在调整和改变,与此相配套,班级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做为新生事物,班级教育小组制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也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4.党小组会制度 篇四

党小组会制度

一、会议时间:

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支部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推迟召开。

二、与会人员:

会议由小组全体党员参加,由党小组长主持。

三、主要内容: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

3.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支部决议的情况。4.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5.定期召开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四、注重效果:

会前要有准备,会议内容要集中,每次会议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即可。

五、会议记录:

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存档备查。

中共**区**局机关支部

5.党小组学习制度 篇五

一、参加学习人员:全体党员同志。

二、学习内容、时间、地点: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具体学习内容时间按年(季度)计划。地点在党小组党员活动室。

三、学习形式:采取自学、集中学习、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将分门类设专题,联系实际研讨,观看录像片等并不定期邀请上级领导上课。

四、学习要求:

1、各位党员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到位、思想到位。

2、学习小组要做到“三个有”即:有专用笔记、有学习体会文章、有个人学习小结,年底交党小组备查。

3、党小组学习要实行签到制度,一般情况不得请假。

4、在年终的述职中,全体党员要进行“述学”。学习的情况将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5、党小组负责各阶段学习内容的组织、资料的准备并做好学习记录。

6.7、党小组工作制度 篇六

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 2

三、党员学习制度 …………………………………………………3

四、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 4

五、民主生活会制度 ………………………………………………5

六、联系群众制度 …………………………………………………6

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 ……………………………………… 7

八、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 8

九、党员干部考核制度 ……………………………………… 9

十、党员管理制度 ………………………………………………… 10

十一、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 …………………………………… 11

十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 ……………………………… 12

十三、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制度 ……………………………… 13

一、党 员 大 会 制 度

(一)、党总支、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二)、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召开。

(三)、会议内容:

1、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和文件精神。

2、向党员报告工作。

3、听取党员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奖励和处分。

5、讨论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党的组织建设及其他需要党员大会讨论的问题。

(四)、党员大会要有专门记录并长期保存。

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

1、“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学校党支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2、党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向党员报告工作,听取意见;讨论决定支部工作的重大问题;向党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等。

3、支委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制订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的措施;研究确定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支部工作事项;听取党小组工作汇报;分析、研究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讨论研究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总结前期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安排等。

4、党小组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党员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支部决议;汇报交流党员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映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5、党课的主要任务是比较系统地讲解党章、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针对党员的思想实际,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现代科技和法律知识教育培训等。

6、活动要求:(1)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一次,支委会一般每月一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一次,党课一般每季度一次。

(2)学校党支部要对“三会一课”作出统筹安排,制定全年活动计划,固定党员活动日,确保党员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组织活动。(3)每次活动要准备充分,主题明确,记录详细。

(4)所有党员都必须按时参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须事先向党支部书记提出并得到同意。

三、党 员 学习制 度

1、全体党员必须自觉、认真地参加政治学习。

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

3、党支部要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做到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时间保证;建立学习考勤制度。

4、学习时要专心,并记好学习笔记。

5、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的放失,学以致用。

6、学习主要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集体学习要有专门的记录,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四、发 展 党 员 工 作 制 度

1、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党支部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基本知识、基本路线教育,使他们懂得党的性质、宗旨等,端正入党动机。

3、对没有联系人的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应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其培养联系人,经常同他谈心,帮助其进步。

4、选派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

5、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后,方可列为发展对象。

6、接受新党员,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办理,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

7、预备党员预备期为一年。预备期满后,经个人申请,党支部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支委会审查、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基础上,按时作出能否转正的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五、民 主 生 活 会 制 度

1、党总支、支部委员的民主生活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小组民主生活会要每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2、党总支、支部委员的民主生活会召开前由支部纪检委员会深入职工群众征求意见,并将生活会召开的时间报告局党委组织部和纪委,以便派人参加。

3、党员领导干部,除特殊情况请假外,必须以普通党员的身份 参加党支部,小组的民主生活会。

4、党委组织部、纪委每年不定期检查党总支、支部的民主生活 会情况,必要时直接派员参加党总支、支部民主生活会,解决一些重 要问题。

5、党总支、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必须做详细记录,并如实整理上 报给党委组织部、纪委。

六、联 系 群 众 制 度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形式。通过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既能广泛地团结非党群众,使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又能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党员联系群众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原则上每个党员联系一名群众,也可采取支部委员或党小组包科室的方法。

2、党员与其联系对象在联系活动中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有联系对象的党员,每月要与联系对象谈一次心,每季度交流一次学习和工作体会,了解其思想动向,听取其对各方面的意见,引导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4、有联系对象的党员,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联系对象的思想、工作情况。

5、党员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体贴联系对象,在各方面给予真诚帮助,并尽力为其解决思想、工作、学习上的实际问题。

6、党员联系群众对象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员要积极协助支部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7、党员负责联系的群众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或受到刑事处罚,取消该党员本优秀党员评比资格。

七、党 风 廉 政 建 设 责 任 制 度

1、学校领导班子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

2、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正职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3、党政领导班子副职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

4、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1)党政一把手承担认真贯彻落实各级 党委、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的全面责任;

(2)其他副校长分别按照分管的职责承担以下责任: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加强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支持执法机关履行职责的职责;组织学习以及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的责任;

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的责任;

对本校、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

按规定选拔任用干部和防止、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责任。

八、民 主 评 议 党 员 制 度

1、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年终开展一次。

2、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是检验和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整个评议工作要把评议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规、党纪、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作为评议重点。

3、民主评议党员分为学习阶段、个人检查总结阶段、党内民主评议阶段、党外群众评议阶段、组织鉴定阶段和总结六个阶段。

4、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党章、《准则》和党的有关文件,提高认识。

5、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员标准认真总结和对照检查自己一年来思想、工作、学习、群众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党内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外群众评议可由职代会出面背对背进行。

6、民主评议党员要搞好组织鉴定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指出方向,民主评议党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做到奖励分明,做好不合格党员的处理和优秀党员的表彰工作。

7、民主评议党员要认真总结,做好鉴定及评议表彰等材料的归档立卷工作。

九、党员干部考核制度

为实现对学校党支部党员干部进行目标管理,督促党支部开展工作,鼓励争先创优,根据《党章》和党支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以下考评办法。

1、考评对象与原则

考评对象为全校党员干部。

考评原则是日常考察、定期检查和分析相结合。

(1)日常考核。党支部要通过同党员谈话和了解群众的反映,掌握本支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对党员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帮助其克服改正。发现党员违纪,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汇报。

(2)定期检查。党支部每季度检查一次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并进行通报。

(3)分析。党支部每至少对本支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分析,找出倾向性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对发展的新党员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并形成新党员质量分析书面报告。

2、考核内容

(1)、以《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为标准,重点考核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政治立场、表率作用等。(2)、支委会成员职责明确,团结协作,形成一个由支部书记主持的团结有力的领导集体。

(3)、党员按时参加党支部召开的支部党员大会,经常反映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及时了解党支部的有关决定和工作安排。

(4)、支委会成员党性强,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不以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学习、科研、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3、考核等级

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4、考核方法:

由支部根据党员平时参加活动记载情况及党员个人的总结汇报,给党员定格。对考核为不合格的党员,支部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结果通报党员本人,对离退休党员违法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

十、党 员 管 理 制 度

1、凡党员组织关系在局内的党员,均应编入基层党支部,党员有权利参加该单位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有义务执行该党支部的决议、决定。

2、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党支部不能直接对外单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党支部开出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需加盖支部印章或支部书记签名印章,并由党员本人到党委组织部办理转移手续。

3、党员工作调动组织关系必须随本人转递,本人在什么地方,组织关系就落在什么地方。

4、党员临时外出学习,疗养或做临时性工作,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者,须办携带临时组织关系证明信,由支部开出证明信到组织部办理临时组织关系证明信。

5、党员自然减员,基层党组织必须于一周内报告党委组织部。

十一、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制度

1、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教育考察实行“三级”负责制,即党委、支部、党小组各负其责。

2、预备党员在指定的党小组内参加的生活和各项活动履行党员义务,小组长及介绍人负责日常教育考察。

3、党支部要把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纳入党支部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党小组及介绍人的汇报、分析研究预备党员的思想状况及工作表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并每季度填写一次《预备党员考察写实表》。

4、党委应充分利用办培训班,上党课等各种方法,对预备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基层支部教育考察工作负责督促指导。

5、党支部要按时讨论预备党员的转正,最迟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特殊情况要向组织反映,组织部要随时报请党委讨论审批党员转正问题。

十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

一、入党积极分子应由所在党支部考察研究后确定,并在党内宣布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由党支部指定,培养人为二名。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手续是:一般积极分子由党小组提名,支委会讨论确定,确定为近期发展对象的,应填写表格,经支部审查后方可列入发展计划。

三、培养人应经常对培养对象进行帮助教育,使其对党的了解逐步加深,入党动机不断明确,根据其平时表现,进步幅度大小,按期填写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一般积极分子每半年写一次。

四、支部每年应对所在单位积极分子进行一次整顿调整,严格划类,没有参加培训的积极分子,不能列入发展计划。

五、党委组织部负责发展前考察工作,在广泛了解考察的基础上慎重发展。

六、入党积极分子的调出,所在党支部应及时向所调入单位转递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以便继续培养教育。

十三、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制度

1、按期交纳党费,是一个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具体表现,党员交纳党费,不仅以经济上资助党,更重要的是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2、党费的交纳标准按中组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3、党员必须本人交纳党费,只有特殊情况下,本人交纳有困难的,支部可以允许其委托其它同志或家属转交。

4、党员必须按期交纳党费,在一般情况下,应按月交纳党费,如有特殊情况,按月交纳困难的,支部可以允许他提前交纳或补交党费。

5、党员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不交党费,党支部要向组织部报告名单,连续六个月不交党费,党支部要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组织部。

7.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 篇七

1 泗洪县水资源概况

泗洪县位于江苏境内,地处淮河中游,历史上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过境水资源量非常丰富,过境水的来量与本地径流的产生基本上是同步的[6]。泗洪县境内河网密布,几乎所有河流均与洪泽湖相通,本地径流与过境水混合为一。泗洪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6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0.45亿m3。中等干旱年(75%)年均水资源总量为6.3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92亿m3。目前,泗洪县存在着工程型、水质型缺水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该县的水资源不足问题将日益突出[7]。

2 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a. 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农业方面,采用喷、滴灌的农田面积非常有限。目前,泗洪县节水灌溉面积为1.36万hm2,农作物综合灌溉毛定额为6 000 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要达到节水型社会的要求,泗洪县必须加大渠道防渗的改造力度,重视管道输水工程建设,试点并推广喷灌、滴灌节水工程,力争202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农作物综合灌溉毛定额下降到4 500 m3/hm2,节水灌溉面积扩大到4.67万hm2。工业方面,水的重复利用水平较低,必须加强工业节水项目的改造,做到节水“三同时”管理(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力争2020年水的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目前的98 m3下降到30 m3。此外,城市节水器具的普及率还很低,城镇管网建设滞后,管网漏失率偏高。必须加大管网改造,提高节水器具的普及率,力争2020年水的管网漏失率下降到10%,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65%。

b. 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农水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节水工作缺乏相应的推动力。有关节水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配套,节约用水的法规亟待健全。节水缺乏激励机制,再生水回用缺乏制度保障。尚未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费占水价的比重较小。有偿使用等制度不完善,地表水、供水企业水井和自备井等经营性用水仍未完全开征水资源费。水价偏低,不合理的水价体制使供水部门丧失发展能力,使用水者失去了节水的动力。节水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不够,下列几方面的节水技术还有待提高:①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收集和优化利用技术;②在用水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工程技术手段、管理手段,达到节水目的的技术;③使用后的废水回收再循环技术;④对恶劣水质的水进行改造,改变其功能,使之成为可用水的技术。节水技术的科技转化进展不快,同时还存在成本过高、节水设备在质量及产品系列等方面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的问题。技术投资回收期长,对节水技术的作用意义宣传不够,节水技术难以得到应有的支持。由于推广经费缺乏,大量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成果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c.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结构偏重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粗放式用水,再加上节水投入严重不足,节水建设工作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目前,节水产业的发展还十分薄弱,缺乏有利于节水技术、产品和设施推广应用的环境和条件。许多节水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其效益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有一定的作用,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发展节水产业的资金支持不够。此外,从事节水产业的企业多为小型或乡镇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加工能力差、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规模小,很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d. 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人们的节水意识不强,浪费水资源现象普遍存在;水资源管理粗放,信息化水平低;人们水法制意识不强,擅自取水现象屡禁不止。

3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目标

a.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在水务一体化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将水务的公共管理和经营管理职能相分离,进一步强化水务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扎实做好水资源、水环境、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于2008年成立泗洪县节水办公室,明确机构职能和编制,择优选聘工作人员;同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拓展水务站现有职能,强化节水管理,配备专职人员。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县乡节水管理网络,有效推动全县节水管理工作。

b. 建立包括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三个方面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首先,政府调控是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管理职能,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和长远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搞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水市场交易等制度体系建设,计划2008年完成《泗洪县水资源管理实施细则》、《泗洪县地下水管理办法》和《泗洪县供水管理办法》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0年完成《泗洪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作;另一方面,层层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通过政府强制措施,实施各项节水规划、方案和规则,逐步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水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水资源管理机构办公自动化,2020年前完成水资源监测项目建设。其次,要把市场引导机制引入水资源管理中,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通过政府和市场双重调控、市场引导、市场交易,激发人们树立水资源商品观念,以形成节水动力。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水银行”路子,回购无交易条件的生活、生产节约水量,并通过政府“水银行”进行二次水权配置,实现农业、生活节约水量向工业和第三产业流转,弥补政府回购水量的成本,调节水量时空余缺,促进水资源向高效益的产业流转。再次,要把民主政治的思想贯穿于水资源管理配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各个层面参与管理的作用。参与层次主要包括高层面的区域间用水协商制度和直接层面的用水者协会组织。高层面的参与主要是协调和促进水资源宏观指标体系的落实;直接层面的参与主要是确保微观指标体系的实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的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村委会之间的关系,协会与村干部相互兼职容易产生“搭车收费”问题,相互分开不利于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c.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特别是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协调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上级下达的年度用水计划,确定各个乡镇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县、乡两级负责向用水户配置水资源,确定各区域的取水指标。建立和完善区域水资源分配、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县技术监督部门和水务部门要建立健全用水定额编制与修订机制,定额修订每3~5年进行一次,要扩大定额的覆盖范围、提高定额的科学性。对用水户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把用水定额作为用水计划和节水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建设计量监控和实时调度系统等硬件基础设施,用水者协会参与水价的制定、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以上级下达的用水计划和县用水计划作为控制指标,逐步扩大用水计划的实施范围。对非农用水,全部根据行业用水定额和批准的取水许可水量下达用水计划,并跟踪考核计划执行情况;对农业用水,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适时下达用水计划。这样,就可以保证合理用水,抑制用水不合理的需求,促进节约用水。

d. 完善取水许可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1996年水利部发布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取水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的管理程序,加强取用水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同时,还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取水权的有偿转让。对关系到水资源配置格局的有关规划,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及产业和城镇布局等有关的规划,应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进行水资源论证,结合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提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规划目标和规划内容。对于建设项目,要按规定全面推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把水资源论证结果作为取水许可的直接依据。

e. 建立健全入河排污许可和节水减排制度。根据2004年水利部发布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对已设的入河排污口实行登记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入河排污口要进行严格论证,从严审批。制定《泗洪县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实行河流纳污总量控制,根据水资源保护目标,核定水域纳污能力,依法提出县内有关河流及相应区域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根据排污总量控制意见,细化分解排污企业的排污口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并加强检测和考核。划定地下水功能区,制定地下水保护规划,完善地下水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逐步封填城区地下水源井,确保泗洪县不出现超采区。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f.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使水价能够反映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成本,补偿供水、污水处理的合理成本,对不同水源和不同类型用水实行差别水价,适当拉开高用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逐步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两部制水价、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生产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综合考虑农业供水成本、农民承受能力和粮食安全等因素,按照上级规定的收费标准,积极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要按规定尽快将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提高到弥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合理赢利的水平,并按规定的范围全面开征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

g. 完善用水计量和节水管理制度。取用水实行计量管理,对非农取水,要求全部安装水表,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完好率;对自来水用户,要加大一户一表改造力度,切实推进抄表到户工作;对农业用水,要推广使用成套量水技术和系列化田间量水设备,中型以上灌区支渠以上实现计量供水,小型灌区实现渠首计量供水,并加快按方、按户收费工作的进程。逐步建立水资源消耗核算制度和节水考核指标体系,将用水、节水统计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用水、节水指标。

h. 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推广节水器具。按上级规定和部署,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水务局及节水办公室应加强节水设施、节水器具、计量设施、计量设备生产质量的监督,加强节水产品标识管理,对节水产品实行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凡没有节水认证的产品,不得在当地范围内生产与销售。推广节水型生活器具,在新建小区全面推行节水型器具。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都不得继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凡达不到节水标准的,经政府批准可不予供水。争取早日出台节水生活器具补助政策,鼓励和引导单位和居民尽快更换现有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建设部门要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强行推行节水生活器具,力争2020年泗洪县节水器具推广率达到65%。

i. 建立节水奖惩制度。严格执行水利部与有关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40%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对于以废水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减免所得税5年”以及其他文件规定的节水优惠政策[6],并结合泗洪县实际,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节水奖惩制度,对较大和有影响的节水技术改造投入适当予以补助,对在节水型社会载体建设上通过验收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节水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的、考核达不到要求的按规定给予批评和惩处。2010年前,泗洪县计划投入至少100万元用于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4 结 语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举措,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泗洪县作为江苏省首批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应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同时应加大节水技术的应用力度以及节水资金的投入,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提高全社会用水效率的目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泗洪县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摘要:泗洪县是江苏省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之一,尽管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沛,但仍存在诸如用水浪费、水质恶化、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泗洪县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泗洪县,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等.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问题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1):11-15;21.

[2]汪恕诚.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J].水利发展研究,2003(11):6-7.

[3]王治.制度创新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J].水利发展研究,2005(7):9-13.

[4]中共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突出制度建设推进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途径[J].中国水利,2004(2):15-17.

[5]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R].南京:江苏省水利厅,2006.

[6]泗洪县水利局.江苏省泗洪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R].泗洪:泗洪县水利局,1996.

8.党小组创建制度制度 篇八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制度 文化创建 体育组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128

一、学校体育制度文化创建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即贴近学生的原则

学生是第一位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形成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要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激励学生、解放学生,而不是板着脸一味生硬地“管”学生和“卡”学生。

(二)科学构建的原则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的创建要全面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它较之学校其他制度相比更应具有科学性,因为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根据身体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身体质量的衡量指标,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的耐力、韧性、力量、速度等方面的测试标准都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所以学校在制定体育系列制度、体育竞赛活动中都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制定。而那些超越低于或高于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的训练会给学生的健康带来终生的伤害。

(三)刚柔结合的原则

“学校制度文化应该是一种柔性与刚性并蕴的文化,是一种阶段稳定与适时变易相结合的文化,也是一种可塑性与可控性共存的文化。”学校体育制度文化的创建也应遵循此项原则,也就是将柔性文化价值置于刚性的制度规范之中,从体制法规层面,将学校精神文化加以落实和推展,既有强制性的“规矩”,还要辅之以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教育和人性关怀,使执行非但不冷冰冰,反而充满温情的色彩。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检验,以不断修正完善。另一方面,当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根据既有制度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时,原有的规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又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规范。因此,学校制度的生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

(五)成员认同的原则

加强师生及家长对制度的认同感,是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保证,用制度来保证校园体育质量的实现,增强其归属感、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学校全员体育制度的创建

(一)树立“学校全员体育”的理念

加里宁也有句名言:“若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灵敏、机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卓有信心正视前面的人,则体育和运动乃是很重要的因素。”我认为学校体育工作与德育工作在科学性、方法上、评价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如: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说小学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同样一个人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同样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又如,学校德育工作倡导“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那么在学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除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进行技术指导外,其余教职工亦应参与到组织、保护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工作中,或者在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磨练坚强、团结、奋进、拼搏的意志品质,或者在参与活动中给学生讲解体育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讲解观看国际赛事的点滴体会;讲解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等故事和精神,也或者所有教师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无形中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亲师性决定了他们一定会成为广大教师的忠实“粉丝”。所以我认为,特别在农村小学教师全员参与学校体育工作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二)创建全员体育组织体系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像学校智育、德育工作一样,教职工应全员参与学校体育工作。这里首先要转变教师“学校体育工作是体育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实践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及体育师资队伍。

1.明确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分工。为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学校必须建立明确的领导小组。比如,校长任组长,全面指导学校体育工作,规划体育思路;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主要负责按规划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挖掘利用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各种可利用资源,和学校教师一起组织好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体育活动;教学主任、德育主任及各完小校校长任组员,教导主任负责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指导,指导体育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评优、基本功培训等,使校本体育教研特色化、具体化,增强实效性;德育主任负责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以“三结合”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家长、学校、社区的立体监督下促使体育锻炼习惯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明确学校体育教研组及职责。学校体育教研组成员由体育工作主管领导、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和所有体育教师组成。体育教师中选拔业务强、组织能力强的教师为教研组组长,他的职责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体育工作的指导思路,制定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学校体育教研活动,组织学校体育常务工作。每一位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要求做好本校体育常规工作,并且积极参加学校体育教研、科研活动,严格遵守国家及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制度,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指导学生科学参加体育锻炼,配合班主任开展增强学生体质的班级竞赛及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

3.明确学校体育工作成员。学校体育骨干:1-6年级班主任,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政策法规知识,和小学生体育锻炼技能、技术指导等知识,按照学校体育工作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博大精深,我们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认真研究,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上一篇:巴拉格歹中学食品安全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计算机应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