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赵普附答案

2024-09-27

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赵普附答案(10篇)

1.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赵普附答案 篇一

拯以书生谒赵普附阅读答案

冯拯,字道济。拯以书生谒赵普,普奇其状,曰:“子富贵寿考,宜不下我。”举进士,补大理评事,权知泽州,徙坊州,迁太常丞。江南旱,命驰传振贷贫乏,察官吏能否,还奏称旨。淳化中,有上封请立皇太子者,拯与尹黄裳等伏阁请立许王元僖,太宗怒,悉贬岭外。拯知端州,既至,上言请遣使括诸路隐丁、更制版籍及议盐法通商,凡十余事。太宗欲召还参知政事,寇准素不悦拯,乃徙知鼎州。郊祀毕,覃恩,拯与通判彭惟节皆迁尚书员外郎,后迁尚书工部侍郎,赐手札访边事,拯谓:“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今防秋,宜于唐河增屯兵至六万,控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置都总管为中阵,天雄军置钤辖为后阵,罢莫州、狼山两路兵。”从之。景德中,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大中祥符初,严贡举糊名法。拯与王旦论选举帝前,拯请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进退。帝曰:“可以观才识者,文论也。”拯论事多合帝意如此。封泰山,为仪仗使。礼成,进尚书左丞。以疾在告,数请罢,帝以手诏谕旨,又命宰相王旦就第劝拯起视事。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不预。谓知得罪,颇哀请。及对承明殿,太后怒甚,语欲诛谓。拯进曰:“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太后怒少解。寻在病告,帝赐白金五千两,遣内司宾抚问。还,奏其家俭陋,被服甚质。太后赐以衾稠锦绮屏,然拯平居自奉侈靡,顾禁中不知也。

(节选自《宋史·冯拯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B.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C.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D.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覃恩,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文中指皇帝祭祀之后施以恩惠。

B.糊名法,又称“弥封制”,是指把试卷上的籍贯、姓名等信息封住,以防评卷官员乘机作弊。

C.策论,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试士的科目之一。

D.视事,是指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派到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文中即此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拯敢于进言,为官尽职尽责。冯拯等人上书请求立许王为太子而被贬;到任端州知县,便奏请派遣官吏搜检隐瞒人口、议定盐法通商等事。

B.冯拯受人称赞,仕后辗转多职。他拜见赵普,赵普认为他状貌奇伟,今后富贵长寿,不在自己之下;中举后,先后在泽州、坊州任职,后升为太常丞。

C.冯拯论事中肯,策略务求实际。他巡防边务,提出重点扼守险要,并对防秋做了部署建议;论科举制度,请求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录取标准。

D.冯拯深得倚重,退后待遇优渥。他因病休假,数次请求罢免,都未得到应允;因病退休后,皇帝不仅赐金,还专门派人慰问,太后也赐给他珍贵物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江南旱,命驰传振贷贫乏,察官吏能否,还奏称旨。

(2)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

答案:

4.A

5.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6.A冯拯等人是伏于阁下请求,并未上书。

7.(1)汀南大旱,诏命乘驿马传达赈济贫困百姓的命令,并考察官员执行的好坏,回朝复奏符合皇帝心意。(关键词“振贷”“能否”“称”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皇帝刚刚即位,急诛大臣,会惊动天下的舆论。丁谓难道有谋逆大罪吗?只是失报山陵的事情而已。(火词“亟”“骇”“第”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冯拯,字道济。冯拯以书生的身份谒见赵普,赵普认为他状貌奇伟,说:“你当富贵长寿,应不在我之下。”后来考中进士,补官大理评事,代理泽州知县,调到坊州,升任太常丞。江南大旱,诏命乘驿马传达赈济贫困百姓的命令,并考察官员执行的好坏,回朝复奏符合皇帝心意。淳化年间,有上书奏请立皇太子的`人,冯拯与尹黄裳等在朝阁跪请立许王元僖,太宗大怒,将他们全部贬谪到岭外。冯拯掌管端州政事,到任后,上书奏请派遣官吏搜检各路隐瞒的人口,重新制作地图及议定盐法通商,总共十余事。太宗想要召他回来任参知政事,寇准一向不喜欢冯拯,于是调任其掌管鼎州。祭天完毕,广施恩泽,冯拯与通判彭惟节都得以升任尚书员外郎,后来,冯拯改任尚书工部侍郎,特赐给手札巡防边务,冯拯说:“守备边防的要点,若不扼守险要以制敌,就不容易胜利。现在防秋时期,应在唐河增加屯兵到六万人,控制住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设置都总管形成中阵,天雄军设置钤辖为后阵,撤走莫州、狼山两路兵。”皇帝同意了。景德年间,冯拯在太庙主持祀享之事,有关部门供应帐幔,守奉人睡在庙堂前,喧闹不整肃,冯拯奏报皇帝。诏令专为庙享祭祀用特制的廉幕、物器,藏于宗正寺,禁止小吏、士卒登宗庙的台阶。大中祥符初年,严申贡举糊名法。冯拯与王旦在皇帝面前讨论科举制度,冯拯奏请加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录取标准。帝日:“可以知道有才识的人,是他的文论啊。”冯拯评论事物就像这样多合皇帝的心意。泰山封禅时.冯拯为仪仗使。封禅完毕,升任尚书左丞.,以患病休假,数次自请罢免,皇帝亲自写诏书告谕旨意,又命宰相王旦去冯拯府邸劝说他处理政事。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辅政的大臣在资善堂聚餐,召集议事,只有丁谓不能参加。丁谓知道自己得罪皇帝,多方哀怜求情。等到在承明殿对答皇帝的提问,太后非常生气,说想要杀了丁谓。冯拯进言说:“皇帝刚刚即位,急诛大臣,会惊动天下的舆论。丁谓难道有谋逆大罪吗?只是失报山陵的事情而已。”太后怒气稍减。不久以病告退,皇帝赐白金五千两,并且派遣内司宾抚慰询问。回来后,奏报他家中简陋,被服的质量不好。太后赐给他绸缎被子和锦绮屏风,然而冯拯平时自己安排得很奢侈,只不过宫内不知道。

2.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赵普附答案 篇二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包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 )②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 ) ( )

③所冀移灾联躬( )

2.选出译文正确的项。

①人以谷为命。( ) ②何疾之避!

A.人们认为谷物是天命。 A.什么疾病都要回避!

B.人们把谷物当作生命。 B.为何要回避生病呢!

C.人们和谷物都有生命。 C. 回避什么疾病呢!

3.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唐太宗什么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答:

参考答案:

1. ①却;这②只;吃③希望

2.①B ②C

3.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赵普附答案 篇三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4.

5.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7.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5、D(①写廖永忠作战勇敢;④写廖永忠的战功;⑥写廖永忠不与主将争功,表现他的谦让。)

6、C.廖永忠跟随徐达平定淮东,中途被太祖召回抵御张士诚,最终平定淮东的是徐达。

7、(1)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事、垂名竹帛、是,判断句、句意5分)

(2) 太祖派遣廖永忠将他接回应天,到瓜步的时候船翻了,韩林儿淹死了,太祖因为这件事而责备廖永忠。(遣、迎归、覆、补主语、咎,各1分)

译文: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他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小的。太祖说:“你也想取得富贵吗?”廖永忠说:“能够侍奉明主,扫除外患和内乱,在史书上留传姓名,这是我的愿望。”太祖称赞了他。

陈友谅进犯龙江,廖永忠大声呐喊着冲击敌阵,各路人马跟在他后面,大败陈友谅的.军队。他跟随太祖进攻江州,江州城面临长江,江州城守卫防备十分牢固。廖永忠估计了城墙的高度,在战船的尾部造了一座桥,名叫天桥,让船尾朝前,乘风前进,把船尾的桥附着在城墙上,于是攻克了江州。进升为中书省右丞。

廖永忠跟随太祖攻克南昌,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决战。敌将张定边直接冲向太祖的船,常遇春用箭射他使他逃跑,廖永忠乘坐快船一边追击一边射箭,张定边身受百余箭,陈友谅的士兵死伤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人用七条船载着芦荻,趁着大风放火,烧毁敌军几百艘大船。又率领六条船深入敌阵搏杀,再冲杀一圈出来,敌军惊呼他为神人。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击陈友谅,陈友谅战死。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用漆牌写了“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个字赐给廖永忠。廖永忠跟随徐达攻取淮东,张士诚派遣水军迫近海安,太祖命令廖永忠把军队撤回到水寨里抵御他们,徐达于是攻取了淮东各郡。

不久,廖永忠担任征南副将军,率领水军从海路与汤和会合,攻克平定了闽中各郡。不久,他被任命为征南将军,从海路进攻广东。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关系开导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请求归降。廖永忠到了广州以后,抓住海盗邵宗愚,列举了他的暴行后斩了他。廖永忠善于安抚百姓,老百姓怀念他的恩德,替他建了一座祠。第二年九月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领百官在龙江迎接慰劳他。

第二年,廖永忠凭征西副将军的身份跟随汤和率领水军讨伐蜀地。进军到瞿塘峡,山势险要,水流湍急,蜀军设立了铁锁桥,拦截在关口,战船不能前进。廖永忠秘密派遣几百人抬着小船翻过山地渡过关口,到了蜀军的上游。廖永忠估计他们已经到达,就率领精锐的士卒从墨叶渡出发,将部队分为两支攻打蜀军的水寨和陆寨。天快亮的时候,蜀军才发觉。上下夹攻,大败蜀军。第二天,汤和才到达,于是与汤和分道进军,约定在重庆会合。廖永忠率领水军直捣重庆,部队驻扎在铜锣峡。蜀主明升请求归降,廖永忠因为汤和还没有到达,没有接受投降。等汤和到了以后,才接受明升的投降。太祖写了《平蜀文》表彰他的功劳。

4.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和答案 篇四

杨行密,庐州人,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唐中和之乱,天子幸蜀,郡将遣行密徒步奏事,如期而复。光启初,秦宗权扰淮右,频寇庐、寿,郡将募能致战擒贼者,计级赏之,行密以胆力应募,往必有获,得补为队长。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文德元年正月,孙儒杀秦彦、毕师铎于高邮,引军袭广陵,下之,儒自称节度使,行密收其众归于庐江。十一月,梁祖遣大将庞师古自颍上渡淮,讨孙儒之乱,师古引兵深入淮甸,不利,还。龙纪元年,孙儒出攻宣州,行密乘虚袭据扬州,北通时溥,孙儒引兵复攻行密。大顺元年,行密危蹙,率众夜遁,出据宣州,儒复入扬州。二年,乃蒐练兵甲以攻行密,属江、淮疾疫,师人多死,儒亦卧病,为部下所执,送于行密,杀之。行密自宣城长驱入于广陵,尽得孙儒之众。自光启末,高骈失守之后,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递相窥图,六七年中,兵革竞起,八州之内,鞠为荒榛,圜幅数百里,人烟断绝。行密既并孙儒,乃招合遗散,与民休息,政事宽简,百姓便之,蒐兵练将,以图霸道。所得孙儒之众,皆淮南之骁果也,选五千人豢养于府第,厚其衣食,驱之既战,靡不争先。甲胄皆以黑绘饰之,命曰“黑云都”。

乾宁四年,梁祖平兗、郓,硃瑾及沙陀将李承嗣、史俨等皆奔淮南,行密待之优厚,任以为将,瑾与承嗣皆位至方伯。是岁,行密纵兵侵掠邻部,两浙钱缪、江西钟传、鄂州杜洪皆遣使求救于梁。梁祖遣硃友恭率部骑万人渡江,取便讨伐。行密先令都将翟章据黄州,及梁师至,即弃郡南渡,固守武昌寨,行密遣将马珣以精兵五千助之,友恭与杜洪大破其众,遂拔武昌寨,擒翟章并淮军三千余人,获马五百匹,淮人大恐。八月,梁祖遣葛从周领步骑万人自霍丘渡淮,遣庞师古率大军营于清口。淮人决堰纵水,流潦大至。又令硃瑾率劲兵以袭汴军,汴军大败,师古死之。葛从周闻师古之败,自濠梁班师,至淠河,为淮人所乘,诸军仅得北归。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B.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C.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D.行密乃自募/百余人皆璟勇无行者/杀都将/自权州兵/郡将即以符印付之而去/朝廷因正授行密庐州刺史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中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叫“鳏”,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叫“寡”,年老而没有子女的叫“独”,幼年死去父亲的叫“孤”。《孟子》称这四种人为“穷民”:“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B.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帝号纪年法:指春秋至西汉初年采用的以帝王或诸侯的谥号及在位的年次纪年方法。年号纪年法:指帝王在位时用以纪年的名号而依次纪年的方法。文中的“光启”“文德”“龙纪”等就属于其中的“帝号纪年法”。

C.古代表示官职任免的词语很多,其中“授”“除”“辟”等表示授予官职;“徙”“转”等表示官职的调动;“擢”“拔”则有升迁之意;而“领”“署”则是兼职代理的意思。

D.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中说:“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行密从小力气很大,一天可走三百里路,郡将交给的报信任务,他都能徒步如期完成,后来因和敌人交战总能有所收获而升为队长。

B.孙儒攻克广陵后,杨行密收集部下回到了庐江,后来他趁孙儒攻打宣州时趁机攻占了扬州,但又被孙儒击败,被迫撤出扬州,后因江淮发生瘟疫,孙儒因病被部下捉住送给了他并被杀,杨行密才得以最终进据广陵

C.杨行密爱惜人才,善待降将。硃瑾和沙陀将领李承嗣、史俨等人投奔淮南,杨行密厚待他们并任他们为将领,硃瑾和李承嗣都居官位直到成为一方之霸。

D.杨行密善于用兵,大败梁军。在梁军到来时,杨行密先主动放弃黄州郡,又故意败于武昌寨,等到梁太祖增兵攻淮时,他决堰水淹敌军,又令硃瑾率劲兵袭击汴军,最终大败敌军。

【答案】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光启末,高骈失守之后,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递相窥图,六七年中,兵革竞起。

(2)选五千人豢养于府第,厚其衣食,驱之既战,靡不争先。

【答案】(1)自光启末年起,高骈失去权柄后,杨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一个接一个想夺得权柄,六七年间,兵戈争逐。

(2)挑选五千人豢养在官府里,供以优厚的衣服食物,调遣他们走上战场,无不奋勇争先。

【参考译文】杨行密,庐州人。小时死了父亲,家庭贫困。有体力,一天可走三百里路。唐朝中和年间**,天子驾幸蜀地,庐州郡将派杨行密徒步到蜀地报告事情,按期返回。光启初年,秦宗权扰乱淮北,频频进犯庐州、寿州,郡将招募能参战擒获贼兵的.人,按擒获敌人数目多少予以奖赏,杨行密凭胆识勇力应募,与敌接战必有收获,得以补升为队长。杨行密就自行招募一百多人,都是凶勇而无品行的人,杀死庐州都将,自己临时掌领州兵,郡将便将符节印玺交给杨行密就走了,朝廷因此正式授杨行密为庐州刺史。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正月,孙儒在高邮杀死秦彦、毕师铎,领兵袭击并攻下了广陵,孙儒自称为节度使,杨行密收集他的部下到庐江。十一月,梁太祖派大将庞师古从颍上渡过淮河,攻讨孙儒的**,庞师古引兵深入淮甸,不利,返回。龙纪元年(889),孙儒出兵攻打宣州,杨行密乘虚袭击占领扬州,向北与时溥联合,孙儒领兵又攻杨行密。大顺元年(890),杨行密危急,带着部下连夜逃走,据守宣州,孙儒再次入据扬州。二年,便收集训练兵马准备攻打杨行密,碰上江、淮一带流行病疫,士兵病死很多,孙儒也病倒了,被部下抓起来,送给杨行密,杀了他。杨行密从宣城长驱直入广陵,全部占有了孙儒的部众。自光启末年起,高骈失去权柄后,杨行密与毕师铎、秦彦、孙儒一个接一个想夺得权柄,六七年间,兵戈争逐,八州之内,踏为荒芜草地,方圆数百里,人烟断绝。杨行密兼并孙儒后,就招集流亡百姓,让他们休养生息,政治宽松简易,老百姓感到舒适,杨行密收集兵马操练将士,以图谋霸业。所得到的孙儒部众,都是淮西的骁勇善战之士,挑选五千人豢养在官府里,供以优厚的衣服食物,调遣他们走上战场,无不奋勇争先。穿的甲胄都用黑缯布装饰着,命名叫“黑云都”。

5.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五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6.阅读文言文《义犬》附答案 篇六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走,则又从之 (2)则封金俨然

(3)金亡其半 (4)感其义

11、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乃以石投犬”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俱以假山显

C、遂以名楼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参考答案:

10.(4分)①走( 跑 )②然(…的样子 )③亡(丢失)④感(被…感动 )

11.(2分)(B)

12.(2分) (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7.文言文练习阅读附答案 篇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除:官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乃去,客密州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岑文本谓所亲曰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之顾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 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参考答案:

4、A (薄:看不起)

5、D ( A 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 以,连词,表因果;连词,并列关系,又。C 所,所字短语,表示的人;与者构成固定结构,表凭借。D 之,都是代词)

6、B (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

7、(1)赵仁本认为他才气高,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重点词语:高、厚、装)

(2)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询问常何。(重点词语:条、切、怪)

(3)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做这样的事。(重点词语:暴、过、名)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8.赵普孙权劝学比较文言文答案 篇八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孙权劝学》

初,权①谓吕蒙②曰:“卿今当涂③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④为博士邪!但当涉猎⑤,见事⑥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⑦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②吕蒙,三国东吴名将。③当涂:当权。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⑤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⑥见事:认清事情,识别事势。⑦即:就。

1、解释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2)次日临政( )

(3)但当涉猎( )

(4)及鲁肃过寻阳( )

2、翻译文中划线的两句话。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普》一文围绕哪句话来表现赵普的精神品质?结合甲乙两文,具体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因循;(2)处理;(3)只;(4)当……时

2、(1)总是关门打开书箱取书,整日读书。

(2)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3、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限制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9.《是仪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九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改,仪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仙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盲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悉验问 ( )

②于是见穷诘累日 ( )

③仪独云无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3.结合全文,说说是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①来 连词 ②没有人 ③通背,违背(共3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2.①像那为了贪图小的利益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在诸侯中丢弃了信用,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援助,不如把地给他。(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10.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篇十

16.A 17.D 18.C

19.公 子 闻 所 在 / 乃 间 步 往 / 从 此 两 人 游 / 甚 欢 /平原 君 闻 之 / 谓 其 夫 人 曰 / 始 吾 闻 夫 人 弟 公 子 天 下 无 双 / 今 吾 闻 之 / 乃 妄 从 博 徒 卖 浆 者 游(3分,断对一处给0.5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0.(7分)(1)公子假借王命夺取晋鄙兵权而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的恩德,便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座城封赏公子。(3分)

上一篇:赞助合同意向书下一篇:期末班主任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