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4-07-01

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8篇)

1.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开展《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暨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含九个乡镇总体规划)》、《昆明倘甸、转龙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工作的请示报告

市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昆通„2010‟25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北部崛起暨倘甸片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方案的要求,市政府安排由我局牵头,配合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两区”管委会),组织开展《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暨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含九个乡镇总体规划)》、《昆明倘甸、转龙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两区”管委会与我局于2010年8月30日就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协商研究,并于8月31日向九个乡镇发出“关于速提供有关乡镇和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测绘资料和城乡规划编制情况的函”。经研究,“两区”管委会与我局提出开展“两区”规划工作的请示如下:

1、工作层次及范围

为了更好地配合“两区”今后的规划管理工作,建议本次规划编制工作分为两个层次:《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暨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含九个乡镇总体规划)》、《昆明倘甸、转龙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暨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含九个-1-

乡镇总体规划)》的工作范围与“两区”管辖范围一致,包括东川区红土地镇、舍块乡,禄劝县转龙镇、雪山乡、乌蒙乡,寻甸倘甸镇、凤合镇、联合乡、金源乡,总面积为1837.54平方公里。

《昆明倘甸、转龙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范围将根据总规确定的倘甸、转龙等重点片区建设用地具体划定,初步估算面积约60平方公里(以最后规划确定的数据为准)。

2、工作组织方式

根据《昆明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八个相关配套制度的规定,对“两区”规划编制工作可采取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

鉴于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经“两区”管委会与我局协商,拟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计划邀请XWHO(杭州)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对“两区”有一定了解的规划设计机构参与“两区”规划的工作方案招标,通过设计单位制定并汇报工作思路,专家组进行评审确定最终设计单位。

3、工作进度安排

9月上旬完成任务书编制、1:1万地形图测绘等工作,9月下旬前同时完成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标工作,以及招标前期准备工作;10月发出正式邀请函,编制单位组织工作方案,10月下旬完成招标工作,确定设计单位;12月底前由设计单位完成规划上报市规委审议。

4、工作经费安排

本次工作经费主要包括地形图测绘费、规划设计费。

(1)地形图测绘费

总体规划提供1:1万地形图(*〃TIF),按照1837.54平方公里×333.33元/平方公里=61.25万元;2.5米SPOT 5卫星影像免费提供。

东川区红土地镇、禄劝县转龙镇、寻甸县倘甸镇、凤合镇、轿子雪山景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1:2千地形图,按照200平方公里×25000元/平方公里=500万元。

地形图测绘费估计约561.25元,根据《昆明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勘测、设计、咨询等项目,采用特定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可以不进行招标,建议地形图测绘费由“两区”管委会直接支付。

(2)规划设计费

《昆明倘甸产业园区暨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含九个乡镇总体规划)》按照50万人×1万元/每万人=50万元;《昆明倘甸、转龙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60平方公里×(1500—2500元/每公顷)=900—1500万元(国标收费标准为2500—3000元/每公顷)。

设计费用估计约950—1550万元,建议根据招标结果,由“两区”管委会与中标人签订合同,成果经市规划局认可并出具书面意见后,由“两区”管委会直接支付。

5、工作保障措施

鉴于“两区”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原则,开展“两区”规划工作。建议由市国土局负责提供“两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压覆资料、地质灾害评价图,市环保局负责对“两区”范围内的建设进行环境评价,市水务局负责提供“两区”范围内的水资源情况资料,市旅游局负责提供轿子雪山旅游规划的相关资料。

近期“两区”管委会和市规划局将召集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旅游局、招监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讨论该工作的规划前置要件及配套研究工作。

以上意见当否,请批示。

昆明市规划局

2010年8月31日

2.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一、昆明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的滇池盆地, 海拔高度约1900m, 三面环山, 一面临水。由于地处低纬度, 海拔高度较大, 气候条件十分优越。这里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的滋润, 又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的浇灌, 而冬季的西北利亚寒冷气流不易到达这里, 因此这里具有宜人的气候, 降水丰富, 气温变化小, 全年气温在23℃左右, 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一年四季树木葱绿, 鲜花盛开而成为中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和供应基地。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丰富。其主要景观有: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貌奇观路南石林、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昆明世博园等, 还有金殿、圆通山、翠湖以及其他历史古迹和民居建筑。此外, 昆明周围还有为数众多的旅游景区, 如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山五湖”、九乡溶洞群、禄劝轿子山、元谋土林、安宁“天下第一汤”、晋城和江川古滇文化遗址等。除了昆明市及其周围旅游景观丰富外, 云南省还有着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

(二) 优越的区位优势创造了良好的可进入性和现代通讯条件

云南省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前沿, 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 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自“99世博会”以来, 云南省的交通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现已实现了以昆明为中心半径200千米的国道干线的高等级化, 相继建成昆-玉、昆-曲、楚-大、大-丽、昆-河、昆-禄等通往生要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现已实现从昆明甭丽江、保山、番格里托由陆路均不超过一天的最小旅游时间比。昆河、贵昆、成昆、南昆、内昆无条铁路纵横交错, 与垒国各地相连。昆明新机场在2010年建成通航后旅客吞吐能力将达4000万人次以上, 远期达6000万人次;以此带动省内中小型枢纽和通勤 (旅游) 机场的全面发展, 加快建设中小型枢纽机场, 到2010年机场布点总数达到16个;昆明全市共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80多条, 建成立交桥23座, 并于2010年起进行昆明市区轨道交通建设, 逐步形成“一路二环三横四纵五出口”的城市交通网络。昆明的通讯已率先实现市话全网程控化, 国际电话口丁直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电话普及率居全国前十位。此外, 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国际邮政汇兑、电子信函等业务也已在普遍开展。

(三) 初具规模的会展设施和一定的承办经验

昆明地区具备日均1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 具有举办高规格会议的各项条件。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建的展馆拥有国际标准展位约5500个, 是集展览、会议、商贸、广告、餐饮、健身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一身现代化展馆, 已成为IAEM会员和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单位。展览面积现有7万平方米。此外还主要有2家大型场馆相辅:云南民族村、昆明世博园。云南民族村占地1340亩, 昆明世博园室内展览场馆面积述42574平方米, 室外展区面积168967平方米。昆明市目前已有各类会展企业 (含广告公司、文化传媒公司) 约1000余家。在演出设施方面, 昆明市拥专业演出场馆20个, 可供商业性演出的社会其他场馆107个, 可容纳观众3.2万人。昆明国展中心已成功举办过“世博会”、“昆交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世界马铃薯大会”、“世界烟草研讨暨展览会”、“GMS”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 等 (见表1) 。昆明市的会展旅游已初具规模。

(四) 昆明会展旅游的发展有着可贵的机遇

昆明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交通、通讯枢纽。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早期收获”计划、祖国内地和香港“9+2”经贸合作机制全面启动和建设现代新昆明发展战略的实施, 昆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昆明市规划工作广泛开展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等都已取得一些成果, 为会展旅游的地位、空间提供了较好的定位。云南旅游业实现了“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到“支柱产业型”的升级转变。“大旅游、大产业”的格局已经形成。云南将朝着“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国际大通道”的目标奋进, 而昆明将成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都市。

二、昆明发展会展旅游的劣势分析

(一) 会展旅游业人才缺乏

随着中国会展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会展旅游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就昆明目前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会展组织者、管理者还是从业人员或是为会展提供其他服务的人员, 素质参差不齐, 尤其是昆明还没有专业的会展服务队伍, 从业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或只经过简单培训就匆忙上岗, 很难满足会展组织和接待的特殊需求。

(二) 会展和会展旅游脱节现象较为明显

由于在展会举办方面, 主要由旅游企业自发举办, 没有统一规划和有序调节, 参展商、与会者和外地观众的主要活动仪限于参加或观看展览会, 只有少部分人会参与游览, 购物或文娱活动等。这就造成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均衡, 如住宿、餐饮、交通获利多, 而游览、购物、娱乐获利少, 尤其是昆明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三) 会展旅游特色不明显, 竞争力不强, 会展市场不规范, 项目多而杂乱

昆明市每年举办大大小小上百场次展览会, 但都未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展览活动档次和消费能力较低, 特色不鲜明, 竞争力不强, 会展精品少, 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会展旅游形象的提高及品牌的创立。

(四) 会展管理和运作水平不高

国际上和国内一些会展业发展得较好的城市, 会展旅游在运作上有一套成熟的市场化机制, 而在中国, 这种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 在昆明则仅仅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有效的市场手段, 使昆明在发展会展旅游时更多依靠政府介入, 这与旅游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实不相符。尽管自2000年以来, 昆明越来越多地依靠市场运作举行会展活动, 但离成熟的会展旅游市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促进昆明会展旅游发展的措施分析

(一) 加快会展及会展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形成一批专业会展及会展旅游人才群体, 提升展会质量

世界会展经济发达地区经验表明, 会展行业需要有着专业素养的高端人才来实现它的发展。建议我市多组织会展旅游行业的交流活动, 以及开展会展及会展旅游人才技术认证, 会展经理的培训。学习会展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 挑选出本地优秀会展旅游企业着重扶持, 对于会展旅游品牌项目邀请国际会展旅游行业专家进行把脉, 对如何做大做强进行定位。

(二) 加强会展与会展旅游的有效对接

会展和旅游的结合, 是会展业逐渐走向成熟后, 社会需求更加人性化的必然结果。会展的吸引物者可以是所拥有场馆, 也可以是其举办的大型会议和展览公司。饭店和旅行社应该与会展公司主动联系、合作, 来提高本行业的经济效益。控制人口流动, 加强引导购物、娱乐和其他相关服务。加强配套服务水平。从配套能力上看, 建议开发出更多像世博园、石林等一批国家级、世界级的景区景点及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加大会展与会展旅游的宣传力度。

(三) 准确定位市场, 精心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会展旅游产业

昆明会展旅游完全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旅游资源优势和处于中国西南门户的有利位置, 通过大力发展会议会展旅游, 带动和加快昆明旅游产品的升级, 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 度假、会议会展、商务、康体、乡村旅游、民族风情为主体, 宗教、科考、探险等特种旅游产品为补充的合理结构体系, 强化昆明作为特色旅游目的地、会议会展理想举办地的形象。发挥每年一度的昆交会和昆明国际旅游节的优势, 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 实现会展的定期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另外, 会议与奖励旅游相结合, 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一种新趋势, 在开发奖励旅游市场时, 既要为客人组织满意的旅游活动, 又要为之做缜密的会议安排, 提供一流的会议设施和服务。

(四) 规范会展管理, 制定昆明会展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

应尽快制定出台会展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 实现会展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并注意健全会展旅游的法律法规, 昆明有关单位应切实做好会展旅游的规划和宏观调控, 成立专门的、权威性的会展管理机构, 有效协调、引导会展旅游的开展, 整合昆明的会展旅游资源。只有为会展旅游创造一个公开、公正的竞争秩序和规范化管理的竞争氛围, 才能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

(五) 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自律性的行业协会, 进一步规范会展旅游行业的行为

昆明会展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的会展旅游行业协会尚不成熟。为了云南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建议在政府的领导下, 尽快建立健全地方性会展旅游行业协会, 以支持公平、平等的竞争, 改善、优化会展旅游市场环境, 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会展旅游的市场秩序。

通过对昆明会展旅游发展的初步探析, 不难看出, 昆明市具有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条件, 也存在诸多劣势。但通过科学的规划与采取有效的措施, 昆明市的会展旅游一定会取得长足的发展, 对云南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韦梅, 武有德.论云南发展会展旅游的条件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 .

[2]、杜长征, 高璇, 盖鹏.“后世博”时代昆明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地方经济, 2009 (16) .

[3]、陈鸣.论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J].商业研究, 2006 (15) .

[4]、黄华, 王洁.昆明会展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4) .

3.优秀旅游城市——昆明 篇三

昆明旅游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经过20多年快速、稳定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效益稳步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产出水平高、发展后劲大的支柱产业。2006年,昆明市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7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者2169.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140.56亿元,同比增长13.3%;旅游总收入156.37亿元,同比增长12.9%。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9.4%,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支柱。

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劲松说,昆明在发展旅游业中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突出昆明特色和优势,在科学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上实现新突破。二是在展现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特色上实现新突破,打好生态、文化、民族风情“三张牌”。三是在宣传营销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品牌宣传。四是在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和提升城市形象上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商务旅游,加快发展都市旅游。五是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通过推进旅游企业改革,理顺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全力提升服务质量。

依托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民族文化风情和区位优势,昆明旅游创造了一系列的知名品牌:全球惟一保存场馆设施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连续五年被评为亚洲最佳高尔夫球场的春城湖畔高尔夫、具有独特商务休闲品质的柏联SPA温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购物企业七彩云南、国内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国内最大的国际旅游交易会固定会址、国内档次最高场馆密度最大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昆明旅游业已形成一个包括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餐饮、商贸、娱乐、会展等组成的综合产业体系。截至2007年3月,全市拥有星级酒店108家,各类旅行社199家;旅游汽车公司30多家,拥有各类旅游车辆1700多辆;各类旅游景区(点)50多家,其中A级以上景区9家;旅游购物单位60多家,有旅游商品生产厂家100多家。全市旅游业总资产达数百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万人,产业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中位居前列。

4.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四

评估报告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了我市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村公共服务

“十一五”以来,我市公共财政支出逐渐向农村公共服务倾斜,国家、省对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市以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昆明市在全面实现“普九”任务的基础上,继续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经费保障制度执行情况良好。2006年全市52万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2%;16.8万人享受免教科书费;15.8万人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2007年全市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的54.4万人,占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3%;享受免教科书费的16.8万人;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16万人。目前,已下达中央和省资金6614万元,其中:中央6239万元、省级375万元;市级全年资金6340已安排下达。初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切实减轻了农民教育负担,促进了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强化政府责任,落实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政策,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

截止2007年10月,昆明市市级总计投入资金27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结合国家、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补助资金,已建立起三种模式远程教育校点2725个,累计培训远程教育师资约2200人,中小学生机比由37:1提高到27.93:1。2007年启动59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计划年内完工的第一批20所学校中已竣工2所,完成主体工程4所,在建13所;第二批39所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明年可全面启动。8所农村初中学校初步列入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国债项目,拟争取补助资金2970万元。

2006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17045人,2007年1至9月培训117509人,均超额完成培训10万人的任务。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批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得到加强,依托市农校组建的农业职教集团办学规模已超过7000人,宜良县、嵩明县职业中学基础能力建设国债项目、官渡区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已完工,东川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已申请国债补助300万元、晋宁县职业中学国债项目、安宁市职业中学扩建工程已启动实施,石林县职业中学重建进入立项阶段。

(二)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以来,不断加大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6年完成了200个标准村卫生室的新建及改扩建,国债补助宜良县、禄劝县2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735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完工2个,开工建设13个,开展前期工作10个。市级农村“三项建设”补助500万元,安排66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及改扩建,现已基本完成。2007年把新建722个村卫生室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市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166万元,现已完工268个,在建275个,开展前期工作179个。今年还开展了11所乡镇卫生院、晋宁县人民医院等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项目的立项或转报工作,拟争取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610万元,目前全市80%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已完成了业务用房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

为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长效机制,两年来,有1946人接受了在职技术培训,1947人参加了大、中专学历教育。

(三)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要求,安排建设专项资金600万元,在今年内改建1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0个社区、村级文化室,目前大部分项目已完工,预计年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从2007年正式开始,总的任务是到2010年底,实现3567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7年要完成300个自然村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目前已完成约200个村的光缆联网工程,预计11月底可全面完成今年建设任务。无线发射台(站)土建工程由有关的9个县(市)区负责,中央、省统一配发设备,目前基本完成了9个无线发射台(站)的定点工作,正在进行地质勘测和气象咨询等基础工作,机房、铁塔建设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待统一配发设备到位即可进行,确保明年6月30日前正式投入运行。

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工作列入2007年对十四个县(市)区政府进行考核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安排专项资金70万元,目前,全市1243个行政村共放映各类影片14916场,观众133万人次,放映普及率达88%。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根据国家、省体育局的要求,2006年在14个县(市)区分别选择1个行政村开展了试点工作,2007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100万元在全市11个县(市)区2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禄劝县3个乡17个村作为2007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国债项目,申请国债补助40.8万元,晋宁、寻甸县38个村作为2008年项目,申请国债补助91.2万元。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扶贫助困工作顺利进行 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关精神的指导下,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截止9月底,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1.48万人,有1.7万人领取了农村养老保险金,资金滚存结余1.7亿元。我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五华区、呈贡县、富民县三个试点县区共有7891人参保,共收取参保人缴纳和所在单位补助的保险费1.06亿元,4至9月份共对5568名符合条件的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费462.24万元。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推开,在2006年安宁市、石林县、寻甸县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关于在我市开展建立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的实施方案》,今年我市把全市年人均纯收入693元以下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10.3万人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低保制度全面覆盖和应保尽保的目标,所需经费5378.4万元,省补助432万元,市财政已拨付3469.84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1476.56万元大都得到落实。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广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284.7万人,参合率达94%。截止2007年上半年,共计为130多万参合农民减免门诊费、报销住院、医药费1.66亿元。自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以来,全市有963名患大病的农村特困人员得到了共计331.45万元的贫困医疗救助资金补助。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评估

(一)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6年,昆明市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7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接待国内旅游者216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140.56亿元,同比增长13.3%。2007年1——9月,接待海外旅游者5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04%,旅游外汇收入1.3亿美元,同比增长8.68%;接待国内旅游者1854.1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2%,国内旅游收入116.43亿元,同比增长8.06%。从上述情况看,各项旅游指标中除海外旅游者人数和收入与“十一五”目标有差距外,其余指标均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十一五”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六大景区建设项目在招商引资、战略规划、开发建设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招商引资方面,六大项目共协议引进资金101亿元;战略规划方面,六大项目已经全部启动战略研究或规划编制;开发建设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明显提升了景区的品位和水平,完善了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而且对提高项目旅游综合效益,引领全市旅游业寻求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的是石林风景区已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并成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其环境综合整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争取1500万元国债资金扶持;柏联SPA项目成为我市发展休闲旅游的一个亮点。

(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抓住“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策和人才保障、项目支撑发展”等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施昆明文化产业建设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九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休闲娱乐业、艺术服务业、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增加值均在4亿元以上,成为文化产业四大支柱,其发展在西部中心城市中属于中上水平。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5.48亿元,占全GDP的7.1,已逐步成长为富有活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评估 1.九年义务教育成果

2006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86%,巩固率105.3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58%,巩固率100.31%;2007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巩固率99.8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7.14%,巩固率98.24%。2006年排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4.34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农村示范初中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1所;2007年排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3万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并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2007年开始,“两免一补”政策将覆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

我市2006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5.65%,200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28%。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针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资源优化整合,组建了分别以市农校、省铁路机械学校、市财经商贸学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它们做大做强。实施职教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六大工程。上报了12家学校建设计划,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债资金扶持,宜良职业中学、盘龙职业中学共获得500万元国债资金扶持,市财经商贸学校实训楼建设获得300万元国债资金扶持,市技工学校国债项目已完工。2007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为12738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为51559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2006年为17132人,2007年提高到20768人,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之比由2006年的0.6:1提高到2007年的0.7:1,2007年招生人数之比达到0.79:1。2007年开始,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每人年均补助学费、生活费1000元,省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用于职教发展,每年3000万用于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的贷款贴息,市财政每年也拿出5000万元职业教育发展经费。

全市拥有的省一级完全中学由16所增加到18所,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55.39%提高到2007年的60.4%。“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建12所,改扩建50所高中阶段学校中,2006年新建6所,改扩建28所,2007年新建1所,改扩建3所。

3.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昆明大学和昆明师专两所高校合并成立昆明学院,学校搬迁呈贡新区建设后,在校生规模将达1.6万人。

(二)加快发展城市卫生事业 1.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结合现代新昆明建设,为了缓解医疗机构规模不足和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我市启动了一批市级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已完成征地和地质初步勘察等工作,同时市中医医院门诊大楼已争取确定为2008年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国债补助实施项目,国债资金初步确定补助1400万元。省精神病院医技综合楼、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目前正进行内外装修,预计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已批复项目建议书,规划选址、环境影响评估已完成,正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征地工作。儿童医院南市区分院项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现基本完成征地工作,正进行初步设计招投标、环境影响评估、矿产覆压等相关工作,目前已初步提出建设资金筹集方案,待报市政府审定。晋宁县人民医院新建住院楼是2007年国债实施重点项目,国债补助200万元,市级配套300万元,其余资金由县及项目单位自筹或贷款解决。由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发展和改革委批复后,晋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建设地点整体搬迁新建,但土地、资金等未落实。

2.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目前已完成了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的建设。实施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争取到德国政府200万欧元防治艾滋病赠款,艾滋病监测、治疗、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为加强卫生执法监督力度,昆明市卫生监督大队更名为昆明市卫生局卫生执法监督局,人员编制由36名增至80名。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于2006年建成启用。成立了由80人组成的卫生应急队伍,制定了《昆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28个卫生专项预案。

《昆明市2006——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臵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共投入4150万元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立了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推进医保进社区,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目前,全市已建成19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个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14个县(市)区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人口200万,有2500余名医务人员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2006年社区诊疗量达215万人次。

今年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的惠民医院建设已于2007年7月1日全部完成,各级相关医院已按要求设臵惠民病床500张;新建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已全部落实建设选址,目前建成6个,在建14个,完成或正在申报立项4个。

(三)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昆明市文化体制改革方案(试行)》的要求,对已组建完成的昆明市歌舞剧院等文艺演出团体,在社会融资、演出市场经营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了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力度;国有文化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推行股份制改革;新闻媒体加快集团化建设步伐,将适时组建昆明报业集团。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市财政投资900万元的市图书馆装修改造工程于2007年1月完成。聂耳音乐厅因与省的建设项目选址冲突,调整选址到海埂公园内,现正就项目建设主体和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市博物馆二期改扩建工程建设方案初步形成,2008年启动建设。

3.积极发展体育事业

2007年5月,我市积极配合省政府做好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等工作,圆满完成了承办任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正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扶持。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目前正在进行征地等前期工作工作,预计2008年可全面启动建设。

(四)加强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2006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5‰,2007年1——9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顺利推行,2006、2007年全市农业人口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分别为21594户、4214户;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分别为5373人次、5726人次。2006年兑现“奖优免补”专项经费1049.72万元,2007年“奖优免补”专项经费正在兑现中。

计划生育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2006年,市级投资计划下达460万元,改扩建25个计生服务站(所),已建成投入使用18个,在建5个,2个未建;2007年下达400万元,改扩建19个计生服务站(所),另国债补助2个项目,现已建成4个,在建5个,1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五)推进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强市

2006年,我市全社会研发(R&D)经费占昆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5.42%。我市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86项,昆明市科技进步奖59项。

截止2007年10月底,我市共有科技带头人共183人;截止2007年6月,有高技能人才75642人,其中高级工64889人,技师10575人,高级技师178人。

截止2007年9月,昆明地区的专利申请量为1502件,授权量为1053件。申报了9个企业的技术中心争取列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四、构建和谐昆明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006年至今,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2.4%以内,低于“十一五”规划设定的2006年3.9%,2007年4.83%的控制目标。2006年我市新增就业岗位8.99万个,超过7.7万个的规划目标,2007年1——9月新增就业岗位9.75万个,已超额完成全年7.9万个的规划目标。今年开始,确保到年底使90%的零就业城镇家庭实现一人稳定就业。2006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9907人,其中国外输出77人,省外转移10880人,实现转移收入3.96亿元,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转移8万人的目标。2007年1——9月,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0649人,其中省外输出10612人,实现转移收入1.473亿元,已超额完成转移8万人的目标。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0.03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89%,参统企业离退休人员22.38万人,养老金发放率为100%。失业保险参保职工69.1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96%,有2.8万名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城镇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9.05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78.1%;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5.16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83.7%。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普遍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截止2007年9月底,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85.8万人,达到“十一五”目标的66%,参保人员年人均可享受19.9万元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待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市今年开展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尽快在全市全面推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已实现全面覆盖。

推动社会保障覆盖到农村,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十一五”规划目标数的68.4%,其中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占规划目标数的6%,由于刚开始试点,参保人数较少。

(三)改善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

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我市全面推开,年内将把全市年均收入低于693元的10.3万农村特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以不同地区生活水平为标准,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金额分60、50、40三个档次。

各级政府历年都将低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中央、省级补助5664万元,市级拨付2800万元,县区配套2884万元;2007年1——11月中央、省级补助5176万元,市级拨付3833万元,县区配套2900万元。我市城镇低保自1996年启动以来,低保标准先后调整提高了4次,现全市城镇低保标准为156——210元,人月均补差为120元。由于低保人员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所以人数是动态变化的,最近一次针对食品涨价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发放的对象人数是82946人。2006年7月1日起,我市相对2005年保障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了12元,2007年9月12日起又针对食品涨价人月均补助15元。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加强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下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对城镇低保对象从10月份起,每人每月增发10元临时补贴。

(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我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十五”期间实施国债试点项目的基础上,2007年初又安排了市级财政资金300万元,补助官渡、西山、安宁、东川四个县(市)区的14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建设。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07年起,将对全市330个社区中办公用房和服务中心(站)不达标的社区进行达标建设,其中2007年各县(市)区上报了第一批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54个项目,现正在申报立项。2008年以后的社区建设项目将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社区建设的有关要求分步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1.部分项目缺乏宏观统筹规划,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在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对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论证不充分,对困难和问题预计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实施困难。

2.社会事业项目,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应进行资源整合,比如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中的文化、体育、广电、行政、党建等设施,由于归口管理部门不同,在下达建设计划和资金时往往相互独立,造成资金、土地等资源浪费。

3.社会发展需求与投入的矛盾十分突出,社会发展投资缺口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政府投资,缺乏项目运作,特别是资本运作,对财政的依赖性仍然较强。

4.社会事业项目往往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相应的软件配套,比如经常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配备不足、培训滞后、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等问题。5.重点项目工作进展缓慢、开工率低,主要原因是受规划、土地、资金筹集等因素制约,建设条件难以落实,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未完成征地,聂耳音乐厅存在选址和建设主体不明确等问题;昆明学院、昆三中搬迁呈贡新城项目、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四个项目都涉及通过资产臵换筹集建设资金的问题,应加快资产臵换工作,推进项目进程。

六、今后工作措施和建议

1.增强发展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加强专业规划的编制执行力度,以发展规划统领建设规划。积极开展项目协调工作,督促项目单位做好项目的研究和储备,扎实推进规划、用地、资金筹集等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和计划目标,进一步细化、完善和推动今后的工作,突出重点抓落实。

2.加强社会事业统筹,使各项社会事业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要本着节约资金、土地的原则,对农村社会事业项目中的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资源要统一进行规划,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建议在政府各部门间建立相应的统一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3.在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的同时,在社会事业投资来源多样化方面作出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服务和创新求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社会事业。

4.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在项目前期工作充分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对我市社会发展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扶持。

5.认真抓落实,搞好服务工作,加快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程。加快昆明学院、昆三中、市少体校、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延安医院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推进项目工作进程。昆三中、市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延安医院等项目争取年内动工;市少体校、昆明学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分院争取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

6.积极争取和完成一批重点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项目。禄劝皎平渡、寻甸柯渡红色旅游、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民政救助体系建设、石林世界自然遗产环境整治等国债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项目,在督促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完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管理,落实各项建设条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5.昆明旅游提醒 篇五

・ 1.昆明白天的日照较强,最好带上防晒霜和太阳镜,还应该多喝点水、多吃水果,防止脱水。

2.昆明有“四季同穿戴”的说法,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两个极端,是昆明的穿戴特征,街上经常出现穿什么季节的.衣服都有的现象,

资料

3.在昆明市区问路是件比较麻烦的事, 昆明人大都说方言,语言交流有些困难,而且昆明人口中有许多外来人员并不十分了解昆明;但是如果问到昆明的年轻人他们很热情友善,会不厌其烦地讲解。

6.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六

一、旅游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东至旅游产业抢抓“三区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旅游XX县”战略目标,夯实基础,蓄势发力。目前,我县拥有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1家,3a级2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安徽省旅游乡镇5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星级农家乐2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星级旅游饭店2家;四星级旅游餐馆1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车队1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7家。

一是景区建设初见成效。九天仙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历山景区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南溪古寨依托《南溪古寨历史文化发掘与开发研究》成果,已完成规划初稿,正在积极开展征地、河道整修、游步道建设等基础工作,启动4a景区创建;金鸡窠漂流整修后重新开业。

二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西海温泉度假村、环升金湖张家滩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印象东流大酒店投入试营业,大渡口国际假日大酒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仙寓山庄改造等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今年又新引进尧渡河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正待开工建设,已先期启动漂流项目。

三是环升金湖旅游开始起步。以环升金湖乡村旅游发展为破题,坚持先行先试,规划建设张家滩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升金湖科普旅游接待中心;大渡口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农业科技园)在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农家乐、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基础上,正积极申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是乡村旅游蓄势待发。县城及周边形成以金字牌森林公园、西山天坑云石、梅山生态旅游、历桥上谢生态休闲旅游、锦源生态园、小黄泥湖生态农庄等环城生态休闲旅游带,配以青水湖畔生态农庄、梅山农家乐、黄泥农家乐等为主体的农家乐群;东流镇规划建设陶公文化旅游区,启动东流老街重点古建筑、双塔和陶公祠的修缮及省级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项目。县域东南部的源口生态休闲游,官港、洋湖等地的生态休闲农业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蓬勃兴起。

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东至是一个以山为景、以水为灵的山区县,独特的地域风貌与多样的文化传承,织就了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

一是政策支撑优势。近年来,国家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系列措施。一是颁布实施旅游法,以法律形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权威保障;二是出台政策支持旅游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对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要求;三是专项规划推进区域发展。年初,国务院批复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东至既处在示范区的核心区,又处于“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的交汇处,发展旅游机遇难得。

二是生态宜居优势。“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点多面广”是东至旅游资源特色。境内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环境优美,山、丘、圩、湖种类齐全,人居环境宜居宜游。有“中国鹤湖”“鸿雁之乡”——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天仙寓、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历山、龙源旅游度假村、国家2a级旅游区东流古文化区、省级森林公园天台山;还有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尧渡河景区,及西山天坑、许世英故居、周氏家族遗址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三是人文厚重优势。东至历史悠久,人文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86项。其中东流老街、陶公祠、双塔、许世英故居、金宗祠等10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至花灯”、“福主庙会”等6个项目位列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另外,东至还拥有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关子钞版,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可信性最高的宋代钞版,堪称我国货币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发展的氛围不浓。对旅游XX县战略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旅游发展理念还未牢固树立,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未根本转变。相关部门工作开展不能主动服务和服从于旅游产业发展,也很少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主动出招。社会各界包括一些旅游从业者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有志于旅游创业且持之以恒的仁人志士。

二是主题定位不能有效统一。“尧舜之乡,灵山秀水”“尧舜之乡,魄力东至”“尧舜之乡,休闲港湾”“尧舜东至,山水升金”……等等,至今未形成一个全县统一的对外宣传定位,也没有统一的、叫得响、令人过目不忘的营销宣传主题。

三是灯下黑愈发凸显。东至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组成部分,东有九华山、黄山、西递宏村,南有婺源,西有庐山,北有天柱山,5a级景区环绕四周。在这样一个旅游资源高端云集的集合区中,我县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运营规范,称得上真正景区的旅游产品。县内景点与周边地区景点没有形成互连互通,没有一处纳入周边旅游线路的景点,游人寥寥,甚至县内也没有一条可供游客选择的成熟线路,客源市场单一。

四是景区可进入性依然较差。沿国、省道旅游交通指示牌设置不完善,数量及配置不能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县城至九天仙寓等旅游景区公交车辆班次少、运行不畅;升金湖通湖道路仅小路嘴跨湖大桥一段及科普中心(保护局所在地)路况好一些,其余都是泥泞小路;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科技园)、青水湖畔生态农庄等通行道路不畅;尧渡河漂流景区以砂石路为主,伴以泥泞小道;东流古文化区内也是辗转艰难……,这些地方大都是我县游人首选之地,由于可进入性差,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扫兴而归。

五是县城主城区建设不能顺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城市建设、交通、土地使用等规划未能与旅游规划有效衔接。在推进主城区建设中,忽视了城旅融合互促功能。城市布局存在着文化品位上展现不高、建筑风格不明、地域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加之城市公园、市民活动广场等文体场所硬件环境不足,服务配套跟不上,难以让游客逗留。

六是文化旅游融合不足。文化与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合作领域不宽,机制不畅。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布局零散,规划难以统一,特色挖掘不够。各类文化展现方式单一,各类文物深藏闺中,没有打造成旅游产品,难以为游客服务。

七是旅游企业层次较低。九天仙寓虽然创建了国家4a级,但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宣传促销等名不符实。3家旅行社1个门市部,仅停留在编排县外旅游线路,组织游客外出旅游,县内的线路编排、外来业务承办等功能服务基本没有,宾馆、饭店整体接待能力有限,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仍是空白。

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提供保障。

1、强化政府主导。政府应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调研组考察的XX县,确立了“旅游与工业并重”的发展思路,对全县所有乡镇按工业类和旅游类进行分类考核,建立旅游考核台帐,旅游乡镇考核以旅游为主;XX区政府主导力度更大,综合目标考核100分,旅游占了10分;XX县委、县政府自开始连续出台三个推动旅游发展的措施(旅游产业发展意见、乡村旅游发展意见、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旅游XX县”是东至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应充分发挥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形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要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分类考核机制,按照年度发展目标,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权重可区别对待,实行分类考核。

2、加强部门协作。旅游“六要素”产业涉及交通、农业、林业、经信、文化及商务等诸多部门,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用大产业的观念来共同推进。要加大应用考核奖惩机制,发挥各相关部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发挥应有作用,用实际行动推进我县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提供政策保障。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长线朝阳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要拿出切实的措施,出台刚性政策,吸引客商投资旅游产业,带动社会融资,促进产业做强。XX县人口规模、财政收入、发展模式和我县相类似,该县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每年拿出上千万的发展资金,对景区创a、宾馆创星、乡镇创优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对投资旅游产业的企业,除享受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重点突出了优先保障旅游企业的用地需求,不同项目,土地出让金按照不同比例返还,支持项目建设。

(二)规划引领,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绘好发展蓝图。

为抢抓机遇,对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各类专项规划需立即着手编制。

1、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应力求科学严谨。规划编制应紧扣皖南示范区《规划纲要》,编制中既要聘请高规格的专家组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又要邀请一些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征求各界意见,确保规划的实事求是和可操作性。规划一旦实施,必须一以贯之执行。

以XX区太平湖为例,发展之初也有很多迷惑。,太平湖管委会在当年门票收入不足50万的情况下,拿出100多万元,邀请日本水域规划专家进行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太平湖水域开发进行整体布局,规划评审由省旅游局组织。规划实施10余年,一直体现着时代发展要求。管委会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严格按照规划布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太平湖现已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2、相关规划应与旅游相互融合。即将编制的全县十三五规划以及全县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化产业规划以及各乡镇发展规划,都应兼顾旅游发展,为相关旅游项目用地需求留足发展空间。同时,要以当前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规划好城市道路与旅游设施标识系统、城市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咨询与市场监管服务系统、游客中心及集散点服务系统等。通过高度统一相互融合的各项规划的引领,着力打造和构建特色鲜明、融会贯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突破,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亮点。

东至作为安徽省西南门户,要在高端旅游景区环绕的现实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必须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走观光休闲可持续发展之路,抓重点,重点抓,着力构建“一湖、一山、一带” 产业发展格局。

1、擦亮升金湖这块金字招牌。升金湖的候鸟资源是独特和无可比拟的,打好升金湖牌应是我们旅游XX县的重头戏。一要挖掘升金湖生态科考旅游文化。重点发挥升金湖湿地生态科考中心旅游功能,通过标本展示、文字介绍、科教影片等方式,把升金湖鸟类、湿地等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游人。二要规划建设环湖旅游公路。升金湖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里明确的“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规划路网走向,建设环湖公路。三要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切实推进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升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规范发展环升金湖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努力提升升金湖整体资源品位。

要整合湖区资源,切实转变湖区现有管理方式,规范湖区及环湖生产经营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推进升金湖旅游发展的合力。把升金湖打造成为池州乃至皖南旅游的重要节点,引领东至旅游的振兴与发展。

2、推进仙寓山-南溪古寨成品牌景区。一是将牌子打出来。以“葛洪炼丹”地为突破口,突出九天仙寓养生文化;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展现九天仙寓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大山里最后一个匈奴部落,再现南溪古寨匈奴文化的印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档次,宣传推广,力争把仙寓山——南溪古寨建成皖西南独具特色的著名景点。二是让外地人留下来。景区要围绕提升接待水平练内功,重点是完善景区内路、水、管、网、电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度假山庄服务功能,着力在硬件投入和软环境配套上有个由量到质的全面提升。

3、构建尧东旅游观光带。一要推进县城区旅游资源整合。东尧一体化正在推进,应加快推进东流老街、陶公古祠、历山、天台山、尧渡河及东流省级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园等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城区旅游休闲观光带。重点推进历山等较为成熟的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丰富景区活动内容,将历山建设成为供广大市民休憩、健身的城市公园。二要增强县城区服务功能。要加快宾馆酒店、娱乐休闲中心、购物休闲广场、文化体验休闲场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不断提高主城区旅游承载能力。三要增强县城区文化品位。城市建设应融入 “东至花灯”“文南词”“平安草龙灯”、“福主庙会”等地方文化元素;市民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应发挥文化展现作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东至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四要加大县城区文化设施建设。调研的几个县区,青阳、XX区、潜山、桐城等地均建有博物馆,供本地市民及游客参观。应着手布局博物馆或相关文化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宣传展示东至历史文化和当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4、突出乡村旅游这个生力军。一要整理挖掘乡村饮食文化。“食”是旅游一个重要环节,东至食材丰富,葛公豆腐、东至米饺、升金湖青虾、麦鱼蒸蛋、糟鱼蒸肉……尤具特色,对这些东至美食的挖掘整理,宣传推广,前景广阔。二要推进文化长入旅游。以周氏家族文化和许世英故居串联与润色尧渡、官港和花园的景区景点,以匈奴风情打造南溪古寨,以尧舜文化彰显历山特色,以葛洪养生文化包装仙寓山景区,以陶公田园文化丰富东流古镇品牌。三要改善乡村环境。结合生态县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点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休闲和旅游成为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和有效载体;结合“三线三边”综合整治,推动景区景点周边形象提升。四要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品位。重点是推进龙泉西海温泉度假区建设,使其如同投资江西永修的庐山西海温泉度假村一样,成为我县新型乡村休闲度假的龙头企业。

(四)多措并举,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创造优良环境。

7.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七

关键词:石林,景区特色,生态发展

1 引言

石林风景区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之一, 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范围有350km2, 被称为“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 是中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石林还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 它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长湖、大叠水瀑布、月湖、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

2 石林风景区概况

石林风景区坐落于昆明南边的彝族自治县境内, 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长湖、大叠水瀑布、月湖、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 其中有的像生石, 数量很多, 而且景观的价值还挺高的。石林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罕风的风景名胜, 也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在石林的区域内还遍布着百余个巨石阵。有的独立成景, 有的相互交叉, 混合在一起, 构成壮观的景象;参差不齐, 千奇百怪, 鬼斧神工, 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公园是石林主要的旅游景区, 它的面积是12km2主要由石林湖, 大、小石林等几个部分组成, 道路总长大约5000m, 是石林风景区个体最大的景区, 也是最美的一个景区。每年农历6月24日的火把节, 石林的各族群众都会从四面而来参加这个火把节。人们在白天会举行摔跤、爬杆等比赛, 而到了晚上就会点燃熊熊篝火, 舞狮、表演民族歌舞等, 其中大三弦舞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目。

3 石林风景区的特色景点

3.1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坐落在石林以北的13km处, 又名和摩寨石林, “乃古石林”彝语是黑色石林的意思。与整个的石林相比, 它又是另外一种特性与格调。

3.2 大叠水瀑布

大叠水瀑布坐落在县城西南方向20km处, 又被称为飞龙瀑, 号称“珠江第一瀑”。从公路到大叠水电站, 走上2~3km就到了。浩瀚的江水由悬崖两边往下直冲, 声音震动山谷, 水花四溅, 一眼望去, 十分壮观。雨后初晴, 会出现双彩虹的景观, 让人感觉像是到了人间仙境。景区中群山耸立, 植被丰富, 满目青翠, 处处散发着大自然深处的浓郁气息。

3.3 长湖

长湖是在县城东15km处的维则村旁, 连着岩溶湖泊。长湖总长度是3km, 而它的宽度只有300m。湖的中央有一座蓬莱岛, 湖底全是参差不齐的石笋和石柱。长湖根据天气的变化会有不同的景色, 若是下雨, 轻雾使它就像是披上轻纱的少女, 难以看清它害羞的面容;如若是晴天, 则阳光照射, 仿佛被披上一层淡蓝色的光。要是遇上火把节, 无数的火把连成一条条火龙, 水天辉映, 长湖更加地优美、迷人。

3.4 芝云洞

石林的溶洞虽然很多, 但其中游人最多的就是芝云洞了。芝云洞离石林大约有5km的距离, 又名紫云洞, 由大、小芝云洞, 大乾洞, 猪耳朵洞组成, 它占有2.55km2的面积。洞内的石钟乳、石柱特别小巧玲珑, 奇峰怪石, 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奇特景观。这些石钟乳敲打出来的声音, 各种各样, 有的洪亮, 有的雄浑辽阔。走过大厅再往前就到了洞口, 一眼望去的群山, 山中的林木郁郁葱葱。

3.5 大小石林

大石林位于石林的景区内, 它有8km2的面积, 是主要的旅游区。在石林入口处, 有一个石林湖, 湖边绿树苍翠, 湖中巨大的石峰冒出水面, 就像是少女刚刚出浴, 那参差交错的奇峰怪石, 平地而起, 直冲云霄, 许多石峰就像各种动物, 形象十分逼真。小石林坐落于大石林的东北部, 它可游览的面积十分小, 因为景点少而得名。

4 石林风景区的发展

4.1 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

我国依旧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很多人注重的仍然是提高生活物质水平的方面。人们虽然很容易地在思想上接受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等, 但事实上在实践中如果想要彻底地贯彻执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应该要加强教育宣传,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4.2 石林风景区发展最大的任务就是吸引大量的游客

作为昆明的后花园———石林旅游业长期发展建设, 但是这个导致了石林自然风景的破坏污染, 给石林的自然遗产酿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石林风景区的发展与县城的经济发展失去了联系, 县城失去管理权。想要留得住游客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石林风景区旅游路线的定位进行重新设计, 然后将石林的景区旅游业和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重新对旅游路线进行设计, 把大小石林南端的白龙潭和清水塘开南门作为其正门。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可以给客人提供更完整的旅游需求的路线, 来增加游客游玩的时间, 为能把游客留在石林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可以把石林县在旅游服务中的地位提高, 把石林县城发展的建设变成覆盖石林各个景区的旅游服务中心。

4.3 增强规划聚合力, 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最近几年, 石林县依靠独有的自然资源, 邀请资质高、层次高的有关规划部门的专家进行实地审核视察, 并且制定出了《石林旅游区总体规划》和《石林服务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然后根据这些相关的《规划》, 石林县总共投入了8000多万元, 来完善旅游路线、公厕、路灯、停车场、景区大门、旅游路标、接待游客中心等基础设施。全面展示石林风景区最独特珍贵的核心资源, 用石林生态环境和民俗风情文化作为特色, 把游客服务中心和民俗文化广场等休闲旅游场所设施作为重要设施, 以抬高石林风景区的影响力, 塑造出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合为一体的、独具一格的现代化产业生态旅游区。

4.4 加强生态美县的建设, 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美化石林”为目标, 全面贯彻实施美化环境的方针, 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重点位置上, 努力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同促进, 环境的竞争力与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共同提高, 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协调, 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4.1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对石林风景区的水、石、森林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及保护要提高重视, 全面落实贯彻《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重视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地质全面修复, 对基本农田进行有效益的保护, 加强土地经营和土地的节制利用, 巩固对被污染的水库、河流的防治和对饮用水的保护, 加强对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完善石林风景区城市大气自动监控站和环境监控网络的建设, 建造完整的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环境监控提醒体系。贯彻节能减排工作, 尤其要落实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保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清洁, 强化污染排放的管理, 必须要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准则。积极推行生产生活方式的节约、环保、文明, 提高对环保产业、经济循环和能源清洁的发展, 要积极推广对资源的节约利用。

4.4.2 积极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加强对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 倡导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活动, 全面开展生态县、生态村和优美环境乡镇的工作。倡导实行“小康农村环保行动”, 实行无害处理垃圾两年突破工程, 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防治和农村容貌整治展开工作。加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提升污水和垃圾无公害的处置率。

4.4.3 深入推进石林县生态美的建设

主攻石林县生态工程的建设, 整治景观的自然有利资源, 构造良好生态环境和安全生态的屏障, 优先治理石林风景区、巴江、圭山、长湖、月湖、黑龙潭水库, 五路即昆石高速公路、西石高速公路、九石阿旅游专线、石蒙高速公路、石林中路, 保持石林生态建设的产业化, 石林县产业发展的生态化, 种植优质核桃, 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加大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 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进行补偿和发展, 努力把石林县塑造成为云南省甚至全国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的模范县城。

5 结语

石林的风景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景, 也是人文的风景。石林风景区在近几年的发展和保护过程中获得许多有用的经验, 还累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也吸取了许多深刻的教训。目前, 石林景区的发展正在或已经严重损坏了风景区自然和文化的资源, 如果再不采用一些可行有效的方法, 将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需要参照国外的一些公园的管理方式, 再向其他风景区进行推广。把石林县实际的发展情况联系起来, 创造出一套有特色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云南省石林县是第一个使用这套管理模式的县城, 可以作为国家的重点风景区进行模范革新, 发掘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俗风情, 合理地利用当地有效的林木资源, 因地制宜地发展全新的石林。

参考文献

[1]王若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11) .

[2]杨锐.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J].中国园林, 2001 (1) .

8.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八

巴比左岸摄影工作室座落在昆明市官渡区世纪城金源大道上,是一家从事人像摄影服务及产品广告摄影的专业影像设计服务公司,旗下拥有专业摄影师、化妆师及强大的设计制作团队。公司拥有200平米的影棚,其专业的数码,灯光,相机等摄影器材一应俱全。作为昆明精致影像服务机构,我们时刻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表现。企业文化

巴比左岸摄影工作室致力于拍出顾客满意的片子,是一家专业拍摄婚纱照、个人写真、情侣照、全家福的婚纱摄影公司。用爱心、真心去对待每一位上门的顾客,以最饱满的笑容、最优质的服务去回报每一个对于巴比左岸摄影工作室信任的顾客。“求新、求变、求发展、求超越”,是巴比左岸摄影工作室永远坚持的理念。拍摄风格

简洁、时尚、精致 外景主要以唯美、自然为主,独创的主题风格摄影,震撼的视觉冲击力,专业个性化创意拍摄外景

上一篇:930烈士纪念日讲话稿下一篇:中餐礼仪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