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手足口病(精选10篇)
1.中班手足口病 篇一
第七章 第五节 手足口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特征。2.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手足口病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4.掌握手足口病的隔离、预防等措施。【概述】
定义: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臀部及口咽部发生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该类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度可存活1年,但不耐强碱,高锰酸剂、甲醛、碘酒可使其灭活。
发病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以婴幼儿儿为多 见,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性极强,易引起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成人通过隐性感染可以获得相应的抗体,所以以儿童为主。患病后只获得该型病毒的免疫力,但是持续时间不明确,对其他型病毒积极交叉感染者无免疫。
预后:一般预后较好,无合并症患儿一般5-7天自愈(不留瘢痕),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邪毒内窜出现邪毒犯心、邪陷心肝等变证)。
【病因病机】
本 病由外感时行邪毒所致,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肺主宣发肃降,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脾主四肢肌肉,司运化,开窍于口,为水谷之海。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内犯于肺,下侵于脾,肺脾受损,水湿内停,与时行邪毒相搏,蕴蒸于外,则发生本病。分为邪犯肺脾、心脾积热之轻症和湿热蒸盛、气阴两伤之重症。
另外,素有脾胃积热者,更易受到时邪疫毒侵袭而发病。
西医认为,手足口病特别是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致认为是肠道病毒由消化道或者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粘膜或者淋巴组织中增值,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并可以随血流播散至脑、脊髓、心脏、皮肤等靶组织继续复制,引发炎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由于自身的防御机制,可以控制感染防止继续发展,成为表现轻者甚至隐性感染者;若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可使病毒载靶器官广泛复制,侵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发展成为重症感染。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4岁以下小儿多见。
2.潜伏期2~7天,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主要临床表现 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小豆粒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其数目少则几个,多则百余个。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重症病例:
少数发展迅速,1-5天后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存活病例可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谵妄或者昏迷、惊厥等。颈项强直在2岁以上的儿童中较为明显,可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
2.呼吸系统----呼吸增快或者浅促,呼吸困难或者呼吸节律的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加重,咳白色粉红色或者血型泡沫样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痰鸣音等。3.循环系统----心率增快或减慢,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血压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
5.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危重者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
有经验的大夫可根据起病情况及皮疹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但是临床中不乏有不典型的病例,诊断困难,因为需要结合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作出诊断。2.病原学检查
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标本中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相关肠道病毒可确诊。3.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提示,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具有以下表现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危重病例: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二、鉴别诊断
1.水痘 由感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多在冬春季节发病,以6~9岁小儿多见,有水痘接触史。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疱疹多呈椭圆形,较手足口病稍大,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面多,四肢少,疱壁薄,易破溃结痂,其长轴与躯体的纵轴垂直,在同一时期、同一部位斑丘疹、疱疹、结痂三形并见。
2.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和手足口病邪毒是亲戚),亦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小儿多见。起病较急,常突发高热、咽痛、流涕、头痛,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周围红赤,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疼痛明显,伴流涎、拒食、呕吐等,皮疹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齿龈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有种说法认为,疱疹性咽峡炎是没有表现完全的手足口病)。【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方法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根据病程、疱疹特点以及临床伴随症状以判断病情轻重,区别病变脏腑等。严重者可因邪陷心肝,或邪毒犯心而出现心经、肝经证候,均为变证。
二、治疗原则
本病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治以清气凉营,解毒祛湿。出现邪毒内陷或邪毒犯心者,又当配伍清心开窍、熄风镇惊,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三、证治分类
1.邪犯肺脾
证候 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约1~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为手足口病轻证,由时行邪毒侵于肺脾所致,以手足肌肤、口腔部疱疹,全身症状不重为特点。
治法 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 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 金银花、连翘、黄芩、薄荷清热解毒,宣肺透表;白蔻仁、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湿;滑石、茵陈蒿清热利湿;板蓝根、射干、浙贝母解毒利咽,化痰止咳。
药物加减 恶心呕吐加苏梗、竹茹和胃降逆;
泄泻加泽泻、薏苡仁祛湿止泻;
高热加葛根、柴胡解肌退热;
肌肤痒甚加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
恶寒加防风、荆芥祛风解表胜湿;
若发热、口渴、恶心呕吐、泄泻、舌红苔黄,合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化湿和中。
2.心脾积热
心烦躁扰,口舌干燥,疼痛拒食,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手掌、足跖、口腔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
辩证:本病为手足口病轻症,多见平素脾胃积热的患儿,以口腔部疱疹为主,并伴有心烦躁扰,口舌干燥、口痛拒食等症。偏心火旺可有心烦躁扰,小便黄赤;偏于脾胃积热者,可有齿龈、上颚等处疱疹较多,伴有大便干结。若高热,易转为重症。
治法 清热泻脾,泻火解毒。
方药 清热泻脾散合导赤散加减。
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玄明粉通腑泄热;疱疹溃烂不愈者,加五倍子生肌敛疮;高热可用、羚羊角粉、柴胡、青蒿等解肌退热,湿重者,可用藿香、滑石化湿利湿。
3.湿热蒸盛
证候 身热持续,热势较高,烦躁口渴,口腔、手足、四肢、臀部疱疹,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疹色紫暗,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口臭流涎,灼热疼痛,甚或拒食,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为手足口病重证,多见于年幼儿及感邪较重者。因邪毒炽盛,燔灼气营所致,以疱疹量多、色紫、分布较广,并且全身症状显著为特点。
治法 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常用药 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解毒祛湿;生石膏、知母清气泄热;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凉血清热;板蓝根、紫草解毒透疹;菖蒲、茵陈蒿、车前草清热化湿。
药物加减 偏于湿重者,去知母、生地黄,加藿香、滑石、竹叶清热利湿;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玄明粉泻热通便;
腹胀满加枳实、厚朴理气除胀;
口渴喜饮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
烦躁不安加淡豆豉、莲子心清心除烦;
瘙痒重加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
4.气阴两伤
见于恢复期,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唇干口躁,或伴低热,舌淡红,苔少或薄腻,脉细。
辩证:以疱疹减退,全身症状好转为特征。偏于气虚者,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偏于阴虚者,唇干口躁,或伴低热。
治法 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方药 生脉散加味。
常用党参、白术、山药益气健脾;麦冬五味子玉竹养阴生津。
低热反复者,加地骨皮、青蒿滋阴退热;食欲不振加焦神曲、炒麦芽和味消食。
若失于调治,可出现邪毒内县之变证。
(二)变证 1.邪陷厥阴
高热持续,头痛烦躁,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甚至神昏谵语,肢体抽搐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有力
辩证:本病以邪毒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所致。以病情突然加重,高热、烦躁、嗜睡、易惊、抽搐、神昏等心肝二经症候为特征。若失于救治,易出现内闭外脱证。
治法 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常用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解毒;羚羊角、钩藤、将禅平肝熄风;石菖蒲、浴巾开窍豁痰。
高热不退者,加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抽搐重者,加紫雪镇痉息风开窍;昏迷重者,加至宝丹涤痰安神。
2.邪陷心肺
壮热不退、胸闷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咯吐白色或者粉红色泡沫痰,舌紫暗,脉沉迟。
辩证:邪毒伤及心肺,损阴伤阳,水汽上犯所致。临证以胸闷心悸、咳频气急、鼻翼煽动,张口抬肩,口唇紫绀,咯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舌紫暗,脉沉迟为特征。
治法 泻肺逐水,温阳扶正。
方药 己椒苈黄丸和参附汤加减。大黄、葶苈子泻肺逐水;桑白皮前胡素肺化痰;防己、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人参、附子温阳扶正。
咳血重者,加青黛、栀子、瓜蒌清热凉血;高热不退,加青蒿、葛根、柴胡解肌退热。3.湿热伤络
以肢体痿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松弛,甚或瘫痪、吞咽困难及呛咳,或伴低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辩证要点。由于湿热毒邪浸渍经络,络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
治法 清热利湿,疏通经络。
方药 四妙丸加味 常用苍术、黄柏、防己、薏苡仁清热除湿;木瓜、牛膝、当归、威灵仙等舒筋活络。
低热起伏者,可加青蒿、银柴胡清退虚热;胸脘痞闷可用藿香、厚朴、茯苓等化湿和中;小便涩痛可加竹叶、栀子、小级清热利尿通淋。【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 每服5~l0ml,1日2~3次。用于邪犯肺脾证。
2.双黄连口服液 每服5~l0ml,1日2~3次。用于邪犯肺脾证。
3.穿琥宁注射液 每日10mg/Kg,分1~2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湿热蒸盛证。
4.双黄连注射液 每日60mg/Kg,分1~2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于湿热蒸盛证。
二、药物外治
1.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 任选1种,涂搽口腔内患处,1日3次。用于口腔疱疹。
2.锡类散 涂搽口腔内患处,1日3次。用于口腔内疱疹破溃者。
3.如意金黄散、青黛散 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手足疱疹患处,1日3次。用于手足疱疹。
4.金银花15g,板蓝根15g,蒲公英15g,车前草15g,浮萍15g,黄柏10g。每日1剂。水煎,外洗手足疱疹处。用于手足疱疹重者。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EV71等肠道病毒的感染(与水痘的鉴别)
1.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并给板蓝根颗粒冲服;体弱者接触患儿后,可予丙种球蛋白肌注,以作被动免疫。
2.注意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和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等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曝晒。
二、调护
1.患病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房间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新鲜。
2.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软食,温度适宜,多饮温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3.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以防溃破感染。对已有破溃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撤布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邪毒内陷及邪毒犯心等并发症。
2.中班手足口病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48例, 男141例, 女107例, 年龄6个月~12岁, 大部分集中在3岁~6岁的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甚至双下肢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 数量不等, 疱疹液较浑浊, 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248例患儿中213例发热, 持续2 d~5 d.发热的143例患儿中有明显的咽腔充血、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厌食、精神差、中毒症状重, 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治疗。口腔内有溃疡不能进食者, 给予维生素B12口服液, 疼痛哭闹者给予西瓜霜喷剂治疗。223例经治疗3 d~5 d, 体温下降至正常, 皮肤水疱干涸消退, 丘疹消失, 口腔溃疡愈合, 精神好转, 饮食恢复, 1周后痊愈。25例高热不退或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患儿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23例均临床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 病程一般为7 d~8 d, 最长15 d.
2 护理
2.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将患儿及时隔离, 隔离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空气新鲜, 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 h.加强床边隔离, 护理、诊疗不同患儿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 防止交叉感染;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如听诊器等要擦拭消毒;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 d~10 d, 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2]。对出院患儿床单先用紫外线灯照射2 h, 再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 消毒后方可收治患者。
2.2 发热的护理
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大多数在37.5℃左右, 精神状态良好, 此时让患儿多饮热开水, 婴儿可打开包被散热。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 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 或者吲哚美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 并加强病房巡视, 观察降温效果。
2.3 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48例患儿中, 7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 出现水疱样黏膜疹, 分布在上腭、两颊、口唇、舌体等处, 2 d~3 d后破溃形成溃疡。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 保持口腔清洁, 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 以消炎止痛。护理人员也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后涂康复新液, 同时给予口服, 涂药或口服后15 m in~30 m in后进食或饮水。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 切不可摩擦, 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 太阳下曝晒, 衣服要宽大、柔软, 床铺平整干燥, 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 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 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 便后用温水清洗, 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宜在病房休息, 不要外出, 病房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新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以温凉、清淡为主, 避免刺激性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及时补液, 纠正酸碱失衡。由于手足口病具备多种传播途径, 患儿饭前、便后要洗净双手, 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住院期间患儿家长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健康小孩, 因为患儿家长属隐性感染者, 可传播给其他孩子。
2.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并发症发生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 16和E71两种病毒感染引起, 柯萨奇A 16还可并发心肌炎, E71则可并发脑炎、脑膜炎等。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做好抢救准备。
2.7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 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1周并注意饮食卫生, 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 仍须继续服用抗病毒药1周。复查血常规, 患儿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应立即来院就诊。在电话随访过程中, 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3 讨论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内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 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以减少感染机会。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 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 如发热、咽痛等[3], 而口腔溃疡易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 其他部位皮疹或疱疹易误诊为水痘或荨麻疹。因此, 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期诊治, 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文献
[1]汤卫兰.手足口病68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 5 (1) :52.
[2]吴晓波.手足口病68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 12 (6) :559.
3.解析手足口病 篇三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小儿传染病,以口、手、足发出疱疹为主要特征,因此命名为手足口病。它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遭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沫或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经鼻腔、口腔传染给健康宝宝,也可因直接接触而传染。本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一般4-5月开始,夏秋季为高峰期,一般病程在一周左右,属自限性疾病,一次感染获终身免疫。多发于2-5岁的宝宝,3岁以下宝宝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瘸:研读一番
手足口病发病时,常伴有发烧、头痛、鼻塞等症状,容易误诊为感冒。热度一般都不高,多在38℃以下,且持续时间较短,最短的半天,最长的不超过3天。其典型症状是患儿的口腔内舌头、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的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也会发生在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一般2-5天皮疹逐渐消退。部分患儿在口腔发生疱疹破溃后形成了小溃疡面,于足出现咽痛、流涎、拒食、哭闹不安等症状。
手足口病:看我怎么对付你
隔离治疗:因为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所以必须隔离治疗。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比较好,一般口服清热解毒利湿中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3-7天后就能与它说“拜拜”了!
冰淇淋疗法:当口腔溃疡时,适当吃棒冰或冰淇淋可促使溃疡愈合,或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缓解口腔疼痛,还可喝冷开水,用冷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防继发感染。
手足口病:妈妈怎么做
饮食有讲究:发病期间,宝宝的饮食应清淡为主,禁食热、辣等有刺激的食物;妈妈可以给宝宝服维生素,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让宝宝喝足量的牛奶、水等饮料,多吃新鲜果蔬,但不要进食含酸性果汁饮品和固体食物。
衣着要清洁:妈妈要保持宝宝衣服清洁,避免皮肤感染。
环境要舒适:宝宝居住的房间要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手足口病:危害真不小
手足口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病症,后果严重,因此爸爸妈妈如发现宝宝有类似症状,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手足口病:防你没商量
妈妈必须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宝宝的玩具或其他用品;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爸爸妈妈尽量少让宝宝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4.手足口病整改措施 篇四
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再进行一次晨检,以防遗漏,中午教师再进行一次午检,主要检查幼儿的脚心、臀等部位,发现疑似幼儿及时报相关负责人,且当天各班教师把孩子的情况详细汇报于办公室,领导小组针对情况作出相应措施。
二、认真做好各班消毒工作
幼儿所用的小毛巾、水杯等物用84消毒液每天早晚两次消毒,再用清水擦拭三遍,小椅子每天擦洗一遍。教室坚持用紫外线消毒,每天保证一小时。
三、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设置幼儿专用洗手池,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做好正确宣传和讲解工作
5.手足口病知识讲座 篇五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6.手足口病自查报告 篇六
根据烟卫应急函(2013)15号文关于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自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立即对我院的手足口病防控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诊疗与疫情报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在门诊大厅设立了预检分诊台,并有发热伴出疹患儿登记本,不留观发热,伴或不伴皮疹患儿,门诊日志登记项目齐全,传染病登记簿与传染病报告卡均按照规定填写;
二、强化人员培训:已对辖区卫生室及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疫情调查和防控知识培训、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流程、重症患儿转运流程、院感管理知识等。
7.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 篇七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疱疹,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disease, HFMD) , 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 以夏、秋季多见, 常呈爆发性流行。引起本病的肠道病毒达20余种, 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常见[1]。本病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等社会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2]。多数患儿症状轻,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儿可合并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 可伴随较高的病死率[3]。2008年5—6月, 我市发生本病流行, 我院共收治26例手足口病患儿,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取得满意成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26例:男14例, 女12例, 年龄4~6岁, 平均3岁±4个月, 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疱疹, 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 少数曼延至膝部;口腔疱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臀部皮疹多见于肛周、骶尾部皮肤, 一般无疼痛和痒感, 愈后不留痕迹。同一患儿皮疹不一定会全部出现, 伴体温在37~40℃, 合并肺部感染8例, 主要表现为咳嗽, 胸片提示肺部感染 (其中双肺感染2例, 左肺感染3例) ;合并心肌炎5例, 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急促, 心律快而不规律, 有心肌酶谱的特异性变化 (2例CPK-MB升高, 3例肌钙蛋白阳性) ;合并胃肠道症状6例,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其余7例均为单纯疱疹症状。实验室检查:本组3例病毒分离 EV 71病毒株, 3例分离出柯萨奇A16病毒株, 抗体阳性, 其余病毒阴性, 均给予床边隔离、抗病毒、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根据临床治疗观察显示效果好, 住院时间平均6天, 26例临床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2护理
2.1消毒隔离
本病传染源为患儿及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通过涶液中的飞沫传播[4], 一旦确诊, 立即按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处理。首先应将患儿及时隔离, 专人陪护, 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 住院期间不允许患儿及家属出入病房;患儿的大小便和分泌物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 分别放置1~2h后再处理掉;患儿的各种用具, 如餐具、玩具应消毒处理。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每一位患儿后都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双手, 避免交叉感染。病房每天开窗通风2次 (避免患儿直接吹对流风而受凉) , 保持空气清新。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病房2次, 每次30min。病区、病房每天用消毒液喷洒地面2次, 每个病房门口放置消毒垫。
2.2心理护理
由于陌生的环境, 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和穿刺的疼痛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 爱护体贴患儿, 采取鼓励、表扬等方法, 保持患儿的情绪稳定。对于较大的患儿要耐心细致地解释, 争取其配合治疗, 并允许家属陪伴, 使他们有安全感。要及时与患儿家长沟通, 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及愈后, 使家长了解治疗、护理过程及愈后, 并告知家长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2.3皮肤护理
患儿的衣物应宽大、柔软, 被褥要清洁、平整、干燥, 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还要剪短指甲, 必要时包裹患儿的双手, 避免抓破皮疹, 引起感染;温水沐浴, 禁用肥皂等刺激性沐浴液;如患儿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 局部皮肤可涂抗生素药膏和炉甘石洗剂, 经过护理, 本组无一例皮肤感染。
2.4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 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三餐前后用温水和生理盐水漱口, 避免用刺激性及腐蚀性溶液漱口。口腔有溃疡者, 局部涂抹思密达, 可减轻食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较大患儿可用西瓜霜或抗病毒含片, 涂药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要观察有无糜烂、溃疡等。
2.5病情观察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并且熟练掌握患者病情、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等,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尤其是体温的变化、皮疹消退情况、腹泻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做好病情记录,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并且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6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高蛋白、高维生素, 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如牛奶、鸡蛋汤、菜汤等, 保持营养均衡, 食物温凉可口, 避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患儿因口腔疼痛, 咀嚼、吞咽困难, 唾液经常流出, 要嘱患儿咽下唾液。对于进食少或拒绝进食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给予补液, 以纠正水电解平衡紊乱。
2.7健康教育
积极宣传预防疾病知识,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内保持空气新鲜, 注意孩子的营养, 加强体格锻练, 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 提高机体抵抗力。出院后, 在家隔离1周, 避免接触人群, 以减少感染机会。
3结语
面对此类病人, 护士要有爱心、同情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智宏, 朱启镕, 李秀珠, 等.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 43 (9) :648.
[2]顾友梅.小儿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李爱敏, 孙洪亮, 于慧芹.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 (8) :464-466.
8.聚焦手足口病 篇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和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天,一般没有前驱症状,突然发病。发病的初期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39℃,热程为2-7天不等。发热后1-2天,患儿手和脚上出现小疱疹,多在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间的皮肤上,有时肘部,整个下肢甚至臀部周围都可出现疱疹。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要小,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口腔和咽部也可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引起口腔炎和咽峡炎。患儿常因口腔和咽喉疼痛影响食欲,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上述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就会消失,疾病很快痊愈。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可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EV71、柯萨奇病毒A组等,手足口病与EV71感染并非一对一的关系。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重症的比例较大,病死率较高。根据国内外资料,其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对EV71的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
EV71是一种什么病毒
EV71是肠道病毒的一种,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的成员。人们熟悉的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都是肠道病毒。肠道病毒能在人类的肠道细胞内繁殖,所以被称为肠道病毒。但肠道病毒并不一定引起肠道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甲型肝炎病毒引起急性肝炎,肠病毒70型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柯萨奇病毒A16型和EV71都可引起手足口病。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名婴儿得了脑炎,人们从这名婴儿的大便中找到了EV71,才知道EV71是引起疾病的元凶。这是人们第一次认识EV71。之后,EV71跑遍了全世界,澳大利亚、瑞典、日本、保加利亚、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
EV71的传播能力非常强。可以通过消化道、接触和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EV71主要感染6岁以下的儿童,年长儿童和成人也能被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一年四季,EV71都可以使人得病,但流行高峰期是春夏之交和夏季。一般来说,疫情3月份逐渐上升,5月底至6月中旬达到高峰,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后,可能再次出现流行小高峰,10月以后发病者逐渐减少。
国外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情况
手足口病并非新发疾病,EV71感染也并非我国独有。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特征的EV71流行,仅保加利亚就有超过750例病例,149人致瘫,44人死亡。英国1994年第4季度暴发了由柯萨奇病毒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患者大多为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由柯萨奇病毒A16、EV71引起的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在东亚地区传播。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发生2628例,仅4-6月就有29名病人死亡。截至2008年4月19日,新加坡共报告手足口病7560例,比2007年同期多出3000例,目前检测的标本中16%为EV71阳性。
国内既往手足口病流行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都曾有发生手足口病的报道。1998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生了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在6月和10月两次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病例,其中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名,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名合并暴发性心肌炎死亡。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仅山东省就报告了手足口病病例39606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上万例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在我国,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流行有一定范围。主要在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香港等地流行。吉林、河南、湖北、黑龙江、福建也有小流行和散发病例报告。而安徽、云南、甘肃、山西、宁夏等地很少见到。以前,安徽阜阳并没有相关病例发生,因此,那里的儿童对EV71的抵抗力普遍很低。一旦EV71“入侵”,就容易引发感染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大规模地流行起来。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人类还没有研究出预防EV71感染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主要依靠勤洗手。不要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避免病从口入和接触感染。在集体托儿单位,要经常对儿童玩具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卫生。另外,肠道病毒怕热,加热到60-85℃,1分钟就会死亡;肠道病毒也怕消毒剂和紫外线。因此,儿童用过的餐具可用煮沸消毒,玩具可以用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消毒,被褥可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在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鼓励母乳喂养,加强营养,多饮水,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经常在阳光下晾晒。患儿应该在家隔离休息,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9.手足口病防治总结 篇九
2011年星子县通过全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手足口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面对手足口病的疫情,全县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有效应对、科学防控,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6月份县卫生局召开了由全县各医疗单位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的手足口病等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上李松桂书记传达了市卫生局手足口病等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县的防控工作,重点强调了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贯彻各手足口等传染病防控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指出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容易在人群密集场所暴发,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程度大,波及范围广,防控工作关系民生。二是加强监测,规范报告,提高传染病预警预测能力。三是强化培训,规范诊疗,努力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四是全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五是加强部门协调,实行联防联控,形成传染病防控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加强与教育、宣传、农业、工商、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合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防控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措施联动,要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协同做好联防联控工作。六是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各单位要充 1
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画册等各种宣传手段,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二、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防疫情蔓延
落实手足口病防控关口前移措施,是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关键。我们主要做好了以下几点:首先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防病意识。采取专题讲座、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共向群众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发放宣传画100余张,做到人人明白什么是手足口病,如何传播,如何防控等等。各医疗单位在显要位置开设了宣传栏,通过以上措施把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知识传给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儿童积极预防手足口病。其次是搞好晨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全县各幼托机构及小学每天对入学儿童进行晨检筛查,对发现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及时送医院就诊,确保每一名发病儿童能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三、建立及时救治机制,维护患儿生命健康安全
县人民医院做为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组织精良的设备、优秀的人员和充足的物资全力投入到了手足口病救治工作中。健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手足口病救治规章制度,设置了手足口病救治流程,对就诊患儿预检分诊、留观、门诊报告卡填写、门诊日志填报、网络直报都进行了规范。为手足口病患儿提供比较完善的救治服务。
星子县疾控中心
10.手足口病试题 篇十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人突然起病。
4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5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形感染者)。
6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二 单项选择
1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A)
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2下列哪项对肠道病毒理化性质的描述是错误的(B)
A、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B、75%酒精和5%的来苏能将其灭活C、对含氯消毒剂敏感D、温度在56℃可降低其活性
3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B)
A、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B、普通病例、重症病例C、疑似病例、普通病例、重症病例 D、普通病例、重症病例、危重病例 4下列哪个是错误的:(D)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C、以支持治疗为主D、主要是抗菌治疗
5我国哪一天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B)A、2008年5月1日B、2008年5月2日C、2008年5月3日D、2009年5月2日 6手足口病病例仅见于手足部皮疹和口腔疱疹,体温37.8℃,无其他症状,则临床分类属于:(A)
A、普通病例B、疑似病例C、重症病例D、危重病例 7关于手足口病皮疹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D)
以斑丘疹和疱疹为主B、皮疹一般不结痂、不留疤痕C、出疹部位在手、足、口、臀 D、与药疹相似
8关于手足口病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A、病原体分布广泛,但生存能力弱B、病毒型别多,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C、隐形感染多,轻症病例多D、传播途径多元,患者传染期长 9下列哪个不是手足口病的住院指征:(D)
A、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B、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C、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D、手、足、口出现皮疹
10以下哪项不是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处理方法:(C)
A、普通病例体温在38.5℃以下,可不用退热药物,让患儿多饮水或用温水擦澡即可 B、普通病例一般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C、普通病例高热时要给予及时处理,如退热药无效,应同时采取物理降温,必要时可用激素作为退热药
D、手足口病患儿不要接触患其他疾病的儿童,以免交叉感染 11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D)
A、小RNA病毒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痢疾杆菌 12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肺水肿属于(C)
A、心源性肺水肿B、肾源性肺水肿C、神经源性肺水肿D、高原性肺水肿 13关于手足口病病例的处置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乙类传染病要求进行报告
B、普通病例要求住院治疗,病程在5天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
C、危重病例要求及时收入ICU救治
D、乡镇卫生院在救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收治重症或者危重病例 14在预防院内感染方面,下面哪项是最重要的(A)A、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B、病室应开窗通风C、加强防蝇、灭蝇和替他血媒消杀工作D、保持诊室、病区的地面整洁、干净 15危重病例是指出现下列哪种情况的患者(D)
A、频繁抽搐、昏迷、脑疝B、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C、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啰音等D、以上都是
16诊断手足口病后,应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C)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 17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D)A、病人B、隐形感染者C、健康携带者D、牲畜 18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A)A、<3岁B、3-5岁C、5-7岁D、7-12岁
19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哪类传染病(D)A、不属于传染病防治法B、甲类C、乙类D、丙类
20手足口病的平均潜伏期为(B),典型病例一般起病急,先出现发热。A、3天B、5-7天C、4-5天D、5-6天
三 多项选择
1小儿退热的药物常用为:(AB)
对乙酰氨基酚 B、布洛芬 C、安乃近危重症手足口病病人在治疗上以下哪些是不妥的:(ABC)A、积极强心B、尽快扩容C、吸出气管的血液和分泌物 3诊断为重症的病人应尽快使用以下哪些:(ABC)
A、甘露醇降低颅压B、静脉用免疫球蛋白C、改善微循环 4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为(ABC)
A、人群密切接触传播B、通过被污染的受、玩具等间接传播C、飞沫传播 5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ABC)A、柯萨奇病毒A16型B、肠道病毒71型C、小RNA病毒科 6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ABC)A、不痛B、不痒C、不结痂、不结疤
7手足口病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BC)循环障碍B、脑干脑炎C、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 判断题 手足口病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2手足口病是以冬季发病较为多见。(x)
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共同特征。(√)4手足口病病程不长,一般为2-5天。(x)5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38℃左右的发热。(x)6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五 问答题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驰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2、手足口病主要可通过哪些传播途径?
答: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传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3、为预防手足口病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答: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之一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避免与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孩子一旦有发热、出疹等现象应及时就诊,孩子生病后在彻底治好前不要去幼儿园、学校上学。
4、手足口病的治疗措施? 答:
(一)一般治疗。
(二)液体疗法。
(三)脱水药物应用。
(四)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五)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
(六)糖皮质激素应用。
(七)抗病毒药物应用。
(八)机械通气应用。
(九)体外膜氧合应用。
5、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答:
(一)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三)脊髓灰质炎。
(四)肺炎。
(五)暴发性心肌炎。
6、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 答: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7、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中班手足口病】推荐阅读:
手足口病方案07-21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08-16
手足口病防治总结11-02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讲义07-27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09-15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方案11-05
手足口病家长告知书11-14
一、2014手足口病培训试题08-01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09-12
学校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总结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