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共10篇)
1.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
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
【导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根据下列图片中月亮的形状,说说古人曾经给与它们怎样的名称?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 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过渡: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现代人对月亮也青睐有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平凹先生的散文名篇《月迹》
二、走进作者:
贾平凹(1952- ),原名贾平娃,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三、预习检测:
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觑( ) 争执(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中秋的夜里
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
人物:奶奶、我和弟妹
事情: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
文章重点:寻月亮
2、找出孩子们追寻月亮的踪迹,并摘录文中词句,描述出寻月所见以及孩子们心理的发展变化的词语
①寻月踪迹:屋内盼月→镜中看月 → 院中望月→杯中“饮月” → 河中寻月→眼 瞳见月 →沙滩议月
②心理变化: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 羡慕”而生“嫉妒 ”,不由得“ 争执了起来”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后来,孩子们又在河中、瞳中找到了月亮,“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很满足 ”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五、 合作探究:
1、“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怎样理解?(点拨:好是什么?月亮的好体现在哪里?)
明确:“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2、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 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教师小结:月亮是美的,天空也是美的无边无际的天空象征着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对美的追求,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
小结: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月迹的含义)
明确: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运行轨迹 ,也可以理解为孩子们的心理边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3、文中谁的话引起了寻月踪迹的转换? 生:奶奶的三句话(生齐读三句话)
“奶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奶奶”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传说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他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奶奶是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子们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子们心灵的升华
六、 精读品析:
本文充满童心童趣,不仅仅体现在“寻月亮”这件事上,更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富于童心童趣的话,找出来在文中空白处做批注教师提示品析角度
(1)优美、生动、传神 的词语;
(2)生动、形象的修辞:比喻、拟人等;
(3)深刻饱含哲理
①第5节: “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叠词的运用充满童趣,富有韵味
②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 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句中的动词“浮”用的非常生动,真切的写出了这时月亮轻盈的特点
③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这是虚写,月亮当然不可能真的在每个人的心里,可见作者的表现手法十分含蓄 别致,它寄托了一个更为深层的 含义: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④“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乐了:
“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这个对话描写十分精彩,既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天性,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⑤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一个人的
--这句话富有哲理,说明人人都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力,人人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
七、拓展延伸 :
1、中秋之夜,一群孩子在寻月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在追寻月迹,更是在追寻美!读完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呢?(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1、生活中要时刻保持童心,才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
2、要爱护童心,像文中的奶奶那样,鼓励、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3、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的那样,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2、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歌谣,办一期关于月亮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月 迹
屋中之月--失 望 盼 月 寻 月
院中之月--争执 议 月(追求美)
沙滩之月--满足
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要享受美。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的收获: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赏析文 章,理解文中“我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我在教学时以学生领读,其他同学分角色合作朗读的方式,在音乐声的伴奏下,学生仿佛走进了作者的中秋“寻”月之旅,首先在朗读中感受到了文章的“美”。本文的教学重点段落是“寻月”,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怎么寻--谁引导 去寻--寻到了首 霸趺囱--谁引?nbsp;去寻--寻到了什么”的脉络进行,教学效果明显。在学习文章的主要段落“寻月”过程的词语的精彩使用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寻月”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赏析。我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里去,听取他们的交流,并和他们一起从文章中找关键词句 。这个环节我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组内统一意见后,向全班同学发表见解,其他组又对这个组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实现了合作助学。
雷真民
[月迹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 篇二
班级: 姓名:: 成绩::
第I卷(A类题共80分)1.选择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6分)
A.踱(duï)步 地窖(jiào)窘(jǒng)相 别具匠心 ....B.颤(chàn)动 胸脯(pú)遴(lín)选 相辅相成 ....C.瞌(kē)头 模(mï)样 焚(fãn)香 熔于一炉 ....D.腕(wǎn)子 褪(tuì)色 诅咒(zhîu)初露头角 ....2.根据拼音写汉字(20分)
zhîu纹()nüâ待()jū躬()juãjiàng()kē头()chì zhà()tī透()脑suǐ()搭dàng()造xíng()轻zhuāng淡抹()脸jiá()Juē择()水xiâ()嘴chún()抖sǒu()摩suō()新yǐng()疲juàn()变huàn莫测()3.默写(30分)
(1)在她没来以前,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我咬紧了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3)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4),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5),潭影空人心。,但余。(6)昔闻洞庭水。。4.文言文(《赵普》)(共24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
普少习吏事()读之竟日()...普颜色不变()他日补缀旧纸()...卒用其人()未有其比()..及为相()普又以其人奏()..(2)一词多义。(8分)
以:太祖常劝以读书()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普又以其人奏()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为: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及为相()之: 读之竟日()跪而拾之以归()
家人发箧视之()4.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第Ⅱ卷(B类题共2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D.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将汉字依次写在文后的空格里(5分)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黄的小草羞sâ 的探出头,这是个晶莹tī 透的午后,我拖着铅重似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 迫、破落的家。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shū 忽,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暗黑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呈现在我面前,憔悴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中考的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qū,羞愧地低下了头。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5分)A. 晚饭过后,与会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美丽如画的高邮夜景。....B. 听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C. 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 青藏铁路建设者攻克了大量世界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成就。....4.语言运用:审视网络恶搞(5分)
据报道,网络恶搞由原来的戏说名著,进一步升级为对描写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经典之作进行“肢解”,如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小英雄潘冬子成了做明星梦的富家子弟,董存瑞没有炸碉堡,“屈原”成了猪饲料等。班会上,你想提醒同学们正确面对这一低俗的文化现象,你要说的话是:
用心
爱心
3.七年级语文社戏同步练习苏教版 篇三
一、填空 18 分
1、《社戏》节选自______________,社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即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以看“社戏”为线索,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情节。详写了看社戏的全过程:先写看戏前的________,突出我盼看社戏的________;接着写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在赵庄看社戏,从我非凡的“忍耐”中可见对看社戏的热衷;最后写_______,表现了农家少年朋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爱性格。
二、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2分
chún()朴
wǎn()转
fú()水
sǒn g()恿
zhào()着小船
yùn()藻
不惮()
怠慢()..
chán chán()()流水
祭sì()在浪花里cuān()
三、解释词语16分
①归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纠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撺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弄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悠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下面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4分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A、因为那夜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得很痛快,所以觉得戏好看,豆好吃,从中反映出农家子弟的善良、淳朴。B、我真正难忘的不是看戏、吃豆,而是小伙伴们的真挚的情感和劳动的本领、干活的能力。C、因为那夜是与小朋友们一起看戏吃豆,感觉特别好,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D、因为那夜偷豆之后,第二天六一公公并没有责怪,又来送豆,又说“我”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中状元。
五、语段阅读34分
(一)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________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第一段从多方面描写了江南水乡春夜的景色,请按要求摘引选文中的句子填在横线上: 通过视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通过触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通过嗅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通过听觉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在选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3、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第2段中的加点词“果然”与第1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情形?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
写手
法,作
用是
用了________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渔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最正确的一组是()4分 A、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而愉快的心情。B、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丽夜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C、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丽夜景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描写江南美丽的夜景是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很快,表现农家孩子划船技术的高超。
7、说说对“赵庄便真的在眼前了”中的“真”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出对虚词“但„„而且„„”分析不准确的一项()4分 A、连用两个“但”,反复说明船行并不慢。
B、尽管船行很快,但由于“我”看戏心切,以为船慢,用了“但„„”。
C、不仅“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进一步突出迫切心情,乃至产生幻觉。D、“料想”之后用“但”一个疑虑否定了前面的猜测,希望又失望,愈见希望之切。
六、写出含有“喜”字的成语,至少四个。8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七、将对联中的人名找出来。8分
1、“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
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
人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鲁迅全集》第一卷 旧时某些地区的农村中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所演的戏,用以酬神祈福 旧时祭祀社神之所在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盼看社戏 去看社戏 怀念社戏 波折 迫切心情 去看社戏的愉快急切心情 归航偷豆 天真活泼、机灵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二、淳
宛
凫
怂
棹
蕴
dàn
dài 潺潺
祀
蹿
三、①归省:回家探望父母
②纠葛: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
③合用:适宜使用
④向午:临近中午
.⑤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⑥弄潮:在潮水里搏击嬉戏
⑦悠扬:形容乐声时高时低,曼长而和谐
⑧自失:文中指完全为笛声所陶醉,仿佛自身都不存在了
四、C
五、1、视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的清香
听觉:似乎听到歌吹了
2、发散;
;
3、比喻
拟人
写出了夜间山峦的颜色,及高低不平的形态,使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写出了在行船上看山的特定情景
心理
反衬“我”看社戏的急迫的心情
4、也许
两个字都写出了先前望见的不是赵庄
5、表示推测性的想像,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6、A
7、“真”表现了我的欣慰之情,因为“我盼望看戏的急切心愿终于变为现实。
8、A
六、喜怒哀乐 喜怒无常 喜怒哀惧 喜怒不形于色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七、1、此联是说史可法拒降守城,以死明志,清史留名千古传颂。(明)洪承畴降清,当了清庭爪牙,遗臭万年遭世人唾骂。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人名:史可法
洪承畴
2、此联赞美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五首是他描写隐居生活的精典之作,右军是王羲之的官名,他的书法堪称中华一绝,少陵是杜甫的号,杜甫的诗是唐代安史之乱历史的写照。人名:司马迁
陶渊明
王羲之
杜甫
用心 爱心 专心
4.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 篇四
一、用“√”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因为(wâi wãi)菜肴(yáo áo)芳菲(fēi fěi)晴朗(lǎnɡ lánɡ)青苔(tái tāi)污垢(ɡòu hòu)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dìnɡ shùn xī sōnɡ xiâ fǔ zhù yù zhào
()()()()()pái huái áo xiánɡ sǒnɡ lì zhēnɡ zhào shuǐ qú
()()()()()
三、辨字组词。
熊()兆()耸()座()低()能()桃()耳()坐()底()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相()相()日()月()()()为师()师()友()()相通 五()八()
五、逆向思考根据意思写成语。
1.喻事物的实际价值。()2.能给人以教益与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3.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4.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5.都到天和云外了,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六、按要求写句子。
1.麋鹿的经过充满传奇色彩。(改病句)
2.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缩句)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4.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5.妈妈对我说:“放学后,你在家等我,一起去姥姥家。”(改为转述句)
6.小草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摆着。(改为拟人句)
7.小朋友们在水里游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七、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讲了读书的心得,其中最能给人以启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读书全在自用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重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处处留心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贵能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就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
八、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夏大的成功。
2.()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3.()雪下得很大,大家()是坚持到校了。4.()雪下得再大,大家()要坚持到校。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lún)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 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 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把短文第一、二自然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 ”划去。2.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A 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B 形容不断积累。()
C 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句子,用“﹏﹏﹏”划出来。
4.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近从报纸上读到什么新闻了?请你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与问(节选)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的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文中“兴许”是什么意思?请你换两个近义词:
、。(2分)2.照样子写词语:花开花落、。(2分)3.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请用“————”划下来。(2分)4.用“~~~~”画出沈括观察思考的语句。(2分)
5.从沈括的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实际谈一谈。(4分)
22、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_____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深信导阐述了_____与_____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诵全诗及诗意。
3、来自古诗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渠:相当于“它”,诗中指_____。为:_____。绝:__________;绝知:_______________。躬:_____。
23、学与问
1、《学与问》这是一篇__________的文章,课文围绕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_____的习惯。
2、哥白尼:_____天文学家,创立__________,巨著_______________ 沈括:__________,创作科学巨著《__________》。西方人称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背诵《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芒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中的“尽”为_____,指桃花凋谢,“始”为_____,_____。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有关“学与问”的成语、俗语、名言警句:敏而好学 君子之学必好问 三人行有我师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学而各,问而广,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24、大自然的文字
1、《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__________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分别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伊林:__________,科学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的含义。
4、了解大自然的各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一篇_____,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报的注意点:
5.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 篇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善于排解心中烦恼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进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
⑴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⑵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二、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小烦恼——某位同学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2、指导内容
⑴“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⑵“热心听众”: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⑶教师“主持人”:为学生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三、练习
1、学生分成小组练习,在每小组内大家各抒已见,尽情倾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6.七年级语文上册 狼教案 苏教版 篇六
教材分析:
《狼》这一专题的设计是本套教材训练系统中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素养的教育与训练,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因此,专题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本专题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曲折,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欣赏心理。作家毕淑敏以细腻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则有关“爱”的故事:在猎人的追捕下,一只母狼为了挽救她的孩子的生命,宁可牺牲自己……通篇文章折射出的是母爱的万丈光芒!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不扎实,不牢靠。需要教师大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2.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自学:
1. 利用网络,查阅一些狼的图片,对狼有初步的了解。2. 收集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蒲松龄。
4. 试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有关狼的成语,能说出一些吗?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交流与“狼”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杯盘狼藉 豺狼当道 豺狼虎豹 狼心狗肺 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奔豕突 ……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看谁说得多? 披着羊皮的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狗行千里要吃屎,狼行千里要吃人。不开猎枪,打不住狼。狼肚子里的心肝。
从我们刚才讨论的古今中外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说说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参考:凶残、贪婪、狡猾、残忍……)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有关狼的一则故事,读后你一定能从故事本身 得到一些启示。
(一)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二】自读课文,理清文意。
要求:参看注释,划出生字、词,试通文句,弄清文意。(学生小声默读一至两遍)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流畅。第二遍:朗读,请同学个别朗读。要求:(1)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注意节奏停顿,要求读出语气,正确断句。
(三)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寐:睡觉。黯:狡猾。止(1)只;(2)停止。缀:紧跟。
弛:卸下。重点实词:
“一狼洞其中”“洞”名——动。“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状“像狗似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动“钻洞”。
(四)说一说:蒲松龄笔下的“狼” 【学生活动三】合作探究
思考:(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
(2)屠户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如何呢?狼又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呢?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在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明确:
(1)屠户与狼博斗,最后战胜的故事。
(2)屠户的心理变化:屠惧 屠大窘 屠暴起
狼的动作,神态:缀行甚远,一狼止,一狼仍从,并驱如故,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五)思考:这则故事的现实意义
狼虽阴险、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因为它虽阴险、善耍弄欺骗手腕,但人有狼所缺乏的智慧,勇敢和力量,因此狼终究逃不脱灭亡,而被潮弄的下场。在大快人心之后,想一想:我们从中还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四】激辩创新,有所收获
像狼那样阴险、狡猾的人终究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打败。
害人终害己。
我们不能迁就象狼那样凶恶、贪婪的人。
我们要冷静、要勇敢、要运用智慧战胜一节邪恶。
对待象狼一样的恶势力和恶人,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并理解母狼的性格特征,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培养同学们的朗读及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感悟世间真情中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感悟能力。
4.使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会用爱的目光看世界,用爱的心胸感受世界,用爱的人生观诠释世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一种哺乳动物,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残,吃野生动物和家畜,有时也伤害人,外型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褐色,尾巴下垂。(狼)【学生活动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过渡: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生性凶残的动物,可是你知道吗?在有些猎人看来,狼却是“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不相信吗?请看《母狼的智慧》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活动二】研读课文,初步感知
1、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参考:用智慧帮全家过河;在万般无奈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2、谈谈读了本文的初步感受。
(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即可。)
(三)、细读课文,感受主题:
【学生活动三】激辩创新,了解狼的“智慧”
1、老猎人在追捕一头母狼时,他起先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狼?(参考:奇怪、不可思议、傻)
2、后来,老猎人又认为那是一头怎样的狼?你能从文中找出老猎人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参考:聪明、有智慧。原文第6、10小节)
3、母狼引开猎人的目的是什么?它成功了吗?
(参考:保护小狼,没有,虽然它把老猎人暂时引开了,但最后老猎人还是把小狼找到了。)
4、假如你是老猎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两只小狼,为什么?
(参考:母狼会有那么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行动,只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它的智慧也来自对孩子的爱,它能以死来换得孩子的生,这种行为一定会感动老猎人的,他会把小狼放了。)
5、学了本文,你同意老猎人的话:“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吗?
(参考:同意,因为母狼能为了救小狼用各种方法骗过了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生,所以它是聪明的动物。)
小结、母狼运用智慧,以自己的死换回了孩子的生,这是怎样的母爱啊,只可惜
“再聪明的狼,也逃不脱猎人的追捕”。
(四)、能力拓展,获得启迪。
过渡:因为狼的凶残,狡猾,人类常常以狼为敌,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似乎对母狼又有一份敬佩,请试着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
思考:①看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这两篇文学作品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其它什么特点?
③从作者对狼的议论或评价中看出这两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实话实说
文中老猎人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PPT17)
(六)、结合参考资料,扩展知识(PPT19-40)【学生活动四】自习相关资料
老师总结:通过狼专题的学习,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狼呢?从“狼”这个形声字来看,反犬旁说明狼毕竟是一种动物,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它有它的自然属性,不能说它吃羊就是贪婪,凶狠;“良”是音旁,说明狼身上也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借鉴:面对困难的冷静、坚韧、团结等等,这些本应该属于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的一些优秀品质却在逐渐流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分层作业:
A:背诵文言文字词解释。
7.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 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多音字,学会正确读多音字。
2.写好钢笔字,掌握书写左右结构的字的方法。3.积累词语,理解词意。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读多音字。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考考你。你会读吗?
亮亮是个好学上进的好孩子。
布鲁斯王子几战几败,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小牛最爱干活,他把麦子放在太阳下晒干。2.你知道什么是多音字吗?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二、学和用
1.读读下面的词语,红色的字可要留心哟。读后再查字典,看自己读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
发人深省 丢三落四 百发百中 亲密无间 参差不齐 弹无虚发(1)小组内读一读。
(2)出示第一行多音字正音,并了解其他读音,然后组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
发人深省: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丢三落四:形容做事粗心或记忆力不好而顾此失彼。百发百中:指射箭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3)出示第二行多音字正音,并了解其他读音,然后组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
亲密无间: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弹无虚发:比喻做一件事成一件事,没有落空的。
2.读读下面这句话,红色的字还有另外的读音。你能用另外的读音再各组一个词语吗?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
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了解其他读音,然后组词,在此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
称霸一方:在某一地方实力强大,掌控着权力,依仗权势、武力横行霸道,欺压别人。
兴风作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3.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红色字的读音。星期天,爸爸骑着自行车去银行取钱。睡莲在盛满水的水缸里盛开了。
听说《水浒传》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
三、写字有方
1.出示图片,展示左右结构特点。2.重点教学左右结构特点的把握。部首写法指导:
左短右长,左稍靠上。“咱”“昨”“哇” 三个字上部左低右高,最后一字“环”右侧稍低一点,注意高低错落有致。
3.提示书写注意事项,开始写字。
提醒:头正身直背要挺,一尺一寸一拳头。4.书写指导。预设: 温馨提示
①注意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②注意笔顺和占格,仔细看清老师书写。
③先描后写。
四、读读背背 1.出示四字词语: 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郑人买履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2.这些词语都来自寓言,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含义。3.词语释义。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杯弓蛇影:比喻因疑惑不解而自相惊扰,或比喻虚惊一场。
螳螂捕蝉: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也在算计他。或比喻只贪图眼前小利而不知遗下后患。常与“黄雀在后”连用。
鹬蚌相争: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常与“渔翁得利”连用。
郑人买履:履,鞋。用来讥讽刻板而不知随实际状况变化的人。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似乎喜爱某物,实际上并非真正爱好它。
狐假虎威:假,借。比喻仰仗别人的势力欺压或吓唬人。
黔驴技穷:黔,指贵州省一带。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光。
五、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8.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5教案 篇八
⒈按笔顺规则,把“柴”“惶”“焰”写正确、写端正。
⒉去部首成新字,在数笔画,学习并熟悉部首查字法。⒊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四个排列混乱得句子调整成为一段条理清楚、语意连贯的话。
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用钢笔练写半包围的字。⒌熟记成语。
⒍朗读、背诵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⒎讲几个小笑话给同学们听。⒏写毛笔字。【教学时间】 四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讲请本题练习的要求。⒉指导。
⑴指名认读“柴”“惶”“"焰”。
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笔顺。⑶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写,了解笔顺。⑷让学生说说哪个生字难写,难在那里? ⑸重点指导书写“惶”“焰”。⒊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⑵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本题的三个要求:
⒈弄清去掉部首后是什么字。
⒉把去掉部首后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⒊数数去掉部首还有几画,并填写在横线上。⒉指导。
⑴出示卡片:猜 ①指名读。
②指名说说“猜”是什么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什么。③“猜”去掉反犬旁是什么字? ④数数“青”是几画? ⑵按上面的步骤方法,指导练习其余7个字。⒊练习。
⑴让学生拿出笔在书上填上答案。⑵汇报填写情况,纠正汇报中的一些错误。⑶小结: 这是用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操作方法,同学用这个方法可以查一查字典。
一、教学第三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⒉指导。
⑴请一位同学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理解四句话中的内在联系。⑵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一件什么事?可以按什么顺序;来重现排列。⒊练习。
⑴让学生按事件先后的顺序重现排列次序。
⑵填好后,要求学生认真诵读,凭借语感,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⑶汇报自己重现排列情况。
⑷帮助排列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并重现排列。⑸齐读排列好的四句话。第2课时
一、教学第4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⒉指导。
⑴从字形上看,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书写笔顺规则是什么?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看准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在田字葛的位置。⑶引导学生回忆描红与临写要求。⒊练习。
⑴说说这4个字的笔顺。
⑵按要求在书上描红、临写。⑶检查描红与临写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谈话帮学生明确练习要求。⒉指导。
⑴学生自由练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⑵教师范读。⑶学生自由读。
⑷理解8个成语的意思。①请学生自己练说。
②学生回答,能说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③教师讲解有难度的成语。⒊练习:
⑴学生大声自由练读。⑵同桌练习背诵。
⑶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⑷集体朗读,背诵。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⒈审题。
⑴指名读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⒉指导。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读正确。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⑶教师范读,学生想诗意。⑷全班练读,要求读通顺。⑸教师结合图意讲解诗意。
①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主要说明了什么?
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③教师讲解每句话的意思。⑹教师再次范读。⒊练习。
⑴学生自由练读;⑵同座互读; ⑶指名读;⑷练习背诵; ⑸指名试背,全班背诵。⒋反馈。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一、教学第7题: ⒈审题。
⑴指名读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⑵指导练习:
⑴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⑵教师示范讲笑话《一知半解》。⑶学生说《一知半解》。⑷学生讲自己准备的笑话。
9.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3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练习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拼音写出汉字。
2、正确区分形近字。
3、体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4、能根据太阳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学重难点:
1、复习汉字的字形与笔顺及对词句的初步感知。
2、读诗,学习农村孩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精神。
3、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会打电话的方法和礼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学习第一题
1、出示四幅图
2、图上画了什么?
(注意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并使用正确的量词:图上画了……)
图上画了两位小朋友,他们是好朋友。
图上画了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图上画着秋天到了,树叶都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
图上画了一堆泥土。
3、出示拼音,谁来读一读。
a)指名上黑板写这四个词。
b)学生在书上填写。
c)小组交流检查。
4、学习第二题
1)在黑板上出示太阳: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太阳公公从哪个方向出来呀?(东面)
2)大家起立,面向太阳公公,我们用手指一指,哪里是东方?哪里是南方?哪里是西方?哪里是北方?
3)在田字格里写出相应的“东南西北”四个字。
5、学习第三题:比一比,写一写
a)出示“开——升”
b)指名读一读
c)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d)出示后面几组生字,想一想每组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e)相邻的两位同学之间自己说一说。
6、学习第四题:写字
我的十分钟
a)出示“花、点、前”
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
你是怎样记住这三个字的?
b)将字写在田字格中时要正确、端正、整洁。
c)学生练写
7、学习第五题
a)出示“我”,你们会用“我”组词吗?
b)出示“我们”,你们会用“我们”造句吗?
c)指读“我 我们 我们向五星红旗敬礼。”
d)齐读
8、学习第五题,读读背背
自主练习
a)出示小诗(带拼音)
b)自己读一读,要求: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再去看拼音。
c)重点指导音节:jiao neng liang geng chang jian yin
及轻声音节。
d)指名读,齐读
师:我们要向这些农村孩子一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6、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背一背。
第 二 课 时
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打电话
一、明确题意
1、出示两幅图2、自己看图,读一读要求
二、指导
我的十分钟
1、图上画了谁?
2、你们知道这两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说话要求:
讲普通话,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话完整通顺,不重复,不结巴。
4、学习打电话的礼貌:
首先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拿起电话首先要自我介绍,然后再问:“请问在吗?”说完要说的事之后,要有礼貌地道再见。
三、练习
自主练习
1、自由练习说
2、同座互相练习打电话
3、老师与学生打电话。
4、扩展:打电话给你的同桌,告诉他明天要带齐绘画用品,第三节改上美术课。
10.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 篇十
chàn pú 括 nong lòu liǔ jiá zōng tuó 2.应 诅咒 润 惩 3.苏联 自传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 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
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七年级语文下《月迹》教案与练习苏教版.doc】推荐阅读: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练习4苏教版07-14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识字3苏教版07-04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2 蚕姑娘苏教版07-2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柳叶儿》教案以及反思 苏教版07-2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繁星08-0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重点10-01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十三岁的际遇》09-15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06-2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07-06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复习提纲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