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2024-11-16

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共8篇)

1.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一

最近的《体育与健康》之理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体育锻炼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特殊性,沟通不仅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而且,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典型体现。

3、足球有五种二过一战术,举出四种二过一战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足球裁判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情况下必须鸣哨。

二、选择题(共15分,每题1分)

1、人体营养不足会引起营养缺乏病,缺乏(c)会引起贫血、水肿等。

A.维生素AB.维生素CC.蛋白质D.维生素B2、肌肉、韧带、皮肤等软组织损伤时,受伤局部有疼痛、肿胀、压痛、活动障碍,开放性损伤还有创口。损伤后(c)内,通常称为急性损伤早期。

A.6-12小时B.12-24小时C.24-48小时D.48-72小时

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人体内的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共同构成体液,占体重的(c)。

A.40%-60%B.50%-70%C.57%-60%D.60%-70%

4、糖是体内热能的主要来源,机体(b)的热能由糖提供。

A.50%B.60%C.55%D.65%

5、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妇女的癌症60%与营养有关,男子的癌症40%与营养有关。而适量的某些营养素如(b)和()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A.维生素A维生素EB.维生素A维生素C

C.维生素C维生素ED.维生素A维生素B6、脚内侧踢球时的助跑方向是(a)

A.直线助跑B.斜线助跑C.曲线助跑D.弧线助跑

7、原地头顶球时的发力首先从(c)

A.胸部开始B.腰部开始C.脚蹬地开始D.上肢发力开始

8、掷界外球时,(c)

A.可单脚离地B.可双脚离地C.双脚均不能离地D.可进入比赛场地

9、一场足球比赛如果有效,每队上场人数不得少于(c)

A.11人B.9人C.7人D.10人

10、如果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本方球门,则(c)

A.判为对方得分B.无效重发球C.判给对方踢角球D.发球门球

11、如果间接任意球直接踢入对方球门,则(c)

A.判为得分B.无效重踢C.判为球门球D.判为角球

12、《足球竞赛规则》共(c)

A.十五章B.十六章C.十七章D.十四章

13、正式比赛时,场地各线宽度不超过(b)

A.11厘米B.12厘米C.13厘米D.10厘米14、1900年,足球首次在奥运会上露面,(c)年,足球被正式批准为奥运会项目。

A.1906B.1907C.1908D.190915、国际足联从最初的7个会员国,发展到现今的(a)多个,是世界第一大国际单项 1

体育组织。

A.190B.197C.189D.19

2三、判断题(共15分,每题1分)(认为正确的用“√”,认为错误的用“X”符号)

1、检验运动量是否合适,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受来

分析判定。()

2、运动量主要决定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项目三个方面有关。

()

3、据研究,运动后即刻摄入糖果对肝糖原的效果较好,葡萄糖与糖原储备在24小时后保持

较高水平。()

4、准备活动也叫“热身”,是一种为正式运动作准备的身体练习。()

5、自我监督是指体育运动参加者在训练和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和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和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它包括主观感觉

和客观检查两个方面。()

6、三大热能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按重量的供给比例应为5:0。7~1:1(或4:1:1)。()

7、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他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

8、整理运动一般应包括慢跑、深呼吸和一些和缓的放松练习。()

9、准备活动的内容是各种身体练习,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和混合性准

备活动。()

10、在所有的比赛中,替补队员名单必须在比赛开始前交给裁判员。未被提名的替补队员不得参加比赛。()

11、被替补下场的队员可以再次参加该场比赛。()

12、掷界外球可以直接进球得分。()

13、被罚令出场的队员可以在比赛场地附近及技术区域内休息。()

14、开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

15、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称为蹴鞠运动。()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越位?判罚越位需要根据哪几条?哪些情况下不能判罚越位?

3、判罚直接任意球和罚球点球的依据是什么?

4、判罚间接任意球的依据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试述运动疲劳的产生及消除。

2、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你对足球专项课的课程设置有何建设性的意见。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一分)

1、自觉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2、直观性 及时性 准确性 主动性沟通 注意力集中性沟通 信息交流充分性沟通

3、踢墙式二过一直传斜插二过一回传反切二过一交叉掩护二过一

4、比赛开始停止比赛胜一球罚球点球比赛结束

二、选择题(共15分,每题一分)

1、C2、C3、C4、B5、B6、A7、C8、C9、C10、C11、C12、C13、B14、C15、A

三、判断题(共15分,每题一分)(认为正确的用“V”,认为错误的用“X”符号)

1、V

2、X

3、V

4、V

5、V

6、V

7、V

8、V

9、V

10、V

11、X

12、X

13、X

14、V

15、V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思想上对预防运动损伤不够重视,预防措施不得力。②运动时心理状态不良。③身体素质差,运动技术水平低,造成动作不协调、不到位,出现错误的动作,违背了生物力学原理,而造成运动损伤。④内容组合不科学,程序安排不合理,机体局部负荷强度过大,运动中又不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⑤场地、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⑥空气污染、噪音、光线不足,或气温过高、过低,以及运动着装不符合运动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伤害事故。

2、什么是越位?判罚越位需要根据哪几条?哪些情况下不能判罚越位?

答: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干扰比赛;干扰对方队员;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球门球;掷界外球;角球

3、判罚直接任意球和罚球点球的依据是什么?

答: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绊摔或企图绊摔对方队员;跳向对方队员;冲撞对方队员;打或企图打对方队员;推对方队员;为了得到对球的控制而抢截对方队员时,于触球前触及对方队员;拉扯对方队员;向对方队员吐唾沫;故意手球(不包括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在比赛进行中无论球在什么位置,如果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违反了上述十种犯规中的任何一种,应被判罚球点球。

4、判罚间接任意球的依据是什么?

答: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的犯规:用手控制球后在发出球之前持球超过6秒;在发出球之后未经其他队员触及,再次用手触球;用手触及同队队员故意踢给他的球;用手触及同队队员直接掷入的界外球。

队员的犯规:动作具有危险性;阻挡对方队员;阻挡对方守门员从其手中发球;因规则第十二章以前未提及的任何其他犯规,而停止比赛被警告或罚令出场。

五、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1、试述运动疲劳的产生及消除。

答: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1)衰竭学说(2)堵塞学说(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4)保护性抑制学说

疲劳的消除:(1)整理活动(2)运动后相互按摩或自我按摩(3)温水于浴(4)补充足够的营养(5)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每一小题可答到第一句话及相关语句即可。

2、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你对足球专项课的课程设置有何建设性的意见。

答:师资力量的配备;选课的形式;上课的时间;课程设置的内容;场地器材的配备;其他。谈足球基本知识和理论~

足球基本理论知识

1、我国古代的足球游戏称为蹴鞠。

2、足球场各线的宽度不超过12厘米,各线的宽度应包括在该区域面积内。

3、足球技术可以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

4、任意球可分为2种,直接任意球和间接任意球。

5、一个完整的踢球动作是由助跑、支撑、摆动腿摆动、击球和随前动作五个部分组成。

6、根据规则规定,必须向前踢的定位球有中圈开球和罚点球。

7、足球比赛中,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多于11名,其中一名必须是守门员。

8、全场比赛90分钟双方打成平局,需决出胜负而采用决胜期,决胜期的比赛时间为30分钟,分为两个半场,每半场为15分钟。

9、标准足球比赛的球门高2.44米,宽7.32米。

10、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在当时成为蹴鞠。

11、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足球比赛是世界杯足球赛。

12、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大系统。

13、比赛阵形“352”中的“3”是指三名后卫。

14、足球比赛每队上场队员不得少于7人,否则比赛不能开始或继续。

15、正式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是100-110米,宽度是64-75米。

16、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除了判罚犯规外,还可以用黄牌和红牌来对队员进行纪律处罚。

17、球门柱和横梁必须是白色。

18、足球比赛全场时间为90分钟,分为上下两半时各45分钟。上下半时开始比赛及进一球后双方队员应在本方半场场内。

19、世界上最早的足球是中国古代的鞠,内充毛发之物,外裹皮革之鞧。

20、1904年在巴黎由法国、瑞士、瑞典等国有关人士发起成立了国际性的足球组织,英文缩写为FIFA。

21、第一届世界足球锦标赛是于1930年在乌拉圭举办的,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17届。

22、我国男子足球队于2002年参加了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的比赛。

23、国际比赛用足球场长度为100至110米,宽度为64米至75米。

24、每队上场队员数为11人,最少人数为不少于7人。

25、在攻方罚定位球时,防守队员应至少退出罚球地点9.15米。

26、裁判员判罚间接任意球时,其手臂应上举,判罚直接任意球时,其手臂应平举。

27、胸部接停球可分为上顶式和下压式。

28、运球过人的基本要求是要有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29、脚内侧传球适合于传短距离球。

30、“二过一”传接配合可以分为斜传直插和直传斜插。

31、用脚背内侧踢弧线球,应该踢球的后部侧下方部位。

32、用脚背内侧踢球,应该采用斜线助跑。

33、用脚背正面踢球,应该采用直线助跑。

34、踢球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小腿。

35、罚点球点距离球门线9.15米。

36、中圈的直径是9.15米。

37、队员在本方罚球区内以粗暴的动作踢人,拉人,绊人等犯规动作,应当被判罚直接任意球球。

38、裁判员要求比赛暂停时,应当以坠球恢复比赛。

39、球出边界以后,应当以掷界外球恢复比赛。

40、防守队员将球踢出自己的球门线,对方将获得角球。

41、中国足球协会成立于1955年。

42、我国于1994年开始设立男子足球职业联赛。

43、欧洲足球锦标赛是每4年举行一次。

44、脚背内侧适合于长传球。

45、罚任意球时,防守队员应当退到距离罚球点9.15米的距离外。

46、防守一方在防对方的任意球时应当排人墙,主要由前锋和前卫参与,后卫负责盯人。

47、守门员可以在罚球区内用手接球。

48、脚内侧踢球时,应当采用直线助跑。

49、支撑脚的方向一般与球飞行的方向一致。

50、场上队员辱骂对方队员,应当被判罚直接任意球。

51、故意延误比赛时间,应被判罚间接球。

52、判断进球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球的整体是否越过球门线。

53、罚角球一般采用脚背内侧踢球。

54、边后卫在防守时,应当站在进攻队员的里侧。

55、裁判员鸣哨示意进球有效后恢复比赛之前,是可以更改结果的

2.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二

一、过程理论视域下:教师素养的内涵

换个角度看问题, 都会给问题以新的解决思路。同样, 在教育学视域中, 教育学者认为教师素养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基本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总和, 包括教育理念、知识与能力等[1]。而在过程理论视域中, 教师素养又具有怎样的内涵呢?在过程主义者看来, “过程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世界的本质就是过程的存在, 离开了过程, 事物既不可能存在, 也无法变化和发展”[2];过程主义者怀特海认为, 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指构成事物的相关因素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客观地、鲜活地变化发展的历程, 是实现变化与发展的必经之路[3]。因此, 教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与教师的生活经验、课堂教学经验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就有相应的教师素养, 经验的知性、理性、感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教师素养的品质。诚如怀特海所说:“过程就是实在, 实在就是过程”[4]。教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过程就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经验、转变经验的历程, 是教师构建意义、经验与

筅山西长治学院梁军萍

实在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据此, 过程理论视域下的教师素养就是指教师在学校共同体中进行的修习涵养活动。即教师在学校政策、制度和文化氛围的现实条件中, 围绕学习、工作、研究课题中遭遇的困难, 与同事、学生、专家展开交流、主动建构, 不断丰富知识经验、提高学识修养的过程。使教师由新手转变为能手、再到专家的成长历程。教师构建的经验内容和品质的不同, 教师素养的结构内容和发展水平也因人而异。

因之, 过程理论视域下的教师素养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具体而言, 过程理论视域下的教师素养重在表述“以何”和“如何”促进教师素养的形成, 强调教师个体在学校共同体中围绕日常教育教学任务, 主动建构经验、完善经验, 继而实现质的飞跃过程。而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师素养重在表征公众对教师的要求或期望, 强调教师素养的结构内容和发展水平, 重在规范教师的行为标准和努力方向。二者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中互为条件地融为一体、螺旋上升, 促进着教师素养的更新与发展。其中, 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师素养为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提出了培养目标, 是过程视域下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重要依据;教师素养是在修习涵养中积累和形成的, 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为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路径。

二、过程理论视域下:教师素养形成路径的特征

教师素养和教师发展过程受一定历史时期、一定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政策、制度、文化氛围和教师个体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与教师素养的形成过程有何本质联系, 如何制约并促进教师素养的形成过程。对此, 本文试图从过程理论视域下揭示教师素养形成路径的特征。

1. 同化和顺应

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教师不断与外界环境相互交流、主动建构, 获得交流经验及不断重组和改组经验的过程。教师面对新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或正在变化和发展的环境, 如各学校组织文化在空间范围内的差异性、学校政策和学校制度在时间范围内的变化和发展特性、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及其落实对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 客观上要求教师重组或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新学校的要求或学校的新要求。那么, 教师是如何适应这些新要求的呢?

布鲁克菲尔德提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 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 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 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 而不要争辩这些新观念”[5]。皮亚杰认为, 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不平衡性是有机体产生行为的动力, “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促成了建构”[4], “同化”和“顺应”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所谓“同化”就是主体将外界环境的刺激经过过滤、筛选, 使其融入已有的认知框架中;“顺应”则是指主体调节或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以适应外界环境。可以说, 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身处于某种环境之中、与环境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及学校教育政策的变革、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教研模式的变化等, 都会给教师不同的成长机会和发展条件, 使教师以自己的方式、途径和时间对学校的要求作出反应, 重新组织或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可见, 同化和顺应是教师素养过程属性的首要特征。

同化和顺应什么?概括地说, 就是教师把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的各种条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习惯、纪律、学校的阶段性发展任务、职业情绪和精神面貌等纳入自己的认知领域, 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形成自己的教学认识、行为和态度等。

2. 情境性与经验之间的关系

教师对环境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始终是由主体的能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情境性决定的, 理解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 需要把握情境性和主体经验的关系特征。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其职责决定了教师的成长环境是由一系列鲜活的、具体的、复杂的课堂教学事件组成的。当教师亲历课堂教学, 遭遇课堂教学事件并与之交流和对话的时候, 都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教育问题或教育困境, 激励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去解决。每一次思考、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经验和体验, 产生新的感悟和思想。也就是说, 当知识和思想与实践相结合时必然遭遇困境, 在困境中思考、磨练使人获得了经验, 一种变革性的经验;而困境则可能成为教师个体发生变化和成长的契机及教师个体间产生差异的动因。

可以说, 情境是教师获得成长及赖以变化和发展的环境。当然, 情境是教师活动的具有发展意义的情境, 情境是教师之间活动的情境, 情境是师生之间活动的情境, 情境也是教师的研究题材。离开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及活动中产生的研究题材, 情境也就不具有教师变化和成长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 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就是教师与情境之间相互游戏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把握情境与经验的关系就是把握情境的丰富性程度与教师获得成长性经验的关系。

3. 再构和转变

有目的的学习和交流是教师扩展知识经验, 重组和改组原有知识经验, 提升个体素养的根源。当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 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教学困难、科研困境等, 都会激励教师关注客观世界、他人、自我, 有目的地与客观世界、他人、自我展开交流、学习和思考, 创生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因此, 寻求问题解决的现实需要与教育探索欲望之间产生的张力, 能够激发教师重新安排富有想象力的事实游戏, 获得新的经验和体悟, 推动个体的经验结构向更高水平发展。

经验是我们存在于其中的实在, 是形成观点的前奏曲;将观点投入尽可能多的组合, 这种投入, 意义、经验与实在被创造出来了;实在是始终变化不断进行的过程, 形成和毁灭的过程[6]。可以说, 教育问题解决的现实需要是教师个体形成某种观点的前奏曲;教师与客观世界、他人、自我进行对话交流、主动建构, 是获得新观点和转变性经验的必要途径;外在经验与主体实践的紧密结合是个体外在性的模仿转变为内在性成熟的关键。可见, 按学校要求进行实践, 在实践中产生探求的课题和欲望, 再进行交流及再实践, 是教师个体再构与转变知识经验的整个发展过程, 所以说, 有什么样的学校要求和教师个体的探求欲望, 就会有相应的教师发展需求及个体对经验的再构和转变路径。

三、过程理论视域下:教师素养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长期以来, 教师教育者和管理者过分强调教师应该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他们不仅预设教师素养的结构框架, 而且预设教师素养的形成过程。认为教师素养的结构内容先在于、外在于教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似乎教师素养的形成过程与形成路径是一致的。在处理同化和顺应、情境与经验、再构与转变的关系时, 极易陷入机械论。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注重成长环境对教师行为的规约、关注教师在教学事件中形成的经验及教师与世界的对话生成关系。理解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 依据教师素养形成路径的特征培养教师, 对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1. 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要求确立新的教育规范

教师素养形成过程的同化和顺应特征遵循环境对个体的熏陶和习染作用, 要求教师教育者采用新时期的教育规范 (包括教育价值规范、教育技术规范) 对教师进行训练, 强调采用新的教育规范对教师的价值理念和学习方式进行引导和规约。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等, 要求中小学教师具有新的教育价值规范和技术规范。客观上要求教师教育者和管理者变革传统的教育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 以新的教育规范要求教师教育者, 给师范生或广大中小学教师以行为示范, 并以此规范反复要求教师、训练教师, 使教师按新时期的价值规范和技术规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并习惯化。所以, 教师素养的过程属性反对自上而下预设的教师素养结构框架, 否认外在于教师学习活动的结果属性。忽视教师教育的教育规范和教养活动, 无论预设的教师素养多么完美、多么高大, 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痴人说梦。

2. 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要求丰富教育实践经验

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崇尚教师在行动中获得情境性的经验, 认为教师素养的提高是教师参与实践、研究实践、获得实践性学识的过程。主张教育理论只有与中小学教育实践经验紧密结合, 才能丰富教师教育经验, 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而反对直白式的、宣讲理论的教师教育。为此, 教师教育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 培养教师“备课”、“说课”、“观察课堂”等专题训练, 学校可以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案例教学模式、临床诊断模式等。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观摩优秀案例———分析和研究———模仿, 从中获得经验, 提高实践性学识。唯如此, 教师才能释放潜能确立新的追求目标, 迫于压力而努力提高自己,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迅速发展。与此同时, 教师会遭遇困难或产生新的研究兴趣或学习动力, 为建构新的学习经验提供契机或生长点。

3. 过程视域下的教师素养要求建立学习的共同体[7]

教师素养形成过程的再构与转变特征反对“话语霸权”和“文化独裁”霸权对教师的行为干预, 强调教师的学习权利、交流权利、研究权利、按照需要和个性特征发展优势潜能的权利等, 主张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 开阔视野, 积累知识与经验, 达成理解, 内化并生成意义, 以再造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智慧, 提高教师的人格品质和个性魅力。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为教师的成长营建宽松的、民主的、合作的学习氛围———学习共同体, 让教师能够就个人问题与见解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建构。

过程理论视域下的教师素养是实现教育学视域下教师教育的桥梁和途径。理解过程视域下教师素养的内涵, 依据过程视域下教师素养形成路径的特征进行教师教育, 可以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对进一步丰富教育学视域中教师素养的结构内涵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顾明远主编.汉语大辞典 (卷八)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4.

[3]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教育研究, 2005 (9) .

[4][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美]布鲁克菲尔德著 (Brookfield, S.D.) .批判反思型教师.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三

在多媒体的普及和资源共享的今天,对于编写试题,部分教师往往不重视,而采用“拿来主义”,不管难度如何,通拿通给。对于数学,有时一道偏题或怪题可能要花费学生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结果毫无意义,给学生却增加很大的负担。这有悖于课改思想,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如果自己动手编写中考模拟试题,把握课改方向,有的放矢,精讲少练,让学生从题海中真正地解放出来,那么,对学生、对教师都是受益匪浅的。对于数学老师,认真编写一份数学中考模拟试题,对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意义。通过编题,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数学素质。

一、 通过编题,可使知识系统化。在编写试题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初中数学的整个知识脉络作出整理,把松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和二次三项式,这四个二次之间的联系;初中所学的各类方程的解法及化归思想。又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广泛应用;绝对值、算术平方根、完全平方数这三者的非负性等等。教师对知识的前后联系了如指掌,对学生的复习指导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二、 通过编题,可使教学更具时代感。在编写试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先了解中考的方向,中考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必然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与新时期下的课改相一致。以前的试题是以知识文章为主旋律,而今,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中考试题将最大限度地压缩以知识为立意的考核题,转化为以能力立意命题。纵观近年的中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出现许多联系实际问题的考题,而且这个比重还会越来越大。

如温州市2005中考的第22题:小明家用瓷砖装修卫生间,还有一块墙角未完工(如图甲所示),他想在现有的六块瓷砖余料中(如图乙所示)挑选2块或3块余料进行铺设。请你帮小明设计两种不同的铺设方案(在下面图丙、图丁中画出示意图,并标出所选用每块余料的编号)。

这道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读题、观察、动手、应用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编题,教师能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所以教师会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了解新形势,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设计教学情境,为教学注入活力,使教学富有时代感。

三、 通过编题,可使业务科研化。在编写试题过程中,不断吸收专家的指导思想,从而使自己的认识上升为理论,以理论来指导学生学习。本人初涉教坛时,对试卷的理解只在乎好做还是难做,认为涉及的知识点越多,拐弯拐得越多,就是一道好题,平时总是喜欢给学生做绕几个弯的题目,以为把学生难住了就是好。一次看专家对中考试题的点评,才恍然大悟,原来编题要注重考查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考查的内容不同,侧重面也不同。编写好试题后,把编题的想法以及对整张试卷的点评写出来,总结优缺点。这样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使自己的业务科研化。

编写好一份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是要下一番很大功夫的。

首先,要学习理论,整理知识,领会课标精神。

中考作为对学生初中阶段评价的主要手段,必须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初中阶段的知识与技能为标准,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编卷的老师,要做到:

(1)熟悉“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的含义。课标中明确指出:了解是指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辩认出这一现象。理解是指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是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是指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2)清晰知识条目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属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哪一类,特别是小括号内的说明。如会求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所以不宜出绝对值符号内含字母的题,如化简│x-5│+│2x-3│。在实数的简单四则算式中,不要求分母有理化。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其次,要了解特点,把握方向,领教专家点评。

中考试题不断地改革创新,出卷前务必要认真研读中考指南,多多查阅专家对上一年中考命题的点评。一般的,中考命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考中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又突出重点,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现到在数学学习中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于支撑数学体系的重点知识更是构成试题的主体,知识面宽,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学科的内在联系。习惯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使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习惯设置具体的应用情境,考查学生理解概念的水平和运用技能的程度。因此,试题中对概念公式法则的考查更多地应关注应用与表达。

(2)突出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能够迁移并广泛应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中,如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等等。因此,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来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3)加强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的考查。试题中对应用问题的考查,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商品促销、医疗卫生等联系实际注重情感,结合生活体现态度价值观。

最后,编写试题,撰写思路,提升自身能力。

编写试题,首先遵循“注重双基、体现新意、适度区分”的命题原则,确定题型和题量,罗列每道题重点要考查的知识点,数学方法以及数学能力,然后开始拟题。试题一般都要由易到难地编排,使学生能逐渐进入状态。在每种题型(大题)的中后期最好设计一两道尾巴高翘的题,尤其是卷末的综合压轴题,要精心设计。压轴题的起点不要太高,但知识覆盖面广,要求全面,能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层层铺垫能够把一部分优秀学生凸现出来,起到选拔功能。

拟好试题,一定要认真审阅,做好答案,特别是自己改编的题,不能有矛盾和模棱两可、让人产生歧义之处。在完成整份试卷的审核后,撰写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实际上可以说是对拟题前的腹稿进行整理,把编题的总体思路以及命题的侧重点作出详细说明。这样能从一定的高度审视试卷所反映的情况,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现在,很多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对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自己也要抓住机遇,教研组中最好经常组织出卷,互相点评,使之专业化,长期持续地做这项工作,使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特岗教师考试教育理论真题试卷五 篇四

(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山西省)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浙江省)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3.班主任工作是从()开始的。(江苏省)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株洲市荷塘区)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5.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广州市番禺区)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6.格式塔用英文表示是“Gestalt”,以“G”开头,它的意思是()。(江苏省)A.行为 B.整体 C.精神 D.人本主义

7.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株洲市荷塘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广州市番禺区)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性思维

9.由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惶娼校谝唤诳文谟梢晃唤淌Χ圆煌昙堆薪萄У淖橹问绞牵ā。#ㄕ憬。?BR>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0.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武汉市)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11.在呈现某一事物时,交替变更它所存在的形式,使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方式被称为()。(哈尔滨市)A.直观教学 B.启发教学 C.比较 D.变式

12.理想和空想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但都属于()。(西安市)A.世界观 B.形象思维 C.想象 D.表象

13.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河南新乡)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湖北省黄石市)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湖北省黄石市)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 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贵州省)2. 1993年颁布的教育法规是_______。(海南省)

3. 幼儿总是通过动作才能进行思考,这处于_______阶段。(黑龙江省)

4.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的关系。(广州市番禺区)

5. _______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力量”。(海南省)

6. 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_______。(湖南省)7. 循序渐进原则要遵循学科_______和学生的_______。(郑州东区)

8. __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江苏省)

9. 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_______关系的层面。(海南省)

10. 小明拿了一个商店的水果刀,别的同学发现举报给老师,于是老师把小明叫到办公室,问:“听说你拿了别人的东西,那你告诉老师你这是第几次了?”小明回答:“已经是第五次了!”老师问:“你为什么不能改掉呢?”他说:“我总是管不住自己!”那么这个老师应该采用_______去帮助小明。(山西省晋城市)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顺向迁移(广东省)2.隐性课程(广州市南沙区)3.人的全面发展(浙江省)4.定势(河南省)5.课程资源(广东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2.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湖北省)3.教育平等的涵义是什么?(广东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介绍最喜欢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观点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有何启发?(广东省)2.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河南新乡)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请问把实施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有哪些?并谈谈你的认识。(广州市南沙区)

六、写作(25分)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湖北黄石市)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2.【答案】C。解析: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此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3.【答案】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

4.【答案】D。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它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5.【答案】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6.【答案】B。解析:“G”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7.【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8.【答案】C。解析:题干是对常规思维概念的考查。9.【答案】D。解析: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10.【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11.【答案】D。解析:变式练习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它是指在其他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化概念和规则的例证。

12.【答案】C。解析:理想和空想都属于想象。

13.【答案】A。解析:班主任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这种了解方式最为直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14.【答案】B。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想弄明白而没有弄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口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15.【答案】B。解析:双向性是指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多向性与双向性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

二、填空题

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直觉动作思维 4.平等;相互促进 5.人本主义心理学 6.无意注意

7.内在的逻辑性;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8.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 9.“个性发展” 10.系统脱敏疗法

三、名词解释

1.顺向迁移:先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叫顺向迁移。例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的概念,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

2.隐性课程:一般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培养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文化的统称,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等是“人类行为潜在的指南”。3.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在教学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2)将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

(4)在教学过程上,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2.【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综合评价应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意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3.【答案要点】(1)教育机会平等;(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资源平等。

五、论述题 1.【答案】略。2.【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3.【答案要点】

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执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将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

(2)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3)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4)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对素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的认识:

(1)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5.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五

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______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__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下面哪条不是“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A: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B: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C: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D:坚持达到统一的人才标准

3、我国古代有五行之说,指的是。A:青、黄、赤、白、黑 B:仁、义、礼、智、信 C:金、木、水、火、土 D:宫、商、角、徵、羽

4、社会主义价值观分为两类,一是____,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职业道德 B:八荣八耻 C:以人为本 D:五讲四美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信息输出技能的一项是__ A.研究学生的技能 B.教学反馈的技能 C.钻研教材的技能

D.操纵教学技术手段的技能

6、中学德育中的说服教育法要求不包括__。A.强制性 B.明确目的性

C.知识性、趣味性 D.注意时机

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8、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A.学校绩效 B.办学特色 C.管理体制 D.评估标准

9、小学课程设计要体现()的高度统一。A:科学性 B:时限性 C:具体性 D:思想性 E:预测性

10、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 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11、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1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下面的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__。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3、提出发现学习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 B:凯洛夫 C:布鲁纳 D:罗杰斯

E:重视个别差异

14、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5、”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句话反映教师劳动具有____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16、把实物、教具呈现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称()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17、从什么时候开始,个体较自觉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稳定发展起来的?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年期

18、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的关系是____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19、《论语》中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诗可以兴”的意思是()

A:诗可以使人读了之后心情愉悦 B:诗可以表达诗人兴奋的心情 C: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D:诗歌应当用“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2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职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 C:为人师表 D:积极进取 21、1938年,德国人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释放出新的中子。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22、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的形象往往具有模仿性和__。A.复制性 B.新颖性 C.创造性 D.具体性

23、在学与教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媒体 D:教学内容

24、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____ A:集体 B:组织 C:社团 D:班级

25、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之为。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E:重视个别差异

26、幼儿的智力发展迅速,布卢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为100%,4岁幼儿已达()A:20% B:50% C:80% D:92%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几类。A:道德规范的学习B:知识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E: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2、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A:6个月左右 B:8个月左右 C:10个月左右 D:11个月左右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__。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服众 B:屈服 C:场依存性 D:从众

5、”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反映了现代教育的______特征。__ A.公共性 B.未来性 C.生产性 D.科学性

6、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__ A.多样性 B.迅速性 C.流畅性 D.价值性

7、我国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A.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 B.反应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C.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D.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E.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8、属于人际吸引的特征的是____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互相理解与扶持

9、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A:强制功能 B:评价功能 C:示范功能 D:调控功能 E:导向功能

1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__ A.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11、教育法的执法要求大致可概括为()A:正确 B:合法 C:公正 D:公平E:及时

12、以下对Excel表中单元格的表示不正确的是。A:A5 B:A$5 C:$C$5 D:$A$C5

13、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的意识形态 D:社会文化

14、什么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____ A: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B: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C: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耍 D: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15、阅读案例,回答问题.那是一个夏天,一家人正在院里乘凉,点着蚊香。调皮的航航端起蚊香盘,使劲一吹,嘿,这下可好,一家人被吹起的“烟雾”包围,着实呛了个够。„„处理(1):我大发雷霆,怒喝道:“你干什么呀?!”孩子立刻怔住了,呆呆地不知所措,听到我的“吼叫”,哇哇大哭起来。处理(2):孩子也被烟雾笼罩,妈妈站起声,把孩子拉到一边去:“你是想把灰尘吹走,对吧?”孩子点点头。妈妈继续说:“这是你想做好事,只是你用力太大了,你看,大家都被你吹起的灰尘笼罩啦!以后要轻一点,好吗?”孩子认真地点点头。结合你多学的教育学知识评价案例中的两种教育方式。

16、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__。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7、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____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18、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房东岳 B:潘菽 C:廖世承 D:冯忠良 E:林崇德

19、如果阿根廷参加联盟,则巴西和智利将抵制联盟。如果巴西和智利有一国抵制联盟,那么联盟就会名存实亡。而联盟没有名存实亡。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A:巴西没有参加联盟 B:巴西参加联盟

C:智利或巴西至少有一国没有参加联盟 D:阿根廷没有参加联盟

20、普通高中课程有以下三个层次构成__。A.学习领域 B.学习学科 C.学习单元 D.科目 E.模块

2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A:社会化 B:个性化 C:学习D:成长

2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____ A: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23、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__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

24、教师在最后的课堂总结时,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这种总结方式属于。A:开放型总结 B:认知型总结 C:封闭型总结 D:归纳型总结

25、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A.父母的表率作用 B.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C.父母的文化修养

D.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E.父母的职业类别

6.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六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有多个答案,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代号填入题前的答题栏内;每题2分,共20分)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A、党管干部原则B、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C、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D、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F、依法办事原则

2、“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左右。

A、一番,10% B、二番,20% C、一番,20% D、二番,20%

3、建设社会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的社会管理格局

A、党委领导B、政府负责C、社会协调D、公众参与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团结友善D、勤俭自强E、敬业奉献

5、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是:

A、具有与任职学校相应的教师资格B、具有中级及其以上教师职务任职经历

C、一般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 D、身心健康

6、下列属于校长职权的是:

A、拟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B、聘任、续聘、解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C、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防范预案,对学校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和处置

D、坚持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接受社会监督

7、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8、下列属于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是: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9、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独立自主B、平等互利C、相互尊重D、相互融合10、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

A、尊重学生的人格

B、不得歧视学生

C、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D、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前答题栏内打“√”,错误的则打“×”;

每题2分,共20分。)

1、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

2、“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所有学生全部免收学费、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3、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4、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做好分管工作,受校长委托负责有关专项工作。

5、《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

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行,本法共8章63条。

8、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7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8周岁。

9、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0、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简答题(共计20分)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哪六个原则?(6分)

答:

2、学校校长的思想品德素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7分)

答:

3、《教育法》规定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7分)

答:

四、论述题:(40分)

7.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七

媒介素养主要就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相关概念,大多都是强调个体向社会大众传播各种信息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创造能力、选择能力、质疑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等。当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媒介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广播、网络、电视、报纸、电影、手机等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力量,其所具备的媒介素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任课教师普遍缺乏媒介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媒介技术进行教学服务。而且,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课时较少,其课程内容较多,教师往往采用大量的口述教学方式,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在台下也听得兴致索然,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1]。

近年来,随着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各种教学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投影仪、多媒体、幻灯等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但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对媒介技术的了解较少,无法熟练地应用各种媒体设备,甚至根本就不用,使得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合理,进而无法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就是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大多都是将传统的板书制作成图片和文字形式的PPT,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也没有通过计算机对图像、动画、视频、文字、音频等信息形式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没有有效地形成人机交互的教学效果。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媒介素养较为缺乏,而学生所具有的媒介素养却相对较高,这种不对称现象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很难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严重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2]。虽然我国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相对落后,未能及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但是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快捷地接受各种新的媒介形式。所以,那些新颖、直观、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而教师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显然是高校教育培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设置相关培训课程,掌握更多、更新的媒介技术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该开设相关的媒介技术培训,提供相关的媒介技术设备和场地,例如教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幻灯、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设备,如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等。在媒介技术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媒介技术,并且能够掌握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应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将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同时,教师对媒介技术的应用也能够适当地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大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自己制作专题片和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3]。

(二)加强媒介批评,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可以在系统化的教育培训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媒介意识,提升媒介素养,从而能够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理性思考,提升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要增添更多的媒介信息,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想内容[4]。此外,学生的媒介接受能力较强,对媒介信息的兴趣也较高,所以他们掌握的媒介信息也较为全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更多的媒介信息,进而增强自身对媒介信息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掌握学生关注点和兴趣,进而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三)教师可以通过媒介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媒介技术,具有较高的媒介意识,同时还要在媒介技术的应用中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一支业务精湛、政治立场坚定、能力高超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不仅能够改善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同时还能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并且成为能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教学课程。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教学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等各种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教师要熟练掌握各种媒介技术,加强媒介批判,提升媒介意识和媒介素养,不断利用媒介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供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媒介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应该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媒介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新的媒介技术,提高教师的媒介意识,利用媒介技术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进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效进行。基于此,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培育研究

参考文献

[1]高国伟,张光华.微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探析[J].理论月刊,2013,(4):157-159.

[2]刘金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0-72.

[3]董雨.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培育探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9-55.

8.教师理论素养考试模拟试卷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理论素养;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10-02

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推广,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开设了基础英语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时间提前到了初始阶段,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对实现英语的社交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英语教学工作逐渐向低龄化靠近,小学英语课程体系趋于成熟。相对中学英语学习的特点而言,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已引起各方关注。为了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方面,国内很多专家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研究表明,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师的素质即个性品质、教学能力、事业心和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能力外,也应具备作为一般语言教师的素质,即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学科教学技能,更应具备小学英语教师特有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程要取得成功,教师的外语能力和对儿童的教学能力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教师对儿童的教学能力主要来自对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儿童教育心理知识的把握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反映了教师理论素质。

近年来,对教师素质中的理论素质培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欣喜的现象。然而,这些研究关注更多的是英语教师的普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涉及教师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方面却不是很多,尤其是如何利用外语教育教学理论来解读《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则鲜有论述。

二、小学英语教师加强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小学英语教师只要把教学搞好就行,科研是高一级研究者任务的观点是不对的,开几个讲座、举几个例子就能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思想是偏颇的、肤浅的。事实上,理论知识由于其具有系统性和相互联系性,孤立地空谈理论,必然出现人为割裂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现象。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注意到了英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在教师中间逐步开始培训,但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抓,教师在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支离破碎,理解上段章取义。因此,应该把提高教师的理沦知识素养在作为一项基础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研究人员应在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英语教育教学观,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把提高教师理论知识水平落到实处。

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但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而且为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增强课程意识,撰写校本教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加强教师对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增强教师的科研敏感性,利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必然能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教学要从研究中来,实践应该重视理论的能动作用,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基本原则。

(二)树立科研意识、严格科研管理。

1、小学英语教师中开展科研建设与管理任重而道远,数据显示,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较重,繁重的教学工作缺乏必要的时间进行教法创新;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不足,是制约教师科研能力的关键因素。

2、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和理论知识,教师即使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难以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实践证明,“教书匠”式的教师身份以及“填鸭式”的学生身份,是不能满足英语学习的需求,在未来面临着被社会所淘汰的危险。

3、学校的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接受访谈调查的教师中,65%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对教师科研要求不严格,有的学校科研甚至可有可无,奖惩不分明。

面对以上情况,必须从相关部门应考虑增加小学教师的编制,解决小学英语教师严重的缺口问题,同时减轻教师负担,争取一些科研时间。然后学校应大力宣传科研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转变重教学轻科研的思想,把科研与自己的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应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将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把科研能力作为考察教师业务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编写适应性的英语教育知识读本。

近年来,在整个教育体制大环境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理论被引入国内,在英语教材的选择方面也种类繁多,读者对象多定位在大专院校与各类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从难度以及针对性方面都难以适应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面向小学英语教师,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编写一本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读本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

结合当下情况,我国英语教育知识读本中,应该符合中国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同时应重点介绍语言习得理论、外语教学理论知识、课程标准解读和儿童教育教学心理生理学知识,这些理论应作为基本知识要求掌握。读本还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三、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育的开展对培养未来人才有巨大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对英语的社交功能发挥,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而言,不能墨守陈规,更不能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开展。除此之外,小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知道如何去教、为什么这么教等理论问题,促使小学生英语教育教学的社会功能性;英语教师应当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提高英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付丽彬,杨云红. 小学英语教师加强外语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对策[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02:38-42.

[2]魏超.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杨丽,熊可. 从教师素质谈小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性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4:284-285.

[4]薄鲜娥. 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设想[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01:101-103.

[5]于蒙,杨虹. 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听说课程设计探讨[J]. 科技风,2014,22:186+188.

[6]蒋小敏. 小学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1:24-25.

上一篇:试卷讲评课教案下一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