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2024-06-15

幼儿表演游戏教案(通用10篇)

1.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篇一

表演游戏《三只羊》

设计意图:

小朋友都是刚入园的新生情绪还不是很稳定,对于表演游戏也是第一次接触,缺乏表演经验,表演目的性不强,对表演游戏的兴趣主要停留在游戏的道具和材料上。由于故事中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具有趣味性,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听了几次故事后,幼儿基本上会复述这个故事了,而且在复述这个故事时,幼儿不由自主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动作,看到幼儿喜欢这个故事,我就开展了“三只羊”的表演游戏。加上本学期我主要想抓住孩子对游戏的道具和材料感兴趣的特点,准备丰富、精美的道具材料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初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简单情节,并用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演出来。并且让幼儿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收集表演的道具和一些可利用的替代物。游戏总目标:

1、幼儿喜欢参与表演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产生更浓的兴趣。

2、通过游戏让幼儿理解有关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

3、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的谈话,学习大胆、清楚的用普通话表达思想。

4、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兴趣,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5、在老师的提示下,学习按情节和人物对话及动作表演游戏。

6、游戏后会归类整理活动用具,养成爱惜玩具的行为习惯。

7、过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丰富幼儿的思想和培养幼儿行为关心他人。

8、学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第一周 表演游戏《三只羊》(第一次游戏)2014.9.5 游戏目标:

1、在回忆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参与表演故事的兴趣,体验表演故事的快乐。游戏准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清节、角色对话等。

2、三只羊头饰、大灰狼头饰。游戏过程:

一、激发幼儿观看大班的哥哥姐姐表演的兴趣,交代幼儿看完表演回答以下问题:(1)表演里都有谁?(2)表演讲了什么?

二、幼儿观看表演,熟悉内容,激发表演愿望,并继续培养认真安静看表演的好习惯。教师介绍哥哥姐姐们表演的故事的名字叫《三只羊》,幼儿学说。

(一)第一遍表演:

1、提问:(1)刚才的表演叫什么名字?(2)表演中有谁?

2、过渡:请小朋友在仔细看看这个表演,让幼儿知道故事里有谁。

(二)第二遍表演:

1、提问:

(1)“三只羊”这个表演讲了件什么事?(2)大灰狼听见小、中、大羊的脚步声问什么?三只羊是怎么回答的?大灰狼有说什么?

2、过渡:老师再请哥哥姐姐表演一遍,依次跟着学学故事中动物的对话。

(三)第三遍表演:

1、提问:

(1)这个表演最后怎么样了?(2)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教师小结:三只羊都团结起来对付大灰狼,最后把大灰狼撞倒了。

三、讲评;

教师表扬认真观看游戏、并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醒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

推进与反思:幼儿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故事中羊和大灰狼在山洞前的对话,简洁生动。我将对话简单化,幼儿记得很快如“谁呀?”“我是小羊”“我要吃了你”等。这样幼儿会记的又快又牢固。大部分幼儿听过几遍故事后就能说出故事的情节,朱佳燕、林晨虹对游戏感兴趣,并且很喜欢表演大灰狼。进行集体复述对话时,有60%的幼儿基本能复述对话,但由于幼儿还不够熟悉,因此不够大胆,没有自信。熟悉对话后,提示幼儿区分不同语气及表情。

第二周 表演游戏《三只羊》(第二次游戏)2014.9.12

游戏目标:

1、在集体表演和小组表演中,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2、学习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如:在指定范围内游戏,不争抢玩具、玩具用完放回原位等。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初步按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动物对话和动作表演游戏。游戏准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清节、角色对话等。

2、三只羊头饰、大灰狼头饰 游戏过程:

1、教师引出上周幼儿的表演情况,介绍新投放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2、引导幼儿思考:小羊是怎么样把大灰狼打倒的?

3、教师提出游戏时要求:

(1)重点训练大灰狼和小羊的对白,让幼儿进行练习,(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大组的表演。

4、幼儿活动,师巡回指导。

(1)重点观察故事《三只小羊》中角色的语气处理。(2)提醒幼儿表演时声音要响亮,动作可以大胆夸张点。

5、评价幼儿的游戏情况:

(1)针对新故事《三只小羊》中的角色表现进行重点讲评,邀请幼儿上台表演。

(2)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推进与反思:在表演的时候幼儿对对话掌握牢固,只是在老羊和小羊们的对话记得有点乱。幼儿有意识在扮演狼的时候声音会变得很粗矿,特别是吴政熙表演的狼特别的棒。在本节课上我有让幼儿在模仿声音同时适当的加上动作,如小羊听到时狼的时候应该赶紧跑,因为小羊害怕被狼吃了。幼儿参与度很高,但是大部分幼儿上来表演的时候都显得胆怯,放不开,也没有在下面的时候记对话记得牢固。但个别幼儿表演三只羊非常形象生动,并能完整记住对话部分。但进行分组活动时比较混乱,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够明确。所以之后在表演的时候我会锻炼幼儿的胆子。

第三周 表演游戏《三只羊》(第三次游戏)2014.9.19 游戏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初步按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动物对话和动作表演游戏。,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力、表现力和想象力。游戏准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清节、角色对话等。

2、三只羊头饰、大灰狼头饰。游戏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回忆,激发兴趣。

谁还记得上次我们看的表演叫什么名字,(《三只羊》)。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学表演,高兴吗?

二、教师结合头饰示范表演,并提问:

1、演得怎么样?

2、好在哪里?(借此强调孩子在表演时要大声地说话并要注意音色的不同,同时还要把动作做出来)

3、幼儿集体分角色练习表演,鼓励幼儿表演得和别人不一样。

三、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练习表演,提醒幼儿大声地说话,并将动作做出来。

四、教师扮演主要角色大灰狼,请幼儿扮演其他角色进行表演。

五、教师讲评游戏,表扬大胆表现并有自己的创意的孩子,激发幼儿下次表演的更好。

反思:

游戏开始的时候我先请表演好的幼儿先上来表演,回顾表演的内容。幼儿喜欢这个故事,并且基本上都能完成故事的复述。游戏过程中幼儿都很积极主动的表演自己的角色,小羊和大灰狼的语气语调和动作经过老师的引导幼儿进步较为明显。进行集体表演时许多幼儿能增加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有创造性的进行表现。小组活动时,能力强的两组,能力弱的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表演的时候我关注那些胆子小的幼儿。朱瑜晴,曾姿婷等幼儿说话声音小,且不太敢说。鼓励大胆说话。幼儿在自由表演的时候我关注那些胆子小的幼儿。在游戏时我将加强关于这方面的引导。第四周 表演游戏《三只羊》(第四次游戏)2014.9.26 游戏目标:

1、在老师的提示下,学习按情节和人物对话及动作表演游戏。

2、过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丰富幼儿的思想和培养幼儿行为关心他人。游戏准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清节、角色对话等。

2、三只羊头饰、大灰狼头饰 游戏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观看教师表演,并引导幼儿讨论以下问题:

1、听一听,故事中他们都说了什么话?

2、看一看,老师在表演时都做了些什么动作,脸上表情是什么样的?

二、组织幼儿集体练习以下的动作和表情:

1、每个角色说话的语气。

2、每个角色出场的动作。

三、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教师进行角色带演。

四、根据孩子的能力强弱进行强弱搭配,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并进行完整的游戏表演。

五、让幼儿分组表演,提醒幼儿注意以下问题:

1、互相商量分配角色,互相帮助戴头饰,准备道具。

2、声音响亮,让别人听清楚自己说的话。

3、自己表演时认真表演,别人表演时安静听,认真看。

4、表演完了要将道具收拾好。

推进与反思:本次游戏中幼儿进步很大,尤其是重点言语动作方面进步最为明显。游戏过程中幼儿胆子大了一点点。个别幼儿会挑角色,但幼儿一开始演一个角色,就一直演着,在中途不懂互换角色。所以在以后游戏中,我们在进行新游戏表演时,将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主要指导幼儿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反串和胆子的训练。孩子对故事感兴趣,三只羊故事情节简单语言重复,适合中班年龄表演。幼儿对故事中语言、动作较为熟练,对角色的表演非常生动,能很好表现故事情节。四次指导每次都有自己的小目标,这样循序渐近,现在大部分幼儿都能够参与表演。但是在表演中,孩子还不能用语态和动作来区分角色,在下个阶段中将在这方面继续加强。

第五, 六周 表演游戏《三只羊》(第五次游戏)2014.10.10 游戏目标:

1、在表演中,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2、学会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人。游戏准备: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清节、角色对话等。

2、三只羊头饰、大灰狼头饰 游戏过程:

1、指出上一次游戏存在的不足之处

2、提醒幼儿丰富情节。

3、请较好的幼儿进行表演,并组织评价。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分组游戏注意事项。

(重点提醒幼儿在表演区内与同伴合作大胆表演、鼓励幼儿丰富情节幼儿儿自由结伴表演,教师帮助协调角色,指导游戏。

5、幼儿自由结伴表演,教师指导幼儿丰富情节,增加角色,指导游戏。

6、评价。

推进与反思:本次游戏的重点是幼儿模仿小羊和大灰狼的对话,从语气语调及肢体动作方面虽有点进步,但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在分组游戏时要重点引导幼儿大胆的表演,不要害羞。虽然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问题产生。但在羊和狼对话那一段,幼儿都可以表现很好。在每次教师的指导中,幼儿一次次在进步。但由于中班幼儿年龄小,分组游戏时还不能够独立组织,在遵守游戏规则方面还存在不足。今后在分组游戏时可请小组长帮助老师组织游戏。重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并培养起游戏的常规。

2.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篇二

关键词:音乐,融合,表演游戏,创造力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只承载着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使命, 还应该为促进幼儿形成一种综合能力奠定基础。因此, 我们不能为音乐艺术教育而进行音乐艺术教育。而应该将它与孩子们的游戏、学习生活紧密融合, 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 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我们通过对目前表演游戏状况的观察研究发现:传统的表演游戏选材单调, 只重视表演中的角色对话、动作、表情, 往往忽视了其他艺术元素尤其缺乏音乐元素的融入。孩子们在表演时也只是“被动性表现”或“一般性表现”。这说明孩子们对游戏不感兴趣或是游戏指导缺乏合适的手段。音乐游戏是音乐与游戏紧密结合的一种音乐活动, 它往往选择一部分富有童话色彩, 具有丰富的情节, 主题鲜明的儿童音乐作品, 通过游戏表演表现音乐形象, 使幼儿在感受音乐作品美的同时, 发展了表现音乐作品美的能力, 还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对于孩子而言, 节奏鲜明的音乐形象性强, 更唤起儿童的表演欲望。因此, 让音乐与游戏融合促进表演游戏有效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一、为幼儿游戏提供符合年龄层次特点的音乐作品

(一) 为小班幼儿表演游戏提供歌词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相结合的音乐作品

小班幼儿注意力和集中力相对较差, 他们的思想活动随时都在快速变换;在游戏中角色意识不强、交往欲望较低、表演能力弱。因此, 我们选择了一些形象特点极为鲜明的音乐小品。例如, 《拔萝卜》是陈泽铭教授根据同名民间童话和儿歌创作的乐曲, 通过同一主题的独奏逐步添加乐器到六重奏, 我们将它与小班表演游戏《拔萝卜》相结合, 让幼儿在游戏中分段听辨, 同时还训练了听觉广度。

我们知道, 与器乐相比, 声乐 (歌唱) 对儿童产生的直接影响更深, 这是因为声乐的基础是音乐与歌词的统一, 而儿童的天性就是喜欢将声音与某些具体形象联结起来, 歌词可以深化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因此, 我们还为小班幼儿选择曲调活泼、歌词内容简单、耳熟能详的歌曲, 融入小班表演游戏进行歌表演。例如, 表演游戏《有朋友真好》的情节和角色都非常鲜明, 讲的是小公鸡寻找自己的好朋友最终获得友谊的故事。为了凸显每种小动物最形象的特征, 我们为每种小动物选择了符合其特征的模仿性律动音乐。如:小公鸡喔喔的啼叫声、小黄鸭嘎嘎的叫声、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叫声等,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学习模仿, 感受到动物的不同形象特征和角色性格;当找到朋友之后, 孩子们手拉手唱起了《找朋友》这首“老歌”, 甭提多快乐了。另外, 在表演游戏《不爱干净的小猪》中, 我们加入了改编过的音乐《猪小弟》, 这首歌从歌词到旋律都琅琅上口口, 富有情趣的, 充满了孩子们能理解的生活趣味, 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

(二) 为中班幼儿游戏选择一些带标题的器乐曲

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嬉戏性强, 目的性弱, 需要教师提醒才能坚持游戏主题。但中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在表演游戏中设计了背景音乐或伴随节奏表演等环节, 充分满足孩子自演自乐的“玩”的乐趣。

随着聆听音乐的经验不断积累, 5—7岁的儿童理解音乐的能力发生巨变,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他们的观察力、集中精力和捕捉演唱 (演奏) 细节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求知欲增强, 并开始较有意识地对音乐产生兴趣。例如, 表演游戏《小羊和狼》中有许多故事角色, 孩子们常常因记不住出场顺序而需要教师提醒。我们便从《乐乐芽》音乐中选择节奏比较鲜明的乐曲——轻柔舒缓的作游戏背景, 让孩子们想象那是小羊在吃草、喝水;旋律轻快跳跃的就像是小羊在草地上嬉戏、玩耍;沉重、高亢的是大灰狼的出现以及小动物们的抗争。这样孩子一听背景音乐就知道哪个角色要出场表现了。我们又引导部分幼儿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 游戏氛围就被推向高潮。

(三) 为大班幼儿游戏增加多种形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

大班幼儿开始能较好地理解只表现某种情绪的无标题音乐作品以及摇篮曲、舞曲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感知音乐作品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探究相应的情感与行为, 促使他们动脑思考, 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 并迁移运用于表演游戏之中来, 感受文学作品形象的魅力, 从而增强表演的兴趣与欲望。

同时,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已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因此, 我们为他设计了音乐故事表演、集体舞表演等融入游戏之中, 充分展示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例如, 表演游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 唐僧、孙悟空、八戒、沙僧乃至妖怪都搭配上了形象鲜明的出场音乐, 让幼儿能快速抓住幷巩固作品中角色的主要情绪和特点, 更生动地表现角色形象。

除了不同主题的儿童歌曲, 孩子们还喜欢听特点鲜明的民歌旋律和歌谣。因此, 表演游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还穿插了选自《乐乐芽》音乐中的“木鱼和鼓”、“十朵茉莉花”、“吃西瓜”等民族风格的器乐曲以及孩子们喜欢传唱的儿谣“唐僧骑马咚咚咚”;表演游戏《老鼠嫁女》中穿插了《乐乐芽》音乐中的“威风”——听着音乐, “鼠王鼠后”庄严出场、听着“锣鼓舞”, “小老鼠”们在锣鼓喧天的情景下扭起了秧歌, 让幼儿在音乐形象变化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作品, 表现作品。

二、发挥音乐在表演游戏中的隐性指导作用

(一) 形式多样的音乐引导幼儿动起来、演起来

好听的歌曲往往激起幼儿的共鸣以及表演的欲望。歌词内容诙谐有趣的歌曲会带动幼儿边唱边表演, 其中也不乏对唱、接唱、合唱等形式, 而器乐作品特征明显的乐曲能启发幼儿选择相应的乐器伴奏、表演;游戏性强的音乐让幼儿不由自主地玩起了“音乐游戏”;铿锵有力、快乐的舞曲旋律会激发幼儿跳舞的欲望……因此, 我们要根据不同形式、特点的音乐作品来诱发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多形式“动”起来, 演起来, 乐起来!

“快乐舞会”是孩子们一直很喜欢的一个集体舞, 音乐轻快活泼, 需要幼儿两两配合舞蹈。大班的老师别出心裁, 她们根据孩子们的意愿, 改编了《老鼠嫁女》以悲剧收场的结尾, 以“猫先生”和“鼠小姐”最后和平、幸福地生活下去来结束故事。表演的结尾就用上了“快乐舞会”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 孩子们两两手牵手搭起了“爱的小屋”, 时不时还交换舞伴, 台上的小朋友还可以邀请台下的观众一起跳舞, 让全体小朋友都互动起来, 可谓打破“边界”, 创意无限!

中班幼儿的表演技巧有所提高, 开始有探索创造精神。不喜欢一遍一遍重复相同的场景, 偶尔尝试环节的衍生或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挖掘新的音乐, 为游戏“加料”。如中班表演游戏《小羊和狼》, 情节虽然丰富, 但对话内容重复、单调, 我们选择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进行脚本改编:小羊改编成孩子们喜欢的喜羊羊, 大灰狼的角色改成灰太狼, 小猫变成了黑猫警长, 小马变成了白龙马, 小老鼠变成了米老鼠……因此, 我们就将相对应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片音乐插入其中, 充分活跃了孩子们的音乐思维、表演的想象力。

(二) 运用音乐指导幼儿“依序”出演, 优化过渡环节

中、小班幼儿表演游戏中不同“角色”出场, 往往需要教师的提醒或指导。为此, 我们为不同角色出场配上不同的简短而又角色形象、特征鲜明的乐曲, 提醒了幼儿出场的顺序, 又给了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例如, 在表演游戏《老鼠嫁女》中, 歌曲“快乐宝贝”充分体现鼠王鼠后与爱女共享成长快乐的情景, 同时也为其他角色的出场预留充分的时间。如果还有未准备好的, 音乐就可以根据幼儿的需求重复播放, 一直到下一场次的“小演员”们准备充分为止。

(三) 运用音乐指导幼儿增强游戏规则意识

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游戏的主体是幼儿, 那么游戏的规则就应该是幼儿游戏所需要的, 建立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之上。

音乐中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通过影响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影响幼儿的举手投足, 让幼儿遵循表演规律。因此, 音乐可以增强幼儿规则意识, 影响游戏秩序, 唤醒幼儿自我约束能力, 做到动静交替。

中班幼儿在表演时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这时音乐就起到了提示的作用;甚至有时音乐还代替教师“裁判”的角色, 帮助幼儿做决定。例如, 中班表演游戏《小猫学本领》加入“猜拳”的音乐, 让小猫与小动物通过猜拳决定要不要去找老鼠, 这样既有游戏又有规则且公平、开放, 是孩子们喜欢、能接受的。

三、尝试运用多形式音乐促进游戏的创造性发展

(一) 多形式音乐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我园是“音乐艺术特色园”, 多年的实践让我们积累了一定的音乐艺术教育经验。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音乐家经验运用于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并借鉴了多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乐芽”成长音乐, 为表演游戏创作配套音乐, 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例如, 《老鼠嫁女》中的民乐再搭配快板儿谣, 让对话不再简单、苍白, 而变得生动有韵律感。

同时, 我们还尝试现代音乐元素在孩子们游戏中的运用。例如《老鼠嫁女》这个表演游戏, 既尝试运用中国民乐的古典名乐, 又尝试运用现代流行音乐。在“鼠王鼠后”出场时采用的是进行曲, 与“宝贝女儿”互动时用的是现代曲风的“快乐宝贝”, 而“老鼠公主”与“猫先生结婚”则采用了圆舞曲。运用多形式音乐风格的曲子作为表演游戏的背景伴奏, 激发了幼儿的表演兴趣, 边促进了幼儿表演动作、表情的创造性发挥。

(二) 多形式音乐为幼儿发展游戏情节搭建支架

多形式的音乐激发幼儿想象力, 最大限度丰富游戏的情节。在中班表演游戏《小猫学本领》中, 在结尾小猫捉老鼠的情节中, 扮演小猫的小朋友在遇到老鼠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表演, 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 表情单调, 缺乏趣味性。而加入音乐以后, 整个游戏都是围绕猫捉老鼠展开。在乐曲的启迪下, 在猫来捉老鼠前, 孩子们会想象出老鼠的各种日常生活情景, 如:老鼠探头探脑地出洞、老鼠偷吃米、老鼠睡觉等动作, 等到猫出来的时候, 孩子们也自己设计出了老鼠求饶, 猫追老鼠的动作。

总之, 幼儿在游戏时缺乏有关的的知识经验而无法表演时, 具体生动的音乐形象就起到了启迪、引导幼儿表演的作用, 帮助幼儿理清表演思路, 创造性表演动作, 更自信大胆地探索下去。让幼儿在整合中轻松愉快地获得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创造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主编.《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游戏指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2]董茉莉编译.《中国音乐教育》, 《聆听音乐, 理解音乐 (上) 》, 总第193期 (2010年7月)

3.表演游戏与幼儿创造力开发 篇三

什么是表演游戏中的创造?我想只要在游戏中有点新意思、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觉得我们应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把它开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才叫创造,那就高不可攀了。幼儿表演游戏中有哪些创造性的表现呢?

把文学作品改编为适合表演类似剧本的过程,可以表现出幼儿的创造性。幼儿表演游戏是幼儿在语言课学习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由儿童讲述变为表演,有一个加工制作的过程:即把故事在头脑进行创造性想象、构思、改编到表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并汇集了集体的智慧创作而成的,这些情景如搬到舞台上,要靠灯光、场景、音响效果来表现,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基于表现的需要,改用语言表达:“下雨了,下雨了,母鸡公鸡回来了。”“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总之,无论在表演的开始、转折还是结尾,幼儿都可以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巧妙地安排情节的。

幼儿表演是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加、再创造。幼儿的表演和成人演戏一样,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时,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的理解,运用语言、动作、面部表情,进行生动逼真的表演来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加工创造的过程。童话故事中恶狠狠的狼、狡猾的狐狸、爱干净的小白兔、善良的小羊、呆头呆脑的金鸡冠的公鸡、不讲礼貌的小姑娘等,孩子们都能生动的表演出来,有时他们的表演还使文学作品具有新的特色。如表演“小羊和狼”,有的幼儿把它扮演成一只凶狠的狼,用张牙舞爪、恶狠狠的神态来表现;有的却是把它扮演成一只狡猾的狼,那细声细气的讲话、脸上露出的假笑以及神秘的眼神,相应的姿态和动作,刻画出狼的狡猾。他们的表演完全沉浸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激情之中,不落俗套,没有陈腔烂调,甚至把观众的感情都融化在里面,看他们的表演,简直是以种艺术享受。在游戏中幼儿表演出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和态度。

幼儿的表演,有的只会反映作品中的某个侧面,渲染自己认为有兴趣,有意义的情节、对话或增删某些情节和对话等。如表演“三只蝴蝶”中间的一段:三只蝴蝶在大雨里飞呀飞,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心里很着急,这时扮演红蝴蝶的小红小朋友就对另两只“蝴蝶”说:“咱们分别到跟自己颜色相同的花的叶子下避雨,这样大家都淋不到雨了,等天晴后,再出来一起跳舞、游戏好吗?”她的意见得到了另两只“蝴蝶”的赞同,并且表演得很成功。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用相应的东西代替一些道具,表现出创造精神。表演游戏的场景简单,道具少,要演得好,全靠孩子们想象力的发挥和逼真的表演。如表演的场景中经常是要有树的,这时,他们会动脑筋这样来表演:站在那里,两臂上举,伸开五指就变成了一棵树;再轻轻晃动手臂,那就是风吹树动了;演《小马过河》要有一个马棚,一位小朋友自告奋勇:“我当马棚!”他站在那里,两臂向前平伸,略抬高些,马妈妈就住进去了;表演《堆雪人》要有个雪娃娃:“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雪娃娃融化了。”扮演雪娃娃的小朋友渐渐地从站立、蹲下直到躺下,表现出雪娃娃的融化过程;扮演春天小草发芽,他们先躺在地上,然后使劲的扭动身体,慢慢地站起来,表现出小草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的过程。在孩子的眼里,几乎是没有什么事物是不能扮演的,这不正是幼儿创造力的生动表现吗?

根据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编自演的创造活动。例如有两个幼儿戴了狮子和狐狸的头饰,即兴创作《骄傲的狮子》,表演狮子的小朋友边演边说:“我是狮子大王,谁都得听我的,小狐狸,快点去给我找点吃的。”“好的,我就去。”演狐狸的表面装的很听话,然而他却眯着眼睛自言自语的说:“别神气了,我可要好好地教训你。”……在表演中小演员还能运用已学过的诗歌、故事以及看过的图书、电视节目,编出能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身份的准确的对话。

综上所述,表演游戏确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创造性活动,对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这种创造力的产生和发展是有其主观条件的,就主观条件来说,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玩游戏、且许多幼儿有表演的欲望,而表演游戏恰好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其一,表演游戏能表现故事情节及人物语言,是一种看得见的故事。

开展表演游戏幼儿一般都显得积极主动且兴趣很高,幼儿一旦进入表演游戏的情景之中,他们就尽力发挥出主观能动作用,力求表演的成功。如何利用表演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4.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在多次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解内容,知道进入别人家或是用别人的东西时,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

2.学习表演中的对话。

3.培养幼儿安静看表演的习惯。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准备:

立体教具,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起回忆、交代要求。

1.上次,我们在礼堂看了老师的表演,谁还记的那个表演叫什么名字?

2.今天,老师就教你们学说“三只熊”和“小姑娘”说的话。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二)、幼儿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内容,并学讲对话。

1、完整表演。

(1).这是三只怎样的熊?

(2).那个小姑娘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小结:要进入别人家或用别人的东西时,先要得到别人的同意。

(三)、师操作立体教具,分段表演。

1.从“开始”到“谁把我的粥光了”。

(1)大熊拿起它那个碗一看怎么说?

(2)中熊看看它那个碗说什么?它说的话和大熊一样吗?

(3)小熊看看它那个空的小碗怎么说?

(方式:个别、集体练习)

(4)老师做大熊男孩做中熊,女孩做小熊练习上述的对话。

2.从“谁把我的椅子动过了”到“把它坐坏了”。

(1)大熊看看它那把椅子怎么说的?

(2)中熊看看它那把椅子怎么说的?

(3)小熊看看它那把椅子怎么说的?

(方式同上)

3.“别哭”到“结束”。

(1)熊指着床怎么说的?

(2)中熊指着床怎么说的?

(3)小熊指着床怎么说的?

(方式同上)

小结:刚才,有些小朋友学得真好。大、中、小熊的声音都有点不一样的。

(四)、整听故事录音。

你们已经学会了三只熊说的话,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三只熊说话的时候你们轻轻地跟着一起说。再听听小姑娘说了什么。

(五)、讲评。

今天,我们有点学会了三只熊说的话,知道了不可以随便进入别人家或动别人家的东西,下次我们再来学表演好吗?

教学反思:

表演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游戏,故事《三只熊》形象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喜爱。因此,幼儿在活动中能较快地理解故事内容及人物的简单对话,表现出很强的表演欲望。在下次活动中尽量多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感受表演的乐趣。

中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熊》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605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击鼓传花》含反思》:中班教案《击鼓传花》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幼儿反应的灵敏性,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同时让幼儿感受到玩游戏的快乐,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击鼓传花》含反思教案吧。

5.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根据作品主题、情节加以想象,能较有创造性地表演。

2、运用连贯的语言,适当的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

3、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猪妈妈、小猪、狼的头饰、房子背景图片、辅助材料树、花、草等等

活动过程:

出示小猪头饰,引出今天游戏的主题。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故事的情节。

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让幼儿学习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鼓励孩子表演故事中的动作、表情。

幼儿分组表演,师指导。

提醒幼儿讲述对话应大声,清楚。

注意角色的出场顺序。

鼓励幼儿添加自己的动作、语言、表情表演。

提醒幼儿别的小朋友在表演的时候要认真的倾听,不打断、不影响。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就是给幼儿营造一个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经典故事恰恰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学习人物间的对话,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教师应有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提问及做出有效应答,这些都是上好每节语言课的前提和重要保障,这是我上完这节活动的重要感受。

中班表演游戏教案《三只小猪》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22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小鸡出壳》含反思》:中班教案《小鸡出壳》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父母是怎样的,了解鸡宝宝是怎样成长的,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鸡出壳》含反思教案吧。

6.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欣赏表演游戏的基础上,知道名称,初步理解内容,并有良好的完整印象,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幼儿良好的欣赏习惯。

3、教育幼儿关心别人,分辨是非,萌发团结友爱的情感。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红、黄、白三只蝴蝶及太阳、乌云的头饰。及相应的字卡。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看表演的兴趣,知道名称,看表演时的要求。

师:请小朋友认真仔细地看表演,看看这是几只怎么样的蝴蝶?

2、全体幼儿观看表演。

第一遍表演:

(1)、刚才乍到的表演叫什么名字?

(2)、这个表演中有三只什么颜色的蝴蝶?

(教师分别出示字卡“三只蝴蝶”“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让幼儿认读,并请幼儿把不同的汉字卡片分别送给三只蝴蝶。)

过渡:这个表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小朋友再仔细地看表演。

第二遍表演:

(1)、三只蝴蝶在花园里做游戏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三只蝴蝶被大雨淋湿了翅膀,它们请谁帮助?

第三遍表演:

(1)、你喜欢这个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不喜欢谁?为什么?

(3)、太阳公公赶走了乌云,晒干了三只蝴蝶的翅膀,三只蝴蝶怎么样了?

3、教师小结:你们喜欢三只蝴蝶,是因为他们相亲相爱,谁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喜欢太阳公公,是因为太阳公公会帮助三只蝴蝶把乌云赶走。

你们不喜欢三朵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帮助大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能帮助别人的大家都喜欢。

教学反思:

《三只蝴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故事,语言简洁、易懂,琅琅上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很快就能记住故事情节,表演的效果也比较好。

中班表演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只蝴蝶》这篇文章共2029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中班教案《吹泡泡》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提到与同伴团结合作,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踮脚、下蹲等动作,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吹泡泡》含反思教案吧。

7.幼儿表演游戏教案 篇七

一、自主选择表演素材

1. 表演素材可以是幼儿喜欢的经典故事或童话。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幼儿会听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童话。当幼儿对故事或童话中的对白场景比较熟悉后, 他们往往会自言自语、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需要同伴配合表演时, 幼儿还会邀请同伴一起投入表演, 这就是自主表演。教师应尊重幼儿的这种表演, 并予以支持和引导, 帮助幼儿更投入、更充分地进行表演游戏。

2. 表演素材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断。

动画片中可爱的人物形象、刺激性强的声效和颜色、富有趣味性的动画情境……往往让幼儿过目不忘, 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动画片中的情节。因此, 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动画片中的精彩片断作为表演游戏的素材是可行的。

二、自主动手做道具

1. 共同设计制作角色所需道具。

幼儿可以通过协商自主给角色造型和化妆, 共同设计制作角色所需道具。比如, 在进行表演游戏《小兔乖乖》前, 教师先让幼儿讨论怎样给兔妈妈、小兔、大灰狼等角色准备道具。然后, 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故事中的角色最突出的特征来制作道具。如:给兔妈妈和小兔制作一对长耳朵, 给大灰狼制作一个毛茸茸的大尾巴, 等等。接下来, 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分组收集所需的制作材料, 完成上述道具的制作。

2. 根据需要及时增减道具。

表演游戏进行中, 有时游戏情节会发生变化或者故事情节需要重新创编。因此, 场景和道具也需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可以在场外给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需要选择材料制作道具, 使表演游戏中变化或创编的部分能及时得到调整和完善。比如, 在表演游戏《三只小猪》中, 幼儿创编的故事结尾中有火烤大灰狼、有打地道到大灰狼的家……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道具。教师及时提供了所需材料:红色的包装绳、纸箱子以及蜡烛等。幼儿将红色的包装绳拆成红丝当作燃烧的火, 将一个个纸箱子连起来当地道……成功地利用替代物做成的道具丰富了他们的表演。

三、自主选择伙伴和角色

1. 自主选择和谁一起表演。

分组进行表演时, 幼儿可以自主组合。自主组合的游戏小组容易达成共识, 合作起来比较默契。为了避免能力强的幼儿都组合在一起, 教师可在幼儿组合前适当提些要求, 用激励、榜样等方法使能力相对差的幼儿自然、合理地分配到各小组中。

2. 自主选择角色。

表演小组分好后, 幼儿在组内可以自主选择想要表演的角色。当角色选择发生冲突时, 教师可用以下办法解决: (1) 轮换法:让两名幼儿自行商量或用游戏的办法 (石头剪刀布、比高矮等) 确定谁先演、谁后演, 两个小朋友轮换表演。 (2) 发现法:帮助幼儿发现其他角色的有趣和快乐, 自愿谦让表演其他角色。特别是像大灰狼、狐狸等总是被人打骂的反面角色, 教师应引导幼儿发现这些角色在表演上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并在表演生动性上加大评价力度。

四、自主选择表演情节

1. 自主选择并模仿表演游戏方式。

比如, 教师可以将几组幼儿表演的一个环节用数码相机录下来, 让幼儿观看后讨论哪一组表演得好, 谁表演得好, 好在哪里, 从而让幼儿自主发现优秀的表演方式, 并在模仿中得到启发。

2. 自主创编表演游戏情节。

当幼儿对原表演游戏情节丧失兴趣时, 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表演游戏情节, 给表演游戏注入新的元素, 让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展现。如在表演游戏《金鸡冠的公鸡》中, 幼儿在分组讨论中生成了“第三次狐狸又来了, 大家该怎么办呢?”的问题。于是, 教师鼓励幼儿围绕这一问题自主创编表演游戏情节。接下来, 各组幼儿分别创编了自己的表演游戏情节。星星组:公鸡假装又被狐狸抓住, 经过山坡时, 狐狸一脚踏在被小动物们倒满油的坡道上, 叽里咕噜滚下了山坡, 埋伏好的小动物们冲出来抓住狐狸, 求饶的狐狸承诺永远离开这里, 再也不回来了, 大家为离去的狐狸欢呼;月亮组:公鸡请狐狸喝杯水, 放了泻药的水让狐狸肚子疼得厉害, 回家途中休息时, 一屁股坐在假装石凳的刺猬身上, 疼得狐狸哇哇大叫, 大伙一起把它推到了河里;太阳组:用酒灌醉狐狸……

3. 自主创编表演游戏结尾。

8.幼儿园表演游戏特点与指导策略 篇八

关键词: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幼儿园的游戏在我国现已普遍受到关注,游戏研究成果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表演游戏的开展状况却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正确理解表演游戏的性质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2.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的区别在于,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而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3.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和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要遵循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游戏性体验是游戏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成分和构成因素。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同时,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水平”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观察。①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②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③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

2.提供材料。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仅仅把材料当做“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当幼儿还没有产生对材料的需求时,教师不必立即呈现自己认为必要的材料或“道具”。

3.记录。记录的对象是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幼儿的各种作品、所搜集和使用的有关物品和材料、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言谈及行为表现的描述等等。其形式包括图画、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幻灯、文字说明等。记录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幼儿。

9.幼儿表演游戏 篇九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实现扮演角色、交往沟通。

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是积极的、愉快的,因此,通过表演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及其重要的。

一、表演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通过表演游戏激发对作品的兴趣并加深理解

表演游戏具有情感渲染和直观体验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对作品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如:表演《小熊请客》时,幼儿极力模仿作品中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

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小猫、小狗、小公鸡的幼儿,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演的角色、使用的道具、场景都是假的,但幼儿都把他当真的,以角色的身份、语言来说话、行动,这些都带有幼儿自己对人物的再创造,从而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表演才能

文艺作品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优美的语言,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学习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情绪,这对发展幼儿的语言及表演才能有重要的作用。

4、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幼儿要克服怕羞、胆怯的心理参加表演是有勇气和有自信心的表现。

一个胆怯的孩子,哪怕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演的再不如人意,但对他来说,也是一个突破,一个飞跃,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因为他战胜了自己,勇敢地站了出来。

在游戏时,幼儿要协商分配角色,互相化妆,共同准备道具。

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才能实现。

表演时,角色之间的配合、上场的先后顺序安排等也能锻炼幼儿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

5、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表演游戏使幼儿的情感得到表现,一旦幼儿的创造性成就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幼儿通过玩表演游戏,以具体、生动的形式来体会所表演对像的思想内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品德教育渗透在表演中,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培养了幼儿美好的心灵和积极的情感。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故事和童话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听过故事和童话后,很愿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动,以表达他们对故事和童话的感受。

而表演游戏正是以故事、童话内容为依据,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演一定的情节而进行的游戏,因而孩子很感兴趣。

所以在选材方面就应注意多选取一些角色突出,易于表演的内容。

2、通过直观有特点的场景、道具帮助幼儿熟悉主题、内容、主要情节及优美的语言、动作等。

利用好道具,甚至可以代替教师过多的语言指导,幼儿既感兴趣又易于理解。

3、教师用自己喜欢看、说、表演游戏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辅以一定示范,会有很好的效果。

4、教学形式多样化。

指导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一定要用各种游戏化的方式,扎扎实实地教给孩子表演技巧。

如幼儿掌握了表演游戏的主要情节后,可以用以下这些方法:1.教师表演哑剧,幼儿配角色的语言;2.师生对话同演;3.请能力强的“小导演”带演;4.幼儿抽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角色对话。

5、创设表演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表演材料,并交给幼儿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

幼儿的表演游戏应体现自由性和灵活性,对于道具的准备不必过于追求真实齐全。

教师可用纸做头饰代替化妆,一个小小的提篮就是兔妈妈的菜篮。

还可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道具或自己去找其他物品代替某一道具。

这样幼儿会感到十分满足,使他们更关心自己扮演角色的语言和动作。

支持幼儿自己的意愿,对表演中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在表演前或表演中可适当提醒或以角色身份提醒。

但应注意不要对幼儿的表演横加干涉。

随意打断或在旁不停地喊叫指挥,使幼儿的表演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至失去了表演游戏的真正意义。

表演时,幼儿往往会遗忘某些情节或对话,以及动作表情与内容或角色特征不符,使表演的进行遇到障碍。

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必要时也可参加到游戏中,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提醒,也可悄悄地用语言或模仿动作提示

6、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在幼儿游戏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角色形象,创造出同一内容的不同语言、动作并指导幼儿能根据生活经验自编自演,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7、及时讲评。

以自评的方法为主,坚持多表扬的原则,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在评价同伴的表演时,应找出他人的优点与自己相对照,发现自己的优与劣,从而更加努力,提高表演水平。

总之,表演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是很直接的,很现实的,他不是教师强加于幼儿的,而是以一种自然的、幼儿感兴趣的形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10.中班表演游戏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的愉悦性,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同伴间要互相帮助。

2、练习表演能力,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小羊家,家 附近有大树,有条小河,在小羊家里有一只火炉。树可用一张绑了几根树枝的高椅子代替,小河用粉笔画出来。小羊家门用两张小椅子代替,火炉则用一张小桌子代替。、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首先以提问 “ 小朋友还记得昨天讲的小羊和狼的故事吗? ” 的方式导入到活动主题,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忆故事,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2、示范表演

(1)出示小羊、老狼、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的图片或头饰,让孩子们了解故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片或头饰来示范表演情节的第一部分:狼要吃小羊,小动物们来安慰小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幼儿自由试演,教师指导

(1)将班上孩子每八个人一组扮演一个角色(小羊、小猫、小狗、白马、大象),然后找一个扮演老狼(如果没有人扮演,就由老师来演)。

(2)幼儿通过故事语言、动作把故事中的角色表演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

4、观摩表演

每一个角色请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其他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分响他们的快乐。

5、收拾材料,游戏总结

刚才我们一起帮助小羊,没有让他被老狼吃掉,小朋友是不是很高兴

活动反思

今天下午进行的表演游戏《小羊和狼》已经进行到了第二次游戏了,相比第一次游戏而已,本次游戏中幼儿对于角色的对话和出场顺序更加的熟悉,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表演欲望,游戏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反思本次游戏,即存在一些亮点,但是必不可少的也存在一些不足,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本次游戏制定的两个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的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动作,表情,表现角色性格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人物和情节。

2、学习与同伴协商,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目标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基本教学目标达到,但是在创造人物和情节上没有很好的突破,需要在下次游戏时再进行改进。

二、本次活动中,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角色动作模仿,让其他幼儿进行学习,但是也因此让幼儿的创造力受到限制,被前面几位幼儿的动作所影响,没有办法创新,后来教师及时改变了方式,让幼儿集体自由表现,幼儿的创造力才被激发出来,虽然常规有些混乱,但是幼儿的表现力却是得到很大的展示。

三、幼儿在分组进行表演时,在场地的划分和布置上的自主能力不足,过于依赖老师,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分组表演时,个别幼儿过于投入于角色的表现,导致没有很好的分清游戏和现实,扮演白马的凯东由于过于投入,不小心真的踢到了扮演狼的思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下次游戏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告知幼儿表演不能具有性。

上一篇:本科教学工作条例下一篇:11个小本创业好点子-帮你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