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共9篇)
1.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 篇一
2012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髌骨骨折(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髌骨骨折(骨折病)患者12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121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85例,女26,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髌骨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髌骨骨折(骨折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髌骨骨折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髌骨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髌骨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髌骨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髌骨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2.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 篇二
1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
以“自然分娩”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我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及体会。
1.1 患者住院第1天
护士应做到: (1) 按入院流程做入院介绍; (2) 入院评估及健康宣教; (3) 会阴部清洁及备皮; (4) 产后护理 (体温、脉搏、血压、排尿、阴道出血等) ; (5) 新生儿2h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应做到: (1) 配合进行产前检查; (2) 协助帮助解除患者紧张心理; (3) 照顾好产妇饮食、休息; (4) 照顾好新生儿; (5) 发现产妇及新生儿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师或护士。
1.2 患者住院第2天、第3天 (产后第1~2天)
护士应做的工作: (1) 新生儿注射卡介苗; (2) 指导产妇母乳喂养; (3) 产后健康教育; (4) 指导患者产后活动; (5) 新生儿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应做到: (1) 照顾好产妇饮食、生活等; (2) 协助产妇产后活动; (3) 照顾好新生儿。
1.3 患者住院第4天
护士应做的工作: (1) 出院指导; (2)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2 体 会
(1)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 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化, 对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节省卫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2)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 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及目标, 并可就诊治计划提出自己的问题, 增进了医患、护患之间多层面的交流沟通, 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 (3)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工作者对患者实施自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化、动态化、连续性而又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改变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和被动地服务, 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提高工作的主动性, 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 充分显现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 (4)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促进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 能有效加强初产妇母乳喂养基本知识、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母婴保健基本技能, 提高医疗品质, 促进母婴健康; (5) 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可提高护理效率, 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化, 增加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计划性、标准性、规范性,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体会
参考文献
[1]朱立红, 刘晓洁.特勤疗养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体会[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10) :913-914.
3.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篇三
【关键词】内科;临床护理路径;循证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10-02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阶段所提倡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对来院进行住院治疗、救治的病人进行规范化的护理。在病人进行入院治疗的开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计划方案进行护理,为病人提供理想的护理手段,为病人制定一个完整的日程表,对于病人在医院进行哪项检查、进行哪项康复、何时出院等项目都有较好的计划。这一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显得更加有计划性、有预见性;同时病人也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项目,这样可以让病人、家属积极主动完成护理程序。使得病人提高了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完成最好的护理质量,这一模式达到了护理人员和病人的相互结合,形成病人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但是,在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内科室所收入得病人一般是病危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同时存在并发症较多,往往存在治疗效果差,所以,有些病重的患者在护理中很难对其实施护理路径,为了提高我们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内科护士有必要对临床相关疾病进行详细的研究。
1 从多方面制订临床护理路径
在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的时候,需要结合临床实践的病情进行分类、汇总,对病情较为稳定、病种单一的病人可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对病情严重、并且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制定护理路径时候就要全方位的考虑,可以根据多种病情的特征进行护理路径的选择,把病情突然变化的抢救方案写入护理路径中。常见的操作可围绕操作的前、中、后过程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如肾穿刺、肝穿刺、心包穿刺等。对于临床化疗病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护理路径的选择,从而制定健康的护理路径。
2 内科常见病临床护理路径的选择
2.1 人性化理念贯穿于护理路径的全过程
现阶段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个人隐私,这一创造性的护理理念被引用到内科临床护理中,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护理理念,使得临床护理更加有效。人性化护理理念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利于康复的救治环境,让病人在入住医院过程中,在救治过程中,病人、家属都能感到一个良好护理环境。临床护理人性化中的服务程序主要是体现在:定期举办护士礼仪培训课程,对护士的礼仪举止进行强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着装、规定发行、统一护理用语;要求护理人员在病区多进行问候语、鼓励性语言、解释语言、指导性语言等。护士在对病人护理与检查的时候也要求尽量使用统一性的规范化用于,这样可以使得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感觉到温暖,让病人感觉到和蔼可亲。同时各个病房区对病人进行医疗器械、床位使用上尽量让病人感受到舒适,减少病人的痛苦,鼓励家属多学习怎样对病人病情护理的知识,让家属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行动中来。
2.2 把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到临床护理路径中
所谓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去求证的一种护理方法。用实证对病人进行最有效的护理方法,主要的运用程序是:对临床护理上经常出现的病情进行求证,通过看资料、视频,把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应用到临床护理中来,可以指定多种方案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临床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所要进行求证,就是要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让病人能够接收到最佳的護理方式。通过循证探讨在护理路径中运用科学的操作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减轻因护理不当所引发一些并发症,让病人和家属感到舒适。
3 结果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内科临床护理的路径进行分析,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护理知识,便于护士开展最佳的护理方案的实施。通过研究表明:一套合理的护理方案和路径选择可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减轻痛苦、经济负担,提前出院的优点。本文所提倡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提高病人和家属对临床护理的信任程度和满意度,通过合理的护理可以消除病人和家属的恐惧感,提高治疗的效果。
4 讨论
由于内科临床所收入的病人具有病情较重,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往往需要的治疗和护理时间较长,一部分重病的病人需要根据医院所提供的护理路径进行治疗与康复,这就需要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人性化护理理念被引入到护理学专业中是一种创新,把护士的语言、动态的优雅都体现给患者,让病人和家属感到舒适。临床护理路径的每一个步骤都体现了人文关怀,病人觉得被尊重,依从性增加,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减少。通过我们的研究表明,临床路径的选择需要一定循证护理理念作为相应的支撑,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路径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护理路径。在我们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选择上,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需要护理人员去发现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地方向,才能够使得临床护理专业更加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燕子,曹祝萍,马集云,等.对临床路径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疗管理,2008,28( 5) : 23.
[2]雪丽霜,扬小娅编译,王乃平审校.日本对临床护理路经的管理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18( 3) : 549.
[3]袁剑云,金 乔.系统化整体护理[M].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20.
[4]杨海新,刘风青.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排尿异常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6,12(1) : 89.
[5]王宗英,汪曙红,甘金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 1A) : 64.
4.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 篇四
自2013年1月起我院重新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2013年我院专门召开临床路径管理研讨会,研究、部署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重新确立了临床路径病种。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侯远征院长亲自担任组长,阿迪力·热孜、贾秀华、艾尔肯·玉麦尔三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科主任和护士长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小组明确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院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Ⅱ型糖尿病、股骨干骨折、小儿支气管肺炎、腹股沟疝气、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计划性剖宫产等6个临床路径单病种,同年10月又增加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等6个新病种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1月1日我院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临床实践。2013我院收治临床路径病种591例中有591例进入临床路径,入组率达100%。进入临床路径的591例患者中未发生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变异发生率0%。但是,临床路径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存在严重问题。变异发生率、入组率和退出路径数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各科室未有变异数的记录,但是据各科室主任反映,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变异,总结变异原因主要为: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进入路径的患者住院最长14天,最短1天,平均住院6.26天;完成路径的591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院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各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下一步我院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院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行政加强指导和检查,我院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各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院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较多患者选择门诊治疗而不是住院治疗,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5、有些病种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容易发生变异,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
6、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
7、全院全年扔有5个病种未入组一例病例,分别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
改进措施: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全院前期推行的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的计划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疗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5、临床路径的施行,应每天记录,随时修正差异,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6、通过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符合成本效果的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医学培训服务提倡学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
7、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8、医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9、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发挥各科室医疗特色,提高临床路径病种的治愈好转率,缩短病程。
10、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对于有合并症患者,我们需加强合并症的治疗,必要时请各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5.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篇五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安徽省卫计委下发《关于做好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广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意义
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合理支付医疗费用为特征,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和费用。它不仅可以规范诊疗过程,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而且还可以规范诊疗行为的时间等,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在提倡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下,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促使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医院管理专业化、精细化重要过程,也是落实中医治疗和特色疗法的可靠方法。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通过明确病种的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同时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管理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成员**。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评价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主要职责包括:
1、提供病种相关数据,对科室建立临床路径实施技术指导;
2、制定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开展的临床路径病例进行专项检查;
4、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5、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的整改意见。
(三)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护士长和临床医师、护士、辅助科室相关人员组成。科室指派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至少包括一名护士、一名医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实施小组主要职责有:
1、负责搜集病种相关资料;
2、负责培训本科工作人员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宣传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3、制定本科临床路径中与医疗护理相关诊疗措施;要体现中医特色,提升中药和特色疗法,注意合理检查用药;
4、制定本科临床路径表格、标准化长期医嘱、临床路径变异表;
5、做好变异记录,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6、个案管理员负责查核项目执行情况和临床路径的进度并与评价小组沟通;
7、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实施准备
实施小组成员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认真收集科室近1年来各病种的常规信息,共同商讨,拟订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临床路径。
(一)病案室和信息中心提供近1年来各病种相关病历资料和各项医疗费用的明细。
(二)医师收集此病种平均住院日、一般用药、辅助检查、化验、治疗、并发症等常规,对于手术患者还需界定术前住院期限、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
(三)护士收集此病种每日护理的实施情况和各项处置操作(包括手术中的处置操作)。对这些资料归类、讨论和分析,明确诊疗环节上的处理改进目标,以时间为序对整个诊疗活动进行描述,设计合理的执行实施计划。包括接收患者的护理工作流程、治疗与监测的标准化医嘱、护士每日标准工作计划、患者每日康复训练、饮食营养要求、健康教育计划以及预期目的。
五、临床路径的实施
(一)临床路径的病种选择。医务科将临床路径病种目录及标准下发各相关科室,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组织讨论,选出切实符合我院工作实际的病种,报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审议修订后实施。
(二)临床路径标准的修订。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对选择的病种修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上报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实施。
(三)确定标准化医嘱。标准化医嘱,是指依据某一病种的病情发展
与变化,制定出该病种基本的、必要的、常规的医嘱,如治疗、用药、检查等等。标准化的医嘱与临床路径的内容相对应,使之相对全面化、程序化、并相对固定,方便临床路径的顺序进行。
(四)培训。实施之前召开专题会议,对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他各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
(五)试行。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
(六)追踪与评价。实施临床路径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每一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实施后,每次都要对实施过程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上报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
六、实施要点
(一)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严格遵照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生素分级使用》等规范要求执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二)按医院感染控制方案要求,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三)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认真落实危重病人报告、重大手术术前讨论、审批等医疗核心制度,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
(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
七、保障措施
(一)各相关科室务必认真学习临床路径知识,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由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日常督查,以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强化监管。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院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 — 4 —
查,了解病种的费用变动情况,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三)严格考核。临床路径考核结果纳入医院科室和个人绩效考核,同劳务绩效分配直接挂钩,严格奖惩兑现。
6.中医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范文 篇六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医院各科室: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和《卫生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6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服务诊疗护理常规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涵质量。明确诊疗护理操作规程,使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避免乱开药、滥检查等过度治疗现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控制非必要医疗支出。
三、组织保障
1、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本院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本院相关病种临床路径,指导并监督各实施小组开展工作,定期向市卫生局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办公室报告开展情况及相关信息。
2、管理委员会下设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开展、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督查工作开展情况,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4、各科成立临床实施小组:
内科:组长副组长
外Ⅰ科:组长副组长
骨科:组长副组长
外Ⅱ科:组长副组长
由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制定实施本科相关试点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5、医务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病案室和信息科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和医保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药剂科负责监测合理用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用药成本,协助处理与药物有关的变异;医技科室负责执行临床路径表上本科室执行的项目,协助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变异。
6、临床医生负责参与修订临床路径中与医疗相关的措施;决定病人是否进入或退出临床路径,并在医嘱中注明;确定治疗项目、计划并执行;对病人的康复进度进行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讨论需要改良的服务项目。
7、护士负责护理服务相关的部分。监测临床路径表上应执行的项目;负责病人的活动、饮食和相关的护理措施;协助和协调病人按时完成项目;记录和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结果;负责提供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制定和执行出院计划;有变异时,仔细记录变异,与护士长和医生讨论并加以处埋;定期阅读变异分析报告,提议需要改良的服务项目。
四、实施步骤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3年7月)。
1、各临床实施小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病种,编制本院临床路径标准及临床路径表并上报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
2、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印发工作方案。
3.各科室组织学习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动员、教育和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11月)。
1.全面启动临床路径工作,通过临床试行对临床路径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逐步完善成一套合理、切实可行的临床路径。
2.各科室每月对本科临床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3年12月)。
1.各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3年12月上旬前将总结材料报医务科。
2.组织召开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逐步增加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
五、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评价指标
(一)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1.效率指标。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如有延长需分析说明原因。
2.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指标。
(1)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再住院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2)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如有下降需分析说明原因。
3.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二)卫生经济学指标。
1.加强对单病种总费用的监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较前下降或持平,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2.加强对重点科室医疗费用的监控。对重点科室医疗费用加强监控,尤其是对高值耗材的使用进行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单病种总费用较前下降或持平,费用增长率较前下降,如有升高需分析说明原因。
六、工作要求
(一)相关科室务必认真学习有关规定,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确定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由指导评价小组负责日常督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强化监管、务求实效。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检查、备案和督查”制度。指导评价小组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病种进行有计划的综合质量检查,定期考核入院人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药品费用、检查项目所占比例、治疗有效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病人满意度、临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路径管理效果评价;定期对药品进行重新筛选,降低药品费用;定期对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进行通报。
(三)严格考核、落实责任。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四)积极探索、总结提高。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我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
附件:~~~~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市中医医院
2013年7月20日
附件
7.儿童白血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篇七
2010年6月,卫生部会同民政部开展的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既是国务院2010年度医改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体现。各地以临床路径为基础,对儿童白血病进行单病种管理,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注: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加“*”与2009年数据比较,P<0.05
注: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加“*”与2009年数据比较,P<0.05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中国临床路径网”(www.ch-cp.org.cn)数据平台上报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系统2个病种的6918例质控数据,其中5712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作为路径组;同期收治的1206例仍沿用传统的诊疗方法,作为对照组。
1.2 指标选取
按照科学、实用原则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反映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单病种医疗质量、安全、效率、费用指标变化情况为目标,选取《单病种非特异性指标评估表》中的效率指标、效果指标、工作量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OX PRO 9.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检验水准α取0.05。
2. 结果
2.1 医院分布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临床路径网”数据上报平台的资料,全国共有42家医院上报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管理数据。这些医院的分布情况如下:按医院级别分,三级医院41家,2级医院1家;按医院类别分,综合医院37家,专科医院5家;按地域分,东部地区28家,中部地区10家,西部地区4家;按试点层面分,卫生部试点医院27家,省级试点医院9家,市级试点医院4家,自行开展医院2家。
注: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加“*”与2009年数据比较,P<0.05
注:多重比较采用LSD法,加“*”与2009年数据比较,P<0.05
2.2 临床路径管理基本数据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计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为5712例,完成5092例,变异1104例,退出620例。入径率82.57%,完成率89.15%,变异率19.33%,退出率10.85%(见表1)。
2.3 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变化情况
实施临床路径后,血液系统2个病种的病种死亡率、医院感染率、出院当天再住院率、2-31天内再住院率、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持平,其中医院感染率、2-31天内再住院率下降明显(见表2)。
2.4 医疗服务效率指标变化情况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血液系统2个病种平均住院日均有所缩短(见表3),并且2011年下降尤为明显。与同期未入组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相比,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见表4)。
2.5 卫生经济学指标变化情况
实施临床路径后,从2009年-2011年,血液系统2个病种次均总费用、次均总药费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5、6)。2010年-2011年,与同期未入组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相比,次均总费用、次均总药费均下降或持平,日均总费用、日均总药费以下降趋势为主,但有波动(见表7、8)。
3. 讨论
3.1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实施临床路径,2个疾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一步提高或持平。其主要原因为:一是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二是促进了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医疗、护理等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并达到预期的医疗效果;三是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四是促进了医患沟通,使患者和家属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有利于医院加强管理,增进医患信任,和谐医患关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2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了诊疗行为
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在充分尊重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明确了诊疗工作的步骤与计划,增强诊疗行为的时间计划性,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指导作用。同时,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也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操作性,针对临床路径各关键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质量控制,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3.3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2个病种平均住院日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同期未入径病例相比,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了一种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医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理顺医疗服务流程,缩短检查、手术等候时间,进一步缩短住院天数,加快病床的周转速度;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提高疾病的诊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诊疗服务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
3.4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控制了不合理医疗费用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患者次均总费用、次均总药费均明显下降,在费用控制领域显现出有效作用。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是进行医疗成本核算,测定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基础。临床路径将医护工作、检查检验项目进行了时间安排,将每一天的诊疗步骤进行了细化。医院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对每一个病种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全成本核算,明确各疾病单病种诊疗费用底数,有利于引导医院主动控制医疗成本,实施单病种付费,将后付费制转变为预付费制。二是规范了诊疗行为,规定了基本的检查项目,在用药上选择疗效好、费用相对低的药品,既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又降低了医疗费用。三是医疗费用构成更趋合理,药品构成所占比例普遍下降,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收费所占比例相对上升,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开展临床路径的管理工作是“源头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与同期未入径病例相比,2个病种日均总费用、日均总药费有增高的现象,其原因主要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明显,平均住院日下降显著,虽然次均总药费下降,但日均费用却表现为增高,属于正常现象。
3.5 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管理的认同度提高
2011年与2010年相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数量、科室数量均明显增加,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效率指标、费用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逐步理解并认同临床路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既包含了循证医学和“以病人为中心”等现代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也具有重要的卫生经济学意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为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促进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全国6918例儿童白血病病历资料,从医疗质量、安全、效率、费用指标变化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可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效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路径,儿童白血病,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Víctor Soria,Enrique Pellicer,Benito Flores,Milagros Carrasco,et al.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pathway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he American Surgeon2005;71:40-45.
[2]Jimmy B Y So,Ziliang L Lim,Heng-An Lin,Thiow-Kong Ti.Reduc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cos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r radic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Gastric Cancer.2008,11:81-86.
[3]Kodner D L.All together now:a conceptual exploration of integrated care[J].Health care Quarterly,2009,13(S1):6-15.
[4]武广华.临床路径在单病种限价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09,13(6):21.
[5]隋宾艳,张振忠,胡瑞荣.我国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1,6:41-42.
8.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 篇八
一、资料的选取与方法的应用
1.一般资料
笔者在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之间,随机对笔者所在学院呼吸内科年龄范围为18~22岁、平均年龄为20岁的64名实习生进行随机等分的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实习生实习前的综合评分、年龄等方面基本一致,唯一有区别的是对实验组使用的是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对他们进行带教,带教时间为30天。
2.方法
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师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参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实验组教师实施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呼吸内科的实际情况与相关专家编制临床教学路径表,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入科第一天讲解病区、基本设备使用规则、规章体制以及实习考核形式等;入科第二天为学生讲解与呼吸内科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皮试、雾化吸入、吸氧等操作方法;第2~3周,给学生讲解各种医疗器械具体的操作程序与使用规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实习生能够对呼吸内科病区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掌握呼吸科常见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呼吸疾病的护理方法;教学第4周,组织实习生参与查房工作,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汇报病人的实际症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依据实习生执行的真实情况进行节能性记录。
其次是评估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30天的实习期结束之后,对其统一开展综合技能考评工作,考评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类内容:理论知识、临床护理评估和综合操作技能,采取百分制。同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两种类别。
再次是统计学方法。两组实习生均采用的是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完成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工作,计数资料应用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方差)表示,运用t对其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的归纳
对两组实习生综合技能考核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无论是在理论成绩、护理评估成绩还是综合成绩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对照组实习生的各项成绩均不高于85,而实验组的学生各项成绩均在90分之上,最高者可达到98.1分。患者的满意度如下:实验组97.34%、对照组72.30%,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效果的探讨
由上述各种数据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的实施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优良的,能够使呼吸内科的学生严格按照一定的治疗程序与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教师应用这一方法对呼吸内科的实习生开展教学工作,使各类呼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更加规范化。此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定期的指导与监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操技能水平,帮助学生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入与透彻。这一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的引进与应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临床突发状况的训练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对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与此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的实施,使实验组的学生理论知识平均分比对照组高出13分左右,实验组学生综合成绩得分为(94.7±2.8),上述数据信息说明了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实效性是巨大的。
也就是说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这一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呼吸内科临床护理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护理方法更具规范性,为需求不同的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医患关系的同时,使医疗结构的有限资源得到高效的应用,推动医疗结构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四、结束语
总之,临床教学路径(CP)在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界是值得提倡与推广的。
9.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 篇九
症瘕(子宫肌瘤)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
长:屈兴玲
副组长:李秀玲
刘洪丽
王爱云
成员:吴宗真
储学贞
李婷婷
翟春杰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症瘕(子宫肌瘤)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各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2.科室依据症瘕子宫肌瘤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
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1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的2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3.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3.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妇产科
【临床路径改进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临床路径系统方案09-13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06-27
XX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总结07-24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带教中的应用论文07-19
路径动画教案09-18
关键人才成长路径07-07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07-13
保利地产融资路径09-09
追踪检查方法和路径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