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

2024-09-14

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精选8篇)

1.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 篇一

关于书的作文:爱书的故事

陆游曾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自从妈妈第一次所我带到新华书店,爱书这个信念一直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我。

一年级,我就和书结下了友谊。童话故事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的愚笨使我捧腹大笑;《美人鱼》中美人鱼的凄美使我泪流满面;《小红帽》中猎人的赶到使我兴奋不已.....在读书过程中,书里的情节有的使我快乐,有的使我愤怒,有的使我......书,就好似控制了我的灵魂.到了二年级,我又开始关注知识类图书.从《百科全书》里明白了月球到地球之间相隔几百万光年,又知道了天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一个星球,我还常常幻想小王子所在的那个长着三棵猴面包树的小行星离地球远不远?他会到我家来做客吗?

升入三年级,自从妈妈知道我对书像看待朋友一样,她便在网上买了几本关于古代类的图书,比如:《水浒传》《三侠传》......开始,我只看图画不看内容,可是当我偶尔看了看内容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把只看图画的念头甩到了一边去了,当时我越看赵有趣,一页,二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感到了快乐.三年级毕业之后,我还对古代小说情有独钟,.一连看了《三国演义》《济公传》看到三国演义之后,我总结,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的历史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

进入五年级,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又刻在了我的心里。有一次,我看沈石溪写的《野犬女皇》太入迷,妈妈喊我吃饭都没听见,最后,妈妈被我惹急了,把我从卧室连拖带拉的推出来,可是我还是心不在焉的,最后连把饭送到鼻子里都不知道。

孤独时,书就是玩耍的朋友;郁闷时,书是照在我心中的太阳。失意时,书是我点燃我自信的火焰。

2.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 篇二

看够了校园小说,这次来些科普的吧!很快,一本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吸引了我。一打开它,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再也不愿放下了。这类的书,我以前也看过,可都没有这本精彩。你看,它里面不光是有生动的文字,还配有五彩的插图,真是图文并茂哇!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抱在怀里。咦,这里居然还有《神奇校车》!校车有啥神奇的?于是,我赶紧拿了几本抱在怀里。

一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这些书可真好看!里面讲的全是我好奇很久的事情。通过读这几本书,我知道了土壤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它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颜色。有些土壤是石头变成的,你想啊,尽管石头很硬很硬,可是它经受不住长期的风吹雨打,最终会慢慢裂开,慢慢变成土壤的。还有些土壤是小动物、植物死后变成的,因为动物植物的颜色各不一样,所以土壤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我还知道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了。其实我早就很好奇这个问题了。那是去年跟爸爸妈妈去海港玩的时候,站在水里,我看到的海水并不是蓝色的,可远远望去,大海怎么是蓝色的呢?这个问题妈妈也没有解答出来,读了这几本书,我可算是知道答案了,原来是太阳公公变的魔术呢。因为阳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当它照射到海洋上时,其他的光线都被海水吸收了,只有蓝色被“弹”(反射)了回来,碰到我们的眼睛,所以大海在我们眼里就是蓝色的了。那么大海深处会是什么颜色的呢?我继续在书中搜索着。还记得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中,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在海底快活地生活着,我一直以为大海深处是五颜六色的呢,可是这几本书里却说大海深处是黑黑的,什么都看不见,因为阳光照不到海底。真是那样吗?我好想潜入海底去看个究竟啊!

我对大海的兴趣最浓了,我还知道海水是咸的。海水为什么那么咸呢?以前我还以为是谁把盐撒到里面呢,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是下雨的时候,雨水把岩石上的盐带到大海里的。

这些书还告诉我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山是怎么形成的。刚开始妈妈说山是由两块陆地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可我没大听明白。妈妈就拿来两张纸,把它们当做陆地,两张纸慢慢靠近,接着就碰到一起,可它们没有停住脚步,还继续往前挤,果然,中间的一部分就鼓了起来。哦,我终于明白山是怎样形成的了。

此外,从书中,我还知道水不断地在天地间来回旅游。太阳一晒,水就变成小气泡飞上天空,天上很冷,所以它们就缩成小水滴,很多小水滴聚到一起,就变成了白云,白云越来越大,最后重得不得了,就变成雨滴落到地上。然后呢,到阳再一晒,就又开始了它们的“太空旅游”。呵呵,这可真有趣。

我一天到晚都在想书里的内容,妈妈说我看书看得都快魔怔了。昨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些雪糕。看到爸爸把雪糕全部放进冰箱,我觉得奇怪极了。“干吗不放到外面呢?那样我吃起来多方便哪!”妈妈笑着说:“天气这么热,雪糕放在外面一会儿就化了,变成糖水了。冰箱里很冷很冷,雪糕放在里面才不会融化呀。”哦,原来是这样。这时,我忽然想起书上说北极那个地方很冷很冷,于是我一拍脑袋说:“那我们就去北极住好了,书上不是说北极很冷很冷,雪永远不会融化的吗?那样还省去电冰箱耗电了!”妈妈又笑了,说北极那么冷,会把我们冻得直打哆嗦,还怎么吃雪糕呢。妈妈说得也对,那北极熊为什么不打哆嗦呢?等我长大了,一定弄个明白!

有了书的陪伴,我感觉天空都是多彩的。书,真是个有魔力的好东西!

(指导教师:赵利峰)

评委会意见:

3.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对课外阅读不一定个个都会很感兴趣,但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能只靠教师来强制执行,但作为教师也可适当指导一下阅读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兴趣习惯,主要采取以下相关的策略:

1.课后延伸。如教《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后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了解诸葛亮更多有趣的故事吗?请大家回去找一找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看,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还可以找齐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看,这样能起到一石二鸟之功效。

2.复述故事。学完一些课文故事后或看完一些课外书后,教师要求学生简单复述出来,让学生长话短说,除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兴趣去探究原著外,大部分学生更喜欢表述出来。

3.定期交流。让学生详细介绍自己课外阅读的情况,‘谈收获,讲感悟,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设立奖励。设立读书管理小组,让学生每阅读完一本课外读物后就到读书管理组长处汇报自己读了什么书,并交上读后感,然后管理组长记录好,每月总结一次,读得多感悟得最好的就予以大红花奖励,到学期末汇总,谁的红花最多就奖励课外阅读之星。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应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的精读和品读的功力,培养学生对作品语言的敏锐悟性。

1.明确地读。教师要对推荐给学生阅读书目里的内容熟悉,更要体悟到这些课外读物的感受,让小学生能在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通过他们本身的自主阅读活动的过程,去大胆地吸纳课外读物中语言文字里所承载的文化思想、科学领域的大量信息,还得对收获得来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中,不断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正确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进行课外阅读,就使得他们有了明确的汲取对象。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收获,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

2.有目的地读。我们要求学生要有做学问的阅读方式习惯去阅读,这样做并不是以囤积知识为最终目的,而是着眼于对知识的发现运用、整合探究甚至乎会是推陈出新,因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并将学生引领一个更新更高的阅读境界。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定期向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可以顺势利导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指引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教给他们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的氛围下进行有效的阅读,并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越读越高涨。

3.让学生运用得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把在语文课堂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运用于课外阅读,使这些方法升格为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好基石。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批注;用不同的符号点画文章里重要的内容;做好文章內容的摘要,整理好自己阅读的提纲,把书读“薄”了;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写心得感想,把书读“厚”了。

三、指导学生汲取营养,懂得积累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要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的话,就要教会学生自主从书中汲取书中的养料,懂得去积累且要做到学以致用。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全程投入,融情于境。读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阅读的过程其实是把书里的信息传送到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过程,只要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当中充分地去调动自己的溉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素材。

2.教会学生做笔记。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做到专注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禾铯绝不等同于笔记。笔记是知识的贮备,记忆的仓库,思维火花的阵地,创作的灵感。课外阅读欣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更能让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增强学好语文的自觉性。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可与这些课外读物里的思想灵魂相互碰撞,不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利用充沛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读书能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读书的无穷乐趣。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让他们在课外阅读里滋润心灵吧!

4.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 篇四

望着我满柜的书,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和书的故事。

那一天晚上,我睡觉时正在看《红色羊齿草的故乡》,妈妈看了看钟对我说:快睡觉吧,明天上学要起不来了。但等妈妈走后,我接着又继续看书。过了不一会儿,我听见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就赶紧把书叠好角,放在枕头下面。妈妈进来了,看见我熟睡的样子便走了。妈妈前脚还没出去,我后脚就拿出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随后,不知妈妈是听见了翻页的声音还是不放心我,一下子冲进来,把我抓了个正着。妈妈看见我还没睡,愤怒的训斥我:看书看书,还要不要睡觉了啊!我自知理亏,默不作声地躺在床上。之后,我一个晚上都没睡好,结果第二天上课时我无精打采,一整天脑袋昏昏沉沉的。

5.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 篇五

从小,我就喜欢看书,因为那时候不认识字,所以就只看书上的图画。后来,我逐渐长大,开始阅读童话故事和四大名著。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就开始看关于科学技术和历史方面的书。

每次只要一去图书馆,我就会立刻跑到自己喜欢的专区去拿爱看的书,即使有时候看不懂,也要抱着书在那儿研究一番,简直就是囫囵吞枣,可笑极了。

上次去书城的时间是暑假里。一进里面,我便异常兴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随后以最快的速度冲上二楼,跑到售书区,寻觅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挑到书,便找了一个离有趣书籍区最近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细细品读所挑选的图书。看完一本又一本,可我却依然不停歇,继续阅读着。直到我饥肠辘辘时,才发现天都黑了,我才把书重新放回到书架上,依依不舍地与它们道别。

6.学生作文:书的生产过程 篇六

假若这个世界没有了书,精神就会失去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流传,语言失去了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所以书是人类一种美妙而伟大的发明。

记得小时候,我游手好闲一见到书头就会发晕。自从上次年轻爱书的姐姐,给我订了一套《读友》之后 ,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开始我只是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可是后来就不一样了。那次,妈妈在厨房里洗碗筷,我津津有味地坐在明亮的房间里看《读友》,突然,我模糊地听到:“宝贝儿,下来帮我买瓶酱油吧!”我说了声:“哦,马上来。”心里却想自己不会买吗?防碍我看书真是的。答应之后,我迟迟没有去买,因为这本书我看的实在太入迷了。时间慢慢流逝,夜幕降临了。这时,妈妈上来问我:“酱油买来了吗?”我顿时愣住了,呀,忘了买酱油了。妈妈连续问了几次,我才小声地回答说:“妈妈,我忘买了。”听了我这句简单的“告白”之后,妈妈无奈又气愤地说:“你呀你,看书都看成这样了,下次再这样说什么忘什么的话就不让你看书了。”说完,妈妈气势汹汹把门“隆”地一声关上走了。妈妈走了后我开始责备妈妈:你敢不给我看吗?再说了不看书作文怎么写的好呀!但是,过了一会儿我明白了:看书如果看太久的话对眼睛会不太好,可是我就是如此的喜欢“这位知识渊博的朋友”,有什么办法呢?怪不得妈妈老是叫我“书呆子”。

嘻嘻,这些书目能让我着迷,你们一定也会吧!所以在这展示自我平台的这里,我要说:“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了书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没有书我们的生活将会枯燥乏味!”

7.展示你与书的乐趣 篇七

习作要求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儿,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儿,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

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再根据采访时做的笔记,仿照课文整理出采访记录。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辩论结束后,可以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脑洞大开

这次习作范围非常广泛,你既可以讲有关书的趣闻,你和书的故事,谈读书的体会;又可以写实践活动的过程、采访心得、整理记录;还可以描写辩论场景,记叙辩论经过,畅谈自己的看法……这就看你会不会“抓点”(选择你最得心应手的一点来写),展示出你与书的乐趣喽!

指点迷津

1.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以上提到的内容中,你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最多,那么你就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习作。如一位同学在辩论中战胜了对手,兴奋至极,于是写了“我终于战胜了他”。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对事件烂熟于心,所以他能细致描写自己怎样驳倒对方的过程,让大家和他一起分享机智的快乐。

2.灵活运用活动所得。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了大量的资料。我们要灵活运用活动所得,甚至挖掘平时积累的材料,使我们的习作更加充实、丰富。

8.书的“优生” 篇八

补白

黑龙江佳木斯光复

莲出于火

读古苍梧诗集《铜莲》

香港诗人古苍梧的《铜莲》是一本精致的诗集(香港素时出版社)。集中最后一首诗《铜莲说——题文楼的雕塑》最后四行是:

我们的时代里

你也一样

不诞生于水

诞生于火。

林年同序最后也引了这四行。我现在倒过来,从“诞生于火”说起,似也颇有可说。

这首诗的题目是仿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知道那篇古文里有一句名言,“出污泥而不染”。我现在谈《铜莲》集所收诗,也想仿一句说:出于火而不带火气。那又是由于火候到家。集中有一首诗歌颂鞍山钢铁工人,题目叫《钢铁巨人》。钢也是火中诞生的,百炼成钢,可是钢的价值不在于它会烫手,而在于它坚韧。同样,雕塑家文楼的铜莲是出于火炼,可是价值在于它凝炼成一朵艺术品的含苞荷花,不是看它有没有余热。

当然,比喻总是片面的;从另一方面说,有些艺术品也就好在它们有火气。《钢铁巨人》这首诗,固然是艺术成品,却还是以火气感人。

《铜莲》集分三辑,中间一辑(包括《钢铁巨人》),从表面说,是火热的阶段。据林序所说的情况,它们想必就是当年保钓运动、反美侵越浪潮的产物。这路诗现在集中收入不多,大概作者自己见它们起过一定历史作用以后,因为艺术粗糙,经不起再读而删去不少。而前后两辑里较为凝炼,较为炉火纯青的一些抒情诗,正如林序所说,继承中国传统的意境呈现诗法,结合西方现代诗风,较为突出。它们却未见得不出于火,生活现实的火或水火交攻。没有生活现实的土壤,也就开不出真花,真切感人如第一辑的《渡》和《登楼》,如第三辑的《雨声》和《昙花》。《昙花》最短,只有九行,入集前我就读过,印象很深,不妨全引如下:

在没有阳光的都市,

我们都要象昙花

在深沉的黑夜

绽开最灿烂的

嫣红,

哪怕就只有那么

一晚,

哪怕没有甚么人会

知道。(原诗没有标点。)

全诗就是一句话,却是多色多姿,余香不绝。这也是香港社会的现实中来,生活中来,一定也会或迟或早,或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现实生活,不限于香港的现实生活。

苍梧一代人,如林序所指出,经过时代风云,“思想感情受到冲击、锻炼,也不能避免地受到挫折、损害”,例如在这里第三辑中,“诗境”转趋“朦胧”(着重点是我加的,因为我们内地时下所谓“朦胧”体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诗思酝酿不就是成品,梦呓不等于艺术)。“忧祸乱,悲时日,念故人,家国之思与缱绻之情溶成一片”,这也不足为病,不足为虑。社会发展的道路,总不是笔直又笔直,总有曲折,这也合乎自然规律。第三辑诗,例如《昙花》、《无题三首》、《鱼二首》,虽有个别晦涩处,还是亲切动人,比诸第一辑诗,是又一度的深化。而“试写”超颓废的狂乱的“的士高(disco)一代”的《电族》这首粗犷一点,长一点的诗,也就直接显出诗人还是颇有现实感。

林序中所说苍梧早先受台湾主张“横的移植”的“现代派”诗影响的作品,未见入集,也足见诗人的明智。借鉴西方现代诗,适当吸收外来语与句法,是不仅可取,而且有时候是必要的;忘本、破坏祖国语言,自又当别论。至于“五四”以来,引进新式标点,是出于时代和科学的需要,不存在合不合民族形式问题,事实已证明如此。取消标点,在一部分西方现代诗当中,早已经不是新花样了。我不怕被称为“头脑僵化”,敢说是故弄玄虚。这种办法,先是在台湾,后来在香港,现在在内地,仿佛也成了一种风气。《铜莲》集诸诗也还保留了这点“时髦”余痕,我认为是美中不足。

电影艺术研究专家林年同这篇出色的序文帮助我们了解苍梧的诗、他的诗的来龙去脉,十分有用。他给影评家古苍梧诗集写序,当然特别合适。电影手法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自然无可厚非。没有林序的解释,我对《别》这首诗还不知道用了怎样的现代电影手法。可是,恕我外行,一经解释“三个知觉的程序:初看作品时,仿佛‘我’是在镜外看‘我在镜中看你’;再看时,‘我’是在镜内看‘你’;细看下‘我’却是在镜外看‘你’了”,我反而更感难懂了。整篇序文讲“意境的继承”以至“把中国传统的意境手法现代化”,都讲得令人信服,只是我得挑剔说,既挑剔林序也挑剔古诗说,在“空间的拓展”上有些地方令我茫然:是否比喻说法和用法和实际说法和用法有点混淆了?我有的还是一副刻板脑筋;我还是相信艺术分类:诗与音乐都是听觉艺术(尽管音乐有谱,诗有文字,甚至先用眼睛看了,才用耳朵听),是时间艺术;而绘画与雕塑是视觉艺术,是空间艺术。它们之间有通感作用,却并非功能等同。林序和古诗的这一点混同,究竟是长处呢还是短处?

而且思想、幻想、感觉、感情,如实移到纸面上、桌面上、琴键上、舞台上,不等于艺术。诗不等于仅仅写出来、印出来看的,看写成和印成一团就能表示一团的感受。《铜莲》第一辑诗中有这么几行:

一张脸在微笑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只手

握着一只手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具人体

在雨水中缓缓的溶去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个声音在说我爱你我爱你

看起来真是浑成一团。这样排列,是怕加了逗点以至句点就把意思隔断了,那才是形式主义。比西方一些现代诗更现代化,“先锋化”,倒是我们过去写印旧诗词,不仅不用标点、符号,而且不分行。我认为至少不必如此。我们试把这四行还照原文原意,另外分行加标点,排列一下看:

一张脸在微笑。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

一只手握着一只手;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具人体

在雨水中缓缓的溶去;

不知是你的还是我的一个声音

在说“我爱你,我爱你。”

这在行文上不就很清楚了,又无碍于意境的朦胧?

尽管挑剔,我还是觉得《铜莲》这本诗集,从整体说来,是一本出于火而凝炼如封面上文楼的雕塑,明净如诗前林年同的序文;是一本耐读的小书,在目前海内外出版的中文诗集中实属难得。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二日

上一篇:校园运动会赞助策划书下一篇:事业单位个人考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