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024-09-27

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精选8篇)

1.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一

东方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精神,大力实施以抓培训、抓服务、抓投入、抓管理为主的四项举措,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及分布

1、农村实用才人总量:全市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总量5294人,万名乡村人口拥有量 170人,占乡村劳动力比重2.8%,每个行政村拥有量29人,每万元GDP占有的农村实用人才125.8人/万元。

2、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特征:全市现有农村实用人才5294人,其中男4884人,女410人;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上332人,30—50岁的4622人,30岁以下340人;从文化知识水平上看,大专106人,高中2731人,初中1937人,小学及以下520人;从技术职称上看,高级没有,中级没有,初级469人,无职称的4825人;从从业领域看,生产型人才3922人,经营型人才521人,技术服务型人才238人,特有技能型人才473人,社会服务型人才378人;从地区上看,沿海乡镇、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较多,山区乡镇、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较少。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抓培训、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 农民常年耕作在田园上,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开展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学员20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00人,市农业、畜牧、农机、热作、扶贫、妇联、教育、卫生等部门还结合各自职能深入地开展对口培训,每年培训农民约2.5万人次,印发资料约3万份,让受训农民基本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劳动技能,为高产栽培、高效养殖、外出务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催生了一大批的农村实用人才。

2、抓服务,为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创造条件

如何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立足东方设有糖厂的优势,发展甘蔗规模化生产,为了促进这一产业的顺利发展状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甘蔗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领导机构,出台了2007—2011年对本地农民新种甘蔗给予每吨23元补贴的优惠政策,较好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还组织群众前往白沙县或本市示范村进行参观,增强群众发展甘蔗种植的信心,玉雄村符业民、金雄巨分别种了150亩和36亩,进而带动其他人发展种植,2008年全市种植甘蔗5.4万亩,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3、抓投入,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才干搭建平台

近年来,国家、省、市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产条件,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较好地激发群众发展生产的热 情,市政府今年还兑现给农民2007新种甘蔗补贴款331万元,投入800多万元对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菊花的基础设施进行扶持,让菊花这一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能顺利推广,使有心想种而资金短缺的青年农民有条件种植菊花、有了施展才干的用武之地,目前4家合作社种有菊花300亩,分别是三家镇岭村90亩;八所镇小岭村90亩、高排村60亩、上红兴村60亩,2008年全市种植菊花达1000亩,预计产值4000万元,将为菊花生产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4、抓管理,促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目前,对农村实用人才基本还是条块管理,如乡村医生由卫生部门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发证,畜牧兽医员由畜牧局通过乡镇作业务指导,农技员由科协通过乡镇作业务指导等。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实用人才数量少,知识文化水平低,结构也不尽合理;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渠道不宽,机制不活;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扶植使用尚缺乏专项性的措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仍是条块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制约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1、对农村实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总认为不是什么高、精、尖人才,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等;

2、教育培训机制尚待整合以进行系统化培训,发挥合力。

3、政策措施缺乏专项针对性的配套措施。

4、服务管理尚缺乏统筹性的规范化的管理,没开展相应的资质 认证。

5、财政投入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费用尚低。

6、来源渠道不畅。主要是土生土长的一些土专家、田秀才,后劲不足。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1、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或者临时的联席机构,统筹农业、卫生、教育、城建、人劳、科信等涉农职能部门,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进行统一规范化的管理。

2、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概念、界定范围应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不宜太高,对认证为实用人才的应有少量的补贴,并优先给予资金资助、扶持,激励他们干事创业。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探索整村推进机制,发挥应有的效益。

4、建立健全信息工作点,配套相关上网的器材资料,给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快捷的信息,掌握形势的变化和需求,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5、对各类技术员、能工巧匠、经纪人要深入发掘,分门别类,做好引导促进他们的发展,带动地区发展,有条件的要加以资质认证,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九年三月十五日

2.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二

“十五”以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广西把桑蚕产业作为新兴农业优势产业来重点扶持, 加快发展。全区蚕业人认真贯彻区党委、区政府的方针和政策,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优茧工程”、“三高蚕业”、“生态蚕业”、“蚕娘兴业”、“蚕业文化”等, 坚持“良种+良法+产业化”的发展道路。2008年, 全区桑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左右, 蚕茧产量达17.09万吨,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和世界的1/5, 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原料茧生产基地。桑蚕产业对促进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全区蚕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的作用越显重要。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是当前和今后广西建设蚕业强省的生力军。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是建设广西蚕业强省的本质, 是建设广西蚕业强省的核心内容, 是广西蚕业发展最为迫切的需求。笔者认为, 应加快农村蚕业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完善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实现广西蚕业强省目标。

1 广西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和蚕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加大了建立区、市、县、乡、村五级蚕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力度, 各部门联合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 如“百万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农民冬季大培训”等大型培训活动, 以及“农家课堂”、“专家咨询”等各种新颖的培训方式, 为农村蚕业实用人才培养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切实有效地推动了我区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壮大。全区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培养了如“种桑养蚕能手”、“农村养蚕秀才”、“养蚕致富标兵”、“蚕娘兴业标兵”、“科技示范能手”、“规模种养户”、“技术骨干户”、“创业经营户”、“创业经营带头人”等各类技术人才, 为广西蚕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江浙等地蚕桑生产发达地区蚕业种养技术创新能力强, 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完善, 推广经费投入较多, 当地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先进、综合素质较高, 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较完善;而我区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区域经济落后和种种实际困难, 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未尽完善, 没有蚕业发展专项经费, 技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劳动力转移使蚕桑生产劳动力呈老龄化, 行业市场波动较大, 农村蚕桑生产不稳定, 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类型比较单一, 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技术能手、带头人及创业型人才缺乏。

笔者在2009年3月针对我区农村养蚕农户养蚕人员文化程度及蚕业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户、技术骨干户、创业经营户结构比例进行调查, 统计结果如下:

2008年全区有养蚕农户886 341户, 劳动力 (按户平均有2.37个劳动力计算) 共1 997 222人, 其中小学文化程度202 726人, 初中文化程度1 258 183人, 高中文化程度433 463人, 大专以上文化17575人。886 341农户中, 有科技示范户1 684户, 占0.19%, 有规模种养户22 247户, 占2.51%, 有技术骨干户34 301户, 占3.87%, 创业经营户3 545户, 占0.4%, 以上四类农村实用人才约有14万人, 占全区蚕农的7%, 比例较低。1 997 222位蚕农中, 21~30岁年龄段约占5%, 31~50岁年龄段约占78%, 51岁以上年龄段约占13%。

2 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需求预测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调整, 广西蚕业在全国的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蚕桑生产, 提出把桑蚕业打造成继蔗糖产业后的又一农业新兴优势产业。自治区农业厅提出了用5~10年时间把我区打造成除“蚕茧产量第一省”外, 茧丝加工以及丝绸服装有较大规模发展的蚕业强省目标。计划到2020年, 全区桑园面积达到300万亩, 蚕茧产量30万吨, 占全国比重将由现在的1/4提高到1/3。茧丝加工和生丝产量全国排名进一步提升, 丝绸和服装等深加工有较大程度发展。蚕丝业将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备受关注。照此预测, 到2020年, 我区养蚕农户将突破100万户、250万人, 对蚕农综合素质的要求将有较大提高,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需占养蚕总人数的35%~40%。全区需要培养的“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户”、“创业经营户”等农村蚕业实用型技术人才将达到40万人, 占全区蚕农 (250万人) 总数15%以上, 才能确保蚕业稳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蚕桑生产劳动力年龄结构可能与目前持平, 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也许会日益严峻。就目前人才队伍规模来看, 存在26万的缺口, 这个缺口将严重制约广西蚕业稳定健康发展, 难以实现蚕业强省的目标。

3 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 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思路, 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优化政策环境, 完善符合市场规律和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 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农村蚕业实用人才, 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兴蚕、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我区蚕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总体目标和任务, 应重点加快培养一批自主创新性强、科技兴蚕和标准化生产贯彻到位的“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户”和“技术骨干户”, 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和创业致富能力的“小蚕共育户”、“资源综合利用经营户”等创业型人才, 能帮助和带领身边群众发展科学养蚕致富, 全面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群众致富水平。根据广西蚕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 全区农村蚕业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约40万人, 才能基本满足农村发展种桑养蚕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

要培育自觉应用先进蚕具以及科学种养技术的科技带头人, 积极培育蚕桑生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60%以上的规模种养户。要把一些蚕农培育成种桑养蚕技术特过硬;蚕茧产量、质量、收入较高;并能为其他农户提供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技术骨干, 还要培育专门从事蚕桑生产物资供应、产品加工、信息和技术服务的经营业主, 该业主年人均纯收入是本村人均纯收入的5倍以上。

4 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措施

根据广西蚕业发展规划, 到2020年全区桑园面积达到300万亩, 蚕茧产量30万吨, 养蚕农户数将突破100万户、250万人, 到2015年培养农村蚕业实用技术人才应实现30万户, 占全区蚕农的10%, 2020年实现40万户, 占全区养蚕农户的15%, 培养任务艰巨, 因此要制定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 加大培养力度。

4.1 充分开发农村蚕业人力资源

以生产实绩、技术水平、解决蚕桑生产和技术推广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带领群众增收的作用为主要依据, 制定农民蚕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 建立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开展农村蚕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选拔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敢创业、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乡土蚕业人才, 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以此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扶持和使用的重要条件。

4.2 健全实用的人才培训机制

进一步完善乡、村、屯三级蚕业技术服务网络, 重点保障基层三级蚕业技术服务网络的人员配套, 以各级蚕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蚕桑示范基地、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小蚕共育室等作为主要的培训渠道。加强横向联系把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教育部门, 作为农闲时期农民集中培训的辅助渠道。同时, 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规模种养户”、“技术骨干户”的技术优势, 设立农家课堂, 为蚕农提供种桑养蚕学习和实践场所。

4.3 全面开展蚕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百万农民大培训”、“农民冬季大培训”等培训活动, 面向全区广大蚕农, 全面开展蚕桑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大培训, 大力推广蚕桑良种以及种桑养蚕技术规程、桑园丰产栽培、蚕种集中催青、小蚕共育、蚕病综合防治、方格蔟营茧、蔟中环境管理等高效种桑养蚕先进技术, 提高我区蚕农的种养能力与综合素质。到2020年, 全区计划完成农村蚕业实用人才培训200万人次。

4.4 重点培养农村蚕业实用人才

贯彻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方针, 抓住蚕业发展重点环节, 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根据各地的生产情况以及蚕农具体意愿, 上下联动, 大力培养农村各种蚕业实用人才。发掘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 重点进行蚕桑标准化生产以及种桑养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 大力培养蚕桑“科技示范户”和“技术骨干户”。支持自主创业人才按要求创办小蚕共育室或承包田地实施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桑苗或自办蚕茧收烘站等, 加强市场经营及管理等培训并提供信息服务, 培养致富带头人。出台优惠政策, 促进农村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

4.5 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点项目

4.5.1 以科教兴蚕为主线。

大力实施“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推广普及蚕桑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 着力提高农村蚕桑生产力水平和蚕农科学种养水平, 实现蚕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项目实施以强化蚕农技术培训为主导, 促使蚕桑良种、良法的推广普及。

4.5.2 发展标准化小蚕共育项目。

通过扶持一批技术过硬、管理科学、经营有道的蚕农创办小蚕共育室, 实施标准化共育, 一方面为蚕农提供体质强健好养的小蚕, 提高养蚕成功率和生产效益;另一方面以共育户为农村蚕业技术传播的主要场地, 为蚕农提供生产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带动农民科学养蚕致富。

4.5.3 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项目。

引导扶持蚕桑专业生产村屯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组织, 强化协会的组织协调职能, 规范组织管理人员行为, 引导协会成员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提高农村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

4.6 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4.6.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财政应把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列入预算, 加大投入建立完善县、乡、村、屯四级蚕业技术服务网络, 保证蚕桑专业技术人员配套。重点保证农村蚕业实用人才培训经费和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配套等资金投入, 确保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顺利开展。

4.6.2 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

研究和出台农村蚕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办法, 以各级蚕业技术部门为依托, 建立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 公平、公开地开展农村蚕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 为科学选拔农村蚕业实用人才提供保证。

4.6.3 出台农村实用人才成长优惠政策。

对符合蚕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 不受农民身份限制, 允许申报评审或参加统一考试取得国家统一设置的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同时, 也可以参加职业资格的等级培训和鉴定。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农村蚕业实用人才, 在项目实施人员招聘、项目承包、接受农贷资金、享受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4.6.4 出台农村实用人才使用激励政策。

设立农村蚕业实用人才奖励基金, 对农村蚕桑生产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有突出成绩的各类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对确实优秀并具有管理才能的农村蚕业实用人才, 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按法定程序聘为乡镇、村干部。

4.6.5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农村蚕业实用人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 认真研究制定农村蚕业实用人才规划, 并将其纳入本地人才战略总体规划中统筹协调, 组织实施。市、县 (区) 人事部门应把农村蚕业实用人才的培养、管理纳入人事部门的工作范围并建立农村蚕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 统筹协调科技、教育、农业等部门, 形成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各县蚕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蚕桑生产发展情况, 做好农村蚕业实用人才的需求预测, 组织蚕业实用人才的培训以及蚕桑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屈达才, 等.广西蚕丝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路与设想[J].广西蚕业, 2007 (1) :5-10.

3.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三

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汇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2004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势、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分析,按年度定期编发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荐乡土人才在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担主力,促使乡土人才在特色产业壮大升级中“挑大梁”。

(二)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人才。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农户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志发展主导产业的优秀农村青年,做到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参与培训优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发展规模种植项目认定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三)建立产业基地聚集人才。充分依托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链上的节点,组建各类专业性协会,将一批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种植能手、农产品贩销大户培养成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300个,聚集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近30万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134万人次。积极整合厅直8所农职院校的办学力量,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和职校生。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支持“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我们与自治区扶贫办、基層办等单位联合,建设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4060个贫困村的“两委”干部和3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把握关键环节,侧重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家。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对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开展政企银合作,积极协调争取到6家涉农银行的支农信贷支持达800多亿元。我们还依托区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每年培训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100名。

三、健全服务体系,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主导产业上发挥作用

(一)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功能和岗位,制定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近5年,全区累计19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农民专家”和“50个种粮大户”的评选表彰活动。

4.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篇四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同时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柳格乡群众依靠勤劳致富,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全乡各类人才层出不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初步研究。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发挥作用情况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以柳格乡为例,全乡29个行政村,35979人,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85名,平均每个行政村23.6个。全乡现有农村劳动力11993人,每千个农村劳动力中拥有农村实用人才为50名,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劳动力总量的5%。其中,人才队伍结构以加工、种植、养殖者居多,经营管理型人才较少;人才队伍分布以新、老106国道两侧的村居多,其他非沿路村相对较少,受交通、农业信息等的影响很大;在成才渠道方面以自学成才居多,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最多,大专及以上的学历较少,自学成才的人数中有相当多的人才接受过各级组织的培训。

(二)发挥作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村基层干部、农技推广人员、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纪人、农民企业家以及服务于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崭露头角。他们长年奔波在田间地头,在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引领着身边的农民群众,干事业,闯市场,奔小康,为致富一方农民,活跃一方经济起了“领头羊”的作用。如:柳格乡袁家村支部书记袁彦鹏领办源丰实业有限公司,带领全村干部和群众,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优质大蒜种植300亩,规划建设袁家工贸区,兴建两层商业用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村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2家,100万元以上企业3家,中小型木器加工厂7家,各类店铺25个,工农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实现利税254万元,全村人均收入4100元。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带领发展成为了濮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寇家村村民寇忠武,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甘心贫穷落后,积极进取,潜心学习和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依靠种植白灵菇走上了致富道路,4年多来,他先后为1000名群众无偿传授白灵菇种植技术,辐射带动白灵菇种植户600余户,发展食用菌大棚800余座,创经济效益530万余元。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跨跃式发展。二是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多数,且在高中及以下学历中以初中文化程度为多,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三是女性实用人才偏少,目前大部分青壮男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以女性为多,而女性农村实用人才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实用人才队伍中年龄结构偏大,30岁以下的很少,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五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尽合理。经营管理型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的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是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市场流通的主力军,这类人才的多少是当地农村市场是否活跃的决定因素之一。六是复合型人才偏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复合型人才明显偏少,不利于效益农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目前,很多人对人才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而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这支队伍建设,致使大批农村人才外流,造成农村人才短缺,总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这种状况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差距甚远,人才匮乏已成为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应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认识,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紧紧抓住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重头戏,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农村实用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农村实用人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和带动作用,是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如柳格乡袁家、东赵店、马张寨等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各类实用人才较多,有村基层干部、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村经纪人、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由于这些人才的带动,使这三个村能够先行一步,成为全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因此,我们应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提高人才素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为农村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在社会上营造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良好氛围。动员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尊重农村人才,爱护农村人才,帮助农村人才,向农村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农村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二是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激励政策。要认真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和开发的政策。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各类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农村实用人才奖励大会,并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和先进农机器具设备等,使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宣传实用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宣传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从而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四是积极帮助那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外出人员筹集资金,解决困难,兴办经济实体,为他们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服务。

(三)加强管理、开发人才资源。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生力军。目前,由于对实用人才缺乏科学的管理,致使农村一些懂业务、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土专家”大量外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严重削弱了农村人才队伍力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农业实用人才外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力度,使农村实用人才为本地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做出积极的努力。一是要积极建设好乡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组织,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组织有保证,业务有指导,科研有场所;二是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开设专题讲座,向“田秀才”、“土专家”传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科技难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选拔标准和管理办法,村有村级人才标准、乡有乡级人才标准,按照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类型,建立健全乡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颁发农村实用人才证书,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人才纳入政府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便于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四)强化教育、提高科技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的一技之长大多数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掌握的,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施展,技术更加精益求精,因此,应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培训形式可集中,也可流动培训。对农村中素质较好的“土专家”选送到农业院校学习深造,使他们受到高层次教育。也可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办科技讲座,传授先进的农村科学技术。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通过传技带徒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让技术得到推广和利用。也可有组织地把本地拔尖人才送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学习。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传授技术,解难答疑。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尽快形成农村人才群体,使农村人才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发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实用人才是重要支撑。我们应始终坚持人才观,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理念,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

一是培养一支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农村干部队伍。村干部既是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又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者。既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又是经济发展的策划者。从农村党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社会治安到修订本村经济管理、农田水利建设、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经营,村干部承载着众多的社会责任功能和经济责任功能。面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结构变化,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办法不多,驾驭经济发展能力不强,执行政策和管理农村事务的水平不高。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建立村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经常受培训、知识常更新的长效性的短期培训等方式,加强对村干部政策法规、民主管理、经营管理、市场经济、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优化村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致富带动能力。

二是培养一支素质型和技能型的农民工队伍。农村劳务输出是实现农民增收最快捷、最现实的途径,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战略中,要把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要整合农村现有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实行“订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创新劳务开发机制,积极联系劳务输出中介组织,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降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成本。实施劳务开发“回引工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政策、土地、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和优惠。

三是培养一支沟通城乡市场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等。当前,要重点发展农村劳务经纪人、农产品、农产品贮藏加工经纪人、农村信息经纪人、农业科技经纪人。主要措施是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着力促进经纪人经营规模化,把经纪活动做强做大;着力促进活动组织化,走联合、合作之路;着力促进功能综合化,向产前、产中服务延伸。

四是培养一支有较高科技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年的农业科技推广实践证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地方主导产业的形成,往往都是由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先导农民率先示范并带动发展起来的。当前要以农民生产经营骨干为对象,以农业岗位技术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科技素质、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为农村培养一大批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要求。

五是培养一支创业型的农村人才队伍。着力与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企业家,组建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机械、化工、铁器、木器、农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产业;着力于繁荣活跃城镇市场,扶持发展一批农民经商者队伍,大力发展餐饮业、商品流通业、运输业、物流业、个体工商业和其它产业;着力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培养一批企业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创办、领办各种类型的农村中小企业;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提高农产品产销水平、种植水平和科技水平;着力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民离土离乡,到城镇落户创业,培养一批适应城镇生活的农村人才队伍。

六是培养一支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农村人才队伍。以提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培养一支农资连锁经营队伍、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农业科技示范队伍和农产品加工销售队伍;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培养一支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就医难、看病难、买药难问题;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目标,积极培养一支农村教育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创办农村幼儿园,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文化消费为目标,积极培养一支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挖掘农村优势曲艺产品和特色文艺产品,为农民提供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服务,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以提高农村金融创新水平、农村保险水平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为目标,积极培养一支农村金融人才、保险代理人才和其他服务型人才。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篇五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04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08]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09]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04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04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 家 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2009年12月底,xxx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2009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xxxx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6.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六

农村实用人才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州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也应看到,我州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人才结构地区不平衡,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政策尚不完善,农村实用才开发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所有这些,成为制约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全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州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017人,分别占全州农业人口、全州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7%和1.74%,其中,女性1009人,占20.1%。

从实用人才队伍结构情况看(1)年龄:35岁及其以下1209人,占24.1%;36—40岁1373人,占27.37%;41—45岁965人,占19.23%;46—50岁860人,占17.14%;51-54岁319人,占6.36%;55岁及以上291人,占5.8%。(2)教育程度:未上过学137人,占2.73%;小学文化1654人,占32.97%;初中文化2583人,占51.48%;高中及中专学历591人,占11.78%;大专及以上52人,占10.36%。(3)人才类别:生产型2011人,占40.1%,经营型604人,占12.04%,技能带动型631人,占12.58%,技能服务型1318人,占26.27%,社会服务型453人,占9.03%。

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普遍偏低。

全州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仅占全州农业人口、全州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7%和1.74%,农村实用人才中,51.48%只有初中文化,具有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1.78%,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

全州35岁以下的只有1209人,仅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4%左右,行业多集中在种植、养殖、加工方面,而且多集中在经济较强、交通便利的乡镇,偏远地区农村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有一定影响,带动能力强的农村经纪人较少。

(三)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系统性。虽然我州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上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涉及的面比较广、队伍相对庞大,加之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多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文化,且从事专业杂乱、技术种类繁多,培训专业的设置很难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针对性不强,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专业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不大。

(四)农村实用人才整体作用发挥不强。

由于少数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存在小农经济思想,影响了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农村实用人才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五)、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用于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部分依然较少。在农村实施的各种项目大都没有专门用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支出。地方各级政府虽然有些投入,但渠道不固定,统筹性不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此外,由于大部分实用人才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认识,创新制度,落实政策

1、要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把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更新观念,要用科学的人才观正确认识农村人才,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把农村人才看作人才,大力促进广大农村人才进步和发展。各级主管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2、要创新制度。由于现阶段农村人才开发实践及其环境还不很成熟,政府在政策层面、实践层面都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大相关制度、政策、法规的创新力度,特别是要不断创新组织管理制度,为农村人才开发构建一个良性的环境支持氛围。

3、要落实政策。在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时,政府部门除加大政策等方面的引导力度外,当务之急是要抓落实,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当前,有的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法规、政策由于在具体操作时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大打折扣。

(二)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人才培养和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农村人才成长

1、完善农村人才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农村人才服务网络,成立农村人才服务中心,专门从事农村人才开发,主要承担引进人才,评价人才,配置人才,培养人才等职责。凡属于农业经济、县域经济、教育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工农民,不受身份、地域、职称、文凭的限制,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纳入服务中心备用。加快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实现农村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坚持乡镇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走访、慰问联系对象,并通过适当形式与联系对象保持联系,加强沟通,不断完善农村人才的评价体系。

2、健全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人才健康成长。设立“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由各级人才交流中心负责管理,主要用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奖励、助学贷款偿还、从医从教助学金和“三支”人员补贴、农村人才学历教育支助、人才培养等支出。

3、增强激励机制,为农村人才开发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制定有利于农村人才成长和开发的政策,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对农村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给予重奖,并保护其合法收入。根据农村人才作用和贡献大小,逐一建档登记,进行分级管理,并将他们的职称评聘、培训教育纳入统一管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扶持农民创业成才,围绕提高农民创业能力,选拔具有创业能力的农村技术能人和致富能人,通过系统化的经营管理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将其培养成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关心农村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尽力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

4、强化基础,抓好落实。一是加大投入,完善网络,建立以县农村实用人才市场为基础,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服务站为依托,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服务网络,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延伸到千家万户,同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市场服务方式。二是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要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规划和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的新机制、新途径、新办法。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掌握农村实用人才的需求状况,积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各类实用人才,特别是要尽快建立起农村实用人才档案资源库。

(三)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

1、整合培训资源。要充分发挥州、县党校、农广校、农技推广单位、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辅导,提高素养。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同时筛选建立—批有技术实力、有生产经营实践环境、有培训手段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把基地办成传播农业科技的大课堂。

2、突出培训重点。以在家务农人员为对象,重点突出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蔬菜标准化种植、畜禽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林下特色农业、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标准化养殖等培训;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对象,重点突出引导性培训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对象,重点突出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以农村基层干部为对象,重点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以外出务工人员和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重点突出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7.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七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 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 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 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同时还强调:“以用为本。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纲要》之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提出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完全是根据当今世界人才发展趋势以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纲要》曾明确提出, 人才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力量。在当前, 我国农村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阶段, 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需要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这是当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现实条件, 也是其直接原因和政策背景。同时《纲要》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提供了各种政策方面的指导, 详细论述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指出要“到2015年,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300万人, 到2020年,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万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 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这些指导不仅为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还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指导。

2. 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实用人才。

在当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农村的传统发展模式逐渐被新型农村建设模式所取代, 农村建设逐渐向更高的标准和方向发展, 农民开始具有市场竞争意识, 开始掌握运用新的技术开拓市场、驾驭市场, 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 同时也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在这种情形下,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引领农村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全国小康社会的发展程度, 所以, 从这个层面来说,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中, 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现农村新型化道路。所以在此意义上, 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才会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才会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 反之亦然。

二、在新农村建设中, 实用性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国家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并取得一定成效,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对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1. 整体素质不高, 且分布不合

理。在目前, 农村人才在农村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低下, 且农村实用人才中, 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仅占3.9%, 并且老龄化水平也日益突出, 40岁以下农村实用人才仅占41.3%。另外, 在如此数量少的农村实用人才中还存在分布结构不合理, 大多数人才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等传统农业层面, 而在传统农业之外的技能型、科技型人才比重较小, 由此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 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2. 人才评价标准模糊, 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 并不能立竿见影, 由此导致政府对人才特征辨认不清, 认为只有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才可称为人才, 而土生土长的农村实用人才并不能称为人才, 从而忽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 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大批农村人才外流。虽然中央和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召开了层层会议, 但仍然没有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 并没有形成浓厚的对人才的开发培养氛围。

3. 培养教育机制不健全。

在农村, 由于地域广阔, 人口居住分散, 并且相关实用技术种类繁多, 使得对于农村的实用人才培训教育工作难以展开。另外, 在为数不多的培训教育中, 大多数教育都集中在对种植、养殖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 而对于企业经营、现代信息等领域的培训则很少涉及。农村多数实用人才很少经过专门的培训, 大多是靠实践积累成长而来的, 此类实用人才在面对农业发展问题方面, 大多具有目光不长远, 处理问题保守等缺点。另外, 在具体培训环节方面, 采取同一式培训方式, 忽视人才层次的高低, 缺乏人才培训的针对性, 由此导致培训资源的重复性利用。另外, 除了培训之外, 还缺乏有效的配套培训机制, 对人才培养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 将人才培训工作简单地等同于人才培养。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 培养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对策

1. 积极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众所周知,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 但农业并不是强势产业, 自然经济占有很大成分, 技术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弱, 抗自然灾害能力低, 劳动力素质不高,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另外由于过去过分对工业注重, 对农业投入较少, 极大影响农业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所以, 加强农业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国家政策的扶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 政府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政策体系建设, 优化政策服务引导功能, 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 带动人才队伍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其次, 政府要健全组织体系建设, 成立农村实用人才组织机构部门, 积极发挥其带头引导作用, 成立人事部门管理体系, 建立并联合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和农业部门等有关部门的集体联合作用, 齐抓共管, 改变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无序现象, 真正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吸收进管理队伍之中。然后,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投入机制建设, 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以及继续教育措施, 发现和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广泛引进人才。

2. 建立科学的机制体制, 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

在我国, 农业的发展核心必须要依靠人才的整体促进, 合理的制度政策和制度机制对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为此, 为有利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 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一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度,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制定根据贡献来评价业绩的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制度;二是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之中, 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培养制度化、专业化;三是要创新用人机制, 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农村人才给予选拔、提升和重用;四是要制定完善的表彰制度, 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 要积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 更加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动力。

3. 开展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相

结合的具体培养模式, 从多角度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第一, 要从观念角度强化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工作的紧迫性, 真正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带头作用;第二, 要摸清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以此来确定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路径, 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第三, 要拓展多种人才培训渠道, 例如采用分级分类的培训原则, 开办并利用农民夜校以及远程教育手段, 将实践锻炼和网络课堂学习相结合等学习载体来进行学习培养;同时, 积极倡导下乡活动, 鼓励城市人口和企业家以及相关科研专家积极深入农村, 指导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 鼓励大学生村官制度, 多方位引进人才, 驻村入户, 亲身向农民传授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先进知识, 用积极有利的措施引导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

8.如何搞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八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2-0094-03

十七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山西作为我国中部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设情况,不仅关乎农业产业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关乎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绕,已成为推动山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山两省农村改革的关键。

1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现实必要性

1.1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今后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山西省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收人与全国平均收入的比较中可以看出,2007年1~3季度山西省农村居民每人来自农业、林业、牧业的收入分别是495.5元、10.7元、252.8元,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9%、25.7%、45.4%;2006年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2%,畜产品仅占全国的1.6%;粮食单产只有200多千克,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2/3;农产品转化率只有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这些差距的形成是山西省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低,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不高所致,农民未能从土地上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表现。因此,山西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发展现代农业实际上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顺利推进,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中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优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在安置农业劳动力就业、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因此,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发展山西省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1.2提高农民素质。壮大农村人才队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统计显示,山西省每万名乡村人口中有农村实用人才84.3人,每万名乡村劳动力资源中有农村实用人才173人。人才密度低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省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托高科技含量、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客观需要一大批文化素质高、技术本领大、适应能力强的农村实用人才。然而据调查,山西省目前接受过职业教育或有技术特长的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73%,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0.15%,低于国家2.7%的水平。近年来,虽然农村技术人员队伍增长很快,但与我省农村总人口相比,数量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专家们测定。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目前山西省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全省2300万农业人口中的1100万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3%,绝大多数都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拥有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队伍,才能加速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才能加速少数落后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才能加快广大农村走上可持续地发展之路。

1.3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

近年来,山西省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差距仍在持续扩大。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0年起,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6年低于城镇居民;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342.6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972.6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0比1;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913.9元,农民为2890.6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08比1,城乡差距再一次进入一个持续扩大期。由此可见,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传统农民的收入。只有通过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和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为农民收入保持持续、较快速度增长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加快山西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对策思考

2.1强化认识,加强领导

2.1.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思想认识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关键需要解决认识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的人才意识。首先,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运用村镇宣传栏、标语、广播、电视和各级农村信息网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最终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可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可以实现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视,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其次,应组织广大基层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实用人力是带领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是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最终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对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力度。

2.1.2完善领导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完善领导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各县、区要真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组织、人事、计划、劳动、农业、财政、科技、畜牧、林业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职责,建立各部门的工作细则和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职责,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群策群力,共同为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提供各项组织制度保障。

2.2优化政策、健全制度

2.2.1健全激励机制,优化政策环境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关键。首先,应将基层组织建设与人才建设相结合。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培养技术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农村实用型人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其次,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技术含量高、适合本地特色的项目。可通过发放配套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困忧。最后,要制定政策,给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一定的荣誉和待遇。要树立好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和成功经验,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2.2.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狠抓落实

再好的政策,关键还要看落实。首先,应制定工作计划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都要结合山西省“三大优势”、“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优势农产品”的建设规划,继续围绕省内“十一五”期间农村开展的各项国家、省支农项目,实施“项目带动人才”的创新工程;继续围绕农村科技示范户,实施“科技示范户”人才培训创新工程,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和精神奖励;继续实施调动农村妇女积极性的“巾帼实用人才”创新工程。创建妇女技能培训基地。其次,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对各地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要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列入组织人事部门、相关涉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并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为标准,对各地工作成效进行比较。最后,建立严格奖惩制度。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不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要进行批评。鼓励和吸引相关职能部门、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才等投身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去。

2.3深化改革、加大投入

2.3.1建立专项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支持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资金是保障。各级政府应设立农村人才开发和农民培训资金,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保证工作经费。省级财政应先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以后县乡政府每年应按一定比例提取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金,省财政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办法,逐年增加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经费。同时,省内重点农业项目工程及地、县安排的农业发展项目,也应分出一部分预算资金,用于实用人才的开发,从而使项目和资金以及农村人才开发实现有机结合。

2.3.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盘活农村实用人才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事业。试行财政提供再保险或直接补助的农业保险制度。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加强农业银行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投融资服务力度。研究并建立适合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特点的借款条件、审批程序、确定贷款的主渠道。通过各项金融措施,为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盘活各种实用人才。

2.4完善体系。加强培训

2.4.1完善多元化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是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础。首先,应针对山西省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扩大招生范围,教学内容要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艺为主,增开与本地区农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就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为导向。改革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为普通农民、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等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班。其次,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普惠农兴村等项目、星火科技培训,发挥农校、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的作用,注重依托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和成果展示,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善于创业、乐于奉献的复合型人才。

2.4.2优化整合各种农业教育培训资源。

农村、农业的教育资源目前比较分散,今后应通过优化和整合现有资源更好地服务“三农”。首先。应明确不同层次培训主题的功能。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大园艺学院等本科院校和山西农业专科学校培养高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和农业广播学校培养初级农村实用人才,并成为向农村实用人才传播技术、传播技能的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科技园区、国家涉农项目要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实践基地。其次,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科技平台,继续抓好和整合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最后,重点做好山西省“十一五”期间优势产业带建设及农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等,各类培训。通过整合农业教育资源,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

2.4.3创新培训方式。务求实效

上一篇:人民法院失职责任追究制度下一篇:改变的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