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2024-07-22

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精选8篇)

1.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篇一

压疮的形成、预防及护理

【摘要】 压疮是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最主要是要做到六勤以及积极治疗原发病。

【关键词】 压疮 形成预防 护理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其临床特征为:无痛,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有裂隙将其分隔成数个部分,不易充分引流,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伴继发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质及关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高危人群为昏迷瘫痪者、老年人、肥胖者、身体瘦弱者、水肿患者、疼痛患者、石膏固定患者、大小便失禁患者、发热患者、使用镇静剂患者、长期卧床的偏瘫、截瘫患者等。

1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1.1力学因素

压疮通常是内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2理化因素 1.2.1潮湿: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

1.2.2温度:已有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软组织已处于压迫引起缺血的危险时限,当受压组织的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发生坏死。因此,以往的压创治疗中用烤灯法是不妥的。

1.3心理因素

应激状态下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在护理实践中,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应激状态有关,负性心理易使患者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延迟创伤愈合。

1.4自身因素

1.4.1营养状况: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出现蛋白质合成或减少,负氧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受压,骨隆突处皮肤要承受外界压力和骨隆突处对皮肤的挤压力,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1.4.2年龄: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2压疮的预防 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2.1 床褥的整理

病人的被褥要常晒,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具经常更换、清洗。尤其对估计易发生褥疮的患者床铺更要格外注意,每日整理2~3次,保持平整、干净、无皱褶,并使患者卧位舒适。

2.2 皮肤的清洁

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对于易出汗的腋窝、腹股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保持皮肤的清洁可使汗腺排泄通畅,避免细菌、微生物的繁殖,也可涂少量油类或少许滑石粉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光滑度,避免皮肤因摩擦而造成损伤。

2.3 加强营养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抵抗性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

2.4 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1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1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2.5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宣教,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压疮的治疗和护理

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护理措施

3.1 碘酊、氧疗、特定电磁波(TOP)治疗仪综合治疗 3.1.1方法 密闭氧罩制作,将圆形一次性换药从底部钻一小圆孔,穿过吸氧导管,用胶布密封,固定好接口处备用。

3.1.2 疮面处理 先用3%过氧化氢液清洗疮面,去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剪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2%碘酊,将备好的特制治疗碗扣在疮面上,用胶布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给氧20min,流量2-8/Lmin,TOP照射疮面30min,高度30-40cm,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天治疗2次或3次。10-28d治愈。

3.2鸡蛋内皮及氯霉素粉治疗 压疮患者应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长,免受物理刺激,增加全身营养,对不同类型压疮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轻度压疮,取新鲜鸡蛋1个,敲碎后将鸡蛋内容物倒出来,取其内皮,敷于皮肤红肿处,鸡蛋内皮干燥或脱落应随时更换,2d后红肿明显消退,3-4d 红肿消失。中度压疮,患者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针头刺破,用0.5%碘伏消毒后再敷以新鲜鸡蛋内皮,如此反复,5-7d后愈合,对于小水泡勿需刺破,可直接敷以新鲜鸡蛋内皮。重度压疮,局部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去除坏死组织,再用红外线灯照射后,用0.5%碘伏消毒后涂以氯霉素粉,烦躁的患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达到消毒杀菌目的。一般12d后肉芽组织增生,15d 后治愈,必要时请烧伤科会诊。

3.3 甲硝唑加珍珠粉治疗

把甲硝唑片剂研成粉末,再加珍珠粉拌匀,甲硝唑与珍珠粉之比为1:3。患者取侧卧位,疮面清洁消毒后,将粉剂外敷于疮面,无菌纱布覆盖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二期压疮3-7d治愈,三期压疮6-8d治愈。

3.4 康复新与碘伏交替用于治疗三度压疮

患者睡防压疮气垫床,2h翻身一次,避免受压,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平整无皱摺。每天换药2次,换药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午先用双氧水、0.2%呋喃林溶液清洗压疮创面,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后再清洗,局部均匀涂碘伏,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20min,最后覆盖无菌纱块。下午常规清洗及频谱照射后,用浸有康复新液的纱块贴在疮面上,再覆盖无菌纱块时,直接将康复新液滴于疮面。经5-20d好转或痊愈。

3.5 随着护理的发展,把积极评估患者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作重点预防。临床上获得认可及使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Anderson 评分量表、Mortons评分量表、Braden评分量表等。

积极地处理疮面是治愈压疮的关键,但治疗的同时一定要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增加营养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平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增强抵抗力。加强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压疮护理更科学,更人性化。护理体会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痛苦。当压疮的高危患者入院后,我们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如经常改变体位的重要性、发生压疮后带来的危害等,指导学会预防压疮的方法,如定时翻身,经常自行检查皮肤,保持身体及床褥的清洁卫生,利用简便可行的方法(如软枕)减轻皮肤受压程度等,使患者及家属获得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骨突起部位放置棉垫,协助并指导每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及时按摩受压处,大便后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勤换内衣,严格交接班和记录,鼓励患者增加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总之,褥疮的发生常与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临床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细心和爱心,使压疮的高危患者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参 考 文 献 :

[1]崔焱.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7-162.[2] 刘俊。当代护士(学术版)..天津:期刊全文库,2008.11 [3] 成联软.综合治疗溃疡期褥疮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4B):728 [4] 牟凌云.鸡蛋内皮及氯霉素粉治疗褥疮[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986.[5] 贺雅君..灭滴灵加珍珠粉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3(4):63.[6] 邓志萍,宋红艳.碘伏剂安舒能联合治疗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09):861.[7]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共评估工具[J]。护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8]灭滴灵加珍珠粉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3(4):63.[9] 碘伏剂安舒能联合治疗的护理及疗效观察[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09):861.[10] 苏春燕.ICU 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共评估工具[J]。护理研究.2005.19(9):1695-1697

2.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篇二

关键词:房地产贷款风险,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住房抵押保险

在我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它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房地产抵押贷款是指房地产所有人将其房地产作为自己偿还贷款或履行合同的担保而进行借贷的形式。所谓的房地产抵押风险, 是指当抵押权人由于各种原因, 需要通过处分抵押房地产实现其债权 (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及赔偿金) 时, 处分抵押房地产所得的金额在支付实现抵押权的费用如诉讼费、评估费、拍卖费等后, 余额不足清偿抵押权人的债权。由此, 房地产抵押风险主要是由抵押房地产在处分时所实现的价格所决定的。当处分某宗抵押房地产所得金额在扣除实现抵押权费用后的余额大于或等于所需实现的债权额时, 可以说该房地产抵押没有发生风险, 反之, 则存在风险。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扬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加上近期股市的不景气和国外金融创新失败导致的金融风险,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 房地产价格中隐含的泡沫成分开始显现, 故防范银行系统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贷款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1.房地产开发资金主要依赖于国有银行

因为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实力不强, 自有资金普遍较少, 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加上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不多且银行融资成本低等原因, 从而导致80%左右的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 银行通过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住房消费贷款等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 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如果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造成市场价格过分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产生泡沫时, 一旦泡沫破裂, 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就会贬值甚至大幅缩水, 致使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周期拉长甚至低于预期收益, 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必然提高。

2.国家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从2006年开始, 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不断上调。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 相对于次贷危机的影响, 中资银行所面临的更多的是国内的信用风险。随着宏观调控措施力度加大, 中资银行在维持资产质量上面临较大压力, 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有上行风险。在内外经济波动的影响下, 出口部门、房地产等企业都将面临经营及还款成本加大的压力, 如果企业的定价能力没有提高, 则会对银行业的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另外利率等货币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差, 降低了银行利润。

3.风险管控水平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房地产贷款风险防范不足, 银行难以全面调查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的真实信用。在国外, 银行可以向中介购买个人住房贷款人的资信报告来决定贷款, 并可以根据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实行不同的贷款利率, 这些在国内都不存在, 在信息不全、缺乏对证的情况下, 银行难以全面调查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的真实信用, 风险防控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容易导致个别个人住房贷款出现违约。

4.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不良房贷开始反弹

我国的个人住房业务是在最3~4年时间里才大规模发展起来的, 按照一些发达国家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在贷款发放3~8年的经验表明,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进入国际公认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暴露期。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 如美国次债危机的爆发、雷曼债券黑洞和2008年中国股市的不断调整对我国房地产贷款上升都有明显影响, 如图1所示2006年到2008年间分区域房价变化率情况, 分区域看, 东部地区涨幅萎缩比较明显, 中西部地区加快上涨。2008年1~5月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125.81元/平方米, 同比增长3.41%, 和上年同期11.58%的涨幅相比明显回落。

数据来源:中经数据库

二、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对策思考

1.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 分散房贷风险

一是要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发育, 努力拓宽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鼓励开发企业通过股权合作、上市、房地产信托等渠道筹集开发资金, 鼓励开发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实施资产重组。国外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通常是40%的房地产基金, 40%是私募基金 (包括私人投资或者企业之间的投资) , 剩下20%才是银行贷款。

二是建立以政府担保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住房金融保险体系, 全面引入房贷保险制度, 提高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流动性, 防范市场风险。目前我国虽然有房贷保险, 但还没有制度化。建立以政府担保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住房金融保险体系, 既有利于在住房抵押贷款保障领域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又能发挥政府调节对市场失灵的弥补作用, 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促进住房信贷资产良性循环。

2.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研究, 转换经营模式

当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普遍过剩, 财务压力和盈利需求较强烈, 各家银行积极改变过分依赖贷款利息收入的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非信贷类的资产业务, 走出银行收入只能靠信贷扩张怪圈。各行应立足于大型银行的优势, 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研究、分析, 提升各项政策运用的弹性, 体现区域间、行际间的发展差异和特点, 使各种产品组合尽可能与供求相匹配。特别是要创新服务品种, 加强资产的组合管理, 对内部利率、产品定价政策、风险资本配比系数等进行有效调整, 分离、转移、分散房地产信贷风险, 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本年度的预期利润。

3.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一是银行应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业务提高不同的服务, 对银行来讲, 积极的风险规避应该重在事前的预防而不是事后的补救。因此, 各家应建立一套全面评估贷款企业的风险监控体系, 切实提高风险预警能力, 主动规避贷款风险。

二是强化房地产贷款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减少操作风险。要加强对项目开发商和开发项目的审查, 加强对借款申请人的贷前调查, 加强对借款申请人还款能力的调查和分析, 改进对购房人还贷能力的评估方式。要积极应对不良房贷的反弹, 高度关注国内外经济走势。

三是加快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存在的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非证券化资产集中起来, 进行重新组合, 据此发行证券的过程和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风险转换为市场风险, 使风险得以分散, 降低了风险累积的可能性。随着国内房贷款规模迅速扩张, 银行贷款结构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中长期贷款拉长至20年甚至30年, 而支撑这些贷款的却主要是低利率的短期存款, 这种信贷结构“短存长贷"的矛盾使银行业潜伏相当大的风险。银行通过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 可以提高银行房地产消费贷款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有效地把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分散。

四是建立完善的住房抵押保险机制。我国住房抵押保险市场发展滞后, 存在政府在抵押保险机制中的作用尚未体现, 险种匮乏, 保险范围不够大, 保费昂贵等问题。可以建立政策性担保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住房抵押保险机制, 可以分散和降低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 既有利于在住房金融市场上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又能发挥政府管制对市场失灵的弥补作用。这种做法已成为国外解决普通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程建平.当前银行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及对策思考[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7 (2) :62-64.

[2]曾向阳, 东.对当前广西房地产贷款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7 (1) :22-25.

[3]彭羽.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3) :60-61.

[4]黄健, 阳卫东.房地产企业风险日趋演变为银行不良资产——对衡阳市房地产贷款风险情况的调查[J].金融经济.

[5]张君卓.商业银行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的措施辨析[J].房地产金融, 2007 (10) :38-39.

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机理研究 篇三

摘要: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原因,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文章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银行工作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判断和决策时,容易导致由于内部欺诈和内部操作失误而产生的操作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

关键词:操作风险;形成机理;启发式偏向;前景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6-0046-6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Stra-tegic and Reputational Risk)。操作风险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包括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外所有的风险。例如金融机构遭受外部人员的欺诈、内部人员舞弊、机构内的信息系统崩溃导致营业中断、战争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固定资产损失等各种风险。1996年6月、2001年1月和2003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分别发布了三个版本的新协议征求意见稿,新协议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并列在一起,作为计算风险资本的内容之一。2004年6月颁发的新巴塞尔协议,正式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列入了风险资本计算和监管的框架,该协议已于2006年底在全球生效实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操作风险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操作风险的度量、风险控制等领域,很少从形成机理来研究,笔者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以期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特别是内部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行为经济学的判断和决策

“经济人”假设是整个经济学思想体系中的前提性假设和基础性假设,并被作为全部理论构架的逻辑支撑点和方法论原则。它假设人是理性的,将理性经济人描述为工具主义意义上的理性者,他们具有有序偏好、完备信息和精确的计算能力,能够利用掌握的信息来预测将来行为所产生的各种可能,能够完成最佳的满足自己偏好的决策,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即是说,“偏好一致性+效用最大化”一旦嵌入选择模型,人的选择行为便被赋予了理性属性。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主要是“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引入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引入了一些传统经济学所没有的概念。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与Amos Tversky于1974在Science上合作发表了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来研究经济学问题的开创性著作: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在《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0f Decision under Risk》一文中提出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确立了心理学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界的地位,使之日趋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一)认识的启发式偏向

在面临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学家常常假定人们总是能理性地或者比较理性地根据概率判断的原则进行正确的主观判断。但是,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的很多研究却发现,传统经济学家们的这一认识存在着很多系统的偏差,人们往往无法充分地分析包含经济和概率判断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判断依赖于特定的捷径和直观,会导致判断和决策结果与理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系统性的偏见。

1,代表性偏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代表性偏向是指人们在形成判断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影响,简单地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判断。

其一,人们往往对先验概率不敏感。贝叶斯法则表明:对某种概率判断的大小取决于该事件的代表性特征以及先验概率,二者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们的判断。但是人们在形成判断的时候,往往会低估先验概率的作用,高估代表性特征的作用。

其二,小数法则。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人们在主观判断中对某一概率事件的发生赋予太高的期望,其结果使人们失去了对问题真相的把握,产生了所谓的判断偏差。

其三,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由于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而将偶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操作的技巧,看作规律性的东西,将失败的投资操作归于无法控制的外界因素,由此产生了所谓过度自信的心理现象。

2,信念忠诚和确认偏差(belief perseverance andconfirmatory bias)

信念忠诚是指人们一旦形成某一信念和判断以后,就会表现出对它的忠诚和信任,从而不再关注其他相关的信息,使决策者和判断者处于信息弱势状态,从而出现所谓的“驻存现象”,使新的信息的传递受到信念忠诚的阻碍和隔绝。确认偏差是指在信息模糊和不完全的情况下,人们头脑中原先保留的偏见会得到强化,从而使这种偏见愈演愈烈。一旦人们形成先验信念,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找有利于证实先验信念的各种证据,确认偏差的实质是信息传递中信号暗示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在客观上为信息收集者特别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提供了线索。

3,可获得性偏向(availability bias)

可获得性偏向是指人们通过很容易想起的事例来判断概率,熟悉的信息更容易从记忆当中获取,被认为更实际或更相关,结果造成较高权重被分配给突出或容易记住的信息。使人们的判断与基本的概率法则产生系统的偏离。当人们需要做出判断时,往往会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或是先想到的东西,而不是去挖掘更多的信息。

4,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锚定效应是指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人们常常利用某个参照点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调整来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些参照点就像锚一样使估计值落在某一区域内,如果这些锚定的方向有误,那么估计就会产生偏差。

5,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羊群效应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刻画群体的行为。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彼此模仿,彼此传染,通过相互间的循环反应刺激,情绪逐渐高涨,人们逐渐失去理性。这种行为往往都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并对社会潜藏极大的破坏性。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前景理论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在《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0f Decision under Risk》一文中提出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该理论认为:人们在

面临“获得”(gain)时风险规避(risk aversion),在面临“损失”时风险偏好(risk seeking),并依据∑π(Pi)υ(ΔWi)最大进行决策,其中π(Pi)是客观概率Pi的决策权重函数,ΔWi=Wi-Wo。表示财富的增量,是财富Wi与某一参考点Wo(初始值或希望达到的值)的差,υ是关于财富的增量ΔWi的效用函数。

前景理论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主要存在三点区别。

其一,在前景理论中,决策者感兴趣的不是财富的最终价值,而是财富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Δw。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认为,一个决策问题具有两个阶段:为了给眼前的决策确定一个合适的参照点,问题首先被“编辑”,超过参照点的视为赢利,低于参照点的则视为亏损;编辑阶段之后是评价阶段。

其二,关于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图1)。该函数的自变量是财富的变化量,而且函数呈s形。凸的部分是收益,凹的部分是损失,显示了对两种方向上的变化的敏感性的逐步降低。而且,它在0的位置上有一个拐弯,少量损失比少量收益上的函数更加陡峭。相反,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u在任一点都是平滑的、凸的。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在参照点上的拐弯意味着人们的选择与损失厌恶假设相符。对价值函数上变化的边际敏感性逐渐降低的后果使决策者变成了面向收益的风险厌恶者和面向损失的风险偏好者。

其三。前景理论中的决策权重(Decision Weight)函数(图2)是目标概率p和q的变形。这个函数单调上升,在0、1处间断,它系统性地给小概率过多的权重,给大概率过小的权重。决策权重函数高估小概率、低估大概率的事实可以解释“阿莱悖论”。

三、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

巴塞尔委员会按照事故类型将操作风险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政策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实体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败,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等7个类型。从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发生在内部欺诈和客户、产品及业务操作(以下简称内部操作失误)领域,就其形成原因看,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内部的、外部的原因,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下面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操作风险的形成机理,主要研究企业内部个人的判断和决策而产生的内部操作失误以及内部欺诈对操作风险形成的影响。

(一)判断的非理性行为产生操作风险

银行内部人员面临不确定性时,其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有关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和加工整理以及信息的验证都会受到个人素质及能力的制约。即使收集到的信息是充分的,银行工作人员也难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的筛选、评价和归纳,很难得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只能选择一个满意策略,当自我满足标准低于风险控制标准时,操作风险可能产生。所以银行工作人员判断的非理性行为容易产生操作失误,从而产生操作风险。另外,由于内部人员本身的非理性行为而产生的内部欺诈也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1,认识的代表性偏向与操作风险

其一,使用类比的方法与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往往首先分析其行业特征,特别是对新企业更是如此,银行贷款集中风险就是由代表性偏差产生的。当银行发现某一企业具有较好的业绩,具有较好的信用,就会使用类比的方法,认为该行业的其他企业也应该具有较好的业绩,从而放松对其贷款资信审查标准。这种判断方式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时间,提高效率,但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的风险水平也不相同,所以也可能发生偏差。当这些代表性偏差累积爆发,操作风险便产生了。再比如,当银行内部人员使用不当手段得利时,由于监管滞后的原因,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发现,于是当他再次有作案的冲动时,就会回想起上次没有被发现的这一事实,可能会采取相同的手段再次作案。所以一些金融犯罪往往是连续多次作案,而且一次比一次金额大。

其二,对先验概率不敏感与操作风险。当某人发现自己以前或者其他人员作案都没有被发现,这时他往往忽略了先验概率的因素,因为金融犯罪的暴露时间往往比作案时间滞后,有的甚至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会忽略作案被发现的概率这个客观事实,而仅仅以自己眼前收集到的信息(目前自己或他人作案还没有被发现)作为判断的依据,而忽略了先验概率的重要信息,得出内部欺诈不被发现的结论,产生犯罪动机,从而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

其三,小数法则与操作风险。对于内部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问题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根据以前一次或者几次成功的经验来进行判断,采取小数法则,而忽视了大样本的作用,因为他前几次的成功可能是偶然的,这样就可能产生操作风险。对于内部欺诈,面临是否被发现这样一个不确定性事件,有意愿进行内部欺诈的工作人员往往会以周围的那些事情还没有被发现或者自己曾经做过而没有被发现的事情作为案例,采取小数法则,忽视了大样本的作用,据此认为内部欺诈暴露的概率很小,产生非理性的判断。从而在主观上增大了对于内部欺诈的信心,进而导致操作风险的产生。

其四,过度自信与操作风险。对于内部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问题时,他们往往收集以前一次或者几次成功的经验,不管以前成功是由于自己操作正确还是由于偶然的因素,均归结为自己操作的成功,对自身操作技巧过度自信,这样就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比如根据规定,银行应对开立、变更、撤销账户业务设立复核、审批制度,以防范内部人利用客户账户作案,虽然有一些银行已经建立相应的制度,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而使这些制度流于形式。其原因除了监管不严外,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由于以前都没有出问题,于是对自己的操作技巧过于自信,致使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从而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对内部欺诈而言,将自己以前一次或者几次成功的而没有被发现的操作看作自己成功的经验,将一些偶然的因素看作必然的规律,过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样为继续作案奠定了心理基础。

2,信念忠诚和确认偏差与操作风险

对某一种业务的处理方式形成信念后,就会对它忠诚,坚定自己成功的方法,从而有可能屏蔽其他有用的信息,听不进其他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只努力寻找对自己的看法有利的证据,不寻找对自己看法不利的证据,这样就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对于内部欺诈,有意愿进行内部欺诈的工作人员往往会收集一些欺诈方式,从中选择某种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当一旦对这种欺诈方式形成信念后,就会对它忠诚,在各种场合努力寻找对自己判断有利的证据,屏蔽其他对自己判断不利的证据,使自己的判断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使内部欺诈得以延续。

断和决策的失误产生了操作风险,如内部操作失误。所以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防止因内部人员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一)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素质是防范内部操作失误的有效手段。商业银行应该从人员的招聘开始,通过定期的培训不断提到员工素质,使员工不断熟悉新业务、新流程,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强化风险意识,防止非主观意愿产生的操作风险。

员工招聘是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求职者所学专业、工作经验、专业技能测试等来识别求职者的能力。根据委托一代理理论,招聘方应该寻找新的信号传递方式,通过心理测试等方式,接收能力符合岗位需求、薪酬期望值在合理范围内的员工。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不断出现新的风险类型,银行员工固有的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不断体现出来。有限理性在人群中无时不存,不可能完全消除,这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员工也一样;对已有雇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减少员工由于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而产生的操作风险,是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强化控制流程

为了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严格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管理层是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人,这种责任要求管理层对银行的产品、业务过程和相关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报告。董事会授权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操作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授权活动,定期和非定期地审阅相关的日常交易记录,听取风险管理汇报,形成风险管理建议,并向董事会提交这些建议。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直接对管理层负责,辅助高级管理层完成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责任。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评估和监控银行整体的操作风险情况并及时向高级管理层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提出针对操作风险的具体管理办法,制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制度,策划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提出风险管理的改进方法。

操作风险管理制度要能很好的实施,有待于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各个部门委派专人或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派员负责操作风险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做好基层业务的内部控制,因为很多操作风险的发生首先以基层业务为源头,把操作风险杜绝在基层业务线上,确保操作风险内部制度严格实施,控制流程公开化、透明化,防范内部欺诈、内外勾结等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增强风险意识

4.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篇四

姓 名:

学 号:

性 别:

专 业: 批 次:

电子邮箱:

联系方式: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及预防

摘要

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及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混凝土以其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尤其是稳定、可靠、优良的质量深受建设单位的青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所以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混凝土裂缝问题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建筑工程实际问题。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科学的要求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混凝土裂缝,找出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并且分析影响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得出了混凝土裂缝问题要以预防为主的观点。现就本人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浅谈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种类,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使施工人员为今后工程实践起到简单的导引作用。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预防

i

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混凝土裂缝的基本概念................................................2 2.1产生混凝土裂缝基本原理...............................................2 2.1.1微观裂缝定义....................................................2 2.1.2宏观裂缝定义....................................................2 2.2混凝土裂缝的限制标准.................................................2 第三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4 3.1混凝土裂缝成因.......................................................4 3.1.1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4 3.1.2荷载引起的裂缝..................................................4 3.1.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4 3.1.4湿度变形引起的裂缝..............................................5 3.1.5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5 3.1.6冻胀引起的裂缝..................................................5 3.1.7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5 第四章 常见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预防措施......................................7 4.1混凝土干缩裂缝.......................................................7 4.1.1产生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重要原因....................................7 4.1.2预防干缩裂缝产生的措施..........................................8 4.2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8 4.2.1产生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原因......................................8

ii

4.2.2预防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措施......................................9 4.3混凝土深陷裂缝........................................................9 4.3.1产生混凝土深陷裂缝的原因........................................9 4.3.2预防产生深陷裂缝的措施..........................................9 4.4混凝土温度裂缝......................................................10 4.4.1产生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因.......................................10 4.4.2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11 4.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12 4.5.1产生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原因.............................12 4.5.2预防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的措施.................................12 4.5.3产生混凝土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原因...............................12 4.5.4预防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的措施...................................13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iii

第一章 前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混凝土已经普遍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城市建设中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但是伴随这类材料的生产研究与应用,混凝土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其中尤为突出混凝土裂缝问题反映强烈,引起工程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是现代建筑主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混凝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施工环境与施工温度等条件约束,会使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使其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一个建筑工作者,在当前施工中如何克服混凝土裂缝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本文通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并且针对常见混凝土裂缝,如混凝土干缩裂缝、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深陷裂缝、混凝土温度裂缝、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预防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今后工程实践起到简单的导引作用。

第二章 混凝土裂缝的基本概念

2.1产生混凝土裂缝基本原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匀物质。正是由于混凝土显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所以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然而微孔隙与气穴相互贯穿才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裂缝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微观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2.1.1微观裂缝定义

主要是混凝土中非均匀物质和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发生的变形不均产生的。微观裂缝在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的条件下,一般视为无害,用实体显微镜观察、X射线或超声波探测仪等物理检验手段都可鉴定出这种裂缝,另外一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渗水观察,一定压力的水可以从混凝土内部的裂缝中渗透出来。2.1.2宏观裂缝定义

是指宽度在0.05mm以上,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裂缝。宏观裂缝一般在设计允许条件下,宽度小于0.1mm的裂缝可以被认为是无害的,但是这里必须有个前提,即裂缝不再扩展。

2.2混凝土裂缝的限制标准

“按混凝土裂缝的限制标准,混凝土裂缝可分为无害裂缝和有害裂缝[1]”。

无害裂缝的基本概念:①裂缝的出现对结构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无影

响。②裂缝无渗漏水,且不贯通③裂缝宽度小于0.2mm,且不渗漏水。④裂缝可自愈。

有害裂缝的基本概念:①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对耐久性受到影响。②裂缝有渗漏水。③裂缝贯穿结构层。④混凝土结构的冷缝明显且有渗漏水。⑤裂缝的深度与构造钢筋相连,形成钢筋串水⑥裂缝的宽度大于0.2mm,且不能自愈。⑦裂缝密度显网状。⑧裂缝对结构安全性、稳定性有危害程度。

第三章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通过上章对混凝土裂缝的描述,我们可以分析出混凝土裂缝绝大多数发生在施工阶段,其原因复杂多变,可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的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入手,结合本人所学与实际经验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3.1混凝土裂缝成因

3.1.1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2]”。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比如: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钙含量超标;水泥强度不足,水泥受潮或过期;水泥含碱量较高同时又使用含有碱活性的骨料;砂石粒径太小、级配不良、空隙率大;砂石中云母、泥沙、有机质和轻物质的含量较高;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3.1.2荷载引起的裂缝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震、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砼梁、板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3.1.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3]”。譬如,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

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厚度超过2.0米)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3.1.4湿度变形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4]”。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混凝土的收缩值一般为0.2~0.4‰,其发展规律是早期快、后期缓慢。3.1.5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基础分期建造、地基冻胀、基础置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段、原有地基条件变化等原因,使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3.1.6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5]”。3.1.7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

施工工艺涉及的面很广,一般常见的有: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施工质量控制差,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造成混凝土强

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也可导致结构开裂。

第四章 常见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及预防措施

通过上两章对混凝土裂缝原因的描述与分析,可得出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其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可以确保工程质量。但要如何对工程建设中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呢?只有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以下是结合本人所学与工作实践,对工程中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裂缝现象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类似的工程问题有指导意义。

4.1混凝土干缩裂缝

4.1.1产生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重要原因

“产生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重要原因是水分的蒸发,这种蒸发干燥过程总是由表及里逐步发展的,因而湿度总是不均匀的,干缩变形也是不均匀的[6]”。混凝土干缩机理比较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内部空隙水蒸发变化时引起的毛细管引力,水泥水化生成的大量微细孔隙,在干燥条件下,胶体中自由水逐渐蒸发产生毛细管引力,胶体孔隙受到压缩,胶体的体积随着水分的蒸发减少而不断收缩,从而引起混凝土体积收缩。胶体的数量及其特性随着水泥的化学成分、细度、水灰比、龄期而不同。一般来说,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比较多的混凝土胶体数量多,而混凝土的干缩变形也比较大。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取决于干缩、徐变、弹性性质和抗拉强度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当存在以下有三个基本条件:①混凝土发生干缩变形,②处于约束状态,③干缩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此时混凝土会出现干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影响干缩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混凝土干缩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水泥品种、混凝土的配

合比和养护条件。4.1.2预防干缩裂缝产生的措施

①选用干缩较小的水泥品种:普通水泥的干缩要低于矿渣水泥;

②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低水灰比,低单方水泥和低用水量,同时还宜降低砂率,尽量采用粗砂;

③适当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在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缩小水灰比可使混凝土抗拉强度增高大于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增加,有减少裂缝的趋势。使用早强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干缩也随之加大,因此,应以提高抗裂安全为目的,综合考虑后采取措施。

④施工时应掌握正确的振捣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同时以要避免过振捣。加强湿水养护,确保养护质量,尽量延迟干缩的发生。

⑤采用合理的设计构造措施:合理设置伸缩缝,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薄壁构件的配筋采用小直径,增加布筋密度的方式,可减少裂缝发展的趋势。

4.2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4.2.1产生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原因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7]”。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

“由于此可以看出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8]”。4.2.2预防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措施

①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

③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④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

⑤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4.3混凝土深陷裂缝

4.3.1产生混凝土深陷裂缝的原因

深陷裂缝的形成是由于结构地基强度出现问题而引起不均匀沉降,或者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模板刚度不足、支撑底部松动等,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深陷裂缝。另外,过早拆模或者承受荷载,也容易引起构件的力学变形,导致板面裂缝出现。“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9]”。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影响深陷裂缝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深陷裂缝的主要因素有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处理基及模板的使用。

4.3.2预防产生深陷裂缝的措施

①要确保地基处理质量,原地基要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回填土地基

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

②是严格基坑或地基周围的防护措施,防止水的漫漶或浸入而导致地基松动。

③是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加强牢固支撑,且使地基受力均匀。

④是在混凝土生长到足够的强度后再拆除模板,注意拆模的合理作业顺序。

4.4混凝土温度裂缝

4.4.1产生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原因

“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度较大[10]”。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时(如施工中注意不够,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除掉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胺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为内约束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深进的和贯穿的浊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当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墙体浇灌在坚硬地基(特别是岩石地基)或厚大的老混凝土垫层上时,没有采取隔离层等放松约束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灌时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混凝土冷却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地基、混凝土垫层或其他外部结构的约束,将传统在混凝土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基础工程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或寒潮袭击作用;框架结构的梁、墙板、基础梁,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连接,或预制构件浇筑在台

座伸缩缝处,因温度变形受到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这类裂缝。采用蒸气养护的预制构件,混凝土降温制度控制不严,降温过速,或养生窑坑急剧揭盖,使混凝土表面剧烈降温,而受到肋部或胎模的约束,常导致构件表面或肋部出现裂缝。

影响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因素有①内约束裂缝: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②外约束裂缝:由于平均降温过大引起的。4.4.2预防温度裂缝的措施

①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

②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③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④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挺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⑤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⑥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⑦混凝土的浇筑:大体混凝土浇筑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分层平行推进;其二,分层斜面推进;其三,分层交错推进方式。需要根据混凝土浇筑量、构件形式、混凝土浇筑方式等进行确认。分层浇筑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保证施工质量。

⑧混凝土的振捣:实行快插慢拔、分层振捣的振捣方法。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通过二次振捣可以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很有力。

⑨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温度监测。

⑩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一道十分重要工序,必须认真切实做好。本工程采用自然养护,即在混凝土表面盖薄膜或草、麻袋,保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表温度、顶面及底面温度,室外气温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养护措施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温控指标的要求。施工中,常用混凝土温度测定仪实行24h监控,监控期一般为15d,测温时应做好记录。

4.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

4.5.1产生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原因

碱骨料反应裂缝发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一些碱性离子,这些离子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并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酥松、膨胀开裂。这种裂缝一般出现中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一旦出现很难补救,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4.5.2预防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的措施

①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

②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

③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4.5.3产生混凝土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原因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

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4.5.4预防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的措施

①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②混凝土级配要良好。

③混凝土浇注要振捣密实。

④钢筋表层涂刷防腐涂料。

3结束语

本文通过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基本概念,找到了主要影响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因素。我根据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对混凝土裂缝做了种类划分即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深陷裂缝、温度裂缝、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得到了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材料、荷载、温度、湿度、基础、施工工艺,是产生裂缝的常见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能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分析可能产生裂缝的不利条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预防,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社会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以圆满地决。

参考文献

[1] 王智明.混凝土裂缝的分类、原因、预防与处理.黑龙江科技信

息, 2009年;第17期,第288页.[2] 杨兴.浅谈混凝土裂缝.河南建材, 2008年;第03期,第45页.[3] 王天存.施工温度对桥梁混凝土裂缝的影响.中国水运﹙下半

月), 2011年;第07期,第221页.[4] 崔洁.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与预防措施.山西建筑, 2009年;第27期,第271页.[5] 周晓雨、葛忠大、高云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与预防.科技信

息, 2011年;第14期,第682页.[6] 秦文保.大坝溢流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理.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07期,第644页.[7] 王勤昌.砼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科技致富向导, 2010年;第

17期,第181页.[8] 陈向东.浅析砼裂缝防治措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年;第06期,第147页.[9] 芮登.建设施工混凝土五种常见裂缝的预防与处理.城市建设, 2010年7月,第19篇文章.[10] 刘建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与治理方法.科学

大众﹙科学教育﹚, 2011年;第03期,第178页.致谢

5.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篇五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据专家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在目前的房地产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上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在房地产信贷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使住房信贷风险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策略,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加强住房信贷管理,建立全方位风险制衡机制,力争把住房信贷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途径

住房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中隐含损失的可能性。住房信贷风险的形成途径是多方面的,除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变化、法制法规不配套、房地产市场体系不健全、产权登记制度不规范、社会监督不力等因素外,主要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款人引发的风险。即由于借款人不遵守合同约定导致银行利益亏损。引发借方违约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一是借款人由于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变化,不能按期或无力偿还贷款,被迫放弃所购房屋从而给商业银行利益带来损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职工工作频繁变动、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变等,都会影响借款人收入的稳定,影响还款计划的顺利执行;同时,由于目前商业银行无法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持续有限的监督,商业银行对楼市的预测也相当困难,并且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职工个人的资信状况调查、评估的机构,商业银行较难对借款人资信的真实状况做出准确判断。虽然借款合同订立时,信贷资产表面上是安全的,担保也靠得住,但随着借款人资信状况的变化,尤其是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私下的房产交易盛行,使银行贷款担保失效或悬空,造成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借款人在通过按揭方式购置房屋并发生一段按揭期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以致借款人在权衡利弊后,放弃原来的按揭购房行为,利用尚需偿还商业银行的借款,再重新购置其他房屋,造成商业银行贷款不能收回;三是借款人还款状况差,尤其是借款人在申请住房贷款时就存在诈骗动机,导致到期不归还贷款;四是由于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借款人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形成贷款风险。

2、开发商引发的风险。由于开发商不能按约定准时将楼房交付使用,导致银行被迫陷入债务纠纷、利益受到损失。表现为:一是善意违约。开发商将购房款入账后,因经济、地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自筹资金等情况的影响造成不能按时交楼或所交楼盘不符合购房人和开发商签订的契约标准,由此引发购房人停还银行借款,使银行被迫陷入纠纷。二是恶意诈骗。一些开发商利用当前法制不健全的空隙和一些工作人员执行制度不严的机会,以其关联企业或有特殊关系的个人名义“购买”其开发的房产,用以筹措资金,甚至伪造购房人诈骗银行资金,行按揭贷款之名,作套取乃至诈骗银行资金之实,一旦资金到手,就挪作它用,甚至携款潜逃。

3、银行自身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作为贷方当事人,在群体上通过内部分工进行相互协作,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善都可能使潜在的风险变为现实,引起资产损失。贷方引发信贷风险的特点是银行自身因素形成,可以避免、减轻和防范,是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一是信贷管理规定不健全,形成信贷风险。如目前对如何避免重复担保问题没有具体管理方法;二是制度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违章不纠,极易形成信贷风险。按揭贷款涉及对象广泛、工作量大、期限长,商业银行需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对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抵押权证进行管理。按揭期间,若抵押物在管理、移交保管等过程损失或丢失,银行需赔偿,以至对货款回收造成风险。此外,还可能由于银行监控和催收不利,造成借款人赖帐或拖欠不还的情况发生;三是信息不灵带来的信贷风险。即在审批发放时,对贷款相关资料了解不及时,不全面造成判断错误带来的风险;四是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状况和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新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了解,影响了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应急处理。

4、借款契约引发的风险。一是合同潜伏的风险。由于借贷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存在漏洞和缺少重要条款导致贷款风险,这种风险潜伏在合同本身,应全力避免。二是贷款保证形式风险。如借款人不具备抵押和质押的条件,银行则按规定要求贷款人必须有单位作保,表面上看这项规定对保证贷款人的利益有益。但是,如果企业充当担保人,从短期看,规模小或经营不善的单位相当多,让这些企业充当担保者并不能保证贷款人的债权利益;从长期来看,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充当担保人,贷款人债权利益的实现也不一定有保证。

5、抵押物引发的风险。目前,以房屋产权作为贷款抵押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权不清晰,抵押物的归属确定难;二是私宅抵押,一旦不还本付息,银行上诉成立,但执行起来又受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的限制,难以达到目的;三是价值不实。抵押人在对房产权进行评估时弄虚作假,其评估价值超过实际价值,使银行在实现抵押权时造成部分债权无法实现;四是抵押物的处置难。如借款人违约或不能履约偿还银行贷款,作为抵押物的住房,存在着难以变现的风险。

6、流动性风险。住房抵押货款属中长期贷款,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存款,属于短借长还的资金融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银行资金使用的对称性原则,一旦发生存款人挤提存款或非正常的集中提取存款,银行就有可能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风险转换机制做保险,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缺乏政府担保机构、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尚处于试点阶段,银行还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转移贷款风险。

二、住房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目前,住房信贷业务受经济体制诸多方面的限制,在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和消费者观念上还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使住房信贷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是,因为过度追求无风险的“保险”经营,已不适应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这不仅会束缚新型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会使商业银行因此失去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除需要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融资体系、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法律体系、建立社会化的抵押贷款保险机制、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二级市场外,我们只有积极发展住房信贷业务,在信贷管理中强化风险控制,完善住房融资工作规程,推动住房信贷业务向良性发展。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一、商业银行应提高认识,理性地开展房地产信贷业务

一是商业银行要提高认识,克服把房地产信贷作为一种“优良资产”大力发展、经营上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高度重视房地产信贷风险及其危害性,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要改变把住房信贷当作低风险品种开发的观点,让房地产信贷业务步入理性运行的轨道。既要支持好的有前景的房地产项目和个人购房,又要谨防房地产泡沫积聚的潜在风险。对目前出现的房地产虚热要适当降温,不要忽视风险,唯利润而利润,相互间大打房地产信贷“争夺战”,让不良开发商和购房者钻空子。二是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手续,杜绝不符合规定的开发商和购房者套取贷款。严格控制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格的企业或个人开发房地产项目。对资本金达不到规定标准、行为不规范的开发商和个人购房者,不得审批和发放贷款。三是加强贷款管理,对发放的贷款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对开发商贷款要独立开设账户,视工程进展情况,分期拨付。当开发商卖楼所得款项超过了贷款额时,再把全部贷款拨付给开发商。这样可以避免“烂尾楼盘”的出现。同时,适当提高个人购房首付款,抑制开发商利用假按揭套取贷款,使消费者更为理智地进行住房投资消费,防止投机行为。四是运用利率杠杆,调整楼房开发结构。对高档住宅适当上浮利率,对广大群众需要的经济适用房采取下浮利率,以此来促进开发商开发适销对路的中、低档住宅,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出现。五是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的措施,形成有效的金融风险化解机制。

二、大力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

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和个人购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间接融资方式,在房地产信贷占款规模居高不下、金融风险增大的情况下,应大力拓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分散日趋严重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一是大力推动房地产证券化,向社会大众筹集开发资金。目前,我国4万余家的房地产企业中只有70多家实现了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其数量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有关监管部门应该适当放松对房地产公司上市的严格限制,扩大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房地产投资权益证券化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吸收社会上大量小规模闲散资金。二是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组织,吸收长期资金投资于住宅产业。房地产投资基金属于股权投资,要逐渐把房地产投资变成大众化的投资工具。三是将保险资金引入住宅融资市场。保险资金比较稳定、数额巨大、运用周期长,比较适合投资于住宅产业开发,有利于提高投资规模。四是引导国外资金进入房地产融资市场,加大力度引进外资来提高国内房地产的投资。五是鼓励发行公司债券,吸引社会剩余资金投资房地产业。六是积极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用公积金贷款具有政策补贴、利息低的特点,以满足部分居民的购房需要。

三、加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将防范工作前置

贷款风险管理主要从接受借款人申请住房贷款开始,到银行放贷给借款人为止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对贷款人资信的调查、确定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和信誉状况,对抵押物的价值、签订住房贷款合同、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对担保单位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等。其中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可以考虑建立借款人资信管理系统,掌握借款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就业情况、收入情况、偿债记录、购房动机、家庭成员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借款人的职业和购房动机的调查,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决定借款人的可贷成数、期限。二是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资质、信用等级,特别是资金审查。期房按揭项目审查时,开发商必须提供合法、有效、完备的项目资料(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证实其用地、售房等行为合法,避免银行陷入不必要的纠纷。要注重对开发商的工程进度、房产质量、资金流向的实地调查、严格监督其信贷资金的运用,避免烂尾楼的发生。三是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工作。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做好交易房屋的价值评估工作,为银行贷款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防止借款人的实际成交价低于货款额,造成贷款风险。四是细化和完善合同文本,促使借款双方行为的契约化。契约是法律仲裁的依据,是银行保证信贷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住房抵押贷款的有关契约,要明确规定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详细推敲每一条款,既不能有对于银行不利的措词,也不要遗漏有关重要条款,如:要增补抵押违约后制裁的法律依据;在商定的其他条款内要明确:抵押房产必须办理保险,如有意外,抵押权人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等。总之,以规范、完善的契约来约束借款人、担保人履约行事,从而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五是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和公证,确保每一笔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六是适度提高组合贷款比重,转移住房贷款风险。提高组合贷款比重的目的,是提高个人住房委托贷款的比重、建议政府加大使用房改资金的数量和速度,减轻人们对银行自营性住房贷款需求压力,相对减少银行承担的贷款风险,此外,还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把发放自营性贷款与个人房改资金挂钩,强化回收手段,把风险转移出去。

四、加强贷后管理,注重偿还风险的预测

对借款人跟踪调查和分析,是检测偿还风险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及时发现贷款人在借款周期内的各种不利于银行风险防范的因素。如借款人没有合法继承人或合法馈赠人、抵押人不能维修管理的住宅易加速住宅贬值等,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偿还风险;二是建立对开发商的动态跟踪系统,及时掌握开发公司的工程进度、资金运用和企业领导更换、产权变化等重大的企业行为,为贷款的发放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对档案及抵押物的保管,要做好登记造册、专人保管、专库储存,交接制度要健全,交接手续要清楚,避免档案和抵押物的遗失。

五、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住房信贷业务的监管

房地产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住房信贷业务潜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银监部门及其分支机构必须加强对住房信贷业务的监管,确保国内银行业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一是要系统研究国内外房地产业的行情和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情况,制定正确的监管方针和策略,以此来指导和约束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行为,为住房信贷风险的防范、分散和消除创造基本的条件。二是强化对住房信贷业务的监管。要把房地产信贷监管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银行住房信贷业务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检查重点应放在房地产项目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是否搞“零首付”、降低首付款比例、个人商业用房贷款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贷款期限最长的规定、是否以流动资金贷款替代住房开发贷款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商业银行整改或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酿成大的贷款风险。三是建立房地产信贷风险监测报告制度,定期向各家商业银行通报有关情况,减少银行间的内耗,防止开发商和购房者钻银行的空子。四是严肃查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违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迁就。特别是对于以贷谋私、收受开发商或个人贿赂、帮助开发商和个人骗取贷款的银行内部责任人,一经查出,严惩不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修改现行的法律法规,确定房地产信贷的法律地位。在《商业银行法》、《合同法》、《建筑法》、《公司法》、《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条文中新增有关房地产信贷和金融条款的法律条例,用法规的方式约束规范房地产开发商及个人的金融行为。二是建立健全有关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如制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管理法》、《个人购房贷款管理法》、《违反房地产信贷管理办法处罚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法规,明确规定开发商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使企业和个人严格按照法规规范房地产贷款行为,认真履行还款职责,建立良好的银企及银行与个人客户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对于提供假资料、假资信、骗取贷款的开发商或个人,应立即停止贷款,通过法律手段尽量挽回损失,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七、加强社会道德和信用建设,完善个人征信管理体系

6.银行卡风险的形成及预防 篇六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详细介绍了焊接施工中焊缝常见的裂纹与气孔缺陷的分类以及产生原因,从而深入浅出的为上述缺陷提出较为详细的预防措施,并谨以此为焊接施工提供一点技术经验,以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关键词:热裂纹冷裂纹气孔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裂纹

它是焊接施工中比较普遍的而又十分严重的缺陷,它是在焊接应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焊接接头中局部区域的金属原子结合力遭到破坏而使焊接面产生裂纹,实质上,就是焊接后焊口在冷却过程产生的热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所导致的裂纹。裂纹的分类:裂纹的分法多,按其产生温度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按部位可以分为纵裂纹、横裂纹、根部裂纹、弧坑裂纹、熔合线裂纹等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冷裂纹和热裂的产生、特点和预防。热裂纹的产生及预防 热裂纹的产生原因:

因为焊件及焊条内含硫、铜等低熔点杂质或多或少的存在,使得结晶凝固晚,凝固后的塑性和强度又极低。因此,在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偏析现象,偏析出的这些低熔点共晶和杂质,由于低熔点共晶熔点低,往往是最后结晶,在晶界以液态夹层的方式存在,这时,当外界结构约束应力足够大和焊缝金属的凝固收缩作用下,熔池中低熔点杂质在凝固过程中被拉开,被拉开的液态夹层产生的间隙己没有足够的低熔点液态金属来填充形成了裂纹,或在是在凝固后不久被拉开,造成开裂,这就是热裂纹产生的机理。热裂纹的特征:

多贯穿在焊缝表面,裂口多数贯穿表面,并断口被氧化色彩,裂纹末端略呈圆形; 多在焊缝中心位置,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极少数也产生在热影响区; 微观特征一般是沿晶界开裂,故又称之为晶间裂纹; 并在焊后立即可见,多可以用肉眼看见,热裂纹的防止措施:

限制或减小硫、磷等有害元素的含量,用含碳量较低的焊条焊接; 改善熔池的一次结晶,由于细化晶粒可以提高焊缝中的抗裂性,所以广泛采用向焊缝中加入细化晶粒的元素,如钛、铝、锆、硼、或稀土金属铈等。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适当提高焊缝成形系数,如采用多层多道焊,避免偏析的产生等。采用碱性焊条和焊剂,由于碱性焊条脱硫、磷效果好,抗热裂纹的效果好,一般对于热裂纹倾向较大的构件,一般都采用碱性焊条进行焊接。采用适当的断弧方式,如埋弧焊采用断弧板,焊条电弧焊采用断弧焊或填满弧坑的方法来防止热裂纹的产生。

合理选用焊接规范,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并采用预热和后热,减慢冷却速度,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尽可能采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以避免焊缝中心产生裂纹;

采用熔深较浅的焊缝,改善散热条件使低熔点物质上浮在焊缝表面而不存在于焊缝中; 采用合理的装配次序,减小焊接应力,降低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冷裂纹的产生及预防: 冷裂纹的产生原因:

冷裂纹主要产生在中碳钢、高碳钢、低合金钢和中合金高强度钢中。产生冷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钢的淬硬倾向,焊接应力,较多的氢的存在和聚集。许多情况下,氢是诱发冷裂纹最活跃因素之一。当焊缝中淬硬倾向和焊接应力过大,使热影响区存在显微缺陷时,氢会在这些缺陷处聚集,并由原子态转为分子态,加上焊接应力的作用,使显微缺陷扩大,从而形成冷裂纹。冷裂纹的特征:

冷裂纹断面表面没有氧化色彩,它是较低温度产生的,(200~300度以下)一般不可以用肉眼看到,要做着色才可以看到。

冷裂纹一般产生在热影响区或焊缝与热影响区的熔合线上,也有极少数产生在焊缝上。冷裂纹一般为穿晶裂纹,少数也有可能沿晶界发生。

冷裂纹一般在焊后并不立即出现,而是在焊后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冷裂纹的防止措施:

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减少焊缝中扩散氢的含量;

严格遵守焊接材料(焊条、焊剂)的保管、烘焙、使用制度,焊条和焊剂应按规定烘干,随用随取,谨防受潮;

保护气体要控制其纯度,严格清理焊条、焊件的油、锈、水分并控制焊接环境的湿度,从而减少氢的来源;

改善焊缝金属性能。如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可以提高焊缝中的塑性。根据材料等级、碳当量、构件厚度、施焊环境等,正确的选择焊接工艺参数和线能量,例如:采用焊前预热,焊后缓冷,采取多层多道焊接,控制一定的层间温度等,改善焊缝热影响区的组织,去氢和消除焊接应力。

焊后紧急热处理,以去氢、消除内应力和淬硬组织回火,改善接头韧性; 采用合理的施焊程序,采用分段退焊法等,减少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气孔

焊缝中的气孔是焊接缺陷之一,对一般非压力容器构件来说,不认为是重要缺陷,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气孔会降低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产生应力集中,它的存在减少了焊缝有效工作截面,降低了接头的机械强度。严重时会造成脆性破坏,影响产品质量。若是有穿透性或连续性气孔存在,将会严重影响焊件的密封性。可是,在钢制结构的焊接中,若在几米或十几米乃至更长的焊缝上,要保证不出一个气孔,只有通过采取采性气体对焊缝正面形成良好保护,保证一次焊透,或采用带背面止口的接头形式,才可防止气孔的产生。气孔的产生及预防 气孔的产生原因:

焊缝内部易形成气孔,主要原因是从熔池上方和熔池底部卷入空气所致。具体的讲,就是在钢结构焊接施工中,由于焊件表面的油、污、锈、垢及氧化膜没有清除干净、焊条受潮或质量不好、焊炬摆幅快而大、焊接现场周围风力较大、焊接速度过快、焊丝和母材的化学成分不匹配等诸多因素,造成焊缝金属在高温时,吸收了过多环境中的气体(如O2、H2、N2)或由于溶池内部冶金反应产生的气体(如CO),在溶池冷却凝固时来不及排出,而在焊缝内部或表面形成孔穴。气孔的防止措施

在焊接施工中,如何控制好过多的环境气体(如O2、H2、N2、)及时排除才是气孔预防措施的关键之所在,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各种有害气体的来源、危害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氧在焊缝中的作用:

氧的来源:焊接区的氧主要来自电弧中的氧化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水等)、焊剂、药皮中的水份和焊件表面的铁锈、水份。氧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加速焊缝中有益元素的烧损,而使焊缝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降低。降低焊缝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如导电性、导磁性和抗腐蚀性等。

O2与H2、C反应,形成不溶于金属的气体,如果结晶时来不及逸出焊缝,则形成气孔。氧气孔在焊缝中的特征:氧气孔主要发生在碳钢焊缝中,一般情况下存在于焊缝的内部,气孔沿结晶方向分布,呈条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光滑。控制氧的措施:

加强保护,如采用短弧焊,选用合适的气体流量,防止空气入侵。

清理焊件表面的水分、油污、铁锈,按规定烘干焊条、焊剂等焊接材料。对焊缝采用一定的脱氧措施。如采用含脱氧元素较高的焊条、焊剂。氢对焊缝的作用: 氢的来源:

焊缝中的氢主要来自受潮的药皮或焊剂中水份、焊条、焊剂中的有机物、空气中的水份、焊件表面的铁锈、油脂及油漆。氢对焊缝质的影响:

形成气孔,焊缝中饱和的氢来不及逸出焊缝时,就形成了气孔。产生氢白点和氢脆;

氢也是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氢气孔在焊缝中的特征:在焊接碳钢和低合金钢时,氢气孔主要出现在焊缝表面,以单个出现,在返修磨刨时明显感觉很深,气孔内壁光滑,焊接铝、镁等有色金属时,主要了产生在焊缝的内部。控制氢的措施:

清理焊件及焊丝表面的油污,铁锈、水份。

焊前按规定烘烤焊条、焊剂。气体保护焊对气体进行去水份、干燥处理。尽量选用低氢型焊条,焊接时采用直流反接、短弧操场作。对焊缝进行消氢处理,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氮对焊缝的作用:

氮的来源:焊接时熔池中的氮主要来自空气中。

氮对焊缝质量的影响:焊缝中饱和的氮来不及逸出焊缝时,就形成了气孔,同时也影响焊缝的力学性能。

氮气孔在焊缝中的特征:氮气孔一般发生有焊缝的表面(多层焊在每层的表面)成堆、蜂窝状出现,焊条电弧焊一般在接头引弧处出现较多,生产中也是出现得比较多的气孔。控制氮的措施:

清理焊件及焊丝表面的油污,铁锈、水份,焊前按规定烘烤焊条、焊剂。气体保护焊对保护气体进行去水份、干燥处理,气体纯度要达到要求,有风时要有防风措施。不得使用药皮开裂、药皮脱落、变质、偏心或生锈的焊条。

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碱性焊条时要采用短弧焊,电流采用直反接。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结构焊接施工中,裂纹和气孔缺陷均会导致焊缝出现应力集中,缩短使用寿命,造成脆裂,降低结构断面尺寸,影响焊缝的力学性能,危及安全。因此,在重要乃至关键部位的钢结构制作安装中,必须加强焊接工作中裂纹及气孔缺陷的数量控制,遵守焊接规范,严格施工工艺,保证焊缝质量,避免质量事故和危及到结构稳定和人民生民财产的事故发生。参考文献:

7.会计风险的形成及防范 篇七

1、会计风险的客观性。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有通过各种手段降低会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能完全消除它们。它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方面会计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为前提的,这些假设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描述,并以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理论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的。如,基于持续经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分期假设,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必然要使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而货币计量假设是以币制不变为前提的,同样是一种远离现实生活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会计活动存在工作风险。由于会计理论、会计方法的局限性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报表只能近似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全貌。

2、会计风险的普遍性。会计风险普遍存在于会计领域之中,不仅各行各业的会计工作存在会计风险,而且在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也存在着会计风险。在会计的确认阶段,如果会计人员失误,将不属于企业收支业务,确认为企业的收支业务,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的计量阶段,如果会计人员选用方法不当,计量结果就会产生差异。况且,即使会计人员选用的计量方法恰当,而建立在币值不变假设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也会在物价大幅度波动的实际条件下失实。在会计记录阶段,如果会计人员疏忽,发生错记、漏记现象,就会使会计报表失实。由于会计报表是对外发布的会计信息,因此涉及面广,影响力度大,尤其是当会计报表使用者因利用报表信息而发生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时,就会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最易引发会计风险。

3、风险的危害性。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信息的真实、完整是会计的生命。会计信息是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会损失企业形象,还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会计人员也可能因此承当法律责任。

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产生会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会计风险。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为复杂,会计核算面对的是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有必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做出判断。财务会计的一系列假设或前提,正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描述,并以其作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理论依据。然而,在现实环境中,这些假设并不总是能够成立的。同时,现实中有些经济事项的计量也非常困难,如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计计量的难度更大,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更强。

2、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导致的会计风险。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准则规范了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现有会计准则虽对会计实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还不完善。例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一项交易要作为会计要素进入会计系统必须满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标准,不能满足这些标准的重要经济事项只能作为附注说明在表外反映。然而,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创造的大量的新业务(如生金融工具的创新、表外融资等)却使传统会计难以处理,使企业经营中所隐含的重大险难以在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会计风险。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有时是因为本身素质不高,能力有限,不能十分准确地理解有关准则、法规等,甚至有时是误解,从而造成会计方法选择不当或运用有误;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不注重会计知识的更新,相关知识贫乏,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能理解和解决;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无意的失误,使数字核算错误,形成误差;有时是因为会计人员判断能力不强,没有查出存在的会计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风险防范对策

1、健全会计法制, 完善社会监督体制。加强各项会计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尽快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各项会计法规对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法律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从业人员、单位负责人员和会计监督检查部门,都要认真学习。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完善会计制度、准则。首先是内容的完善。根据现实经济环境的发展建立互为补充的会计制度和规范体系,注重理论研究者和制度及准则制定机构即制定人员的沟通,强化制度、准则与会计理论研究对接,使理论更加有效地指导有关制度和准则的制定,避免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脱节。其次是制定方式的完善。完善制定方式应从制定者和制定程序两方面考虑:让各个社会层面的代表有机会参与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定,给予其充分的发言权;制定程序要科学合理,在现实环境下通过“程序的理性”实现“结果的理性”。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并强化其实施。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即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赖以建立的重要环境条件,决定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科学合理的以权责划分、激励、监督评价为核心内容的治理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程序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其次,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套设计合理、运行高效的包括分工、授权、记录、保卫等一系列控制程序在内的防范机制。再次,建立内部控制及时检查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加以纠正,使内部控制不断得以完善。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从人员素质。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务上通过各种培训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要坚持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与持证上岗制度,使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得以保证。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对违反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会计从业人员要坚决查处,吊销其资格证书,不得从事会计工作,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摘要: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在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会面临各种风险,称为会计风险。会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对会计风险的特征、成因及其防范进行探讨,以期降低会计风险,使之缩小到最低。

关键词:会计风险,会计准则,防范

参考文献

[1]王晓艳.会计风险成因的系统性分析[J].财贸研究,2000,(03).

[2]李惠敏.会计风险如何防范[J].理财杂志,2005,(06).

8.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形成及预防 篇八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预防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1-0144-01

安徽是水泥生产大省,有较丰富的水泥资源,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对充分发挥利用资源优势,缓和沥青供应不足而需要进口的矛盾有着重要意义。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日常维护费用少等优点。然而,混凝土路面也有很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如接缝多、噪音大、行车舒适性差等。施工中,还可能会由于施工工艺、环境、温度、原材料及养护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容易产生各种裂缝,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

1前言

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路面发生的裂缝一般是在其表面,属网状裂缝,纵横交错。裂缝深度较浅,为2mm-15mm不等,宽度一般为0.5mm-1.5mm之间。在路面处于雨后半潮湿状态时,这此表面裂缝更能够清楚地看见。

笔者在六安城区金寨路(后改为将军路)随机抽查三段水泥混凝土板,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取芯实验证明,这些裂纹的产生对整个混凝土板的强度的危害并不大,但是,无论哪种表面龟裂,都给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磨性带来发不利影响,严重的会导致路面被侵蚀,强度降低,影响混凝土板的使用寿命和行车的舒适性。

2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1原材料使用不当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混合料的各种原材料料颗粒大小、密度不同,混合料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离析,即粗集料向下,水分向上移动,从而形成泌水。这些表层泌水的形成,使混凝土路面表面含水量增加,造成含水量较大的一层表面灰浆,硬化收缩时会引起混凝土表面龟裂。

防止此类表面裂缝,施工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强度高、干缩小、安定性好的水泥。水泥的质量不仅是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某些性质,如凝结和硬化速度、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等。矿渣水泥、快硬水泥浇筑的混凝土收缩较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收缩较小。水泥的标号越低,单位用量就越大,则混凝土的收缩也越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越长。施工中必须根据公路等级、工期、铺筑时间、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水泥的品种、用量及標号。

2)注意选择砂、石料的品种和粒径,做好级配。矿料级配差、空隙大、和易性差、离析都会增加裂纹发生的可能。要注意碎石品种、压碎值、粒径、针片状含量,并控制骨料中的最大粒径。采用最大粒径较小的骨料配制混凝土时,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碎石吸水性也很重要,吸水性大的,引起的收缩就大,如砂岩、板岩等。吸水性越小,收缩越小,如石灰岩、花冈岩等。砂要选用干净的中粗砂,因为砂颗粒太小,就需增大水泥用量,也就容易引起收缩裂纹。

3)选用合适的配合比。配比合适,可有效减轻混凝土的离析,并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在施工前,应选择不同用水量、不同水灰比、不同砂率或不同集料级配进行平行试验,通过比较,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并应根据混凝土的现场实际浇筑条件,如集料的供应情况、摊铺机具和气候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混凝土的最佳性能。

4)加适当的外掺剂。混凝土的施工中常会遇到特殊情况,如环境温度太高或太低,天气突变,工期要求苛刻等,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加外掺剂也是我们经常采取的措施之一。合理地选择的使用外掺剂可以为施工带来很多方便,使我们的工作加完美。但是大剂量的或不加选择的使用外掺剂,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裂纹增加。因此,在使用外掺剂时,要经过反复实验,谨慎小心,精心选择,操作得当。一般来说,加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

2.2温度升降变化产生的裂纹

和一般材料一样,水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混凝土路面的外表面是裸露在大气中的,所以大气温度的变化也使其表面的温度随之改变,且混凝土板块的热胀冷缩都是在相邻部分或整体限制条件下发生的,很容易引起开裂。水泥的水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热能,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产生显著的体积膨胀,而板面温度随着晚上气温降低,湿水养护而冷却收缩,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所受拉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防止温度变化产生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及时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土板浇筑后养护不及时是造成表面产生裂纹较常见的原因。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护,尤其是初期的养护。表面裂缝产生的时间,大致与泌水消失时间相对应,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里,若不及时覆盖,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收缩应力,将普遍出现细微的龟裂。

2)避开不利时期施工,做好应急措施。在高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板,由于气温高,在混凝土板终凝时,其表层温度要高于里层温度,温差大。白天施工的混凝土表面处于胀伸状态,到了夜晚,其表层温度下降,和里层温度相差不多,混凝土表面处于收缩状态。这样,就有表层的细小裂纹产生。所以,混凝土施工要求避开酷暑季节,特别是中午的高温暴晒时段。因工期或条件限制必须施工时,要采取遮盖等保护措施。

施工中常常会突遇冷空气侵袭、降雨以及大风等恶劣天气,可以引起混凝土路面的表层温度骤降。施工中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并注意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3)及时切缝。 实践表明,适当的切缝时间对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从混凝土收缩因素考虑,最好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初始阶段就切缝,但因抗压强度过低,根本无法切缝。切缝迟了,由于大面积混凝土收缩会出现裂缝,扩展后形成断板。一般混凝土的切缝时间是在拆模后12h左右,可根据气温的高低适当调整。

2.3施工工艺原因造成裂纹

1)原材料计量控制不准。各种材料秤量不准,材料质量差,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或者所用拌和设备性能差,都可以使混凝土发生各种施工缺陷,当然也包括产生裂缝。所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拌制混凝土时,应按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对水泥、水和各种集料的用量进行准确计量并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和松懈。

2)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有向着大标段、长里程划分地发展趋势,一个标段的工程数量大,标价高,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当前公路建设市场走向规范、成熟的需要。而就混凝土路面施工来讲,标段里程的增加,从拌和站出料后的运输距离相对也增加。施工期间,运输道路往往是便道,路况差,车辆行驶速慢,造成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水份被蒸发,引起干缩裂纹。

3)混凝土的抹面、压纹时间不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抹面压纹是容易被忽视的工序,同时又是较难把握的工序。季节温度、空气干燥与否、风力大小、日照时间、砂石料的含水量和水灰比均能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干湿状态,甚至每次出料的干湿情况都不一样,这就使混凝土板表面抹面、压纹时间难以准确把握。时间提前了效果差,滞后了就可能产生干缩裂纹,所以混凝土板的施工须仔细认真。

4)模板需涂脱模剂。板角是混凝土路面板的薄弱部位,难以振捣,密实度不够,强度相对较小,在受力上板角处于不利状况。模板涂上脱模剂,使混凝土与模板之间形成一层薄膜,减少混凝土与模板间的粘结作用,这样不易产生裂缝,也便于拆模。在浇筑时,还要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润湿,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3结束语

上一篇:春夜喜雨译文注释下一篇:观看《千与千寻》有感600字观后感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