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2024-08-23

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共9篇)

1.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一

IB8网申请嘉盛、福汇、铁汇、艾拓思、IFX、GKFX一级代理商

中国农业银行SWIFT码大全【IB8网】

总行营业部(BANKING DEPARTMENT)ABOCCNBJ002

北京市分行(BEIJING BRANCH)ABOCCNBJ010

天津市分行(TIANJIN BRANCH)ABOCCNBJ020

河北省分行(HEBEI BRANCH)ABOCCNBJ030

山西省分行(SHANXI BRANCH)ABOCCNBJ040

内蒙古分行(NEIMENGGU BRANCH)ABOCCNBJ050

辽宁省分行(LIAONING

BRANCH)

ABOCCNBJ060

吉林省分行(JILIN BRANCH)ABOCCNBJ070

黑龙江省分行(HEILONGJIANG BRANCH)ABOCCNBJ080

上海市分行(SHANGHAI BRANCH)ABOCCNBJ090

江苏省分行(JIANGSU BRANHC)ABOCCNBJ100 苏州市分行(SUZHOU BRANCH)ABOCCNBJ103

浙江省分行(ZHEJIANG BRANCH)ABOCCNBJ110

温州市分行(WENZHOU BRANCH)ABOCCNBJ112

云南省分行(YUNNAN BRANCH)

ABOCCNBJ230 台州市分行(TAIZHOU BRANCH)河南省分行(HENAN BRANCH)ABOCCNBJ240

西藏自治区分行(TIBET BRANCH)湖北省分行ABOCCNBJ114 嘉兴市分行ABOCCNBJ160

ABOCCNBJ250

陕西省 分行(SHAANXI(HUBEI BRANCH)BRANCH)(JIAXING BRANCH)

ABOCCNBJ260 甘肃省分行(GANSU BRANCH)湖南省分行ABOCCNBJ115

绍兴市分行ABOCCNBJ170

ABOCCNBJ270

青海省分BRANCH)(SHAOXING BRANCH)行(QINGHAI(HUNAN BRANCH)ABOCCNBJ280

宁夏区分行(NINGXIA BRANCH)广东省分行ABOCCNBJ117 安徽省分行ABOCCNBJ180

ABOCCNBJ290

新疆分BRANCH)(ANHUI BRANCH)行(XINJIANG(GUANGDONG BRANCH)ABOCCNBJ300

福建省分行ABOCCNBJ120

ABOCCNBJ190

广西省分行(FUJIAN BRANCH)(GUANGXI BRANCH)

IB8网申请嘉盛、福汇、铁汇、艾拓思、IFX、GKFX一级代理商

新疆兵团分行(XINJIANG NONGKEN BRANCH)

ABOCCNBJ301

重庆市分行(CHONGQING BRANCH)ABOCCNBJ310

大连市分行(DALIAN BRANCH)ABOCCNBJ340

青岛市分行(QINGDAO BRANCH)ABOCCNBJ380

宁波市分行(NINGBO BRANCH)ABOCCNBJ390

厦门市分行(XIAMEN BRANCH)ABOCCNBJ400

深圳市分行(SHENZHEN BRANCH)ABOCCNBJ410

托管业务部(RMB AND PRECIOUS METALS SETTLEMENT)ABOCCNBJ999

基金管理部(FUND

CUSTODY

DEPARTMENT,HEAD

OFFICE)

ABOCCNBJCUS

总行(HEAD OFFICE)ABOCCNBJXXX

IB8网申请嘉盛、福汇、铁汇、艾拓思、IFX、GKFX一级代理商

2.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二

2007年,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 此后, 金融危机持续蔓延, 国际银行业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改变。美国和欧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其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遭受了动摇, 但是一些新兴市场银行却没有受到影响, 反而出现了增长趋势。本文就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二、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本变化

金融危机后, 国际银行业对于资本管理都进行了加强, 通过降低资本消耗、内部积累、外部融资、争取政府注资等方式大幅提高了银行资本规模。全球千家大银行在2009年的时候, 一级资本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4.9万亿美元, 与2008年相比, 增长幅度达到了15%, 2010年又达到5.4万亿美元, 继续增长10.5%, 其中全球前25强银行的一级资本增幅普遍达到了12%。主要原因是:一是各国银行都将其银行的CAR (资本资产率) 大幅提高, 2010年各国银行平均CAR (资本资产率) 达到了5.35%, 而2007年只是4.32%。其中, JP摩根大通银行的CAR达到了6.5%, 花旗集团的CAR达到了7%, 美国银行的CAR达到了7.21%;而在2007年, 它们的CAR分别是5.7%、4%、4.86%。二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为了有效地抵御金融危机, 下达命令要求各银行增加资本金。我们以2009年为例, 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 美国富国银行、英国汇丰控股集团、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美国花旗集团、美国银行的一级资本额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8.6%、28.2%、21.7%、6.9%、32.8%, 增长幅度较大。

三、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产规模变化

金融危机后, 很多银行都先后实施了资产规模的“瘦身计划”, 资产增速减缓。具体体现在:一是将银行的非核心资产剥离出来。如巴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宣布出售旗下的部分基金管理公司;2010年, 苏格兰皇家银行通过出售部分资产、减持股票等方式, 使得其自身的资产规模减少了5000亿英镑;2009年, 花旗集团分为了两家企业, 分别是花旗控股和花旗银行, 将35项非核心资产剥离出来, 使得花旗银行的资产规模“瘦身”为1.4万亿美元, 而原来其为2.4万亿美元。二是将信贷收缩。金融危机后, 英国银行业通过要求贷款保证金存款、拒绝贷款延期、提高贷款条款与贷款利率等方式来将实际信贷投放进行大规模压缩。三是收缩人员和网点。金融危机后, 截止到2011年12月, 美国各大银行已经裁员4.2万人, 欧洲各大银行已经裁员超过7万人, 劳埃德银行已经关闭了400家英国网点, 汇丰银行已经关闭了100家次贷业务网点。四是收缩业务。例如瑞士银行 (UBS) 彻底放弃了一些非核心领域的业务, 仅专注于三项核心业务, 分别是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 同时通过压缩交易性资产的方式降低了资产总量, 大概降低了5000亿美元。

四、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 新兴市场竞争地位不断提升, 国际银行业的发展重心也再逐渐东移。在1990年, 发达国家银行占到了国际银行业的绝对统治地位, 在全球千家大银行中的资本、资产、数量分别高达86.2%、86.3%、89.5%, 到2000年末则下降为82.6%、87.7%和69.0%。金融危机之后, 截止到2011年12月, 进一步降为74.7%、80.3%和55.7%。反观新兴市场的对应数字, 1990年为13.8%、13.7%和22.7%, 2000年升为17.3%、12.5%和31.0%, 金融危机之后, 截止到2011年12月, 进一步上升为25.2%、19.6%和44.3%。随着全球银行业地理格局的加速转变, 欧美大银行在未来肯定会将更多的资金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口众多、金融深化程度较低、经济增长速度快的新兴市场。例如, 汇丰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 变危机为机遇, 大力拓展海外新兴市场, 虽然没有受到政府的救济, 但是其竞争实力一路飙升。

五、金融危机促进世界金融监管改革

金融危机促使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 尤其是发达国家, 必须从金融监管理念、监管规则、监管方法等方面都进行合理的调整, 彻底的改革。将来世界的监管环境会发生以下四项发展:第一, 将深化国际合作、协调金融监管。目前很多国家都逐步改进过去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监管措施, 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合作, 提高货币面对金融危机的稳定性, 提升应对风险的资本要求, 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第二,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以便在信息披露、过度杠杆、反避税等问题发挥出作用。第三, 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 无论是金融市场, 还是金融工具, 亦或者是金融机构, 都将扩大。

六、结语

在未来10年内, 全球银行业可能发展为以中国、美国为主导地位, 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就标志着全球的投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贸易格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银行业在业务模式、经营管理和业务布局等方面都将依据新的发展形式作出调整, 其主要核心功能还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摘要:美国和欧洲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其长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遭受了动摇, 但是一些新兴市场银行却没有受到影响, 反而出现了增长趋势。本文从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本变化;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资产规模变化;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方面就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胜, 庞东.危机后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创新方向[J].金融与经济.2012 (02) :104-106

[2]杜婷, 王胜.危机后国际银行业金融创新趋势与中国银行业创新方向[J].南方金融.2012 (02) :133-136

[3]路妍.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11 (04) :178-180

3.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三

碳金融作为低碳经济的核心部分,依靠金融资本,通过碳金融产品及衍生品的交易和流通,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具有更为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而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或中介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如何发展碳金融业务,对于实现自身业务转型、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主要方式

(一)采纳“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目前全球大多数的金融机构遵循的行业标准。在实际运用中,加入“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通过对融资项目进行评估、决策与监督,最终实现规避项目融资中可能出现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目的,并且发展成为行业惯例。“赤道原则”最初是在2002年由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9家银行提出,并在2003年6月正式实行。截至2016年4月,全球共有83家金融机构加入、遵守“赤道原则”,遵照“赤道原则”发放的项目融资贷款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额度达到了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项目融资总额的80%。

(二)建立专门的碳交易平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业务

国外的碳交易业务发展较早,商业银行最初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时,只是承担着中间人的角色,为碳产品交易提供登记、托管、结算、清算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专业的咨询顾问、信用评估等,从中收取手续费。如最早发起并遵守“赤道原则”的荷兰银行创立了碳产品的交易平台,提供碳产品的交易代理、融资担保和相关的咨询服务;比利时的富通银行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建立后,直接托管卖家的碳排放权;法国储蓄与信贷银行与Powernext交易所合作,在碳现货交易平台上为客户提供注册及管理银行账户服务,并保证产品的正常交付。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参股搭建碳产品交易平台甚至直接参与到碳排放权的交易中来,如巴克莱银行率先为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TS)创立了专门的碳交易平台;美国银行分别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和欧洲气候交易所(ECX)达成协议,为其碳产品的交易及平台的建立提供专业技术和服务。

(三)为低碳项目提供绿色信贷

提供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使用最广泛和也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很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多种类型的低碳融资项目,发放低碳贷款,引导社会资金流入节能减排项目领域。根据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数据显示,美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比重占全部信贷业务的70%以上。例如针对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循环等热点领域的资金需要,摩根大通银行推出了风能融资项目,西太平洋银行推出了生物能源融资项目,爱尔兰银行推出了为履行废物处理承诺而发放的贷款支持融资,美国银行则推出了环境可持续性贷款等。另外,针对有环保意识和减排需求的个人客户,各家银行也纷纷推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相应产品,如荷兰银行推出了绿色住房按揭贷款,德意志银行推出了节能抵押贷款,美国银行推出了房屋环保净值贷款项目,温哥华信贷储蓄银行推出了低碳汽车优惠贷款等。

(四)鼓励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又称作可持续消费,是一种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为代表的可持续型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低碳消费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理念,基于这种消费观念的引导,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基础上,还针对个人客户,提供绿色银行卡和个人账户管理等产品和服务,鼓励绿色消费。比如巴克莱银行推出的巴克莱呼吸信用卡,当消费者刷卡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时,将获得销售折扣或较低利率的贷款;荷兰合作银行推出的气候信用卡,当客户购买能源密集型产品或服务时,将捐献一定比例金额给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还一些商业银行通过出售绿色绑定产品的方式来倡导环保,如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为个人客户推出了可以抵消乘坐飞机时产生的碳排放的绿色出行产品;韩国光州银行面向个人客户推出了碳银行计划,把居民节约下来的能源消耗换算成积分,并可在日常消费时使用等。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全球的绿色消费总额正成突破性的数额飞速增长,截至2013年,美国的零售金融产品中,有80%以上都是绿色金融产品。

(五)提供多种碳金融模式的理财与基金产品

目前,国外很多银行不仅推出了与碳排放权相挂钩的理财产品和基金,还创新出了与各类环保指数相联系的理财与基金产品,为信誉卓著并拥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环保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如一直在世界碳金融产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荷兰银行,先后创新出了收益与气候和水资源联动的理财产品,还创新出了荷银低碳加速器基金,用以投资在低排放和高能效方面有较大潜力的未上市公司;巴克莱银行和瑞士银行根据全球碳减排信用交易的数据,先后创新出了巴克莱全球碳指数基金和瑞银世界排放指数基金;汇丰银行依据气候变化指标、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指数和能效管理指数等相关数据指标,创新出了汇丰环球气候变化基准指数基金等等。同时,为了解决低碳融资的困境,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始发行绿色债券,如2013年11月美国银行发了5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目的在于支持银行的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业务。2014年,摩根大通银行与美国银行、美林证券、花旗集团、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共同联合公布了关于绿色债券的自发性规定,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绿色债券的方法流程并提升透明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几乎普遍没有实行“赤道原则”

2003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成为碳金融业务的实践主体,推动了全球碳金融的发展。截至2015年,全球共有83家金融机构正式采用了“赤道原则”,机构遍布35个国家, 其中有55家赤道银行来自发达国家,有27家赤道银行来自发展中国家。在亚洲,拥有赤道银行最多的国家目前为日本,共有3家,而中国和印度只各拥有1家。

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很多家商业银行都开始注意到发展低碳经济对国家经济与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开展了相关的碳金融业务,或发行绿色债券,或推出挂钩环保的理财产品,或发放了绿色贷款等,纷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目前只有兴业银行1家银行,在2008年10月正式加入并承诺遵守“赤道原则”,而其他银行都没有公开做出相应的承诺。

(二)我国商业银行基本游离于碳排放交易之外

目前,我国已批准成立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等七个省市进行试点交易,并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等7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2009年兴业银行率先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建立业务关系,提供资金存管和交易结算服务。2010年,民生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提供全面而专业的金融服务。2015年5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预约开户、客户共享、绿色金融信贷业务、创新性碳金融产品设计、碳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截至2016年3月,兴业银行成功的与七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基本上完成了与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合作的全面覆盖。但由于我国相关政策法律上的规定,为了保证碳排放交易的稳定性,暂时还不允许金融机构直接参与交易,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仅是企业,商业银行只能通过提供碳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参与到碳排放权相关业务的交易中。

(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类型单一,比重偏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已开始涉足绿色信贷。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1万亿元,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为7万多亿元,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47%,但是绿色信贷的项目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相比较,比重还不到8%。其中,兴业银行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一家赤道银行,在2014年12月末,兴业银行贷款余额15931.48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296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比重为18.58%,虽然所占比重远高于国内的其他商业银行,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数值仍然偏低。

目前,我国的绿色信贷业务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近几年绿色信贷余额增长较快,但是主要停留在是否发放绿色贷款的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对低碳信贷进行利率优惠或产品设计的层次,涉及的业务范围也集中在企业领域,与个人相关的低碳汽车贷款、低碳住房贷款还鲜有涉及。特别是对于一些科学技术成分较高、投资时间较长、未来效益不确定的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处于观望阶段,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我国商业银行缺少鼓励绿色消费的产品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鼓励绿色消费方面,开始做出一些有益的尝试。如2009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推出环保主题信用卡“靓绿卡春影版”和“靓绿卡夏韵版”,持卡消费所得积分可兑换环保节能礼品;2010年1月,兴业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推出中国第一张碳信用卡;2010年3月,光大银行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推出“绿色零碳信用卡”,通过“碳足迹计算器”、“邀约购碳计划”、“环保账单”等功能,鼓励绿色消费,实现自愿减排二氧化碳;2014年3月,招商银行发行了前海主题IC卡,并通过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平台为持卡人抵消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民众还没有形成绿色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对于商业银行推出的绿色消费产品不感兴趣,使得绿色金融产品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业务重心还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上,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特别是鼓励个人客户绿色消费的产品还不是很丰富。很少有商业银行针对个人消费的需求挖掘创新绿色产品,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五)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弱

除了发放绿色信贷和为碳排放交易平台提供相关服务之外,我国的商业银行也推出了与碳排放相挂钩的绿色理财与基金产品,如2007年中国银行推出了与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挂钩的基金产品,平安银行推出了与二氧化碳排放权挂钩的本外币理财产品,交通银行推出了与3只水资源和2只铀能源挂钩的基金产品。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新产品研发与创新上,如2014年9月,兴业银行与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合作率先发放了全国首单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2014年12月,上海银行率先发放了我国国内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2016年1月,浦发银行成功发行了首期规模为200亿元的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券等等。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推出很多种碳金融产品,但和国外相对成型的碳金融产品体系相比,产品类型较少,规模较小,参与者热情度不高,创新力度不够。国际市场上主要的碳金融衍生产品类型如碳期货、碳期权、碳信托等业务在我国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尚未正式上线;在碳金融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大型商业银行参与较少,大部分碳金融产品都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研发、推出,还没有发展成为整个银行业新的利润来源。

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

(一)强化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

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之下,大力发展碳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更是商业银行的使命与社会责任。虽然我国目前只有一家赤道银行,但是其他银行也逐渐认识到发展碳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更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得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将低碳理念融入银行日常管理与经营中,在思想上自上而下,强化低碳环保意识,建立起商业银行的低碳企业文化,高度重视发展碳金融业务;另一方面,要以更加严格的信贷管理标准和更详尽的信息披露要求自己,努力积极的参与到赤道原则中。可以探索利用大型商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多元化的业务范围,形成碳金融开展的示范效应,促进国内碳金融业务的开展与交易市场的繁荣,从而实现商业银行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已经尝试发放了绿色贷款,为环保企业与新能源项目在节能减排方面提供资金支持。未来,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凭借国家的政策扶持与银行的自身实力,依据赤道原则的规定,努力增加绿色贷款的投放金额与业务数量,提高业务比重;另一方面,还应进一步扩大绿色信贷的业务范围,可以考虑将绿色信贷扩展到植被保护、有机农业、废热发电等更宽的领域,引领资金注入来达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并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在具体的业务办理上,可以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现有资源与结算优势,通过设立专用资金管理账户,实现项目融资业务的低风险、高价值。

(三)不断推进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商业银行应不断创新能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的的金融衍生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出符合自己的业务类型和盈利模式。在绿色消费产品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重点研发与绿色指数相关的个人房屋贷款与环保车型的贷款,将碳排放、贷款利率与环保观念结合起来,通过为客户节约资金成本,鼓励个人客户的绿色产品消费行为;在理财产品创新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开发与环保指数、气候指数和水资源指数等相关指标挂钩的理财产品;在碳金融衍生类产品的研发方面,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的发行方式与相关经验,探索碳证券、碳掉期和碳期货等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在其他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可开展环保租赁和能效租赁业务,为需要环保设备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提供融资租赁。商业银行还可以探索为有需要的企业开办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评估、风险担保、信用增级等多种服务类型,不仅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更能够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类型的转变升级,努力打造低碳银行。

(四)努力培养熟悉碳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碳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一般业务相比更为复杂,从事碳金融业务的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还需熟练掌握环境、法律等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商业银行不仅要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与未来发展规划,更要在专业人员的引进、储备和培训上下大力气。商业银行可以从社会上引进从事过碳金融相关业务操作、熟悉碳金融相关法规和国际标准的专业人士,从社会或高校聘请社会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银行外部顾问。还要鼓励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做好碳金融人才储备工作;同时在银行内部也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了解和学习国外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与先进理念,不断提升员工参与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并要制定规范化的专业人员准入与考核机制。

(五)大力提高碳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

4.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四

岭南大学:国际银行及金融MasterofScienceinInternationalBankingandFinance

岭南大学是一所设备齐全、师资优良的大学,以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为办学理念,着重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和学生的全人发展,以期给予学生最佳的学习条件,达至优异的教学效果。岭大的博雅教育旨在建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并培育他们的知识、技能及洞察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标。岭大毕业生皆具备广阔且深远的视野、服务社会的热忱和能力、理解复杂问题的智慧、面对窘局的忍耐力和成熟的判断力。岭大毕业生受惠于多元教学模式,不论成为领袖或当雇员,均同样出色。

岭大拥有一支包括香港及海外著名学者并具专业先进水平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来自海外著名大学,有讲座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及导师等,97.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根据香港教育局的雇主调查,岭大毕业生的中英语文能力评分均高于八大院校总平均分。

5.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五

国际银行业战略性并购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

杨辉

一、对并购浪潮的重新审视

近几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并购浪潮,笔者认为,世纪之交的这场并购浪潮不仅是银行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的一种战术安排,更是为了在下世纪抢占国际金融市场而作出的一种战略安排。

首先,这场并购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目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迅速,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赖度明显升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大大提高。全球90%的金融业市场将获得开放,其中包括20万亿美元的银行资本,20万亿美元的`银行存款,2万亿美元的保险金,10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场资本,10万亿美元的上市债券。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一方面使国际银行业面临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他们更有必要和可能扩大业务范围,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使其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及垄断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和重组。这种外在环境的变化使银行的并购不仅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和盈利水平,更是为了重组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银行通过并购原有的竞争对手,强强联合,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业务和服务的扩张,取得产业垄断地位和领导地位。

其次,这场并购与以往不同,具有新的特点:第一,在这次并购高潮中,强强联合,超大规模巨型银行间的并购现象普遍,交易额十分巨大,经济影响和发展势头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以美国为例,美国4月一周内发生的三起巨型并购行动,影响空前。第二,这场并购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行业内(指金融业内部的商业银行、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并购和行业间并购同时发展。而且,许多国家为了加速调整步伐,对原有法律作出修正,当有些并购活动与法律相抵触时,会迫使当局作出某些让步。第三,这场并购浪潮充分体现了银行业全球化、国际化、无国界化发展的趋势。

最后,通过对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分析,可以把这次并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进攻型战略并购,二是防御型战略并购。进攻型战略并购主要是指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大银行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环境,通过并购组建世界性超大银行,以达到其发动全球领域的“抢滩”行动,维护其世界银行业中的领导地位或竞争优势的目的。这类银行主要以美国和欧洲银行为主。防御型战略并购则是指那些经营业绩较差,不良债权较多,潜在金融风险较为严重的大型银行,通过并购来化解不良债权,调整内部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达到维持生存和发展目的的一种战略性行为。这主要以日韩银行业并购为主。

二、战略性并购对中国金融业的新挑战

首先,把中国的金融业放到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看,我国的金融体系还是比较脆弱的,金融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潜在风险较为严重。因此在全球性竞争的环境下,我们目

6.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六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商业银行,金融工具

一、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改进过程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按照G20领导人会议的要求, IASB和FASB于2009年4月宣布加快改进金融工具准则的步伐, 该项目在IASB方面被称为“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 ( 以下简称IAS39) , 该项目分为三个阶段。

( 一) 解决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问题

2010年5月11日, IASB发布了《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征求意见稿, 对《金融负债的分类和计量》征求意见稿中自身信用风险问题进行解决, 建议将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全额计入损益, 然后将变动总额中受报告主体自身信用风险影响的部分转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 二) 解决金融资产减值问题

2009年11月, IASB发布了《金融工具: 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 作为IASB金融工具准则修订项目第二阶段的成果。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针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的有关原则, 包括以预计损失为基础的新减值方法。与原IAS39相比, 最大的区别是准备采用更为前瞻性的预期损失模型 ( 或称预期现金流量模型) 替代原来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计提减值准备。

2010年5月, FASB发布了金融工具更新建议, 其中包括金融工具减值的相关规定。根据反馈意见, 2011年1月, IASB和FASB联合发布了《金融工具: 减值》补充文件, 以解决开放式资产组合的减值问题。

( 三) 修改相应的套期会计准则

2010年12月, IASB发布了《套期会计》征求意见稿, 作为“取代IAS39”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征求意见稿中的建议允许主体在满足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减少套期工具 ( 如衍生工具) 和被套期项目 ( 如预期销售) 之间的确认与计量差异, 旨在使财务报表能更好地反映风险管理活动。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套期会计的运用条件被简化, 许多不符合IAS39所述条件的套期关系将能够运用套期会计, 有效套期下的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和现金流量变动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二、金融工具国际会计改革的动态分析

在第一阶段对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改进的工作中, 最重要的改变在于金融资产分类的标准。依据IFRS9的修订内容,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似乎已大幅简化, 但企业实际应用时, 还涉及主观判断, 如合约现金流量可能因合约差异而不同, 在何种情况下成本可作为权益证券的后续计量等, 这仍将是企业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 新减值模型能够对有关贷款损失提供前瞻性的信息, 但由于要考虑预计未来信用损失, 预期损失模型下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与已发生损失模型, 无论从理论内涵还是实务操作都有明显差别, 这将使得商业银行的相关会计核算发生较大变化。

在第三阶段颁布的套期会计准则是一个过渡性的准则,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普及和完善, 套期会计准则也将越来越简化。

三、金融工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我国商业银 行的影响

( 一) 金融工具重分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由于IFRS9规范的金融资产采用了两分类标准构成, 所以本文将我国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按照IFRS9规范的公允价值以及摊余成本进行了重新编排, 并分析了该规范对财务报表的各个项目的影响。

2012年度5家A + H上市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第22号的金融资产四分类标准划分数据组成如表1所示。

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数据来源: 根据 5 家 A + H 上市商业银行 2012 年年报数据整理。数据日期: 2012 年 12 月 31 日。

IFRS9规范规定: 债券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的贷款和垫款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摊余成本方法进行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 、权益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如果对5家商业银行按照IFRS9关于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以及摊余成本两分类标准进行重新编排, 有关数据表格情况如表2所示。

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数据来源: 根据 5 家 A + H 上市商业银行 2012 年年报数据整理。数据日期: 2012 年 12 月 31 日。

根据表1和表2, 这5家商业银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项目变化如表3所示。

数据来源: 根据 5 家商业银行 2012 年年报及表 1 和表 2 数据整理。

按照IFRS9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的要求, 5家A + H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 中国银行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增幅最大, 2012年增幅达到7. 16%。主要原因是原应收款项类资产将全部要求按照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所以公允价值计量项目占比明显增加。

根据上述两个不同分类标准下的金融资产的列报, 对于我国5家A + H上市商业银行而言,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类对上市商业银行应用IFRS9后的金融资产构成情况影响较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衍生金融资产以及发放贷款和垫款的计量方法并未发生变化。另外, 按照IFRS9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的要求, 除了可供出售权益类资产和应收账款外, 重大以下的战略性长期股权投资项目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方法计量。

根据IFRS9, 我国商业银行债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进行计量模式的转变, 由公允价值的计量转为摊余成本模式计量。对于权益类金融资产, IFRS9要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应收账项类金融资产, 除了应收款债券类投资资产其它各项都较难找到对应的公允价值。同时, 对于债权类应收账款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债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本身存在计量方式不统一的情况。所以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对应收账款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还不能完全采纳IFRS9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要求, 需依据我国会计环境制定相应的策略。

IFRS9要求战略性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它综合收益。这其中涉及了长期股权投资计量方法由成本法向公允价值法转变的情况, 同时对商业银行综合收益和当期损益都存在较大影响。

( 二) 金融资产减值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而言, 金融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较大, 因此金融资产减值对于银行资产总量具有较大影响。IASB提出的预期减值损失模型, 迎合了我国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强烈需求。同时, 由于预期减值理念本身的优势, 其具备了在我国银行业发展和应用的契机。但是该模型在中国的发展有以下阻碍:

1. 新减值模型应用的技术难题。在预计金融资产未来信用损失和未来流量时, 需要大量取得现金流量数据、贷款违约数据, 以及中长期信贷资产减值等信息。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同时金融机构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前提下, 要想取得这些数据存在一定的难度。新减值准则在中国的应用面临基础数据不足的难题和模型参数选取的难题。

2. 新减值模型实施的成本效益问题。对于IASB此轮修改, 预期减值模型在我国推出的最佳时期及多大程度上予以跟进等问题, 都有待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在衡量新准则推出的成本和效益前提下做出判断。

3. 准则制定与金融资本监管的协调难题。当前IFRS9的预期减值损失模型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信用风险减值模型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预期减值方法下强调在贷款的全生命周期预计贷款损失, 由此影响银行资产和利润, 进而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

( 三) 套期会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套期保值运用对商业银行财务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套期会计扩大了所有者权益范围。二是准则规定, 对于以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套期工具的, 因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使银行损益的内容更加丰富。三是套期会计方法的运用降低了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波动的影响。

四、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政 策建议

( 一) 加强风险防范

正确运用套期保值工具, 谨慎使用衍生金融工具, 在保证银行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收益。风险防范必须放在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的首要位置。

( 二) 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当前衍生金融工具都已经实现了表内确认,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高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套期保值、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和金融负债抵消等问题的披露程度。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 以利于更大程度地接受公众监督, 督促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建设。

五、结论

金融工具国际会计改革后,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金融资产结构将出现较大调整,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比重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类金融资产对上市银行影响最大;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减值呈现公允价值减值方法与已发生减值方法并存局面: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占比达半数以上, 同时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客户贷款和垫款占比最高; 我国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使用利率或货币衍生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外汇风险以及股票价格变动风险。IFRS9简化了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方法, 能更方便商业银行运用套期保值工具, 规避相关风险。

参考文献

[1].吕晓荣.关于预期损失模型的研究[J].中国市场, 2011 (12)

[2].邢丽澄.浅议以预期损失模型计量金融资产减值[J].会计之友, 2010 (04)

[3].刘星, 杜勇.预期损失模型分析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04)

[4].刘星, 贺晓阳.贷款减值模型的博弈分析[J].财会学习, 2011 (06)

7.银行网络金融风险与管理分析 篇七

【关键词】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管理

一、银行网络金融的风险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

1.技术甄别风险

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之间发生冲突,会直接导致信息无法及时进行传输,从而对银行的效率造成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这种风险缺乏时宜性。而且,网络技术的更新缓慢会直接导致银行错失更好的交易机会,并且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以此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2.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是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其主要来源于银行端、用户端和第三方平台。银行内部系统的风险管理不健全,存在安全漏洞,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再加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防范意识的提高,不及时安装和更新防毒软件,导致敏感信息被窃取。最后是第三方平台在网络传送动态密码时,黑客能通过服务器信息通道截获信息,假冒用户登陆网银,开展犯罪活动,导致用户承受损失。

(二)网络金融业务风险

1.法律风险

银行网络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首先是法律的缺失,在我国网络金融尚且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依旧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无法切实约束网络金融活动。而且一些电子交易方面的合同缺乏规范性,全国网络银行还未实现统一化。其次是法制模糊不定,缺乏确定性。在网络金融交易中出现利益损失,不能明确银行和用户的责任。不仅如此,判定罪责使用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犯罪率的上升,并阻碍了网络银行的良好发展。

2.操作风险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金融服务,这样一来,只要客户端有电脑和网络就能够办理各种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和客户的网络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导致操作风险。在银行的内部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熟悉系统并掌握信息技术,为了谋取私利通过网络进行金融犯罪,故意删除一些金融数据,最后窃取数据,形成操作风险安全隐患。

3.信用风险

利用网络金融的虚拟性交易的信用度,导致客户资金损失,是一种常见的金融风险。在网络虚拟平台交易下,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缺乏面对面交流,所以很难确保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很容易导致信用风险出现。

二、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分析

(一)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最早的网银法律是《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防范网络金融风险,所以我国应该切实结合网络金融的外部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首先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规定,发现国内外网络金融的共性,学习其健全的防范措施,通过具体分析,制定与我国网络金融环境相符的法律。其次,要明确区分传统银行和网上银行的违法事实,切忌交叉使用法律,明确规定法律的最高效力,突出犯罪行为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以此有效防范网络金融法律风险。

(二)完善网络信用体系

在我国,各银行基本都开通了网银业务,因此,想要完善信用体系,必须建立规范统一的个人信用体系,明确规定个人信用评价标准。网络金融是以虚拟平台为基础的,而双方的交易以信用为基础,这就使得信用成为了决定交易的关键因素。据此,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落实实名制,并切实将个人信用情况反映在信用体系中,实现各银行数据共享,加强人们的信用意识,全面提高整体信用水平。建立个人信用体系能够实现跨行合作,提高安全交易的门槛,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降低网络金融交易风险。

(三)构建风险监督管理体制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监督制度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使用内部信用评级的方法,在银行逐渐国际化的形式下,内部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监督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建设内部信用评级,完善风险监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银行行还应加强对基础数据的搜集,确保银行监督管理部门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借助先进的技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构建完善的评级模型。现阶段我国银行采用的主要是贷款五级分类形式,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按照级别,详细呈现客户的信息情况,提高银行的风险监督管理水平。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有效监管银行风险管理,实现网络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网络金融的安全系统

网络安全是影响网络金融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是其中依旧存在网络金融风险。对此,银行应该从根源上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银行要加强网银管理机制,对于巨大金额交易或异常交易行为要提高重视,并采取多元化形式及时与客户联系。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要以保护个人信息为前提,小心谨慎,浏览安全的银行网站。而客户端要安装安全控件,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不随意下载安装来历不明的控件,并及时检查漏洞,更新防范技术。金融监督部门应该切实做到实时监控,严厉打击违法网络活动,与银行相结合,共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安全的服务网站体系。

(五)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能力

1.注重人才培养

网络金融和现代化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其不但需要熟练掌握金融业务,同时还要精通网络技术,只有这种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够满足网络银行的发展需求。所以,银行在招聘人才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下两方面。首先是银行要定期对老员工进行实时培训,全面促进其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其次是在引进人才方面,筛选高水平的金融管理人才,着重选择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高校人才,并适当吸收一些外国人才,以此为国内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供更多机会。

2.制定适合的风险管理制度

就网络金融业务,银行内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标明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并严格规定超出限制所要承受的处理措施。风险和收益是相反的关系,因此,银行应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银行的收益。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并且确保银行能够获取收益。银行应该切实结合资金的流动性和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性等现有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并伴随银行的发展不断更新管理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有效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为了鼓励银行进行网络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我国银行一直在努力完善网络金融相关制度和政策,并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网络金融市场。这样一来,才能够为客户提供和创造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规避网络金融风险,加强机构内部控制,确保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登源.浅议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6).

[2]郑晓琳.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探究[J].现代商业.2015(06).

[3]李婷婷.浅谈电子商务下网络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12(02).

8.银行网络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 篇八

随着传统金融产业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组合方式,网络金融逐渐被公众所熟识。网络金融包含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电商小贷、虚拟货币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网络金融环境下,市场中的信息对称程度越来越高,资金的供求双方能直接进行有效交易,在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扩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就存在一定漏洞,加之这个时代下衍生出的这个新产物,使得网络金融面临着高科技化、虚拟化以及法律法规监管缺失等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网络金融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风险,如何规避网络金融活动存在的各种风险,已经成为网络金融管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2 我国银行网络金融风险

银行网络金融业务活动及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均由计算机程序及软件系统来完成,其中所涉及的银行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安全与管理安全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2.1 技术风险

首先,非法黑客的侵犯以及对系统的破坏。目前我国银行网络系统较易受到各类黑客的非法攻击。这些黑客会利用各种手段,对银行网络金融安全造成各种形式不同的威胁和破坏。他们能通过网络上存在的缺陷与漏洞进入到银行内部的主机并实施破坏活动。所以,加强对各类黑客的侵犯与破坏进行防范极其重要。其次,各种计算机病毒给银行网络金融带来威胁。传统的金融活动,即使有安全风险也只是局部的损失,而网络金融活动当中的安全风险则会使整个网络面临瘫痪的风险,这是极为严重的一种系统性风险。

2.2 业务风险

首先,网络金融的信用风险。在网络金融活动当中,网络金融业务与服务机构具有较强的虚拟性是主要特点,服务方式存在虚拟性,使得交易与支付双方都是在未见过面的前提下就通过网络发生了金融交易,但对对方的身份验证难度较大,这也使得网络信用风险显著加大,既包括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制度方面的问题。其次,网络支付与结算方面存在风险。因为网络金融服务方式的虚拟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各种经营活动都能不限时间、地点、方式地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网络金融用户能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和任何地区的金融机构来办理各项金融业务。但如果某地发生了金融网络故障,将会使全国甚至全球性的金融网络的正常运行与支付结算受到影响,从而造成大面积的经济损失。

2.3 制度风险

网络金融制度风险主要是因为内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实施金融犯罪活动。有关资料显示,多起被破获的金融犯罪案中,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犯罪活动的占到了百分之八十。这部分人员通过自己掌握的权力,能够轻松地删除、修改或转移账户资金。也有一小部分银行内部不法人员,虽然是在自己授权之外,但利用银行隐秘通道能随意出入系统,也使这些通道成了黑客入侵银行系统的入口,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加强我国银行网络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

笔者认为要想有效规避银行网络金融风险,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考虑。

3.1 加强网络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规范,促进网络金融向着健康且有序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防范网络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在纸质结算的前提下,可通过数据库建立网络个人信用信息库,使个人信用数据实现共享,给有关部门提供个人信用资信认证、报告及等级评价等,从而对个人资信情况进行全面的查询管理。特别是有不良记录的个人,必须及时披露并进行相应惩罚,使其网络信用违规的成本加大,从而规范并完善网络这一信用平台。

3.2 加强银行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技术防范

由于我国的加密技术、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等相关技术并不完善,使得我国银行网络金融发展的安全风险与技术风险加大。所以,我国应加大银行自主知识产权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如防火墙技术、加密型网络安全技术以及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使计算机系统增加技术含量,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还要构建计算机系统的全面防御机制。银行金融网络系统必须确保其完整性、保密性、可审计性以及使用性的功能。确保授权用户办理金融业务时能正常访问与使用真实、有效的系统资源。

3.3 制定促进银行网络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的银行网络金融并未进行统一规划,随着网络金融业务越来越多,很多网络金融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这也对网络金融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统一管理,及时防范并规避银行网络金融存在的安全风险,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银行网络金融规章制度,例如:网络金融交易法规、电子商务法等,并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实施各项网络金融活动,在加强银行网络金融系统内部协调性的同时,实现交易主体责任的细化、健全网络交易凭证以及数字签名识别、违规惩罚等内容,净化网络金融市场,使银行网络金融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龚衍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金融经济,2013(4).

9.国际银行金融网络——SWIFT 篇九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迅速升温。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而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云南是毗邻东盟国家最多的省份, 更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益紧密, 云南企业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在东盟地区, 汇丰的网络覆盖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及越南7个国家。通过设立昆明分行, 汇丰在西南地区的服务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益紧密, 昆明分行将协助当地企业把握区域经贸互动的商机, 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应用。昆明分行行长王喜松认为, “汇丰在云南的业务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我们自身优势和本土需求的契合点。通过昆明分行, 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汇丰的跨境资源, 协助当地企业把握区域经贸互动的商机”。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之一, 汇丰在全球超过7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在中国内地, 汇丰同样是领先的外资银行, 在56个主要城市设有173个网点。凭借全球网络联动优势以及跨境服务专长, 汇丰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人民币跨境业务方面具备相当优势, 这些业务也成为汇丰中国工商金融业务拓展的重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迈开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 汇丰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凭借汇丰的全球网络, 我们能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从贸易服务项目融资、收购兼并及提供咨询, 到上市、投资等等, 都能够通过我们在全球范围的网络和服务资源提供支持, ”王喜松表示。

近年来, 汇丰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服务, 在欧美、亚洲、中东、非洲和拉美等20个主要海外市场设立了中国企业服务部, 其中包括东盟地区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通过选派了解中资企业、会讲中文的汇丰中国的员工担任中国海外业务经理, 为在当地发展业务的中资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双边贷款、上市公司股本融资、贸易进出口业务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同时, 不断加快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也为汇丰在云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了解, 中国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总额由2010年的3%跃升至2013年的18%。王喜松介绍, 汇丰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为客户提供从贸易结算、风险管理到融资的综合人民币解决方案。汇丰建立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业务网络, 并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了多项第一, 包括首家在全球六大洲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际性银行、在伦敦发行首个国际人民币债券等。此外, 汇丰也是最早在7个东盟国家完成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国际银行。汇丰在跨境人民币服务方面的优势, 可以帮助云南企业在利用人民币结算时节省兑换成本、控制汇率风险的同时, 也可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优势, 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

上一篇:考试中的酸甜苦辣作文下一篇:透视考研:考研精神 为考研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