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培训论文(共11篇)
1.科技培训论文 篇一
农机化技术学校
关于请求列为2013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单位的申请
县农业局:
我校是在农业局领导下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和宗旨是开展农机
驾驶员和操作手教育培训,推广普及农机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
展水平。建校20多年来,我校共培训农机驾驶员18000余人,培训
农机操作手32000人,并圆满完成了2012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
项目,为加速-----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农机化技术学校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校社面积3000
平方米,各种教学设备齐全。目前共有教职工52人,其中理论教员
13人,教练员26人,管理人员13人。在教职工中,中职以上职称的有8人,初职及以下4人,技术实力雄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校在深入调查摸底,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特提出2013年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申请。拟培训4个村,培训农民1200人,其中农
机操作及安全、蔬菜机械化示范各培训2100人。
------农机化技术学校
2013年4月10日
2.科技培训论文 篇二
一、以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建立健全农民培训制度和体制机制
1、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民科技培训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强制性、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县乡党委和政府,要按照管好用活的总体要求,针对“三农”特点,以培训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搞好统筹规划,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并配套以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有效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2、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农民科技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培训渠道。
首先,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树立强烈的“三农”意识,大力宣传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逐步营造尊重关心农民、支持帮助农民创业的良好社会风气;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农办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民培训新格局。其中,应充分发挥支村两委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最直接、最便利的组织保证;第三,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科技推广培训机构相互衔接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拓宽农民培养渠道。要大力实施《2003~2010年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千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计划、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希望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3、加大投入,为农民科技培训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要牢固树立教育培训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新理念,不断加大对农民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由政府、社会和个人有机结合的农民培训投入多元机制。特别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民培训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必要资金;同时,一定要加强对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以切实提高农民培训投入的效益。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优质服务。
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从发展方针、政策指向、目标定位、制度制定、人员安排、资金支持、物质援助、信息提供、教育倾斜、技术指导、人文关怀、精神激励、环境保护和社会建设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大服务体系,从而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把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进而把他们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力优势、甚至人才优势,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新型农业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要通过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培训工程等,对农民开展以农业科技知识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培训,并以此为突破口,切实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1、政府推进。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为重要职责,并以实施公益性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为龙头,成立项目培训领导小组,严格管理,定期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力推动农民科技项目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要实行项目培训目标管理制度,实行年度考核,确保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2、财政支持。
各级政府要把农民科技培训作为财政支持的重要内容,对农民实行全程免费培训,即免费提供培训、免费提供指导、免费提供教材和技术资料、免费办理证书等,使农民在参加政府公益性科技培训中不掏一分钱。
3、围绕中心工作。
农民科技培训要始终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开展。以河南省为例,“九五”期间,为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河南省重点开展了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10多个大宗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培训;“十五”期间,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开展了以技术含量较高、增收潜力较大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化养殖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等六大类20多个专业的培训;2005年以来,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河南省把“培训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作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目标,提出了“办班进村、整村推进、三位一体、便民利民”的工作思路,以“打造专业村,发展一村一品”为目的,在全省开展了“千村农业科技培训行动”;目前,河南已在全省3,000个行政村举办了3,000个村级培训班,培训骨干农民26万人。
4、创新培训机制。
河南省在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进行培训机制创新。在培训指导思想上,由“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演变到“整村推进,打造专业村,发展一村一品”;在培训对象上,由“培训普通农民”演变到“培养专业农民”;在培训内容上,由“传统农业技术”演变到“高效农业技术”;在培训方法上,由“培训、实习”演变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在办班形式上,由“以县、乡级班为主”演变到“以村级班为主”。通过不断总结探索,河南省农民科技培训逐步形成了“以培养专业农民为重点,以发展新型农业为突破口,以整村推进、一村一业(品)为目标,以培训、指导和服务三位一体为方法”的内容和方法有机统一的培训工作新机制。
三、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为目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所谓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国家的阳光工程自2004年启动,全国各级政府都成立有阳光工程办公室,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为此,政府应该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妥善解决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阳光工程,把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发展农民劳务经济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和实施,放到战略的地位去谋划和推动。要加大投入,严格监管,规范操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优化环境,大力开展以“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颁布实施《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办法》,倡导“劳务光荣”、“劳务致富”理念,动员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参加培训、外出务工,使广大农村发展成为优质劳动力输出基地之一。
四、进一步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基数大、存量多,政府用于支持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财力相对有限,农民科技培训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再者,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际考察,也存有不够精细和不够到位的地方。这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好许多实际工作。
一是结合地方“三农”实际,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做到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同步推进,使之相得益彰,既让农民获得党和政府的阳光沐浴,又让农民获得农业科技培训的实惠。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民科技培训规划,并配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以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努力做到明了“三农”形势、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针对性、效益性和发展的超前性。
三是大胆起用具有管理才能的农村科技人才,即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效应。农村用人导向是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遵循村民自治法则,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合法操作,适宜使用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带动和辐射效用,无疑有利于落实党和国家的惠农富农政策,有利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3.科技培训论文 篇三
2011年初,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引进了英特尔公司开发的《Design and Discovery》(《设计与发现》)教材,这是一门通过各种具体活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系统地介绍工程与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教材面向11~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校外科技教育机构和科技场馆的青少年,是一门介绍设计与工程领域相关内容的科学与技术教育课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与工程领域的重要科学概念,亲历并体验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实践活动,掌握工程设计与模型制作的流程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设计与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改变自己的生活,提高其与他人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的社会情绪能力。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专家团队将《设计与发现》教材本土化,旨在使中国的学生了解技术系统与产品设计领域的相关内容,提高他们的科学想象力和运用直觉选择最佳方案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木材、金属、塑料、食物、纺织品、纸张等材料操作并形成三维作品的技能,以及反思和评价自己决策结果的能力;引领他们形成在工业产品设计过程中关注文化、社会和环境热点问题的多元视角。鼓励他们在使用教材中开展多种活动,通过各种具体活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积极推动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成长。
《设计与发现》教材本土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如何培训教师使用这套全新的教材,则更具有挑战性。2012年5月,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专家团队和东南大学科学教育中心共同合作,依据教材特点,举办了开放性、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师培训。在培训班上,来自全国14个省的33名科技骨干教师与科技辅导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根据教材的每个主题,把参训教师编成小组,小组成员间要求相互配合,妥善分工,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都要和其他小组进行作品的展示、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培训过程中,大家会经常处于“教师—学生—培训班的学员”之间的角色互换当中,这样有利于授课教师去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员在7天的培训中,还要在培训手册中记下反思、体会、总结等。通过“设计无处不在”这个主题,逐步了解工程设计领域的设计流程和发现问题的方法,让第一次接触《设计与发现》课程的学员们理清思路,明白教材的编排。
培训结束后,老师们一致认为,《设计与发现》是一门非常好的以互动式、体验式为特色的科技创新课程。在熟悉某一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及动态的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学习、调研、设计、实践等多种形式,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体验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思路及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及科研能力。
4.科技培训总结 篇四
为期两天的**区农函大科技培训班已经圆满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结业典礼,首先,我向广大学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继续参加农函大培训,学习科技知识。
两天来,在区妇联的组织下,广大学员按照培训班的要求,认真学习了农业实用技术、家庭装潢、家庭烹饪、妇科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等课程。虽然此次培训时间紧,内容多,但在全体学员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农函大科技班的举办,给我区广大妇女提供了一次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通过两天的培训学习,培养了大家学科技的兴趣,调动了大家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素养,为下一步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技与生产、生活的结合已越来越紧密,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科技革命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引导劳动方式的变革、管理方式的改善,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更新,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求广大学员以此次农函大培训为契机,认真学习,努力做学科技、用科技、宣传科技的带头人。
第一、要做学科技的带头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大学员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科技的重要性,带头学习,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科技素养,争做新时代的学习型妇女。同时,积极发动和带动身边的妇女群众参与到科技学习中来,在全社会妇女中形成浓厚的学科技氛围,为创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第二、要做用科技的带头人
广大妇女同志不仅要学科技,而且要用科技,把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去,为促进社会发展,创造更多财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在座的广大学员要做用科技的带头人,不仅要自己运用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带头搞试点,带头技术革新,而且要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妇女群众运用科技,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把所学的科技知识毫无保留到传授给群众。主动向群众传播新技术使用方法,通过言传身教,将群众用科技不断引向深入。
第三、要做宣传科技的带头人
广大学员不仅要自己学科技、用科技,而且还要带动周边的妇女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要向周边的妇群众宣传学习科技知识的重要性,而且要积极地传播科技知识。努力当好传播科技的二传手,宣传科技知识,反对封建迷信,为推进我镇“科技兴镇”战略的深入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5.银行信息科技培训总结 篇五
ⅩⅩ年在本行领导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信息科技安全运行”这一中心工作,我行精心组织实施了基层员工进行了信息科技安全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ⅩⅩ年的工作计划中,我们将信息科技安全培训列为重要工作之一,提前做好了工作安排计划表,明确了培训时间,培训主题、以及举办地点等,使得总行培训能够按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二)加强调研,提高培训实用性。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收集听取基层网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力图使得我们送去的培训是基层网点所需要的,提高了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三、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基层员工的信息科技风险风险防范操作素质,为农商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目前,重视科技素质培训已成为共识,学科技用科技已经成为大多数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员工学用科技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在农商行发展中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
(二)增强了农村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创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有所增强,培养出一批有本领、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全镇形成了党员争着富、群众跟着富的喜人局面。
(三)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执政水平。实用技术培训的有效开展,使更多的优秀党员成为带领一方群众发展经济和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农村党员走上了村、组领导岗位,优化班子结构,从而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的良好风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促进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科技素质培训架起了连心桥,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建立在依靠科技共同致富基础上的邻里关系、人际关系更加和睦;科技素质培训治贫又治愈,带来了新风尚,农村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大为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村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培训的经费投入不
够。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时间不能统一。
五、下一步打算
6.科技培训工作总结 篇六
今年来,我乡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以“勤奋、自强、协作、创新”为班训,加大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围绕全乡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现已全面结束,共完成8个班,400人,涉及5个村委会,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2007年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位于康阳公路41公里处,交通方便,文化发达,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多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乡辖15个村委会,农业人口6032人,农村劳动力5122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06元。农业主导产业有: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林果及食用菌产业等。我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今年来,乡党委、政府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高度重视,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各类培训已达500余人次。
二、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我们把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在培训中,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按上级要求和年初计划,使全乡的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组织专家,根据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以种植、养殖为重点,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培训方向。培训内容以林产品和畜牧、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并联系实际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作物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在培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组织措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及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日程、学员管理系统。重点培训了4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700个农户。
三、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一)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农技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
(二)抓住重点,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
(三)加强宣传动员,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
四、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农民在培训中得到实惠,主动求教、主动咨询人次越来越多,要求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热情高涨。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氛围。
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配方施肥的培训力度,使农民的生产经营思维有了转变,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
三是促进了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培训思路,推动了主导产业水平的快速提高,扩大了新优技术的幅射面,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支柱。
四是培养了农业技术员队伍和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尤其是乡村两级技术员在培训农民的同时也汲取新的知识,增强了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和本领。同时,也培训培养了新一代农民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成为新一代的主力军,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人才。
通过2010年的农民科技培训,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扩大种养殖规模。王坪、竹园及火烧沟沿线新建大鲵养殖基地5个,带动周边180户农户,通过培训,养殖技术得到了提高,在养殖过程中,把培训所学到的知识
7.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体制创新
随着新型农民培训的推进, 各地党和政府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 因为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阻碍了新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推进, 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慢的因素之一。所以, 在各地区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是发展现代农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实施农民科技培训的迫切性
1.1 实施农民科技培训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培养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依靠力量。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素质, 是“三农”问题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1]。因此, 新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重要且迫切。
1.2 提高农民素质,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施农民科技培训的总体目标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主要受益者和直接参与者是农民, 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所以, 农村人力资源优势的转化是推动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这种转化的实现, 就要改变农村的整体劳动力素质, 而实施农民科技技术培训可培养出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型农民, 从根本上为建设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3 实施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三增的关键所在
农业是战略性基础产业,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 农民更加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长期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出路在于技术的提升。因此,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实施农民科技培训, 可以推动农业结构的不断提升和跨越式发展, 为达到三增目标注入动力。科技进步和掌握技术的新型农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培训, 形成一个新型农业技术覆盖辐射体系, 共同实现建设新农村、共同致富的美好目标[2]。
2 新时期农民培训的困难
农民教育培训是政府所想、农民所需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 在当前面临大好机遇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2.1 认识不足
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人口达70.52万人, 占全县总人口的61.3%, 小学文化者占30%, 初中文化者占50%, 高中 (中专) 文化者占19.5%, 大专以上者仅为0.5%, 其中57岁以上的人口占到了30%, 占农村劳动力的48%, 从年龄和文化程度上都导致群众农业技能掌握水平有限, 与赣榆县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部分农民对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还没有意识到技术培训学习的重要性, 主动参与的群众少之又少, 使得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任务艰巨且繁重。
2.2 农民文化水平偏低
从农民的文化水平来看, 虽然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 但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还有缺失。对农民接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发现, 不了解的占21%;对影响他们参加培训的因素调查发现, 基础不好的占13%。综合这些调查数据发现, 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 是农民素质表现的不足之处。
2.3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
目前, 农村年轻人少, 不愿种地, 主要以中老年人、妇女为主体, 投入不足, 广种薄收, 特别是化肥施用方法不科学, 肥料利用率低, 施肥结构不合理, 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污染。
2.4 机构众多, 培训缺乏系统性
目前, 在各级政府加大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背景下, 相关机构纷纷参与培训, 既有农工办的参与, 又有人社部门下设的培训机构, 还有教育部门下属的学校、民办机构等。在开展培训中大家各自为政、互不通气, 削弱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长期有序正常开展。
3 新时期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
3.1 建立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教育体系
针对目前农民培训体制的现状, 需要成立一个统领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机构, 制定农民培训教育的体制规范, 以利于改变机构重复、资源浪费、农民培训经常“撞车”的现象。可实行多部门管理, 统一协调的措施, 通过统筹规划使新农民培训教育的资源得到整合, 并确保农民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长效性, 从而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另外, 农民培训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作支撑, 从教材编写、课件开发到组织管理、误工补贴。因此, 农民培训工作应得到政府财政的重点扶持, 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3.2 分层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远的贯穿于“三农”工作的系统工程,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难度在于, 农民在长期劳作生产中总结了一定的技术经验, 对于技术培训的渴求度整体水平不高;由于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 所以在培训过程中生产与学习之间时间有冲突时, 多数农民都以生产为主, 这就对农民培训有了较大的限制, 所以要在教学形式上, 要力求务实多样。一是长短班结合, 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 农闲时办长班。开展传、帮、带作用的农民技术员骨干队伍, 以农业干部学校为主的阵地, 抓好农民科技培训, 分层次开展技能培训, 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 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 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 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 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授课方式上, 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讲解传授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组织农民长时间、滚动式办班, 轮流学习技术。短班学习以针对性较强的技术为主, 由于涉及范围小, 应设专人讲解或者定期上门做技术指导。
3.3 完善管理网络
改进只培训单一技术的方法, 设定针对性知识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并建立多层次服务网络, 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与信息支持, 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积极收集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 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农民适应和驾驭市场的能力。
3.4 方式灵活, 重体验
近几年, 赣榆县农业干部学校举办的培训班中摒弃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特别重视学员的参与及体验。在课堂授课中, 教师教风端正, 讲授声情并茂, 既具备较强的专业性, 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前沿性, 而学员应答积极, 特别是在每期的授课中, 参加培训的农民朋友都能够在专家的调动下, 结合自身的种植经历, 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问题, 通过专家的设疑解惑, 进一步巩固了教学效果。
3.5 加大农业培训力度
一是明确教育培训对象。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作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 将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工、退役军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作为后继者进行培养。二是构建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为主体等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是优化每一次的农业培训内容。按照生产经营型分产业, 按照专业技能型分工种, 按照社会服务型分岗位, 力争将每一次的农民培训都做实做精, 着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新发展能力。四是创新农业教育培训形式。实行“分阶段、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训模式, 采取理论教学、现场示范、考察交流与跟踪服务等灵活高效形式, 提高农民培训效率,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总之, 提高农业人口尤其是生产领域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 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加强“三农”的重要举措, 才能将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长期推进下去, 让农民真正掌握推进经营方式转变的本领, 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0.
8.浅谈如何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篇八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问题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15-1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农村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旨在通过提高农民掌握农业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三农”问题,开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视野,改变农民观念,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水平,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说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在几十年的农业工作中,面对农民培训工作的发展与变化,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让农民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效果,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
1.1 发挥政府职能,强化管理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把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 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考核。要立足长远,组织精干力量对农民进行关于提高技术素质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农民自觉自愿的参加技术培训,加快养殖、种植良种推广、新技术引进和农民培训步伐。
1.2 整合农民技术素质教育资源,加快培训步伐 农业新产品应用和新技术推广使用,没有高素质的农民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推广农业新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效益,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加强科技培训部门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
2 精心组织,提高科学性
2.1 加强培训组织领导,落实专门机构负责 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构、合理配备人员,提高培训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解决目前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的培训体系,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农民科技培训,形成左右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农民培训组织网络。
2.2 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培训效果和质量是检验农民科技培训成功与否的试金石。为此开展农民培训必须科学的设定培训科目、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组织严谨的培训安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需求情况,将农民科技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定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专业科目、培训单位、主讲专家、参加人员等内容,以使培训取得最佳效果。
2.3 精心组织,确保农民培训实效 农民科技培训一是要针对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和培训对象基础进行培训。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等特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動性;二是要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采取专家集中授课、观看农技科普VCD、技术人员田间现场示范、开通专家热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促使农民接受新知识,学会新技术,掌握新本领,推动农业科技的普及;三是要做好产业与技术的结合。培训农民要与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理念树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农民通过培训切实学到技术、掌握本领、充分利用、收到实效、获得增收的效果。
3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要让农民自觉、主动地参加科技培训,除做好一般性宣传工作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通过学习真正得到实惠的先进典型,比如:经营效益好的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通过经营农业机械收入颇丰的养机大户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典型是一面镜子,它能让农民从自己身边成功的例子看到科技带来的效益,改变落后的科学意识,从而激发起参加科技培训的热情。
4 创新机制、开创新局面
4.1 实施县级统筹,健全统一的农民科技培训机制 农民科技培训由乡镇实施,存在着培训人员力量薄弱、培训资金不能保证、培训知识单一或落后、培训方法和手段简单的问题。因此,培训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久而久之影响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的积极性。因此,农民培训必须纳入县级统一管理,这样有利于协调统筹管理、资金使用集中、减少设备重复购置、减少资源浪费、统一培训。
4.2 典型引路,构建农民内部提升机制 为了构建农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使农民科技界培训工作落地生根,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 “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的作用,用现身说法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和帮扶;另一方面,要在制度和政策上对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给予鼓励,引导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农民自身利益,并根据成员和生产需求,组织安排农民培训。
5 整合资源、齐抓共管
农民科技界培训工作涉及部门众多、涉及专业广泛,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政府充分当好“中间人”的角色,为农民参加科技培训牵好线、搭好桥,向下搜集农民意愿和需求,向上协调和争取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促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整合各部门和培训单位的技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做好农民科技界培训工作。
9.农民科技培训会议讲话 篇九
科技培训的目的是要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具备一定科技知识,有较强商品经济意识、致富意识和能力的新型农民。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是党的重托,是政府的职责、是农民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提高对这一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一活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才能促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深入发展。
1、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党的xx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召开的专门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新的篇章。这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乃至具体到每位农民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此次培训活动要将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传达作为重要内容,讲解的方式要通俗易懂,使广大农民能够真切理解,并用好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
2、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落脚点是全面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就是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的本质,是由先进的科技文化、先进的生产设施和现代化的农民构成的。通过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就是要推广先进的科技文化,培养现代化的农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需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也就是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工艺,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发展生产,从而促进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现在,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和渴望非常强烈,但是,农民整个群体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却不大,归纳起来有三点制约原因:一是缺少信息;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资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它给农民送知识、送技能、送信息,用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用技能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举措。
4、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是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结合当地特点和资源优势,推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的探索发展特色农业的新路子。而做好这些工作的前提是要不断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为此,各乡镇要将新型农民的科技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的抓好。
二、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做实
一是培训内容要切合实际。目前,各乡镇都有各自的产业特点。为此,在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时,要针对本乡镇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二是组织工作要扎实得力。回去后,各乡镇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基层科协、科技副镇长及科普宣传员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学习科技的热情。
三是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各乡镇在制定培训方案时要与市科协做好联系沟通,以便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采取集中讲授的方式,邀请专家、教授到镇政府或村委会指定的活动地点进行农业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培训;也可以采取现场会的方式,组织农民到种养殖大户那里现场参观、听经验介绍和专家讲解。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传递操作性强的致富信息,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民致富的活力,增强致富的信心。
三、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是必须抓好的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不断研究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这一工作深入、持久、广泛的开展。
一是坚持培训工作常抓不懈。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要指定科技副职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乡镇科协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承办单位,要做好沟通、联络、协调、服务和组织工作,要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做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加强科技信息的沟通传递工作。信息只有发布出去,并被采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建议*电视台开辟一个专栏,定期发布有价值的科技信息(类似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栏目),重点传递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产销等方面的信息。各乡镇要利用“科普画廊”、“农民书屋”等形式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充分利用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的功能。目前,我市各乡镇乃至各村都建立了科技信息服务站,免费为农民开展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产销供求信息、用工信息等多项生产生活信息服务。下一步相关部门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信息服务站的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基层广大农民、农业大户,涉农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技术服务企业的网络平台信息传递的纽带,科技服务农民的前沿窗口。
四是切实发挥各乡镇科技副职及“科技服务团队”的作用。20xx年6月开始,我省实施的“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为我市各乡镇选派了15名科技副镇长和48名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队伍,一年多来为*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想“科技服务团队”的工作、科协的工作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直接为“三农”服务。两个队伍紧密配合,不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又可以整合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更大、更突出的作用。
10.科技培训论文 篇十
县科技局为民族“直过区”黄茅岭乡普龙寨村委会培训科技明白人63人
近日,县科技局针对县民族“直过区”(黄茅岭乡普龙寨村委会)科技发展水平低,种植、养殖业管理粗放,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现实,为提高 “直过区”各族群众的科技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农村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黄茅岭乡“直过区”举办了一期科技明白人培训班,对“直过区”15个村民小组63人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直过区”劳动者科技素质和科技生产水平。
县科技局在黄茅岭乡“直过区”举办了一期村科技明白人培训班,邀请县畜牧局畜牧师、县农业局农业师两位专家以集中讲授为主,采取课堂学习和谈讨交流等方式培训,对涉及普龙寨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的63名生猪养殖、山地鸡养殖、橡胶种植大户和产业发展的科技示范带头人,就苹果、核桃、花椒树的栽培、修剪和高产技术及优质马铃薯、半夏的种植和田间管理等,进行了扎实培训,并组织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培训交流、相互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村劳动者对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认识水平及相关业务水平,为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带动全村生产”,全面推进该县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1.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 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农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促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结合农业科教系统创先争优和深入基层“接地气”等活动,形成大联合、大协作、大培训的工作格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二、工作原则
(一)立足实际
围绕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管理与社会事业发展,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人才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出发,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防灾减灾和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实习培训,采取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入户指导与集中办班相结合、传统培训与现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广泛动员
采取部省联动的方式,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工作,推进专家、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大培训格局。
(三)构建机制
要注意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今后开展冬春培训打好基础。通过科学部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大培训机制;组织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力量,构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机制;依托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民培训反馈机制;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大培训稳定投入机制。
三、培训方式和内容
根据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依托现有各类项目资源,重点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节本增效技术、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民开展培训。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产创建示范县等项目,按照农业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大纲》要求,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及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涉农企业人员及农业创业人员等开展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培训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等项目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观摩交流和田间学校等方式,重点培养种养规模较大、示范带动能力较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普通农民培训
结合各级各类农业项目,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田间学校、入户指导、远程技术服务、发放光盘、明白纸、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逐村逐户扎实开展科技培训,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任务分工
“十二五”期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底冬春农闲季节,在全国持续开展大培训。农业部统一部署,部省联动,以省为主组织实施。农业部各相关司局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开展大培训工作。重点任务和分工如下。
(一)启动大培训行动
2011年12月初,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筹备召开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启动大培训行动;12月上旬,印发《全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
(二)开展阳光工程提质增效大培训行动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参与,按照培训要求,规范开展培训,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提质增效。
(三)开展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行动
由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牵头,地方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参加,利用远程网络系统举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大讲堂、现代农业科技大讲堂和农耕文化大讲堂,在北京启动大讲堂培训活动。
(四)组织“农业专家宣讲团”
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牵头,部属三院、部部共建大学参加,组织50名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主要针对农技人员开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培训。
(五)开展稳粮增产大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牵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参加,举办稳粮增产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冬春田间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等技术。
(六)开展农机化技术大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牵头,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等单位参加,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配合,在江西举办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农机化新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技术等。
(七)开展水产健康养殖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渔业局牵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参加,组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等人员,重点培训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科学用药、水产品质量安全、稻田综合种养等技术。
(八)开展乡村兽医师资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兽医局牵头,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参加,在西藏、湖南等地举办乡村兽医师资培训活动,重点培训常见动物疫病诊断、用药原则及常用治疗等技术。
(九)开展农垦奶牛现代化管理培训活动
由农业部农垦局牵头,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参加,在黑龙江等重点地区举办农垦奶牛现代化管理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标准化养殖、饲料营养、良种繁育、疾病防治、粪污生态处理等技术。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动
根据大培训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农业行政管理部门、部属三院、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部部和省部共建大学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于12月中旬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2月至次年4月底,各地、各单位全面开展大培训工作,并结合各自特点每年举办大培训标志性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农业部成立由有关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协调组,负责总体方案制定、综合协调、政策落实和总结宣传。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负责大培训方案的组织实施;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面参与大培训行动。
(二)整合项目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阳光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农业科研专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培训工作,形成“体系、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强大合力。
(三)开展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抓好大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地培训工作进展,了解培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并取得实效。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培训行动。各省农业厅(委、局、办)和有关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大培训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充分挖掘和宣传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典型事迹,扩大大培训行动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开展总结表彰,探索激励机制
农业部将在此次大培训结束时,全面总结各地工作的经验成效。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单位2012年5月底要总结大培训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要探索激励政策,鼓励各地、各单位对在大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长期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大培训的教学、科研、推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或评奖时给予优先考虑。
【科技培训论文】推荐阅读:
科技培训感受11-05
科技干部培训07-08
如何提高科技培训质量11-20
科技管理水平提升培训06-25
科技示范户培训简报07-30
科技特派员培训计划06-25
2024年度科技培训实施方案07-10
建委雨露计划及科技培训工作总结07-09
2005年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总结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