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的研究说课稿

2024-09-14

摆的研究说课稿(精选10篇)

1.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一

五年级科学《摆的研究》说课稿

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认识到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彰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个计时器、一个单摆装置(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重量相同螺帽三个、研究摆锤重量和研究摆绳长短的记录表各一份。

教师材料:演示一套、不同的单摆两个、课件(或准备好板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流程:

引入(课前写好课题:摆的研究)

1、师:(师出示单摆)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等时性)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2、师出示投影记录。这是**组的记录,他们的摆一分钟接近**次,这是**组的记录,他们的摆一分钟接近**次

[=小学教学设计网-=]

3、现在,老师心里有个疑问:虽然我们认识的摆具有等时性,可摆和摆之间,它们的快慢都一样吗?(板书:摆的快慢)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板书:错号)

(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

原来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对号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的摆动越快。关于摆长的研究,我们下一节课将进一步探究,大家有兴趣

总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们的收获有哪些?你还想对摆进行哪些研究?

2.《丁丁的研究报告》说课稿 篇二

【说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叙述了丁丁完成一份蓝鲸研究报告的过程。全文共7小节。课文的3、4、5小节具体介绍了制作研究报告的过程。第五节中的“一头钻进,认真地看,一边……一边……”等词体现了丁丁做报告时的认真态度,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好事情。课文共有生字10个,要求描写6个。

【说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许多自主识字的好方法,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并能在预习过程中自学生字。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学习生字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收集有关蓝鲸的资料,对蓝鲸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可以对文中的内容作出适当的.补充,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有关词语,正确抄写6个生字:报,录,份,资,选,族。这些生字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资”“族”是平舌音,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正音。在指导写字时着重指导“录”的下半部分,让学生牢牢记住这里不是“水”。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很多生字,词语,积累词语对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本课让学生积累词语以及一些数量词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朗读是积累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朗读课文时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通过朗读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学习表达方式。教师应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使课堂上书声琅琅。

目标三:初步认识蓝鲸,收集有关资料。

由于蓝鲸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有关蓝鲸的资料,既能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又对蓝鲸有了多方面的了解。

目标四: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怎样制作研究报告,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研究报告对于二年级学生是比较深奥,比较新鲜的,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制作过程。教学中应及时帮助学生小结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着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制作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自己质疑,自己解疑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要有疑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在学生读了课题后,肯定有不少疑问,如:什么是研究报告?丁丁的研究报告是怎样的?丁丁是怎样制作研究报告的?等等。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研究报告。此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把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板书,这些问题正是本篇课文要学生了解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根据出示的三个问题,分别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时思考解决第一个问题,养成边听边思的学习好习惯。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轻声读课文解决第二个问题,通过同桌读课文解决第三个问题。教师适时加以小结,板书,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动脑筋解决了疑问,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了起来,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满足感。

二、指导朗读,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本片课文的教学也体现了二期课改以读为本的精神。第五节中的“一头钻进,认真地看,一边……一边……”等词体现了丁丁制作报告时的认真态度。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找找能看出丁丁非常认真的词语,找到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加上动作读读有关句子,去体会丁丁那认真的态度。然后再一起读句子,再次感受丁丁的认真。通过几次朗读,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丁丁的认真态度,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好事情。

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读句子,说说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设计了读句子比较的教学环节。出示两句句子,让男女生分别去读,说说哪一句话让你更了解蓝鲸。学生读了一遍都知道是第二句话更具体,但有些学生说不上来为什么。这时,让学生再去读读句子,想想第二句话写出了什么。理解了这句话写出了蓝鲸的大之后,让学生再来读这句句子,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将蓝鲸十分巨大的语气读出来了。

三、弹性练习,充分发挥潜能

3.课题研究实验课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分析

《人有两个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陶行知的《首脑相长歌》改写的一首儿歌,共六行三句话。主要讲人有双手和大脑两个宝以及它们的作用,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语言朴实无华,内容通俗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便于朗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4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

2、运用识字卡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进行组词练习。

3、领读课文,特别指导注意句号的停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是两个宝,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和写字

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双手和大脑的作用,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二、说教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的特点,我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作为课文内容的延伸。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观察生活中用手用脑的成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画导入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我将通过孩子自己画的画,做的手工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几张图,这几个手工制作。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很漂亮”。“为什么他们能画的这么漂亮,做的这么好呢?”学生自由发言。“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人”的儿歌,这首儿歌将会告诉我们为什么。”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点名作者是陶行知爷爷,强调“个”单独念是第四声,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宝”是“宝贝”的意思。

“读了这个课题,老师有一个小问号,人有哪两个宝贝呢?你们想知道吗?小问号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在一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对课文的生字进行正音。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步教师利用生字卡片逐字正音;第三步听教师朗读;第四步根据教师的朗读再自由的读课文;第五步认识课文以及句子;第六步最后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在教授课文内容时,可采取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朗读学习、理解学习,在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并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接着针对学生的`朗读相机正音,并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在正音的基础上小组读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讲解问题答案以及理解句子含义。具体过程如下:

指名读第一句话,生字词正音并组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知道人的两个宝是双手和大脑,知道从句子中提取信息。

指名读第二句话,生字词正音并组词。并尝试提问“双手有什么本领呀?”理解“做工”的含义,接着训练学生说话:我的双手会——;提问“大脑有什么本领呀?”理解“思考”的含义,再通过齐声朗读赞美双手和大脑。

指名读第三句话,生字词正音并组词。并尝试提问“如果我们做事的时候光动手不动脑行吗?如果光动脑不动手行吗?该怎么用好这两个宝贝?”引导学生回答: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同时简单理解“创造”的含义,通过齐声朗读感受双手和大脑的魅力。

(三)小结收获

既然双手和大脑是我们身上这么重要的两个宝,我们要不要好好利用它们?学生回答:要!利用齐读巩固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词语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记忆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往往需要教师利用反复巩固、反复朗读的方式帮助其加深印象。针对这方面,我采用两个方法:第一,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生字词,小组齐读生字词。尽量做到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都有心知肚明;第二,做小游戏——摘苹果。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做游戏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所以利用生字苹果树,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巩固生字词的环节中来。

(五)习字指导

第一课时的习字内容主要有这几个字——“人、个、大”,针对这三个生字的指导,我采用熟字记生字法以及比较法。

首先强调“人”、“个”、“大”三个字中都有一个“人”字,所以要写好这三个字第一步就是要把“人”字写好。

4.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确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我来自黄石市市府路小学,我们学校从起,就在全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并承担了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今年6月我校对外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果展示会,得到了省教研室专家邓老师和市区两级领导的亲临指导,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非常幸运地成为了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噪声污染及处理问题的研究》就是我在这期间指导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之一。下面我介绍下整个的研究过程:

一、活动主题分析:来源于生活。 (看视频)

二、学情分析:

我和我任教的五(3)班同学进行了两年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同时我也是这个班级的语文教师。两年来我们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经过长期的努力他们对活动过程的“制定计划——实地调查研究——书写调查报告——调查反思”的模式已经非常熟悉。两年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直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课程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要求我制定了本次课题详细、具体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噪声污染与处理问题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善于调查、总结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能将语文、自然等相关学科相融合的综合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调查、分析,能提出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勇于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情感: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经历与他人合作、分享的过程,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集体需要的关系。

四、课题的有关准备

1.了解相关知识:噪声的.概念、噪声的危害、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

2.介绍探究的基本方法:网上查资料、实地调查、讨论法、访谈法。

五、活动过程

让孩子们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做调查,当然很有兴趣,也很重视,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进行研究。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制定了活动的计划,大家决定研究活动为两个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第二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阶段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第四阶段制定研究防治的方法及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建议。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活动的思路与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资料

在活动实施阶段,为了避免学生无目的地收集资料,我就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选取相应的调查方法获取信息。我还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网址、书目,划定查找范围,以提高活动的效率。(看视频)

第二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我专门安排了一堂课指导学生整理、归类资料,如资料的取舍、排序问题、图文搭配问题及成果集的形式等,并组织学生填写好资料汇总表,让他们学会总结、反思。(看资料汇总表)经过重新整理过的信息看上去果然更有条理。

第三阶段——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小学教学设计网-www.XXJXSJ.cn=]

同学们虽然获取了许多有关的信息资料,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无法从书上、网上得到解决,因此,大家分成六个专题研究小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工作。

(看1.环保局采访;2.实地调查访问;3.实地测试汇总表)

第四阶段——制定防治的方案及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建议。

面对自己调查的结果,同学们的心中充分了自豪感,但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环境担忧,这时,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来优化我们的环境,这样,学生们的探索劲头更足了。学生们提出了许多方案,最后,大家筛选出了两类防治噪声污染的方案:

1、控制噪声源:联合有关部门对噪声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等)进行适当地控制。

2、采用隔音装置: 在校园内装上 “隔音窗”、“隔音墙”;可以戴上防噪声耳机、耳塞等。

同学们有了防治方案,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想试验一番,到底哪种方法的效果好一些。首先,我就指导同学们从最根本的入手,那就是:控制噪声源。大家讨论后给黄石港区环保局局长写了一封建议书,建议我校后面的火车能减少拉笛的次数。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长的认可,但还必须与铁路局协商后才能给我们答复;接着同学们还建议学校在后门建一面10米的墙,在周围栽种爬山虎和一些花草,来减少噪声,同学们的想法都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步地实现了。我还带领学生们到校后门对墙外和墙内受到火车噪声程度进行了实地测试,并把测试结果相对比,最后证实:这面10米的墙能有效减少5分贝左右的噪声,同学们面对收获感到骄傲。 (点击测试火车噪声)

六、总结与反思

1.学生的体会:这是我班两个学生的体会:

曹子寅:为了了解我们周围居民对“噪声污染”的认识,我们去了附近的商场、工地等地方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竟然尽然发现,有些人认为“噪声污染”离自己很远,根本没觉察,他们并不重视。但是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都有“噪声源”:如火车、汽车、工地上。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曹子寅的体会,充分表现了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加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胡 可:我们这组是负责实地调查噪声污染程度的。刚开始,我们就犯难了,该怎么去调查呢?我们一点头绪头没有。幸好,后来想起老师以前教过我们可以用录音、问卷的方法去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就采用了录像的方法,那位老爷爷说得真好,我们都想把这一段送到《新闻直通车》去呢!(大家不难看出学生调查、总结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教师体会: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认为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整个活动中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指导:

⑴情景预设:综合老师应该为学生设想研究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孩子们有心理准备来面对问题。在活动中,我想在调查采访中学生难免会碰壁,我就在班上进行了预设采访。通过这个小小的预设学生们都意识到活动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但只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⑵关注过程:

综合实践

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真的去解决某个实际的问题,而是注重在关注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虽然活动中装隔音窗这个防治的措施我们没有采纳,但是,这毕竟是大家的努力结果。只要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就值得肯定了。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更多的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⑶引导交流: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经验,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乐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变一人的知识为多人的知识,以便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

⑷突出重点:

在这次噪声污染的研究活动中,我就紧紧抓住“学生参加实践”和“如何制定防治方案”这两个环节来进行重点指导,而其他的环节就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学生自由发挥的同时,我就观察哪些方法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哪些地方还需要老师来帮助的,等下一次研究我就着重指导。这样的指导我觉得更具有实效性。

七、遗憾: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对活动的支持非常重要。但大多数家长们以没有时间、怕综合活动影响了孩子语、数的学习等为借口,不支持孩子外出参加实践,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

对于噪声的防治及措施,因为各种外界原因,如:学校的资金问题、环保部门与其他单位的协商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我们准备在今后逐步完成。

5.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篇五

摆的研究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中的第六课,学生在上一节课对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相同的结论。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在同一时间里有的摆摆动的快,有的摆摆动的慢,这节课就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进行探究研究。

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两个不同的摆(荡秋千图),摆绳长度不一样,摆锤重量不一样,让学生进行猜测,哪一个摆的快,学生猜测后,我再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实验,看10秒钟内你们组的摆摆动了几次,学生小组实验后,我对数据进行了归类,并板书在黑板上,问学生,为什么各组得到的数据不一样呢?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有那些?学生讨论后说出了三种;

1、摆幅度;

2、摆锤的重量;

3、摆绳的长度;对于摆的幅度会不会影响摆的快慢。上节课在探究时,发现摆幅小或摆幅大i,都不会影响摆的快慢,为此,我就把重点放在了后两个问题:摆锤的重量和摆绳的长短。

本节课“控制变量”来设计实验是教学的重点,在研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的实验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在实验中要控制那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因为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对比实验,学生设计的方案较合理,在交流汇报时,学生说得也比较完整,在研究摆绳的长短是否影响摆的快慢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充分的讨论,因此顺利多了,化的时间也较少。

6.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篇六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40分钟内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如果好好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对于科学探究就有很大帮助。将“动”设定一个目标,并且能够吸引到这个目标中。所以活动的设置要有足够的吸引人的地方。我曾经看到一位数学老师在某班上课,我对那个班比较熟悉,自我表现力比较高,因此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科学课上也可用一些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我们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谁发现更多,谁的误差最小。

在摆的研究这一课中,特别是上组内公开课的那个班级,使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做实验的那份专注,第一次看到小组合作配合的很完美,就连平时很爱闹的学生都在做自己在行的事情。可能有一些老师在,学生不敢闹。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摆的实验比较喜欢,摆的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他们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自由时间多,大约是一半。但是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学生的计时和数数有很大的要求。有些组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数据,可能的原因出在数数和计时。所以在前一课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这两个方面。因此,我就认为有位老师将机械摆钟突出了探究的过程是很适合的。他将摆钟的摆动次数略去,而加强了摆的等时性的探究。在实验之前,更是对学生进行了数数和计时的有效指导。这样的教学,明显是为下一课铺好路。

在实验过程中,摆不是听话的小孩,往往会打圈,接着就碰到铁架台,学生就只得重来。因此就对学生的操作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在摆的研究过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更加增强探究氛围。同时,我觉得学生的汇报也是相当的精彩。专拎好数据是我的失误,应该爱护每位学生的成果。

7.摆的研究教学反思 篇七

本课目标设定为: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搜集影响摆的快慢因素的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能够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体验在摆的实验中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课从学生觉得新鲜、感兴趣的玩摆活动中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从玩摆中发现问题:为什么相同时间里摆动次数却不一样,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意识顺应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很自然转入对问题的假设上来;在深度讨论中明确该实验的研究方案,让学生对实验中的细节加以关注,体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科学研究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目标蕴涵其中。

在汇报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在探索摆的快慢和摆线长短有无关系的经历中,有的小组成功了,也有的小组失败了,他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和科学的结论有偏差甚至相反。

8.摆的研究课堂反思 篇八

本节课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是教学的重点。在研究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动速度的实验上,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控制哪些条件相同,改变哪个条件。因为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对比实验。在汇报时,学生基本上都能说出要改变摆锤的重量,但是控制哪些条件相同,学生一下子不能说齐,我让其他的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整合各组的观点,完善实验的方案。在设计摆绳的长度是否会影响摆锤的速度时,由于有了前面充分的讨论,因此就顺得多了,花的时间也比较的短。

本节课在材料的准备上,我采取了刘海平老师的那套材料,用夹子固定摆绳、 将大头钉固定在摆绳下端,用3块不同重量的橡皮代替螺帽。这套材料操作方便,也大大节省了时间。在巡视学生分组做“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动速度”的实验时,我发现在固定橡皮时,有的组大头钉固定的深浅、固定的面有所不同,造成了实验数据的偏差。虽然经过指出学生也进行了改进,但使我意识到实验前指导还不够到位。实验前,教师应该要尽可能的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细致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有效的开展。

9.《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2.推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度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3.让学生认识到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改变摆锤重量、摆绳长短对摆的快慢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如何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与不变量,培养学生科学预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不同重量的摆锤三个、摆绳一根、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老师请同学们来听儿歌,看看动画(出示第一张课件)

问:动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我也喜欢,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它摆得更快些吗?

2.师:其实秋千就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摆,回忆一下,你知道了那些关于摆的知识?(摆锤、摆绳、摆幅、摆的快慢与摆幅无关)

3.引入实验

(1)告知实验要求:测量15秒摆动的次数。(注意摆绳拉直、自然下垂、来回算一次)

(2)学生动手实验。(3)汇报结果

(4)观察数据,发现各组的摆在相同时间摆动次数不同,猜测摆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5)根据学生猜测板书:摆锤重量:重→快

轻→慢 摆绳长度:短→快

长→慢

(6)师:如何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呢?(生答:实验)

二、新授

1.讨论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关系实验

(1)分小组讨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

(2)汇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3)实验准备:每组准备了一倍重量、两倍重量、三倍重量的螺母,分别测15秒摆动的次数,每个重量的都测三次。(4)汇报: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准备哪些材料? 2.讨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关系实验

(1)分小组讨论: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要准备哪些材料?

(2)汇报: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每组只准备了1根摆绳,怎样改变长度呢?演示:对折即变为一倍和两倍绳长)

(4)汇报: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准备哪些材料? 3.分组,一些组做实验1,一些组做实验2 4.学生开始实验,老师指导 ……… 5.汇报

(1)做实验1的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汇报一倍重量、两倍重量、三倍重量摆锤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

(2)师总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3)做实验2的不同组的学生分别汇报一倍绳长、两倍绳长的摆15秒摆动的次数

(4)师总结: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6.反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帮老师想想怎样让秋千荡得更快些呢? 7.设疑:我们知道了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老师这里有两个摆,摆绳一样长,我们把它们摆起来,观察快慢(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暂时不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来自己实验,也可上网查一查原因)

三、巩固

1.师:今天我们发现摆的这个秘密是400多年前一位科学家伽利略发现的。(介绍伽利略发现这个秘密的故事)

2.告诫学生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认真动脑,多动手、多实践,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

10.《摆的研究》教案 篇十

《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关于“时间的测量”,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使学生在研究“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单元前五课是了解认识一些计时工具,并知道他们的一些发展史,后3课则是研究制作具体的计时工具,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而“摆的研究”则是后面这一部分的起始课或基础课,是为后面的制作打基础的。

学生们在第五课已经观察过摆钟的摆与自己的摆,认识到摆的快慢不一样,他们会联想到摆的快慢可能会与摆锤、摆绳的长度、摆幅等因素有关系。这节课中学生们将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讨论与思考,并且去验证他们自己的一些猜测。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排除一些猜测,修正自己的想法。这一节课,学生们将测量不同重量摆锤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不同长度摆绳的摆在15秒钟内摆动的次数。他们在对测量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会发现,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只是摆绳的长短。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以及上节课对摆的结构的了解,对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来研究摆摆动快慢的的影响因素,他们通过做实验,分析数据,很容易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对于对比实验的设计,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懂得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可能会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考虑的不周到,但大致方案还是能够设计出来。有了相应的知识背景,这样他们既有研究的兴趣,也不会感觉太难而使课堂沉闷。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2、让学生了解摆绳的长度和摆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摆长是支架到摆锤中心的距离。过程与方法:

1、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2、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3、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难点:对比实验中,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思路:

教科书从三个层面开展探究活动,第一层面,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怎么想办法去证实;第二层面,运用测量的方法,对我们的发现进行验证;第三层面,对我们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控制变量来研究摆锤的重量这个因素。使学生初步具有在实验中怎样控制无关因素,从而保证所要研究问题结果的精确性的能力。在这个实验中,要控制的因素就是摆长与摆幅不变,使摆锤的重量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同样测量15秒,并且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在进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中,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只要做简单的提示。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次实验,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 最后通过摆绳长度相同、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摆动快慢不一样,让学生认识到真正影响摆动快慢的是摆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方座支架、电子停表、金属钩码、细绳、单摆、研究摆锤的记录表,研究摆绳的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一个方座支架、一个电子停表、三个金属钩码、一根细绳(带挂钩)、一个单摆、研究摆锤的记录表一份、研究摆绳的记录表一份。

课前学习准备:了解摆的结构(摆锤、摆绳)。观察不同的摆,认识到摆的快慢不一样,思考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会正确使用电子停表。

课程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直接导入这节课的学习,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节约导课时间)师:上一节课我们观察过不同的摆,发现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揭示课题“摆的研究”)同学们认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生: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预设:摆锤重量、摆绳长度、摆幅大小等因素)

二、实验:摆的快慢和摆锤重量有关吗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控制变量来研究摆锤的重量这个因素。然后通过实验,测量和记录下不同重量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分析数据,从而发现摆锤的重量不会影响摆的摆动快慢。)

1.讨论实验方案

师:我们先来研究摆锤的重量这个因素(伴随大屏幕出示——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有关系吗?)做这个实验,请同学们先思考思考要改变哪个条件,要让哪些条件都相同了,才能够比较出摆锤的轻重会不会影响摆的快慢?

生:思考、讨论、交流。师:怎样操作这个实验呢? 生:讨论、交流、研讨。2.确定实验方案,实验中注意的问题,(结合大屏幕展示实验方案和实验中注意的问题)3.学生分小组实验研究,记录测量数据。

4.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反馈,形成共识。(摆的快慢和摆锤重量无关)

三、实验:摆的快慢和摆绳长度有关吗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适当放手,只做简单的提示。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制定研究摆绳的长度这个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测量和记录下摆绳长度不同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分析数据,从而发现摆绳的长度会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讨论实验方案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摆绳的长度这个因素(伴随大屏幕出示——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系吗?)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使哪些因素不变,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生:思考、讨论、交流。2.确定实验方案

3.学生分小组实验研究,记录测量数据。

4.汇总实验数据,分析反馈,形成共识。(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四、实验:摆的快慢和摆动幅度有关吗?(这个实验机动处理。如果前面学生的猜测提出了这个因素,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由教师演示这个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摆的快慢和摆动幅度没有关系。如果时间很紧张就留待课后让学生自行去研究。)

五、概括总结

(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做过的这两个实验,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锤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六、拓展延伸

(观察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思考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发现两个摆摆动10次所用的时间不相同,长摆锤的摆用的时间长,短摆锤的摆用的时间短。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影响摆的快慢的是摆长。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摆,有什么区别?这两个摆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 2.生:观察、推测。

3.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摆的快慢是由摆长决定的。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展示,让学生的认识更直观,形象。)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无关

摆的快慢 与

摆绳长度有关

摆长越长

摆长越短

上一篇:音乐组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历年执法资格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