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
1.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一
对做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思考
三都县土地环境容量有限,自然条件特殊,土地资源稀缺,水库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后靠农业生产安置缺少土地,外迁以土为主安置存在土地调整困难,新开发土地基础配套投资大,生产生活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困难。三都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民风民俗浓厚,移民群众亲情难舍,故土难离。目前,我县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移民中贫困面较大,库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在这种特定背景下,要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解决好水库移民问题,搭建移民致富平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水库移民的根本利益是一项长期任务。
一、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前期工作是关键
1.淹没实物指标调查
水库淹没线下人口和实物数量的调查,是计算每一项补偿资金数额和总概算的依据,也是认定移民资格和确定移民搬迁与安置项目的依据,是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安排任务和资金计划的主要依据,此项工作的细致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移民和成百上千的单位、企业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移民工作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搬迁后库区遗留问题或多或少。总之,对这项工作必须谨慎而又细致,任何马虎或疏忽都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受到惩罚。
调查人员必须在被淹没人口和现场作测量、核对和登记工作,鉴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总的要求是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各方认可(户主、村小组、村委会、乡镇、县政府、设计院、业主、监理),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更重要的是调查技术人员遵循规范,地方领导亲自参加,移民亲自参加,对各项调查工作日程建档立案,对县乡认定的困难户注册在案的争取业主安排困难建设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考虑区位优势,如房屋区位价值,街道类别等,人口调查中,长期居住无户籍人员的不确定性,考虑按一定的比例计算随迁人口等等。
2.水库淹没区和移民迁建区的地质勘察
水库库区往往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认真做好受水库蓄水影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坍岸的调查、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关系到枢纽工程安全和库区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按照有关规范规定,进行地质调查勘察是必须的,不同的设计阶段应当达到不同的调查质量和精度,并采用多种手段勘明地质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治理方案。移民迁建区首先应当避开大中型滑坡和坍岸,对于县城和集镇搬迁,要从长远安全考虑,也可远距离迁移,对于高山峡谷区移民迁建工程,应避让滑坡地段,排除移民迁建工程的“拦路虎”,确保移民安置点的安全性。
3.结合库区实际,编制移民安置规划
制定相应配套政策、规定、标准、措施,研究多种安置方式的产业支撑和政策保障措施,确保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项目按照标准的规划和投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满足工程工期要求。
在实施县城、集镇迁建中,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占地规模、用水、用电、绿地等指标编制规划,以便彻底改变旧城镇拥挤、破旧的状况,让搬迁后的新城镇面貌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同时,防止山区集镇“平原化”,大挖大填,高切坡等诱发新地质灾害,工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要通过技术改造、重组、争取对口支援、招商等,对产品有市场,领导班子强的,要扶优扶强发展一批,对技术落后,亏损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要实行破产,规划之前用破产关闭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用补偿资金来保证职工有住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形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历来是水库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三都县为山区,好田好地被淹没后,剩余土地资源容量小、坡度大,培肥率低,要想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主要是安置区的土地承载力问题,在坚持250以上坡度必须“退耕还林、还草”的前提下,安置区内可供开发、改造、调整的土地在可研阶段必须实事求是调查清楚,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方能规划“就地后靠”,否则只能采取“后靠”、“外迁”分开安置方针,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出现毁林开荒、陡坡种植带来的地质灾害,推荐采用“集中安置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安置方案,好处是,一方面便于当地原居民在生产生活上帮扶新来移民,另一方面便于移民尽快融入社会。
4.慎重确定补偿标准和总投资
为了补偿受淹单位或自然人的损失,必须在广泛调查研究库区内、邻近地区、全国各类商品重值价格的基础上,慎重确定各类、各种受淹公、私财产的补偿标准,这是一项繁重复杂又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受淹单位和广大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5.加强领导,明确任务,承担责任
很多地方在政府开始抓移民工作时,没有太多经验,多走弯路造成移民资金的缺失,待基本掌握移民工作,能够得心应手搞好移民工作时,移民工作任务已完成,这就需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库区县、乡干部进行培训,只有举全县之力,举全乡之力,才能真正搞好移民工作,县、乡各级、各部门干部就要明确分工,承担责任,坚持“六为主”,即农村移民以乡(镇)为主,县城移民以县政府为主,工矿企业迁建以企业法人为主,国企和专业项目以主管局为主,库底清理以乡(镇)为主,环保以环保部门为主,移民局只能是移民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从移民工作一开始就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移民服务,保护移民合法权益的思想,加强对从事移民工作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水库移民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发挥政策优势,解决好库区移民问题
1.发挥政策优势,妥善安置妥善移民。
200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转发了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关于加快解决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决定采取设立“库区建设基金”等六项基本措施。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同年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解决移民遗留问题,保护移民合法权益的方针政策,使广大移民群众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安置环境和政策环境。实践证明,把移民的生产安置好,是把“移民安置质量”推向一个新的概念和一个更高的标准,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超过搬迁前的水平根本保障。
2.注重阳光操作,提高政策实施的工作透明度
移民工作的实践证明,凡是能够把移民政策原原本本地宜传给移民群众,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移民工作就会顺利地推进,凡是对移民政策遮遮掩掩,不能把政策原原本本地宜传给移民的,库区移民就会上访不断,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对库区移民实行补偿对象、补偿内容、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办事程序“五公开”,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媒体等渠道和方式进行公布,真正做到政策精神移民知情、政策实施移民参与、实施结果移民督促,尊重移民的知情权、生存权、申诉权、发展权、监督权、参与权等“六权”,让移民群众自已把握自已的前途和命运,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目标。
三、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后扶工作
1.实施办法要完善
移民民生问题是当前库区矛盾多发凸显点,改善民生是移民后期工作重点,也是扩大内需的基本途径。我们要不断完善实施办法,积极为移民办实事,如启动特困移民重新安置工作,改善生存环境搬迁安置任务,加大后期遗留问题处理力度。
2.扶持方式要创新
要因地制宜,对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库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投资方向应逐步转向产业化扶持发展。同时,也要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确定,产业扶持争取多元化,如“定额补助、实物扶持、贷款贴息”等方式,推行移民专业协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的资金扶持,对边远地区和山区的移民,把移民新农村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范畴,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打造亮点,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移民的居住环境。
3.监督力度要加大
要结合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和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工作,建立移民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后扶规划实施的稽查和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估,强化库区的后扶项目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后扶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4.各级领导要重视
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移民干部是组织实施移民搬迁安置的主要力量和支撑,其素质高低是推动工作的关键。三都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移民群众中少数民族占相当比例,在解决移民经济问题的同时,还伴随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发生许多矛盾,特别是在当今县级移民干部队伍中,至今还没有“工程移民”专业人员从事移民工作,亟待解决的是移民专业人才。同时,着重理顺移民机构机制和编制,落实移民干部的身份待遇,增强移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移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确保县级各项移民工作任务的顺利推进。
2.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二
一、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造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某种层面来说,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针对贫困群众的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没有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移民安置好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开工、顺利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能否顺利运行的关键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涉及面广、人数多、任务重。仅峡江水利枢纽就涉及移民2.49万人,将移民安置好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更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要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是移民安置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卡、最后一道防线,充当着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守夜人”角色,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验收工作的关卡把稳了、防线守住了、“守夜人”角色当好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小康就有了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顺利运行就有了保护;社会和谐稳定就有了保证。
二、准确把握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的三大重点
如前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非常重要,是移民安置工作中重要的一环。2012年12月6日,水利部根据《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印发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这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应认真贯彻执行好这一管理办法,并结合验收工作实际,把握住验收工作的三大重点,从思想上,行动上进一步认清为什么要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及验收工作检查的重点所在。
一是检查移民工作是否坚持了规范移民、科学移民的原则。要把移民工作是否坚持了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政策作为验收工作的底线。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要贯彻落实于移民安置工作的全过程,这是移民安置工作的生命线,验收工作就应坚守这一原则,以确保移民安置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落实到位而不缺位、错位。
二是检查移民工作是否坚持了以移民为本的原则。要着重检查验收移民工作中是否确保了移民合法权益,是否尊重了移民的意愿,是否发挥了移民的主体作用、维护并确保了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只有站在移民角度去思考,才能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逐步走上幸福之路,过上幸福生活。
三是检查移民工作是否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验收中要看移民工作是否做到了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双赢,是否克服了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现象。先移民后建设,妥善做好移民搬迁后的发展安排,这是工程建设本身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家的硬性规定,要把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与实现移民长远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正确理解通过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应解决的三大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意义重大,重点明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正确理解通过验收应解决什么问题。从工程建设需要及移民利益保障来看,我们应该通过验收着力解决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是否正确处理了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的关系问题。应通过验收确保先移民后工程原则的真正落实,避免过渡性、临时性搬迁以及“水撵人“等问题的发生,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移民不满情绪的出现乃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二,是否正确处理了移民安置区与区域经济社会问题。移民安置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促进,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应通过验收,避免移民安置区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或者移民安置区未能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现象发生,促进移民安置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使移民安置区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亮点,移民安置区随区域经济社会同发展,共进步。
第三,是否正确处理了移民生活安置与生产发展的关系问题。移民生活安置与生产发展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移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通过验收,让移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生产发展得到合理安排,解除移民的后顾之忧,使其长远生计得以保障。
总之,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要从事关水利水电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事关移民小康目标的实现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去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为民务实,就一定能够把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工作做实、做好。
3.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三
政协商洛市委员会主席 王甲训
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决策,也是着眼于陕南立地条件,消除自然灾害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山区群众安全持续发展、稳定脱贫致富的德政工程,更是加快幸福商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需要。围绕助推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近期商洛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组织对全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集中视察,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一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成效和特点
商洛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灾害频发,群众因灾毁家致贫的教训十分深刻。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无疑是商洛改善民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的重大历史机遇。工程实施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行动高度统一,举全市之力、聚八方之财,强化措施,稳健推进,整体工作实现了高点起步、良好开局。2011年底,全市完成移民建房16721户67797人,占省下达计划1.6万户6.4万人的103%。其中,开工建设移民安置点213个,占计划任务的102%;集中移民安置完成建房13439户52991人,主体建成封顶7797户28615人;分散安置完成建房3277户13307人,主体建成封顶的有3146户12507人。2012年,各县区移民搬迁对象审查确定、计划方案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已经完成。全年确定集中安置点272个,搬迁安置2.1万户8.2万人,目前大部分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最有效的扶贫措施、最根本的防灾避灾途径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好机遇,成立了以市、县(区)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由市县(区)长抓综合协调、常务市县(区)长抓政策落实、分管市县(区)长抓工程推进,市上调整编制组建了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管理办公室,把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逐级夯实了市、县(区)、镇、村的工作责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作体系。
(二)规划编制到位,工作基础扎实。市、县(区)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队伍,深入调查摸底,核实搬迁对象,建立了县(区)、镇(办)、村组和搬迁户档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分析论证,统筹考虑搬迁移民避灾减灾、生活保障、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环境改善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市、县(区)、镇移民搬迁十年和三年工作规划,同步制定了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规划,并按照传承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设计了具有秦岭民居特色的移民安置楼、“三位一体”小区等移民搬迁安置新区模板,供各移民户选择和集中安置点参考。镇安县按照“一次规划到位、逐年搬迁建设”的思路和“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拆迁”的标准,在集镇规划建设300户以上安置点19个,提高了集中安置水准。
(三)工作机制规范,搬迁安置有序。市、县(区)、镇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进移民搬迁。一是及时制定《商洛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移民搬迁项目实施办法》、《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搬迁安置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顺利推进。二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各方责任,督促落实到位。市政府按月督查各县区移民搬迁工作,并在《商洛日报》公示通报,对连续两个月排名末位和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两位的县(区)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问责。三是严格搬迁安置对象的筛选、审查、公示和确定程序,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管理,确保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公开、公正、有序进行。
(四)注重典型培育,示范效应明显。按照“试点示范,稳步推进,积累经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2011年,全市确定36个规模较大、设计理念较新、建设标准较高、示范作用较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明确包抓领导,落实包抓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商南县试马镇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农村社区化、种养园区化、农民专业化”的要求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山阳县高坝镇街道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与产业发展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三统一、三结合”模式,通过优先向移民拍卖经营性街面房,弥补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不同面积户型供移民自主选择,满足不同搬迁移民需求;在集中安置点新建社区,加强搬迁移民的管理与服务;实行移民搬迁户明白卡入户制度,提高落实移民搬迁政策透明度等成功做法,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五)坚持多元投入,资金保障有力。确保资金投入是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关键。市、县区政府想方设法,积极拓宽筹资渠道,统筹安排扶贫、工赈、生态移民搬迁项目,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小城镇建设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实行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群众建房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柞水县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的办法,为移民搬迁安置提供了有效的资金保障。2011年,全市共筹措配套资金16.7亿元,其中建房补助资金9.7亿元,户均6.06万元,超过省政府规定6万元的补助标准,兑现了让移民搬迁户少拿钱的承诺。同时,制定了《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对各个渠道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
(六)强化产业配置,移民致富有望。各地在解决好“搬得出”的基础上,把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有土安置与有业安置相结合,着力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在有土安置方面,近距离搬迁的农户,继续耕种原有土地,同时按照土地占补平衡原则,坚持搬新拆旧,全面垦复搬迁后的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在有业安置方面,结合城镇化建设,尽最大可能把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在县城城郊和镇政府所在地,并建设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供搬迁户直接经营或出租;加大设施农业发展力度,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区域,规划设施种植、养殖小区,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到县域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居民小区公益岗位就业;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措施,对搬迁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为搬迁群众发家致富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商洛市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商洛市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起步较高、开局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尽统一。少数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既有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等同于以往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现象,也有认为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任务艰巨、心存畏难的现象。部分移民搬迁对象对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初衷理解不深,坚守祖业、故土难舍的思想情结根深蒂固,一定程度阻碍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政策不够灵活。一些地方强调集中安置多,关注分散安置少,分散安置移民的政策兑现、建房质量和发展致富令人担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面积上执行呆板,搬迁移民选择空间不大。一些地方在移民建房尤其是集中安置点移民建房模式上,要么一律统规统建、要么一律统规自建,灵活性不够。
三是资金配套压力很大。商洛是一个贫困地区,所辖7个县区均属吃饭财政,财力十分匮乏,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运转。加之,近年来需要市县区配套资金的项目增多,市县区财政压力本身就很大。而要全面完成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市县区共需配套36.67亿元,年均近4亿元,市县区财政资金配套压力更大。
四是土地矛盾依然突出。商洛土地稀缺,集中连片的川道平地更少。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类项目逐步增多,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可供建设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地方十分有限。尤其是在镇安、柞水这样一些山大沟深地区,全面落实省上30户以上以集中安置为主的要求,选址更显困难。同时,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审批仍然不够快捷,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稳健推进。
五是移民致富困难较多。一方面,受资金、规划等影响,多数移民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搬迁移民出行、用水、如厕、医疗和子女上学等多有不便。另一方面,受立地条件等因素制约,移民安置途径狭窄、渠道不多,有土安置缺地、就业安置乏力。这些都使搬迁移民真正稳得住、能致富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对稳健推进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宣传教育,增强思想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稳健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必须在巩固已有宣传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重心下移、延伸触角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干部和移民搬迁对象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综合运用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深化培训、严格考核等方式,加大对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目的意义、工作步骤、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消除畏难心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省市重大决策和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上来。另一方面,继续坚持工作人员上门到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移民政策宣教到户、群众疑虑解答到户,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引导工作,真正让移民搬迁对象知晓政策、明白政策,自觉贯彻执行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陕南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移民搬迁带来的实惠,从而自觉坚定信心,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搞好搬迁。
(二)加强分类指导,全面落实政策。“搬得出”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的前提,核心要解决好移民搬迁户的安置方式、户型标准和资金补助问题。应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要求,全面落实并深入研究陕南移民搬迁的有关政策规定,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真正让搬迁群众通过政策落实,得到应有实惠。在移民搬迁安置方式上,既强调以集中安置为主,又充分考虑陕南山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实行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相结合,适当扩大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建房搬迁的比例;在户型标准上,应充分考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允许搬迁群众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适当扩大建房面积,以满足不同搬迁移民的需求;在建房形式上,既强调统规统建,又注重统规自建和自己设计自己建房,允许形式多样;在资金补助上,应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形式,公开透明、一次到位,以落实搬迁移民责任,相对减轻财政不必要的负担。
(三)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选址。科学规划用地,合理选择移民搬迁地址,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的重要环节。应坚持集约用地、科学规划,把实施陕南移民搬迁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科学论证、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务必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三高三避”的移民搬迁选址原则,把安置点选择在靠近城镇、川道和安全地带,绝不能把新建移民搬迁安置点从一个地灾隐患点搬到另一个地灾隐患点。特别是对分散安置和单家独户搬迁的移民户,更应高度重视选址问题,必须经过镇以上政府组织专业人士现场考察论证,确无灾害隐患,方可实施搬迁。加快移民搬迁用地申报审批,对审批手续一时不能到位的,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甚至先建设后报批,确保搬迁工作顺利推进。同时,严格移民搬迁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竣工决算制和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对建材及建筑质量的监督监管,确保移民搬迁工程不出任何问题。
(四)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民生环境。资金问题是制约陕南移民搬迁的关键问题。应千方百计争取中省支持,积极化解市县区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配套压力。继续遵循“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各计其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发改、国土、水务、林业等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集中财力,捆绑使用,努力破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资金瓶颈。坚持把加强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搬迁移民“稳得住”的重中之重,既注重在移民搬迁规划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筹资力度,通过盘活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土地存量资本、优先向搬迁移民户出售商业用房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多元筹措资金,加大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妥善解决好搬迁移民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等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生活环境。
(五)坚持多元安置,确保移民致富。移民致富是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根本所在。应继续坚持有土安置和有业安置相结合,综合运用推进土地流转、新修基本农田、适当调剂口粮田等措施,积极为搬迁移民就近就地发展农业产业创造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搬迁移民所在区域特点,主动加强与周边企业的联系,合理调剂城镇就业岗位,努力为搬迁移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加大搬迁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搬迁移民创业致富本领,通过鼓励搬迁移民发展第三产业、从事劳务输出,稳定增加收入。同时,加强对搬迁群众的素
4.关于深化地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四
【发表者:省级税收征收分局局长 陈湘强】【发布时间:2009-9-15 10:21:27】
自省局开展地税文化建设以来,各级地税部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文化特色和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涌现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但地税文化建设作为地税工作的新理念,新事物、新课题,在不断发展和提炼的过程中,也在少数单位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并牵制着地税文化的整体发展。如何走出误区,进一步深化地税文化建设,使地税文化真正成为地税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我们在推进地税文化建设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误区一:地税文化建设表象化。少数部门把地税文化建设当成一种时髦,而忽视了地税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在对地税文化建设的认识上,有些认为,地税文化也就是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组织几次文化娱乐活动、喊一些文化口号。有的单位标新立异,在缺乏理论指导的前提下,认为添几台现代化设备,建几个文化长廊,印几本地税文化摄影集,编几首地税文化歌,就给自己贴上了地税文化的标签。
误区二:地税文化建设片面化。少数单位认为地税文化建设是上级布置下来的一项阶段性的工作,需要在特定时间、由特定的部门来完成。把地税文化建设与其它税收工作看成是互不相通的平行线,在实践中,地税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没有用文化建设去指导地税工作,其结果必然是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
误区三:地税文化建设趋同化。地税文化应该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区、各行业的文化建设基本上大同小异,互相模仿,缺少创新。无论走到哪个部门,文化都有着很大程度的雷同,在描述上总是共性多于个性,虽然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却没有反映地税本身所具有的发展规律。
二、深化地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挖掘内涵,形成强大的文化内需力。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都只是文化的表现层,而真正的文化管理核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的自觉行为。要深层次地挖掘地税工作中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的内需力,我认为关键是要凝聚人心,凝聚干部对文化的厚爱。地税文化事业是经营人心的事业,因为地税干部职工是地税的价值核心,是地税实现第一目标愿景的依托。要在全体干部中营造一种人人感受文化,人人谈论文化,人人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对地税文化管理产生兴趣,带动干部职工思考
地税文化建设的意义,找准地税赖以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让大部分干部职工感受到在地税工作,其自我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对文化产生一种情结,使地税文化建设从一种外在要求转化成一种内在的需要,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转化成员工的精神力量,使地税人与地税事业融为一体,进而形成坚强的团队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
(二)增强渗透力,发挥地税文化对税收工作的推动作用。地税文化建设必须扎根于实践,渗透到税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环境、人员、时间和空间,都不可能与税务工作分离,只有将地税文化置于税务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将税务文化建设与依法治税、组织收入、征管改革、规范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建设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精神动力,税务工作才能得以协调发展。任何脱离了税务工作的文化建设都是本末倒置。地税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把它融注于目标愿景、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日常管理之中,注重针对性,找准结合点,不断在具体工作中提炼税务文化内涵,有效发挥地税文化对税收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把握实质,处理好经济投入和非经济投入的关系。所谓非经济因素是指管理过程中非货币形态的投入活动,即以精神、文化、制度和关系等形态投入,这种非经济投入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形式产出。比如,职工的素质不仅包括职工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他们对自我角色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这种道德意识和公共关系意识,这些方面的素质都需要用非经济因素的土壤去培育。真正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应处理好经济投入和非经济投入的关系,发展量力而行的物质文化,而不是脱离精神文化建设去盲目追求物质文化的现代化。
(四)突出创新,彰显地税文化特色。展现地税文化特色应把握三点:首先,地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文明水平的标志。地税部门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文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石,从其它优秀文化中吸收养分和精华。其次,地税文化建设要在创新中体现行业特色。创新有多种形式,有的体现在管理上,有的体现在制度上,有的体现在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层面上。与其它行业相比,地税行业有着自己的不同之处,要通过创新,在税务文化管理理念、制度、载体、环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地税文化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地税文化建设不是千篇一律,应因地制宜,根植于本土,尊重所在地区的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规范。在当前情况下,既要依托信息化提高基层税务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又要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深化和拓展税务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既要强化主体意识,上下联动,广泛吸引干部职工
5.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调查研究 篇五
一 研究目的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为了更好的利用水力资源,有目的地改造自己生存环境的自觉行为,而移民安置则是此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者是为了改善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后者则是为了达到此目的而对生存条件作出的必要调整。一直以来,水库移民安置是困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最主要问题。因为移民安置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矛盾聚焦点,移民能否得到顺利安置,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与否。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水库移民安置主要是实行以土安置的方针。但由于现目前耕地资源本来就紧张,大部分地区人多地少,加之区域间耕地资源极不平衡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移民安置的土地从哪里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从以往移民安置的经验来看,一方面是通过开发移民安置区的未利用土地,另一方面则是将安置区居民拥有的土地调出一部分,重新分配给移民。从我国现实条件来看,由于受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和可供开发的土地质量较差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安置移民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而大部分移民安置还是得通过安置区土地流转来实现。
但是,由于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量本来就少,客观上决定了安置区居民不愿意将手中少量的土地流转出来。加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分散到农户单独经营,农业的经营目标已开始向追求利润方向转变,这就主观上决定了安置区居民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因此,安置区居民对将土地流转给移民并不感兴趣,这使得要通过在安置区进行土地流转来安置移民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另外,由于中国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在世界上是属超小型的,为了限制农用土地的进一步细分,保证农业适宜的经营规模,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诸如:“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期30、50年不变等,其防止土地经营太分散的政策取向很明显,这就使得通过局部土地流转来安置移民没有制度上的保障。
在没有群众支持和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怎样最大程度的既能够满足移民的要求,保障移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生活水平不降低,又能够合理的解决安置区土地流转的各种纠纷,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将对丹江口水库部分移民区和安置区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对调查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未来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提供参考。
二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组于2009年3月8日至2009年3月13日对湖北省丹江口市三个镇进行了为期6天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方式进行。调查过程比较顺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在笔者进行的调查过程中,总共调查到67份调查问卷,涉及到3个镇10个村的水库移民和安置区居民。其中包括未安置移民区的问卷共51份,涉及2个镇8个村的移民;安置移民区的问卷共9份,涉及1个镇1个村的移民;安置区居民的问卷共7份,涉及1个镇2个村的居民。具体结构及比例如表1所示。
三 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认真总结和归纳,笔者将其中有关土地流转所反应出来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大部分移民更愿意依靠政府进行土地流转
从移民获取安置地土地流转信息的途径上看,有74.51%的移民选择政府提供信息。因此可以看出,政府始终是主导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大部分移民对政府在移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仍然持积极态度,而对政府的移民工作也是持支持态度的。这主要是由于移民在移民安置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地位,对移民工作的不了解,对移民搬迁政策的陌生,以及在土地流转、生产就业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只能靠政府行为来进行弥补。另外,移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这也影响了移民从事非农产业(或自谋职业)的积极性,往往寄希望于政府在土地流转方面能够做出更多的帮助。尤其对年龄大的或者孤寡老人等移民更是如此,在笔者调查浪河镇浪河口村的过程中,就遇到一个81岁的孤寡老人,他就希望政府把所有事情都解决好。这充分的说明了,作为弱势群体的移民,在面对土地流转信息对称等问题的时候,还是更愿意依靠政府来解决问题的。
(二)移民家庭非农收入越高,越不愿意流入土地
从整个调查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当移民的非农收入越高时,只要国家一次性给与他们足够的补偿,他们就越愿意以非农业(或自谋职业)的方式进行安置,也就是说,当家庭非农收入高的时候,就不需要再在安置区与安置区居民进行土地流转。这是由于非农业收入高的移民从事的职业涉农程度都比较低,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这部分移民主要是从事外出打工、网箱养鱼或者果树栽培等职业。他们在对安置方式的选择上也比较灵活,主要是确保能够继续从事相关产业就可以,不需要解决承包地问题,对是否进行土地安置没有太多的要求,也就不需要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承包地。而从这部分人的特征来看,主要是以年轻人为主,或者是有一技之长的移民。这也充分的说明了这类人在面临就业时,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由于从事非农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巨大,这部分人的念土情节都不是很重,也就越愿意采取非农安置的方式进行安置。
(三)国家对农业越关注,移民越愿意流入土地
在浪河镇小店子村调查中,有部分移民明确表示了现在国家在农业上比较重视,政策上也较为倾斜,对未来从事农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也直接决定了移民在进行安置的过程中,不愿意以农转非进行安置,以此确保自己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而这种程度越深,移民就越愿意在安置区流进土地。这是由于国家越重视农业,农民对农业的未来前景就更看好,就对农业的发展更有信心,都愿意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还是深入人心的,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的,农民对农业上的政策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对从事农业生产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四)移民年龄越大,越不愿意流入土地
一般情况下,移民年龄越大,念土情节越严重,也更应钟情于以土安置的方式,更愿意在安置区流入土地。但是从调查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事实是与这种常理相违背的。恰恰是年龄越大的移民,越不愿意以土安置。通过认真的分析,这种现象也是可以解释的。首先,移民年龄大了,没有能力再去耕种土地,导致他们在选择安置方式时不得不显得很无奈,放弃了一辈子耕种的土地。缺乏劳动力也就成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其次,部分年龄比较大的移民家庭,由于子女都在外地从事非农产业,因此,他们在搬迁后都希望依靠子女,并且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采取其他安置方式也是可以的。这也是解释这一现象的间接原因。
(五)土地流转中的土地质量问题成为移民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三官殿镇蔡湾村移民的调查了解到,这里的移民对移民安置存在最多意见的是土地的质量问题。对于在安置区获得的承包地,普遍认为质量没有以前好,不宜进行农业生产。而实际上,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移民是非常的关心在安置区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土地质量的。按照移民的想法,他们是希望获得质量与搬迁前相当或更好的土地。但是由于安置区流转出来的土地往往都是质量较差的,而质量好的又太贵,移民担心补偿的费用不够用于购置质量好的土地,往往无奈的放弃了这种愿望或是接受国家重新分配的土地,使得土地的质量问题成为移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四 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不规范
水库移民安置是比较特殊的工作,它的对象是移民这一特殊群体。而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土地流转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土地流转的,由于针对的对象不一样,作为新性质的土地流转,在实践中还没有比较好的固定化模式,可以为移民安置的土地流转提供指导。而在水库移民安置的土地流转中,现行的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导,移民自主的模式。但是国家主导是否就是符合这一特殊流转工作的最佳方法还有待商榷,同时,是否在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中引进市场机制也是存在争议的。
(二)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信息不对称
水库移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由于对移民工作的不理解,对土地流转信息的不了解等,造成了水库移民安置中移民土地流转信息上的不对称。这一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在安置区,移民无从获得足够的土地流转信息,无法通过充分的比较来进行土地流转。而当这种流转没有足够的可比性的时候,移民就会感到很盲目,无法正确做出土地流转决定,或是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出现失误。
(三)水库移民土地流转受政策影响大
土地本来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保障,选择拥有土地理应是必然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大。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国家政策对移民进行土地流转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农业政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家农业政策的稳定度。由于移民对未来农业政策的稳定与否不可而知,因此他们对搬迁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兴趣不大,担心因为农业政策的不稳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不愿进行土地流转。如果国家农业政策更加稳定,移民将愿意流入更多的土地,并愿意获得更长期限的土地承包权。其次,国家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度。显而易见,国家对农业政策的重视度越高,移民对搬迁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信心越大,也就越愿意流入更多土地,土地流转的频率也就越高。
(四)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的土地质量不高,进行农业生产困难
在调查安置区居民愿意转出何种质量的承包地给移民使用时,100%的居民都选择了流转出质量差的土地。从这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通过土地流转出来共移民使用的土地,如果完全按照安置区居民的意愿,土地的质量是得不到保障的。只会导致流转出来的都是质量不好的荒山、荒丘等,这就为移民安置的后续工作埋下隐患。如果国家在这方面不做好恰当的引导,那移民要在安置区获得的土地上进行生产是相当苦难的,也无法满足搬迁后的生存需要。
(五)政府缺乏对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 总的来说,国家在移民安置土地流转上还是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我们知道,移民对国家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如果国家不能很好的指导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土地流转问题,移民搬迁后的生活生产问题是得不到保障的。而从现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还存在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了在指导移民安置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力度,诸如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制定土地流转价格等方面。
五 解决水库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问题的建议
(一)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国家要针对水库移民工作的特殊性质,形成一套与常规土地流转不同,完全适合于水库移民安置的土地流转程序、制度。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制度上的突破。改变土地流转过程中方式单一化的现状,适当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灵活作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保证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二)政府加强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力度,保障信息畅通 水库移民安置土地流转作为一个潜在的、特殊的市场,信息对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起到关键作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误是不必要的,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改变以往比较封闭的流转市场和由于政府力度不够引起的不必要失误,加强政府提供信息的力度。可以考虑在移民安置的过程中,专门设置有关这方面的机构,或者是通过市场建立中介机构等,主要负责土地流转信息的收集与公布。
(三)增强农业政策的稳定性,加大农业扶持力度 朝令夕改的政策是保持农业稳定的大忌,也是阻碍移民安置中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因素。国家制定的农业政策一定要符合水库移民的特殊性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定要分三步做到稳得住、安置得好、发展得好。因此,水库移民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农业政策的稳定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四)提高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提高土地流转后的土地质量 在耕地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想在安置区通过流转获得更多好质量的土地,空间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要对安置区居民提供好地的给与政策上的奖励,鼓励流转质量好的土地。另一方面,适当提高移民安置的补偿标准,增强移民购置质量好的土地的购买力。另外,在保持自然供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对质量差的土地进行改造,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质量,有效的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经济供给的总量,达到有效缓解因为土地稀少、质量差等问题引起的矛盾的目的。
(五)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土地流转引导
6.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六
关键词:水库,运行管理,优化调度
1 水库运行管理的有效途径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水库的运行管理水平, 就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着手, 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1.1 技术措施
1) 强化观测检查
通常情况下, 水库大坝的破坏都会经历一定的发展过程, 通过观测检查, 可以及时发现坝体的问题, 从而采取有效的养护维修措施加以处理, 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确保大坝安全, 延长其使用年限。对大坝的观测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 对大坝表面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裂缝、塌坑等现象;其二, 对大坝上游的坝坡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滑坡情况, 同时对下游的坝坡和坡脚处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渗流、散浸等情况;其三, 对护坡进行检查, 看有无松动、架空、塌陷等现象, 坝面是否存在冲沟;其四, 对大坝两侧的排截水沟等设施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损坏等情况。检查过程中, 一经发现上述情况, 应当及时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 以免问题扩大影响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 除了要做好日常巡视检查之外, 还应当在每年汛期来临前和汛期过后对大坝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尤其是在暴雨期要加强检查工作。
2) 养护维修
大部分水库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 都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若是养护维修不及时或不到位, 这些问题便会不断扩大, 最终会对水库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故此, 在水库运行管理过程中, 必须加强养护维修工作。要确保坝顶平整, 并及时对坝面的裂缝、坑洼等问题进行修补;不得在大坝上堆放重量过大的物料, 以免引起沉陷;要对大坝的上下游进行经常性的养护, 冬季时应当采取相应的破冰措施, 以此来防止冰冻对大坝的破坏;要对坡面连接位置处的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维修, 确保排水系统通畅;当坝体出现裂缝时, 应当做好记录, 并查明引起裂缝的原因,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严禁在水工建筑物附近进行爆破, 渠道内不得堆放杂物, 建筑出现局部破损时, 要及时维修。
3) 抢险防汛
在汛期来临前, 应当对水库的建筑物及相关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 确保闸门灵活、建筑能够安全渡过汛期。同时, 要做好防汛物资的准备的工作, 保证通讯设备正常, 为抢险防汛奠定基础。
1.2 管理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库的运行安全不但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 而且还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鉴于水库本身的重要性, 必须做好水库的运行管理, 为此, 要不断加大对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借此来确保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2) 健全管理制度
应建立完善的水库运行安全管理责任制, 将具体工作落实到管理人员, 发挥出他们的潜能, 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同时,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由于水库运行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稳定进行, 必须加强监督,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但要对水库的运行进行监督, 还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以此来确保水库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3) 编制应急预案
现阶段, 人们的危机管理意识日益增强, 对各类风险的预防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水库运行管理而言, 应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编制合理可行的应急预案, 这不但有助于提高水库的运行安全性, 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旱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 水库优化调度方法研究
大体上可将水库的优化调度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常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智能优化法等。
2.1 常规方法
1) 时历法
采用该方法进行调度优化时, 假定河流的流量等情况与以往类似, 按照原始的资料进行水库调节计算, 在结合水力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并绘制出历时曲线。应用该方法时, 必须确保资料充足和计算准确, 否则很难真实反映出水库的实际情况, 无法为调度提供可靠依据。
2) 数理统计法
该方法主要是借助数学模型以及一些统计特征, 对河流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然后通过计算获得水利要素的频率曲线。
2.2 系统分析方法
1) 线性规划
由于该优化方法的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为线性, 故此称为线性规划, 这种方法现已非常成熟, 并且应用也比较广泛, 在水资源的系统规划、施工以及运行管理中均可以应用。
2) 非线性规划
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所含有的非线性函数最优化问题, 可利用该方法构建水库径流补偿调节优化模型, 其唯一的不足是尚无通用的算法, 求解比较复杂。
3) 动态规划
这是进行决策过程最优化求解的一种数学方法, 其能够将多阶段的过程转化为单阶段的过程, 并逐一求解。该方法是目前水库优化调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可利用该方法构建水库优化调度动态模型。但在应用中发现, 水库数量增多时, 向量维数也会随之增加, 针对这一问题, 一些转接学者在现有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进行改进, 并提出了POA, 即逐步优化法。
2.3 智能优化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些智能优化方法被提出, 如人工神经网络、模拟退火、进化算法、遗传算法等等, 这些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库优化调度当中。在上述方法中, 遗传算法的适应性较强, 并且具有算法简单、通用性好等特点, 最为适合水库的优化调度计算。
虽然以上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点, 也都可以应用于水库优化调度, 但是各种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 可将几种方法结合到一起使用, 这样可以取长补长, 有助于水库优化调度问题的解决。
3 结论
总而言之, 水库运行管理及调度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 为了确保水库的运行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 应当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加强水库的运行管理。同时, 要选择合理可行的优化调度, 来解决水库的优化调度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使水库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谢新民, 陈守煜, 等.水电站水库群模糊优化调度模型与目标协调模糊规划法[J].水科学进展, 1995 (3) .
[2]曹永强, 王本德.模糊随机可靠性理论及其在供水调度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1) .
[3]都金康, 李罕, 不详.防洪水库群洪水优化调度的线性规划方法[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技学版, 1995 (2) .
7.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七
潘集司法所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一大热点和难点,热点原因是此项工作关系到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期间教育转化成果能否得到巩固,重新犯罪率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难点是安置难、帮教难。安置难:一是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性强,刑释解教人员难以适应;二是用工单位对人才的挑剔,部分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歧视;三是刑释解教人员大多数无经济来源以及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遭家庭的冷落,使其对生活缺乏信心;四是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对收入少而工作苦的差事不愿干。帮教难突出表现之一:人难找。原因一是户在人不在。释放后不到原户籍地或居住地相关部门报到,直接外出谋业。户在人不在大致分四种情形:一是长期不住,房屋租出;二是户口空挂;三是服刑回来后不住家;四是刑满释放后家搬到外地居住。原因二是外来人员在本地区租住及上学时犯罪,服刑回来后不再回租房和学校。帮教难表现之二:刑释解教人员在生活无着落及遇到冷遇等困难情况下,对社会产生抵触,而以种种借口对司法所、村委会帮教不配合。表现之三是:涉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性强,反复快。表现之四是:“几进宫”人员对帮教已产生麻木。“四种情形”、“四种表现”给基层的衔接帮教和经常性帮教带来重重困难,因而产生脱管、漏管、不服管现象,直接给地区稳定带来极大的压力,对治安带来隐患。
针对上述因素和现象,我所就如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了一些尝试。在安置上:
1、对刚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与村委会、村民小组协商落实承包地,承包地无法落实、生活有困难的先进“低保”与民政部门协调,即:先单独分户,再进最低生活保障线,这样既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又让其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同时为下一步帮教打下基础。
2、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调让刑释解教人员到劳动与社会保障所登记,优先培训和安排就业。
3、与集贸市场协调安排摊位,减免费用。在帮教上:
1、注重首次帮教。凡要进“低保”者,首先到司法所签订保证书,其内容:一是保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再重新犯罪;二是保证接受镇、村的帮教和管理;三是保证每月不少于参加二次公益性劳动。其手段:签订保证书前,我们通过村委会及法律文书了解研究其个性、家庭和犯罪史,再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谈心交流,用法律、道德、亲情、友情等约束、感化,达到瓦解其抵触情绪和心理防线的目的,同时树立其正常生活的信念,正确面对现实,认真对待生活,积极融入社会。
2、抓好日常帮教。一是每月村委会认真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参加社会公益性劳动,在活动中,既让其感受在接受帮教管理,又培养其社会义务感。二是家访,向其家人了解刑释解教人员思想及生活情况,说服家庭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帮教,并尽力帮助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以增进信任和理解。
3、强化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帮教。对重点帮教人员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期间一律列入重点监控对象,采取见一次面,谈一次话,与家人一
次沟通等方式,确保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刑释解教人员工作、生活安稳,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以上是我们在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思考及采取的一些方法。针对目前的安帮工作,我们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加强衔接管理(无缝衔接),落实安置基地,强化帮教措施,真正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
8.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八
摘要:本文将就火力发电厂管理中的成本预算管理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火力发电系统 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 企业管理
一、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火力发电系统的建设工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针对现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火力发电系统的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进一步缓解我国人口压力下的电力供需矛盾,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了。但也因为火力发电系统的建设面积的大型化和智能化趋势,也直接导致了火力发电系统结构的复杂化,使得整个火力发电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要求更高:火力发电系统结构的完整化、细致化是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的支撑主体,也是火力发电系统的质量保障,在火力发电系统结构的复杂化趋势下,火力发电系统结构中自动化要点也增多了,这就使得整个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质量保障,让市场对火力发电系统的建设标准的大幅度提高了。否则,系统中任何一个自动化要点的管理不当,则会直接导致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不足,甚至引起严重的电网失控事故。
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随着电力产业的发展,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质量、电力生产运行效率三项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了。这三项管理工作是互相牵引、互相制约的。如何更好地协调这三项管理工作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今每一个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了。尤其是在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日渐成熟,市场经济竞争的日渐激化,市场对于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的管理要求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且由于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的管理工作是主导着火力发电厂盈利与否,影响着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各方面工作的一项管理工作,而企业管理工作本就是一项极具系统性的管理工作,火力发电系统规模的大型化、火力发电系统结构的复杂化都直接加大了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与火力发电系统质量管理、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效率管理工作三项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矛盾。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一旦在实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协调效力不足等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到火力发电系统的整个运作,甚至会导致火力发电系统成本、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质量、电力生产运行效率三方面的失控。因此,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抓好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对成本预算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项管理要点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评估,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落实。
二、成本预算管理工作要点浅析
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我国的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尤其是在协调工作上,部分的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有时候往往为了控制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而忽略了火力发电系统的质量管理,使得整个火力发电系统的质量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且在火力发电系统过程中极有可能产生因规划变更或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质量问题而严重阻碍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的现象发生,得不偿失。笔者下面将就现今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要点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建立全厂三级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节能管理制度
节能领导组每年应从整体上规划,提出节能目标,制定措施,定期检查落实。如每月召开经济指标分析会,分析指标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建立健全节能规章制度,使节能工作有章可依。
(二)加强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企业内部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建立能源基础资料及统计资料管理台账,如机组热耗效率设计资料,节能改造效果资料等。并建立历年煤耗率、厂用电率、水耗等与机组特性有关的主要参数的完成情况台账,通过对原始数据的不断积累、分析,为下一步成本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考核标准,提高管理的执行力。具体来说:对影响成本的考核指标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使指标进行了深一步的分解,逐月分解、逐日考评、月底考核。
(三)机组煤耗的控制是发电成本管理的重点
在具体生产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建立完善的入炉煤质量监督考核体系,通过煤种的合理掺配混烧(实际生产中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应增加入炉煤
、矸石的混烧量,以降低燃料成本),尽可能保证入炉煤在设计煤质条件下使用;重点作好生产过程小指标的控制考核工作,对锅炉含氧量超标等现象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锅炉热效率的定期测评工作,通过受热面的合理布置,受热面积灰的清理,炉墙的密封以及飞灰可燃物的控制等措施的采取,努力提高锅炉效率,降低煤耗。
(四)要提高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及其成本预算管理能力
火力发电厂的成本预算管理工作是我国现今火力发电系统各项工作实现盈利的最主要工作,也是一个贯通了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其余各个阶段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火力发电系统规划的主导工作,也是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质量的保障性工作。这一性质直接奠定了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在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系统性日渐凸显的要求下,对于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成本预算管理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尤其是在各类火力发电技术不断革新、工种日渐多样化、火力发电系统结构逐步复杂化的形势底下,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在实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否体现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要求,能否做好协调工作,更直接主导了整个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过程的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效果。但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划能力或缺乏相应针对火力发电厂的成本预算管理经验,仅仅倚靠单方面的主观意念进行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在既没有结合火力发电厂实际,也没有严格遵守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规范的情况下就开展相应的成本预算管理规划规划工作,且在规划完成后没有对规划的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标准和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要求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估工作,致使整个成本预算管理规划工作的计划性作用得不到有效凸显,且加大了火力发电厂管理工作的局限性,或者导致整个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的失控,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还有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规划变更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要做好火力发电系统染料采购支出明细表制定工作
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具计划性的工作。而其计划性的落实,则是我国现今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因素。但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大多数的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在开展了相关的造价计划制定工作之后,并没有严格依照计划进行落实,部分的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虽然依照计划开在的相关的工作,但在计划实施后,没有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在其实施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关的火力发电系统火力发电系统染料采购支出明细表制定工作,没有详细记录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中的各项支出成本,使得整个成本预算管理计划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且即使有制定相关的火力发电系统染料采购支出明细表,往往也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关的造价核实工作,让整个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三、结束语
在火力发电系统结构复杂化、电力覆盖面积大型化的大趋势下,如何利用企业管理来对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如何在保证火力发电系统生产运行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火力发电厂成本预算效率、管理火力发电系统成本,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每一个火力发电厂管理人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王玉华.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经济研究导刊,
9.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九
我们是兴宁市黄陂镇岗背土墩管理区的移民户。近几年来,整个村场民不聊生,都是一些留守的老弱病残,家庭无固定的经济来源。整个村场日益衰败!而自从合水水库移民安置问题提出之后,整个村场似乎有了一些“活力”——但却是“屋漏偏遭连夜的人工造雨”。村民怨愤加无奈,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无处可言,无处伸冤!只因某些干部以公肥私,一手遮天,愚弄村民!不管村民死活!
请允许我列举其中一些愚弄村民、不顾村民死活的移民安置的问题、措施:
1、威逼利诱,隐性强迫村民签订不合理的移民协议。而那些协议与国家和省级机关的移民相关政策规定是不相符的。总是一次次推翻其原有文件、执行政策,一次次变换着花样来、恐吓村民,每次新文件下发都注明“凡是原有文件与此次文件有出入的,均以此次文件为准”。真是岂有此理,如此下来,十次百次,哪还有政府的威信可言?!
2、占补不平衡。毁坏、占用村民财产和补偿价格的不等价。譬如,补偿给村民的房屋价格为400元每平方;而建造的移民房却要另收村民600元每平方;因为移民,所以要背上几万元的债务!
3、在有关移民房的大小、户型问题上不顾村民户的差异性,搞“一刀切”。移民房统一规格为80平方米,实用面积为75平方米左右。有些村民户总共只有2—3人,而且原来居住的房舍就比较破旧,能够拿到这移民房可算是比较理想的了。而有一部分村民家人口数在5人以上,有些甚至达到近10人,且原有居住房舍也有200平方米左右,甚至更多。如何让这么多人在这么小的一个鸽子笼里边站脚啊?!
那是移民房吗?那是“外来工出租屋”啊!外来工况且一人吃饱睡好就全家不饿不累,而现在移民是农民,他们除了吃饭睡觉的地方之外,还需要地方存放农具、饲养家禽。
而且,据国务院令第471号第35条规定,当地政府不得强行规定建房标准,可事实操作时却是“统一建了什么样的房子你就必须去住,否则不管你全家露宿在山头还是沟渠!”
4、按兴府办【2007】53号文件中移民安置的第二大点——“移民资格”的第2点之一规定,在设计搬迁范围虽拥有合法房产或合法宅基地,但不具有上述移民基本条件的,其合法房产或合法宅基地,按兴市府【2006】89号文规定给予征用补偿,可以安排宅基地一块(80平方米)。可实际在操作过程中,又并没有执行!
5、据国务院令第471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资金的收支情况应该给予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可事实却是某些干部信口开河、自己定价。只因他们知道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不敢讨价还价!不敢去争取自己的合理利益!
如今,移民变成难民、冤民!天理何在啊?!
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一切为了老百姓,重点解决“民生”大事、关注百姓生活,及时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17号文件精神,对水库移民政策落实。热点关注、重点解决安置好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充分体现党和人民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为共创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目前我村移民群众面临诸多的实际困难,“沉重”债务包袱深重,移民日后难于度日啊。而移民政策不是“商品”、“生猪买卖”交易,应头脑清醒,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民生大事。为扩大生产,保障人民生活,才能促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促进奔康致富加快步伐,特要求如下:
一、现行移民区的住房面积一律是80平方米,不论家庭大小,每户一套。对于5人以上的家庭,确实难于挤在一起共同生活,且未达到人平占地2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因此,对5人以上的家庭,应多分配一套住房或另外划出宅基地,解决他们的住房之需。
二、移民区的设计师只有住房,没有杂房,给移民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农具无处放,家禽无处养。有关部门应考虑移民都是农民的状况,必须为移民提供杂房(每户2间),用于存放农具,饲养禽兽。
三、移民区未给移民安排菜地,给移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农民中大多数家庭属于低收入阶层。面对日益膨胀的物价,不断增大的家庭经济开支,势必造成移民生活水平下降。
四、我们移民户是集体远迁户。但有关部门对我们所有淹没线以上的鱼塘、菜地、旱地、果木、自留山林木等,一概不予补偿,这是不合理的。既然我们是集体外迁,就不可能到回十几公里之遥的原有耕作区进行耕种、管理。所以政府有关部门须对我们淹没线以上的全部土地及作物按国务院令471号22条给予补偿。
五、移民区住房定价为每平方米600元,每套面积80平方(包卡楼),需付资金48000元。对此,大多数移民难于承受。因为我们移民户的房屋、财产按兴宁土地政策折款太低,出入高低差距大,造成移民户负债重的重要原因。为此,买下一套房,却背上了难以偿还的债务。
六、兴市府53号、89号中定的补偿安置费太低(综合安置费5000元),是属于兴宁政府自定的,没有按省文件来实施。所以,我们强烈要求按省文件来执行实施。(注:什么叫移民安置费?安置费究竟有什么?)
【关于深化水库移民安置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管理的几点思考08-24
关于医院药房管理的几点思考原文09-23
关于基层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07-22
关于绩效管理理论的几点认识和思考07-12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07-23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与体会10-29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09-06
关于法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7-26
关于推进幸福湖北建设的几点思考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