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概述(共8篇)
1.中国农业银行概述 篇一
测试成绩:8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以下关于个人理财说法错误的是()。× A 个人理财首先需要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条件进行合理的评估,以获得个人理财基本信息。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目标
B C D 在对理财环境和个人条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理财规划是理财活动的关键,也是个人理财的动力
理财规划是指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个人理财目标,包括理财手段的选择
个人理财规划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循一定的纪律以保证个人理财规划的执行
正确答案: B 2.以下国内机构中无法提供理财服务的是()。√
A B C D 银行
保险公司
信托公司
律师事务所
正确答案: D 3.在制定理财规划时,理财师通常需要对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分析,下列哪项属于流动负债()。√
A B C D 汽车贷款
教育贷款
住房抵押贷款
信用卡贷款
正确答案: D 4.界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范畴,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的文件是()。√
A B C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正确答案: D 5.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基础上的银行服务。√
A B C D 委托代理关系
资金借贷关系
产品买卖关系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6.个人条件的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B C D E 个人资产
个人负债
个人收入
个人偏好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B C 7.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主体包括()。× A B C D E 个人客户
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金融机构
监管机构
正确答案: A B C E 8.下列关于理财顾问服务的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客户寻求理财顾问服务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
银行通过理财顾问服务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目标,进而提高银行经营业绩
商业银行在理财顾问服务中不涉及客户财务资源的具体操作,只提供建议 D E 商业银行提供理财顾问服务追求的是和客户建立一个长期的关系,不能只追求短期的收益
理财顾问服务要求能够兼顾客户财务的各个方面
正确答案: B C D E 9.下列各项中,属于理财顾问服务特点的是()。√
A B C D E 顾问性
专业性
综合性
制度性
长期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E 10.理财顾问服务具有顾问性、专业性、综合性、制度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以下关于这些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E 担
正确答案: B C D 判断题
11.个人理财是指客户根据自身生涯规划、财务状况和风险属性,制定理财目标和理财规划,执行理财规划,实现理财目标的过程。()√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2.只有在对理财环境和个人条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理财目标。()√
对 商业银行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寻求的是银行短期的经营业绩
理财顾问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服务,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
理财顾问服务对银行理财产品实现的是顾问式、组合式销售,能够提高业绩
理财顾问服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要求能够兼顾客户财务的各个方面需求
商业银行在理财顾问服务中提供建议,最终决策权在客户,收益或风险由银行和客户共同拥有或承错
正确答案: 对
13.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14.保证收益理财产品(计划)中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是银行为了使客户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无条件的保证收益。()√
对
错
正确答案: 错
15.私人银行的目的是通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及投资顾问,达到保存财富、创造财富的目标。()√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2.中国农业银行概述 篇二
关键词:古代旅游,背景,形式
体现人类文明行为的旅游活动, 出现的历史比较悠久, 广义的旅游几乎可以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样久远。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虽远不及近现代旅游发达普及, 但却为当时的西方国家无法比拟。
一、中国古代旅游的产生背景
中国古代旅游产生和发展, 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超长性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政治的超常稳定。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这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任何分裂或动乱都是短暂而有限的, 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始终是统一或局部统一。二是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发展。中国传统农业一直保持着先进水平并不断向前发展, 在此基础上的手工业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誉。由此带动了商业城市较为发达。汉唐盛世的洛阳和长安, 宋元时代的临安和大都, 明清时期的北京和杭州都是著名的商业都会, 商品贸易流通已相当发达, 在一些交通线上还出现了商业城市和商业市镇。三是完善的交通体系。中国的陆路交通网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秦代对战国时的道路进行了改造和扩充, 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干线。后续的封建王朝越来越注意修缮和扩充道路, 通达的范围不断扩展。到清朝时, 中国道路范围已扩展到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除此之外, 水路交通海运也成为重要的交通方式。早在春秋时期, 就开始了改造水路的工程, 大量地整理河道和开凿运河, 最终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 南达杭州, 北到涿郡。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元代政府更使大运河的运输中心由洛阳转到北京。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各种旅行条件中, 完善、发达的交通网络对旅行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1]20。
二、中国古代旅游的主要形式
1. 帝王巡游。
巡游在古代称作巡狩。孟子曾说:“天子适诸侯日巡守。巡守者, 巡所守也。” (《孟子·梁惠王下》) 因此, 巡游实际上就是天子以最高统治者的身份, 前往全国各地巡视考察地理形势、民情民风、官吏政绩和游赏名山大川。相传4000多年前, 黄帝曾神游五山, 与神相会。当然黄帝旅游活动的故事不一定真实, 可能是先民旅游愿望的寄托, 但说明先民们已不再满足仅能生存的生活。夏商周三代虽有巡狩制度, 但记载甚少。秦汉时代为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皇帝的巡狩活动空前频繁, 统治者巡游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秦始皇和汉武帝是帝王巡游的极出色的代表。秦始皇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之第一人, 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进行封禅之旅的最高统治者,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 他率领文武百官对全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巡游活动, 以致最后死在巡游途中。汉武帝在位期间巡游不下数十次, 与秦始皇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喜巡游, 爱狩猎, 祀山川, 慕神仙, 是史学界公认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旅行家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隋唐时期较为著名的应推隋炀帝, 他几乎每年都出巡。最为著名的三次南巡奢华浪费十分惊人, 每一次都大讲排场, 以致民力耗尽, 国力耗损。清朝康熙、乾隆二帝, 更堪称“旅游”皇帝, 他们下江南的故事脍炙人口。康熙和乾隆一生多次巡幸江南, 每到一处都会建亭修园, 还好舞文弄墨, 到处品诗题词[2]10。他们的这些旅游活动是名副其实的功利旅游, 都与政治、军事、祭祀或求仙问药有关, 不仅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还劳民伤财。但也展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 为后世留下不少名胜景点。同时, 加强了对名胜古迹的保护, 也开发了名山大川。五岳之所以能成为名山, 即与封建帝王的不断“临幸”有着极大的关系。
2. 受命使游。
中国古代封建官吏为完成某项政治任务, 常受帝王派遣出使各地。其中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七下西洋最为著名。张骞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 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西汉建元三年 (前138) , 他从长安出发, 奉命出使西域, 历尽艰辛行程7000多公里。他访问了大宛 (今中亚费尔干盆地) 、大月氏 (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 、康居 (今咸海以东) 、大夏 (今阿富汗北部) 和乌孙的许多地方, 他历经13年, 以亲身经历和实践, 对山川地形、风土民情、特有产品、政治军事作了介绍, 考察了有关西域诸国的基本情况。张骞的出使加深了人们对西域地理和人文的了解和认识。使游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和对西方的了解, 并开辟了在东西方之间经过河西走廊、西域的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使中西文化交流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欧亚大陆之间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更为频繁。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他出身于信奉伊斯兰教的王侯世家。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近30年中, 他七下西洋, 遍访30多个亚非国家。他统率27000多名船员官兵和百余艘远洋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 在印度洋上“维绡挂席, 际天而行”。他北到波斯湾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南到爪哇, 西到索马里摩加迪沙, 绘制了航海图, 对我国与东南亚、中亚及东非等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和友好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2]11。他把胡椒、象牙、宝石、药材、染料、香料、硫磺以及狮、豹等换回中国, 把中国的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绝伦的丝绸、罗纱、锦绮带到世界。郑和堪称我国古代访问国家最多的外交使者, 至今南洋一些城市还保留着纪念他的遗物胜迹。郑和七下西洋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 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此举比欧洲人迪亚士1487年发现好望角、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和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印度洋早半个多世纪, 比麦哲伦环球旅行早1个多世纪[2]12。
3. 宗教云游。
佛教徒居静修行、传经、取经活动, 以及名士追随佛学与高僧交学辩难的山水旅游称为佛游或释旅。自佛教传入中国后, 西去东来的释旅络绎不绝, 在求法天竺的中国僧人中, 最有名的释游大师就要数玄奘了。他13岁即入佛门专志佛法, 到27岁时已尽习中国佛法, 成为唐代杰出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 为提高佛教地位和解疑释惑, 他到天竺 (今印度) 去取经。唐贞观初年, 玄奘经过河西走廊, 沿天山南路西行, 经西域16国到达天竺, 他尽取佛学要义, 遍游天竺五部。归国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玄奘眼中的西域不全是浩翰的沙漠和荒芜人烟的戈壁, 也有丰美的草原、壮丽的冰峰雪岭, 他以一个智者、学者、探索者的精神状态, 对西域各地社会生活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这部著作对他西游16年, 历经130余国 (城邦) , 行程5万里作了详细的叙述。凡是涉及幅员、都城、地理、气候、物产、风俗、文艺、语言、文字、手工业、技艺、货币、国王、宗教等, 他都做了细致梳理, 保留了大量的珍贵史料, 他的取经故事更成了流传千古的佳话。更为重要的是, 这部著作成了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和中亚等地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史籍, 更是研究7世纪以前中亚、南亚次大陆和西域的珍贵资料[2]13。
4. 士人漫游。
古代的文人学士经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提并论。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代, 文化灿烂辉煌, 为各个阶级和集团的思想家进行“百家争鸣”、追求新的精神活动和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广阔舞台, 更使旅游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这个时期, 在社会上兴起了投师问学以求仕的游学之旅。士人说客到各国游说、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他们非常活跃, 期望得到重用。在往来奔走的旅途中, 还产生了对山水之美的欣赏和游乐的感受。较为著名的士人漫游有周游列国的孔子, 率弟子数百人的孟子, “连横”、“合纵”的苏秦、张仪等, 这些人后来在学术上的成就与长期旅游生涯有重要关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的游历生涯对其思想体系的形成影响极大, 他从漫长的旅程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 成就了粲然的道德文章, 成了周游列国的文化旅游大师。前后历经14年颠沛流离的羁旅生涯, 孔子的思想趋于成熟, 理论体系全面创立, 可谓是从旅游中生情悟情, 旅游中传道悟道。孔子的“游”主要有游览、游学、游仕三种形式。孔子游中问学入仕 (或出仕) , 在学问和仕途的曲折中诠释了旅游的境界。孔子出游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克己复礼”, 企图改变春秋以来礼崩乐坏的局面, 孔子的旅游思想体现了从“礼”到“仁”的变化。
战国诗人屈原的放逐之旅与孔子的游学不同, 他是痛苦而悲壮的。屈原因受奸人谗毁, 被楚国君主贬谪, 他长期在沅、湘流域游历, 先后到汉北和江南, 南国绚丽多姿的山水、淳朴的民风丰富了他的创作内容, 由于深感国家政治的腐败和自己理想的破灭, 愤然写下了《离骚》、《九章》、《天问》等感物吟志、纪行述怀的千古绝唱。而他被迫放逐的行旅生活, 也成了仕人被贬远游的典范[2]14。
参考文献
[1]程道品.旅游学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3.中国软玉矿床概述 篇三
一中国软玉矿床的空间分布
根据地质资料,中国已知的矿带、矿床或矿点计有20多处,分布于10几个省区。
1新疆自治区是我国软玉矿最多的省区。
南疆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矿带:自西向东包括塔什库尔干、叶城、皮山、和田、策勒、于田、且末、若羌等,矿带长约儿00公里。
北疆天山:玛纳斯矿带
2青海省是我国软玉矿较多的省区。
中西部东昆仑山矿带:集中于格尔木地区,包括三岔口、九八沟、拖拉海沟、没革沟、万宝沟、大灶火、小灶火、野牛沟等。
北部祁连山一带
西部芒崖
中东部都兰
3甘肃省
东部临洮马衔山
西部安西马鬃山
4陕西省
陕南秦岭凤县
5西藏自治区
集中于藏南地区,包括日喀则、那曲、昂仁、拉孜、萨嘎等地。
6四川省
川西地区的汶川县和石棉县
7贵州省
贵州南部的罗甸县
8广西省
广西中部大化一带
9福建省
福建北部的南平地区
10江西省
江西南部的的兴国和东北部的弋阳
11江苏省
江苏南部的溧阳小梅岭
12河南省
河南西部的栾川
13辽宁省
辽宁南部的岫岩和海城一带,包括细玉沟、瓦子沟、桑皮峪等。
14吉林省
吉林中部的磐石
15黑龙江省
黑龙江中部的铁力
16台湾东部的花莲
二中国软玉矿床的成因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分类。以软玉形成的母岩不同可分为碳酸盐岩蚀变型和超基性岩蚀变型两大类;以软玉形成的地质地貌环境不同可分为原生矿床和砂矿床两大类,砂矿又可细分为坡积型、洪积型、冲积型等。
1根据形成母岩不同的分类
(1)碳酸盐岩蚀变型
此类软玉矿床是由富含Ca、Mg的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经富含Si和H20的岩浆热液或变质热液交代蚀变而成。
该类软玉矿床如新疆的和田、于田、且末,青海的格尔木,甘肃的安西马鬃山和临洮的马衔山,陕西的汉中,辽宁的岫岩和海域,吉林的磐石,黑龙江的铁力,河南的栾川,福建的南平,江西的兴国,四川的汶川,贵州的罗甸,广西的大化,江苏的溧阳等。
该类矿床所产出的软玉以透闪石为主,极少有阳起石。玉石的颜色以浅色为主(白色、青白色、青色、黄色、浅绿色),个别情况含石墨时可形成黑色的墨玉。密度相对较小(一般<3)。
(2)超基性岩蚀变型
此类软玉矿床是由超基性岩(橄榄岩、辉榄岩等)在强烈的自变质过程中,经富含Ca、Si、H20的热液交代蚀变而成。
该类软玉矿床如新疆北天山的玛纳斯玉矿和阿尔金山玉矿,青海的祁连山玉矿和芒崖玉矿,四川石棉县的玉矿,西藏日喀则一带的玉矿,江西的弋阳玉矿,台湾的花莲玉矿等。
此类矿床所产出的软玉以阳起石为主,部分为透闪石,玉石的颜色以深绿色为主,透光观察黑点较多(铬铁矿),密度相对较高(一般>3)。市场上一般称为碧玉。
上述两类玉石的外观特征有明显差别。其主要化学元素成分含量和微量元素成分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别(见表l和表2)。在主要化学元素成分含量方面,超基性岩蚀变型软玉的铁明显高于碳酸盐岩蚀变型软玉,而镁和硅明显低于碳酸盐岩蚀变型软玉。在微量元素成分含量方面,超基性岩蚀变型软玉的铬、镍、钴明显高于碳酸盐岩蚀变型软玉。
与全球软玉矿相比,中国软玉矿中的碳酸盐岩蚀变型比较多,而世界各国总体上以超基性岩蚀变型为主。
2根据产出地质地貌环境不同的分类
(1)原生型软玉矿床
是指埋藏于母岩(碳酸盐岩或超基性岩)中的呈脉状、团块状、透镜状等矿体中的软玉。一般都产于山上,需凿洞开采,市场上称为“山料”。被采出的玉石块一般均为大大小小的棱角状。
(2)砂矿型软玉矿床
是指由于地壳上升,原生软玉矿体裸露地表,在长期的构造作用下发生破碎,破碎的玉石块体再通过重力、冰川、洪水、河流、风沙等作用使其移动至各种地表环境中沉积下来而成的次生砾石型软玉矿床。
根据产出的地貌环境可分为坡积型、洪积型和冲积型砂矿。
1坡积型软玉砂矿
由于重力作用和流水冲刷,破碎的原生矿石沿山坡下滑,沉积散布于山坡中相对低凹的地方,即形成坡积型软玉砂矿。坡积型的玉砾因移动距离短,基本保持原型,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如果埋藏时间长,经风化作用也可长皮。市场上一般称此种玉砾为“山流水”料。
2洪积型软玉砂矿
由于周期性的暴雨发生急流洪水,携带山间沟谷中的大量砾石碎屑(包括软玉砾石)冲出沟谷至山外开阔地,洪水流速迅速减缓,大量泥砂砾石沉积形成洪积扇,其中的软玉砾石即形成为洪积型砂矿。由于搬运距离较长,软玉砾石经过一定的磨蚀作用,多呈次棱角状。
市场上被称为“戈壁料”的和田软玉,其基本属性应是洪积型软玉砂矿,即它是由洪水作用将山上的破碎玉块冲到戈壁滩上而成,大都保留了棱角状,部分有所磨损而成次棱角状。但与其它地区的洪积型软玉砂矿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它处于一种气候干旱的戈壁滩,不断地遭受着风沙的磨蚀作用,表面不长皮,但被风沙打磨抛光并形成似麻点状的表面构造。
3冲积型软玉砂矿
当山坡和山间沟谷中的软玉砾石随洪水搬运至附近的河流中时,由于河流流水的长期作用,软玉砾石经历长期滚动磨蚀和相互碰撞,其棱角逐渐园化,并产生一些裂纹和凹坑,外形主要呈浑园状或次园状。而当河水改道,软玉砾石固定埋藏于泥砂层中后,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其玉砾表层可形成厚度不等的皮层。市场上俗称“子料”。
由于软玉砾石在河水中经过长期磨爬滚打,一些质地粗糙的部分被逐渐肢解或磨掉,从而提高了质量。因此,子料相对于山料,总体质量有所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流行说子料比山料好,子料比山料贵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软玉矿床的开发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古老的文明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据考古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是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块奠基石,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是区别世界上其它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古代玉
器历史起始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范围之广、器形纹饰之多、内容之丰富、做工之精细、影响之深远,在世界上是无以伦比的。因之,中国被誉为“玉石之国”,其高超的玉雕工艺被誉为“东方艺术”。
在长达近万年的玉文化历史长河中,所用玉料品种有20多种,其中占主导的玉料品种是软玉,但各地区的软玉被开发利用的早晚和主次地位是不同的,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其演化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见表3。
1新石器时代(距今万年——4000年左右)
此阶段可称为地方玉开发利用阶段,各地的多个软玉矿相继被开发利用。
首先是辽宁岫岩和海城一带的软玉,经考古研究确定距今8200年-4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查海文化、红山文化、新乐文化、小河沿文化、小珠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玉器大部或相当一部分为岫岩软玉所制,表明岫岩软玉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的软玉玉料,是中华玉文化的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
近年来在江苏溧阳小梅岭发现了软玉矿,被一些学者(闻广等)认定为著名的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料来源。但经仔细观察,两者在组构上差异较大,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玉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和田软玉(唐延龄、杨伯达等)。但据近年来的深入观察研究,其玉质特征与和田软玉差别较大。经初步观察齐家文化玉器的玉质特征与甘肃马鬃山和临洮马衔山软玉矿所产玉石特征有一定相似性,仰韶文化玉器的玉质特征与近年发现的汉中地区软玉的特征有一定相似性,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西藏的卡诺文化和曲贡文化遗址中也产出了一些玉斧等,观察其玉质特征属碧玉类,其玉料来源可能与藏南日喀则附近的超基性岩蚀变形成的软玉矿有关。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软玉的开发即在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全面开花。
2三代——汉代(距今4000年-2000年左右)
此阶段可称为地方玉与和田玉并立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新石器时代已开发利用的玉矿,有的已经停止,有的仍在继续,如辽宁岫岩软玉在殷商的好墓中,在河北满城的汉墓中的大量出现。另外其他一些地区的地方玉也有新的开发,如四川汶川的龙溪软玉,对应三星滩文化和金沙文化遗址的古玉器,台湾的花莲软玉对应了卑南文化的古玉器。
在此阶段最突出的事件是考古遗址中陆续出现了大量质量好的和田软玉,从好墓开始,至春秋战国到汉代,和田软玉陆续挺进中原,形成了与地方玉并立发展的用玉格局。
3唐代——清代(距今2000年-200年)
此阶段可称为和田软玉主导阶段。
由于和田玉的玉质优良,质量上乘,是为软玉中的精英,因此当其挺进中原后,逐渐代替了各地方的玉,成为用玉的主流,从而形成了和田软玉一花独放,几乎垄断的局面。在此阶段,地方玉的开发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如明朝时期的岫岩软玉的开发,清朝时期玛纳斯碧玉的开发。
4乾隆——现代(距今200多年至现在)
此阶段,和田软玉继续发挥其玉石精英的作用,但基于缅甸翡翠的大量进入,用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翡翠的色彩艳丽丰富,质地坚硬细腻,晶莹剔透,顿得皇宫贵族特别是妃子太后的青睐和喜爱,其中,慈喜太后对翡翠的酷爱是众所周知的,其价值很快超过了和田玉,被誉为“玉石之王”,直到今天。因此,这阶段可称为和田玉和翡翠并立发展阶段。
4.中国文学史概述 篇四
1.《诗经》收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地方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和舞曲。2.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自叙性抒情诗。3.《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4.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散文文学性最强。
5.《战国策》是历史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部。
6.秦代文学的唯一代表李斯,其《谏逐客书》是一篇政论散文。7.赋体是导源于荀子的《赋篇》。8.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局。9.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10.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11.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的是《古诗十九首》。12.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13.代表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14.《史记》一书,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15.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两语热情地评价《史记》杰出的史学和文学成就。16.班固的《汉书》是断代体通史。17.“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前人对曹植诗歌艺术成就的恰当评价。18.建安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
19.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20.陶渊明诗的风格自然冲淡。
21.在北方,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可称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代表作《哀江南赋》。
22.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晋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刘宋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开后世笔记小说之先声。
2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孟浩然、储光羲。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
24.李白与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雄视今古的“双子星座”。25.李白诗歌风格,豪放飘逸。26.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27.中唐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的代表作家,卢纶、李益。28.杜甫开创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传统。
29.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纲领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0.韩愈、孟郊为首崇尚险怪的一派,开后来宋诗多以议论为诗的风气。31.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32.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
33.韩愈十分重视散文创作的艺术独创性。
34.鲁迅曾赞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是晚唐的小品文。35.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36.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37.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
5.中国礼品业市场概述 篇五
一、礼品业总体情况分析
礼品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行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公关、福利、促销上的消费量急剧增加,促使礼品业从众多行业中独立出来,并迅速成长。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礼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2%。目前我国礼品生产企业过万家,一些企业年产值已超亿元,并且形成了不少集中的区域生产基地。
加入WTO之后,我国礼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拥有了更广阔的国内、国外市场,另一方面由于行业还不完善,暴露了很多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如何制定的发展策略,管理部门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行业协会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都是及待解决的问题。
1、礼品的概念及分类
礼品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多,可以这么说,只要通过礼品渠道销售,任何商品都可能成为礼品。
礼品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最受大家认同的是按用途的分类方法,有六类:国务政务类、商务促销类、节庆纪念类、休闲园艺类、装饰饰品类、票币收藏类。另外,也可以按原料分:水晶制品、水晶胶制品、塑胶制品、亚克力制品、竹木制品、金属制品、金银制品、陶瓷制品、电子产品、园艺工艺 制品、皮革制品、玻璃制品、纸制品、针纺刺绣织品、羽绒制品等。
现代礼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和传统工艺礼品有着根本的区别:可以批量加工、生产,成本较低。随着礼品市场的不断增长,现代礼品业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行业,但是,它还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因为这个行业是以服务为主体的,特殊的渠道才是它与其他行业区别的最大标志。
2、礼品业的发展历程
礼品这种形式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出现的,开始礼品的销路大多集中在一些会议、纪念活动和个人馈赠上,产品种类由此局限于日用品类、箱包文具,甚至是烟酒。人们都是通过一般商业渠道,比如百货商店等购买,专业从事礼品行业的公司基本没有。
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行为的市场化使得用于公关、福利、促销上的费用上升,这时礼品已经作为一种载体深入了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有需求就有人能抓住商机,礼品公司就应运而生了。但这些礼品公司那时候还只相当于一个简单的中介,即他们手里掌握着一定的供需渠道,通常是客户看中样品后由他们负责组织货源并交货。由于当时礼品公司的数量不多,它们所销售的产品在市面上也比较少,价格无从比较,利润相对比较高。
到了90年代中后期,礼品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由于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低,许多投资者都开始介入这个行业。礼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大量涌现。这个时期的礼品公司专业性还不是很强,基本是客户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对整体策划、客户服务、产品研发等做的还不是很到位,业务发展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性较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礼品业逐渐完善,现在的礼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内部开始细化,有的专攻广告促销品,有的专做实用性礼品,有的则开始走向了连锁加盟的模式。一些礼品公司也已经不再简单地进行礼品买卖,而且可以溶入客户的企业文化背景,针对其要求提供最佳的礼赠品解决方案、开发专属的礼品。因为竞争激烈,单纯的卖货的利润已经不高,这种高附加值的服务仍可以保持较高利润。
礼品行业虽然现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其广阔的前景还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投入进来,2005年9月,全国礼品业商会成立,标志着礼品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3、行业结构及地区分布情况
我国礼品公司一般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 ①代理商、批发商:自己不生产产品,靠着与生产商良好的关系和优势的进货渠道从事代理、批发业务,其团购客户较多。
②参与礼品销售的公关、广告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但有着良好的渠道,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从创意到实施的全套礼品相关方案。③生产厂家自营 ④贸易公司 ⑤经销商
礼品公司在我国的分布极不平衡,集中在几个区域,最大的是深圳地区和温州地区。其中深圳周边包括广州的礼品业年产值有200多亿,占了全国总产值的四分之一。60%以上的礼品生产企业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4、生产销售和宣传情况
独特的销售渠道是礼品行业最大的标志,礼品渠道有着自己的销售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流通环节少,产品附加成本被压低
礼品渠道有几种模式,无论是总代型礼品公司的“厂家-总代理-客户”模式,还是实业礼品厂商的“厂家-客户”模式,抑或是礼品贸易公司的“厂家-礼品公司-客户”模式,都没有一般流通渠道的多级批发、零售终端等环节,附加成本被极大地降低。2)团购的销售模式让生产风险降低
由于礼品一般都是团购,拿到定单再生产或者OEM生产,而且会预付一部分定金,生产数量、目标很明确,这就降低了生产风险。3)结款方式简单。
一般是预付30%定金,货到付余款。现在一些信誉好的礼品公司使用现款现货的也很多。在销售渠道上,礼品行业大多还以维护老客户为重心,在调查中,71.4%的企业以维护老客户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开拓新客户时选择行业展会的较多。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最传统的上门推销和最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都是24%,这说明礼品业内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先进的企业已经使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管理了,还有不少企业仍维持在推销员上门推销的状态中。
图1 销售渠道选择分析
数据来源: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在宣传方面,通过行业展会进行宣传的比例最高,占34%。其次是网络29%。由于礼品行业顾客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所以一般商品采用最多的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相对较少。
图2 宣传渠道选择分析
数据来源: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礼品公司在生产销售方面遇到的困难多种多样,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交货标准问题、回款问题、压货问题等,另外,还有货期问题、物流问题等。
图3 生产销售遇到的困难分析
数据来源: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5、礼品行业展会和广交会情况
礼品展会很多,企业也接受这种方式,据调查,有76.2%的企业都参与过各种各样的展会,在调查中,有不少企业反映目前礼品业的展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
1)现在各类礼品展会数量太多。单单今年9月份,全国就有8场有关礼品的展会,大量的展会使参展商和采购商都产生严重分流,展会的纽带作用下降,结果是任何一个展会都不能涵盖行业的全貌。
2)目前的展会还没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不够,整体质量不高。这个还是与展会数量过多有关系,因为现在是参展商选择展会,而不是展会选择参展商,有的展会交钱就可以参加,对企业资质等都不核查,导致鱼龙混杂,有的企业甚至在展会上直接卖货,这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
要想解决礼品展会目前的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对展会有一个综合控制,减少数量、提高质量。
二、几个大型生产基地分析
1、工艺品、商务礼品生产基地 浙江平阳是我国商务礼品的重要生产基地,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于“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称号,2004年实现礼品年产值40多亿元,有礼品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礼品品种多样,有树脂工艺品、水晶工艺品、金箔工艺品、证书徽章纪念品、挂历、台历纪念品等12大类1万多个品种。据报道,去年该县的纪念礼品、工艺礼品和皮带皮制礼品产值分别都占全国同类产品的60%。
2、圣诞礼品生产基地
深圳是全球最大的圣诞用品生产出口基地,目前有生产圣诞礼品的各类配套企业300家左右,其中生产圣诞树的大型企业有20多家。圣诞礼品的年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出口市场扩展到北美、欧盟各国、日本、韩国等地。深圳的圣诞礼品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产品种类丰富,品种齐全。种类涉及圣诞人物、动物玩具,图片、圣诞树、圣诞饰品等,还可以按照客户需求定做。
②研发力强。在全国来讲,深圳的礼品业是比较注重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在圣诞礼品这一块设计研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产品大部分供出口,国外客户对外形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要求都相对较高。
③吸引外资显著。经过本地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努力,已经将深圳打造成为亚洲最大的圣诞礼品出口基地,它在全世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强。香港、台湾的圣诞用品生产企业纷纷将生产线迁移到深圳,许多外资圣诞礼品企业也到这里投资设厂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生产。
除深圳以外,台州也是我国重要的圣诞工艺礼品出口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节日灯生产出口基地,有各类企业1.1万多家,2004年产值357.84亿元。
三、礼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
礼品业入门门槛较低,决定了规模小、经营灵活的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小企业的缺点是不适应现代化市场发展趋势,难以创立强势品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对外开放的加深,礼品业也开始进行一场结构的调整过程,一些企业之间已经具备了向大型、现代化礼品公司发展的资质,开始打造自己的集团化和品牌战略。
2、行业运行不规范
由于礼品行业没有正规的行业规范出台,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运作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不规范的商业行为,比如恶意竞争、私自转单、知识产权侵害等,这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和形象。另外一个不规范表现在管理上,现在大多数礼品企业还停留在“人治人”的阶段,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信息化的来管理订单,效率低下。这种方式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礼品业应该从这种状态中扭转过来,除了走分工合作专业化,搞现代化经营之路以外,作为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一本针对礼品行业的规范是很有必要的。
3、知识产权意识弱,仿冒现象严重
礼品行业对新产品的推出频率要求较高,产品要有新奇的创意才能赢得市场,经常是一个新产品刚刚面世,仿造品就出现了。抄袭使得产品的大量雷同导致价格竞争剧烈,使得无论是原设计厂家还是仿冒的企业都被压低了利润,最终的结果就是使企业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动力,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市场混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管理礼品行业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更显滞后,企业只能够利用专利模式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些都造成企业违法的成本很低,在客观上助长了其走捷径的不良风气,仿冒行为大量出现成为一种必然。另外,由于职责划分不清,当一起知识产权侵害发生以后,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执法部门,权力分散削弱了执法力度。很多情况下,企业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打击仿冒品,这无论在是在精力还是效果上,都是难以持久的。
2、企业自身保护意识不强。
礼品行业中中小企业比较多,它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新产品设计出来后,不知道申请专利,没有基本的样品保护,就拿出去给客户看,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大部分公司在遭受了被抄袭之痛后提高了警惕,采取了样品保密、提高技术含量、加快更新周期等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手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作用,但还都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从长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3、专利申请周期太长。
目前礼品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只有申请专利这一种模式,其弊端是只有当专利公布或证书批准之后,才开始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专利申请一般要经过受理、初审、公布、实审和授权五个阶段,即使是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可以减少中间的公布和实审过程,周期也在半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年,这与礼品的强时效性特点产生了矛盾。
国外对此类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是: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企业不仅可以采用专利保护模式,还可以采用著作权保护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一项设计在完成之初就自动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无需申请,解决了时效问题。另外,有的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的工业品外观设计法来进行保护,企业一旦违反了法律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另一方面,成立商会实行行业内制约,企业签订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不侵犯其它企业的知识产权,一旦发现有侵权行为,自愿接受行业协会的处罚,包括行业内的通报批评、销毁侵权产权、赔偿被侵权企业的损失等。对于非会员企业的侵权行为,行业协会也会积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取证,帮助被侵权的会员企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绝大多数的侵权行为消灭在行业内部,而不直接诉诸于法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鉴于我国礼品业的现状,国外的经验目前在我国还无法推广。首先,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再者,虽然我们已经成立了全国礼品商会,但我国的商会组织对企业没有执行的权力。
四、礼品行业发展展望
1、行业趋向专业化、规范化
我国许多礼品公司在早期都是“按需生产”,即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每一个礼品公司几乎都是包罗万象,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礼品公司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色经营,形成专业化方向细分的趋势。
规范化也是礼品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在现代经济中,一个成熟有前景的行业应该是规范的,这一点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调查中,有57.1%的企业认为礼品业未来最大的障碍是行业标准不规范,比例远远大于其他选项。
图4 企业对礼品行业发展障碍的看法
数据来源: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
未来规范化的行业应该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共享资源,细化产品和服务,创建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礼品业还面临着外资企业的挑战,更应该强化规范经营,分工合作,走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2、品牌、个性礼品将是今后礼品市场的宠儿
如果说在礼品市场初期,客户关注的还只是价格和样式,那现在的客户对产品的品牌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强烈了。很多礼品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
个性礼品也是未来需求的一个趋势,这是由礼品的特殊性决定的。谁都想自己送出去的礼品能够与众不同。以前由于具备研发能力的公司较少,市场上的礼品有同质化的倾向,现在随着礼品行业的壮大,一些经营得好的公司,在市场开发的同时,有能力加大研发 的力量,关注客户的需求。因为它们都已经看到,同质化的产品因为竞争已经被压低了利润,高附加值只能出现在好的创意和设计上。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增长使得个性礼品市场日益扩大。
3、行业商会的作用日渐凸显
由礼品行业中具有代表性、较有影响力的39家企业及商(协)会发起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礼品业商会,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获得了全国工商联批准挂牌,已于2005年9月20日成立。商会根据地域、企业的分布,有针对性的共吸纳团体会员5家,企业会员289家,全国各省、市礼品商(协)会所属会员共计达3000多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礼品商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礼品业开始走上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树立了行业整体形象。
4、加强交流与合作
目前礼品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很少,原因有几方面:竞争、没有组织者、机会少等。各自 分散经营使信息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不交流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有不少经营者意识到了合作的必要,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事实上,企业本身有加强相互交流的愿望,在我们调查的礼品企业中,有38%的企业希望能加强行业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并且希望新成立的礼品商会能给这种合作预想提供一个实现的可能。
就目前的礼品业现状来看,经过十几的发展,企业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产 品完全雷同的公司相比以前大大减少,许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各自占领一方市场。企业间敌对的竞争关系大大改善,合作需求上升,在信息化的现代市场,交流合作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5、连锁经营模式逐渐扩大 连锁经营有几点优势:
■ 品牌统一,有效提升了形象,节省了广告费用,客户信赖感和安全感都增强。■ 统一、规范的管理减少了每一个连锁店的管理成本。■ 统一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并且使得采购流程变得简单。
■ 集中及定期的培训将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共享丰富的设计资源,节省研发力量。
在被调查的礼品企业中,有30%的企业已经开展了或者正准备开展连锁经营。一些已经建立起自己成熟的连锁品牌,有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6.中国工艺美术史概述 篇六
一、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
实用与审美相统一
陶器
奴隶社会
崇高
青铜器、玉器
战国秦汉
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
古拙
陶器、漆器和丝织品
三国两晋
空疏、清静、平淡
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
隋唐
气势博大、精巧圆婉、富丽丰满
染织、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
宋
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
元
粗犷、豪放和刚劲
明
端庄、简约、程式化
清
矫饰雕琢、精致繁缛
二、主要内容、分类
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
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
手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
民间工艺美术、宫廷工艺美术和文人工艺美术
雕塑、锻冶、烧造、木作、髹饰、织染、编、扎、画绘、剪刻
传统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织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和漆器工艺。
现代工艺美术:室内环境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日用工业品造型设计、日用陶瓷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书籍装饰设计等。
三、美学特征
和谐性、象征性、灵动性、天趣性、工巧性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概述
石器
原始人从实用生产(还不是从审美)的要求出发,对造型样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手段。为了砍砸刮削等不同需求而有意打制成不同类型。
旧石器时代石器
新石器时代石器
动物陶塑
形象多生动有趣,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表明了原始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较强的造型写实能力。
陶猪
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
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
陶鹰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陕西华县出土,高36厘米,器口开在鹰的背部,整体造型威武而雄壮。
狗的形象生动可爱,其伸着长颈,抬着头,眯起眼睛,像是迎接主人的归来。曲卷着尾巴成为器物的手柄
鸟形鬶
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鳖形墨陶壶
新石器时代。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
红陶鸟形器
新石器时代。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
人物陶塑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不多,但有重要意义,它体现着原始先民对自身的形态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再现的能力。人物形象多是头像。
玉雕
原始玉石器造型匀称,类型繁多,制作精巧,技术精良,材料优质。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美感。
实用工具——礼器和装饰品
碧玉龙、玉琮、玉猪龙、玉勾云双鸟形珮、玉鳖、玉鸟形珮、玉兽面纹丫形器、玉双兽首、三孔器、玉兽形珮、玉鹰形珮、玉猪首形珮
其他工艺美术史
骨雕
牙雕
编织
装饰品
陶器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陶罐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食器1962年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仙人洞下层出土的一些陶片,全为夹粗砂红陶,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系用手捏制成器,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新时期时代早期陶器
裴李岗文化(前5500~前4900)
磁山文化
(前5400~前5100)
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
裴李岗文化(前5500~前4900)
河南新郑,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盘、钵、壶、罐等,其中以三足钵、双耳壶最有代表性;其纹饰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
红陶双耳三足壶
红陶双耳三足壶,裴李岗文化,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高13.9厘米,口径6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
河北武安,陶器除仍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饰有绳纹、篦纹、剔刺纹、划纹、乳丁纹等。
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
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其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另外大地湾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较为别致;其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
红陶绳纹碗
红陶绳纹碗,大地湾文化,容器,甘肃秦安大地湾1期遗址出土,高7厘米,口径17.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新时期时代中晚期陶器
遗址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陶器种类:彩陶、黑陶、白陶、印纹陶
仰韶文化
分布: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年代:公元前5500-前3000年左右。
社会经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以农业经济为主,辅以采集、渔猎和饲养牲畜。
原料:细腻而有粘性的黄土;天然的赭石、红土或锰土。制作方法:泥条盘叠法、慢轮修整、直接捏塑
呈色:橙黄、红或红褐色;纹饰呈黝黑或殷红色。
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鱼鸟结合纹、鹿纹)
几何纹
(写实纹饰-抽象几何纹)编织纹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葬具,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鹿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盆
鱼鸟纹细颈瓶
彩陶船形壶
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15.6厘米,长24.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几何纹彩陶钵、瓶布纹陶钵底部印痕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口径14.7厘米,这件陶钵的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上衬垫所致。布纹纹理粗细不均,粗线直径约
0.4厘米,细线直径约0.05厘米,反映出当时纺线、织布的水平低下。半坡遗址出土有许多纺线工具-陶
纺轮,用陶纺轮纺好一定量的线以后即可织布。当时人们织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织机,又称“原始腰机”。
红陶小口尖底瓶
红陶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汲水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代表: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彩陶
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
风格: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
彩绘纹样: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植物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几何纹),还有少量的动物纹和编织纹。
彩陶花瓣纹盆
陶花瓣纹盆,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高12.2厘米,口径20.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勾叶纹彩陶盆
植物纹彩陶盆
鱼鸟纹彩陶盆
彩陶鲵鱼纹瓶
彩陶鲵鱼纹瓶,汲水器,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甘肃甘谷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漩涡纹曲腹盆
鹳鱼石斧缸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彩陶双连壶
1972年,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高20厘米,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两壶两侧各附一耳,圆腹平底。泥质红陶,红衣黑彩,器表布满平行线条,古朴流畅。在众多绚丽多彩的仰韶文化彩陶中,双连壶以其独特造型和新颖的构思,独压群芳,被誉为中国彩陶之冠,对研究原始社会的习俗和制掏艺术有重要的价值。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分布:1924年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村,其范围可达青海、宁夏、四川等省区
年代:公元前3300~前2900年
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
纹饰:人物纹;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
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人以强烈的运动感.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盛水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人形浮雕壶
彩陶人形浮雕壶,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马厂类型,青海乐都柳湾出土,高34.4厘米,口径9.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鸟纹壶
新石器,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文化,以彩陶制作闻名。此壶属马家窑文化中最早类型的彩陶,黑彩绘画,构图疏朗,看似几何形的纹饰实为鸟纹的变形,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
彩陶钵
彩陶钵,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马家窑类型,1975年甘肃临夏水地陈家出土,高10.4厘米,口径29厘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彩陶筒形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质彩绘。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作为器物纹样的几何装饰手法,这件作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高超的构图技巧。
漩涡纹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分布: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分布于甘肃及青海东北部
年代:公元前2650~前2350年
器形: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等
纹饰:
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以锯齿螺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
为典型。另外,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
彩陶罐
彩陶瓮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分布: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县马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省
年代:公元前2350~前2050年
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型,较之半山显得高耸、秀美。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纹饰: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
彩陶蛙纹瓮
彩陶蛙纹瓮,新石器时代,容器,马厂类型,青海柳湾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厘米,青海省彩陶中心藏。
几何纹双耳罐
新石器时代
其他文化的彩陶
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中也出土有彩陶。但其数量、规模和艺术水平已与上述文化类型有一定的差距。
白彩陶豆
白彩陶豆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公元前2500年)高29.3厘米
1974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彩陶双体罐
新石器时代.彩陶双体罐,卡若遗址出土,夹砂黄陶,绘黑彩,双体纹饰各个相同,其一为折线纹,其一为菱形纹,器形独特。
彩陶筒形瓶
彩陶筒形瓶,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出土,高19.2厘米,口径6.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彩陶带盖罐•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彩陶罐
高37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0厘米。1936年内蒙古赤峰地区蜘蛛山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罐为泥质红陶,整体接近竖向长圆形,乍看如直立蛋状,口微敛,方唇,粗颈,深腹近底部稍鼓。内凹小平底。口至腹中部间用黑彩绘对称的四片鱼鳞纹,每片以一竖条为中心,自里向外绘六条同心椭圆纹。器型优美简洁,为红山文化常见的风格。
圆底彩陶罐•沙井文化
夹砂红陶,高颈,双耳,扁圆形腹,圜底,施红褐彩。颈、肩、腹部饰细长倒三角纹、乌纹、间以弦纹、连续菱形纹。此罐是沙井文化典型器物,反映发当时草原游牧族的文化特点。
人体彩陶
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出土。经考证,该彩陶瓶的年代大约为3200年前,属于马家窑文化辛店类型。其造型为甘肃彩陶中常见的鱼口瓶,高约30厘米,整个瓶身呈土黄色,两侧有两只对称的耳把,瓶上有两个人体图案,均以黑色颜料绘成。经考证,这种图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双大耳罐•齐家文化
红陶双耳罐,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齐家文化,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高12.6厘米,口径10.7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
黑陶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其分布区域以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
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
黑陶蛋壳杯
黑陶蛋壳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东日照出土,高26.5厘米,山东省博物馆藏。
黑陶蛋壳杯•龙山
黑陶豆•龙山
黑陶双耳杯•龙山
黑陶碗•龙山
新时期时代
其他文化的黑陶
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
黑陶高足杯
黑陶高足杯,新石器时代,盛酒器,屈家岭文化,河南浙川黄楝树出土,高19.5厘米,口径7.5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
黑陶贯耳壶
黑陶贯耳壶,盛水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江苏吴江梅堰出土,高15厘米,口径7.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黑陶壶
黑陶壶,盛水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1983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高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黑陶釜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炊具,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高25.5厘米
釜是与灶配套使用的炊具,用于煮食。这件黑陶釜的底部已部分脱落,从脱落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件黑陶釜是,用泥片贴筑法制成的。泥片贴筑法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普遍使用的一种制陶方法,先把陶泥弄成片状,再把陶片层层相贴,直至贴筑成器形。
白陶
用高岭土烧制,质地洁白细腻。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因制作技术的提高,使原料的淘洗更加精细,烧制火度的掌握也恰到好处,因而使所烧器物愈加素净可爱。白陶的器形多为生活用品,有壶、卣、簋等。其纹饰主要吸取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面纹、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曲折纹等。其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白陶的装饰往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化。白陶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使用的一种生活器皿,至西周已渐消失。
印纹陶
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又有泥质与细砂质之分,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后者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系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出现年代约在商代以后。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
印纹陶
其纹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美。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犷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均匀,结构严谨,且富有韵律感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
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
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华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
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
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战乱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各地人民的交流,使得不少手工业者能够较自由地进行生产和技术改造。
在各工艺美术品种中,具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雕刻、金工、漆器也有一定的发展。
佛教的勃兴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色。
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进入瓷器时代。
自六朝以后,陶瓷制品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一个主要的品种。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一是原料不同,陶器用陶土,瓷器用瓷土。二是烧窑火候温度不同,陶器较低,约800°c左右,瓷器较高,约1200
°c左右。三是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漏水,敲击有金属声。
最早的瓷器为青瓷。以浙江地区为中心。越窑最具代表性。
鸡头壶、莲花尊、魂瓶等为代表器型。
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装饰纹样。
另外,河南邓县的画像砖也享有盛名。
三国两晋时期,四川生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染织工艺已经普遍发展起来。
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而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
铜器中日用器皿的生产开始衰落,而用于佛教铸造铜像。
六朝时期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工艺水平也有所提高。
六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较为突出的有夹纻造像、斑漆和绿沉漆几种。
这一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
佛教,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释加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参悟“苦、集(因)、灭、道”四圣谛而成佛。
在公元1世纪中叶,贵霸文化自身所形成的融汇古印度、伊朗、希腊文化的多文化特点,使佛教艺术在这个阶段呈现出以希腊神像为范本的过渡阶段特征,称之为“犍陀罗”艺术,并主要体现在雕塑方面。后来,佛教艺术东渐,在中国的早期佛教艺术中仍可见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壁画、雕塑和建筑是三位一体的综合系统。
早期的壁画石窟寺以天山以南的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土拉千佛洞等为代表。而最具代表性是敦煌莫高窟。
克孜尔石窟
今新疆库车一带古称龟兹,克孜尔石窟现有洞窟236个,是新疆最大的一处石窟。窟型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在正壁塑造像(均已无存),或称为大像窟;一种是有一宽敞的主室,正壁两侧开两条向后的甬道通向后室或后甬道,以便僧徒环绕礼佛。主室正壁开龛或不开龛,塑有一尊主要佛像,满窟绘壁画,此种形式称龟兹型窟。
莫高窟地处沙漠深处,现存从南北朝到元代的492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2400余身,壁画约四万五平方米,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莫高窟洞窟壁画、雕塑主要是北朝、唐、隋、宋、西夏、元的作品。
莫高窟壁画可以分为:佛像画(佛说法图)、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和故事画。早期的故事画以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主。
其中,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其《尸毗王本生图》最具特色。257窟(北魏)《鹿王本生图》、254窟(北魏)《舍身饲虎图》、428窟(北周)《须达那太子本生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浓烈的原色为基调,给人以庄重深沉的感受。
今知我国最早的佛像是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的石刻浮雕佛像。
中国石窟造像之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与日俱增,一直到十三世纪。仍是中国石窟的黄金时代。
最有名的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界于河北、河南间的响堂山、江苏栖霞山、河南巩县石窟寺、甘肃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以及四川大足的宝顶山和北山石窟。
早期佛教雕刻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北魏时代的云岗石窟造像为代表。西部昙曜五窟造像最为典型。
二、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三、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由沙门统昙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以西武州山开窟造像,即今日的云冈石窟。云冈16-20窟,通称昙曜五窟。主像形体塑造充塞窟内空间异常高大,强调给礼拜者以无比威严的压抑的气氛,是君权、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继昙曜五窟之后至迁都洛阳(494年)以前,皇室勋贵在云冈开凿了一批重要洞窟,即1、2、3、4、5、6、7-13窟,这些洞窟均以双窟形式出现。这时期许多作品技巧高超、塑造了面貌清癯、眉目开朗、神采飘逸的形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西窟,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再次开凿的一处石窟。北魏时的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石窟寺洞等。龙门的北魏造像已达到北朝雕刻的颠峰,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艺术风格有异于云冈、龙门石窟,雄伟、庞大的石刻造像,呈现出秀丽、典雅的风格。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少数知名雕塑家,戴逵(约326-约396年),东晋著名画家也是最有影响的雕塑家、哲学家。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式样而创造出为当时民众易于接受的佛刻形象。在为灵宝寺造丈六无量寿佛和菩萨木像时,又以十年精力制作五躯佛像,此像与顾恺之画维摩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陵莫雕刻与陶俑
在今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30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
佛教建筑主要有塔、寺庙、石窟三大类。
塔,也称“浮图”、“浮屠”,是寺中的主要建筑,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由台基、覆钵、宝匣和相轮四部分所构成的实心建筑物。河北登封嵩山南麓嵩岳寺塔,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公元520年)。
石窟,原为依山开凿的佛寺。基本形制有:中心柱窟、覆斗顶方窟、穹隆顶椭圆窟、崖阁、涅磐窟以及大型佛龛、摩崖等。
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构建筑相融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包括宽阔的天井、楼阁、画廊、花园等。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哲学思想领域中崇尚玄学的清淡、放任无羁和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出现了反映宇宙观的新的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清秀、空疏。
与佛教有关的题材和形式开始流行。夹纻造像、莲花、忍冬纹样的流行,以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
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代(公元581年-618年)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一、隋代的陶瓷
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二、唐代的陶瓷
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巧剜明月,轻旋薄冰”、“秘色”
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河北内邱。
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河南鲁山、湖南长沙等地。
4、唐三彩:三彩陶器烧胎后涂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两次烧成,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长安、洛阳为主要产地,多为明器。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则依然是著名的蜀锦。隋代的印染工艺中,出现了夹缬等新技术。
1、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的花纹主要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窦师纶所创的“陵阳公样”)、散花、几何纹和晕涧。唐锦为纬锦,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美流畅。
2、唐代的印染工艺主要有夹缬、蜡缬、绞缬、碱印、拓印等。
3、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最为发达。
唐代的金银器以银熏炉和舞马衔杯银壶为代表。装饰精美,手法多样,金碧辉煌。
唐镜因馈赠和献礼而发达,菱花型、葵花型,特色鲜明。
唐代的漆器工艺也有所创新。
金银平脱:唐代首创。螺钿:雕漆:唐代首创,现为剔红。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
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品种有几、案、挟轼、箱、柜、胡床、屏风、棋局等。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突出的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
顺陵(武则天母亲的陵墓)石狮和独角兽高大独特,四足挺立。作缓步停留姿态的石狮,造型真实,单纯而有力,具有整体的完整性,充分表现出对纪念性石刻特点的掌握。
乾陵和顺陵的石刻所表现的雄伟气魄是服从政治的要求的,是重要的纪念性雕塑的杰出作品。
唐代的装饰风格具有近代装饰的特点,采用了大量的花草植物纹。
人的意识的解放,带来了开放、自信的清新和活泼。
装饰的生活情趣化,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多彩运用以及秀美、富丽、丰满、工整的装饰手法,丰富而清秀。
艺术风格概括为:博大清新、华丽丰满。
宋代的工艺美术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的又一个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由于战乱频繁,使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北宋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南宋虽然偏安,但城乡经济和对外贸易仍趋于上升趋势。宋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医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拥有突出的成就。
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最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因此,宋代也称为“瓷的时代”
一、五代的陶瓷:以越窑的“秘色瓷”(青瓷)为代表。专为贡奉使用。
二、宋瓷:南北方众多名窑,各展异彩。
北方地区:定窑-河北曲阳,官窑,白瓷、金银扣、印、刻、划花。
汝窑:河南临汝。青瓷窑。多素器,葱绿色。
官窑:未现窑址。北方青瓷窑。粉青,紫口铁足,蟹爪纹开片。
耀州窑:陕西同官,青瓷,刻、剔、印、镂空花。
钧窑:河南禹县,青瓷系统,色釉乳浊,窑变“夕阳紫翠忽成岚”。
磁州窑:民间特色窑系。河北彭城一带。黑白花装饰。笔力豪放简练。
南方地区:景德镇窑:江西景德镇,影青为其代表。
龙泉窑:浙江龙泉一带。粉青青瓷,釉色苍翠,堆贴、浮雕装饰。
哥窑:釉面开片,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金丝铁线。
建窑:福建建瓯一带。盏为特色,兔豪、油滴、天目釉。
吉州窑:江西吉安。南方民间窑系。木叶、剪纸入釉,玳瑁斑。
宋代的丝织品以罗为特色。而以缂丝最具成就。
缂丝,通经断纬,具“雕镂之像”,朱克柔、沈子蕃、吴煦为名家。
另雕版印染和刺绣也具成就。
宋代缺乏铜原料,此时铜器锐少,仅用于铜镜。镜薄而花式较多。
金银器也甚发达。
宋代漆器主要品种有:金漆、犀皮、螺钿和雕漆。
金漆分为戗金和描金两种。戗金为宋所创。
犀皮也为宋所创之新工艺。俗称虎皮漆。
螺钿则多黑白对比,富丽典雅。
雕漆有各色剔法,剔犀、剔彩为著。嘉兴为著名产地。
玉雕以“巧色”为最高成就。
石雕以歙砚和端砚为全国第一。
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有清淡之美。
严谨含蓄,是为“理”
文学和绘画对工艺美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元代的工艺美术
1271年,蒙古族统一了中国。统一伊始,经济和文化遭到很大破坏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畸形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堪称精美。
如:织金锦、棉、毛织品,以及青花、釉里红为代表的元瓷等。
元代的陶瓷工艺总的趋势较为衰落。而随着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彩瓷大量流行。白瓷也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景德镇开始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
元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的原料是一种钴盐类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定。元后期达到成熟。
釉里红与钧窑紫红釉的烧制有关。元时较为灰暗。
元代瓷器造型大而笨重。装饰多见松竹梅、和“琛宝”。
在元代的建筑中,琉璃运用较多。山西为最。
元代丝织品中,纳石失金锦最为著名。工艺精美,手法繁多。
捻金、片金、拍金、印金、描金、点金等。
毛织品中毡、罽较为普遍,与其游牧生活有关。
棉织是元代发展的一种新兴染织工艺。元代著名的棉纺织工艺家黄道婆,习海南彝族人的棉纺技术,促进了我国棉纺工艺的发展。
元代非常重视金银器,而铜器逊色。
金银器出土较多。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等。
张成、杨茂是当时的雕漆剔红高手,有“堆朱杨张”之称。
彭君宝为当时戗金高手。
螺钿也很秀美。
元代强盛而统一。“尚武”
粗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
喇嘛教、道教盛行一时,对工艺美术也有影响。
明清时期工艺美术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强盛时代。手工艺得到巨大发展,外贸经济也得到振兴。新理学的兴起,使经史派更加注重实用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科学的产生,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阶段,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
清代的工艺美术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清代中期以前,继承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
中期以后,艺术创作走向了繁琐堆饰,格调不高,但生产技术仍取得一定的成就。
明代以后,我国的陶瓷主要以白瓷为主。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陶瓷的中心。白瓷画花成为主要的装饰方法。
明代官窑器开始以年号作款,一直延续明清两代。
清代陶瓷工艺继承明代传统,在釉色、彩绘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雍正以后走向繁琐堆饰的作风。
明代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压手杯是著名品种,脱胎器也是佳作。
甜白釉和红釉最具特色。
宣德瓷器,以青花最有名,瓷胎为“麻仓”土,青花原料是南洋进口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有“灯草口”的霁红釉也是此时精品。
明成化时期,青花加彩(填彩和斗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上下斗合的“斗彩”,成化时期最为精美。小件酒杯,如鸡缸杯著名。
弘治、正德时期总体趋向衰落,但“浇黄”或“娇黄”釉特色鲜明,正德的回回花和“正德式”也各具特色。
嘉靖、万历年间,民窑官窑产量巨大,分工很细。嘉靖的葫芦瓶、万历的蒜头瓶为当时佳器。五彩初露端倪。
明时福建德化窑的白瓷最为著名。法人称之为“中国白”。
瓷塑像也很有名。何朝宗是当时的瓷塑高手。
宜兴窑和石湾窑为明时的精陶产地。石湾窑仿钧瓷,又称“泥钧”
宜兴紫砂壶以造型取胜,“供春壶”为代表。
珐华器与佛教有关。花纹轮廓用高起的凸线,再饰以蓝、紫、绿等釉彩。
清康熙年间,以红釉为著,宝石红、郎窑红、豇豆红器口呈淡青色。古彩“硬彩”笔力健劲,单线平涂,色彩浓艳。青花则称“康青五色”渲染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雍正时期陶瓷逸丽清秀,富装饰性。以粉彩(软彩)最具成就。
乾隆时期陶瓷富丽繁密,细致精巧。珐琅彩、墨彩、模仿器最具特色。
康熙刚健、雍正雅致、乾隆华缛。
康熙装饰多用人物,雍正流行花鸟,乾隆早期尚奇巧,晚期重模仿。
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珐琅彩成就均高。
明代的染织工艺,在织造技术和染色方面,在花色品种方面,都比元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丝织品以江浙、四川、山西和闽广为著。妆花、本色花和织金锦各具特色。江南成为棉织品的主要产地。并有“画绣”之“顾绣”为最。
清代丝织种类更加齐全。苏州织造、南京云锦和缂丝为特色。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各领风骚。
明代的金属工艺中,最具突出成就的是宣德炉和景泰蓝。
宣德炉是利用从南洋所得风磨铜铸造的一批小型铜器,为宫廷和寺庙作祭祀或熏衣之用。
景泰蓝的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艺术特点形、纹、色、光。
清代的景泰蓝继承明代。又出铜胎画珐琅,为景泰蓝的演进。另有铁画别有特色。
明代果园厂雕漆、嘉兴姜千里的螺钿和扬州周翥的百宝嵌、苏州蒋回回的金漆最为著名。黄大成的《髹漆录》作为漆艺专著,享有盛名。
清代的漆器工艺以北京的果园厂雕漆、扬州的螺钿和福建的脱胎器最为著名。
明式家具注意木材的质地,多采用硬制的树种,所以又统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色泽和纹理,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的造型,采用木构架结构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概括成:简、厚、精、雅
简,造型洗练,落落大方
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
精,做工精巧,严谨准确
雅,风格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明代玉雕、石、牙、角、竹、木、核、匏雕均很发达。
其中玉雕和竹雕最著。
清代的玉器工艺在乾隆时期达到极盛。石雕出现端砚、歙砚、青田石雕、寿山石雕、菊花石雕等名品;彩塑以“泥人张和惠山泥人为代表。
吉祥图案是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的一类图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分类有:表现幸福者、美好者、喜庆者、丰足者、平安者、长寿者、多子者、学而优者、升官者、发财者。
表现手法:象征、寓意、谐音、比拟、表号、文字。
明代是中华民族风格发展的成熟时期。
达到了精练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健”、“约”来形容。装饰性很强,样式化、程式化、图案化。绘画已经较普遍地用于装饰。明显形成了宫廷工艺和民间工艺两大体系。
7.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概述 篇七
关键词: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特点,历史影响
作为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 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内因和外因, 虽然中国早有民族主义思想, 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族主义是在近代才实现, 途中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几经曲折, 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民族国家, 可见民族主义思潮对中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民族主义的由来
首先, 中国作为五千多年的文化古国, 一直就有着深厚的民族主义传统。春秋时期就有着“内夏外夷”、“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的观念。以后, 这种思想在历史的发展阶段中不断得到加强, 是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民族英雄的主要原因。其次, 19世纪末, 尤其是甲午战争失败后, 列强掀起了瓜分风潮。士大夫喊出了“保种”、“保国”、“保教”的口号, 实际上这就是民族主义的口号。1899年, 梁启超在《东藉月旦》一文中从日文引进了“民族”一词, 也是第一个将“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人。他认为, 民族主义就是各地同种族同言语同宗教同习俗之人, 相视如同胞, 各独立自治, 组织完备之政府, 以谋公益而御他族也。最后, 民族主义思潮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兴盛一时, 这一思潮也通过一批留学回来的学者广泛传播。另外, 中国当时正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下, 民族主义思潮易于被多数知识分子所接受。如20世纪初的《政艺通报》、《新民丛报》都专门介绍过西方的民族主义。
二、“民族主义”的内涵
如同“民族”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定义一样, “民族主义”也存在着概念上的争论。如果将其内涵作一个大致的归类, 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 情感意识说。汉斯·科恩认为, 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应被认为是一种思想状态。在这一状态中, 体现了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的忠诚。《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 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状态, 每个人对民族国家怀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的忠诚。
(二) 理念原则说。埃里·凯杜里认为, 民族主义是19世纪初在欧洲的一种学说, 该学说认为人类被自然地划分为民族, 这些民族由于某些可以证实的特性而能被人认识, 政府的唯一的合法形式是民族自治政府。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绪或者一种运动, 可以用这个原则作最恰当的界定。民族主义情绪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引起的愤怒感, 或者是实现这一原则带来的满足感。民族主义运动, 是这种情绪推动的一场运动。
(三) 行为运动说。安东尼·D·史密斯认为, 民族主义是一种“为了一定人群的利益获得并保持自治、统一与认同的意识形态运动”。美国学者埃沃拉指出,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其成员首先忠诚于他们自己的民族共同体, 二是这种民族共同体希望成为独立的国家。
上述对民族主义概念的不同界定, 展现了民族主义的不同形态:它可以是思想意识、社会思潮, 还可以是建国的理念和社会运动。学者们比较认可英国学者厄内斯特·盖尔纳的界定。
三、中国民族主义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有着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国家, 因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在表现出民族主义的一般特征之外不能不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 中国的民族主义从开始就是一个政治概念。清朝末期, 政治腐朽, 社会混乱, 辛亥革命之后, 原本大多数人盼望着封建统治的崩溃, 民国的建立可以结束这种局面。可事与愿违, 国家政治权利进一步腐败, 导致地方割据、社会失势的动乱局面。因此, 中国民族主义从产生之日起, 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国家重建的问题, 即恢复国家政治权威的问题。另外, 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中国原有的进程被打断, 逐步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因此民族主义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变被动为主动。
(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具有多重价值取向。随着中华文化的衰落, 各种政治思潮涌入, 在中国寻找各自的文化基础。又因为民族主义的巨大适应力和内聚力, 很多思潮多以民族主义为旗帜, 但价值取向却各不相同。如民粹主义的民族主义要求保存传统文化, 为代表的就是新文化运动时的论战。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主义, 则是以革命运动为手段, 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政权。各种社会力量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参与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建构, 并赋予中国的民族主义多重含义。
四、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前阶段, 次第经历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 传统民族主义思想渐趋衰落。在后阶段, 次第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高潮和抗日民族战争, 迎来了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的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思想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笔者认为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慢慢觉醒, 如太平天国中的抗击洋枪队、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变法中的公车上书以及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 这些运动都使着中华民族原有的民族主义思想慢慢燃烧。
(二) 第二阶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高潮和抗日民族战争是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高潮。辛亥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所窃取, 但它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五四运动时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波澜壮阔的民族气节, 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警醒了世人。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 震慑了帝国主义势力, 瓦解了北洋军阀势力。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以上这些都使民族主义的思想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三)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由于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 中国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目的因此有了变化, 使民族主义思想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五、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息息相关, 而且正如本文下面所要分析的那样, 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中国的民族主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一定的作用。五四远动后, 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面对中国革命的敌人, 中国共产党需要通过民族主义来加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 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 国共两党都需要民族主义来团结各族人民。否则,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可能更加漫长。
(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是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但中国的现实社会主义是在远远低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上起步的。因此中国的发展是追求经济富足与国力强大同步进行的, 甚至在某一时期突出地追求国力的强大,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自己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体系中的不平等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 所以表现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是一个具有明确政治经济导向的赶超过程。因此如果要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全面评价, 便不能不考虑确立这背后的重要的民族主义因素。
(三) “以农立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影响。“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这在今天看来是不成其为问题的。然而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早期探索过程中, “以工立国”还是“以农立国”两种思潮确实进行过激烈的交锋。“以农为重”的思想在现在虽然会阻碍现代化的发展, 但早期在我国片面倚重重工业方面确实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如农轻重比例关系问题。
六、结语
总之, 中国的民族主义只是在发展中找回了民族的自信自尊, 要的只是一份民族自尊和民族平等, 了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利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合理利用民族主义的有用部分, 从而避免是民族主义组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房宁, 王炳权著.论民族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俞祖华, 赵慧峰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
[3].任丙强.中国民族主义的重新兴起:原因、特征及其影响[J].学海, 2004
8.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研究概述 篇八
摘 要 我国的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简单概述了灌溉技术、农艺栽培方式、抗蒸腾剂和生物工程4个方面的农业节水方式。
关键词 节水农业;干旱;灌溉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水是继土地面积之后影响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产量的第二大限制因素。水分亏缺可以使植物积累大量活性氧、损伤其生物膜系统、降低其光合作用、降低植物细胞膨压、限制冠层面积的增加等,进而抑制植物生长、使作物减产。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存在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如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变成科学家面临的重要问题。水资源短缺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高效节水措施类型多样,本文对其进行简单概述。
1 节水灌溉技术
1.1 喷灌
喷灌技术,是用专门的输送设备(泵、管道或喷头等)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输送到田间,通过喷头将水以雨滴的形式均匀喷洒在土壤和农作物上进行灌溉,对地形要求不高,适宜于多数旱作物[1],既能给作物灌溉,又能喷施农药。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推广喷灌技术,现在这项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在未来现代化农业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微灌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流灌等,自1974年墨西哥政府赠送我国第一套微灌设备以来,我国就开始在引进国外微灌技术的基础上,加紧自主创新,微灌工程面积日益增大。它是利用管道将微小流量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部的土壤中,根据作物对水的需求对其进行局部浸润,适宜于干旱缺水的地区,用水量小但是设备投资高,而且出水口易堵塞,操作要求高。
1.3 渗灌
渗灌是将原来的地上灌溉改为地下对植物根系直接进行灌溉,分为低压渗灌和重力渗灌两种,已成功运用于蔬菜、园艺花卉、果树和棉花等中。渗灌几乎无地表径流,能有效减少灌溉水分的蒸发流失,将水分、肥料等精确输送到植物根系土壤中。渗灌对地形要求不高,输送水的速率可调,具有节水、节电、增产的优势。
1.4 膜上灌溉
膜上灌溉,是指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地膜两侧筑起畦埂,并把地膜两边翘起埋入畦埂中,将陇上覆膜改为畦上铺膜,让水在膜上流动,通过放苗孔和专用灌水孔向作物供水的灌溉方法,膜上灌溉又分为适用于坡度平缓地段的封闭膜上灌和适用于大坡度地段的流通膜上灌。相比喷灌和微灌,膜上灌溉操作规程简单,投入少成本低,节水低耗。
1.5 作物调亏灌溉
作物调亏灌溉,是由澳大利亚持续灌溉农业研究所Tatura中心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其生物学基础是根据作物的遗传特征,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其进行一定的干旱胁迫, 让作物得到干旱锻炼,促进其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提高其抗旱能力,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调亏灌溉还可以减少营养器官生长,提高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以获得更高的经济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经济价值。
1.6 干湿交替灌溉
干湿交替灌溉,是利用适度水分亏缺可以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理,在水稻的一定生育期进行晒田,增强土壤水分蒸发,使土壤不严重干裂,再灌溉,再落干,如此往复循环。干湿交替灌溉可以增加根表面积,促进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2 农艺栽培方式
2.1 覆盖保墒
覆盖保墒,是指用作物秸秆或地膜进行覆盖,对雨水和灌溉水截留,增加水分向土壤内渗透,调节土温,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蓄水保墒,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能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覆盖保墒技术操作简单,易掌握,根据覆盖材料的不同分为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两种形式,相对地膜覆盖来说,秸秆覆盖取材方便,成本低。
2.2 水肥耦合
水肥耦合技术,是利用“以肥调水,以水促肥”的原理,根据不同水分条件,将灌溉用水与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间上相结合,影响叶面积指数,改善叶片光合速率,促进作物根系伸长,扩大根系的吸水面积,减少土壤的无效蒸发,解决水分供需矛盾。
3 抗蒸腾剂
气孔由保卫细胞组成,是植物叶片上重要的器官,能控制植物光合作用CO2气体交换和蒸腾作用水分的散失,植物吸收的水分大多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如何控制气孔运动减少植物奢侈蒸腾用水是农业节水的重要研究方向。抗蒸腾剂就是作用于植物表面,能够调节植物蒸腾作用,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一类物质的总称。抗蒸腾剂已经被成功的用于农业和园艺作物上,以此提高它们的品质。抗蒸腾剂常常用于鲜花的保鲜、延长果实保质期和保证移栽树苗的成活率上。将抗蒸腾剂喷施于采摘的辣椒上,可以提高其保存期和品质[2]。根据抗蒸腾剂的作用方式和特点,可将其分为3类。
3.1 反射型
此类物质喷施到叶片的表面后,能够有选择性的反射无效光合辐射,减少叶片吸收的太阳辐射,降低叶片温度,减少蒸腾,而光合作用基本不受影响。常见的反射型抗蒸腾剂有高岭土和高岭石。反射型抗蒸腾剂还可直接对病原真菌生长和形态产生影响。
3.2 成膜型
成膜型抗蒸腾剂成份为一些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在叶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封闭气孔,理想成膜型抗蒸腾剂可阻止水分通过,降低水分蒸腾,但可以透过CO2和O2,不影响光合作用。当前常见的成膜型抗蒸腾剂有:Wilt-Pruff、Vapor Gard、Mobileaf、Folicote、Plantguard、十六烷醇乳剂和氯乙烯二十二醇等(均为商品名)。成膜型抗蒸腾剂可以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其相对含水量,使枝叶繁茂,从而增加植物抗旱性。
3.3 代谢型
此类抗蒸腾剂也称气孔抑制剂。这类物质通过影响生化反应或者细胞膜的渗透性,调节保卫细胞彭压,使气孔开度减少或关闭气孔,增加叶片的抗水蒸汽扩散能力,从而降低水分蒸腾量,是促进植物抗旱的重要物质。常见的代谢型抗蒸腾剂有苯汞乙酸、脱落酸(ABA)、碳酸镁、碳酸钠、CaCl2、三唑酮、阿特拉津、甲草胺和黄腐酸等,大多是一些杀菌剂、除草剂、代谢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 生物工程
通过杂交、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抗旱高产优质的节水新品种。
4.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选择将其优良性状集合于一体的群体,获得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优质纯合品种的方法[3]。杂交过中双亲的不同基因型配子结合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基因互作和基因累加等会形成各种不同基因型的后代,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选择优良性状的亲本并予以适当合理的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4.2 转基因育种
转基因育种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出与抗逆有关的目的DNA,然后将目的DNA直接遗传转化或通过载体介导间接转入受体作物,对转化体进行鉴定、筛选获得目的基因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最后结合杂交等手段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转基因育种可以对作物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提高育种速率。
4.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将分子标记应用于作物育种中,利用与目标性状基因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进行间接筛选,获得目标性状的个体,不受环境影响,可同时选择多性状,加速育种进程。
4.4 分子设计育种
对于普通杂技育种来说,其后代的杂交组合类型很多,符合生产需求的组合很少,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在分子标记辅助转移、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定位相关性状的基因位点,评价这些位点的等位性变异,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再开展育种。这种方法在大田试验前就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减少育种盲目性,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5 总结与展望
以上这些节水措施虽然提高了农业用水利用率,但也存在诸多缺点,其中灌溉工程技术前期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大,耗能高,管理不方便,受到地理因素限制,农民不易掌握其操作规程;农艺栽培方式的改变费时、费工、见效慢、效益小;化学物质保墒抗旱成本高,难自然降解,残留物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污染严重,存在生态安全隐患;选育作物新品种研发过程偏长,其种性易退化,品种优良特性不易保持,市场推行困难。由此可见,开发节能、高效、低碳和环保的抗旱技术迫在眉睫。
5.1 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灌溉技术
我国的节水农业发展较晚,荷兰、以色列、美国和日本等国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利用方面有一系列完善的设备和制度,已经大量用于温室花卉和大棚蔬菜种植栽培上,我国应积极吸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形地貌、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应该因地制宜,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技术和设备,切忌盲目照搬外国的产品。
5.2 加速节水创新技术的科学研究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大力自主研发节水新技术。例如,在实施喷灌、渗灌技术的同时,结合水肥耦合技术,确定水肥的比例;开发无污染低成本绿色环保的新型抗蒸腾剂;对现有灌溉设备进行改进,使其最大限度地节水低能,同时便于农民操作。
参考文献
[1]牟玉娟.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农业科学,2014(1):124-126.
[2]Cuadra-Crespo P, Amor F M D. Effects of Postharvest Treatments on Fruit Quality of Sweet Pepper at Low Temperature[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 Agriculture,2010,90(15):2716–2722.
[3]康乐,王海洋.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1):16-23.
【中国农业银行概述】推荐阅读:
中国共青团团史概述08-20
中国土地法律制度概述11-03
中国茶文化知识概述11-02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上课用)07-10
中国农业银行真题10-15
中国农业的现状09-03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09-27
中国农业调研报告07-04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08-24
中国农业大学学工系统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