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024-11-08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共11篇)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一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

顾益康

摘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浙江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去,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坚持富民强农基本宗旨、家庭经营基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致力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要树立五个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农业人本化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现代农业成为能让农民致富的产业和体面的职业;强化农业多功能化理念,顺应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致富、生态保育、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强化农业工业化的理念,科学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强化农业产业化理念,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分工协作,完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生态化理念,引导农业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轨道,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要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家庭农场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地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农地承包权,建立流转市场,积极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一批有强大的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有机结合,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

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知名品牌、拥有连片基地的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充分发挥浙江水稻科研力量强和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设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示范县、镇和稻作文化示范点,努力提高浙江粮食生产力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实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注重研发和推广与精致型农业产业相配套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五、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要以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和统筹城乡发展层次上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要形成农业创业创新的新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工商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通过设立现代农业创业贷款等多种举措,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创业主体。要着力形成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机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来进一步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进一步形成百万农村能人创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进务工经商农民的市民化,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二

一、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进行更新和完善

1. 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熟悉、理解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掌握国际贸易操作技能,分析、探索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应构建“指导—研究—发现—创新”的教学结构,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现实问题的探讨及国际贸易实务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2.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效果。而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传播量并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主要指充分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动画等活动功能,将多种信息建立其逻辑链接,集成一个具有交互作用的系统。因此,将该技术应用于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 根据课程涉外性特点推广普及双语教学

实行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合同条款的磋商与订立、信用证的审核、提单、汇票、商业发票、装箱单等单据的制作都必须直接用英文来表达。因此,只有在课堂上把汉语和英语很好的融合,进行双语教学,才能很好的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具体内容讲透,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全部内容。

二、建立综合性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跨国界的商品交易,这种交易方式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包括搜集信息、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拟定函电以及与客户交流和应变的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相关实验课程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际商战的技巧。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是实训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这种技能。

为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建立综合性的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一个模拟进出口业务活动全过程的实验场所。通过现代国际电子商务软件,建立一整套国际贸易实务的实习环节。教师可以在实验室中讲授或演示有关业务的操作流程等知识,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作为进出口业务人员及客户,结合案例将国际贸易实务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模拟和演练。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中可以设立诸如仓储、物流、税收、海关、商检等部门的服务,在这个模拟环境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的学生都扮演不同的部门角色,还有一组学生模拟客户在网上开展贸易洽谈并进行实际操作,直至整个贸易过程的结束。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解决社会实践问题,一举多得。

在实验室模拟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精选基础性实验的内容,努力提高实验质量。这类实验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应密切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以配合理论教学课程的方式开设。第二,力争多开设各种体现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促进实验教学的水平提高。实验一般应与专业实训课程结合起来,在打造特色实验上下功夫。第三,应进一步提高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质量,适当增加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总量。现阶段,模拟外贸出口实验课程的教学软件比较简单,与外贸公司及仓储、物流、税收、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实际业务还有些脱节,但有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与高校、企业合作,设计出了更接近实际业务的教学软件。所以,利用高质量的模拟软件并适当增加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比重是一种花费少而效果极好的教学手段。

三、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国际贸易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适当安排学生到外贸业务部门进行短期实习,无疑对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可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各种单证及其相关活动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积累实际操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除此之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也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能给外贸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外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实习基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协议式的,主要是外贸企业或工商企业;另一种是非协议式的,主要是一些政府的涉外职能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港务局、国税局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实训基地要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适应,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能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经济活动中。

四、创建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多种考查手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考试不仅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选择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机制。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的考核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方法过于单一、死板,学生平时不注重积累,只靠期末突击,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更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和方法,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将精力投向专业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在这一体系的建设中,应树立将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试卷考试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书本考查与课外考查相结合,专项考查与综合考查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应注重平时考核,随着教学的进行,每学习完一章,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平时测验,作为该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教师通过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综合效果,然后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在校园网上建立习题库,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进行练习并自测。在期末考试时,可以从中随机抽取一定的题目作为试题,其保证了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再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软件,对学生的每一项外贸业务能力都要进行单独考查,尤其是制单结汇能力,要采取逐个攻关的方式考核。对于每一种单据的制作、审查和填写都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直到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为止,这也为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模拟软件考核打下基础。

最后,考试的内容应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包括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拓展性阅读及实践的内容,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全方位的自主性学习。

五、提升教师素质,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个称职的教师既是教育的研究者,又是教学的实践者。教师应积极接受外在的优秀的教育理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反思实践者”,既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教师素质的单一性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实验和实践教学建设及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瓶颈。许多学校对实验和教学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教师缺乏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甚至有的教师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当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具备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教师要主动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具备多元化、科学化、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平时多注意国际经贸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经常和外贸公司、商检部门等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单位进行信息交流,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学科学术研讨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可以实行教师“实习”制度。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与当地各类外贸企业的联系,选派一些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接触实际业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另外,在实习环节,为了解决“实习等于放假”现象的出现,学校也可以建立专职实习导师制度。由实习导师负责各个实习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专业指导和实习效果考核等工作,避免学生实习期间“求师无门”或“群龙无首”,而使实习环节形同虚设。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聘请外贸企业的专家兼职授课,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开展短期集中讲授、举办专题讲座等。

参考文献

[1]李爽,王杜春.建立国际贸易专业综合模拟实验室的构想[J].商业经济,2008,(10下).

[2]杨新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

[3]谢岚平.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和管理[J].中国水运,2008,(1).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三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改革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0-02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巩固学生已有化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化学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化学研究过程体验。“实践表明,中学化学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断探索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一、从内容出发,优化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

1.开发趣味实验

趣味是引领一切科学探究的动力之源,高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如果简单的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难以调动学生实验学习积极性。开发化学趣味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有趣的化学实验教学必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例如“魔棒点灯”趣味实验运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滴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再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通过这个实验,既激发了学生实验兴趣,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了化学知识。

2.开发家庭小实验

高中课堂实验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展课堂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由于实验环境宽松,学生没有思想负担,也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创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实验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开发家庭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例如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注意事项,尤其是实验安全性教育等。对于家庭实验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

二、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

1.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因此在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摆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位置,从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将学生化学素养提升与学生终身学习需求作为实验教学出发点。

2.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主体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观察、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教师要认真备教实验教学,尤其要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生成,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错误巧妙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只有有效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提升高中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具有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特点,它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以及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等方面都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除此之外,还可以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并且可以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将某些在常规实验操作中不易观察或观察不清楚的现象显现给教师和学生,免补了实际实验操作的一些缺陷;还可以虚拟实验,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如高二“化学平衡”一节,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平衡的动、定、变三大特征,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但它在教学中应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因为多媒体演示实验的结果比较明确,这样学生不能了解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注意点;不能滥用视听手段;要合理选择课件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联系生活,加强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化学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生活中的化学,有效突破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化

抽象为具体。高中化学实践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有效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亲近化学,唤醒学生学习意识,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它来源于生活,又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化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动机;此外,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高中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生活来检验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我们应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程,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根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切实把化学实验教学贯彻到整个化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王险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2.

[2] 孙月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8.

4.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四

我局根据莱办发[2015]13号文件要求,加强在规划审批、规划监察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严把规划审批关,提高规划审批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现将推进措施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把规划建设选址关。《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在接到建设部门的选址申请时,我们首先要到现场进行查勘,核实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征求国土等有关部门意见,然后根据莱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用地地类、性质进行严格控制,坚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动摇,加强用地审批规划审查,从严控制占用耕地,避让优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二、严把用地规划审批关。如果建设单位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我们将根据城乡规划法要求,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并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同时,核实国土等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批准批复文件,严格控制耕地红线和永久性红线,合格后方可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严把规划监察关。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筑牢法治意识,规范执法程序,强化规划刚性。为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我们加强加大巡查力度,采取市镇联合监察和分别监察制度,针对新建地块,严格审查其相关文件、证件,对违法违规建设,特别是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的,一经发现马上下达停建文书,并通报各镇街建设部门及国土部门,做到违建苗头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切实将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

5.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五

2014-08-04 13:31:07|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卷烟营销的市场化取向改革,关键在于顶层的战略设计、分层的策略制定和基层的业务执行。客户经理作为商业企业市场分析、品牌培育和客户服务的执行主体,在市场化取向改革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客户经理的职能转型成为支撑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根基。如何推进客户经理职能转型呢?从业务操作层面看,关键在于进一步打牢客户经理的工作基础和卷烟营销的市场基础。

一、以职业化队伍建设为手段,进一步打牢工作基础

(一)提升客户经理工作能力

客户经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到消费趋势、零售渠道和营销环境“三个心中有数”,市场营销、品牌培育、客户服务“三个全面掌握”。

一是工作要求。地市级商业企业应该根据职能转型要求,按照新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确立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作业标准等,进一步明确客户经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

二是应知应会。商业企业要建立“客户经理一口清”模式,做到业务情况清、市场状态明。其中,业务情况包括客户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标准和工作考核;市场状态包括宏观环境、微观变化、品牌状态、客户状态、市场状态等。

三是教育培训。围绕职能转型能力要求,制订系统的培训规划,采用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引导客户经理转变思维模式,提升思想认识;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经验交流、现场辅导等形式,帮助客户经理强化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技能。

(二)完善客户经理工作保障机制

客户经理职能转型要做到工作机制配套、考核机制贴近、管理机制靠紧,保障转型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分类拜访机制。按照客户分类办法,实行实效性、差异化、机动式客户拜访。根据客户分类标准,指导客户经理制定月度、每周和每日拜访计划,明确不同类型客户的拜访频率和拜访时间,并督促客户拜访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二是分项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与“督促鞭”作用,按照内容全面、指标立体的要求,从品牌培育、客户服务和基础工作等方面,制定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做到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客观、科学、全面。

三是分级管理机制。为更好激励客户经理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商业企业可针对客户经理采取分级管理办法,建立“赛马机制”,打通进步通道,建立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等级“能上能下”的职业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客户经理追求进步、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工作激情。

(三)加强客户经理的信息化建设

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以移动网络技术为支撑,整合“135”工作平台的基础功能,开发客户经理移动办公平台。客户经理通过信息实时推送,即时掌握品牌培育、客户拜访等各项计划执行进度,第一时间传达给零售客户,避免信息传递失真和延时。利用后台营销数据分析模块,客户经理进行信息式、智能化作业,客我交流更直观,客户体验更深刻。

二、以市场化模式构建为内涵,进一步打牢市场基础

(一)提升市场营销水平,强化把握市场需求能力 对市场的深刻了解和精准把握是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客户经理身处一线、贴近市场的岗位优势,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客户经理需要全面准确采集到辖区内客户“进销存”等相关数据,特别是信息采集点的人工采集数据要求客观,真实;针对存在销售波动的客户要重点跟进,及时准确掌握客户的相关信息,并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与录入工作。二是提高需求预测能力。客户经理要全面熟悉、掌握辖区内零售客户的经营能力和库存情况,按照需求预测工作流程要求及时报备。同时,通过市场掌控和经验积累,不断提升月度卷烟销量、单箱值需求预测准确率。

三是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客户经理需要根据货源、季节、政策等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反应与反馈,提升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强化市场分析能力,学习撰写市场分析报告,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提升品牌培育水平,强化品牌市场竞争能力 品牌培育是市场化取向营销的核心,是职能转型的意义所在。取消销量、结构任务,客户经理营销工作主要就落脚于品牌培育。

一是强化品牌上柜能力。商业公司每月初根据品类布局选取不同价位段的潜力品牌规格作为月度品牌上柜考核规格。客户经理按照各单位营销科制定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品牌上柜工作。客户经理要根据产品定位、特性卖点、客户同价位卷烟经营能力等情况,因烟制宜、因人而异地科学上柜,坚决禁止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等强制上柜现象。

二是强化品牌动销能力。按照月度品牌动销考核计划,制定具体目标,积极开展卷烟动销。客户经理要注重分析客户的商圈环境和消费能力,配合以宣传促销和站柜助销等活动,灵活多变、不失时机地开展促销。坚决禁止强行向客户压货等不规范行为。

(三)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强化客户市场经营能力 客户服务工作既是客户经理的任务,更是客户经理的义务。客户满意度决定了卷烟营销的网络根基,决定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成败。

一是标准化服务要精细。标准化服务是面向所有客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由于标准化服务项目多、工作量大,要求客户经理必须精细执行,确保所有服务项目落实到位。针对明码标价、高价位卷烟管理、“135”工作法、基础信息维护、营销政策宣传等标准化工作,要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做好、做标准。

二是个性化服务要精准。个性化服务主要是针对不同客户采取的差异化服务。客户经理对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要精准掌握,做到需求明确、有的放矢。针对卷烟出样陈列、终端形象等不同情况的服务项目,既要参照标准、统一有序,又要量体裁衣,因店制宜。切忌一个模式一刀切。

三是亲情式服务要精心。亲情式服务主要是针对老弱病残灾贫等弱势客户群体开展的温情式帮扶。客户经理在服务此类客户,要怀有一颗爱心,做到精心真情。针对金融服务、困难帮扶、特殊帮助等服务项目,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热心,通过优良的服务,树立行业形象和企业声誉。

6.初中物理教学具体措施 篇六

01 让学生懂得做好笔记的重要性:现在的教材,内容是经过浓缩的,可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学习“精华”,还得把内容讲细,讲完整,要补充很多知识,所以让学生做好笔记,把各知识点进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笔记,对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也相当重要,否则,学生连一些基本的题目都没法解答。

02牢记基础知识:我认为物理是理科,但初中物理却又像文科,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如:密度公式、浮力公式、吸热公式等。还有很多概念、定义、规律、原理、名词等,这些知识在上新课的时候,逐渐向学生介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读、写,记。

03 合理选择教法:要提高教学质量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一听就明白,课后却糊涂,做练题时,心中没有一点底,也有人反映说每节课的内容多,上得有些快。问题出在哪儿呢?原来,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没有及时复习,该记的没有记住,知识没有得到巩固,于是问题越堆越多,学生觉得记不了,更不要说综合运用了,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感到要学好物理好难。针对这些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时,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复旧。 2、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 3、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没有收获的心理。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记忆,复习某部分的知识,然后找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结果多数学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题目。这样的结果让他们感觉到,物理还是可以学好的。 4、在教学中不要拼命赶进度,否则会造成学生“消化不良”。甚至让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对学好物理失去信心。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跟教材讲课,重视基础知识,不讲难题、偏题。教法上争取步步到位,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都注意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让大部分学生踮一踮脚就能摘到桃子,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物理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04 对一类题的教学探讨:综合实验题,是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一类题,包括一部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属于这种情况,在历次的考试中,丢分严重。其中简述部分,有一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用哪些物理知识来解释;成绩好一点的知道解答题目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可也是表达不清楚,写了一大篇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在这类题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题多让学生练习。让他们弄明白,题目的意思,该用什么知识原理进行解答,怎样描述得准确、完整。综合实验题文字多,信息新、阅读量大、隐蔽性强,学生一见就怕,为了答好综合实验题,应该做到:1、务实基础、联系实际、训练多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2、重视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审题,通过阅读,能对题中的一些信息进行摘取,重组和加工,找出实验目的、已知条件、有关数据、相关信息等。3、合理利用泰微课。

7.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七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1],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实用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征。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发布,彰显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也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当下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机,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创业是指个人把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它包括创造性、主动性、创新和冒险意识,以及计划和为了实现目标管理项目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横向技能和态度以及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高校作为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主导力量,应不断思索改革新措施。

一、当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从学生角度看,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而许多大学生宁愿通过读研、出国深造等继续教育的形式来逃避就业压力,也不愿去尝试创业,究其原因,是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到高的传统教育体制———“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循规蹈矩的性格,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阶级观念等思想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就业思维[2]。创业不仅有风险,还要承受各方压力,以及创业门槛高,机会少,成功率低等因素,使创业并不会成为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首要考虑的方向。

2.从高校角度看,重就业轻创业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触及创新创业教育,于21世纪初期正式启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人大、北航等9所名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此举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此后不断往其他高校扩展。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仍然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主,且多数是作为选修课程在开设,普及率和惠及率较低。从学科地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呈边缘化特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当做高等教育非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包含在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这使得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3]。从高校的帮扶力度来看,多数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大学生创业指导却极少设有专门机构,始终侧重于就业指导,缺少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缺少专业人士指导,缺乏创业资金的支持。从高校管理体制来看,实施学分制,高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业成绩是考察的重点,以至于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因为难以兼顾学业和事业,而面临必须在二者之间做艰难的抉择,创业就有可能面临放弃学业的情况。

3.社会角度看,创业的社会价值不凸显

社会发展变幻莫测,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才济济,各类资源丰富,但企业数量和国家实力明显不相符,在创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当前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现在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创业来拉动,通过创业能挖掘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创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就业率的提升,创新创业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如今创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并未凸显,反而因为创业的成功与否,导致很多诟病,如有些人说创业是投机主义,损害社会公平公正;有些人说创业只是为了获得财富而对已有模式的照搬照用;有些人认为创业是建立在钻法律空子走的边缘化创业之路的基础上,并不为社会认可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联系,彼此促进,彼此激励,教育为社会提供人才,社会为受教育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环境,两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学生低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对社会稳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二、高校在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措施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想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市场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为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能为社会做贡献。高校首要任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大一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绿色通道,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纳入学分管理当中,让没有创业意向的通过了解关于创业的相关信息后,能够激发出其创业意向。

2.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小班教学模式,鼓励课堂探讨和互动,课堂中注重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并就创业相关实际案例问题来探讨解决方案,头脑风暴中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让创业的学生不仅存在创业意识,还知道怎么把意识转化为实践,如项目如何展开、怎么组建创业团队、团队的管理、资金的筹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创业率,降低创业失败率。

3.改革考核机制

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尤其是针对创业学生,为其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同时,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核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类型特点和学校所在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征,从而确立适合的出发点,重点要放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相关社会资源的挖掘[4];高校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创业学分,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与学业学分转换制度;高校应当允许并且支持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根据实际创业需要,调换专业,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就创业与学业无法兼顾的情况,高校可以设立弹性学制,放宽修业期限,允许他们休学创新创业,并给予保留学籍;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高校能完全实现文化熏陶加专业学习加社会实践的功能。

4.向有经验积累的高校寻求合作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不乏一些做得相对较好的高校,例如清华大学,作为领头羊自1998年就率先响应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清华大学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有着优于其他高校的经验积累优势;多年来,清华也培养了众多创新创业人才和成功的创业家。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校,近90%的高校积极并正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85%的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其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与落实尚有缺位现象。对于清华样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积累和经验的高校,要发挥领先优势,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4]。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弱势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如开展创业人才交流、创业模式相互学习、创业理念共享等,利用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程度层次不一的现状,以优带优,以优创优。

5.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既是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理论知识学习多于社会实践操作,先天有缺陷,后天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团队管理等优势,展开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直接带入企业去切切实实的参与其中,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但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学到最有用的实际管理办法,避免走不必要的误区和弯路。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系,积极与企业、单位等部门合作,发挥自己科研优势,与他们一同克服技术难题,开展产品研发,互利互惠,努力实现校企双赢,长期合作[6]。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优米网等创业指导网站,这类网站集合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还有很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好的创业机遇,创业者们可就真实案例阐述个人观点,可以为创业难题提供最实际的解答。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既可以利用传统企业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多方合作,打造属于高校自身的特色创业模式和品牌。

6.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率先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953年德鲁克在纽约大学开设“创新与革新”课程。1968年百森商学院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主修专业[7]。1971年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第一个MBA创业学专业,标志着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8]。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法国等也陆续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始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先地位。国外发达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成效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细分,涵盖家族企业、新技术创新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创业等,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验。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据此建立符合本国高校实际现状的创新创业模式。

三、高校继续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高效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当前的工作中心仍然是搞好经济建设,但是要处理好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只重发展速度,一味只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略经济的发展质量,不考虑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教育发展状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制约,但教育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体制只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才能起到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也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

3.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是指包括对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升学制度、录取方式等有关教育的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的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崎岖而深远,需要不断地做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历经几十年并仍然再继续,高校的创业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契合时代背景的正确选择,解决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4.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目前的就业率低、创业率低、创业失败率高的现状,使大学生通过接受正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后,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挖掘个人潜力,创业的机会更多和成功率就会更高,又有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创业带动就业的提高。事实证明,经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往往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并高效完成,因此,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四、总结

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这能刺激年轻人的创业心态,这就是为什么创新创业教育是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更具创业精神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在被广泛认可。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大学生或者某个高校的“英雄主义”,而是这个时代对所有有梦想、有创业理念的大学生们的期许,因此并不鼓励大学生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到创业当中,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业合作,充分发挥个人专业所长,以点带线,以线形成面。当下正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借着十八大的春风,创新创业教育有国家的支持,高校的响应,大学学子们的热情,这个春天必然春机盎然。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新举措继续推进和深化创业创业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18-22.

[2]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3]曹胜利,雷家.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50).

[4]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5]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6]舒铁,余文华,周凌宇,许剑颖.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44-146.

[7]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8.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 措施

数学科目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科目,而它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中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要积极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满足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以下是我个人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也希望对初中生的数学发展能有所帮助。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必须性

新课改指出,必须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观察之前的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新课改之后,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透彻的说明,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措施,以便于教学质量不断的得到提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须性分为以下几点:

1.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便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所以必须保证教学质量达标之后,才可以逐渐实现初中生的这些目标。从这一点来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符合目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做出了较为清晰的要求,必须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的目标不清晰的问题,改变教学中的盲目性,使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样才可以适应教学发展的趋势,才是符合教学发展的必然规律的。

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非常必要

初中数学阶段还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可以为学生以后的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老师要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使初中生的数学发展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分析

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必须要从每个教学的细节做起,深入透彻的分析每个细节,使教学质量逐渐得到提高。

1.完善教学设计环节,做好初中数学教学的导入环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只有在做好了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导入到课堂中,真正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所谓教学设计,便是老师在进行上课前的设计环节,老师要充分重视设计环节,设计好课堂中知识的导入、课堂活动的开展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有这样有目的有准备的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才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对数学学习逐渐感兴趣,逐渐达到有效的教学。

2.利用好数学课堂时间,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上文也有提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老师要把握好这个环节,用有限的时间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乐于练习数学题,尽量在课堂内将所有的疑难问题解决掉,使学生可以高效率的进行学习,以便于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比如这道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12,sinB=4/5,求出底边上的高AD的长。对于这道题,老师可以留出2-3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没有任何进展,老师便可以启发一下学生,这个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中,这时学生们便可以找到解题的思路,由等腰三角形可知,AD和BC之上有D,得出BC=12,所以,BD=DC=BC/2=6,又因为Rt△ABD 得出,sinB=AD/AB等于4/5,这样一步步算下来便得出AD=8,当学生解出此题时,老师可以在进行数学经典题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中将所有的疑难问题解决掉,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中认真的学习、分析、思考和总结,课下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所有精力去学习,课下也可以尽情的玩,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结

总之,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便必须要老师进行精心的课前设计和准备,在课中按照设计好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内容和活动,这样便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指导和分析,使学生的学习兴致日益提升,学习效果也日渐有效。最终达到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哈斯图雅.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 新课程(中学),2015 (08).

[2] 孙少华.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課堂教学质量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2015(18).

9.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篇九

洪庙中学朱静逸

语文课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新语文课标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主张,要求语文教学要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所以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如何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如何组织学生交流思想,如何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课堂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感染胜过长篇的说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课堂气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其中就有取之不尽的美的内容,以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思想,感染、感化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感得以陶冶,自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课堂上和谐的教学氛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2、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1)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现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以往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会有一些看似怪异的想法。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

持,并随机指导。但不可将学生的思维故意引向教师个人的思维圈内,否则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整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于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朵”字产生一种审美的体验,使学生通向创新之路。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反对注入式,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素养。我们应该变传统的“灌输式”、“知识型”为“启发式”、“智能型”教学,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走出课文,走出课本。

(3)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语文课堂教学,应能够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内容表现的更为丰富多彩,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方便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教书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不仅只体现在“才”上,“德”同样重要,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语文教学有义务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不仅从语文课堂上学到知识,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应该充满生机和趣味。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比如我在教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注意运用多种手段,首先导语以学生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朗读全诗,并配乐,带动学生的感官器官,试着让学生有感情的投入的朗读,试读,全班齐读,男女分别读,抽读,形式多样,并通过想

象,联想加以对全诗进行理解,中间穿插古时天狗吃月的传说,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意境。

10.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篇十

最近一周,我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大分析,大讨论。这次活动是为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中随时修改和调整教案,绝不上无准备的课。

2、认真上课。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关注后进生,让他们当堂消化,优先板演,优先提问,优先鼓励。

3、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中的问题,注重后进生的作业,要 做到面批面改,稳抓不放。

4、做好课后辅导。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课后多予关注、辅导,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5、认真组织单元测试。测试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手段,又是教学的一

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单元结束后,都要及时测试,检测学生学习质量,以查缺补漏。

另外,还应该和家长多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请家长予以配合。通过以上措施,我相信,我班的数学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前准备。

他认为要想抓好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磨刀不误砍材功”,全班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你的教学就会事倍功半。所以他每接一个班,都会走到学生中去,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和困惑,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自己努力方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即使反馈了教学信息,做到了知己知彼,有利于自己改进教学工作,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同时,教师要全面地认真备好课,、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现实中不少教师喜欢抄教案,搬用别人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拿来主义是有害的,不符合实际。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应该有的放矢才对,课前教师不但要刻苦钻研教材、课程标准,了解知识体系外,更应做到备学生,根据班里的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特点去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备好课。

二、课堂教学。

课堂中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没有好的课堂纪律,教师虽然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但学生没有几个认真在听,积极参与,你讲你的我玩我的,老师教的再好,都没什么效果,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学起来很枯燥,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陈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他上课特别注意创设课堂良好的氛围,使用幽默的语言,内容生动浅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不感到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个学生如果喜欢这个老师,一定也喜欢他上得每节课。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不是在熬时间,而是不知不觉就下课了,仍沉浸在课堂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还愁教学质量不好吗?在数学教学中,他还把许多数学知识编成了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长度、面积、体积相邻之间的进率,他编成了“长十面百体一千,相邻进率记心间”口诀;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年月日之间的进率,把它编成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朗朗上口,总结全面。在名数改写的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教师教起来很头痛。书中总结的方法表述复杂,用的是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陈老师把它概括为“大化小用乘法,小化大用除法”,再加上名数之间的进率口诀,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应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作业分析要有书面记录。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5、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排座位时每个后进生旁边都安排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优等生做他的小老师,负责后进生平时的数学知识的辅导和作业的督促。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出些类似的习题让他做。

6、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辅导的学困生不宜太多,应侧重基础知识,重在人人到位,不走形式。

四、评价与测试

1、适当时教师自己出一两份试卷,试题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

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总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全身心投入是前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障,教学方法和艺术是良药,能力培养是灵魂,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是根本。

11.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设置地理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科目选择。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在施行教育手段中着重注意的问题。地理科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旨在通过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有初步的认识。地理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就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创新教学模式是对教育理论的挑战,是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倡导开放式教学的重要尝试。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就是使地理学科成为其他主要学科的辅助和调剂,使高中课程配置充满活力。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地位不明确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地理的学科地位认识都不明确。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到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主要学科是学生多年坚持的学习重点,辅助学科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学生更是认为地理学习只是单纯的看字认图,并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对知识体系的开拓理解。学科地位的不明确造成地理教学在教育前提和基础上的认识错误。

2.教学过程单一封闭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于学生的实践。很多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过于重视理论的解释,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过于单一的教学过程禁锢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封闭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无法发挥对知识的体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弊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阻碍。

3.教学目标固定,角度偏低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普及地理常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形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思想的不统一,造成地理教学的不平衡。教学采用的方式,常常出现角度偏低的现象,就是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出现差距。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肤浅,无法真正起到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补充作用。

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图文并茂,创新知识体系的内涵

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阅读和识图。阅读的目的是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识图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涵。高中地理教育中,识图是重要的能力。有一些优秀的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手绘制图,在教学时,讲解到哪里,就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认识到文字和地图的结合,可以对知识有准确的认知。图文并茂具有明显的优势,既扩大了知识的范围,又开拓了学习的方法,使地理教学成为直观的教学体验。

2.积极指导,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学习中,教师的讲解虽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更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学习的基本能力,掌握了学习的初步技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给予学生想象和实践的空间,尊重学生对新知识的判断和理解。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思考,学生锻炼了头脑,检验了知识的拥有量,检查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是长期学习过程的积累和养成,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指导、有效鼓励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3.创设地理学习的环境,建立情境式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的特征决定地理知识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高中阶段的学科内容只是地理知识的初级知识。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所学的知识创设学习的环境,进行试验性教学。例如:在讲述海洋和陆地知识时,可以利用教学模具,摆放好海洋和陆地的形态,利用海洋的数量和陆地的形体,讲述地理形体的变迁,讲述生物种类的变化等。创设学习环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课堂活动,需要利用教学工具等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和模具,直接看到山谷和山坡的形态、气候的特点及大气流的形成等。

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知识没有先后,课程没有主次,高中阶段是进行知识系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对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能力。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尝试,是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必然会推进高中阶段性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高飞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8).

[2]杨丽娟.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华章,2010(20).

[3]任聪.浅析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J].青年科学,2010(1).

[4]冯伟伟.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意识及手段[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6).

上一篇:泄漏电缆下一篇:煤矿职业病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