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

2024-09-20

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精选6篇)

1.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 篇一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的一种审计形式,经济责任审计最初应用于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的离职审计,随着经济、法律、政治等环境改变,我国国有企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委托代理和受托责任的出现,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显得更加重要。经济责任审计从开始至今,已经历了几十年,但由于该审计制度的中国特色性,缺少国外先进的理论及典型的案例作为支撑,因此,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很多问题相继呈现。

相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于其着眼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企业领导人,内容是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审计过程、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异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审计。目前来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问题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的建议。

一、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评价指标较单一,偏重于财务指标;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应仅仅着眼于财务指标,对于企业领导干部的个人主观努力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员工福利、对环境的影响等均应该进行评价,同时,对其经济行为有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事项也应当进行审计,这样才能够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的。

但就目前而言,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仍以财务指标为主导,其它方面则被忽略或者浅尝辄止,过多的偏向于财务指标,不能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往往与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执行情况有所背离,无法到达审计目的。虽然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要加强企业领导干部在社会责任等非财务指标方面的评价,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或者极少设置相应的指标来反映,而只是通过审计内容简单说明,不能达到综合反映的目的。此外,因为选用财务评价指标过多,使得有些企业领导干部为了达到短期的财务成果,做出短期的财务操纵的行为。

其次,指标选取不当,达不到评价目的。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当选取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的指标来进行评价。指标应当具有综合性,通过多种指标来共同反映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可以选用差异率指标、趋势比率指标、差额数等多种指标,并且不能忽视与同行业相关指标的横向对比。但是,就目前而言,在经济责任审计实务中,往往只是选择用差额性指标,或者简单的计算计划完成情况指标来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分析等都比较欠缺,这样得出的评价结论将无法综合客观的反映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达到评价目的。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在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前提下,应当选择能够反映本质特征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的说明适当指标选取的问题,我们以 A公司为例(真实数据),选取其经理离职审计中的利润情况的评价指标来进行说明:

A 公司对该经理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在利润方面仅通过表1 数据进行了评价便得出审计结论。但是从表1 的数据来看,在反映该经理在职期间的利润情况时,仅仅进行了利润情况的累计额,从表中的数据来分析,确实实现了利润的正增长,但是客观来看,这个指标根本无法达到评价目的。因为指标选取过于简单,同时也并没有和同行业的平均值相对比,虽然利润实现了增长,但是增长的比率是多少?与行业当期的标准的差异怎样?从趋势上看,是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还是逐年下跌趋势?正是由于指标的选取不当,导致很多关键性的问题无法体现,评价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第三,缺少定量评价,偏重于定性评价。在对事物进行评价时,数据是最具有说服力,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如此。若过多凭借主观因素来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审计结果必将缺少客观性。因此,在进行评价指标选择时,应当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指标为辅,但是在目前而言,却本末倒置,过多的选取定性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的主观色彩较浓。

二、改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议

针对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将从基于平衡计分卡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以及建立社会监督平台三个方面,给出改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的建议。

第一,基于平衡计分卡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卡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结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奇迹。由 David P.Norton 和Robert S.Kaplan 共同提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系列财务的和非财务的评价指标构成。它打破了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企业业绩评价,而是从财务观、内部经营流程观、客户观和学习与成长观四个方面来综合的反映企业业绩。本文以国有企业的普遍情况为基础,并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 2:

表 2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也借鉴了其它公司的评价体系而建立。该指标体系能够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而且以定量评价为主,指标的选取上也是比较全面、综合的,这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具有说服力。

第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在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审计评价时,虽然指标比较全面、客观,但是却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评价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仍然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其根本目的,国有企业也是如此。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往往会忽略对社会的责任。由于这种对社会责任的消极态度的普遍性存在,有必要将企业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做以评价,改善这种消极对待的现状。特别对于一些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环境破坏的行业,这种社会责任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建议,汇总如下表

在对社会责任进行评价时,仍然应当以定量评价为主,并结合定性评价来进行。在实务中,在以表 3所列举的评价指标方面,应当设置社会责任评分表,来量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做到用数据来客观的说明问题,达到客观评价的目的。由于社会责任评分表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设置,在此不进行具体说明。

第三,建立社会监督平台,共享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平台,不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数据共享,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结果公开化,使得评价结实施过程、结果更加透明话,降低了审计风险。同时,也可设置一个反馈平台,通过由社会公众来反馈的方式,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制度。通过共享平台,不仅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资源的浪费,避免重复性的调查工作,人力、物力、财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此外,将平台数据可以及时的进行相关的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做到及时处理,更能突显审计的意义。

三、结论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企业领导人,内容是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评价结果对企业领导干部以后的发展前景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上出现的问题,急需改善。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获得客观、合理的审计结果的基础,也是作出科学评价结论的前提条件,同时建立社会监督平台,也有助于评价的公开、透明,进而提高审计评价的客观性。

事实上,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是较多而且比较突出的,是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个内容,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很多企业的内部资料无法获得,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得到彻底的改善,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胡玉明。平衡计分卡是什么-一个管理工具的神话。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28~136

[2]郝雪莲。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国酿造。2008,8:74~75

[3]刘存。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估研究。职业时空。2010.5:8-10

2.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 篇二

1 安全管理体系在班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油田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 班组工作是各项决策与技术措施落实的最终单元。由于管理范围大、现场环境变化大、员工技术水平不一、设备运行状态不同等问题因素的影响, 会使班组员工在现场工作中执行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规程时采取不同的安全预防措施, 造成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下降, 所得到的最终效果也不同。因此, 针对班组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安全管理体系执行问题进行分析, 并归纳出以下几方面问题[1]:

(1) 企业缺乏系统培训和长效的宣传力度, 员工对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内容和执行标准与职责要求不清, 缺乏自觉执行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标准的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

(2) 企业在安全管理体系中不注重长效管理和强力的监督机制与创新能力, 使安全管理体系在后期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安全信息反馈和标准的重新评价与再执行的循环提高, 使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能得到有效修正。

(3) 班组自我监察缺乏约束力和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规程的执行力度, 造成“三违”现象发生。

一是企业在“两书一表”中缺乏专业性的分类使用范本, 使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两书一表”的内容安全措施落实与实际作业内容不符。例如某作业区在执行“两书一表”的过程中油田动火、土方拉运、临时用电、设备作业和其它项目实施都采用同一版本的“两书一表”, 造成安全措施内容与实际作业不符与不严密。二是外部企业项目工程缺乏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执行力度。外部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不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安全防护措施, 造成事故的发生。例如:某采油厂采油作业区回注污水管线进行解堵作业。在用软管连接—井口放空短节至污油池进行管线排污作业时, 软管与短节连接处脱落, 污水携带有毒气体流出, 造成现场3名作业人员中毒倒地。随后, 2名赶到井场人员在抢救过程中也晕倒在地, 造成3人死亡, 2人轻伤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事故主要原因:软管与放空旁通连接处没有固定好, 使连接处脱落, 造成从放空短节流出的硫化氢气体在井房内聚集;未按照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两书一表”落实安全措施。

(4) 缺乏科学的安全预防措施评价体系。

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 对安全评价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认为只有在大项目、大工程应用安全评价。所以在日常的油田生产管理过程中, 经常是凭安全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制定安全预防措施, 缺乏从计划、组织、管理、运行和检修等全过程中考虑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从而使落实的安全预防措施不科学、有缺陷。例如某厂油品车间液态烃罐区段长和一名操作工进行裂解C4储罐脱水作业。于15时C4罐进行脱水, 段长先打开罐底部两道脱水阀, 下部阀门开度为两圈, 上部阀门开度为两圈, 没有水流出。因气温较低推测阀门冻堵, 即用蒸汽C4罐脱水阀进行加热。罐脱水管排出物遇空气着火。造成40 t物料损失的火灾事故。事故的主要原因:操作人员在进行罐脱水作业时, 在两道脱水阀开启的情况下, 用蒸汽对脱水阀进行化冻, 导致沉积在脱水阀门上的丁二烯过氧化自聚物流出遇空气引燃物料着火;没有开展科学的、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评价。

(5) 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不严密, 使安全预防措施无法保障落实, 引发安全事故。例如某有机厂苯胺车间废酸提浓单元在停工检修过程中由于闪爆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按照该厂大检修计划安排, 有机厂苯胺车间废酸提浓单元室内同时进行落水管预制、建筑物维护粉刷、酸性水罐拆除及罐顶雷达液位仪拆除工作和动火作业。在拆除酸性水罐下封头出口法兰时, 发现有黄色液体流出。当未排净的酸性水罐中含苯的残余液体蒸发后遇到正在预制落水管焊接作业的明火发生爆燃。主要问题:设备清洗不彻底;缺乏严格的交接手续和监督制度;多项目同时施工;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和防范措施;外来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2 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体系执行力度的措施

(1) 抓好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和宣传工作。通过使用规范统一的安全应急预案文件标准和员工操作标准及安全行为标准, 定期在班组中开展演练培训工作, 全面建立“四个规范”:规范安全体系培训;规范班组施工作业技术操作标准;规范班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程序;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准则, 使班组的被动的随意管理上升到主动的规范管理;使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做到“六到位”即:意识到位、观念到位、知识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行为到位。

(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强力监督机制, 大力推行内部模拟异体 (监督和管理分开) 监督机制, 形成专业部门不断对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再修订与完善;主管部门对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措施审查与监督;运行部门对安全管理体系预防措施的现场落实与监控的三级监督工作管理机制。

(3) 完善“两书一表” 审批、检查制度。应根据油田作业的不同特性与要求 (动火、动土、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受限空间作业) , 建立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两书一表” 的内容和安全预防的措施, 并根据现场施工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审批、检查与落实, 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4) 建立班组现场施工管理的风险评估制度, 对生产现场从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总结、检查、评审进行全过程的安全评价。把安全管理与“三基” (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基层建设) 和“三标” (标准化现场、标准化岗位、标准化操作) 工作结合起来, 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应急预案, 在贯彻安全 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遵循国际通行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 实现安全管理由制度D2405/1, 管理向标准管理转变。

(5) 发放安全管理细则手册,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员工个人诚信与技能记录, 明确规范操作标准, 细化操作内容和关键控制点部位的安全要求。通过对现场作业环境、物品放置、警示标志和行走路线等方面应用色彩标示的管理方法, 确立采油区、站、井在不同的工作环境、操作状态和危险级别的色彩标识。

(6) 确立企业每一个岗位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使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安全政策战略目标实现有效的统一。并针对生产现场的特点制定安全计划、隐患识别、程序控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3 结 语

通过建立以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体系为核心, 强化企业异体安全监督体制, 结合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国际职业卫生健康标准为内容的分级管理模式, 推行从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总结、检查、评审的全过程安全评价, 就能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管理, 提高班组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度和员工按照标准操作, 从而杜绝“三违”现象, 防止事故的发生, 实现石油企业班组的本质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俊荣, 陈建设, 张勇.推行健康、安全与环境 (HSE) 管理体系, 全面提高石油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1998年, (3) .

[2]刘啸武.治理隐患、杜绝违章、强化管理、努力建设安全生产“三标”班组[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1998年, (3) .

3.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 篇三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保障制度

1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概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其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进入21世纪以来,一系列企业治理失败的案例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环境污染引起的压力也要求企业承担相关的社会责任。随着中国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即CSR报告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国际上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即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内来讲,就是要保障股东权益的实现、保障员工的体面劳动和福利待遇,对外部就是要发挥企业在政府、社区、顾客、供应商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中的良好作用,支持和赞助社会慈善,参与救灾扶困活动。

2 企业社会责任的效益分析

2.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受到日益重视的情况下,社会责任的履行为企业提升形象,获得竞争优势。但是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履行社会责任意味着增加企业经营成本,这也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逃避社会保障责任,忽视环保问题,不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原因之一。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一定会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呢?由于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无法定量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引用Bowman 和Haire(1975)的统计研究的结论①,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企业的资本收益率(ROE)之间呈倒“U”形关系。

图1 企业社会责任和资本收益率的倒“U”关系

由图1可见,一定时期内,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提高,企业资本收益率呈上升趋势。在达到一个特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以后,资本收益率则开始下降。由此可见,在企业社会责任的一定水平内,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有重要作用。

Porter在《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②一文中对企业慈善行为所带来社会效益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从战略性的角度来思考企业慈善活动,建议企业通过慈善活动改变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使社会需求和公司发展愿景相统一,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2.2.1 有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责任的履行是企业和个人共同完成的。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及生育保险等费用,承担了重要的职工社会保险责任。

国际上通用的SA8000标准从健康与安全、劳动时间等各方面对企业履行社会保障责任提出了最低要求,其中,雇员利益是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能否扩大、社会保障水平能否提高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企业履行社会保障责任的大小,因此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化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2.2.2有助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项目的发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财富用于救助穷人和孩子,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的慈善行为,因为对社会有贡献而值得尊敬。前人的研究早已为今日的要求奠定了理论基础。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有责任保证社会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政府进行社会救助、发展社会福利。

企业慈善对灾害救助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等救助活动中,企业的慈善行为对帮助政府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社会福利制度而言,企业慈善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众多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支农、支教等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赢得广泛赞誉,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反之,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受到社会舆论的诟病。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不但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对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重要作用。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与发展政策思考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能够保障员工利益,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促进作用。

3.1 社会保障状况分析

3.1.1 社会保险制度相关数据

《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指出,目前我国社保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私营企业、中小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各项保险的比率偏低。表1为我2013年末我国社会保险覆盖率③。

虽然《社会保险法》已经实行,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执行不到位,职工依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的保障。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另一个侧面也反应了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内在联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可以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3.1.2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相关分析

在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我国企业参与灾害救助的数量有显著提高,但参与捐资助教、扶贫济困、环境衛生改善等社会福利项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的慈善行为更多的是针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行为,是一种随机行为,慈善管理水平较低。是否捐赠和捐赠额度多少往往是由老板说了算,员工跟随老板进行捐款,对于慈善行为是否达到特定的救助效果并不关心。在慈善事业比较发达的英国,企业与慈善组织联系紧密,管理高效。相对于中国企业大力参与救灾帮困,英国慈善事业更多的关注环境保护、医药卫生、教育等方面。

3.2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思考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需要完善各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形成一系列保障体系,同时,对于目前制度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此来达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促进作用。

1999年中国颁布了《公益事业捐赠法》,而慈善法至今难产,企业慈善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在捐赠规模方面,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捐赠支出实行限额内的税收抵扣,超出限額内的捐赠支出反而要交税,限制了企业捐赠的规模,打击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在捐赠渠道方面,企业捐赠只有通过特定机构才能实现捐赠或者得到部分抵扣,而这些机构并未完全实现慈善事业的公开透明。郭美美事件和红十字会引发的一系列危机更是导致我国慈善事业身陷信任漩涡。慈善事业法规政策的滞后已经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美国慈善法指南》的作者阿德勒女士认为,美国有利于慈善部门发展的法律环境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其制度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

在相关政策支持方面,我国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不履行社会保险的责任,是因为高比例的税费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小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面临着内外双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出台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惠政策。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着手,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注释:

①Bowman H,Haire M A.A Strategic Posture Towar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5,18(2).

②Poter M E,Kramer M R.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12):56-69.

③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参考文献:

[1]Quoted in John L. Paluszek, Business and Society: 1976-2000.New York: AMACOM, 1976.

[2]Bowen, H.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New York: Harper. 1953,P.31.

[3]Dr. Saleem Sheik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Law and Practice[M].C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6.

[4]斯蒂芬·P ·罗宾斯著,孙建敏,译. 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赵家鑫.社会保障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1(3).

[6]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张亚洲,张文松.基于卡罗尔模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状态模型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13).

[8]杨叶.中英银行业参与企业慈善的比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4.执行力建设要强化责任意识 篇四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情况下,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产生了一些我们认为的“刁民”。但透过这些“刁民”的背后,我们想到的是“100-1=0”,那怕是1%得失误 ,对用户就是100%,用户对我们就会对我们产生不满意。顾客永远是对的,只是我们的努力没能让他感动,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坦率的讲我们的责任心不到位。

目前,公司领导往往注重事情的结果,对细节或过程很少关注。而这就需要我们执行层去关注、去执行,产品质量的控制更是如此。众所周知,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由工艺来保证的。质量管理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的检验,

那么要做好检验工作,把产品质量控制好,除了有很强的责任心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控制好产品质量呢?笔者认为:大体可以从四大环节加以控制。1、严格外协件的质量控制,强化检验规范的执行力,熟悉检验流程与程序,对于与产品性能有直接关联的配件要加大控制与检测力度,尽可能的减少不合格。同时要与协作方建立技术、效益的共同体,能向协作方学习相关产品的标准与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准。 2、严格生产过程工艺文件、技术图样、检验指导卡片的执行力的检查,加大对一线员工的产品工艺、检验知识的辅导与培训,对于检查中出现的不合格要实施跟踪处理,及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不符合工艺、检验卡片的行为,同时适时地调整工艺不能指导生产的工序、卡片等,通过两个方面的结合达到技术指导生产、工艺保证质量。从而减少因人员的变动而人为的产生质量波动的现象。3、严格产成品入库的检验、加大新品上市的检验检测,规范老产品的型式试验。从而真正做到出厂产品心中有数,不把产品试验放到市场。4、以市场为导向,工作围绕市场做。及时处理市场或用户的反馈与投诉,对于市场出现的突发问题及时处理,指导营销员处理相关问题。同时对于市场产生的质量问题的退货要做到三不放过,即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分析不放过,纠正措施不制定不放过,跟踪验证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5.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 篇五

我车间“提振精气神、增强责任心、强化执行力”专项整顿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工作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干部职工在思想认识、工作作风、劳动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三编、三查、三整、三评、总评”的工作方法与思路,专项整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现将专项整顿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为了切实搞好这次专项活动,我车间高度重视,广泛动员,深入开展活动,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并设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做到干部职工人人知晓,个个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专项整顿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开展活动以来,我车间通过召开职工大会,认真查找问题,主要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意识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系统性,虚于应付,流于形式,理论学习不深入,工作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跟不上形势,业务跟不上岗位职责要求,缺乏创新精神等;二是纪律意识差、工作涣散,迟到早退、上班期间串岗、擅自脱岗、办私事、玩游戏等现象时有发生,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中大手大脚,浪费水电资源等;三是责任意识差,对所担负的工作不能尽心尽职地完成,对自己该解决的问题不能认真去解决,工作作风虚浮,干事创业的气氛不浓,工作干劲不足,怕苦怕累、有畏难情绪,办事拖拉等问题; 四是落实意识差、执行力度不够,工作程序乱,没有条理性,对车间的工作部署不能及时完成,说得多,做的少,执行力度不高,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

2、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以上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问题出在表面,根子生在思想上,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政治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深入,在理论学习上不能掌握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并没有达到学习的应有目的。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因此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深 入了解,影响了理论水平的提高。二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有时产生松口气的念头,认为自己工作已经很努力了,致使某些工作有时不够深入,不够细致,有时仅满足于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学习方面自我要求有所放松,放松了对业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凭经验做事。

3、整改措施

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这次整顿活动过程中,车间加强培训力度,注重职工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规章制度的培训,每月定期对职工针对性的进行组织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了职工学习理念;二是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对劳动纪律进行了专项整顿,通过不定时查岗和夜班车间组织抽查等办法,查出睡岗者12人,分别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给予一定的考核,基本上消除了职工迟到早退、脱岗串岗睡岗等现象; 三是奖罚分明,转变职工工作理念,为了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我车间每月在职工中评选一名“巡检明星”和一名“操作能手”,在五个运行班组中评选一个优秀红旗班组,对其进行奖励,活动开展以来,我车间分别对8名职工和4个运行班组进行了奖励,调动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坚持责任到人制度,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在今年年初我车间分别同五个运行班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工作目标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有担子,岗岗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在分解任务目标的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任务目标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工作结果有评比,有奖惩,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通过本次专项整治活动,消除了广大职工思想消极、干劲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广大职工责任心差、作风不实的问题;纠正了广大职工庸碌无为、暮气沉沉、有责不负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车间广大干部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为永炼的发展谱写新章!

常压二车间 2012-3-20

“提振精气神、增强责任心、强化

执行力”活动总结

6.完善目标责任体系 强化企业执行力 篇六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为正确地评价干部和更好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以建立健全全面、客观、公正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总结近年来干部政绩考核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县乡干部、村组干部及群众,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我县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调研思考。

一、近年来我县对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效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绩考核,把其放到事关全县经济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加强管理。2003年县委成立了县考评委员会及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宜君县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对考核的内容、原则、方法及程序、考核结果的评定和应用、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纪律作了具体的规定,把考人和考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考核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主要做法是:建立一个体系、突出两个内容、落实三个机制、抓好四个环节。建立一个体系即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目标,按照各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特点及承担职能任务的不同,以领导班子的岗位责任目标为基础,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纵横结合、紧密相连的目标责任体系;突出两个内容即是重点目标和共性目标。一是重点目标:考核县委、县政府分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以及有关重点任务目标;二是共性目标: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落实三个机制即是目标责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即明确工作目标;考核评价机制是对实绩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和被考核对象的实绩作出综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是县委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抓好四个环节即是指标编制、指标分解、考核评价、考核结果运用。指标编制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当年工作重点等编制考核指标;指标分解是将考核指标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办法分解到各乡镇和部门;考核评价实行分类确定目标、分类考核,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考人与考事、集中考核与党建、综治、精神文明、纪检等部门平时了解掌握情况、群众测评与领导评价相结合;考核结果运用是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养、调整、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我县近几年实施的《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明显、操作性强、结果较可靠的干部政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这套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县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通过考核,教育和引导全县干部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以考核结果为依据、以实绩和能力选拔任用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用群众满意的干部,凭实绩、能力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和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三是考核吸收了往年考核经验和做法,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更加科学,考核结果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能及时发现问题,实行干部诫勉。通过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多渠道了解、掌握情况,能及时发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不足,通过诫勉谈话等形式,纠正了干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培养和爱护干部。五是减少了部门到乡镇考核的次数,不仅为乡镇领导干部减少了许多应酬和不必要的开支,而且改变了多个

部门多把尺子考核乡镇的状况。六是有效地解决了副职不负责、副职无压力的状况、同类型干部难比较的问题。以前干部的考核格次除过优秀外,大部分干部为称职,优秀与优秀、称职与称职干部难于比较,工作无压力,实行目标责任量化考核后,每名干部的综合得分一目了然,差距突显,形成班子成员、干部之间相互竞争的氛围。进一步加大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进取精神,也增强了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进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现有的考核体系又凸现出了许多不足和问题,尤其是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省、市委《目标责任考核试行办法》,在实绩考核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需要改进、完善的问题。

1、考核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

目前我县对干部的实绩考核指标主要是依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所确定的,各单位在考核指标设置上独立性不强,考核指标的全面性不够,考核指标个性化不足。

2、实绩考核的具体指标明确难。现行干部政绩评价方式,以定性为主,方式单一,指标笼统,经济等硬性指标相对容易量化考核,而精神文明建设等软指标不容易量化考核;同时由于考核人员不固定,使考核人员对实绩考核的标准上掌握不一致。

3、个别谈话实效不大。个别谈话的质量、可信度是考核工作的基础,取决于考核者和谈话对象双方的素质。而考核人员往往是临时抽调的,对被考核单位情况可能不甚了解,再加上时间的限制,谈话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相对存在个别谈话中“了解情况的不愿讲,不了解情况的讲不出”的局面,很难真实、可信地考准干部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4、考核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政绩的多种形态决定了政绩考核方法和评价途径的多样性要求,即不同类型的干部政绩应该采取合适的政绩考核方法,不能以一种方法来考核评价各种形态的政绩,但目前的考核评价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不够多样、科学。

三、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的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能力。一是抓好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加大干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教育培训的力度,以改造世界观为着力点,加强宗旨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使干部自觉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目前重点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二是要解决好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要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三是要解决好“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树政绩就是要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实事。

(二)建立科学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解决“考什么”的问题,推进考核目标的科学化。考核是指挥棒,考核指标是指挥棒的方向。政绩考核的核心是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即“考核什么”的问题。现阶段正确的政绩标准,关键是要以评价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新理念。设计的考核指标既要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防止考核指标设计过细过繁,群众难以考评的现象发生;既要突出反映经济增长和效益的考核,又要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单纯注重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考核有形的“显”绩,又要考核无形的“潜”绩。针对宜君而言,考核指标设置要围绕加快“生态、富裕、和谐宜君”建设,从加强资源环境、强化经济发展、抓好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突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考核,实现宜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三)坚持全方位考核,解决“怎么考”的问题,促进政绩考评的科学化。

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考实评准干部的工作绩效。有了科学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把绩效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

1、坚持三个统一,考实考准实绩。实绩考核一是要统一原则。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显绩考核与潜绩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日常动态考核相结合;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把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扩大民主,群众公认的原则,把社会评价、群众评价和领导评价与考核统一起来。二是要统一考核方法。一方面要处理好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关系,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干部实绩考核更科学、更合理。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干部实绩。正确分析干部取得实绩的主客观因素,防止那些因客观条件好而主观不努力的干部“坐享其成”;正确分析干部个人在整个工作完成中的作用和因素,防止“大锅饭”。三是要统一考核标准。要根据乡镇和部门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和《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在内容上,既体现共性目标,又体现乡镇和部门的个性特点。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既分清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注意两者的统筹兼顾,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2、加大平时考核力度,达到考核形式的科学性

在考核工作中,必须建立完善科学严密的考核方法,既要注重集中考核的有效性,又要努力体现平时考核的基础作用。考核应形成集中考核、平时考核、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格局。一要实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对达到完成时限的任务和重点目标、重点项目实施阶段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实绩档案;二要实行半年分析,对目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分析出的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三要实行跟踪督促检查,对重点、重大指标随时检查,掌握任务目标进展情况,在每次督促检查结束后,并向目标实施单位发放督办单,要求该单位认真剖析未完成原因,重新核定目标的完成时限,督促目标单位进行整改;四要实行实绩登记制度,明确专人对督促检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数据进行登记,实行微机管理,为年终考核积累资料。

3、增加考核的参与度、透明度。

一要拓宽渠道,扩大群众参与面;二要合理确定谈话范围,增加群众的参与度;三要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增加考核的准确性。

4、加大对履行岗位职责的考核力度。在实绩评价时,根据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权力等情况,科学地按职责划分干部实绩,走出“正职的实绩等于副职的实绩之和”、“分管领导的实绩等于分管部门实绩之和”的误区。具体操作中:要对班子成员进行认真分析,分清班子集体与成员个人的工作实绩,正确评价干部的实绩。考核组应结合被考核单位的实绩目标,既注重了解其工作思路、落实措施及效果,还要了解其工作中努力程度和依赖的客观条件,并提出考核意见。

(四)科学运用考核结果,解决“考与用”的问题。要坚持规则在先、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原则,把政绩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的奖惩、调整和领导干部的升迁、降免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褒有章、贬有据,充分发挥实绩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机制。因此,考核结果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运用:

一是在评优树模上运用。各类集体和个人的评先评优必须要以政绩考核结果为依据。二是在公务员考核上运用。将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结果直接转化为公务员考核结果。三是在选人用人上运用。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四是在经济奖惩上运用。经济奖惩不仅对优秀集体和个人要实施奖励,而且要对考核成绩进步显著的集体和个人也要实施奖励,这样才能增强所有被考核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五)加强考核队伍自身建设,解决“由谁考”的问题。

1、建立高素质的考核人员队伍。干部考核队伍在考核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适当增加考核部门的人员编制,保证考核工作经费,以确保平时督促检查的需要。在组成考核组时,要广开渠道,精心挑选思想政治素质好、党性原则和工作能力强、政策理论水平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熟悉干部业务、了解工作情况的同志,组成知识互补、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考核队伍。

上一篇:王军的困惑团队管理下一篇:相亲男士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