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2024-08-3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精选11篇)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证明

西北工业大学:

贵校学院专 业同学因人,人均月收入监督其履行贷款协议,按时还款。否则,父母或监护人愿为其承担一切违约责任。

学生家长(监护人)姓名 :身份证号:家长工作单位:单位联系地址: 单位邮编:单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邮编:家庭联系电话: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联系电话:上述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签字:指印:

父亲签字:指印:母亲签字:指印:

所在村委会(或居委会)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

(公章)(公章)(公章)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二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现状与分析

1.1 自卑心理严重

自卑是高校家困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这类学生往往有极强的自尊心, 特别敏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感觉自己不如他人。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凄冷和孤独的感受, 沉溺于自己不如别人的消极体验, 不愿意和别人进行沟通、袒露心迹,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境遇伤及自尊, 处事敏感、多疑、小心、少言, 自卑感强。

1.2 苦闷孤立并存

在高校中求学的家困生, 更多的是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梦想和责任。这部分学生想拥有出色的成就, 他们知道自己有很大的责任, 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面对现实中的高昂学费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切实际的目标等, 促使这部分学生产生紧张、焦躁、苦闷、甚至恐惧。他们渴望被理解、期待沟通、追求友谊、向往恋爱, 希望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由于贫困的原因, 他们不和“家庭优越”的同学交流不愿将自己的困难告诉同学和老师, 喜欢自己一个人承担。

1.3 嫉妒心理凸显

嫉妒是指对别人在经济、家庭等方面优越于自己而产生的不甘心、羞愧、愤怒甚至是怨恨的心理体验。由于家困生本身就比较敏感, 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 从而产生攻击行为, 而且进入大学后, 高校盛行的“流行风”、“攀比风”等不良风气, 促使家困生嫉妒和排斥经济好的同学, 如不加以正确引导, 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亚文化的消极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人们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社会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的, 但依然有少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西方享乐主义的思想也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主流文化的正面导向作用, 严重冲击着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在就业方面, 当前大学生就业己经实行双向选择, 但由于我国尚处在新旧体制转型期, 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 就业时难免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如果贫困大学生对这些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 必然对社会产生对抗和报复心理, 从而导致心理危机程度的加剧。

2.2 个人的心理素质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关于自卑感的观点和家困生心理贫困有一定联系, 他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个体并非被经验和环境所决定, 而是以赋予经验和环境的意义来决定自己。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 他们大多来自落后、贫困的地区, 家庭和成长环境决定了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学习带来的压力, 生活中的不如意等等都给他们带来困惑, 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没有能力解决这些事情, 促使家庭贫困的学生形成妥协、逃避、抑郁等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2.3 助贫方式不当

对家困生的各种资助工作, 本来是件好事, 但如果部分高校的资助方式不当, 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企业或者学校往往为了自己的名声或利益, 让家困生在接受资助时公开亮相并向资助者反复鞠躬、敬礼等, 使一些家困生认为虽然自己在物质上受到资助, 但自尊心上受到严重伤害。

2.4 家庭期望和经济的压力

家庭经济的拮据是这类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费用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他们多数因无力缴纳学费而申请过助学贷款, 入学后的压力则是更直接、更持久的陪伴着他们。他们倾注了父母甚至全村父老乡亲的厚望, 他们希望有所成就。在生活中, 他们勤俭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极力抑制自己的基本需求。在这种压力下, 一旦受到挫折便会为此焦虑不安, 在面对家人的殷切期盼时, 他们会感到羞愧, 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甚至绝望。

3 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1 要帮助家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我。贫困者在世界上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所以完全不必担心自己是孤独者、特殊者。要正确对待家庭, 父母已经为家庭作出了努力, 作为儿女要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不应埋怨家庭在诸多方面的无能为力。另外, 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态度, 不必对别人的歧视放在心理;对学校的一些规定要有平常心态, 不要自己把它看成是别人对自己的特殊化。因此应构建家困生心理内部支持系统, 着重加强对其积极心理认知的引导和积极素养的培养。使这部分学生能够实时疏导自己的情绪形成自我心理救助目的。

3.2 要进行家困生的心理关怀与调节

通过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来加强对家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和学业关怀。家困生在高校时, 在情绪上有抑郁、自卑、逃避等心理问题, 这些情绪都严重影响了家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做好家困生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同时建立融洽的友谊, 合理地进行情绪宣泄, 建立良好的心境, 从而达到完全的适应。加强专业心理知识的了解, 可促进心理自救能力的提升。

3.3 要加强家困生的心理辅导

构建以家庭、学校、朋辈、个人为主体的心理资源支持系统, 不仅可以起到及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心理危机的干预和救助作用, 还能起到正面支持和引导作用。我们要让家困生在心理辅导中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不仅让其客观地正视自己, 更重要的是让家困生能乐观地学会自己解决困难。针对家困生心理调适水平低, 对现实困难的应变解决能力较弱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 同时配合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消除心理消极因素, 从而达到预防心理贫困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 利用网络手段多方位心理辅导, 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直面挫折和压力, 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 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参考文献

[1]阿德勒, 著.超越自卑[M].黄国光, 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

[2]马斯洛, 著.人的潜能和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M].林方,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3]王蕊, 柒文英.关于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07 (5) .

[4]吴旭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系统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0.

[5]贾晓辉, 赵军.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和心理救助的探索和实践[J].吉林教育, 2007 (9) :40-42.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三

关键词 经济困难学生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资助 诚信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性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助困工作,以“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目标,加大了对高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额度。据我校学生处资助中心统计,从2006-2007学年到2008-2009学年三年间,经济困难生由692人增加到1562人,我校一学年资助总额从4231056元增加到7493934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群体的变化,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经济困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越来越多,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分布出现了新的变化。

自2007年以来,我校制定并完善了《南京审计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实行经济困难学生分级管理,根据家庭情况认定等级分为三种:特别困难,比较困难,一般困难,校内外资助金额分别对应5000元、3000元和1000元(不包括各种奖学金)。这就意味着,认定结果将决定接受资助的多少。

2 我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及不足

(1)认定的依据不够真实可靠。认定需经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院系审核三个步骤。个人申请是需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家庭情况调查表)或者贫困证明(均需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这个材料是认定的主要依据。调查表中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情况等为学生自己填写,有的同学为了能通过认定,故意虚报家庭收入及成员情况。部分地方民政部门不经任何调查,甚至内容都不看的情况下顺手盖章,不按要求填写联系电话,无法回访,所以,这个依据存在一定“水分”。

(2)认定变化增多减少,升级多降级少。学生的家庭情况在他就读的四年间会有变化,我校每学年初都会启动变更认定的工作,紧急情况随时变更认定。但从结果来看,每年都有增加的经济困难学生和升困难等级的学生,降低等级甚至取消资格的较少。为了能及时跟踪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我们要求辅导员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

(3)班级评议和监督不够客观,不够充分。班级评议小组成员分布不均衡,不能如实了解相关同学的消费情况,而且学生的社会经验缺乏,无力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班级同学疏于关心经济困难生的情况,评议结束后,不再关注他们,或者只看到片面的情况就急于下结论。

3 我校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新举措

3.1 围绕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开展系列教育

(1)开展诚信教育,纳入学生诚信记录管理,防止认定材料作假。诚信是我校的校训之一,新生入学教育需重点讲述,防止认定材料造假。有个现象很普遍:每到大二大三开学,就会有一部分同学拿着《家庭情况调查表》来找辅导员,申请认定。大一开学时他们并没有申请,但过了一年两年,虽然家里经济情况无变化,但他们发现班级的经济困难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资助,于是他们就虚报家庭收入,并想办法在表上盖章。所以,我们要对全体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致公的品质。对于弄虚作假的同学,一经发现,即刻记入学生诚信档案,与以后的评奖评优挂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防止过度消费。在认定中,还有一种现象难以界定。有的孤残、家庭成员重病等需要着重考虑的同学,在消费中却存在较高消费的问题,不容易确定等级。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定型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两课”教学和入学教育中,要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强调适度消费,反对无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经济能力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消费与节俭的关系、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等,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经济困难学生背负着家庭脱贫的希望,承担着经济上的压力,极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孤僻等心理问题。我校地处江浙沪地区,经济条件相对优越。2012级新生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00多人,认定的十几个经济困难学生都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省份。引导学生看到产生贫困的原因,贫困的两面性等,一方面激励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图强;另一方面,改变其他同学偏见,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5)权利和义务教育,引导学生乐意接受监督,正确行使监督权。有些学生会抱怨评议和监督会泄露个人隐私,不能接受。“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来自社会、国家和他人的资助,获得了一些利益,从而满足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按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理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①评议和监督是保证认定工作公平公正的必须条件,接受评议和监督是应尽的责任。同学们在行使监督权时,要正确地认识合理消费,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买一台普通的电脑,买一部普通的手机都是合理消费,应该予以支持。

3.2 注重调查分析,寻找认定的客观依据

首先,《家庭情况调查表》信息填写完整,根据民政部门留下的电话回访,了解该生所在地区的经济情况和该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致电该生家长,核对家庭成员及收入情况。其次,在该生的老乡中展开调查,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收入以及人文环境等情况;再次,对校园一卡通和手机卡消费的情况跟踪调查,在全体同学一卡通数据库中取样,计算出月平均消费额,进行比对。

3.3 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为每一位经济困难学生建立档案,基本信息和资助情况需及时更新。把学院的勤工助学部纳入到资助工作的管理中来,协助辅导员做好信息的维护和管理。辅导员每学期都要查看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资助记录,结合谈话等形式,及时调整认定结果和后期资助。及时关注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如出现对家庭情况影响大的变动,要及时调整认定等级。例如,对于多子女家庭,要关注该同学家长子女的学业工作情况,如出现毕业后就业的情况,应及时提出降低该同学等级的建议。对因灾致贫,因病致贫的情况,也要及时发现及时认定,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

注释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四

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建设的通知

各学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做好各项资助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保证各项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的重要前提。为做好

2011-2012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建设工作,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依据

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原则、对象、程序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本条件、困难等级划分标准,详见《合肥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附件1)。

二、认定比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学生总人数的30%。各等级的参考比例分别为:特殊困难学生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学生总数的8%,困难学生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学生总数的12%,一般困难学生原则上不超过学院学生总数的10%。

各学院在划分各困难等级时可以参考以下标准执行:

特殊困难学生月均生活费不高于240元;

困难学生月均生活费不高于320元;

一般困难学生月均生活费不高于400元。

三、认定程序和要求

(一)认定程序:

1、动员、申请。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交《合肥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附件2),学院年级(或专业)组织民主评议,初步确定各年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

2、初审、公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对认定评议小组的初评结果进行初审,初步建立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并在院内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

3、复审。各学院将本院初审合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报学生资助服务中心汇总,由学生资助服务中心进行资格复审。

(二)备注:

1、对于学生本人未主动申请,但学院根据相关信息判断该生确实困难的,应列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范围。

2、如有学生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通过弄虚作假行为获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一经查实,取消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并追回已享受的各项资助。

四、报送材料及时间

报送材料:

1、《合肥工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纸质版(A4)二份,按学号排序;

2、《合肥工业大学2011-2012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汇总表》(附件3)一份,需加盖学院公章,电子版同时发送至hfutzz@126.com。

报送截止日期:2011年9月30日。

如有疑问请与学生资助服务中心联系。

联 系 人:董方方联系电话:2901045

学生资助服务中心

5.中职学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篇五

___________同学是_________市_____________(县、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人,_______年升入_____________学校,其家庭因(以下填写申请人家庭经济困难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致使家庭经济困难,请学校给予相应资助。

特此证明。

经办人:

县区级民政部门或乡镇(街道)(公章)

6.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认定工作是否规范、科学, 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 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因此, 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是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制度

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制度是保障。目前, 高校主要根据生源地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了解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和认定家庭经济学生困难程度。由于认定制度滞后, 造成主客体错位、真伪信息难辨、违法违规难纠, 成为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根本原因[3]。

1.理顺关系, 构筑认定工作共同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直接涉及到政府、高校、学生三方。其中, 在多元大学生资助制度体系中, 政府资助占据核心地位并发挥着其他资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 是认定工作的管理主体;高校作为政策的实施者, 是认定工作的实施主体;学生作为认定工作制度的受益者, 是认定工作的受众主体。如何理顺政府和高校两个主体的关系, 共同做好认定工作, 形成管理合力, 是事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效益的大事。政府作为认定工作制度的制定者, 应负责好政策决策、实施指导、过程监督、效果评估等职责。高校作为认定工作的实施主体, 具体负责实施学生认定事宜, 做好政策宣传, 开展自评, 接受监督、评估。学生作为认定工作的受众主体, 应诚信地提供家庭经济困难信息, 服从认定, 反馈效果, 树立感恩意识。

2.明确职责, 建立认定工作制度

政府和高校应相互协调、互担责任、共同做好认定工作的各个环节, 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量化、固化、制度化, 从而使工作程序有据可依, 使认定结果公平合理。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首先, 国家应在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政策中明确各级认定工作管理部门的职责, 上级认定工作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下级认定工作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 对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认定工作单位及个人实施惩戒。国家应建立全国学生动态信息库, 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录入学生家庭经济变动情况、学习经历、奖惩情况等, 方便各级认定工作管理部门利用。

其次, 地方认定工作管理机构应是学生家庭经济信息的准确提供者, 负责提供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报告, 包括学生家庭经济类型、学生家庭成员状况、主要收入来源及数额, 以及学生家庭遭受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困难, 以便为各部门提供准确信息。地方认定工作管理机构应对其出具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 高校具体负责本校全体申请贫困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高校根据地方认定工作管理机构提供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报告, 结合学生在校基本情况, 构建适合本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评价体系, 将本校学生经济困难程度量化, 根据量化结果有效实施资助。

最后, 学生负责向地方认定工作管理机构提供准确家庭信息, 及时维护个人信息系统。对于提供虚假家庭信息以骗取受助行为的学生, 停止资助, 并将违约行为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重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当前, 我国高校进行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有效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资料分析, 高校进行贫困认定的指标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指标, 以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作为衡量学生困难与否的主要指标;二是学生月均可支配收入指标, 以学生每月获得的可支配收入情况作为衡量学生困难与否的重要指标;三是学生在校消费状况指标, 以学生在校是否拥有手机、电脑, 是否穿着名牌服装, 是否吸烟、喝酒等作为衡量学生困难与否的辅助指标;四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原因指标, 以学生家庭成员劳动能力、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等作为学生困难原因的认定指标。[5]但由于标准不统一, 方法不固定, 信息不全面, 高校出现了争贫困、假贫困等现象, 违背了认定工作的初衷。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应该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指标, 从家庭、学校、学生等方面, 综合认定学生经济困难程度 (图2) 。首先, 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学生家庭经济类型、学生家庭成员状况、学生家庭其他特殊困难等学生家庭情况是影响学生经济困难程度的主要指标;其次, 学生自身情况, 如是否孤残、是否烈属、是否单亲, 应是衡量学生经济困难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 为了实现公平资助与效率资助的有机统一, 还需要考虑学生在校表现, 如消费情况、违纪情况、已受助情况;最后, 学校学费、住宿费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另外, 根据国家资助政策, 对民族院校、以农林水地矿油核等国家需要的特殊学科专业为主的高校予以适当倾斜资助力度。因此, 我们还应将学杂费等固定支出和专业类型等因素作为衡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的辅助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 结合工作实践, 本文运用专家会议讨论的方法, 重构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包括学生情况、家庭情况、学校情况和其他情况等4个一级指标, 11个二级指标, 28个三级指标, 并对每个三级指标设主要观测点, 见表1。其中, 学生情况包括是否孤残、是否烈属、是否单亲、学习情况、其他情况 (如受助、消费、违纪等情况) 等5个二级指标;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所在地区、家庭经济类型、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其他特殊情况 (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家庭成员重病等) 等4个二级指标, 学校情况包括学杂费标准、专业类型等2个二级指标。具体操作时, 可运用专家调查法等, 确定每个观测点的权重, 从而将学生经济困难情况进行量化, 准确计量学生困难程度, 以便科学资助。

建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目前, 部分专家学者和管理部门尝试了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研究。但是, 绝大多数仅仅实现在线简单查询功能, 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因此, 建立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动态化、信息化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为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者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认定、跟踪、资助及管理等工作效率, 十分迫切。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一方面要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身情况、家庭状况等转化为客观量化数据, 通过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计算, 我们可以简洁明了地查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信息, 从而真正实现“应助尽助”的学生资助工作目标。另一方面, 要有助于上级管理部门查询、审核、监督、评估, 要避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复调查, 充分保障贫困生自尊心、自信心, 促进贫困生健康、全面发展。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集录入、查询、审核、统计、导出等功能于一体, 集成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学业表现、学生综合素质、申请审批等数据模块。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数据模块由学生本人负责数据录入, 地方政府负责审核;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块由高校教师负责数据录入, 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学生综合素质数据模块由高校院系辅导员负责数据录入, 高校学工部门审核;申请审批数据模块由资助管理部门发布通知公告, 学生自主申请, 信息系统按照预置量化模型自动提取相关数据并计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或学生综合量化测评, 确定优先奖助顺序。

参考文献

[1]何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27 (1) :132-134.

[2]杨晓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 2009, (11) :79-82.

[3]白华.从二元组合到三维一体——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新视角[J].社会科学家, 2012, 183 (7) :115-118.

[4]徐国兴.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大学生资助体系中政府定位的中日比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31.

7.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七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覆盖率持续上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要切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资助和育人的直接结合,根据资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注重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与工作机制的创新。构建资助工作新模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资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资助工作 ;创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日益突出,并逐年呈迅速上升趋势。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势在必行。但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我们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先天教育不足或生活环境影响,这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的暴露出一些在心理、学习、人际、就业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本课题着重研究在当前这一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物质保障资助有效的与大学生的精神援助、素质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一步拓展资助工作空间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双线资助。

一、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较难

如何判定一个学生是不是符合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标准问题,就目前来看,存在很大问题。如何将有效的资助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情。目前很多高校通常的做法是由学生提供由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由于学校也没有亲自调查走访,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忽视,从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二)无偿资助的弊端

无偿资助虽然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弊端。 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奖、助、补减”与“勤、贷”分两个层次,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这样受资助群体容易产生当然和依赖的心理,认为学校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产生“等、靠、要”的心理。同时学生对待贫困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伸手“要”补助的现象比以前相对更为突出,对各类形式上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而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感兴趣。

(三)缺乏人文关怀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由于经济的原因在文化知识、社交才艺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同学机会更少而造成知识能力上的落后。由于经济能力不足,而造成自卑、

封闭、妒忌、焦虑等心理问题。现行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只是注重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而没有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帮助。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往往会比经济贫困的问题更严重。所以在资助过程中应该辅以相应的思想教育,了解他们的心理历程,重视他们的心理反应。

二、资助工作对策分析

(一)完善认证工作

我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面,既要体现公平、公正、信息公开,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对资助申请的条件、认定程序和标准、评议结果的透明度等各方面都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在申请条件上,应该包括个人申请和诚信承诺、所在地证明、准确的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在认定程序上,可以用消费界定法和班级民主评议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实行综合判断。同时加快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动态信息库,让有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资助。在认定标准上,制定出操作性强的一些指标,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

(二)开展“扬帆计划”培训,助力贫困学子腾飞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就业核心竞争力往往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出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意味着为他们打开了通向理想、改变命运的大门。为此,沈阳建筑大学创新性的开展了“扬帆计划”培训活动。“扬帆计划”是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综合能力拓展而开展的培训活动,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培训多年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开辅导。是我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有近千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在课程的设置环节,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足,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援助性教育,比如有效的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自我接纳与自我认识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综合素质,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与别人合作过程中怎样理解接纳别人以及领导他人,构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看法。通过开展情绪与压力管理辅导,让同学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根源,认识压力的概念与形式,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再比如有效针对性的引入演讲技巧和社交礼仪教育,通过沟通表达辅导培训,利用模拟演讲、场景对话等模块来消除同学们自我表达或与人沟通时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从而达到沟通表达时能够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坐、站、行走还是问候、握手等社交、礼仪环节都有许多疏漏之处,有些学生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殊不知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往往会让同学们错失求职面试时的良机。社交礼仪辅导就是从细节入手、从身边事入手,通过指导老师的亲身示范和互动演示,让大家对自身情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不会再因小失大。同时,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励志成才教育。通过精选出一些事迹突出、具有模范榜样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以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指引其他同学,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上的艰难困苦,用努力的意志去改变外在的环境,用坚定的信念实现自身的价值。当面对恩人的帮助时,要选择铭记,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信条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以及正在帮助他们的人,用感恩的情怀去实现汇报的诺言。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有着非放的意义,具体来说,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定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从而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学校在扬帆计划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获得职业长期发展优势。

着重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扬帆计划培训的重要意义就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在招聘面试的时候总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一些平时不被同学们重视的问题那时就会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在招聘面试培训这个环节上,指导老师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模拟招聘、场景模拟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差异化面试、结构化提问等与招聘面试相关的解答问题方法。

三、对未来资助工作的展望

如何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得到合理资助,都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资助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保障工作是我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好的工作。学校资助工作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资助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加大资助工作的投入,开拓性的制定各项有效措施,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析.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3]窦锦伟.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模式探析.大连理工大学.2006.

[4] 邱晓玲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工作改进分析 [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91-93.

[5] 廖深基 , 林子鸿 , 李岩丽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1):11-14.

[6] 赖文金 .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长沙航空职业学院学报 ,2013,13(1):19—21.

[7] 申静 , 王华彪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困境与对策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2(3):50-51.

作者简介:

李真军,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副教授(沈阳 110168);韩毅,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讲师,

8.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 篇八

您好!

我是XXX,学生来自与一个地处偏远信息不是很发达的小村庄。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田间劳作。因此,家庭收入微薄又因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奶奶,我与弟弟又同时上学,父母因常年的劳作累积了很多的疾病,长期看病吃药,使得家庭状况每况愈下。所以,需申请家庭困难补助。

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父母不仅要照顾我与弟弟,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奶奶,长期的无假了日的劳作使得父亲腰肩盘突出,颈椎病,母亲患上了风湿关节炎,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

“知识改变命运”我深知只要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本着“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积极主动明确学习目的,求知的路途充满艰辛,然而成功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当然,学海无涯知识无际,我勤奋刻苦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平易待人。

在上学期,为了减轻母亲与父亲的负担,学生长利用闲暇假期期间,在餐厅做服务员来添补生活学习所需。梅花斗雪,独立寒枝。我终于相信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贫困不算什么,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条件符合,望老师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9.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九

2、以上信息均为必填信息。

说明: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填写此表,入学后将此证明材料交至录取学院,将作为助学金等资助的评选证明材料。

3、填写时必须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 ;签字必须为父母(监护人)亲笔签字。

4、姓名等信息必须与身份证一致;家庭住址必须到最小单位:农村到组到户,城镇到街道门牌号栋号单元号。

1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十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

1物质基础薄弱

大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是来自弱势群体(灾区、山区、农村、父母患残疾、单亲家庭等),家庭主要成员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后代或子女的文化教育严重缺失,甚至无力支持或阻止自己的子女在学业上花费太多精力和财力,都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物质基础差距远远低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

2思想意识消极,奋斗目标淡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当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他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贫困学生在经济、物质上得到一定的帮助暂时缓解了其生活与学业上的困难,但深层次的心灵上的扶助需求更加体现出来。由于在家庭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地位及形象面貌等各个方面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大多数家庭贫困的学生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形成了一种落差感,接触外界人和事物较少,对于新的理念和知识匮乏,导致他们在最求新鲜事物、新知识的时候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状态;或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變现状,但是由于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偏差,定位过高导致多次遭遇挫折,也会对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怀疑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3社会认识匮乏,社会适应性普遍较差

社会评价度、认可度与关注度的不公平性给贫困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贫困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虽然在物质与经济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救助,但是由于受周围人的言语、眼光的影响,担心自己的面子问题,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嫉妒心理现象,导致他们往往选择尽可能远离或躲避社会交往、刻意封闭自己,很少参与各类团体性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至于他人社会认识匮乏,社会适应性普遍较差,不平衡性心理问题更加加重。

二、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必要性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学生群体的和谐稳定直接关乎学校的教育质量及和谐、团结、稳定的发展。“和谐、人性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更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人文教育的精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更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和谐发展。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整个校园安全隐患中最为突出问题之一,贫困大学生由于物质基础薄弱、思想意识消极、奋斗目标淡漠、社会认识匮乏等各方面原因,较其他同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与学业压力大、社会适应性压力、就业困难等现象,随之就出现了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例如贫困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自卑、焦虑、嫉妒、抑郁、孤僻自闭、敏感多疑、叛逆等等现象。

三、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几点建议及路径选择

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常用的一个基本方式就是心理疏导和关怀。在目前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工作,更多的是再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的、人性的、教育的、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自强、自立、自信”的奋斗目标的积极影响的因素,通过环境感染、个体感知、自我认知等过渡与成长的经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就现实竞争的客观性而言,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帮助和教育都是外界的客观影响,都具有阶段性、时间性和局限性,不能让学生形成这种对外界帮助的依赖和习惯,长此以往会抹杀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长远的努力与奋斗的动力与潜力。

在加强和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帮扶的具体措施和实现性方面,通常主要是以下几个途径:(1)政策扶持与社会救助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最为直接和现实的影响因素;(2)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对学生个体的影响是最早、最深刻的;(3)学校帮扶。学校是学生个体成长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对个体的价值取向起着决定的影响;(4)个体自救外界的帮助只是一种推进力,要想进步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在加强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同时,树立努力学习的信念和回馈社会、奉献他人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唐国胜,刘国普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究——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J]职业圈,2007(15):22-23

[2]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

[3]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陈芳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4)

[5]安琪云南省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及其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7

1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篇十一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大多高校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来自主观及客观方面的因素, 都影响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到底存在哪些缺陷呢?首先, 认定过程的主观性让认定过程苦难重重。许多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大多进行民主投票的方式, 这种情况一般会受到同学主观性的干扰。例如被投票的同学平时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影响好, 那么有可能会得到一票, 得到资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反之亦然;其次, 认定方法缺乏科学性, 干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正常进行。各高校通常以有没有困难证明材料、班级证明材料、班级民主推荐、辅导员主观评价、学生的本人消费状况、家庭情况证明等为标准进行困难程度的认定。困难证明材料真实性有待考察, 甚至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成分,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给认定工作造成了诸多干扰。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及认定标准的不完善, 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难度。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差、经济压力大, 无力支付或者很难支付教育费用, 介于这种情况, 国家、社会和学校建立了一套“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 让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费用和基本生活费用有了保障。但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和认定, 没有统一而完善的认定体系和模式, 比如, 现在很多学生尽管按照困难程度去划分, 但划分的标准却完全不同, 城乡差别、专业差别等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这些等级的划分和评定, 有的学生在当地算是贫困, 在其他地方却算不上贫困。另外, 一个学生在学费高的专业算贫困, 但在学费低的专业也算不上贫困。贫困的标准和程度无法统一, 致使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去进行衡量。因此,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显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体是学校, 一般情况下学校通过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及一些调查表去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但是在认定的过程中, 因为一些因素, 例如无法准确地核查学生的家庭隐蔽收入、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标准、受到失效的家庭调查表的干扰等因素, 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近年来,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十分重视, 但是, 其认定过程却存在着诸多困难, 比如认定方法的单一和局限, 认定体系的不完善, 以及认定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主观性, 另外,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这样才最终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上加难。

二、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科学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的基本保证, 也是国家、社会和学校资助工作的基本。因此, 只有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才能确保每一位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也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地实施。那么, 究竟如何才能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实施途径又是什么呢?现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通过对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进行衡量。

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紧密联系, 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 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进行摸底, 这是一种掌握学生消费及家庭经济条件的基本手段。当然, 这种界定方法并非完全准确而科学, 利用这种方式, 不能完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必须结合其他更加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认定。

2. 学校通过《家庭情况调查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情况调查表》是学校衡量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实施过程比较复杂, 首先, 学校通过对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进行衡量之后, 筛选出一定数量的学生, 让他们出具《家庭情况调查表》。这种认定学校必须在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前提下进行, 经由学生生源地的民政部门依据当地最低生活水平进行对照而认定, 经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 必须要有民政部门的公章, 这样, 学生可以拿着证明递交给学院各级部门审核和审批, 经过公示, 才能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额和等级。这种认定方式和方法要求学校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生活费用支出及家庭人均收入的基本前提之下才能进行。

3. 综合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消费金额, 再依据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等进行认定。

对于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消费金额的认定, 可以圈定一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认定, 而对于学生所递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的认定, 在缩小认定范围的同时, 也进一步定下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和名额, 只有这两步并不能完全代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圆满完成。因为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学生的家庭收入和家庭经济条件,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有些学生尽管每个月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低, 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家庭经济水平低下, 或许是因为本人比较节约, 另外针对学生开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 尽管比较客观和科学, 有时候也会存在作假的情况, 因此, 这也不能完全证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那么, 到底如何才能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做出科学、公平、公正、科学而合理的判断呢?学校在经过对上述两个环节的认定之后, 还应该及时地观察学生的消费水平, 也可以从侧面, 比如周围的朋友、同学, 或者直接从学生生源地所在的乡村等进行调查, 这样才能避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才能做到更加全面、科学而合理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

4. 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的模式,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的效益。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资助后, 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 高校要严格把好资金发放、名额划分的重要关口, 争取不漏掉任何一名真正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 也不资助那些经济宽裕的学生, 让认定和资助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其次,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的管理问题, 在这一点上, 国家、社会和学校要重视受助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 并做好监督催促工作, 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杜绝肆意挥霍和浪费, 例如学校可以将这笔助学资金直接打入饭卡中, 直接用来维持受助者每天的生活开销, 或者将资金分成一定份额, 逐月发放, 这样就能避免资金用在不正当的地方, 也杜绝了资金的浪费和挥霍;再次, 巧妙地消除部分受助者的心理压力, 鼓励其增强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

5.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工作, 确保认定工作顺利进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工作也是目前普遍存在与各高校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最难克服和解决的也是认定管理工作。学校一般通过加强对已备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作为实施各类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这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认定工作的不足和缺陷, 但是, 依旧存在着各种问题, 例如学生基本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班级意见的准确、客观性等, 这些都需要学校结合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衡量和判定, 期间, 也应该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研发、摸索和实践来逐渐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学生数量的连年递增, 造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加, 国家、社会和学校增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也对这些学生认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严密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认定模式, 已成为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最为迫切的工作。

关键词:困生:认定,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季枫.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2]张昭.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上一篇:学生顶岗实习受伤理赔所需资料下一篇:幼儿教育专家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