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通用9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篇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篇
——爱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题队会教案
丙谷镇中心学校中队辅导员
杨宗梅
活动背景
2014年儿童节前夕,总书记到北京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讲到:“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当前少先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更好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把少年儿童培育成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爱国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通过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
3、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事情,使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国,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明白其实爱国并不远,爱国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过程
一、预备部分: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1、中队长:“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随即,各小队长同时整理各自的队伍。整队时,小队长站立于小队前指挥位置,面向小队发出口令。
2、小队长:“第×小队: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 数!”“稍息!”小队长跑到中队长面前,敬礼,中队长还礼后小队长再报告。小队长:“报告中队长,第1小队应到×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中队长敬礼,小队长还礼后返回本小队。)各小队依次报告。
3.中队长向辅导老师报告人数
中队长:“全体立正!”(跑到中队辅导员面前,敬礼,辅导员还礼后中队 长再报告。)“报告中队辅导员,五一中队应到队员25人,实到25人。队会一切工作准备完毕,请您参加并指导这次队会活动,报告完毕。”
4、中队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我参加这次队会,并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中队辅导员敬礼,中队长还礼。)
二正式部分:包括队活动仪式和活动内容。1.中队长“全体立正!”我宣布:五一中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篇”主题队会活动现在开始。2.中队长:“出旗,敬礼!”(播放出旗曲,旗手出旗,队员行队礼目送队旗前进)
3.中队长:“礼毕,唱队歌!” 中队长:“全体请坐!”“有请主持人上场。” 4.主持人(中队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今天我们将看看队员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二字是怎么理解的?又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五、一中队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祖国的爱。
有请第一小队“爱国故事我来讲”
(一)讲英雄故事。
一小队组长上场 敬礼,礼毕。一小队组长: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过去,听一听爱国的故事。
(二)中国我为你骄傲(知识竞赛。)
主持人:是呀,我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纵贯五千年岁月的悠久历史,有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古往今来,辉煌成就,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知道的多。请第二小组上场 二小组上台 敬礼
二小组队长出题目)
1、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2、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3、世界最长的城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4、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
5、“神州8号”飞船在太空与(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对接
6、(2003)年(10)月(16)日的清晨6时23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7、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8、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9、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10、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三)展示我的作品(手抄报、收集爱国主义诗歌。。。
主持人:当然表达爱国的方式很多,第三小队为我们办了爱国手抄报,请大家欣赏:三小队上场
(四)爱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主持人:做为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爱国呢? 第五小队汇报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四小队组长):“爱国”,这个词可是一个神圣的字眼。爱国是什么,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而今,很多人觉得爱国很爱遥远,它应该是惊天动地的英雄行为。其实爱国并不远,爱国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
1、作为学生的我们,爱国首先要从爱学习做起,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
2、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的双手,向取得成绩的同学说一声真诚的祝福。
3、主动去拾起一片垃圾,主动关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主动去制止破坏公物的行为。
4、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
5、共同建设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
6、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
7、升旗仪式时,着装整齐,高声唱响国歌校歌,这是爱国;集会时,自律自觉,遵守会场纪律,这是爱国;校园内外,文明待人,微笑待人,这也是爱国„ „ 集体表演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富强民主排第一。你拍二,我拍二,文明和谐在我这儿。你拍三,我拍三,自由民主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公证法制要牢记。你拍五,我拍五,爱国敬业靠你我。
你拍六,我拍六,诚信友善人人乐,人人乐!
辅导员讲话:孩子们,今天的队会非常精彩。你们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祖国妈妈的热爱!相信你们一定会奋发图强,一心装满国,双手撑起家。我们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应听老师的教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爱国精神,不断学习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自身素质,为建设家乡、祖国做好准备。
三:呼号、退旗、队会结束。
1、全体起立、呼号(辅导员领呼)
中队长:“全体起立!”
辅导员待全场队员举拳,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全体队员高声回答:“时刻准备着!”
2、退旗
中队长:“退旗!”“敬礼!”
队旗退场。全体队员向队旗敬礼,礼毕。
3、宣布活动结束
中队长:礼毕。我宣布:五一中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篇”主题队会活动到此结束。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自由;本质区别;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32-02
一、前言
在社会实践的各种效用关系中,作为价值关系的客体,都是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价值手段,是实现人的价值要求的手段。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试图摆脱各种束缚和压抑,争取各种社会权利,是自由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人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是自由的最终体现。自由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始终反映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效用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是价值范畴。所以,将自由纳入价值范畴进行研究,可以在更深层意义上获得规律性认识。
二、自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逻辑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毛泽东从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对人的自由个性的束缚出发,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权利,建立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中国。邓小平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解,提出改革开放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层面探索出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江泽民立足国情,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发展,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党的奋斗目标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提出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次把人的发展作为党执政的目标,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整体性的具体化的治国理念。
2014年5月4日在北大考察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将“自由”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价值要求的首位加以强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民“根本利益”决不仅仅是物质利益或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民幸福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各种基本权利与自由的保障与实现。
三、自由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
(一)社会主义自由观以唯物史观为立场。
资本主义自由观是以唯心主义特别是主观唯心主义为其根本立论根据的。他们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人的天然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他们不认为自由的具体价值内涵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主义的自由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将对自由的考察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考察统一起来,视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强调自由是一种实践性自由,自由的本质恰恰在于人的实践。由于实践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下进行,因此自由的内涵价值与实现形式也是历史的,相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自由的实现,既要从国情出发,又要审时度势,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创造自由实现的良好条件。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必须用发展眼光把握社会主义自由观。社会主义倡导并积极践行的自由,是目标与的手段的统一,具体方式包括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等,是实质性的自由,而这正是社会主义自由超越资本主义的地方,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社会主义自由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资本主义自由观是典型的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在个体和整体的关系上,西方思想家认为,个人和整体是相互排斥的,强调整体的自由必定会限制个人的自由。因而国家或政府只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是从社会层面来概括的,其强调的就是国家的、集体的“自由”,因此必然具有集体主义的特色,这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它是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的高度有机统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受社会制约。在追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实现的同时,强调个性自由自主,充分实现社会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有效协调,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诚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限制,但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自由观以公有制为基础。
资本主义自由观认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基、自由的保障,必须彻底实行私有制,才有自由的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财产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关系的不平等性导致了人普遍处于异化和不自由状态。
社会主义自由观与西方资本主义自由观的最根本区别就是我们主张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讲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社会主义的经济自由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鲜明地表现出,改革的目的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促进基于公有制主导地位的、以共同富裕为基本方向的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彻底消灭私有制,这是保证人们发展自由个性的物质前提。
四、自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价值引领
我国自由价值观的实现,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必须将国家发展总的目标与经济、政治、法治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自由空间。
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现实条件。在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引领下,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由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激发人的自主性、创造力,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从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2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一些体制机制,比如繁琐的行政审批,严格的行政管制,仍束缚着人民群众的自由经济权利,所以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限制,改革僵化
体制,把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放的权坚决放掉,认真做好保障民生的各项工作。但是,有一点要强调的是贯穿于经济改革的“自由”绝不是西方自由主义所谓的“经济自由化”。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这既体现了我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所倡导的“自由”。
(二)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满足自由需求。
自由和民主是密不可分的,自由是民主的前提,民主则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创造条件。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强调的是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统一。如今,西方有很多质疑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声音。对此,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能照搬西方民主模式。政治上的自由民主权利,不仅仅是选举权,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持续的、完整的、平等的参与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与优势就是选举式民主与参与式协商民主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论是全体人民、一个地方的人民、特定群众,又或者是基层群众,都要与他们进行广泛的商量。这体现了社会主义自由观内涵着对于每一个个体实质性自由的重视,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和僵化,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为了适应经济社会需要,国家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和落实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决策权、管理权。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自由权利。
自由从来是与法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治是自由的保证,没有法治维护的自由,必然是不能实现的自由。建立和完善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就是要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发展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中,用法律保障自由市场的运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都离不开法律。为此,我们要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保证各项法律落到实处,这是维护人民自由的基本条件。同时由于人对自由的发展需要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发生改变的,各项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变化完善,保持法律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运用法律武器推动和规范人民自由事业的发展。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自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追求的价值理想,必然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自由不是抽象的,其中包涵着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马克思所说的自由实现的现实基础有很大的差距,正由于存在这种差距,在解读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时,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体中国人民体会到国家政府对于自由实质性地追求。
参考文献:
[1]袁久红.论习近平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创新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2015(3).
[2]高国希.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州学刊,2011,(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篇 篇三
深厚的爱国情感来源于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来源于对于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的热爱;来源于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来源于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当代,最重要的是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
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过零丁洋》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
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1、你知道文天祥著名的一句诗是什么?
2、文天祥身上什么精神深深感染了你?我们该怎样做呢?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篇一 篇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我主要同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价值观会指引一个人去从事某些行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归根到底形成了两种价值观。一种是以利己为主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人在生活上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做事情,总是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另一种是以利他为主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人在生活中把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做事情,总是先从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出发。可以肯定地说,不管是什么人的身上,都存在两种两种价值观,都是在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与平行中前进的,只是看哪一种价值观占主导优势,如何处理公与私这两个问题,是每个一生中永恒的主题。我们总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中进行中痛苦的选择。
(二)价值观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国家层面讲,是要解决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问题。从社会上讲,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问题。从个人讲,是解决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之道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解决一个人是以利己还是利他的方式来生活的问题。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面我讲过,价值观就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社会主义价值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关键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解释,邓小平作过论述。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为,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表述非常准确,但也有其局限性,他只是从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对社会主义进行的界定。但从文化的层面没有作出阐释,也就是从精神层面上没有作出解释,这一解释只能让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目标属性,而无法理解社主义的思想属性,对社全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不够直观,导致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个人,只知道宏观的大目标,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的层面解释清楚社会主义的含义,因为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了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的价值所在,社会主义才能深入人心。
要搞从文化层面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主义是什么意思。所谓的主义,就是指人们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所谓的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集体利益、公共利益至上,在国家、社会、人人层面就分别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区别?
一是逻辑起点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人性善”,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认为人的本性自私自利的。二是实现自己利益所主张的路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维护集体的利益至上,主张在维护集体利益中实现自身的利益,主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实现方式。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主张在争夺集体利益中实现自身的利益,主张“人为不为己,天株地灭”.归根到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想问题、做事情、作选择时,是公在先还是私在先。把公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把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能在中国开花结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国是一个崇尚公共利益至上的文明古国。在传统思想中,先责任后权利、先公后私的思想根深固。如:易家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体就是一种为公奉献的精神。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大同等思想等都强调社会责。佛家的“普陀众生”.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都是一种集体利益、公共利益至上的思想。
二、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未来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社会,绝对不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社会。生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的实性公有,世界的大分工、大联合也成为经济发展趋势,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离开社会、离开了合作,谁也无法生存,离开了世界,谁也不能发展,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考虑自身利益的不时,不得不考虑与之密切联系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公共利至上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趋势。不管您信不信?不管您是否能感觉到?以公共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所以世界上出现了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气候保护组织等一大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比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非盟等无不是为了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
(二)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趋利性,趋利性必然导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产生。我们在推进社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强调市场,却忽视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团体利益作为最高的理想和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本质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有合理差别的公共富裕。但在实际中我们的市场主体并不完全把共同富裕作为终极目标,而把自身的财富作为终极目标。导致社会出现了下列突出问题。一是拜金主义风气盛行。官员权钱交易,商人唯得试图,专家为钱是理。二奢靡享乐主义盛行。比享受、比阔气、讲排场的社会风气盛行,资源浪费严重。三是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豆腐渣”工程、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学历“造假门”等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各种媒体的“炒作”、网络“水军”的“灌水”、不良大V的无良言论、“公知”的虚假道德批判,无不在兴风作浪中愚弄和欺骗着每一个善良的国民。四是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群众无理上访,恶意报复社会,极端恐怖行为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冲击,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忘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错误的把手段当成了目标。创造财富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人生的目标是为了获得生存、健康、安全、幸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本末倒置,我们为了财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用生命去换取自己根本无法享受的财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调公共利益至上、主张先利他后利己,正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突出问题的灵丹妙药。
(三)打牢党的思想基础,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需要
党的领导,归根到底是思想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可,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党的思想理论、认同党的思想理论、遵从党的思想理论,思想与党保持一致,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下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每次朝代的更换、每一个执政党的轮替,没有哪一个不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因为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本质是一种思想占胜了另一种思想。思想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也就是说改朝换代是一种价值观占胜了另一种价值观。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去战胜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1、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2、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努力构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二)个人层面
1、坚定理想信念民,增强三个自信(是前提)
2、拥护党的领导(政治保障)
3、坚持改革开放(物质基础)
4、坚持党的宗旨(具体的体现)
5、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仁爱)、义(正派、公正)、礼(守法)、智(讲科学)、信(诚信)。忠(国家、事业、家庭)、孝、勇(积极进取)、和(包容)、顺(顺应规律)。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篇五
大家好!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束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各位领导、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用他生命的最后76秒完美诠释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真正内涵。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吃苦耐劳,把一条条街道清扫的干净整洁;孜孜不倦的教师们,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只为把知识播种在一个个学子们人生的沃土上;天使般的医护工作者们夜以继日,只为把辛苦留给自己,将健康送给一位位病人;还有亲爱的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总是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为的是高标准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就算再苦再累也倍感欣慰。
既然我们选择了自己的工作,就要真心爱岗、全力敬业,把理想、才华、青春、热血和汗水毫不保留地奉献给这份庄严的选择,就像花儿爱太阳,就像鸟儿爱天空,就像蜜蜂爱花朵!有人要问,那怎样才是爱岗,如何才算敬业呢?其实很简单,爱岗敬业,就是要满怀激情地投身工作;爱岗敬业,就是要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
当你接到工作任务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当你觉得自己的工资待遇、岗位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惰,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又有几人?我要说:非也!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比如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张万祥,扎根关山深处的乡村医生刘海荣,他们就是无私奉献的典范,他们就是爱岗敬业的榜样!比比他们,想想自己,你有没有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在家人期盼你陪伴的眼光中,选择去加班、去继续工作?你有没有背负着对父母、对爱人、对孩子有所亏欠的心里重负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你有没有在饥饿、劳累甚至生病的时候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既然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所从事的事业、又有什么借口不去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呢?
朋友们,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大环境增砖添瓦,用敬业来表达我们热爱国家、诚信做事、友善待人的处世态度。同志们,欲做事,先做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挑战自我、奉献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好普通的人生价值,那么,无数个平凡汇聚,成就伟大,无数个普通集聚,成就非凡,无数个平淡凝聚,成就辉煌;朋友们,用我们澎湃的热血、用我们有限的生命站好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之岗。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推动华亭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祖国繁荣昌盛的脚步大步(永远)向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工作岗位上,有阳光,也会有风雨,有掌声,自然也有困惑,但我们同样坚信只要我们有着对工作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我们就能立足岗位,勇往直前!朋友们,火热的事业正当前,火红的青春在燃烧,炙热的心房在跳跃,让我们珍惜岗位,热爱事业,用爱岗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篇六
传统文化中的友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友善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第十七章)自然法则不分亲疏,善人因为遵循天道,所以会得到天道的保佑。至于什么是善,老子做了个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也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他还说善人的居所顺应自然,心胸静默深远,待人真诚无私,说话遵守信用,从政净化污秽,处事发挥所长。
儒家更是强调人要具有友爱、善良的品性。《论语》开篇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这里,孔子以亲切热情的态度,表达了对朋友的友好之情。他还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这是提出要以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避免与人产生矛盾。正如《周易·坤卦》所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外,《论语》中多次记载了孔子对“善”的追求,比如:“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更是将“善”用到了治政上,当时,鲁国的权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说:“我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处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因为,在上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位者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这是要求统治者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用善行来引导百姓向善。
亚圣孟子则提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就是怜悯体恤他人之心,与人为友、与人为善就要求人们常怀恻隐之心,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相处。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恶”,但对善的价值也是肯定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即善言是友善之心的外化,它使人感到温暖,是人际交往的秘诀之一。
墨家创始人墨子没有将仁义看作高不可及的观念,而认为要将它放到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好处的层面,于是形成了“义,则利也”的义利观。在这一观念下,他提出了“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的观点,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痛快,而是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这种尊重、体谅他人的思想,正是友善的一种体现。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但同样提出人要有仁爱之心,他说:“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发自内心地去爱,其外在体现就是以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除先秦诸子外,历代政治家、思想家也对友善有过不同角度的论述。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在给儿子刘禅的遗诏中劝他要进德修业,并嘱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这是从治国方面阐述善的重要性。隋代思想家王通则教育弟子在与人交往时要“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遇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多为他人着想,自然可以与他人和谐相处。与此相似的话还有宋代李邦献的“合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省心杂言》),明代曹荩之的“朋友小过,不可不容”(《舌华录·名语》)。
总之,友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古代倡导的一种为人处世智慧。它对现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价值。
现代社会对友善的要求
较之古代,现代社会成员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与他人交往,这就对友善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首先,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平等,这是友善的前提。现代公民无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少,都是社会平等的成员。公民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以平等为前提,自然是友善之举,而非逢迎或恩赐。若是对富贵之人曲意奉承、有心巴结,对贫贱之人冷眼相对、拒绝来往,便是势利小人缺乏平等意识的表现,和友善无关了。
其次,友善需要公民做到待人如己,这是友善的重要方法。每个人都不会对处于困境的自己无动于衷,也不会对自己恶意加害。如果能够把对自己的这种态度扩及他人,无疑能够做到扶危济困、善以待人。待人如己,一方面是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限制,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则是要向他人传递正能量,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第三,友善需要公民待人宽厚,这是友善的重要要求。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脾气性格、思想观点等差异也就越来越明显,冲突矛盾在所难免。只有胸怀宽广、心平气和、容人之过,才能化干戈为玉帛,而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然,待人宽厚不是盲目迁就,更不等于姑息养奸。
最后,友善需要公民能够助人为乐,这是友善的直接表现。友的最初含义就是帮助,这是善意最直接也最真实的表达。爱自己、爱家人都不难,难的是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发出善良的意愿、讲出祝福的话语也不难,难的是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友善要求人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不过举手之劳,却能让别人感到温暖,何乐而不为呢?
友善的意义和实践途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太阳和北风争论谁更有力量。它们看到一位穿着棉衣的老人,就打赌说:谁能够让老人把外套脱下来,就承认谁的力量大。北风使劲地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可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北风吹累了只好认输。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出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太阳笑着对北风说:“温暖比强硬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寓言故事很好地证明了友善力量的强大。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利益竞争更趋激烈,社会矛盾和分歧日益增多,而友善则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达成共识、融洽相处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友善有助于个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友善交流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宽厚,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而推动相互之间的进一步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友善还是塑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价值理念。此外,友善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由于思想和价值观的不同,人与人之间常会产生争执,严重者拳脚相加。这不仅关乎个人声誉和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风气和秩序。友善就是要人们懂得尊重和宽容,懂得将心比心,从而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待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清代大臣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谈到对友善价值观的实践,则需要以下四个途径:
首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事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改善,人际间和睦友善的风气更易生发。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对这些思想进行批判的继承,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建立将友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道德基础。
第三,应着力捕捉、发掘和宣传贴近百姓生活的善行义举,让群众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从而激发其内心的善意与友爱。此外,还要在社会中广泛开展人人参与的以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引导全社会成员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营造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
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严惩损人利己、寻衅滋事、敲诈欺骗等伤风败俗的行为;另一方面,要保护践行友善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奖励,最终让公民怀德畏法,有心向善。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篇七
我是经济管理学院的李xx,今天主要是从教师本职工作出发来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讲,第三个部分针对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在此,我结合现实工作谈一下自己的体会。第一是爱国。“爱国”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我主讲《经济法》课程,讲课过程中会引用一些法律案例。有些学生会认为我们国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较低等等。在课堂中,我就会告诉学生,我们国家的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更应该看到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消除这些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理的地方越来越少,反映的就是一种进步。不要因为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完美,就去抱怨,而应该为了自己的国家更好而努力,这才是爱国。第二是敬业。“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也是“爱国”在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我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已经11年,我热爱我的专业、热爱我的教学、科研,这是我对敬业的理解。上好一门课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输入给学生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通过学习《经济法》这门课程,对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考取了法律硕士,我觉得他找到了学习的兴趣,这比强制他去学一些东西更重要。第三是诚信。“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诚信要从小事做起,守时守信。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比如组织开展一项活动,预计9点开始,组织方会通知8点三刻开始,下一级再通知8点半开始,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有少部分人不守时从而影响全局工作。守时是诚信的一个小小的要求,不守时,何来守信呢? 第四是友善。“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不仅仅是老师与同学要友善,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友善,而是对所有人都应该友善。有一位我认识的老教授,六十多岁,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次过马路都是推行。有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一半的时候,绿灯变为红灯,这时对面的车辆就一个劲地按喇叭,显得很不友善。为什么这样?我觉得,这说明我们的内心很浮躁。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并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发扬友善互助的精神,人间就会多些真情,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能影响众多学生的大学教师,更应该紧紧围绕 “勤朴忠实”的校训,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篇二)
2013年,作为xx高校统一选拔的10位教师之一,我赴xx师范学院开始支教生活。在半年的xq支教期间,我承担了“环境毒理学”和“普通生物学”两门课程。为期半年的xx师范学院支教工作中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西部。国家正不断加大对xq教育经费投入,xq的教育硬件设施已经在不断的提升,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上。目前发达地区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那里应用较少,因此我认为,应该更多地传授给他们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提升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热情。所以,教学中,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运用视频教程、案例分析、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尽其所能指导当地年轻教师开设相关理论和实验课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考虑到民族班与汉族班学习基础不同,我还每周为民族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xq支教的工作虽短,但我的始终想法就是要把我校优良的教育方法和师德师风带过去,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完成支教任务。
大学教育中,专业知识的教授其实也是重要的德育过程。一些老师认为专业课教学就是将课本和实践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忽略了教师的以身作则和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就拿批改作业来说,如果老师对待学生作业随便马虎,草草批改,学生也大多会随便应付了事,而如果教师能认真对待,反复批改,则学生也会对该课程肃然起敬,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自律、严谨的习惯。此外,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主动引导学生开展专业选择,加大专业知识培养力度。水产与生命学院开设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院也在不断开拓实验与实践性课程,创造更多的条件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建议其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或是参与专业教师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提升自己。总之,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最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表率,从而影响、带动学生。
(篇三)
在辅导员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我认为在辅导员工作中,这八个字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承担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爱国”这两个字应该是我们贯穿始终的核心。在开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转换一下视角。
英国伦敦议会广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我们在工作中要引导学生爱国、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是空洞和生硬的训导往往是做了大量工作,结果是差强人意。如果我们放眼于学生的自身成长,将重点放在他们自身修养和能力的培养上,完善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使他们充满正能量,可能由内及外的影响他人,从而改变周围的环境,最终以“己之进步”推进“国家之进步”。
其次,“敬业”是责任感的体现。教育工作是吃良心饭的工作,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耳听我们的言传,目视我们的身教。敬业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态度,学生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不仅仅感受到的是我们对他们的责任,也会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如果身为教师,上课迟到,课前不好好备课,学生除了会有一种不被重视的感觉,他们还会认为:“你教学都不认真,那么我们对待学习也可以不认真”。这不仅影响的是学风、班风或者校风,影响的将会是一届学生的前途。
第三,“诚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诚信涉及到的是根本问题。辅导员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开展,工作要诚实,对待学生要诚恳,言谈中信守承诺。这不仅仅是工作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耳濡目染下,一个诚信的辅导员,每天看着他的学生自然也会变成诚信的人。尤其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辅导员,每一句话都会被学生牢牢记在心里。任何主观的臆断,不客观的评价,不确切的信息,错误的知识,都会歪曲学生的判断。
最后,“友善”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开展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辅导员是服务于学生的,我们应该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很多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放下身段,真正做到对学生友善,尊重学生,帮助学生。
心理学上我们推崇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以人为本、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我们辅导员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只有友善的对待学生,学生才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信任,他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力量,从而让学生自我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帮助他。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 篇八
教科室 胡继云
摘 要: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形的关键时期,而高中英语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本文结合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阐释了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途径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发展和定形的关键时期,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现行使用的高中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将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
一、高中英语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语言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承着人类历史积淀的精髓。它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高中学生的人生观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根据他们健康成长的特点和需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 1 展观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逐步培养他们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融入到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打牢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基础。
2、高中英语的学科特点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知识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英语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而作为一门语言,英语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在素质教育被高扬的今天,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与英语的工具性并不是互相孤立的两个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内心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现行高中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大多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们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1、立足大纲与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感悟的最佳结合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而不仅仅只关注这节课堂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要做到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模块五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讲解,让学生清楚当前环境的不仅如人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活动,让他们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德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活动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因此,教师要尽力开展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目的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此外,建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道德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进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3、率先垂范,发挥教师的榜样导向作用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育家加里宁也曾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Thanks”,“Thank you all the same”等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4、创新教学手段, 真正实现寓德于教
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于课堂;寓德育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既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篇九
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报告又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浅析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定,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它会决定一个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的方向。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反映他的对世界及周围事物的认知和他的需求状况,同时价值观还会对人的行为动机起到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存在,它虽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也会随着主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主体意识的转变而有所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不会只有一种表现,而应当是多元的,丰富的,有变化的。
二、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应当是在一个人多元的一系列的价值观中,起到主导和支配作用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强于价值观,不轻易改变,是多元价值观中共性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可以知道主体明辨是非,指导主体确定行为目的、奋斗目标,决定主体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也指明了我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共同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上,胡主席在十八大报告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部分强调的第一点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这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社会、国家、思想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富强,即富足而强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基础。国家富强了,社会才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生活;国家富强了,说话才管用,才能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才能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国家富强了,在国际关系中才不处于弱势,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人民的权益,捍卫自己的主权。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程度,民主是国家能够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民主程度高,人民能够真正地当家作主,人民能够说话有用,国家才能真正说得上是人民的国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为的就是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让人民能够真正地成为国家的主人,虽然在现阶段的体制以及执行上来说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正在民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并不断完善着。
文明,是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是由人民的素质高低决定的,因此,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国民素质的情况,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当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受到物质的制约了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精神力量强大了,这时的国家才真正地具有了话语权。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自由,就其本意来说,自由应当是一种没有阻碍的状况,但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专政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自由不是放纵,自由必须在约束的前提下存在,没有约束,也就没有自由可言。自由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保障,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那么他的个性自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自由意味着作为独立的一个人,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习惯,拥有自己的风格,甚至培养独立自主的思想,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我,也能够促进文明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
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人人平等一直是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平等是绝对的,而平等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平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原因并不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完全平等,而是由于人们更愿意相信世界上是有绝对的平等的,平等作为一种信仰存在着。而在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尽可能地想平等靠近,则能够避免和化解很多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冲突和纠纷,能够更好更长久地维持社会的稳定,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公正,是指公平正义。一般来说,公正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
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家孩子标准。单反有人群且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必然会产生公平正义的问题。公正不是一个一尘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时它也在不同的领域中表现不同的内涵,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比如就社会领域的公正而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保障包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需求,因而不能把经济领域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公平原则简单的拿过来。完善社会制度,构建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使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才能够促进社会长久的稳定发展。
法治,是指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并被视为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法律作为规范人民的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服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从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搞价的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是社会属性的要求,身为人类,就离不开集体,不能单独存在而生存,而国家就是具有相同祖先的人的集体,身在其中,我们不会感觉孤独,而会充满信心,勇往直前。爱国也是一种精神境界,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是一个人为了国家社稷而努力的动力,是一个人生命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更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而爱国不是盲目爱国,也不是口头的口号而已,爱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就是爱国在这个时代最好的表现。
敬业,是指人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敬业是一种人们
应当普遍拥有的奉献精神,不仅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敬业要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遵守职业道德。只有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为人民的富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诚信,是指诚实诚恳而又信用。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国家的领导者只有依靠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取信渔民,才能够将人民团结起来为国家的发展而共同努力。对于一个水单位、意向社会事业而言,诚信是一项普遍使用的到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应当以诚立身,讲究信用,守法守约,取信于人,方能长久。诚信,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导正社会风俗,医治社会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有知识、有作为、讲道德、守法纪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国之本,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
友善,是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我们都希望能生活在友好、友谊、有爱的氛围中,希望自己的周边都充满着善意、善良、善举,我们倡导友善,就是为了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创造这样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这需要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同事相处、与朋友相处、与家人相处。友善的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是我们个人保持心情愉快,也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促进我们国家发展步伐的加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在当代社会已是刻不容缓和势在必行的。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是我们坚定信仰,明确方向,加强自身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抗力,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要,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成对广大人民群众实践起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的强大精神力量[2],才能够真正的摆脱口号和理论的位置,成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强大推动力。
注释:
[1]《十八大报告全文》新华网,http://bt.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 吴倬.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个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参考文献:
1.顾友仁.方爱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
[J].伦理学研究.2011.(2)
2.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
3.顾友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4.李纪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5.修宏方.冯德军.当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篇》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_爱国篇08-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10-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宿舍之我见09-28
歌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06-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学设计1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10-12
如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8-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心得09-03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