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2024-07-22

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精选15篇)

1.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一

每次爸爸给学校交学费,让我们在学校里无忧无虑的学习,也许我们觉得应该…

每天,我们都享受着父母的关爱。起床准备早餐,放学准备晚餐,睡觉前准备暖床。父母尽力为我们提供最舒适的生活和最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每天都安心地享受这一切。我们不仅不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还觉得他们太紧,太啰嗦,甚至有想甩掉父母的想法。

当我们和同伴一起玩耍欢笑的时候,父母可能正在赶回家,洗米,洗菜,煮饭。当我们甜甜睡着的时候,可能父母还在洗衣服,扫地,洗碗。但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家务和平凡的事情,我们又有谁真正体会过这平凡的事情背后的辛劳呢?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泉还泉”,可是怎么报答父母对我们泉的恩情呢?小时候,妈妈生我们的时候,我们用哭一夜来报答她;当我妈妈教我们胡言乱语时,我们以忽视她来回报她。父亲把勺子放在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回报他的方式是把所有的饭菜都摔在桌子上;当我父亲冒着风雨来学校接我们时,我们以抱怨他迟到来回报他。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给父母的“奖励”。那么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应该送一束花还是给父母做一张贺卡;妈妈做完家务后,帮妈妈打退堂鼓;父亲工作完了,帮他倒杯水,说“你辛苦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们根本无法回报。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琐碎简单的事情上给父母一点小小的回报,比如早上或晚上睡觉的.时候对父母说“早上好”、“晚上好”;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帮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扫地、洗菜、煮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父母的荣耀。

2.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二

一、填空。

1.8.45平方米= () 平方分米1.5小时= () 分

2.4.68×0.07的积有 () 位小数。

3.0.25×0.4÷0.25×0.4的结果是 () 。

4.5÷11的商是0.4545……, 结果还可以写成 () ,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

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按照 () 除法的法则计算, 商的小数点要和 () 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 就在余数后面添 () , 再继续除。

6.在0.35、0.3 5·、0.3·5·、0.355中, 最大的数是 () , 最小的数是 () 。

7.一条马路长a米, 已经修了5天, 平均每天修b米, 还剩 () 米没有修。当a=600, b=40时, 还剩 () 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2厘米, 高是3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9.数字2、3、5、6可以组成 ()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其中, 单数的可能性是 () , 双数的可能性是 () 。

10.58, 57, 42, 45, 50, 5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 , 中位数是 () 。

11.观察一个长方体, 一次最多能看到 () 个面。

12.工人加工一批零件, 10分钟做了25个, 平均做1个零件需要 () 分钟。

13.如右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 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打×。) 。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7.333是循环小数。 ()

3.方程都是等式, 但等式不都是方程。 ()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5.平均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

1.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0.01, 就是把这个数 () 。

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扩大10倍

2.下列式子中 () 是方程。

A.ax+bB.2x+5×8=100C.8x>16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 高是4米, 底是 () 。

A.4米B.8米C.12米

4.一个三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是5.00, 这个数最大是 () 。

A.4.995B.4.999C.5.004D.5.007

5.老李a岁, 小林 (a-15岁) , 再过c年后, 他们相差 () 岁。

A.15B.cC.c-15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0.25×4=0.73÷7.3=4.9÷3.5=0.1-0.09=

7.05×100=2.3×2=3.5÷3.5=0.75÷1=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 6.3×10.1 (2) 0.25×0.8×4×0.125

(3) 0.75×18÷0.15 (4) 2.5×3.7+6.3×2.5

4.解方程。

(1) 0.86x-0.3x=11.2 (2) 7 (x-1.2) =2.1

五、操作。

1.想办法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下图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 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六、解决问题。

1.每个空瓶可以装食用油2.5千克, 李老师要把25.5千克食用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 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瓶子?

2.服装厂计划做863套服装, 已经做了6.5天, 平均每天做76套。剩下的平均每天做82套, 还要几天做完?

3.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 总长1600千米, 比兰州到西安铁路长的2.2倍还多159千米, 兰州至西安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4.妈妈从超市买来苹果和梨各30千克, 共用99元。每千克苹果1.8元, 每千克梨多少元?

5.右图是一块梯形菜地的示意图, 张大伯把它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地里种大白菜, 三角形地里种萝卜。

(1) 每棵大白菜占地0.16平方米, 一共可以种多少棵?

3.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的改进 篇三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策略;改进

一、前言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如果没有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创造和谐气氛,合理设置情景

1、设置生活情景。数学是一门运用性的学科,所以数学技能的掌握,其最终目的是将有关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之中的数学问题。基于数学的这一个特点,教师应将数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并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和数学的紧密关系,借助生活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数学,融入数学学习之中。所以对待某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适当的变换为生活之中的场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例如:小明家买了3吨煤,小明的妈妈打算将这3吨煤作为一个季度的燃料,那么每一个月可以用多少煤?每一个月的用煤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学生会觉得这样的一个题目非常有亲近感,学生也能够在解答这个题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2、设置探究情景。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同时数学也是一门具有探究性质的学科。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对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设置一些探究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进行有关的探究,并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例如:教师问:1+1=?;3+5=?4-2=?;6-2=?1+2=?;5+6=?学生答:1+1=2;3+5=8。4-2=2;6-2=4。1+2=3;5+6=11。教师问:大家有没有发现:2、8是偶数;2、4也是偶数;3、11是奇数。而等式中的相加减项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答: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奇数、偶数之间的相加减的一定的规律。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进行探究,还会发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就这样,学生在其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学生也通过总结发现了规律,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兴趣增加的同时,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加之合理的引导,学生就一定能够获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一定能够提升。

三、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1、一题多解时、交流学习。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了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拼出了多种图形,不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思维。的确,每个人交换一件物品,得到的只是一件物品;而如果交换的是一种思想,那就会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学生在座位上毫无兴趣的听,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接触的事物,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想象不出来,也产生不了兴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数学原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多彩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有效性。

2、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数学这门学科有些抽象,如果单靠枯燥的讲解,有些问题即使教师说破嘴皮,学生也不一定能够理解,而且很难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使用电教化手段,教师借助形象化的画面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扎实掌握课程重点、难点问题。

3、利用多媒体,活跃课程气氛。课程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效率自然也就越高。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改变了以往课程上的严肃、沉闷的气氛,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喜欢上数学课,喜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程有效性大幅度提升。

五、巧设练习,加强巩固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在练习之中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巩固。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據学生的能力水平,注重题目难度的梯度性和多样性,减少无效无度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指导的针对性,然后通过题目的反馈再进行学生知识运用盲点的补充教学,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过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亚珍.《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学》[J].现代

教育科学,2011(04)

[2] 李小英.《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

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1(26)

[3] 张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5)

[4] 刘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4.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2、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难点:

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预习学案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2、预习新知识

(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⑶、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三、导学案

1、检查预习学案1。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今天我们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

2、检查预习学案2。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预习学案2(2).(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生可以在下面指挥。

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偶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奇数和偶数有贴身的认识,对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①偶数的个位上是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

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

自然数

奇数 偶数

最后得出

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

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让学生进行验证。

【教后反思】

四、课堂检测

⑴小组内的同学说一个数,让其他同学判断是不是2或5的倍数。⑵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一题。集体订正。⑶其他练习

小结: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五、课后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写一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五

导学案设计课题 集 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它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因此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集合的意义,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设问质疑,引发冲突。

一切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理想效果。上课伊始便出示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买票乘车去柳州,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上了车。这是为什么呢?”使学生初步感受重复,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埋下伏笔。接下来出示例题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神奇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真正地做到了自主探究、不断创造,还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成功。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6分钟)1.课件出示: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买票乘车去柳州,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上了车。这是为什么呢?(揭示原因:因为只有三个人)2.引入新课——集合。(板书课题)1.怀着好奇的心理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把西瓜、土豆、黄瓜、香蕉、南瓜、豆角、菠萝、柚子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

二、探究新知。(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2)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判断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3.结合学生讨论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维恩图”解决重叠问题。(课件出示“维恩图”)(1)认识“维恩图”,结合例题探究“维恩图”各部分的含义。①两边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 ②三个问号所在的区域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维恩图”,探究解题方法。4.结合“维恩图”找到解题方法。

只参加跳绳比赛的人数+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只参加踢毽比赛的人数=总人数 对应算式:6+3+5=14(人)5.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1)只参加A的人数+只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2)参加A的人数+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1.观察统计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1)根据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并选代表汇报方法。3.(1)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维恩图”各部分的意义,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完成“维恩图”并探究解题的方法。4.结合“维恩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明确解决集合问题的不同方法。

2.两位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进入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呢?

3.有几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5;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4。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1题。2.完成教材107页5题。

1.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一填。2.能够用多种方法解决集合问题。

4.三(1)班的同学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5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22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10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四、全课总结。(4分钟)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集 合 解题方法:

1.只参加A的人数+只参加B的人数+A、B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6.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六

课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重视学习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安定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此,在教授新知前,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他们喜欢的运动聊起,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知。2.重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获取数据中蕴涵的信息,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统计学的核心。通过引导学生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喜欢的体育运动及参加体育运动的好处。2.课件出示主题图。

组织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获取的信息。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提出问题。3.引出课题。

1.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交流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看法。2.(1)观察主题图,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主题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

(2)根据数据提出问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

(1)我们学过()统计图和()统计图。

(2)()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16分钟)1.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1)组织学生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求出六(1)班的总人数。(2)组织学生分别求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3)填表。

2.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97页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引导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1.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12+8+5+6+9=40(人)

(2)乒乓球:12÷40==30% 足球:8÷40==20% 跳绳:5÷40==% 踢毽:6÷40==15% 其他:9÷40==%(3)根据计算结果,完成教材上的统计表。2.(1)观察扇形统计图,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

(2)分组讨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推荐代表汇报: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3.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2.赵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分别种了黄瓜、西红柿、芹菜和韭菜,种植的情况如下图。

(1)根据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已知黄瓜种了120 m2,求这块菜地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西红柿种了多少平方米?

三、拓展提高。(17分钟)1.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101页3、4题。1.分组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汇报:

水分:250×87%=(g)蛋白质:250×%=(g)脂肪:250×4%=10(g)乳糖:250×5%=(g)其他:250×%=(g)2.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小明家的月支出是3000元,各项支出分别是多少元? 小明家月支出情况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4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认识扇形统计图

7.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七

一、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团共有15名队员, 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 教师需要尽快将这一消息通知到每个队员。采用打电话的方式, 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教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要求越省时越好。

二、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教师自身知识欠缺

笔者在全国培训教师过程中做过调查, 绝大部分教师以前没有学过或接触过“最优化”内容, 不少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感到不适应, 难以把握。

2.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教学环节不清晰

教材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在各种方案中找到最节省时间的方案, 并将这种方案加以概括提升, 找出规律。一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教材的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环节不清, 过程累赘, 难以突破重难点等问题。

3.教师直接讲方法, 没有学生探究的过程

一些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教学难度较大, 学生难以探究和发现, 为 “方便”、“省事”, 在教学时采取灌输的方法, 直接将方法灌输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记住。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真正的、有效的探究过程, 失去了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三、“打电话”“优化”教学策略

1.从多种方案中探究最优方案

教材呈现了几种方案:一种方案是教师一个一个地通知, 这种方案需要的时间最长, 一共需要15 min;另一种方案是分组通知, 这种方案比第一种方案要节省时间。如果分成3个组—— (5人、5人、5人) , 要7 min (见图1) 。

在此基础上, 提出问题:是不是分的组越多越好呢?笔者在某校上展示课时, 引导学生得出方法:分成4组—— (4人、4人、4人、3人) , 要6 min;而分成5组—— (3人、3人、3人、3人、3人) , 则要7 min。这说明, 并非分的组越多越好。关于“是否分组越多越节省时间?”这个问题, 还可以让学生这样来理解:如果分成8组, 仅仅通知完组长就要8 min, 因此, 并非分的组越多越好。接下来, 让学生继续探究还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1, 图1中的一些队员, 如队员A、队员B、队员E……他们先得到通知, 得到通知后却闲着没事干。因此, 要想尽快通知到每个人, 就需要得到通知的每个人都不闲着, 要马上通知其他人。按照这个思路, 教师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直观地展示这种方案。

这个方案仅仅用时4 min。这种画法与教材上的画法不一样, 这种画法更直观, 更规范, 与教材中的其他图更相匹配, 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方法和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示意图,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方案蕴含的规律。为使学生更便于观察, 可以归纳如表1:

虽然从表1中第二行不容易看出规律, 但从第三行可以比较清晰和容易看出规律:即下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 (包括队员和教师) 是上一分钟的2倍。这很好理解, 因为这个方案是“每个接到通知的人都要马上通知下一位同学”。因此。第n分钟所有知道消息的人数为2n, 第n分钟能通知到的学生人数为2n-1 (这个人数是第n分钟能通知到的最多人数) , 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发现这个规律后, 可以让学生直接应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也就是按照这种方案, 第1, 2, 3, …分钟, 可以分别最多通知到1, 3, 7…个队员。如, 通知50人最少要6 min, 通知100人最少要7 min。按照这一方案, 在具体通知前, 还需事先制订好一个打电话的流程示意图, 让教师和每个队员都明白自己的责任, 在接到通知后要通知谁, 然后再通知谁, 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通知后面的队员。只有严格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方案和程序执行, 才能达到最节约时间的目的。否则, 就会出现两个人通知同一个人, 或有的人没事干等浪费时间的情况。教学中, 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这种方法, 可以安排学生上台演示。

8.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八

1.0.8== =20∶()=12 )=()%

2.某同学计算一个数除以 时误看成了乘以 ,计算出的结算是,这道题正确的结果应是()。

3.如果a和b互为倒数,那么 =()。

4.小时=()秒35千克=( )吨

5.一面国旗长495厘米,宽330厘米,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将一根长80厘米的电线截去 米,还剩()米;如果再用去它剩下的 ,则剩下()米。

7.师徒二人合作5天完成一项工作,徒弟单独做要8天,师傅单独做要()天完成。

8.一间教室的周长是24米,长与宽的比为7∶5,这间教室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9.据统计,中国现有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22%。而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5%,那么美国现有人口大约()亿。(得数保留整数)

10.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是它的对称轴,它有( )条对称轴。

11.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现有含盐5%的盐水400克,如果再加30克盐,则盐占盐水的( )。

二、明辨是非(6分)

2.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1∶25。()

3.把3千克种子平均分给4户农民,每户平均分得75%千克。( )

4.一种商品,先降价10%,过几个月后又提价10%,这时现价相当于最初定价的99%。( )

5.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

6.将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2倍。( )

三、择优录取(9分)

1.一条公路,已修的比没修的少 ,这时修了这条路的( )。

A. B. C.

2.一堆钢材重24吨,甲车单独运需8小时,乙车单独运需6小时,两车同时运需多少小时运完?正确算式是()

3.在三角形ABC中,AD∶DC=2∶3,AE=EB。甲、乙两个图形面积的的比是()。

A.2∶3 B.1∶4 C.1∶6

4.2006年,某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清华大学理科的录取分数线为650分,比上年降低了15分,降低了百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

5.有一个皮带传动装置,大轮半径是0.75米,小轮半径是0.25米。大轮转一周,小轮转( )周。

A.3 B.3.14C.30

6.两只小蚂蚁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寻找可口的食物。甲蚂蚁沿外圆路线走,乙蚂蚁沿内圆路线走,那么它们()。

A.甲先到 B.乙先到 C.同时到达

四、学当小小会计师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解方程。(4分)

x- x =2018-150%x=7.5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五、想想算算显才干(4分)

如右图所示,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环形(阴影面积)是100.48平方厘米。小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六、生活中的数学我喜欢(30分)

1.我国首都北京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第二轮投票中,以56票名列第一,比位居第二的多伦多得票数的还多6票。多伦多共得了多少票?

2.小玲在银行存入1000元,定期三年,年利率是2.52%。到期时她共可取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3.一种新型合金材料,钢与锌的比是19∶2,为了使这种材料的品质更优,现加入8千克锌重新治炼,共得新合金176千克。原材料中铜和锌各有多少千克?

4.某市街心花园有一正方形空地。边长是45米,为了美化公园,在这块正方形空地中间建一个喷水池,四个角建4个完全相同的“L”型花坛。

(1)花坛共占地多少平方米?

(2)喷水池及四个花坛共占这块空地面积的百分之几?(保留一位小数)

5.小明家距学校2200米,他骑的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约70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圈,他上学大约需要几分钟?

6.学校食堂有一个长方体油桶,装了半桶食用油,把桶里的油倒出40%后,桶内还有油24升。已知油桶的高是 米,求油桶的底面积。

七、试试潜力有多大(8分)

阅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文成县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蕴藏约50万千瓦,可开发资源约为42万千瓦,居温州第一位,浙江省第五位,现已开发78.5%。其中飞云江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珊溪水利工程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就达2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55亿千瓦时。

(1)珊溪水利工程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约占文成县可开发水能资源的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文成县水能资源可开发的但未开发的约为多少万千瓦?

9.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文化 篇九

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小数的循环节。例如,5.33…的循环节是3,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数字黑洞

数字黑洞是指自然数经过某种数学运算之后陷入了一种循环的境况。例如,任意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用大数减去小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过程,最多七步,比得6174。即:7641-1467=6174。仿佛掉进了黑洞,永远出不来。

方程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方田章

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著名《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书中说:“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其中“方田”是指长方形田地,“广”和“从”是指长和宽,也就是说:长方形面积=长乘宽。还说:“圭田术曰,半广以乘正从。”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相补原理

10.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十

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枝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 “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

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帮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最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

“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2

今天晚上,我正在做作业。突然,哥哥走过来,对我说:“晓炜,我出一道题考考你,题目是:一张厚度为0.01厘米的纸,对折30次后,大概有多少厚?”“还不到一分米吧!”我脱口而出。哥哥说:“错!你还是用计算器算算吧!”于是,我便按起计算器来。“啊!最后的得数竟是107374.1824米,比高楼大厦还高出好几百倍呢!”我看着眼前的“天文数字”吓了一跳。

哥哥说:“其实这种例子还有许多,比如:面团对折一次就拉出2根面,再对折一次就是4根面,对折三次就是8根……每拉一次,拉出根数就是上一次的两倍,如果这样对拉拉10次,就会有2×2×2×2×2×2×2×2×2×2=1024根了!”

看着哥哥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想:这么小的数据,竟然能算出这么大的数字来,这真是不可思议啊!数学真是无奇不有,无所不在。我以后不但要学课本的数学,还要学好生活中的数学。不然又要被哥哥的难题给难住了。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 篇3

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会给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数学,探索数学。

圆柱,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它们整体叫做圆柱。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最大,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这时我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11.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充分重视;兼顾所学;着手复习

一、充分重视

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学生进入总复习的前期准备。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年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学生经过四年的不断学习,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可能会产生疲劳感,进而开始放松、懈怠,而五年级处在进入总复习的前一年,因而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在这一年可以充分放松,然后以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六年级的总复习。就像已经升入高三的学生,总是以为自己在最后一届秋季运动会之前都可以放松,运动会过后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不要忘记一点,放松的时间过长,或者使自己保持在一种不紧张的状态,再想紧张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要克服的障碍比想象的多得多。所以在这里反复强调,学生一定不要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可以在五年级放松懈怠、平稳过渡,反而应该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为下一年的升学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礎。

二、兼顾从前所学

学生在足够重视五年级的学习后,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该学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从一年级的数字分类到四年级的各种图形等,都要有所复习。学生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回顾。(1)粗放式复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复习从前所学知识的大框,可以翻阅教材,着重看教材的目录,梳理所学知识的前后顺序,将知识串联起来,同时要思考,为什么某些知识要在另一些知识之后或之前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在心中构建起一个比较模糊、初具形态的知识框架,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越发清晰,非常有系统性,对于学生日后复习有着极大的帮助。(2)精细复习。主要是通过做习题的途径来进行,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忘记的或已经生疏的知识,在做完题之后,就从这些遗忘了的知识点入手,翻看教材的讲解部分,加之自己曾经做过笔记等,把这个知识点重新学精学透。此外,由这个知识点所延伸出的其他知识点,也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学习,就像树枝一样逐渐扩散开来,这样复习也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将知识点复习通透的同时又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连续性,这对于学生科学地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以上两种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自行选择,也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三、准备小升初考试复习

可以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要课程中,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数学,而且复习难度比较大的也是数学。对于学生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都想去一个更好的中学学习。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数学的差距还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六年级总复习的时候,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都是对知识的大综合,学生之间的差异立刻就显现出来。所以,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就应该为小升初考试进行一定的准备,具体包括提前了解考试题型,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这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往往同等水平的学生之间,就是心理素质高低的竞争。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要接受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面对考试,心理素质非常关键,考前紧张或考试的过程中慌张,都会直接导致考试的失误甚至失败,而且出现几次类似情况,将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在将来的考试中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学生应该尽早锻炼,以应对未来考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超常发挥。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方法,笔者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要对这个特殊阶段充分重视,务实学习,不懈怠,不放松神经。其次,要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兼顾之前所学,为六年级总复习打好基础。最后,在该阶段就要开始准备小升初考试,还要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的状态逐渐趋于稳定,以期在未来的考试中获得正常甚至超常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小扬.谈数学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6):22.

[2]唐德山.对中小幼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认识[D].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11.

[3]夏时琨.科学编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小学数学,2006(7):76.

[4]李彤.转变教师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9.

12.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十二

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在方格纸上画画、算算. (8分, 第1题4分, 第2, 3题每题2分)

1.左边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在上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直角三角形.

3.一个梯形的高是5厘米, 如果把它的上底向一端延长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形.画出这个梯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阅卷感悟

这是一道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估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动手画图的能力, 从参测的187份试卷看, 学生在第1题估算上失分较少, 而在2, 3题作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上失分较多, 它观照着学生动手作图能力的缺失, 同时折射出我们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上的单一, 即重基础知识教学, 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影响着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思考与对策

翻阅试卷后, 我及时了解四位授课教师, 他们也感到很失望, 因为期末复习时反复强调此类型题目必考, 而且加强了练习的力度,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不强所致.但既然说到能力, 就不是一蹴而就所能达到的, 它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 说到底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但是道理人人都懂, 可落实在行动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知易行难”是我国古代知识论中的重要话题, 那么如何做到从低年级起抓好小学生的画图能力培养呢?

(一) 在教学评价操作上, 设立多元的目标体系

过去我们在评价上只重视定量评估, 即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不及格率、成绩分布是否为正态等, 虽然简单易行, 但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看, 显然是有些偏颇的, 特别是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 我们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 还要考虑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发展, 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定性评估, 认真查阅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 特别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的动手能力方面的发展情况, 切不可以分论英雄, 要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有的放矢地加以辅导, 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 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 尤其关注能力培养

我们要树立为国育人的宏愿, 中国人动手能力弱由来已久, 这不仅表现在基础学科的数学, 同样存在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 已经成了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瓶颈.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要把培养小学生动手画图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第一要务予以落实, 并且从一年级抓起, 从小学抓起, 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小学生的画图能力一定会增强, 并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 在教学的设计上, 要有全局思想、战略的眼光

一是要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 全面把握各个学段在动手画图等操作性方面的要求, 做到心中有标准, 教学有方法, 切忌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思想.

二是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的全套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编排体系, 从整体出发, 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小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 切忌只低头拉车, 不抬头望路.

三是要认真研究学生, 切实把握每一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上予以辅导, 达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它既包含数学的基础知识, 也涵盖数学能力的培养.

13.数学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十三

一听这话,我们就急于求证,跑到办公室门口一看,咦?杨老师笑眯眯的和其他老师谈心,和传言里的那个杨老师真是截然不同。我们放心了,大摇大摆地进了教室。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杨老师大步走进教室,给我们上第一课。我们像往常一样,叽叽地谈心,完完全全不听新老师的话。杨老师一看,急了,大吼一声,“停”!同学们傻了,都听话了,课上了一半,这时,突然有一个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杨老师用眼睛一瞟,神情一下变得十分严肃,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用凶巴巴、恶狠狠的目光瞪着那位同学,那位同学立马停了下来,认真的听课了。和在办公室是两个样!这哪里是老师吗,分明是老虎吗!真是杀气腾腾啊!

都是,杨老师上课十分风趣,妙语连珠,让我们都能听得懂。他还会在上完课后教我们学习灵活运用一些奥数解题方法,让我们学会做许多难题。上课时,我们也不敢不听了,都怕在上课时被“杨老虎”瞪着,被眼神杀死。在上课时,杨老师一旦发现有同学不听课就会变得严厉,但一下课,他就成了我们的好哥们儿,一点没有了老师的范儿。到了学期底,我们的学习成绩在杨老师的教育下,“呼呼呼”地上升,运动会上也博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现在明白了,甜蜜蜜的老师自然魅力十足,可是那凶巴巴的老师也有自己的一套。瞧,班上再没有随便讲话的声音了。杨老师看起来凶巴巴的,却是以严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是为同学们好。

14.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篇十四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上课伊始,由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这一话题引入本节课的情境,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决问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授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析数量关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关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写设句,并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生:排球、乒乓球、篮球、足球……

师:你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更是在学校的跳远比赛中破了纪录,你们想知道学校原来的跳远纪录是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过渡自然、顺理成章。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情境图。

(1)写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的设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生1:小明的跳远成绩为4.21m,超过原纪录0.06m。

生2:这道题让我们求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师:应该设谁为x?怎样把x表示什么写清楚?

生:这道题要求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应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m。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师: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生讨论后汇报: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师: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x+0.06=4.21)

(3)解方程并检验。

师:请同学们试着解方程。

(生尝试完成解题全过程并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题过程:

例1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m。

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生检验并交流方法。

预设生1:把x=4.15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说明做对了。

15.小学五年级数学报答案 篇十五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导学案的内容设置既有知识的预设, 又有知识的生成;既有知识的应用, 又有知识的拓展。使用“导学案”既保证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 又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 该如何把数学导学案的“抓手”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一、优化导学案设计, 让导学案成为课堂引领的“抓手”

学案设计必须具有试探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试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 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材料、考试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可以真正处置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方针的要求。有条理和梯度, 设计要有层次, 起点要低、台阶要小, 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 使学生认识到, 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可, 看书不看详细也不可, 光看书不思虑不可, 思虑不深不透也不可。这样, 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看书、学会自学。指导性导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并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学习。例如, 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 教师设计了商场购物的情景:方阿姨去逛商场, 看中了一条围巾36元钱, 又看中了一双皮鞋59元, 开好发票后要到收银台付款, 她的钱包里有500元钱。想一想, 方阿姨会怎样付款?在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思路开阔了, 思维的火花闪现了, 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景中存在的数学问题, 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努力“放手”, 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

“学案导学”中“导”的目的是为学生完成“学案”服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 使学生对“学案”的实施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教师教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总体来说, 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新知识、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 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 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 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例如, 在“圆的认识”这一导学案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做个“小设计师”, 用圆规设计一副你喜欢的美丽图案。第二天学生呈现出来的图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的学习, 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分析探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 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能力, 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得到优化。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的, 其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 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 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有利于增强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让导学案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抓手”

学生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 势必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 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 体现分层施教, 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 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 在“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一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道题:

1.判断单位“1”的量。 (必做题)

(1) 一条路长18千米, 已经修了。 (这条路的长度)

(2)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全班人数)

(3) 实际产量相当于计划产量的。 (计划产量)

2.五三小学的学生计划向“爱心工程”捐款1680元, 已经捐了计划的。已经捐了多少?还要捐多少元? (提高题)

3.一包食盐2千克, 第一次用去千克, 第二次用去余下的, 第二次用去多少千克? (选做题)

虽说这样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 但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这样的课堂也才是适应不同学生的真正有效的课堂。

总之, 轻负高效是教育的一条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的路。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就能成为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如果我们能在实践中及时反思, 有效规避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就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晓浴.关于小学数学学案导学中“导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 (11) .

[2]褚小娟.浅谈小学数学的“学案导学”[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 2012 (0121) .

上一篇:患者需求至上读后感下一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