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

2024-08-09

吃水不忘挖井人(精选10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篇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滦南县倴城镇姜泡龙子心小学 赵俊娜

一、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名叫沙洲坝的村子的吃水困难问题。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本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段写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

课文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感人。

二、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和笔画横折弯。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和笔画横折弯。

2.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难点:

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2个字。

2.通过想象说话、创设情境等方式,体会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

3.初步培养根据问题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会写“吃、叫”2个字。

难点:

体会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培养根据问题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地图。

学生准备:

作业本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展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了解毛主席。

(1)出示毛主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关于他的什么事情呢?

(2)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1949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毛主席有关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

(2)指导学生读好生字“吃、忘、井”,认识心字底。

(3)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梳理内容

1.初读文本,检查字词。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顺。读完一遍后,圈出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学生交流圈出的生字,全班跟读。

2.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先读准词语,再读通句子。

(1)出示句子: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指导学生认读“村子、叫”,读好平舌音字“村”。

指名学生读句子,教师随机指导停顿。

出示停顿符号,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学生朗读。

(2)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指导学生识记“席”,认识广字头。

指导学生认读“主席”。

指导学生认读“战士、乡亲们”,读好“战”的翘舌音。

指导学生根据停顿符号,读好长句。

指名学生朗读展示。

(3)齐读两个句子。

读完后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句子中间的停顿,就能读好句子了。

3.引导梳理课文内容: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学生反馈“瑞金、沙洲坝、江西”,教师随机板贴词卡。

齐读地名。

2.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找这三个地点,理解三个地点所代表的区域范围的大小关系。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挖井的原因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教师提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

3.出示并教学句子: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1)教学生字“井”。

出示字卡“井”,指导学生随文理解字义。

借助图片拓展认识“水井、油井、矿井”。

学生“开火车”认读“水井”。

(2)教学“吃水”,引导学生找近义词——“喝水”,明白“吃水”就是“喝水”,这是江西方言。

(3)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没有水吃会怎么样?

(4)教师创设情境,提问: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说话:

夏天到了,烈日当头照,乡亲们去挑水,一路上满头大汗,但还是艰难地挑着水。

冬天到了,风呼呼地刮着,乡亲们去挑水,一路上。

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需要翻过,一路上。

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还需要,一路上。

(5)指导朗读:为了吃上一口水,真是太不容易了,再读这句话,读出乡亲们吃水的不容易。

4.出示并教学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1)请学生读读这句话,把“挖井人”圈出来。

(2)学生反馈“毛主席、战士、乡亲们”。

(3)教学生字“战”。

出示字卡,引导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教师小结:“战”是戈字旁。“戈”指的是兵器。拿着兵器上战场的人就是——战士。

学生“开火车”认读“战士”。

(4)通过比较,理解词语“带领”。

出示句子:

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就挖了一口井。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引导学生朗读并比较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教师小结:“带领”就是“带着、领着”的意思,是毛主席带着战士和乡亲们去挖井。

(5)启发思考: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关心人民,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解决困难。

(6)指导朗读句子,读出这种感受。

5.回归整体,齐读第二自然段。

6.书写“吃、叫”

(1)引导学生观察“吃、叫”,引导学生发现这2个字结构和左右两部分宽窄上的相似点。

(2)教师范写,强调“吃”字中的横折弯钩和“叫”字中的竖提。

(3)学生自由练写。

五、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六、教学反思

七、附针对性训练

(一)基础类作业

1.把音节补充完整。

___àng ____áo ____iāng __iàn ____àn

(二)提高类作业

1.连词成句。

(1)到很远的 乡亲们 地方 挑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 水井 村子里 当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住 ②代

1.这里()着许多乡下人,他们不怕吃苦。

2.这是新一()少年儿童的要求,太好了!

(三)创新探究类作业

课内阅读

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1.石碑上刻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乡亲们时刻想念毛主席呢?()

A.因为毛主席带领人们刻了一块石碑。

B.因为毛主席带领人们挖了一口井。

2.吃水不忘挖井人 篇二

关键词:教学情境,高效构建对话,情因境生

何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特定情境中,激发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去认识、领会、掌握、感悟,进而去运用、去创造、去创新。创设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因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别时,如何让学生推己及人,感同身受,情境创设,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构建了一座桥梁。如何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到: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

下面,撷取自己在两个班级进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堂教学案例加以剖析说明。

【案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里有这么一段:“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简单的一句话,却点出了挖井的原因,也从侧面表明了毛主席带领乡亲们挖井的功劳之大。但乡亲们挑水这件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乡亲们挑水的艰难呢?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创设了一个挑水的情境。

师: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学生在此处强调了很远,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关键词,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师:同学们只是走就很累了,那我们的乡亲们肩上还挑着水呢?想一想乡亲们挑水的样子。

生:肯定很累,很辛苦。

其实到这,学生推己及人,已经能感受到乡亲们吃水的辛苦了,但为了让学生对乡亲们吃水难、挑水苦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又出示了几幅图片,就是这几幅图片,反映了我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回溯”到当时的生活中,创设的情境自相矛盾,不符合实际。

师:是啊,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乡亲们吃水的辛苦,瞧,每一天,乡亲们都挑着桶,走很远的路,(出示老人挑水图)扁担压弯了他们的肩膀,汗水模糊了他们的眼睛,晴天还好,要是雨天(出示下雨小路图),要是雪天(出示下雪图),要是烈日当头的夏天(出示大太阳),乡亲们会怎么样呢?

我的语言还没有描述完,下面就一阵骚动了,我还不明白为什么,等到我把图片出示完,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心里还暗自得意,这么多人举手,看样子都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那么这个设计的效果也就达到了,可当我提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瞬间被学生的回答给惊呆了。

生:如果遇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乡亲们就不用去挑水了,在家就可以接水,也不用那么辛苦。

瞧,学生说得多有道理,下雨下雪至少不缺水,可我却希望用这个情境让学生感受乡亲们挑水时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那么这个情境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将学生带离了既定的轨道。再纠缠在这上面已毫无意义,只得草草了事,进行下一个环节。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的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这也让我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

(1)课前“回溯”:跨越时空,基于实际。《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同时,因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回溯”到文本创设的环境中,根据当时的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针对案例中创设的下雨下雪情境,我又特地查找了有关沙洲坝的资料,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甚至当地俗语说嫁女儿都不愿嫁到沙洲坝。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想象“下雪”“下雨”这些场景,也不符合沙洲坝的实情。

(2)课堂“穿梭”:境为情设,情因境生。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感情。要创设高效的情境,首先要基于当时所处的现实;此外,还要根据现实情况,选取适当的材料,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真正做到境为情设,情因境生。在案例中,借助视频资料,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乡亲们挑水的辛苦,同时,作为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情境创设,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

3.裴春亮:吃水不忘挖井人 篇三

人物简介:裴春亮,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董事长。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劳动模范”。

有房住也要有钱赚

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位于太行山区丘陵地带,1970年,裴春亮出生在这里。

少年时代,裴春亮经历的磨难与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他12岁以后的四五年间,家里祸不单行:他不到20岁的三哥死于矿难,不到30岁的二哥死于车祸,大哥不到40岁突患脑中风卧床不起,大嫂、二嫂不堪忍受家庭重负,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先后离家出走。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裴春亮的父母在痛苦的煎熬中双双染病,生活的重担无情地落到了裴春亮身上,既要伺候重病的父母,还得养活3个不懂事的侄儿、侄女。看到裴春亮生活艰难,乡亲们纷纷送来衣服和米面,邻居们也经常把3个孩子接到家里轮流抚养。

裴春亮16岁那年,卧床4年的老父亲去世。村支书领人刨掉集体的两棵桐树做了棺材,党员干部兑钱买了寿衣,乡亲们这家一升米,那家一把柴,帮裴春亮安葬了父亲。就这样,乡亲们用温暖的双手帮着裴春亮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面对命运的磨难,裴春亮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化作顽强拼搏的信念和奋发图强的动力,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报答乡亲们的恩情。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裴春亮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一名青年农民企业家,率先走上了致富道路。

2005年,裴寨村进行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年轻有为的裴春亮身上,一致选他为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裴寨村,裴春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说干就干,他个人投资100多万元,为村里架桥铺路,开挖涵洞,安装路灯,并购买两台大型农业机械,服务村里的农业生产。

众所周知,在农村,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然而,在这样一个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穷山村,拥有新房的愿望犹如一场梦。2005年5月,裴春亮决定自掏腰包3000万元,挖平荒山,在不占耕地的前提下,建设裴寨新村,让全体村民免费住进新楼房。挖荒山、修公路、打水井、建楼房,裴春亮带领群众奋战3年半。2008年12月21日,一个集160套居民住宅、办公楼、幼儿园、超市、体育场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裴寨新村正式落成,全体村民终于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圆了祖祖辈辈的新房梦。

2010年,裴春亮担任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他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以裴寨新村为依托,整合张村乡山区23个行政村、1.5万多口人建设裴寨社区。社区建设同样是不占用一分耕地,平整了1192亩荒山坡地进行建设。为了减轻群众购房负担,裴春亮积极寻求各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支持,还自己出资为每户群众购买了10吨水泥。

在国家提出扶贫攻坚、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目标后,已经把本村群众带上了富裕路的裴春亮,又把精准扶贫的目光投向了距离裴寨60公里、生产生活困难的辉县市西部深山区平甸、潭头、宝泉、东寨4个村。为了彻底解决这些村300多户群众的贫困问题,引导他们走向富裕之路,裴春亮又出资8000万元,建设了宝泉花园社区,一次性解决了他们住房、就业、就医、就学等难题,让山区群众得到了实惠,拥有了温暖的家。

乡亲们住上了新房,解决了温饱,下一步就该引导他们如何走上致富路了。裴春亮和社区“两委”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找项目、跑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项目,就地城镇化、就近能就业、增收能致富的目标。

裴春亮多方筹资15亿元,成立了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春江集团。2010年,集团建成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产优质低碱水泥500万吨,成为河南省重点水泥企业。集团现有员工3100名,有500多名社区居民在企业上班,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提升裴寨村的商业竞争力,裴春亮还带领群众规划建设了商业一条街,把原来坑坑洼洼、只有7米宽的道路,拓宽为25米,并在道路两旁建起了900多间新颖美观的商业楼房,让社区450多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为了解决土地灌溉问题,裴春亮和乡亲们自行施工,兴修水利设施。他们引来100公里以外太行山水库的水,建设提水灌溉工程。此项工程,裴春亮个人出资860万元,与乡亲们在工地共同奋战两年半,建成了500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了11公里地埋管道到田间地头,实现了自流灌溉。

解决了水的问题,裴春亮又带领群众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他们把老村的破土房全部拆除,复垦土地600余亩,建设了玻璃日光温室和钢架地温温室,种植鲜切花和无公害蔬菜。不仅如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裴寨社区蔬菜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菜农解决资金、技术、销路等难题。现在,裴寨社区的高效农业已发展到1500余亩,共建成各类温室750余座,共有350余户、1250余名村民从事高效农业种植。

2011年3月,裴春亮带领群众利用老村天然深沟建设裴寨社区拦洪蓄水水库。水库全长2300米,蓄水量可达80万立方米。工程投资6300万元,其中政府支持1100万元,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捐款100万元,裴春亮个人出资5100万元。裴寨水库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社区干旱缺水的难题,还有效涵养了当地地下水资源,让周边乡镇的3万多口人、近2万亩耕地受益。

俗话说:“宁管千军、不管一村。”裴春亮深知当村干部的难处,任何一件事情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到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但是,裴春亮相信,只要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群众心中,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就能得到群众的爱戴与拥护。

物质的富有不是真正的富有,物质和精神的共同富有才是真正的财富。作为“全国道德模范”,裴春亮提出了“情德法治村”的理念,用真挚的感情温暖人的心灵、以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的精神、以法律的尊严规范人的行动,把提高村民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放在与发展经济的同等高度来建设。

现在的裴寨社区居民,真可谓是“在路东当农民,到路西当工人,商业街里当商人,走进春江是主人,来到夜校是读书人,住进社区是城里人”。

裴春亮语录:

“我富起来了,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裴寨村,不能忘记对我恩重如山的裴寨人。”

“乡亲们的信任如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我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

“不能让社区居民住着新房子,饿着肚皮子。”

“我们的目标,不光是人人‘有房住、有钱赚,还要人人‘有活干、有发展。”

“过去,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是村里的党组织和父老乡亲帮我渡过一道道难关。今天,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让我率先富裕起来,想方设法去回报社会,报答父老乡亲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理想。”

“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决不能空享荣誉,止步不前。我会以荣誉为动力,把乡亲们的愿望作为我奋斗的目标,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评论

勇于担当的典范

中国有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另外一句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知恩图报,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这两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裴春亮,少年时命运多舛、历经磨难,是乡亲们帮助他渡过一个个难关;长大后自强不息、艰苦拼搏,是党的富民政策让他率先走上致富路;现如今恩报乡里、对党忠诚,是心中的誓言和信念支撑他立志改变家乡的困境。

裴寨村,曾经是土薄石厚、干旱缺水、种地靠天,村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补助;现在是楼房林立,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区居民既安居又乐业。这一转变,没有裴春亮的全身心投入,恐怕很难实现,或者说至少要推迟实现。至于实现得怎么样、什么程度,更是难说。

“他是个好人,我们信他……”这是1.5万名朴实的村民对裴春亮最真挚的评价。

那么,裴春亮是怎么个好法,怎么个信法?好就好在,他感恩乡亲、奉献社会,由小到大,回报家乡的誓言从不曾忘记,10多年来,他用于新型社区建设以及帮贫助困的资金达1.83亿元;信就信在,他坚定信念、为党增光,克己奉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干部职责,带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科学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城镇化、居民就业能致富的成功之路。今天的裴寨村已从一个仅有595口人、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的穷山村,变成了入住11830口人、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可以这么说,裴春亮这三个字在很多人心中就是懂得感恩、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就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勇担重任的同义语。

4.《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篇四

今天,我们来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个读 井(后鼻音) 忘 挖

这里藏着三个这课要认识的生字朋友,谁把这三个生字大声读出来。 个读(生字:红字) 齐读

二、 读通课文

课文昨天都预习过了吧?课文总共几小节?嗯,我请先三个孩子读读。先请上课姿势最好的来读第一段。

词语随机出示:

第一小节:瑞金 沙洲坝 江西 毛主席 领导 革命

第二小节:战士 乡亲们 带领

第三小节:解放 旁边 石碑 时刻 想念

(随机每小节后)个读 领读 齐读词语

三、课文接读,疏通课文

1、男女接读第一小节

①1、第一段接读:解决瑞金 沙洲坝 江西 三者之间的关系

嗯,小朋友,其实瑞金、沙洲坝、江西这三个是地名。请你赶紧从第一小节里圈出来,并读一读。

2、补充知识,初步感知

你们发现了吗?瑞金是一个城市, 沙洲坝是一个村子,而江西相当于我们浙江一样,都是省,而且江西省就在浙江省的旁边,还是我们的邻居呢!请你自己读读第一小节,想想他们是什么关系呢?

3、图文结合,加深印象

板画:三个代表三个地方位置的圆圈。

老师这儿有三个圆,请你说说它们分别代表哪个地方?

个说 其他学生判断

②同桌对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画出三个圈,分别代表三个地方。)

让学生认,由此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再读地名

4、地名由来,缺水为之

沙洲坝地名的来历:看看沙洲坝,这个名字里有个沙字,你想这个什么地方?这个地方都是沙子,没有水。

(说起沙洲坝,看到这个名字里的哪个字会让你觉得这个地方时肯定很缺水!

(的确,沙洲坝每次下过雨后,就会露出白白的泥沙,走在路上,鞋子上就粘满了厚厚的泥沙,于是就有了沙洲坝这个名字,还有关于沙洲坝的一句话:沙洲坝,沙洲坝,无水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看来,沙洲坝这个地方缺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

知道了这些,是不是对沙洲坝更有兴趣啦。了解这么多地名,读起书来,仿佛就有了一张地图一般。这会儿读起课文来,肯定会更流利。

5、齐读第一小节

6、解决理解的问题:小朋友,第一小节,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革命 毛主席 领导(第二小节中找到相近的词带领 )

革命:对大家来说这个词有点难,等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会渐渐懂得的。大概可以说是:把管理国家定和规矩给推翻,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毛主席就是带领着大家去进行这样活动。

四、男女接读第二小节

1、男女接读

其实在第二小节,有一个词语的意思和领导相近,请赶紧从第二小节找出这个词语,并给他圈上圈。你可以先读读第二小节,这样找起来更容易。

2、领导 带领(后鼻音 形声字注意页的点别写成竖弯钩)

个说 齐读

3、用带领说说话

4、深入寻找缺水原因,想象缺水的日子的艰难。

这段话里,告诉我们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挖井的原因,请你找找,赶紧

①村子里没有井 (对比)现在每户人家一口井,可是在沙洲坝,那么大的村子,连一口井都没有。(为什么,是懒惰?迷信?)几百年来,他们谁都不敢挖井,生怕把旱龙给得罪了。沙洲坝的人,因为没有水,受了几百年的苦呀!你是沙洲坝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②、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吃水,不光喝的水要走上几千米去挑水,连洗手,洗脸,他们的水都是人们从几千里外挑来的,你想,那时候在沙洲坝里的水比什么还珍贵。)是呀,喝的、用的水都要走那么远的`路去挑回来。多不方便呀!(辛苦)

③ 、沙洲坝的人,因为没有水,受了几百年的苦呀!你是沙洲坝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④、最后,谁实现了他们的愿望。这挖井人是谁?

毛主席 战士 乡亲们(就是住沙洲坝的人们)

是啊,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自从有了第一口井,人们就再也不迷信了!你看,这图里的这口井就是毛主席当年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井。这口井的后面,是什么?是呀,绿油油的秧苗,这些都是后来的乡亲们学习毛主席不迷信,认真找原因,克服困难,才引来了水灌溉秧苗。

如果你是沙洲坝的乡亲,你会如何感谢挖井人?(告诉他们自从有了这口井,你们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大改变?)

五、男女接读第三小节

1、男女接读

边读边想这里的沙洲坝乡亲们是怎么感谢的呢?

5.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并且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

(1)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

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5.今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2.练习背诵。

(1)填空:

①()城外有个村子叫(),毛主席在()领导革命的时候在()。

②()后,乡亲们在()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2)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齐读,做到有感情地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着的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以下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井--升刻--该 外--处

比较每组生字有什么不同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从字的音、形、义的不同讲给大家听,字义的区别让学生组词即可)

2.还剩几个字没记?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呢?(用已有的数笔画、结构分析、谜语、部件等记忆生字的方法去识记)强调:“念”上边不是“令”。

三、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1.要求观察字形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一讲,其他同学动笔描一描。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一气写成。

四、巩固练习。

1.填空:本课中四个独体字是______表示动作的字有______。

2.给生字组词:

井()刻()外()

开()该()处()

挖()念()乡()

忘()立()主()

3.听写下面词语。

地方 很远 上面 小村子

刻着 一口井 井旁边

五、板书设计:

22、吃水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没有井

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6.《吃水不忘挖井人》名师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读“吃、忘”等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以、没、吃”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边立石碑。

3、初步懂得了“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的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乡亲们为什么在井边立这块石碑。

3、初步懂得了“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讲解,导入新课。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

二、揭示课题。

1、学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问:看到课题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发问)

(设想:部分同学可能不理解“吃水”的意思,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请教一下别的同学或者自己先来猜一猜,鼓励学生想出办法弄明白,也可以通过后面课文的学习来帮助思考。)认识生字“忘、井、叫”,你知道课文中的“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前面情境大胆猜,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听课文范读,再自由读课文。

之前先说说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完后找出或检验上面问题的答案,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问题一:挖井人是谁? 问题二:不忘挖井人的是谁? 问题三: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讲毛主席为乡亲们挖井的故事。认识“战士、乡亲、毛主席。”(设计意图:在故事情境中识字,降低识字难度。)教师示范读词,讲新偏旁“心字底、广字头”。

书空“心”的笔画,本文哪个字里面有,什么结构什么偏旁?“忘”属于形声字,上面的“亡”与“忘”可以结合着记忆。“广”在上学期也学过,当它成为偏旁以后组成的字是半包围结构。

4、同桌互相读词,说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可互相取长补短。)

5、出示句子,请同学读一读。方式有个别读、齐读、会读的一起读等。

6、游戏:喇叭滴滴响。

大喇叭声音响,小喇叭声音弱,师生互动读词,请表现好的学生上前领读,台上的同学用大喇叭,台下的学生就要用小喇叭。强弱结合,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出来。

四、把生字放在课文中,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思考。

板书设计: 1吃水不忘挖尽人

毛主席带领挖井--------------爱人民 乡亲们立碑刻字--------------爱领袖

第二课时

一、开火车检查字词,小组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水井、井口、叫声、叫好、乡亲、亲人 主任、主席、上面、面前、战士、战友

二、再读课文,感悟文章。

1、生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你想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为什么?(目的是明确文中的自然段);你希望他们怎么读?(目的是使朗读的同学能发扬优点,发现不足)

三名同学读课文,教师相继范读学生们容易读错的字、词、句,起示范、正音的作用。并找出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3、想象、扩展。出示题目:

(1)毛主席初到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难,心里会怎么想?(2)乡亲们得到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怎么想?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可以分角色(即:主席、士兵、乡亲)把题目表演出来;也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比一比谁是优秀的小演员。(教师必须参与各小组的表演中去,做一些必要的指导。)

(设计意图:调动全员参与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情境中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再读课文,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

三、练习书写“以、没”。

1、说说写好每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谁还有不同意见?(学生边说,老师边范写“以”字)“以”的第一笔是“竖提”,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分并且稍向上,方便给右边“人”的第一笔撇留位置,把竖提托起来,第二笔和第四笔的点运笔一样,位置不同。二笔点在竖中线的上半部分。整个字写出来要舒展方能体现汉字的美。

2、教师教学生认识新的笔画“横折弯”,学生书空2次。重点将“没”的占格展示给学生。

3、学生独立写这2个字,随机进行指导。

四、回顾课文,点题。

本课的题目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吃水”这个词你解决了吗?换成“喝水”好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喝水”只代表解渴,而“吃水”这个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它包含有生活中的洗衣、做饭等。看来毛主席真的是帮了乡亲们的大忙。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一下毛主席对乡亲们的关爱。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毛主席是伟大的,人们世世代代歌颂他、赞美他,因为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光辉事迹。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或小节目等准备好,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师生一起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中结束课堂。

板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

(以后)(以前)

7.《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篇七

这篇课文该怎么上呢?我想了很久,就从这句话入手吧。“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这句话写出了乡亲们吃水的困难。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过程中,为什么沙洲坝的人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呢?这个问题不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想我要让孩子体会当时乡亲们理解这口井的重要性,才能体会毛主席对人们的热爱。所以我用了多媒体,展现当时人们挑水吃的困难场景。

主席来了,他看到了,就决心为老百姓做事情,他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这时,我再让学生想像乡亲们喝着这井里打上来的水,是怎样一幅欢乐的场面啊!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话语!主席给乡亲们挖井,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他们对主席的思念之情。此谓“饮水思源”!如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呢?我想还是利用一下书上的插图,如果你是老爷爷身边的那个孩子,站在井边,听老爷爷讲这“石碑”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样,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体验情感。

8.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篇八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忙、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资料。

2.透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听讲和用心举手发言的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忙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就应怎样?

简介毛主席。

2.这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必须会受到启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检查朗读状况。出示词语(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

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并且掌握生字的读音。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

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

(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

(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

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

指导读好“很远的”。

(3)毛主席会怎样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样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

(1)“带领”是怎样做?画上这个词。

(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从那里,你能看出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最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

(1)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

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样做的?

第二课时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

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样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

(1)“立”是怎样回事?“时刻”怎样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带着你的思念,带着你的敬佩读读石碑上的字。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应对完美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

收集有关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小故事,从多方面认识这位伟人,领略他的风采。

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5.这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就应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忙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忙过的人。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情绪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

2.练习背诵。

(1)填空:

①城外有个村子叫,毛主席在领导革命的时候在。

②后,乡亲们在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2)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齐读,做到有感情地读,然后思考,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什么要在井边立块石碑?碑上写着的字是什么意思?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记忆字形。

1.出示生字,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井金士

比较每组生字有什么不同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从字的音、形、义的不同讲给大家听,字义的区别让学生组词即可)

2.还剩几个字没记?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呢?

强调“忘”不要多加一点。

三、观察位置,指导书写。

1.要求观察字形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讲一讲,其他同学动笔描一描。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一个让学生写一个,要求一气写成。

四、巩固练习。

1.给生字组词:(落笔)

井士金

开土全()

2.听写词语。

板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

挖井

毛主席乡亲们饮水思源

不忘

教学反思:

9.《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篇九

设计说明: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识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感情。注重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思考、想象、表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愉悦,得到思想启迪。

学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认识“心、广”两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学习重点: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看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领读:毛主席,介绍毛主席。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多媒体展示“吃”的书写,师领着学生书空,点名书空,学生口头组词,在书上18页的田字格里写两个“吃”。

4.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课文写了什么呢?请听老师范读课文。

二、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吃水人是谁?谁不忘挖井人?

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乡亲们

过渡:老师读完课文了,你们想读课文吗?请看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三、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出示有拼音的生字:

吃 忘 井 村 叫 毛 主 席 乡 亲 战 士 面

学生多种形式读生字。

生汇报交流,分享记字方法。

认识新偏旁“心”“ 广”。

观看“井”字的演变过程动画。

(2)小结:比一比、编一编、加一加、减一减、拆一拆、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都是识字的好方法。开动脑筋就能帮助我们识记生字。

过渡:生字宝宝和别人交上朋友了,你还认识吗?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并用词语练习说话。

吃水 忘记 水井 村子 大叫 上面 乡亲 战士 毛主席

过渡:调皮的生词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来读课文吧!

3.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

四、观看课文动画、整体感知

学生一边看一边思考:这个挖井人是谁?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毛主席

过渡: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五、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品读第一自然段:

1.点名朗读第1自然段,在书上标一标这段有几句话?

2.把表示地点、时间、任务的词语画出来。

小结:写文章开头一定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

3.借助停顿符号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沙洲坝那里情况如何?请看第二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1.点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的同学在书上标一标: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多媒体展示图片、童谣,引导学生了解沙洲坝当时的缺水情况。

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沙洲坝的乡亲们的吃水困难。

引导:沙洲坝的乡亲们要喝水,因为--,沙洲坝的乡亲们要做饭,因为--,沙洲坝的乡亲们要洗衣服,因为---

过渡:沙洲坝太缺水了,人们生活很不方便,乡亲们遇到了困难,毛主席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4.小结: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喝水方便了,再也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喝水方便了。毛主席关心乡亲们的生活,为乡亲们做好事,谋福利。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关心

5.让我们带着这种敬爱,齐读第二自然段吧。

过渡:乡亲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挑水了,要感谢谁呀?乡亲们做了什么?

品读第三自然段:

1.点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朗读石碑上的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练读、指读、评价读、齐读,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中蕴含的感情。

板书:想念

3.全班带着感情齐声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4.练习用“时刻”“想念”说一句完整的话。

六、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先辈、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为了让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我们要永远记住所有爱我们和关心我们的人,我们要学会感恩,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

六、作业:

1、拓展延伸:观看《从小助人为乐的毛泽东》。

2、回家后,请把《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

在学生齐唱《我爱北京天门》的歌声中上课结束。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关心

乡亲们 毛主席

10.教学设计《吃水不忘挖井人》 篇十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牟平区武宁街道益海小学 孙胜阳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学过的12个二类字。

2、回顾梳理第一自然段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饮水思源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上节课我们认读了这一课的二类字,了解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吧。

(1)请大家看大屏幕。(ppt出现二类字词语。)采用多种形式来展示〉如,以词语形式出现,或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出现,或选字填空、或猜字谜的形式等等

(2)师:看来这些生字新词已经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那谁还记得从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什么?(找生交流,)

师:看到大家刚才表现这么棒!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礼物,看,(出示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是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训练。)

师:石碑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碑文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你从哪里看出村民们吃水很困难?

出示句子: 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很远的”、“挑”)如果让你从很远的地方挑两桶满满的水,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会很累----)

真想不到沙洲坝的村民们要想吃到水,竟然需要走那么远的路,费那么大的力!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读出语感来)

生(读得语速较快,语气轻松时)师(最多只走了三四步的路)

生(语速较慢,语气沉重,强调“很远的 ”)师(走了好几千米路呢!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好不好?)

师:下面,请大家带着你的想象,带着你的理解和老师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每当烈日炎炎的时候,乡亲们—— 每当寒风刺骨的时候,乡亲们—— 每当暴雨倾盆的时候,乡亲们——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不能单纯从技巧上指导。感情是体验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在教学中,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巧妙运用搭桥性语言,以情促读,多次加温,在层层引导中,强化感悟或反复体验,让情感在推波助澜中升华,这样才是智慧有效的朗读。)

3、师:是呀,沙洲坝的村民们吃水实在太困难了,他们甚至还去挑脏水饮用。这一切被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毛主席看见了,他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怎么做?

4、引读---“毛主席就带领……一口井。”(出示句子)(这个“就”字在这里是“前后事情紧接着”的意思,说明毛主席将群众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刻也不怠慢。挖掘素材,引深一下)(可以用对比句子的形式,让孩子说明“就”字运用的好处。进行句子训练。—————————就——————————)

出示视频材料

视频是一个动画片,具体内容: 1933年4月,毛主席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主席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乡,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乡回答说:“吃呀!” 毛主席又问:“水这么脏,能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 毛主席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乡回答:“塘里挑来的。” 毛主席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全在这里。毛主席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乡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 毛主席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乡苦笑着摇了摇头。毛主席若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主席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主席卷起衣袖、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在挖井的日子里,毛主席和临时中央政府的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终于挖成了,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

5、师:乡亲们是多么高兴,战士们是多么高兴,而一旁的毛主席更是高兴的不用说了。你能带着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吗?指名朗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2、今天,老师把这又清又甜的井水带来了,谁想喝?喝了这口水,你想说什么?(这水真甜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到了谁?(毛主席。)

喝了这口水,你感受到了什么?(毛主席真是个大好人呀!)喝了这口水,你想对毛主席说什么?(谢谢您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喝了这口水,你觉得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能处处关心人民群众的人。)

(预设: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毛主席真是个好人。)

3、凡是喝过这井水的人们都和大家一样,夸赞毛主席、感谢毛主席,后来,沙洲坝又流行唱起了一首民谣:(课件出示,齐读)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

(设计意图:提供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维度的立体性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

四、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1、这是多么深情的呼唤!是啊,孩子们,沙洲坝的群众始终时刻牢记住—(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当乡亲们每次喝到那甘甜的泉水时,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毛主席!想想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享受别人的帮助时,我们应该想起哪些人?试着用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不忘——————————”出示二个句式,第一个,把前面的空填上,第二个让学生自己想象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心里多么温暖啊!如今,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而美好,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每年都会有许许多多游客到瑞金参观,而且一定要喝上一口井水。这真是“饮水思源不忘本啊”(相机板书)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请大家跟着老师把黑板上的句子读一遍,牢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由文本走进生活。学生在模仿课题说法的情景表达中,活化了语言,滋养了心灵,也懂得了“饮水思源”的道理)

五、写字

没 师师范写横折弯 先横后向下折再右弯。右弯时要有弧度,不要写成直角。《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设计

饮水思源不忘本

上一篇:学生会计实习周记下一篇:体验两分钟500字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