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8篇)
1.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
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结
“>
一、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师资队伍的培训,有两个途径:
1.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高一级开设“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课程,共30学时。其主要内容有:
主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大纲,部领导、专家的讲话;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省教育厅的文件,市教育局的文件和材料。
介绍教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内容,以及各地的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教程的体会、听课和观摩。
教师继续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社会从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
们的社会将要进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会接受和自觉地投入这场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一个全新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介绍学习最优化的几种理念,即: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式”创新学习;全脑学习(即左脑与右脑协调、大脑与小脑协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我们着重指出,这些理念是分别站在不同的层面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适应不同对象。我们学习之后可以找到与自己相近的一点来尝试,体验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的关系。
(2)切实执行课程计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相应的计划,指导各地、各校执行新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计划是行政机构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各校、各科教师必须坚持执行。我们发现,凡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都会理解新的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这个计划。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
(3)对教师的支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校、教师都认为需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广州市除了介绍各地的经验,还邀请一些教师介绍他们的成果;分层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实施新课程的心得;组织教师到二中、七中、十六中参观和听课;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开展创意活动与外出交流。
2.教研活动。由物理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牵头,制订高一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将开展新课程作为中心任务。主要活动包括:学习新课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学体会,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座谈交流,小组研究,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培训,公开课、实验课介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果汇报,到外地参观与听课。
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从不同的层面为教师理解新课程提供了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为支持新课程培养了一
支骨干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
二、教学控制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教学控制,一是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宏观控制,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对市教育局的教学计划要坚决执行。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宏观的控制。
2.有些教师教学的难度会超过教材的难度,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们担心教学的难度不够,会影响质量。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们指出教材的要求适应多数学生,教学应从多数的学生出发,同时兼顾少数资优生、后进生,要求教师上课前先了解学生,“上课时面对多数、课外兼顾少数”,一定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发展。难度控制不应片面的降低难度,也不应片面的加大难度,而是体现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控制难度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邀请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各校
相互交换资料,探索教学控制的变量与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控制。例如:变量包括学生投入的时间;教学的难度;学习兴趣。方法包括自学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调查法。一些教师说:拿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说是“投入少、收效快”。
三、在教师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理念下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订学习、研究的方案,自己实施研究,自己总结研究的成果。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选题给予引导、支持、帮助。遇到教师不熟悉的其他学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研究性学习把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自己组织研究性学习汇报会、成果展览会以及走出校门,到校外去交流,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学
生自己探索、实践的机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都有了提高,例如:十六中、二中的教师认为高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力就有明显的提高;今年华附、二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全国金牌和银牌以及多项奖励。面上更多的学校高一级的同学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创新活动及创意物理实验活动中获得了表彰。
实施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总结
2.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二
大学物理由于理论性强, 内容抽象, 涉及面广, 不仅涉及到物理知识, 而且涉及到许多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 使之成为众多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另一方面, 由于各专业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 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一矛盾, 国内外各高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有的采用在同一个班级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有的采用将全校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按物理基础的不同, 分为A、B、C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实施难度大。在同一个班级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很难兼顾, 考核标准不一样对学生也不公平;将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打乱原来班级, 按物理基础不同分成A、B、C三类分班教学, 排课困难, 搅乱了教学秩序。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 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凸显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我院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在新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下, 各专业重新制定了大学物理教学计划, 将大学物理的授课学时锐减为94学时或80学时。那么, 如何在这么少学时的基础, 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 更好地为学生的后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成了每个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走访相关专业教研室, 了解不同专业后续课程对物理有关知识点的需求;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内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的调研;通过学习调查国内外高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及改革情况;结合本院新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学时安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在大学物理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1 教材
项目组全体成员通过对各种教材的反复比较, 重新选定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文蔚教授等人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物理学教程》 (第2版) 作为教材。该教材涵盖了教育部《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 重点突出, 体系合理, 深度适当, 分量适中, 在内容上更加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2 教学大纲
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和学时, 制定了多元化的教学大纲。例如:测控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四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的要求, 降低了对振动和波动的要求;机械制造和材料成型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和电磁学5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的要求, 降低了对电磁学的要求;建筑环境工程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和电磁学四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力学、热力学的要求, 降低了对电磁学、振动和波动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五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力学、振动和波动的要求, 降低了对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的要求;化学工程各专业 (80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热力学和波动光学五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信息工程各专业 (94学时) , 选定了质点力学、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五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并且提高了对振动和波动、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的要求。
3 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新拟定的教学大纲, 制定了多元化的、更具有专业特色、时代特色的教学内容。
1) 由于学时极度紧张, 在保证物理学知识必要的系统性及完整性的前提下, 尽量避免和中学内容的重复, 中学已经讲授的内容一带而过;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讲授节省学时。
2) 将大学物理课程分为“通用模块”和“专业模块”两个部分。所谓“通用模块”, 就是各专业通用的部分, 例如:质点力学;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表示法、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简谐振动的能量;平面谐波的表示法以及波方程物理意义、波的相干条件以及干涉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等等。为体现学生物理基础及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的要求, 在“通用模块”基础上按不同专业需求搭配相应的“专业模块”, 根据不同专业开设物理知识的不同“专业模块”进行教学, 这也是本项目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例如, 我院的通信、电信、测控专业,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用到较多的电磁学知识, 我们将针对此专业的“专业模块”部分重点讲授相关电磁场知识, 增加一些介质的极化、磁化、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的讲授;土建、建筑环境工程、机械专业对力学、热学需要的比较多, 所以在专业模块中重点讲授力学、热学, 增加转动惯量的计算和平行轴定理、内燃机、电冰箱和空调原理的介绍。
3) 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增加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物理学与新技术方面等内容的介绍, 并将其尽可能地融合到例题之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锻炼了解题能力,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节省了讲授时间。例如,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 将伯努利方程的由来、意义和应用融合到例题之中;讲解角动量守恒定律时, 将登月的原理融合到例题之中。
4) 为了让学生学会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力求在教学功能上, 实现由“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与渔”, 加强对物理思想、物理学研究方法及物理学研究方法贯穿教学实践的研究, 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例如, 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 简单介绍一些产生背景, 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科学研究的特色和思路、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发展等。
5) 重点加强了例题、习题和问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典型性。增加了各章的小结和丰富的例题, 既可用于习题课, 又可用于课堂讨论题和课外练习题, 这些题目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学生常问的或易弄错的问题, 尽量做到难易适中、概念性强、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过程简单明了。
4 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记忆, 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1) 在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 有机地将启发式、提问式、类比式、讨论式、渗透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 在物理概念或物理定理的引进时, 尽量采用提问的方式, 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悬念, 激发思考, 然后步步深入讲解, 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将熟悉的内容与不熟悉的内容、相近的内容进行类比, 例如:在研究刚体的定轴转动时, 引导学生将刚体和质点的运动规律作成了一个对照表, 并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在研究正循环和逆循环的特点、应用时, 将两者放在了一起, 一张PPT中, 使学生一目了然,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在目前大幅度压缩学时的情况下, 广泛应用集文字、声音、影像、图形、视频、动画互动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会大大增加课堂容量, 节省课堂信息传递时间, 丰富课堂活动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新拟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我们制作与之相匹配的电子教案和电子教学讲义, 电子教案含有大量设计巧妙和精美的Flash动画和图片,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物理图像和动态的物理过程。在多媒体动画制作中我们力求与实际相符, 同时增加了部分实物演示实验的录像。
摘要:本文从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唐山学院少学时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实施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篇三
一、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绝对的控制权,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学生成绩的评判等完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并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我们物理教师也必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以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即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提高的互动过程。师生交往当中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和平对话转移。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要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学不只为了执行课程计划而是为了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要从物理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同时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来看,要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了中西方教育现状之后这样说道:“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一般比较胆小,动手能力差,但会应付考试。而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比较大,动手能力强,但不会考试。”分析这段话让我们知道,在当代,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远比学了多少知识更重要。因此,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探究学习模式必将与物理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关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中学物理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需要学习、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一般的“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也有物理科学中一些诸如“观察实验”“等效”“以直代曲”“合成与分解”等方法。教师对这些一般的方法和学科内部的方法都应该注意。例如,除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运用这些方法外,还专门在适当的地方以旁批的方式点出一些具体的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学习、领会科学方法的同时,增强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的意识。另外,要重视实验及实践活动的设计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营造教学创新的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时,教师可以只给出一些器材,具体的做法需要学生自己设计,从而得出结论。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学习物理要从实际中来,还要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物理、用好物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在物理必修1第2章第3节的“问题与练习”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航空母舰上飞机起飞的问题;物理必修2中在讲过功率P=Fv后,分析了汽车变速箱“换挡”的问题;物理选修1-1学过静电的知识后,分析了静电在实际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三、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以往的许多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这就不可避免地把师生都逼上应试教育的绝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峥别与选拔的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等。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评价制度的变革将会决定整个新课程改革是否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这场改革的最终结果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实践与反思
所谓教学实践与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并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策略、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成果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既能保持教师积极探究的心态,又能使其专业素质得到充分的挖掘,这对适应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
2.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物理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比如,学习著名科学家的物理思想,有关的物理学史和借鉴前辈的好方法等,这样做,一方面对自己是一种启迪和熏陶,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成长也是一种激励。
3.努力开展教学科研
物理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要上好课,更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因此,物理教师应积极地为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使自己逐步由教学型向科研型转变。
4.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四
在高中物理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要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下面谈谈我是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物理教法改革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施有效学习
整个高中物理课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二、完善认知结构,注意训练反馈
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记忆周期的最有效方式为即时记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刚刚学习新知识的较短时间内对知识有个印象,利于学生掌握新学到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随堂记忆的运用。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轻松。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教材中的习题全都在课内完成,学生可以免交作业,可指导学生对课堂练习以“互查法”判阅。鼓励和建议学生选做课外习题,只要通过适当措施,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做更多的习题,并且也会做得更好。每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
三、遵循教育规律,科学设计课堂
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1.自主探究
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重点讲解
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整理吸收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4.练习巩固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5.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五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在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老师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的进行思考、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说物讲理”的科学,而新课程又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通过三维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物理新课程在学习知识与技同时,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从大方向讲也就是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教科版物理教材中,强调了学生的探究活动,用一些有趣的插图及实验,让学生从课本的表层上感到物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素养在根本上决定着新课改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下面就新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入解决方案进行浅显的解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的较慢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出“教育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核心理念。虽然每位教师也都非常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很难做到或做到更好,因为每位教师自身的水平及能力有限,加之每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同,发展程度各异,学校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本身在具体实验中则认为这一个工作很难,产生了为难情绪,于是在实验新课改的教学时就大打折扣。因此旧的教学思想又占据的主体地位,导致在物理的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教学相违背的行为。
2、教师对已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不能自制教具完善教学
有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热情不高,意识不强,这当然有客观因素。主要是教学设备仪器的配置未齐全。但也有由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意识淡薄,出现有资源未利用的情况。说到要靠教师自己开发,那更加是如要盲人开眼(难)。如在教学串、并电路电流特点的内容,本该可通过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学生小组实验的方式去研究学习,但教师以担心学生可能损坏实验仪器,而没有让学生去开展动手实验,仅以教师的演示实验来替代学生分组实验。
(3)课堂教学仍普遍表现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开展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教师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仍然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未注重过程与方法,更加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可从老师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时的表现得到证实。例证一:老师提问学生,教师通常关心的是问题的答案怎样?而缺少关心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会这样?从只关心答案是怎样而不关心为什么会这样,足可以说明教师仍然偏重结果,未注重过程与方法。例证二:一个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上课显得好动的学生问老师:“老师,水银温度计为什么不能插入沸腾的水中测温度呢?”这很平常的问题,你会猜得出老师是如何回答的吗?我告诉你,老师是这样回答学生的。老师冷冷地应了一句:“你回去问你老爸啦!”老师的这一句,学生无言以对。从这个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中,它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稍作深思便可知了。它暴露出教师对差生的漠视与厌恶,暴露出教师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忽视,忽视情感的教育。
(4)教师的能力发展提升速度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教师表现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现有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跟不上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表现在教师主导角色仍未得到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倾向于知识方面,未
能有的放矢,教学过程的设计考虑仍沿用老一套。学生学习方式单
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根本没有体验。不懂得运用评价理论,更加不懂得利用形成性的评价手段去评价学生学习的发展。评价的导向功能未在新课程教学去发挥。相当数量的教师未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新课程的教学。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地位得不到强化,缺乏居安思危急,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学习的紧迫感
(1)学生在新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强化
实施物理新课程,既为学生带来了机遇,也是向学生的挑战。如果学生能把握难得的学习发展机遇,勇敢面对学习的挑战。学生将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可惜我们的学生未能把握难得的时机,通过课堂上与教师展开教学上的互动去争取自己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学生们还要将难得的机会向老师拱手相让。他们学习的依赖性强,学习中的每个环节,非要老师督促不可。学习主动性的欠缺,使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的身份表现不出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地位得不到确认。
(2)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入体验
学生由于未明白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加上受素质基础的制约,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没有教师的帮扶,就不懂怎样学习。学生不敢自主学习,不敢自主探索,只有老师叫学习才学,指示要学什么才学什么,依赖性很强。个别学生还表现出就算老师如何催促,也不愿学习。肯学习的学生又缺乏与他人合作,没有共同钻研,通常是单打独斗。由于没有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没有自主、合作与探索的体验,学生素质没有多大的发展提高。
(3)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缺乏学习目标和学习的社会责任感,求知欲不强 学生生活在社会,容易受社会落后的思想干扰、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实施缺乏热情,缺失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动机。优越的家庭环境,安定的社会生活,学生没有半点的忧患意识,不会居安思危,缺乏社会责任,贪图安逸享乐,对学习不感兴趣。因而,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他们表现出现象懒观察,问题懒思考,实验懒动手的行为。不仅对新课程教学起不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还成为了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
3.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教师未能深入开展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横向交流,新课程教学 “涛声依旧”
实施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中,再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虽变,但教法、学法变化不大,“涛声依旧”。“穿新鞋走旧路”,“新瓶装旧酒”。这由于担任物理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得不到有经验老师的指导,加上周边学校都是同时开展新课程教学,同课程的同科教师之间没有可取之经,故此教师的教法变化不大。加上校本教研气氛淡薄,形同虚设。跨学校跨地区的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没有人来组织协调,根本就无法开展,因此不同学校的同科教师未能开展深入的横向交流,共同研究新课程教学的新问题。
三、问题的解决办法
毛泽东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物理新课程的教学,不仅学生学习发展的机遇,也是对我们教师的挑战。怎样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呢?我认为:
1.加大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快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由于新课程未一下子在各年级全面铺开,新旧课程出现同校共存的状况。教师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难以一时就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上政府在推行实施新课程时仍欠缺充分准备,资金投入不足,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费用多多少少都要教师来承担,造成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确立,也成为开展新课程教学的阻力。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加大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岗前培训的力度,做到全员参与。通过培训,提高每个教师的思想认识,消除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阻力,扫清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障碍。使教师对实施新课程教学与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达成共识。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到与新课程理念相一致的状态上来。
2.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探讨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原有的教学能力不足以应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要使教师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满足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教学需要,必须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对开展新课程教学的研究探讨。通过开展研究探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反思教学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能力水平的目的。
3.积极学习适应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技能,提高教师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开展新课程教学,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学会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懂得新课程教学的设计,知道如何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会用评价手段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向专业化的方向努力。积极学习适应开展新课程教学的技能,学习与人的沟通交流,学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法。尽快提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评价教学行为,评价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能力,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不然,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掌握速度跟不上学生学习新课程表现的能力发展的步伐,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与学生能力发展表现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教师怎能适应新课程教学?又怎样体现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的整合?
实施新课程已是既定的国策,我们广大教师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丢掉幻想,摒弃陈腐、落后的教育观念,积极迈进教师专业化的行列,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化能力,坚持新课程理念,我们目前所遇的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
6.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六
(04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物理教育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开阔的学术视野;具有从事物理教育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半年。
三、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长期或短期)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6.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6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一)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120学时
60学时
60学时
60学时
3学分
4学分
3学分
3学分
I学期 I学期 I学期 I学期 2.专业基础课(9学分,按一级学科开设)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论
3学分
I学期
注:“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全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
(二)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
1.公共选修课(2-4学分,由研究生院组织开设,任选)2.专业方向选修课(7学分)物理课程论
40学时
40学时
40学时
40学时
2学分
I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2学分
Ⅱ学期 物理教育专题研究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物理教育逻辑
3.跨院校、跨学科课程(2学分,必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40学时
(三)必修环节(7学分)1.学术活动(10次以上)
1学分
2.教学实践
1学分
硕士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低年级本科生批改作业等。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1学分。
3.文献阅读
1学分
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4.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
4学分
(四)补修课程
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专业基础课程,即按一级学科开设的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五、考核要求
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指定主要参考书,至少有一门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合格后记3学分。我院原则上不要求硕士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初,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合格后记1学分。
2.论文答辩
7.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七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脱节
叶澜教授说过:“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念, 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的改变是以教学观念的改变为前提。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形势下, 大多数教师意识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新课改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并没落实于具体的教学行为实践中, 观念与行为脱节, 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 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方法的掌握、技能的提升与情感的培养, 这并不利于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没有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
新课改倡导开放式教学, 提出物理教学要走进生活, 走向社会, 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 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重组, 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宽广的现实空间。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的教学资源, 但并没有摆正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偏离正常的教学轨道, 将其他教学资源视为主体, 而将教材置于次要地位, 这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的实施, 影响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三) 盲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确实带来了教学领域的全面变革, 教学氛围更活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许多教师正是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优势, 尤其是一些优质课都用到了现代教育技术, 而片面地认为只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 就能取得教学的成功。盲目运用, 不分时机、不分课型、清一色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 往往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 教学评价不科学
现代教学倡导赏识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确实少了许多批评的声音, 正面肯定越来越多。但表扬浮于形式, 并没有具体而明确地指出哪些地方是值得表扬与肯定的。同时即使学生出现错误, 教师也不敢批评, 片面地认为赏识教育就是一味地表扬, 不能批评, 不敢批评。表扬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但是一味表扬会让学生滋生骄傲, 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 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
二、高中物理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对策
(一) 树立新观念, 落实于具体的行为实践中
教师要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如可以组织全校物理教师来观摩优质课, 并就此来展开交流与讨论, 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将对新课改的体会、对成功教学案例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重视教学后的反思与总结, 认清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同时要利用网络的优势, 打破区域限制, 与名师、优师展开更为宽广的交流与学习。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将教学与研修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探索, 在交流中提升, 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达到对观念的深层次认知, 能够更灵活地指导教学行为实践, 用新课程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 实现观念与行为的统一, 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活跃开放的自主学堂, 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 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校本课程教学资源
新课程非常重视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提出要改变以往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材观, 实现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 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资源这是物理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要摆正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却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最主要、最基础的地位, 为此我们要实现以教材为中心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明确教材的地位, 要认真研读教材, 对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了然于胸。要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教学原则来对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调整, 包括顺序与主次的调整, 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生活与教材,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 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整合多种教学资源。这样的校本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向宽广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实际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构建。
(三)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操作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模拟与仿真功能, 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与知识的理解。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计算机可以模拟各种实验现象, 便于学生的理解, 但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为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将虚拟实验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现实条件下完成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动手, 学生在亲自操作中所获取的认识更为直接、更为深刻, 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利于学生实际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实验室中无法完成的实验采用虚拟实验, 如微观粒子的运动, 就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出来, 这正是传统的实验所无法取得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将虚拟实验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学会操作, 才能架起学生通往物理殿堂的桥梁。
(四)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激励效应
8.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方案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精神
在各种教育理念中,核心应当是教育质量观的问题,我们可以谈论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一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就又回到了传统的质量观上。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之一。本文认为,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质量观,确立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即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相对质量观。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一,从授课内容上看,大学物理课堂内容信息量丰富,研究方法多采用高等数学的思维方式,学习难度增加。大学学习的内容抽象化,不易于理解,一部分学生倍感压力。就教材而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
第二,从讲授对象上看,高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有限,对刚入大学的孩子而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新生存在“休整”心理,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惰性;部分新生由于中学物理没有学好,对大学物理产生畏惧心理等。
第三,从教学资源分布看,本科课堂名师锐减,教育资源流失。高校高端人才极少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而专心致力于科研研究。教授名师现身本科生课堂的几率日益减小,这也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损失,也是目前高校教育的一种误区。
第四,从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看,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过于严谨的科学表述,将物理教学至于空中楼阁,似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及。物理教学还是注入式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仍是传统实验模式;物理规律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较少;落后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严重脱节等。
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解析与出路
2.1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高等学校物理教学的任务要求,应制定新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大学物理系列教学大纲。新大纲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绝对质量观到相对质量观及从一元质量观到多元质量观的转变。
首先,梳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扩大招生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模块式教学方式。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过程中,也考虑到各专业方向不同,其所需物理课的学时也应有差异。在保持物理体系的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删减大量仅仅是技术意义上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发展脉络的了解,加强其对科学观念、物理学思想的深入理解,使其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对物理现象进行非物理思考,对非物理事件进行物理思考。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与先进性。通过穿插、渗透和拓展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物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为物理内容“增肥”。如在讲到光学部分内容时引入液晶显示的原理、光纤及其应用等,讲到电磁感应部分时可探讨一下磁悬浮列车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等,使学生感觉到高科技并不高不可攀,其基本理论就在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在重点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也向学生适当地介绍当今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学生对科技前沿问题很感兴趣,会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从中也对学生进行了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最后,强调实践教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知识层次学生、几大不同类型专业方向的特点,编写了系列的、多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根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质量观念的更新,确立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因材施教的多元质量观,结果表明教学效果很好。如讲到光学部分的光纤通信时,可以告诉学生宽带技术的应用的确使得传递信息的速度大大增加了,但这还满足不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要求,为此目前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如全光网络、量子通信等来适应科技的发展。这样讲授又启发了学生进行创造性研究的欲望。
2.2不断优化现行教学方法
第一,知识结构法教学
知识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之间的内部联系。运用知识结构法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学生把所学知识结构清晰牢固地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即使有所遗忘,也只能忘掉具体知识的结论,依靠知识结构依然可以重新构思出来。掌握知识结构,重要的是还能够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迁移。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获得的态度和方法能较好地迁移到未来科技和社会实践中去。
第二,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启发性教学方法,“发现”的本质是进行“再发现”,并不是要求学生去发现和创造新的理论或科学概念,而是把前人的发现创造的过程从教育的角度加以改造,加以精简,引导学生沿着简化的思维路线去“寻找”解决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探索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思想的结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案例法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既看到物理原理的实用性,又能逐渐学会通过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原理和规律分析求解实际问题。通过提问启发思考,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动量原理,建立碰撞模型,用数据说明问题,对碰撞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冲力进行定量估算,使学生对物体产生机械效果的条件有具体的了解,加深了对动量、冲量、动量定理的实际理解。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变枯燥的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讨论法教学
我们提倡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要实现教学互动,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需要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在交流和讨论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本事,而且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本事。讨论课是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课上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热点问题往往会引发学生们进行相当热烈和较为深入的讨论。
2.3创新意识和开拓视角培养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效结合,才能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深刻的记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好的物理解题思维和习惯。(2)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更能体现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对于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重要定律的建立过程,和介绍一些著名的近代物理实验和著名的科学家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概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大胆探索,勇于突破,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将教学中某一部分的内容或者目前出现的一些新兴科技作为学生的教课题材,以学术交流的形式开展学生论坛,配备专业辅导老师,以便学生咨询和交流。(5)联系生活实际,引经据典,将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实例中,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谛。
第二,建立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大学物理实验课可分为实物实验和仿真虚拟网络实验,实物实验又可分为两个模块,一个为基础性实验,一个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前者可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后者为开放性实验,定期对全校学生开放,设计性实验可在这段时间进行,实验室提供丰富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相关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内容。仿真虚拟网络实验室大大弥补了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不足的缺憾,可使学生更大范围接触
前沿实验,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由于仿真虚拟实验在校园网的任意终端均可完成,方便学生灵活安排时间。实验室定期对学生开放,给他们留出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拓宽思路,完善实验教学评估手段。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应取“量方法而不是量形式、重能力而不是重结果”的思路。工作重点应转为教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处理实验中的问题,自己修改和完善设计。只要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理论的实践需要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应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中应加强对相关物理理论产生的实验现象的论述。物理学中的概念的建立、定律的获得几乎都是建立在观察现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物理学中的很多名词用文字叙述往往晦涩难懂,学生很难理解;如光学中的‘衍射’一词,我们先给出实验现象的图像,再阐述‘衍射’一词的定义,给出物理原理及公式。这不仅使学生对定义“一目了然”,更有兴趣推导产生这种现象的理论解析。如利用电磁波的演示系统可以直观地认识电磁波的干涉、衍射特点以及验证电磁波是横波的特性,利用静电演示系统可以清楚地认识静电场的各种性质。例如在讲到静电屏蔽时,可以结合在高压实验室的研究经历,介绍实际工作中实现静电屏蔽的例子;在讲到布儒斯特定律时,以激光器的布儒斯特窗为例,介绍该定律的实际应用。这样,学生在接受这些知识时不是仅仅记住了该定律的形式,更将该定律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使得该定律成为“活”的知识。学生反映从中得到很大收获,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体会更深了。
综上所述,以上是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理性分析物理专业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勇于探索,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的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化南.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
[2]马文尉.物理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物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小结09-12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08-07
高中物理新课程解读07-13
高一物理校本选修课程07-14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试题10-19
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08-24
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11-05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体会09-08
matlab物理学课程论文10-0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