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理论研究

2024-10-08

督查理论研究(精选8篇)

1.督查理论研究 篇一

探索督查方法,提高督查质量

好的方法对于做好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013年,鄂托克旗委督查室不断探索督查工作方法,做到真督实查,以实际工作业绩得到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有效地发挥督促检查作用,提高了督查工作质量。

一、主动请求领导指导工作

在开展督查工作中做到勤请示、多汇报,请主要领导交待任务,提出要求,作出指导。

二、积极提请旗委、政府及主要领导研究

积极提请旗委、政府及主要领导研究,确定全年督查的重点工作。对督查事项,事先制定督查方案,请领导对方案作出批示,形成执行文件和督查工作依据。将督查结果呈报主要领导批示,对未落实的问题按领导批示再督查、再落实。

三、抓好决策督查和专项查办工作

针对督查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对督查事项科学分类,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轻重不分、主次不明的问题。

一是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对旗委、政府主持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其他专题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开展督查,促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并将了解的实际情况反馈给旗委、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全旗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工作会议后,我室根据《鄂尔多斯市党政机关办公

—1—

用房清理工作方案》精神,结合《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的通知》(计投资„1999‟2250号)要求,采取查阅报表、实地测量、回访核查等方式,对全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苏木镇办公用房清理腾退工作进行了督查,使各部门各单位能够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清理、腾退、调换办公室。

二是抓好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对旗委、政府通过文件决定的重大事项及时跟踪催办,努力做到真督实查,确保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我室按照《鄂托克旗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旗办发„2013‟6号)和《鄂托克旗委办公室印发关于系统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旗办发„2013‟57号)要求,对全旗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苏木镇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情况进行督查,使十八大和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入人心、学以致用。

三是抓好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的督查。苏木镇干部职工食宿项目是领导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旗委主要领导也多次指示督查部门要做好跟踪督查工作。我室采取综合协调、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方法,将工程推进缓慢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并与苏木镇、基建办、开发商协调解决,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位。同时监督苏木镇、基建办所派监管员尽责情况,并要求及时上报工程进度和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工程进度得到了推进,取

—2—

得了协调一致抓落实的成效。

四是抓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督查。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如,开展草畜平衡、贮草备料、牲畜出栏督查时,我室与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成立两个督查组,坚持走村入户的工作方式,抽查了全旗69个牧业嘎查村的618户农牧户,耐心询问、详细了解、多方掌握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等相关情况,及时将情况反馈给领导。同时,根据存在的问题,督促苏木镇和包扶单位积极帮扶贫困户和老弱病残户储备饲草料,疏通出栏渠道,解决部分农牧民出售牲畜难的问题。

五是抓好上级和本级领导批示件和办理事项的督查。对上级和本级领导批办事项,按照“一事一办、专人负责、严格把关”的原则,及时做好分办、转办、催办工作,做到件件有单位承办、事事有专人负责,有效发挥了领导批示件指导工作、推动决策落实的辐射作用。市委书记云光中就苏木镇干部职工食宿工程、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做出3次重要批示,我室每月对这两项工作进行督查,按时将进展情况报至市委督查室,有效推动了工作的落实进度。对旗委、政府领导批办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禁休牧工作,乌兰镇环城公路绿化后续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苏木镇干部职工宿舍食堂项目进展情况,赛罕塔拉嘎查赛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有限公司遭受暴雨灾害情况核查工作,蒙西中学、乌兰镇幼儿园、桃力民小学校安工程进展情况等7个事项,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专项批办回复率达100%。

—3—

六是抓好重要的政协提案办理的督查。我室密切配合政协文史提案委员会的提案工作,落实办理人员、办理时间,与本室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把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作为提案办理督查的最终目的。截至目前,72件提案全部办理完成,办结率为100%。

四、抓好“四个结合”提高督查实效

“四结合”就是研究督查方法,创新工作方式,找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找出不落实的原因,追究不落实的责任,不断推动各项重大决策及重要工作部署的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把督查工作与宣传工作相结合。督查必须深入基层,而基层工作人员受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制约,接收信息的时间、范围、内容等相对有限,对国家政策、形势了解不及时、不系统、不完整。因此,在开展督查工作时,我室主动承担起宣传工作任务,大力宣传政策、形势。如,对户户通电、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等惠民工程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时,在重点抓好督查督办事项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大力宣传,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二是把督查工作与信息工作相结合。我室注重信息反馈在推动督查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年初向各部门各单位下达督查信息上报任务,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利用信息准确掌握各单位的工作动态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据此开展督查工作。如,依据苏木镇上报的信息和汇报材料,先后对我旗苏木镇草畜平衡、贮草备料、牲畜出栏、动物防疫等进行督查,有

—4—

力推动了决策落实。

三是把督查工作与考核工作相结合。坚持督查与考核一起抓,不断探索完善两者互促互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工作、促进落实的强大合力。在日常、专项督查中,注重在考核中增强督查效果。如,把扶贫包扶、禁休牧、创城、工作作风等督查事项列入考核内容,赋予一定比例分值,使日常、专项督查有了量化标准,并体现在年终考核中。

四是把督查工作与整改工作相结合。督查的目的是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能,提升工作质量。在开展督查工作时,不仅要查问题、下整改通知书,更重要的是帮助被督查部门,明确整改方向,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如,督查安全生产,我室针对部分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对于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安全隐患和存在问题整改到位。

—5—

2.督查理论研究 篇二

1信息化标准与架构督查管理现状及特点

通过深入分析往期国网通报情况及对公司相关业务组进行细致信息收集,总结公司架构督查情况如下 :

1.1架构督查

信息化架构督查中架构遵从度低,架构内容填写不完全、内容填写的粒度及描述信息不正确,影响指标得分。其主要原因为业务职能正确性、业务流程正确性、应用正确性、功能正确性、系统正确性、系统集成正确性、流程支撑度、跨职能流程所占比例、应用支撑度和系统支撑度等因素未得到保障。

1.2标准督查

2014公司未参与国网公司信息化标准修订主编工作,仅获得参篇工作,因此项得分受主篇单位影响较大,对参编单位的计划完成率仅为主编单位的50%,且仍然有比重降低的趋势。由于目前各网省公司在架构督查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因此标准编制成为信息化技术管理督查工作排名的重要依据,这将成为2014年公司信息化技术管理工作提升的主要障碍。

1.3工作质量

主要是架构督查人员队伍结构单一、信息化标准架构督查工作力量薄弱,同时月报内容不够完整,比较空泛,不能反映本期工作内容和成果,影响工作质量评价得分。

2信息化标准与架构督查管理指标深化提升

针对架构督查指标提升中的难点、重点,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管理职责界面、岗位职责设置,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架构督查工作“目标与责任分解把控机制”、“考核与监督在控机制”与“过程可控机制”。构建“三控”管理机制,编制专业管控体系表,实行标准化管理,成立管控组,对全过程督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整改,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如图2所示。

2.1目标制定原则(smart原则)。

■具体的,而且科学的 ;

■可衡量的,尽量量化和可描述的 ;

■可达成的,起到激励作用的 ;

■相互关联的。

■有时间限制的

2.2督查指标目标体系建立方法。

■找差距 :积极与国网公司和其他网省公司沟通交流,调查现状,以国网和网省等通报材料为基准,分析与先进单位差距,加强对先进单位的学习 ;

■定目标 :经过客观、科学的分析,制定出多层级、多维度的指标目标 ;

■通过对架构督查各层级指标目标进行汇总与匹配分析,优化目标设置结果,形成以目标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强化对提升过程的控制能力,为实现公司年度目标奠定基础。

2.3指标责任体系建立方法。

■确定指标责任相关部门 / 人 :通过分析末级指标涉及的具体业务,确定相关责任人,逆向得出上级指标的责任相关部门,并依据工作重要程度确定责任部门和关联部门 ;

■确定关联部门关联度 :部门关联度分析是指分析指标相关业务涉及的部门,以及该部门对指标产生实际影响的程度。关联度从极弱→极强变化时,关联系数也从0→1逐增。

2.4指标责任体系建立工具表。

■通过构建指标责任分析工具,促进指标责任落实工作开展,为后续指标差距分析及改进提升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5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考核范围 :省公司信息通信专业指标(未来还包括省信通公司专业机构对标指标);

■考核对象 :对标相关部门全体员工 ;

■考核周期 :月度考核。

2.6具体诊断及分析过程

■针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指标,分析其要点,例如 :影响指标排名的末级指标(影响因子)名称 ;

■具体失分情况计算及统计 ;

■针对具体业务工作,说明原因,并明确业务所属部门 / 中心 ;

■主观方面 :例如,XX年XX月XX日,XX部门 / 班组,开展(未开展 )XX工作,造成了XX后果 ;

■客观方面 :例如,XX年XX月XX日,由于XX原因,发生了XX事情,造成了XX后果。

2.7具体改进及提升措施

■描述在日常工作业务方面,哪些工作方式需要改变,如何去改变、改进措施是什么 ;

■例如 :建议XX公司 / 部门需要发布XX通知 / 要求 / 规范,内容为XX ;

■例如 :XX工作流程图,XX环节原来为XX,建议改为XX ;

3.环保督查遭遇尴尬 篇三

应时而生

“十一五”期间,节能与减污是贯穿始终的两大环保主题。而“十五”期间的环保任务已经欠了账,但新老问题必须在五年之内解决:单位GDP消耗要降低20%,污染排放要减少10%。与此同时,中国参与的国际多边环保公约已经达到了57项。环保部门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

既有的环保管理体制却是弊端丛生:国家环保部门与地方部门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是业务指导关系,所以地方环保部门执行力很弱;跨区域(省市)的污染问题非常多,比如,淮河涉及四个省,但各自为政的环保体制却对解决跨省纠纷无能为力;执法难,虽然我国已经初步构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可是执法依然难以到位,症结在于地方保护主义猖獗。

2006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环保工作十二字方针:“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至此,国家环保总局参照国土资源部等几个部门比较成功的经验,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大区管理方式,全面着手成立直属派出管理机构督查中心。

实际上,早在2002年,华东督查中心就开始试点。2003年,华南督查中心开始试运行。2006年10月25日,西北督查中心在西安揭牌。2006年11月,成立伊始的西南督查中心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督查通知书,并于12月5日在成都正式挂牌。12月22日,东北督查中心揭牌仪式在沈阳举行。至此,五大督查中心在2007年全面展开运作。

只是“传声筒”

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宁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介绍,华东督查中心是依托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建立的,最初的督查人员全部来自环科所,现在两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他是所长兼中心主任。中心最初人员编制规划70名,现批复30名,在去年招聘两名副主任和5名公务员之前只有8位工作人员,人手紧张时就只有从所里抽人帮忙。

华东督查中心研究员蒋建国(环科所纪委书记)告诉《小康》,华东督查中心的督查人员都是从环科所技术人员中调入,因此,具有技术优势。

但是,华东中心遭遇的尴尬局面也常常令人感到无奈。

2006年11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曾带队赴华东、华南督查中心调研,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等也参加了调研。但王灿发对督查中心的运行情况不甚满意。他在接受《小康》采访时称督查中心是“传声筒”——环境事故发生后,有的地方不让督查人员进现场或不让参加开会,督查人员无现场处置权,只能把信息向总局汇报。

王灿发认为国家赋予环保督查的身份、权限规格和经费等不到位:既然土地监察都是副部级,环保督查为什么才司局级规格?一个机制要运行,需要法律依据,还要保障它的经费,华东中心编制30个人,现在才8个人,东北中心才两个人,2006年每个中心才招聘5个人;华东中心缺乏设备、资金,每年运行资金需要500万,现在最多才给拨100万……

几多困扰

高振宁向《小康》表示:王灿发教授的说法符合事实,实际上,困扰督查中心的问题,比王所述还要多。

执法身份遭诟病

五大督查中心(包括核监督站)均为事业单位编制,却行使执法权力,属于主体不合格。高振宁甚至对“中心”的名称也颇有微词:“事业单位、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叫‘中心’的太多了、鱼目混珠——有的是国家批准的正规机构,有的是民间搞的什么‘中心’,‘中心’使执法形象大打折扣。”

国家环保总局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副司长章少民在接受《小康》采访时也说,“现在我们发愁的是执法主体的问题,身份与职务的确不相符合,这样会影响执法权威与执法效果。”但他随即表示事业单位代行执法现象在我国并不罕见,所以经环保总局与人事部协商,11个派出机构均“参照”公务员管理。于是,执法就“名正言顺”了。

项目工作经费不足

在经费问题上环保总局与“中心”各执一词。

章少民否认经费“不足”的说法,“督查中心由国家财政拨款:‘吃饭费用’(人头工资)全部按实际到编人数拨付;工作、业务费用,比如配车、设备等则按项目给,完全没有问题。”

但高振宁透露,中心在经费上获得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从2002年试点开始,到2005年,总局给华东的拨款每年只有10多万,最高不超过30万;到了2006年,才陆续给了一些工作经费,配了一辆车;原来的工资、车辆费用、差旅费和福利等都由环科所承担。目前,虽然“工资问题已经解决,但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还比较缺乏。”

现场没有处置权

2006年1月8日凌晨,一艘装载465吨浓硫酸的宿迁市个体运输船在长江扬中段市民用水取水口处沉没。然而,沉船打捞出水后,宿迁市与扬中市对该谁出钱处理沉船争执不下,致使沉船吊在空中11个小时无人问津。高振宁表示,如果督查有处置权,就可以马上责成地方政府拨款,或动用应急基金处理,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浓硫酸继续泄漏到水里。

督查中心的工作内容具体有四项:执法暗访,跨界纠纷协调,应急响应,接待来访。但在执法暗访中查出问题却没有处罚权;跨省协调,也只能区分责任,最后处理决定由总局作出;应急响应在现场也没有处置权,只能了解情况,书面报告总局。

遭遇信息封锁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环境污染事故突发前,督查中心无法掌握华东六省一市容易发生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在环境事故突发期,督查往往仓促上阵,多半凭经验办事,缺少技术支撑;在环境污染事故后续处置期,督查难以从正常渠道得到任何相关信息。

现场督查中需要的相关资料地方环保部门不提供,需要地方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更难获得;不能成为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指挥部”成员,无法获知事件的进展和拟采取的处理方案;提出的对突发性环境事件处理处置的意见地方政府不采纳;执法远没有公安、工商、国土、卫生等部门强硬,执法手段落后、处罚难以到位。

执法中面临危险

高振宁说,“督查工作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职业,有时候地方搞偷排偷放,你不暗访就不能发现,而暗访就有危险。”

一次,蒋建国进行暗访,一脚踩在一个灰堆上,结果几乎整个身子没入高温高热的灰坑中,双手被严重灼伤,幸好被同事及时拉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手腕周围的伤痕还清晰可见。蒋建国还在一次突击暗访中,遭到安徽违法排污企业保安的围攻。而另一次,他的同事在山东某地执法时,被对方当胸击打一拳……

技术力量不完备

除华南督查中心也是依托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建立外,东北、西北和最大的西南督查中心没有自己的技术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督查执法质量。因为它们必须谋求外援——社会力量如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助完成任务,这不免产生诸如参与督查的人员身份是否合法、技术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给予的报酬标准怎么掌握(过高会否带来经费超标)等等问题。

监督对象定义模糊

高振宁指出,总局给督查中心规定的监督对象定义摸糊,“监督地方”是指省级政府、省级环保部门还是地市各级政府或环保部门呢,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而国家土地督察局的监察对象定义十分清楚。

执法规范尚未建立

4.构建大督查机制增强督查工作实效 篇四

构建大督查机制增强督查工作实效

(一)构建大督查体系。一是成立以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区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部署、组织协调和综合指导全区督查工作,针对具体督查事项,整合纪委、组织部及督查室力量,成立专项督查小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中、职能的重新理顺和分配、制度的刚性落实和执行。二是建立健全督查专员制度,在全区选派了4名理论政策水平高、业务熟悉、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的同志担任督查专员。三是在辖区10个镇街及16个任务重的区级部门成立督查工作科(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52名,在其他一般部门明确有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70余名,由党工委、管委会共同领导、督查室牵头协调、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督查工作机制和全方位、宽领域、多触角的大督查网络初步形成。大督查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日常督查考核,形成了将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年终考核与平时督查相结合的科学考核办法。与原来的督查方式相比,新的督查方式工作思路、任务、程序和原则更加清晰,更加有章可循,规范高效;督查范围覆盖广,对各种权力主体和权力行使环节等都加以监督,不留监督死角和缝隙;工作合力强,各种监督形式之间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既避免相互重叠,也避免互相抵触。

(二)打造督查问责体系。针对“弱督虚督”、“报喜不报 — 2 —

忧”、督查流于形式等现象,万盛经开区经逐步完善督查工作制度流程,打造督查“问责体系”,实行严格责任追究,形成了“立项—审批—承办—反馈—核查—呈报—续办—通报—归档”九项工作流程,建立了目标责任、台账管理、限时办结、复核问效、定期通报和领导批件办理工作情况考核办法等工作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和规范化运作,确保“督”有权威、“查”有手段、“考”有依据,给督查主体戴上了“紧箍咒”。近年来,我们将大督查机制应用于“创国卫”、重点项目建设、扶贫攻坚等30余项督查工作中,屡试不爽、成效显著,办结率都是100%。如:成立“创国卫”督查考核组,强化现场检查,强化交办督办,限期整改落实,对工作不力的5个单位“指名道姓”予以通报批评,确保我区于2015年顺利创建“国家卫生区”;又如设立重点项目专项督查组,由纪工委(监察局)、组织部、督查室以及重点办各抽调工作人员专项负责每月的重点项目督查工作,形成了对项目牵头单位全面通报、现场督查、责令作出负责任的书面说明、限期督促整改以及汇总形成督查专报等一系列的督查手段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三级约谈”机制,对欠进度的项目责任单位进行约谈,累计约谈80余人次,要求限期整改50余件次,对2位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特别是对万盛百事达4S店迁建过程中工作延缓的3个部门、5名责任人分别给予了纪律处分。

(三)改革督查方式。大督查格局的构建,形成了横到底、纵到边的督查网络。督查方式也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一

5.督查理论研究 篇五

1.拆迁:本周签约完成29户,拆除23户,累计签约174户,拆除60户,分别占任务数的33.98%、11.72%;

2、土地征用:柏村安置点已拨付征地资金、瑞律安置点正在丈量土地;

3、管线迁移:本周迁移管线8根,累计完成124根(电力管线21根、通信管线103根),占任务的41.20%;

4、施工任务完成比例:路基土石方完成79.31%计24.7万立方,纵向排水工程20.15%计5400米,桥梁主梁81.25%计65片,桥梁桩基100%计52根,桥梁台身、台帽39.15%计342立方,涵洞工程65.46%计667米/21.5道,路沿石、平石预制安装52.31%预制计62400米,碎石备料4.84%计6900立方,砂备料23.26%计10700立方,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

5.资金拨付情况

工程总预算3.27亿,目前拨付6500万元。

二、苏维埃大道工程项目 进展情况: 1.管线迁移工作

已与二炮96162部队签订迁移协议,并已拨付迁移款,近日将组织人员进场;已与赣州长途线务局达成管线迁移协议,并已拨付迁移款,长线局已安排人员进场开始迁移管线。

2.房屋征收补偿工作

本周签约完成3户,累计签订56户拆迁补偿协议,拆迁仍是38户;已与8家工业园区企业就围墙拆除达成一致意见,1家还在洽谈。

3.工程进展

1#桥墩浇捣水泥立柱4根,云集二桥1#桥墩继续浇捣混凝土,3#、4#桥墩完成基础开挖工作,并已浇倒基础垫层;桥预制梁完成工程量的35%;高速公路出入口已开始清除表层耕植土,二标段道路继续耕植土清表工作。4.资金拨付情况

工程总预算1.5亿,目前拨付2000万拆迁征地款。

三、胜利大道

工程无实质性进展。四.民政福利中心

进展情况:1#号楼外墙第二遍粉刷已完成40%,内墙保温砂浆粉刷已完成;3#号楼内墙腻子粉第二遍已完成30%;4#号楼贴楼面瓷板已完成60%,外墙刮腻子粉第二遍外墙腻子粉已完成80%;5#号楼二层砌筑砖墙已完成;6#号楼安装二层柱、楼面模板已完成40%;7#号楼外墙刮腻子粉第三遍已完成90%,底层外墙文化砖已完成95%;

存在问题:一是2#楼用地与部分附属工程用地未交付使用。二是资金短缺。该工程总预算2700万,目前只拨付800万元。

6.督查理论研究 篇六

报发言

县政府督查室主任政务督查工作汇报发言 创新机制抓督查提高效能促落实 今年以来,县政府督查室深入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政务督查的新矛盾、新规律和新途径,不断创新督查工作理念,着力建设管全局、管长远、管根本的督查督办新机制,健全基层督查督办工作网络,积极作为、真抓实干,有力促进了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成立一个中心,强化督查督办。成立了在县长的直接领导下,各位副县长、县

长助理对县长负责,政府办主任主管,县政府督查室组织、指导、协调的县政府督查中心,内设一室七部,即督查室办公室、政府重大决策督查部、农业农村工作督查部、城建国土工作督查部、工业安全工作督查部、民政信息工作督查部、文卫教体工作督查部和交通商旅工作督查部,配备专兼职督查干部21人,实行归口督查督办,推进重点工作落实。构建两大体系,完善督查网络。根据行政体制改革后的新特点,县上明确了各镇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兼职政务督查主管领导和兼职督查员的两个基层政务督查体系,健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督查督办工作网络,解决了基层督查工作下无抓手,机构断档问题,做到了各级督查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督查工作新格局。

强化四大督查,确保目标实现。一是围绕全局督大事。出台《县政府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决定

事项督查落实制度》,“三个会议”纪要印发一周内,对会议决定事项逐条分解、立项,下发《县政府会议决定事项交办单》,交由承办单位办理落实,督查室随即开展督查,中期下发《县政府会议决定事项催办单》并实施实地督促检查,同时将完成情况公开通报,办结后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报告。今年以来,我们对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落实要求,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到岗位、人头,具体到时限,分阶段开展督查。对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招商引资及省市县重大项目建设等13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木王风情园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等141项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商洛市考核的17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督查责任制,实行月督查、月通报,始终保持对县政府重点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二是紧扣部署督急事。将人大、政协议案办理情况,上级党委、政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及到本县视察工作指示落实情况,均列于专项督查内容,实施领导、人力、时间三集中抓落实。上半年,办理市县“两会”代表委员建议和提案184件次,督办省市县领导批示和指示23件次。紧贴县政府阶段性工作部署,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乾佑河流域综合整治、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防汛防滑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上半年共开展阶段性重点工作督查30次,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以会议纪律、会议贯彻落实情况为督查重点,将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通知召开的重要会议列入会议督查范围。下发会议纪律督查通报3件,督查重要会议决定事项68件次。三是关注热点督难事。本着抓大事、顾小事、破难事的原则,切实抓住那些潜在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探寻有效方法,督促

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群众排忧解难。关注教育、医疗、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群众接触最多、反映最多的部门作风问题,实行分类建档管理、挂号销号落实、部门联动办理等举措,合力攻坚,定措施、抓整改,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今年以来,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林权制度改革、铁路征地拆迁、农村安全饮水、主导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督查,做到了既为领导分忧解难,又贴近民心民意。

四是注重调研督要事。就县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及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某些牵扯面广、超出一个部门权限范围,致使承担任务工作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成立联合督查组,深入现场开展督查调研,通过调研及时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和呼声,找出决策落实中的主要矛盾和症结,科学分析判断,“解剖麻雀”,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商洛市第二届政协委

员余希辉连续在三次政协会议上提案:“请求解决县大坪镇旗帜村天主教宗教活动场所用地问题”。县政府和两次给余希辉的回复,余委员均表示不满意。政府代县长璩泽涛对余委员今年在市政协会上的74号提案高度重视,批示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县委统战部和县民族宗教局联合承办,还专题研究印发了74号提案办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的提案办理工作领导机构,并抽调专人组成调查组,于3月1日深入大坪镇旗帜村开展了实地调研。6月下旬,又邀请省天主教两会副主席、秘书长渠小玲及商洛市第二届政协委员余希辉等人,再次深入大坪镇旗帜村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信仰天主教群众的人数,调查结果显示,该村仅有4名群众信仰天主教,因此,不具备建设教堂的条件。渠小玲秘书长和余希辉委员对今年的74号委员提案回复表示非常满意。

实行“五色”通报,维护督查权威。

为解决督查工作中推而不动、抓而不实,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县上科学运用督查手段,实行蓝、黄、橙、红、黑“五色”督查通报。即:工作中下发蓝色通报,由督查室主任签发,适用于对当月、季、半年、年终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评比结果通报,受此通报表扬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加1分,批评的扣1分。黄色通报由政府办主任签发,适用于对县级重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受此通报表扬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加2分,批评的扣2分。橙色通报由分管副县长、县长助理签发,适用于主抓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受此通报表扬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加3分,批评的扣3分。红色通报由常务副县长签发,适用于对市考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受此通报表扬的在年终考核中加4分,批评的扣4分,受批评的单位主要领导将受到县监察局问责。黑色通报由县长签发,适用于对省考县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

通报,责任单位因工作不力造成主要经济指标不达标,严重影响本县在省升级进位的扣5分,受批评的单位主要领导将受到县监察局的调查,建议县委给予组织纪律处分。同时县政府设立督查嘉奖制度,对在综合督查中全面完成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且在高难险重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下发嘉奖令,获得嘉奖令的加5分,以此推进政府督查工作,建设创新、务实、高效型政府。今年以来,共下发各色通报23期,奖惩涉及部门16个,有力地推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我们探索实行的“一室七部抓督查,五色通报促落实”督查工作运行机制尚在完善阶段,个别镇和政府工作部门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二是督查机制不灵活。没有完全建立以县政府“一室七部”为主,各镇和政府工作部门为辅的大督查工作格局,没有形成多个部门、代表、委员、主流媒体的督查联动机制,在决策督查上,跟踪问效、督查调研不多。三是督查重点不突出。督查工作忙于事务,在抓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落实上层次不高、办法不多,一些重点工作屡次督办收效甚微,督查通报表扬多、批评少。四是建议提案办理不扎实。今年我县共需督办代表建议91件、委员提案93件,截止6月底办结回复率仅47%。对道路桥梁、人畜饮水、校舍建设等涉及项目资金投入的建议和提案存在重答复,轻落实的问题,个别承办单位缺乏与代表、委员的沟通交流,代表、委员对回复的满意度不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县政务督查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和中心工作,以“一室七部”规范化运行为目标,突出抓好“督查、调研”两个工作重点,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领导批示件和重要会议、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三个方面抓好督查,发挥“协调、服务、促进、参谋”四个作用,强化效能建设,推进工作落实。

一是围绕县委常委会、县委全委会、政府常务会以及县委、县政府其他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抓好督促检查,提升专项查办工作的质量。二是对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民生工程十件实事、全县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市定13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抓好督促检查,推动重点工作的进程。三是抓好上级领导、部门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督查工作,把好事实关、定性关、处理关和时间关,做到快办、快结、快反馈。

四是按时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及时与人大、政协以及相关代表、委员沟通,反馈信息。五是深入开展督查调研。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

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分析调研,推动督查督办,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形成分析深刻、对策有力的督查调研报告。

7.督查理论研究 篇七

2014年10月22日, 广东省农业厅牛宝俊副厅长率农机购置补贴督查组对汕头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督查。

督查组在汕头市农业局高玉金副局长的陪同下实地走访调查汕头市潮阳区3个农机户、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龙头企业, 听取了市、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情况汇报。牛宝俊副厅长对汕头市上阶段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表示肯定, 同时要求汕头市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工作效率, 加快农机购置补贴进度, 确保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8.大督查:钢铁去产能告急 篇八

9月初,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部委组成的钢铁去产能督查组已基本完成任务收队。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此次十路督查大军重点督查的内容包括去产能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任务分解和进度落实情况、产能实际退出情况、奖补资金筹措使用情况、职工安置情况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央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化解过剩产能是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重要工作。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6号文”),明确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8月4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下称“部际联席会议”)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发改委主任、部际联席会召集人徐绍史表示,总体看,去产能存在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

违法违规、落后产能要坚决退出,这是去产能工作体现全市场公平的前提之一。

徐绍史总结了三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看到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的决心出现了动摇。

督查组相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本次督查行动不仅要查进度,还要厘清当前去产能相关工作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搞清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等等。这有助于2016年年内去产能工作实施,也为“十三五”期间实现去产能工作目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基础。

有钢铁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国内钢铁总供给过剩的格局短期不会有根本改变,钢铁行业亟待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进而完成转型升级。总结此前化解过剩产能的经验,认清问题所在,排除执行误区,规划长远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大督查

去产能工作部署以来,地方有关部门负责人经常接到当地民营企业老板的“求助”电话。这类企业产能多在100万-300万吨之间,原始资金投入多在50亿元—100亿元之间,且大都由民间自筹,赶上市场低迷时期,公司通过亏损生产“活了下来”。而对近期不断加码的去产能压力,这些在环保执行方面有问题的企业首先进入了地方自查的视线。

摆在这类企业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是关停,前期投资付诸流水,未来还要面临此前投资人的债务追讨;二是加大环保投入,这意味着刚在上半年复产过程中尝到的甜头需回吐,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这是自5月中旬部际联席会议部署打响去产能攻坚战以来,督查组看到的山东、河北以及西部地区大量钢铁企业的缩影。

不仅如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还从督查组了解到,目前参与去产能责任划分的国企同样面临两难局面。

以河钢集团旗下宣化钢铁(下称“宣钢”)为例。公开信息显示,按照河钢此前提出的规划,先期建设沿海1000万吨级精品钢铁基地,在具体进程上要确保在沿海新厂具备投产条件后,张家口宣化区老厂再停产拆除。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兼并重组省内特别是唐山地区其他钢铁企业产能,规划建设1000万吨级精品钢生产能力,最终形成2000万吨沿海精品钢铁基地。

而有钢铁业内人士算了这么一笔账:一个1000万吨产能的钢厂,建设资金如果没有500亿-600亿元不可能建起来。按照先新建再拆除的步骤,现有设备的改造是否还要继续?如果现有设备改造后明后年实行搬迁,是否意味着此前的投入等于浪费?这其中的风险不小,但如果按兵不动,凭借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特别是鉴于上半年钢材市场利润可观,利益近在眼前。

不但是企业,地方政府也遇到了难题。钢厂多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以河北省宣化市为例,宣钢现有800万吨生产能力,一旦搬迁,宣化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提前规划。

再如江苏省,作为以民营钢企为主的第二大钢铁省,民资投入让这一地区的企业竞争力领先全国,从更长远看,且从整个长三角区域经济考虑,未来结合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的钢铁产能,是否还有区域性优化空间?如何借助去产能契机搞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挤水分

更具体来看,去产能工作千头万绪,比如:哪些企业需要去产能?哪些监管指标切实有效?去产能的责任主体都包括谁?相关配套政策是否覆盖问题点?去产能过程中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这些是不少企业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理顺之前,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8月4日部际联席会议通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钢铁去产能达到1300多万吨,是今年目标任务(4500万吨)的30%左右。

“现在去产能是高压态势,各地方分配指标,强力推行。而去产能工作要达到预期效果,还是要各方取得共识与理解。”有地方钢铁行业协会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3.99亿吨,同比下降1.1%。但今年6月,国内粗钢产量达6947万吨,折合日均产量231.5万吨,超过4月份231.4万吨的历史峰值。上半年钢企普遍通过复产获得了收益,即使遇到下半年市场过热后的冷静期,抱着“扛着”、“吃老本”想法的企业不是个别。

“愿意挺,是因为之前赚了钱,有老底可消化,但两三年后产能过剩问题没有缓解,过剩市场还是会将企业利润消耗殆尽。”有行业人士对此表示担忧。

“上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进展整体感觉不如煤炭行业。”有国有钢铁企业负责人说,钢铁行业整体存在等等看的思想,一些企业在生存和经营现实面前存有不想去、不能去、不敢去的畏难情绪。

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销售市场价格回暖,建材市场(以线材、螺纹钢为代表的产品)价格随之复苏。但对此类技术门槛不高的品种而言,拼价格在所难免。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增加利润,产品的生产质量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另一个极端的现象是,去产能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造成了部分区域产品结构失衡。

以宁夏某合金产品为例,因拉闸限电等具体措施,该产品的产量大幅下降,但需求却因此表现旺盛,以致相关产品价格从每吨约4000元飙至每吨约7000元。

有参与“十二五”去产能相关工作的人士说:“‘十二五期间,全国淘汰了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但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

结合以往的去产能工作,该人士提出,上述9000万吨产能退出,业内并不“解渴”。主要原因是彼时去产能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企业大都从对地区影响不大的产能入手。

“最令人担心和业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是,尽管钱花了、1亿吨产能目标完成了,但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严重,行业境况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前述人士说。

总结相关经验,本轮去产能要推进落后产能、不合格产能和过剩产能早日退出市场,进而实现全行业的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

针对有关产业搬迁和转移的工作,有工信部相关人士说,针对个别地区仍然存在有新增项目或新增项目手续不规范的情况,如果不抓典型、不处理,扩展到全国,相关规范文件的执行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真正需要转移的应该是行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而所谓的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有关部门一定要搞好执行和监督,严防借改造之名增加新产能。

地条钢

目前被纳入去产能范围的企业包括:违法违规的钢企,即环保、能耗、生产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僵尸企业,即生产经营困难、难以挽救或救助后市场竞争力依然很弱;未来发展受限的企业,即不符合国家或地区政策导向。

对于这些企业,要真正要让化解过剩产能产生效果,需要公平的市场体系和竞争环境,否则难免事倍功半。

上半年,钢材市场回暖,各地地条钢生产作坊的生产速度堪比正规钢厂。这让本就处在去产能观望期的钢铁企业再度摇摆。“市场一好,大量非钢铁主流工艺的炼铁炼钢设施都开动了,利用废钢、中频炉来炼钢即是其中一种反映。虽然国家统计部门对此并无明确数据,但这类企业产量不容小覤。”有南方钢厂销售部门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这类被称作“地条钢企业”的厂家有共同特点:普遍没有安装环保设施,达不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没有质量控制设施:买废钢不开发票,卖钢材也不开发票。其主要销售的是螺纹钢为主的建筑用材,虽有国家强制性标准,但这些不合规的产品还是流入了市场,缺少严格质检,很难有安全保证,更容易引起建筑安全事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地条钢企业一直游离在钢铁行业边缘,屡禁不止。相关监管涉及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

“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清退和处置情况,将极大地影响化解产能工作的质量。试想,如果违规企业不能早日退出市场,一些合规经营的过剩产能企业也不会甘心退出。”中钢协相关人士说。

违法违规、落后产能要坚决退出,这是去产能工作体现全市场公平的前提之一。有长期跟踪钢铁行业的人士认为,只有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才能为后续深入去产能工作打下基础、为行业企业提升竞争力、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在同样的质量下,成本是钢企竞争的一道分水岭。这中间除了运营机制效率的比拼外,还有环保这一硬指标。

“我们现在生产一吨钢的环保成本大概在150-200元之间。而环保执行较差的企业,成本在每吨40-50元,甚至没有成本。生产钢铁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污水和扬尘,如果环保这一环节有疏漏,公平性、环境保护都无从谈起。”河北一国有钢厂人士介绍说。

“国家下大力气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是要行业好起来。但一旦相关检查、标准执行有所疏漏,对于合规钢厂不公平。”上述人士表示。

“过程很纠结。过剩的大环境下,加大环保投入无疑给未来经营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有地方民营钢厂的负责人表示,对目前的去产能工作持观望态度,即一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检查,另一方面权衡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的可行性。

政府部门是态度坚决的。9月12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明传电报形式印发《通报》指出,下一步,按照6号文要求,积极推进去产能各项工作,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行为,对“地条钢”产能和落后产能要立即拆除,不得“淘而不汰”,防止“地条钢”和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全局观

面对国家层面去产能的决心,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经济发展和稳定的考虑,也会左右为难。这也是当下个别地区僵尸企业存在的直接原因。

有地方向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化解过剩产能困难大、问题多,还没有在政策上形成聚合效应等。与此同时,为了报任务,一些早已停产的项目成为地方“充数”上报任务的首选。

“各地方政府在化解过剩产能问题上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不能光看表面,纠结于眼前的矛盾和利益所在。各有关部门也不应推诿,积极执行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办法并不断完善。”督查组相关人士表示。

“地方政府普遍希望把化解产能过剩和企业发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结合到一起。”上述人士说。

而新问题也由此产生。一些地方企业的态度是,在没想好企业未来发展明确方向之前,先按兵不动,等待政策,对去产能并不太积极。

以一家年产能500万-600万吨的钢厂为例,其拥有的8座高炉因2015年效益不佳已有3座处在停产检修阶段。结合地方去产能任务分配,要求该厂关停一座即符合本轮去产能任务。此时,企业会选择先上报一座看看情况,另两座视市场价格情况再择期复产。

“从全市场讲,如果大家都不去产能,最终行业都没好日子过,集体沉船或者要经历日本等国家漫长的去产能调整期。”中钢协相关人士认为,国内钢铁业经营分散,且生产水平不高。95%以上的企业都不具备新日铁和浦项的生产经营水平,很多产品是大路货,靠市场价差赚钱,这种情况下,改革势在必行。

参与本次去产能督查工作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检查中发现,有地方政府称其所在省内不缺钢铁或钢铁不过剩。实际上无论一个省、一个市都只是区域市场,是全国市场的一部分,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前者的利益也不能代表全国利益。地方政府要有全局观,共同推进全国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反之,在一些先进产能聚集的省份,如果只是一刀切(用数字量化去产能)的做法也同样需要商榷。

该人士建议,目前各区域市场应根据此前上报的责任状公开各自去产能进度,并引入第三方独立机构和平台的监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去产能不能简单化。要依法依规,有力有度有效。当务之急是让不合规、扰乱市场发展环境的落后、违规企业先行退出。

化“观望”为主动

7月26日,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市召开。该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集。会议指出,地方和中央企业实施方案已报国务院备案,有关方面也签订了责任书,配套政策措施已经出台,2016年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拨付到位,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正在实施。

按照上述相关任务部署,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具体包括:化解过剩产能过程本身涉及的社会稳定和人员安置问题;化解过程中所涉及核心资产处置问题,包括债权债务处置等;化解后的转型、结构调整、升级。

作为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中的样本,杭钢集团集团公司在会议上介绍了具体工作中的操作经验。地处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杭钢的去产能工作有着其它省份钢厂所不具备的“特殊性”。但一些参会的行业人士表示,如果国内钢厂都学习杭钢转型求变的思维,早做打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行业和企业的问题,那么国内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工作或许还会顺畅许多。

“产能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企业顾虑是现实的。但我们需要借化解过剩产能这一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结构调整,把被动去产能变为主动化解过剩产能。”有接近部际联席会议的人士说,化解过剩产能本身目标是具体的,要达到预期效果,涉及的问题多,解决难度大。但如果不解决,不往前推进,未来化解的效果难以理想。

“今年上半年,在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推动下,去产能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各方对于去产能工作的态度整体上比较急躁。”有长期关注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钢铁行业团队认为,钢铁行业作为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伴随着过剩产能的去化,行业将逐步走向出清,供需格局将逐渐改善。但也需注意到,供给侧改革是结构性调整,改革后钢铁行业内企业的分化将继续加大。

上述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去产能调结构,既不能搞计划经济,也不能无限盲目发展。各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做调整,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阶段性见到成效,不是调结构的最终目的,只是过程和手段。比照国际经验,化解过剩产能往往是在相关工作进展5年乃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才逐渐显现效果。

他还举例说,以中国目前广泛采用的连续铸铁技术为例。从1990年代中国钢铁行业开始大规模去“模铸”搞“连铸”。直至2005年后,中国钢铁行业才主要以连铸技术为主。2000年时,中国采用连铸手段占比70%,2005年以后达到95%以上。仅这一技术进步,行业用了20多年的时间。

而今天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显然有更复杂的一面。

双向调整

“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了 30%的去产能任务,这个任务完成量可能是有水分的。”华南地区某大型钢厂生产部门负责人认为,上半年部分产能已经是僵尸产能了,下半年仍有3200吨的任务较严峻,再去产能是要实打实“伤筋动骨”。

的确,非落后过剩产能需要分步、有序地去除、转型、升级。这是本次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要战场,但对地方政府又或企业而言绝非易事。

“结合下半年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攻坚任务,各地去产能任务,是硬生生去掉产能,还是战略重组;是低效率继续维持生产的,还是一定要把他们从企业挤出来,哪种方式更有利于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在途径和支持政策上也有许多可以深入讨论的地方。”上述人士表示。

近期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案例有借鉴意义。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今天,如何应对危机与挑战,成了摆在钢铁企业面前最为实际的一项课题。

以韩国东国制钢公司近一年的产业调整布局为例,作为韩国第三大钢企,东国制钢近年来的业绩管乏善可陈。由于韩国市场规模有限,加之中国钢材的冲击,造船、建设等下游产业需求持续低迷。

近一年来,东国制钢通过经营策略调整,通过机构体系重组,出售非核心资产,发展主打业务等方向实施,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扭亏为盈。措施是产品差异化发展,量身定制,提升市场掌控力,提高企业收益。

由此借鉴,武钢集团研究院信息研究所工程师罗晔认为,中小钢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尤为艰难,企业只有敢于打破陈旧的框架,才能最终实现长足发展。

罗晔表示,国内中小型钢企也应该大胆实施机构体系调整,精简产能规模,全力发展主业,出售亏损资产,减轻债务负担,同时根据客户多元化需求,切实打造优势产品,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市场份额。此外,企业在外部应不断加强与一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对标挖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中崇集团董事长仇瑜峰提出,结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从企业角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增加有效供给为企业发展助力。一是对接终端,以销定产,去除无效产能,提高有效供给。二是调整供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供应成本,增加中高端有效供给。三是信息化升级,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帮助企业生产、销售、物流网络化,从销售入手,倒逼传统企业结构转型。

当下进行的宝钢、武钢两家大型央企的合并,则是国家向市场各方显示了对于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形式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向和决心。这一重要尝试将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重组。

有长期关注钢铁产业的人士表示,试想一下,未来如果把国内约600家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0个钢铁集团,那么中国的钢铁强国愿景可期。

仇瑜峰认为,无论是2005年国内自上而下的钢铁行业发展政策调整,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倒逼国内钢铁行业进行市场化结构调整,都因为当时相关配套政策和执行遇到问题而未能坚持走下去。本次供给侧改革下的去产能工作,“正是市场倒逼与政策推动相结合下的双向调整。”

上一篇:浅谈优秀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下一篇:春华秋实美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