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

2024-08-16

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共6篇)

1.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 篇一

海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乡村民宿是经营者利用农村房屋和院落,结合地域性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人文风情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慢节奏生活、家庭服务、乡野体验、亲近自然为特色,为游客提供乡野生活、休闲度假的居住空间。科学引导乡村民宿发展,有利于推进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全省乡村民宿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百镇千村、全域旅游、脱贫攻坚等决策部署,依托我省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生态、人本、特色的乡村民宿,打造休闲度假、康复疗养、避寒过冬的“鸟巢”,让农民更多参与到乡村旅游服务中,助力全域旅游,实现美丽乡村健康持续发展。重点在城市近郊、景区周边、文化遗存地、滨海避暑点等地,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旅游景观名村、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区域优先发展,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稳步推进我省乡村民宿发展。到2020年,全省乡村民宿产业培育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一定市场知名度、服务水平一流和一定规模的重要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规划引领、生态优先,注重品质、突出特色,产业融合、农民增收”的原则。构建不同规模、形式及经营方式的市场主体,共同推动乡村民宿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多规合一”成果及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注重乡村民宿建设品质,挖掘放大文化特质,充分体现海南生活特色和乡情民俗;找准经营者与集体、农民的利益平衡点,以乡村民宿旅游发展为重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建设内容

(一)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在符合省及市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选择一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村庄及场队居民点率先发展乡村民宿。按照“保护生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要求,优先在沿海、沿江、沿路、沿景区域以及传统村落布局乡村民宿,引导乡村民宿连点串线成片规模发展。重点针对为休闲度假康养服务的乡村休闲度假型民宿、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度假体验服务的农家乐型民宿、为来海南过冬人群服务的候鸟型民宿、为学生课外实习服务的基地型民宿等四类民宿,分类指导、规划与建设。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塑造乡村民宿特色品牌。

(二)精心设计,提升水平。结合生态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和市场需求,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力度。将海南黎苗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华侨文化等各类本土文化融入乡村民宿开发和建设。在民宿建筑风格设计、房间装饰装修和风味乡村食品开发上深度策划,打造极具创意和景观美学概念的乡村特色民宿产品。乡村民宿应符合市县“多规合一”和村庄规划要求,建筑风格自然美观,体现农本和生态,建筑高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建筑、道路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和谐相融,单体建筑内的经营房间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4个;室内摆设、用品和室外饰品布置体现乡土情调,注重淳朴民风的保持和发扬,做到人居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打造“一村一特”“一村一品”“一户一景”不同类型的民宿,凸显民宿地域特色文化,提高民宿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丰富业态,融合发展。引导民宿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共享农庄建设,在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上下功夫,推进深度体验休闲、乡村景点观光、农村运动休闲、传统民俗文化体验等农村新型业态的发展,延长民宿产业链,提升民宿价值,带动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我省独特的民宿魅力。

(四)创新模式,多元投入。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建设。鼓励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型、“公司+农户”型、“合作社+农户”型乡村民宿发展模式。扶持有条件的农户通过修缮、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下乡租赁民房开办民宿。鼓励通过注册乡村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农家乐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

(五)规范管理,细化标准。民宿从业人员应掌握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文明礼貌,服务态度热情。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须持有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及健康合格证明。餐饮场所、卫生间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环保标准要求,有完善的给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制订和完善火灾、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治安事件、设施设备突发故障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巡查制度,主要从业人员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备有消防、防盗、救护、应急照明等设施,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

三、扶持政策

(一)加强民宿用房保障。全面启动农村闲置房屋调查摸底、盘活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围绕民宿开发,有序盘活旧村委用房、旧厂房、旧校舍、农户闲置房等闲置合法资产。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权益的前提下,探索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以农户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小组或村委会统一将盘活的闲置房屋集中,成立合作社进行股份制经营管理,或受农户委托,统一与投资方签订合作、出租、联营等协议,以减少投资方逐个与农户商谈产生的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户与投资方的利益。鼓励投资方长期租用乡村民宿用房,确保对民宿业的持续投入和开发。

(二)加强金融扶持。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民宿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广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农村居民信用贷款等特色产品,围绕民宿发展需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简化审批手续,加强信贷扶持。各市县政府可以对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乡村民宿贷款方面提供贴息补助。

(三)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全省各级财政安排资金扶持民宿产业发展。省级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通过省级考核认定为“示范点”的乡村民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四)鼓励社会各界返乡创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城镇居民、专家学者、退休公职人员、规划师、建筑师、技能人才、大学毕业生等返乡投身参与民宿建设经营。对返乡进行民宿开发创业的,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民宿专业骨干队伍。

(五)简化营业证照审批流程。实施多证合一管理,将工商、卫生计生、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税务、环保等需要办理的各种证照合为一本营业执照,由相关部门依法许可后,工商部门统一办理发放,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指导。乡村民宿的开办经营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核发”。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村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业多元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符合当今城市居民追求休闲生活的消费潮流;同时也是充分利用闲置民居资源和乡村环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户就业增收的可行渠道。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经营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镇、村四级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乡村民宿有序发展。

(二)制定政策,强化扶持。省住房城乡建设、旅游、财政、发展改革、工商、国土资源、卫生计生、交通运输、生态环保、金融、公安、食品监管等部门要围绕乡村民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食品卫生、金融创新、治安消防管理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乡村民宿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简化项目有关审批手续。各市县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相应的奖补政策,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奖补结合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民宿发展的积极性。

(三)合力推进,加强管理。统筹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和资金,更多地向乡村民宿发展重点区块倾斜,加快形成乡村民宿发展合力。创建乡村民宿建设示范点,各市县政府要明确示范点主题、范围、建设内容、资金来源、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每个乡镇每年选定2-3个有条件的村庄,建设乡村民宿示范点。加强乡村民宿管理,制定《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重点在经营规模、服务设施、治安消防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质量、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经营项目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工商、卫生计生、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民宿示范典型,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乡村民宿发展。依托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宣传平台,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更多消费者。鼓励发展民宿电商,推动民宿经济品牌化、电商化发展。

(五)严格考核,加强服务。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各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领导联系机制,加强服务和指导,及时帮助解决乡村民宿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直属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民宿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服务指导,提升民宿经营者文化品位,优化服务理念,实现民宿规范有序经营。

海南省人民政府

2018年2月1日

(此件主动公开)

2.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 篇二

民宿是一个舶来品,起源于英国,后来传至日本和我国台湾。我国的农家乐可以说是其最早的一个雏形,从广东珠海、四川郫县兴起,当地农民利用自家闲置的空闲房间,结合乡村景观、民俗特色、人文风情及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联系当地产业发展,为往来客人提供可以体验当地百姓生活的食宿场所。在此基础上,后经过提炼、总结、升级,逐渐演变成今日在全国十分火热的民宿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民宿经济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已经突破了农家乐的经营范畴,不再是农民简单地利用自家空闲居所进行经营活动的行为,而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凸显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第二,对于大中城市的游客即消费者而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乡村田园生活的休闲享受,充分融合了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生态等多重体验,是对城市和农村、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认识;第三,投资者状况发生改变,单打独斗、散兵游勇、一家一户的农家乐经营时代走向结束,开始由无序走向规范、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了多种业态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的产业集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的方式。

纵观我国不少地区的乡村民宿,虽然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民宿主人通常具情怀、有文艺,能为游客提供热情服务,或亲自下厨或设计旅游路线或陪同体验当地风情,均能让游客产生回家的亲切感受,因此民宿也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这种非标准住宿,能让游客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成为探索当地传统文化、风俗人情以及生活方式的一个途径。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宿行业营业收入将达362.8亿元。民宿经济的火热,无疑有助于提高乡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2 当前我国民宿经济开发模式分析

民宿经济目前已经在我国诸多城市兴旺发展起来,一股民宿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根据迈点旅游研究院的数字表明:截至2016年9月,全国共有客栈民宿31254家,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329个城市。通过观察多省的民宿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开发模式:

(1)篁岭模式。表现为“闲置农宅集中经营+度假社区整体打造+高端度假品牌塑造”,通过对村庄进行全面产权收购、搬迁安置,自筹资金,进行整体度假化改造,并塑造独立度假品牌。

(2)黄泥岭模式。表现为“村民土地集中租赁+原生态生产生活理念+躬耕养生度假品牌树立”,农民的收入主要是“土地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农产品销售收入”。

(3)雁南飞模式。表现为“产业化的度假庄园=产业经济树品牌+绿色经济促发展+度假经济变主流”,并打造以“客家文化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旅游精品景区。

(4)山里宜居模式。表现为“乐活理念+民居改造+品牌树立”,主要针对小众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为高端小众提供更具品质的旅游生活。

(5)裸心谷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利用乡土农舍改建而成的居所,提供生态自然的居住体验,强调可持续理念的高端奢华度假村。

(6)唐乡模式。该模式体现在对度假、文化、养老、旅游等多产业进行融合,对市民、农民进行多主体互动,盘活利用农民闲置住宅,解决“空心村”问题。

从以上六种开发模式不难看出,在乡村旅游民宿的开发过程中,主要以企业介入,采用或产权收购或搬迁安置或集中租赁等方式进行建设。回归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层面,上述模式并没有建设起真正的惠民工程———即由企业构建、农民参与的乡村旅游经营平台。因此,本文研究探索的“第七种模式”,即通过打造“乡村民宿度假群落”实现整村、成片“新三农”的跨越,在农民不失地、不拆房的前提下,就地、在家以民宿主人的身份发展致富,同步实现“整村性”脱贫致富。

3“乡村民宿度假群落”的主要内涵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人文资源丰厚正是城市居民实现返璞归真、康养休闲的理想目的地,视实际情况可将中部民族地区自然村落开发定位为乡村民宿养生休闲旅游目的地,山区村落之间分散民宿度假群落,集休闲农业、山乡度假、康体养生、户外活动、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

3.1 多方合作参与的模式解析

“乡村民宿度假群落”采取“公司+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户”的多方合作参与的开发模式。该模式以有志于“三农”建设的参与企业为龙头,承担建设乡村民宿度假群落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同时与村民联手打造乡村民宿养生度假群落,主要是带动、指导村民利用自家空置的“小洋房”式民居逐步改造成为适合城市游客生活习惯的民宿,促使乡村民宿旅游的整村规模化发展。同时,引进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充分完善该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尤其重视农户在其中产生的多重收入。

3.2 科技与农林特产有机结合

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社(如槟榔合作社、橡胶合作社等)和休闲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推动者、合作者和受惠者;同时吸收周边的特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比如土鸡、水鸭、生猪、山羊、黄牛养殖户等,并在此基础上发起成立“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逐步把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各市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人团结起来,共同构建互联网平台、创特色品牌、打国内外市场。与科研单位合作,将村民外出打工后荒废的山田地逐步改造成特色种植基地,如芳香植物康复花园、名贵中草药种植基地、山野菜基地等,将科技同农林特产有机结合,为乡村旅游插上科技翅膀,以此区别于一般的度假区,形成乡村旅游别具一格的“农味”。

3.3 多方合作产生多渠道增收

民居和山田地是中国广大农民的两大主要财产,在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打造“乡村民宿度假群落”,使“公司+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户”的多方合作参与的开发模式落地,将使农民多渠道增收。一是村民民宿经营收入,引领、指导、帮助和规范农户逐步将各自的民居改造成为可供经营的民宿;二是山田地流转、租赁收入,两项按照市场标准均可获得相应的租金;三是工资及劳务收入,投资经营管理方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包括在册贫困户)就业和做工;四是特色种养收入,公司引导、扶持村民发展特色种、养殖,延长产业链,并助其对接市场,获得比原来分散时更多的收入。

4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打造“乡村民宿度假群落”的可行性

4.1 国家紧密出台多项利好民宿发展的政策意见

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仅半年时间,国家就紧密出台了涉及民宿行业的系列文件,尤其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跃然纸上,这是国家层面首次点名“民宿”,并通过文件的形式第一次将“民宿”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将在多维度给予政策支持以实际行动壮大该行业发展。随后,2016年1月27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自驾露营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要有规划地开发。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科技部等十部门于2016年3月2日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鼓励有效利用个人闲置资源,有序发展民宿出租。此外,全国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标准支持民宿发展,尤以浙江省最为明显,《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首次将“民宿”概念植入国内法律法规中,首次赋予民宿法定地位。在新政策下,我国民宿逐渐成为正规军。

4.2 客源市场依托气候风情,与滨海旅游形成互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至今已近六年,旅游品牌已在全国叫响,尤其是滨海旅游产品。以阳光、白云、沙滩、大海为资源特色的“蓝色旅游”深入人心,主要集中在海南东部滨海地区,产品开发已呈现成熟化。但是,市场更加需要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当前,能与“蓝色旅游”形成互补的是海南中部山区的“绿色旅游”,但是开发缺乏深度。海南中部市县森林覆盖率都在70%以上,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同时,由于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社会生产状况与其他地区形成差异性,因此保留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特点。在新的历史阶段,海南中部地区借天时、地利,结合自身资源和条件发展绿色乡村民宿度假游,与滨海度假“蓝色旅游”形成呼应,充分挖掘海南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民俗,将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开拓更加广阔的接待空间。

4.3 交通进入性强,全省形成两小时交通圈

海南有畅通无阻的环岛高速,还有快捷舒适的东西环高铁,交通非常便利。目前又启动了“田”字形主骨架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连接起环岛高速公路,构筑起“田”字形高速公路网。其中,中线琼中至五指山至乐东高速公路路线总长为127.6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田”字形高速公路网建成后,海南省将形成两小时交通圈,从岛内任何一个市县往来,都将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这为海南中部地区发展“乡村民宿度假群落”创造了良好便捷的交通条件。

4.4 风情小镇建设为民宿度假群落提供社会配套支撑

近年来,海南通过集中投入,重点建设,一大批特色风情小镇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初见成效。这些乡镇通常靠近大景区周边,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如已经建设好的中部地区的白沙邦溪镇,五指山水满乡镇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小镇,不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建设有序、经济繁荣,具有较强带动能力成为本区域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还将为海南中部地区发展“绿色旅游”,为到乡村民宿度假的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功能,无论是人际交流、康养保健、文化娱乐以及综合服务,都可以进行全面支撑。

4.5 中部地区民风淳朴好客,是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重要因素

琼州海峡作为海南岛的天然屏障,不仅使这个岛屿孤悬海外,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保留了这个海岛的完好资源及人文特色,尤其世居山高路远的海南中部地区,尤其是较好地保存黎苗族的传统习性、独特文化。饮食文化如黎族的竹筒饭、山兰酒、鱼茶及苗族的酸食、三色饭,服饰文化如黎族织锦,民间工艺如苗族蜡染,建筑文化如黎寨船形屋,民族舞蹈如黎族竹竿舞等,构成丰富多彩的黎苗文化,成为海南岛的绚烂瑰宝。此外,当地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加之奇异的黎苗婚姻习俗、生活礼节、生产习俗,都能使游客充分感受住地文化、民俗文化。这些重要因素,都是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打造“乡村民宿度假群落”强而有力的保证。

5 结论

通过发展民宿旅游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也是民宿作为旅游住宿与家庭住宅的结合,可以成为发展全域旅游强大引擎的重要原因。新时期,从发展“旅游+”新业态中找准旅游扶贫可持续的发展途径,乡村民宿度假群落将对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广目的地民俗风情、保护乡村原真性产生巨大作用。本文提到的用“公司+科研院所+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户”的多方合作参与的开发模式打造“乡假民宿度假群落”,在安徽省潜山县天柱福元乡村民宿休闲区已落地实践,当前开发已进入了“农民致富、游客满意、区域进步、企业发展”的良好境界,正逐步实现贫困山村整村脱贫的目标。海南中部民族地区完全能凭借优越的资源、丰厚的文化条件建设“乡村民宿度假群落”,实现成片脱贫、发展致富。

参考文献

[1]陈耀,王健生,黄燕慈,等.海南省乡村旅游研究[Z].海南省委宣传部重点课题,2010.

[2]迈点旅游研究院.2015—2016中国民宿品牌发展报告[R].杭州:迈点旅游研究院,2016.

[3]国家多项政策利好民宿业发展非标准住宿走向品牌化[EB/OL].[2016-03-07].http://hebei.winshang.com.

[4]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盛世唐人旅游规划设计院.玩转民宿[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

[5]新华网海南频道综合.海南风情小镇建设总体情况概览[EB/OL].http://www.hq.xinhuanet.com/focus/2014-02/18/c_119383537.htm.

[6]郭凌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志立:民宿成乡村游发展新趋势[N].中国旅游报,2015-12-23.

[7]张泽胜,储北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安徽省潜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纪实[N].中国旅游报,2016-10-14.

[8]乡土建筑.风情民宿的创新发展模式[EB/OL].http://www.wtoutiao.com/p/le4Vjw.html.

3.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 篇三

我对荔波整体的认识是这样的,世界遗产、绿色宝石、文化深厚、快乐温馨、美味佳肴、工艺精湛。荔波山水,我的总结是秀美雅致。荔波行,好心情,如果说爽在贵阳,那么当然美就在荔波了。

作为乡村旅游规划者,基本上就是希望作品能达到“好山+好水+好精彩”的效果,如果做得不好,好山、好水、好无聊,那这个作品就失败了。

什么叫做乡村呢?我今天这样来定义,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文化,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生活,第三个就是休闲旅游。这三大体系,让我们所有游客来体验文化跟生活、环境。过去我们有一个缺点,老把乡村定位为就是农村,实际上不对。所以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首先第一个主角是谁?主角肯定是我们的农民。第二个资源是主角,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是我们的主角,不容我们来破坏。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来乡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因此产生了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我们必须要维持它的美丽的风貌,如果乡村失去了宁静,那就没意义了。淳朴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人,宁静。

乡村古村镇保护的基本意义和目的,应该是这样的,维护得之不易的文化历史、保护即将消失的文化历史、传承先人遗留下来的遗产等等。

首先我们要做好四点,守住纯性、发挥特性、展现个性、体现温性,这是我们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

从旅游的角度来看,乡村应该是一个让人体验的地方,它是让我们慢慢游、慢慢聊、慢慢学的地方。最后它可能会让人家常常想起来,最后想长住下来,这是我们发展的目标。

怎么做好乡村旅游?我从色彩上来描述,色彩是乡村最大的记忆体,所以色彩不能遗忘。

发展民宿关键在什么地方?原住民跟外来移民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主客不分、主客难分,事实上这两者之间不应该有矛盾,都可以发展得很好。外来的人要尊重我们村民,他才是外来的人,是客人。主角是我们的原住民,这是一定的。他们最大的优点分别在哪里?村民对乡村最清楚,但是村民缺乏先进的理念,所以外来的投资者可以带来先进的理念,共同建设。

什么叫做民宿?事实上民宿是有故事的。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当时很多人跑到乡下去钓鱼,钓鱼又没地方住,村民发现了,你住我家吧,就是这样的概念,形成了一个温馨的气氛,建立了一个口碑,形成了一个民宿。民宿并不是主业,民宿是让人家回到自己温馨的家这种感觉,这叫民宿。这里面回到家以后非常温馨,跟自己家没两样,这个才叫民宿。

民宿主要是自己空闲的房子,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让客人来乡野体验的这样一个地方。事实上民宿,它并不是专业运营,旅馆才是专业运营,这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民宿是有体验的,有主人在的,旅馆是有经理在的,这是截然不同的。在日本,目前民宿是一个副业,不是一个主业,我讲的是传统民宿。从价格上来讲,它相对便宜。像我们昨天看到,我们很多民宿的设施、设备都洋化了,洋化的都不叫民宿,民宿有非常严格的定义,基本上民宿就是这样体现的:用真心、亲情来善待远方的客人。

我们要搞好民宿的主人和住宿客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民宿没有主人,在理论上是不叫民宿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荔波县要调整的。

现在的民宿都是豪华的,实际上民宿更需要的是温馨。所以,民宿不是靠奢华的设施设备来打动客人的,民宿是需要有温馨舒适安全的设备为客人做保证,民宿是需要有一个有内涵有家庭温馨的和谐的氛围。民宿是一个贴心的概念。

我们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民宿?看看华东地区的民宿,再看看荔波的,你会觉得似曾相识。请问在乡村需要游泳池吗?我们目前是不是应该叫民宿呢?我的建议是精品乡宿,这样会比较适合。

民宿是旅游产品,既然是旅游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人。一个旅游的发展只有感动的客人,没有满意的客人。旅游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动客人,感动客人之后有三个化学作用,一个是回忆,第二个是回味,第三是回头。

(德村志成,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本文系论坛演讲节选)

4.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 篇四

原创:创行合一旅游规划设计院

汤俊

一、休闲农业大势研判

众所周知,中国地产黄金十年过去了,矿产黄金十年也过去了,现在进入了农业黄金十年。近年,在城郊拿上千亩甚至万亩土地,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养老等大休闲泛地产项目的热潮渐起。

(一)目前都是谁在搞休闲农业呢?

第一类人群:房地产及其关联产业商、矿老板和实业制造商。

房地产下行压力/国家对能源的控制/新技术和高科技门槛太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业这个资本洼地,开始圈地运动,图谋转型;

第二类人群:资本市场,VC、PE、基金和机构。

看重的是农业经济长远升值的潜力,而且农业题材在政策和金融上也有短期运作空间,大宗交易、农产品期货、农业设施租赁、企业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的游戏规则已经建立;

第三类人群:返乡创业的农民。

这些人带着资金、经验、资源和成功的光环回来接收同村人大片抛荒土地,搞起家庭农场自己当家作主;

第四类人群:有“中国乡村情怀”的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等群体甚至还要在华生活的“老外”。

这类人群厌倦城市化,追求“归去来”的田园生活,是城市里的具有乡愁意识的觉悟者。总之,城市红利摊薄,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休闲农业恰逢其时,5-10年中国农业必将迎来大复兴!

(二)休闲农业应该怎么来做呢? 首先,做好策划规划。

当前社会处在一个思维觉醒的时代,工业4.0、互联网+、90后登场、老龄化社会等等代表未来趋势的跨界融合,是农业升级的必然方向。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休闲农业不是拼体力,而是拼思维、拼资源、拼品牌、拼情怀、拼生活方式。策划规划是连接资本、政府、民众和市场的魔法师,从选址、立项、设计、建设,策划师和规划师在休闲农业里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

其次,不能盲目投资。

休闲农业不是硬开发、大开发、盲目开发,而是软开发、小开发、巧开发。近几年农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动辄千亩万亩,财力雄厚的开发商以资本为傲,加之不切实际的军师推波助澜,很容易陷入投资冲动和资本思维里,最后变成拼砸钱和打价格战,从而导致成本难以收回,千万投资付之东流。

二、逼格的旅游地产才能大卖

休闲农业是一个值得长期耕耘的事业,但不是来大钱、来快钱的领域,如何找到当前的盈利点,使地块能够良性运转起来,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地产黄金十年时间盖了几代人都住不满的房子。除了少数大城市,各个地方都出现了空城、鬼城,盖出来的房子并没有那么多人去住,也租不出去。大部分人买房子是为了坐等升值,房产成了一种金融工具,购房不是为了投资而是投机。同时,旅游地产也出现滞销现象,除了节假日热闹外,其余时间冷冷清清。投资商搞旅游是为了卖房子,借着景区要地但不做旅游——也是挂羊头卖狗肉。

在新常态下旅游地产还能做吗?应该怎么做?

首先要肯定的是旅游地产值得做,但是做法要改变。以往的旅游地产大部分依托传统观光型景区,主要是国家4A及5A级旅游景区,但这类景区基本上是靠名气挣团队客源钱的观光模式(一锤子买卖),而且大部分的旅游景区由于人满为患,服务质量不佳,“不来终生遗憾,来了遗憾终生”,此类景区的旅游地产基本上是没有出路。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地产逐步回归实业属性,就是要“住人”。

而现在旅游休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自助式的时代,现在又是一个讲究逼格的时代,中国人正逐步过上“5+2” 的逼格生活方式,逼格时代的旅游地产卖的不是量而是质,求“既好玩又有情怀”。比如浙江德清的莫干山民宿,以“裸心谷”为代表的乡村民俗动辄都是二三千元的高房价,还供不应求。比如北京的“古北水镇”,特别有逼格,当然房价也很可观。这些创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也代表了未来的旅游地产升级方向,要想旅游地产卖得好,就要做出逼格的休闲环境,要有逼格的产业项目支撑。

休闲农业的旅游地产市场更好。因为传统主景区那边,大格局已定,船大难掉头。而新开发的地块,没有什么负担,只需要创意,反倒能做成很有逼格的休闲度假产品。所以,现在旅游地产的盈利实现的模式不主要依靠“卖房子”,而是“卖产业”。这个产业就是融合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体验。要实现“卖产业”的目的,就必须识到“旅游地产”本质是“休闲地产”,要抛弃“挂羊头卖狗肉”的思路,踏踏实实地做旅游、休闲的文章,做出有逼格的休闲环境和休闲产业来!

三、民宿/乡村酒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近20年的发展中,乡村旅游虽然日渐红火,但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农家乐,也即“午餐经济”,能让游客住下来的民宿/乡村酒店很少。

民宿是一个日本词汇,后来被台湾引用,大陆转用,中国历史上没有这个词,历史的传统是叫宾馆、驿站、客栈、客舍,其实都是只在乡村的民间酒店,这里不妨统称为“乡村酒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相处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去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话语让人们更加思乡,渴望回到多年前梦中的美好乡村,真正能够融入到乡村生活中去。

近年来兴起的一些民宿/乡村酒店,比如北京的山里寒舍、浙江的裸心谷、江西的篁岭,以全新的姿态亮相市场,其质朴的外观,星级酒店的设施,乡愁文化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虽然房价很高(一般都不低于1000元/晚),但依然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这些民宿/乡村酒店面向新兴市场,由于迎合了市场的需求,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以其前期的成功走向品牌扩张之路。这种民宿/乡村酒店就是未来旅游地产投资的一个新兴方向,打着旅游地产名义的住宅房产开发已经到了末路。

现在很多投资商投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不仅是规划未来的蓝图,还得找到当前的赢利点,使地块能够良性运转起来,民宿/乡村酒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民宿/乡村酒店不仅是铺天盖地的农家乐改造升级的需求,也是创造新需求新业态的重要方式。民宿/乡村酒店通过将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趟出了一条乡村建设的新路。民宿/乡村酒店依托农民的住房进行改造,这是农民最大的资产,也是最亟需唤醒的沉睡资产。令人遗憾的是,古老的原生态乡村已经越来越少,且消失速度相当惊人。据统计,2000年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到2014年减少到230万个,十多年里有100多万个村子消失了,等于一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这其中包含不少古村落。很多古村落像很多中国农村一样,变成了只有少数留守老人的“空心村”,破败凋敝。苦于找不到发展路径,只能面临消失的惨痛命运。另一方面,这些“记得住乡愁”的古老村落,又是城里人渴望修养身心的最爱。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如果能通过民宿/乡村酒店的建设得以留存,让农村里的古树、庙宇、老房子等风貌存活下来,而不是沉淀为一种记忆,一定会受到城市高端人群的欢迎。

民宿/ 乡村酒店投资,首先第一步要选址。一般合适的目标大概需具有六个条件:第一,交通便捷,高速路下来半个小时车程。第二,独立村落。第三,最好是古村,有良好的的文化底蕴,有老房子。第四,这个村子空置率一定要有70%-80%。第五,风景好,有青山绿水环抱。第五,农村基层组织有凝聚力,“两委”负责人有号召力。

选址完毕以后就要进行土地流转和资产买断或者租赁。一般是采取租赁的方式,这对农民有保障。每家每户本着自愿原则写申请,将全村的闲置房屋出租给开发公司,开发公司给一个合适的可变动的租价。农民的土地也可以流转给公司进行农副产品和旅游配套项目开发。土地和房屋问题解决以后,开发公司对村中老宅进行改造,农民不掏一分钱,都是在原有宅基地上进行,房屋权属仍是村民和村集体的,租赁期满即可收回,让村民们吃 “定心丸”。

民宿/乡村酒店房间一般在原有老房基础上改造装修而成,从外面看还是老宅,木门、木窗、椽子、石头院墙等都得到保留。而室内却别有洞天,融合古朴与现代理念,五星级的客房及卫浴设施,中西餐厅,无线网络覆盖;木门、木窗内加衬双层塑钢玻璃门窗,青石铺地,安装地采暖设施;家具摆设颇费心思,很多衣柜、条案、桌子都是从村民手里淘来的“老物件”,连门牌都可用时令和节气来命名,要透着悠久的乡舍韵味。

一般而言,可以先选取几个院落进行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之后,再逐步扩大规模。这有利于资金的回流,也通过示范性的工作让村民看到远景,推动村民和公司的顺畅合作。开发公司可以协助村里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土地、房屋流转,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村民以房屋、果树、土地入社,化零为整,委托企业统一管理;合作社可组织农民到公司上班,为社员农户同时带来土地(宅地)租金、工资收入及效益分红等多种收益。

5.贵州乡村民宿的发展 篇五

本次论坛峰会聚焦全国旅游业与互联网结合,聚合民宿客栈和精品酒店,打造酒店产业链生态圈,对接金融资本,涉及上下游产业中的设计、开发、装饰、酒店用品和培训咨询等方面。

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执行会长李强在会上表示,广西的旅游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酒店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的酒店经营模式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旅客的需求,酒店的经营者必须要改变经营思维,主动拥抱互联网。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秘书长,宿联中国董事会主席,栖墅养生度假连锁酒店创始人&CEO凌新建先生(江湖人称“胡子”)为大会带来精彩分享《中国最美乡村民宿客栈发展趋势》:他说民宿市场发展迅速,产品类型繁多,从高端景区精品酒店到低端农家乐,农庄,家族旅社很多以民宿自称。民宿产品具有商业属性,以稳定的持续性盈利为目的;社交属性,通过社交方式提供更多额外服务; 分享属性:本地特色风情,生活经验, 物品的分享和传达;情怀属性,为满足客户对非标准住宿的情感需求,包含故乡情感,认知感怀,接触自然,艺术追求,心灵禅修等等!他透露,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接待游客量的51%,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

浙江民宿培训学院民宿研究中心主任,浙江乡村民宿联盟执行秘书长,浙江乡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方先生,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施工20余年,省级评标专家,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CIID),资深民宿策划定位专家,有着丰富的大型乡村旅游综合体前期建设经验,同时长期落地民宿项目培训,帮助农家乐改造提升,擅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本次论坛,方方先生为大家分享《民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民宿设计是一种生活方式设计的理念:发挥特性,展现个性,体现温情,是民宿设计的三大特性。现在的许多民宿普遍缺乏温情。民宿差异化在于民宿主人个性化的展现:他的个性思想和民宿的理念,还有他的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事等。

方方先生提出举办“乡村造梦师”民宿创客大赛,提供呈现民宿差异化一个共创共赢的平台,以竞赛为形式,在民宿产业试水人才与项目嫁接的全新模式,既是政府发展民宿的全新尝试,也是创客人才培养的全新实践。

ADA亚太设计联盟会长,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首席顾问单鸿斌先生主题发言:《如何发挥设计在产业链落地项目的作用》。单会长为大家分享他主持的莫干山项目,打造一个具有民国风情人文艺术为主题的新东方设计美学旅居生活,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展现。莫干山以裸心谷为圆心,逐渐兴起的“洋家乐”不仅唤醒了深闺中的莫干山,也掀起了一场德清模式的国际休闲旅游升级之风。他强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下,设计师们应追求新的突破,产业链联盟形式、社群抱团共谋出路,传统产业和资源重新利用和整合。

ADA亚太设计联盟是一个以设计为主的全生态产业链的机构,是集技术、资源、智慧、资本于一体的,新型众创平台,是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互动空间,汇聚了一群有思想、有智慧、有情怀的设计师,是一个非政府民间社团(NGO)组织。

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执行会长仇静坚主题演讲《酒店产业链联盟发展之路:打造产业生态圈》。她表述她所创办的JJhome云采购平台定位中国目前流行的精品、民宿、主题酒店产业链整合服务,致力于为酒店业客户提供涵盖供应链服务、人才培训与行业智库、金融资本运作、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维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围绕“1个中心:供应链事业”业务,“2个技术:VR和彩链技术相结合”,“5个事业部:人才商学院、资本运作、互联网运营、酒店式体验营销、设计师创意”业务的战略部署创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精品、民宿、主题酒店产业链整体运营模式。

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浙江分会组织部长单文卫先生激情洋溢的给大家分享了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1500人年会的筹备情况,年会定于12月29、30日在浙江水博园大酒店举行。年会将邀请众多业内大咖参加,本次年会盛典将预示着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登上又一个高峰。全体与会代表预祝全国牛商酒店产业链年会圆满成功!

本次论坛高潮来之于“万人设计师大赛&中国最美乡村100家民宿客栈精品酒店活动的启动仪式,与会嘉宾代表以手牵手的方式在所有与会成员的共同见证下揭开大赛序幕。著名书画家周作胜专门为大赛题书“醉美乡村万人设计大赛”,赠与大赛组委会。本次论坛还正式启动了牛商酒店产业链投资基金,首批基金核心股东表示将全力推动本次大赛!

本次论坛还举办了简短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酒店产业链网络营销推广中心“成立授牌仪式。

6.浙江民宿经济发展研究 篇六

【关键词】 民宿经济 发展 研究

浙江省是旅游大省,文化大省,经济强省,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近几年浙江省朝着旅游强省方向前进的同时,绍兴也朝着旅游大市的方向迈进。浙江省的住宿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各种住宿业态在浙江发展均十分迅速。“民宿”作为住宿业的一种业态早已存在,相对较为集中的如乌镇民宿、西塘民宿和西湖民宿等,但是民宿业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发展一直是障碍重重,非常缓慢,究其原因,普遍类似,绍兴民宿的发展也仅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现状看,过分依赖景区,过分集中,量多质轻,同质经营等是浙江民宿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1.浙江省民宿经济的发展现状

1.1依赖景区:我省的民宿基本上都集中在景区周边,如乌镇、西塘、西湖等景区。不是著名景区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民宿,这反映了目前民宿发展对景区的严重依赖性。

1.2过分集中:我省民宿从区域特点上看,过分集中在杭州、嘉兴和嘉善的著名景区周围,同时这些景区周边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往往集中了几十乃至几百家的民宿。

1.3量多质轻:如此数量众多的民宿,因为景区的文化主题的原因,往往导致民宿本身没有文化特色,而是景区的文化特色贯穿在民宿中,使民宿主体数量众多,但单体民宿客房数量非常少(一般是3间左右客房),使大部分民宿经济完全是作为经营者的一种生存手段而存在。

1.4同质经营:众多的民宿过分集中在同一个区域,通常受景区的影响,使民宿的主题类似,客房布局类似,周边环境类似,经营者经常出现价格竞争,使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2.民宿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2.1缺乏规范

2.1.1缺乏部门管理和引导

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民宿到底归谁管理,至今未有明确。民宿经营者目前有不少是非法经营,装修几间民房,有人要住就出租,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管理部门。导致消费者一旦和经营者发生纠纷,根本无法投诉或处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因为无明确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使民宿在发展中缺乏引导。经营者不晓得如何经营,既缺乏行业的认知,也缺乏管理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导致民宿发展缓慢。

2.1.2缺乏人才培养

浙江省的民宿经营者大部分是农民或者郊区居民,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本身就偏低。由于无人管理和引导,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基本是个空白。就算对现有的民宿经营者的组织培训都非常少,高校对这个民宿现象的研究也是聊聊无几,使民宿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民宿经济的发展。

2.1.3缺乏业务培训

笔者曾经去多个民宿参观考察,发现经营者对于服务和管理的理解非常的淳朴,经验主义占的比重比较大。对住宿业务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在如何使住店客人住的更舒服,更舒心上不知如何思考和开展。

2.2缺乏个性

2.2.1有文化,无主题

前面也已经提到,浙江省的民宿目前很多是受周边景区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但缺乏主题建设。笔者在走访绍兴、西塘众多的民宿中发现,大部分民宿表现出水乡古镇的文化,但就单体民宿而言,却无明确主题。如果经营者能在水乡古镇文化背景下,突出民宿经营者的“桥”、“水”、“家具”、“名人”等主题,既可与其他经营者开展差异化经营,也可使民宿经济个体具备了可识别性。

2.2.2有主题,无文化

有些经营者简单的将主题强加于民宿之中,但因为缺乏专业设计和发展思路,使民宿主体表现不出民宿该具备的文化,就好像一个暴发户带了很多金银饰品一样,有金银的主题,但表现不出层次和文化。

2.3缺乏安全感

2.3.1设施设备

民宿因为自身规模的限制和改造的原因,大部分在设施设备上比较陈旧或简陋。大部分民宿不具备消防、卫生等设施设备,使民宿的舒适性上大打折扣。

2.3.2安保措施

首先,消防安全是个重要问题,西塘和绍兴的民宿大部分是木质民房,一旦发生火灾,民房中基本上没有配备灭火器材,消防车的进出都是个问题,住宿客人有着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其次,从隐私的角度讲,木质楼房的根音比较差,上下楼梯均会影响其他人的休息。一旦方式盗抢等,经营者如何保障住宿者的安全也是民宿经营者最担心的问题。

2.4缺乏规模

2.4.1体量小

因为民宿大部分房间数量很少,难以达成规模效应,当然规模大就不是民宿了。正因为规模小,所以往往导致经营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经营者就会选择降低品质来换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使民宿的品味下降,也容易限入与其他民宿个体的恶性价格竞争中。

2.4.2无抱团

民宿经营者因体量小,主题或文化也各不相同,往往各自为政,这也使得民宿在经营过程中力量单薄,在安全控制、成本控制、管理控制等多个领域势单力薄,无法与星级酒店,甚至与社会旅馆都无法抗衡。一旦在某个区域发生安全事故,会使整个行业受到严重打击。

3.浙江省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

3.1落实管理部门,保证合法经营

管理部门的落实是当前民宿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无管理部门,就意味着民宿无法改变散、乱、自发经营的局面。落实管理部门后,不管是旅游局或者工商局或者饭店业协会都可以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促进民宿业的合法经营,而不是非法经营。

3.2加强职能部门引导,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在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培训和管理,提升民宿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职能部门或者行业协会通过对民宿经济个体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其管理水平。同时可以通过职能部门的引导,使民宿经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色,提升民宿的经营利润,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3.3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宿发展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民宿经济通过与旅游类院校的合作,促进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力度,使民宿经营管理者中出现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尽快使民宿脱离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成为住宿业的一个分支。

3.4加快文化与安全的融合

在保证民宿经济个体文化主题的背景下,提升住宿环境的安全系数。如安装必要的消防设施、安保设施等,使民宿的住店客人得到在星级酒店中同样的安全感。

3.5抱团经营,促进经营规模

抱团经营是民宿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例如,建立区域统一的民宿网站,统一的民宿管理机构,统一的民宿品牌(以区域命名),通过抱团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销售力度,使民宿的周末现象逐步减轻。

3.6分级经营,促进发展速度

当民宿有专门的管理职能部门后,分级经营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民宿分为不同的等级(类似于星级酒店的不同星级和商务酒店的不同花级)。分级经营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讲都是件好事,既让消费者得到明确的消费选择,也可以提升经营者的经营利润。

总之,目前浙江省的民宿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是从现象到行业的转变阶段,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引导规范和努力。浙江省具备发展民宿经济的良好条件,有理由也有责任在中国率先发展好民宿经济,使民宿经济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绍兴民宿经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2]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 旅游学刊. 2007(9).

[3]邹开敏.民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探索--以江苏周庄为例[J].乡镇经济. 2008(8).

[4]七月.台湾民宿 梦想中的原乡味道[J]. 两岸关系. 2008(11).

[5]民俗节慶遗产与旅游经济发展[EB/OL]. 江南民宿旅游网,http://www.17756.cn/show.aspx?TID=989, 2011-11-30.

上一篇:2015年羊年年会尾牙策划方案 创意下一篇:初中写景作文:秋天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