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共8篇)
1.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一
我国现有农业园区活力再现的对策与例示
现代农业园区是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二十年来,现代农业园区已由最初的探索阶段不断发展,进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阶段,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对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业园区已经在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龙头企业培育孵化、新型农民培训提升、高端要素吸引聚集、创新机制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为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政策背景
2010年7月,农业部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要求,在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推荐和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的基础上,认定北京市顺义区等51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开启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一轮实践探索,示范区建设第一年,51个示范区农业总产值达3700多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4374万吨,同比增长1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蔬菜、畜牧、水产三大产业分别增长24%、7.8%和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0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优势与效果已显现,成为各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源。
2011年04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制度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要求,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农业部决定在现有农业生产示范区(园、片、场)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从2010年开始,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还积极实行了多项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态效益林补助等等。从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来看,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连年扩大。2005年财政支农投入资金2975亿元。2012年,为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12287亿元(见图1)。
图1:2005-2012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增长走势(单位:亿元,%)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概况和主要问题
(一)现代农业园区的类型和功能
我国建立的农业园区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按行政体制划分,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园区;按经营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政府主办型、园地联营型、民间兴办型、民办官助型;按示范内容划分,可划分为设施园艺型、节水农业型、生态农业型、特色型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型园区等等。现代农业园区是农科教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形式,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教学、农业推广、以及农业体闲等结构,具体可分为生产加工、示范推广、研究实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聚集辐射等基本功能。
(二)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
截止2012年,我国共有各类规模以上农业园区30000多家。其中农业科技园区5000多家,其中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000多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5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区20000多家;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产业标准园5500余家,其中有500个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1555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600多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24个园艺作物标准园。
(三)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行,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经营方式等基本情况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在规模、产业化水平、经济效益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依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政策滞后,管理不健全;重复建设,缺乏宏观指导;园区建设资金缺乏,扶持力度不够;土地流转和要素集中程度低,产业聚集功能不明显;盲目引进,经济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不高,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缺乏活力;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辐射带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三、园区运行机制分析以及发展对策和措施
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以实现土地、资金、劳动力、科技、信息、企业家才能等现代生产要素资源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为核心,在动态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投融资机制、科技支撑机制、人才开发与培养机制四大机制,四大运行机制相互作用形成各地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模式,使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进而通过辐射带动机制,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以及对现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存在问题的研究,我们针对响应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与措施。
(一)科学定位,统一领导、协调园区总体规划 首先,应建立一个负责总体规划、指挥协调的战略机构,通过对园区周边的自然、经济、科技等环境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充分论证,提出合理建议,并总体控制协调规划;其次,明确园区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结合园区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制定园区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发展计划,把园区建设成为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二)引进、培养高科技复合型人才
不能适应高科技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引进和积极培养高科技人才,尤其是专业水平高、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可通过建立新式的科技人才聘用制度,吸引国内外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优秀人才,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加强技术开发、合作和交流,提高园区的整体科技水平。同时,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和农民企业家。
(三)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多元化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在耕地条件较好的示范区,着力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方面,推进土地集中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农业承包大户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经营等多种形式。在耕地条件较差的示范区,着力从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完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经营等方面,实行合作服务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型等多种形式。
(四)建立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
鼓励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投资,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机制。1.完善有关投融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进园,以股份、独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园区投融资体制。2.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积极吸引国外资金、民间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园区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科技开发,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到园区投资创业。3.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4.把各有关涉农部门计划投人到园区发展的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5.在不断增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园区投融资机制。
四、国外农业园区发展模式特点及启示
(一)以日本代表的都市农业园区
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将继续耕种的土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
(二)以美国家庭农场规模经营为代表的科技主导型园区 美国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强国,一方面是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起来重要的作用,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很大,并且坚定不移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同样,美国的农业现代化以家庭农场的现代化为基础。在美国要成为一名农场主,首先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或租赁土地、改善路、渠、整改土地等基础设施,配备各种农业机械。
(三)以荷兰、以色列为代表的集约型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业以家庭式农场经营为主,很多农场从祖辈开始就从事作物种植,由于小单元的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能力。在市场面前,农民们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也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对手。因此开始自发地组织农业合作社,这种合作社符合市场规律,很经济且适应市场发展,同时保存了个体农户的独立经营方式。
以色列的灌溉技术及其相关设备、良种等在世界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出口大量的技术设备, 优良种子。通过高度集约化栽培, 作物实现高产优质, 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以色列农业科技的重点是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支持, 大量引进外来资源, 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而出口, 以色列每年投入的资金和从事科研的人都较多,农民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
(四)国外园区发展对我国园区发展的启示
20多年来,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的平台、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的推广平台及现代农业要素的集成载体,其社会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当前我国园区建设还存在着诸如覆盖面不足,科技集成转化能力较弱,科技产业规模较小,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吸引企业和农民创新创业的能力有限,推动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另外,由于地理区位和政策措施差异,东中西部园区建设与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问题,客观分析现有农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探索园区在经营管理、金融、人才培养、政策服务、产品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机制和体制创新,推动园区的健康高效发展。
2.园区产业带动能力构建:探讨建立孵化器及技术孵化产业,延长园区农业产业链及促进园区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等策略的实现方式和途径,进一步促进和发挥我国农业园区产业的带动能力。
3.园区竞争力培育:探讨构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和措施,深入考察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管理工作机制等在促进园区竞争力培育上作用,逐渐摸索和总结有效的方式与方法。
4.农业园区经济模式、生态模式研究:探索优化配置农业科技园区的各种生态、经济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高效园区发展模式。
5.深化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我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结合国际农业科技资源分布状况,谋划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领域和方向,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现代农业装备和高端技术,以及国外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二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各地先后建设成功一批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旅游观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一体,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廊坊市毗邻京津, 区位、交通、科技、人才、市场优势明显, 廊坊市如何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值得思考。
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点
(一) 、思想观念新
当前, 农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地区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和方法抓农业园区建设, 拓展农业的内涵和外延,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为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二) 、重视程度高
各政府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高度重视。一是用抓工业园区建设的理念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集成化、规模化、板块化等方面都得以充分完善。二是出台了一系列包括组织构建、资金投入、项目扶持、资源整合等诸多方面相关扶持政策。
(三) 、规划标准高
各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均以区位优势为基础, 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对园区建设做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形成了科学、合理、符合产业发展特点的规模化、格局化园区功能模块。使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 、配套建设齐
一是制度建设配套, 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二是管理人才配套, 抽调政府工作人员, 专职从事园区建设管理工作;三是服务体系配套, 建立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助力园区发展。
(五) 、管理、服务能力强
首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的资源, 统筹谋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实质性难题。二是做到“四统一”管理服务模式, 即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项目的把关布局、统一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廊坊市园区建设现状分析
(一) 、廊坊农业园区建设经历
廊坊市从1998年开始探索农业园区建设。由于投资主体单一, 经营理念滞后、项目结构呆板、目标取向不明确等, 没有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催生了一批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 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上有很大改进。目前, 全市有蔬菜标准园300个;休闲农业园112家。各县 (市、区) 以园区名义上报, 拟建或扩建万亩以上综合性农业园区9个。
(二) 存在主要差距
1.组织机构缺失。廊坊各级政府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优势和前景认识不足, 建设工作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管理和服务机构缺失, 很难统一协调各行业资源、资金和扶持政策, 不能将各行业的资源和资金整合形成合力。
2.扶持政策欠缺。廊坊市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的给予园区建设帮助和扶持的优惠政策出台。
3.财政投入不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农业的展示和示范,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需要新技术、新设施的现代化展示, 同时更需要“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作为配套的载体支撑。而廊坊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4.园区规划滞后。成功园区建设经验是要依规划搞建设, 依规划引龙头、摆项目, 有序推进。而廊坊对园区建设既缺乏整体概念, 又没有一个成熟落地的园区建设规划方案出台。
5.理念有待提升。廊坊市虽然现有上百家农业园区, 但是经营机制墨守成规, 停留于家庭手工作坊式的管理模式, 规模小、产品单一、经营理念陈旧, 市场竞争力差, 经济效益低, 大大制约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三) 廊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优势
1.区位优势明显。廊坊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 距北京市区40公里, 距天津市区60公里, 是京津冀统一市场的中心城市, 区位十分明显。
2.基础条件具备。目前廊坊各类农业园区、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数百家, 都具有一定的规模, 具备了发展基础, 资源量巨大, 对园区建设的推动力不可估量。
3.市场资源充足。廊坊拥有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内的近一亿人口的消费群体, 对于廊坊市发展“采摘、品果、赏花、观光、体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廊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思路探讨
廊坊拥有区位、基础、市场资源等诸多自身优势, 所以廊坊要用抓“第六产业”的思路和抓工业园区的模式,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打造产、加、销、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应是廊坊市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主基调。
(一) 强化政府引导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廊坊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农民参与”的原则, 政府引导是关键。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廊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优势和必要性, 不断提高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 强化各级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作用。
(二) 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并强化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统筹负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布局、土地流转、技术服务、资源整合、对外招商等综合管理服务。
(三) 制定总体规划
廊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要以置身京津的区位优势和审视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 着眼长远, 坚持“生态型、健康型、高效型、休闲型”的发展定位。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 高标准制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布局。
(四) 相应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 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地区经济现状、产业发展需求, 从资金、资源、人力、物力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刺激地区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五) 抓好资源整合
整合各类资源, 在园区规划建设工作中协调联动, 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得以整体协调, 快速推进。
建议观点
1、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农业生产, 实现智能化农业生产, 是农业产业真正实现现代化。
2、农业生产向规模化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 , 这样是农业生产与机械化很好的结合。
3、通过物联网技术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 降低化肥农药的投入, 逐步实现生态农业。
3.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三
1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的必需
经历了工业化、现代化和科技革命的洗礼,发达国家的农业已经完全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青海农业耕地面积少、畜牧业发展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必须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之路。要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就必然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型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青海适合发展农业的区域有限,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农产品目前尚不能实现完全自给。传统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组织化、设施化水平较低,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施肥等普及面窄,致使粮油、蔬菜产量低,综合效益不高。在发展基础薄弱、制约因素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走特色、集聚、集约的路子,按照培育特色、壮大品牌、形成规模、提高效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加强园区建设,使农业发展要素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平安县地处海东中心腹地,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从区位看,距离省城西宁35公里,109国道、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兰新高铁穿境而过,距西宁机场仅8分钟车程。从政策优势看,未来五年全省将继续实施河湟流域八个百里万亩(万头)工程,培育农牧业十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试验区,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为依托,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支撑,有优惠政策措施的为助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做实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平安农业的跨越发展迫在眉睫。
2 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平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平安县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应围绕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有效增收的目标,跟紧中心、联合企业、贴近农民、服务基层,可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开展:
(1)围绕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湟水流域百里现代农业长廊,形成特色农业区、农业带”的建设总体布局,着力抓好小麦、油菜、设施温棚等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整体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力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集成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提高机械作业的规模和效益。积极推进种子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延伸农机服务领域,拉长服务链条,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2)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目前,平安县经济作物、蔬菜类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不少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还是空白。畜牧、林果等农村各业机械化水平更低。应找准农机化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切入点和努力方向,以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建设花卉、油菜等主导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示范点。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等机械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
(3)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新优势,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围绕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主动地搞好技术推广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适应农业科技化发展需要,重视发挥农机作用,整合农机产、学、研、推等各方面力量,提升农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4)围绕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搞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购机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政策。县、乡镇农机部门应在技术层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农民,切实帮助农民把好设备性能关,通过对比试验认真负责地向农民推介适合当地生产发展需要的产品,正确引导农民自主选购农业机械。要协调搞好补贴机具的安装调试。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农机户的跟踪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和使用培训,及时解决作业过程和日常维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2008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篇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三带、十区、百点”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导向作用,在我乡继续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工程,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域经济突破的战略目标,结合本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08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省、市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化效益农业为目标,以推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农民为基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强调特色,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集合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地,农民身边的实用技术学校。进一步推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全乡建设一条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即“同抚路”两侧的红星村和东宏村;公路两侧的面积3000亩;建设乡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个,在东宏村、同抚路北侧,种植面积1800亩。村级示范点14个,种植面积共计2100亩,园区内大豆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要达到5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内,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化农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乡级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一个,落实在东宏村、面积1800亩,以陈俊辉科技示范户为代表的64户农民,种植作物大豆,此示范园区充分利用农场科技力量、机械力量、有效地与园区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引进农场先进的科技和机械,在科技园区内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品种、统一规程,统一包衣、统一施药、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
村级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在14个行政村,即14个村级示范点。根据种植各种作物的种植情况及科技投入情况,乡党委政府决定在永发村、东原村、东平村、东强村、永祥村建立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水稻科技示范点,分布在青秀路两侧,总
面积750亩,其中永发村150亩,东原村150亩、东平村150亩,东强村150亩,永祥村150亩,在园区内全部采取机械整地,标准化育苗,机械插秧,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统一标准,即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指导。
在永存村、红星村建立种植玉米为主的科技示范点,总面积300亩,其中:永存村150亩,分布在永存至永庆的道路两侧,红星村150亩,分布在同抚路北,在园区采用《玉米标准栽培技术规程》操作,用先进的科技组装园区,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在永丰村、永恒村、永利村、永安村、东利村、东明村、东阳村建立以种植大豆为主的科技示范点,总播种面积1050亩。其中永丰村150亩,分布在村北,以深松整地为主的地块;永安150亩,分布在永明与永新的道路两侧;东利村150亩,分布在东宁——东安村的道路两侧;东阳村150亩分布在东河——东岗村道路两侧;东明村150亩,分布在东进屯——昌盛道路两侧;在园区内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可设计多种试示范项目来组装园区,切实起到示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为了使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达到顺利实施,我们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科技规划,合理布局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我们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滚动发展的原则,具体按照:“一个园区示范带,十四个园区示范点”的发展目标,使每个示范点要各有侧重、特色,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使园区建设与主导产业配套,互为依托,科学合理。
2、技术保障
为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含量,我们乡农业科技人员将全部投入科技园区建设中,乡党委将随时调配,选用、聘用科技人员,及时充实到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以满足各个生产环节需要的技术人员,他们将全力抓好技术、信息、培训服务。大力推广新型的种植模式和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一流的技术保障。
3、注重效益,抓好典型引路
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我们要把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们乡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它成为一个被农民群众参观学习的典型,成为一个普及推广农业新科技的基地。
五、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顺利实施,我们乡党委成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同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管理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同时,乡党委将建立奖惩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目标顺利实施。
青河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吴连宝
副组长 尤明忠 谭春林
成员 赵明纯 吴汉勋 赵玉水 王健伟
5.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五
缅甸农业代表参观嵩明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作者:
来源:《中国新农村》2013年第05期
近日,以缅甸国家经济和社会顾问委员会主席、农业企业和农村发展顾问中心首席执行官吴丁突乌为团长的缅甸农业专家学者代表团及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刘稚院长等一行20人到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参观调研,并与园区领导和晨农集团代表进行座谈。
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主任助理汪永祥、晨农集团总经理续成良及专家晋航分别对园区建设情况、先进农业技术运用、企业运作方式、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双方感兴趣的环节交换了意见。缅方代表对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投资建设、运作方式及公司参与等表示极大的关注,同时高度赞扬这种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围绕发展都市农业、科技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现代农业理念和模式。缅方团长表示,缅甸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希望并欢迎云南省农业企业到缅投资,与缅甸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6.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六
松桃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办公室
2018年1月16日
贵州同仁望乡集团:2018年迎来“开门红”
望乡集团与上海极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现场
新年伊始,松桃苗族自治县招商引资特种养殖企业——贵州同仁望乡集团对内瞄准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不遗余力抓产业发展,对外瞄准国内国际市场,打造知名品牌,全力以赴拓展市场,截止元月16日,已实现新增养殖点55个,市场销售签约2.8亿元,产业发展模式于1月15日,得到贵州省家禽产业发展绩效考核组的充分肯定,新年迎来“开门红”。
入驻松桃的同仁望乡集团正大镇正光村绿壳蛋鸡示范基地
黔蛋出山,远销沪城,签订年2.8亿元订单
望乡集团自入驻松桃以来,积极扩展市场,使产品销售市场呈现旺盛的局面。2017年9月30日,与上海徐鸿飞小鲜蛋、广州江南集团、中信集团、山姆会员店中国总部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与上海徐鸿飞小鲜蛋有限公司签订年供货4亿枚生态鸡蛋的采购合同,由此打开了沿海禽蛋市场。
2017年12月25日,望乡集团与冷水溪镇6个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林下养殖项目协议,发展养殖点9个,计划养殖绿壳蛋鸡9万羽,建养殖点90个,资金投入900万元,为2017年林下养殖基地建设打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为2018年林下养殖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年伊始,望乡集团聚焦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和服务理念,全面出击,主动服务,持续推进林下养殖产业化发展。1月4日上午与黄板镇4个村签订林下养殖协议,发展养殖点5个,计划养殖绿壳蛋鸡5万羽,资金投入500万元。同日下午与甘龙镇8个村专业合作社签订林下养殖协议,发展养殖点8个,计划养殖绿壳蛋鸡8万羽,资金投入800万元。1月5日与九江街道5个村签订林下养殖协议,发展养殖点5个,计划养殖5万羽,资金投入500万元。1月8日与长兴堡镇5个村专业合作社签订林下养殖协议,发展养殖点6个,计划养殖绿壳蛋鸡6万羽,资金投入600万元。1月11日与木树镇7个村专业合作社签订林下养殖协议,发展养殖点7个,计划养殖绿壳蛋鸡7万羽,资金投入700万元。这些协议的签订,为望乡集团2018年的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公司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全面推进项目实施,同时进一步发展林下养殖点,扩大林下养殖规模,帮助更多的农村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根据望乡集团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计划在松桃全县建立100个林下养殖点,投产林下生态绿壳蛋鸡100万羽,迅速发展松桃林下经济,努力打造国内生态农业一流企业和领先品牌。
瞄准扶贫,助民增收,发展路径与时代同步
望乡集团始终把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为己任,瞄准产业扶贫,助民增收脱贫,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在发
内生动力,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双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11”即1户贫困户年养殖1千羽绿壳蛋鸡,利润10万。也就是说,1个贫困户年养殖1000羽绿壳蛋鸡,公司保底回收鸡蛋1元/枚,土鸡36/公斤,在公司的技术指导下,每1羽蛋鸡平均年产蛋120枚至150枚,1000羽蛋鸡可年产12万至15万枚鸡蛋,年收入可达10万元至12万元。
开足马力,奋力拼搏,新年呈现新气象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望乡集团在发展产业、助民脱贫增收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走进望乡集团办公区,企业文化宣传标牌随处可见,产品订购协议和林下养殖协议接连签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月2日,每年2.8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签订。1月4日至11日,10个乡镇46个村专业合作社养殖协议成功签订,为松桃全县扶贫产业发展、农民脱贫增收及望乡集团发展注入了活力。
且看望乡集团2018年的发展规划,年内计划在松桃全县建立120个林下养殖点,养殖绿壳蛋鸡120万羽。通过贫困户利益链接模式,将带动800余户贫困家庭、4800余贫困人口增收取脱贫。按年产蛋135枚平均值计算,年产蛋可达1.755亿枚,加上淘汰鸡回收,可实现年产值3.807亿元。同时,规划建设占地120亩的育雏厂及孵化厂,投入资金6500万元,目前以进入实施阶段,预计今年6月完成投产,计划年出栏青年鸡500万羽。
7.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七
南陵县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无为县开城、芜湖县六郎镇、繁昌县平铺镇、鸠江区白茆镇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区经营主体积极“嫁接”优质科技资源,先后与中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规划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安徽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3家企业建立了2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博士工作站,重点解决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的组装推广、绿色增长模式、病虫防治、标准化生产等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全市已建有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1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部级、15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9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6家市级民生工程蔬菜生产标准园基地;芜湖、南陵、繁昌三县被农业部认定为水稻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
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高新科技为引领,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拉动,已完成总投资14亿元,建成组培中心、自动化育秧工厂等一批现代农业科研项目,建成了4000亩高标准良田、3000亩高效健康水产养殖区、15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 2100亩有机果蔬生产基地、300亩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先后聘请18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园区技术顾问,邀请100多位专家对园区相关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对农作物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和配套技术进行指导。构建了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平台——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安徽省龟类良种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芜湖市优势农产品研发及检测中心和芜湖市食用菌研究所。高起点建设了安置区——大浦新村,安置农户1100户,建成闻名遐迩“大浦乡村世界”。该企业已发展成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大浦新村的示范引领,南陵县“一核、二带、四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即以大浦试验区建设为核心,初步建成205、318国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带,形成优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机装备四大重点发展板块。
无为县开城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面积11.5万亩,核心园区建设面积2.2万亩。实施了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工厂化育秧机插示范栽培、水稻绿色防控集成体系运用、秸秆还田与肥料控量施用、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与生产应用展示、水稻绿色订单生产等项目。鸠江区白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地规整,沟渠配套,千亩千座日光温室、连栋温控温室大棚排列整齐。大棚内时令果蔬色彩斑斓、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8.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 篇八
关键词: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群;农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383-03
收稿日期:2013-05-30
基金项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高云(1985—),女,山东临清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gaoyun1105@163.com。
通信作者:陈伟忠,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农业发展研究。Tel:(010)65910324。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各省(市、区)现代农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区域代表性强、示范作用大的地区,是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方向,代表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产业特色突出、对其他区域起示范引导作用的区域。本研究探讨了产业集群发展能否促进示范区农业的发展、示范区农业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指导。
1农业产业集群理论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相近、相关或者互补的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壮大,产生1个高度集中的群落,但产业集群并非适用一切产业。产业集群是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将企业、农户、金融部门等聚集在一起,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经济效益。产业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细化行业分工。产业集群可以催生更多的新企业,促使投资者发现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产业集群的建立虽然加剧了竞争,但也促使企业争夺市场。农业产业集群侧重集群中纵横交织的行业关系,具有聚集性强、专业化分工、关联度大、创新力强、自我强化作用大等特点。农业产业集群拥有产业集群优势,且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明确,资源向优势农户、优势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区域聚集[1]。通过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业上、中、下游专业化分工合作,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产业集聚、共同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彼此距离较近,有利于企业之间增强了解、加强沟通、降低合作风险,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2产业集群研究综述
张元智等认为,扩张横向规模以获取规模经济,收缩纵向规模以避免规模不经济,正是这种规模特征为集群产业赢得了竞争优势[2]。潘峰华认为,集群辨识的3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地理边界、产业边界、产业联系[3]。樊天霞提出,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规模经济、小城镇效应等独特效应[4]。李国武指出,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一定需要以工业园区作为平台,产业集群发展到对生产空间、创新环境有更高要求之后,对工业园区的需求才成为必要[5]。工业园区不一定能自动带来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园区也不一定以集群的方式来发展,在良好的区位禀赋、制度环境之下工业园区才有可能成为集群的栖息之地。吕裔良认为,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生性[6]。吴丰林等认为,城市产业集聚系统是多层次、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系统本身与系统外诸多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换,系统耗散结构功能不断增强,最终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驱动力[7]。张晗等认为,不同的气候、土质、水质等条件使得不同地区形成特色农业,不同产业为利用特色农业资源集中到特定区域内从而形成农业产业集群[8]。蔡吉跃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有利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9]。朱清海等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竞争优势、空间区位优势,并提出培育农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策略[10]。李春海等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原有农业发展模式的升级[11]。产业集群对农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产业集群对农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是必然的,有可能会受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状况、市场发展变化等的限制。
3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4月底,全国已认定15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东、中、西、东北地区各有52、34、44、23个。如图1所示,示范区主导产业以粮食、蔬菜、畜牧、水产为主,以蔗糖、茶叶、橡胶、花卉等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产业为辅。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本着“总体多元化发展、整体带动能力强、个体特色产业突出”的原则,充分发挥了示范区的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立足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培育壮大具有一定發展基础、市场潜力较大、发展后劲足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示范区以主导产业发展区域为产业集聚区,以周边农业种养殖基地为源头,以农产品制种、加工、物流等企业为核心,以良种、科研、金融、协会、中介等各类服务企业为辅助,围绕示范区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支持与引导,促进自然、技术、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有机结合,打造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4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12],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根本性动因是为了获取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集群竞争优势[13],具有集聚、竞争、分工、协作、区域、品牌效应,有助于获得农业竞争优势、提高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由于产业集群概念没有明确规定产业集群的企业数量、产业涉及范围等,在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各不相同,所以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数量、规模是有一定弹性的。河北省定州市通过引进大项目、加大投入,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乳品加工、肉类食品加工、面粉加工、果蔬加工、油料作物加工、葡萄酒加工等6类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达42亿元,集群优势明显。山东省莱西市现已初步形成2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一是店埠镇东庄头食品加工园,占地 73.33 hm2,集中了40余家食品及配套企业;二是莱西市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占地 160 hm2,目前已开发120 hm2,集中了13个食品加工企业,2011年,主体园区实现销售收入93.25亿元,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利税4.86亿元。由此可见,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群是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示范区主导产业不同,产业集群形成方式、产业、发展机制、组织方式也不同。农业产业集群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吸引新企业入驻,形成产业群体。农业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与分散建厂相比,可节省土地、水、电、热等资源,便于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行政成本,是农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nlc202309041940
5农业产业集群与示范区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集群依托示范区主导产业,示范区主导产业因为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东部示范区主要是粮食、棉花、畜禽养殖、奶类、水产等产业,中部主要是小规模的粮食、畜禽养殖、水产业,西部主要是棉花、畜禽养殖业,东北部主要是粮食、畜禽养殖业等。
5.1示范区发展促进产业集聚
示范区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优势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各类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同时,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普及储藏、保鲜、分级清选、包装等技术,促进农产品保质、减损、增效,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优化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引进先进技术,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
5.2以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示范区现代农业竞争力
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以中心城区或主导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企业为核心,以良种、金融、科研、协会、中介等各类服务企业为辅助,以周边农业基地建设为源头,围绕粮食、畜牧及其他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减少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示范区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示范区土地规模经营,加快村镇建设,细化产业分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示范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示范区农业的发展。
6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基本是以政府为主导或依托市场形成的产业集聚区[14]。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作为区域性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容易在企业较多的产业中产生,农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彼此之间长期保持合作与竞争关系,充分利用巨大的信息流,满足区域内市场需求;推进示范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拓展示范区农产品市场空间、农业发展领域,发挥示范区产业集群的辐射与带动功能。
种植业、养殖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链的起始环节。应该将示范区发展较好的地区作为核心区域,引领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在核心区域的外围设置功能区,保障主导产业农产品供应。在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通过加强灌区农田水利、农业机械、良种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水平。将河流沿岸及大中型水库地区设为畜牧禁养区,平原及城镇地区设为限养区,山区、丘陵地带设为鼓励发展区域。农产品加工业连接生产、销售、物流等各环节,一般是以示范区农产品为原料,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农产品的加工产品,是最容易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示范区应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挥大型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组织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有效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与各产业集群联系十分紧密。示范区依托主导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链,开展农产品物流交易、配送,为示范区农产品流通提供便利。实现农业物流专业企业由零散到规范,形成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农业物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改进农业物流环节,统一农业物流管理标准、降低农业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改进的方向是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仓储运输、IT支持平台全面整合,扶持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应当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图2)。这几大产业集群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共同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产业集群网络,他们之间有巨大的信息流,既竞争又合作,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提升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7現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
7.1优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环境
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包括产业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专业化批发市场、物流体系等。软环境包括政府制度政策、企业法制环境、财税政策、融资政策等。示范区可以通过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平台,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吸引企业聚集,形成一批特色明显、产品知名、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政府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
7.2加快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保持产业集群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示范区农业产业集群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龙头骨干企业等。良好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加强产业集群与相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国内外大型企业互动与合作,提升产业层级。二是在产业集群内,以多种方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专门的技术机构,或利用产业集群内骨干企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三是鼓励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广泛吸纳科技型人才,组建研发机构,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7.3依托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链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聚集、示范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充分考虑其资源要素与环境容量,提高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影响因素,保持适度规模。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企业发展,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开展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价格、保障供应。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在优势产区建设、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强产供销信息引导,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构建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繁荣农村经济。
nlc202309041940
7.4农业产业集群各部分协调推进示范区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形式主要包括种植业产业集群、养殖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5种[15]。农产品收获后一部分进入市场或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另一部分农产品经过加工再进入销售领域。农产品流通产业集群、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促进示范区农业产业链稳定发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应对规模化市场需求,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8结论
本研究表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示范区的示范带头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示范区产业集群也是具有先进示范引导作用的,所以示范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适合市场需要,降低了产业集群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示范区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玉兰.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新疆棉花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5.
[2]张元智,马鸣萧. 企业规模、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J]. 中国工业经济,2004(6):29-35.
[3]潘峰华. 产业集群的辨识及其特征分析——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4):130-140.
[4]樊天霞. 产业集群经济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湖北社会科学,2004(3):117-119.
[5]李国武. 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关系的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8):50-55.
[6]吕裔良. 产业集群与黑龙江乳制品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2011(14):6-7.
[7]吴丰林,方创琳,赵雅萍. 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01-1208.
[8]张晗,吕杰. 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1(2):85-91.
[9]蔡吉躍. 农业产业集群助推现代农业的实践、效应与启示[J]. 经济地理,2008,28(5):837-840.
[10]朱清海,李崇光. 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分析及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3):190-193.
[11]李春海,张文,彭牧青. 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 中国农村经济,2011,3(3):49-58.
[12]尹慧君. 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13]谯薇.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政策支持研究[J]. 农村经济,2011(12):54-57.
[14]贺灿飞,潘峰华.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13.
[15]尹成杰. 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马智利,郝猛.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券机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386-389.
【农业示范园区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10-22
农业示范点工作方案08-14
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书10-28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汇报07-0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07-02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09-17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08-12
调查问卷农业园区11-03
农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