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2024-10-07

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11篇)

1.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一

一.引言

文化旅游是游客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通过参与相关的旅游活动,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的过程。把文化融入到旅游地中,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在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也为本地的旅游增添了“内在”的竞争力。湘西历史悠久, 少数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 具有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条件。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丰富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长期以来,湘西各族人民都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色的文化,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湘西整个的文化体系和人民的生活习俗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2.发展迅速

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近5年来,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20%以上。到2010年,湘西州接待游客达1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18.4%和25.3%,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州经济总量的20.25%,旅游带动就业近20万人。从此可见,湘西文化旅游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强劲。3.政策扶持

(二)劣势分析

1.形象模糊,发展不平衡

从湘西地区整个文化旅游产业来看,缺乏统一的旅游文化整体形象,宣传口号及标识系统,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模糊。从景区开发和游客人数来看来看,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几个景区明显优先于其他景区,其他景区相对滞后;从行业上看,各地均重视景区建设,而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业重视不够,尤其是对旅游中介服务业管理不够,软环境明显不足。产业化多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抑制了旅游业的发展。2.产品整体开发不足,产业链条短

湘西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欠缺,且产业链条短,缺少配套产业以及设施。旅游景区周边饮食住宿条件较差,旅游娱乐活动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品种单一,很难与旅游者融为一体,缺乏吸引力,完整系统的旅游产业链还需完善。3.文化旅游策划人才匮乏

湘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过于分散,需要具备独特创新理念和丰富市场运作经验的策划人员对其进行整合、包装和推广。湘西地区这样的人才还很缺乏, 使得文化旅游产业增值与扩张的条件不足,难以以市场为导向。

(三)机遇分析 1.政策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湖南省委省政府也正在推进新一轮湘西开发战略,湖南省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近日召开的大湘西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提出,要把大湘西文化产业打造成全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2011年湘西州旅游局出台《湘西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形式,上述政策的出台为其深入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2.市场

我国具有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日益成熟。从2000年一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9.5%,国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16.3%,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3.1%和24.8%。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达1482亿元,人均838元。广阔的国内外客源市场, 将形成较为难得的市场机遇。

(四)挑战分析(threats)1 边缘化

周边地区快速发展使湘西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文化资源是公共资源,不可能进行垄断经营。其它地区不仅可能使用大湘西的文化资源,而且利用自身的资源还会超越,资源作为文化产业的开发者谁都可以拿来使用,并不是湘西的独特优势。2 资金分散

文化产业的巨大能量对于各个地区机会均等,在资源相似的情况下,谁能受益取决于资金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针对湘西内部而言,在争取政府资金支持方面,市内各县市资源相似,行政主体间争夺相同或相似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的现象存在,致使文化资源和资金支持布局失调,经济基础,创意人才等产业要素,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极其分散,造成内耗和效益低下。

2.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二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 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 南与甘南州相连, 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全州有22个民族, 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6%, 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为临夏特有的少数民族。临夏平均海拔2000米, 境内属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500毫米。临夏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古称桴罕、河州、导河, 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州古道的重要驿站, 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 是西部牧区与中原农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素有“河湟雄镇”、“西部旱码头”、“茶马互市”之美誉。临夏州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自然风光奇特秀美、人文景观多姿多彩, 在甘肃乃至西北都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比较优势。

二、临夏旅游业SWOT分析

㈠S (Strengths) ——优势

第一,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临夏州文化古迹荟萃、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按照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地理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系统》分析, 临夏在全部68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拥有45种, 占66.2%[1], 可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第二, 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民族风情浓郁。临夏州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热土, 全州共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等22个民族。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中, 临夏占有6个, 共104.7万人, 占总人口的56%;其中东乡族、保安族为临夏独有。众多的民族、迥异的民俗风情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中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地方是全州有2500多座清真寺和140多座拱北等民族建筑物[2]。

第三, 古生物遗迹品位高、具有垄断性。发掘于永靖县境内, 距今约1亿7千万年的恐龙足印化石群, 密集程度之高在国内外罕见 (在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发现了270个恐龙足印化石) , 且享有三个世界之最。即:单体最大 (最大的即为150cm×142cm) 、清晰度最高、保存最完好。另外, 和政县现已征藏收集的古动物化石近5000件, 其中包括距今约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化石;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三趾马动物化石, 和政羊化石及剑齿虎化石等[1]。这些古生物化石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品位之高、世所罕见, 具有垄断性。

第四, 黄河风光和生态景观特色鲜明。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带, 地质条件特殊, 自然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临夏不仅有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千姿百态的峡谷地貌, 而且有太子山、盖新坪、松鸣岩、莲花山、凤凰岭等多姿多彩的森林草原景观。同时临夏既具有独特的黄河风光, 又有奇特的炳灵石林丹霞地貌。

第五, 气候资源优势突出。临夏属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500毫米, 气候宜人, 空气清晰度好, 富氧离子多。夏天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冬天是避寒养身的好去处。

第六, 区位条件优越。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地带, 是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结合部, 自古商贸发达, 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州要道的重要驿站, 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 有“陇上八州之首”、“河湟雄镇”、“西部旱码头”之称。临夏北与甘肃省会兰州市相距149公里、西与青海西宁相距270多公里、东距甘肃旅游重地天水近400公里, 区位条件优越。临夏地处甘肃旅游南线的中段, 是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甘肃南部至九寨沟旅游路线的必经之地。

㈡W (Weaknesses) ——劣势

第一, 资源分布零散, 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临夏旅游资源丰富, 但分布广泛, 散布在全州各县市及边远山区。例如, 生态型自然景观散布在北部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西部的积石山县、中部的临夏市、南部的和政县、广河县;古文化遗址散布在从西部到东部再到南部的辽阔地域上。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零散性, 难以规模开发, 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第二, 高品位资源载体不清晰, 资源保护有待加强。临夏旅游资源中部分品位高的资源载体不清晰, 例如文化遗址, 不少现在就仅剩下“名副其实”的遗址。载体不清晰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源的可视性差。对一般的旅游者而言, 难以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由于资金和技术匮乏, 加之遗产遗迹保护意识薄弱, 和政古生物化石和恐龙足印化石群保护措施乏力, 目前恐龙足印化石群仅用塑料布遮盖。炳灵石窟、蝴蝶楼等文物的维修、保护也亟待加强、完善。

第三, 旅游开发缺乏精品, 市场形象不清晰。临夏旅游开发还仅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合上, 新产品、特色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 特别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挖掘不够, 缺少有影响力的拳头旅游产品。虽然, 作为临夏旅游业“领头羊”的“黄河山水风光游”、“民俗民风体验游”、“森林生态休闲游”三大品牌已稍具规模, 但美誉度和吸引力不足, 在与同类产品和周遍旅游城市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临夏旅游业起步晚、层次底、规模小、市场培育不完善、缺乏形象鲜明的旅游市场形象。除刚形成的永靖黄河三峡品牌, 和政的松鸣岩品牌外, 其他形象不突出, 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市场形象效应。

第四, 营销乏力,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临夏虽然有许多极具特色甚至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但从政府到地方营销意识单薄、宣传力度不强, 这就造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近年来, 尽管临夏政府在旅游产业方面, 尤其对主要景区的投资比较明显, 但是相对于旅游业发展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 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显的微不足道, 旅游业自身又处在初创阶段, 市场成熟度较低, 吸引外来资金的能力有限, 这就造成了临夏开发旅游产业的最大劣势。

第五, 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临夏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六要素”之间协调性、均衡性差。如州内目前的交通形式仅限于公路运输, 路况差且等级不高, 部分景点可进入性差。住宿条件和接待能力有限, 饮食单一, 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景区内缺少娱乐设施和参与性文化活动, 大多都是观光性产品。旅游产品静态展示多, 吸引游客参与的活动少。产品结构单一, 客人到这里基本上是“白天观景, 晚上观屋顶”, 造成客人逗留时间短, 消费少。

第六, 行业人才匮乏,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临夏旅游管理部门中有旅游管理知识背景或从旅游行业中成长起来的人很少, 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的旅游经营人才、旅游营销人才、旅游企业业务人员和服务人员。全州2600多旅游从业人员中, 大专以上学历占15.73%[1], 整个行业人才匮乏, 经营管理相对滞后。

㈢O (Opportunities) ——机遇

第一, 周边市场成熟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临夏处在诸多旅游热点包围中。东部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天水, 南边甘南州夏河县具有世界知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和旅游景点桑科草原, 西部有青海西宁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和青海湖, 同时, 临夏还处在甘肃至四川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的旅游热点线路上。临夏周边旅游区发展成熟, 对临夏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育相对成熟的周边旅游市场和州内局部旅游市场将为临夏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给临夏旅游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 自驾车旅游的盛兴, 城市居民出游自然、民俗旅游地愿望强烈。近年来, 国内旅游消费趋势发生很大的变化, 呈显出两大特点。一是随着城市家庭小轿车的增多, 以家庭为主体的自驾车短途旅游正成为旅游市场当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快速的发展, 临夏州作为兰州的“后花园”有很大的市场机遇。二是自然旅游地和民俗旅游地越来越受到城市人民的喜爱, 尤其具有参与性的民俗体验活动和农家乐产品倍受青睐, 临夏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秀美的自然景观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

第三,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 各地政府对旅游业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临夏州政府已经把旅游业确定为主导产业, 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成立旅游业发展协会, 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同时,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城市及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开拓旅游市场, 使旅游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成为临夏经济新的增长点。

㈣T (Threats) ——挑战

第一, 市场竞争和同质产品带来的挑战。临夏州周围有多个成熟的旅游品牌, 如天水、武威、敦煌、青海等许多都是国家级旅游城市, 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 距临夏最近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最后, 周边市场的同质同类产品将带来竞争, 例如, 东边麦积山石窟与炳灵石窟的同质竞争;南边桑科草原、九寨沟与临夏州山水生态旅游的同质竞争等。

第二, 开发过程中地方文化失真带来的挑战。地方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过于“商业化”和“舞台化”, 使旅游资源丧失原有的真实性和价值, 严重威胁其发展。如有些民族特色十分浓厚和古建筑较多的街区和旅游区 (点) 在开发建设中一味追求豪华、现代, 而丧失了民族文化和建筑原有的价值和特色;还有比如在开发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和生活风俗的过程中过于“商业化”而失真, 从而失去其核心吸引力。

第三, 生态的脆弱性给旅游开发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破坏, 而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易于破坏难于再生的特点。此外, 由于旅游需求的“日益差异化”, 要求景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 才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而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有可能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乃至退化。因此, 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和游客的日益增多, 如何维护好临夏州生态的丰富多样, 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已成为一大问题。

三、临夏旅游业开发策略建议

㈠创新融资方式,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资金投入是把资源变成商品的必备条件, 而体制的合理性是影响融资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中外旅游开发融资经验, 任何一处旅游区很难完全依赖自己的资金进行开发, 须借助外来资金。从临夏旅游开发主体来看, 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 投资量少且单一。这种投资的严重滞后, 给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障碍。因此, 必须创新融资方式,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第一, 政府主导, 市场化运作。临夏政府及相关单位应积极向上争取旅游专项资金, 并应把旅游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财政投入是实施“政府主导”的具体体现, 各级政府都应把发展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拨出专款, 专门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实行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人, 社会及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投资经营, 不断强化市场融资功能, 促使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形成。

第二, 实行政策倾斜, 扶持旅游业快速发展。临夏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牢固树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的思想, 实行产业扶持政策, 要大力倡导民办旅游, 在资金引进和外界企业投放上给予优惠政策, 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如:将部分城市规划外的荒滩、荒山按照招商引资政策免费供给投资者, 也可将某些景区若干年的经营权或其它无形资产转让, 回收资金开发其它景点和旅游项目。) 制定旅游开发和投资激励政策, 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旅游业, 解决临夏旅游业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

第三,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增强竞争力。积极引导旅游企业通过深化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改制、改组、控股、兼并、租凭资产重组等形式, 扩涨旅游企业规模, 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手段, 诚信经营, 个性化服务, 专业化发展, 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引导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 扶持和培育大型旅游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增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㈡定位目标市场, 多渠道全面营销目前,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 必须要确立一个目标市场, 围绕目标市场制定并选择推行营销策略, 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第一,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临夏应根据其地理位置、产品特点、定位目标市场。首先, 继续以省会兰州的“后花园”为主题, 宣传口号重点开拓以兰州市及周边城市为主攻对象的一级市场, 组织“一日游, 二日一夜周末游”等;其次, 以独特的临夏民俗风情和世界级的古生物遗迹主攻国内其它城市和中东阿拉伯及海外市场。

第二, 多渠道全面营销。市场经济体制下适时适宜的促销策略对产品的销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提供的是一种“精神产品”, 是一种“心理消费”, 并不是人们的“必需品”, 旅游的“卖点”是在心理作用驱使下产生的, 所以促销显得尤为重要。在营销中充分发挥政府在营销中的主导功能, 通过广告、公关、节庆活动、优惠促销等多种营销手段, 积极与旅行社、旅游代理商、知名旅游网站合作, 建立多渠道的营销网络。

㈢塑造旅游形象,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

第一, 塑造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或旅游区域在旅游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 也就是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反映和主观评价, 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有招徕游客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3]。临夏应围绕“彩陶之乡、花儿之乡、古动物的伊甸园、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大禹治水的源头, 中国西部汉码头”六大文化主题确定旅游整体形象和形象宣传主题。即, 临夏旅游整体形象应为:“集民俗体验、休闲观光和探秘考察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地”;旅游形象宣传主题应为:“古动物的伊甸园、中国的小麦加、您还未去的一方处女地”。

第二,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临夏作为一个旅游业刚起步的旅游区域,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有利于提升临夏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根据临夏实际和资源分布情况应确立以南部古生物生态旅游区、中部民俗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风景旅游区为主要区域的三大核心旅游区;推出“黄河山水风光游、森林生态休闲游、临夏民俗风情游、河州文化巡礼游、史前生物探秘游”等五大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临夏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营销乏力、资金短缺、形象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客观认识临夏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资源优势, 把握机遇, 克服劣势与威胁, 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全面整合资源, 实施资源转换战略, 品牌营销战略;努力探讨有效的融资机制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为临夏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业开发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 针对临夏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创新融资方式,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定位目标市场, 多渠道全面营销;塑造旅游形象,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的开发策略建议。

关键词:临夏回族自治州,SWOT分析,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蓝强.对加快发展临夏旅游业的战略思考[EB/OL].http://www.linxiatour.com/news/detail.asp?n_id=147.

[2]李祝舜.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⑷.

3.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三

关键词:古镇旅游;SWOT分析;开发策略;青木川

一、引言

SWOT分析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1]。青木川古镇地处陕南丘陵区,位于陕西省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主要地形为山区、浅山丘陵,海拔在680-1047米之间。青木川植被丰富,动物种类多样,其境内的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现阶段影响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利于古镇旅游制定合适的未来发展战略,实现青木川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1.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青木川古镇历史悠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军事重地。但此地比较闭塞,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民风淳厚,朴实。和谐、安乐的生活状态对游客是一种精神层次的体验和享受。特殊的文化背景让游客对这篇土地充满新鲜与探索感。丰富的文物古迹中,古镇明清建筑集中,与古街相映衬,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距古镇不远的阳平关镇,大安镇溶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白龙湖景区,马家山国家级自自然保护等可以联合拓展市场。

2.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劣势。古建筑在维修后与房屋古老风格形成巨大反差,与古街风格形成冲突。古街部分房屋居住功能衰退,由于历史和时间的积淀,木制结构的房屋不仅危害到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还破坏了古镇风貌。其次,建筑污染与破坏严重。古街房屋间隔空隙小,加上许多建筑都是木制结构,房屋存在火灾隐患。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落后,垃圾污染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木川旅游业的发展,限制了古镇旅游客流量的进一步增长和旅游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3.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机遇。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青木川旅游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青木川古镇旅游的发展。青木川可抓住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与周边县市互补的优势,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4]。青木川古镇于2001年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青木川古镇斐声遐迩,引来大批文人墨客,现已成为汉中至九寨沟线路上的重要景点。2007年开通的西安至汉中、西安至宁强的高速公路,提高了青木川的可进入性,增加青木川的客源并改善交通条件。

4.青木川古镇旅游发展的威胁。青木川旅游业主要面临来自全国其他同类型旅游地的巨大挑战。与陕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相比,青木川的旅游知名度也不高,要形成品牌效应,在众多古镇旅游中脱颖而出,青木川要走的路还很长。汉中市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青木川旅游业的发展进程。目前古镇旅游正面临着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内容单一的普遍问题使青木川很难走出自己的道路与其他古镇实现错位发展,是青木川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5]。

通过对青木川古镇旅游进行SWOT分析,笔者认为,总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青木川面对区域竞争等客观条件的障碍,要善于迎接周边地区的挑战,充分抓住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遇,把青木川建设成为人们外出旅游首选的文化古镇。

三、青木川古镇旅游的开发策略

1.保护现有遗址,进行适度维修。回龙场古街、魏家大院应实施保护其原有风貌的措施,从外观整体上来改善建筑。对水泥墙面进行装修,和对古街到辅仁中学上的一排养牲口的圈影响了古镇形象,外围已经破损,而且散发出恶臭,应该进行拆除,或统一重建。老街各重要景点应在不破坏建筑的情况下挖掘其价值。对于存在危险的房屋,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居民情况,统计危房户数,请专业人士设计并修整房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3]。

2.建设公共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地震后阳平关到青木川的道路被毁[4],应尽快解决交通这一大难题。加强公共卫生间的修建,在已建成的停车场旁修建星级卫生间,完善配套旅游设施,并在农贸市场建厕所,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活需要。建造仿古客栈吸引游客入住,以为房屋时木制结构,而且住在里面可以感受到亲近古色古香与在大城市建筑风格的不同,体会到宁静的气氛。

3.开发旅游纪念品,促进旅游者消费。出售土特产品,如黑木耳、香菇、各种野山菌、野厥菜、土蜂蜜,各种野菜、土酒、腊肉、土漆、天麻、柿饼、黄连、板栗、老鹰茶可以包装出售,或直接在市场出售。制作手工艺品,手工鞋垫、手工布鞋可以让当地农民直接出售给旅游者,也可以在固定的地方专门出售这些纪念品。还可以制作缩小版石磨,可放在屋内当装饰品。小的簸箕和小的竹筛应做成真实版和缩小版,可以当厨房家具,小的可以当装饰品,非常别致。

4.加强旅游宣传与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征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进行不同策略的宣传。对近程或过境的游客以休闲度假为主。远程的游客以资源的独特性和传奇色彩作为出发点进行宣传。集中资金和人力,力争以有限费用获得最佳效果。可以请一些摄影师或者文学家来这里采风,将摄影作品制成手册或者海报,在互联网或者西汉高速,以及四川、甘肃到青木川的途中展示。并建立青木川旅游网站,利用网站彩页吸引摄影爱好者[5]。

四、结语

青木川古镇旅游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抓住机遇,规避或解决威胁,避免或弱化劣势带来的不良影响;利用政府政策、特殊文化背景优势拓展客源市场,依据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多角度开发旅游地,才能推进古镇乡村旅游的快速、持续与协调发展。(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339-340.

[2]http://www.nqly.cn/Html/huangjinzhou/181452143.html.

[3]張雪丽.古城镇的开发对策与建议——以凤凰古镇为例[J].商业经济,2009,340(12):110-112.

[4]张建勇,宋书巧,王晓丽.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38-1040.

4.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充分利用鄱阳湖湿地生态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意义重大。对区域内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促进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一、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概况

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现状良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区域。据2009年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该区域旅游接待总人数5750万人次,旅游收入418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省比重的61.18%和61.83%,它将成为江西及周边省份发展生态旅游的示范基地。2010年2月,江西省政府制订了《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标志着江西省正式吹响了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号角,必将带动该区域的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综合发展的战略决策。

1、优势(S)

(1)区位优势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区域条件。从交通来看,环鄱阳湖区域地处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 点,已基本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旅游交通网,为游客的出入和旅游景区间的交通提供了便利。这些区位优势为区域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生态优势

区域内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鄱阳湖水质持续稳定,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湖中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3)资源优势

该区域的旅游资源品位高、类别全、亮点多、特色明显,具有集群优势。区域内既有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如湿地资源、生物资源、地质资源等,也有深厚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如赣文化、红色文化等。(4)政策优势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区域的生态旅游发展,相关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指出:“要着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这将在政策上为该区域生态旅游提供支持。

2、劣势(W)

(1)经济实力差,资金投入少

2009年江西省GDP总量为7589.22亿元,在全国排名居第19位,在中部地区排名最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硬件水平差,规划和管理无序,且开发力度不够,部分资源尚未开发。(2)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尽管该区域湿地旅游资源丰富,但均各自为政,造成该区旅游业零散分割,加上交通连接相对较差,无法形成产业联盟,很难打造旅游知名品牌。(3)管理服务落后

在管理体制方面,各旅游区经营管理较混乱,且实力较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在投资环境方面,旅游业融资环境不够好,民间融资非常少,利用外资刚刚起步,且项目较单一,主要集中在酒店业。在人员队伍方面,江西旅游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且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较低,人才流失较 严重,人才软环境很难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4)旅游产品单一,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在设计湿地旅游产品过程中,鄱阳湖生态区没有充分发挥湿地生态资源的优势,着力打造湿地生态品牌,没有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生湿地态旅游主体产品,且部分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搞重复建设,缺乏多样性,不利于旅游产品的开发。

3、机会(O)

(1)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湿地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开发和经营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部分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也将为鄱阳湖湿地生态旅游提供很好的机遇。(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中提到:“到2015 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其中生态旅游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发展对象。在《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努力把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国生态旅游发展高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这必将为该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生态旅游也将得到全面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

4、威胁(T)

(1)湿地生态环境恶化

鄱阳湖目前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最大淡水湖,但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如湖区水情恶化,洪涝灾害上升,血吸虫病流行,治理难度加大,湖床淤泥抬高,农田涝积严重,水产资源破坏,生物品种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湿地生态资源受损严重

随着各地城市化水平的不断加快,人口规模迅速扩大,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纷纷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三废”直接排放到原本环境优良的区域,鄱阳湖每年要承受各种污水约14亿立方米,这将对原有的“一湖清水”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

5、鄱阳湖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策略

(1)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湿地生态旅游

要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机会,发挥其政策优势,充分挖掘区域独特的湿地生态资源优势,依托区内丰富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区和水利风景区等山水生态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重点打造若干条精品湿地生态旅游线路。(2)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点扶持,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形成一种社会的合力,尤其是在资源整合方面要上下一盘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而不是盲目复制,遍地开花,造成恶性竞争。就鄱阳湖区而言,它隶属南昌、九江、上饶3个市12个县,各地政府分湖而治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政府将湖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协调各部分的利益,从管理体制上打破条条框框,整合有效资源,实现资源、利益共享。(3)加速建设,为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有限的财政支出中,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尤其是硬件设施的投入,要打通各景区的交通节点,形成一张畅通的旅游交通网,完善水电、通讯、景区生态停车场、旅游安全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与大中专院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培养旅游专业人才。(4)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市化日趋加快的今天,要禁止一切破坏环境的开发模式,走发展绿色产业、低碳经济之路。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既要适度有序开发,又要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5)推出特色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5.旅游业SWOT分析 篇五

百色旅游责任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为百色市各个景区门票的销售,门票销售的方式有两种,景区现场售票和网上售票。景区现场售票的流程为直接到售票窗口现场购票;网上售票的流程为到企业网站填写订票人的有关信息和预购票的有关信息,在线付款后会给订票人的指定手机发送二维票码,订票人凭二维票码到景区自动取票机换取门票。

SWOT分析

S—优势

1、利用信息化手段销售门票,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

2、拥有绝对优势的渠道,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各景区门票。

W—劣势

1、公司目前旅游产品单一,多以红色旅游为主。

2、公司人才资金缺乏,制约公司发展。

3、公司在同行中,市场占有率不高。

O—机会

1、百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项目。

2、网上订票这种电子订票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

T—威胁

1、同行模仿建站的威胁。

2、网上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

(6)虚拟一项需求,规划采购流程,拟定具体的采购指标。注意要在其中使用适当的订货策略,进行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的决策。

需求:企业因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采购一批建设物资

6.定制化旅游的SWOT分析 篇六

1.全新的服务模式,新潮时尚易受年轻人的喜欢,高端精致专业化易吸引高消费人群。“量身定制”个性化设计旅游产品、服务的模式,尤其是创意度高的产品最符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最易被他们接受。专业化品质化精致服务是高消费人群最看重的标准,而我们推出“旅游规划师”、“定制化设计”本身就对自己的服务产品树立了高标准、高品质的目标,将改变目前旅行社市场“小乱杂”逐渐丧失游客对整个行业信誉度、转而选择“自驾游”的现状。2.第一个专门试图打开特殊人群市场的旅游企业。虽然残疾人市场的潜力我们尚未得到可靠数据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但像老年人市场、心理疾病市场等市场前景还是很可观的。比如老年人市场,目前世界包括中国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么一个庞大的人口总量而且这部分人恰恰又是既有钱又有闲的,若能将此市场完全打开,推出一些例如“金婚游”“保健游”的招牌项目,此市场发展空间应很大。一些观念开放度高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的国家许多人都计划老时卖了房夫妻俩四处旅游去,回来就住养老院,中国老年人虽然没有这么洒脱,消费习惯上也不崇尚高消费,但他们的中国新一代高文化素质子女但凡资金没问题的都会重视对父母进行旅游这项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精神消费,特别是一些常年工作繁忙不能常伴父母左右的子女出于补偿或担心父母寂寞的心理便更不会吝惜。

3.开发企事业单位市场,盈利空间较大。与企业或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定向化“管家式”“经纪人式”的业务关系,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可以将我们的这部分产品作为他们企业福利项目,奖励激励项目,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也可全程包揽他们所有的差旅项目。如能实现这个计划,我公司仅在此细分市场就可大有作为。

4.重视家庭市场的深度挖掘。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一向很强,重视家庭氛围、喜欢阖家团聚之乐,针对家庭市场,设计一些类似“亲子游”的系列旅游活动尤其会对一些平时陪孩子时间较少的家庭会有很大吸引力,而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的诸如“艺术熏陶游”“励志游”的旅游主题活动家长也会比较支持的,毕竟中国家长一向不吝于在孩子的教育上投资。5.创业管理者均是年轻人,创业热情高,活力充沛,思维灵活,敢想敢做敢拼,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作支撑。

劣势

1.筹资资金困难。企业在初期就面临资金短缺之一难题,首先创业者自有资金极为有限,而另一方面本创业项目有较大风险寻找投资者就会有较大难度,一旦筹资失败就面临着项目流产。即便筹集到初始创业资金,在后续扩大规模发展过程中也难免不断遇到筹资问题,其实对任意一个企业,资金相对不足都是伴随企业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资本的有限性需求的无限性决定的),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筹资难发展受阻问题依然凸显。2.寻找培养优秀的服务团队困难。因为目前市场尚没有类似于我公司的服务模式,相应也就没有配套的人才。寻找能达到我企业要求的“旅游规划师”团队,以提供给客户高质量服务相对还是比较困难的。初招聘到的专业化人才还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培养和挖掘,不断的随着公司的进步而进步并带领公司进步,永葆人才的创新性才能保证“设计类”企业的长盛不衰。

3.管理经验不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企业都是行业里的“新面孔”,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同时保持自身独创性,这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跌倒摔跤。我们几个创业者初涉社会,有许多实战技巧要不断学习摸索,必然会因经验不足出现一些问题;而我们的公司服务模式也是独创的,没有一些范例可参照,得“摸着石头过河”,毕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很大风险的,能否做好营销活动让市场认知认可偏好最终达到忠诚是件很困难的事。4.产品及服务的价格上没有优势。虽然我们也制定了一些降低价格的方针,但毕竟我们公司的定位是高端个性化设计公司我们的主要业务的产品价格相对一般的旅行社还是偏高的,对于一些价格敏感的客户群我们可能就抓不住了。5.合作的景区、酒店、交通运输企业的数量质量规模需较长时间积累。因为是刚进入行业,在人脉、合作的关联性企业源上显然不及那些已经营多年的行业竞争者。当然,这也只是开业初期面临的问题,相信时间自会解决这个问题。

5.3.3机会

(1)中原经济区建设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巨大商机,国家、河南省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均比较重视,相关扶持政策会逐步实施,层层深入,外部环境有利。(2)国家政治,经济平稳向上发展。

(3)郑州的海外客源在近几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国内和本地游客持续升温,尤其是法定假日的黄金旅游热潮将给企业带来重要商机。

(4)郑州地区有几十万高校在校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5)郑州附近地区景区规模较大,旅游资源尤其是历史人文资源丰富。

(6)市场秩序趋向良好,旅游管理部门正在加强监管,有利于企业家的良性公平竞争。(7)目前的旅行社行业小乱杂现象还比较严重,能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企业不多,也就意味着在质量上能和我们竞争的企业不多。

5.3.4威胁

(1)郑州地区有近200家旅行社,竞争较为激烈。

(2)郑州豫龙旅行社联合几家旅行社成立郑州国际旅游集团,具有较强的集团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对新进入的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阻碍新公司进入的策略。(3)原创旅游产品易被复制或模仿。

(4)顾客选择面大,砍价能力强。

7.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七

SWOT分析方法是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时, 了解区域旅游发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和挑战 (threaten) 进行分析, 通过SWOT分析, 明晰区域旅游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为制定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一、“鄂西圈”文化旅游联合开发的优势

(一) 交通网络的主要骨架初步形成。

近年来, 鄂西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 综合运输能力、运输效益显著改善, 交通网络的主要骨架初步形成。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果显著, 运输装备数量和运载量持续增长, 交通运输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各种运输方式营运里程增长迅速。截止2007年底, 鄂西圈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到126086公里 (不含空中航线、城市内道路) , 交通网密度为98.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7856公里, 其中等级公路92435公里, 高速公路1186公里;区域路网密度为92.18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速公路网密度为0.93公里/百平方公里, 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93.2%和72.9%;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18公里, 其中复线里程391公里, 电气化里程326公里, 区域内路网密度为0.95公里/百平方公里,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5.4%。

(二) 资源条件优越。

鄂西圈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包括:楚文化、三国文化、炎帝神龙文化、宗教文化、巴土民俗文化。具体的鄂西圈域的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见表1。

综上所述, 鄂西圈生态文化旅游联合开发有着很大的优势, 与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要求相比文化底蕴深厚。主要表现在:

1. 生态环境良好。

鄂西圈生态保存完整, 物种丰富多样, 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宝库, 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2.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鄂西圈是楚巴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也是湖北省土 (家) 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 民俗风情多彩多样,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3. 旅游资源丰富。

良好的生态环境,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壮美的山河风景, 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4. 特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特色种植业、特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 特色产业发展粗具规模。

二、“鄂西圈”文化旅游联合开发的劣势

(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鄂西圈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制约鄂西圈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交通瓶颈制约严重。圈域特别是景区公路等级低, 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 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 路况较差。连接圈外的快捷通道不畅, 圈域的部分省际和县际出口尚未完全打通, 省际间没有实现快速通道对接;已有的几个机场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 区域外游客进出难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鄂西圈还没有借助于路网真正形成圈域。

(二) 资源及客源市场开发不足。

1. 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

鄂西圈旅游资源行业分割、地区分割比较严重,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一些地方仍然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 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林业、文化产业等缺乏有效联结, 产业链较短, 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 产业联动不够;有些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旅游上, 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与创新不够, 对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景区开发无序, 有些景区管理不善, 宾馆、饭店等没有配套治理“三废”设施, 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2. 客源市场运作乏力。

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手段落后, 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 没有形成宣传合力, 导致湖北省包括鄂西圈在内游客对圈域的文化旅游产品不了解, 客源市场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没有形成统一鲜明的主题形象。旅游市场主体发育滞后, 缺乏骨干龙头企业, 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水平低, 一些地方甚至造成了“建设性破坏”。

3. 体制、机制性障碍明显。

文化、旅游、环保、建设、林业、国土、工业、农业等部门存在管理职能交叉, 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 成本较高, 重要景点和景区管理体制不顺;跨区域的景区, 往往由于行政障碍, 影响资源整合, 难以实现协同发展。同时, 投入、经营机制不活, 鄂西圈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程度不高, 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 投入力度不足。

4. 整体发展不足。

鄂西位于我国中西结合部, 圈域集中了“老、少、边、山、库”区, 长期以来, 在国家的建设投入中, 所占比重较少, 总量不足, 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圈域产业的快速扩张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鄂西圈”文化旅游联合开发的机遇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鄂西圈的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鄂西圈”战略的实施, 形成了鄂西圈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好契机;鄂西圈一体化的地缘特征为资源整合、产业协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在经济全球化及湖北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 鄂西圈将逐步形成以生态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主的特色发展道路, 顺应了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形成了进入圈外经济发展体系的良好机遇。对鄂西圈的开发要切实有效地将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经济优势, 做好统一筹划工作, 开发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旅游产品, 做好挑战高科技与文化的联合开发的准备。综上所述, “鄂西圈”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联合发展, 为旅游联合开发提供机遇。

四、“鄂西圈”文化旅游联合开发的挑战

虽然鄂西圈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在开发其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也具有相应的威胁, 以下是对鄂西圈文化旅游开发的威胁分析:

(一) 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整体技术落后, 增长方式粗放, 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集聚性不强, 品牌效应差, 产业基础不能适应开放市场格局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周边地区快速发展使鄂西圈面临被边缘化困境。

鄂西圈周边地区发展相对较快, 形成了对产业资源的吸引力, 阻碍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向鄂西圈的流动。

(三) 体制僵化, 观念落后, 人才不足, 市场化程度低, 市场体系不健全, 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发展的“挤出效应”。

通过鄂西圈SWOT分析笔者了解到,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强有力的交通网是鄂西圈旅游业的优势所在。但目前鄂西圈具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客源市场运作乏力;体制、机制性障碍明显;整体发展不足等劣势。笔者认为鄂西圈文化旅游开发的劣势大于优势, 在开发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挑战。

四、结语

本文在分析目前鄂西圈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上, 依据鄂西圈旅游联合开发的一般理论, 通过对“鄂西圈”文化旅游联合开发的SWOT分析, 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鄂西圈具有联合开发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二是鄂西圈域自政府规划开发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已经成为了湖北省文化旅游的标杆。三是鄂西面临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市场运作乏力;体制、机制性障碍明显;整体联合发展不足诸多问题。只有针对相应问题采取相应策略, “鄂西圈”文化旅游联合开发一定能取得持续、健康、稳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2009, 4:69~70

[2].张建萍.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142~144

[3].李春明,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R].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思想战线干部报告, 2008, 6

[4].游憩中国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现状分析[J].天创智业, 2011, 6

[5].刘晓慧.资源整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首道关口[J].旅游学刊, 2008, 2:102~105

8.南京高校旅游的SWOT分析 篇八

关键词:高校旅游;可行性;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及教育中心,拥有59所高校,蕴含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南京地区的高校旅游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同时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是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几千年的历史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在发展中具有鲜明的人文优势。而且南京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收入已经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仅2015年,南京游客的到访数量就突破一个亿,总收入达1688亿元,占南京市GDP比重的7%。

(二)交通条件优势

南京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重要地位,所以交通极为便利。而南京共有三个大学城,分别是位于栖霞区的仙林大学城,江宁区的江宁大学城和浦口区的浦口大学城。其中,数仙林大学城最为著名。它北抵312国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对外交通条件一应俱全。大运量、低能耗、出行便捷的交通网络是仙林大学城的交通特点,也为仙林大学城的高校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然资源优势

南京的大多数高校都有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不仅景色优美,气氛也是宁静而和谐,整体布局体现了山、水、草、木的完美组合。南理工的二月兰、南林大的樱花大道、东南大学的六朝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东华湖、南师大的爬山虎……这一处处美景,无时无刻不叫人心旷神怡。

(四)人文资源优势

南京的高校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载体,人文资源极为丰富。1、特色建筑:南京大学的北大楼、赛珍珠故居;东南大学的南大门;南师大的古典外廊等。高校的建筑风格不尽相同,有的是将古典与现代结合、有的则是描绘了江南园林的景象。总之,各有各的独特之处。2、先进科技:为数众多的实验室、标本室、博物馆,参观这些地方你会发现科技的美妙。3、校园活动:各种研讨会、报告会、知识讲座、音乐演奏会、艺术展接二连三。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让你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和高校学子的风采。

二、劣势分析

(一)影响校园秩序与学生生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校园旅游可能会扰乱学校的秩序、使他们的校园生活产生影响。高校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场所,学生们需要安静平和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方面也必须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一旦校外人员大规模进入,势必会造成道路交通的拥挤、环境卫生的问题以及学生人身安全的担忧。

在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有少数的专家学者并不赞同高校旅游的开发。他们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若是引进旅游开发,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当中去,会不会太过于商业?这一问题也值得思考。

(二)旅游设施落后,服务管理有待加强

相较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的知名度,南京高校的知名度在游客当中并不出众,因此当前南京地区的校园旅游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高校内的一些旅游设施还未落实完善,相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也都还有待加强,所以接纳大批量的游客对南京的高校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三)形式单一,缺乏竞争力

目前南京校园旅游大多是简单短暂的自由行,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旅游相结合,大多旅行社都没有将“高校游”作为单独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同时,高校旅游的受众目前还停留在学生阶段,如何开拓新的客户群体也是一大问题。

三、机会分析

(一)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行业成为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拉动旅游消费的增长,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包括《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带薪休假制度、推行“2.5天”休假模式等。同时,国家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我相信对高校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产业前景利好

据专家们预言,文化旅游将是21世纪旅游消费的新趋向。国家鼓励文化旅游产品创新,高校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能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四、威胁分析

(一)客源单一

高校旅游的主要受众是学生,对于其他客户群体来说需求量不大。而且学生群体的出游时间都集中在假期,高校在假期也放假,一些人员、设施在假期期间也不能及时到位。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收入,主要的资金还是来源于家长,所以,在旅游上的花费叫其他群体来说较少。

(二)其他高校的竞争

上面也提到说南京高校的知名度问题。像北大、清华作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两座学府,拥有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南京的各大高校,所以大部分游客肯定会优先选择一些高等名校。来自其他高校的竞争势必会对南京高校的旅游开发产生影响。

9.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九

3.1旅游产业五力分析 3.1.1 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

新加入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但它取决于进入行业的障碍和原有行业的反击程度。

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可以不通过旅行社而直接在网上定票、定房,这就使旅游业失去了一部分客源,旅游业的收入降低。电子客票取代传统机票,航空公司将不再向旅游业的旅行社支付佣金或者回扣。

我国加入WTO,我国旅游市场放开,国际旅游巨头将进入我国,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将给我国目前的旅游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

素质拓展培训行业也在将自己的产业链向旅游业延伸,这将夺去传统旅游业的部分客源。

3.1.2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包括目前竞争者采用的价格战,广告战,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和质量等。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已经存在中青旅,国旅,神州国旅几大旅游巨头,他们为了抢夺客源展开了广泛的竞争,这种竞争已经达到了百热化的程度。

目前旅游业内部竞争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的手段就是价格和服务,产品趋于同质化。

此外在我国旅游市场上还存在很多中小旅行社,他们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与传统的旅游巨头抗争。

3.1.3替代产品的威胁:

包括那些与本行业产品有同样功能的其它产品。

由于顾客需求的多样性,旅行社提供的某些方面的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一些人倾向于选择自己驾车出游。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群体可以自己向航空公司或者大酒店等定票、定房,这部分群体出游将不会选则旅行社。

网络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出现了“拼客一族”,他们也不通过旅行社组织出行,而是在网络上寻找志同道合者,一起出游,以次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且这个群体的发展有不断壮大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旅行社的利益。

3.1.4购买商、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购买商要求降低价格,提高产品的服务和质量,这取决于购买商的实力是否强大。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的威胁手段一是提高供应价格,二是降低供应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如果供应商的势力强大,这些手段就较容易实现。目前的旅游业特征描述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多,他们之间在竞争的同时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不断前进。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越来 越重要。

与其它生产型企业不同,旅游业中旅行社的购买商与供应商都是顾客。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旅游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各旅行社的价格,提供的服务都在旅客的掌握之中。

旅行社服务内容等都趋于雷同,而国内旅行社的数量众多。国际旅行社巨头加入我国旅游行业,他们提供的服务有时比国内旅行社提供的更好。

顾客有广阔的选择余地,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压低价格,要求折扣。

3.2我国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优势:

我国总体经济形式发展良好,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群体规模巨大。当前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网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旅游业经营成本。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旅游业竞争将更加有序。劣势:

与国外旅游巨头相比,我国旅行社资金、技术、实力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旅行社在发展中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把握不及时,对市场的反应存在滞后性。

旅行社竞争停留在较低水平,缺乏核心竞争力 机遇:

我国旅行社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部分旅行社开始借鉴国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自己所用。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我国旅行社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国许多地方正在兴建旅游设施,为旅行社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撑。威胁:

国际旅游巨头加入,使旅行社在竞争中面临改革的巨大压力,改革失败可能导致市场的丧失。

互联网的发展使传统的旅行社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国内旅行社数量众多,为争夺客户而使竞争更加激烈,有时候甚至存在过度竞争。

10.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十

[提 要]梅岭风景区作为南昌市的后花园,近些年旅游业虽有发展,却无重大突破,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梅岭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根据此分析结果,结合旅游业发展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梅岭风景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梅岭风景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

[作者简介]邹奥博(1988―),男,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何风琴(1990―),女,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不动产经济与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的份额中逐步加大,旅游业发展尤为突出,旅游创收不断增加,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2013年,南昌市接待旅游总人数3302.34万人次,同比增长30.1%;旅游总收入275.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6%。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35%。2014年,南昌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286.8万人次,同比增长29.8%;旅游总收入38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7%。南昌市将使旅游业成为南昌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16年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12%以上,并将南昌打造成全省旅游核心集散地和旅游名城。国家、江西省把旅游业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加快推进旅游强市建设已成为“挡不住的潮流、慢不得的脚步”。而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也备受南昌市政府的关注,关于梅岭旅游发展的研究,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资源开发、投资策略、可持续发展、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还未有学者全面分析梅岭旅游发展。

二、梅岭风景区概况

梅岭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郊的湾里区境内,属西山核心区域,东接南昌市区,南靠新建县,西邻安义县,北界永修县,公园总面积11173.1公顷。1985年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洪崖丹井、狮子峰、神龙潭、紫阳宫、梅岭头、铜源峡、太平七大景区,洗药湖避暑度假村、梅岭漂流休闲体验区。

梅岭景区近五年来,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都大幅度提高,旅游发展潜力较大。2010全年全区接待游客1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500万元,增长21.5%。2011年全年全区接待游客1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900万元,增长46.8%。2012年全区接待游客1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300万元,增长40.1%。2013全区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同比增长5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757万元,增长53.7%。2014年成功举办了梅岭赏花节、梅岭纳凉节、梅岭登山节等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第二届太平“心街”啤酒节、洗药湖“七夕”文艺晚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走进湾里、走近健康”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游客的一致共识。2014全年全区共接待游客450.6万人次,同比增长5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9亿元,增长50.3%。

三、梅岭风景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时了解区域旅游发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本文利用此方法全面客观分析影响梅岭风景区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因素,优势和弱点代表区域旅游发展的内部条件,机会和挑战代表区域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梅岭旅游发展优势

梅岭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具备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奇特俊秀的地貌景观。

1.自然景观独特

梅岭是从赣西九岭山脉南坡滑脱推移过来的一座巨型山体,地质上称为“席体”,俗称“飞来峰”,而梅岭这座“飞来峰”方圆三百里,故称江南最大“飞来峰”,独特的成山铸就其特色地质地貌景观,随处可见倒石堆和大小各异的石头蛋,完美造就恢宏的石海,狮子峰的攀爬可以充分领略其气势磅礴之壮观瑰丽。

大小山峰九十九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处。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纺锤形。它周迥三百里,不与他山接,自成一山系。

2.梅岭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音乐鼻祖-黄帝乐臣伶伦在梅岭洪崖丹井创造了音律,使之成为一处古老名胜,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演绎“吹箫引凤”、“乘龙快婿”爱情经典,晋代,道家代表许逊创建“净明宗”,西山万寿宫也因此成为海内外“万寿宫”祖庭,自此,吸引了一大批古代历史文化名流,有张九龄、曾巩、欧阳修、岳飞、汤显祖等,赋诗题刻隐居。由此造就梅岭博大精深的千年文化。

3.景观丰富、休闲娱乐一体

4.林木葱郁、避暑佳地

梅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平均气温为22~25℃,向有“小庐山”之美誉,为全国十三大避暑胜地之一,梅岭植被丰富、林木葱茏,森林覆盖率达67%。森林公园范围内森林植被复杂,种属繁多,植物资源丰富,园内有千年银杏、古桂花树、古松、古三尖杉、古樟、古枫树等多种古树名木资源。

5.旅游集群度较高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郊,与滕王阁隔江相望,与南昌城区紧密相连。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扬古今,是江南唯一属皇家园林范畴的宫式建筑,以其雄伟的气势、高雅的意境、精美的建筑、渊厚的内涵而盛誉不衰,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至,或题诗作赋,或涂鸦泼墨,逐渐成为一座高雅的文化殿堂,被称为“西江第一楼”。另外,位于安义县的古村群,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八大山人纪念馆及红色旅游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小平旧居等众多景区景点,都有较大的客源市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可依托滕王阁等景点的景观及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南昌万达国际度假区即将落成。开业后的南昌万达国际度假区不仅将为江西带来属于自己的世界级乐园,也将成为江西旅游的全新地标,助推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从严选拔,严格发展程序,实现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总书记指出:“发展新党员,必须认真分析入党动机,严格掌握标准和程序,确保质量。”在标准上,笔者认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具备预备党员的条件,应坚持以下几条:第一,在平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均能起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奉献精神;第二,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地掌握,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第三,学习成绩优异,乐于帮助他人,群众基础良好。在程序上,党员发展工作要严把入口关,要切实按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发展程序,坚持标准与严格程序并重。

(三)从严管理,严格党员管理,实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要强化党员管理,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党员管理的形式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加强党员教育。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弥补了传统党员一味强调灌输教育的不足。如可以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征文比赛、剧本创作大赛,“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优秀共产党员成长分享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教育与娱乐为一体,引导学生党员营造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实效性。与此同时,在党内组织生活规范上,党支部一定要严明纪律,严肃党内生活,及时处置经常不参会的党员,建立能进能出机制。

(四)从严监督,推进制度建设,实现学生党建工作考评机制的创新。“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对空”。制度建设有效办法就是建立健全党员考评机制。考评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科学目标考评体系,使支部建设、党员管理有章可循,也能促使考评落到实处。理论学习应明确每名党员过好每一次组织生活,一年至少读几本党的理论著作,撰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且可以利用支部组织生活进行读书讨论;实践锻炼涵盖学生党员每学期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每学期必须参加一定工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学业进步就要求每名党员在学习上要做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年至少要获得一次校级表彰等。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学业进步基本上涵盖了一名学生党员成长的几个重要方面。各学生党组织可以依此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在每年年底对支部所有党员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予以一定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先进,对于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诫勉谈话,督促其改正,谈话后仍未完成的予以通报批评。

[参考文献]

11.旅游景区开发swot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郑州会展旅游;SWOT分析

一、郑州会展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郑州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一直是全国商品贸易的集散地,优越的中部区位,加之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条件,使郑州成为一个巨大的消费与流通基地,其现代市场覆盖力更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所以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多种会展的首选地。

从国外会展业发展一般经验看,随着会展业发展的逐渐成熟,会展旅游的发展和功能将超越会展行业本身,产生广泛的带动和辐射效应。目前,郑州会展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会展旅游的开发依然大大滞后于会展行业本身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工作滞后,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会展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会展的质量,品牌,知名度等有待提升。

二、郑州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郑州发展会展经济有着明显的交通优势,铁路方面,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郑州站是全国第三大客运站, 有直达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车次。京珠、连霍高速在此交汇, “米”字型高速公路网也以郑州为中心。航空方面, 1997年建成投人运行的新郑国际4E级机场, 可与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无论铁路、公路、还是航空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大型会展的需要。

2、现代化的会展中心,有一定的办展设施和办展经验。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在面积上仅次于广州、深圳展馆的全国第三大展馆。正是因为它,第二届中国会展产业年度评选中,郑州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该展馆也与香港亚洲展馆一起,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自2005 年10 月建成开馆以来,凭借一流设施吸引了一系列重头展会,每年举办的会展大小不下150个,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郑交会、中原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中部旅交会、糖酒会等,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

3、旅游资源丰富, 城市旅游吸引力强。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 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有着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优势,郑州市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 以少林寺、中岳庙、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宋皇陵、黄河风景名胜古迹享誉中外。郑州距九朝古都洛阳有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七朝古都开封两大旅游胜地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郑汴洛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郑州居中, 这对举办各种会展活动是极为有利的。郑州完全可以形成旅游促会展, 会展促旅游的良性循环格局。

(二)劣势

1、会展层次低、精品少, 缺乏品牌意识。郑州每年都会举办几百场的各种会展活动,但是,档次高、规模大,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展会却很少,很多展览形式有些单一,技术含量偏低、展览重复,虽然,郑州有全国商品交易会、世界少林武术节、郑州糖酒交易会、世界传统武术节等一批本土品牌,但是这些展会与国际性品牌展会相比,无论是在展示水平、组织效率,还是影响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会展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市场竞争秩序不完善。郑州至今没有一家专门的会展行业管理组织机构, 缺乏有效的协调、引导和明确的分工。具备怎样资质的单位才能举办会展, 举办哪种层次和内容的会展, 参展商要具备什么的行业标准才能入场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导致了目前多数会展场景看似热闹, 本身的含金量却很低。另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 多个部门都有审批的权力, 又导致重复办展、会展内容混乱、办展公司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郑州会展业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展览公司和专业人才,缺乏比较高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对郑州来说会展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郑州目前还没有一个在外界叫得响的会展企业,专业的会展人才缺乏。目前大部分的会展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往往会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不高。会场及展台的设计人员水平不高,有时会展的设置与主题会出现不相符的想象,高等设计人才匮乏。

(三)机遇

1、借助中原崛起的战略优势。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和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国际、国内大中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其附属和关联的中原城市群都有分布合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郑州市将会展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养和扶持,以展会友、以展带业、以展扬名、以展兴市已成危房全市上下的共识,尽力打造郑州会展业的品牌。

2、国际会展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机遇。近年来, 国外展览公司纷纷采取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与中方合资兴建展馆和品牌并购等多种方式向中国展览市场渗透,国际展览业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东亚特别向中国转移、亚洲展览业的重心从新加坡向中国转移, 中国会展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 郑州面临着会展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郑州可以借助这一发展的机遇,发展会展业,进一步的打造中国会展新城。

3、政府大力扶植会展业发展。郑州市政府从2009年开始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本土品牌展会或重点支持展会的培育、补贴或奖励;引进、申办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强的国内外大型展会及对引进者的奖励;会展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宣传、招商推介等费用。推动郑州会展业的发展。

(四)挑战

邻近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对郑州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郑州位于中国会展城市的第二线,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二线城市,在城市群下,郑州的“中部会展之都“之名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郑州虽地处中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处于省会城市的中上水平,但与周边省会城市如济南、西安、武汉等相比还存在差距。上述城市在区位、交通等方面都有与郑州抗衡的条件,甚至超过了郑州,并且在会展场馆方面优越于郑州。

郑州发展会展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以上通过对郑州会展业的SWOT分析表明,郑州发展会展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展会展业的优势和劣勢,机遇与挑战是可以转化的,在发展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针对弱点和短处进行针对性的提升,扬长补短。总之, 郑州的会展经济发展可以结合郑州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 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发展方向, 坚持自我壮大与合作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方婷婷.论新经济形势下郑州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商贸,2010,(5)

[2] 黄阿琼,王艳辉,张爱国等.郑州发展会展旅游的思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5)

上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XXX领导班子成员检查XXX、XXX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