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2024-10-27

医院放射职业防护(10篇)

1.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一

放射安全防护工作汇报

首先,我代表全体医护人员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将我院基本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综合性一级甲等医院。现有职工24人,其中医师5人,医士2人,护士11人,初级工2人,医技人员4人,(其中临聘人员5名)。医院设有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等9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500MA X光机、CR、彩色数字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中型医疗设备10余台,病床30张,承担着龙高镇及周边地区2万余人的防病治病任务。

放射科设置于医院综合业务楼右侧,从事放射工作用房三间,共计70平方米,分别设有照射诊断室(40平方米)、工作人员操作室和值班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人,其中:医师1人,技士1人;主要设备有:北京万东500MA〃x光诊断机1台,CR1台。

二、防护设施

(一)环境安全防护:照射室墙壁屏蔽厚度为30厘米钡沙砖混墙。辐射监测点三个,分别是放射操作人员观察窗、病人出入门和操作人员出入门。放射操作人员操作观察窗为1200×800×20的铅玻璃,病人出入门为50毫米不锈钢铅门。

(二)辐射防护设备:大号铅衣1件、大号铅围脖1条、大号铅手套1双、中号铅帽1个。

(三)辐射监测设备:个人胸章剂量计2个。

三、管理措施

(一)健全管理组织。医院高度重视辐射安全防护工作,成立了“放射性安全防护领导小组”,组织对含射线装置设备、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培训教育放射工作人员,宣传放射防护知识,监督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时排除放射故障和安全隐患。

(二)建立和完善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辐射防护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等。

尽管我院的辐射防护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院要进一步在防护、监测设施设备上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强化监测、防护、安全意识,确保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安全。

2.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 1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GBZ/T 181 - 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 130 - 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 18871 - 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WS 76 - 2011《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 176 - 2006《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1 - 5〕。

1. 2 评价范围DSA设备及配套工程和辅助设施、机房及其控制室、排风系统、安全联锁装置、临近人员活动区域、放射工作人员和邻近区域公众。

1. 3 评价内容包括人员结构、辐射源、屏蔽防护工程、安全联锁装置与警示系统、个人防护用品、设备及场所检测、个人剂量检测、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应急救援设施及应急预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等。

1. 4 评价方法参照国家标准, 依据委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重点评估屏蔽施工方案和图纸, 采用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核算屏蔽效果, 结合检测、检验结果对该DSA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 1 职业病防护设施工程落实状况经现场核实, 该DSA建设项目的放射性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符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要求。试运行期间没有发生放射事故、放射性职业病或其他疑似职业病情况。

2. 2 工作流程图及职业危害因素分析该DSA建设项目工作流程见图1。

该项目主要产生的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为放射诊断实践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 包括有用线束、散射线、漏射线。有用线束、散射线、球管的泄漏辐射对受检者的照射 ( 医疗照射) , 机房周围的泄漏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 ( 职业照射) , 机房周围的泄漏辐射对候检者、公众的辐射 ( 公众照射) 。除此之外, 还存在因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等引起对人群的潜在照射。实践过程中, 放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床边操作, 在曝光条件下, 其受照剂量相对较大。因此, 床边操作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在获取足够放射影像信息的前提下, 合理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保证防护用品具备足够的铅当量: 通过增加操作距离、缩短曝光时间、控制工作时间, 确保个人年剂量限值在国家规定限值以内。同时, 应注意加强对受检者非受照部位的防护。

2.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根据《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 ( 卫监督发〔2012〕25号) 的标准分类,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2. 4放射工作场所分区按照GB 18871 - 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要求, 把DSA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监督区。控制区以防护门为界, 介入室内为控制区, 在工作过程中, 该区内不得有无关人员滞留, 在控制区的进出口设置防护门的门灯联锁装置, 进出口适当位置设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制订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措施, 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监督区包括控制室、辅助用房和防护门、防护墙以外划定的区域, 对该区域不设置专门的防护措施, 但要定期测试辐射水平。

2. 5 人员结构分析该项目配备放射影像医 ( 技) 师3 名, 相关内、外科专业人员5 名, 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均持有国家放射工作人员证, 符合《放射诊疗规定》的要求。

2. 6 屏蔽防护设施与措施

2. 6. 1 机房屏蔽状况机房面积及单边长度检查:设计尺寸 ( 长 × 宽 × 高) 为8. 71 m × 6. 17 m × 2. 85m, 实用面积约53 m2, 最小使用面积要求≥20 m2, 最小单边长度要求3. 5 m, 符合标准。机房屏蔽检查: 24 cm实心红砖, 增加2 mm铅当量防护涂料, 合计分别为2 mm和4 mm铅当量, 3 mm铅板不锈钢防护门, 3 mm铅当量铅玻璃, 180 mm钢筋混凝土浇注, 约为2. 3 mm铅当量介入X射线设备机房, 各方向2 mm铅当量, 符合标准。

2. 6. 2 辅助防护设施状况辅助防护设施见表1。

2. 6. 3 防护用品据现场实况调查, 机房内配备铅背心4 件, 铅围脖4 件, 铅帽2 顶, 铅眼镜3 副, 铅围裙4 套, 随DSA机器配备了床侧铅帘和悬吊式铅玻璃各1 套, 能满足放射工作人员使用, 但欠缺供患者使用的防护用品。

2. 6. 4 放射防护管理针对该DSA项目该院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机构, 明确了机构成员负责人及相关成员的职责, 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射线装置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放射诊疗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 强调了关于加强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个人剂量、放射防护培训制度和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加强对受检者和特殊人群的防护等内容。

注: 测试条件为70 k V、5 m A。

2. 6. 5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结合DSA设备运行特点, 制订了放射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中成立了放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明确了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 详述了基本的事故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 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7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透视防护区辐射水平见表2, 机房周围的辐射水平见表3, 机房监测点分布见图2。检测结果显示, 透视防护区辐射水平符合GBZ 130 - 2013 的要求, 机房周围的辐射水平与环境本底水平相当, 表明DSA设备及机房防护良好。

2. 8 个人剂量检测结果该项目8 名放射工作人员按要求连续佩戴个人剂量计并按时送检, 连续4个季度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为0. 20 ~ 0. 27 m Sv, 远低于国家限值 ( 20 m Sv) 。

3 讨论

综合分析该项目各项检验、检测结果, 结合现场调查, 建设单位能贯彻“放射性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符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原则, 工作场所分区合理, 放射工作人员结构符合国家法规的要求。该项目针对主要放射性职业危害因素 ( X射线) , 采取了较为全面的防护措施, 通过保证机房具备足够的实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和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 合理穿戴防护用品, 制定并落实相关的防护管理制度, 可以减少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机房辐射检测结果和个人剂量检查结果均表明, 该项目所采取的各项防护措施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放射性职业病控制效果良好。

由于DSA操作人员必须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致使床边操作人员受到的照射剂量较大〔6〕,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 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远高于普通X射线检查工作者〔7 - 8〕, 因此, 必须在DSA项目投入运营之前落实各项放射性职业病控制措施。该项目个人剂量检测结果为0. 20 ~ 0. 27 m Sv, 在广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范围以内〔7〕, 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这表明该项目采取的一系列防护措施和设施有效、得当。但是, 由于该DSA项目也欠缺供患者使用的防护用品, 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及时补充防护用品。GBZ130 - 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已经明确指出了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必须为患者提供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阴影屏蔽器具等防护用品。据相关报道, 约有两成心血管介入患者所受医疗照射剂量可能达到引起确定性效应的水平〔9 - 10〕。如果忽视了对患者的防护, 在操作一些较为复杂或者需要X射线透视导引时间较长的介入手术过程中, 则很可能造成医疗照射事故〔11〕。因此, 建议DSA使用单位在落实对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的同时, 也应高度重视落实对患者的防护。

目前我国至少有上千家医院的数万名医务人员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工作, 随着介入放射学手术的日益复杂和手术量的日益上升, 关于介入放射的放射防护问题是目前放射防护的重点和难点。除了在DSA设备调试期间做好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以外, 还应加强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 提高防护意识, 尤其是要将介入相关的内、外科工作人员纳入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完备的个人防护用品; 安排放射防护管理人员督促放射诊疗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加强对敏感部位如眼晶体、性腺和甲状腺的保护。同时在手术操作时, 应在不影响诊疗效果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缩短曝光时间, 缩小手术照射野, 应提高介入诊疗人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12〕, 配置一定数量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 合理安排轮班, 减少射线接触时间, 以降低受照剂量, 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4.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 76-2011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176-2006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6]WHO.金延方, 程刘泉主译.介入放射的效能与辐射安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7]宣志强, 郦依华, 赵尧贤, 等.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 22 (6) :1132-1133.

[8]胡世杰, 黄伟旭, 杨浩贤, 等.广东省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1) :65-67.

[9]IAEA.Patient dose optimization in fluoroscopically guide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M].IAEA-TECDOC-1641.Vienna:IAEA, 2010.

[10]Rehani MM, Ciraj-Bjelac O, Al-Naemi HM, et al.Radiation protection of patients in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Asian countries:Impact of an IAEA project[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2, 81:e982-e989.

[11]ICRP.Avoidance of radiation injuries from medical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M].ICRP Publication 85.Oxford:Pergamon Press, 2000.

3.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三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及完善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结果:促进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提高了医院对放射防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我院的职业卫生服务能力。结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涉及到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国家制定的政策、法规能否贯彻执行,为放射类职业病的危害与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行政执法依据和证据。

【关键词】放射;人员;健康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8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49-01

前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介入、CT、伽玛刀等大量新型放射设备及技术的应用,大大扩展了接受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队伍[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放射工作人员在20万人左右,其中70%~80%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2]。长期小剂量照射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结合我院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1.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况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制度之一,其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包括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教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知识培训等内容。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掌握健康损害的程度;为职业病危害治理效果评价和行政执法提供依据[3]。它有利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及权益,减少自身经济和社会负担。

南充市中心医院是集医疗服务、康复保健、急救、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开展的放射诊疗项目有放射治疗、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我院每两年组织一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将体检结果、个人剂量监測结果纳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并且不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目前,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是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根据卫生部2007年6月3日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对我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了职业健康体检、放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及健康教育、个人剂量监测管理等。

2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近几年医院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并且也开展了的形式多样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但是收到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相关责任领导不重视放射卫生防护,导致放射防护的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二是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知识缺乏,健康防护的意识淡薄。

2.2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缺失、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是健康监护、防护效果评价及职业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个人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由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放射防护科进行个人剂量的监测,每3个月将个人剂量元件送检一次,监测报告结果全部存档,每年累计剂量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对于每次监测报告结果中剂量较高者,都会进行追踪调查,明确原因。目前发现导致个人剂量监测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因有:一是科室负责人对个人剂量监测不够重视,管理监督力度不强;二是放射工作人员不按要求佩戴,或者故意不佩戴;三是个人剂量元件不及时更换,或者操作完毕后将佩戴个人剂量元件的工作服遗留在机房,严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3职业健康体检落实不到位

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在于了解和评价健康状况,保证其心理及体能足以胜任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工作,避免导致危害工作和公众安全和健康的误操作,同时累积基础的健康资料[4]。近几年,根据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体检率在80%以上[2],但仍存在部分放射工作人员体检项目检查不全的情况。我院体检中心是经四川省卫生厅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职业病体检机构。有规定数量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职业卫生医师,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并且依据2011年1月发布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体检项目,但是因为部分放射工作人员放射卫生防护意识薄弱,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能很好的完成职业健康体检,主要表现在部分检查项目漏检或者故意不检。

2.4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不规范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权益的重要资料,我院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即科学又严格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放射防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也相对比较欠缺,导致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3进一步完善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3.1加强放射防护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5]。针对我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职业人群的健康意识。

3.1.1对医院管理工作者的健康教育

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通过法律、法规的培训及法制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认识到放射防护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病的防重于治,认识到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只有提高认识,才能采取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的健康管理。

3.1.2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

长期的、低剂量的接触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神经衰弱样症状、皮肤损伤、心电图异常、外周血异常、细胞遗传学损伤等[6]。低剂量电离辐射所引起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效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教育已经纳入了我院日常工作,采取印刷宣传材料、口头宣传及咨询、组织举办讲座等形式,认真宣传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时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病知识及其防护知识,使放射工作人员认识到职业病的危害,并在工作中做好防护的有效措施。增强了放射工作人员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3.2将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放射工作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需要相关责任领导重视关心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管理。我院成立了放射防护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并且将管理工作作为我院目标管理纳入科室目标的考核,充分调动科室领导和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个人剂量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还是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职业健康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来不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3.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危害是远期的、缓慢的,将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规范管理,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危害的继续蔓延,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后期治疗、休假等待遇提供可靠依据[7]。依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存期限为终生保存,更好的维护了放射工作人员的权益。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系统工作,在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最新的、最前沿的放射防护知识,并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统一编号,实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以解决纸质档案及手工统计下保存和查阅不便的问题,更高效、准确的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4小结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性大的管理工作。做好这一工作,对放射工作人员、医院及社会的稳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我院作为川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机构,更应该开拓创新、立足标本兼治,建立起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白光.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辐射危害和个人剂量监测[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5,29(4):171.

[2]傅颖华,杜维霞,孙全富,等.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及其问题[J].中国职业医学,2008,35(1):44-45

[3]陈尔东,刘长安,李小娟,等.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概述[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2):209-211

[4]白光.关于放射工作人员医学监督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辐射卫生,2002,11(1):48-50

[5]李新鸾.加强健康教育保障职业健康人群[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22(10):51

[6]钱小莲,方慧莲.医用放射人员的职业照射及對健康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0,28(4):374-376

4.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四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保障放射性工作人员和受检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突发放射事故的应急能力,制定本预案:

一、常备有有效的现场急救物品和急救箱,并定期每周检查一次,存放有序易取。

二、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和放射事故的急救,健康监护体检。

三、发生放射事故时,应立即向区卫生局和区卫生执法监督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放射事故的发生地点、作业场所、时间,对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措施。

四、事故处理切断电源停止操作,撤离人员、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立即组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道计量急性照射危害放射人员或受检者进行救治,进行健康检查或医学观察。保护好事故现场、设备和工具等。配合区卫生局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的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和其他措施。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5.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五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使用的辐射源或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根据辐射监测结果和其他调查数据资料评价放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1 评价目的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

1.1.2对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方面的有效性、适宜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2 评价范围

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

1.3 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

1.3.2 方法

在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检测与检验的方法。

1.4 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1.5 评价目标

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 建设项目概况

2.1 概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

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

2.3 环境γ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

3.1 工程分析

3.2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 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

4.1 辐射源项

4.1.1 辐射源项概况

4.1.2 正常运行状态

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

4.2 防护措施

4.2.1 辐射分区

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

4.2.2.1屏蔽计算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

4.2.2.2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

4.2.2.3辐射屏蔽计算结果与实际屏蔽厚度相比较;

4.2.2.4对辐射防护屏蔽情况作出评价,确认屏蔽是否满足放射防护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4.2.3.1对安全连锁装置、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装置运行保障系统、故障显示系统、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等防护与安全装置进行描述;

4.2.3.2介绍对安全连锁装置等防护与安全装置的使用情况和防护效果;

4.2.3.3对防护与安全装置或系统的评价,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确认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冗余、多样化原则。

4.2.4 个人防护用具

(1)介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情况。根据建设项目放射性危害种类不同,建设单位应分别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配备放射工作个人剂量报警仪或手持报警仪,防护服,防护帽、铅橡胶或铅塑料防护用品、铅玻璃眼镜等。

(2)对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作出评价。

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辐射监测与评价

5.1 建设单位的自主监测与评价

5.1.1 辐射监测概况

介绍监测项目、种类、地点;本单位监测或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测,监测机构的人员、设备和资质条件。

5.1.2 个人剂量监测

5.1.2.1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

5.1.2.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3 辐射装置的监测

5.1.3.1辐射装置名称,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

5.1.3.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4.1工作场所监测

5.1.4.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5 质量保证措施

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5.1.6 对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评价

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项目、种类、方法及其监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5.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验证监测与评价

5.2 1 验证监测与评价的范围与内容

介绍监测与评价的范围,包括监测与评价的区域和位置,人员范围;介绍验证监测的内容,如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辐射设备的防护性能监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气溶胶监测,固体放射性废物和

人员排泄物监测等。

5.2.2 监测仪器与方法

给出监测仪器的名称、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并列表表示;介绍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如属于标准方法,给出标准名称;如属于经过认证的非标准方法,给出监测方法的出处。

5.2.3 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5.2.4 监测结果及其与相应标准的比较

详细阐述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并与相应标准的限值比较。监测结果同时以列表的方式给出。

5.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综合评价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健康影响评价

6.1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根据监测结果和其他资料,确认工作人员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

6.2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

6.3 职业病危害综合评价

分别对正常运行条件下和事故情况下辐射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作出综合评价。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7.1 应急组织与职责

介绍应急组织的组成结构情况及其职责。

7.2 应急准备详细描述应急准备

详细描述应急准备的实施情况,包括物资、通讯、技术、人员、经费等准备的落实情况。

7.3 应急计划

介绍应急计划落实情况。

7.4 应急能力的保持

介绍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习等情况。放射防护管理

8.1 管理组织

介绍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和职责。

8.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8.2.1个人剂量管理;

8.2.2职业健康检查;

8.2.3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8.2.4个人剂量、健康监护和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

8.3 对放射防护管理的综合评价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1.1放射防护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

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

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9.1.4对职业卫生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与相应规章制度的评价;

9.1.5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等条件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

9.2 建议

6.医院护工职业防护现状 篇六

了解护工职业防护现状,对现有不足之处进行相关探讨,进而达到提高护工职业防护水平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患者及家属对护理需求也增加,专业护士严重不足,护理服务供需矛盾加剧,护工队伍不断壮大。护工已成为医院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承担着医院的卫生保洁、医疗废物的回收运送、患者出入院、院内特殊患者的护送及各种标本的送检、物品器械的清洗等工作,每天穿梭于各病房,与其他医务人员一样,面临着许多职业危险。但由于职业防护水平较差,他们的健康时时刻刻面临着多种威胁。护工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 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流感病毒和支原体病毒等。如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零距离与各种感染病人接触时容易感染。

1.2化学因素 医院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随处可见。各种药品、消毒剂、清洁剂、毒性垃圾、各种废气、污染气体均能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

1.3物理因素 锐器刺伤、辐射、腰背疼痛等。

1.4社会心理因素 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报酬低、受歧视等。护工职业防护存在的不足:

2.1护工大多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缺乏,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有的护工在接触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或送完标本后不洗手便又去拿碗筷。

2.2医院忽视护工的劳动安全,缺少防护用品的使用。医院内的护士、医生操作中,均配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而从事院内脏、累、差工作的护工,却经常是裸手接触医用垃圾。

2.3职业暴露后处理措施不当。大多护工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只做简单的消毒,或者甚至不做任何处理。

2.4护工行业缺乏保健制度的建立。护工健康促进缺乏保障,在职业暴露后,他们的状况更是无人关注。3对策:

3.1加强培训,提高护工职业防护意识。各级医院管理部门要重视医院护工的客观存在,加强护工职业防护教育,重视对医疗工作者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1]。上岗前的护工必须进行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职业防护法规,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及传播途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传播途径;普及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保护;放射性损伤及防护;锐器伤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正确应用防护技能,使用防护设备等。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2为护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医院管理部门做好护工上岗前的体检工作,把好健康关,对于从事高危科室的护工,应给予乙肝、流感疫苗等的免费注射;如不慎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刺破皮肤或溅污眼睛、口腔粘膜者, 应立即给予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 以防感染发生;为护工提供一次性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制定使用范围,并监督执行;定期发放肥皂、洗手液、擦手纸、84液,做好洗手及日常物品的浸泡、消毒工作;发放护工专用服装,并定期对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要求护工参与学习各科室的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不断提高防护意识,增强其自身防护能力。

3.3当发生意外暴露时,应及时正确处理,降低感染风险。如皮肤意外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冲净;如病人的血液、体液溅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皮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割伤后,应立即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同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用无菌敷贴包扎。

3.4建立护工保健制度。定期为护工免费查体,实行职业暴露报告登记制度,凡有血液/体液暴露事故必须在24h 之内报告有关部门。伤后<48h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h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伤后立即采集血样作病毒血清检查,若确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尽早的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职业暴露人员可及时得到咨询和免费补救治疗,并能根据患者化验结果得到相应的血液跟踪检查。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护工进行定期随访和体检, 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医学咨询。

4小结:

7.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七

1 仪器和方法

1.1 仪器

选择Inspector+高精度数字式核辐射检测仪对PET/CT中心进行放射线防护检测;选择VICTOREEN 190型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检测;选择AVM-01数字式风速仪进行分装柜和通风口的通风速率测量。

1.2 研究方法

参照《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和《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规定的关注点选取原则进行放射线防护检测[5,6]。选择表面污染仪、风速仪等工具对工作场所表面和通风橱通风速率进行检测,检测地点包括扫描室、候诊室、分药室、注射室、加速器室外墙面等多个区域;表面污染检测则在患者检查完毕并离开后进行,分装柜开启通风,改成日常工作档位,测量风速。

1.3 观察指标

①测量工作场所以及周围环境射线剂量率。②记录测量核医学科PET/CT中心表面污染的检测结果以及通风速率。③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和职业健康结果调查。

2 结果

2.1 工作场所以及周围环境射线剂量率的测量结果对PET/CT中心的扫描室以及其周围的候诊室、分药室、注射室以及加速器室外墙面进行测量,最大剂量率为0.40μSv/h。见表1。

2.2 核医学科PET/CT中心表面污染的检测结果以及通风速率结果

分装柜通风速率为2.52 m/s,各诊室通风速率为1.56~2.47 m/s。对PET/CT中心的扫描室以及其周围的候诊室、分药室、注射室以及加速器室外墙面进行表面污染检测,最大值为0.20 Bq/cm2,见表2。

2.3 个人剂量和职业健康调查结果相关工作人员最新一期个人剂量检测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均在国家标准之内。

3 讨论

核医学科PET/C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检查技术,对肿瘤诊断及其病灶变化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性,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其引发的辐射危害也被提到医学议程上[7]。国家标准对放射元素的剂量和活度浓度均有要求,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PET/CT中心的扫描室以及其周围的候诊室、分药室、注射室以及加速器室外墙面进行射线剂量率检测,最大剂量率为0.40μSv/h;表面污染水平最大值为0.20 Bq/cm2;分装柜通风速率为2.52 m/s,各诊室通风速率为1.56~2.47 m/s;且相关工作人员最新一期个人剂量检测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均在国家标准之内。提示该院核医学科PET/CT的放射防护措施较好[8]。通过与该院沟通,发现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①严格执行三区制划分,对工作场所进行合理布局[9]。②对机器勤加维护,减少机器故障,在工作场合理安装或配置射线检测装置,例如环境辐射测报警仪、表面玷污仪、个人剂量报警仪等[10,11]。③在工作人员防护方面:要求工作人员穿好防护服、做好放射防护;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熟悉操作技能,尽量缩短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尽量加大人与放射源的距离并适当使用屏蔽装置,加大防护厚度。④完善辐射防护制度及规程,制定相应的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的放射防护可从区域布局、机器维护、以及工作人员自身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及提高,严格按照法规标准操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所受辐射剂量。

参考文献

[1]刘赛.放射防护工程项目管理——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建PET/CT用房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16(2):84.

[2]吕志征,贺强,王洪伟,等.某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放射防护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6,25(1):76.

[3]张奇,张震,朱卫国,等.某医院PET/CT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13(3):210.

[4]李卫国,李全太,李海亮,等.PET/CT放射防护分析及防护现状[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4):511.

[5]耿建华,陈英茂,陈盛祖,等.PET/CT中心建设之四—放射防护[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1.

[6]杨勤,周克,向艳,等.PET/CT中心护士CT检查中的放射防护[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6):189.

[7]梁锦铭,刘忠恕,李红,等.某医院PET——CT中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评价[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09.

[8]谢吉奎,汪世存,谢强,等.浅谈医院PET/CT的电离辐射影响分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9):286.

[9]AL-HAJ A N,LOBRIGUITO A M,ARAFAH A,et al.Deriving staff and public doses in a PET/CT facility from measured radiation levels using thermoluminescentdosimetry[J].Radiat Prot Dosimetry,2011,144(1):487.

[10]LIU J,CHEN Z,WANG T,et al.Influence of Four Radiotracers in PET/CT on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Prostate Cancer:A Bivariate Random-Effects Meta-Analysi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6,39(2):467.

8.医院放射职业防护 篇八

【关键词】 工勤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96-01

医院的工勤人员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承担着医院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维修,由于他们没有医学卫生方面的知识;少部分工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工作繁忙,自我保护意思薄弱, 他们也极易意外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因此,为提高医院的工勤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分析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干预。

1、发生职业暴露现状

1、1医院的工勤人员不知道什么是职业暴露,他们没有接受过职业暴露方面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他们的保护。

1、2医院的工勤人员当发生职业暴露时,不知道要上报及流程。

1、3医院的工勤人员虽然不是直接接触锐器,但是他们经常接触各种医疗设备、设施的物体表面等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

2、职业暴露情况的分析

2、1大部分医院没有把医院的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到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中,防护管理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方面不足。

2、2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工勤人员没有手套、口罩、隔离衣等防护措施。

2、3接触维修的仪器后,没有及时清洗双手或清洗不干净。對手卫生知识不了解。

2、4领导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工作繁忙,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疏忽。

2、5对医院的环境及住院病人情况不了解,只要不是传染科的病人,认为“损伤常见,问题不大”。不关注、不报告。

2、6在操作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而造成伤害。

2、7医院的工勤人员根据其分工,对医院各临床科室、门诊的大型医疗设备、仪器、吸引器、灯光照明、电路、下水道等设备或设施,在没有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于污染的状态下进行维护与维修时,有可能意外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3、职业暴露的危害

3、1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物体表面的血液、体液、分泌物进入人体而发生感染。

3、2医院新型的医疗器械和设备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噪声、高温、光、Χ线、高频电磁场、微波、超声波、电击伤、灼伤等。

4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4、1建立和完善上报制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上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力争将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4、2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的培训,提高工勤人员手卫生及职业防护知识水平;正确掌握洗手指征和标准预防。

4、3对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物体表面等应及时的进行清洁消毒,使医院的工勤人员,在清洁的环境下工作。

4、4工勤人员应增强意识,提高技能,严格规范的安全操作,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尽量避免与锐器等直接接触,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总之,医院职业安全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会受到重视。积极地开展对工勤人员的培训,完善管理流程,加强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几率。因此做好医院工勤人员的防护工作,不仅是保护了医院工勤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保证了医院工勤人员工作的有效运行,使医院的工作正常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暴露现状及监管对策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4期

[2]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9.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篇九

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对新建的放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才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2.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法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放射卫生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等的建立。

3.专(兼)职人员负责安排对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防护性能的检测、评价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立即向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整改方案,通过整改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4.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并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

5.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督查。

10.科室放射防护制度 篇十

1、放射工作场所新、改、扩建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引进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放射工作场所有电离防辐射警示标志、工作指示灯。

3、每年由器材科和设备提供商对已开展工作的放射设备进行计量检测,内容需包括放射剂量、图像分辨率等。

二、放射工作人员防护及保健

1、科室工作人员必须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学习各种防护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取得放射性工作上岗证。

2、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将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3、在从事放射线就业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健康体检。已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每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如发现异常再增加检查频度及检查项目。在放射工作人员离岗时,对其进行健康体检。

4、放射工作人员上班必须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每季度送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尊重检测报告所指出的问题,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5、工作场所的剂量监测仪表、个人防护用品应经常维护更新,确保能正常使用。

6、进入放射工作区必须使用防护设备。

7、全院铅衣统一编号、登记,每半年一次于放射科行X线透视检测。

8、从事放射工作的妇女妊娠期内不接触射线。

9、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个人剂量监测记录等,受超剂量照射必须及时组织讨论,总结分析原因并改进,须及时将结果上报医疗科并向相应科室反馈。

三、放射检查患者防护。

1、工作人员应定期维护仪器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按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正确实施操作,切实避免不必要的辐射照射,确保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2、工作人员对育龄妇女申请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应询问并确认其是否怀孕,若怀孕,原则上不施行检查或治疗。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施用时,应当考虑终止妊娠。

3、对儿童进行放射性检查时,应充分评估潜在的利益与危险,对其敏感部位如性腺部分适当进行保护。

上一篇:初中记叙作文高中下一篇:未来,你好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