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小学申请书

2024-07-18

大学生支教小学申请书(通用9篇)

1.大学生支教小学申请书 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在此我首先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支部提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支农支教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根本宗旨和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广大党员干部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践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身为农家孩子的我,对农村工作有较深的了解。正因为这样使我更知道广大农村对知识的渴望与科学技术期盼,也更加坚定了要做好支农工作的决心。农村基层是培养锻炼人才的大舞台,要做好工作,要在愿干、能干、会干等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愿干,是态度问题。要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到农村,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凝心聚力解难题。多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高素质。会干,是方法问题。要摆正位置,要服从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自觉开展工作。要慎独、慎行,强化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不搞花架子,努力在工作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在行动中树立形象。我决心积极创造条件,用党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要做好大学生支农工作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入党申请书《支农支教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一、认真学习、增强能力。

要多学习,多思考,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熟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知识,特别是农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帮助增收有水平。尽可能的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即《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推广下去,使农民真正的了解掌握以及运用,从根本上解决实质问题。

二、抢抓机遇,勇于创业。

很多优秀的大学生都选择了基层创业来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创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途径。我们可以深入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多学习多请教多谈讨,寻求适合本村发展的创业项目。而且任职时间很有限,这对于镀金者来说是漫长的,但对于创业者来说却是短暂的。因此,我们要做好长期扎根农村、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就会发现,在广大的农村天地里也有很多的创业机会。只要抢抓机遇,勇于创业,我们一定会带领着村民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三、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特别是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坚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坚持思想和行动同时入党,个人前途、命运和党、祖国的事业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社会主义新风尚,在广大农村群众中,注重个人品行和形象,起到模范和表率作用。

我深知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和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入党,进而在组织上入党。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查字典范文网 2012年12月3日

2.大学生支教小学申请书 篇二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的因素

(一)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

笔者在对广西河池市9个县区70多个农村乡镇的近400所小学进行调研时发现,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呈现如下状况:

1. 由于受计划生育的影响, 学校的生源逐渐

减少, 加上进城务工的农民带其子女随身就读, 边远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学班数并未因为学生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于是形成了学生数量少班级数量多的现象。然而, 按规定, 教师的配置仍按照师生1:23执行, 因此农村小学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 教师的工作量增大。

2. 受师生编比限制, 难以招聘年轻的教师入

行, 无法补充新鲜血液, 年龄偏大的教师又力不从心, 无法适应条件恶劣的边远学校环境。

3. 由于历史原因, 教学水平相对优秀的教师

或带有“照顾”性质的教师, 均被安排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学校, 以致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教师富余, 边远的学校则教师严重不足。

(二) 影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因素

除了教师数量不足以外, 主要的因素还有:

1. 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西部农村, 绝大部分教师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毕业的师范生, 还有部分是民转公教师。这些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经验, 但由于长期工作在边远山区, 进修培训、学习机会少, 因此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教学方法都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大多数教师在教研工作上“钻而无果”, 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管理水平跟不上。

2. 教师工作积极性差。

农村边远小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激励机制不到位, 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无影响”的工作状态。个别教师因为工作条件差, 怨天尤人, 自暴自弃, 消极应付, 不思进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

3. 教师心理存在缺陷。

教师中, 大部分存在“能上不能下, 能出不能进, 能近不能远”的心理, 认为自己是通过努力才达到现状, 没有理由再到条件艰苦的学校去工作。这使条件艰苦的学校很难补充人员, 也使这些学校中比较优秀的教师产生无望、自暴自弃的心理, 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农村小学开展区域支教的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关于强化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工作意见》中指出:“有效地支援本区域条件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 是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对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教师工作态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显然, 在农村乡镇区域内实行以“支教”为手段进行小学师资交流, 对提高本区域各小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 也是当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三、农村小学开展区域支教的效应分析

(一) 正面效应

1. 这种方法为追求师资水平均衡提供了条件。

在几年的调查研究中, 笔者发现:在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学水平相对优秀的教师, 都会被安排到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优越的学校工作。实行区域性的跨村、从条件相对好的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比较边远、环境相对较差的学校支教, 同时把被支教学校中工作较出色且有改善工作环境愿望的教师调到条件相对优越的学校工作, 无疑能够推动农村小学师资的均衡发展。

2. 这种方法具有激励作用, 可以调动教师的

积极性, 打破“教好教差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有利于鼓励先进, 鞭策落后, 消除不求上进的思想。

3. 这种方法具有约束引导作用, 既能促进教

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又能减少“身在曹营心在汉”和“出工不出力”的消极怠工现象。

特别是在现阶段, 在职称评定、级别晋升、绩效待遇等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 运用支教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农村教师的均衡发展和以此来改善部分教师工作环境,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负面效应

1. 有可能引起教师的不公平感, 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

比如, 有些教师在条件相对好的学校工作, 而且教学能力比较优秀, 在其本身不愿意到条件相对差的学校支教的情况下, 将其派出, 或者在看到与自己条件和能力相当的教师没有同时被派出的情况下, 就有可能产生不平衡的情绪。

2. 有可能激化乡镇中心小学领导与一些教师之间的矛盾。

四、实施农村小学区域支教的几点建议

(一) 必须对本区域小学进行深入调研, 建立和制定可行的支教方案和制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要建好支教这幢“大厦”, 就要首先搞好调研工作。乡镇中心小学的领导要下到各村小学进行调查和研究, 充分了解各村小学校的情况,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师资的配备、学生的成绩状况、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学校的运作情况与需求等等。其次是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通过与各村小学班子和工会、教师代表大会的讨论、论证, 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教方案和制度, 建立支教长效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 所制定的方案和制度, 涉及的必须是所有教师, 支教者不仅仅局限于能力强、素质优秀的教师, 还应该把那些工作散漫、没有上进心、工作业绩不好的列为重点交流对象 (当然, 不能把支教当作惩罚的手段) 。方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不能有悖于上级的相关政策和精神, 遵循“相对稳定, 合理流动, 立足长远, 统筹兼顾, 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 政策引导, 区域互动”, 不得有悖于依法治校的原则。

(二) 搞好宣传工作, 营造支教的浓厚氛围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要得到教师们对支教政策的支持和响应, 必须要让他们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 了解支教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因此, 宣传是实施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 强化管理, 建设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为支教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在实施农村小学区域支教的工作中, 学校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的领会能力和引导能力是否到位, 关系到支教工作整体质量, 监督是否到位则关系到支教的成效。因此,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 是支教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四) 出台与支教要求相适应的支教评价体系, 保证支教质量

支教教师是促进农村小学区域教师师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参与者。因此, 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教教师评价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支教教师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重在帮助支教教师发现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改善改进教学和管理行为, 最终达到各学校整体提高。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成果和管理水平等。建立以支教教师自评为主, 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把在边远农村学校工作经历作为申报中级、高级职称的条件之一, 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五) 政策支持

3.大学生支教:良心还是年薪? 篇三

师范生必须支教半年

去年末的某一天,西南大学樟树林论坛差点炸开了锅,学校强制要求2006级师范专业学生到山区支教,“太没人性”。

据西南大学实习科钟科长介绍,学校有关部门号召2006级师范专业的学生到重庆、贵州、四川、新疆等地山区或少数民族区顶岗支教,时间由原来的2~3个月延长至半年,顶岗人员也由部分学生发展至整个2006级师范专业学生。

“顶岗时间有强制性,参与方式却可以多样化。”尽管钟科长百般解释,但是西南大学的学生们却牢骚满腹。“这哪里是支教,完全是发配!”西南大学汉语教育专业小李说,以前师范专业的学长们也要顶岗实习,但一般不超过3个月,而且遵循自愿原则,这次却是强制的。

支教时间太长影响考研复习、地方偏远也许会错失就业机会、今后没打算当老师的学生会为此浪费时间……学生们的担心一箩筐。

“师范专业学生一直拿着国家补贴,学费也低于普通专业,有义务支援边远山区教育。”西南大学文学院一位辅导员说,师范专业学生平日里每月可领取40元的生活补助,而其他非师范专业学生则没有此优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这种强制性支教政策会走多远呢?

15万一纸户口,支教者的现实考量

当然,像西南大学这种强制性支教计划属于极个别现象。

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姚磊,就是“支教换户口计划”的受益者。2008年1月26日起到3月15日,北京市教委公开招聘700名应届大学生去支教本市的农村中小学,并选聘部分优秀硕士研究生支教城市近郊的初中学校。实际上,姚磊所在班的42人中有15个选择了支教,热情可见一斑。

而对于姚磊来说,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今天,提供北京户口的支教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非北京户口同学留在北京的“一根救命稻草”。

姚磊应聘的房山区在北京最南边,这一去,3年内她都要待在农村。“我的梦想是考研究生,但支教每周要上16堂课,恐怕没有多余时间去准备考研,而3年后我担心自己失去斗志。我现在已24岁,也怕耽误了人生大事。”姚磊皱了皱眉头,“但是,有一个情况,南召中学16个班580名学生却没有美术老师,如果我不去,校长说那里的孩子就没人上美术课。”然而在580个孩子的美术学习愿望之外,还有姚磊对一纸户籍的期待。

跟姚磊一样,每个去支教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顾虑。毕竟,无论是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北京市通过解决北京户口、考研加10分、第一年平均月薪2000元等优惠政策给支教大学生保障。

而据《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调查,户口买卖黑市上,一张北京户口最高可卖到15万,还要求买家得有硕士文凭,而且“理工科和紧缺专业好办,文科不好办”。

努力20年才出农村,又回去?

下乡后,城里长大的学生艰难地适应着农村生活,但还算稳定。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似乎与乡村生活的关联并不那么直接,但师范生张莉却明显地感到压力重重。

“从乡下来的,又要回到乡下去?”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研究生,张莉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为了离开偏僻的乡村,她已经努力了近20年,难道又回到原点?即使在繁华的广州找不到归属感,她还是宁愿继续忍受煎熬。虽然已经毕业两年,一向乐观的她已经开始感叹物是人非。“人不顺利了就被别人看不起,现在我和朋友都很少联系了。”工作不顺,人也开始孤僻了。

拿着研究生的文凭,张莉却只能赋闲在家。“无数次面试,总是不能够互相满意。”

“以我现在的学历,到西北的县城做一名中学教师正好合适。”虽然不愿意去,但是张莉还是在给自己寻找最后的退路。她的两位中学朋友至今不愿意回到农村,都远离了西北。一位从福州大学毕业之后,至今飘荡在北京,没有工作;另外一位本来在兰州郊区有正当工作,却还是远走深圳打工。“我是不可能回到西北去的。”张莉说。她们都有着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一觉醒来,张莉的老乡、毕业生李凯躺在床上,茫然地望着屋顶,不知道自己的退路在哪里。为了找一份工作,他早已焦头烂额,跑了无数场人才交流会,投了数不清的简历。“很多单位连我的简历都不收。”

刚刚从兰州商学院毕业的时候,他是死活不愿到乡下教书的,而如今他愿意去了,却没有学校要他。

3个月前,他就到原籍甘肃会宁县询问了相关的分配情况,教育局的一位领导说,今年不招人,学校教师都是人满为患,会宁已经取消了今年教师的招聘计划;一个月前,他又托人询问甘肃最偏僻的定西市漳县,当地一位校长说,现在进一名老师,只有县长亲自批准签字才行,即使漳县本地回来的大学生也希望渺茫,外市的根本没可能。

县城中小学人满为患的同时,乡村老师却显得越来越多。会宁县梁堡小学学生最多的时候有400多人,如今这个学校只有120名学生,并且一年比一年少。“过了今年这一届,明年就会低于100名。”校长柴富贵说。他们已经将空出来的几间教室改成了乒乓球室,村子里的老人们会经常来打球。

“120位学生,12位教师,不缺老师。”由于计划生育,相邻村舍的学龄儿童越来越少,这让柴富贵“教师多了”的压力越来越重。

李凯每个月的生活费达到千元。但是他不愿意回到乡下的家里,他和张莉一样不敢面对乡亲们的询问。

为了填补生活开支,最近李凯通过互联网做了两次牛仔裤的生意,第一次赚了600多元,第二次被骗。“现在只要有人要,去哪里工作我都愿意。”

短期支教,到底该不该?

张莉与李凯所反映出的“农村学校人满为患”主要体现在城市近郊的县城与乡村,而在很多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教师仍然是学生的一种奢望。很少有人会长时间地留在那里,于是,一种近乎于“体验旅游”与“履历镀金”的短期支教活动蔚然成风。

4.小学生支教材料-数学教案 篇四

小学生支教材料-数学教案

小学生支教材料----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光福六年级数学 苏教版第十一册 圆 第二课时 圆的周长 例1、2(P119―121,练一练1、2, 练习二十五/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操作、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我见解的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小卡片、黄圆片( 3厘米)、蓝圆片(4厘米)、红圆片(5厘米)、尺、线、计算器、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一、 设置情景,认识圆周长 认识圆周长的概念,设置悬念,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 1、(播放课件1)黑狗和灰狗在草地上跑步,黑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点周长) 2、揭示课题。 (1)要求黑狗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知道什么就可以了? (2)要求灰狗所跑的路程,实际上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3、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贴片) 明确所沿着的路线 求周长,知道求周长同边长有关 知道圆周长的含义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测量圆的周长 诱导、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记录圆的周长,同时也提出悬念,为探索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作准备,突破难点。 (一)测量圆的周长 (播放课件2)如果用直尺直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教师沿圆演示),你觉得怎么样?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1、提出滚动方法:分两组同桌合作。分别请第一、二组、第三、四组的同学测量黄圆片(直径3厘米)、蓝圆片(直径4厘米)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9页的表格中。 追问:如果要知道那个圆形草坪的周长(指灰狗跑的路线),也可以让它在直尺上滚着来量吗? 2、提出绕绳方法:同样同桌合作测量红圆片(直径5厘米)的周长。并把结果记录在119页的表格中。 又追问(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一一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 3、小结:看来用滚动、绳绕的方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讨出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感觉有点困难,需思考方法 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根据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并填表。 换一种方法 知道有困难 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 通过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1)启发思考:从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困难的话,再暗示) (2) (播放课件3)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1)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 (播放课件3)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同时用教具演示,,发现这段长度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学生自己验证:用刚才测得的第119页表中的数据用计算机计算它们的比值,依次一组计算一个。 (4)观察数据。 黄圆片(3厘米)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3.15等、 同学们的3.14或者3.15或者3.13只是操作中允许存在的误差,不管怎么样总是3倍多一点。蓝圆片(4厘米)、红圆片(5厘米)呢? (5)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说说自己的想法――直径 思考 学生验证并汇报结果。 知道3倍多一些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探讨关系 同上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其实是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书:圆周率。指导学生读写π,每人在本子上写3个π。 现在,谁能说说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谁是固定的倍数?完成板书:圆周长:直径=π (2) (播放课件4,底注)指导阅读第120页方框中的文字, ,相机板书: π=3,1415926……≈3.14。 (3) 师说 在计算中的取值:因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近似值3.14。也可以用分数22/7来表示它的近似值。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l)提问:已知一个圆的直径,该怎样计算它的周长?板书: 任意挑一个圆片,先量一量这个圆片的直径再计算出它的周长,然后跟测量的结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 (2)提问:告诉你一个圆的半径,会计算它的周长吗?怎样计算?板书:。 提问:那么甩小球形成的圆的周长你会求了吗?怎么求?要知道什么? (3)小结:要求圆的周长,一般需要知道它的直径或半径。知道圆的直径,怎样来计算周长?知道圆的半径,怎样来计算周长? 书写“π” ,同桌看看比比。 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总结计算公式 总结计算公式 知道C =πd: C=2πr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1、(播放课件5)出示例1 (1)在学生读题后,提问:求前进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3)提问:如果告诉你的不是直径而是半径,该怎样列式? 2、下面的说法对吗?(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 3、完成第121页上面的巩固性的练一练。第1题 看图求周长 第2题 应用知识求周长 4、看书质疑。 说说读题后的想法,不必写C =πd 或者C=2πr,π取3.14,用“≈”表示 先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回答 分清条件和问题,合理运用计算公式 四、小 结 1、学生说说收获:从三个圆片的周长、直径的变化中(板书:变),看出了圆周率始终不变(板书:不变) 2、再来看看米老鼠、唐老鸭跑步的路线,如果他的都跑了一圈,你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程多吗? 五拓展题 开拓思维 1、练习二十五 1~5题 其中1~3只列式不计算 (巡视情况) 机动性思考(播放课件6)(出示右图)现在,米老鼠沿着大圆跑一圈,唐老鸭沿着两个小圆∞ 的路线跑一圈,谁跑的路程多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学生答题 播放课件1: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唐老鸭沿着圆形路线跑 播放课件2:一个圆播放课件3:三个圆,分别是1、2、3厘米,下面各有相对的直线周长。播放课件4:p120一段话 播放课件5:例一播放课件6:大圆中有两个小圆 通过实验可以知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实际上,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要字母π(读作pa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约2000年前,我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pi 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说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绩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

5.支教申请书 篇五

我叫巩新民,1998年毕业后,我就直接走进了高中物理课堂,一教就是13年。具有本科学历,教师资格证,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继续教育证,中学教师计算机中级上岗证,担任过11年的班主任,对学生工作比较熟悉了解,在教学工作中曾取得过突出的成绩。但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对如何与学生在课堂互动,如何将教学环节很自然的串联起来,我不是很拿手;对初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以及初中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初中生的思想思维模式,也不是很了解。此次,我志愿参加支教活动,想去真正地走“进”学生。13年的高中教育教学生活,让我对高中的教育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把高中与初中教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自己以往所学,探索出初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有效模式。

以往,我总结出一套物理初高中衔接教育教学资料,但都是零散的,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所以此次申请下乡支教后,我刚好可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书写自己人生最绚丽的华章。

6.支教申请书 篇六

尊敬的领导:

本人叫李平建,学历本科,中共党员,1999年9月参加工作,到如今有19年的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高,一直以来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根据教育局文件规定教师晋升中学高级职称,必须有在农村学校的两年工作经历,也为了促进中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交流,更好地提高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经验更丰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志愿申请下乡支教(支教学校鱼市中学)。

如果学校能批准我下乡支教,我一定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负责、依法执教,竭尽全力,尽我所能地工作,踏踏实实教书,全心全意育人,爱岗敬业,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对方学校的教育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教育人生的一首小小插曲!我一定主动配合对方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较好地完成支教任务!

“诚实守信”是我的人生观,“锲而不舍”是我的人生信条,“自强不息”是我的奋斗动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是我的做事态度。不求安逸的生活,不图优厚的待遇,但求用自己的所学干一番事业,我愿用我的人生奉献于教育事业!

7.大学生支教小学申请书 篇七

一、大学生临时支教的益处

1. 大学生为受支教学校带来新的教育理念。

接受支教的学校多为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 由于教学硬件设施、教师水平限制, 一些学校仍停留在简单的书本教育上。教学方法单一, 不能满足孩子个性成长的需求。而大学生在支教期间开设美术、音乐、手工、英语口语等课程, 改变填鸭式、惩罚式等教育方式为自主式、激励式教育方式, 满足了素质教育的需求。

2. 大学生志愿者帮助乡村学生开阔了视野。

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 偏远地区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仅限于教材, 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缺乏对乡村以外世界的了解。大学生来到乡村, 无论在课上课下, 与同学们交流所见所闻既帮助学生们丰富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接受支教的乡村中、小学学生中, 很大一部分是留守青少年。大学生们的到来使留守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帮助作用。

3. 大学生自身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素质。

支教本身不是施舍, 不是单纯的服务;在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对自身成长的作用甚至要大于他们为服务对象所带来的收益。大学生来到基层, 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待人接物的方法,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 大学生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肯定, 激发学习工作热情。这些都是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中难以获得的人生体验。

二、大学生临时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1. 临时支教安全问题。

(1) 支教大学生自身安问题。临时支教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出于自发或半自发。学校或社会团体能够给予的经费支持较少, 有的甚至未经学校批准, 没有带队老师。有些支教队伍为节约经费或因无社会实践经验, 未能按规定购买人身保险。有的支教队伍食宿条件有限, 饮食卫生得不到保障。支教时间正值暑假, 受支教学校安保工作放松, 一旦个人财物失窃, 本来做好事的支教活动就变成了让各方都尴尬的坏事。

(2) 受支教学校学生安全问题。暑假期间, 学生放假, 学校本不必承担学生人身财产安全责任。但由学校出面组织学生返校上课学校就必然要在此期间承担责任。学校甚至要派出老师在接受支教期间返校工作, 确保学生安全。在学校本无责任期间, 因接待了支教队伍陡然增添了工作成本和工作职责, 这对学校的主管领导、教师都会造成较大压力。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一些学校封起大门谢绝支教活动。这种出于自我保护的做法也未尝不可理解。目前, 在实践中, 小规模的支教活动的确比较难于寻找服务对象, 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受支教学校难于负担期间学生的安全责任。

(3) 受支教学校财物安全。接受支教期间, 一旦学校财务发生损坏、失窃, 责任由谁来承担?如果因支教大学生使用不当、保管不当造成财产损失理应支教学生负相应责任。但这又会使本来的做好事变成了负担。

2. 支教组织单位与受支教学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的沟通配合问题。

开展支教活动除与受支教学校直接联系达成合作以外, 还有一些支教队伍是通过受支教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共青团组织来联系需要支教的学校。调研中发现, 一些主管部门会因“怕麻烦”、“怕担责任”而找借口拒绝开展支教活动。很大一部分小规模支教队伍只能通过熟人介绍来联系受支教学校。

3. 支教学生与受支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当地村 (居) 民关系问题。

一些支教大学生不能摆正自身位置, 自以为来自大城市、高学历, 完全抱有施舍的心态参加支教活动, 不尊重当地学校教师的工作, 不能够虚心求教。有的大学生对支教学校提出食宿要求, 造成受支教学校的负担。有的大学生平时不注意言行举止、穿着打扮, 给当地村 (居) 民及学生家长留下不好的印象, 甚至产生矛盾纠纷。通常在组织完备的支教活动中, 这类问题都可以通过提前培训, 加强管理来避免。但个别缺乏严格管理的临时支教队伍很可能产生这类问题。

4. 教育方法与教育效果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 支教队伍多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 开设较多文娱、体育类课程。这些课程尽管课堂气氛好, 但对于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却难于驾驭课堂。学生们不理解这类课程的意义, 以为外来的哥哥姐姐就是带他们做游戏, 难免造成课堂纪律差。支教一段时间下来, 除了玩乐, 学生并未学到有用的知识。从长期影响来看, 短时间的支教可能使学生对原有教育方式产生排斥、否定甚至厌学。一些支教队伍培训学生使用电脑, 培训期间, 学校开放多媒体教室, 一旦培训结束再不准学生使用电脑。培训期间掌握的知识得不到巩固, 逐渐遗忘, 白白浪费了时间。

三、对策与建议

1. 要将安全问题作为支教活动头等大事来抓, 做好预案, 形成书面安全管理方案。

(1) 支教大学生自身安全问题。组织支教的学校、社会机构要对大学生加强支教前的培训工作, 明确纪律, 编写书面活动安全手册, 分发到队员手中。要加强组织内部管理, 尽量有教师带队, 队伍内部管理架构明确, 做到一旦出现安全问题, 派出机构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派出机构需要求大学生与家长联系, 告知家长外出支教, 并得到家长允许。派出机构需与受支教学校或当地共青团组织沟通协调, 尽量安排学生在指定地点集中就餐, 保障饮食安全。如不能集中就餐, 也要做好就餐计划, 提高饮食安全意识。支教期间, 受支教学校要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派出机构要为大学生购买保险, 或硬性规定在支持经费中出资购买保险。

(2) 受支教学校学生安全、财产安全问题。彻底解决受支教学校对于学生安全问题的顾虑目前没有非常完善的方法, 毕竟学校对于在校学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对可以减轻学校负担的办法只能从预防角度入手, 支教队伍要与受支教学校共同探讨安全预案, 明确责任划分。需在活动安全预案中制订关于保障学生安全的条款, 要掌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 遇有突发事件及时跟老师、家长联系。关于学生安全、学校财产安全, 受支教学校与支教派出单位可达成书面协议, 明确责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支教队伍可考虑为受支教学生购买小额保险, 解除学校后顾之忧。

2. 支教派出机构与受支教学校、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需共同努力, 才能确保支教活动顺利开展。教育主管部门、共青团组织需深化对支教活动意义的认识, 避免出现工作人员怕麻烦而不配合的现象。配合大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各级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 共青团组织应与需要支教的学校积极沟通, 促成支教活动开展。受支教学校要及时向当地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备案, 争取支持。

支教派出机构在策划支教活动时, 就要对接受支教地区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支教队伍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 不给当地带来麻烦。从活动整体规划上来看, 尽量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支教方式;有规律的, 持续性的支教方能显出效果, 才能得到基层单位的配合。

3. 支教大学生要摆正心态, 珍惜社会实践机会, 端正言行, 踏实做事。支教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 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拓宽视野, 磨练意志, 增长才干的难得良机。支教活动对于大学生本身的意义甚至大于对于受支教学生的意义。因此大学生要抱着学习、锻炼的心态到基层, 抱着“人人都是老师”的观念, 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请教, 踏实工作。在言行方面, 派出机构要在支教前的培训中明确纪律, 保证支教队员出勤, 保证教学效果, 要提醒大学生注意言谈举止、注意衣着打扮, 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大学生临时下乡支教活动是一项有益于大学生成长, 也有利于平衡教育资源的有益活动。各方通力配合方能解决问题, 使收益达到最大化。临时支教也应逐渐完善活动方式, 变不规律为规律, 变临时为定期定点, 少做表面文章, 多讲实际效果, 切实为基层服务, 为学生成长助力。

摘要:大学生临时支教有利于缓解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问题, 有利于大学生深入基层, 增长才干。但存在的安全、各方沟通配合、教育效果等问题不容忽视。建议组织支教的单位和接受支教的单位做好预案, 各方面形成合力, 支教者提升自身素质, 切实为基层服务, 为学生成长助力。

关键词:教育资源,大学生,临时支教

参考文献

[1]王瑞.大学生支教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9.

[2]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 2010, (3) .

8.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思考 篇八

【关键字】支教 实践能力 实习活动

一、前言

支教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且支教呈现规范化、组织化的趋势。一些高校每年组织学生支教,学生支教社团每年有支教活动,大学生通过高校支教平台获取支教信息并对支教问题互相交流。高校的大学生支教活动增多,从每年几次到每年十几次,各学院支教活动交叉进行。大学生“组团支教”的活动越来越多,大学生“组团支教”成为支教时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支教活动缺乏指导,缺少支教经验,准备工作不足,在支教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

二、大学生支教的双向作用

1、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为了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他们会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支教地区的艰苦环境锻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备课、上课和解决学生问题提高了大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与当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待人处事和交际能力。支教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大学生支教提高了大学生道德修养和自身素质,为祖国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2、改善当地教育环境。支教地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导致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支教可以给当地带来新鲜的血液。许多受援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教师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教师结构性短缺状况。在支教期间,学校老师也可以替换出来进行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增强农村学校的生机。大学生实习支教覆盖面之大非以往各类支教所能相比, 实习支教学生的到来,大大缓解了中小学、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紧缺的压力。充实并加强了这些学校的力量,缓解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供了师资的支持。实施顶岗支教计划,对于解决补充合格教师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示范作用,促进各地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支教生多数都在条件最艰苦的农村或远郊的乡镇学校, 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在支教学校,支教生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支教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5、帮助农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下乡”支教活动中,大学生群体认真对农村未成年学生开展行为习惯教育,对处于相对教育环境较差的农村未成年学生群体进行引导、启发、教育、纠正,让真正代表社会发展倾向的东西成为这些群体身上的一种既得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利于农村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三、强化学生指教活动的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安全保障。农村老师的工资待遇远低于城镇水平,难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应适当增加农村地区教职工工资,另外,由于经费限制,贫困地区学校难以开展实践和科研活动,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支持。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支教工作的中心,要始终重视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当做好防范工作,提供办公场所,为大学生支教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2、健全学生支教体制。在运行机制上,针对各支教团体联系较少,缺乏沟通的情况,可以由高校或地方教育部门建立联络机构,协调多方支教行动,整合“支教资源”。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制定相关制度规章,使支教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支教培训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受援学校各方面信息,通过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3、严格选拔支教学生。顶岗支教生的选拔按照学生自愿报名、学院考核等严格规范的顶岗支教生选拔程序进行,并明确了学习成绩、品德操守、基本能力等方面的标准。最后有针对性的对即将赴乡村中小学顶岗支教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组织有声望、有经验的老教师给学生们上好教学法课,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理念辅导,了解掌握乡镇中小学教学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引导支教生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准备的奔赴乡镇。

4、集中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对于参加实习支教的学生,实习生支教前应接受实习支教任务、组织纪律、安全要求、实习支教学生的管理办法等几方面的培训, 从教师职业必备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包括支教宣传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关学科教学论课程、备课、多媒体教学方法等。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培训合格后再走上岗位。

5、加大支教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的认可度。社会对支教的不认可在农村地区较为严重,认为那是找不到工作的借口,显然这些对当代大学生下乡支教的意愿产生极大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国家及政府对支教的宣传力度不够,国家应加强对支教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教,进而投身于支教; 除了向大学生宣传,更要向其父母宣传,深入农村进行宣传,让支教不仅受大学生的青睐,还受家长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沈涛,陈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1.

9.支教申请书 篇九

一、我的成长历程

我从小就在农村生活,虽然不是特别贫穷的那种,但是也能深刻体会到农村的闭塞和落后,这对于生长在农村里的小孩学习和成长是及其不利的。我的幼儿园和小学时期都是在我们家的村子里上的。我清楚的记得我们幼儿园的时候是每个小孩自己带着板凳椅子去上学的,那时候的教室就是一间很小的屋子,只有一个女老师教我们算数和abc,从5岁开始上幼儿园到8岁,其实每年老师都重复讲同样的知识。最重要的不是硬件条件,而是师资这些软性的条件。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经历了很多次老师体罚学生的经历。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是不应该把个人脾气带到课堂上的,可能那时候能够有老师教我们已经挺不错的了,谁还能奢望更多。所以现在我读大学了,从一个闭塞的农村中走出来,我更能够体会农村小孩比城里的小孩的求知若渴,并且愿意为此吃苦的精神。我想每个小孩都应该得到这种权利,就是为此付出了并且得到回报的权利。我想没有小孩是不想读书不想学习知识的。所以我愿意做一名支教者,我知道条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是我能吃苦并且乐意教授那些孩子们自己这些年学得的知识。

二、大学参加的志愿者活动及感想

大学三年,我也参加了一些志愿者活动。回想了一下,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大一时参加的学院活动,学院当时在办楼道歌手的活动,因为是在女生宿舍举办的,场面比较大,需要一些人手维护现场的秩序,因为报名的大一新生很多,然后我也随大家一样也参加了。那时候更多人其实是比较愿意看比赛的,以为之前没参加这么大的活动,而且还是很华丽的歌唱比赛。我也是纠结了下,然后想反正就在附近能听听声音也不错就接了这个工作。当时分给一些人的任务是守在每栋楼每个楼层口,防止有不明人士随意进入女生宿舍。比赛是晚上开始,当时已经秋凉的天气了,晚上更是冷,我就站在三楼楼梯口,比赛要很长时间,没有人可以说话,所以站在三楼的时间更是过的慢,当时我已经冷得抱成一团了,只希望快点结束。然后这时候有女生从宿舍出来,送给我了一杯热水。很多时候,我都觉得那次的志愿者活动是值的,第一,把守楼梯口保护了女生在宿舍的安全;第二,用几个小时的蹲守换来了一杯热水,很是感动。而且现在每次想起那杯热水,心中还是会充满感动。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事,总会有人可以看见,我们可以不求回报,但是别人一句谢谢却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第二次参加的志愿活动是去江宁的百家湖敬老院慰问老人。去之前那个晚上我想了很多应该帮各位老人做做什么,给他们讲讲什么,为他们表演什么节目,还有他们见到陌生人会怎么样,是不说话还是什么。其实我不用想这么多,因为当我们骑车到那的时候,见到了那边的老人,老人都被照顾的很好,而他们唯一缺少的只是能够听他们讲话的人,我们只是坐在老人的床边,然后一直听着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苍老的声音带我们走进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那是鬼子在中国还很猖獗的时代,从老人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但是更多还是中国人的不怕吃苦的精神和聪明。我从小就没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我知道是那时候生活的艰辛没能让他们活的更久,所以我能深刻体会这些老人年轻时候的不易,很多时候看到老人对自家小孩的宠爱时我都很羡慕,那次看着那些老人脸上的皱纹和满目的慈爱我都觉得很神奇,我想,如果我爷爷奶奶还在时,是不是他们也会和我讲述他们的故事,而他们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敬老院呆了一下午,其实我真正也没看望多少老人,因为他们的故事都很多,而且他们会把一个故事重复好几次讲,有时候讲着讲着他们

就讲到之前已经讲过的故事上面了,而我们所做的仅仅是不要打断老人。那次活动以后,我对老人有了一种更亲切的感觉,每个老人都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每次志愿活动结束后,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想如果我能够取得支教的资格,那我所收获的肯定更多。

三、我对支教工作的理解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之前也有关注过支教活动,只是没想过自己去支教是个什么情形,只是今天下课去食堂的路上看到了我们学院做的关于“我的讲台,我的娃”的大海报,我对着那张海报看了很久。我突然觉得我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只是呆在学校里面学里面,守着这一方小小的天地。内蒙古和山西现在对我来说就是那我想亲自走一遭的另一个地方,在那里我可以传授知识,也能历练自己。

我知道我国广大的偏远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不仅物质匮乏,教育更是落后,那是与大城市不能比的。虽然那里的物质条件我们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善教育现状。因为地区落后所以很多人不愿意留下来教书,导致那里的小孩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国家倡导的支教活动可以很好的改善西部地区落后的教育。而大学生是一群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专业造诣,充满青春的活力与激情,满腔热血、敢于挑战的时代生力军。我们对支教充满热情和信心,我们相信能够改善贫困偏远地区的教育现状,帮助西部的孩子们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接触到新鲜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这些大学生的加入可以大大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支教不仅能为西部地区带来与时俱进的科学知识,而且也能传播新的时代理念,带来现代化知识化社会中的新信息,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同时,大学生支教团也是沟通学校和外界的桥梁,大学生支教能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西部,关注贫困偏远地区的教育,关注那里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支教不仅可以改善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还能历练自己,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知道支教不是去游山玩水,内蒙古和山西的条件都很艰苦,我也想过自己到底能不能扛得住,后来我想如果所有人都因为那的物质条件而不愿意去的话,那的学生还会期待什么。大学期间我也参加过一些志愿活动,但是西部支教不是普通意义的社会实践,去支教不仅仅是教人育人,更是磨练自己,充实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最后我们都会走向社会,而我们能够为社会做什么?如果我能得到支教资格,一年的支教生涯给能给我一个风险爱心的机会,也是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工作的舞台。有了这份支教的宝贵经历,以后无论是走向什么工作岗位我都能艰苦朴素,心存感恩,为社会创造价值。

去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工作是配合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东西部差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青年学生成材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城乡差别和东西部差别由于种种原因在不断拉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西部支教计划,成效显著。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可见,支教工作对实现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及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快西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支持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而且是统筹区域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教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协助受援地有关部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开展科教兴农,培养新型劳动者和建设者,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打下人才基础。

我相信我能够胜任这份支教工作,我就生在农村,能够知道农村小孩的心理。而且在大学我做过家教,有过教学经历,可以更好的知道怎么去把一个知识点或是难题讲清楚。从小

数理化比较好,经常有同学问自己问题,并且能够很快的抓住问题的重点。曾参加过多次志愿者活动,认真负责,勤恳踏实,责任心强。我想自己不足之处就在于学院活动参加的比较少吧,而且大学期间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但是我有强烈的支教愿望,想为西部的教育风险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我对自己支教工作的规划

如果我能够得到这次支教的资格,我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自己的一年的支教工作。

(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我校支教地点为内蒙古准格尔旗和江西共青城,支教地是少数民族集聚,风俗文化与内地相异。无论是日常饮食起居,还是工作中的沟通交流,都需入乡随俗,积极适应当地环境,才能更好的融入新组织,为大家所认可和接受。

(一)前期认真筹备,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虽然现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的我还需掌握让自己有效的讲课方法。因而,在前期准备中更需要认真筹备,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未来的一年中,我会多多看一些和教学有关的书籍和电影,并且会积极与往年研究生支教团归来的学长学姐们多多交流,学习他们优秀的经验,聆听他们宝贵的建议。最后,尝试定时在教室讲一些内容,努力让自己不怯场,把握教学关键。

(三)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同学课余生活

大学生支教团带过去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方法。组织一些必要的室外活动,比如素质拓展训练等,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也能够让同学们舒展身心更好的学习生活。促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当地和谐校园建设及教学工作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促进师生交流,拓展当地学生视野

贫困地区缺乏的不仅仅是物质,同时往往因为交通不便,技术落后,导致信息闭塞。当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可能并不那么丰富,因而,就需要我们与支教地学子积极沟通交流,让同学们了解外部世界,了解家乡现状,从而立志学习、有所作为,回报家乡。

(五)深入调查研究,制定详细支教计划

要做好支教工作,必须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进入当地之后,我要和同学们认真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当地学生、老师、居民的走访,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开展支教工作。此外,还要对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家访,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调查中调整,在实践中完善。同时,在支教结束之际,我们也要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我们支教活动的优缺点,把握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第二年的支教规划建议,帮助下一届支教大学生制定正确的支教计划,让爱心传递。

(六)参与团学工作,积极思考进言献策

一个组织需要好的制度,正如一个机器需要优良的装备设置,它是实现学校资源最优化利用和人员最优化配置的根本保证。农村教学,往往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一定欠缺,着眼较低,不利于长期发展。支教成员大都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也应当认真总结思考,针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点和提高点,积极进言献策,以期服务支教学校的更好发展。

上一篇:春雨如丝的散文下一篇:优美手机体验店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