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课外阅读

2024-08-29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精选9篇)

1.初二语文课外阅读 篇一

2017年暑假初二八年级语文课外拓展训练(五)

课前小测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一、现代文阅读

秋 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但佳卫坚持。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你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我先来。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接着是老李。

(2)遂逾垣凿室 .(3)以生吾禾,殖吾稼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C.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D.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6.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三、诗歌鉴赏

韦 陟① 王维②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③落疏桐。临此岁方晏④,顾景咏悲翁。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注】①韦陟曾任襄阳、吴郡等地太守。②王维写作此诗时,身在边关。③高馆:驿馆。④岁方晏:一年将尽。

7.该诗首联“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中的“自”和“空”用得妙,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请具体赏析其妙处。

8.这首诗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都写到边塞孤城,但写景抒情的手法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四、语言应用

9.班级开展以“把握幸福,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⑴活动前,你代表班级去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王主任来给大家做一次专题讲座,请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你:王主任,我是九年级×班的学生×××,我们班想请您在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我

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 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

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吃 面

阿塔

我喜欢吃面。我喜欢吃面的时候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那表示你很痛快。而吃米饭只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会招人烦。

我的老家,川东南的一个县城,每一个清晨,都被这呼哧呼哧的声音唤醒。

小城里的人们习惯早餐吃面,吃面的时候到处都是熟人。谁先吃完,站起来,吼一声 “老板结账”。临走时再弯回熟人处,笑着招呼一声:某某,我帮你开了哈。

老家话,开了,就是给了,付钱的意思。被请的那人也不慌乱不矫情,因为下次他会记着,先“开了”。

如果没有特别交代,只说“煮一碗面”,那就是二两兔儿面,没得商量。似乎只有在我们那个小城,才有将兔肉作为常规臊子的传统。老板也不会多嘴问红味还是白味。我们的字典里没有白味。

兔子肉切丁焯水,加料爆炒,爆炒,还是爆炒,最后加水熬汁。成品浇头介于干煸与红烧之间的口感,干湿得宜,有表面的焦脆感,也有绵长的肉感。最奇怪的是汤汤水水似乎和肉并不是一锅炖出来的,但又和谐地混合在一起。

面是窄窄的水叶子面。我小时候城东头有一整条街都是手工的面作坊,我有个同学家里就是做面的。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在院子里穿梭,透过一层一层的挂面看天,是我的童年记忆之一。

我们吃面须得有时令的青菜。冬天是豌豆尖,夏天是藤藤菜。我们不接受裸体的面。我们还有一个秘密,将韭黄切成段,放在面里,比香菜美味太多。1998年以后,我就离开了老家,离开了兔儿面。

到成都后,最稀奇的就是这里面可以一两一两地要,状态好的时候,一个人可以一次性尝试三种臊子(三两而已)。好多年前经常看美食节目推荐一家万州来的号子面,臊子都是现炒,达到了三十种之多,印象深刻的是霸王鱿鱼、小米辣牛肉和土匪鸡丝。

鱿鱼面汤十分浓郁,但完全不油腻,喝起来咸鲜味。面条软糯,关键是,浇头扎实,鱿鱼须之多,根根弹牙。

我自己的经验是,每次先来一两鲜椒,又干又辣,然后一两鱿鱼,马上综合了辣度,喝汤也能缓解干拌面带来的刺激。加一碗鱿鱼臊子,最妙的是再加一碗泡豇豆臊子,吃完面以后,一

2.初二语文课外阅读 篇二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提出了阅读速度的要求。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从老师教我们识字开始,到我们能够基本独立阅读为止,我们从书里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是非曲直,什么是社会的真善美。在我们的心里便有了一把衡量自己、衡量他人、衡量社会的尺子,此中语文所给予我们的,可谓功不可没。因为有了语文这个重要的工具,你才可以从阅读中、从生活中体会到学习乃至做人的乐趣,从中更能够体会到学习语文给你带来的种种好处。小学生看书,经常为书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所牵动。学习《安徒生童话选》时,因为喜欢白雪公主的美丽,七个小矮人的善良,所以常常为他们最终获得幸福而欣喜,也因此厌恶皇后的恶毒,为她所得到的惩罚而欣慰。我也曾唏嘘于《海的女儿》中美人鱼为爱而承受的痛苦,为她无私的爱而感动……

读朱自清的《背影》,被文章中那份浓浓的、深深的父爱感动,体会到父母也许不曾用什么华丽的语言表达他们的爱,但他们朴实无华的行动都时刻在证明他们无私的爱。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惊异于作者笔下的狐仙个个美丽、善良、灵动,她们的身上被赋予了许多美丽的品质,在她们面前,你不得不感叹人类自身的劣根性,对己自叹不如,而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让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二、引导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书籍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然而,我们身边的图书琳琅满目、鱼龙混杂,小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也不知如何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或受到不好的引领。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选取优秀的阅读材料是决定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阅读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教材的内容和教学也必然以此为原则。阅读材料选择蕴含一定哲理的寓言或是童话故事,在这些寓言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激发学生思维无限发展的空间,而且学生能够在其中体会丰富多样的情感,有些甚至是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在阅读这些作品过程中,学生会情不自禁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故事中这些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个性、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而有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情感,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思维角度、生活经历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对同一作品的认识观点也不同,每个学生的认识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合理性,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参考和借鉴彼此的观点和体会,从而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喜欢表现的状态,对此必须提供机会,并进行正确引导,要认识到学生交流、表现的过程正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和想法、补充故事情节,以及进行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认识等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有一定差异。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并体现一定的梯度性。低年级可以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甚至迪士尼的故事等。中年级可以读一些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篇幅比较长的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爱的教育》等。高年级可以接触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三、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结合文章特点教会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五、让学生了解人间冷暖,洞悉人生百态

与书为伴小学生可以穿越古今,和诸葛亮谈三国,与林黛玉论人生,还能与杜甫一起吟诗诵经。在书中,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幅善恶美丑的生活画卷。阅读老舍的《骆驼祥子》,小学生不仅被那传神又通俗的语言文字所吸引,更让小学生对祥子人生的不幸感到辛酸,也让小学生对当时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感到无奈;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让小学生对曲折的故事情节感到痴迷,对保尔·柯察金的人格魅力感到钦佩,而且让小学生对苏俄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感到怜悯。通过书,小学生可以了解人间冷暖,洞悉人生百态。

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篇三

【关键词】 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8-048-01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呢?我认为,语文教育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对全新文本的第一认识,即那是一本布满铅字的书,不鲜艳,不生动,有一点望而生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打开书、走进去的愿望。调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简介书中的精彩片段,讲一段故事却不说完,或者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因书而异。

我在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时需要介绍原著《城南旧事》,从而让学生感受父女之情。但我没有按照普遍使用的步骤先介绍故事背景,而是直接进入课文,在授课结束时提到作品,“小英子悲哀的度过了她的童年,她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其中有课文中提到的‘四眼狗、蹲在草地上的那个人、宋妈、还有可亲可敬的父亲……那么这些人是怎样的人呢?为什么都离她而去了呢?看完原著《城南旧事》大家就会明白……”。学生都想知道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从而“不得”不去读书,阅读原作的任务易如反掌。这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的兴趣大大增强,不用老师强制,自己就去找书看,要书看。

二、加强对阅读内容、方法、技巧的指导

中小学生由于经验方法的欠缺,人生经历的匮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在书籍的选择,阅读的技巧、方法方面仍需教师加以指导。

(一)引导学生拟订阅读书目。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教育部的推荐书目。初高中的课本中有一些推荐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解读,与作家内心世界的沟通,人格加以完善,懂得善恶,美丑,真假。

其次教师应配合教材介绍书目。学习节选介绍全文;学习短篇介绍集子;学习课文介绍相关作品等。对所学篇目原文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背景,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还要补充介绍现当代中外名篇 :钱钟书的《围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秋雨的《千年一叹》,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同时,还可以结合时尚介绍课外读物,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力”,体会文本阅读的妙处:由韩寒现象介绍《三重门》,由《人间四月天》推荐徐志摩的诗集 。介绍书目时分清主次,突出经典名著,辅之以时尚刊物,意在相辅相承,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结合多种阅读方法,加以指导。博约结合,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博约结合法是就阅读的内容而言,既要广博又要简约,这是横向和纵向的结合。广博指阅读涉及面大,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军事等等无一不读,而不光读本专业、本学科的书。简约指阅读的深度而言,“简约”二字更是“精深”的概括。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刻苦钻研某一方面的书籍,两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粗精结合是就阅读方法而言,将粗读和精读结合使用。精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字以下,理解率90%以上;略读一般每分钟阅读250—500字,理解率80%左右;快读每分钟阅读500字以上,理解率70%左右。不同的阅读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新闻报刊可大致浏览,粗读一番;散文名篇可仔细揣摩,精读品味;时尚读物可快速浏览,知其大意。将粗读和精读不失时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发展思维能力 。中学生课外阅读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进行指导,针对各年级之间的差异,由易而难推荐作品。譬如对于初中生可推荐趣味性较浓,浅显易懂的作品;而对于高中生则可推荐哲理性、思辩性比较强的作品。阅读中又需要熟读深思,这是阅读过程的深化。苏轼说:“旧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若只读书不思考,那么即使学富五车也只能成为两脚书橱,毫无用处;而凡是能读书又能思考的人,最终才会有所创造。

4.初二语文课外阅读 篇四

一.现代文阅读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披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恋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2)自安石用事,吾辈言不复效,不意君及此.6.从吕陶的行事中,可以看出他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答。

三.诗歌欣赏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6.全诗来看,诗人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梅花花市?请概括作答。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曾为梅花醉似泥”的妙处。

四.语言运用

初三(1)班拟开展“重庆城•重庆人•重庆面”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方案先行

作为活动策划人,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写出两个活动目的。活动主题:重庆城•重庆人•重庆面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现场比赛制作“重庆小面”

活动二 开场助兴

作为活动主持人,请你在开幕式上扣住活动主题,说几句富有感染力的话,以营造活动气氛。

活动三 文化助阵

5.高一语文课外阅读 篇五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草书为盛。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草法烂熟于心,下笔如飞,自成一体,跌宕绵延,纵意肆流,一气数字,结成大势,颇具神韵。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

先生所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山水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让人感觉或空灵奇妙或浓重繁茂或温润亲和,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

先生的作品气质万千,恐怕与他对艺术的态度不无联系。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他自幼喜爱书画,正是这种对艺术天然的热爱,促使年幼的他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笔。他绕村子跑几圈取暖只为写字,而那时的纸也只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在生命最青涩的年纪,这样的冬天一直陪伴着他,更别说春暖花开的季节了。18岁他参军入伍,他所到的部队恰恰是相对闭塞的一支。因其能书会画,获得了放电影的差事。彼时,放电影不仅要画海报、放幻灯片,还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先生强健的体魄与那时的四处奔波锻炼有着莫大的联系。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下连队放电影间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为他最好的素描素材。放映任务结束,他的时间都被这些美事填满。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反复临摹,不知疲倦,这样的痴迷,深深潜藏在满是军规的军营里,竟然长达十几年。

自助者,天助之,先生后来遇见了书法名家孙竹篱。孙先生博古通今,乃一代书画大家。先生受其艺术精神感染,从业余的苦磨苦练中走了出来,看到了悟性与勤奋拥有同样的闪光点,深化了其对艺术的认知。后来又遇到陆俨少、沈鹏两位影响深远的师长,他一直谨记他们给予的智慧。这也是他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的原因,他们一致认定艺术始终是要有深厚的根基支撑,才能永葆生命力。

他几十年如一日,闻鸡起舞,与书画虔心作伴,一直走在探寻的路上。若非对艺术的赤诚,何以走到今天?

他的人生亦如他人,并非坦途。他总是默默接受,把一切幻化,融进他的艺术生命中,他作品里透出的厚重也许在诉说着什么……

“把一切想明白了,就可以坦然面对自己了”,他说得不疾不徐,轻言却饱含力量。他的人和作品一样,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让人感觉到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情怀。

不论是书还是画,先生已然有较明显的个人面目,但他对自己的期许也许更多。多次听他讲要用接下来的几年,潜心深入传统、经典,梳理调整创作,精进草书、隶书和山水,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刘灿章的书画,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这充分表现出他在书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

B.因为喜爱书画,他小时候就专门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里练字,而用的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C.因为放电影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所以他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更利用放电影间隙,他发现了最好的素描素材。

D.陆俨少、沈鹏两位师长对刘灿章的影响深远,传授给刘灿章深厚的艺术根基,这些根基支撑着刘灿章几十年未曾荒废文学、哲学积淀。

E.不论是书还是画,刘灿章先生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为了能够深入传统、经典,他用几年的时间梳理调整创作,力求自我进一步跨越。

(2)刘灿章先生书画艺术的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归纳。(6分)

(3)作者说刘灿章先生艺术成就的取得“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文中是怎样表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6.初三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篇六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试题研究2002/25p38页)

①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的优势。我(注①)在年轻的时候有过两次创造高峰,一次是26岁时,当我懂得软件和硬件之后,在这两个领域展开研究;还有一次是在我38岁从事激光照排这个项目的时候。

②那时我是一个无名小人物,有一些号称“权威”的人就来指挥我,说你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其实他文献看得不如我多,在第一线干活更不如我多。好在我往往能说服别人,然后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有时碰到对方对我不太了解,我又不便去说服,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一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也不太懂,我还是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做。

③现在我过了60岁。从55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这样一想,还真是一个权威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里头是没有60岁的权威的。而60岁左右犯错误的,却不乏其人。赫赫有名的大发明家王安,年轻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60岁左右,开始犯错误,如坚持跟IBM(注②)对着干,坚持不生产和IBM兼容的计算机,搞自己 自成体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连网络都是wang.net,不能跟人家兼容,这么一个决策上的错误,再加上封建意识,相信虎父焉有犬子,不顾董事会的强烈反对,把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提拔到总裁的位置上。结果股民联名告状,说王安把中国的裙带关系搞到美国上市的公众公司里去了,他不得不把儿子弄下来,结果元气大伤。王安去世前公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趋势,最终破产了。

④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小人物。一到60岁,忽然成了权威了。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的,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

⑤所以我说,在高新技术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一般说来,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当然在医学、农业、考古植物分类等知识更新不太快,又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里,年纪大的还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少数年轻院士还在创造高峰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

⑥今天我觉得我们在某些领域里崇尚权威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新兴领域我们绝对不能崇尚权威,而要更多地关注小人物。今天北大方正研究院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7岁,方正的技术总管已经不再是我,而是一位40岁的博士生导师,他们这些年轻人有权决定方向,我不去干扰他们。

(节选自2002年2月22日《光明日报》)

注①“我”:即本文作者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激光照排之父”,被誉为“现代毕昇”,获200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注②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世称“蓝色巨人”。

1、文段②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权威”一词加了引号,在这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

2、文段②画线句子中有“阳奉阴违”一词,试结合语境解释其具体含义。

3、下列各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作者论点,其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优势。

B、院士的由来及其作用。

C、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

D、在高新技术领域,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

4、在论证论点时,作者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作为论据。试用简短的语言对这些论据进行概括。

正面论据:。(不超17字)

反面论据:。(不超25字)

5、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权威?试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试题研究2002/25p43页)

①自我完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②“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家乡人把他同河里的蛟龙、山中的猛虎并称为“三害”。周处为百姓杀了猛虎,斩了蛟龙之后,改过自新,日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忠臣孝子。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年轻时干事浮躁,经营出版印刷业破了产,几乎陷入绝境。但他没有颓丧沉沦,而是认真总结教训,决心专一从事文学创作。终于成为世界文坛的一颗巨星。

③周处和巴尔扎克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自我完善过程中,自我责求,自我改变,自我提高。

④青少年阶段是塑造未来形象的最佳时期,因此,自我完善的意义尤为重要。那么,自我完善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⑤其一,从小处入手,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淮南子》说得好:“君子不为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意思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认为小的好事不值得去做而舍弃它,小的好事积累起来就成为大的好事。荀子也提出过“积善成德”的修养方法,即一点一滴积累善行,日久天长便可养美好的品德。雷锋的成长过程,充分证明了上述道理。他把远大的革命理想与日常工作、生活紧密结合,时时处处从身边小事做起,显示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德。

⑥其二,针对自己的缺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改正措施。在这方面,前人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论衡》中记载,西门豹性子很急,他就经常佩带一根柔软坚韧的皮条,以便提醒自己压抑焦躁的情绪;董安于的性子迟慢,他就随身携带一根绷得又直又紧的琴弦,以督促自己行动迅捷。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采取了类似的做法。有的人性情暴烈,便在案头床前写上“制怒”的警语;有的人办事拖拉,便贴上“今日事今日毕”的字幅。他们以此提醒劝诫自己,努力克服缺点,逐步完善自我。

⑦其三,多读好书,从中汲取道德营养。高尔基说:“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了翅膀。”又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哲人们的论述,说明了读书对于自我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自我完善,要多读好书。好书是规范人生的座右铭,好书是指导行动的指南针。

⑧其四,持之以恒,奋力攀登从善的巅峰。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意为顺从好的像登山那样吃力费劲,而学坏则如江河崩堤,一泻千里。可见,自我完善不易,必须下大功夫。

⑨大公无私、舍已为人、敬老爱幼、真诚善良、扶危救难、勤奋顽强、谦虚谨慎------诸如此类美好高尚的品德,是自我完善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们犹如从善之山巅的一簇簇鲜花,只有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永不停步、登攀不止的人,才能采撷它,获取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登攀从善之山所不可缺的精神。

⑩自我完善并不是名人、伟人的专利。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有通过自我完善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的能力。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多么普通,经历多么平凡,或是受过什么挫折,跌过什么筋斗,只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就都能够如毛泽东所说,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第二段中“周处除三害”指的是什么

2、作者认为自我完善应从哪几个方面做起?(每一方面请用七字短语概括)你认为哪一方面最重要?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理由。

3、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我完善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B、青少年自我完善的意义尤为重要。

C、高尚的品德是自我完善所追求的目标。

D、人人都有通过自我完善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的能力。

4、下列对本文的论证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浅谈语文课外阅读辅导 篇七

一、端正阅读态度,培养阅读兴趣

在学生看来,读课外书即为看闲书,只是为了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以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仅此而已。这就需要老师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看“闲书”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如武侠小说中对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言情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侦探小说中如何设置悬念等等。连这些尚且不提倡中学生阅读的作品中还有这么多东西可学,更何况那些名著之类的优秀文学作品呢!所以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读课外书也是在学习语文。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古人曾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此言形象地告诉我们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方法。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外阅读是属于学生的自学活动,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吸取和转换语言信息并使之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它的根本特点体现在“课外”二字上。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课内教学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我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阅读的方法:

1. 精读与泛读。

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要认真研究,独立思考,将课堂内学过的读书方法应用到课外读书活动中。同时这些读物最好是与教材有关的文章或有点评的作品。泛读是对于一般读物快速地浏览过去,以便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

2. 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朱熹在他的《熟读精思》中曾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就是学习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眼到”就是要认真地看,边读边思;“口到”就是通过诵读来理解文章内容和感情。此三者关系如朱熹之言:“心不到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古人尚且知道如此,更何况我们。对于初中生,我在“三到”的基础上再加上“手到”,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笔的习惯。

三、有选择地博览群书,吸精华除糟粕

初中生的性格、情感等正处于发展形成之中,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课外读物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广泛而有选择地阅读健康的书籍和其他影视材料,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审美观等。因此教师要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励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能为学生提供楷模的读物,且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要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的读物。其中要注意两点:

1. 紧扣教材选择读物。

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节选自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阅读与之有关的课外内容很有必要。如学习古诗词可推荐《唐诗宋词三百首》等;学习《雪》可推荐鲁迅的《野草》等;学习《海燕》可推荐高尔基的《童年》等。

2. 分级选择读物。

初一至初三,学生在年龄、知识程度和思想上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读物时应分别对待。一般来说初一学生选择那些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等;初二就增加历史、科普读物等内容;初三则再增加复杂一些的小说、戏剧等读物。

总之,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有力配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辅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地多读一些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巩固过去学过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发展智力;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思想品德;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语文教学和学生个人的实践都证明,凡是健康的课外书,学生读得多的,语文能力提高就快,学习效果就好。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在学习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外阅读上作一些辅导来端正阅读态度, 培养阅读兴趣。

8.浅谈语文课外阅读 篇八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外阅读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每阅读一本好书,就会让我们增长一份知识。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是美好人生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更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却漠视他们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

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主观随意无序的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因为有升学压力,部分学校家长更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部分学生容易受兴趣影响,只对那些故事情节性强的小说杂志情有独钟,这样极有可能导致知识结构发展不平衡,使学生不喜欢思考,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三是个别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不知道读什么,如何读,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其实,课外阅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课内不足,又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既然提倡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究竟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课外阅读

社会的影响,作业的繁多,考试的名次,造成部分学生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只看分数,无视课外阅读。因此要对学生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使学生们在思想上对课外阅读有足够的重视。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了才会去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注意课内外结合。在讲某个名家的作品时,介绍他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主动阅读。比如在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介绍他的《卜算子·咏梅》《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等作品来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2.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活动让他们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①课前演讲。课堂45分钟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老师们对其是分秒必争,但如果利用课前的3-5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学生在课下会做充分的准备,只有经过一定量的阅读,学生们才会选择出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这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比如,有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了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结束时他这样说:“从《苏东坡突围》中走出来,悲愤与悲哀,苍凉与无奈,一种令人莫可名状的痛楚袭在心头。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余秋雨以最大的明智行在慢慢的旅程中,用深触的笔法挥洒着民族的残梦,他以文化散文出名——他的文化散文有真切的历史情怀,有蓬勃大气的笔调,有洋洋洒洒的抒情,他是时代的英雄,他是当代中国的骄傲。”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苏东坡突围》,对余秋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②定期开展阅读推介会,让学生自己介绍优秀作品,以引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三、要将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阅读紧密相连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自己阅读,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技巧迁移到课外这个广大的空间。正如陶行知所说,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因此,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与开展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比如,一次学习《陈情表》这一文章,苏轼曾经说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都知道,李密之所以陈情成功就是因为一个“孝”字,所以课下我安排学生找来一些当代名家有关亲情的散文,比如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秋天的怀念》时,很多同学都潸然泪下,体会到了那种浓浓的亲情,伟大的母爱。整个过程中,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一种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而且,课下很多学生又特意找来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来读、来体会,无形当中就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学会细读、精读、速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提倡勤于表达的“写读”即读书笔记,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 篇九

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在语文课堂拥有较为完成的阅读时间,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许不需要较为集中的阅读过程。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并且零散的阅读时间也难以使得学生对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此,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布置小型的图书阅读角。允许学生在家里带来值得分享的课外图书,放置在图书角内进行统一的收藏与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在图书角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使得班级内始终萦绕着良好的阅读氛围。

同时,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办黑板报、墙壁展等,将学生分组进行墙壁画的展示,可以有名人名言、唐诗宋词等,甚至可以结合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感受自创一些阅读名言。使得班级始终充斥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暗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于某一件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才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思想观不断形成的阶段,对于各种事物存在强烈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于文化、艺术等方面书籍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识别,而成为汲取历史人文“养料”的最佳渠道。

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阅读的美好,从优美生动的故事中与文字作者心意相通。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时间活动,使得学生在产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形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表演、朗诵比赛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阅读的兴趣。

3指导课外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正规基础课堂的开端,在学前教育阶段并未接触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突兀的进行大量的语文知识教学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而想要按时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而课内宝贵的教学实践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导,让给学生真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例如:略读法、精读法、笔记法等等。

3.1精读法。

首先在选择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要注意文章的质量,选取最出色、最值得阅读的文章,然后认真仔细的进行阅读,体会作者的描写手法、中心思想,揣摩作者的剧情结构设计。将经典语句进行反复阅读,就像人类咀嚼食物一样,细嚼慢咽,才有助于营养的消化,并且对于十分经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读成诵。

3.2略读法。

主要是指在学习的特定阶段为了快速完成某项任务,抑或快速掌握某一类知识的大框,而采用的阅读方式,要求采取提炼中心思想的方式来进行阅读,首先要翻看书籍的封面目录,优先阅读文章的首尾句,提炼关键词。对于不必要阅读的地方要一带而过,其他部分也要尽最大限度的加快阅读速度,争取做到一目十行。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资料信息,从而有效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学习任务。

3.3笔记法。

对于十分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采取记笔记的方式来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经典的文段想要彻底的掌握与理解就要一边阅读一边对知识进行思考,并对整个文段的标题目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深刻理解作者的文章布局结构。

同时认真阅读作者的题记抑或前言,保证学生在日后的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能够举一反山、运用自如。并最大限度的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4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4.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

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时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4.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

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之间交换相互之间的想法,也让学生从交流中获取彼此之间更多信息。

4.3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

上一篇:五年级五月份广播稿下一篇:教师暑假读书要求